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管理论文

第1篇

这些学生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使他们养成骄纵、懒惰的脾气;在学校,由于中职学校招生的困难,造成了学生成为学校的老大,是学校的上帝,学生在课堂上不动笔、不交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的学生习惯性迟到、旷课,而且屡教不改。这些学生纪律散漫,往往稍微有点不舒服便不上课、不出操,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重视。这些学生还自以为是,对老师和家长的忠告、提醒不放在心上,但同时他们对于老师的一点小问题或者是偶尔的一句口误又会抓住不放,和老师、家长大吵大闹。针对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在现代学生的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努力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

1.认真对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

我们常说“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大多数时候,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但是很多学生不理解,反而把这看成是老师对他们单纯的管理教育,这种爱被他们误认为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于是他们很容易产生对抗心理。那样的话,尽管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和宽容地对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不急不躁,倾听学生的诉说,成为让学生信任、信服和尊重的老师,从而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培养高素质的班级管理队伍

班级管理队伍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的面貌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管理队伍。高素质的班级管理队伍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起到很好地辅助作用。所以只有很好的选拔和培养班级管理队伍,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变繁为简。选择班级管理干部时,要着重选择学生的品质。培养他们时,要着重表扬他们的优点,对他们工作中的成绩要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现,以此来帮助班级管理干部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着重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虽然是班干部,但毕竟还是学生,工作方法不完善不合理是很正常的,作为班主任要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同时帮助他们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着重培养班干部的合作精神,管理班级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队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班干部间的团结合作很重要。

3.正确对待问题学生

第2篇

“爱”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爱”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建设上。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充满干劲与热情,对事物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对学生的“爱”管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与游戏为伍的机会增多,失去高考的压力,学生在游戏的世界里激情四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学校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是由于学校“爱”管措施的不当,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不明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制定清晰的规划才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加,使得学生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2改善高职学校对学生“严”与“爱”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严”与“爱”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在对学生“严”与“爱”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使得管理陷入了瓶颈。为改善这种现状,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一,针对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迷茫期而导致的课堂纪律被破坏的问题,高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分析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高职学校的课堂秩序还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极个别的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大部分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企图用迟到、旷课或早退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这样做需要把握一个度,即应努力做到“严爱有度”,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不能与其他学生有区别,教师更不能对学生恶言相向,“受重视,被关注,有希望”是学生基本脱离家庭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最后,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比较有代表性、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荣誉感。第二,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为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由于学校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与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为防微杜渐,学校可以使用管理激励的手段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对沉浸于游戏世界的学生,学校采取的一直是严厉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此而造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举个例子,某高校学生因打游戏失踪一周,学校将其找到后请来了家长,在家长将其带回的途中学生突然跳桥溺水身亡。“生命诚可贵”,学校在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合理的方式,家长应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不能恶言相向,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粗言碎语。

3结束语

第3篇

小学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要想在班集体中茁壮成长、学习生活,这个集体就要保持着团结统一的精神。一个争优创先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教导。思想教育工作是建设班级精神的灵魂,同时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是班级管理的法宝。班主任只有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对于班级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班级思想教育中集体荣誉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树立良好学风的关键。班主任除了提醒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注意班级形象以外,还要让学生形成班级好坏与个人活动相关的意识。只有学生有集体荣誉感,班级才具有凝聚力。

二、用爱心理解、宽容每一名学生

不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他们都避免不了遇到成长中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鼓舞他们战胜挫折。这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是教师子弟。他于是很有主见,但是性格比较偏执,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我和孩子的父母关系不错,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让他担任班干部。对他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一旦他的表现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把他的解释认为成狡辩。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不再向我表达他的想法了。但是在学校的表现却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不认真听课和同学争吵发展为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夜不归宿。不管是老师的话还是家长的话都不听。经过反思,我尝试着用一颗更加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个孩子。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在我的关怀之下,开始回到学校,回归课堂。

三、在小学班级学生管理中做到民主、公正

班主任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对于工作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会加上主观色彩。如果在事实没有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定下结论,那么不仅学生会感到委屈,班主任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新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愿意和你交谈。武断的做法看起来十分威风,学生都害怕你,但是你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却是最远的。学生只有心服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四、让赏识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许多教育者都认为学生是需要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为什么不能抱着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呢?对于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是件难事,但是对于那些“差生”不是应该多一些关怀么?相比于好学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信心。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句话,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肯定。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嘲笑学生,应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予以赞扬,这样他们才愿意继续努力。鼓励和表扬是学生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养料。一个整天被人嘲讽的人,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充满自信,敢于战胜挫折的人。

