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国服务贸易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区域贸易合作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总量不够

我国的服务贸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从1982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到2008年的3044.5亿元,增长了几十倍,而且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也由0.6%增长到2008年的4.2%。但总的来说,尽管增长的倍数很多,由于基数太小,与其他国家相比,总量还是不够。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7%,远落后于排名第一、占世界出口额的14%的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4.4%,落后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0.5%。不仅如此,我国服务贸易还呈现出连年逆差且逆差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结构失衡

我国的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较小。长期以来,旅游和运输占据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大半壁江山。直到2008年,我国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进出口额为1657.5亿美元,仍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4.4%。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近年来增速较快,但比重仍然很低。

(三)管理落后

我国对服务贸易管理落后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服务部门的立法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例如《电信法》历经多年的讨论还是没有出台;还未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服务贸易促进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也没有制订完善的服务贸易发展中长期规划;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统计口径与国际标准存在出入,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落后。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发展对策。但这些对策大多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极少从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提出。笔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中国也在积极参与、推动地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贸易不仅促进了地区货物贸易发展,对促进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合作的动因

扩大市场半径。美国经济学家杰夫•马德里克在《经济为什么增长》一书中,论证了经济增长的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需要创新,但科技创新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由贸易发展、殖民地化、国内市场膨胀所导致的市场成长是西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因”。在目前WTO谈判受挫,全球经济一体化受挫的情况下,发展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是最佳的替代方案,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半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内政策推动。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商务部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出台了《商务部关于做好2008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关于做好2009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都提到:利用多边和区域渠道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谈判和磋商。紧密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实力,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推动建立平等、自由的国际服务贸易体系。将服务贸易纳入双边经贸重点促进工作的范畴。深化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我国参与的主要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组织概况

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2003年6月和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均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此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内地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又分别签署了六个补充协议。CEPA中关于服务贸易制度的内容有5条:市场准入、服务提供者、金融合作、旅游合作、专业人员资格的相互承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已于当年7月顺利实施。根据《服务贸易协议》规定,我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开放市场;东盟10国也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开放市场。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是2006年11月签署,2007年1月1日生效的。2009年2月,中巴两国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根据协定,在各自对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全部1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巴方将在11个主要服务部门的102个分部门对中国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包括建筑、电信、金融、分销、环境、医疗、旅游、运输、快递、研发、计算机教育、娱乐文化和体育等众多服务部门。我国将在6个主要服务部门的28个分部门对巴基斯坦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具体包括采矿、研发、环保、医院、旅游、体育、交通、翻译、房地产、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印刷出版、建筑物清洁、人员提供和安排服务等。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2005年11月,中智两国签署《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8年4月两国签署《中智自贸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根据协定,我方在计算机、管理咨询、采矿、环境、体育、空运等23个部门和分部门,以及智方的法律、建筑设计、工程、计算机、研发、房地产、广告、管理咨询、采矿、制造业、租赁、分销、教育、环境、旅游、体育、空运等37个部门和分部门将在各自WTO承诺基础上向对方进一步开放。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4月,中新两国签署《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已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目前,新西兰在商务、建筑、教育、环境等4大部门的16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中国在商务、环境、体育娱乐、运输等4大部门的15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于2006年8月,于2008年9月圆满结束谈判,签署《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4月28日,中秘两国签署了《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

在服务贸易方面,在各自对WTO承诺的基础上,秘方将在采矿、研发、中文教育、中医、武术等部门进一步对中方开放,中方则在采矿、咨询、翻译、体育、旅游等部门对秘方进一步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

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侧重的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各有不同的合作领域与侧重点。例如中新(新加坡)自贸区,双方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可以在此区域着重发展我国的医疗、教育业的服务贸易。

不同的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所涉及的制度有待完善。例如关于服务的原产地制度,CEPA对自然人提供的服务,采取了国籍和永久居留权标准,对商业存在提供的服务采用了业务执行本地化标准。随着近年来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将服务的来源等同于服务提供者的来源是不恰当的,剥夺了成员通过合理的原产地规则来追溯服务正是提供者的权利。

继续推进新兴服务在自贸区的合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结构失衡,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新兴服务业发展落后。若适度开放这些行业,是可以促进发展的。而在自贸区内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适度开放新兴服务行业,例如电信、金融业,负面影响较小,开放度可控。

但我国目前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合作领域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新兴服务贸易的合作较少。我国和新西兰、新加坡签署的自贸协定,都几乎未涉及新兴服务贸易领域。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新加坡在商业服务、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行业优势较明显。而双方合作的主要领域是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服务;服务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当今世界经济正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服务业全球化发展,服务业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从数量型贸易大国转向服务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一国在服务业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决定这两种能力的因素将直接决定着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 分析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分析两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出口能力分析,主要通过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①和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②两个指标以及服务出口行业构成与进出口差额行业构成来评价分析,二是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主要通过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③和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ICA)⑤(见下页注释⑤)两指标来解释分析。

(一)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现状

1.中国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评价 中国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上页表1和表2是中国RCA的国际比较和中国历年的RCA。从中看出,英国、西班牙RCA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1.3以上,表现出极强的服务出口能力,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的RCA基本在1.0左右或以上,表明它们一定的服务出口优势。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RCA一直在1.0以上,2000年以来达1.4以上,表现出极强的服务出口能力,巴西也逐渐追赶于2003年RCA超过0.8,表现出一定的服务出口优势,而中国10年来RCA没有什么改变,一直低于0.8,并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在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低。

2.中国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6年,按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中国是进入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出口增势更是迅猛。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在12个经济体中居末位,而英国、印度、爱尔兰、西班牙服务出口占比分别为33.5%、37.8%、37.2%、32.7%,相当于中国的3-4倍。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总出口的3.3%,位居第八,而美国占全球的比重为14.1%,是中国的4.2倍;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占比均高于中国,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份额仍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3.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出口能力 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保持顺差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比较迅速,但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满足不了国内对服务的旺盛需求,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更加迅猛,造成了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32.1亿美元,而2006年高达89.1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77%,参见表4。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对于服务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服务业提供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加大。 从下页表5最后一栏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项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我国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业逆差达133.5亿美元,显示出极强的比较劣势。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

2006年,前后恰好 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按照一般规律,一国货物贸易出口增加必然会带动本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这反映出我国生产的发展远远跟不上货物贸易的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有所改善,2006年实现顺差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2006年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是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快的,达60.8%,实现12.2亿美元的顺差。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出口能力也普遍偏弱,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高达64.3亿美元,反映该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很大。

