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元文化论文

第1篇

[摘要]护理学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护理专业知识,为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并与多种学科、多方面文化相结合,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关键词]现代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与自学,另一方面来源于护理教育者系统性的跨文化教育[1]。本文就护理多元文化的相关概念、多元文化特征、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及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进行分析。

1多元文化相关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多元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它包括由国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成的多元化社会,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2多元文化知识获得的途径

2.1从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

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给予尊重。在护理工作中谦虚地向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患者了解所需要信息,增加双方文化交流,从而给予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确信自己文化优越的民族,其优越感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护理活动的一大障碍[2]。

2.2从学习中获得多元文化知识

2.2.1增加外语和不同民族语言学习

对于广大护士而言,为了拓展视野,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多元化的发展,提高外语水平和民族语言的沟通能力是进行国际、国内交流的必要工具。

2.2.2在学习中增加护理工作者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大量涉及非专业的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确立自身的多元化意识,并自觉地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同时加强礼仪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自觉养成学习不同文化的习惯,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3]

3.1护理学科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

随着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定位已从纯医学范畴转变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领域,其研究内容、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行为学、护理人际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及老年护理学等。由此可见,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涉及面广,有多元文化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着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发展而发展。

3.2临床护理类型的多元化

现代护理理论主要是以西方文化和医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广泛应用的护理理论和模式也多由国外引入,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由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对护理学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中,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目前,在中医院内,基本上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3.3护理任务、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多层要求,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需走进社区、家庭、护理职能的范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从而要求护士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多元性。

3.4护理角色的多元化

护士职能的扩大及护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将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如,提供照顾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健康教育者、护理计划者、护理管理者、康复训练者、护理对象的代言者、护理科研者等角色。当今社会对护士角色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满足角色期待,护士必须加强角色学习,以更好地完成角色功能。

3.5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的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对疾病与死亡的不同理解,对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4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4]

4.1更新护理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

整体护理已成为国际护理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已在广泛开展和推行整体护理,我国的护理教育已纳入现代护理模式内容,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护理观念还占有相当位置,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培训护士更新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多元文化观念出发进行医院内患者护理、医院外社区保健、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以帮助患病的人、健康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同时要转变护理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学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实施护理教育,真正地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结合起来,这对培养护理人员的标准、知识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评估和考核标准有一个全面的更新的改革。

4.2增加人文知识

现代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护士应了解与研究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均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并因此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饮食习惯等,另外不同民族。区域独有的饮食与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北方人嗜面食、烈酒、咸味,南方人则不同;湖南人嗜辣,而江浙人偏甜。因此,要对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护理,就必须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文化和习俗,针对需要,以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来缩短医患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3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医的理论基础也与西医截然不同,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了解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互补部分,中医护理具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护,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所谓异曲同工,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施护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二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观察病情,对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实施护理程序过程中所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等。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穴位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能减轻患者痛苦,解决实际问题,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有一定影响和作用的。

5小结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在沿多元化这一方向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胡忠华,朱丹.试论护理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5,20(21):4647.

[2]李井泉.跨文化医学[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

第2篇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要最大范围地渗透多元文化,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文化内涵,要想实现这一愿望,首先就要从音乐教学工作者着手,因为他们是直接的音乐教学者,承担着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任务,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形成强烈的多元文化渗透意识,不断丰富他们的文化,培养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打破其保守、传统的文化观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本民族音乐的教授、民间音乐的唱法教育,而且也要积极进入外来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他们欣赏多元音乐艺术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在向学生讲述音乐表现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熏染和熏陶,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宽怀、博大的心,能够宽容地接受各民族音乐,对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都能够等闲视之,只有这样才能够借助音乐教学这一平台来传播多元文化,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表现力。

2、音乐技能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同步进行

音乐是一种艺术文化,一方地域、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在文化传播、传承方面发挥着工具与载体等作用,音乐教育者必须强化这一认识,善于从文化赏析、文化内涵挖掘与文化艺术熏陶等角度开展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课堂充满文化氛围、满富文化气息,为学生打造一个浓郁的音乐文化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从多元文化视角去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赏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课堂不应该局限于演唱技术或旋律特征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传达文化因素,渲染文化氛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品位和修养。例如: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有一章题目为“冬天的节日”的篇章,这一音乐教学主题就渗透着浓郁的多民族文化气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传统,教师可以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来介绍本民族音乐,例如:除夕或春节中的“花好月圆”类似的节日歌曲,让学生欣赏这一民族音乐的文化风格,同时也要对应引入西方国家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等,同时也配上对应的庆祝音乐,经过鉴别与赏析学生就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感受到不同民族生活环境下,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音乐的风格差异,从而在心理上感受到各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从而更加理解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力与欣赏能力,从文化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到多元文化的艺术魅力,从中理解音乐中渗透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文学色彩、艺术气息等等,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必须以这些为核心,才能体现音乐教学的艺术文化价值。

3、改善与更新民族音乐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必须重新创建一套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防止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教师要有一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意识,积极丰富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创新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无论是古代、现代、国内还是国外的经典、知名音乐作品都应该被纳入学生音乐课程体系,成为音乐学习与欣赏的目标对象,然而,多元文化下的音乐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崇洋,在组织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侧重民族音乐的欣赏,支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在做好民族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来引进国外知名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播放一些国外音乐,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唯美的动作表演,动听的音乐旋律来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旋律特点并向学生传达蕴藏在这些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多种音乐鉴赏能力,多元文化欣赏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为了使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传神,教师也可以将蕴含在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了解一首曲目后的文化,由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第3篇

多元化社会文化是由各种独立多数的文化现象组合而成,主要包括主导,高雅,大众等文化形式,内容丰富,如果从客观角度出发,可以将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点,具有一定意愿性符合社会大众需要的是主导文化,强调社会人文关怀和追求个性的是高雅文化,高雅文化主要指的是人类对相关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欣赏。例如,古典音乐,芭蕾舞和古典音乐剧等等,一定程度上放映了人们生活的情趣和兴趣爱好。都市文化指的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需求,个性化和时尚性是它的主要特征。例如,时尚杂志,广告,影视连续剧等等,民间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性和民族性较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居民对未来的展望,具有温情的感彩。例如,民歌,年画,风筝和京剧等等。如果从时代角度出发,还可以分成现代,传统或者东西方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充斥在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社会文化。

