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法律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法律大专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法律大专毕业论文

第1篇

各位考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赣考院自〔2017〕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指导及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二、报名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三楼学历部311、313室(南昌市青山南路596号,乘8路、BRT   2路、108路、126路、237路、35路、820路长班公交到长巷村站下车即到)。

三、报考条件

1.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报考实践技能考核。首次报考理论课程的新生不得同时报考该专业的实践课程。

2.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修完本专业计划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

四、报考流程

第一步:资格审查

一、考生须提供材料:1.报考实践环节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报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准考证、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论文报名登记表张贴);3.报考专科毕业设计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

二、审核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复印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chsi.com.cn/   上打印)、(带√×)成绩总表(没有大专毕业证书的在读专科学生由学校出具学籍证明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提供本人常用紧急联系的手机号码。

三、报名编号,发放《论文报名登记表》。

第二步:缴费

实践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200元;毕业实习报告每人50元;实践环节考核根据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1.工科类专业每科150元;2.医学类专业每科80元;3.农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每科60元;4.综合类专业每科50元)。(收费依据:《关于调整我省自学考试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复函》赣计收费字[2003]574号)

第三步:考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及论文选题。收取《论文报名登记表》,发放《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

第四步:论文撰写及答辩

考生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定》、《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的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

五、报考要求

报考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及答辩的考生须本人到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与缴费,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组织不得代办。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本科论文指导及答辩均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定稿、送稿、答辩报名、论文答辩等工作。

六、报考专业

本科:会计、金融、法律、英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专科: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七、考核成绩评定与查询

1、成绩评定

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的考核。

2、成绩查询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统一由   “江西省自学考试数字化管理平台(bysjxzk.jxeea.cn)”管理。主考学校于5月15-25登录平台校验、上传成绩,江西省考试院公布成绩后方可查询。

八、具体考核安排见附表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及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环节安排表》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11月30日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考时间 考核时间 计算机及 应用

(本科)

操作系统(02327)、C++程序设计(04738)、软件工程(0233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8)、数据结构(04734)、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C++程序设(04738)、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软件开发工具(0475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网络 (本科)

第2篇

好管教相助完成毕业论文 src="i1.sinaimg.cn/dy/c/2010-02-25/1267056674_PFntnW.jpg" border="1">安徽女大学生给深圳民警寄来锦旗。

三封发自肺腑的信,一面写有“敬业正直为民解忧”的锦旗,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第三看守所近日收到一件包裹,寄件人是安徽女大学生陈芳(化名)。

在信中,陈芳这样写道:“因为你们,我才可以在看守所中完成论文,准备考试。我会记得是你们把我带出了黑暗,让我看到了人间正义的温暖……是你们教会了我不管遇到怎样的问题,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学习法律了,感谢你们给我的帮助和关心!”

实习误上“贼船”

陈芳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一个多月前这段让她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9年10月,正在安徽某高校读大专的陈芳进入合肥泰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毕业实习。涉世未深的陈芳并不知道这家表面上经营炒股软件的公司实际上从事诈骗活动。去年底,深圳警方接到股民的报案后,前往合肥开展侦破工作,12月24日,深圳警方将几十名涉案人员带回深圳做进一步调查审问,其中就有陈芳。

“她当时被办案单位予以刑事拘留,关在我们看守所。”第三看守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她当时情绪十分激动,不停地哭。”管教刘艳芹经过耐心开导和询问,得知陈芳在这家公司客户服务部实习,平时的工作就是打杂和接电话,并没有接触公司的具体业务,更不知道公司有诈骗行为。

民警相助完成毕业论文

“她告诉我们,自己的毕业论文正进行到了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无法拿到毕业证。”刘艳芹对记者说,“陈芳说,她和弟弟读书的钱是父母借来的,如果她毕不了业,不仅愧对父母,更没脸见人。”

“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我们能帮的一定会尽量去帮。”第三看守所所长肖敏成决定为陈芳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陈芳提供的电话,管教民警联系到了陈芳在合肥的同学,并让同学寄来了陈芳的论文初稿。在管教的帮助下,陈芳在看守所内查阅资料,改好了毕业论文。

第3篇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4篇

10月16日10:30,安徽大学法学院三楼,全省法学本科自考论文答辩现场。

一个又一个的考生跟考官挥手告别,这场从早晨8时就开始的自考论文答辩,已经接近尾声了。可一个特殊男子的到来,让少数滞留现场的考生开始嗡嗡地交头接耳。

“孟警官,孟警官!帮我传个话,告诉朱辉(化名)莫紧张。”首次见到自己的学生,论文指导老师何俊心里却有些酸楚。毕竟,朱辉是他见过的、第一个从监狱走出的考生。

坐在答辩桌前的这个中年男子,15日上午就从安徽宿州监狱出发了。

当天18时抵肥后,押载他的监狱警察先把他安置在了蜀山监狱,备战第二天的全省自学论文答辩。用宿州监狱教育科警官孟晓亚的话说,朱辉是他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服刑第二年他说:我要自学法律

紧张难免总是有一点的。

毕竟,从2004年——服刑的第二年开始,朱辉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

一连七年,每年两次的统考,多次的自测模拟考……繁复的考试,让38岁的他跟同一天走进考场的320多名考生一样,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

朱辉更明白,作为一个在高墙里服刑了七年的重刑犯,他是一个“非典型考生”。

2003年,因年轻气盛,他在马鞍山市因故意伤害罪被逮捕,不久就被判了无期,服刑于宿州监狱。

在高墙内服刑的第二年,监狱领导得知他是大专学历后,主动找他谈话,表示只要他继续学下去,监狱会尽全力帮助他。

领导和教导员的鼓励让朱辉看到了新生。已32岁的他顶住了一些狱友的冷眼,决定报考法学自考专本连读。

“7年啊,等你学出来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有意义吗?”

“正是因为我不懂法,人生才差点变得没意义,我要让后半辈子充实起来!”朱辉用决心堵住了旁人的闲话。

凭着坚持和对法律的敬仰,2006年12月,朱辉顺利拿到了专科阶段法学证书,他的脚步并未停下,2007年,他又报考了本科阶段法学自考课程。

七年弹指一挥间,已减刑三次的朱辉想起苦学的时光,微锁的眉头松开了,“跟其他考生一样,我们都会考好的。”

对他而言七年的等待就为了这一天

朱辉的论文答辩题目是《论侦查询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何俊介绍,朱辉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他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实践认识。而他答辩的过程,也的确没让何俊失望。

10:40,经过3分钟的简要阐述后,三位考官针对论文内容,依次向朱辉提了三个问题,“请你先思考一下,十分钟后再回答。”

十分钟里,朱辉有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时又翻着论文查资料,一行行轻声默念着。

“在侦查过程中,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有:第一:旁听审问权利,第二:……”朱辉有条不紊的回答,让考官频频点头。

“他的论文有深度,回答也很认真,能结合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来答题。”主考官——安大法学院副院长陈洁淼如此评价。

10:50,只用了10分钟,朱辉准确回答出考官提出的三个问题。

考场外面 教导员比他还紧张

答辩后,朱辉长舒一口气。他笑眯了眼。接下来,考官组将在下午集体合议他的答辩成绩。

在朱辉的身后,几名宿州监狱教育科的警察,已经朝他走来:孟晓亚上前给朱辉递了杯水,另一位辅导员伸手接过朱辉的论文和笔袋,扶他进场的那位监狱警察则微笑着跟他说着什么……

“朱辉是我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我们觉得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孟晓亚说,每年这个时候,每个答辩现场,都是这样的一幅场景——考生心里揣着紧张,导师心里揣着紧张,他们做“家长”的,心里同样揣着紧张,可给对方的,却只有笑脸,只有轻松。“在这一点上,朱辉跟今天答辩的300多名考生一样,经历了一场典型的答辩。”尤仁祥 蔡丽丽

本报记者 吴洋 文/摄

记者对话朱辉

为背单词彻夜不睡

记者:自考这么多专业中,为何选择法学专业?