五、选准教育契机悉心教育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汇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原则性错误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生对于错误有明确的认识并想要承担错误时,采取一些手段,予以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反正。及时的批评可以避免学

生走上歪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第4篇

学生既是思想工作的对象,同时又是思想工作的主体,人人都是教育者,个个又都在教育中。以上四个特点,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最本质、最根本的特点,也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长处所在。正是因为它有这些本质特点,所以才有它存在发展的价值。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作用不仅由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而且还要由它与其它工作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首先,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领悟、实践和锻炼,这就需要经常性思想工作不断纠正在构建道德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构建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对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刻苦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次,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保持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保证。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打牢思想基础,日常管理工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创造条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离开了经常性思想工作就会简单生硬,经常性思想工作离开了日常管理工作就会软弱无力。实践证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越紧密,工作就越主动,日常管理就会出成效,安全稳定工作就越有保证。

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功能

1.政治上的导向功能。

经常性思想工作通过大量的、具体的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发挥着教育人、培养人、朔造人的导向,这既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根本目的的内在要求,也是经常性思想工作鲜明的政治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党的重大政策出台,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或者变动,学生的思想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波动。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经常性思想工作就要主动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防止学生的政治热情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2.系统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补充和深化功能。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功能,把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化、系统化,从打好思想基础入手,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供理论知识、思想材料和认识方法。政治理论教育是解决学生带普遍性、倾向性思想认识问题的主要手段。然而,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复杂的、多变的、具体的,仅仅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不可能有效解决所有学生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而经常性思想工作主要用小型、分散、个别的教育方式说服教育学生,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既可以巩固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效果,又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3.精神上的激励功能。

实践证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解决得越及时、越彻底,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关怀,集体的温暖,自身的价值,从而越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激励功能正是与学生学习、生活、评优、奖惩、贫困资助等结合渗透的过程中,在具体解决学生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中实现的。

4.内部关系上的调节功能。

学生在校期间,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男女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学校、班级、同学之间内部正常的关系,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事故和案件。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大量的要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进而达到调节内部关系的作用。5.思想上的转化功能。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极为重要的功能。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思想性,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有效转化学生思想的基础。因此,它的一切活动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围绕着教育转化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进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影响经常性思想工作发挥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1.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无关大局、可有可无的“无用论”。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不仅要靠政治思想理论课的系统理论灌输,而且要靠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疏导和巩固。经常性思想工作通过大量的、一人一事的、具体实际的工作,帮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分忧解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经常性思想工作大量的是解决个别的、具体的思想问题,但这决不是无关大局、可有可无的事情。学生思想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涉及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利益得失、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果引导不好,处理不当,性质也会发生转化,造成严重后果。学校中发生的许多恶性案件,往往都是由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想不通而造成的。所以说经常性思想工作不仅有用,而且大有用武之地。

2.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包揽论”。

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因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不可能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就可以治愈百病。一个人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际生活方面的原因,还有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若要求经常性思想工作“药到病除”,解决一切问题,是不客观的。“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必要的基本功,同时还要争取经常性思想工作以外的多种条件的配合,如关心学生的疾苦,力所能及的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严格纪律约束的配合等等,都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所必不可少的。

3.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药到病除”的“急于求成论”。

第5篇

据问卷调查统计,在参与校园管理的54.66%学生中,但是其中有62.07%学生参与时间不到一年,反映出大学生参与管理情况中依仍存在普遍积极性差和离职率高的现状。学生参与校园的积极性差和持久性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弱、途径少、效果差。第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体制架构不科学不完善。第三,学生的管理经验、能力不足,思想不够成熟,处理事务上无从下手。第三,组织部门缺少引领性,在处理事务上缺乏组织性、目的性、秩序性。第四,学校的组织机构不能及时的跟上需求,更换率高,人员调动大。

二、学生参与管理意义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更是大红鹰学院特色之一,自办学以来,在学生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特色及品牌。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是宁波大红鹰学院“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实践平台,是青年大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服务学校师生、提升个人素质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个人做出调整和改进。

