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英语论文范文

护理英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英语论文

第1篇

1.1背景知识

每个人的背景知识深刻影响其语言信息的加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相互传递。背景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识,也就是一般读者具有的普通知识;另一种是对一些具体事物和事情的熟悉程度。阅读时需要利用这两种知识,如果对阅读内容不是很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就会给阅读带来困难,导致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1.2词汇学生的词汇量

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词汇量大的学生,阅读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与词汇量相关的是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在词汇运用方面的能力(例如识别单词意思和在具体情境中对合适单词的选择),也指在语境中猜测单词具体意思的能力。因此,词汇量以及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着极大影响。

1.3阅读策略

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英语的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策略也是英语泛读教学的重要技能目标。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阅读策略培训时,多停留在介绍阅读策略以及如何应用阅读策略的示范上,忽视了阅读策略的使用效果,不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理解情况,不清楚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所以,将检测阅读理解的结果作为引导阅读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方面并不能发挥良好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熟练掌握阅读材料以便提高课堂讲解水平,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其阅读活动所需时间,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控阅读材料的选择。

2英语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步发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精读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以及涉外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的。一方面,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更新比较缓慢,阅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传统课堂精读教学主要以讲解词汇及操练语法为主要环节,相关知识的输入有限,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提不起来,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阅读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不能适应对口的专业英语应用需要,不能满足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涉外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入泛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能。

3英语泛读材料选取以及教师指导

3.1材料选取

科学选材是泛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泛读材料应是简易读物,符合其认知水平,并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泛读内容要广泛,涵盖各种文体及题材。应根据泛读材料选择原则以及英文报纸优势,从最新的报纸杂志以及英文网站寻找泛读材料,使泛读材料难度略低于精读教材,扩大泛读量,内容应选择学生喜欢的逸闻趣事和热点人物。

3.2教师指导

首先,泛读教学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泛读目标。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流利的阅读者。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熟练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开展快速阅读。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基本阅读技巧方面的引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项或几项阅读技能,例如略读跳读和寻读。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因为泛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课堂时间有限,大量阅读需要学生课下完成。所以,为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应指定阅读范围,给其布置阅读任务;同时监督学生阅读进展并核查其阅读效果,使得课外阅读真正有效。

4教学阶段划分及技能训练

4.1第一阶段:加强阅读技巧及技能训练

4.1.1推测上下文中词义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猜词义主要是利用上下文同义和反义关系,对词义进行猜测,对整个句子意思进行猜测,需要利用积累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知识。

4.1.2找主题句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首尾和段落中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通常情况下,一个段落表达一个主题,不同段落表达不同段落主题。段落明显位置出现主题句,剩余部分则围绕该主题进行说明。整篇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所以,各段的首、尾句是了解文章意图的重点。

4.2第二阶段

提高全文意识,加快阅读速度本阶段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指导,教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词句意思以及字面意义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增强语篇意识,扩大词汇量是这时期教学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快速限时阅读,注意泛读的方法。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阶段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要求更加多样化,需要训练推断、预测、跳读等多种技巧。

4.3第三阶段

限时阅读和强化提升阅读理解率高、理解速度快,是判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指标。要达到这个指标,必要的方法指导不可或缺。常用的解题步骤为:首先,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先看问题的考查方向,判断试题的不同类型;最后,认真阅读全文。对于需要依照各种信息做出推断才可以找到答案的题目,必须努力寻找隐含的信息词和关键句。根据信息词来综合全文主旨和作者态度,反复辨析,最终得出答案。

5结语

第2篇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诊治的1240例骨科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4例患者中,266例为男性,218例为女性;年龄在15~97岁之间,平均为(46.3±2.6)岁;骨折类型:210例为上肢骨折,154例为下肢骨折,78例为脊柱骨折,42例为其他;观察组的756例患者中,402例为男性,354例为女性;年龄在17~98例之间,平均为(46.3±2.8)岁;骨折类型:342例为上肢骨折,240例为下肢骨折,108例为脊柱骨折,66例为其他;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常规手术护理、治疗护理、常规康复指导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1)入院护理。患者进入医院后及时对病情继续拧了解,正确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2)评价患者的安全隐患。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可能出现跌倒及坠床的危险,因而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跌倒几率进行评分,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增加窗栏,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私自将床栏取下,不可自行翻山,以免因血压波动导致摔倒。(3)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②预防静脉血栓;③预防肺部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2%,对照组为12.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8.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患者多由于多发性事故、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原因出现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无法进行生活自理,再加上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骨科换则会术后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肺部感染以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因体质下降及各脏器功能减低,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并发症,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因而,应制定积极的处理及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护理方法。在骨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顺序的实施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出现,正确实施康复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服务计划,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优于一般性护理措施。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该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颅骨牵引,颈椎术,骨髓炎,脊椎术等多种情况,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65岁。其中,试验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46.2±10.9)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45.8±11.2)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如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等。

1.2.1对照组

谨遵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

1.2.2试验组

在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如下。⑴心理护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与无助,情绪波动较大,依赖性强。由于行动不便,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乏味,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拒绝与人倾诉,甚至有抑郁自杀的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①对患者因疼痛或不适而发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给予细心的安慰。了解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对骨科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恢复过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适时用保证、指导、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极心理得到改善,树立信心。②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督促家属给与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⑵饮食舒适护理:对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动不便,缺乏锻炼,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帮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学的饮食护理是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首先,在饮食上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流体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食用;同时配合适量的水果,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每天进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动,以便促进胃肠蠕动,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⑶日常舒适护理:在舒缓期,患者疼痛感较轻,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展开简单的康复训练。通过伸张、散步,有效的缓解关节压力,保持其灵活性,不仅能减轻疼痛,防止麻木,还能舒缓患者心情,释放压力。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应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进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强免疫力;对于行动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运动,促进呼吸系统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评价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疼痛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析。0级:无疼痛,I级:轻微疼痛,II级:中度疼痛,III级:重度疼痛,IV级:极度疼痛。满意度评价:3个等级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n,%)表示,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采取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3讨论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两个班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如下,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班61人,满意度为70%,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72.5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班59人,满意度为95%,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88.4分。