朱辉:7年前我犯罪就是因为我是个法盲,我想我下半辈子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了,我选了法学,想知法,懂法。

记者:遇到最难考的一门功课是什么?

朱辉:英语,这门课我考了三次才过。30多岁的人学英语,记忆已经不像往常一样好使了,为了背高中和大学的单词,我有时背一个通宵。

记者:条件有限,你如何备考?

朱辉:监狱教育科的领导帮我从网上查资料,帮我借书。家人也很支持我,给我寄书。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呼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互动机制,为提升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通过劳动力转移牵动土地流转,从而带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增加投入,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探索出了一条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区采取多种模式加速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有序流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不仅使外出务工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益,稳步推进了劳动力转移,而且使留守农民实现了规模效益。截止目前,全区转移农村劳动力13.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14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劳务收入3107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全区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和入股等形式,引导转移就业的农民流转土地38.9万亩,占转移就业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52%。

一、多种途径流转土地,解放农村劳动力

呼兰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为推动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一是创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劳动力。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鼓励农民以土地转包、租赁的方式,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经营,从而加速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区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余家,流转土地面积达6.1万亩,吸纳农村劳动力1.2万名。二是引进现代农业资本,促进农村集约化经营,释放农村劳动力。呼兰区注重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借助企业自身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优势,让农民以土地入股、转包和互换,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了土地流转规模。实现了基地建设和农民的互惠双赢。在抓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还注重扶持各类专业大户,按市场规则引导土地向种养殖业大户流转。三是建设园区,流转土地,释放农村劳动力。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呼兰区加快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以沈家、双井等乡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打造哈肇路设施农业示范带。采取承包地互换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引导外出农民把土地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双井示范园区在300亩土地上建温室大棚20个,每个大棚年纯收入1.2万元。

二、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土地稳定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要素的优化组合,又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呼兰区近年来采取多种渠道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做大做强劳务经济这篇文章,推动了农村土地的稳定流转。一是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劳动力转移,稳定土地流转。呼兰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发挥阳光工程培训的牵动作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采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目前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全区已形成了数控、电焊、计算机、建筑、服装等专业品牌。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与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合作培养的数控专业学员分配到中粮集团、青岛海信等知名企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培训电焊工叫响大连造船厂。近年来,全区共开展技能性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区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还与200余家企业确立了劳务协作关系,每年可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为学员提供输出、维权保障一条龙服务,促进了稳定转移,也促进了农村土地的稳定流转论文格式。二是成建制举家迁移,稳定土地流转。农户成建制举家向城镇迁移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从区域范围实现农工、农商转化,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战略举措。全区已有7669户举家外迁,转移农村劳动力13875人,流转土地11.4万亩,不仅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总量,而且增加了稳定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三是创新发展合作组织,稳定土地流转。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构筑新的载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稳定土地流转的重要保证。许卜乡蒲井村农民合作社利用外出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建设设施齐全的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3500亩,并吸纳本村劳动力110名在生产基地常年出劳务,每个农民年获得工资性收入1.5万元。蒲井村五个钢筋队输出劳动力310人,年创收496万元。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对稳定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规范管理,配套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为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呼兰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大力度,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稳定土地流转提供保障。一是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区政府出台了《呼兰区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文件,确定了“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原则。由区政府统一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在承包期内,允许承包人租赁、入股、转包,增加土地收益。乡镇农经中心普遍建立了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对土地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强化区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职能,加大调处和仲裁工作力度。各乡镇农经管理中心及时向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完善土地档案。区级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时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为外出务工农民和务农职工提供了土地权益的制度保障。二是提供社保政策保障。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避免再次返乡与民争地。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参照城镇居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增强外出就业的稳定性。三是提供生产经营保障。对于规模经营土地的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呼兰区组织涉农部门,全力给予资金、技术和物质支持,使其快速发展。2010年,区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7亿元,扶持农户7.2万户,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并与大专学校、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科学种田提供指导服务。实施优质粮食、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丰产、科技入户、农业技术标志性工程等,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土地连片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村民互助小组,帮助外出劳务留守人员春播、夏锄、秋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更新农机具140多台(套),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使新型大型农机具得到很好地应用,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

第6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弹性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KGHAD-026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功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民办高校更是如此。作为应用型极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首当其冲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转变观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乘着转型发展的东风,服务于地方,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助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转变观念,服务地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甚至在许多大学的宣传里,认为一般好的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专门培养白领高级管理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属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蓝领,如果把学校定性为应用型大学,则会有降低学校规格的嫌疑。但根据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因此,不止是地方高校要面临转型,其实所有的高校都要面对转型的问题,我国95%以上的高校都可以算作应用本科,而研究型和应用型其实并不矛盾。转型的目的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更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高校作为本地的最高学府,应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基地与培训基地,提高地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合理定位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进行转型发展的首要内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应时刻关注当前社会人才观的发展,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高校,就应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应社会之所需,培养出来的才是人才,方能有用武之地。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科学构建应用技术型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与保障。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遵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模块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和共同限选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第五学期开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细分,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考虑部分考研学生和立志于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应用技能课程模块则依据学生专业方向(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下又分为投资理财方向和税务筹划方向),体现办学特色,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满足学生择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法律知识、心理学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共同限选课是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图1)

(一)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原理、税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将这些基础知识精讲,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做到灵活应用,比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

另外,建议在财务管理原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之间增设中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学生在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相关原理之后,达到灵活应用,有助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与提高,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从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等整个企业运营过程娴熟连贯起来,并从微观层面可以更熟练地操控企业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提高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建议在基础课程阶段采用注会教材,注会教材难度大、内容深、起点高,不适合作为初级阶段选用教材,如财务管理原理,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没有任何的基础,建议不要在这个阶段选择注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应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使用自编教材,成功学院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自编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教材,理论清晰,突出实践与应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

(二)选修课程建设。目前,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比较丰富,涵盖范围比较广,既兼顾继续深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需求,还有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注重学生劳动教育、养成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继续深造学生的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就业学生的需求,重点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比如,沙盘模拟、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实验等课程,进行顶岗实习,岗位模拟训练,增强人才市场竞争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实习和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社会实践可以在寒、暑假由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社会实习一般是在第七学期所有课程结束之后联系实习单位,在财务类岗位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并在实习结束后给出评分,而往往校内实习教师又是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所以又可以针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际调研,把调研得出来的数据和结论用于论文写作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言之有物,既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规范性研究所带来的抄袭,降低重合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实习,提高其实习和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的作用,增加课堂案例教学的比重。教师可以搜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兴趣学,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到筹资管理时,可以结合当前热议――阿里巴巴在美国IPO成功上市,成功募集资金达到250亿美元,投资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达到了2,150亿美元,通过此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阿里巴巴上市之旅,采用发行股票方式IPO筹集资金,公司价值评估等知识。课堂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主导”转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家房贷政策,提出个人住房贷款哪种形式更划算,一把付还是首付加贷款,还款方式是选择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是双周供,根据手中现有资金及未来预期资金,选择多长时间的贷款期限,等等,做出最优购房决策。

考核形式由随堂测验及课后作业、岗位角色模拟实验、分组辩论、课堂报告、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等几部分组成。随堂测验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测验,能够紧抓学生的心,督促其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还可以提高到课率,对授课老师也能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是依据企业实际岗位安排,学生分组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分组运营企业,以资金盈余和获得情况来评判企业运营状况,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岗位角色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报告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案例公司资料,加工整理数据,制作PPT,进行案例讲解和答辩,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师根据答辩情况和分析报告给出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面试做铺垫。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是由教师提前出12套试题库,期末考试时随机抽取套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水平。多种考核方式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双重并举,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师者,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进步与提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应遵循校内培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去企业实地调研或跟踪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走产教融合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实际业务操作水平,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从企业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财务经理、总监、注册会计师等来培训或做讲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学校在政策奖励方面适当向积极创新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实践,提升专业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顺利进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娇娆,黄基廷,闫萌萌,王华.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实样态及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7.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本科法学教育;定位;应用型;

