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通信行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通信行业;诚信;问题;对策
一、通信行业诚信概述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忠诚客户,才能有更大和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一)通信行业特征
通信行业不提供实物产品,其本质是服务行业,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于为客户提供的电信服务,因此,电信服务就是通信运营商的立身之本。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将成为各大运营商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信行业诚信经营
通信企业诚信经营,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电信业务和其它服务。通信企业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信业务,同时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具体内容有业务宣传、营业窗口服务、通信工程安装、通信质量保证等。
二、企业诚信经营比较分析
服务是通信行业的本质,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是通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稳定客户关系,是建立在客户对企业信赖的基础之上。打造诚信服务品牌,就要增加客户消费透明度。由于通信行业特征,客户的通信消费,只能以运营商的计量为准,客户难以重复计量验证,这一点有别于工业企业生产。因此,通信运营商的诚信,成为客户关注的热点。目前,提供“透明的、放心的”消费清单,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一)行业间经营诚信比较分析
“充值卡过期作废”、“投保容易,理赔难”、“本店商品售出概不退换”、“欠交物业管理费六个月以上的住户,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我国消费者对这些条款和现象都不陌生,但是,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霸王现象”和“霸王条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通信行业内部诚信比较
在价格诚信方面,广受好评的是中国移动,其次是中国联通,而评价最差的是中国电信。这样的调查结果,增强了企业危机意识,促使通信运营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通信市场行为。多年来,政协委员不断质疑移动双向收费,要求单向收费。直到2008年,移动公司对此才有所松动,准备改进资费政策,但是,还没有完全实行单向计费。可见,随着通信市场规范管理加强,运营商对诚信经营,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三、通信运营商诚信问题
(一)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一些电信运营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业务。世通假账事件、Qwest通信涉嫌虚报利润等欺诈案,极大损害了通信公司的诚信。
(二)服务中的诚信问题
虚假广告宣传,欺骗用户;格式化合同、违约不负责、电话卡余额不返还、短信陷阱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小灵通掉线,覆盖范围小而无法通话却继续收费。
(三)互联互通中的诚信问题
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磁卡电话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四)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服务业务的不正当竞争,一轮又一轮的恶性“价格战”,电信企业网络间的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电话卡的随意打折、IP电话接通率不高、CDMA移动手机不畅等等,这样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的竞争态势,势必影响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宣传,散布假信息,电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的不尊重、不信任,甚至进行欺骗行为。
(五)企业履约中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管理局、行业协会的倡导下,为共同规范电信市场,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在协约中,各企业都本着诚信的原则,以自身的品牌、信誉向政府、企业同行、消费者做出了规范市场、诚信经营的庄严承诺,并表示自愿接受公约的约束,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四、通信消费者诚信问题
(一)用户频繁换卡
因为不需要办理任何身份证明和登记材料,一些人利用话费结算的滞延时间,恶意欠费,把手机卡打爆,扔掉换新卡。
(二)恶意欠费
取消电话初装费后,电信运营商经营风险骤增,恶意欠费现象大幅攀升。欠费者向电信局申请延期缴款,然后无限期地拖延时间,以及个人使用假身份证,在出租屋登记装机之后,又不停地变换地址,使电信部门难以找到事主。
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以及网上商业诈骗等,通信公司蒙受巨额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信用户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电信营运收入总额的5%。2001年,我国因盗用通信设施、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占营运总收7%,户均60元,并且,这个数字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巨额欠费无疑会给运营商增添经营压力,扭曲企业财务信息,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的增长。
五、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监管部门公信度不够
从2000年开始,国家设立了中央以人事权为主的电信管理体制,实行信息产业部、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市场的两级管理,由于授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队伍不成熟等原因,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某一家运营商的代言人。这样,监管部门在市场竞争中,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角色错位,信用缺失。
(二)管制政策和手段滞后
在电信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我国实行的是非对称管制政策,非对称管制是促进有效竞争的一个常用手段,它可以用扭曲的政策校正市场的扭曲。但是,随着新的电信竞争格局的形成,不对称管制成了一种某些电信运营商的保护政策,使市场竞争的主体处于不公平地位。
(三)通信法律不完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电信业如何通过法律、法规,调整电信监管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是摆在中国电信业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国外电信业大多是先立法、后改革,我国是改革超前于立法,至今只有一部《电信条例》,从而导致竞争规则不完善,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威受到影响。短信息服务,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负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而现行的法律对此还是空白。
(四)欠费中的法律漏洞
电信运营企业与用户,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长期以来,电信用户一般是先消费后付款,致使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对一些恶意欠费者,难以避免和追究。其原因,电信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恶意欠费占欠费用户总数的40%-50%,其拖欠的费用占了85%以上。
(五)通信技术防范欠缺
目前固定电话未能做到适时计费、适时出账;欠费难以形成防范和催交合力;未建立固定电话充值系统,无法做到从源头上防范;未建立反欺诈联盟及数据库,各运营商各自为战,“抢拉”客户,为用户欠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六)欠费工作管理松懈
近年来,由于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发展、服务的巨大压力,重市场开拓,轻对欠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具体表现在营业把关不严,用户资料修改不及时,欠费催交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为了增强开发市场力度,对商考察不严,素质差的商,为了增加业务收入,放松对用户资格审查,如认可复印身份证开户,从而增加了欠费概率。
(七)取消初装费
2001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用户装机费用降至几十元(除终端设备外)。承诺使用一年以上,甚至赠送话机等。因此,当欠费超过百元后,有些用户就弃机,另装或转用其他通信工具,从而形成欠费。
六、诚信问题解决途径
(一)用法律来约束诚信
建立诚信体系,必须依靠法律保障。我国已经把诚实信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并在多部法律中做出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仅有这些法律规定还不够,还须制定信用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在全社会建立诚实信用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的机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全社会动员,着力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
1、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只有全社会确立了强烈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评判标准,才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恪守最基本的准则,珍惜个人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2、营造、整治企业诚信环境。企业诚信环境的营造和整治,要立足于治本与治标、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要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构筑企业、个人诚信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制度,从物质、精神上鼓励公众检举企业、个人诚信缺失状况。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查、自纠、自管的自我约束功能,这有利于形成企业互相监督、自觉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诚信制度
1、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使恪守诚信变为每一个电信企业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信用危机产生。企业诚信文化方面的建设包括:首先,将诚信经营上升到企业理念的高度,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潜意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把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的准则,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电信企业应加强内部诚信教育,树立诚信经营的道德思想观,这是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的基础。此外,应加快建设电信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诚信,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并逐渐延伸到员工的个人生活信用。最后,建立健全公司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
2、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对用户进行信用度的评价、对用户的消费过程进行监控、对信用等级差的,以及上了“黑名单”的用户,进行及时地清算和处理,从而引导和规范用户的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电信行业,要加快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这对促使电信市场有序进行,保证电信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容.企业竞争力之源[N].赣南日报,2005-03-29.
2、王宁.电信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6).
3、关蓉晖.简论诚信文化[N].光明日报,2005-01-11.
