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审计准则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的新审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正式实行。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1989年杰里·D·沙利文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公正会计师,无论其能力如何,只要丧失了独立性,那么他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对那些将倾听其意见的人们——无论是客户还是信贷提供人、投资者和政府机构——其价值都将甚微”。独立性在审计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新准则处处体现着“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务必“客观、公正、独立”。
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得不到维护,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得不到明确以及相关的保护机制无法有效运作,新准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审计独立性角度对新审计准则执行问题加以探讨,希望对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新审计准则有效执行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审计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是否得到提高与维护是新审计准则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自身利益和政府介入角色错位的威胁,要剥离利益对独立性的弱化,关键在于转变审计委托模式,构建审计付费新模式。要想政府介入与独立性成正向关系发展,重要的是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1.构建审计付费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审计委托模式实际上是由管理当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查自己,并支付审计费用。在这种委托模式下,管理当局的权力很大,当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发生冲突时,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最大的威胁就是提出变更审计人员。国外采用的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审计委员会,在缓解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压力、提高审计独立性方面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针对我国现有委托模式暴露的弊端,借鉴国外的审计委托模式,转变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可以公司董事(主要是外部董事)定期轮换的形式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承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等职责,并作为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之间的纽带与会计师事务所讨论审计范围、直接交换审计意见及探讨重大审计问题,对变更事务所等重大情形必须经审计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减少管理当局对事务所施加压力的“权力来源”。
转变审计委托模式后,源于管理当局的压力相对减小,但要从实质上削弱这种权利经济压力,还需构建审计付费新模式。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支付者应采用多元化模式,改变原有的由客户管理当局支付审计费用的单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注册会计师获得经济上的相对独立,避免注册会计师潜意识的或无法抗拒的站在管理当局的一边。首先,国家作为审计报告最大的使用者,应从其征收的所得税中拿出一部分设立审计基金,作为国有银行和政府部门使用审计信息的费用。其次,广大投资者作为审计报告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按照投资者从股票市场上获得的投资收益与受益于其利用已审的会计报表信息获得收益的一定比例支付审计费用。广大投资者的付费可以以证监会为支付中介。最后,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后,有利于提升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必须自己承担主要的审计费用。为避免管理当局利用支付审计费用威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管理当局不应该直接支付审计费用,而应该通过财政部门间接支付。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来确定审计费用支付的金额,这样就可以剥离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经济利益依附关系。
2.转变政府介入角色
由于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多被包装上市)的利害关系并未从实质上分清,政府容易为企业“求情”。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反而成了企业的庇护者,大大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是一台“监控器”,监管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是否严格贯彻执行了审计准则,是否有违规、违法、舞弊等情形。在审计结束形成审计报告时,政府是一台“鉴证器”,应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为基础,对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查鉴定;对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进一步追查,若确属舞弊行为,应依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只有把握好这两个过程、两个角色,政府的介入才能有助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这是新审计准则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
(二)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保护功能
1.加大宣传力度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向社会加大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减少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不理解而把一切职责归咎于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的现象。比如,定期举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讲座,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区别,明确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有的职责,讲解会计审计专业术语,特别是新审计准则引入的许多新的专业名词,例如:职业怀疑态度、舞弊审计三角理念等。
2.加强自身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自我整顿,做注册会计师名副其实的“父母官”。中注协要加强对会员特别是股东的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荣辱观。同时,注册会计师协应该从半官方组织转变为民间自律性组织。
3.建立广泛的司法介入机制
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与司法界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起广泛的司法介入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行业协会的监管从行政性向自律性转变。要与司法部门沟通,形成共识,在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建立与注册会计师监管相配套、与司法界的相关法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及诉讼机制,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的权利与义务相制衡,以合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司法界受理审计案件的执行者中必须有懂得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三)建立有效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利益机制
在优化审计委托模式、付费模式,转变政府角色等措施有效运作后,一个有效的保护机制将随即建立。这个保护机制需要政府部门(财政部门、证监会、税务部门、政府审计)、工商部门、金融部门、司法部门、信息管理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参与。这些部门都应该以遵守法律法规为执业前提,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为基础,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督管理,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以下笔者就注册会计师利益保护机制运用模型进行说明。(如图1)
(1)由企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要与注册会计师、财政部、证监会协定审计费用)委托事务所审计,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的资料。
(2)注册会计师按新审计准则对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政府等监管部门行使“监控器”的职能,督促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各监管部门还应相互监督,以免某些部门因地方性利益而或者越位监管。
(3)事务所把了解到的企业基本情况和审计结果、企业是否欲变更事务所等报送信息管理部门,由他们为企业建立诚信档案。