    一、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就业难,就业率低、失业率高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法学专业成了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确实目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着困境:就业环境方面,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面临着多省联考的机会限制、具备基层工作经验的资历限制、通过司法考试的资格限制和生源地限制,公务员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学生眼高手低,求职就业的能力训练不够;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地缘优势,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远不及其他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

    2.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

    实际上,在西方法治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例如德国、法国等国家,接受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前提条件,英国美国等国家,法学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接受法学院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处于分离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部队转业人员可以安置到司法机关工作,法学教育不是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就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条件,法律职业也不是法学教育的目标。调查发现普通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律职业的不到50%,形成了学习法学的人数众多而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数有限的尴尬局面,造成法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3.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们调查发现在法学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人找工作和工作招找人的矛盾,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个法学博士到法院工作后竟然连一起离婚案件也审理不了。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应用型法学教育模式的缺失是关键。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教学注重对法学理论的研究,但是,法律工作却尤为注重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到企业干法务,还是到律所当律师,再或者到法院、检察院工作都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这也是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的地方。

    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法学教育规模大、层次多。全国除了五所专门的政法院校,几乎所有综合型大学都有法学院,除此以外,还有电大、自考的法学专业,涉及到专科、本科、硕士等层次。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明显倾向,从近几年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存在培养出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弊端。关于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成了法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精英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美国对法学教育的要求比其他教育要求更高、更严格,其法学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种培养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法律之前已经获得了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报考法学院的学生通常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并且要通过法学院的考试。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起点。这种精英式教育源于美国人民对于法律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和对法治的真正制度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条件来讲,照搬这样的制度是不合适的。

    2.职业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就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这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把法学教育当作职业教育,采用投师见习制(也称师徒传授制)的法学教育制度,在教学上一般采用判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带有浓重的行业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

    3.复合型教育

    即认为普通法学本科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能力,还进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其进入研究生教育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一个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既包括通识理论教育又包括职业技能教育。

    笔者认为:我国传统的本科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但目前法学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不可能都进行学术化培养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法学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来讲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找准定位,形成特色,以法律职业要求为导向定位本科法学教育,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解决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分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应主要是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服务,立足于实际,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法学教育的定位上不能照抄照搬。

    三、本科院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法律职业具有突出的行业背景和特殊性,我国新修订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对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有统一规定,要求都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体现了法律职业内在规定性和同一性。法律职业共同体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共同体,而且还必须是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的共同体。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缺失,结果导致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专业不对口和万金油式的人才过剩的现象并存。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世界主要法治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体制包括四部分:一是法律的学科教育;二是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三是统一的法律职业培训;四是终身化的法律继续教育。笔者认为本科法学教育作为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根据法律职业的内涵应定为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现行的本科法学教育只考虑到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和一般共性,将法律职业按照一般的社会职业对待,沿用社会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采用普通的教育制度,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法律职业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专业导读课程,建起具有政法特色的全程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指导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将知识指导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2.教学内容方面

    许多本科生毕业后不会办案、不会起草合同,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职业教育和法律实务训练。因此笔者建议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人进行科学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使他们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够娴熟地处理社会当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②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法学院应加强和当地的公、检、法机关的合作,在当地的司法机关建立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教学方法方面

    在各年级学生的法学专业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本科阶段的二年级,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旁听、观摩法律实务活动;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的集中训练。三年级,开展模拟法庭审判;许多大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在校内建模拟法庭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接受实践能力训练。建立模拟法庭辅助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模拟法庭演练,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借鉴英美法系的诊所式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诊所实习一样,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处理,为以后从事法律职业积累实践经验。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这个阶段可以在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四年级,组织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得到逻辑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兼职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手段,法学院可以聘请富有经验的法官和律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讲授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让法官和律师等指导教师将鲜活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法律实践。

    5.考核、考试方面

第8篇

关键词: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根据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的反馈信息,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到社会对日语专业毕业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日企工作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可否认就业已经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四年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就业素质的日语人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达到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培养模式

目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通常采用以下4种模式。第一,外语专业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如我校日语专业加国际商务。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力求不仅仅是懂得日语,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为社会输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第二,外语专业加外语专业(双语),比如我校现有的英日双语。日英双语专业。这种双语教学的模式在中国越来越普遍。这种模式是致力于培养具备多门语言知识的学生,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输出一人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外语专业加非外语专业,例如日语专业加计算机专业。这类培养模式也在一些大专院校有所设置,有的还采用两校联合培养的方式。这种模式是致力于培养以日语语言专业能力为交流手段,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第四,双学位模式,这种模式不单单是设置日语语言课程和非语言类课程,而且是以两个专业同时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所谓的素质型外语人才指的是现在的日企大多要求学生具备日语的综合素质包括听解、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交际能力、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等多项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复合型+素质型外语人才,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使学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

二、课程设置改革

在社会需求要求下,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力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素质型日语人才。所谓的素质型日语人才不仅需要较好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还应该具备经贸、外交、旅游、教育、法律等非外语专业知识。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日语教学不仅在基础阶段要抓好听、说、读、译、写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在高年级开设外语专业课程,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此外,在注重语言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非语言方向的课程建设,应选择“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相关的应用性知识课程,如商贸、旅游、计算机、教育、法律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我校日语专业从日语专业一年级开始就设置听力、会话的课程,重视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日语时,就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在前两年的日语课程中主要注重日语学习,课程主要涵盖听、说、读、写、基础日语和语音、语法等基础课程,在基础阶段通过这些课程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日语语言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交流性日语课程,主要包括:报刊阅读、商务函电、应用文写作、跨文化交际等。此外在开设听、说、读、写相关课程的同时,开设高级日语课、高级商务日语、论文写作等高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日语知识水平。还要开设日本社会与文化、日本文学、日语概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另外国际商务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非日语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提前具备就业相关知识,满足社会需要,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真正提高日语应用能力。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应该开设商务礼仪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更应该提高日语人才的礼仪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素质型的日语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就业面试中,可以脱颖而出,经受用人单位的选择。

三、增加实践机会

日语教学不应该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适当适时地参加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素质型日语人才来说就事半功倍了。加强实践可以通过增加第二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可以举办日语辩论赛、日语演讲大赛、日语讲课大赛、日语歌曲演唱比赛、经典日剧配音大赛、日语书法大赛、日语模拟招聘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走出课堂,将日语应用于生活和学习。

除了第二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外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集中参加口、笔译实习,便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实习时间为4周,并且在4周的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定期回校撰写毕业论文,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特别是发现自己知识欠缺的部分,可以在回校时向教师请教并弥补。社会实践活动检验了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增长了相关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某些不足,激励了学生搞好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学校还应该为外语专业学生创造条件,与日本的大学进行学生交流或访学,体验语言国的文化,开阔视野,提高日语水平。还可以与企业沟通合作,在学生学习期间就提供实习机会,学习与应用并进。

总之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日语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外语能力离现实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贺小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政府作用,梁山专用车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方式,作为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主旋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那么,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应发挥哪些作用?本文拟以梁山县专用车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1.梁山专用车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近年来,经历了起步、整顿规范、健康发展三个阶段,梁山专用车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改装车产业体系,成为梁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制造、零部件销售基地。目前,全县拥有专用车生产企业106家、配套生产企业58家,流通贸易企业128家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有21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进入国家公告目录,可生产全挂车、半挂车、消防车、自卸车、罐式车、厢式车、栅栏车、道路清障车、垃圾运输车、轿车运输车等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具备了年产专用汽车10万辆,配件170万件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以专用车、特种车及汽车配件为主的专用汽车产业体系。梁山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已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其特点主要有以下:

