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形式与政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案件定性不准确上述案件中的某有限责任公司经单位决策作为授权经销商经营销售进口食品,并错误的认为其销售的进口食品为保健品,故凭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权经营销售。该公司2008年3月登记成立,成立时办理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不包括预包装食品批发兼零售。在工商部门查处后在2011年12月5日办理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范围增加预包装食品批发兼零售。此次该公司销售进口食品主要是想通过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单位牟取利益,而且违法所得亦用于公司的扩大经营。所以,该公司实施的超过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持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系单位行为。该公司超过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持食品卫生许可证无照经营食品的行为,属于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应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确定追诉标准。根据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司法局《关于刑法分则部分条款犯罪数额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第三十三条第八项的规定: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25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根据公安机关调取证据材料可以证实该公司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无照经营食品销售数额13万余元,违法所得9万余元,违法所得数额不符合追诉标准。工商行政部门移交的证据材料显示,该公司在被工商部门查处时扣押了11箱无照经营食品,应为2500支,以120元每支的购买价格计算购买金额应为30万元。该公司已经销售出去的334支以每支415元的售销价计算销售价格应为13万余元。故该公司的非法经营数额不足50万元,不符合追诉标准。工商部门由于对法律的理解有误,造成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在案件不符合追诉标准的情况下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
(二)证据收集与固定不规范本案中工商部门在对某有限公司无照经营的食品扣押后,在未作出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决定前解除了扣押,解除扣押的食品被涉案公司自行处理。工商部门作出的扣押及解除扣押文书上均未对扣押物品特征进行详尽描述,仅列明为11箱。该工商局的做法令此部分证据灭失无法再重新调取核实,只能根据涉案公司负责人的供述和该公司员工的证言,认定上述11箱食品共计2500支,确定购买金额为30万元。司法机关在证据审查时对行政执法机关对该案扣押物品的处理提出了异议。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间作出处理决定。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当立即解除查封、扣押。依据上述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间先作出处理决定,对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需查封、扣押的决定解除。本案中涉案公司是存在违法行为的,而且在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前是不能确定扣押物品不再需要扣押的。正是工商部门对扣押物证的不当处理,致使该案的重要物证灭失,无法再重新调取核实,最终司法机关以涉案公司无照经营数额不符合追诉标准将案件退回作行政处罚处理。行政执法部门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取证不规范的作法给案件认定罪与非罪人为造成了障碍。事后检察机关向工商部门下发了《检察建议》,要求该局今后规范调取证据,移送案件,保证移送案件定性准确、证据完善。
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的理解有误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时发现违法行为符合《刑法》具体条文的文义时,即认定行为涉嫌犯罪,并不认真查找比对相关司法解释对具体犯罪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特别是在新的司法解释对立案追诉标准作出新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执法机关由于未及时掌握法律规定的变化,极易对违法行为作出错误认定而冒然移送案件。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紧密行政处理决定有具体期限,公安机关立案决定有具体期限,而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无期限规定,导致一些案件在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协商过程中,面临行政执法期限超期的问题。行政执法机关为了避免超期,会在向公安机关正式移送案件之前先行作出行政决定,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这样即保证了行政行为不违法,又保证了对涉嫌犯罪行为的追诉。但是,这种作法会使刑事追诉面临一事两罚的质疑,而且行政决定的执行会造成证据的灭失。如前所述案例,正是由于行政机关为了保证扣押不超期,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前作出了解除扣押的决定,致使该案的关键证据灭失,无法准确认定违法行为的罪与非罪。
(三)侦查机关易受行政执法机关意见左右行政执法机关对案件的定性虽然不是司法认定的依据,但是侦查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需依据其已调查收集的证据决定立案,易受其意见影响。对行政执法机关调取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侦查机关需重新调取,使侦查机关立案后经侦查才发现移送的案件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但公安机关又不愿承担撤案的后果,勉强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这既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严格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定性行政执法机关对案件的定性不能作为司法机关认定案件性质的依据。如,工商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对行为性质是否为非法经营的认定,是依据行政法律法规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等作出的确认,具有行政属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刑事认定是依据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追诉的规定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后,作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判断,具有司法属性。《刑法》及司法解释明确对八种非法经营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犯罪,确立了追诉标准,在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非法经营案件定性时要严格依法认定,不能受行政机关的影响。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或通报后,公安机关决定立案后依法提请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检验、鉴定或是其他协助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协助。对依法认定构成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要立案侦查,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由司法机关对涉案行为作出刑事认定。对依法不能认定为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要退回行政执法机关作行政处理。
1.高职男女学生群体存在客观性别差异
(1)心理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心理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在认知上,女性对具体场合的依赖性较强,而男性对具体场合的独立性较强;在情感上,女生感情细腻而隐含,男生感情比较粗狂而张显;在思维上,女性偏重感性与形象思维,而男生偏重抽象与理性思维;在兴趣上,男生喜欢比较广泛,追求刺激好玩,女生则兴趣比较文艺,喜欢安静小资的兴趣爱好,同时在自信心、意志、成就归因以及心理问题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2)社会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性别差异及所表现出的性别特征,表现为社会对两性在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期待。在这种社会属性上建构起来的隐含的社会性别中存在着大量的晕轮效应与刻板印象,比如“男强女弱”、“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等社会性别观点。在我校同学调查中,76%的男同学和61%的女生赞成类似观点,从这个差异中看出女性面临着更多的关于社会性别带来的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与理论角度存在性别差异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存在性别差异
高职类院校绝大数专业都存在男女失衡的现象,甚至出现专业性别隔离现象,而在这些专业性别隔离严重的专业中,男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存在很大不同,政治法律素养、道德行为养成、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婚恋观念以及心理问题关注层次也有所不同,看待与对待问题角度与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些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中性别教育往往缺位,怎样在男女比例悬殊较大的不同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2)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上性别差异
美国教育家罗森布鲁姆•洛登提出男性倾向于一种阳性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竞争、等级权威、集权领导和理智地分析解决问题;而女性则倾向于一种阴性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协作、领导者与下级配合、非高度集权、在感性热情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为此,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管理中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对男生多采用竞赛方式,而对女生多采取合作方式,在男女学生教育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发现,男生对“说理教导类”方法的接受程度高于女生,男生为58.8%,女生为46.3%;女生对于“情景感染类”方法接受程度高于男生,男生为41.1%,女生为53.7%,因此对男生多采取理性逻辑说教方式,对女生多用情感感染方式为佳。管理者应尊重并利用差异进行施教,而不是盲视管理。
(3)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上存在性别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着重考虑到男女两性在接受思政教育内容着力点、接收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的不同,因此教育者不仅要遵循因材施教等教育规律更要因性施教,根据男女两性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两性各自的智力潜力,发展其智力优势,弥补其智力劣势,使男女两性都能得到完善而优异的发展,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3.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性别问题
首先,学生自我管理方面。高职类院校学生自治管理机构中男生比例仍然较高,以我校学生会为例,男生比例占76.2%,女生只占23.8%。同时理工科专业大多数没有专门的女生部门,女生往往没有话语权,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其次,理想信念方面。在高职理工科院校中,对表达宏伟志向的男生大多数人持称赞的态度,对说出自己远大志向与抱负女生,公众普遍持辛辣嘲讽的语气;上课时,理工科教师对学习好的男女同学成就归因不同,78%的老师倾向认为男同学聪明灵活,56%教师认为女同学则是勤奋刻苦;第三,职业规划方面。高职类院校早已普及职业生涯等相关课程建设,但理工科的女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普遍比较模糊,对未来职业没有合理与科学的规划;第四,在就业方面,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进行电话回访时,八成女生不同程度感受或者遭到就业歧视,六成女生普遍认为薪资待遇仍然是男生高,有跳槽想法女生也比男生多,64.2%男生表示有就业压力,而女生则高达88.4%。第五,婚恋方面。调查显示67.3%的高职类理工科男生普遍不喜欢专业课好于自己的女生,甚至恐惧比自己学历高的女生进行交往,也印证了女博士是“第三类人”的社会传闻。