(二)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

1.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 截至2002年,世界服务业对外投资(金融部分除外)存量为31 633.86亿美元,中国则为232.79亿美元。由此得出我国2002年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74%②。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明显偏低。

2.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ICA) 截至2002年,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额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为35.43%,世界服务业对外投资额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为58.21%,而我国ICA为0.61,说明我国对外投资能力还很弱。

3.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的部门特征 2006年,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113.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8%。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5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45.2亿美元,占比39.7%,同比下降8.5%;批发和零售业11.1亿美元,占比9.8%,同比下降50.7%;住宿和餐饮业0.03亿美元,占比甚微,降幅达66.9%;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几大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8.4亿美元,占比7.4%,但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57.7%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极弱。 然而,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考察比商品贸易竞争力的考察要复杂得多,不能完全依赖事后数据的分析,还要充分分析影响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其中人员素质、服务企业品牌知名度、开展中介活动的能力、文化因素等交易前的“软”因素是决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服务业因其需求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并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等显著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2006年,世界服务出口达2.76万亿美元,服务进口额达2.65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1%④。近年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服务业迅猛发展。

根据IDC⑤市场调研数据,预计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NP)比重平均为67%,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5%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达52%;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发达国家比重普遍在70%左右,少数国家达到80%以上。而2006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39.5%,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仅为32.2%,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国应抓住新的产业革命和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政策、措施多方面研究。

二、打造中国钻石—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模型 根据哈佛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一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其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寻求低成本、服务产品差异化、独特的战略意图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当服务企业的突出能力与产 业内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相匹配时就存在竞争优势。下面形同“钻石”的模型形象地勾画出了影响一国服务贸易/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理论”来构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模型,决定中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服务业要素、服务市场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撑产业、服务企业与服务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这些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间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形成“钻石”体系。

(一)服务业要素状况 服务业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知识、专业人、专业研究与教育机构、基于技术的通讯手段与交通设施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服务业要素禀赋的现状是:初级要素较充裕,各服务业都程度不同地缺乏高级要素。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是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一大障碍。 我国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和专业生产要素,它们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

(二)服务业需求状况 国内成熟和苛刻的服务需求将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从而对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起着重大推动作用。本国需求的迅速增长将会刺激投资和更快地采用新技术和大型高效设备,当国内需求预示着国际需求时,也可使本地企业先于外国竞争者获得某产业的地位优势,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时,给企业一种向国际市场拓展和进行创新的压力。可见市场需求状况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竞争优势,特别是那些导致开始和持续刺激投资与革新的条件,以及导致在日益成熟的市场上不断竞争的条件。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市场是不成熟的,服务需求意识较差,服务品种较少,如保险业的情况。 (三)相关和支撑产业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将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构建价值链优化主导产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主导产业可以从支撑和关联产业的成本、质量、信息交流共享优势中获得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传统服务业的集聚主要是商业集群(如商业街、购物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集聚等基础条件。一国服务业就是一个大的关联产业群。

如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电信业的发展更是金融、保险、咨询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大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造成我国服务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缺乏。

(四)服务企业与竞争状况 基于不同管理意识的服务企业战略、结构等的构建以及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会给处于产业竞争中的企业造成竞争优势或劣势。对竞争优势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对手的素质和较高的新企业出现率,激烈的竞争使产业保持生机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寻找国际市场,以支持其扩大的规模和研发投资。缺乏足够的国内竞争会使本国公司产生自满,并最终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我国服务企业大部分管理意识封闭而落后,尚无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机制和战略,部分服务业由于国家垄断而长期处于竞争不充分状态下,如电信业、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垄断排除了竞争,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价格下降的机制。

(五)机遇 机遇是可遇不可求并无法控制的,善于及时利用机遇并使之转化为优势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目前,全球产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球财富1 000强中95%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其离岸服务外包战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与快速发展,给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六)政府 政府,由于其多重身份,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各种标准、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还是商业活动的管理者,因而对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政府作为消费者,在政府采购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增强本国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决定性因素,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如政府直接投入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已有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研讨。本文从政府、产业、服务企业角度重点提 出以下建议: 政府举措。我国商务部于2006年4月刚刚成立服务贸易司,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和管理尚缺乏经验,为此,要借鉴国外政府的成功经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构建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1.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 我国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规划,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如美国政府投资4 000亿美元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印度政府投巨资为软件企业和海外的研发机构、客户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通讯连接;日本政府投资24亿日元用于文化无偿援助资金。服务出口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制定各种战略政策来促进服务出口。很多发达国家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日本政府,将动画片当作重要出口产品,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来培养,基于文化出口立国制定的《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把技术性、培养人才、加强业界结构、筹措资金、调整文化产业流通市场作为具体项目进行构思,对日本动画片出口起了很大促进作用①。

2.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要建立咨询、决策与协调体系。二是建立横向服务体系,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部分组成。美国的横向服务体系涉及十几个部门,如其商务部主要进行行业贸易分析,并创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美国贸易开发署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分别负责对外重大项目以及私企投资提供金融援助;美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出口服务等。三是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即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系。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各地设立“出口扶持中心”,几乎覆盖全美所有贸易城市,各州及重大城市政府设有出口促进机构,并在国外设有商务促进机构。

3.促进服务业要素高级化、优化 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未来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较量实际就是人力资本优势的竞争。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如日本为发展文化出口贸易,很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许多大学和职业学校都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门学科,如形象造型学、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情报设计研究学、媒体、动画学等。

4.建立与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已近于发达国家。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并不通过征收关税方式,而是通过一国国内立法所规定的种种复杂的非关税措施来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政府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关键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改革市场准入审批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审批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正在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监管水平三方面的能力。

我国应建立一个以服务贸易法为中心,各服务行业基本法规为主要内容,其他行业性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支撑,依托市场写作和竞争法领域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其他经济法、行政法及刑法相关规定为辅助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5.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主要是根据IMF按照国际收支进行的BPM5②统计,这种统计体系存在的缺陷在于对占主要地位的服务贸易方式—商业存在没有反映。为此,还应根据多个国际组织共同编制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进行FATS统计③。

从国外经验来看,一是要完善各种形式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贸易登记制度,并以法令形式加以规范,例如,美国的《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调查法》,这将提高服务贸易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扩大数据采集面,除政府统计所获得的宏观数据外,还应重视扩大统计范围,西化统计项目,以获得微观服务活动数据;

