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艺技能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艺技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观察能力;教育契机;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是教师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对幼儿发展客观信息进行收集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不善于观察,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也不太会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不能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贻误了大量的适宜的教育契机。因此在强调通过师幼互动实施课程的今天,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观察能力,把握适宜教育契机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观察结果到观察过程

观察能力是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实践水平的,观察意识领先,才能更迅速地发现观察的信息,把握适宜的教育契机。教师在观察时,既要观察到活动的结果部分,又要观察到这种结果产生的活动过程:幼儿是否在充分自主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和老师的互动是否和谐等,根据幼儿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即把握适宜的教育契机。如绘画作品作为心理意象和表现力的结合产物,往往是其潜意识的流露,投射出幼儿的真实内心。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作品黑乎乎一团的时候,也许会皱起眉头,觉得无法解读。但老师是没有观察到孩子的作画过程的:也许是孩子心里想到的内容太多,高兴地画呀画呀,形象重叠在一起了;也许孩子对画笔产生了兴趣,试着画呀画呀,笔道重叠到了一起;也许孩子不喜欢这次绘画主题,故意释放情绪的一种手段;也许孩子是画好内容而不会用颜色,自己对自己的作画结果也预测不到……通过对幼儿活动结果——作品的分析,教师下次就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作画过程,把握适宜的教育契机,及时介入,通过互动予以个别引导。

二、从观察环节到观察细节

一般情况下,教师比较容易观察到的是教学活动中各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而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注意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些细节的,如幼儿的语言、动作、情绪、眼神、习惯、兴趣等,他们对细节的把握就是对适宜的教育契机的把握。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细节的观察、处理,这更加反映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蕴含或折射出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人格魅力。如手工活动中有的幼儿速度偏慢,原因可能是活动难度大,也可能是幼儿使用剪刀技能欠佳,还有可能是幼儿自信心差……教师针对观察到的信息,把握适宜的教育契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活动顺利实施。

三、从观察现象到观察本质

日常生活中教师常常对某些观察到的现象见怪不怪,或者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探讨上,就更不要说把握教育契机了,原因就在于教师还没有反复地、深入地、批判地进行观察,所以,教师在观察时要克服自身兴趣、认识水平、经验及情绪状态的影响,不要凭主观印象去观察幼儿,更不要根据已有经验主观臆断行事,即观察要客观,判断也要客观。又由于幼儿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所以教师要采取反复观察、跟踪观察等方法,多次进行观察、分析、验证,以获取幼儿全面、详实的信息,并在连续性观察时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的观察要求。如入园焦虑是每个幼儿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当一个幼儿相对焦虑时间较长时,教师就要观察到孩子每次哭的具体时间、可能引发的原因、哭的厉害程度、时间长短、怎样结束的等。通过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如家庭背景、幼儿成长经历、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找到适合的教育对策,把握适宜的教育契机,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逐步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英语是国际旅游的通用语言,在旅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交流与沟通作用。然而,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存在着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的,并且与语言的文化功能密切相关。

1 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内涵,由于文化的差异。

2 旅游英语的词汇特征与文体特征

2.1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旅游英语词汇、句法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达规律。在世界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旅游英语的对象是国外旅游者,旅游英语不但具有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能,而且以语言载体的形式传递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信息,实现旅游信息交流的功能,体现语言功能,既:表义功能、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旅游英语语言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

2.2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汉语中有些旅游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汇,词语出现缺失现象,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旅游英语词汇。中国的人文景观的名称前常用汉语拼音方法给出英语对等词。如:星海公园Xinghai Park,岳阳楼Yueyang Tower等。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古迹、历史传说、典故、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因其文化内涵需要解释性词语加以说明,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音译,音译是外国人和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古迹、历史传说、典故、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的认同,在音译后加注一些解释说明,对音译主体的具体特殊涵义、地名、人名以及历史文化的渊源加入解释性词语,使游客更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如:“醉翁亭”中的“醉翁”是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3 旅游英语翻译的差错

3.1本族语干扰这类差错主要是由于本族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的差异而使目的语在这两个层面上本族语化所致,多见于非目的语专业的学生或初学者。如:请让我作个自我介绍。(Now allow me say something about myself.)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里的“to”为介词,后须接动名词短语;“say”前须加不定式符号“to”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3.2认知水平指学生对目的语在语言的直义(denotation)、含义(implication)、运用规则等方面理解及掌握的质量优劣及程度的高低,这往往受到语言学习者智力水平、精神状态、身体及记忆力的好坏、学习兴趣与动机以及学习的勤奋程度等诸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我将尽力使你们玩得愉快。(I′ll try my best to make you have a pleasant day.)此处“day”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应改为“stay”,这才符合言语者的真实意图。但若游客在某胜地所呆时间的确为一天,这则是一个正确的表达,这便叫“歪打正着”,言语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3.3思维差异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不用说目的语的初学者,甚至外语习得水平较高的非本族语人士也会犯此类错误。

三天的时间很短暂,这次旅行即将结束。Three days are so short. Now we are going to finish thetrip.(误);Three days is so short. Now we are going to finishthe trip.(正)。

3.4过度概括意为学习者过度地扩充了目的语某一规则的使用范围。这类错误最典型地表现在句子成分的残缺上。如:桂林地处华南亚热带,享有风光甲天下的美誉。(Guilin in subtropical South China with the reputation of having the country’s most beautiful scenery.)这一例最大的规则错误是无述谓。其中,句子结构杂揉、冗长、啰嗦等毛病。这些错误可能均受母族的语法体系的干扰,但主要是将介词、分词的语法功能扩充成述谓所致。

4 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为了加强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外国旅游者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更直观、准确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与沟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进行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

4.1直译、加注和释义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如:叶公好龙Lord Ye’s love of dragons ( Lord Ye was d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affec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我们整个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整个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程在建设前都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采集相关数据。而我们勘察的成果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的安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我们不能轻视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平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1.1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工程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应用科学的勘察方法,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建筑项目场地进行调研。调查、分析、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建设对所在地及周边自然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并对勘察成果及技术参数进行评价和设计,以便为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详实、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技术参数。

1.2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现场的钻探及原位测试、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以及编制设计文件等方面。

1.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选定

(1)收集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2)按照地质条件以及测绘成果,进行勘察纲要的编制;

(3)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特点,确定勘察手段和勘探方法。

1.4 岩土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1)根据勘察结果,拟订初步设计方案;

(2)制定施工方法;

(3)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4)制定设计文件,文件中要涵盖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要求等要点。

2.勘察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实践证明,只有设计意图明确,才能科学合理的布置工程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在工程实际中,有不少勘察工作不完善、不具体,例如,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这些都是因为勘察单位的技术不足引起的,加上勘察单位对工程所涉及的公众利益安全不够重视,忽视了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地质危险和地貌问题,例如,某项工程勘察报告中提到该施工工地上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与地下室的地板之间仅3m的距离,可是在勘察平面图上却没有标识,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勘察报告进行核实。又如某一住宅小区原有的地貌为山地丘陵,人工渔塘较多,是建设单位在堆填后进行开发的,在勘察过程中,某勘察单位没有对原有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在后来施工中发现的其他地理情况与勘察报告中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导致业务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变更。