4、付连辉.诚信引领企业制胜的法宝[N].鞍山日报,2003-08-15.
5、王振富.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之本[N].文汇报,2004-01-20.
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我国通信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大体相同,根据2014年12月26日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的报道,201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十大趋势一是产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和兴起中的信息经济,二是我国4G全面启动,5G国际布局加快,三是宽带中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四是移动互联网孕育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五是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硬件,开启智能化时代,六是工业互联网:构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七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向新技术新平台演进,八是车联网:从概念走向生活,九是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保护成为战略,十是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将加速推进。多层次、多样化使用用户逐渐对通信行业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而通信行业产品趋于差异化且目标客户和市场也需要更加细分。
2.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
2.1缺少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规范制度
市场营销不能缺少法律法规的规范。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的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凸显出了诸多问题。随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营销手段衍生品,许多经营商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大肆地非法经营,以谋取暴利。而通信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对于每个客户都是息息相关的,非法的营销手段不仅造成客户经济上的损失,而且造成了市场营销系统的紊乱。所以,只有加强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完善的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2.2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滞后,管理机制缺失
当今社会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通信行业的发展理念需要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吻合,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通信行业中市场营销手段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是技术质量的要求、是服务质量的要求,落后的营销手段降低了企业的品牌质量,不利于客户群体的扩充。同时通信行业三大巨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存在着一地多系统交叉竞争的现象,通信行业的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有着相似之处,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通信行业在这一方面很难进行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信行业的资源浪费。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的滞后和管理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2.3通信行业售后服务不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通信行业的三大通信运营商拥有者数字可观的客户群,所以客户群的维护是一重大课题。通信行业的市场营销需要产业链条的维护,通信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通信行业不得不全面发展自身体系,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服务上。产品售后服务的不足,导致客户群对企业服务的不满,影响着客户对通信企业的信任,信任是通信行业市场发展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信誉度使企业得到客户群的良好口碑,并能有效扩充客户群体。而较差的信誉,导致企业口碑的下降,客户群流失,严重的可以导致通信企业的倒闭。所以说,通信行业售后服务的不到位,影响着通信行业的正常市场营销的有序进行。
3.完善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措施
3.1健全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规范制度
当今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方面,许多经营商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大肆地非法经营,以谋取暴利,正是因为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序管理,严重制约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可以净化市场营销手段,对不法经营分子进行有力的打击,并且进行严厉的处罚以示警戒,同时可以对诚实守信的通信企业进行奖励,为通信行业的营销的良性循环做好基础准备。井然有序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3.2通信行业市场营销多样化,管理机制统一化
我国通信行业营销市场的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拓展通信行业市场的多样性,营销手段不断更新,才能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首先,我国通信市场的重点转向娱乐业务的发展。将娱乐业务作为现代通信行业的重点业务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娱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客户群体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其次同时通信行业的营销手段也应注重品牌效应,通过良性竞争的循环,通信行业不断的体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进而来实现通信行业的品牌价值,提高通信行业运营商的经济效益。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中管理机制的统一,对通信行业起到了综合管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通信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减少了通信行业的资源浪费,加强了各通信企业的有序发展。
3.3增强通信行业售后服务业务能力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资源损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层次去理解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构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体系的层次性。能够实现对不同层次能耗情况的分析,并从中得到具体的原因,这有助于后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参考大量的资料文献后本文提出一种三层评估指标体系[3]:1)基站能耗:由于基站耗电是整个通信行业耗电的一个核心部分,分析和计算基站能耗有助于直观的了解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2)业务能耗:业务量与能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通信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能耗的增加,分析业务能耗有助于通信企业了解单位业务量的能耗情况。3)综合能耗:充分体现通信企业能耗情况,使通信企业了解自身能耗的总体情况。节能减排的核心是去发现可节能的环节,优化通信行业的能耗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层次性的评估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了解企业能耗的情况。
2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
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能够对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能耗情况进行相关的描述、对比、分析和评估。这次评估指标本身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4]。
2.1评估指标类型节能减排评估指标需要能够体现通信行业各种特征,但由于通信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单一的指标很难全面的描述其特性,只有通过多项指标的集合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5]。从整体上看,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统大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类[5]:1)经济指标:包括话务量,载频到达、数据流量等;2)能耗指标:包括耗电量,汽油损耗量、柴油损耗量等;3)环境指标:包括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等;4)综合指标:包括业务能耗比,节能比等;通信行业整体评估指标类型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共分为3层。
2.2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就通信行业而言,在制定相关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企业效益等多个方面[6]。将整个通信行业能耗过程、资源回收、资源再配置等全面的数字化,为通信行业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分析的依据[7]。在制定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是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完整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在资源能耗方面的真实情况,不仅仅集中在电力资源方面,而应同时考虑到其他资源能耗[8]。2)简明性原则:要求评估指标概念明确,输入输出数据能够简单直观的反映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能耗状况。3)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的分析和计算在能够充分体现数据结果的情况下,不能过于繁琐和复杂。4)重要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能够反映通信行业能耗的重要指标,突出通信能耗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减少评估指标的数量,从而降低分析和计算量,使得指标分析更加经济可行[9]。5)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些联系,例如:同比和环比、横向与纵向比较等。根据以上的基本原则来制定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才能真正反映出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中的相关情况。
3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计算
结合通信行业中各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以上的原则,建立一个符合过我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指标评估体系[10],如图2所示:
3.1单位业务量能耗变化率单位业务量能耗变化率指标不仅仅考虑到能耗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还考虑到业务与能耗之间的必然关系。
3.2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指标主要是考虑载频到达数与耗电量之间的关系,有在考虑业务量以外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
3.3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变化率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变化率指标不仅仅考虑到电能损耗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还考虑到其他能耗方式对业务量的影响。
3.5每万MB已使用面积每万MB已使用面积指标主要是考虑到业务量与使用房屋面积之间的一种关系。另外,可以根据通信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结合地区、时间等参数对节能减排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系统。