三是加强数据的开发利用。例如,美国商务部每月公开服务贸易出口及相关统计数据。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不仅对政策制定、多双边谈判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服务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和出口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 产业举措。如前所述,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实际上是一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因而还要从产业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1.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 以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民间服务体系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业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主要 依靠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进行。如美国的服务业联盟,统一协调价格、制定行业标准、分享市场信息等。香港服务贸易民间体系包括香港服务业联盟、香港总商会、香港物流协会等近百个组织。我国不但要大力发展相关的服务中介组织,还要大力发展民间统计机构,由于政府统计的局限性,服务贸易统计过程中,还需要借助非政府机构获取大量有益的数据。

2.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制造业不仅仅只有制造环节,它还包含为制造服务的研发、物流、创新、品牌等服务环节。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部化趋势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从国际竞争的现实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性在减少,生产活动越来越具有战略环节的性质。

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中下游三个阶段服务的优势。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这种软性投入所产生的增值已占到总增加值的70%以上。附随着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生产业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生产:产品研发、采购管理;中游生产:与生产本身结合的服务有质量控制、设备租赁、保养与维修等,与生产中游阶段并行的服务有会计、人事管理、保险等;下游生产:产品发运及保险、广告与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 我国应积极培育生产市场与所需要的专门服务人才,使生产企业服务内在化不断外在化,向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3.整合相关服务业产业价值链 任何一项服务业都不是单向发展的,例如,日本《皮卡丘》的经济效应,从游戏软件发行到电影、漫画、音乐的流行,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都占有自己的位置。我国应该整合相关产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相关环节寻求价值增值。充分发展各种业态与模式,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金融业、通讯业等服务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举措: 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7S要素,包括战略(Strategy)、组织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人才(Staff)、技能(Skills)。 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才、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硬件要素构建: 结构(Structure),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战略规划及变革能力。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战略(strategy),构建战略意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

一个企业要针对或预期其外部环境、顾客或竞争对手所发生的变化,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制度(Systems),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拥有关于其运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以判断形势的严重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成为必不可少。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则应制定与战略思想相一致的制度体系。 软件要素构建: 风格(Style),服务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与文化。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不能盲目发展。人员(Staff),指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员工评审、培训、工资体系的构建以及诸如动机、士气、态度等无形精神因素。实践证明,人才是战略实施的关键。技能(Skills),是公司独特的能力与才干。要通过严格、系统的培训,使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松下幸之助认为,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当一个服务企业所有的S要素很好地沟通和协调一致运行时,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从而获得成功。

郭根龙.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张国云.服务崛起——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庄丽娟.国际服务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李伍荣.服务贸易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机理及其实现[J].国际经贸探索,2007,(4):18-21.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福建服务贸易发展概述[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刘绍坚.服务贸易在中国的发展[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

董小麟.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业结构缺陷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11):44-50. [11]

曹亮.国际商务与服务贸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

宋全成.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贸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13]A.Jara, M. C. Dominguez.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in Service and Trade Negotiation[J]. World Trade,2006,Vol.40(1):113-127. [14]

第3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区域贸易合作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总量不够

我国的服务贸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从1982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到2008年的3044.5亿元,增长了几十倍,而且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也由0.6%增长到2008年的4.2%。但总的来说,尽管增长的倍数很多,由于基数太小,与其他国家相比,总量还是不够。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7%,远落后于排名第一、占世界出口额的14%的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4.4%,落后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0.5%。不仅如此,我国服务贸易还呈现出连年逆差且逆差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结构失衡

我国的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较小。长期以来,旅游和运输占据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大半壁江山。直到2008年,我国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进出口额为1657.5亿美元,仍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4.4%。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近年来增速较快,但比重仍然很低。

(三)管理落后

我国对服务贸易管理落后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服务部门的立法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例如《电信法》历经多年的讨论还是没有出台;还未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服务贸易促进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也没有制订完善的服务贸易发展中长期规划;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统计口径与国际标准存在出入,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落后。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发展对策。但这些对策大多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极少从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提出。笔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中国也在积极参与、推动地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贸易不仅促进了地区货物贸易发展,对促进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合作的动因

扩大市场半径。美国经济学家杰夫•马德里克在《经济为什么增长》一书中,论证了经济增长的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需要创新,但科技创新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由贸易发展、殖民地化、国内市场膨胀所导致的市场成长是西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因”。在目前WTO谈判受挫,全球经济一体化受挫的情况下,发展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是最佳的替代方案,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半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内政策推动。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商务部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出台了《商务部关于做好2008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关于做好2009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都提到:利用多边和区域渠道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谈判和磋商。紧密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实力,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推动建立平等、自由的国际服务贸易体系。将服务贸易纳入双边经贸重点促进工作的范畴。深化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我国参与的主要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组织概况

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2003年6月和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均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此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内地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又分别签署了六个补充协议。CEPA中关于服务贸易制度的内容有5条:市场准入、服务提供者、金融合作、旅游合作、专业人员资格的相互承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已于当年7月顺利实施。根据《服务贸易协议》规定,我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开放市场;东盟10国也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开放市场。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是2006年11月签署,2007年1月1日生效的。2009年2月,中巴两国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根据协定,在各自对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全部1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巴方将在11个主要服务部门的102个分部门对中国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包括建筑、电信、金融、分销、环境、医疗、旅游、运输、快递、研发、计算机教育、娱乐文化和体育等众多服务部门。我国将在6个主要服务部门的28个分部门对巴基斯坦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具体包括采矿、研发、环保、医院、旅游、体育、交通、翻译、房地产、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印刷出版、建筑物清洁、人员提供和安排服务等。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2005年11月,中智两国签署《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8年4月两国签署《中智自贸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根据协定,我方在计算机、管理咨询、采矿、环境、体育、空运等23个部门和分部门,以及智方的法律、建筑设计、工程、计算机、研发、房地产、广告、管理咨询、采矿、制造业、租赁、分销、教育、环境、旅游、体育、空运等37个部门和分部门将在各自WTO承诺基础上向对方进一步开放。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4月,中新两国签署《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已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目前,新西兰在商务、建筑、教育、环境等4大部门的16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中国在商务、环境、体育娱乐、运输等4大部门的15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于2006年8月,于2008年9月圆满结束谈判,签署《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4月28日,中秘两国签署了《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

在服务贸易方面,在各自对WTO承诺的基础上,秘方将在采矿、研发、中文教育、中医、武术等部门进一步对中方开放,中方则在采矿、咨询、翻译、体育、旅游等部门对秘方进一步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

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侧重的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各有不同的合作领域与侧重点。例如中新(新加坡)自贸区,双方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可以在此区域着重发展我国的医疗、教育业的服务贸易。