2.2勘探点深度

各建筑基础结构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其勘察的深度也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通常的勘探孔深为15m,而在地质较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以减少勘察的深度。而对于多层结构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其建筑的柱网荷载较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地区,由于可能存在软土层,仅15m是无法满足要求的。相反,如果在碎石区,对2-3层的建筑物,有的勘察队伍也采用15m的勘察深度,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

由于技术、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勘察单位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没有引起重视。例如,在碎石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勘察人员还没有清除孔内的废土就开始贯入,这导致原位测试结果和现场测试会出现差异。在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采取率,导致勘察人员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

2.4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纲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审查过就开始施工,也没有勘察平面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勘察纲要,或者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一些单位的勘察原始资料没有真正落实审核,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勘察问题的发生,影响岩土施工。

2.5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由于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导致岩土施工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一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而勘察队伍在对这块场地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要重点对施工中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可是很多勘察单位却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整个勘察结果无法适应施工要求,严重时还会导致工程变更,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6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量测应该和各勘探点同时进行,而测量时间也应该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完成的24h后进行,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但在工程实践中,对钻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测,没有全面考虑到附近有无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无法真实的体现地下水位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给岩土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2.7试样采取

在试样采集中,对其工作要求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原状样高度不够,数量和质量也不到位,导致土质中的大量水分流失,影响对实际级配的定性或土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采取地下水试样时,钻孔才终孔即采取,这种水样成分无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实成分。

3.改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策略

3.1 加强市场的管理与监督

(1)严格遵循一勘察、二设计、三施工的顺序开展工作;

(2)严格审查勘察合同和勘察纲要;

(3)加强现场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弄虚作假,提高勘察工作的真实性;

(4)严格审查勘察报告。对勘察报告中工作量、稳定性评价、勘探质量、数据分析、选型论证、结论建议等内容严格审查、重点把关,尤其要重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5)加强政府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制止恶性竞争;

(6)大力推行工程监理制度。

3.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和专业培训,并制度化,更新其知识结构;

(2)鼓励技术人员多参加学术活动,拓展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增加内部的技术交流与沟通;

(4)推行岩土工程师注册制度。

3.3 加强工程地质的地域性研究,制定地方性的勘察规范

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中,不考虑地区的实际,机械地套用标准统一的全国性勘察规范,必然无法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地域性研究,依据本区域的实际地质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地方性规范标准。

3.4 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

加强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强化自动化检测与监测技术,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上面我们就有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介绍我们应该了解到岩土工程勘察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任务就是希望通过相关技术资料,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更好更顺利地让我们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则,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树林.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勘察,2005(3).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茶艺教学;中职英语茶艺教学;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在学校中的普遍运用,是在教育改革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茶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生活礼仪的茶道来说,其修身养性之道,一直为国人所感,至于外国人,我们要以文化感世人,就要真正使茶艺、茶道走向世界。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要在教学中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授课中的培养,用不同的授课形式,真正的技能与技术将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最优地配置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在茶艺教学中的加强

1.职业联系未来发展

在教授茶艺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单单只在茶艺的教学中去全课教授,在授课之中穿插茶文化以及茶文化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深层次、多层次地对茶文化进行剖析解读,并在解读的同时往届毕业者示例真切地去展现现在茶文化以及茶道运用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茶道艺术的精髓之外,更能在未来的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给自身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和企业发展中,都一直在强调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从核心职业能力来说,不论是从事哪一门、哪一行,核心职业能力都要能够与之匹配和相互适应,它属于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基础能力。而作为中职类院校来说,在培养适应岗位的特定能力的同时,核心能力的建设也同样在我们高职类院校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普通教学中,虽说各行各业都有相对需要的个性特征,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之中,在特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较为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总结思路在茶艺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使学生正确地对待这门专业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正所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像上文所说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专业发展方向之外,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茶类在国外的一些发展状况及历史。

因为在茶道的授课中我们更多谈的是茶艺的推广,在推广中,对外推广是十分大的趋势,甚至是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茶艺教学中,有一部分采用的是英语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要的不单单是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更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完美地契合,在授课中不只是简单的单词在中外称呼上的转变,最好在俗语、谚语上的引用、转换。这样就不仅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加强对茶道的兴趣,更能在茶水的流淌中加强对知识的了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在茶艺的学习中,因为是一种文化推广活动,所以在茶艺的学习中不单单要注重的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多的还是要注重在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把茶艺教学引向重点的关键。

动手能力也体现在对“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茶叶制作的方式。在茶品制作中,与做茶师傅多交流,在听取其经验体会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心中的疑问、难解与工人探讨,以便加深对茶品的了解,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实。

3.重视学生的自我发挥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对茶的表象形式以及沏、泡中学生也能有所了解和体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茶艺的基础性操作演示后,就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单单是对茶艺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在结合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学生对茶品的体会后,自主的创新与在基础性茶道上进行大胆、别出心裁的改变,使之茶道的艺术能够真正融入人的性格之中,在茶道中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所在,正所谓“合茶性,顺茶理”体会出茶的不同韵味。

在现在国际生活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更注重人才的素质,而茶道人才更是我国向外推广和展现自身文化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下的茶艺学生,更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对茶艺传授的我们来说,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贯穿一个宗旨,为了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就是教学的成功。教学求新,希望以后能在教学中取得新突破,让学生在茶艺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孙琳.公共职业培训另一种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第5篇

关键词:茶学;特色专业;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8-0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3个茶学专业之一。茶学专业自1982年以来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专业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历程辉煌

自茶学专业成立伊始,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和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茶学专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校茶学专业就一直是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核心教材的主编单位,在茶树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红碎茶和速溶茶的研制等方面均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自1982年以来,我校茶学专业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我校茶学专业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茶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先进实验室,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茶学专业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2006年国家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确定在我校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省部共建实验室。2008年茶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茶学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实习基地等较为齐备。专业已发展成为我校以本科为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农业推广研究生、举办各种茶学技术训练班等学历层次最多、条件领先的专业之一。

二、特色鲜明

我校的茶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结构定位、办学模式上均具有明显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上,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从事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质审评与检验、茶业经营管理、茶叶贸易、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推广以及类茶植物开发利用的农、工、贸、文复合型茶学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知识结构定位特色上,致力培养基础宽厚、专业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综合掌握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贸易、茶文化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农、工、贸、文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办学模式特色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国际培训领域,加大社会企业紧需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学校、企业的教学、科研、产业的良性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紧密接轨国内国际前沿。

三、设施一流

实验室建设水平一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和申报省部共建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茶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茶学专业实验室近几年实验室共投入建设经费400万元,使茶学教研室和八个茶学实验室得到全面武装,进入全国同类专业一流水平。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仪器设备(500元以上)200台(套),价值600万元。另有省部共建“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和“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实验室面积1000m2,拥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教学实习基地条件优越。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茶学专业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经费以及学校的配套经费,共投入100余万元对原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实习茶场、茶厂进行了武装改造,完善了名优茶、普通红、绿茶、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同时对茶园进行了科学改造。另外,茶学专业近几年新增湖南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云南茶叶研究所,白沙溪茶叶有限公司,贵州茶叶研究所,长春茶业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地。