2结果与分析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论在问卷调查满意度上还是学生学期考试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人际沟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案例

案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授课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时应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先设计简单的典型的案例,在学生掌握、熟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案例内容可适当增加难度,从而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2.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案例提出的各个问题之间要注意联系性和可行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内容要典型具有启发性,应当简洁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案例内容要具体,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整门课程中所需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的原则,并设置相应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3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执行者,教师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解答并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2.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5篇

1.1观察组该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以下护理模式:(1)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协助进行填写风险评估表,对<24分的患者入院24h内,由责任护士再次进行评估1次;对25~50分的患者,需与患者及家属签署《风险预测告知书》,并指定专人进行防跌倒预防护理;对>51分者则视为高危患者,除了实施高危预防护理措施以外,由专人定时、动态对患者进行实时评估,并将患者列入交接班重点,实施一对一交接;当患者意识、肢体活动等病情出现改变时,或者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等精神管制药品时,责任护士应立即对其进行评分。(2)安全管理:严格贯彻安全护理的相关政策,规范职业行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强化思想意识,提高护理水平,熟练掌握核心管理制度以及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技巧,并且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到日常工作中去;护士长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确保各项制度有效的落实到个人[2]。(3)完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想法,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患者的护理方案;深入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的情况,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进而有效规避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进而缩短患者的整体康复时间[3]。护理人员应经常接近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疑虑和要求,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1.2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知,本院开展安全管理措施以来,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从而为患者节省了资金,减轻了看病贵的难题,将其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本院护理人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护理经验并整理成文,用于规范本科室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规范,从而用于指导医护人员的行为,防范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其具体工作模式为护理部、院办领导、护士长为总负责人,责任护士实施具体执行的三级管理网络,从而做到逐级管理、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管理模式作为监督手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2病房管理结合病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例如将病床增设安全护栏,地板进行防滑改造,从而预防患者滑到,对于房间内不能改动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粘贴醒目提示标语,约束患者在病房内的大幅度活动,院方对骨科科室的管理政策应该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监督不到位的现象进行及时整改,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岗位的人数进行调配,避免出现由于人员不足造成的护理意外。

第6篇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护理思想并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病人提供“灵性”照护[1]与服务,将被赋予独特的使命和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年来护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客观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护理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1]的现状。有关人士近期对某医院316名专业护士进行了人文知识和素养的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人文精神的大概内容不知道的为78%;不了解人文主义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为91%;在校期间未接受过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或讲座的为91%;无法说出护理人文科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为87%。100%的专业护士表达了期望学习护理人文科学知识的要求和渴望。观察分析发现,专业护士在校期间人文课程设置甚少,毕业后缺乏人文环境的熏陶,医院继续教育中对人文关注缺乏为主要成因[2]。

因此,亟待临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文关怀进行理论探索和循证实践,着力培育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服务思想和理念,努力推出一系列护理人文实践的举措,积极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的软环境,从而使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整体的提升。

2人文关怀的主要概念及若干理论

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狭义上通常包括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群。护理人文关怀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之上的护理“灵性”[1]。这种“灵性”是一种护理文化,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通过近年来的理论探索,我们发现下列理论与之紧密相关。

2.1护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立在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成熟起来。人文精神的基础在于人道的培养。在临床护理中所涉及的人道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公正对待病人等。

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护士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照护。这主要通过护理的软硬环境所需的人性关怀氛围及护士个人的素养和品格来体现,这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主义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这与我们现今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有专家称“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是整体护理的内在动力,而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2.2护理“灵性”和照护(NursingspiritandCaring)

专家将护理定义为“是两个主体的互动,这两个主体一方是具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另一方是能提供协助、满足需要的护士。护理的目标是使病人不但‘活得好’(well-being)而且‘活得更丰富’(more-being),使他在健康-疾病及生存-临终的人类情境中,保持高品质的存有”(Paterson&Zderad1976)。[1]

Malison(1993)认为“关怀照护是一种能量,个案能从中感受到被爱,而有助于其健康的促进,病情的复原,或安详的迈向死亡。”我们认为这种能量来自于整体护理的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行为。

2.3人群往来性“双线学说”[3]

行为科学家雷蒙·鲍尔(RaymondBauer)在关于“社会意见交通”(Socialcommunication)的研究中指出:行为科学家已经逐渐了解了“往来性(transactional)”的作用。虽然有时候反向的影响并不一定具有什么力量,可却绝不完全是“单线”的。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对他的环境都不会消极,而会积极面对,因此,任何形式的影响,都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双线”过程,由此可引申为护患关系的双向作用以及护理照护过程中须被引起高度关注的“你-我的人际关系(I-Yourela-tionship)”。如果护理人员能够体悟“双线”的涵义,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感,从而从病人的角度去探讨他的内心世界,将在协助病人与护士建立“你-我关系”的经验中获得满足,护士的生命也籍此深度的交流和“共情”而愈来愈丰富。

2.4护患影响力交感[3]

行为科学家指出“参与”(participation)是一种管理技术,它的价值不仅是因为人们都喜欢自己有机会参加对自己有所影响的决策,更在于有了“参与”之后,可以发生“影响力的交感”。“影响力交感”即一方通过影响力感召另一方,使之产生积极的行动。如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健康指导,病人及时地重述,反复咨询,主动参与,并发生健康行为的改变。护士给予病人的这种影响如同是“肾上腺素引发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理作用一样,引起病人“面色潮红、心跳加快、口干舌燥”,因此被誉为“护-患影响力交感”。这种特殊的护患关系能够促进护患人际软环境的整体和谐,尤其在护患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健康交流中起到核心作用。

3护士人文关怀素养和信念的培育

护士人文关怀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需相应的文化积淀、理念熏陶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文精神,其教育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3.1构建与时俱进的护理团队文化

