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科基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全区县(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灰色优势分析按照上述方法步骤,建立关于全区县(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所属各因素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得到其灰色关联度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由关联度计算出科技进步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灰色关联度(表2)。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广西全区县(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558、0.575和0.687(表2)。表明(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根据0<r<0.35为弱关联、0.35<r<0.65为中度关联、0.65<r<1为强关联的分类原则,(市)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综合关联度是强关联,科技投入、科技实力的综合关联度为中度关联;科技产出与各行为特征Y1i的关联度r3i分别与科技实力r2i和科技投入r1i相比,其关度r3i>r2i,r3i>r1i(i=6),而且其综合关联度依次为科技产出r3=0.687>科技实力r2=0.575>科技投入r1=0.558,故有X3>X2≥X1(“>、≥”表示优于或准优于,下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最大的是科技产出(同时最优),其次为科技实力,再次之为科技投入。说明县(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以其科技产出的作用为最大。从科技进步三类因素具体分析结果看,在科技投入中,X12的关联度r12i>X11i的关联度r12i,且r12=0.572>r11=0.545,故有X12>X11,在科技实力中,r21>r22,有X21>X22,说明单位科技投入、单位科技实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均要大于绝对科技投入、绝对科技实力的影响。在科技产出中,r34i>r32i>r31i>r33,且r34=0.824>r32=0.725>r31=0.627>r33=0.572,X34>X32>X31>X33,说明科技成果市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明显,直接产出次之,科技成果应用最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其平均综合关联度在0.59~0.62之间,r11=0.617>r21=0.616>r61=0.611>r51=0.599>r31=0.609>r41=0.591,则有Y1≥Y2≥Y6≥Y5≥Y3≥Y4,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第二位特征行为因素为GDP总量和人均GDP。说明全区县(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对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共同产生影响。
2.不同类型县(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灰色优势分析计算得不同经济类型县(市)的灰色关联度和,3大区域类型县(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县(市)科技进步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不同类型县(市)科技投入、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内的优势关联度比较分析,得出不同经济类型县(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关联序。可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带与全区一样,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大的是科技产出(X3),其次科技实力(X2),最劣是科技投入(X1);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影响因素最大的是科技实力(X3),其次科技产出(X2),最劣是科技投入(X1)。从科技产出方面看,北部湾经济区与全区的影响因素大致一样,其中最大因素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X34),说明科技成果市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明显。经济带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影响因素完全一样,最大影响因素为授权专利数(X31),10万人授权专利数(X32)次之,说明直接产出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看,科技进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特征行为因素是不同的。其第一、第二位影响因素:北部湾经济区与全区主要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GDP和财政收入,经济带分别为影响人民生活的居民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收入,桂西资源富集区则是影响人民生活的农村和城镇收入。
二、结论
首先,社保基金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就我国目前基金市场而言,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对风险做出预测和防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操作违规现象。就投资而言,一些社保基金的投资具有盲目性,在投资之前对投资方向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使得一些投资往往收益较低,甚至出现亏损。除此之外,投资范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社保基金的资产组合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能低于50%,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50%,投资产业基金和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不能超过10%。这种规定虽然从安全性出发,尽可能规避了投资的风险,但范围被限制得过窄很容易导致投资收益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长。就社保基金的来源而言,存在着来源不稳定的问题。目前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和彩票公益金收入等几个方面。这些来源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时间和额度都处于不确定之中。社保基金来源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对基金数额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缺乏严格的监督。就现状而言,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主要是由劳动保障部门来实施,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的方式。在多方主体都参与的情况之下,如果没有对每个部门的监督职责做出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划分,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甚至混乱的局面。在具体进行社保基金监督工作中,可能会出现部门争权或者是互相推诿的状况,这对监督的实施是不利的。除此之外,劳动保障部门是社保基金的管理者,如果仍然在社保基金的监督中掌握主要职能,则会造成监督效力被弱化,很容易滋生腐败。再次,法律法规尚待健全。为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国家加大了相关方面的立法,相继出台了《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法》等。但是,就实践而言,仍存在着一些情形法律未作出规定,并且已经出台的法律存在着效力层次低、操作性不强等缺点,对于社保基金也没有专门的法律作出规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要健全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机制。就投资而言,要拓宽投资渠道,把握投资方向。投资渠道被限制的过严,很容易使投资陷于僵化,不利于投资效益的增长。因此,社保基金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考察投资市场行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引进专门的人才从事投资管理工作。要想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必须要有熟悉经济、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在保证社保基金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保基金投资效益的增长。为了避免社保基金因为投资不当而出现亏损,可以设立社保基金最低收益率,并建立准备金制度。通过设定最低收益律,可以为投资收益设定一个最低标准,保障收益的稳定;通过建立准备金制度,可以在社保基金出现空缺亏损的时候能够及时弥补。
第二,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单位和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让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能够在清楚自身职责的基础之上合理履行,避免出现职权不明而互相争夺或者是互相推诿的局面。当社保基金的投资出现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监督效力,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对从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的资格和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个人能力不足或者是的情况,要迅速做出处理,避免因为从业人员的行为而造成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出现困难。
第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作出法律规定,维护管理秩序。
三、总结
1、可操作性原则
自主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通过知识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相冲突或者相顺应时才能建构新的知识。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水平,问题不要嫩通过太深,也不要太浅,应在“原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既能有效激发求知欲,又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到飞跃。
2、分层化原则
问题链的设计应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至繁、层层递进,逐步展开问题的探究。问题链的上游往往先设置一些要求学生进行粗略思考的问题,然后逐步向下游深入和细致。对于知识群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首先从策略意义上设计问题,以明确解决问题的大方向,体现思维的“定向性”;其次从方法意义上设计问题,以确定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思维的“选择性”;最后从技能意义上提出问题,完成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体现思维的“具体性”。
3、探究性原则
在设计问题链时不能使问题过于浅显,其解决方法和问题结果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设计问题链的本质就是加强对金融问题探究的过程。货币金融问题的探索强调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参与解决金融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结果方面,不一定期待学生能做出完整准确的结论,也不一定要求具有独到的见解,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已知的信息,将思维引入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4、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原则的基本理念是学习者拥有相应内容的知识表征时,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模块化的问题链,有利于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学科课程的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同时,也为结构性的内容与发生性的内容的联合提供了可能。
二、货币金融学课程核心问题设计
(一)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运行问题
货币作为金融范畴的一个本源性要素,在本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和后面的信用、金融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一个核心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货币在经济体系中如何运行,对于经济运行和调控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以此为主线从源头到前沿,又贯穿了货币与金融产品替代的问题(货币形态及功能)、货币与金融资产价格的问题(利率、汇率、货币供求与金融资产的价格)、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关系问题(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
(二)信用范畴中的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借”和“贷”的关系。信用实际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笔资金的预期”。其具体维度包括了信用规模问题、信用活动的时间、空间界限等问题,其核心问题在未取得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如何获得资金的使用权。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比如,提供与获得资金使用权该采用怎样的形式(信用的形式)、获得信用时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利率问题)、如何才能形成对等的信用关系(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对信用度进行科学评价等。当然,不同的层面信用问题不尽相同,比如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工商企业层面、个人层面等。信用问题进一步向前也延伸至金融的脆弱性、富任性等问题。
(三)金融体系选择问题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1997年一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资助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作为新兴的单列学科日益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青睐;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资助项目数量与资助经费逐年递增;每年申报数量不断增加,申报内容遍及体育学科整个领域,申报单位遍布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每年立项课题研究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体育学立项研究为加速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为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胜利召开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有力保障。