二、性别视角下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能够指引人生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动力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尤为重要,怎样结合不同专业与性别开展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更是值得研究。首先,通过专业教育树立奋斗目标。新生入学后请专业专家进行职业岗位剖析,尤其是讲清楚该专业男女同学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领域与岗位,在厘清课程体系与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规格的基础上,逐渐树立专业理想与社会奉献精神。其次,结合性别优势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性别分析与规划找到该专业性别优势,并逐渐构建出适合自身性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职业效能。第三,开展挫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结合自身身心条件积极调解,迎难而上,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人生阅历。此外,多请男性主导专业中的女性专家或女性主导专业的男性专家为本专业性别少数者进行主题讲座,通过榜样引领示范,坚定专业少数者理想信念。通过职业教育与性别教育合力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
2.道德法制教育
受传统观念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呈现传统思想和开放观念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和相夫教子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恋爱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毕婚族”和“急嫁族”等现象,使部分女生逐渐形成为了适应和依附男性而导致人格的退化与裂变的错位的价值观。在校园里对女大学生开展主体意识为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首先,高职院校应开设女性或性别课程教育,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广大师生树立先进的性别意识,营造性别平等宽松环境,唤醒女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构建正确的自身性别道德体系。其次,在德育人文关怀下,树立女性“能力本位”全面发展观,并将此观念成为女大学生主要价值取向,培养“四自”精神与能力,增强其事业心与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此外,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面对90后受教群体,他们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相对较高,但相比男生来说,女生对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性性别法律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育者对女生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教育。通过专题课程与讲座加强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对《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女性权益保障的法律学习,让女大学生知晓法律赋予的权力与义务,引导女大学生追求两性权利的平等。注重提高女大学生的维权能力,教会她们掌握维权的途径,并利用法律为自己今后的职业与人生保驾护航。
3.身心健康教育
女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面临着传统观念的禁锢、社会角色的定位、生理方面的差异以及就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做好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拓展宣传渠道,尊重身心性别差异,利用校报校网、宣传手册以及播放优秀影片,增进男女性别认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其次,举办关于性别教育的各种身心活动,例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剧演出等,普及男女两性的心理知识,正确认识两性差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第三,开设心理门诊以及心理热线,并建立一支相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为学生进行及时心理疏导,教会用健康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形成和谐的两性关系。同时将性生理、性保健知识融入思政课堂体系,使女生逐渐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积极正面的身体意象,在提升内在自我价值的同时,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塑造健全人格。
4.职业规划与就业教育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就业信息数据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大学生的86.23%,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0.88%,比男大学生低10.22个百分点。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受或遭遇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为此,高职类院校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首先,根据自身性别与所学专业特点,开设专门的性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人生奋斗目标、突破障碍开发潜能、提升职业品质与实现人生价值;其次,开设性别就业心理指导专门机构与课程,通过相关课程与教育纠正女大学生择业误区,寻找本专业性别优势,扬长避短,帮助她们增长面试技巧与职场礼仪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事业观;第三,校方应及时就业讯息,并通过与企业沟通与合作,积极为女生拓宽她们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实现顺利就业。
5.恋爱与婚姻教育
高职院校校园充斥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愿嫁富二代、”“只要有房,宁当小三”等婚恋观以及校园中的“毕婚族”“急嫁族”等现象,从侧面折射出女大学生“拿青春赌明天”的“走捷径”的浮躁心态。为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女学生形成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职业与社会理想,同时通过教师家长引导与朋辈榜样示范,让男女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婚姻与家庭的关系,逐步形成两性并驾齐驱、比翼齐飞、相互帮助的伙伴式的新型婚恋关系。同时将性生理与心理知识、性健康与保健知识、女子防身术等融入到大学生婚恋教育中,引导女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帮助男女大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为将来美好幸福的恋爱与婚姻缔造坚实基础。
三、性别视角下开展高职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研究
1.创设性别课程教育,形成高校思政性别关怀
高职类院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应重视性别视角下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与思政部具体牵头,将性别教育与身心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理想信念、道德法制以及婚姻恋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与此同时开设女性学等选修课,并成立思政性别研究小组开展性别教育与研究,在开展全程的性别教育过程中,用正确的社会性别理论和方法去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端正性别观念,养成良好的性别敏感和性别直觉,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摆脱传统的性别模式,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逐渐形成高职院校思政性别关怀,并收到很好的育人效应与社会凡响。
2.增强性别教育意识,营造和谐性别校园环境
秉承“爱与生命”、“差别与尊重”、“情感与责任”、“道德与法制”的性别专题教育理念,开展一系列性别活动,例如知识讲座、比赛竞赛、宣传报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以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培养正确的性别意识。也可寓性别教育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尊重性别差异,树立正确性别价值观,营造出和谐性别校园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性别隐性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性别意识观。
3.学校应设立女性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性别诉求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IS0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1世纪是质量世纪,在21世纪的经济大战中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的最有力武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注意到,要想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取得领先地位,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和保持世界级的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贯彻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高等职业教育引人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或通过由第三方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开向社会和学生承诺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学校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管理的需要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管理体系认证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资金投人、基本设施条件、教学管理方式等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学生需要,教育质量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它的基本原则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采取过程方法,持续改进。这种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用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能确保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实现,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
1.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观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学校而言,就是必须强化服务观念,将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作为学校开展工作、谋求发展的重心与焦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过程方法”指学校所有教育服务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只有保证过程的有效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结果的质量。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的观念。它的“全员参与”的原则促使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并体会到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大大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它的“持续改进”的原则,促使学校的每项工作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得到改进,确保学校的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它有客观实际的操作程序,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职责分明,从而确保了每个教育环节的质量和效益。