不同的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所涉及的制度有待完善。例如关于服务的原产地制度,CEPA对自然人提供的服务,采取了国籍和永久居留权标准,对商业存在提供的服务采用了业务执行本地化标准。随着近年来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将服务的来源等同于服务提供者的来源是不恰当的,剥夺了成员通过合理的原产地规则来追溯服务正是提供者的权利。

继续推进新兴服务在自贸区的合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结构失衡,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新兴服务业发展落后。若适度开放这些行业,是可以促进发展的。而在自贸区内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适度开放新兴服务行业,例如电信、金融业,负面影响较小,开放度可控。

但我国目前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合作领域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新兴服务贸易的合作较少。我国和新西兰、新加坡签署的自贸协定,都几乎未涉及新兴服务贸易领域。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新加坡在商业服务、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行业优势较明显。而双方合作的主要领域是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

参考文献:

第4篇

【提要】当前有关服务贸易的大都集中在对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入世后对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讨论上。本文从宏观角度来全面综合论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解决对策。主要采用了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概述与论证相统一的,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历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结构等数据的比较研究,来比较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的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新服务贸易观念,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双边和多边谈判,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对策,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国国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如图一所示,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③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而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第5篇

论文关键词:PPS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出口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200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4743亿美元,到2008年则高达2563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多,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年均约11%的增长速度。其中,出口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正因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为保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的增长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进行不等概率抽样(PPS抽样),抽取了8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以此来预测2008年我国各地区出口贸易总额及抽样方差,并与简单随机抽样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宏观决策层更准确地把握各项促进出口政策的实施力度提供依据。

二、PPS抽样方法简介

从抽样发展的历史来看论文服务,最初提出的是代表性样本,这是一种主观有意识的抽样。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计算抽样误差,因此进一步发展到等概率随机抽样,以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处于平等地位,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从而可以科学地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不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是简便的、有效地。但是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效果并不好,例如,要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大型企业对城市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在抽样中是否抽中这些企业,对推断总体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而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是否抽中则无足轻重,因而在抽样中如果把它们处在同等地位,显然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就需要引入不等概率抽样。

1、不等概率抽样的基本含义

不等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前给总体的每一个单元赋予一定的被抽中概率。不等概率抽样分为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情况。在有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中,最常用的是按总体单元的规模大小来确定抽选的概率。设总体中第个单元的规模度量为,总体的总规模度量为,则该单元的抽选概率应为。这种不等概率抽样称作按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英文为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简称PPS抽样。但是,总体单元大小的度量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度量一个企业的大小,可以是资金大小,也可以是产值或销售额的大小,还可以是人员的多少,因此通常用表示规模大小的抽选概率。由于每个单元均有被抽中的概率,,因此也称作PPZ抽样。

2、PPS抽样的实施方法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有累积总和法、拉希里方法、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和分裂法,本文这里选用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累积和的基础上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具体如下:

设总体单元数为,其规模度量分别为,论文服务,…,,进行累积,直至。若欲抽取样本的容量为n,则先求得等距抽样的间隔,然后在之间随即等概率抽取一个数,假设为,则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相应的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以后每隔个度量值,即等数字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的相应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

这种抽样方法的特点是当所有单元的度量时,它是不重复的抽样;当某个时,则第i个单元有可能被重复抽中;当时,则第个单元肯定会被重复抽中。这种方法抽取样本比较容易,每个单元的被抽中概率与的大小成比例,因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3.Hansen-Hurvitz估计量

(1)总体总量的估计

1943年,汉森和赫维茨对PPS抽样提出了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量为:

其中为入样的第个单元的变量值,为第个单元根据其规模大小的入样概率。通常情况下若以该单元包含的元素单位为度量时,,其中,是总体总量的一个无偏估计量。

(2)方差估计量为: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与处理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出口总额 单位:万美元

 

地区

2007年

2008年

地区

2007年

2008年

全 国

121777576

143069307

河 南

837492

1071890

北 京

4892639

5749961

湖 北

817294

1170891

天 津

3807405

4210299

湖 南

651540

841288

河 北

1700041

2400412

广 东

36931609

40566447

山 西

653249

925312

广 西

510916

734744

内蒙古

294439

359185

海 南

136446

158720

辽 宁

3532409

4206950

重 庆

450721

572205

吉 林

385706

477163

四 川

860596

1313249

黑龙江

1225712

1680624

贵 州

146547

190078

上 海

14384611

16914514

云 南

476828

498441

江 苏

20360978

23802941

西 藏

32636

70757

浙 江

12826397

15429623

陕 西

467525

538082

安 徽

881373

1136411

甘 肃

165866

160135

福 建

4993757

5699184

青 海

38591

41910

江 西

544459

772666

宁 夏

108567

125837

山 东

7511011

9319479

新 疆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对外投资

根据WTO分类,服务贸易包括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种方式,即服务贸易竞争力应指一国服务业出口和对外投资能力。因此,通过运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计算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来评价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至少忽略占很大比例的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因此,较全面评价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应考虑服务业对外投资及由此引发的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美跨境和商业存在模式(某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对外国公民的服务销售模式)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期为中国鼓励服务业对外投资而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建议。

中美总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为全面比较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笔者对两国跨境模式(BOP模式)和商业存在(附属机构模式-Foreign Affiliates Trade)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见表1)。 表1显示,1996年,美国FAT模式服务贸易总额首超BOP模式,2005年是后者的1.3倍;2002年,顺差额首超BOP模式,2005年是后者的2倍多。中国BOP模式服务贸易总额远低于美国,且处于逆差地位,即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远弱于美国。 因中国整体对外直接投资严重滞后,所以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FAT模式服务出口也很滞后、竞争力极其薄弱;FAT模式服务进口方面,即在中国境内的非金融类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境内销售收入,2005年总计739.74亿美元, 2006总计913.2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水平。总体而言,中国在FAT模式服务贸易方面处于明显竞争劣势。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服务业FDI比较分析 为深入分析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笔者分析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见表2)。表2显示,无论是BOP还是附属机构模式的双边服务贸易,中国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美国,特别是附属机构贸易模式,中国更显薄弱,2005年逆差额2倍多于BOP模式。 无论是总体还是双边服务贸易额,美国两种模式均处于竞争优势,且FAT模式强于BOP模式;中国两者均处于劣势,且FAT更劣于BOP模式。鉴于FAT模式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和趋势,所以需对FTA模式的来源——服务业FDI进行比较(见表3、4、5)。