2艺术设计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艺术技术是人们通过物质和艺术手段,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和目的的艺术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需求,艺术设计的本质内容是创造文化,独立性和理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艺术设计使人们创造艺术的过程,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一定精神文化气息的活动。例如,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服饰艺术设计,产品外观艺术设计,园林保护艺术设计等等。设计者和设计品是艺术设计技术的行为主体,艺术技术水平是一个设计者全方面高素质的体现,创造艺术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审美能力,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做工精湛的文化艺术品是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创造的表现形式,它的内容在方方面面都展现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质。

3艺术设计技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3.1发扬多元化的艺术设计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想法和设计产品的突出特征也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国内外的艺术教育学校中的差异最为明显,培养全能型的技术应用人员是我们艺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学科,在课程的综合素质教学和培养人才方法上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学校在艺术学科的课程上,应该以学校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基础,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专业,将学校的艺术学科和专业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中进行结合,让学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开设的专业课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融合,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各个文化的魅力,在不同的文化特点中找到相同点,从而找出符合自身艺术设计特点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多样化,提高专业艺术设计技术的整体水平。

3.2发展多元化的艺术设计资源配置多元化的艺术设计资源配置对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和艺术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首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发展艺术设计技术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合同制教师和专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主要从艺术设计的实践,研究和历史发展三方面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教师的自身要求普遍比较严格。例如,艺术实践方向的教师主要是专业的设计师,教学生学习艺术史论的教师是视觉设计方面的史学家等等,而合同制教师主要负责的是学生艺术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学习,此类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坚实的技术知识,为学生解决艺术设计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整体技术水平。其次,完善的教学设备是学生将理论技术知识赋予实践的主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并没有艺术学生专用的工作室和实验室,很多学校对于此类资源的认识不清,资金不足也是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加大我国艺术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艺术设计技术水平的重要条件。例如,可以为艺术系的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研究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师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教学空间,如图书馆,数字设备,智能电子数据库等等,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来满足学生和教师学习科研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法和高品质的图形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3培养艺术设计学生多元化的专业能力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性比较强,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由此可见,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艺术设计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设计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帮助,多元化的文化模式是艺术专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多元的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下,设计艺术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域和历史文化而发生变化,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思维创新精神是当代艺术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专业教材进行深度的研究,利用学生的自身情况,发展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专业艺术论文或者是学习报告来进行竞赛,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其次,教师应该将学生自身知识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进行整合,通过留题目的方法,把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分工合作,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帮助,相互学习,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为以后的艺术学习做好基础。最后,学校可以与相关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公司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习单位举办的各种活动,增强自身文化学习意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总结

第4篇

音乐是艺术,音乐文化是音乐的精炼化。音乐文化在时代中洗礼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音乐文化将音乐艺术变成更为形态化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各种音乐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音乐教育,是指将音乐知识、音乐文化、音乐内涵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进行的传递过程。其中,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存在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必然受到音乐文化的制约。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相互渗透的。音乐文化是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而音乐教育是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离开音乐文化,就失去了内容和作用;音乐文化离开音乐教育,那么音乐就没有未来,因为再也没有比音乐教育更合适的方式来传承音乐文化。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指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标准》中所阐释的,凸显了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是在多元文化上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化产生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音乐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加种类丰富的音乐,并精炼为一定的教育形态。民族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生活风俗、民族风情,更有着不同的音乐。时代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另一特征。不同时代,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同的面貌,人们的追求、信仰、爱好都会有所变化。是人创造出音乐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状态,音乐更是如此。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最为生动的存在便是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中,劳动人民会喊几声号子;在工作中,工作者会听一点音乐放松;在娱乐中,人们会去KTV唱唱歌。因此,音乐教育可是渗透式的,就通过环境的熏陶、民间的活动、社会文化宣传等,都可以来传递音乐。然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仅仅通过渗透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传授到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技能、经验、内涵等。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将最为精华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具体来说有着较为多样的途径,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能够帮助学习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得系统知识。这些系统知识,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直接保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性,还保证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保留自身稳定风格。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传承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应该有所选择的。具体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更别提未来的发展了。那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就所选择的应该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内容,要是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战和内涵的内容。音乐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更是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更是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个保证!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产生、变化、保留、发展是永不停歇的构成,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产生。音乐教育传播着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让文化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间流动与融合。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所背负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播这么简单,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促进者音乐文化的内容系统化、信息更正等,最终实现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音乐教育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一活动时,他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所不同,让音乐文化并不是一种复制,而是一个创造,衍生出更多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等,赋予了音乐文化新的内涵。音乐文化始终处于传承与变迁的过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促进音乐文化进一步融合与创造,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增强音乐文化的活力,从而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需要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有效合理地借鉴和传播各类音乐文化,实现真正发挥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组成了一个“地球村”,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常态,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愈来愈多,并且各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同,因而文化交流成为了解各国现状的主要突破口,所以要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而文化的交流学习从学校教育开始,下面就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多元文化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教育概念、作用分析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兴起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也是教育的改革运动,他将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文化交流渗透在了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儿童理解、欣赏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儿童从小能够学习各个地域的文化,既能打开儿童的视野,又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以全面发展,让儿童具备国际思维和全球理念,从而培养儿童的合作理念[1]。由于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儿童在学习多元文化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平视异族文化,并学习、吸收异族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促进各个民族共同成长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地域文化之间的对比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需要对各个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并能接受跨国文化,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异族文化,对儿童的成长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多元文化是一种跨国文化,儿童在学习期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兴趣引导儿童学习跨国文化的语言,进而提升儿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次,多元文化还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儿童具有国际公民思维,他们是社会人的概念越来越强,因而其社会化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实施多元文化教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多元化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教师在教学环境中设置多元文化的氛围。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比较小,需要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增加学习环境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在学校的结构设计和用料方面渗入多元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在色彩搭配、造型方面融入地域文化[2]。如:在小学校园或低年级教室可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或者直接刻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地方,此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可以融入家乡的色彩文化,有民族舞蹈、戏曲、以及茶艺等,同时还要加入异国风情的文化元素进行装饰幼儿园的外部环境。(二)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文化与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而言,需要在衣食住行中体现多元化因素。儿童在生活中经常遇见多元化的因素后,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接受多元文化,并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不断的深入学习了解,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餐饮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儿童自己动手制作本国和外国的食品,本国食品可以指导儿童学习包饺子、做汤圆、制作月饼等;国外的食品主要包括水果沙拉、蛋糕、汉堡等,然后组织儿童分享制作不同地域文化食品的感受,从而加深儿童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服饰方面也可以增加多元文化因素,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可以穿戴苗族的银饰、穿蒙古族的长袍,或者安排小学低年级儿童穿戴具有西方特色的服装,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三)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引导儿童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主要在一些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中引导学生主要从提升儿童的兴趣、需求、能力、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加深小学低年级儿童对国外文化的印象。比如:围绕我国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有相应的文化故事,教师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并了解与之有关的故事。国外的节日有圣诞节、母亲节、万圣节等,幼儿园可以在节日期间为小学低年级儿童举办相应的节日活动,组织小学低年级儿童积极参加,引导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中西节日的差异。(四)在学习娱乐中体验多元文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特别的全面,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同时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比较重,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期间可以利用其好奇心,引导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娱乐中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如:小学校园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语言角、全面阅读、或者经典诵读等活动,并积极鼓励小学低年级儿童参加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通过进行语言方面的活动,在亲自体验的同时提升语言能力,儿童可以选择朗诵、唱歌、讲故事等形式来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低年级儿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看电影、木偶表演、观看卡通片、舞蹈表演等,通过视觉接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展示,从而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是目前实施的新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在小学校园环境中融入多元文化,加深小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传承本民族文化,学习尊重异族文化,让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具有世界公民的概念,提高其社会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伊志.论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93-96.