一、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对于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力争多出一流成果和优秀人才,对于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的社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更好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997年首次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科类,并资助了一批有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项课题,这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分析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立项的具体情况,发现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一些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进行了深人统计分析与研究,以其为繁荣体育科学研究,促进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心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对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正是通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仅有一类项目,即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现在已扩大为五类项目,增设了重大招标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其中重大招标项目主要资助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特别委托项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资助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西部项目则是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方针,繁荣发展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稳定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重点资助民族、宗教、区域经济发展、濒危文化抢救、边疆稳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课题;后期资助项目是资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优秀成果,资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马列社科、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图书·情报与文献、体育学21个一级学科。其中经济学科由于范围太大,将其分割为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学两类独立的学科,另将教育学科、艺术学科和军事学科设为单列学科。
二、历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育学项目情况
(一)年度立项数量分析
1996年7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体育学被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的一级学科。体育学作为26个学科之一,从当年起,开始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范畴。自1997年开始至2008年的12年间,体育学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500余万元,立项392项。作为最年轻的学科,短短的12年间立项发展速度之快,足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体育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以来,体育学立项数量总体趋势呈现增长,由1997年的20项增加到2008年的65项;在所有立项中一般项目数量最大,12年间一共立项270项,占整个立项数目的68.9%,青年项目立项69项,重点项目17项,自筹项目2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育学有4项作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自从2004年设立西部项目以来,体育学已经获得30项资助,足见体育学研究在服务西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研究项目,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映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据图1可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在过去12年间共立项392项,平均每年立项32.7项。从变化曲线走势可以看出,十多年间立项数目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并不是呈现直线状态,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形。观察该变化曲线规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仔细观察发现这三个时期分别以4年为一个单位。第1个时期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63项,平均每年立项15.75项,低于整个年平均立项数,这4年里立项数出现直线下滑状态,由1997年的20项下滑到1999年的10项,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项,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项,说明在体育学刚被设立成国家社科基金的初期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与其他社会科学齐头并进的态势。第2个时期是平稳发展期,从2001年一2004年间,这期间立项数目处于平稳状态,由2001年的31项变为2004年的34项,这期间出现一次低谷,2003年立项数只有29项。第3个时期是直线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项升到2008年65项,期间获得3项重大招标项目,27项西部项目的资助,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宝贵遗产。
(二)立项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之一。1997年,体育学科被单独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范围,这一决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卢元镇先生主编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一书,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分为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有几门具体的学科领域。根据每年立项项目的名称进行具体学科领域的分类,从题目的问题反映对所资助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这也是很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在进行分类统计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划归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范畴。依据表2可见,在1997—2008年之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体育学立项课题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体育管理学与体育社会学两个学科,其中体育管理学共立项95项,位居首位,占整个立项数的24.2 %;体育社会学共立项92项,位列次席,占整个立项数的23.5 %。这充分说明这两个学科在体育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项数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和学校体育学,这三门共立项110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8.1 %,说明体育的经济效益、体育哲学与体育教育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依据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在整个立项课题中体育人文学科共立项10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6.3 % ;体育社会学科立项289项,占整个立项数的73.7 %,这充分说明国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睐于体育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发展环境侧重所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与扩大化,体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如体育旅游、体育传播、体育新闻等等,交叉学科研究的逐步深人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加丰富了体育学研究的内容,提升了体育学科的社会影响与学科地位。
(三)项目所属单位与地区分布
1.项目地区分布
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地区分布情况中(见表3),北京、广东、上海位列前三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41项,占整个立项数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辽宁和湖南。迄今为止海南还没有获得项目资助,西部地区获得资助得予以西部项目的设立促进了地区之间科学研究的平衡,更大地为西部地区建设服务。从整个获得资助的地区分布来看,每年获得资助的省份区域平衡,逐渐扩大,在项目立项的地区分布上更加区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进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地区均等化发展。
2.项目所属单位分布
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立项都是以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体育机关为核心研究机构。从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分布来看(见表4),体育院校位居首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6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41.6%,这与我国体育院校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资源及水平都占较大优势密切相关。综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项数是104,占整个立项数的26.5 %;师范院校获得立项87项,体育机关获得立项32项。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机关的立项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体育院校保持平稳发展,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立项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结题成果形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的研究成果形式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和电脑软件等。从1997—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结题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专著三种形式(见图2)。研究报告是结题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论文(集)形式的有169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28.5%采用专著形式的有141项。可见研究报告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广泛采用的结题成果形式,表明研究报告能够及时、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集)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形式汇集而成,这种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逻辑层次,能够准确表达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个阶段成果,能够推进科研工作的进程,为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提供指引;而专著则在研究理论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这对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论积蓄以及研究的深人与全面性是一个科学有力的呈现。
(五)研究时间分析
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课题成果转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时间。通过对12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时间的统计显示,96.5%的立项课题所计划完成时间确定在立项年之后的1—2年。仔细观察科研发现,研究时间的长短与研究内容、结题成果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采用研究报告结题的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采用研究报告和论文(集)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时间为2年;以专著和研究报告结题的研究时间大于2年。然而,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以2000年立项的19项课题为例,在对其立项3年(2003年10月)后的结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58%的课题没有按期完成,多数延长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体育学最新结项的10项课题,统计分析可知,这10项课题平均拖期23.3个月,足以反映出课题结项拖期的严重程度
三、结语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知网
维吾尔语言作为古老语言一直牵动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虽然维吾尔语言没有成为轰轰烈烈的研究热点,但维吾尔语言的各个阶段不同级的研究没有停止过。从维吾尔语言在最近(2013-2015年)3年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维吾尔语言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外的维吾尔语言研究主要表现为维吾尔文古籍文献方面。
在近几年内,在德国、俄罗斯、荷兰、瑞典、美国等国家有关学者对维吾尔文古籍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观察最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德国学者 Oliver Cruff带头,kyoko Maezono, Walfgang Lipp, Dorpalam Dorj, Goroochin Gerelmaa, Aysima Mirsultan, Reka Stuber, Byambajav Towshintogs, Xie yan Li整理的《五体清文鉴》中的满语、藏语、蒙语、突厥语、汉语索引2013-2014年陆陆续续出版。
关于《玄奘传》的第九卷,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艾代米尔(Hakan Aydemir)完成的《古代维吾尔语言第Ⅸ卷》(Aydemir 2013),作为哥廷根大学的博士论文提交的该论文,由两册组成的。第一册由古代维吾尔语言《玄奘传》的介绍、研究相关的问题、符号、参考文献、换写、转写、翻译部分组成。第二册由详细的注释、汉原文组成的,但没提供索引。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教授 Laszlo Karoly (伊斯兰中世纪突厥文医学文献研究),2014年Brill出版社出版。该专题研究中Laszlo Karoly教授从文献学角度来对比不同版本的三个文献及其转写、注释、英文翻译、词典、词汇索引。此外教授2014年《Turcology and Linguistics》期刊上发表(突厥语伊斯兰文献中灵验的祈祷词 )。德国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的研究员Abdurishid Yakup 教授(回鹘文佛教文献及其翻译研究),2015年德国出版。国内外合作艾尔肯・艾热孜,Erhan Aydin文献研究》,2014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语言学领域内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使我国语言学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维吾尔语言在内的语言研究与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通过梳理近三年(2013年-2015年)期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面向了一个综合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可以找到具有一定体系性和动态性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论文。
在本文中,以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情况和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刊载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主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近几年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试图发现当前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可以相信,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所刊载的相关维吾尔语言研究论文可以管窥出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动态。从应用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本体研究等方面总结出近三年来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转向,并对维吾尔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研究领域,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方向。现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社科基金项目走进20余年辉煌岁月,在记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平台。通过近三年以来立项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来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侧面理解到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基本概貌及其发展过程。主要从立项情况,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来阐述维吾尔语言的研究状况。