1.参与校园管理可以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正式成员,离开了学生这个成员,就谈不上学校的教育。这种主体性不仅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参与校园管理促进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是真正的参与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非客体或者旁观者。所以,充分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更是自我意识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2.参与校园管理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友谊延伸和补充,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学习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是虚心发现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之处,不断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3.参与校园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参与校园管理可以展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在书本之外,增加对校园管理各个方面的了解、明晰自身的能力倾向、兴趣、性格等,更合理地安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4.参与校园管理可以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高效益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参与校园管理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高校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为校园管理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在校园管理中大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服务于学生,服务学校、回报学校、传播了校园新风尚,有效推动了学生工作特色和品牌建设。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学生助理团和军训教导队是学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两大重要实践平台,对于我们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助理团在指导老师的直接带领下,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在校院两级各类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军训教导队除了军训任务的成功开展,军训教导队也承担了“军事训练员、安全保卫员、义务消防员、舆情信息员”等工作,也在日常生活上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肯定,成为了一支“靠的住、拉得出、打得赢”的学生骨干部队。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认识并支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三、对策与建议

1.让每一位同学意识到自己就是管理者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学校、父母来制约和监督不当行为,更多的是应该进行自我管理。不能对自己的言行持无所顾忌或抱无所谓的态度,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应经不再是一个需要依靠别人管理束缚的孩子,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以管理者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一切,知道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

2.发挥集体作用

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真正融入学校、班级这个大集体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中、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或许我们没有办法像少数人那样那么优秀,可以做到学生会会长之类的高度,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少数人甚至只是自己的管理者。学校也可以帮忙安排学生都有事情做,为大家服务,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更有利于增强我们自我管理的信心。特别是班干部、学生会的干事,一方面自我管理的同时,另一方面带领全班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尤其是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3.调整并保持自我期望

要管理好自己,应对自己有一个定位,确定目标,比如近期的学习成绩,远期的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等等。对这些我们虽然不是很具体的明确,但是要有思考,要有一个大概的规划。我们并不用确立太高的目标,因为太高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当然,太低的目标会让我们失去努力的动力。不高不低的期望值更能激发我们的积极性,而且对于目标需要保持修正,并不断克服挫折,勇往直前。

4.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

第6篇

1.1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学生干部,是学生自行选举出来的负责管理学生工作的学生领导.由于这部分学生领导多是经学生自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在现实的学生管理与组织过程中这些学生干部也会拥有一定群众基础,在现实的学生活动与组织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干部可以起到组织与领导的作用.由于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均和学生相处在一起,容易和学生一起形成共同的意识,共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将学生团结起来,带领学生从事必要的活动和任务.因此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首要作用便是组织和领导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和管理学生的高校教师相比,其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要注重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学生干部自身的内部建设,注重自身形象,团结更多同学,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赋予的组织与领导任务.

1.2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另一方面作用表现于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领导都是经过学生民主选举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干部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要给学生以正能量和积极方面的传达,不能以干部自居,在学习与生活上处处高于普通学生,容易让学生干部脱离现实的学生群体,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干部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做上课迟到、睡觉等有损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情;在生活方面能够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搞好个人和宿舍卫生;在面对个人荣誉的时候,如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需要积极照顾那些生活更为贫困,学习更加刻苦的同学;在参与一些学校和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迎着困难去完成那些普通学生不愿意从事的脏、乱、差的工作.学生干部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形象,注重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生管理工作.

1.3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处于教师和学生的中间状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教师所下发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普通学生,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出众,对于教师的意图领会到位,且对下面具体的工作处置得当,则会省去教师的很多麻烦,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轻松惬意.因此学生干部对于信息的反馈,任务的执行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生干部对待付出与回报存在一定不良认识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对于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付出与回报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如很多学校中的具体工作需要学生干部去认真劳作,无论是学校的工作还是院系的工作,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工作,都会交给一部分学生干部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处理好付出与回报,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很大,而没有获取必要的物质回报,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带有怨言.在现实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限,因此,类似的学生怨言很多,制约了现实高校的学生干部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出真心为学生付出,辛勤为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工作,让学生干部从源头上明确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进而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好这一问题,

2.2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高校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权力,能够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在很多时候明显有别于一般同学,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便存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楚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特权和优势,有别于普通学生,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干部,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其心理便会发生一定变化,便会脱离学生群众,并且其服务于学生工作的意识也会逐渐淡化,服务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脱离学生群众问题的发生.