四、成果丰硕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坚持引进、自我培养、送出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培养教师,近4年,新进5位教师,其中3名博士,1名博士后,1名硕士,师资队伍增加到32人,使茶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硕士13人。茶学专业教师队伍2009年湖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茶学为骨干的《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2009年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专业以茶产业和茶学学科发展需求为根本,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年来茶学专业组织茶叶企业、科研单位和同类院校的企业家、专家对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讨论,本校老师进行了数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同时,我专业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共同完成了教育部《茶学专业规范》的制定,同时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茶学专业4年招收本科生235人,为社会企业培养2年制茶学专业48人,1年制茶学专业36人,培养茶艺师、评茶员(师)1080人,通过本专业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4年为12个国家培养茶学专业人才100余人,全面提升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2010我校茶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全国首届茶艺技能大赛中包揽团体一等奖、二等奖;获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以茶产业提质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求为目标进行调整,从课程体系上增加了茶文化学、创新学、交际英语、商务谈判、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茶学专题、现代茶学实验技术、茶艺与评茶技术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茶树栽培学增加了茶叶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茶生产、有机茶生产内容;在茶叶加工学上增加了茶叶深加工内容;在茶叶生物化学上增加了其功能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内容;在增设茶文化课基础上增加了茶艺技能训练内容,在茶叶审评检验课程上增加了评茶员训练内容。4年中,茶叶专业教师主编参编《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教材和专著16部,《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两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及《茶叶生物化学》、《茶树英语生理与品质化学》两门茶学研究生学位课获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茶叶加工学》同时获校级双语课程建设。朱海燕老师制作的《茶文化》课件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教文科组三等奖。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3年中我专业在全国茶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分别就我校茶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室和基地建设以及我校茶学实验班教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得到同类院校的一致好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茶学学科成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年中茶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专利23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五、改革创新

为了确保茶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专业今后将根据专业教师大讨论形成的思路加快进度,同时确保新修订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茶产业发展和茶叶科学研究发展的需求,为全国茶学专业提供有效参考;通过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加大对省级精品课程的支持。在已有4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学院应加大开展教学评优、教学成果评奖奖励力度。改变教师过于偏重科学研究、轻教学研究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异缘结构比例。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应被给予更大的支持。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事教学研究。对于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给予稍高的系数等支持。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及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而地方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这个新课题上应该当仁不让,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2]那么,地方高校在保护工作中究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呢?

一、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活态的人文历史论文,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能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3]根据这一特点,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了进行全面的普查、搜集、记录、整理之外,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而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青年学生,他们是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从事保护工作的能力。这些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选择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而在涉及到如何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问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形式:其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在相近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课程,培养能够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其二,开设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

另外,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广大的学生到民间采风,积极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信息中心,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现实馆藏外,还有虚拟馆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通讯设备共享馆外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功能。另外,图书馆拥有的场地、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提供展示、宣传的平台。

(三)科研创新优势

高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云集之地,长期以来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走在前面,起步较早。高校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直笔耕不辍,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作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其他部门难以媲美的。高校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各高校间也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人文历史论文,这样,无形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地方高校经费稳定,组织有序,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创办刊物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有一定的优势。

二、充分发挥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同时也培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潮州市可以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文化的灵魂。潮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歌册、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铁枝木偶戏、枫溪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剪纸……,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项目后继乏人,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紧迫。韩山师范学院是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拥有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拟以此高校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置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艺)。其中前三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最后一个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专业的设置以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基础,针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学院在师资力量充足、各种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设置这几个专业,并形成“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3+2+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申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韩山师范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举措,不仅是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也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人文历史论文,探索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韩山师范学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很早就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类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专业开设《潮州剪纸》、《潮州木雕》等课程;音乐学专业开设《潮州音乐》、《潮剧欣赏》等课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开设《潮菜制作技术》、《潮州小吃》、《潮州茶文化》等课程;同时还开设《潮汕历史文化》、《潮汕民俗研究》等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受学生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建立研究机构,大力争取政府支持

1991年,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设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潮学研究所”,定位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08年,学校与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了“潮学研究院”,并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8月创建的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民间学术团体)合办了大型学术刊物——《潮学研究》。可以说,韩山师范学院在潮汕文化研究上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方面。主要有: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积极申报课题,如《潮汕民间剪纸的普查和抢救》、《地域文化与潮州民间剪纸》、《正字戏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等,孜孜不倦地从事潮汕民间剪纸、正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和研究工作,并出色完成课题研究,出版发表了大批相关的论文及著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例如:2003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2006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地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几十年来,韩山师范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发挥社团作用,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山师范学院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重要阵地。于1987年创建的潮风学社,是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经常组织社员开展民俗采风、义教、民俗征文比赛等活动人文历史论文,为韩师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平台;茶艺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社团虽然年轻,但是表现不俗。2010年,我院茶艺表演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带领下,在亚运会、亚残运会上为世界各地来宾表演了潮州工夫茶、茶艺服务等,展现了传统潮州工夫茶的魅力; “卡通潮剧”是韩山师范学院2005年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它将潮剧与动漫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潮剧,喜爱潮剧。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潮动画工作室,现在仍孜孜不倦地为潮剧和潮州童谣的传播作努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应该主动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百年院校的魅力。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tect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for Example

ZHENG Jing-jing ,Huang Jing-zhong

Abstra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nesses the history of ourcountry and contains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the protecting and passing down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urgent increasingly. Local universities areincomparable with any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protecting and passing down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The writer try to tak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nd probe into how local universities doing to promote the protecting andpassing down of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advantages;protection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第7篇

1 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1.1 管理体制

我院2003年7月成立了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各类实验室设备设施资源,实现了学院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校内实验基地由中心统一管理、统管共用,构建了“教学、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缓解了扩招带来的本科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不足的压力,保证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总值2 780余万元,实验基地占地200亩。2007年,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

1.2 运行机制

1.2.1 实验室建设及运行

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省部共建园艺学基础实验室与山东省高校第一、二期骨干学科实验室建设等资助资金800余万元,购进了一大批实验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设施;利用“八五”“九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十一五”重点实验室建设,“十五”重中之重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等资助资金2 000余万元,购进了以气-质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保证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科教学经费、研究生教育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中的设备维修费,由学院统筹管理、统一使用。实验教学中心对科研项目收取一定的大型设备使用成本费,保证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1.2.2 实验基地建设及运行

园艺实验基地占地200亩,有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10 000余平方米,有果、菜、花、茶名贵品种资源300余种。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形成了实验基地“一个平台两条主线”“三种运行体制”共存的运行模式。