4结束语
1.1通信行业中计算机技术的含义分析
通信技术是当今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具,主要包括光通信技术以及电通信技术等。其中,电通信技术又涵盖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通信技术有着高效的数据传输功能,能有效获取手机信号及卫星通信信号,然而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运行周期小、成本高以及维护耗费时间长等。而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凭借射频辨识模块、GPS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件以及激光扫描部件等技术及部件,将互联网与任意物品相连,进而达到实现网络信息高速通信的目的。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智能识别信号,并物联网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当今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研究的热点所在。
1.2通信行业中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首先,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传输。该技术以二值信号为重要基础,完成语言、声音以及图片等信息的传呼,与此同时,还完成了传输与处理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其次,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效率较高。一般情况下,一条语言模拟数据的传输能达到每秒2400比特,换句话来说,一分钟传输的字符数为18000个;而在数字信息传播模式中,每秒传输的字符数可达每秒64000比特,既一分钟传达480000字符。可见,数字信息传输模式的速度是模拟信息的数据传输速度无法比拟的。再次,计算机通信的呼叫持续时间较短。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仅有少部分的计算机通信是在一秒内就可完成的,大多数计算机通信都需要在5s内才能完成。在传统通信模式的信息传递中,即电话的信息传输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持续三到五分钟。然而在计算机通信中,建立信息传播方和信息接收方的联系的时间通常都短于一分三十秒。
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2.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选择了通过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方式,来将信息处理及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进而到到提升企、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既是在通过上级业务单位合理引导的基础上,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重要依据,完成从办公室自动化到远程自动化的转变,进而推动终端设备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缓解、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保障了企业的业务质量,与此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各企、事业单位的通信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系统在功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需要具备专项计费功能等。然而事实上,计费工作大多都是由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专门的计算机利用性能强大且储存着大量信息的计费模板,来根据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计费系统的规划与完善,在提升计费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计费的需要[3]。例如,我国的三大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以及电信,其经营运作便运用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信计费系统,利用其统一性的通信计费方式来完成高效、便捷、合理的计算收费工作。另外,该系统还具有实现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计算费用功能,还能扩展计算机通信计费系统的兼容性,有利于计费的灵活性。
2.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管理和数据查号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对传统查号方式的有效改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查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统计、数据更新以及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大大促进了数据查号和数据管理的效率,其具体应用如公用网的长途电话局、短途电话局等。除此之外,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该系统之前,就需要考虑到要在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查号时对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障系统的有效性。
3结语
如果能在单一架构下管理多个无线网络的实时数据,或者说在单一架构下管理统一后的单一无线网络的实时数据,应该是过程行业用户一致的要求,所以我们说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它可以提供远程操作的更高可靠性和更低成本。三大无线国际标准合作的技术基础原本是存在的,因为ISA100.11a、WirelessHART和WIA-PA的底层协议都是IEEE802.15.4,而提供芯片和通信协议栈的商家往往同时提供这几种技术的部件,即使是在ISA100.11a、WirelessHART和WIA-PA阵营内,还包括有很多相同的会员。作为ISA100的核心成员单位的尼维斯(Nivis)公司一向以其管理和优化网状网络的软件而闻名,同时在利用ISA100.11a、WirelessHART和6LoWPAN开发基于标准的无线网状通信堆栈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尼维斯公司目前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唯一同时提供ISA100.11a和WirelessHART两种流程行业无线产品供应商,比如其无线节点和路由器用在ISA100.11a和WirelessHART的型号是相同的,使用户能够在单一的硬件上运行任何一种标准。如VersaRouter910路由器既支持Nivis的ISA100.11a标准,也支持WirelessHART标准,拥有在同一平台上运行的软件,VersaRouter910是一个双启动硬件(Dualboothardware),是集全功能于一身,专门为客户准备好提供的无线解决方案设计的工业级无线路由器。中科博微公司是可同时提供WIA-PA、WirelessHART两种流程行业无线产品供应商,比如其无线网关既有属于WIA-PA无线网络的WIAPA-GW1498、WIAPA-GWS12002种型号的网关,又有属于WirelessHART无线网络的WHT-GW1250网关。北京天宇蓝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可提供WIA-PA、WirelessHART两种无线网络产品。在ISA100.11a和WirelessHART问世之初,在ISA名下成立过ISA100.12工作组,负责寻找将WirelessHART和ISA100.11a无线标准融合的技术途径。当时认定实现无线标准融合技术途径的唯一方法是提案申请,后有3个团队提出申请。但最终这些团队没有解决以下核心问题:网络规范的定义能够取代ISA100.11a和WirelessHART及提供2个现有网络的反向兼容。代表ISA100.11a和WirelessHART供应商的两个团队都不能接受修改自己基础网络的要求,因此无法达成任何妥协协议。其原因非技术方面,而是集中在营销效应方面。因此在2013年,ISA100.12工作组已决定放弃在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融合方面的努力。ISA100.12工作组中的最终用户曾建议的融合备选方案是供应商可提供同时对ISA100.11a和WirelessHART无线网络进行操作的产品,即“双启动”产品的解决方案。2010年初,德国测量与控制标准委员会NAMURPressRelease(公告),开始提出单一(融合)工业无线标准(仅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要求,建议三个标准合并为一个IEC标准。2010年8月在伦敦的Heathrow(希思罗)机场召开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工作组即以希思罗命名。2011年3月底在瑞士的融合工作组会议形成备忘录决定成立技术工作组,重庆邮电大学是希思罗工作组的5名核心成员之一和技术工作组主要成员。技术工作组首先完成“三个标准的异同”资料的编辑,然后达成分三步开展工作的共识,第一步是实现三标准共存,如图1所示,第二步完成渐进式融合,第三步以单一的OSI/ISO层过程仪表协议的现场设备、统一的接入点、统一的网关实现标准的最终融合,这里的现场设备、接入点、网关均以希思罗命名。2012年12月现场总线基金会(FF)宣布与国际自动化学会自动化标准委员会ISA100合作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允许多个工业通信协议通过共享无线集成架构在过程自动化系统中运行,使现场总线连接到远程的I/O和ISA100.11a、WirelessHART、有线H1协议集成到单一的标准化环境中,这称为基金会的远程操作管理ROM,这是通过第三方的开放融合,以便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成本的远程操作。这个框架保持了“基础设施”战略,而不是试图在无线设备水平方面竞争。
2、系统架构的创新
霍尼韦尔公司2004年推出工业无线变送器——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XYR5000无线压力变送器,载频为902MHz~928MHz,以此为基础的无线网络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作为网关设备的基站WBR与各种类型的XYR5000无线变送器可直接通信,最大数量为50台,最大距离610m。基站还可有线接入最多25个AO/DO组件,基站与控制系统的连接有RS485ModbusRTU接口,还可提供RS232到WMT无线管理工具上显示。随后IEC三大国际标准的早期无线网络系统的架构是由网关和无线现场设备组成,如横河电机无线系统的早期架构是YFGW710现场无线一体型网关和现场无线设备,一台网关可接入最多10台(刷新率1s)或50台(刷新率5s)现场无线设备,如图3所示。艾默生过程管理公司下属的罗斯蒙特公司真正针对流程行业无线网络系统的研究始于1998年,2006年推出的智能无线解决方案是采用900MHz,2007年以后在欧洲和亚洲则推出2.4GHz的解决方案。早期无线网络系统的架构也是由网关和无线现场设备组成,可能会包括适配器等设备,同时每一台无线现场设备还可作为路由器将其他无线现场设备的信息传送到网关,如图4所示。2007年6月11日,霍尼韦尔公司推出基于ISA100.11a思路的OneWireless无线网络方案,采用了XYR6000变送器,载频为2.4GHz。推出OneWireless无线网络后,系统架构也在不断更新,较早的版本是2009年4月的120版,当时作为网关的是多功能节点;2011年9月200版的新功能包括无线变送器无路由功能改为路由功能可选、增加了现场设备接入点FDAP、增加了HART适配器等,2011年10月又引入了CiscoAironet1552SOutdoorAP节点设备、CiscoWLAN控制器;2013年4月210版的新功能包括在线无线设备授权等新功能。AP节点设备被分为两类:网格接入点(MAP)和根接入点(RAP)。网格接入点是Mesh网络的远程接入点,它作为ISA100.11a无线现场设备网络和IEEE802.11a/b/g/nWi-Fi网络的接入点,这是所有接入点的默认角色。对下层ISA100.11a无线现场设备网络来说,每个网格接入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现场设备的消息,同时,它又作为一个路由器,为其相邻网格接入点以IEEE802.11a/b/g/nWi-Fi网络转发消息,从而在2层网络中为无线设备和主机应用之间实现数据传输,通过转发过程,数据可以找到通过中间网格接入点抵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如果一个链路因为任何原因而出现故障,网络会自动通过其他路径安排数据传输,直到数据抵达网关为止。根接入点通过光纤、有线以太网或电缆连接器连接到有线网络或服务器,作为到有线网络的“根”或“网关”,它必须在接入点配置时设定为根接入点。通信时,网格接入点通过网格接入点之间的路径或直接传送到根接入点。在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中,接入点之间有许多冗余路径连接,因而特别可靠。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和网格接入点数量的增加,有必要使用多台根接入点以保证无线网络所需的性能和吞吐量(如图5所示)。推荐根接入点对网格接入点比值为20,这意味着,最多20个网格接入点可以共享相同的一次和二次根接入点,由于每个网格接入点可接入数十台无线现场设备,每个根接入点可接入20个网格接入点,而根接入点又可以多个同时接入交换机,其应用规模可满足数百点到数千点的大型无线网络的要求。艾默生过程管理公司在WirelessHART网络中也推出了CiscoAP节点设备作为构成回传网络节点的接入点,菲尼克斯公司在WirelessHART网络中也推出了可与该公司多台WirelessHART网关组成骨干网络的WLAN接入点,且都通过Wi-Fi传送采集的所有信息,同时,WirelessHART网络也可接收支持802.11Wi-Fi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信息。随着工业无线网络将过程控制延伸到工厂现场的各个角落,其应用越来越普及,单个应用实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已突破一个工序或一个车间的范围。在这种形势下,流程行业无线网络设备的制造厂家不失时机地推出可覆盖整个工厂的全集成式多用途无线网络。这样的网络中既包括简单的无线现场仪表网络,也覆盖多种无线应用的场合。创新的系统架构主要体现在接入点设备作为主干网络节点,比如OneWireless无线网络先后推出的现场设备接入点FDAP、CiscoAironet1552SOutdoorAP节点,横河电机ISA100.11a无线网络的YFGW510现场无线接入点,艾默生过程管理公司WirelessHART无线网络推出的781远程链路、CiscoAP节点设备和WLAN接入点,菲尼克斯公司WirelessHART无线网络的WLAN接入点。这些设备具有骨干路由器功能,可将众多的无线现场设备的信息通过底层网络采集后,尽快地通过骨干网络传送到无线网关。这种将网关功能分离为接入点和现场无线管理站以及将信息传送分为底层网络及骨干网络的分层架构,不仅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信息传送速度,还能更好地实现同时管理多个现场无线子网通信系统的要求。