第6篇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

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二)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三)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

运用课堂机制,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事物都有其双重性

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一)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

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

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四)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

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三、结束语

第7篇

Magazine114乐文化鉴赏,注重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自上世纪初开始我国音乐教育经历了四次浪潮(20世纪初学日本,20一30年代学欧美,50年代效仿苏联,80年代再学欧美!,至今仍存在效仿欧美的现象。欧洲中心论使得大部分音乐院校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作为教学主要对象,而作为本国灵魂的民族音乐却成为附加模式。②全球文化趋向多元化的趋势以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首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重视本国内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重对本位音乐教育的回归,尊重我国各民族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在熟知本国音乐文化基础上进而推动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作为基础性课程的音乐艺术鉴赏课在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承担此任务,并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本土音乐文化的鉴赏模块,包括对各民族音乐历史文化以及相关音乐的认知、辨别及其理解与评价。③推动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子具备本土音乐文化的正确认知意识,以此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民俗音乐的热爱与感知;另外地方院校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应增设本地区音乐文化鉴赏模块,使学生在自身固有文化基础上更深刻的感知家乡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土曾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意识。

2、音乐艺术鉴赏课中应加强对世界其他音乐文化的学习鉴赏

以此推动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平等的,使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而引导学生以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音乐艺术鉴赏课自开设以来大都以西方欧洲文化为主要内容,其鉴赏发展脉络也是以西方音乐史为主,而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音乐文化提之甚少,对于这些内容有些教科书干脆忽略。自多元音乐文化进入我国音乐教育视野以来,我国许多音乐学者提出了开设世界音乐课程的建议,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已有部分高校已实施,但其普及程度及其教学质量仍不乐观,音乐艺术鉴赏课作为普及音乐文化知识的课程应在此基础上应承担此重任,加强对世界多地区音乐文化的普及认知,一方面有利于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承,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并欣赏的不同地区不同世界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及其文化修养。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美术文化;优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文化交流也在加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前美术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促进了高校油画教学的进步。在高校油画教学中,要抓住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完成油画教学的进一步突破及发展。

一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使多元文化不断更新、发展加速,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冲击。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文化变化发展的主要阵地,在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变化。高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到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元的美术文化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多样性,在各类文化的冲击下,多元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冲击。其二,联系性。多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实现联系与互动,在发展中进一步形成新的文化。其三,民族性。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下,我们要保持本土特性,坚持民族特色。

二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油画教学

1.坚持油画的本质。尽管多元文化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包容性,但是在高校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信息快速传播以及自媒体的形成中,新的观点不断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观点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快速传播,对各方面造成冲击。具体到油画的学习与发展中,也会出现一些新奇的作品,这些作品背离了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有时甚至传播丑陋、消极、落后的思想。高校学生一方面是新鲜文化的接收者,另一方面又缺乏自己的判断,很容易被蒙蔽。此时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坚定“艺术是什么”“艺术来源于哪里”等问题的答案,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在油画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阶段,不断出现新的突破,以及一些推动历史发展的画家。比如,莫奈追求光与影之下色彩的变化,其之后发展的印象派画作进一步丰富了油画的表达;凡•高追求油画中情感的表达,表现了油画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张力,实现了油画发展的突破。这些大师尽管在某一方面发展和突破了油画,但是都是在油画的实质基础上进行的。当代高校油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基础与前提就是引导学生认识油画发展的规律,实现教学的突破及完善。2.鼓励学生尝试创新。油画教学要想取得发展,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对于一幅油画作品,除了为学生讲解其本身的创新意义,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重组一幅油画作品,探索其中的奥秘。一幅油画作品比较重要的是篇幅的布置、画面的色彩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一同探究其中的奥秘。如夏加尔的《散步》,夏加尔自己是行走在陆地上的,而妻子在空中飞着,在这幅油画中,教师需先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在何处,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实现教学的突破及完善,这也是当前油画教学的一种思路。在《雅典学院》这幅画中,引导学生对画作中人物位置进行调换,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这些简单的创新是要让学生仔细地领略简单的变化对教学可能带来的影响,从细节中重新探究油画的内容。3.立足于民族特色推进油画的发展。在油画学习中,需要坚持我国的民族特色。我国当前的油画教学体系,多数是引入西方的油画教学体系。一个民族的艺术要想发展,必然有民族特色。因此,在多元文化发展下,要坚持民族特色。例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画的是我国的传统故事,而画面上却是印度人,这种中西合璧的写实风格凸显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很多人问徐悲鸿为什么画卷上的人物都是印度人,还都是的,他回答说,“艺术但求表达一个意思,不管哪国人,都是老百姓”,巧妙地将主题立意表达了出来,这幅具有特色的画作也成为经典。4.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艺术学科侧重发展学生个体的特色,要想成为艺术大师,需要学生在坚守艺术底线的过程中实现绘画的突破。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整体上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的情况,这需要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情况入手,引导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如有些学生用色大胆,善于捕捉色彩的变化,教师要引导这部分学生从色彩入手,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些学生在绘画角度的选取上独特,则要引导这部分学生进一步以此为突破。在当前的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色,发挥学生的优势,实现教学的进一步突破与完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油画观,培养学生的油画审美能力。