(1)产业聚集度高。在50平方公里的汽车工业园内拥有专用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近200家,东岳、通亚、华宇、永固、恩信、飞驰、杨嘉、四通等21家企业先后进入国家公告目录。同时,一汽、二汽、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等著名的整车企业,广东富华、福建正兴钢圈、梅州BPW、三角轮胎等知名零部件企业200余家在汽车工业园内或投资办厂,或合资合作,或设立中转库、4S店、汽贸公司、经销处、办事处。

(2)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山东省专用汽车检测中心、山东省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梁山专用汽车物流配送中心。“三个中心”集研发、检测、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组成经济、技术、贸易集成板块,辐射全国市场、覆盖长江以北。在“三个中心”带动下,梁山专用汽车产业组建了16个研发机构,与全国2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格局。2008年以来已研发新产品10余种,申报专利4项。

(3)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链是从自然资源过渡到消费品之间的产业层次,它涉及上下游产业之间首尾相接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梁山县在加快专用汽车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配件企业、汽贸和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零部件企业50余家,涉及车桥、钢圈、轮胎等主要配件。吸引了全国诸多汽贸公司、配件生产厂家来我县投资或在梁山设立办事处,特别是把全国名优汽车底盘、配件聚集到了梁山,同时带动了运输、餐饮、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整车、配件、研发、检测、汽贸为一体的专用汽车产业链条。

(4)销售网络完善。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拥有几万人的销售队伍。中集东岳集团、通亚集团、华宇集团生产的特种车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还远销欧亚、东南亚、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2.梁山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自身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小。近几年,东岳、通亚、华宇、永固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但和国内几家大型专用汽车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机器装备、生产规模、资金支持等都无法与驻马店华俊、杨州通华抗衡,抗风险能力较差。二是创新能力弱。梁山县专用汽车企业以生产普通半挂车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产品趋同化严重、专业性不强、用途较单一、主要是供应于低端市场,重复建设比较突出,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三是高管人才少。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管理水平较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差,驾驭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差。四是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来看,我县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除中集东岳外,都是家族式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程序都不是很规范,管理较混乱,更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运用,不利于凝聚人心,持久性发展能力差。

2.2产业、产品结构方面

一是产业链条不完善。和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速度相比,零配件生产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速度缓慢,并且零配件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少、产品技术水平低,远远供不上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所需,大部分配件都要依靠外协,特别是车桥、轮胎、钢圈等几大主件,由于需求量大,高峰时期供不应求,往往受制于某个企业。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车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油罐车、散装水泥车等占20%,普通半挂运输车占70%。三是公告企业少。全县106家生产企业,仅有21家进入国家公告目录,占企业总数的19.8%。

2.3政策环境方面

一是资金紧张。梁山县专用车产业中小企业居多,除几家较大的企业外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多数企业资金紧张,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一直困扰企业发展壮大。据统计,整个产业的资金缺口达5亿元。二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着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等违规行为,没有真正把各级制定的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有些素质较差的村干部和村民受利益驱使,经常去企业吃、拿、卡、要,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3.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政府作为产业集群的规划管理机构,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言,“政府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1]。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做“开明政府”,放手让其发展,更要做“高明政府”,加强引导、扶持、促进。

3.1倡导正确的产业集群观念

目前一些人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理解上有些偏差,把产业集群和企业集中等同起来,造成有些地方在发展集群经济过程中出现了“企业集中而产业不群”的现象。地方政府为图表面政绩,以大规模的工业集中区的形式简单地代替产业集群。当然,将各类企业集中于工业集中区,是可以加大土地的利用率。但仅仅将企业集中起来,并不是产业集群。这里,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产业集群不仅包括上下游产品的制造商、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因此,企业集中不等于产业集群,如果简单地认为企业的地理集中就能形成产业集群,则很容易忽视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的建立,导致产业发展战略的失败。

3.2 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波特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力贯穿于整个钻石体系中[1]。在这些影响力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是重要的部分。梁山专用车生产企业产品雷同、技术含量不高,企业之间存在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这与缺乏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密切关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我们认为,应该围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来制定规划。一是巩固壮大现有公告企业。重点以东岳、通亚、华宇、永固、恩信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现有规模优势的基础上,搞好强强联合和专业分工,加快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车,形成技术优势,尽快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大、产品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二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无公告企业与有资质企业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集团,申报新的生产点。三是积极发展配件企业。特别是主要零部件如:车桥、悬挂、钢圈等配件生产,为专用车生产企业搞好配套。积极引导无公告目录的小型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转产配件,努力形成规模化配套生产。四是加快大型汽贸流通企业的建设。一汽已在梁山县设立了底盘中转库,要争取二汽、重汽、陕汽等重型企业集团来梁山设立中转库,并建设4S店,为生产销售搞好服务。

3.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良性循环的首要推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专用车辆的发展,必须提高研发能力,促进科研项目向生产力转化。我县的专用车辆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产品品质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鼓励引导企业抓致力于长远发展。一是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与专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掌握相关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二是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生产线技术改造,致力于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注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方法,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建立科技开发优势互补机制,建立新产品开发基金保障机制和新产品开发评估、风险、决策程序,为新产品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引入新产品研发招标竞争方式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并在新产品开发人员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争取研发出有竞争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3.4 提升区域品牌竞争优势

“区域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2]。它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梁山的专用车产业集群已经初具“区域品牌”的雏形,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专用汽车博览会,提升了梁山专用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良好的“车博会效应”。政府要在强化品牌推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申报相关名牌和商标的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对被评为名牌和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奖励,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梁山专用车的区域品牌。

3.5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制造”产业集群,而是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各项服务。一是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政府要引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抢占网址,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扩展市场,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寻求合资、合作对象。鼓励企业和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合作,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加快信息咨询服务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帮助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同时,在加强“三个中心”建设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商、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建议建立梁山专用车产业集群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专用车产业形成产业链、争创区域品牌、提供关键和重大技术支持、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等。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建立大型紧密型的企业集团,争取上市融资。三是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成立联合监察执法大队,加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生产标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同时对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形成一个政府鼓励、社会支持的最佳发展环境,努力促进梁山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10篇

“工程”是指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1]。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也指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工程、“菜蓝子”工程等。我国大学所设有关工程类的专业就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等。“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分支也很多,如: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化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从《工程管理》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疑问:比如是对什么“工程”进行管理?或者学成后会“管理”什么工程?国内有些学者把“工程管理”定义为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周期来讲,工程管理就是研究。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准备、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届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西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为此,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般工科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设置为: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有工程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项目融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国际公司理财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为跨土木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适合有足够土木工程方面与管理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学校设置。

从学生的修业科目来分析,上述主修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已有36门,再加上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外语、政治、体育、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总共有47门之多,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等要学习两个学期。如果学制定为四年,第八个学期学生即要寻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47门课要用7个学期来完成,平均每学期学习近7门课。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宜定为5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工作后即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会低于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同时也会把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把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论文结合起来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强化理解,对如何发现“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题、解决“工程”上的管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的统计资料: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和工程管理相近的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工商管理类78.05%、经济学类72.72%、土建类84.91%、管理工程类82.73%、管理类Ⅰ51.82%。根据新华社2003年6月4日统计资料,黑龙江省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明显低于2002年。据了解,除了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被迫中止和取消,部分毕业生无法进行正常的面试、体检和签约以外,目前社会的需求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之一的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包括改制)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01年为21.6%,2002年为13.8%,2003年很难增长。政府和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特别是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全面铺开,毕业生需求量也会减少。而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渠道在一些地方还不畅通。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商报2003年2月20日报道,在长安大学举行的“2003年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公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供不应求,此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年前就已经找到单位。八成用人单位招聘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学生。河南洛阳一研究所原打算招收10名桥梁工程本科生,结果一上午只有一名学生递交了推荐表。长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红分析介绍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急需人才,而设置公路桥梁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长安大学公路桥梁专业的供需比例去年是1:8,今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拉大。