一个平台是学校、学院投资搭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安保管理平台;两条主线是按照学校土地有偿使用的规定,实验教学和科研示范分别由学院教学、科研两条主线计划投入;三种运行体制是实行园艺实验基地教学用地由教学经费保障,科研用地由各科研项目保障,科技示范用地由承租园艺企业投资保障的运行体制。

2 保障措施

2.1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室开放是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2.1.1 中心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

明确了实验室使用与登记、实验设备使用与交接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了实验室的运行秩序。

2.1.2 加强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

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体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中心逐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一专多能”,提高实验室开放保障能力。

2.1.3 采取灵活的方式加强实验室管理力量

发挥教师学历高、水平高的优势,根据各自特长,聘请相应教师担任大型设备技术指导。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实验室管理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实验室根据工作实际,邀请研究生协助工作,申请本科生勤工助学岗位。

2.2 拓展实验室开放内容

2.2.1 实验室实行多种形式开放

建立了时间、内容、实验器材的“三开放”模式,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积极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研究服务。每年相关专业50%以上的学生要借助中心的实验条件完成论文。2010年以来,在中心完成的论文中,12人获优秀学士论文奖励。

2.2.2 重点支持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将相对独立的科研训练起始时间前移到一、二年级,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三年来,共支持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6项、学校SRT项目12项、学院创业创新项目60项。

2.2.3 将学生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开放管理

相关专业的学生社团数量多、活动多、参与学生多,依靠中心的条件支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文化协会自编自演的“谢师茶”“沂蒙干烘情”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二等奖。“茗风”茶学创业团队集茶叶生产、加工、审评及茶文化于一体,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每年惠及学生200余名。

2.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3.1 坚持本科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我校有上百年的办学经验,发扬光荣传统十分必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我校传家宝之一,园艺专业在传承实训认知“模拟承包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面向二年级学生开展“青春创业竞赛”,为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搭建了平台。园艺学院有为学生提供土地搞专业实践的传统,最早是一个班一块地,院里免费提供种子、肥料,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农业,热爱专业。近几年,为更好地锻炼学生,学院在实验站开辟了“青春创业基地”,面向大一学生组成模拟公司进行土地使用权竞标,试行“模拟承包制”,划片划地,划树种分品种,明确责任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与贴近社会生产的真实感,探索了本科生深度共享科研资源的新途径。

2.3.2 本科教育实施导师制

实施“大学全程导师制”,即在本科一、二年级设由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共同承担的导师制。青年教师由学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素质,从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中选择。导师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成才向导。使学生管理从以“管& rdquo;为主到以“导”为主,导师对学生学习、选课、第二课堂活动、就业等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辅导,结合专职政工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大三第一学期让学生和所有教学科研教师自由“双向选择”,一旦确定选择对象,教师则负责学生课程论文的指导、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指导。

导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安排实习培养方案,使导师因人而异、悉心施教成为可能;学生选择心目中的理想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验室工作,深度参与教师及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

大学全程导师制的实施,铺设了一条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之路,创建了一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建构了一个教书育人的新机制。实施大学全程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

3 效果与效益

3.1 设备使用率高

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实验室管理及运行状态良好,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效益均较高,深得学院内外师生的好评。2012年学校根据山东省统一要求进行了全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审计考查,中心在7项考查指标中有5项名列前茅。

3.2 教学成效显著

3.2.1 学生学业成绩优异

近三学年,学生课程考试平均分77.7分,毕业生中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2013年考研率高达59.2%,其中考取985和211工程等全国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比例达到58.7%。

3.2.2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年,200余名学生参加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SRT、“挑战杯”等创新竞赛活动,25人次在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57名学生组建了17支创新创业团队。茶文化协会学生2010年参加全国高校首届茶艺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个人二等奖各一项。

3.3 科研成果丰硕

课题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承担国家跨越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以及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项目100余项。近年来,学院年均研究经费4 000多万元,教师主编和参编全国通用教材和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328篇,其中SCI收录73余篇。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取各类国家专利32项。

3.4 社会影响力增强

近年来,学院招生第一志愿报考录取率逐年提升,2010年为44.1%,2011年为54.9%,2012年为58.7%,2013年为100%。本科毕业当年考取985和211工程等重点大学研究生录取率高,2010年为21.1%,2011年为16.1%,2012年为17.7%。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

园艺专业毕业生谢思惠,坚持自主创业,2012年获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称号。山东省2011年启动名校建设工程,2012年园艺专业被确定为首期应用基础型重点建设专业。普通园艺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建设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2年学院获得“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 王玉法,梅兰兰.开放与共享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3(1):118-121.

[2] 周林,陈雨海,孙建迎,张庚灵,钟杰.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0(1):123-125.

第8篇

论文摘要:爱岗敬业、礼仪礼貌、服务意识、团队精神、t苦耐劳等是酒店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1职业养成教育的涵义

养成教育是一种渐渗入微的教育方式,核心是价值观的教育,它倡导通过“外化一内化一外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倾向于把职业养成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启田和丰宗立(2007)认为养成教育是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在“专业建设”指标下的子指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2.2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O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2.3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我院校友、全国劳模邓建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3.2礼仪礼貌

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酒店业是国家和地区的窗口行业,礼仪礼貌、仪容仪表的合理得当至关重要。

3.3服务意识

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3.4创新精神

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3.5团队精神

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3.6优秀品性

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 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4.1塑造仿真职业氛围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环境基础

4.1.1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场所

南京旅游学校借鉴“洛桑模式”,在建校之初就是实行了“前店后校”的办学方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校通过建设模拟客房、中(西、日)餐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仿真的职业氛围。学生身临“职业环境”,举手投足会因环境的职业化而深受感染,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以“素质训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4.1.2重视细节建设,传递行业气息

可以开辟专栏,张贴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简历,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介绍酒店业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动态;办公室、教室悬挂酒店业名人照片、名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评比文明宿舍、免检宿舍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酒店人作风。

4.1.3师生统一着装,带上“紧箍咒”

酒店业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业,师生统一穿着职业装也是创设职业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专门的旅游、酒店院校有条件做到全院师生统一着装上课,从外部形象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些综合性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老师在上实训课时一定要统一穿着职业装,在整个学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要求学生自我约束,穿着西装套裙的学生站、坐、走都小心翼翼,言谈举止文质彬彬。

4.2与行业沟通零距离是职业养成教育的必要保障

4.2.1专业认识环节让学生走进酒店

在教学计划中第二学期专门设有专业认识周,在一周内统筹安排学生走访参观各级各类的酒店,加深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在对不同酒店的对比分析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业的热爱。

4.2.2专题讲座请酒店专家走进学校

定期请酒店各部门经理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请酒店员工为学生授课。如我校香格里拉班每周一次到合作酒店由各部门总监在酒店内为学生上课.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日常教学工作是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环节

4.3.1以技能训练带动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实训中要渗透人格化的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室,要求学生遵守实训室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实训器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托盘练习从轻托到重托、从重托站立半小时到重托曲线行走,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翻盘情况时有发生.要求学生快速补位、清理现场,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工作快乐的法宝。