护理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护理是最富人情味的职业,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因此护士被誉为“关爱之士”。为了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诚和情感,同时提升护士崇尚“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和信念,有必要构建充满关爱的护理团队文化,进而形成团队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2建立人文关怀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可以凝聚团队上下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方向一致,个人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籍此目标,某“三甲”医院护理部在护士长的任期目标责任书中,将“每月推出一项护理人文举措”作为其中一项考核指标。此外,结合护理“三基”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及实习护生的带教、护理科研等循证实践,将护理人文关怀建设作为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创建现代化医院护理服务品牌的共同愿景,从而成为该院护理团队的共同信念和内在凝聚力量。

3.3组织人文关怀理论的系统培训

通过对医院316名专业护士原有人文教育背景的调研和评估,某“三甲”医院护理部科学设计安排了涵盖人性关爱、护理哲学理论及运用、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患健康交流、临床路径与个案护理、整体护理知识的临床应用、顾客服务质量等护理人文关怀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的系列讲座,同时还针对各级护理人员特殊的岗位进行专题培训,如“门急诊病人的护理人文关怀”、“神经外科、血液科病人的人文关怀”等。

3.4注重人文关怀思想与实践的相结合

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人文关怀思想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护理服务中呈现高品质,方能体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护士服务的对象是人,护士与病人之间往往有很多的接触,例如派发药物、生活照料、伤口护理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护士并非简单地去完成某些例行工作或程序,而是要确切地去了解病人的需要,并让他们得到所需要的关怀。所以护士实在需要来到病人的床边,借着细心的聆听,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做出响应。

4护理人文关怀在实践中的尝试

护理人文关怀并非说教使然,而应与护理实践的具体步骤紧密结合,只有紧贴临床实践,切实体现在病人身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两年来,我们做了如下实践尝试。

4.1构建人文关怀的“传递链”

护理管理层的人文关怀理念对全院护士人文关怀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的宗旨是:护理部主任率先垂范,以真诚和爱心关怀每一位下属和病人,科护士长、护士长则将这种关怀传递给每一位护士姐妹,而护士们则将所感受到的关爱转达给身边的每一位护理对象及合作伙伴,甚至每一位护生,我们将这种“爱的传递”形式称之为“关爱传递链”,籍此形成院内护理人文关怀的良好人际氛围。

4.2注重护理服务环境建设

4.2.1强化护理服务的“硬环境”建设

营造温馨祥和的病房物态环境。春节期间,护士为了让住院病人也能感受到节日喜庆的气氛,许多病房都进行了温馨的布置,平安结、千纸鹤传递着护士对病人的祝福。在清晨、午餐时间和临睡前定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护患之声广播,增进护患沟通。

4.2.2着力护理服务的“软环境”建设

“软服务”的内涵较广,“五星级”是服务品质的至高境界,也是集“物态-意态文化”完美集合的人文服务最佳环境。我们尝试将护士送往“五星级酒店”培训,体会顾客感受,感悟人文真谛,提升服务品质。病人入院介绍导入“相见欢”,贴近病人,增加亲情。同时举办温馨服务工程和温馨天使评选,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营造温馨服务氛围,激励先进,鼓舞士气。

4.3尝试护理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

4.3.1呼唤式护理的探索与研究

基于香港著名节目主持刘海若车祸后呼唤式护理的成功经验,自2003年始,我院脑外科两个病区护理团队联合立项院课题:呼唤式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昏迷病人促醒作用的研究[4],迄今已较成功地进行了40例病人的临床实验过程,尝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音乐呼唤、皮肤触摸(温水泡足和按摩)、操作中随时呼唤以及其他辅助刺激(针灸等)的方法综合促醒,结果:治疗组在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3.2开展“关爱病人,从聆听开始”的心理沟通

为进一步培养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能力,通过聆听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及时有效地发现病人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在眼科、心内科、老年病科、肿瘤科以及血液科病房开展床位护士与病人“预约聆听”心理沟通项目,取得较为圆满的效果。

4.3.3临床安宁照护的质性研究

聘请香港白普里宁养中心Clare小姐来院培训临终关怀专题项目,同时结合医院肿瘤病房实际,开展提升综合性医院人性关爱品质的临床安宁照护现状及对策的质性研究,形成13万余字的宝贵资料,已经过三级编码分析,形成初步理论,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肯定。

第7篇

相比较而言,我国英语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涉外护理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为薄弱。高校在扩招之后,由于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下滑,而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涉外护理英语专业人才要求却逐渐提高,在种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难度。

二、ESP引入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1.坚持ESP教学原则

针对涉外护理英语专业的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ESP教学原则,首先,课程设置能够符合未来涉外护理工作的语言需求;其次,教学内容能够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加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再次,加大对护理英语的关注力度;最后,丰富护理英语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后能够熟练进行交流和沟通,另外,涉外护理英语专业与普通英语不同,其中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部分专业术语的讲解。

2.精选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内容能够涉及国内外最新护理专业知识、护理等多方面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具备专业技能、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

3.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合格的教师是落实ESP护理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目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师主要是缺乏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教师又缺乏英语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首先,组织英语专业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组成科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术上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水平;其次,组织教师参与专家讲座,丰富自身知识,鼓励英语教师参加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最后,学校可以组织ESP护理英语专业课程由英语和护理专业教师一起授课,并合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涉外护理专业课外活动,以此来创建师生沟通和交流平台,切实解决学生在护理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完善教学方法

第8篇

互文性的概念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是指一个文本与它引用、吸收、扩展或改写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偏重于研究文学形式,它所着重强调的是某一文本与其它文本存在相互的论证关系,根据与其它文本的论证关系达到对这一文本更加深刻的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文本之间存在互文性,也就是说一个文本的构成是建立在对其它问题的吸收和转化的基础之上的。互文性理论偏重与文本间的比较,对文学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加以认识和理解。对于文本之间的管理以互文性来进行表达,可以呈现出文化和语言多元化的发展,相互交错,从而更加深入的学习文化的内涵,提高文章理解力。