3、引入无线行业领军厂家的技术和产品
为了使构建的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符合企业运营流程管理逻辑,支撑卫星网络规划建设,提供面向客户的运营服务和保障,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卫星通信服务进行模块划分、描述和定义,力争构建起一个涵盖卫星通信业务建设、运营、管理完整业务链、全面系统的基本框架。
1.1基本框架的模块设计思路
对于卫星通信企业来说,卫星通信业务是其最根本的核心产品,卫星通信企业是通过向客户销售卫星通信业务产品,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价值和公司盈利发展。因此,我们首先选取卫星通信业务为切入点,希望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卫星通信业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细化分解,力争能够理清、认识、理解各组成环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框架的设计奠定基础。如图1所示,在一个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中,主要包括了前期客户需求调查研究、业务规划、产品设计、能力建设,中期的市场营销、业务开通、服务保障、运行维护,以及后期的业务产品退出或转型升级等各环节要素;另外在其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企业人力、财务、质量管理、知识管理、品牌建设等运作管理环节进行基础支撑保障。从图1可以看出,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卫星通信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其主要完成了由战略和业务目标驱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成业务产品或服务能力;第二阶段为中后期的卫星通信业务的运营和服务,主要承担了对业务产品进行运营管理并形成服务能力和产生收益。两个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发展。业务规划与能力建设工作是运营与服务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业务产品,并能够及时具备能力并推出市场,才能够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可靠地运营保障;另一方面,运营与服务工作是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的实现和发展。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工作完成之后,必须通过运营和服务来实现产品销售和客户价值增加,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并能够及时反馈给业务规划与能力建设进行业务产品的改进、提升和开发,从而形成最令用户满意、最具竞争力的优质服务产品。与此同时,两个阶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管理来进行支撑和保障。对于运营服务型企业来说,其更加关注运营与服务,所有业务规划与建设以及企业管理工作,都是企业为了通过运营服务产生价值、满足客户需求所需不同层面的服务保障工作。因此,为了在基础框架中突出强调卫星通信业务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支撑的两个关键环节,同时体现出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我们从总体上将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分为三大模块,即,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运营与服务模块和企业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1.2基本框架的层次设计思路
客户的卫星通信业务需求分类多种多样,我们可从市场、产品、资源和组织四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客户购买的是卫星通信业务产品,而卫星通信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所能支撑的仅是企业向客户提品所需要的资源能力,要想将资源能力转化为客户需求实现,还需要通过卫星通信业务产品进行有效衔接。对于卫星通信企业而言就是对各种卫星通信资源和服务能力进行规划、设计和组装,形成了可以独立计价和运维支撑的业务产品。此外,客户所需业务产品多样,卫星通信服务商还需要结合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的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用,以发挥核心资源的最大效能和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因此,客户需求的实现主要由卫星通信企业的市场、业务、资源和供应商等关键因素协同完成。另外一方面,在基本框架的设计中,我们希望构建起能够面向客户的端到端运营服务支撑体系,即以客户需求为引导,业务实现为手段,资源、供应商和组织管理流程为保障的运营服务体系。主要经过市场需求的挖掘、提炼与转达,业务的开发、集成与实施,调动内外部资源,最终实现业务并反馈给用户的过程,如图3所示。该过程中,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形成的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端到端的闭环,从而最终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为优质和满意的服务。综上所述,为了表明客户需求实现过程中四个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并强调打造端到端的高效运营服务体系,我们在三大模块基础上,又将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市场层、业务层、资源层和供应链层,如图4所示。如图4的层次设计,将市场层放在最高层客户紧邻的第一位,突出强调企业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根本依据的理念;逐级向下的各层分别为业务层、资源层和供应链层,充分体现了客户需求实现是通过具体业务来实现,业务产品需要资源提供支撑,最底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除核心资源以外所需配套资源的各要素协同关系。这种层次设计充分体现出卫星通信企业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市场服务的运营理念。
2基本框架各模块的设计
根据前述基本框架结构设计思路,我们对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各模块进行进一步设计和定义,各模块功能描述如下。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设计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主要负责指导和支撑运营服务。包括市场战略、资源战略的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的构筑、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管理以及供应链/价值链的开发和管理。其中,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空间卫星资源的规划、建造、测控、运营和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还包括支撑产品运营服务的其他硬资源和软资源,如地面测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共享库,等等。运营与服务模块设计运营与服务模块主要负责客户需求实现和服务保障。包括日常的服务提供、运营支撑准备、质量保障以及销售管理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其包含所有由客户驱动的直接面向客户的运行和管理工作。组织管理模块设计组织管理模块为完成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和运营与服务模块所需进行的公司内部机构组建,包括了任何商业运行所必须的基本的企业或商务支持。
3基本框架各层次的设计
3.1市场层设计
市场层主要包括客户需求挖掘、分析、客户细分、销售和渠道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服务产品和定价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处理、服务等级协议管理和计费等。在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内,市场层提供对企业核心业务产品的规划开发管理,包括制定战略、开发新产品服务、管理现有资源、实施市场及战略等所需职能。在运营与服务模块内,客户关系管理集中考虑客户需求的基础情况和管理。
3.2业务层设计
业务层包括业务的设计开发、业务配置、业务问题管理、质量分析以及业务使用量的计费等。在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中的服务开发与管理就是为运营与服务模块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能力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它包括服务战略制定、服务的性能管理和评估、确保未来服务需求能力等所必须的功能。在运营与服务模块中业务运行管理聚焦于对客户服务的提供,包括客户需求分析、服务方案设计、和服务保障等客户服务所需的功能性需要。本层的焦点是服务提供和管理,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3资源层设计
资源层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是为支持卫星通信运营服务所需的卫星资源、地面基础设施和软资源等的规划、开发和交付,主要包括卫星资源、卫星测控站、业务监测站、运营服务网络平台、IT系统、知识共享库等,以及新技术的引入与现有资源技术的互相作用、现有资源性能管理和评估,确保满足未来服务需求的能力等所必须的功能。资源管理和运行主要负责卫星资源管控(卫星性能监视、分析和控制)和其他地面基础设资源的运维管理等所有功能性责任,确保各类基础设施资源平稳运转,能够为客户提供所需的端到端服务能力,并直接或间接地响应服务、客户和员工的需求。同时也包括对资源的功能集成、关联和实时数据统计,以便进行信息综合管理和采取提质增效措施。
3.4供应链层设计
供应链层主要包括处理与卫星建造商、设备提供商、集成商和工程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的交互,它既包括基础设施的供应链管理,也包括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关于日常运营的接口管理。
4基本框架的整体设计
综合上述分析,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模型一方面突出卫星服务商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支撑的核心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面向客户、聚焦前端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交付能力,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箭头以上半部分代表从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户需求实现两个维度进行的三个模块、四个层次结构设计思路;箭头的下半部分表示抽象化、可视化的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结构设计。该基本框架从顶层将卫星通信业务服务商划分为战略与基础设施、运营与服务和组织管理三大模块,并在框架布局上体现出面向客户的服务中战略与基础设施是前提先导,运营与服务是关键实施,组织管理是全过程支撑的运营特点;该框架自上而下的四个层次架构设计,充分体现出卫星通信企业是以客户需求为引导,以业务实现为手段,以资源和供应商为保障的层次递进关系,各层次环环相扣,紧密链接。这种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市场的层次设计,确保企业在享用客户需求时更迅速、策略更灵活,大大提供客户满意度,同时能够更优化企业内外部软硬资源的工作效能,以最高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适当的信息服务,真正做到让大市场来主导企业的流程架构。
5结束语
融合通信技术属于计算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其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传真、短信、电话、实时通信以及多媒体会议等众多网络通信服务。随着电网业务不断改革,对于通信平臺的信息交换要求变得更高,电力通信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方式的网络信息交换服务。融合通信技术将通信系统和IP设备集成到一起,创建一个涵盖整个企业的通信平台,将用户像电一样实现实时沟通。本文针对电网企业中采用融合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了融合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融合通信平台构建等内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融合通信简介