礼仪实训引导学生评选“微笑之星”、互相敬礼、互相评价对方的站、坐、走等姿势,学会真诚赞美、正确评价、积极接纳对方,培养学生温厚善良的优秀品质

4.3.2以理论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理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教学、设计典型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及时跟进行业的最新资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如讲到“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理念.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举行辩论赛,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在酒店法规中涉及到很多行业内的争议如“退房时间定在中午12点是否合适.客人是否可以自带酒水进行消费”等,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深入调查酒店业现行规则,积极展开讨论,加深了对酒店行业的认识

酒店服务心理学中全程贯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方式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4.4社团活动是职业养成教育的辅助战线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酒店协会、礼仪队、茶艺社、调酒协会、Singer Club等社团,举行缤纷多彩的趣味社团活动。如折花比赛、托盘马拉松、承办各级各类的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5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在校期问.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5.1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

西餐厅为学校来访宾客提供中西式接待服务:茶艺室为访问我校的友人进行茶艺表演:酒店专业学生全部参加值班站岗服务,在学校的教学楼前、电梯间进行迎宾服务:实训室全部由学生承包定期打扫

第9篇

论文摘要:爱岗敬业、礼仪礼貌、服务意识、团队精神、t苦耐劳等是酒店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1职业养成教育的涵义

养成教育是一种渐渗入微的教育方式,核心是价值观的教育,它倡导通过“外化一内化一外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倾向于把职业养成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启田和丰宗立(2007)认为养成教育是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在“专业建设”指标下的子指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2.2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O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2.3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我院校友、全国劳模邓建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3.2礼仪礼貌

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酒店业是国家和地区的窗口行业,礼仪礼貌、仪容仪表的合理得当至关重要。

3.3服务意识

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3.4创新精神

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3.5团队精神

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3.6优秀品性

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4.1塑造仿真职业氛围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环境基础

4.1.1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场所

南京旅游学校借鉴“洛桑模式”,在建校之初就是实行了“前店后校”的办学方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校通过建设模拟客房、中(西、日)餐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仿真的职业氛围。学生身临“职业环境”,举手投足会因环境的职业化而深受感染,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以“素质训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4.1.2重视细节建设,传递行业气息

可以开辟专栏,张贴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简历,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介绍酒店业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动态;办公室、教室悬挂酒店业名人照片、名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评比文明宿舍、免检宿舍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酒店人作风。

4.1.3师生统一着装,带上“紧箍咒”

酒店业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业,师生统一穿着职业装也是创设职业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专门的旅游、酒店院校有条件做到全院师生统一着装上课,从外部形象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些综合性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老师在上实训课时一定要统一穿着职业装,在整个学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要求学生自我约束,穿着西装套裙的学生站、坐、走都小心翼翼,言谈举止文质彬彬。

4.2与行业沟通零距离是职业养成教育的必要保障

4.2.1专业认识环节让学生走进酒店

在教学计划中第二学期专门设有专业认识周,在一周内统筹安排学生走访参观各级各类的酒店,加深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在对不同酒店的对比分析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业的热爱。

4.2.2专题讲座请酒店专家走进学校

定期请酒店各部门经理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请酒店员工为学生授课。如我校香格里拉班每周一次到合作酒店由各部门总监在酒店内为学生上课.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日常教学工作是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环节

4.3.1以技能训练带动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实训中要渗透人格化的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室,要求学生遵守实训室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实训器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托盘练习从轻托到重托、从重托站立半小时到重托曲线行走,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翻盘情况时有发生.要求学生快速补位、清理现场,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工作快乐的法宝。

礼仪实训引导学生评选“微笑之星”、互相敬礼、互相评价对方的站、坐、走等姿势,学会真诚赞美、正确评价、积极接纳对方,培养学生温厚善良的优秀品质

4.3.2以理论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理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教学、设计典型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及时跟进行业的最新资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如讲到“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理念.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举行辩论赛,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在酒店法规中涉及到很多行业内的争议如“退房时间定在中午12点是否合适.客人是否可以自带酒水进行消费”等,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深入调查酒店业现行规则,积极展开讨论,加深了对酒店行业的认识

酒店服务心理学中全程贯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方式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超级秘书网

4.4社团活动是职业养成教育的辅助战线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酒店协会、礼仪队、茶艺社、调酒协会、SingerClub等社团,举行缤纷多彩的趣味社团活动。如折花比赛、托盘马拉松、承办各级各类的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5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在校期问.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5.1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

西餐厅为学校来访宾客提供中西式接待服务:茶艺室为访问我校的友人进行茶艺表演:酒店专业学生全部参加值班站岗服务,在学校的教学楼前、电梯间进行迎宾服务:实训室全部由学生承包定期打扫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连锁经营管理 实训课程 改革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训是教学的重点模块。增加学生实训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长社会实践的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以后在企业中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实践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更是十分必要。加快专业的改革,加大实训力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现在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最紧要的任务。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概述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要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连续三年以上的实训实践经验,达到专业技能要求:在具备连锁店内收银、理货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门店设计、门店人员管理、门店货品管理、门店财务管理、独立采购等较全面的连锁店面经营管理能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内容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定作指导,在高职院校内推行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这种模式融入到高职院校中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

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广大学生服务,目的是实现就业,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在教学中增加实训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实现对企业各方面的认知。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也就是使学生的专业与工作对口,企业与学校相互配合,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被企业录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实训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更好地把握。

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不完善

在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中,虽然有一定的实训、实习活动,但是它们一般是为学科或者是学校中的各类考证、论文等理论知识服务的,不能很好地实现实践。实训课主要是在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实习的,这样就没有一个主体,学生就不能在实训课中提高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二)没有明确实训教学目的,职业技能得不到提高

实训是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验证,还可以对其进行一定地补充。开展实训教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教学中虽然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活动,但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提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大纲,使实训课变得比较机械,注重形式,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三)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原有的技能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使得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模式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由于教学内容比较重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只能套用老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组成要素的构想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是培养实践技能的主要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对学校体系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主要有下面几个要素组成的。

(一)实训课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实训课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企业需要人才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决定的,然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这也是学校建立实践教学目标的动力。实训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根据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要求。实训教学目标为实训内容和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实训课的内容

从标题中我们很容易理解,实训内容就是在教学中各模块的安排、配合而体现的相关教学内容,是实训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根据课本的课程安排,除了可进行一定的实践案例分析、实训室内网上软件模拟实训以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类社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各连锁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或实习;通过校内连锁实训基地,让学习可以多方位、近距离地熟悉连锁门店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目标。

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并把校内连锁实训基地作为连锁专业学生实训的重点,因此本文重点进行校园基地实训内容的探讨。学校实训基地分为两大块:茶叶连锁实训基地和超市门店连锁实训基地。茶叶连锁基地可以为各大茶叶连锁企业超前培养高素质门店管理人才,重点实训内容设计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商务礼仪、茶叶种类鉴别、各类茶叶品质鉴别、各类茶具识别、茶具的使用方法、不同茶叶的泡制、茶艺表演、茶馆服务、茶叶经营场所管理、实训日志、实训报告。超市门店连锁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各大商超连锁企业培养高素质门店管理人才,重点实训内容设计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商务礼仪、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数据分析理、商品价格管理、商品陈列管理、商品促销管理、滞销品管理、商品成本管理、顾客投诉处理、顾客信息管理、员工排班、员工绩效考核、实训日志、实训报告。