2.语类互文性与商务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

语类是语篇的核心特征,是通过发挥语言的功能达到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类型。语篇具有相似性和互文性,包括了语义上的相似和形式特征的相似。以普通英语和商务英语为例,二者之间交际目的不同,但是语类的类型可以是一致的。普通英语主要是生活用语的应用,存在着大量口语化的英语词语,它可以不那么专业,也可以存在一些歧义,这并不会对普通英语的日常应用造成重大的问题,只要能够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加以满足就可以了,因此显得更加轻松随意一些。而商务英语不同,它的应用主要是在职场当中,其所涉及的内容多为一些商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法律规定、条例规则、新闻、商业活动等,其特殊的应用需求使得商务英语从语言文体和语言目的等方面到处要求其具有严格的严谨性和专业性。语类的不同,与之相应的体验样式也不相同,文体差异对语言的风格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商务英语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尤为突出。商务英语的翻译以交流和沟通为主要目的,其重点在于能够应用本土的语言对外来语言进行表达陈述,并且要达到与人沟通的清晰、准确。这就需要商务英语的翻译者必须具有大量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以能够在进行翻译活动中,对行业内的一些词语、统称准确规范的表达出来。在商务英语这个特殊的应用环境下,互文性被限定在商务交际活动的范围之内,这也促使了商务英语中新的语类样式的形成。

3.互文性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互文性理论以文本间的相互影响为核心,在关注的范围内将大量的关联因素纳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多重对话的层面。

3.1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本对话

文本作为互文性的重要载体,是表现互文性理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主要采用引用、模拟、用典等方式。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之间是存在相互论证的关系的,每个文本的建立都是在对其它文本的转化和吸收的基础之上的,文本之间相互关联,具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没有任何一个文本是孤立的存在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文本都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都与其它文本具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也就是互文性。高校的英语教学,主要的教学文本包括英语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英文视频以及英文讨论、英文社区等多种形式,形成一个庞大的英语教学整体。各个教学本文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关联,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互间发生作用和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与不同的教学文本产生对话,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一种认知模式和学习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学习同一个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和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有直接的关系。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一种双向的互动,从而才有文本意义的产生。

3.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对话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对话主要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和电脑信息之间的对话。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最普遍存在的是师生间的对话,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对学生自主的学习加以指导,把握方向,师生之间可随时对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之间可成立学习小组,就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团队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自行创设商务活动的情景,练习商务英语的运用。在信息和网络时代,学生和电脑等信息设备之间的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行在线练习、人机对话,提升英语能力。另外还可通过校园网络获取教学课件等。

3.3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对话

在每个教学文本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互文性理论重点强调的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对文本进行理解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本存在的文化背景。互文性理论要求不仅要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更要求译者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更注重文本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对外文文化背景的积累。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注意用相关的文化认知去分析和解释新的文本,将先前文本知识和当前文本的互文性加以利用。

4.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包含着语言和文本意义之间的转换在原文和译文中还进行着互相补充,使译文能够更深刻准确的表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将互文性理论加以应用,要使其充分的发挥作用,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专门性特点,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着手。开放式教学观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注重商务英语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教师可以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本原则,根据商务文本的不同类型、不同的体裁以及不同的语域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重组、编排。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英文原版材料,选择出有代表性和可利用性的商务文本添加到教学内容中,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的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采用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是实现开放式教学、将互文性理论充分加以应用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翻译的专业性很强,仅依靠教师的课堂传授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学生在商务情境中,利用文本知识通过实践完成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知识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的相互作用。学生除了要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商务职业能力,培养商务英语翻译的职业素质。

4.2实现译者身份的动态转换

从互文性的视角来看,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专业领域和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学生既是本文的读者,也是文本意义的阐释者,同时又是文本进行另一种语言的改写作者。要使学生能够实现译者身份的动态转换,是翻译教学中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商务知识的拓展,促进学生对不同商务体裁的语篇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可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相关的阅读资料主动去查找,并结合具体的商务情境和翻译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互文性的阅读。学生需要对原文表达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实现互文本与原文的相互参照和相互影响从而深入的解读原文。然后将前后的翻译文本进行对照,可充分的理解互文阅读对英语翻译的作用,从而实现译者身份的动态转换。

4.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9篇

【关键词】 公示语;互文性理论;英译;问题;原因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其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街头的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招牌、警示语、宣传语、商品说明书、旅游简介等。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简明易解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的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

公示语具有指示、服务、禁止等三种基本的意义功能。现在公共场所设置英汉双语标志的城市越来越多,可是公示语误译、滥译现象却非常普遍, 部分公示语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误导外国游客,甚至产生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本文拟以互文性的视角分析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并归纳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

一、互文性理论概述

任何特定文本,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成一体,与其它文本毫无干系,但实际上都与某一文本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文本之间关联的特性就是互文性。换句话说,任何文本总是暂时以强化我们所知道的各种文本的方式,或者是从侧面联系当代其它文本的方式,向自己赖以生存的其它文本散播。[1]最先提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的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她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mosaic),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互文性,又称“互文本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强调文本的非确定性和非中心性,否定了作者和文本中心论,动摇了作者的主体性和文本的权威性,本身作为读者的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或解码,因此一个文本只有一种正确释义的观点消解了。[2]

二、互文性与公示语翻译

翻译过程不仅包含着语言之间、文本之间、意义之间的转换,而且在此过程中诸多原文和诸多译文还在更广阔的时空进行着互相补充、互相指涉。[3]翻译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移,翻译活动就是在融汇多种意义的文本网络中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作者、译者、读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形成一个选择与吸收、创造与变异的互动过程,其间不断出现某种意义的无限补充、替换、撒播、增殖,甚而不同程度的误读,形成互文性转换活动。因此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扮演着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角色。首先,为了准确把握、阐释原文文本,译者必须考查原文文本在原语文化中的互文参照,即阅读大量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文本主题及内涵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先前文本,从而避免阐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失和误读;另一方面,译者又必须充分考虑处于异域文化体系中读者的接受心理。一方面经受着因原文文本意义的多元性而带来的磨难,另一方面进行着与他文本或他译者的相关模仿、关联或暗合等行为。[4]

与文学等体裁的文本的翻译相比,互文性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体现得更加鲜明。因为公示语的阅读对象是来华旅游、访问、工作或经商的外国朋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然与文化息息相关。倘若把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看成一个大文本,那么公示语的任何一个英译本都要参照这个大文本。譬如,西方国家公示语语气相对比较委婉、含蓄,而中国的有些公示语却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语气生硬。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要充分考虑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接受度。例如,“禁止吸烟”和“送客止步”常被译为“No Smoking”,“Passengers only”。