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融一种新型整合通信模式和解决方案,融合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集成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企业客户之间进行网络交流全新体验,简化了交流方式和提高了沟通效率。融合通信技术将会把持企业内部所有的通信模式,将固定电话通信、电子邮件通信以及移动设备通信等实现数据相互交换。融合通信技术将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模式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提高数据交互效率和节约交流沟通成本,并最终实现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融合通信技术具有通信网络的融合性、扩展性和多样性,网络通信的融合性将终端统一到一个网络之上,并实现网络统一管理和维护;网络通信扩展性将通信功能更好的嵌入应用系统之中;网络的多样性使得网络不仅是IP网络、固定网络,还包含了GSM网络和无线网络。
二、电网企业通信环境现状
随着人们对电力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多,电网企业的通信网络服务负担越来越大,如何实现高效通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的电网企业故障造成的损害非常大,要求电力用户必须要快速高效寻找应对策略。电网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移动电话、语音通信、邮件通信、传真通过信、即时软件通信以及短消息等方式。伴随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Web会议、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普及,人们对于沟通交流的网络通信质量也正在不断提高。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构建起组织结构,在组织机构中工作人员的沟通,通信的核心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来源相当重要。目前,核心数据主要来源于LDAP目录。其主要的内容包含了组织机构人员的固定电话、邮件信息、Ip电话、手机号等重要信息。通过组织机构、个人组织和公共组进行分析和统计,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查询。
三、融合通信技术应用效果
3.1优化工作人员及业务流程效率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合作,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来开拓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关系更具有价值。按照电网企业的分布式通信对象进行集中统一综合,从而获得更加高效的通信模式。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电网企业员工协助工作。
3.2拓展电网企业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企业资源设备,并创造出新的价值。传统的通信模式迁移到IP电话,用户的所有设备均能够得到大部分保留。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扩展资源能力,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价值。
3.3更好发挥软件应用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不仅可以为电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厂协作通信服务,而且还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的价值。将企业的更多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文化之中,并且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来实现资源集中。
四、结束语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论文百事通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
三、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数据库过载是造成门户系统访问瓶颈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数据库优化策略,减少SharePoint对内容数据库频繁交互次数,成为解决以上问题首选手段。优化措施一:采用SharePointServer2010中的远程BLOB存储(RBS)功能,用于解决在SharePoint内容库中存储的文档越来越多,存储的媒体文档越来越大的问题,它能够将原BLOB非结构数据(文档、媒体文件)存储在内容数据库中,转移到在内容数据库外部的某个位置。使得原内容数据库大小大大减少,减少百分比在95%以上,以帮助解决由SharePoint内容库增长引起的问题。优化措施二:采用Nginx缓存技术,使用Nginx作为Web服务器,缓存一些静态文件,如css,js,htm,html,jpg,gif,png,flv,swf,这些文件都不是经常更新,便于缓存以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Nginx主要是处理静态页面效率较高,具有比较好的处理高并发性能,因它的稳定性、丰富的功能集、示例配置文件和低系统资源的消耗而闻名。优化措施三:拆分内容数据库及创建标准化的采编中心,以此拆分与网站集关联的内容数据库。在拆分内容数据库时,需将网站集移到其他内容数据库中,并将原来由多个网站集关联一个内容数据库,拆分为一个网站集关联一个内容数据库。与此同时,将现各网站采编结构,按新的网站采编结构创建,并将原频道和新闻迁移到各单位新的采编中心下(如图1、图2所示)。
2应用
2.1远程BLOB存储(RBS)应用
通过在SharePoint的PowerShell中启用RBS,并用以下的步骤实现将SharePoint中的BLOB文件存于文件系统的功能:(1)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启用FILESTREA;(2)为每个内容数据库设置BLOB存储,设置数据存储的卷\目录;(3)在第一台Web服务器上安装RBS客户端库;(4)在所有其他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上安装RBS客户端库;(5)单独为每个关联的内容数据库配置RBS;(6)为每个内容数据库启用RBS;(7)迁移内容库大文件到BLOB文件存储。
2.2Nginx缓存技术应用
Nginx门户系统部署,如图3所示拟将2台服务器用于Nginx服务器,Nginx服务器运行和配置于Linux环境下。安装在Nginx服务器上,并在Nginx服务器上对Nginx进行配置,Nginx由内核和模块组成,Nginx配置就是对模块功能的配置,配置指令写在nginx.conf文件中,即以下文件路径c:\nginx\conf\nginx.conf。
2.3内容数据库拆分与迁移应用
按以下步骤完成数据库拆分及数据迁移:第一步:梳理门户系统网站集信息以及数据库实例信息;第二步:规划网站集一对一内容数据库名称、多对一内容数据库名称以及分配部署内容数据库所在实例;第三步:根据规划的内容数据库名称及其所在的实例,在SharePoint管理中心创建添加内容数据库;第四步:按规划使用SharePoint2010ManagementShell命令行拆分内容库,操作命令:Move-SPSite网站集URL-DestinationDatabase数据库名称-Confirm:¥false第五步:在现运行的各单位网站集上创建采编中心,采编中心结构按新的标准化采编结构创建;第六步:将现运行的采编中心频道及新闻,迁移至各单位新创建的采编中心;第七步:修复所有显示页面,将原采编新闻地址修改为新的采编地址;第八步:根据服务器数量重新规划数据库实例数量,并将内容库均衡分配到各实例上。
3结束语
1.资源限制,信息系统审计覆盖面尚不全面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全部开展了GCR(一般控制)和ACR(应用控制)的全方位信息系统审计。但我国还未能全面开展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基本处于一般控制的摸索阶段。
2.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我国国内的审计人员不仅在数量上存在欠缺,质量上更是有待提高。当前我国金融界审计队伍中,主要由财经类专业人员构成,严重缺乏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技术又精通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审计人员虽在财会审计领域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难以应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3.缺乏有效的通用信息系统审计软件通用的审计软件具有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各种功能,并且在计算机环境中,通过数据接口与被审计信息系统连接,同时将审计工作程序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手工审计。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刚起步不久,在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空缺,通用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几乎不存在。此外,我国现有的财务软件大多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所需系统的电子资料。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策略
1.信息系统审计制度与准则制定方面根据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应建立国际标准框架下具有各行特色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因而,我国商业银行也可应把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COB信息系统作为核心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实际、顺应国际准则趋同化要求的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监审机制和制度。同时借鉴巴塞尔协议、BS7799、COSO等其他国际标准和原则,进而确立适合各行的信息系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方法、流程等,具体指导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2.信息系统审计管理方面第一,建立全方位信息系统审计管理体系。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切实落实《金融机构计算机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安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审计的监管,将信息系统安全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第二,进行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技术角色划分,突出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特色。根据各商业银行自己的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及信息系统审计资源,划分不同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角色,突出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特色,提升信息系统审计层次。
3.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需要一支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队伍。由于财经类专业人员缺少计算机审计所要求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制约金融信息系统审计的“瓶颈”。建议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是吸收计算机专业人员,把他们培养成审计人员;二是对现有审计人员开展信息系统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成信息系统审计师;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推行信息系统审计师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内审人员学习和钻研计算机知识,考取国家计算机资格等级证书。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金额体制和金融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浮出了水面。不良贷款问题成为我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有所下降,但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有1.25万亿元、比率为7.1%,仍然高于国际间银行评价标准水平记录(其良好区间在2%至5%),信贷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信贷风险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动态的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相关信贷风险,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商业银行可通过对企业风险信息的预警,随时感知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中风险状态和对企业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冷静地分析投资环境与市场变化对贷款影响的能力。同时,在银行贷款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应用预警系统可以排斥和防范企业经营性风险的侵入,使企业经营性风险不致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将信贷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对银行贷款进行规范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贷款独立性是信用风险数学模型应用的重要假设条件。