2.3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7篇

关键词:三本院校学生特点辅导员学生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正逐步发展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显得更为艰巨。近年来,我国三本院校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4月,全国共有318所三本独立学院,三本独立院校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招生批次的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三本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生源质量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更为行之有效地在三本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三本院校的学生特点

1.文化基础普遍偏低,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之间差距较大。

三本学生的录取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多数三本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原因:一是只求领会肤浅内容,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有难度的题目;二是没有利用好自习时间,学习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三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毅力和恒心,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四是家庭条件优越感使他们把精力用在娱乐、消费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依然存在少数基础较好甚至超过二批线的学生,他们由于高考发挥欠佳或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被三本院校录取,这些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约束自己,珍惜大学学习机会,有不服输的毅力。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进取心,学习刻苦,学习目的明确,自律性强。

2.自理能力差,思想活跃,交际能力较强。

三本院校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富裕,家庭条件较好,有一种“优越感”。这使得他们的自律性相对较差,缺少吃苦耐劳的锻炼,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整理和打扫宿舍卫生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但同时这些学生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在文艺体育方面尤为突出,社会活动参与意识强,对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功利色彩浓厚,缺乏务实精神。

3.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

由于三本学生在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使得他们来到学校后,自卑感比较严重,自信心不强,在学习上总觉得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此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也很排斥,他们在用工时,常常将三本学校的学生拒之门外。这就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都表示怀疑,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二、三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本院校的学生情况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加之三本院校创办时间短,没有直接的学生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学生管理工作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曾有人这样形容三本院校的学生:三本院校的学生就像一壶烧了七八十度的热水,如果再继续添一把柴火,这壶水就开了;如果不再加温,这壶水就会快速冷却至冰点。这句话很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目前三本院校学生的状态及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也很深刻地道出了三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第一线,三本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有着维护学校稳定、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工作至关重要。

1.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三本院校的辅导员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把学生和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较,遇到问题就感叹三本学生素质差,形成片面思维定势,带着情绪工作。我们应理解、关怀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积极正面地引导、教育和鼓励学生。使学生扬长避短,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认同他们的思想与取得的成绩并予以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其次,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要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决定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如对奖(助)学金的评定、学生综合测评等工作,要通过学生个人自评、班级民主推选等形式,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激励;同时,发挥好学生干部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桥梁作用,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和集体活动,开展交流、谈心、讨论、辩论等丰富多样的班团活动,促进独立思考、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等能力的提高。

第三,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尊重学生,营造尊重、平等的氛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我们要以宽厚的胸怀对待学生。“宽则得众”。我们对学生友好,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反作用力,当然,宽厚对待学生群体与批评、处分少数学生个体不是矛盾的。关爱学生更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一举一动的行为上。

第四,熟悉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言论。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参与学生活动。工作中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要心胸宽广,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第五,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欣赏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特长和闪光点,不忽视每一位学生。工作中在注重解决学生共性问题的同时,辅导员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表扬与欣赏要多于批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差生、后进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多鼓励他们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辅导员要将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要达到良好的“身教言传”效果,就要做到言传身教一致。一方面在语言上注意目的正确性。与学生谈话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触动他们的思想和灵魂,进而让学生行动起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不但口头上说到了,而且行为上做到了,这样的思想工作就会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其次,要坚持深入到教室查迟到、早退、自习,查到课率,到宿舍查卫生、逗留人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生活情况,融入到学生群体中,缩短乃至消除与学生的距离,及时发现问题并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三,解决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学生适应能力、学业竞争、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惑时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辅导员应当努力引导大学新生尽快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学会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公平、公正、公开地认真落实国家及学校的各项助学政策,在精神上给予家庭困难学生以鼓励;引导学生从一进校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考研及就业政策、择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问题等等。超级秘书网

总之,三本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更离不开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制度是约束。每个辅导员都应当掌握学生的具体特点及心理、生理、发育规律,掌握人才成长的科学理论,从而改善和提高三本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推动三本院校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2003年4月.

[2]周济.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8.11.