二、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项目立项情况
(一)项目横向分布
近三年立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语言学研究项目857项,其中维吾尔语言研究立项项目21项,占语言学项目的2.45%。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青年项目7项,西部项目3项。
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立项的项目9项,站语言学项目的1.40%,其中规划项目2项,青年项目4,交叉学科项目3项。
(二)项目主持人
对科研立项所属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状况和项目立项排名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基本上集中在新疆的各高校,近三年新疆师范大学一直保持每年两项项目占在首位,中央民族大学每年一项项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年两项项目排在第三,其他高校基本上三年一项目。
而教育部项目主持人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三年三项项目排在第一,喀什大学三年两项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三年一项项目排在第三。
(三)项目内容布局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内容
近三年以来有关维吾尔语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涉及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文献及文献语言等学科内容。各学科立项项目在内容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占比率最高,其次语言本体、文献研究。应用语言学4、2、0,社会语言学3、2、1,现代语言本体0、3、1,古籍文献语言研究1、2、1。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两个两面。计算机语言学4、2、0,语言对比2、0、1。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响、语言调查等两个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2、1、0,语言调查0、1、1。语言本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语法研究一直研究热点,语音1、1、0,词汇0、0、1,语法1、4、1。
2.教育部社科基金
统计表明,近三年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维吾尔语言研究热点也同样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等方面,应用语言学2、2、1,语言本体2、1、0,社会语言学1、0、0。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两个两面。计算机语言学1、2、1,语言对比1、0、0。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响、语言调查等两个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1、1、1,语言调查1、0、0。语言本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语法研究一直研究热点。语音1、0、0,词法0、0、0,句法2、2、1。
(四)立项逐年下降
从三年发展角度看,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关于维吾尔语言方面立项项目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国家社科基金近三年立项的项目分别8、9、4,尤其是2015年下降到一半。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的项目分别5、3、1,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一项项目立项。近三年内西部项目、边疆项目、新疆项目中没有立项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项目。
(五)项目类别分布不均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可以得知,目前无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还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所立项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的项目,在项目类别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即所立项的项目中国家社会基金项目集中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比立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的数量则非常少。
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而言,集中在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上。相对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比例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如果后备力量不足或缺少有力支持和培养的话,将来可能无法实现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六)我国各地有维吾尔语言项目主持人
通过这三年的立项的该类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的统计和排名,我们发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立项课题单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师范大学(6项和3项),其次中央民族大学、喀什大学。
(七)研究领域不平衡
立项统计表明,维吾尔语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维吾尔语言本体这三个学科领域,其中维吾尔语言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获批项目最多。这与当下应用语言学借助现代科技,积极与自然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这一大背景密不可分。计算机在语言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语料库的开发、建设和利用都已成为维吾尔语言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与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立项的项目中维吾尔语言本体研究的项目比较少,项目少的原因很多。除了研究实力,研究人员数量等有一定的关系以外,主要还是大家语言本体的研究重视不够。
三、公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方面:以近三年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刊载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主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近几年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试图发现当前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公布论文来看,关于维吾尔语言的论文分别19、46、119,数量逐年增加。
统计表明,近三年间网上公布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论文中,研究热点也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研究等方面。应用语言学研究14、26、58,社会语言学研究3、5、27,现代语言本体研究1、9、20,文献及文献语言研究1、5、6。
网上公布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相关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语言教学、翻译实践、心里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方面。计算机语言学5、15、37,语言对比4、4、6,语言教学4、4、7,翻译实践1、1、5,心里语言学0、1、1,病理语言学0、1、1。
网上公布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相关论文中相关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语言调查、语言变异等方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2、3、18,语言调查1、2、6,语言变异0、0、3。
语言本体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语音0、4、9,词汇5、7、11,语法14、33、95。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概况以下几点:
第一、从历时发展角度看近三年公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
第二、从单纯的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面向综合的研究领域。
第三、出现新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传统语言学方法以外,学者们从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新的角度来研究维吾尔语言。
第四、冷漠区逐渐变为研究热点。之前语音学设备问题、人员水平等原因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和研究。这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语音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力。
第五、比较语言学角度除了对比外,维吾尔语言同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日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比较并找出共同点、异同点。
第六、随着国家重视维吾尔语言人才的培养建设,先后呈现出较多关于维吾尔语言教学研究的论文。
四、总结
总之而言,当前语言学研究的四大转向。
第一,语言学研究从词、句等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转向为词句的语篇、实际的言语行为等层面的研究。
第二,从形式取向转向功能取向。在语言学研究的过中,一直存在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义者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能表现人类普遍语言知识的形式化理论模型。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实现交际功能的手段,主张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实际环境中,联系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来解释语言系统的语言表现形式。功能主义注重语言的社会层面,重视语境、语用和功能的因素,侧重对语言结构变异的描写和解释。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知当前我国语言学研究主要趋于功能主义取向。
第三,语言学“人文主义”兴起,使得语言研究从语言本身研究转向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意识形态的研究。近年来,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话语研究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提倡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这些学科都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这种语言学人文主义思想将会在未来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四,从单纯的语言研究转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当前语言学研究更倾向于跨学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种种复杂的语言问题。笔者虽然将上述语言学研究进行了人为的划分,但显然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是交叉进行的,如本文提及的学者们分别从功能、认知和意识形态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篇、语言变异或翻译策略等问题,以及运用网络技术发展了语言习得或二语习得的手段等都体现了语言研究的跨学科性。
五、维吾尔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队伍的不足及其的水平问题
维吾尔语言研究队伍不足。
对策:扩大研究队伍并提高他们的水平。
(二)维吾尔语言研究中缺乏理论的多样性
现代语言学由数学、数学逻辑、计算机的影响而产生的,这要求语言学家掌握关于数学、数学逻辑、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现在从事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大部分人纯粹求教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现在语言学的先进理论运用维吾尔语言研究出现不少问题。维吾尔语言研究比汉语语言学、外语语言学研究差别很大。不论跟上国际轨道,还是国内的需求,不得不利用先进理论。
对策:维吾尔语言研究毫无疑问地应从先进的理论中吸取营养,但必须符合自己的条件。我们应借鉴西语的研究成果,开拓思路、对维吾尔语言进行深研究,建立维吾尔语言的多样理论体系。
(三)维吾尔语言研究不平衡性
1.维吾尔语言各时代的研究不平衡
看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来观察古代维吾尔语近三年4、5、4,近代维吾尔语7、9、6,现代维吾尔语19、49、119,侧重于现代维吾尔语言研究,但是碑铭文献、古代维吾尔语言、察哈台语(近代维吾尔语言)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2.对语言组成部分的研究不平衡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维吾尔语言语法研究取得不少的成绩。词汇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被当作一本《维吾尔语言词汇学研究》书,其词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
(四)提倡创新
评价某种课题的时候,主要看有没有创新点,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新理论、新方法、新资料都是重点。在维吾尔语言研究中,我们要注重增强创新意识。
六、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我们认为总的趋势是多样化,即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趋势。具体而言,维吾尔语言研究将会在形式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社会语言学、功能语法、语用学、语篇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等形式出现的功能主义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定性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人文性与科学性并重。在实际应用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技术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仿真的可操作性虚拟空间,另外,语言学将为网上语言信息的自动处理,如自动检索、机器翻译等提供更有用的语言知识模型。
维吾尔语言跨学科研究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语言学领域内的学科交叉性仍是主流趋势,如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分别作为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语言进行多层面的阐释。
(二)维吾尔语言会更加广泛地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结合。
在研究对象方面,我们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近三年的维吾尔语言研究以现代维吾尔语言为主。古代S吾尔语言(回鹘语)文献国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出现返回的现象。对近代维吾尔语言(察合台语)由于语言成分复杂等原因没有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注意力。今后的除了创新方法研究现代维吾尔语言外,可能察合台文献成为研究热点。
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维吾尔语言作为一门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必将在学术界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DB].http/ /cn.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https[DB]///