(4)信息管理部门把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报送的企业基本情况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及其他情况上交给政府等部门,并把政府等部门下达的是否进一步追查的命令传达给事务所。
(5)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把审计结果等资料送交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或作为日后诉讼的证据。
(6)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咨询与服务,并根据其执业情况(是否按审计准则开展业务、是否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建立信誉、品牌档案。
(7)信息管理部门把政府等部门下达的命令传达给注册会计师协会,由注册会计师协会进一步协助、指导注册会计师抽查或追查。
(8)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私”的代表对政府等部门进行制约监督,参与政府决策、维护协会成员利益;同时作为“公”的代表,协助政府对其成员进行管理。
(9)政府等部门行使“鉴证器”的职能,对信息管理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报送的情况进行鉴证。证监会、金融部门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调节企业股票发行价格、银行贷款利率等。
(10)当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发生冲突引发诉讼时,由政府等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司法部门提供相关资料、证据,以合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1)司法部门提供与各部门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诉讼机制,并配置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受案小组。
这个保护机制若能成功建立,相信注册会计师必能“理直气壮”地严格执行新审计准则。
摘要 众所周知,公路属于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它具有资金投入量大且投资回收期较长、社会效益显著、固定的资产等特点。随着国家颁布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后,对于公路管理局会计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公路管理单位 会计审计 问题 措施
当前,随着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越发的明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中,为了确保我国会计审计准则能够实现国际趋同目标,不断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高会计审计的总体水平,加强单位改革,推动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文就是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对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一、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对我国现阶段公路管理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看到,内部会计制度观念滞后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连审计最基本的知识也缺乏相应的了解,致使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停留在“防弊纠错”这一初级阶段上,认为公路管理单位中的项目审计是一项事后审计和核算以及调查的工作,由于存在这样的滞后观念,最终将会导致单位难以树立起较高的内部控制意识,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会计审计具有的管理服务功能作用难以得到全面发挥。
(二)没有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
当前,要想保证公路管理单位顺利有序的进行各项工作,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技术,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公路管理单位内部缺乏良好的会计审计环境,有的会计依旧通过账面资料这一渠道来查找存在的弊端,技术不仅单一而且较为滞后,对现代化内部会计审计水平的不断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实施的《内部审计标准说明》,强调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充分掌握与了解财务、管理、会计、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保证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水平。而我国目前公路管理单位担任审计一职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工作者,都未参加过系统性审计知识培训,根本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没有时间实时的更新业务知识,所以,对于现代公路管理单位所提出的会计审计要求,其难以及时有效满足,严重制约了单位各项工作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失
对于公路管理单位而言,其的会计审计工作存在着挑战性,需要在相关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及各岗位的支持下,方可有效推动会计审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不过,实际情况是由于未重视起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内部审计部门也未进行独立编制,使得部分审计归属于财务、纪委、监察处中,审计的独立性丧失,难以将监督和内部控制作用全面的发挥。
二、增强会计审计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审计方法及手段
要想确保会计审计具有较高的效率,公路管理单位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为着手点将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具体如下:首先,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查找审计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根据财务收支情况,充分利用会计收支审计结果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是有效的、合理的进行一番详细的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其次,应积极的开展各项审计活动,加强执法,对于存在浪费国家资源的不良行为应严惩,合理配置使用资金,增强单位内部资产利用率,并详细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贯彻落实到位。另外,不仅要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活动,同时,对于核心项目、核心资金的审计也应予以重视,以确保单位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时效性,不定期进行审计,以不断提高突击盘点,特别要严格审核财务工作人员所保管的单据、白条、现金等,并做好现金账核对工作,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再有,关于固定资产的审计,应查看其的合理合法性,摒弃传统的审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以此获取到价值高的信息,同时,对单位办公室、基础设施等的变化加以观察,对员工福利待遇等全面的了解,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将公路管理单位具有的审计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的审计人才
公路管理单位应构建相应的学习制度,督促会计业务学习,加强培训他们的新会计制度、计算机操作等知识,从而将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将理论和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审计工作者每完成一项审计业务时,必须做一番细致的经验教训总结,并实时做好案例分析,以将自己问题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再有,对会计审计工作有效管理,保证审计人员实际工作中始终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强调业务工作必须是合理布置的、有科学计划的、要求具体的,以构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对审计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加以观察,力争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的审计人才队伍。
(三)确保会计审计的独立性
会计审计应有着相应的权威性,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职能作用。若会计审计不具备独立性,那么,就很难对经济实时有效的监督,具有的作用无法发挥。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和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等方面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要求加强审计的独立性。公路管理单位要想确保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构建一个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其独立在被审计部门之外,并且,关于人员的组成,也应相对保持独立性,防止出现利益相关性,确保审计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会计审计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比例,所以,公路管理单位应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这是现代公路管理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盛不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燕.新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的问题及对策.魅力中国.2010(25).