(三)实训课的管理

实训课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实践教学中的质量进行评价、监控、考核和及时反馈。它们各自在实践教学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质量是评价的前提,监控和考核是实践教学的手段,实训管理体系的实现主要受监控和考核的影响。实践教学中,质量的反馈其实就是对评价、监控和考核三方面信息的一个整合、分析的过程,它可以完善现有的实践体系,使实践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

既然校园基地成为了连锁专业学生实训中最重要的一环,校园实训基地实训内容的各个环节应该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茶叶连锁基地实训考核标准设计:职业道德10分、职业能力分10分、商务礼仪10分、茶叶种类鉴别6分、各类茶叶品质鉴别8分、各类茶具识别6分、茶具的使用方法6分、不同茶叶的泡制9分、茶艺表演9分、茶馆服务6分、茶叶经营场所管理10分、实训日志5分、实训报告5分,总计100分。超市门店连锁实训基地实训考核内容标准设计:职业道德10分、职业能力10分、商务礼仪10分、商品质量管理8分、商品数据分析理8分、商品价格管理4分、商品陈列管理8分、商品促销管理8分、滞销品管理8分、商品成本管理4分、顾客投诉处理4分、顾客信息管理4分、员工排班4分、员工绩效考核4分、实训日志5分、实训报告5分,总计100分。

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连锁店运营及管理的综合技能。要想不断改进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提高室内网上模拟实训的仿真程度和效果,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类社团,继续加强校企之间、校园实训基地和学生之间、校园实训基地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参考文献:

[1]徐露.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探讨[N].青岛大学学报,2011(05).

[2]陈卫国.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3]杨金勇.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N].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04).

[4]王青.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第11篇

职业培训论文可以让劳动者掌握职业常识、道德和技能,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而长春市无论中介制还是员工制的家政公司对职业培训都未高度重视起来,暴露出很多职业培训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一、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 

(一) 培训对象素质较低 

长春市家政服务员主要来自吉林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和下岗女职工,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少数培训育婴师的年龄在35左右,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多为小学和初中,学历较低,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 培训课程、内容较单一,应试化现象严重 

长春市具有职业资格授权的家政培训学校有6家,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家政员、育婴师、月嫂、催乳师、营养师、护理员进行,其他如按摩、厨艺、茶艺等课程因需求少而较少开设,课程设置较单一。 

初级培训,国家推行的是免费政策,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实操课占60%以上学时,理论课主要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培训内容多围绕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里划考试范围进行培训,培训学时较短,达不到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理论学时多于实操学时,培训过于应试化。 

(三) 培训形式较单一,缺失人性化 

理论课培训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培训师根据职业资格考试范围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多不规范,背景和内容选取不考虑中年妇女的视觉感官和接受度,只符合自己的授课要求,授课过程互动较少,老师讲学员记,培训师也不知道学员是否都听懂学会了,缺少人性化。 

(四) 培训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整个家政行业培训师,年龄和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们曾参加过职业资格考试,从事过家庭服务,学历不高但理论和实际经验都具备;青年培训师大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多都未从事过家政服务的实际工作,通过了职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便可培养成培训师;另一部分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技能型培训师,级别较高,能力较强。 

(五) 培训环节不健全 

只有家政员职前培训,职中和职后培训缺失,通过职前培训拿到证书的员工就业后,多是自己根据需要再参加高一级的考试,家政公司几乎没有职中和职后培训,对于企业从事行政等管理的员工,也仅是岗前培训,培训环节都集中在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跟不上,极易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六) 培训考核方式较单一 

培训考核方式是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试就算合格,拿到证书后家政公司就可安排上岗,家政公司不再进行员工学习能力、性格、整体素质等的考核,缺少对员工的整体认识,导致了所派家政员不让雇主满意等矛盾的出现。 

二、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 国家、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家政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 

除了初级免费培训外,由政府扶持家政员免费参加职业资格初级考试,除了政府下属的家政培训公司和学校外,给予其他有职业资格认证资质的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经费支持,帮助学校扩大招生,分区就近培训,以增加就业者数量和提升就业者素质,缓解供需矛盾。 

(二) 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家政服务业 

现在长春的家政服务市场缺少从事高端家政的人才,而目前家政学专业正发展蓬勃,在这种形式下,吸纳优秀大学生充实家政培训师、企业管理或者家政员队伍,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三) 改革创新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长春市家政培训学校的教学方法单一,不人性化,迫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直观演示法基础上,加入情景教学和问题讨论法等与学员互动,启发引导学员的综合能力。现在实操课培训采用的是四级教学法,即准备、示范、模仿、练习,应融合项目导向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学员制定工作计划,培训师指导,实施,检查,自我反思和进步。 

(四) 严格考核评价体系 

培训课程需要一个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案。长春市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评价仅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校内部和家政公司没有针对培训的教学评价。 

培训学校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节课都给学员发放课程评价表,评价课程的内容、方法、手段、条理等,培训师课后审查找出问题,下节课及时改正,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家政企业应制定评价表,评价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员工素质。 

(五) 家政公司要提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强化职业培训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破解困境;对策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面临的困境

(一)招生困难而且流失率高。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旅游专业的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和家长不认可旅游专业饭店方向的现有就业模式和单纯以对口升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很多家长对旅游专业存在偏见,认为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是 “端盘子的”、“吃青春饭的”、“想就业又缺乏就业能力”。这种认识导致了旅游专业的招生难和流失率高的问题。

(二)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清晰。

据调查,在相当一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设置内涵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存在。三年的时间,学生要学十多门专业课,外加十几门文化课,学生学习的知识过多过杂,没有侧重点,博而不精,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夹生饭”,这偏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很多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环境没有实现同步发展,缺乏前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创新不够,课程体系陈旧,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了实际工作中,已经落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学校实训基地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为资金的问题,中职学校难以提供导游实训的场地,到景点实训又缺乏职业资格证,景点也很难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学校已有的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相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完善,并且缺乏行业操作的真实性,因此学生的实训局限性很大,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训目标。

二、破解困境的有效对策

(一)重新审视旅游专业的专业设置。

旅游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学生对口就业和对口升学,所以旅游专业应重新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多样化。

1.旅游酒店专业:该方向很多学校在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对较多的经验,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非常大,中职旅游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台接待员及酒店管理人员等,中职学校应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内涵素质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争取学生能够到高星级酒店就业,这样可以提高家长的认同感,改变他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偏见。

2.旅行社专业:按考取导游证为目标培养学生,就业方向为旅行社和景区各工种,如:旅游行政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景点讲解、计调、接待等岗位。目前学生和家长普遍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专业的就业环境和待遇都比较高,如果中职学校把这个专业做好,将会大有作为。