2,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规范教育服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管理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育服务管理规范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而IS09001标准正是一个动态的质量管理标准,形成了从计划、实验到检验、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IS0900I标准又是一种利用内外信息促进自我完善、持续改进、超越现在、达到卓越绩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引人IS09001标准的目标,正是要建立永恒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帮助管理者取得卓越绩效,实现永恒发展的目标。根据IS09001标准要求,结合高职教学实际拟定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这将使学校办学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程序文件化,按过程进行控制,明确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管理中的随意性、随机性,保障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按IS09001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一整套文件,使学校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执行,并留下可追溯的记录。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使学校整体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学校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可得到质的提高。
3.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规范学校教育质蚤管理评价。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评价部门主要是上级行政机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的依据主要停留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静态的文本上,其评价主要是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所进行的评价也主要代表专家的意见,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主要也不是来自服务的对象。而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承认的认证机关.以客观的第三者身份.依据IS09001标准的相关条款,对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T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确认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是否有充分依据值得社会和消费者信赖。这里的规范和评价十分强调“所有教育服务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IS0900标准的相关条款有机而合理地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之中,确定各个过程的合理接口和职责权限,建立一套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将IS09001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实行教育质量管理ISO认证,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要求。
4.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市场竟争力。
21世纪是一个“教育国际化”的世纪,加人WTO更加促进了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中国加人WTO后,最直接的影响是我方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项目上做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提供教育服务。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这些新情况告诉我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竟争对手不仅有本国同行,还有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高等职业学校尤其是那些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面临着如何使国内外顾客承认、接受和信赖,争取到更多生存空间的问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具有国际开放意识,能够进人世界经济、文化和技术大循环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套各国认可的质量管理保证标准。IS09001标准是发达国家多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具有国际性和先进性。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可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实施系统、透明、文件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因此,在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国际认证,将促使高等职业学校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从而向国内外社会和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信任,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竟争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管理体系认证的可行性
1.TS09001标准的管理原则与方法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质1管理。
IS09001标准的管理原则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IS09001标准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上。“过程方法”就是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保证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中P(策划):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管理原则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同样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由教育部颁布的《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反馈处理的关系正是PDCA循环的体现。因此,IS09001标准的管理理念完全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2.IS09001标准应用范围包含了教育领城。
IS09001:2000标准应用范围祖盖了房地产、信息技术等39个行业,教育列在第37类,并细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技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可见,IS09001:2000标准在制定和实施中就已包含了教育领域的应用。
(一)“功利”思想严重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对思想政治工作常识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人则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没有实际的好处,如果不能够得到升迁,还不如做一个普通的群众;有的人对新来的人进行冷嘲热讽,打击新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有一些在基层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足够的意识,对于组织的政治思想活动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参加。
(二)思想政治工作“一知半解”
有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缺乏足够的素质,像这样的人员有如何能够正确引导他人的政治思想。同时不能够根据时代的变迁有效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处理,已经成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种通病,忽略了对一些群众职工思想进步的要求与重要性。
二、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能够在新时期更好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念
温总理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信心是使我们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认清当前形势,坚定信心。作为企事业(机关)的一员,我们不仅仅要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还必须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对与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性和安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定员工对企业(机关)发展的信心,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对企事业(机关)所要面对的或者是有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统一员工的思想,提高员工的认识,坚定员工的信心,为职工打足气。让员工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能够为企事业(机关)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具有先进的的思想水平
从个人角度出发,要适应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从企事业(机关)的角度出发,个人要具备在各个时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要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要提高“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水平,同时还必须有着强烈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使命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作为能够接触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拥有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水平。因此他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够有效的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必须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让自己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还要对新的法律规则和框架范畴进行学习。同时还必须深入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时期做到游刃有余。二是要学会积德。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起远大的报复,对自己的言行不断的进行改进。一个公正随和,情感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能够受到群众的拥戴,对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企业(机关)的员工群众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的掌握情况,到场进行关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无论工作再忙,也要花时间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多给他们温暖。三是要学会严于律己。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想要做好带头工作,切实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自己要求严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对身边的人进行影响和带动。要拥有一身的正气,以企事业(机关)为家,每项工作干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他们树立榜样。做到自尊、自爱、自警,不奢、不占、不贪,自身形象好了,说话有底气,就有号召力,就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将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进行思想理论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进行大力的推进,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也是当前时期进行职工思想政治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中必需注意以下连点:一是要注重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需与新时期的职工思想政治的建设要求进行结合,对培训反思应该用于创新,将集中学习与支部组织学习和自学这几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大胆的利用网络将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二是对活动载体必需创新,从而更好的对其他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等以使政治思想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时要有针对性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政治思想工作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思想工作者能够广开渠道,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认真的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依靠“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法宝,解决各种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当工作分工上出现问题时,很多员工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应该多进行引导,努力的将员工的心结解开。