[3]知网数据库【DB】http//
研究领域。具有心理学和管理科学工程的双重学术背景,长期从事应用社会心理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社会态度与群体心理、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性别偏见与女性职业发展、人力资源测评、心理咨询辅导等。
主持项目。曾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科协重大调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二十余项。
学术交流。2006年11月于美国费城参加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年会;2008年获“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基金”奖励和资助,赴德国柏林参加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担任人力资源实践分会场主席并宣读论文;2008年7月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青年心理学家国际交流活动。
社会服务。先后为湖北省妇联、武汉团市委、深圳城管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建筑设计院、凯迪集团、红桃K集团、武汉科技学院、三峡商报社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从事过员工测评、培训、讲座及管理咨询。
学术成果。独著《知识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及其影响》、《个案社会工作》、《大学心理学》等著作和教材80余万字。先后在《The Joumal of Social Psychology》、《Intem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ex Role:A Research Joumal》、《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数理统计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自然辩证法研究》、《人类工效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王统照评传》是国内学界第一部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的学术传记,被同行专家誉为开拓创新之作。2009年主编的《王统照全集》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发起在北京举办了全集首发仪式和创作研讨会,产生了较大学术反响。杨洪承教授对鲁迅、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沈从文、臧克家等十余位现代著名作家及作品均有专题研究。80年代中期,先后发表《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由历史主义走向历史哲学》、《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等系列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研究论文,这一组文学史学的论文大部分篇什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3年出版了专著《文学史的沉思》被同行专家评论在将文学史视为一个多元决定的整体的动态系统,为文学史的描述和诠释的框架、文学史编写的个性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或具有前沿学科的有效方法与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侧重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多视角多维度寻找文学社团生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社群内部人与事的复杂关系,突破了现有文学史教科书中对一些社团群体既成定论,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1998年出版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建构了一种文学社团流派文化分析的研究范式,并以具体个案解剖实践其理论方法。该著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提出文学社群文学史概念,把现代中国社团流派研究从方法论、本体论与操作实践上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具有学术开创性和学术建构性。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整体文学史文化研究和典型社群个案解析上持续用力,先后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文学断代史、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如《近20年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评述与思考》、《论五四现代小说结构与传统的关系》等论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新华文摘》摘编,在同行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杨洪承教授从上世纪90代中期开始指导研究生。毕业硕士生数十名,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三十多名,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多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
杨洪承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曾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课程等。多次荣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先后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等。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通过基础调查研究,建立了一套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即科技项目和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即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评价指标,同时还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最后,以福州大学2012 年科研工作量计算为例,计算结果与学校各单位现实发展状况较为吻合,证明了该计算办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关键词] 福州大学;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办法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57?05
一、引言
高等院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按其性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科研工作。在教师和科研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中,应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教学工作一般都有一些明确的定量指标和折算课时数的办法进行量化[1],因此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在各校都较为成熟。然而,科研工作的量化涉及面大,量化指标复杂,难于确定,因此在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中,如何对教职工的工作量进行科学量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科研工作量不仅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业绩的重要体现,更关系到高等院校科研资源的配置导向问题。不科学的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会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分配不公平、挫伤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忽视一些具有做出中长期有价值成果潜质的研究人员等不良后果。反之,能活跃校园学术科研气氛,有效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质量。
针对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一些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段尧卿[2]等人给出高等院校科研量化管理的优先级评价方法,给出优先级评价模型;刘开源[3]等人给出了高校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原则,使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量化范围明确化,并设计一种量化计分方法;王凌峰[4]对高校科研量化评价中赋分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难度系数的概念,对三种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形式的分级与量化赋分以及彼此之间统一转换问题进行讨论,为确定统一的科研量化考核方案提出一种新方法。王建阳[5]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学术论文量化评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术论文评估的指标因素与权重,并提出了量化评估的数学模型。李兰平[6]将灰色综合评价法应用到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评中。由以上的文献可知,尽管对高等院校科研量化评估的方法研究较多,但是有的考评指标考虑得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琐不易操作,这些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我校的科研工作实际情况。为此,建立适合我校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增强科研管理规范化,实现科研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我校所用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以项目经费和项目持续年限为变量,根据项目类别和级别确定相关系数,按照相应公式计算科研工作量。我校传统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考虑科研投入,没有考虑科研产出,是不合理的。为了改进我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化,我们做了大量基础调查研究,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把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科技项目,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体系,并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高校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应设立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和学术交流,在一级指标体系基础上设立了6 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论著、获奖成果、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学术会议。按照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1:1设立权重系数。
(一)指标分析
1. 科技项目
科技项目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科技项目的项目数和经费总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为各类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环境基础,一般科研经费大的项目难度高、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更加迫切。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可以反映学校在承担研究项目方面能力的全面性和竞争力。本体系按科技项目的类别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项目主要考虑项目的级别和类别,为了简便计算,项目级别设立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以下两个级别,对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以示对国家级项目的重视并加以导向;项目类别按照项目的学科类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再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考虑到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经费相对较少,给予较高的权重系数以便学科之间的平衡。横向项目规模以到校经费数从10 万元—60 万元以上按不同学科不同取值范围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有效整合科研资源,联合科研攻关,以争取重大项目、提高项目资助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
2. 科技成果
(1)论著。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著作和论文是高校基础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形式之一。著作主要是指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著作一般分为专著、编著、译著,考虑到学术价值性,本体系选取专著和译著作为评价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以著作字数计量分值。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本体系将论文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级别赋予不同权重系数,引导各单位出高水平论文。sciENCE、NATURE、CELL是代表世界顶尖学术水平的三大知名期刊,也是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标志性指标,所以本体系赋予其较高的分值,和国家奖二等奖的含金量相当。其他论文指标项都是根据分区、被引频次等因素划分的。
(2)获奖成果。高校科研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的数量多少、等级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集中反映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科技活跃程度、整体科研水平。成果获奖级别和等级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量化评价的具体体现。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作为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并按照奖励级别和等级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分值。级别越高分值差距越大,激励科研人员提高成果奖励竞争能力,从而获得高等级的奖励出标志性成果。
(3)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有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成为我国知识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辐射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专利的拥有量是一所高校科技实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将授权专利作为科研工作量指标,并根据专利的种类给予不同的分值。由于国外专利申请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度系数比较大且各高校的国外专利授权量较少,所以国外专利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专利。发明专利是经过初审和实质审查后才授予专利权比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只经过初审就授予专利权,其过程复杂和难度系数大,故发明专利的标准分值大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此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申请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以提升高校专利申请质量。