作者:陈淼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饶湘平.油画教学的误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崔卫.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王春霞.油画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第9篇

多元文化的学习意义,在于融合各种文化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拓展美术教育的文化性质,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素材和时空,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构建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当下研究和尝试如何利用多元文化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改革中有着现实意义。

(一)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课题组成员将根据初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美术师范专业的特点,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强调美术学科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学习美术,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多种绘画技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综合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差异,中国画是用线描和色彩来描绘物体的精神面貌,西洋画是用西洋的素描和色彩关系来塑造,通过多年的文化领域的探索发展,把中国画和西洋画都作了融合,通过中西画的技术的融合相互借鉴,中国画和西洋画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学生不能单纯的掌握一种绘画技巧,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跨越这些界线进行综合融合不同画种、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二、相关概念

“多元文化”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指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之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多元系统。“艺术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总和。审美素养即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能力,又转化为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美术系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此次项目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课题组成员要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多元文化与素质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借鉴。2.调查跟踪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各种绘画技能的提高,建立学生档案,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在锦州师专的美术系教学中,根据美术师范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进行教学,旨在培养掌握中国画、油画、工艺美术等多种绘画技能和艺术史等理论知识的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在教学中采用绘画示范、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画和欧洲西洋绘画,由于历史渊源、地域、民族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种绘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诸如:在美感追求上;在物体形象的塑造上;在绘画色彩的表现上;在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应用上;应该认识到采用的工具材料在东西方画种之间的差别。在彻底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后,才能把他们相互融合借鉴在一起,使绘画技巧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双边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性的课堂活动,才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避免了陈旧的教学方法。2.重视中外美术史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习中外美术史以及与美术史相关的其他多元文化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政治等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与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广泛的人文背景中深入解读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尤其对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等这类经典作品,学生如果不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课前让学生翻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提高。3.跨越学科的界限,把音乐、诗歌等多元文化融合在各种类型的绘画中。在绘画创作教学可以把音乐、诗歌作为命题画,例如以杜牧的《清明》一诗为例,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绘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积极展出学生美术作业,观摩中外美术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成绩和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选取学生课内外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展出举办美术课堂作业展、美术创作和临摹展。展览的作业包括油画、国画、工艺美术等多种形式。5.在美术教学多元化的实施过程中,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之余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优越的文化环境、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利用图书馆、网络、书籍、媒体、专题讲座等途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实施效果

第10篇

1.正确对待主流和非主流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能够欣赏并且尊重各种各样的文化,具备选择、比较、寻找文化的能力,能够将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文化本身没有好坏,多样性的文化构成了人类成长的人文环境,教师可以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让学生综合分析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若是一种文化企图战胜另一种文化,形成文化霸权主义,那么这种文化也即将面临困境。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相辅相成、,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了解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民族意识的教育,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能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教师培养学生民族意识,首先就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从而发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很多形式,最典型的代表是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音乐文化等,这些文化都代表着不同的性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佳的文化进行学习。教师要加强学生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增强自己的感悟。例如在进行近现代史讲解的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同学们,我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不断饱受摧残的过程,在中,我国失败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不但有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原因,也有西方先进政体的压迫。教师可以将清政府和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将清政府的落后和繁荣的唐朝纵向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发现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若是一味的闭关锁国保守残缺,只能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

3.多层次的感知阶层文化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很多的矛盾,正是社会阶层的矛盾,促进了历史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主要是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文化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同一个时期的不同阶层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这个时期的文化领悟。例如在进行春秋战国时期的讲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学派的思想策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百家争鸣的情况。学生在了解了儒家、法家、道教、兵家、墨家的思想之后,就能够提出本学派的主张和本学派在历史中扮演了哪些重要的角色,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何种重要的意义。教师讲述不同阶层文化差异的时候,要用平等包容的眼光,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促进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4.平等对待男女性别的差异

学生在学习多元文化的时候,要注重平等的对待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历史发展中,女性普遍要低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女性通常都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教师在讲述这些性别歧视的时候,要注重纠正学生的思维观念,让学生树立平等的意识,减少性别歧视。在历史中,大多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不但没有社会地位,还要时刻接受男性的侮辱。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性别歧视是腐朽文化的代表,只有男性和女性站在共同发展的地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5.感悟艺术和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产物,宗教对人文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很多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之间也存在宗教文化的差异,很多宗教文化都是通过壁画、墙、塔、石窟、雕刻、寺庙等形式进行传承和体现。很多宗教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要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合理的审视不同的宗教文化差异,让学生正确的对待宗教的信仰,了解宗教之间文化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尊重宗教文化。