对于各种在作风纪律上的问题,不能够一味的批评训斥,但是也不能够只一味的苦口婆心,前者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后者则会让他们不以为意,起不到多少有效的教育作用。这时就需要有效的将批评和教育进行结合,这样既能够突出纪律的严肃性,又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对于个人以及员工的家庭困难,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细心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及时的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若要使交易费用在整个社会看来变的更小,唯一的方法是引入新的局限条件,这一情况就是制度的变迁。制度的作用就是帮助制度的制定者使其自身面临的交易费用降到更少。市场是一种制度,由私人来配置资源;政府也是一种制度,是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努力。市场和政府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努力上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对各自交易费用节约的比较。地方政府的执政行为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以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都属于对降低交易费用的选择,因此,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就体现在对社会交易费用节约的多少。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对社会交易费用的节约越多,那么它的执政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以下就从真实世界中的具体案例开始,采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
案例:公共品投资。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属性(或准公共品具备其中的一条属性),因而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对消费公共品的个体收费困难(非排他性),所以这项工作应该由政府完成,比如国防。但是,仅就地方政府而言,有多少公共品其意义能够与国防等同从而非政府投资不可呢?要知道地方政府投资所依赖的资金也无非是纳税人上缴的税金,同样数量的货币,是由民间经济力量来支配还是由政府来支配经济效率更高呢?由于民间所掌握的市场信息要比政府充分,且“花自己的钱比花别人的钱要细心”,在非公共品领域的投资上市场相比政府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政府的投资就其可以选择的范围应该集中在公共品投资上。
事实上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行为,属于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选择,这是因为,政府对公共品投资所需的资金来自于公民对税收的交纳,这就相当于私人(对应不同的民间经济力量)联合起来委托政府进行了一项经济活动而不是他们选择自己进行这项经济活动。
如果私人直接出资提供公共品,由于公共品非排他性,对消费个体监督的费用颇高以至于无法对其实行收费,因此提供公共品的私人放弃了对消费个体收费的权利。但是如果放弃的本身能够带来一项收益并足以弥补因为放弃而产生的成本,那么公共品完全可以由私人来提供。例如,在自助餐中,买方只需要支付一笔固定的金额,对食物就可以尽取所需,直到消费者边际效用为零。卖方承担提供“自助餐”的义务,那么会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自助餐所提供的“免费”食物具备了非竞争性,已成为准公共物品,但它却是由私人提供。消费者享用的食物来自卖方付出成本的获取,因而如此“免费”的行为对卖方而言是放弃了对应的收费从而属于成本,但另一方面,卖方因为不用操心顾客具体需求从而节约了对菜品的整理、监督等费用,后者对交易费用的节省大于前者对交易费用的支出,所以私人才愿意并且提供这种(准)公共品。
“自助餐”的案例提供了一种思路,虽然公共品由于非排他性而难以收费,但是如果对其的提供能够伴随着对另一种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后者大于前者,那么公共品就完全可以由私人来提供(蕴涵着私人提供公共品对自身有利可图并且符合效率)。如果因为难以收费而放弃的收益(交易费用)大于对另一种交易费用的节约,那么由政府来提供公共品就是有效率的。
因此,对公共品的提供面临着两难冲突,即提供公共品希望放弃的收益越小越好,而对其它交易费用的节约越多越好,解决这一两难冲突的关键就在于对交易费用放弃与节约的比较。到底由私人还是由政府提供公共品在于谁对交易费用的节约更有利。如果对某一种公共品的提供私人将比地方政府更有利于对社会交易费用的节约,而地方政府却执意要承担起对该公共品的供给,无疑是执政能力低的表现。
如何判断到底是私人还是政府供给某一公共品更有效率呢?我们认为,市场是甄别这一信息的最有效率的制度。地方政府将自身的主要职能定位在维护法治并接受其监督、保证市场健康合理的运行,这样私人会通过成本收益决策自行决定是否提供某项公共品。剩下的一些私人所不愿意提供的公共品,如果确实为社会所需,那么自然应该由地方政府来提供,这个时候政府提供公共品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一定大于如果由私人提供时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因此是有效率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具体行为都是出于对交易费用的节约的努力。所谓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就是指降低社会(地方经济事务)中交易费用的能力。如果一个政府某行为选择不过是为了降低内部某些人的交易费用,伴随而来的代价却是社会整体交易费用的提高,并且后者大于前者(例如腐败),那么它在执政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对于社会中的稀缺的资源,到底是由市场还是由政府来配置,并非是一个规范的、必然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对它们各自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正如本文开头所陈述之意,一个执政能力强的地方政府,会将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配置领域交由市场,执政能力强所换取的收益就是地方经济的繁荣。因此,本文全部的经济学分析最后给出一个推论:如果对不同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比较,谁管辖范围内由市场配置的资源所占的分额越多,那么经济也就越繁荣,它的执政能力就最强。正如本文标题说言,该推论因为能够观测从而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接受证伪,以正“实证”之名。
关键词:学习型政府;有限型政府;责任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04-02
学习型政府早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概念和术语,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政府可以说是以学习型组织作为理念和构架的一种政府组织形态。与其他学习型组织不同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实行者是以国家强制权力为后盾,长期以来学习型政府已经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我们在讨论学习型政府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型政府所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
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大力提倡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同时,更应该在政治平等的价值理念关照下厘清学习型政府的角色。所谓政府角色是指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与政府的权力、性质、地位、功能、职能等紧密相关,政府角色问题涉及政府的权力边界、政府的功能范围等诸多方面[1]。而就政治平等而言,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政治平等可以说就没有现代政治文明。所谓政治平等是指所有社会组织成员都具有足够的素质和能力与其他人一起平等地参与治理该组织,同时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不是理所当然的统治者的价值观念[2]。政治平等的价值观念所要求的是拥有平等人格、权利和理性能力的个人构成了具有平等政治权利的社会公民,政治权力和国家绝不能侵犯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政治权利。政治平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要求学习型政府应该扮演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角色。
一、有限型政府
学习型政府应该扮演有限政府而非全能政府的角色。有限政府理论来源已久,其理论渊源是西方的近代自由主义。西方近代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政府被认为是必要的恶,十七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有限政府的观点,其核心理念认为政府权力是个人权利的潜在威胁,为了保护个人权利,政府权力必须要受到限制。此后虽然有限政府理论被人们不断完善直到今天,但其内核限制政府权力的观念始终是不变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涉及的“政府”,不仅指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系统,而且包括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系统在内的广义政府。所谓有限政府其核心是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议的,只不过在权力限制的方式、限度和依据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因此,有限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必然价值选择,学习型政府则更应当体现有限政府的价值要求,使政府的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以保障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这一点从国内学者对学习型政府的理解上就能得到证明[3]。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府应该以有限政府为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政府应该将社会性事务更多地交给社会性的中介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过程应该是建设有限政府的过程。
另一方面,有限政府理念也有利于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学习型政府不应该是全能政府,全能政府同样也不利于有限政府的建设,因为“政府行政审批的程序越多、越复杂,则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越大,效率越低,同时政府所支配资源的分散和浪费,使得政府无法真正履行主要职责,更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4]。因而,只有按照有限政府价值理念的要求将政府的权力和职能规范在法律和宪法的框架之内,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型政府。
二、责任型政府
学习型政府应该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理念是与有限政府相关联的,有限政府并不意味着不承担责任,相反,有限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与民主政治和公民自由相关联的概念,责任政府的出现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根据张贤明的观点,所谓责任应该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责任主体的分内之事,这部分指积极责任;第二,责任主体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时应该受到的谴责和制裁,这部分主要指消极责任;第三,对责任主体行为的评价[5]。而责任政府主要是指通过立法机关进而向全体选民解释其所作的决策并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合理的行政机构。责任政府起源于英国的议会内阁制,现代责任政府理论认为,责任政府的核心特征是责任政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的责任政治其含义主要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狭义的责任政治主要是指责任内阁制,即行政机关由代议机关产生并对代议机关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广义的责任政治指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民负责,同时,人民能够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从而保证公共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责任政府是一个发展的价值理念,传统的责任政府是与有限政府理念相一致的,政府承担的是消极的责任和义务。即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消极的,它不得以积极的作为侵犯每个公民平等的个人权利。这种责任政府理念主要强调的是法律和宪法对公共权力的限制与约束,以防止公共权力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从而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现代责任政府理念与传统责任政府理念不同的是现代责任政府不应该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随着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其所承担的责任除了传统的消极责任外,政府还要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理性需要等积极责任。可以说现代责任政府理念不仅包括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机制设置,还包括责任意识应该内化为政府组织的构成主体,即责任意识的行政人格化。