3. 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是高校在科研成果、人才等资源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发能力、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科研平台是领军人物、顶尖人才的聚集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从而为高效的科技活动创造优质的科研环境,助推人才的成长。因此选择科技平台建设的指标,并对不同级别平台赋予不同分值,鼓励科研机构发展成更高级别的平台,争取更大的科技活动与发展空间。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校科研成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行内人士共同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者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未来的科研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承办全国性以上学术会议对于增强学校国际国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活跃学术气氛,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影响,便于我校科研人员了解国际前沿领域。尤其是国际性会议,可以拓宽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和国际顶尖高手同台进行知识学习与交流,对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力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术交流水平是学校科研实力的反映,这既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展示的平台,还是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对未来的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承办会议对学院学科的发展、学术的研究、人才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指标体系
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 所示。
(三)指标说明
1. 科技项目
(1)科技项目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立项目(校级项目除外)。
(2)自然基础类是指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自然应用类是指纵向自然类项目除自然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4)社科基础类是指国家软科学、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教育部、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纵向社科项目。
(5)社科应用类是指纵向社科类项目除社科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6)q 是指实际到校经费。(单位:万元)(7)国家级项目是指我校为主持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项目,等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基金项目分值不足270 分的以270分计,一年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值不足140分的以140 分计。(若各类项目到校经费达200.0 万元(含)(工科)、50 万元(含)(文科)以上可参照执行)。
(8)省部级及以下项目除国家级项目以外的其他各类纵向项目。
2. 科技成果
(1)著作指学院前一年度由出版部门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2)著作字数是指由我校执笔撰写的字数。
(3)在Nature、Science、cell 上以福州大学署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以我校作为主要署名单位且主要作者(单位和个人排名为前3 名以内) ,按一区论文计分。
(4)三大检索论文是指我校委托中信所检索的SCI、SCIE、EI 收录的期刊论文,重复收录以就高原则只计算一次。每篇论文JCR 分区以当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准。
(5)国家一级刊物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科院直属所主办的学报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6)社科权威刊物是指社科处认定的93种刊物。
(7)获奖成果是指学院前一年度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科学奖励。国家奖: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其分值按相应奖项减半计算。若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按30%计分。省部级奖只计到第二完成单位,其他不计。
(8)授权专利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授权的职务专利。
(9)软件登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版权局登记的软件。
(10)集成电路设计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设计。
3. 科技平台建设
(1)科技平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批准立项建设的平台。
(2)国家级是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平台。
(3)部级是指除发改委和科技部外等部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央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和中央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4)省级是指省科技厅、省发改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5)厅级是指除科技厅、发改委外各厅局批准建立的平台。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承办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四)各单位科研工作量计算
(1)计算各单位的各项指标分值Xi。
(2)计算各单位各项指标分值总量ΣXi。
(3)计算各单位科研工作量占全校研技工作量比例数Pi
三、实证分析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利用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对2012 年福州大学各单位的科研工作量进行计算,并换算成各单位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例,结果如表2 所示。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5、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6、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关键词:马列・科社学科 国家社科基金 立项数据 量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19-03
引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于1991年,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基金。开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设有社会学、马列・科社学、政治学等23个学科类型,基本形成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等七个立项资助类别。在国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以下简称“马列・科社”)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国家基金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统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全部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1994―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数据。在数据处理中,本研究基于2008个有效样本,首先将所有数据汇总,统计到Excel表格,然后对马列・科社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时间、立项类型、区域分布、研究机构、科研人员、项目主持人、预期成果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意在揭示我国马列・科社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二、立项情况统计分析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所涉及以下特征,即项目数量、项目类型、项目地域分布、项目主持人、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和项目成果类型七个立项情况,本文也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项目数量统计
经统计,1994―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马列・科社学科共计资助立项2008项,从表1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总数基本上保持增长的趋势,但是在1995、1997、2000、2003年四个年份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个别年份差距较大,1995年仅资助13项,2012年开始大幅增加,增加幅度达到48项。
通过深入地分析数据,说明从1994年到2015年,本学科项目数量上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表明学者、大众对马列・科社学科的学习、研究、分析人数越来越多,也就突出地体现着对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视角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进行深入地探索。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数所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例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994―1995年、1998―1999年、2004年、2007―2009年、2012年、2014―2015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从中分析立项数目在减少的过程中1999年达到最高6.46%,2003年最低达到3.27%,其余年份基本上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二)项目类型分析
马列・科社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七种类型,至今为止,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只有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苏联解体的二十周年祭》这一项目,另外由于一些项目未标明项目类型,所以这两项未统计在内。
根据表1,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项目主要为一般项目,其次为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点项目。马列・科社中一般项目共立项1146项,占本学科立项总数的57.04%,是马列・科社学科的主体立项项目。青年项目占本学科立项总数的19.86%,从1995年最少的2项增加到2014年最多的48项,增福为46,增速快于立项项目总数的增速,这也客观的说明国家大力重视和支持青年力量的培养,这也为今后国家社科项目立项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之后的西部项目设立于2004年,立项数占到项目总数的14.09%,立项数量超过了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表明了这与国家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为了大力扶持和支援西部发展,因此从2003年开始进行西部计划。另外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立项数所占比例相对低,其中重点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6.87%,重大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0.89%,因为国家对这两大项目审核要求高、程序多。后期资助项目和成果文库两大项目均开设于2010年,所占项目总数的比重分别是0.89%、0.34%,这两大项目最终的成果形式是专著,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立项数量较少。从这一统计表中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的人才相对缺乏,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力量相对薄弱。
(三)立项项目地域分布分析
表2统计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马列・科社学科项目立项地区的分布情况,此表借以考察本学科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表2首先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研究的全面性,本表统计的是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国家社科基金马列・社科学科的立项数目以及占总项目数的百分比。此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地区呈现集中性的特征,居首位的是北京,立项数目为326项,占总数的16.24%,从这一数据可以得出,北京在马列・科社这一学科的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北京在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方面是全国的核心地区,同时,北京的科研院所、高校、军队以及中央机关的机构的数量和水平是支持本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湖北、江苏、河南、湖南、山东、陕西的立项数在80项以上,是项目贡献的重要地区。然而,项目数较少的几个地区分别是、海南、青海、宁夏、内蒙古和山西,这六个地区共立项73项,占总项目数的3.64%,不难发现这些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四)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统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主要隶属于以下五大系统,分别是高校、党校、社科院、机关、军队体系,通过表3统计可以发现,在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各省市的高校科研人才云集,高校科研人员是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强,是研究重要课题的主力军;同时,在党校系统中,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项目也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与马列・科社学科的学科性质有关,我国大力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意识层面弘扬主旋律,奠定主基调;相对来说,术业有专攻,军队系统的立项数目较少。
(五)项目数较多的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分析
表4统计的是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总数在10项以上,包括10项的研究机构的信息,此表从微观上可以系统地把握出本学科在国家基金立项上的具体系统的集中性,有助于国家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科研院所集中支持。
首先,从本表列出的数据中,共有36个机构立项数目超过10项,共立项674项,主要是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立项数目具有明显的隶属系统集中性,立项数目最多的是中央党校,为74项,占到总数的11%,是本学科研究的强力军,这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另外,其他党校共立项188项,占到总数的27.89%;排名第二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42项,占到总数的6.23%,中国社科院在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中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深度性方面一直是佼佼者;从本表中看到我国的大多高校也是项目产出的主要贡献者,共有26所高等院校立项434项,占到总数的64.39%。同时,本表反映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这与表2统计的信息相一致,立项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两个省市,表明这两个地区的研究实力整体较强。
其次,高校立项分布又呈现明显的阶梯性,第一梯队为:华中师范大学立项34项、中国人民大学立项32项、山东大学立项27项、东北师范大学立项24项、武汉大学立项22项,共立项139项;第二梯队为: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湖北大学立项18项、复旦大学立项17项,南京师范大学立项16项、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立项15项,共立项150项;第三梯队为: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共立项14项、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立项13项、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立项12项、南京大学立项11项、河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立项10项,共立项145项。高校主要体现出明显的专业性,主要是集中在全国各省份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学院、政治学院,表明了这些马列・科社学科专业强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占有明显优势。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的高校、军队、党校、党政机关以及其他机构的项目主持人信息进行统计,发现马列・科社学科研究人员的立项数主要在2项以下,3项的科研人员有15名,4项以上主要集中在7位研究者,这些科研人员是本学科领域的核心领军人物,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中立项数目最多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聂运麟共立项5项,其中有两项为重点项目,客观上反映了华中师范大学在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紧随其后的六位学者平均立项为4项,主要以一般项目居多,不难发现,他们大多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周期较长,而且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山东大学的王韵兴学者为例,主要研究理论的实际运用,他所研究的四项项目中,有一项青年项目、一项重点项目,因此,也在本学科的研究深度和高度上有着突出的体现。