政府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和政策错误将导致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无法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准确的预测,即使预测到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我国目前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应用很少,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受限。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对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3家上市,农业银行的股改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之中。上述举措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管理理念、以及经营绩效。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将更加理性,贷款的独立性也不断提高,信用风险度量数学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条件已逐渐具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是指运用计算机系统的智能控制功能,通过一系列定性、定量的技术手段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根据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的不同信号,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进行指导。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着力于建立一个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不良贷款,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系统。整个系统由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和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组成。通过各个子系统的协调运行,实现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和贷款监管业务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三、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预警系统的预警依据主要是银行信息资源。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央行和银监会开展监管的前提条件。因而,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信息中心是十分必要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是整个预警分析系统的数据信息储存和提取的中心。
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包含的信息种类有:历史统计数据信息、即时数据信息、经济发展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内部处理信息等。除系统内部处理信息是来自系统处理结果外,其它信息都来自系统外部,其信息传导途径为:
信息通过上图的传导途径,最终进入系统的数据库。由于目前全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运用了计算机联网系统,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导入已经不是难题了。
在明确了数据信息的种类和来源后,就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归属。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由几个大的数据库组成,每一个数据库下设置数据项,数据信息分类储存在各数据项下。具体设置的数据库如下(表1):
1.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为:①经济发展信息,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状况、税率、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规模、结构及变化趋势、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产业发展的鼓励或限制信息等;②货币政策信息,如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利率、汇率等。建立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判断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状况,以防范经济恶化所带来的信贷系统风险。
2.商业银行相关信息数据库。银行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为:①银行业总体信贷信息,包括中央银行、银监会的业务指导信息、同业拆借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投资动态、不良资产总量及比率等信息;②银行内部自身资料信息,如各商业银行存款总量、贷款总量、可支配的资金量、贷款运营周期统计数据、贷款偿还情况等。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行业信贷状况,商业银行自身信贷资金运行风险状况,以防范商业银行业信贷风险。
3.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按照贷款主体的不同,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分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及小型企业、企业法人三类客户信息数据库。自然人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为客户个人基本情况,侧重于个人收入、个人信誉和负债情况。个体工商户及小型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为:客户基本情况、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等,侧重于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状况。企业法人客户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①客户基本信息,如公司概况、公司历史信誉、管理层素质、行业地位、企业发展前景等信息;②客户财务风险信息,如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等信息;③客户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信息,如贷款本息按期偿还情况、不良资产情况、担保抵押情况等信息;④客户所处行业信息,如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条件变化、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技术风险、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增长潜力、行业波动性、产业扩张性、产品替代性、行业资本积累率、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亏损系数、产品销售率、行业信贷平均损失率、相对不良资产率等。建立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状况,以防范贷款对象风险。
四、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
商业银行贷款分析子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当客户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业务员将有关数据输入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子系统,商业银行分析子系统便从信贷信息子系统中提取相关的客户信息、行业信息、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信息,对商业银行的该笔贷款业务进行动态分析。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由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指标模块、判断模块、预测模块组成。
1.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主要包括:①系统暂存信息数据库;②预警警界线数据指标库;③数据处理公式数据库。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有效的运行。
2.指标模块。指标模块是实现预警的首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正常值,建立预警界限。指标模块的作用是为了使预警指标信息系统化、条理化和可运用化。预警体系科学性的首要标志就是所选择的预警指标系统能否科学地反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变化特征。
-
预警指标主要由系统性风险指标和非系统性风险指标两部分组成。客户系统性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方面的行业信贷风险、区域信贷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客户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贷记录等方面。因此,结合上述风险构成因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宏观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客户所处行业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所处区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指标模块就是通过确定数据库中各指标正常值的范围和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出警界限系数,再将预警警界线系数输入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保存。
3.判断模块。判断模块主要功能是将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库中的客户信息调入,对照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公式所确定的正常值(预警警界线),计算风险指数。判断模块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预警警报。
报警装置是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部件。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在目标客户的信贷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能够通过指标体系的风险指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信贷人员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4.预测模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不但可以对银行当前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发出预警信号,而且能够根据历史信息,预测银行信贷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客户信贷风险的未来状况做出评价并进行预警。由于用于市场预测的灰色理论具有需要的数据模型少和利用微分方程描述动态特性的优势,且由理论建立的灰色动态预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因此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中引入灰色理论进行预测,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五、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
一旦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的判断模块决定发出警报时,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就会发出相关的警示信号。
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的预警分为两部分构成,即商业银行信贷整体风险和单个客户风险所构成;相对应的商业银行贷款警示子系统为两类预警,即A类预警信号和B类预警信号。
A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情况,共分为5个风险等级,由绿、蓝、紫、黄、红5种颜色的字母“A”标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稳健,达到银监会风险监管的各项要求,控制风险能力较强;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银行经营基本稳健,达到银监会风险监管的主要要求,在个别方面未达到风险监管要求;当预警信号为紫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正常,基本达到风险监管的主要要求,但存在一些缺陷;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银行存在较大的风险,较多方面未达到风险监管要求,存在问题较多;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很差,经营有严重缺陷和问题,控制、化解风险能力基本丧失。