第8篇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新时期。我们周围的一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宽带、互联网技术使得全球的时空变小,让人们的视野得以扩大,思维更加活跃。无线移动技术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产生的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形成挑战。同时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等等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怎样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独生子女,个性强、思维活跃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管理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建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在侧重理工科的综合类大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强,但思想有时不够活跃;二是工科学生在长期接触枯燥的数字公式后,渴望在平日里接触一些能够使身心放松的东西。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同时利用一些艺术渠道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管理中多一点艺术成分。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变“管理”为“引导”

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志向和培养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2.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在理解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1)通过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电影来启发、教育学生。例如《阿甘正传》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娱乐教育片,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管理做到轻松又不失效果。

(2)利用网络来实现管理艺术化。现代社会的网络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了,在网络上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一些操作,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已成为常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快捷渠道来进行学生管理。如在学校网站上推荐一些名片名曲来供学生欣赏,同时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群、飞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后感,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心理上的指导教育。

(3)重视平日里组织的艺术活动。目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了一些相应的艺术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活动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应该让学生既得到娱乐又得到教育。让他们在娱乐中多思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再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在管理艺术化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那些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们,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使他们很少甚至不愿拿出时间去参加娱乐活动。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及时听取反馈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同一部艺术作品他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看法。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听取、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正确的思想加以鼓励,偏激的观点与认识加以拨正、引导,起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让学生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能够很快地理解艺术作品内在含义,并给学生做出指导。

4.学校规章制度的相关制定为管理艺术化提供广阔空间

第9篇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其二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玻

二、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第10篇

当前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扩招使得高校学生规模趋于扩大,这显然对于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背景,高校纷纷采取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自我管理效能。与此同时学校也会通过对应的方法来征求学生的管理意见,并将其积极运用到高校管理过程当中。现阶段学生参与高校管理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显得相对单一,管理仅仅局限于与学生存在必然关联的方面,像是学生的课外兼职、学习娱乐以及就业等内容,至于学校自身的师资建设、发展管理等方面则鲜少有学生参与管理的部分。其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往往会局限于决策的初期阶段,具体形式仅仅表现为对学生意见的征集,然而在方案的拟定与实施阶段则很少突出学生参与管理的作用,这势必将影响到学生的管理积极性。其三,在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构建方面显得较为片面,并没有从体制建设方面落实学生管理的内容,缺乏必要的组织性与目的性特征,这显然阻碍了学生参与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下,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了高校的管理大权,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晚有着直接联系,学生在高校管理方面并没有实际权力。与此同时,社会本位思想也严重束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社会环境显得还不成熟。除此之外,现有的管理体制也很难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足够健全的环境保障,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与管理意识使得学生参与管理无法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亟需更正和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化解对策

(一)观念的转变

作为高校管理改革的必要基础,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至关重要。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忽视,这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显得较为片面。国外高校内部管理中学生参与的情况较为普遍,他们认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更加丰富,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可见,从思想观念中肯定学生参与管理的必要性,并于实际行动中赋予学生管理的权力是高校内部管理实施的必然趋向。这不仅是对大学生实践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对于高校教育质量也是极其重要的保障。

(二)管理内容的丰富

高校应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出发,引起学生形成民主管理的意识,保证学生的参与权与知情权能够得到体现,并基于这一前提下展开学生管理的指导工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除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方面之外,还应涉及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学校管理经费分配等方面内容,在这些方面都应突出学生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学校管理的开展应当与学生时间相配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教学内容管理方面,除了涉及课程设置以及教师考评等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等问题。最后,学校活动室、学生公寓、食堂、校医院等也应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学校本身应当多多设置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外部条件,这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意义重大。

(三)组织建设的完善

作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的建设与完善不容忽视,这对于学生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影响。高校社团和学生会是学生参与管理普遍采用的形式,它们对密切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这些组织的巩固和拓展对于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此外,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本身也应作出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支持。学生也可通过产业建立的方式来实现对资金的合理筹措,像是小型超市的建立等都是学生商业头脑的一种体现,采用成员轮班经营的方式来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中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也不可缺少,这是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最后,积极优化学生参与管理的路径也不可忽视,除了现有的社团和学生会组织之外,还应从学生自治委员会以及各项学生组织方面来积极拓展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第11篇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社会对高校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大财经”办学理念要求财经高校培养出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种“大学生不断增长的复合型需求与学校和社会对这一需求满足程度不断增长的矛盾”使得财经类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诸多困境。只有厘清“大财经”理念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才能应对困境、解决矛盾。