(六)项目成果预期分析
在项目申报、立项的程序中立项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是项目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选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起点,在某些方面,预期成果的选择是项目研究成果成败的关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多样主要以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为主,还有译注、工具书、光盘等形式,但是因具体学科的性质会有一定的形式成果。在马列・科社学科中,主要以专著、研究报告、研报、论文集单一项的形式立项,共680项,占到总数的97%,以专著+、论文集+等两种形式立项的共21项,占到总数的3%。
在这些成果中,专著立项占到总数的80.31%,当然这与不同的项目类型的要求有关。同时,马列・科社学科的专业性质决定着成果的形式,本学科主要研究基础理论及其在某些领域及角度的理论运用,适合科研人员进行高、深程度的探索。另外,由于本学科的特殊性,没有译注、工具书、光盘等成果形式,因此,今后可以在成果形式上进行多样化创新,不断推进项目的深入探究。
三、小结
(一)研究现状概况
本文主要以马列・科社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对我国1994―2015年间的马列・科社学科立项项目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基本上把握本学科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在22年间本学科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立项总数为2008项,项目类型多样主要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青年科研力量已经成为本学科研究的中坚力量,反映出国家对新力量的重视与培养,项目的地域分布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所属单位、系统分布呈现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科教文事业发展快的省市高校,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多样,有专著、研究报告、译著等,并且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较快的发展,新疆、贵州等地的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提高。
(二)研究思路大致相似亟待新角度
马列・科社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项目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主要是集中在立项项目的总数、立项类型、立项地域分布、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统分布、立项研究机构及其研究人员分布、项目主持人和项目预期成果这八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整体的研究思路基本相似。在最终的研究结果中则体现出立项项目存在地域、单位,所属系统等方面的不均衡现象、集中性现象,进一步推导出本学科研究建设的热点地区以及薄弱地区,面对不均衡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项目负责人单位集中在发达地区,因而提出要对相对薄弱地区如云南、等地进行政策倾斜,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理论的一般延伸,这也会造成对同一立项数据的重复研究,这需要科研人员以及学者进行研究思路的新创造。
(三)加快形成学科研究的集聚效应
马列・科社学科具有自身发展的特色,理论性、专业性强,因此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本学科应发展特色研究领域,加快形成学科研究的聚集效应,带领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在表2、3、4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通过进行不同单位机构、不同地域的联合,以高等院校、社科院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要的带头地区,进行优势互补,拓宽本学科研究的视角和深度。另外,科研人员可以借助跨学科的理论视野,不断深化相关理论内涵,整合本学科的领军人才和资源,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等方面进行突破,为我国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领域提供前瞻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俊,风笑天.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统计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9)
[2] 张永汀.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我国政治学科研究状况分析――基于199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的量化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3)
[3] 黄华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状况[J].科学学研究,2011(10)
[4] 覃正爱,赵亮,余倩.国家社科基金推动马列・科社学科蓬勃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11
[5] 鲍振东.落实“两个巩固”推进社科工作[N].辽宁日报,2013.11.19
[6] 姜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以社会学为例[J].西南名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1)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即开始统计“基金论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也新增了这一指标。
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其源头可追溯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颁发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该文件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出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期刊可以评为“优”;在5%-40%的,期刊可以评为“良”;小于5%的,期刊评为“差”。而在推动“基金论文比”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该所每年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均认为:“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响,也不断人为地拔高“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甚至认为“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该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后,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全部纳入“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之中。
由于该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因此,各期刊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对基金论文趋附倾向明显。例如,不少期刊以优先录用、不收版费、高额稿酬、快速发表等措施来吸引基金论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启事》中就注明“优先录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科研论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确表示非基金论文一律不予刊发。
“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设计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课题是经过研究者申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基金主管部门批准而最终确定的,从外在程序和过程看,是比较规范、严格、认真的,而且基金课题的确定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基金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基金论文”必然也是高质量的;也因此,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越多,其刊物的质量应该越高。“一般来说,各类国家级科学基金或资助项目均是通过严格的评审,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础研究或科学前沿研究的项目,因而各类重要的科学基金或资助产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这一思路看上去颇为科学合理,但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基金论文比”提出一些疑问;但总体而言,仍是充分肯定这一评价指标,而只是在“人为影响因素”等操作性、技术性层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见。笔者认为,尽管前两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已在综合评价体系中降低了“基金论文比”的权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给予“基金论文比”指标的权重还不太大,但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操作性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体思路是欠科学、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
目前,我国对基金课题项目的评审和确定,主要只是评审课题项目的价值、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进程计划、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研究经费的数目等,而不是对最终研究成果内容的评定。而课题项目最终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结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看成果论文能否发表和在何种档次期刊发表。论文不仅是基金项目或课题研究进展的“计程器”,是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金项目结题结项的重要理论性依据。而学术期刊审选稿件时,面对的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论文,且一般都要经过几轮审选;同时,期刊的档次越高,对所发论文的要求越高,把关越严,所以自然将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课题鉴定结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将课题成果质量的评审和鉴定交给了期刊。
可以说,在科技类和社科类期刊评价系统未将“基金论文比”列为评价指标前,大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选稿件时,并不注重文章“贴着”哪一级基金课题的“标签”,而只注重眼前的论文,一切都按眼前论文的实际质量决定取舍。如果我们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指标的话(无论其权重高低),则实际上是将评审与被评审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因为如上所述,原先课题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主要是审核课题论文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在何种档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来评价和鉴定课题成果的质量,现在却叉反过来由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少来评价期刊的质量。这就将评价的逻辑关系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完全颠倒了。
(二)“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实际是将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划上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将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划等号的情况呢?在基本思路上,这主要是将基金课题的申报、评审中所提供的可能产出优质成果的外在条件与成果产出的必然性划上了等号。
对通过评审并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只能说由于该课题的选题具有一定价值、有一支达到相应水平的研究团队,或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绝不是必然、必定地)获得较好的预期研究成果。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决不能将可能性与必然性划等号,将预期的成果与必定的结果划等号;决不能认为具有可能的条件因素,就必然产出预期的优质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道理。而且必须指出,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还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性基础上,即假设课题项目的评审确实都是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尤其是在对基金课题评审本身缺乏评审和监控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即使认可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在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变数,也都可能使成果达不到预期的质量结果:一是课题价值的变化。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他人的同类型、同性质、同内容课题(包括非基金课题)的高水平成果问世,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为价值很小或毫无价值的无效劳动。二是课题研究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就其主观因素而言,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对课题成果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常有一些课题主要负责人对本课题并不重视,仅是挂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体研究完全交与普通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观因素而言,研究过程中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他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如出国、出差、会议)挤占时间过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从心难以认真对待本课题,从而使成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三是课题执笔者的变数。执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态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课题各部分的论文水平迥异。
(三)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国际公认的代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1年和2002年影响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论文比”超过50%的仅有9种,有的期刊“基金论文比”还不足10%。有研究者对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讨论结果认为:“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关联度比较小,也就是说,基金论文数的多少并没能对影响因子起决定作用。”“据报道,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一半以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这表明,获得国家大量资助的基金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与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国产的“基金论文比”指标来评价Science和Nature的话,那么其评价结果必然是:这两份期刊不如中国某些“基金论文比”为100%的期刊“质量高”。此外,还有不少的统计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则既然有了“影响因子”这项指标,就不必重复叠加“基金论文比”了。