二、总结

第11篇

1.1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

伴随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不断输入,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方面的功利性等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消费观、择业观、恋爱观等方面呈现低俗化、功利化、娱乐化倾向。消费观。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和方式等总的态度与看法。其作为一种观念,一旦形成便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产生影响。正确的消费观应当是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受不良消费观念影响,大学生日益个性张扬,爱慕虚荣,同学间相互攀比,关注品牌,寻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优越感,形成赶、超、比怪风。大学生还会出现办生日PARTY的攀比,PARTY档次不断提高,据调查90%的大学生都会在生日时邀请朋友HAPPY,而且会竭尽所有来办PARTY,觉得倘若不够大气,会很丢面子,也就是把个人面子看得很重要。这种消费观对中国传统消费观念之朴实、勤俭产生一定挑战,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产生一定的影响。择业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明显凸显出竞争意识,他们能够把握机会,表现自我,在毕业季能够精心准备,不遗余力地奔赴于各人才市场,投简历,毛遂自荐。但也有不少毕业生急于求成,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高瞻远瞩,进而造成毕业失业率逐年攀升。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相互攀比,大城市、国企、高收入等是大学生热衷职业,而下基层、工厂、西部偏远地区、苏北地区,相对比较冷门。眼高手低,脱离社会实际;普遍想法不是先尽本职后索报酬,而是先索报酬。高校就业课上老师会不断引导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部分毕业生宁愿不就业,也不会去小单位、小公司。恋爱观。现代大学生的恋爱观逐渐产生变化,社会上流行着种种拜金主义、拜权主义,这些观念对大学生恋爱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宁愿坐宝马里哭”虽只是娱乐节目的一句流行话,却道出了金钱对现代人的诱惑;择偶时,财富、权利越来越作为重要的条件。教育部已明文规定允许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结婚,因此各高校大学生恋爱已很普遍,辅导员、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面对班级同学谈恋爱问题,是不提倡、不反对、不干预态度,平时教育中在这方面引导也较少。加上社会在恋爱方面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难以处理在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表现出比较极端的行为,这些均严重扭曲了正确的恋爱观。

1.2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自觉与自信

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文化影响进而对所属文化产生的认同感,文化自觉,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先生的观点:它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信即对本国文化的坚定信仰。当今不少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愿花时间去阅读有关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不愿意主动了解国家传统文化,甚至于网络、电视中有关历史与文化的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观看的兴趣。没有认真去了解,当然就不能理解,不仔细阅读就感受不到其高深内涵,不能做到有所感,当然认同就更谈不上了,没了认同何来自信以至于自觉?外加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市场化、商业包装进行西方文化的宣传,极大的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最终导致对本国文化自信的缺失。

2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2.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席曾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并且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抛弃传统、丢弃根本,将截断自身精神命脉。传统文化自觉能够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营养。不具有文化自觉,大学生就无法坚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需要对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也将增强文化自信。

2.2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根本要求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身认同之根本,只有培育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文化自觉才具有一定的基础,才有了可能。如果对中华传统文化没有情感,那就更谈不上传统文化的信仰、崇拜了,最终将导致传统文化的破碎,大学生无法找到认同感,没有认同感就更不会有文化自觉了,更无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了。因此,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否屹立于世界强国,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世界各国无不在加强本国文化情感的培育,并对传统文化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比如日本,对“菊与刀”的认同;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每一步都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种种现象表明世界各国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迫切认同,对自身传统文化情感的不断培养。因为只有产生了情感才会产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才能使得本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承载文化的国度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也有受欺凌的悲惨经历,自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的入侵,特俗的文化经历……因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促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尊重尤其重要且紧迫。

2.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年代,置身于多元文化背景,受多种价值观碰撞的影响,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培养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摆正自身位置,正确认识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以及人生价值。通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信念;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提升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个人发展才会有很好的前提和基础。更何况,文化自觉的程度越高,其对文化自主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客观理性地分析所处的环境,应对外来文化,使得大学生能发现自身优点,找到自身存在的优越感,不断修正观念与行为偏差,应对学业以及社会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个体健康成长。因此,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实现个体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

3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的途径

3.1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解决好此问题,要求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必然要求大学生对中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具备信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中国已经具备的综合实力、充足的文化资源以及发展能力,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要保质保量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党团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功能,发挥党员在同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身边优秀党员、团员、感动校园十佳等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同学,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学生,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教育效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需多样,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软件,抵御网络中错误思潮,及时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开展引导、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3.2发挥课堂教育主要渠道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认识主要在于思想政治课程,它肩负着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课堂教育要深入浅出,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拥有正确的判断力。“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理论的认识。”因此,课堂教育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课堂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

3.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培养文化自觉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趋势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发展大国,在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艺术教育,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出现了多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载体,只有充分利用多元文化,才能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多元文化发展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多元文化互相包容、共同发展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并对当代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具体而言,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多元文化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造成了严重冲击。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碰撞,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出现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新增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并且使顺应时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越来越突出。审美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本质目标,艺术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审美感受与体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审美特征变得越发突出,学生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蕴含的文化历史,了解文化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民族概况、地理环境,从而不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和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实现了一体化发展。艺术教育中,会涉及许多历史、自然及地理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得到了进一步还原。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时,还能积累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一体化发展。

二、当代艺术教育多元发展的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人才。但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文化教育观念落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种差距最主要的表现为文化观念方面的差距,并且与现下多元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悖逆。我国现下的艺术教育还处于“一元化”状态: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教育学者将欧洲古典艺术当作现代艺术的文化形式,过分地推崇国外的艺术文化,忽视了本土文化;还有部分教育学者故步自封,只注重传统文化,漠视世界文化,文化视野狭窄。这两种现象是“一元化”概念的具体表现,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此,2014年的国际艺术教育学会特别提出,要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将我国的艺术教育转向全球,从而加快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相信此举一定能促使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将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提上日程。

三、当代艺术教育多元发展的措施

(一)注重生本理念,感知多元文化情怀

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对当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新推行的《艺术课程标准》明确地将理解多元文化概念作为重要的教育要求,并且提出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对多元艺术文化精髓的学习、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从而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努力奋斗,这是对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新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把学生当作艺术教育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这有助于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吸纳多元文化的意识,不断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创新艺术形式,感知多元文化情怀。如《孽海波兰》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原昆曲的改造,在这个曲目中,梅兰芳先生通过改变头饰及妆容,为曲目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使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因而红极一时,这是艺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此为例,让学生大胆地对《孽海波兰》进行改造,为其注入多元文化元素,在创新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从而感知多元文化情怀,促进艺术文化发展。