(一)开拓思路,更新工作理念

“大财经”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除了达到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毕业要求外,还应具备某一财经学科或领域专门知识或专业技能,是“三商并举、五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而言,要顺应时代要求,改变工作观念,从传统学生工作思路中走出来,不能满足于完成奖惩、资助、就业管理等常规工作,而是要定位于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梳理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多种因素,激发这些因素之间的活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

(二)开拓领域,打造特色平台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一直沿用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工作范畴,依托班集体、学生骨干带动工作开展。随着学分制改革、后勤社会化等高校改革进程的深化,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逐渐淡化,学习小组、学生社团、公寓社区、网络虚拟社区等新兴学生工作领域的作用愈来愈多的引起关注。新形势下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工作尤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开拓新领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平台。

(三)开拓途径,推进管理创新

“大财经”办学理念下的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复合型、创新型特质,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总体呈现统一化、行政化的刚性特征,这样的模式下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被泯灭、个性化需求被忽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产品。由此,创新学生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开拓必须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具有时代特点、成效明显的机制、模式,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二、财经高校学生工作现状及存在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增长,社会对财经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财经高校的学生工作面对“大财经”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存在诸多困惑。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持续热门,高考录取分数一直位于其他专业前列。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2000年以后在江苏、安徽等省录取分数均比相同批次高出10分以上(2013年略低)。也就是说,财经类专业吸收了大批高分考生。但是,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真正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而是家长们认为财经类专业容易就业、就业层次和工资收入较高,出于这样的目的让孩子们填报志愿。较强的功利性导致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重视评奖评优、考级考证等与就业直接挂钩的事情,而对和就业不直接相关的一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或活动不感兴趣;同时,这批学生又是90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和个性强,信息接收面广量大。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如果还依赖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和模式,财经类高校学生工作必将会走入困境:

(一)学生管理工作定位困惑

学生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一直受到关注,实际随着“大财经”时代的到来,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改革都及时体现在财经高校教学内容之中,但学校的管理体制却一直沿袭着五、六十年代的模式。“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属于党政管理的范畴,学生工作部门是党政领导机关行驶管理学生事务职责的职能部门,有较强的管理观念。”学生教育管理既隶属于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归口行政事务部门,运行中依靠二级学院自下而上的支持;业务上体现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宏观学科,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凭经验办事,找不到专业背景和理论支撑;

(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困难

学校办学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本。这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口号。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文件的规定正是针对现实中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长期隶属于行政系列这一现象,他们没有“术业有专攻”的荣誉感和与大量繁琐的工作相匹配的待遇,很难把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事业而全身心投入,只是把学生管理岗位当做跳板,一有机会就转岗,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职责不明晰、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

(三)学生管理内容与形式困扰

正是由于以上定位和队伍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内容界定的含糊,学校中各级组织一旦遇到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都找学生管理部门,使学生工作部门成立“百管部”、学生工作者成为了“千手观音”。工作内容的琐碎繁杂面广量大使学生工作者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工作的形式,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教育基本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需求,不能很好的激发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传统的学生工作内容和模式“发文件”“下通知”“搞活动”,必然使学生事务管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财经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困境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而是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病,在“财经热”中的财经类高校表现的更加突出。随着“大财经”时代的到来,财经类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亟需突破困境。

三、“大财经”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思考与途径

(一)转变观念,走专业化发展路径

“大财经”的办学思路是对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对财经类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的建设。“学生事务管理”是目前国际上对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内容的通用名称。目前我国高校尚无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类似专业。学工管理人员专业背景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等,其培养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共通部分但并不一致。参照大洋彼岸的美国高等教育,却非常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建设,每个州都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美国高等教育博士的培养计划中,也有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据美国大学人事协会统计,全美有相关硕士、博士项目83余个。这不能不使我们强烈认识到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紧迫感;另一方面,针对财经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财经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财政、金融或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在工作过程中能体现出一定的专业素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工作状态,找到和学生的共同语言,提高工作效能。

(二)以为学生发展为前提,变管理为服务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快,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客观上要求高校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理念,积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有权威的几率管理者向学生的合作教育者转变,重视服务育人。”管理,往往带有自上而下的意味。培养“大财经”背景下具有现代视野的复合型财经人才,要求我们的学生事务也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应建立在了解学生成长成才和大学校园生活特点的基础上,一切以为学生发展为前提,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技能,特别是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学习以及学习环境的评价、干预等能力的培养,变管理为服务,按照服务学生、促进发展的理念,合理划分学生服务类别和内容、规范具体业务流程,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在这方面,南京财经大学做出了积极的尝试:2013年10月,我校建立了学生事务大厅。大厅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通过集中“一站式服务”,规范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学生办件事要跑几个部门的状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学生事务工作运作方式上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第12篇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德智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一切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精心设计。