3.开设对口升学班: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那么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应满足学生和家长继续深造的需求,专门开设对口升学班,真正体现中职学校升学有望、就业有门的优势。

(二)加强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合作。

1.加强与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特别是积极争取省旅游局的政策支持,让中职学生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参加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参加酒店部门经理资格证的考试,参加旅行社部门经理资格证的考试,并做好学生考证的考前辅导培训,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2.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让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够优先得到培训与考证,学校建立技能培训的基地,承担技能培训与考核,例如在中级餐厅服务员、中级客房服务员、中级茶艺师资格培训与考试中予以便利的条件,并且发放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与校企的联系。学校通过与旅行社、景区、酒店、度假村等合作,可以安排学生在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酒店服务员等岗位中实习,同时可以做好定向安置就业合作。

(三)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一是要将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引入课程。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三是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及时对课程设置做出恰当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科学化。

(四)完善旅游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旅游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根据行业市场需求,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导游模拟实训室、仿真中餐宴会厅实训室、仿真客房豪华标间实训室、仿真前厅实训室、仿真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等。同时校内实训室建成后,要有充足的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

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能;企业委派某些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学校的客座教师,把行业中的新发展、新业态、新问题带进课程中。当然,为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稳定,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例如可以建立中职学校与旅游企业共同组成董事会的联合办学机制,董事会定期对学校的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等问题做出决策,使教产结合实现更为实质性的合作,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要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就应当坚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当然,本文所述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破解困境的对策还需进一步探索,但是衷心希望以上建议能对旅游专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樊海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4)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所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的总和。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识能力,还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能力。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规范和有序,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性,对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析。

一、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行具备学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力。旅游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紧跟发展步伐,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尽可能参加一些旅游行业学术会议,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不间断进行企业调研,了解旅游企业的从业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揉进讲课内容中;教师应坚持轮流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带回学校,

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并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如,导游讲解、旅行社计调业务、外联业务、酒店基本技能(包括餐饮技能、客房技能、调酒、茶艺等)。鼓励教师在旅游行业中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或兼职某项工作。要求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应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考评员证、旅行社计调师资格证、茶艺师证、调酒师证等。

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1.职业教育能力

(1)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应掌握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实习实训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了解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般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在高中阶段对大学都充满了向往并树立了远大理想,可能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学校,使得他们对前途感到失落彷徨,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存在差距,因此学习目标不很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需要毕业生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管理经验,这就与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希望一就业就能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相差甚远。如何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想法,调整学生心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二者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对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解,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个性,端正就业心态,引导学生自我培养旅游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意识。

(3)把握旅游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教师不应该只是传统的“说客”“讲师”,传授的也不应该是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应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对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2.职业教学能力

(1)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历史、地理、经济、社会、人文、心理等,每位教师都有其专长的领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时,可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各门课程的内容,从整体上认清全局、明辨方向,理清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确定授课章节、选择教学方法等。

(2)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与考核能力

高职旅游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和考核方面积极创新,找到适合高职旅游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出行业急需的有用人才。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利用自行制作的地方景点影像资料;利用现有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要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层次清楚、文字设计合理、色彩逼真、图文并茂等。为使课程制作的课件内容更丰富,可成立课程资料库,不断更新和增加信息,实现资源网上共享。还可采取幻灯片、投影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所以,现代高职教育教师必须熟练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教学技术,生动、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利用信息,优化设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法,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备超前性。

4.教学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高职教育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1)教师应与行业紧密联系,与行业专家、一线能手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旅游行业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高职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能参与旅游行业或同类院校的一些专业课题研究,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旅游类教材,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3)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以某项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多方面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作为辅助知识,注重有用知识的积累,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

四、交流沟通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紧跟市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新动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所以,教师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能跟学生有较好的沟通,还必须与外界有较强的联系和沟通,多跟行业的专家交流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行业会议,多跟企业打交道,为学生就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旅游专业高职教师,必须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波,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第14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是大量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这一转变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开始,据统计,从1999年到2011年4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1]到2014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已经达到了1202所。虽然从总量来看数量可观,但在办学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即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的同时,我国学者对现有的教育体系纷纷开展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基本都认为应该将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渴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等纷纷加入应用型高校的队伍,力图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分析

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学术型人才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运用客观规律使其产生综合效益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根据其分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操作应用型人才、理论应用型人才和创造应用型人才。操作应用型人才是指专业技能娴熟,毕业后能直接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依靠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来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准确理解理论知识及客观规律,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社会产品,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其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来培养。创造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既能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其主要由重点大学及一流高校来培养。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人才,相反,是具有巨大活力且不可或缺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应该分布于专科、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并承担相应的任务。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应地定位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即熟悉并理解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创造产品以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人才。这要求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熟悉行业实际且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与学术型人才对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思路

1.以专业为导向,体现行业特点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正确理解是科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2012年,酒店管理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专业地位被正式确立。[3]酒店管理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升格为与旅游管理平等的旅游大类的专业,足以证明其行业的发展性及其与旅游管理的差异性。在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首先,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正确定位。马勇提出要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理论创新,打破酒店管理专业低技术、低门槛的印象,转变大众观念,塑造酒店管理专业高技术含量、高素质要求、高品质内涵的崭新理念。[4]因此,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办学中应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到实践教学中体现为把实践的内容从传统常规的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向信息技术、网络服务等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扩展,避免实践内容低层次的重复化。其次,关注酒店管理的延展性。如果仅仅将酒店管理专业理解为酒店特别是星级酒店培养人才就过于狭隘,可向住宿业和旅游业两个方向延展。随着人们个性化的发展,酒店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样化的住宿业相继出现,对酒店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酒店管理专业不仅要学习酒店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其他住宿业发展规律。酒店与旅游的紧密关系毋庸置疑,曾有学者提出要将酒店从旅游中剔除,但遭到其他学者的反对。事实上,酒店与旅游早已融合,完全割裂并不现实。在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适当向住宿业和旅游业延展,有利于提高本专业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2.以理论为基础,提升实践内涵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这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或位于次要地位。如前所述,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文教空间2016年第17期总第446期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其前提是对理论及客观规律有深入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运用。因此,注重理论课程设置是提升实践内涵的重要途径。理论课程应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两部分,前者是指支撑本专业的基础学科理论,后者是指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知识。具体而言,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基础学科理论应涵盖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作为主干学科无须多言,语言学包括中文和外语,语言是沟通的载体,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对语言的要求应该高于其他专业,除了英语还应基本掌握第二外语。文学作为奠定学生基本素质的学科应该受到重视,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学基本知识。事实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文学基础教育非常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及想象能力,笔者大力提倡增加文学类基础课程或相应加大比例。专业理论包括基础专业理论和特色专业理论。前者主要指酒店营销、酒店心理学等这些大多数院校都要求开设的课程,特色专业理论则根据该院校特点、师资、培养方向等方面来设置。总而言之,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