表3、4、5显示,无论是服务业FDI总额,还是双边服务业FDI额,美国都远高于中国,使得美国FAT模式服务贸易发达于中国。美国服务业FDI处于净流出地位,而中国处于净流入地位,故美国FAT模式服务业处于竞争优势,而中国处于竞争劣势。 美国鼓励服务业FDI的政策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表明,某国服务业FDI对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特别是对占主导地位的FAT模式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薄弱的中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通过促进服务业FDI来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重视国内服务产业发展,并重点进行产业培育 美国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其国内发达的服务业分不开。服务业已是美国经济中最庞大、发展最快的部门。美国支持 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很多,较有特点的是: 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使国内服务产业发展服从服务贸易全球战略发展的需要,适度放松反垄断限制。注重国防工业,特别是军民共用技术对国内相关服务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确定重点服务产业并保持其竞争优势。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自实施“国家出口战略”和“服务先行策略”以来,其服务贸易和投资的产业发展重点愈益清晰,即将促进重点放在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旅游、商务与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环保、能源等)、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服务、影视娱乐、电信服务等领域,并由商务部分别与能源部、环境保护署、卫生部、教育部等相关机构及行业协会组成专门小组,采取针对性促进措施。

(二)加大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创造并保持服务业竞争优势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技术密集型已成为服务产业的主要属性,人力资本/技术对保持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和人才的引进,为美国带来丰裕的人力资本,美国已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最具优势的科技人才队伍,促使为美国服务贸易提供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持续得到发展,发达的服务业又反过来促进和扩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得美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保持优势地位。 为争夺国际市场,使美国跨国公司在与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美国政府充当为其跨国公司在研发方面保驾护航的角色,如制订出一定的科研计划,采取各种措施推动跨国公司科研与开发的发展;通过延长跨国公司研究与实验机构的课税减免,来鼓励跨国公司进行科学研究,推动新型科技产品的开发,以便使美国的跨国公司能够在技术上领先别国,从而为跨国公司提供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和手段,增强美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

(三)提供资金扶持与援助,为跨国公司提供“基础支持” 利用各种渠道和机构对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扶持和援助是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金融支持。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对外货款业务中,有两项贷款是专门支持跨国公司向外直接投资的:开发资源贷款和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贷款,即对跨国公司给予贷款,帮助扩展业务,提高在国外的竞争力。1971年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有两项业务: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投资保险和对私人投资者提供融资活动。 因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面临更多风险,所以应更重视对其开展海外投资的鼓励和保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如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对高科技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及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等。 税收支持。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而提供税收优惠则成为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公司向国外扩大投资的重要工具,如除与许多国家在双边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外,还通过分类的综合限额税收抵免、延迟纳税制度、在税收协定中不列入税收饶让条款、经营性亏损结转制度、在进口关税减免制度、国外投资收入优惠税率等方式鼓励和促进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 设立扶持企业海外投资的政府性基金。如“TDA基金”作为政府资助私人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资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定向考察、特许培训、商业研讨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技术辅助等,增强美国公司的对外竞争力,帮助美国公司获得海外商机。其中,资助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费用约占美国贸易发展署整个预算的77%。

(四)建立海外投资保障制度,保障跨国公司对外投资 美国于1948年首创官方海外投资保证制度;1969年,美国再次修订《对外援助法》,规定设立直属国务院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1971年1月,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正式开业,从此确立沿袭至今的由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管理海外投资保证业务的体制,即海外投资保证制度,对美国的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承担特别风险和综合风险保险,如禁兑风险、征用风险、政治暴力风险,大大减少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促进跨国投资事业的发展。

(五)为海外投资者提供系统、完善、可靠的信息服务,以降低投资风险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内特别机关驻外使领馆所设的经济与商业情报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等机构形成的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考察设计、论证到组织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咨询 服务等来实现对投资者的情报服务。

(六)与企业密切合作,注重务实性、技术性促进措施 美国商务部等主要贸易促进机构除注重通过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促进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迅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外,特别注重与企业间密切合作,更多地应用深受服务出口和投资企业欢迎的务实性、技术性促进措施:如大量通过派出政府与企业联合商务团组,包括利用类似于召开美中商贸联委会等双边贸易协商方式开展游说与促进工作,以及举办各种商务对接、商务会议、展览等商务促进活动,帮助企业寻找商机;针对服务出口和投资不同于商品的不同特点,举办大量技术性、务实性很强的专业培训活动,帮助分析出口和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市场和投资做法、消费趋势及习惯等,以帮助中小服务企业提高服务出口和投资技能等。

(七)改进跨部门合作及与各州的合作,提高促进与服务效率 1994年后,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专门组成由各部门专家组成的服务业出口工作小组,主要集中进行跨部门合作与协调:数据采集与分析;共同确定为推动促进工作所必须的各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与专家人选;研究建立与民间企业最为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办法;共同制定在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出口促进活动计划与方案。由于服务贸易涉及面很广,有许多州的法律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定与双边谈判或多边谈判存在矛盾,因此,“国家出口战略”还要求联邦政府与各州及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国无论是在BOP模式还是FAT模式服务贸易上均处于劣势地位,且后者的劣势更为明显;而美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发达对其服务贸易,特别是FAT模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中国应把握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特别是服务产业国际转移和FAT模式服务贸易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通过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产业、丰裕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确定重点服务产业并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综合服务网络、建构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充分合作、协调互促的服务产业出口和海外投资促进体系等,以推动中国服务产业海外投资,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郭根龙,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竞争力[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商务部服贸司.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3.中国商务部服贸司.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4.李敏,美国、法国、日本鼓励对外投资税收政策比较[J].涉外税务,2006(8)

第7篇

[摘要]当今,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竞争的重点也从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本文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随着服务业在全球的崛起,1986年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题,从而引发了全球服务贸易研究大热潮。此次谈判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服务贸易总协定》,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归纳为商业、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12大类。同时,根据GATS的定义,服务贸易有以下四种方式:

1.过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的服务。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成员国增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通过一成员国的服务实体而向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的服务,包括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机构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NaturalPersonnel)——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的服务。说得确切些,就是允许其他国家的人员进入本国提供服务。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逆差规模显著下降,进出口总额达2509.1美元,比2006年增长31%,增幅提升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美元,增长29%;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世界第七位和第五位,比2006年分别提升1位和2位。服务贸易逆差为76.1美元,比2006年下降15%。从地区看,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韩国为我国前四大服务贸易伙伴。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分析,虽然增幅较大,但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依然较低。以2007年为例,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1738美元,服务贸易占比不足12%。而据WTO统计,2007年,全球范围内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23%。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国际竞争力差。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除个别年份(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28700亿美元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达4735亿美元,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国际竞争力弱;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产业和部门,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其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下表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行业构成。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