二、是全面性原则。

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杂,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也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尽量对所有可能以制度规定的事物出台相应的规定、对策,力争使师生在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全面细致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是学校规范化办学的体现,只有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平稳发展。

三、是奖惩结合原则。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校风建设,弘扬正气。制度内容既要有奖励措施还应有惩罚措施,奖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即通过正面刺激达到鼓励先进、弘扬正气的方式方法;惩罚则是从反面否定学生行为中的消极因素,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教育或处理,帮助改正错误,促进转化。一味地夸奖学生、放纵学生,结果学生往往犯了错误却不认错,更加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责怪学生,不但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更加感到孤独,更容易走上歪路。因此,奖惩结合,缺一不可。

四、是系统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整体”。高校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项新的制度设计必须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必须考虑相关事务的结合点,即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互相“打架”。学生管理部门是教育人的单位,制度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但是如果制度不考虑系统性,给人以误解,让师生无所适从,那么制度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制度内容的可执行性、制度效果的激励性可能就有违“制度文化”本身的含义了。

五、是适度超前性原则。

事物是发展的,学校是前进的,但无论如何发展、如何前进,都是依据一定规律逐步完成的,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制度设计一方面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从生源状况、师资队伍、学生硬件设施等方面通盘考虑,超前思维,“量入为出”,随着学校的整体发展,不断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使大家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更加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度,即仗要一个一个的打,台阶要一个一个的上,不可“拔苗助长”一味贪“多”求“大”,如果把制度定的过死,脱离学校的实际,与现实脱节,或过于超前,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大家有望尘莫及之感、望而却步之感,反而会挫伤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校、师生的正常发展。

六、是可操作性原则,或者可执行性原则。

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管理制度需要通过推行来规范管理,如果制度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提高制度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制订的制度要有粗有细,粗的地方符合原则性管理要求,细的地方则符合操作性管理要求。基本管理制度的条款尽量是原则性的;具体管理规定、办法、细则、流程等要细化到可具体操作。同一项制度的不同条款也可有粗有细,原则性条款尽量概况,操作性条款在不影响功能及操作情况下尽量精简。

七、是公平性原则,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大学生之间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制订制度要公平。必须经过自上而下酝酿政策,自上而下征求意见,综合平衡采纳建议,把制定制度本身的过程看成是校务公开的过程,当作是民主治校的体现。征求意见过程中必须对各类建议意见有“来言去语”,大家才能畅所欲言,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次执行制度要公平,既要体现以人为本,更要体现以制度为本。凡制度规定的,丁是丁卯是卯,不打一点折扣,不因人而异,坚决做到不给他人设障碍,不给某人开绿灯;制度未规定的,公开公示,集体讨论,少数服务多数,阳光决策,皆大欢喜。

八、是稳定性原则。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依法治校就是要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管理制度理念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稳而不乱,固而不散;学校要发展,制度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必须要保持学生管理制度的稳定性、牢固性,即不能朝令夕改。

第13篇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主要存在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途径,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管理的方式和渠道较少,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前很多大学生会存在“被控制”和“被管理”的心理,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管理机会,学生对学生管理的制度不够了解。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没有从心底接受管理制度,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有待扩展。

(二)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客观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高校中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管理方式培训,学生的管理经验较为匮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学生在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会造成决策的主观性和情感性,导致决策失误或者决策失衡,学生的统筹和计划能力明显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权益,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方式问题,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和争端,对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将会带来不良的因素和消极的影响。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具体策略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保证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质量等方式开展。

(一)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制度的保证。高校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要求,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以及适度参与性原则,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之前,学校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网上投票或者调查等方式,丰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学校内的问卷调查能够使问卷调查更加全面,充分展现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学者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制定的活动当中,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