关键词:内部审计准则;共同点;中外差异
一、 中外内部审计准则差异比较
1、 内部审计准则有关概述
内部审计准是有关各类政府机关、各级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所应遵守的原则,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准绳和尺度,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中外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差异比较
中国内部审计准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关键部分。2003年4月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中指出,三个层次构成了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分别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威性和限制性,构成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
本文中的“外”所指的主要是国际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并不是和具体到某个国外国家的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下简称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发展与实务支持。在这一框架中,第一部分的强制性指南具有法定约束力,实务咨询起指导性作用,而发展与实务支持则仅供参考。
3、结构差异比较
从结构上来看,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共分为六章二十七条,IIA的最新内部审计职务实务准则(以下简称SPPIA)共分五个部分。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为总题,接下来依次是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内部管理、附则。SPPIA第一部分是导言,接下来依次是属性准则、工作准则、执行准则与术语。
在结构上,SPPIA的内容更加具体。不仅涵盖了我国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大部分内容,还包含了国际审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内容更加丰富。
4、基本内容差异比较
从内容上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职能着重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实现。而国际审计准则已经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完成,内部审计目标也发展成提升价值、完善组织经营,推动组织实现目标。我国仍处在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
在SPPIA中,规定了内部审计的权力、责任和目标都正式写入IIA。我国的基本准则中没有专门规定,只是在定义中有所提及。
SPPIA中对于审计独立与客观性的定义和规定都比较具体详细,并列举了几种可能情况加以界定。我国的独立准则中对独立性与客观性的解释不够具体、并且较抽象。
对于内部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指导,SPPIA对不遵循规则做出了规定,该情况出现时要向管理者和董事会通报,我国对于此则没有规定。
二、 中外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同之处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所基于的概念及原则内涵在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国和国际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都由“增加组织价值”、“系统化与规范化”、“独立性与客观性”等基本概念贯穿,同时都遵循着“防弊、兴利与增值的共存”的基本原则,都具有“增值的特点。”我国对“控制”的定义与IIA定义的基本理念一致,对“控制的概念与责任重”中对控制的界定一致。我国所提出的内部审计范围为“内部控制与经营活动”,其中控制与经营活动不可分割,经营活动的审查以控制为核心,对控制的审查又依附于经营活动。
我国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涵盖内容基本一致。迄今我国内部审计体系准则的体系框架已相对完整,有关内部审计国家实务准则框架(简称IPPF,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标杆)内容的绝大部分我国的准则体系也都已经做了规范。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些差异,但是在涵盖面上来说协调程度很高。
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审计准则体系,都没有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纳入审计准则体系。但是职业道德规范在中国和国际审计准则体系中都居于最高地位,都拥有法律约束效力。
三、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建议
1、 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之处
在具体内容方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存在下面三点创新: “三性审计准则和” 控制自我评估准则、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准则、针对内部控制以及沟通问题的准则。
我国的第21号具体准则《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及其定义对控制自我评估准则有了明确的定位。作为主体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内控审计前的控制自我评估,是为了寻找审计的重要部分,对“软控制”做出评估。工作人员如果熟练掌握了控制自我评估法的应用,内部审计就可以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IIA中对此则无详尽的实务公告。“三性”准则即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三项审计准则则是我国的独特创新,对于世界的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也是一大贡献。
审计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便是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由于其复杂性,IIA在审计准则中对于此的定义进行了回避。但我国具体审计准则第19号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对这两个概念做出了界定。此外,对于如何运用、确定重要性标准评估风险有了详细规范。
控制和风险作为我国具体审计的核心概念。该准则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见解是非常广泛的: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公司经营的目标,组织内部进一步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积极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则,提升组织运营的效果及效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程序。第5号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是总纲,规范了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内部审计控制的目标、方法等,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对存在于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要素的具体评价与审查加以规范。IIA虽然曾有过关于控制的恰当界定,但在后续的准则在改革过程中并没有遵循。
2、 落后于国际的部分
从空间范围上来看,显然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只能在中国使用,不具备国际性。但SPPIA具有很强的国际性,能适应各种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
受我国经济以及理论起步时间的影响,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有一些落后于国际的部分。SPPIA在导言中提到:适用于内部或外部的审计人员。即内部审计主体可以由组织外部的审计工作者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可以由组织外部的专业审计人员或者机构任职。此理论于90年代在西方兴起。我国则是近几年对于此问题的理论才开始研究,尚未付诸实践。
3、 发展建议
应该修订内部审计准则,一方面要紧跟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国外现有的成果,使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不断发展和完善。吸收外国先进成果具体建议有:一、制定有关独立性的具体准则,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视;二、开展风险评估;三、强调专业胜任能力;四、加强内部管理。
紧跟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注意预测未来风险;二、从审计的角度对组织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多角度考虑问题;三、内部服务人员应该掌握真实的经营知识以提供有效的服务;四、开展增值性审计。
四、结论
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内容和发展来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将国际内部审计的先进原则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暴露出落后的弊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应该继续吸收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先进之处,立足中国国情,打造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时展需求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作者单位:绵阳市涪城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孙立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 当代财经 2003年12期
[2]刘晓莲 《国际内部审计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