从微观的角度看,英语国家经济发达,已经有大量生动准确的公示语范本供我们参考与借用。 因此, 公示语汉英翻译通常可采用回译( Back Translation) 和借用( Borrowing )的方法。例如, “小心地滑”为“Caution!Wet Floor!”, “暂停使用”可借用 “Out of Service”、“Out of Use”或“Out of Order”。

文本的相互联系给翻译带来了双重性,一方面在理解文本时能触类旁通,借用乃至套用已有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译者的困难,因为与另外的文本发生联系,需要译者更高程度上的知识水平和背景知识。 尤其一些有中国特色或文化特色的标语、口号、简介不能采用回译或借用的翻译方法, 译者就要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源语互文知识(主要是源语的文化内涵) 和译语互文知识,包括英语公示语的表达习惯及西方国家一系列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且参照中国各大城市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前期公示语英译文本。

三、互文性视域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实例分析

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公示语文本翻译中的互文因素,即微观互文性和宏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可以看作是原文本中的某些词句或段落的表达与另一个或一些文本中的相关,即语言上的互文性;而宏观互文性则是指原文本的整体的写作方法与多个文本具有类似或相关的地方,即文化上的互文性。

1、微观互文性方面

(1)译名不统一。译名不统一表明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态度不严谨,同时对汉英两种语言规则和翻译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例如“小心地滑”的翻译就有三种形式,即 “XIAO XIN DI HUA” ,“Be Careful of Slide”和“Caution,Wet Floor!”。假如街道名或政府机构名称出现两种以上的版本,那将给外国友人带来很大不便。

(2)拼写混乱。频频出现的拼写错误体现出译者对英文书写规范的不了解, 这主要体现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及标点符号上。除此之外,某些部门机构名称直接被译为拼音或者甚至中英混用。例如, 将“华彩创意图文有限公司”直接译成了拼音“HUACAI CHUANGYI TUWEN GONGSI”, 而“xx街道政务服务大厅”译为“XX SUBDISTRICT ZHENGWU FUWU DATING”。这类错误可能不会引起很严重的误解,但是他们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并极大的影响了公示语本应达到的目的。以上标识牌最好译为“Hua Cai Photo Workshop”和“District Office”。

(3)语法错误。在公示语英译本中,常出现一些语法错语,如词性混淆、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等。譬如公园售票处常见提示语“1. 2 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 被误译为“Below 1. 2 m children,servicemen and the disabled free of charge”;“宠物禁入”被错译为“The pets forbids to go into”;“严禁酒后划船”被译作“Boating is prohibited drink ”。还有较长的一则标语“The water depth danger, refuses the sewer, refuses to splash water on each other, refuses the overstrength!”(水深危险,严禁下水,严禁打水仗,严禁超员!),主语“water”后面直接跟名词“depth”充当表语,而且该主语与其后的三个所谓谓语“refuses”均不能搭配,因为“refuse”的主语一定是人等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方。较可取的译文为“Caution! Deep Water! No Getting into Water! No Water Fighting! No Overloading while Boating!”译者对英语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认识不够,往往就会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译出的文本让人瞠目结舌。

(4)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英汉两种语言语法、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难免造成超额和欠额翻译。超额翻译指原文中不存在的信息出现在译文中; 欠额翻译指译者未完全传达原文的信息、风格和感彩。[5]

例如,某广场的“足下留情春意更浓”的英译“If you don’t trample me,the spring feeling can be more intense.”,完全是对照汉语一字一词的机械翻译。原语的句式、语韵优美,符合汉语的表达思维,如果字当句对地将其进行翻译,则违背公示语翻译的简洁性、规约性和互文性原则,因此属于超额翻译。对于这类翻译,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译为“Keep Off the Grass”。

对于“禁止进入线路”的译文“No Jumping”,目的语读者只能理解为“禁止跳跃”,而具体禁止怎样跳没有明确标示,而且“进入路线”也没译出,因此这里的译文没有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若译为“No Jumping onto Tracks”, 表述就比较清楚,起到有效警示的目的。所以译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原文,再创造性地运用另一语言再现原文。

2、宏观互文性方面

(1)语用失误。公示语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活动,必然要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目的语国家现有的、规范的、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的公示语文本就可以供我们拿来参考和直接使用。譬如,“小心地滑”,个别地方竟翻译为“Slip Carefully”,意为“小心地(de)滑”,两者意思相去甚远,应借用现有译文 “Caution! Wet Floor!”;“教师休息室”常被误译为“Teachers’ Restroom”, 而“restroom”在美国英语中是指(餐馆、电影院等中的)洗手间,通用译文是“Teachers’ Lounge”。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准确理解词汇的内涵与相关文化信息,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从而对现有的英文公示语进行模仿、关联或者暗合。

(2)文化失误。任何一种语言都根植于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中,文化差异会造就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如果不积极转化思维方式,充分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就会产生信息障碍。 例如,宾馆里常见的“请保管好私人物品”译为“Take care of your private parts”,而在英语中,“private parts” 指人的“生殖器” ,是英语中的禁忌表达。译为“Take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可能更为合适。这样既可以传达原文本的语义,又不会冒犯目的语读者。一些公园门口的标识“优惠规定:凭军人证、残疾人证、老年证免费入园”英译为“Concession: With the military card, disabled license, permit free admission elderly.”。 在西方,“the old”和“the disabled”是人们介意的表达方式,容易冒犯他人,通常采用的表达是“senior citizens”与“the underprivileged”。因此译文“Free for Soldiers, the Underprivileged & Senior Citizens”较为妥帖。

四、结语

由此可见,互文性在公示语翻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译者欠缺这方面的知识,才会译出这许多令人摇头叹息的译文。依据互文性理论,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即译者创造性地对原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复杂性,从而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吸收、转化、改写,再创造出符合英语公示语习惯表达的译文。同时,译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Haynes J. Introducing Stylistics [M]. London: Unwin Hyman Ltd.,1989.

