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教育论坛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中级韩语精读,教学方法,初探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王沐阳.高职应用韩语教学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一部分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还是单纯的存在于书本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专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作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课在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中专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善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解决对策
1教师增加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
原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计算机的缺乏加上自觉性较差,所以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比较差的不良现象。为了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平均安排,每周不得少于两节计算机实际操作课,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各种专业软件的训练,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
2改变教学对象
在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要改变教学对象,由原来的单纯“教”向“学”发展改变为自主学习模式。在传统的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老师一直掌握着主导权,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现在教师要做学生的辅助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把学生真正培养为学习的“自强标兵”。
3开展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景学习中体验快乐。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像来进行情境教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中专生大都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能够引导他们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也会因为对计算机的兴趣转变成爱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计算机中较为抽象的知识。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以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我们只是一味地进行书本讲解,而学生就一字不落的记下来,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看不到实际的操作结果。现在的计算机软件,WINDOWS下的软件较多,都是用鼠标在进行操作,这些知识在黑板上根本无法讲解透彻,所以学生也无法接受。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中,应该大力开展多媒体教育手段,利用大屏幕以及投影仪通过声像传播来进行教学,例如使用演示、操作以及讲解的过程进行授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5解决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省;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陕西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职业教育得有序发展能够快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担任生产和服务的实用一线人才。因此,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与陕西省当前阶段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高银桥(2009)认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素质以及脱贫致富。[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现有的研究状况表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是一对高度相关的共同体,二者有着互动关系,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张献召,2006),《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欧阳育良、戴春桃,2006),《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王佳媛、李慧民,2006),《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陶晋如,2006),《就业收人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沈超,2006)等文都做了相关的论证。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不能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杨梅(2009)结合对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3]解芳,姚波,杜琦(2009)通过调查了解陕西职业教育发展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速度、质量、规模不能协调发展,并且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4]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调查研究侧重在了某一个省或者某个区域进行。如《以就业为导向的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阮小葵,2009),《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孙先富,2011),《重庆市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研究》(潘自立,2012)。但是,对于我省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只有零星的少许文章,特别是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桥头堡,只有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技能人才的新需要,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一线技能人才,陕西省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发挥区域经济中的优势,打破瓶颈。
二、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及目标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西结合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率先启动的地区。其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拥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制造业基础,科教实力和人才资源雄厚。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63亿元,增长5.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第二产业增加值9360.30亿元,增长7.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第三产业增加值7213.93亿元,增长9.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5]全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快速转变,目前陕西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2015年,陕西省人均GDP达48023元。从1978年至2005年27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291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万元大关,达到10674元,又经过10年的发展实现了37349元的提升。陕西地形南北狭长,由北至南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关中、陕北和陕南的三大区域资源不同,发展基础差异较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陕西省三大区域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路子愈加明晰。陕西现已基本形成了“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我国沿线省区立即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力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作为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并且通过“一高地六中心”,“一高地”,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六中心”,即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6],努力建设成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三、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保障,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它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从世界发达国家兴办职业教育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以政府力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有要求“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强大助推器,应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功能及时做好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专业规划,以及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所以,陕西省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使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紧迫要求,看到职业教育发展对陕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才能使其在人员培训和专业设置的方面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合理调整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其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其次,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应该立足陕西产业结构的基础,根据陕西省的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再次,政府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职教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陕西省的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完善地方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扫除障碍;稳定职教发展规模,促进职教招生,提高职教学生人数;出面引导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协调校企之间关系的维系。
参考文献:
[1]高银桥.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关系[J].成人教育,2009(12)39-4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杨梅.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人学,2009.
[4]解芳,姚波,杜琦.陕西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学参考,8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