(二)认清本土文化,确立正确艺术价值观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注重外来文化的引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发展。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让学生认清本土文化十分必要,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民族文化,拥有强烈的民族情怀。如带领学生鉴赏国外油画艺术品时,使其在感受西方油画写实或抽象主义带来的美好意境的基础上,明白中国传统的笔墨山水画也有营造独特意境的方式,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感知西方绘画艺术的写实与中方绘画艺术的写意,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绘画艺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显然,以往的教学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使许多学生过分地推崇西方文化,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教师应首先对多元文化有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本土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

(三)注重文化创新,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理念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于艺术的追求越发浓烈,因此,艺术教学除了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著名艺术家阿恩海姆曾经说过:“艺术形象诞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使其符合时展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的理念,并使学生多方位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把创新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可从一些中外艺术大师通过多元文化融合取得艺术突破的感人事迹出发,引导学生肩负起文化创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从而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四)开拓文化思维,扩展学生艺术视野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进行艺术教育时应改变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艺术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艺术内涵的理解。首先,要注重新型媒介的运用,如利用网络或媒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艺术前沿知识的传播,赋予当代艺术教育更多活力与生机,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的教学氛围。通过引进新型媒介,对学生进行直观的艺术教育,拓宽学生感知艺术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全新认识。其次,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与艺术现象有关的艺术活动,如在上课前,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论当下热点的艺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多元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对旧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赋予艺术作品新的艺术形象,这些开拓学生文化思维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让学生走在艺术教育的最前沿,促进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当代艺术教育要紧随时代形势,注重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应用,抓住多元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推进艺术教育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J].史林,2006,(5):185-188.

第13篇

(一)多元文化语境下钢琴教学现状

我国的钢琴教学也收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音乐院校的钢琴专业在进行教学时,主要以传统曲目为重点教学曲目,中间穿插着近代优秀作品和带有民族特色的作品,选取的曲目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大部分教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各大国际钢琴赛事上,以培养出比赛获奖者或者钢琴家为目的。另外一些音乐院校如四川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在教学风格上主要是以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的演奏为重点,培养目标是流行乐手和流行音乐家。师范类院校的钢琴专业,则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师范素质的培养上,要求学生在掌握重点演奏曲目,拥有一定演奏能力的同时,对钢琴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模式现状

钢琴演奏需要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各个国家和民族也都通过不同的演奏形式来表现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更应当进行不同文化的了解,从而真正的体会钢琴演奏技巧。但是在现如今的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学生缺乏对钢琴曲目文化背景的了解。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通常只重视弹奏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对钢琴曲目的文化背景介绍,学生无法对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也阻碍了学生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材更新速度过慢也是阻碍当今多文化语境下高职钢琴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音乐相关书籍也层出不穷,其中许多书籍出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有些人在相关专业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建树,在利益的驱使下也都纷纷出书,导致了音乐教材市场混乱不堪。而且市面上的大多数教材都是适合本科院校,很少有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而这些有限的教材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内容已经严重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影响了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正常运行。

二、高职院校多元文化语境下钢琴教学模式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当今多文化语境下的钢琴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课堂中,所包含的钢琴曲目数量和风格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想要更大程度地接触到不同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群体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另外,合作学习使学生不面对单调的作品曲目,通过与同学的共同合作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作品。合作教学可以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整体的地位,更进一步加深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影响。合作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搜集相应的乐谱和音响资料,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习,在共享乐谱和音响资源的同时,对相似类型作品的特色和演奏特点进行讨论学习,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讨论的同时进行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奏,如四手联弹、协奏曲等双人演奏方式,使学生在合作演奏过程中体会到钢琴演奏的乐趣,还有利于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如在进行根据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一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西方钢琴曲与之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出传统的中国曲目与经典的西方钢琴曲目的区别,重点讨论如何在演奏过程中突出不同曲目的特色。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高职院校在多文化语境下的钢琴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是钢琴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前的基础不同,分层教学方式更适合在钢琴教学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过程。在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运用教学方法时,教师都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式针对钢琴教学应当分为小组课和个别课,根据个人的不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难度不同的钢琴曲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需求。分层教学方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将共同问题集体进行解决,重点解决个性化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真正专业优秀的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也能够有效解决。如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第一学年的共同学习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主修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重点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一对一进行教学。对于将钢琴作为辅修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就业意向分为侧重伴奏或者侧重流行乐的不同小组进行集中教学。例如,《阿拉木汗》的课堂教学中,该曲目属于新疆民歌,有着明显的新疆舞蹈特征,属于伴奏音型,具有形象生动、节奏鲜明等基本特征,配合伴奏音型,能够有着别致、统一的风格,将新疆舞曲的基本风格全面突出。通过分解和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特色需求以及旋律风格的基础下,改变伴奏音型,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创造更加适合、更多的音型织体,应该在统一中使用伴奏音型,确保获得一定的改变,倘若单乐段仅能采用一种类型的音型,则其他曲式就采用两种以上的音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获得丰富多彩的伴奏音型,防止出现弄巧成拙、杂乱无章等情况。