[2] 赵静.互文性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9(4)39-42.

[3] 秦文华. 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 外国语,2002(2)53-58.

[4] 樊桂芳. 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 中国科技翻译,2010(4)47-50.

[5] 田希波,郭嘉仪. 城市英文标示语辨正——以甘肃省某市为例[J]. 河西学院学报,2012(3)95-98.

第10篇

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护理的工作中,诸如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以及责任制护理等,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共同的目标。在针对患者疾病实施救治的同时,对患者其余的情况给予重视、解决等。

1.1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树立不管是传统护理、整体护理还是人性化护理,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护理治疗,从而得到最优的护理效果而产生的观念。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强调的是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树立,强调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人格尊严的实现

1.2换位思考能力的获得以病人为中心最关键的就是与患者实施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当前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内涵,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除具有正常人的需求外,心里面焦虑、紧张、被尊重、被关心等情绪对于其病情的恢复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做好人性化护理,就必须在护理病人时进行换位思考,深入其内心,真正的了解病人需求和意愿,对于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有针对性地解除,进而使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并且促使其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

1.3沟通护换关系的能力人性化护理的以病人为中心,本事强调的就是人文关怀服务。人文关怀就离不开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沟通不仅能够增进护患双方的信任,还能营造一种护患之间和谐的氛围,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因此就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要使用规范的文明礼貌语言,不仅给病人以受到尊重的感觉而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同时能提升护士的形象。

2妇产科临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

2.1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培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护士的个人素质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护理工作的熟练、操作自如上面,而且还表现子啊日常的衣着整洁以及举止得体上。因此,要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就应从强化护理人员的素质开始,增进其自身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开展人性化护理知识的培训,首先,要让全体护理人员如何从患者的言谈举止中发现患者的心理动向,洞悉患者的情绪波动,理解病患的基本需求;其次,通过工作心态、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是护理人员能够走进病人的心理,了解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能和病人无障碍沟通;再次,通过对护士的形象礼仪的培训塑造平易亲切的良好形象。

2.2健全护理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注重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人性化服务还必须要有优化的服务流程作为保证,因此,为更好的落实人性化服务,首先,针对当前我院妇产科部门妇产科门诊以及患者的住院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调整护士分诊地点以及其所属的科室安排,从而实现了就诊流程的简化;其次开辟危重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查与救治;再次,组派专门的护理人员来负责患者的引导与分诊工作;第四,把妇科一次性用品直接发放到门诊医生处,医生接诊病人后直接用一次性用品,检查完毕再由医生开具收费单,病人可再去交检查费或者药费时一次性缴费。

2.3加强护士和病人的全程互动与交流人性化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满足病患的全方位护理要求,还要求能够从日常护理工作的细节上实现以人为本。因此,妇产科护理部就要求:一是针对不同病种患者最担心的问题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二是针对无人陪护病人我们组织下夜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亲情陪护;三是一些年轻的母亲产后不懂得怎么样喂养宝宝,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安抚;四是针对病人的出院后期恢复进行回访。

3妇产科临床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结果探究

3.1减少医患关系纠纷,促使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纠纷,最关键的原因是服务态度问题所引起的。比如妇科临床的输液过程中,病人去叫了护理人员换液,而护理人员来的不及时等等。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每十分钟巡视一次输液观察室,平时不定期的到病房、输液室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抚。护理人员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但要向患者全买你的进行健康知识辅导,还要从中吸取经验,增长自身在护理方面的阅历与见识。

第11篇

1.1对象

从自愿报名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的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选拔标准:①通过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④参加医院组织的统一英语考试,成绩>80分。最终选取160名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6名,女性154名;年龄20~39(25.34±3.46)岁;学历:本科150名,硕士10名。

1.2方法

专业英语培训活动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为期9个月。

1.2.1集中授课和情境模拟演练

每月进行4次集中授课,共8个学时,第4周的2个学时为特定情境的床边演练。①集中授课:由我院编译组教师担任集中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均兼任某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授课,英语水平为专业8级以上。集中授课分为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部分,分别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作为培训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2》为中英文双语编写,附有英汉对照词汇表、课文注释及简短的练习讲解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教材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视、听、说教学活动,锻炼护士专业英语的临床应用能力。②分组情境模拟演练:每单元后设置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情境问答、专题讨论等练习形式。教师讲授完理论内容后,共同观看录像,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共分为16组,每组10名护士。情境模拟演练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更正。

1.2.2英语授课比赛

英语授课比赛采取幻灯片授课的形式,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分别在小组内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优秀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由护理部组织的英语授课决赛。在比赛前,邀请编译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有4名护理人员获得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通过英语授课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授课能力,而且为临床教学和外语交流储备了人才。

1.2.3护理英文学术报告

护理部、科教处组织安排护理人员书写相关专业学术报告,然后组织英语专家团队对上交的护理英文学术报告进行指导及筛查,选取部分护理人员作护理英文学术报告,每半年组织1次,每次3h。学术报告的重点是新技术和本专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通过举办护理英文学术报告可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医学英语的内在和外在动机,提高其在医学专业领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在培训前后进行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语考核,并统计SCI篇数。①英语笔试考核:满分100分,以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试题为笔试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及词义转换、英译汉、完型填空、作文书写。②英语口语考核:满分100分。聘请山东大学3名外籍英语教师、我院编译组2名英语专业教师和有过出国进修经历的2名博士生作为评委,通过对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问,考查听说能力,然后通过对抽签选中的护理情境对话进行现场翻译,考查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③SCI篇数:统计2012年1~9月和2013年1~9月160名护理人员发表的SCI文章篇数,包括已被录用还未刊出的文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英语笔试和口语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差异。

2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共发表SCI文章7篇,培训后12篇。

3讨论

为提高在职护士的英语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对160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由表1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21.4分,英语笔试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与书写能力。多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为临床护士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并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员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其弊端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分的“哑巴英语”。本次英语培训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活动场地体现了临床护士的实际需求,活动主题贴近临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活动以对话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此外,通过举办英语授课比赛、进行临床护理案例英文学术报告,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使护士主动思考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护理新进展,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了护理人员撰写和发表SCI论文。