4.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一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本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力资本往往聚集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水平还较低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出现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竞争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有创新精神,通过对服务的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服务市场的细分,努力开拓新市场,在新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第二,企业要主动与竞争者竞争,通过竞争换取效率与进步。第三,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间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交流。第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方面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素质。

2.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升级。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这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对我国来说,他们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服务贸易应实现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

3.有步骤、分层次的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会计、法律咨询的开放试点范围;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开放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并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上海、深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区较大,应在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在后进地区,可通过试点试验,减少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风险。同时,要适当加快对国外第三产业的投资,通过设立服务行业的海外机构,拓宽服务贸易发展的渠道。论文来源于小柯

4.努力构筑科学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服务贸易涉及金融、保险、电信等诸多服务业部门,这就需要建立中央、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统筹协调,相互联动的管理体制。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美国为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分工协调型以日本为代表。日本具体分为立法机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统计机构及咨询和促进机构四大部分。这种类型设多个管理部门,加强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很重要。服务促进型是以服务贸易促进为主、服务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管理的实际,借鉴世界各国管理服务贸易的成功经验,建立以服务贸易管理主管部门为核心、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服务贸易协调管理体制。通过加强宏观规划、调查统计、市场促进、政策协调、对外谈判等工作,使服务贸易管理工作更加务实、高效。

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展望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潜力1: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2007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9%,远低于发达国家72%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52%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速为15.4%,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论文来源于小柯

潜力2: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还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的19.4%。而外资服务企业占有的中国市场份额一般仅为百分之几。比如在金融领域,截至2007年12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不到3%的市场份额。随着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外商投资比重将逐步增加。

第8篇

   作为学汽车专业的学生们,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汽车工程论文格式怎么写?汽车工程论文格式又有哪些写作要求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汽车工程论文格式标准模板,供你们参考!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

中文题目: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外文题目:ThestrategyandtheinfluenceonthemotorindustryofChinaafterenteringWTO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系别:

04990000薛x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系

毕业论文的格式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百余年,汽车工业已成为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乃至高新技术密集的支柱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由最大的潜在市场转变为极具吸引力的现实市场。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特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汽车工业服务贸易

ThestrategyandinfluenceonthemotorindustryofChinaafterenteringWTO

Abstract

andtechnologyintensivehasbecom#ethepillarindustryandimproved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emotormarketofChinaisnowchangingfrompotentialmarkettotheabstractedactualmarket.

目录

一、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发展现状„„„„„„„„„„„„1

(一)世界汽车工业的现状及特征„„„„„„„„„„„„„1(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1

二、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1

(一)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承诺„„„„„„„„„„„„„1(二)外商在华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2

三、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2

(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3(五)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改革„„„„„„„„„„„„„„3

附录A:【附录标题】„„„„„„„„„„„„„„„„„„5附录B:【附录标题】„„„„„„„„„„„„„„„„„„5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顶格)„„„„„„„„„„„„„„6致谢(小三号、宋体、顶格,两字中间空一格)„„„„„„7

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

1雪铁龙等3了全球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并有所强化。

2.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和重组,现已基本形成了通用、别克、福特、丰田、大众、雷诺-日产等6大集团(联盟)和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等3家基本独立公司的“6+3”格局,产业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九家公司控制了全球

二.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一)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承诺

1.2001年12月11日,等内容显示,根据入世协议,到20062001年关税税则,我国轿车目前税率为低10%,反映到价格上降低幅度为每年3%左右。但关税减让不是逐年顺延递减,而是从2002年开始,每年有一个递减水平,直到2006年1月1日减为28%,同年7月1日减为25%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

(二)外商在华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近年来,几个大型汽车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由于受到中国汽车政策的影响,目前他们只能采取合资形式将资本投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外资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均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外资进入后,中国轿车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开始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得以建立,价格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所形成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迫使每一个企业都加强了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效益不断提高;外资和技术的广泛引进,使我国轿车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有了极大提高,缩小了我国轿车工业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文章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中国汽(http://bylw.gkstk.com#/)车工业水平显然大大低于国外。除非新一轮汽车技术变革到来后,我们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否则中国的轿车工业在较长时间内还不得不处在追赶之中[1]。虽然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汽车消费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也有了一定积累,但我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仍将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应对入世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世贸组织规则、改革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加快服务贸易领域改革、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等,开始削减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市场,并颁布了多项管理办法或条例

(一)国家关于汽车工业的政策变化

1997年至2000年初,针对汽车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情况,各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含原机械工业部、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论文。

参考文献

陈汉群.《中国汽车产品开发困难与出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第59页。

表1-1中国汽车工业工业总产值(2001~2005)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图1-1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年数据

附录A:【附录标题】:①[输入正文]②[输入正文]附录B:【附录标题】:①[输入正文]

郝云宏.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3(5):1-3.[2]刘世锦.国际贸易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8-62.

[3]胡刚.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2.[4]姚光起.一种氧气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6]姚光起.主页名称.1994-11-01[7]Rodriguez-Clare,Andres.“Multinational,Linkages,andEconomicDevelopment”,

第9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宪等,2004

[2]《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黎孝先,2007

[3]《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等,2007

[4]《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冷柏军主编,2006.8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邱继洲主编,2006.8

[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缪东玲主编,2007.9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岩编著,2007.6

[8]《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胡丹婷主编,2007.6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4.

[2]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3]张伟锋,陈春梅.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4]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6]田俊辉,黄辉.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金祥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0

[3]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施米托夫,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1.7

[5]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亚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考试指南,宋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周厚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8]贸易实务,张魁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9]进出口贸易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10]国际货运与业务,李玉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11]交通运输服务贸易与物流,陈海宽,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

第10篇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防范收汇风险的作用,同时具有融资条件宽松、手续简便易行的特点,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模式的首选。随着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专业化发展,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贸易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出口保险的发展速度来看,根据中国信用出口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中国信保在2002年的承保额仅为275亿美元。而2009年,中国信用保险及担保的承保金额达到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58%。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额806亿美元,增长2053%;投资和租赁保险保额543亿美元;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额8413亿元,新增担保金额9亿元。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达到987亿美元,是过去七年(2002-2008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总额的69%。到了2010年中国信保累计实现保险及担保业务保额为19643亿美元。

从保险产品的种类来看,最初主要承保短期出口信用险、中长期出口信用险,而后扩大为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投资保险、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业务、资信评估服务、账款追收服务、担保业务等。

从出口保险的渗透率来看,2002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即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额占同期全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仅为22%,而截止到2009年,我国出口保险的盖渗透率已达到179%,较2002年增长了813倍,并且渗透率179%也已超过了近几年国际平均渗透率15%左右的水平。