那么,社会科学基金论文质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能否代表期刊质量呢?有研究者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资助论文质量高”。但其引证的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因无“基金论文比”的导向制约,在基金论文的选用和基金项目的标注上都不太重视其完整性,故其数据还欠准确、完整,其分析的信度与效度还显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科学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质量情况,以及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与期刊质量的内在关系,笔者选取《新华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经济”栏目和“教育”栏目所转载的全部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新华文摘》的这些文章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导向影响,自2009年以来至少重视了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从而使数据的采集统计更加准确、全面;二是作为二次文献的《新华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在转载文章时不会考虑其是否基金论文;三是《新华文摘》所转载文章大多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说,代表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与“教育”这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强,其基金课题数量较多,因而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查阅了每篇文章的原载出处,统计出24期两大栏目的总篇数、基金论文数、非基金论文数及其各占总篇数的百分比(见表1)。
由表1可见,《新华文摘》经济、教育两大栏目转载的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还不到1/3。数据表明:社科类基金论文并不比非基金论文的质量高;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否则,刊载基金论文不足1/3的《新华文摘》无疑将被贴上“二流期刊”的“标签”)。
(四)“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
如前所述,当今期刊评价系统特别是影响很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已成为学术期刊办刊的强力指挥棒。从期刊方面来说,让办刊工作者担忧的是,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对学术期刊的办刊造成不良影响乃至误导,期刊审选稿件必然会趋附“基金论文”--只要是“基金论文”,即使质量差一些也会优先选用。实际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6-9]。因为其结果将可能导致期刊实际质量的降低。从作者方面来说,“基金论文比”指标间接引发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异化学术研究风气。由于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指挥下存在趋附基金论文甚至唯基金论文的情况,作者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录用率,在文中标注基金资助情况时出现诸多不端行为,例如,标注的基金项目中有不少是过期基金、搭车基金、无关基金、虚假基金,等等。总之,不少作者想方设法为论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对这些基金标注方面的不端行为,也抱着认假、容假、纵假的态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这就更加滋长了一些作者搭车、冒充、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可以说,“基金论文比”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利益关系链:“基金论文比”一指挥期刊迎合(优先录用基金论文)一指挥作者迎合(产生搭车、冒充、造假等不端行为)。所以,“基金论文比”不仅使期刊实际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而这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作者单方面所为,而是有期刊的导向、纵容甚至参与,成为编、作双方“共犯”的不端行为。
(五)“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下采取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的策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论文,抢占了非基金论文的发表机会,这对于非基金论文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投稿须知
一、选题、篇幅及格式
1.选题:教育学中的经济问题或者是用经济学(统计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2. 篇幅:全部字符(包括脚注、尾注和中外文字符)为6000-12000 字。
3.格式
来稿格式要求规范,项目齐全,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信箱。
(1)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作者姓名:用真实姓名,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在篇首页脚注标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3)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政编码。
(4)摘要:概括论文研究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200字左右。
(5)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6)基金项目:稿件若系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需在篇首页脚注标注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按正文中出现的次序标引,文后没有与文中引用相对应的参考文献一律删除。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引用的图表必须注明资料来源,格式参照参考文献的格式。详情见我刊参考文献格式。
(8)注解: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用圈码标引,在当页下注文,每页单独编码。
(9)英文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需与中文相对应;题名的首词和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作者姓氏的字母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关键词首词无需大写,用半角分号隔开。
(10)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表的序号和表题置于表上,表格采用三线制(特殊情况例外);图的序号与图题居中置于图下,图中文字必须能够清晰地显示;请仔细核对文中表、图中的数据,并注明数据来源。
(11)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图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5位以上数字以“万”、“亿”作单位;根据需要,小数位不超过三位(含)。
二、作者需注意事项
1. 稿件文责自负,但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 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3. 本刊审稿周期为三个月。自编辑部登记收到投稿日起三个月之内(修改稿自编辑部收到新稿之日起),编辑部拥有该稿件的专有使用权,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向其他刊物或会议。3个月之后,作者若未收到稿件审理结果的通知,在书面通知编辑部并收到编辑部确认回复之后,作者可自行处理该文章。3个月之后,若编辑部没有收到作者要求自行处理的通知,编辑部仍拥有该文章的专有使用权。
4. 无论何种原因,若作者要求撤稿,请第一作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编辑部。
5. 对于一稿多投者,由作者自行承担后果。
关键词: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指标;实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5YJC88001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资助(项目编号:C-a/2015/006);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课题(项目编号:GJNP20142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1日
高效师资队伍的建立必须适当搭配师资队伍中的各要素,并且科学地处理教师个体之间、教师与教师群体之间以及教师群体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和评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考虑大学的功能,而且要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合作,需要管理者的政策引导与执行,以确保公平和科学的维护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因此,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调研和文献参考,本文界定了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的评价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权重并进行实证研究。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评价元素
(一)师资结构。师资结构主要从三个指标量化,其依据来源于教育部2004年版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教发2004》):
第一,学生与教师比例。根据《教发2004》界定学生∶教师≤16∶1(艺术、体育院校除外);同时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12课时为优秀。
第二,专任教师构成。《教发2004》中规定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者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35%;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达到30%以上,且在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合理,大多数专业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界定为优秀。
第三,兼职教师构成。《教发2004》中规定兼职教师一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20%以上;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界定为优秀。
(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主要从三个视角评估,其依据来源是参考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总结:
第一,教学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论课工作量、实践课工作量、实训指导课工作量、毕业论文工作量以及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教学能力。主要衡量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改革、课程考核、开发新课程、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改课题研究、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情况。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教学效果。主要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考核督导组评教、教育教学成果、社会荣誉、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工作能力和态度。教学效果是教师得到学校认可,提高学校美誉度的有效检验。
(三)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对科研课题、论文、专著、科研成果奖励和获取专利情况等五个角度予以评估。
第一,课题。主要评估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规划基金和国家软科学)和部省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省教育规划基金和省软科学)。本文认为,目前某些省份教育厅课题的申报并不合理。以江苏为例,每年每个职业院校推荐15项,中8项,因此一旦在学校出线便有50%以上的命中率,所以容易滋生校内腐败;而市级课题一方面关系居多;另一方面是对策类课题。没有太多的学术价值。因此,部分省市的市厅级课题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不能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故不在评估范围内。
第二,论文。主要评估在SCI、SSCI、CSSCI、EI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省级刊物不予评估。
第三,专著。专著即是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主要评估本单位工作人员为第一作者,有统一书号且公开出版发行,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的著作。教材不予评估。
第四,科研成果奖。主要评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孙冶方奖”、“蒋一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和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市级社科联评奖不予评估。
第五,专利。“专利”即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本文主要评估与财经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有些纯属个人爱好,没有实际价值的专利不予评估。
(四)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有形和无形)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本文所指的社会服务是指广义的生产。生产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材料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因此,主要评估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校企合作、企业管理咨询和获得企业的横向课题等无形的形式。
(五)教师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本文主要评估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否合理、培养与培训是否充分、职称评定是否公平、公正和科学以及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优异的,是否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师资结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和教师利益这五个要素作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评估的一级指标,并将师资结构细分为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构成和兼职教师构成等三个二级指标;教学工作细分为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三个二级指标;科研工作细分为课题、论文、专著、科研成果奖和专利等五个二级指标;社会服务细分为企业提供培训、校企合作、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的横向课题等四个二级指标;教师利益细分为工资待遇、培养与培训、职称评定和表彰和奖励。
表1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评价要素的重要性调查统计表;表2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表2)
表1调查统计表作简要说明:①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8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3份,有效问卷185份;②调查时间:2014年11月8日、12月10日、12月30日;③调查对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的70名老师和70名学生;苏州市进出口商会和苏州伟中报关公司等单位的60名工作人员。