与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的学生非常走俏相比,公路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一位招聘工作人员说,管理和监理都必须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是不会将管理工作直接让新来的大学生担当的。2003年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约为50%,土木工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几乎为100%。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工作的原因,除了受“非典”与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外,其专业本身也存在某些欠缺,下面就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所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参加工作后,需要一到二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独当一面。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工作,即使自己努力恐怕也不会有哪家设计院敢委以工程设计任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如果力学基础和工程结构理论不系统、不扎实,充其量也只能做到按图施工,而发现施工图中的错误,不盲目地按图施工等则难以做到。到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应该是比较对口的,可以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专业视野广,知识面宽的优势,但建设单位的工作是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建设费用的增加和消减往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此时此刻的技术问题又有可能是一些技术难题,显然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处理技术难题又显准备不足。由于政府机构超编严重,每年能吸纳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会有限。#p#分页标题#e#

一般来讲,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擅长于经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擅长于财务工作,而没有哪一个专业可以做到从学校毕业就可以胜任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的,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水平除了受教育程度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其在组织中威信的树立。中小型公司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同学到了公司,领导问,“你会做什么?”回答:“我会管理。”问:“你会管什么?”答:“我会管理建设项目。”很显然,这样的回答比较空洞。因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是很具体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学过财务管理,但却当不了会计;虽然学过质量控制而技术规程又不精通,人家在眼皮底下作假,却看不出来;虽然学过领导、指挥的知识而又没有什么功绩与特长足以服人,而且公司又不承担培养人的义务,所以管理专业的新毕业生寻找工作会有一些障碍。但是,如果学生技术水平比较高,以技术工作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则相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做管理性工作,会在知识上、心理上以及工作方法上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胜一筹。

第11篇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德国读学位比较特殊

德国的学位比较特殊,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不接轨的。中学是十三年制,中学的毕业考试叫做Abitur,申请大学也要看Abitur的成绩,成绩是5分制,很多比较好的专业有分数限制,比如说医学、建筑学、心理学、法律,有的学校经济学也是受限专业。大学的学制为8到12个学期,毕业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当于美国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硕士学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学德国,高中毕业生或是大学在学不够两年的学生,只能申请德国大学的预科,而不能直接申请大学入学。

预科是为外国学生准备的

所以预科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读预科首先是学习德语语言,其次是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预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BWL(经济学)方向,Informatik(计算机)方向等等。一旦预科定了方向,申请大学时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数限制的专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申请,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说我申请过自由柏林大学的新闻出版专业,收到的答复是:今年本专业给外国人的名额是3个,申请人有140个,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绩评估是1.6分,本专业的要求是1.2分。这也就是说,我要想等到这个专业,至少要等上5到10个学期。当然这也要视学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学是比较知名的大学,文科专业水平比较高,所以招收学生自然也就比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学各有所长

德国的大学有其特点,它并不像我们的高校分出明显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大专,电大,职大等等。德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学历史比较长,自然它的很多传统专业比较强,有的学校建校时间短,但教学上却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可以使用,所以说他们是各有所长。

比较公认的是TU 卡尔斯鲁勒,TU亚琛和TU达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卡尔斯鲁勒的计算机专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图丙根的医学是比较有名气的,曼海姆的经济学是全德国最好的,慕尼黑大学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艺术院校里面要数慕尼黑、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勒等。

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在国内大学学习2年以上,或是在国内已经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专业,在学的同学原则上也是不可以改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就只能申请与你的专业相关密切的专业。而已经毕业的朋友就可以随便更改专业,通常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专业的同时要考虑的一点是:选择有关的专业,有很多课程是可以认证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课程可以不用再学,有很多考试就不用考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如果专业相关很多的话,可以直接越过基础课进入专业课的阶段学习,这样拿学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时间。

选专业与就业关系甚密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不是就会令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现在的垃圾专业没有人问津,过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抢手的专业,就业一点也不成问题。

比如说在德国现在最看好的专业是Informatik(计算机),或是经济工程学,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其他的专业都趋于平稳,看学生本人的成绩和能力而定。

在这里我要说几个比较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只限在德国,因为如果将来回国就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有更广泛的前景,在这里也许全无希望的专业到国内却正可以大显身手。比如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在德国几乎已经饱和,每年却毕业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立即加入失业大军,或是转行,或是到国外谋求发展。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同学的哥哥,建筑学毕业,在德国到处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国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远走英伦。我在生物实验室打工的同事,大学学的是园艺建筑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进修的生物技术助手的经验到实验室工作。另一个女孩学了8年的建筑,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画图,这样的工作一个高中生进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邻居也是学建筑学的,辍学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他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泡在大学里,生活过的优哉游哉。土木工程学也并不乐观,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现在正在做她的毕业论文,她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6年拿下学位,在美国读过半年,葡萄牙读过半年,英语德语答辩、做报告,大部分考试成绩在2分以上,即便如此,她说很难找工作,她说她的同学里面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还没有一个人到目前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学也并不乐观,我在实验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个博士生,他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结束了在这个研究所的项目,我问他接下来怎样,他说他已经申请领失业救济了。

难的是把专业读到底

选择专业还要考虑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来。因为德国的学位真的很难拿,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找一个相对比较好读的专业来“进行到底”。因为考试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过的话,就只能换专业,再不过,就没有机会再学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经注册了很多个学期就是不敢去考试。我有个同学学的专业是微系统工程,课程很多,考试很难。刚入学的时候全系一个学期的同学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国人,到了基础课结束时,只剩下35个人了。可见选择专业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要知难而退,因为时间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语言障碍。

大学的考试模式

德国大学的学制通常是这样:4到6个学期基础课程,然后有一个大考,叫做Vordiplom就是“硕士前”的考试,然后进入专业课程阶段,通常也使4到6个学期,然后又半年的实习,写毕业论文,Vordiplom毕业考试。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是口试,笔试就不用说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口试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新鲜的概念,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口试和笔试是并行的两种考试方法,其分量并不轻于笔试,通常时间比较短,只有半个小时,主考官是教授,一般每门课有2个主考官,学生可以自己报名,然后由秘书制定考试日期,每学期中间报名,假期的最后几周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取消报名,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凭医生的证明推迟或是取消考试,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按不及格处理。考试期间教授会提出若干个问题,被试者一一回答。考试时可以有观众,这样会减轻被试者的心理压力,也是对于观众的一次热身,对于以后自己参加口试是很有帮助的。

第12篇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到,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德国读学位比较特殊

德国的学位比较特殊,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不接轨的。中学是十三年制,中学的毕业考叫做Abitur,申请大学也要看Abitur的成绩,成绩是5分制,很多比较好的专业有分数限制,比如说医学、建筑学、心理学、法律,有的学校经济学也是受限专业。大学的学制为8到12个学期,毕业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当于美国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硕士学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学德国,高中毕业生或是大学在学不够两年的学生,只能申请德国大学的预科,而不能直接申请大学入学。

预科是为外国学生准备的

所以预科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读预科首先是学习德语语言,其次是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预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BWL(经济学)方向,Informatik(计算机)方向等等。一旦预科定了方向,申请大学时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数限制的专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申请,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说我申请过自由柏林大学的新闻出版专业,收到的答复是:今年本专业给外国人的名额是3个,申请人有140个,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绩评估是1,6分,本专业的要求是1,2分。这也就是说,我要想等到这个专业,至少要等上5到10个学期。当然这也要视学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学是比较知名的大学,文科专业水平比较高,所以招收学生自然也就比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学各有所长