二、当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完善

出口信用保险并不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及其业务活动也不受针对商业保险的一般保险法的限制。各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都有专门的法律作指导,如美国的《美国进出口银行法》、英国的《出口担保和投资法》、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保险法》等。各国政府通过单独制定法律或法规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性质和宗旨、地位和作用、经营目标、财务核算等进行规范。在中国,不但在中国人保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经营出口信用保险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与保障,而且新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迄今仍然没有相应的专门法可依。现行的《保险法》只是一部商业保险法,其中第156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保险组织,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2004年7月实施的《对外贸易法》也仅仅是在第53条中对出口信用保险作了简单的一般性规定,即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因此,出口信用保险立法的滞后,导致了难以有效保障和规范中国信用保险的业务运作,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出口信用保险预算问题

(1)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偏高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基本上在08%~1%之间,对东欧、南美、非洲等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平均费率高达2%。如此高的信用险费率使得大部分外贸企业望而却步。尤其是不少外贸公司认为,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家出钱办保险,本来就应该坚持盈亏基本持平的经营原则。我国现行一年期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平均为1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费率在1%以下。再考虑到出口信用保险规定的一旦出现保险责任事故,保险公司只负责赔偿承保额的80%~90%左右,外贸公司得自己承担10%~20%左右这一实际。在当前整个世界市场都处于买方市场、外贸出口只有微利的情况下,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费用实在太高。

(2)风险基金不足导致承保能力有限

第11篇

近年来,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条款,以市场准入及跨国投资为诱惑,使发展中国家与之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s,以下简称FTAs),在这些FTAs中加入一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超过了TRIPS所规定的保护标准,被称作TRIPS-plus条款。随着FTAs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签订了含有TRIPS-plus条款的FTAs,特别是在药品的专利保护领域,TRIPS-plus的扩张显得尤其突出。TRIPS-plus条款的强势扩张在影响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秩序、侵蚀知识产权保护多边体制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药品的可及性(即可获得性)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TRIPS-plus条款并及早制定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RIPS-plus条款的缘起与发展

早在19世纪末,国际社会就开始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国内法两条途径,其中国际条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TRIPS协议产生之前,国际上已经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如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保护版权的《伯尔尼公约》、保护邻接权的《罗马公约》以及《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等等。但是,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较高,这些公约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提供高标准保护的需求。比如,《巴黎公约》没有规定专利的最低保护期限,对于商业秘密也无专门公约予以保护,此外也无一个有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初,美国以退出谈判相威胁,要求将知识产权纳入多边谈判。考虑到乌拉圭回合协议作为一揽子协议,包括了发展中国家所希望得到的一些东西,例如纺织品协议回归、服务贸易协议、更强化的争端解决机制等,发展中国家最终做出了妥协和让步。1991年,关贸总协定总干事提出了乌拉圭回合最后草案的框架,其中《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基本获得通过。1994年4月5日,125个参加谈判的成员方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签署了包括TRIPS在内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后法律文件。可以说,TRIPS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胜利,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统一化和协调化的最低标准,即各成员对知识产权所提供的保护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TRIPS所制定的保护标准和要求。与其他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相比,TRIPS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扩大,保护期限普遍延长。此外,TRIPS协议还规定了详细而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包括行政和司法程序,并且将有关知识产权的争端纳入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强化了各成员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

第12篇

一、我国南方服务业贸易发展的表现和特征

我国南方市场的服务业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贸易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各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使我国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总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条件,使经济效益不断稳步提高。南方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长,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市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进入21世纪,我国南方省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即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迅速提升,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被优化,成为我国南方市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第三,服务业内部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部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国际传统的服务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近年来增长处于稳定期,但是所占的比重却相对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诸如房地产、计算机服务、信息等的迅速发展,而且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较快。

第四,南方的服务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一个新渠道。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南方服务业市场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渠道,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上升中。

第五,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南方各乡镇企业处在迅速的兴起和发展中,这也在客观上推进了农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拉动了各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又在促进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从侧面推动了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目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很多国家已经将服务贸易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际上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在1970年时,国际服务贸易额仅为100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代后,全球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据统计报告显示,从1980年到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而且各国的进出口都出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2)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提高较多

据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79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为24%,而此时的世界国务贸易仅为21%,此时的服务贸易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更是高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从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同期的货物贸易年增长率。目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依然领先于货物贸易。

(3)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变化

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目前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的品种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模式,就服务业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而言,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前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是运输和劳务输出,如今,随着全球化经的发展,金融、保险、运输、信息处理与传递、旅游、设计与咨询、租赁、航空服务等早已经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4)地区分布差异使国际服务贸易发生较大改变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同而造成的。发达国家已占到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如:美国、英国、德国,这三个国家就已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0%,由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不快等特点,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在经济改革和不断开放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还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并还在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南方服务业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发展受到服务业水平低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服务业的比重就越高。一个国家的服务业体现着该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标志着该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其所占比重的大小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美国的经济学专家曾经对现代化国家的标准提出过10项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GNP中的比重应在45%以上。最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提高了我国南方市场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跨境交易,另一方面通过商业形式存在而进行的服务输出也在大量增加。但是,我国的整体服务业水平还较低,受这个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在技术、管理、品牌的创建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还很难进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2)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贸易领域限制较多

第13篇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86-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决定着本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阶段。中国服务业全面市场化改革始于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2001年又提出了全面发展服务业的决定。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但到了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873.1亿美元,是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由传统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逐步向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贸易模式转变,服务业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服务业贸易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是我国服务业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显得尤为不足。在现阶段加强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稳定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Robert C.Shelburne and Jorge G.Gonzalez(2004)计算出了27个OECD国家1992-1998年的IIT指数和MIIT指数,得出IIT指数和MIIT指数分别为0.75和0.60,同时研究了美国多边服务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情况。FariborzMoshirian,Donghui Li,Ah-Boon Sim(2005)运用产业内贸易的新贸易理论分析了美国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明,要素禀赋、人均收入、金融业的FDI、金融部门的经济规模、美国与其伙伴的贸易集中度以及市场开放度等因素对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活动降低了美国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Mosesmuse Sichei,Chris Harmse,Frans Kanfer(2007)依据1994-200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南非与美国在服务贸易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南非与美国的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与货物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似,特别是两地区在人均收入和市场规模方面的差异对产业内贸易有消极影响。同时指出,美国对南非的直接投资对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有积极贡献。Yu-qing Xing(2007)分析了从1980-2004年中国与其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指出了中日与中美之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领域,并分析出了美国和日本对于中国的直接投资对于中美和中日的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