因此,学习型政府更应该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理念是学习型政府的价值要求。这一点从学习型政府的内涵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如国内有学者认为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6]提高政府能力实际上就是提高政府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保证政府机关向代表机关和人民负责。我们应该将现代责任政府理念作为构建学习型政府的目标之一,在构建学习型政府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责任政府模式,将现代责任政府理念与我国的行政改革结合起来,确立现代政府责任,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措施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
三、公共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学习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之一,建设学习型政府就是要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转变”。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兴起是以新公共服务为理论背景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改革运动其目标都是摒弃传统的官僚制,二十多年的政府改革运动使西方各国政府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不再是唯一提供公共产品的来源和机构,也不再是掌管公共权力的唯一组织,大量非盈利性组织的兴起与介入以及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使得政府必须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展开竞争,政府如果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们就会失去权力。因此,政府必须更多的了解公众的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公众的愿望加以满足。服务而非权力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主题,政府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公民本位取代了政府本位,公众至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公共行政领域发生的这场范式革命被学者概括为新的“公共管理范式”,这一范式强调的是公共服务的精神,政府不能再将公民视为管理的对象,而是将公民视为公共管理的参与者,而把自己则视为完全是为公民而存在的一个服务提供者。这样的政府就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根据国内学者的观点,服务型政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从价值理念上看,服务型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充分考虑公众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因此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公民服务,如果政府不能为公民更好的服务,公民就有权利重新组建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必须把公民置于首要位置,政府应该及时了解民意,回应民意,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价值取向。
其次,从政府的职能来看,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人身安全、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公共服务性政府应该是民主参与、合作共治的政府。公民不再只是政府管理的对象,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一个民主国家不应只基于民主原则,而且更需要有民主管理的模式,并且在行政体制中体现民主的价值”[7]。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以保证公民能够积极地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从而使公民能够影响公共决策的制定和监督公共管理的过程。因此,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主体,必须建立多中心治理体制。
以此视之,服务型政府理念体现了学习型政府的价值,因为学习型政府应该是面向公众、面向全社会的,所以学习型政府必须是服务型政府,它必须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政治平等视野下,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同时必须把握好政府的角色:有限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张树义.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6.
[2][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3.
[3]许正中,张永全.学习型政府[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1.
[4]张雅林.推进行政改革建立有限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1999,(4).
[5]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由于法律对第三人的这一规定比较概括,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学术界对第三人概念有较大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第三人的范围上,显示在两个方面:第一,行政诉讼法中所指的“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是否仅限在有直接利害关系,还是也包括了与诉讼结果有关系的情况。第二,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否涵盖行政机关。目前学术界仍未给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准确概念,但是在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上,学术界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1)同提起的具体行政诉讼行为有利害关系。②第三人参诉需以本诉为法院受理并且尚未终结为前提。⑧第三人具有等同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2行政诉讼第三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比较
由于行政诉讼有着和民事诉讼不同的立法宗旨和目标,故两者虽在第三人制度上有相同之处,但存在更多的不同。行政诉讼第三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的相同点。(第三123人参诉的目的。诉讼第三人无论是与案件本身或与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还是支持原告或被告,其参与到诉讼中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有第三人的参加,人民法院可广开言路,彻底了解案情,从而客观地审办案件。(参加诉讼的时间。第三人参诉是以他人之诉正在进行中为前提,故其参与到诉讼中的时间也就限定在他人诉讼开始之后裁判终结之前,这是第三人性质所决定的。⑨参加诉讼的方式。行政诉讼第三人可根据本人申请经过法院予以准许参加到诉讼中或由法院通知其参诉。
民事诉讼中分为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存在这两种参诉方式。(提高诉讼效率。第三人参加诉讼引起的参加之诉与本诉的合并,同时可以避免第三人因没有参加诉讼而提起新的诉讼,造成审判资源的浪费,从而及时、有效的处理案件。行政诉讼第三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的不同点。①第三人范围的不同。因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利害关系”不同的理解产生的不同。民事诉讼上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从法律视角来看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存在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之间已经开始的诉讼中的第三人存在有无独立请求权之分。另外,行政诉讼法规定,允许与提讼的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的利益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作为诉讼的第三人参与案件审理。那么此处的“利害关系”是可以准用民事诉讼法中的范围(即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利害关系)还是窄于民事诉讼法第三人的范围,而仅指直接利害关系?这个问题也是上面提到过的学术界存在争议的焦点之一。在实务中,对“利害关系”的认定也没有局限在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中,还包括了与案件的判决结果的利害关系。同时我国行政法及其解释并没有把“利害关系”只规定在直接利害关系上。②对民事诉讼第三人范围的扩大。由于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所以不存在行政机关成为第三人的情形。而在行政诉讼当中,其解决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于行政机关的参诉,会区别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范围。因此这里会涉及到行政机关是否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问题,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应当追加被告但原告未许可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可以看出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参加诉讼时,就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⑧第三人类型的不同。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否能够与民事诉讼第三人一样,存在有无独立请求权之分呢?行政诉讼第三人提出的主张存在三种情况:第一,原告与被告的主张均不同意;第二,原告与被告的主张都同意;第三,无主张,当其支持的当事人败诉,可能被判决承担某种义务。由于行政诉讼的情形和制度与民事诉讼的不同,无法简单的参照民事诉讼中对第三人的“二分法”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进行划分。现在学术界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划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学者提出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类是与民事诉讼法第三人的划分进行比较,以第三人提出的不同诉讼主张进行划分;一类是借鉴德国、日本、台湾等大陆法国家对行政诉讼法第三人的划分,按第三人与案件处理的利害关系进行划分。由于行政诉讼制度很多脱胎于民事诉讼制度,很多学者仍借鉴民事诉讼第三人,但不是简单根据有无独立的请求权进行二分,而是根据第三人不同的诉讼主张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诉讼主张与原告、被告的诉讼主张都不同,即既反对原告又反对被告,则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包括两种,一种是站在被告一方支持被告主张,在诉讼中辅助被告进行诉讼,另一种是提出的诉讼主张与原告一致,辅助原告进行诉讼。也有学者借鉴德国、日本和台湾等大陆法国家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类型划分,根据第三人与案件处理利害关系及其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独立第三人、准独立第三人和辅助第三人。以上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分类都可以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看出其与民事诉讼法第三人的分类是很不相同的。