德国的大学有其特点,它并不像我们的高校分出明显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大专,电大,职大等等。德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学历史比较长,自然它的很多传统专业比较强,有的学校建校时间短,但教学上却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可以使用,所以说他们是各有所长。

比较公认的是TU 卡尔斯鲁勒,TU亚琛和TU达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卡尔斯鲁勒的计算机专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图丙根的医学是比较有名气的,曼海姆的经济学是全德国最好的,慕尼黑大学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艺术院校里面要数慕尼黑、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勒等。

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在国内大学在学2年以上,或是在国内已经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专业,在学的同学原则上也是不可以改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就只能申请与你的专业相关密切的专业。而已经毕业的朋友就可以随便更改专业,通常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专业的同时要考虑的一点是:选择有关的专业,有很多课程是可以认证掉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课程可以不用再学,有很多考试就不用考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如果专业相关很多的话,可以直接越过基础课进入专业课的阶段学习,这样拿学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时间。

选专业与就业关系甚密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不是就会令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也许现在的垃圾专业没有人问津,过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抢手的专业,就业一点也不成问题。

比如说在德国现在最看好的专业是Informatik(计算机),或是经济工程学,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其他的专业都趋于平稳,看学生本人的成绩和能力而定。在这里我要说几个比较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只限在德国,因为如果将来回国就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有更广泛的前景,在这里也许全无希望的专业到国内却正可以大展身手。比如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在德国几乎已经饱和,每年却毕业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立即加入失业大军,或是转行,或是到国外谋求发展。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同学的哥哥,建筑学毕业,在德国到处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国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远走英伦。我在生物实验室打工的同事,大学学的是园艺建筑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进修的生物技术助手的经验到实验室工作。另一个女孩学了8年的建筑,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画图,这样的工作一个高中生进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邻居也是学建筑学的,辍学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他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泡在大学里,生活过的悠哉游哉。土木工程学也并不乐观,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现在正在做她的毕业论文,她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6年拿下学位,在美国读过半年,葡萄牙读过半年,英语德语答辩、做报告,大部分考试成绩在2分以上,即使如此,她说很难找工作,她说她的同学里面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还没有一个人到目前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学也并不乐观,我在实验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个博士生,他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结束了在这个研究所的项目,我问他接下来怎样,他说他已经申请领失业救济了。

难的是把专业读到底

选择专业还要考虑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来。因为德国的学位真的很难拿,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找一个相对比较好读的专业来“进行到底”。因为考试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过的话,就只能换专业,再不过,就没有机会再学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经注册了很多个学期就是不敢去考试。我有个同学学的专业是微系统工程,课程很多,考试很难。刚入学的时候全系一个学期的同学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国人,到了基础课结束时,只剩下35个人了。可见选择专业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要知难而退,因为时间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语言障碍。

大学的考试模式

德国大学的学制通常是这样:4到6个学期基础课程,然后有一个大考,叫做Vordiplom就是“硕士前”的考试,然后进入专业课程阶段,通常也使4到6个学期,然后又半年的实习,写毕业论文,Vordiplom毕业考试。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是口试,笔试就不用说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口试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新鲜的概念,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口试和笔试是并行的两种考试方法,其分量并不轻于笔试,通常时间比较短,只有半个小时,主考官是教授,一般每门课有2个主考官,学生可以自己报名,然后由秘书制定考试日期,每学期中间报名,假期的最后几周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取消报名,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凭医生的证明推迟或是取消考试,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按不及格处理。考试期间教授会提出若干个问题,被试者一一回答。考试时可以有观众,这样会减轻被试者的心理压力,也是对于观众的一次热身,对于以后自己参加口试是很有帮助的。

第13篇

特色之一:开放的大学校园

提起大学校园,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高高的围墙、气派的大门、醒目的校名。可约克大学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没有大门,更没有围墙,道路四通八达,行人自由往来,完全是开放的。后来通过对其他几所大学的考察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校园都与社区融为一体而没有大门和围墙,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与社区相互融合、功能互补。例如,多伦多大学校园里有多伦多市最好的皇后公园,城市的马路穿校而过,城市的一些公共设施也建在校园里。

与开放的校园一样,加拿大大学的学生来源也是开放的,多伦多大学有3000多名国际学生,其中来自中国的有780多名,这些学生讲80多种语言,加上方言大概有100多种。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养成多元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精神。

加拿大大学教师讲课的地域选择也是开放的。一般来说,教师主要是在本校授课,但也可以到外校甚至外国授课;同样,大学也可以聘请外校教师来校讲课,或聘请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到校讲课。例如,给我们的培训班上课的就有安大略省的公务员、劳卜劳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以及担任过多年大学校长、安大略省议员的教授等外聘人员。

特色之二:互动的教学方法

加拿大大学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学生座位的安排。与国内大学教室里前面是讲台、学生一排一排地坐着的格局不同,加拿大大学是将课桌围成一个开放的矩形,教师一般站着讲课,并且在矩形内来回走动,不时地与学生交流。

课堂提问。这种方式几乎每个教师都采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每个教师都欢迎学生提问,并且在讲课开始时就明确表示,如果讲课中学生有不清楚的可以随时提出来,讲课结束后还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耐心解答,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在课后查资料再回答是很自然的,没有哪个教师会觉得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就很没面子。

小组讨论。这也是加拿大大学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教师在讲清主要观点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作业题发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展开讨论,之后每组推荐一个发言人上台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针对这些结果进行讲评。这样的教与学互动,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效果很好。

此外,加拿大大学教师还经常采用其他的互动方法开展教学。一是小组集体完成作业,这种方法类似小组讨论,不同的是,这种方法留给学生的作业量比较大,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利用的都是课余时间。二是教师与学生互发电子邮件,将完成作业或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三是在撰写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时,导师与学生不定期地多次面谈、直接沟通,直到圆满完成论文答辩为止。四是教师定时与学生交流。比如约克大学规定,任课教师每周固定半天时间等候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特色之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加拿大大学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教育条件和设备等硬件建设上。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中心等,建筑质量高,空间大,功能齐全,教学楼有学生休息室、就餐桌、残疾人通道和卫生间,走廊里还有座椅、各种电力插座、暖通设施、无线网络等。

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上。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多数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取得学位、学历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志愿调整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学习方式、注册时间等。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考试合格外,不对学生作任何其他硬性规定。学校在制定《学生守则》时充分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申请、请愿或申述,学校和院系会成立相关委员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或要求,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学校还有大量工作人员作为“学术顾问”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服务,包括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校园生活的指导和帮助。为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加拿大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还有“本地家庭寄宿计划”,设立许多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学生的助学岗位。

特色之四:不同的两种教育体系

加拿大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学院两种体系。加拿大的学院不是指大学内部的二级学院,也不同于美国的社区学院,而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种创造,是20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加拿大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实行高等教育普及化而设立的专科性质的独立职业学院。这些学院是加拿大大学的组成部分。

在加拿大,大学和学院是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两个系统。大学有高度的办学自和学术自由,而学院则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大学主要教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学院则主要教授实用技术及其应用知识;大学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而学院则侧重于实用技术研究;大学主要接受专业学会的评估和排名,而学院则直接接受政府组织的评估;大学主要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学院则主要培养专科应用人才。

加拿大目前有92所大学,全部为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有120多所学院,在课程设计与选择方面主要侧重于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目前,学院与大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部分学院与大学已相互沟通、相互渗透,有些学院已提供了与大学可互换学分的课程和应用学位项目。