3.以能力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根据社会需求,其能力分为三个层级,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基础能力是指各专业人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专业能力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其中,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又分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和拓展实践操作能力。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技能,拓展实践操作技能包括会展、导游、景区服务、物业服务等服务技能。知识应用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能力,比如,导游词创作、主题宴会设计等能力。拓展能力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的全部需要,学生需要自己在课堂之外或毕业之后向社会主动学习,缺乏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途径共同培养。围绕上述能力体系,课程设置中也相应地包括三个部分,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含素质课程和平台课程,其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课程则可以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可以拓展视野的课程。

4.以课外为补充,打造第二课堂

重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第二课堂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培养计划以外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包括系列讲座、假期实习、社团活动、专业竞赛等等。第二课堂分为三类,一类是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学分,包括专业认知、系列讲座等。高校应将社会认知纳入学分系统,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充分接触社会,在完成规定时间的认知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由专业认知和非专业认知两部分构成,专业认知限于酒店行业,非专业认知则涵盖旅游业、餐饮业、营销业等其他行业,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系列讲座是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平台。一些高校为了完成讲座任务,只注重讲座数量,忽视讲座质量,既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浪费了时间。打造高质量的讲座平台依赖于完善的规划。酒店管理专业讲座平台应涉及行业及专业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和视野拓宽知识三大方面,既可以邀请其他高校专家主讲,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无论是主讲者还是主讲内容都应有层次和梯度,避免低水平讲座及无益的重复。另一类是纳入学分体制但不是必须完成的学分。比如,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奖项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但比赛并不限制于专业竞赛,也鼓励学生参加非专业竞赛。又如,参加创业活动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既可解决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新的活力。积极鼓励酒店管理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创业,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掌握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各种硬件及软件条件帮助学生创业。第三类是不纳入学分的各种社团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第二课堂,社团是学生自己成立自己组织管理的组织,也是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的重要平台。可成立专业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开展对内及对外服务工作。

5.重视毕业论文,理论实践结合

毕业论文是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撰写毕业论文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将毕业论文质量作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校毕业论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偏重于理论分析的毕业论文,一种是偏重于实践操作的毕业设计。应用型高校应要求毕业论文围绕企业或行业实际,选取实际问题进行研讨,限制空而泛的陈旧问题的探讨。同时,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即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方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控制撰写理论性论文的比例,鼓励学生多做毕业设计,减少在已有学术成果基础上低水平重复。

三、健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师资保障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另一种是民办本科高校。部分教师积淀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但理论素养有所欠缺。因此,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从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两方面同时出发。通过派教师赴高校进修、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等方式提高其理论素养,通过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实践素养。此外,引进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也是充实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质量,还应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与高校的体制有关,也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只有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把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投入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教育教学新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5]

2.教学设施保障

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酒店管理本科实训室分为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基础实训室包括礼仪、网络、英语等实训室,主要开展基础实践技能的教学;专业实训室包括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茶艺等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综合实训室主要围绕智慧酒店建立高水平且紧跟时展的实训室。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按照标准严格遴选,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选取部分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实训基地与高校的双赢。再次,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高校为主体建设兼具教学与经营的实体。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类高校较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借鉴其经验开设酒吧、酒店、健身房、茶吧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教师负责整体管理,学生参与经营与服务,使学生综合掌握相关服务及管理技能。

3.时间保障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充足的课内及课外时间做保障,适量的学分既能保证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又能保障课外实践时间。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总体学分一般控制在170学分左右。如前所述,第二课堂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认知、创业实训等方面的练习,过多的学分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实践。相较于学分的整体控制,实践类学分比例的控制也很重要。美、英、日等国的应用型大学大力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时数比例达50%。而我国不少应用型大学实验教学时数只占总学时的10%。[6]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文科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20%,理工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25%,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加强实践类课程的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宋欢 单位: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68-73.

[2]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07-210.

[3]宋欢.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4(6):83-86.

[4]马勇,孙兴美.新专业目录下酒店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建议[N].中国旅游报,2012-11-14.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中等职业教育 饭店业适用人才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与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关系密切。入世后旅游饭店业高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大于供给,全面进行职业分析,深化旅游教育改革,为饭店业提供适用型人才是当前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饭店业面临着竞争加剧、人才缺乏的现状,目前的饭店业急需大量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技术性人才的旅游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全面分析饭店业发展趋势,了解饭店业人力资源需求现状,明确培养目标。

一、明确饭店业人才的特点

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饭店业提供人才、适才,首先要明确饭店的人才特点。

(1)职业特点。饭店业的职业岗位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专业性的职业,又有半专业性的职业,还有非专业性的职业,如:厨师、调酒师、工程师、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等属于专业性职业;点菜员、楼层值班员、领班、主管等属于半专业性的职业;而房务员、传菜员、行李员、PA等则属于非专业性职业。对此有所明确,我们才能因需施教。

(2)学历特点。饭店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人才构成是金字塔式的,以中等学历人才(中专、中职、高中)为基础,以高职学历人才为中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顶端(比例较小)。在饭店这种面对面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工作环境中,人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适用即可。

(3)素质特点。饭店业人才素质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经验型、复合型,这些特点和其他行业不同,对于一般的岗位来说,动手强于动嘴,经验重于理论,技能优于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饭店人才的职业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饭店人才需求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学校与饭店业人才需求接轨

当前,对于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我们的旅游职业学校应该进行反思,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与行业的沟通,灵活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1)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旅游职业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硬”技能的培养,比如重视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外语和计算机运用等,但是比较缺乏对学生“软”能力的教育,如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职业道德与共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正是这些“软”能力,被饭店管理者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一般工作技能和服务操作技能,作为一种基础技能,并非是饭店管理者任用人才的首选。

(2)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目前,有些旅游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而不当,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既有旅行社课程、饭店课程,还有其他相关旅游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旅游业的需求相去甚远,而学生普遍的反映就是学得只是凤毛麟角,专业学下来学不到什么知识,即使是饭店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作大的调整,更要有突破性的改变。

在国外,无论是在洛桑旅馆学校还是设有饭店专业的其他院校均有实习厨房,烹饪课在饭店管理专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我们国家有几个饭店专业的职校设有实习厨房让学生进行操作呢?这不仅仅是设施设备的欠缺,而是教育理念的落后,课程体系的差距。职业技术学校要培养的是技术性、操作性人才,那么在课程设计中就要加大操作的比重,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全国重点职校: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茶艺室等,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从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排名桂林市其他职校的前列。

(3)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校培养技术性饭店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严格而规范,因此职校应该选择一些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比如到北京、上海、广东的国内高星级酒店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论与实践地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从而能够迅速担当起旅游饭店所要赋予他们地重担。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沟通信息,了解饭店最新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也是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的重要一环。洛桑旅馆学校就规定,专业教师每三年内,必须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而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派旅游服务教师到酒店挂职,深入基层学习。另外,旅游职业教育学校还应注重为饭店进行短期的职业岗位培训和相关的成人教育,提高饭店业现有人才素质,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兴碧.职业教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文江,王文君,梁玉社.面向21实际旅游管理人才地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

[3]沈忠红.旅游职业教育与饭店职业能力需求比较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