3结语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约束、教育、导向和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需把握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园文化内的隐性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出最佳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一,学校需加强高校内基础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高雅、便捷的物质文化环境。通过轻松、愉快、便捷的校园生活影响学生的自我形象和精神面貌。第二,加快校园内文化建设,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学风、校风和校训是体现校园文化的显性因素,是高校群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是师生耳渲目染的一种文化内涵,可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思想,同时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高校需在校园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挖掘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进行的隐性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发掘符合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形式,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氛围,使学生在融入校园活动后可感知到校园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启示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因此,高校需最大化的提高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在大学生思想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高效、完善、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教育基本理论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主要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制约和影响,外界环境和自身思想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事实上,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不完全等同,客观条件作为外因不可直接作用于学生,而需要通过主观因素进行相互作用。因此,高校需重视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和运动,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品质,使得知、情、意、行这四个道德要素深入内心,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精神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
教育目标是指导教育模式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学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其他任何教学功能都不能取代它的位置。例如,校园文化是各种日常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共同作用的制度性文化,其虽具有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包含着明确的教学目标,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例如,建筑设施是校园文化中的“凝固表现”,高校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品德,学生身处校园也潜移默化的受到激励、启发和教育。激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高校内,校内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存在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丰富的文化活动更是激发出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和思考能力。
三、结语
论文摘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违法或不当,致使权益受损时,如何保护公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行政行为的争议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前者是行政诉讼,后者为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在寻求救济途径时候,应该怎样选择才能真正实现对自己的权益的保护,是本文思路的出发点。
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概念比较
(1)二者的概念。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和制度。行政诉讼是指,行政向对方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就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作出裁决的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争议,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i以独立行使职权为保障;法律主体都由三方构成,行政复议是由发生纠纷的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各为一方,作为纠纷解决者的上级机关或人民法院为第三方。除此之外,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解决纠纷所适用的某些原则也是相同的,如“不告不理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不适用调节原则等。二者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司法性,即都要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机构来解决行政争议,强调程序的公正性。
(2)行政复议的地位是独立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庸质疑的,但行政复议对于行政诉讼而言,是处于附属配套地位还是有着独立地位,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作为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配套制度建立起来的,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依附性。有的学者认为应改变行政复议对行政诉讼的附属地位,摆脱配套框架的束缚。笔者认为,行政复议相对于行政诉讼是有其独立性的。复议制度属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与裁决,它是行政权进行自我监督的重要方式,属于“自律”的范畴;而行政诉讼则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涉及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他律”的范畴。行政诉讼只能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复议对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同样作出裁决。
2我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关系的状态和存在问题
(1)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模式中的问题。
对于我国立法上关于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之间衔接的模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就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则是行政复议前置原则。复议前置是指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行政相对人必须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如不服复议决定,再行。二则是自由选择原则,即当事人可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者中自由选择其救济途径。
我国行政法学学术界对这两种衔接模式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充分尊重相对人的自由选择权。如经复议再进入诉讼,延长了救济时间,不利于对当事人权益的及时保护;由于上级机关和原机关不在同一地区,复议前置会给相对人带来不便。另一种则认为应该遵循“穷尽救济原则”。“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指当事人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济以前,不能申请法院裁决对他不利的行政决定,当事人在寻求救济时,首先必须利用行政内部存在的、最近的和简便的救济手段,然后才能请求法院救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而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法院原则上无审查权力。这就导致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相对人在选择了不利于自己的救济模式后,只得无奈地感到失望。
(2)经过复议的案件,诉讼标的确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复议后的情形,大致为以下几种;
第一,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为被告,原机关负举证责任。这里由于复议机关无须对其作出的维持决定负责,复议机关为避免在行政诉讼中当被告,往往维持。有学者认为,凡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一律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复议决定维持的案件也由复议机关为被告,可能无法很好地履行举证责任。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说法,即“谁行为,谁被告”的司法原则。
第二,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变更与撤销)。当行政复议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时,复议机关为被告。这里出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具体行政行为适当性审查后作出的复议决定能否被提讼?按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来分析,行政诉讼只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能审查其适当性(除非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有学者认为,针对行政行为适当性作出的复议决定仍然属于行政裁量行为,不属于现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三,复议机关不予受理、不答复。如果是复议前置的。被告为复议机关;而自由选择复议或诉讼的,被告可以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也可以是复议机关。
3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问题解决对策
(1)两种救济制度的优势并举原则。在构建二者关系的问题上,奉行自由选择原则抑或“穷尽救济制度”原则,都应该秉持最大程度保护相对人权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两种制度、两种原则各有所长,可采取互补之的方法寻求救济之路。比如,人民法院在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争议的案件时,人民法院认为是合法的但失当的,可以告之相对人撤诉,另起行政复议。超级秘书网
公路行业经过“十一五”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倾斜支持,发展速度明显增快,局部工作有较大重点突破,面向社会服务公众能力有新的成就,应急保障和抢险救灾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必须继续弘扬“铺路石”精神,狠抓职工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为公路行业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三个立足”向“三个转变”抓起。
1.立足个体的“精英化”发展向群体的“多面化”发展转变,走持续化发展之路。新形势下,公路行业干部职工教育必须依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战略,全面提高每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工作必须强化职工多工种、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职工教育方式,扭转目前公路行业人才单一、甚至人才短缺、人才结构断链的现状。
2.立足“传帮带”的点状辐射向“阶梯式”的立体覆盖转变,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公路行业是个传统行业,“父传子承”、“拜师学艺”传统明显,这从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养护生产优秀技能、工艺的传承,反而另一方面造成了技术交流壁垒,不利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大规模、多批次、多层次、多工种举办各类培训班是当务之急,依旧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在岗、脱产等方式进行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抓紧培养紧缺人才,为“十二五”公路事业发展打造人才资源储备库做好准备工作。
3.立足“学历教育”硬件培养的“量化”向“技能提升”软件教育的“质化”转变,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一五”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职工学历、文化基础大幅度提升,高学历人才不断涌现。但伴随而来出现的“高学历、低技能”现象开始显现,职工技能素质出现结构断链。职工工种出现单一化、片面化,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下降。“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必须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提倡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复合型人才。采取单位和院校合办培训班、委托大专院校培养人才、联合院校进行科研、技术、课题和研究项目攻关,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等方式进行步骤化、阶梯化、立体化提升干部职工技能素质。重点培养“机械操作工”、“机械修理工”、“建筑试验工”、“公路试验检测员”、“网络管理员”等稀缺人才,以适应“十二五”公路行业向“机械化”、“信息化”发展之路转型。