B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贷款客户存在的风险情况,共分为5个风险等级,由绿、蓝、紫、黄、红5种颜色的字母“B”标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稳定,有十分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基本稳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紫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较前期有小幅缩减,但收入基本稳定,具备偿债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债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大幅缩减,并长期不能改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客户收入缩减严重,并出现负收入,基本失去偿债能力。
六、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
正如一个乐队需要一个指挥一样,作为一个完整的运行整体,仅有各个子系统的独立运行是不行的,它们必须相互合作、协调运行。而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正是充当了指挥的角色。
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设置的功能是将各个系统的资源合理的调动起来,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并及时更新;检验预警信息系统、指标模块和判断模块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对其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同时,在其它子系统完成各自任务时,它能够及时保存数据信息,并对其加密,避免资源外泄。但最重要的还是它能够同银行的联网系统建立对接关系,避免系统之间产生冲突。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其最终目的在于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偏重于信贷风险的事后控制,即等到风险已经发生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但此刻不良贷款已经形成并造成一定的损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贷款前的银行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分析预测,在银行贷款过程中既考虑银行单个客户的非系统性风险又兼顾了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的风险。使商业银行贷款形成以事前控制为主的,并与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相结合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曾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
[2]胡群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研究[D].江苏大学,2005.
为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机制,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进行科学化的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更需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机制。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开创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财政数据,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应该要求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
我国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企业进行企业经济统计创新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较差,工作情况不佳,从而使得企业必须要采取措施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实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可行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管理成为可能,有助于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以及科学的思想理论都为企业进行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具有可行性。 1科学发展观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理论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国快速发展,并且,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实现企业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变更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数理统计科学的不断进步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使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成为可能。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是必要的,对于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创新思想观念
关键词: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进行自我约束,它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规范内部管理,并且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1、影响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因为被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同在一个通信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本企业的利益,因此,单位领导的意志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者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执法的程度,在领导力量的制约下,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方面:在目前的通信企业中,独立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通信企业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一些部门的领导来完成的,或者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的一些部门一块办公;有些通信企业是由一些会计或者物资管理人员来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在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制约,不能独立的开展经济监督活动,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方面:我国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成立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这样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很不成熟,有些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并且审计工作在监督和评价一些相关经济部门的时候,难免会得罪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内部审计相对于一些技术性比较强或者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待遇也比较的低,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并且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自然不愿意从事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么,目前通信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在工作的时候容易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难免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这样,仅仅依靠简单的查查帐,打打球,自然不能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给有效的发挥出来。
2、解决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对策
要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制度进行建设和完善,同时加强对通信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监督:要想有效的民主监督通信企业的领导班子,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法人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在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的时候,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等内容加入进去,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还应该注意学习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内部审计管理的成功经验,并且紧密的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能够满足本通信企业管理需求的道路,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要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和制度:要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和条例,只有用法律的形式将内部审计制度固定了下来,才能够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且将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明确出来;要制定和完善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且将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细则也明确出来;将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从而让内部审计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只有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才可以有效的实现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钻研,花费时间来完善自己,并且应该积极的探索能够适应新时期内部审计要求的工作方法。通信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从而为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包括时间方面和资金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只有提高了工作的业绩,才能让企业的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认可,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同时,通信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且将内部审计人员纳入升迁考核的优先范围;要保证内部审计在工资待遇方面和其他的财会人员持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从事这项工作,这样就可以用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审计队伍来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有效的保障。
明确思路,改进方式:通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作为审计的重点。在审计方式方面,应该改变过去的事后审计方式,采用事前和事中的审计方式,在事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在事中事后进行跟踪和监督,从而合理的评价通信企业的经济行为。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中站稳脚跟,并且获得发展和进步,就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通信企业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通信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在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问题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通信企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福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2(35):123-124.