(三)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探究教学方式主要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固定要求,而是通过引导教学来教会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演奏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方法。现有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进行固定知识的讲解,对于钢琴的操作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很高的学习效率,但是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钢琴操作习惯除了需要教师进行即时的示范和讲解,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通过不断的操作来探究规律。探究式教学在古代就已经进行广泛的使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卢梭也提出了“人生来就有探究欲望”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之上。探究式教学可以采用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利于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有很好的了解,从而掌握相应的音阶、和弦等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如在进行以中国古代周易十四卦逻辑系统为基础创作的《太极》和结合十二音技法与中国民族音调结合创作的《梦天》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提前向学生们进行十二音技法和周易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掌握整个曲目的精髓,对于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钢琴曲目也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学生的具体演奏进行讨论学习。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实践教学也是高职钢琴教学模式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大都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钢琴教学也不例外,而且钢琴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现如今的钢琴教学还大多局限于课堂内部,与实际演出还有很大的区别。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如钢琴教师、钢琴伴奏等,不同的岗位需要的实践机会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在整个教学阶段尽可能多的引入不同的实践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实践应当将舞台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进行真实的演练前也需要安排大量的反复练习。实际演出相比课堂实践,不管是在现场控制上还是学生心理上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注重指导学生技术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引导,保证演出实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就是将学生带离出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演奏技能和知识进行检验的过程,将自身的艺术修养展示给不同的听众,甚至可以去幼儿园、小学进行演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一些曲子改编成小学生听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旋律,还可以将动画片中的插曲改编成钢琴曲进行演奏。例如,圣桑改编曲《天鹅》的教学中,由于该作品高音区能够将晶莹透亮、均匀流动的伴奏织体平静的演奏,将湖水碧波荡漾的优美画面全面描绘,在对该声部进行弹奏时,左右手应该通过手指之间以慢速轻轻触碰键盘,确保能够和乐曲Adagio有着一致的速度,使曲目表达的音乐意境得到有效描绘。另外,例如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曲目的教学中,其速度是Allegro,处于乐曲旋律的基础下,伴奏声部以左右手交替的方式将活泼伴奏织体准确地弹奏,通过指尖与钢琴键紧贴的方式将匈牙利民族奔放、热情的性格有效的表达。采取不同风格乐曲弹奏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正确控制、感觉伴奏织体的能力有着全面的了解,明白旋律以及伴奏织体在钢琴学习中均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结语

第14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民权运动的影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想逐渐产生。在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forTeacherEducation,简称AACTE)首先发表公开声明,提倡教师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该协会在1972年出台的文件中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重视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并号召教育专业对日益增长的文化多元性作出回应。[1]受其影响,全美最大的教师教育认证组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NationalCoucilforAccreditaionofTeacherEducation,简称NCATE)号召所有成员机构对培养师范生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在1979年的认证标准中将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纳入其中。此后,“教学多样化的学生”这一议题进入教师能力的话语,[2]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各类教师专业标准中也逐渐将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纳入其中。进入21世纪,随着美国学生人口的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出于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2006年新版的认证标准,在五大板块的认证标准中,专门列出一块(“标准4”)阐述“多样性”(Diversity)问题。[3]该委员会提出,多元文化的议题应该整合在教师培养的所有课程中,同时,应该开设一门专门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以便提供有关多元文化和平等议题的基础知识。而且,多元文化的理念应该整合在教学法课程和师范生的见习、实习经验中。这些主张在美国教师教育机构中得到了落实。此外,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TheNationalBoardforProfessionalTeachingStandards,简称NBPTS)的各学科教学专业标准也将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纳入其中,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该机构近年来对各科标准进行了修订。与老版相比,近年陆续修订和实施的学科标准对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给予了更多的强调。例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现行的社会学科(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标准(2010年修订颁布,2011年起正式施行)一共包含标准领域。其中,“标准五”专门阐述社会学科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4]2011年4月,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协会”更名为“州际教师评估与支持协会”(theInterstateTeacherAssessmentandSupportConsortium,简称InTASC),并颁布了新的“核心教学标准”(ModelCoreTeachingStandards)。正如更名后的协会名称(没有“新”字)所显示的,新的核心教学标准不仅针对新教师,而是一个专业实践标准,包含了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5]其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是贯穿该标准的五大核心理念和关键主题之一,且位居首位。在全国性的教学专业标准强调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同时,美国各州颁布的教学专业标准中也陆续将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北卡莱罗纳、华盛顿等州还颁布了专门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成为全美教学专业标准中的新焦点。

二、美国教学专业标准中“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全美范围内及各州层面教学专业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的内容分析,本文总结出美国教学专业标准中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

美国全国性的和州的教学专业标准中,无一例外地都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将之视为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对学生文化差异的定义主要依据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如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教育局“多样性标准”(DiversityStandards)中对“多样性”的定义是:多样性包括身体或智力的异常、人种、种族、宗教背景、性别、语言(语言的差异)、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定义人的差异的任何其他方式(如年龄、地理位置、性取向、所来自的国家)。[6]相对来说,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历史与社会科”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文化多样性的定义最为全面。它提出,“学生的多样性有许多表现形式,包括语言背景、文化、民族、性别、性取向、社会经济地位、、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的、身体的或认知的长项;阅读或计算的经历/经验;交流方式;地区或国别来源;背景知识;学业成绩。例如,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对分享个体经验、人际交流、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建立信任、小组协作、严守时间、接受他人主动提供的帮助、独立作出决定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对纪律和控制也许有多种多样的观点。”[7]该标准中的学生差异,不仅涵盖了学生的人口统计特征,还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可见,学生的差异性包含了学生的语言、文化、民族、性别、性取向、、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的、身体的或认知的长项;先前学习经历、经验;交流方式;地区或国别来源;背景知识;学业成绩;学习风格;个体兴趣、需要和目标等等。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将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教师理解差异、欣赏差异、尊重差异。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将之看作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美国教学专业标准中,在阐述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时,均要求教师要尊重文化差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并将学生的差异看作一种优势(而非缺陷)和特色,将之作为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例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初中科学教师标准中的“标准四:差异、平等和公平”的第一个指标就是“重视差异”,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之作为学习共同体中有益的资源。”[8]伊利诺伊州教学专业标准也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差异程度,如人种和种族、社会经济状态、特殊教育、天才儿童、英语语言学习者、性取向、性别、性别认同;同时,教师要理解每一个学生带到各门课程学习中的有利条件,将之看作学习的财产”。[9]新泽西州教师专业标准在阐述对教师的要求时,也将“尊重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欣赏每一个个体和文化群体的价值”作为教师首要的品质。[10]为了促进所有学生达到高学习水准,美国教学专业标准还特别强调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同时使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长项(strength),根据学生的长项来设计教学,进而发展学生的长项。如州际教师支持与评估委员会的教学标准提出,在知识方面,“教师理解每个学习者认知的、语言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发展对其学习的影响,并且了解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长处和需要来做出教学决策”;在行为表现上,“教师根据每个学习者的长项、兴趣、需要设计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教学,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在专业品性上,“教师努力利用学习者的长项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将他们的误解作为其学习的机会”。[11]总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其最擅长、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并且,学习过程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长项。