2.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早期我国的服务业与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落后较多,服务贸易在整体贸易中的比重也不大,所以对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很少有人关注,直到2005年之后,随着我国服务业对世界的逐渐开放,以及服务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才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所以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05年才开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篇文章,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曾国平,胡新华,王晋在论文《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测算与分析》(2005)中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和内部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运用静态衡量G-L指标以及动态衡量MIIT指标两种指标,对于中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首次给出了衡量我国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量化的数据。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服务业中的不同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李伍荣,余慧在论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统计与中国实证》(2006)中讨论了服务贸易的两种分类,分别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简称BPM5),以及由GATS给出的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四种交易方式。指出BPM5为更好的服务业贸易统计数据。同时对于我国1997-2004年的服务业的13个项目的G-L指数进行了测算和统计,指出了我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各个项目有着显著的差异,并提出了对于我国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术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与某个经济体之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2007年之前的我国学者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把中心放在对我国单方面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与其他经济体在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方面的比较研究,2007年之后,我国学者逐渐把目光投向了这一空缺的领域,进行了针对我国与具体某个或某几个国家之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蔡宏波在论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比较》(2007)中归纳、整理以往多种产业内贸易衡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出较为全面、科学的产业内贸易评价体系,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主要5个国家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各种指标的测算,合理判断和比较了目前两地区服务业整体、部门间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崔日明,陈付愉在《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2008)中通过对2001-2005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并且运用TC值说明中日间各个服务贸易部门的出超和入超情况,并运用以上GL和TC指数分析了总体中日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同时分析了中日各个服务业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最后给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2)影响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

在对于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因素的研究中,包含着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针对服务业中的具体某个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胡颖,韩立岩在《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2008)中研究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

对外直接投资、两国间的直线距离以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正相关;贸易不平衡度、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以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

其次,针对整个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姜颖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07)中考察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得出了我国服务部门的规模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度是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孟祥娟在《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2009)中通过计算G-L指数、MIIT指数和HIlT指数及VIIT指数,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的角度,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研究。运用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货物贸易和服务业开放度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均GDP与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创新性地对于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选取了不同的解释变量进行了分析,引入了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服务业开放度以及人均GDP三个变量进行了分析。

(3)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效应研究

以前的论文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对我国经济的宏微观因素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上,但是没有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宏微观经济因素的反方向影响分析。任靓在《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2009)中分析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对于我国的反倾销效应、公司内贸易效应、服务业集群效应、公民福利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对于进一步发展扩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前景分析

我国学者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时间还不长,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没有像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那样充分具体。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大多局限在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总体描述性研究以及对于影响服务业整体以及某个部门的因素研究。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突破:

3.1对于我国服务业进行横纵向全面比较

现有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实证研究过于单一和片面,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也只是从对我国单一性的研究发展到了针对我国与某个经济体之间的比较研究。同时,在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研究中还不够全面,在现有研究中只有系统的对于中日和中美间的双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对于中国与欧盟间以及东盟间的双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还没有或者不够翔实具体,缺乏针对与我国服务业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具体行业采用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纵向梳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横向比较中国服务业各个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3.2采用更加翔实充分的指标统计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

现有分析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时对于我国服务业的统计指标较单一,更多的是利用G-L以及MIIT指数衡量了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和范围,没有全面充分的衡量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竞争力。笔者认为可以从研究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文章中进行借鉴,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来全面衡量我国服务贸易,这样对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分析会更加具体充分。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贸易 产业 结构 研究

论文正文:

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面对不同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国际贸易发展政策,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继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贸易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复杂,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国际贸易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在世界贸易迅猛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快于世界贸易增长的平均水平,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份额逐渐提高。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球总额的6.1%,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总额的7.3%,均大幅超越位居第四的日本,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至2011年,中国始终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货物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7%和11.13%;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了10.32%和11.7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0%,在1995年上升到40%,2011年则达到了50.1%,2013年外贸依存度虽然出现回落,但仍高达46%。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猛,外需拉动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十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2个百分点。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更离不开国际市场,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带动。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间的联系和构成比例。中国的产业结构分配不太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农工商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实力较为薄弱,重工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中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目前,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小范围的波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已经代替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整个产业结构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趋势。

虽然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良好的态势,但是在产业机构调整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产效益低下,优质产品率较低,具有较强竞争力行业较少且对第一产业贡献较小。第二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生产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较快的传统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现代服务业则没有充分发展,这对第三产业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三、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产业结构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的水平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水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本国比较优势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贸易的产品要受国内供给结构、要素禀赋、技术水平等产业结构相关因素的制约。

第15篇

首先,中国在专业服务领域中还未开放兽医学服务、助产、护士、物理治疗师、研究开发服务、租赁服务,在交通部门没有开放邮政服务及视听服务、电视通讯。保健医疗部门中把旅游导游排在开放之外。娱乐文化服务部门中除了体育娱乐,没有允许移动多媒体服务、新闻提供服务、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文化服务。运输服务部门没有开放宇宙航空、管道运输。

另外,韩国在整个部门限制自然人口的移动。专业服务领域中,没有开放医学牙科服务、助产、护士、物理护士服务,也没有开放有关能量流通服务、建筑物清扫服务。在视听服务中的电影、录象放映服务和广播电视服务部门,在国内是比较敏感的部门,所以至今没有允许。还有,保健、医疗部门没有开放整个部。教育部门,没有允许中小学教育及其他领域硕士论文。环境服务部门,没有开放有关卫生设施的服务。娱乐文化部门,把新闻提供、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文化服务、体育服务从开放对象中除外。运输服务部门,把内部水路运输、宇宙航空服务从开放中除外。

在市场经济里,形成了以WTO为中心的,与多边主义的接近,以及把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媒介的与区域主义的接近两个方向。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表现出国家之间的利益对立还比较明显。与此相反,有相同利益追求的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则表现繁荣的现象。

服务的自由化意味着民营化与竞争的引进。据研究,服务与商品贸易不同,它不是通过区域协力引起贸易转换,而是比多方协商期待更多的利益。就是说,类似的国家集团之间,在国内管制方面,以自然发生的相互认定及调和的形态可能形成实际的协助。汉语圈、儒教和佛教相连的宗教性的纽带及人的习惯、制度方面,跟其他文化圈相比韩中之间的区域协力,比泛世界性的接近更加给对服务自由化起帮助的作用。服务贸易的主要障碍是,让外国服务供应者对市场接近的不允许、资格条件、承认、许可、对其他外国服务供应者限制服务供给等与国内规制相关连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