特色之五:分权与制衡的内部管理体制

加拿大的大学普遍实行“两会制”和校长负责制,“两会”即董事会和校议会;学院则只设董事会,不设校议会,学院的董事会受命于政府。

董事会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负责任命名誉校长、校长和副校长,治理、引导、管理、控制学校等的财产、收入、支出及有关事务,负责学校的投资和基金管理,处理学校的法律问题,协调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董事会成员一般由上届董事会提名、政府任命,一般包括当地政府官员、成功企业家、校长、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董事会成员中外部成员占大多数,董事会主席和若干副主席由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

校议会是与大学董事会平行的机构,负责教学和学术管理,有权决定所有教学和学术事务,向董事会提出有关教学和学术方面的意见。成员一般有几十人,包括校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各研究所所长、各系系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工会代表、校友代表等。在校议会成员中,全职教职工委员占多数,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各学院、系、研究所负责搞好内部的教学活动、课程安排、科学研究等工作。课程大纲的制定、教师聘任、教授的评审晋升、学术机构的设立等,都要自下而上提出建议,最后由校议会批准。

校长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和学术工作。校长下面有若干名副校长,分别负责教学与学术、财务与人事、科研、学生及对外联络等工作。在各教学院系的管理中,院系的重大教学和行政事务必须经过院系委员会批准方可实施,而且法律还明确规定某些行政事项要经董事会、学术问题要经校议会的批准。这种权力的制衡制度能够使大学稳定、健康地发展。

特色之六:政府重视高等教育责任制的落实

安大略省注重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主要措施是检查、落实责任制。他们认为,教育是通过公共资源得以实施的活动,政府受托或有权力检查高等教育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责任制主要体现三个大的方面:功效,即社会价值;效率,即实现预期目标的情况;效益,即为所投入资源带来的最高价值。

对学院来讲,有五项关键绩效指标:一是雇主满意度,二是毕业生就业率,三是毕业生满意度,四是学生满意度,五是学生毕业率。这五项评价指标涵盖学院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结果化的反映,而不是一种过程的反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要(雇主)为本的理念。评价指标的调查由一家省政府咨询机构来进行,其中前三项指标的考核结果与政府的资助挂钩,调查数据经统计后分类并划出一个平均数,高于平均数的学校政府将给予年度运行经费2%的奖励。

大学的责任制不同于学院,主要有三项关键绩效指标:一是学位完成率,二是就业率,三是贷款拖欠率。所有大学和学院每年的关键绩效指标均向社会公布,媒体也定期公布大学排行榜。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充分保证指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学校的办学成效接受公众的监督,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特色之七: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约克大学国际合作助理副校长劳加欣女士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加拿大本土生源不足,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他们的目标是使国际化成为约克大学基因中的一部分,贯穿于教学和学习中并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成分。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加拿大实施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一是招收国际留学生,这是其国际化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加拿大政府和高校十分重视招收国际留学生,其数量和国别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国际留学生。据统计,2008年加拿大全国在校国际留学生就有12.38万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占33.2%、来自印度的占24.3%、来自美国的占9.6%。二是合作办学。主要是指国外高校与加拿大高校联合招收学生,基本形式有三种:两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一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即“2+1”模式)的大专生,两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两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即“2+2”模式)的本科生,四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两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即“4+2”模式)的硕士研究生。三是短期培训班,类似于我们所参加的这种培训班,时间一般1~4个月。四是联合研究和学者互访。

第14篇

2012。4。21。《新闻晨报》A6版“广告”整版是“数学速成”。现今,这类软广告非常普遍,有:钢琴速成、驾驶速成、书法速成、作文速成、汉语速成、英语速成、计算机速成、英语口语速成、艺考速成、司法考速成、论文技法速成、成人教育速成、学历(大专本科)速成、农村素质教育速成、国家公务员考试速成……凡是有应试教育的地方,都会有速成教育。这大概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速成教育究竟效果如何?争论非常激烈。

人的一生有四个法定年龄:7周岁入学;16周岁领身份证,表示“成年”;结婚最低年龄;退休年龄。后两者有性别差异。

自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5-2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刺激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在4周岁左右最重要,7-8岁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接近成人的脑重,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并出现许多新的神经通路。所以,2-6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的最重要时期,也是良好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从这一点讲,托儿所、幼儿园不能仅仅作为双职工减轻家务负担的场所,而应该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从民族长远和国家整体而言,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意义重大。

禁止使用童工,这是国际通则。但是,16周岁独立进入社会还是过早。结婚最低年龄(男22女20)是因为身体、心理上都趋于成熟,对自己所做的事能负起责任。当然,结婚最低年龄与某人实际结婚年龄不同,提倡晚婚晚育是从国家、民族、社会整体考虑的。国家安排青少年7-20或22周岁的教育制度是循序渐进。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初中以后分化成高中、职校两条线。这些基本上符合大多数青少年就业前的状况。

速成教育中,绝大多数是“教育者”的观摩作秀或者牟利行为,不可信。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认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也就是用“心”“做”的艺术。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花费许许多多“水磨”工夫才能潜滋暗长。教育家刘铁芳强调:教育是对人类发展史的“复演”,不要抄近路走捷径。要让教育对象(不光是青少年)较为充分地经历从懵懂、混沌到逐步开化、聪明起来的过程。

所谓“速成教育”,是造成现今基础教育种种问题的最根本的症结所在,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和弊病,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不但速成教育有虚假作秀与牟利行为,就是基础教育也有此症结。例如:某地方党报的领导干部拟任职务公示中,**47岁,17岁就大学毕业;**52岁,15岁就参加了公安局工作。可信吗?广告上,“快乐超速学习法创始者何德耀”是13岁(1977年)考上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次成立少年班,破格录取的少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那位17岁就大学毕业的**是哪个大学毕业的?那位15岁就参加了公安局工作的**竟然是“童工”。当然,现今“学历”可以速成(国内有,国外也有),更可以造假。现今,什么文凭、证书都可以买到。速成教育是“学历速成”还是“才能速成”,谁能搞得清楚?速成教育的“毕业证书”有法律效果吗?速成教育还是要拿出“才能速成”的成果来才能令人信服。

不可否认,古今中外极少数智力超群的“神童”确实存在,骆宾王7岁作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骆宾王一生文采横溢。古时还有一个“神童”丧仲永,但是后天没努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也出了许多人才,不能因为少年班极少数毕业生的“不幸”命运(“神童”宁铂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而质疑少年班是“揠苗助长”。但是,把特例与一般混同,就是诡辩。对一个没有基础的青少年搞速成教育就是“揠苗助长”。当然,那些基于牟利行为的速成教育,连“苗”都是病苗,就不需多讲了。那些竟然可以代读代考的“成人MBA班”等等,不比速成教育更加“速成”?