二、从“三个定位”向“三个保证”抓起。
1.必须定位思想教育是成就公路事业发展的保证。强化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在“五五”普法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普法教育覆盖面,继续提升拓展法制理论水平,确保干部职工“干成事、不出事”,经得住考研、挡得住糜烂、腐朽生活的诱惑,塑造高尚的个人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打造“铺路石”行业文化和内涵,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三个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内分泌失调精神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年龄41~66岁,平均(47.213.5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640.42)年。观察组43例,年龄40~67岁,平均(47.603.5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570.4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性激素六项检测异常;符合中医肝郁脾虚分型标准[3];2周内无抗抑郁药服用史;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性激素序贯周期疗法,给予戊酸雌二醇(拜耳醫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36,规格1 mg),1 mg/次,口服,1次/d,连续服用21 d。在戊酸雌二醇用药第12天,加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规格2 mg),6 mg/次,口服,1次/d,连续服用10 d。期间给予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00165,规格10 mg),初始剂量5 mg/次,口服,1次/d,2周后增至10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增至2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逍遥解郁汤,方药:白术15 g,茯苓15 g,枳实10 g,当归15 g,远志15 g,柴胡15 g,广郁金10 g,白芍15 g,黄柏5 g,甘草6 g,水煎取汁400 mL,早晚两次分服,1剂/d。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予以评估。SD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53分为标准分,分值同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HAMD量表共包含17个条目,分值同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根据相关文献[6]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50%,75%;进步:HAMD减分率25%,50%;无效:HAMD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Unicel Dxi8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对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予以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SDS、HAMD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同对照组的72.09%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14,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FSH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LH、FSH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科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生理、心理、环境等相互作用可能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研究[7]发现女性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多种生理、心理变化,并造成下脑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从而产生高水平皮质醇,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活性下降,睾酮及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研究[8-9]证实睾酮及雌激素降低同抑郁症发生有密切关联。西医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抑郁症,一般采用抗抑郁药物与激素类药物结合,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存在明显缺陷。
抑郁症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于郁证范畴,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肝主疏泄,可对全身气机运行予以调节。肝失疏泄,则气机运行失常,累及心脾,脾失健运,故而致病。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健脾行气为主[10]。较多报道[11-13]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郁抑症可发挥良好协同效应,西医能迅速缓解症状,中医可对机体进行调理,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逍遥解郁汤,结果显示其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同上述报道相符。
逍遥解郁汤中所含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之效,茯苓可利水渗湿、宁心健脾,枳实可破气消积,当归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远志能解郁、安神、益智,柴胡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功效,广郁金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作用,白芍可平肝止痛,黄柏分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可达疏肝解郁、健脾行气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中所含柴胡皂苷能减少大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起到抗抑郁作用[14]。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实效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严谨而开放的体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政治论文,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站。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形式化、表面化,习惯对学生进行外在强化,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认同,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乃至厌学情绪,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目标,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实现。
2、教育内容空洞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理想化色彩浓厚,偏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认知水平,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介入,内容更新滞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政治论文,忽视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学习倦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不足,致使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极为明显,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手段陈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通常以灌输说教和书面考试为主,大话讲得多而行为指导少,管教多而启发少,灌输多而引导少,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无根之基、无本之木,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的支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1]P6-7。”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那些被社会问题所困的个人和家庭直接提供帮助。社会工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助人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政治论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接纳、尊重、自决、保密、中立为原则逐步形成了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社会现实和高校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陈旧观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站。
1、平等尊重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尊重当事人,确认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客体的关系,改变主体绝对权威、客体被动服从的陈旧模式,积极促成主客体平等双向、交流互动的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其次,平等尊重的理念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必须以不批判的态度接纳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真正摈弃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行、我教育你服从的说教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认可、理解中得到教育 [3]”,更好地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核心的摘要通过“助人”达到人“自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作为科学的助人活动政治论文,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从教学实践入手,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1、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它通过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案主解决困扰他或他们的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其福利站。[1]P103”
伴随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考虑所有学生共同的需要外,还应该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个案工作方法,教师在课前,通过向学生告知个人邮箱、电话号码、MSN等形式政治论文,与学生充分互动,开展有效调研,多方面收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从各种角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满足学生需要;课后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回访,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可以在课后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个案工作方法的融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愿意作为一个平等的教育主体通过开放互动的交流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进步,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