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而出现消极的管理情绪。高校要注意扩展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过程当中。正如Northington所言:“为了使年轻人学主义的过程,学校必须给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决策[3]。”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对课程、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模式等进行评价的方式,实现“双向”的管理效果,在增进学生对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模式等了解的基础上,使学校也能够明确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对学校中的礼仪服务、卫生情况、纪律保持等内容进行直接的参与和管理。同时,在一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第14篇

1.1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另一方面作用表现于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领导都是经过学生民主选举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干部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要给学生以正能量和积极方面的传达,不能以干部自居,在学习与生活上处处高于普通学生,容易让学生干部脱离现实的学生群体,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干部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做上课迟到、睡觉等有损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情;在生活方面能够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搞好个人和宿舍卫生;在面对个人荣誉的时候,如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需要积极照顾那些生活更为贫困,学习更加刻苦的同学;在参与一些学校和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迎着困难去完成那些普通学生不愿意从事的脏、乱、差的工作.学生干部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形象,注重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生管理工作.

1.2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处于教师和学生的中间状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教师所下发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普通学生,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出众,对于教师的意图领会到位,且对下面具体的工作处置得当,则会省去教师的很多麻烦,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轻松惬意.因此学生干部对于信息的反馈,任务的执行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生干部对待付出与回报存在一定不良认识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对于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付出与回报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如很多学校中的具体工作需要学生干部去认真劳作,无论是学校的工作还是院系的工作,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工作,都会交给一部分学生干部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处理好付出与回报,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很大,而没有获取必要的物质回报,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带有怨言.在现实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限,因此,类似的学生怨言很多,制约了现实高校的学生干部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出真心为学生付出,辛勤为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工作,让学生干部从源头上明确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进而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好这一问题,

2.2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高校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权力,能够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在很多时候明显有别于一般同学,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便存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楚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特权和优势,有别于普通学生,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干部,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其心理便会发生一定变化,便会脱离学生群众,并且其服务于学生工作的意识也会逐渐淡化,服务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脱离学生群众问题的发生.

2.3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建设的一大问题便是,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学生干部长期与部分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接触,又负责管理学生工作,因此在现实的学生工作过程中易出现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易影响校园和院校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改进学生干部工作,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素养,减少学生干部与学生矛盾出现的几率,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强调.让学生干部多接触学生,多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来开展工作,尽量吃苦在前,面对助学金、奖学金等问题的时候多谦让于其他学生,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干部成为学生自己的干部,能够代表学生的利益,能够为学生服务,从而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更好的成长.

3结束语

第15篇

师本管理是中国传统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对于教育活动的展开往往围绕教师来改进,期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生本理念作为对学生教育主体的凸显,更加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还停留在教师管理窠臼中,对学生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更不利于生本理念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传统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压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更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外界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对新思想的学习与运用,一方面要体现对人格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要从理性思维中促进学生自己的成长。同时,在高职阶段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缺乏,有些学生缺乏对自我的客观理性分析,对自我优缺点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式的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存在的惰性及自我性,难以从内心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较差都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问题。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对素质的培养,而素质则需要从具体的能力来体现。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对职业的期望态度、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等等,都成为学生成长亟待解决的职业发展问题。

2生本理念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市场化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导向,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具体冲击。多以文化及多元价值的追求,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更需要从生本理念的转变与实践中,全面整合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一是生本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学生的职业态度、气质、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要以人为本,成人、成才是教育的归宿,也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此,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生本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传统师道尊严到以学生为主导的相互尊重与平等,有助于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上,激发学生的人格自由,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好的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中,促进自我的成长。

3生本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3.1师生关系的平等构建来促进善治模式的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善治理念与生本理念,从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上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来转变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尊重和理解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双向性,走进学生,贴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积极通过聊天、对话等方式,从思想关心与现实关注中增进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平等、互动管理中以情动人,实现化人功能。

3.2注重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学生管理工作及内容是复杂的,而要理顺管理关系,必须要从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上,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与关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上,注重对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下放,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中,适度的让渡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如组织由团委及学工会来参与到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能够从时间上增进工作弹性,自主的安排相关工作;赋予系部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系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强化辅导员管理及学生干部的选拔

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及辅导员队伍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从制度、机制的完善上,优化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具体来看,一方面要从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上,强化对辅导员的选拔和考核,提升辅导员的语言表达力、知识结构及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从辅导员队伍规划上强化培训工作,开展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增强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促进辅导员整体水平。学生干部选拔上,要明确选拔机制,构建科学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促进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发挥其积极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