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张炘炀,13岁在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6岁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攻读博士研究生,再次创造了奇迹。然而,张炘炀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显示出幼稚和不合理的思维。他几次以辍学威胁他的父母为他在北京买房。由此引发了速成教育的一场争议。其实,就一个特例去争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身就不合理。一个16岁的青年学生,幼稚和不合理的思维很正常,更何况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术上,他的社会学思维肯定不如专业学术的逻辑思维。他的社会思维是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又缺乏家庭、社会在这方面的教育,显得不成熟是必然的。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给予他这方面的补充教育,不能苛求;也为了国家与学术的需要,在生活上应该给予他优惠照顾。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高速度,追求立竿见影的成功。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许多人变得浮躁而茫然。但是,教育不能像快餐店那样,用事先准备好的佐料,见来要吃饭的人,每人来上一大碗,填饱肚子就完事。教育本身就有“一般和特殊”的问题:一个班级中,学生参差不齐,教师既要学,又要兼顾个体。对于家长来说,就完全不同,注意力只有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业,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争先恐后,对速成教育趋之若鹜,企图借助种种速成,给孩子买上这些书,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按照古今中外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者唯一能做的事是摸清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之间的联系,然后在适当时候实施适当教育。教育的真正意义是给受教育者提个醒。例如:语文教育,在字、词(包括成语等等)、句(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的基础上,教授作文知识;数学则是在数、运算符号的基础上,教授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企图用“作文速成”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则是妄想。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作家是“速成”的?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分析、解决),题海战术是事倍功半,但是“速成”也无捷径。数学教育中,每次扩大范围:自然数整数(加上负整数)有理数(加上小数)实数(加上无理数)复数,学生都会受思维惯性影响,逾越困难。一旦逾越成功,思维发生飞跃,方法迎刃而解。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完成思维飞跃,不能归入“速成”,而是改变低劣的教学方法。谁违背了这一教育规律,谁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我们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智育,还有德育、体育。孩子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引导、强化、熟练、习惯的积累之下形成的。孩子的德育,还与教师、家长本身的“以身作则”有关,与社会的道德风尚有关。现在许多孩子的理想是当老板,不愿当普通劳动者。那么,一切德育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在智育方面,人的学习有许多无法超越的规律。例如: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必须花大量精力记诵才能牢固掌握;各种能力必须依靠大量扎实的训练才能提高。现代社会需要“T”型人才,上面一横代表广博的相关知识面,下面一竖代表从事的专业有精深的知识;另外,知识与技术又有不同。一个医学生懂得医学知识,不等于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无法“速成”的。以前,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毕业生进入(协和医院)临床实习一年,考试合格成为C级住院医师。之所以称为住院医师,就是24小时在医院。经过3年临床实践,考试合格成为B级住院医师。再经过3年临床实践,考试合格成为A级住院医师,才获得5年后晋升主治医师的资格。这样严格训练出来的医师,加上医院严厉的医德监督,会是庸医吗?一个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要读38门课程(基础和临床),这是能速成的吗?临床经验的积累更不是能够速成的。

同样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人文素养也是无法速成的。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没有文学理论基础,没有对社会深入调查和深刻思索,怎么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一个园艺师懂得:一棵花从种子到开花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急不得。教育常常也是静等花开,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教育“速成”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作祟的结果。功利导致狭隘,导致社会虚假之风。现在有许多所谓的“学校”,用广告开路,借个例说事,只会收取高额学费,等到学生家长发现实质,为时晚也。经济损失以外,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要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制度、师资质量作深刻反省十分必要。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平均素质较低。美国的教师,需要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才可以担当,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教师连初中也没有毕业(黄光裕老家就如此)。一个连《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都不懂的教师,只知道教材、教案,怎么提高教育质量?现在学校中,学生为了老师而学习,学生为了家长而学习,书包沉重,学生思想更沉重,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我孙女作了一首诗《墨趣》:“墨非‘黑土’能著书,趣岂‘走取’引人读。从来知识‘墨’中求,自古人才‘趣’里出。”可是,现在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媒体上介绍美国的小学教育,与我国大相庭径。我不是崇洋媚外,但是确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一个没有教材和死板教育程序的小学,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们竟然交出20多页的论文。

相反,清末大批留日学生质量低下,源自于当时日本留学生教育的特性:1。教授内容非专业知识,而是普通知识;2。速成教育;3。仅是中等教育。当时,中国方面希望速成人才,日本方面鼓吹速成教育。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一年半、一年、甚至八个月、六个月的速成科。有的在数月之内,甚至还有的竟在数日之内,对连日语都听不懂的学生,通过翻译将教学科目的大致内容讲一下,就发给毕业证书。据1907年清政府的奏折记载,当时留日学生的情况:“学习速成的占百分之六十,学习普通的占百分之三十,中途退学辗转无成的占百分之五六,升入高中或专科学校的占百分之三四,而升入大学的仅占百分之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科学上,文凭不是主要依据,真正代表水平的是能力。可是,现今另一条“捷径”是海归。究竟是高内高等教育出了毛病,还是人力资源领导的思维出了毛病?

第15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涉及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 企业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主要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以三个特点: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

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展电子、通讯、网络、生物领域的保护范围,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南非等国家都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将网络营销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二)战略化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由过去的被动防御阶段转入主动进攻阶段,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产权运作策略。比如抢注商标专利,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现阶段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国家或企业并不实施这些专利,而是通过收集贸易目的国的经济信息,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事实,采取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在出口目的国进行权利诉讼,收取高额的知识产权利润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或建立知识产权联盟,联合相关权利人组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团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国际化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趋势,各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先后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定》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世界性公约协定。各国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广泛开展多边合作,结成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以此获得国际合作保护。

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为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WTO《TRIPS协定》的要求相符合,我国在2000年和2002年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2004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增设了保护知识产权专章,旨在通过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产品进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利。

2008年7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展露纲要》,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09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新专利法,更是顺应WTO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的修改法案,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TRIPS规定》完全符合。

我国已加入大部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逐步与国际标准靠拢,所有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

(二)企业、外贸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我国企业、外贸经营者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1985年4月—2010年4月,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6095949万件:其中。国内申请5134526万件,国外申请961423万件。且连年增长。商标方面,2002—200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版权方面,2009年软件申请登记总量7.09万件,同比增长49.75%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679万件,同比增长48.6%。可见我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有提高更加重视对自己无形资产的保护。

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滥用各类技术标准的防范制度

技术标准指对1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以及为达到这一水平而实施的技术。但是当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技术标准涉及的技术被知识产权的方式合法控制时,任何人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就触及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此时,使用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昂贵的代价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要么因不甘心知识产权人的宰割而放弃市场。因为标准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不按标准就不可能被市场接受,而采用标准就必然使用他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需要取得许可、支付报酬。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上的缺陷,在防范国外滥用各类技术标准方面,缺乏有力的武器。

(二)知识产权转化率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转化率就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通过自己实施,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以此来获取最大利益占知识产权研发所花费费用的总额。从授权数量来看,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就无形资产质量而言,中国远不是知识产权强国。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报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在何方》,说我国500余万项的专利成果实际转化率不足30%;在商标领域,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排行榜单上,中国企业商标无一进入100强,进入500强的只有12家。就外贸而言,中国企业出口200强,70%以上是定牌生产、加工贸易。在合资企业,90%以上是使用外国投资方的品牌。据统计,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利用率高达95%。

只有当知识产权付诸生产时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获得了知识产权之后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使之转化为实质生产力并获取最大利益,实现由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且人才匮乏

首先,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从我国专利申请人前10名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有30%是高校,60%是民营企业,作为占据大部分国家研发资金的国有企业仅占10%。

其次,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也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而我国知识产权的人才配备与发展需要不相符。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应按技术人员总数的4%比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依此比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应该是8万人,我国现在所能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现在所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也缺乏必需的综合专业知识背景。如果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往往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大大增加了外贸知识产权保护成本。

最后,中介市场也不完善。知识产权机构不仅可减少企业申请或注册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可抓住侵权行为的要害,收集有利证据打击侵权。目前,全国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已具规模,但在各地发展不平衡,且知识产权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相应需求。当企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问题时,往往因为不了解侵权所在国法律而导致诉讼失败。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形成有关专利、商标、版权和技术合同等的中介服务和保护网络。以此来满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四、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同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鼓励创新,谴责剽窃、盗版和造假行为: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并依据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惩处。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首先,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很好地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的发言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在标准领域里的经验优势控制国际市场。其次,要在评议的基础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研究机构及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者,对标准技术性措施造成的贸易摩擦,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加以解决。努力避免和化解贸易冲突。

3.充分行使海关的监管职能。有效利用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非法贸易。加强对知识产权敏感商品的监控,坚决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使得侵权行为在进出口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海关国际合作,使海关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2.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到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队伍,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是与市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加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可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使维权之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