2、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也称为团体工作方法,是“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政治论文,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1]P128”小组工作利用小组成员互动中的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感化、教育,带来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小组工作相对于个案辅导其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其改变的结果是持久而有效的。[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采用大班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把大的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按小组参与课堂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然班分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可以按照宿舍分组,组织学生上台讲课;可以按照选题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代表评定各小组成绩,再由小组评定个人成绩,直接与学生个人的学期成绩挂钩。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通过分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既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集体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平等主体参与到互动中,以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合理建组政治论文,适时引导,强化暗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各项优势,引领小组成员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引入小组工作方法不但实现了社会工作的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完善,并通过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群体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与信心,协助共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站。[1] P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论文,基本上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大多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行”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个高校都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寓教育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大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社区工作方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持续性以及推动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区工作方法,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介入社会,以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把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一方面协助社会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区资源政治论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日常实践结合,通过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认知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会爱和尊重,学会感恩,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较综合评价和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适时更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才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易钢,肖小霞.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4]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00
[5]廖鸿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整合教育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230-231
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关键词]创作札记;标签式创作法;实用化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功绩不容否定。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完全能从他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救亡歌曲和他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都体现了这种精神,也表达了人民的心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这是他在歌曲创作领域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歌曲创作的宝贵财富,值得后辈学习和借鉴。但是,从冼星海的《创作札记》反映出来的交响乐创作思想和创方法,以及20世纪50年代主流思想对交响乐创作导向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反思。
一、冼星海标签式创作方法与标题的关系
冼星海著《我们学习音乐的经过》[1]中的《创作札记》,记载了他所有作品的写作目的、原因、背景和作品的反响等。对歌曲记录非常简单,只有演唱后的社会反应。器乐作品记载很具体:主题材料的来源、写作前的构思、作品表现的内容和创作目的与动机等。如:《中国狂想曲》“作品包含五部份,中国民间流行的歌曲,把它加以变化,遂成了狂想曲形成:1.开始小快板、中板然后古情歌,2.《五月鲜》小快板,3.广东的《下山虎》中板,4.陕西的《观灯》小快板,5.陕北的《秧歌》。”如:音画《中国生活》则用现成音调:《在河上》、《船民歌》、《拉犁歌》、《耕耘》、《青年苦力们进行曲》、《顶硬上》、《中国农村之夜》、《催眠曲》等等。
这些作品的创作材料都是用这种现成的标签式音调,拼凑组合的。他的《第二交响乐》更明确:“详细内容可分为:行板:音乐开始描写和平时代的(前)苏联……但德国法西斯(以下简称法西斯)已向欧洲各国侵袭,把主要四个主调作了介绍:
A.(前)苏联;B.英国;C.美国;D.法西斯。a是 (前)苏联动员。b是(前)苏联与英国鉴定互助条约。c是(前)苏联与美国鉴定互助条约。德国法西斯再力拼其全力,以三十步兵师、十三个坦克师、五个摩托化等进攻莫斯科,(前)苏联消灭了法西斯的二七一六辆坦克、五九八一架载重车、六六门大炮、四五八门迫击炮等。第二战线的实现。法西斯被最后歼灭……”如此等等。
冼星海试图用这些现成的音调(例如《国际歌》和美国、英国的国歌等音调)去引起听众的联想。这种插标签式的使用主导动机,想通过标题文字含义去囊括标签内容的创作法,他尝试用交响乐表现历史,用音符去“直译”新闻报道,这违背了音乐的特殊规律(音乐艺术的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脱离了音乐形象的创造,在今天看来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是50年有大量音乐家推崇,这值得我们反省。
二、冼星海《创作札记》中的美学观
从《创作札记》上看,他对早期作品如:声乐曲《牧歌》、《雨的乡村》、《夜曲》等;器乐曲组曲《作品二号》、r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记录得很简单,只有名称,没有作品内容的注释,后期的每一件都有内容注释。
现在分析他的注释有两个目的:第一,为作品构思现实主义内容,如 “《第一交响曲》内容说明”“第一组曲《后方》内容有……”等等。他后期所有器乐作品都有“内容”或“内容可分为”的文字说明。第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作品。
具体分析其原因,冼星海回国后,在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用高昂的鲜明的爱国主义歌词为内容创作革命歌曲,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的革命热情,为那高涨的抗日救亡革命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他的歌曲成为战斗的武器,前进的号角,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过了的艺术价值,音乐的审美功能已经升华为一种不屈精神,音乐的价值被升华为一种“精神武器”,音乐被“实用化”。
但根据音乐的非语义性、非视觉性和空间时间性判断,除了歌曲有歌词的文字内容外,交响乐、组曲、协奏曲等纯音乐,肯定没有描述写具体内容的功能。
三、20世纪50年代音乐家的导向
50年代的音乐家说冼星海:“他遗留给我们典范作品,将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必须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进,创作更多更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如:马思聪在说:“严格地说,星海的某些作品在技术上是存在着缺陷的,是不够成熟的……”
丁善德的说:“他们都是以音乐为武器向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星海同志的作品是多样化的。从形式上分为:群众歌曲、歌剧、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等,富于战斗性,具有独特风格。伟大的先行者,遗留给我们典范作品,将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必须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进,创作更多更好的现实主义作品。”
马可说:“星海的《第三交响乐》包含许多现实的战斗内容,是根据《》和许多政治、经济学材料来写的。”
20世纪80时年代,音乐家瞿维先生:“绝大部份同志都肯定这部作品。构思十分雄伟,可以说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有气魄的史诗性的富有哲理性的交响乐。”
这些音乐家,都肯定冼星海在交响乐中追求的现实主义内容,赞成冼星海要用交响乐来写政治论文,马可也是以推崇赞扬的态度来谈冼星海的《第三交响乐》,歌颂冼星海的创作,把他的作品视为经典。
但这种导向给人们在认识、创作、欣赏交响乐时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实际上全然不顾交响乐表现上的特点。我们要从音乐表现的非语义性视角,认识交响乐的表现特点,审视冼星海交响乐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遵循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不能将交响乐创作“实用化”, 放弃交响乐中的“标签式”作曲法,放弃“史实细节”描写,放弃“政治论文”推理和翻译,探索中国交响乐健康科学发展的道路,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冼星海.我们学习音乐的经过[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 马思聪.纪念聂耳、星海[J].人民音乐,1955,(10).
[3] 丁善德.沿着聂耳、星海的道路前进[J].人民音乐,1955,(10).
[4] 马可.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音乐家[J].人民音乐,1955,(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迫切任务。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一、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起需要,形成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式”、“参与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的现象,在课上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了记录员、小组发言人、小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时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然后各小组总结归纳,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最后我把这节课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同学们应该上一些有益的网站,尤其是一些对学习有益的网站,不能上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沉迷。讨论法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行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将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学生可冲破政治课堂和学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网上的学习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教学的光盘进行学习;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因特网搜集大量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料。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社会调查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要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大凡世界上一些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注重向社会这本“无字书”学习,马克思、列宁、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要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武警支队、少教所等;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在国旗下讲话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让学生自主小结,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小结也是如此。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或进一步设置悬念,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撰写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