[论文摘要]三鹿以及整个牛奶行业出现的问题再次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是经济学者、企业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外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分析,显而易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的内在机制。只有企业本身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社会会众、供应商以及政府能够真正合理地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当中来,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才可能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以企业的利益为纽带引导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外部性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外部性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成本和收益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边界而向外部“溢出”。外部性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我们这里所要解决的企业外部性问题正是外部性的负面效应。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做好它的本分,即为股东创造利润。这种观点的基本逻辑是,如果社会中每个个体—包括企业—都能追求自己的最大目标,那么,“看不见的手”就会调节社会走向社会福社的最大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生产能得到最达的价值,一般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安乐,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按照这种观点,个人利益最终会与社会利益一致,那么社会责任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在这种经济思想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整个19世纪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持消极态度的,许多企业不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是极尽所能地对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供应商和员工等进行盘剥,无所顾忌地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一逞征服的,以获得巨额的经济利润。进人20世纪以后,工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时候社会才意识到企业外部性问题的严重性,企业必须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A·庇古已经注意到了外部性问题,但真正引起全社会和企业界重视还是最近的事情。90年代后,一些品行优良的企业一时间成了社会学习的楷模,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优劣的指标也从早期单纯经济指标发展为综合性的“企业社会绩效指标”,市场规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力逐渐形成。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诸如“安然”之类事件,说明解决外部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的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浪潮极大地发展了经济,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其中鱼目混珠,企业界不断出现由于社会责任沦丧而产生企业负的外部效应问题:矿难、毒大米、毒面粉、毒粉丝、劣质奶粉、霉质月饼、回炉牛奶、特氟龙、苏丹红、石蜡油、三废污染、偷税漏税、拖欠工资、“欣弗”事件等等,三鹿以及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问题才过去不久,又来了狡苗事件”,接二连三,屡屡发生,不胜枚举,触目惊创这也在一遍又一遍地拷问企业家的良心!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学者提出要让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内部化,实现的途径是:一方面加强企业本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外在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对政府的作用给予极大的期望。笔者认为,这种思路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但是根据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的辨证关系,应该从企业本身着手,用合理的制度约束和激励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公司治理结构基本理论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给其不同的定义,目前较为权威的定义是1999年5月DECD理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指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公司治理理论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古典企业理论中,企业是一个完美运作的“黑匣子”,因而公司治理问题并不重要。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诞生,委托问题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公司治理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股东利益为核心的,即使在现代,几乎全世界的《公司法》中都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永远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包括经营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任免权以及剩余索取权等。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企业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企业伦理问题,员工纠纷问题,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等,从而催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成长(Clackson,1995)。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除股东外,来自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应该对公司经营者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由于债权人要承担本息到期无法收回或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债权人和股东一样,拥有监督权,并在非常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如在破产清算时:从人力资产所有者的意义上说,员工是公司的主人之一,应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如提供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共同决策等等;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害,消费者应拥有对公司的监督权;一般说来,交易规模越大,交易合同期限越长,供应商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供应商就越是与公司休戚相关,供应商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应当享有对公司营运的监督权;公司的经营对公司所在社区的居民亦有重大影响,如公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人,公司的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当地的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公司的扩张亦会对社区居民带来影响。所以,社区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应享有监督公司活动的权利。严格说来,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从经济方面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运用经济、法律等政策和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调解不同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之所以把政府看作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因为:第一,政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就业,而公司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部门,公司景气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后备军”的多寡,从而关系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第二,维持政府这架机器运转的主要“燃料和动力”是税收,而来自公司的各项税是政府税收收人的主要源泉之一,公司经营不善或偷税漏税都会减少政府的收人流,从而使政府的运转失灵。第三,政府庞大的购买清单和公共工程开支计划也需要公司来满足或实现,如何保证质量并按期交货是政府所关心的。如果公司出了“大麻烦”,势必影响政府的“政绩”。基于以上考虑,政府也应有权对公司实施监督。
显然,相对与传统的企业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制衡理论明显地更关注了企业对非股东利益群体的社会责任。同时,有学者从企业是社会的企业的角度看,认为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是一种改良的思想,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为股东实现利润创造的经济实体,而是为社会实现价值创造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元素包括:包括股东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三种。相应的企业要为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资本关系负责。
现实中是资本关系在控制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并由此理所当然的更关注资本的利益,而忽视或只在不损害资本利益的前提下注意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更多的是其他利益关系为资本利益的长期目标服务,甚至很多企业发生完全不顾其他利益关系的短视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社会都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对社会的责任,关注对社会的外部性问题,否则将被社会遗弃淘汰。
三、建议: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
【关键词】 通信行业 质量 服务提升
伴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密切,不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层次都无时不刻的感觉到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而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便是通信行业, 新形势下提高通信行业的服务更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然而,当今通信行业服务形式并不过于乐观。
一、通信行业服务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1)通信服务人员职责意识差。通信服务人员是与客户接触次数最多决定通信服务水平的重要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行业形象的阐述。但无论是移动还是联通或是电信,营业大厅人员都存在过早下班或是上班时间擅离职守在与客户交流中出现语言不善、言辞模糊、不屑搭理等服务行业不应该存在的情况。这类问题的存在直接降低通信服务的水平,不符合服务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改善此问题的现状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2)工作精度有待提升。在日常通信中调查中,时常有人反映或是话费余不正确或是流量计算不合理以及在各通信服务分点话费充值错误,在与服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不时出现口角的问题。客服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以及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没有不断提升是其中的根源问题。我们应该牢牢遵循“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仔细处理“上帝”的消费计算,真正做到最低误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树立通信行业的高精准形象。(3)通信质量差。通信质量是通信行业服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通信公司还存在在信号弱差造成的电话无法接通及通话过程音质差杂无法辨别语言的情况。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通信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给广大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商业过程满意度偏低。在众多有关通信服务调查显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满意成分,在这类原因中无论是客户对话费定位不合理还是价格过高以及其他资费的不合理的认为,我们都不能无视它存在的内在原因。
二、提升通信行业服务的应对措施
对通信行业服务的提升不仅是当今时代伴随着快节奏的经济生活和物质生活必要的要求而且还是对人性的更好体现。正确认识通信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根据通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做以下对策:(1)工作人员能力及职业道德培训。在当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猛进,通信行业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来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客服技术和自身解决问题服务能力的提升,严格进行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在各个层次严格人员的招聘,注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服务态度差工作不仔细的问题要严格解决,要充分体现服务行业的理念与宗旨,深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争取以最大的限度争取客户的满意度。(2)不断丰富服务手法。不断更新服务的手法更能吸引广大客户的眼光,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推出及时合理的套餐类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往往能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根据时代要求进一步调整通信行业的定位包括职业定位和服务档次定位,使通信行业走进客户的身边不再是一些人不敢接触的行业。根据市场走向调整通信行业的价格合理性,使通信行业回归到正常百姓可接受的水平。(3)从科技提升入手。科技是二十一世纪信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水平的质量,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法就无法保证通信过程的满意度。引进高级信息人员壮大公司队伍武装自身实力,提高通信行业通信对一个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实力的公司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就像失去水源的森林最终会走向消亡。明确科技水平在公司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出高质量的服务设备,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地位。依靠科技为后盾,加大科技研发不断对出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通信套餐和通信工具。
三、总结
通信行业与千家万户密切相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理念以服务人民为目标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它的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快捷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家观,辛文. 通信产业如何技术创新[N]. 中国电子报,2000年毛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