4小结

第12篇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二、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以及解决的方法

90后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又有着许多优势: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同时,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三、小结

第13篇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 英语阅读 教学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达到更高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语篇中存在很多的互文现象,增加了语篇理解的难度,甚至引起学生对语篇的错误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使学生对互文语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互文语篇的运用。本文通过互文性理论与英语阅读几方面的联系,分析在英语阅读中互文理论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启示,以指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

一、互文性理论与英语阅读概述

“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互文性是指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互文性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即成为后现代、后结构批评的标识性术语。这种研究强调多学科话语分析,偏重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史的进化模式,从而把文本文学从心理、社会或历史决定论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一种与各类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文学作品的互文性解读,指的是对该文学作品或文本中出现的内容与相关的作品之间有关的典故、引用、仿照、压缩、另铸及移就进行挖掘和研究,从而更深层的解读该作品。语篇分析法则是指不立足于点,而是从语篇入手,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明确地篇章结构分析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而要上升到对作品的框架、背景、思路、意识形态等深层意义的把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篇的互文性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将互文性同语篇分析联系起来进行外语阅读研究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意义。

(二)互文性理论与文化背景

由语篇的主题和主旨而唤起的读者内心包括信仰、认知、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被称之为阅读语篇的文化互文性。大学英语阅读语篇的内容涵盖极广,跨越多种学科,包含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地理文化等。单纯依靠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去解读阅读语篇,是不能获得最佳理解效果的,甚至无法对语篇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互文性对文本进行解读,将语篇分析与文化特点相结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层的社会文化知识,最终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三)互文性理论与媒体联系

在这个传播媒介极大丰富的时代,英语专业阅读不仅只局限于书本,更拓展到了各种新式媒体。媒体互文性主要是指通过文本、声音、图像等物质媒介来创造互文性的效果,如评论、插画、动画、序言等。培养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媒体交互意识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革新传统教材。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互文性教材的思想,从而推动英语阅读教学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互文性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一)丰富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

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存在片面的、偏颇的理解。通过互文性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不同于中国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可能包括人文哲学,也可能包括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在文化水平,不断拓宽知识面,达到一箭双雕的好效果。这些知识不仅在英语阅读中会得到运用,更会在英语写作、英语听力等方面得到体现,甚至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二)加深内容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在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同学们很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受,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而,通过对同学们互文性意识的培养,使得同学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了解作者感受,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理解差异。真正架起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进一步加深对原文内容,原作者情感的理解。此外,在不断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掌握更多的专业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三)克服传统教育缺陷,培养思辨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专注于老师的讲课,然而,在互文性理论的培养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英语篇章的不同理解,通过互联网络、图书馆藏等收集相关资料佐证自身观点或是加深篇章理解。通过这些自主学习,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会不断加强,同时又在无形中加强了自身的英语水平,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互文性理论注重将文本文学从心理、社会或历史决定论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一种与各类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在英语阅读中运用互文理论不仅是对英语阅读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锻炼。通过对同一文章不同方面的理解,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辨思维,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大学生互文性意识的培养对于其英语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大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单词记忆过程中的记忆效果。除此之外,通过文章与文章之前互文性的理解,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潜意识的语感,使得学生在英语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对话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激活并调动相关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公路预防性养护概念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与传统的公路养护理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通过预防性养护让状态良好的公路保持这种良好状态更长的时间,延缓将来对公路的破坏,并在不改变原有公路承载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公路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预防性养护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采取科学的措施应用到合适的公路上。公路预防性养护要求对公路的养护采用成本最佳的措施,强调突出整个养护工程的规划性。具体就是以预防性养护为主,以矫正性公路养护为辅,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公路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从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来看,这一养护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投资的综合考虑,在规划的限期内,采用科学的养护管理,对公路进行若干次养护,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提升公路的安全性能,同时降低公路工程整体的养护成本。

2预防性养护管理的工作流程

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以公路养护规划为起点,以养护工程竣工验收为结尾,一共经历养护规划、综合检测、养护计划、养护设计、养护招标、养护施工、养护工程竣工验收等七个工作流程。预防性养护规划是在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基础上,对公路养护工程进行长远、整体的考虑,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公路养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可以说预防性养护规划是养护管理的核心,也是养护管理工作的起点。作为重要的养护管理工作环节,养护规划对公路未来一定时期养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能够为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筹备、施工方案等提供有力的依据。预防性养护规划是在公路生命周期内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的统称,通过预防性养护,能够提升公路的性能,改善路况,延长公路整体的使用寿命,降低在公路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但一切的益处只有通过养护规划才能够实现。一个科学的预防性养护规划由若干个公路预防性养护方案与措施构成,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具备经济效益、技术的养护手段提升公路的性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对于养护计划来说,实质上就是对养护规划的细分,就是在预防性养护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工程进行科学而又具体的安排。为了保证公路养护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就需要经历综合检测阶段,准确的掌握公路各项技术状况,综合检测工作还需要包括对公路工程中涉及的桥梁、涵洞、隧道、通道、沿线基础设施等的监测。在综合检测阶段,重要以无伤检测为主,有伤检测为辅,提升综合检测的质量与效率。通过综合检测,能够为预防性养护计划、养护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养护计划与设计的合理适用性。养护设计就是基于对养护工程的整体部署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整个预防性养护管理中容易被忽视。随着我国公路养护工程量的增加,对预防性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逐渐应用到公路养护施工中。养护设计阶段需要完成公路养护施工图纸,经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施工单位后,由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预防性养护施工。竣工验收是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养护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也是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竣工验收交付都是针对新建工程而言的,对于公路养护工程并没有相关方面的验收标准与技术规范,常常出现套用其他标准与程序的现象,影响验收质量,不利于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尽快的制定预防性公路养护工程竣工验收标准,推行规范化的预防性养护管理。