(三)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

美国教学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在文化多元的课堂中,要对所有学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相信所有学生(包括那些来自社会底层、一贯表现不佳的学生)都能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准。例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初中科学教师标准提出,优秀的科学教师“期望每一个学生努力学习,并向学生传达这种高期望。”[12]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多样性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并将学生的背景有机地融合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与此类似,加州教学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为所有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并严格要求学生。”[13]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或成见。即便是对那些来自历史上学业成就低下或学习记录不佳的群体的学生,教师也要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许,相信他们能向更高层次的学习迈进。美国教学专业标准中着力强调了教师的这种自我反思、消除偏见的能力。州际教师支持与评价协会的核心教学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他们自己的参照框架(如文化、性别、语言、能力、认知方式等),以及这些框架中潜在的偏见;并且认识到参照框架及偏见是如何影响了教师对师生关系及与学生家庭的关系的期望。”[14]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教师的“多样性标准”中直接提出,教师要选择、采用“无偏见的教学策略”。[15]

(四)营造安全、全纳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文化多样、背景各异的班级中,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安全、全纳(inclu⁃sive)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美国国家和州层面的教学专业标准都对此进行了强调。例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历史与社会科”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优秀教师要创建安全的课堂氛围,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异议……要使学生在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中探索多种视角和观点。”[16]加州教学专业标准中,“标准二”的标题即为“为学生营造并维持有效的学习环境”,对该标准的阐释是:教师在一个关爱的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应有的尊重。教师创造身体的或视角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多样性、鼓励学生之间建构性的和有成效的互动,即创建并维持身体上、智力上、情感上安全的学习环境;利用课堂常规、规范、程序来支持积极的行为,确保一种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的氛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习最优化。[17]北卡莱罗纳州教师的“多样性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教师应“营造一个全纳和安全的(认知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学习环境”。[18]

(五)采用文化适切的教学策略

“文化适切的教学”又称“文化相关的教学”(culturallyrelevantteaching)或“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responsiveteaching),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保持敏感,使教学和服务与学生的经验和文化相连。根据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者盖伊(GenevaGay)的解释,所谓文化相关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种族学生的文化知识、先前经验、参考框架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学习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关联性和更为有效。[19]美国的教学专业标准对此有专门的要求。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的“历史与社会科”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提出:“优秀教师知道,学生对那些与他们自己的身份认同相关的特定历史、地理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背景,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20]伊利诺伊州教学专业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教师“使用差异教学策略、材料、进度、复杂性水平、语言来教学概念和原则,从而使这些概念和原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和有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生有意义”;“使用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体经验、家庭、文化和社区,从而为所有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机会,丰富教学。”[21]新泽西州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此项的表述则是:教师要“使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并开展教学,从而使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考虑到社会阶层、性别、种族、人种、语言、性取向、年龄和特殊需求。”[22]

(六)努力实现教学中的公平和公正

美国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旨在实现教学中的公平和公正。这一基本诉求也在美国国家和州层面的教学专业标准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历史与社会科”教师专业标准开篇即指出:“优秀教师将多种视角和经验整合于课程中,并采用那些体现所有学生平等的教学策略。”[23]其初中科学教师标准中,标准4直接以“多样化、平等和公平”为题,明确表明关注多样性的目的是实现平等和公平。该条标准的阐释是:优秀的科学教师采取措施理解并重视所有学生的多样化,促进课堂内外的平等,并且在与所有学生的互动中体现公平。该条标准还对教学中的平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优秀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中促进平等,使他们的课堂成为所有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然而,平等(equitable)并不意味着相等(equal),例如,教师意识到并非所有学生在家或学校中都拥有相等的使用电脑的机会,因此,他们应为这些学生准备电脑。他们认识到所有学生都需要获得公平的学习和教育机会,认识到提供公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他们的法定义务……在每日与学生的互动中践行公平。”[24]又如,北卡莱罗纳州教师的“多样性标准”的第一条指标,就是要求教师选择并采用“无偏见的教学策略”。[25]

三、美国教学专业标准中“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的呈现方式

美国现行的教学专业标准中,对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独立式、镶嵌式、渗透式。下面分别举例进行阐述。

(一)独立式——出台专门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

鉴于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重要性,美国北卡莱罗纳州、华盛顿州等先后在已有的教学专业标准之外,专门颁布了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并提出标准可“独立使用或与其他标准整合起来使用”。例如,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教育局(NorthCarolinaStateBoardofEducation)早在2002年3月7日就了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由3大标准、11条指标组成。该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标准“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融入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来使用”。[26]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教学专业标准之外单独颁布“多样性标准”,其明显的优点是能够向社会传达一种信息: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非常重要,进而引起教育界特别是教师的重视。但问题在于,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单独颁布的标准,要特别关注其可操作性问题。

(二)镶嵌式——在教学专业标准中单独列出“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

除了全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以及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在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采取“单列一块”的呈现方式,美国还有一些州也采取相同的做法——在整个教学专业标准中单独列出一块,专门阐述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例如,2010年颁布的伊利诺伊州教学专业标准(IllinoisProfessionalTeachingStan⁃dards)一共由9大标准组成,其中的第一条标准就专门阐述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与此类似,新泽西州教育局颁发的《新泽西教师专业标准》也将“多样性标准”作为十大标准之一。镶嵌式的呈现方式较好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在于,镶嵌式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在具体阐述时,必须要适应整个教学专业标准的体例和结构,根据整个标准的架构“量体裁衣”。

(三)渗透式——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专业标准的各个方面

美国州际教师评估—支持委员会,以及一些州将教师教学多样性学生的能力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专业标准中。例如,2009年10月颁布的《加利福尼亚州教学专业标准》(CaliforniaStandardsfortheTeachingProfession)由六大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整个标准中。具体说来,在“标准一”中明确阐明“教师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资源和技术来满足多样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标准二中则提倡教师要“公正”、“尊重”、“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等等。采用渗透式来呈现教学专业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标准,比较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把握,以及对多样性学生的关注等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因此,“渗透式”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缺点是,这样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弱化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知能,很难引起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重视。

四、启示

第15篇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