统计结果表明:教学工作所占的5分值最高,为58.38%;其次是科研工作、社会服务、教师利益和师资结构,分别为57.30%、56.22%、55.13%和50.81%。为计算各评价要素(一级指标F)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假设总权重为100,把A2视为基数1,那么各要素一级指标的评价值(Z)分别为:Z1=A1/A2=0.87;Z2=A2/A2=1;Z3=A3/A2=0.98;Z4=A4/A2=0.96;Z5=A5/A2=0.94.将各评价值求和,即Z=∑Z1+Z2+Z3+Z4+Z5=4.3。计算教学工作的权重为:F2=100/4.3=23.3,按照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为23;那么师资结构权重F1=23.3×A1/A2=20,依此类推并取整。因此,上述一级指标(师资结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和教师利益)的权重分别确定为20、23、23、22、22。
绩效评判的指标分为两类: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指标的评判均需要量化,才能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定量指标,首先应找出各项指标最低值和最高值,将最低值设为0,最高值设为1,然后用线性插值法将各项指标的实际数据映射到对应的[0,1]区间,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设X代表实际数值,Y代表映射值,最低值的坐标为(X1,Y1),最高值的坐标为(X2,Y2),则依照下列公式:
(X-X1)/(X2-X1)=(Y-Y1)/(Y2-Y1)
对于定性指标,可以先按照五级评判集,即指标性能和效果“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分级评判,则可以先将实际指标粗糙地映射到区间[0,0.2]、[0.2,0.4]、[0.4,0.6]、[0.6,0.8]和[0.8,1]中的某个区间内。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将指标值进一步具体化。为了简化评价计算,可以将分值分区后针对具体项目指标体系的区间,直接以区间整数作为结果。
现以SJY校某财经类二级学院进行实证分析,截至2014年12月,该院有教职工6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7人,兼职教师15人。该院有30多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主持有省级特色专业1项,校级教改专业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教材8本,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主持省级课题1项,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与专业相关的专利1项。校企合作基础良好,获得多项企业横向课题。
如表2,构建五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一级和二级评价权重、二级评价结论和得分,其综合评价结果84.1,结论为“良”。
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评估的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绩效评判的指标评价高职财经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仅涉及学生、老师、行业和企业,未包括政府等其他相关当事人,此外二级指标的范围过大,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三级指标,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将研究的调查对象进一步扩大,并细分到三级指标,再次实证,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汪小勤,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湖北省分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化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农地制度、农村金融,中小企业、中小金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
二、主要学术背景及经历
1977―1980年,华中工学院政治理论课部师资班经济学专业毕业,1981年9月―1982年1月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进修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等课程,1985―1988年华中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1996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0年3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访问教授,2001年7月―2001年9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研究所休假访问,2004年8月―2005年7月,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访问学者,2009年9月2日获得国家汉办海外孔子学院院长候选人资格。
三、主要论文
1、《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
2、《农业国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江汉论坛,1993年第3期。
3、《论结构变动与工业化》,江海学刊,1994年第5期。
4、《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及意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3期。
5、《解决失业:一个世纪课题》,中国改革,1998年第1期。
6、《农业技术进步路径与劳动力的利用》,经济纵横,1998年第1期。
7、《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述评》,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期。
8、《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9、《从“退耕还林”和“禁伐”政策的实施看对农民利益的补偿》,改革,2001年第3期。
10、《论我国城乡人口迁移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7期。
11、《浅谈我国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武汉金融,2001年第6期。
12、《农村“绿色板块”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融资效应》,武汉金融,2002年第5期。
13、《比较优势与中西部发展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4、《货币联盟理论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15、《教育与农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5期。
16、《振兴东北的产业选择》,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7月23日。
17、《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武汉金融,2004年第8期。
18、《区域传统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研究》,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6期。
19、《从香港和大陆税改看制度变迁的时空约束条件》,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8月4日。
20、《“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家,2007年第1期。
21、《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福建论坛,2007年第12期。
22、《基于农业公共投资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23、《科学工业化理论历久弥新》,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1月15日。
四、主要参研项目
1、1992年参与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2、1998年主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1996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代号96BJL018。
4、200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关系研究”,代号01BJL003。
5、1999年参与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关键词: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0-0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文理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借学报发行一百期之际,回顾学报走过的23年风雨历程,通过对学报的历史、现状进行总结,探索学报发展思路,从而推动学报再上新台阶。
一、发展历史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的前生是1984年学校教务处整理出版的《论文选编》,主要收集学校教师撰写并公开发表和内部交流的一些学术论文及经验文章。这是我院学报第一本刊物,属于内部交流资料。
纵观学报的发展历史,在23年的办刊历程中,学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87-1990)
1987年12月,《师专教育研究》正式创刊,主要刊载我校改革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文章。这一时期,学报处于萌芽阶段,办刊条件极为简陋,刊期不固定,有的文章内容在今天看来比较肤浅,但它毕竟真实地记录了学报发展的一段历程。
(二)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91-1998)
1991年7月,学报更名为《达县师专学报》;1994年第三期(总第12期)起,更名为《川东学刊》。从1992年第四期起特设“巴渠文化研究”专栏,这一时期,学报处于探索阶段,学报内容主要以内刊为主,刊发校内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论文,同时兼发少量学生和外校的优秀稿件。
(三)第三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1999-2008)
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正式在国内公开发行,刊期为季刊,开本为小16开,学报的公开发行对于我院学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2002年起,为加强川陕苏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理论的研究,繁荣川陕苏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川陕苏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特辟“川陕苏区研究”特色栏目。2003年为适应刊行的国际化趋势,学报的开本改为大16开。2004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期由也季刊改为双月刊。
(四)第四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2009至今)
200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际连续出版物编码系统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学报正式更名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名称的变更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一时期,伴随学院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正逐步向年轻化、学者化转变。至此,学报的发展步入跨越式的发展新阶段。
二、发展现状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报自创刊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学报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学报办刊23年来,刊发了大量有一定学术质量的稿件,为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繁荣学术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社会和学界的一致好评。从2002年起,学报相继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三等奖”;“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全国第三届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川陕苏区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二)学报各项评价指标明显增长
学报23年来,随着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笔者去年对学报从创刊至2009年底载文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至2010年底,学报已出版20卷共102期,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3480篇;公开发行前发文900篇,公开发行后发文2580篇,增长了2.96倍;期均发文公开发行前后分别为27.04和39.4篇,增长了1.53倍。基金论文从无到有,至2010年基金论文比提高到32.55%。2.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各年被引频次和被引期刊数都有明显提高,学报总被引量由公开发行前的231次增至2010年底的2359次,增长了10.21倍。3.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9年版)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420,比03年的0.035增长了12倍;即年指标由03年的0.021增加到08年的0.119,增长了5.67倍。4.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期刊统计,学报的H指数由公开发行前的5增加到12,增长了2.4倍。5.根据2008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在大学学报/文理综合类统计数据中,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指标在同类期刊74种中位居31位,影响因子排名21位。
(三)学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报基金论文的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基金论文和基金论文比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类的基金论文所占比例不高。2.学报校外稿件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不高。
三、发展思路
在今后的办刊历程中,学报要继续贯彻“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地方特色,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的宗旨,以“树精品意识,创特色期刊”为目标,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严把质量关,使学报的形式、内容、编校和出版质量都上一个新台阶。
为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严把质量关;
(二)着眼特色,精心培育特色栏目;
(三)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总之,学报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以特色栏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被引率,影响因子,增强学报的竞争力。
四、结语
抚今追昔,是辛勤,也是欣慰;笑看明朝,是挑战,也是动力。23年来,学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展望未来,压力和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使《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鞠秀芳.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学术规范评价指标前100统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56-68.
[2]《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发展历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封三.
[3]孟兆怀. 树精品意识、创特色期刊[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封二.
[4]李渝.《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载文被引分析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5):113-118.
[5]曹丽虹,翟新菊.我院学报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2-135.
[6]方建春.抚今追昔继往开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13.
[7]李渝.《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2008年引文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