3工程实例

某高速公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长24.520千米,双向6车道,全线包括了1个涵洞、18座中桥以及11座大桥。该工程通车年限距今15年,路面、基础设施、结构物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对行车安全以及舒适程度造成很大的影响。首先对公路性能进行全寿命费用收益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规划,然后通过无伤检测、有伤检测等手段对公路进行综合检测,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养护计划与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施工企业,由其具体实施养护计划,在工程养护施工结束后经过严格的竣工验收,确保养护工程的质量。经过养护施工,该公路的各项性能得到了改善,路面、结构物中存在的病害基本上得到缓解,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4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关系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就有了对文化活动和人力资源的有意识的管理,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二者也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近现代社会后,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力量。企业的内部文化状态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利用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最初的技术、资本、自然资源、品牌,发展到现在的人才竞争,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而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维护和管理企业人才队伍的主要手段。

一、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及历史传统。企业文化一般会以一定的物化形式体现出来,但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承载和作用对象是人,具体对象包括企业员工和企业关系人如供应商、消费者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企业员工具有团队凝聚作用、行为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和自我约束作用等。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外部人员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满足组织发展需要而对人力资源进行的获取、维护、开发、激励等活动及其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人本身的管理和服务,企业通过营造一个适当的环境和秩序,使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二是对人与企业协同的管理,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使个人服务与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实现企业的价值。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使企业获得稳固的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使用和维护成本,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保障。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从成立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独立法人,在管理和使用人力资源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要面对诸如企业使命、景愿、员工定位和行为准则等诸如之类的企业文化问题。只不过,在企业规模比较小或企业成立的初期,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或比较好解决而没有加以重视而已。随着企业发展,员工队伍越来越大、企业员工来源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了。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企业管理和营运的方方面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其大,时刻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偏好、制度导向和行为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则对企业文化的落实和传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员的选择偏好及激励导向,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企业的物质力量,塑造企业的精神世界。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非常的广泛,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到日常人事事务,无不打上了鲜明的企业文化烙印,主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文化对员工队伍特质的影响

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审美观,俗话说: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有对企业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才会真心投身企业,与企业同生共死,与企业休戚与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伴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不会因一时半会的困难和挫折而离职。反过来,如果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就无法真正融入企业,多半很快就会离职。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去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企业外部人才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择业人士对企业的认同感。与此同时,企业在招募人才的时候,也会尽量录用那些对企业文化认同感高或个人人格特质和思想观念符合企业文化特点的人才。企业文化的这种人才筛选功能,深刻地影响到企业中员工的素质结构和人格特质,最终影响到员工队伍整体的特质和精神风貌。

2.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价值观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价值观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价值的定位,二是对人在企业中价值的定位。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但在不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一般来说,企业文化中强调创新和变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受到比较高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部门序列和管理层级会比较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配置会比较充裕,员工专业素养也会比较高,部门预算也比较大。而在企业文化中比较重视成本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相对会被忽略或降低。

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中的员工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企业文化偏向权威管理的企业,员工的很多表达机会可能就会被压制,而强调民主管理的企业,员工往往会被鼓励向企业建言献策。在注重效率优先的企业中,员工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划出很多等次,不同的等次享受差距巨大不同的待遇,这种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会偏高,而在讲求公平的企业里,员工的地位和待遇差距相对就比较小,员工的稳定性也会比较高。

3.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具体管理活动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企业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对管理方向的选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通常分为7个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组织设计等。由于预算的限制,各家企业在做决策时会把资源向几个重点模块倾斜,世界上大概没有哪家企业会对这七大模块平均分配资源。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重点模块的选择是不同的。比如,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流动率很低,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体系建设;美国企业强调竞争、效率和契约精神,因此,企业比较重视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劳资关系的维护。而像富士康等强调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代工企业中,招聘体系则异常

庞大。

在法制时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重要制度之一,也是所有员工最熟悉的制度。企业文化是制定和修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往往就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企业文化通过影响绩效考核的价值偏好来引导员工调整工作方式和目标取向,通过员工行为准则来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通过薪酬福利的分配方法来激励员工的努力方向,通过培训制度的规定来塑造员工的思维模式和精神世界。

企业文化还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日常管理行为。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华尔街很多金融公司是靠美国政府花费财政支援才避免破产命运的,但到了当年年底,很多企业就花费巨额资金给管理层和员工发放奖金,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不满,很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但是到了年底就兑现奖金却恰恰是华尔街许多金融公司的历史传统,只要企业尚存,就很难打破这种惯例。在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中一般强调权威管理和阶层管理,不同层级的员工很难有平等的沟通机会,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指令,在基层员工的行为准则里,往往充满了诸如禁止、不许、必须、申请、批准之类的字词。而新兴的创新性企业里,企业文化往往鼓励挑战权威,鼓励员工多沟通和交流,企业会安排一些制度性的机制或活动为员工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

三、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诸如行业特点、所处社会环境、经

营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对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与环境相适应过程的产物,企业人力资源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人力资源的结构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结构受企业行业特点及发展战略影响,人力资源的结构如文化层次、性别、流动性、专业、年龄等又会对企业文化产生较大影响。高素质员工比重较大的企业,会更倾向于扁平化团队性的组织结构,通常会有比较民主或开明的决策议事风格,反之则科层制组织结构和命令服从式的管理风格更有效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企业相对本地员工占多数的企业,员工对企业会有更大的依赖性,员工之间关系也会更亲密,本地员工占多数的企业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则更多一些,地方化的文化气息更重。在中老年员工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企业则明显没有青年员工占比重大的企业有朝气。

2.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需要靠企业全体员工去认识、接受、实践和发扬,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会变成一种活的文化,才能产生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化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为企业赢得别人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所谓企业文化只不过是一些束之高阁的口号或表面文章,是一种死的文化,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文化影响,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制约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提炼、推广有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支撑,企业缺少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便会成为无水之源。企业完备、行之有效的招聘选拔系统、培训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是支撑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

3.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趋向,直接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规范,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并对员工偏离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方法构成企业文化的体现形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各个不同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则各有特色。企业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的各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有效管理形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

4.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人在实践中创造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企业主要管理者们的个人经营管理思想无疑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企业中一些重要的骨干员工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企业一般员工单就具体个人来说,对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接受和传承作用,但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他们对企业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行为,也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晓冬,李明德.谈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5(9).

[2]白光.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