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

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游戏化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游戏化教学论文

第1篇

1.1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游戏化教学是新的教学理论,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后,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教学活动加以展开,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游戏活动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展现,这一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1.2游戏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际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是单一化的对数学知识引入就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率也不能以最佳的状态体现。所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能够将游戏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并能在游戏化教学应用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接收。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学生在思维的创新性发展上就不能得到最佳的呈现。游戏教学则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小学的学习阶段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的黄金时段,所以将游戏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就有着其必要性。例如:在对小学数学中的正方体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倘若是纯粹的知识教学就很难让学生能对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得到记忆和理解,初次接触到几何体的学生更是不知所措。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的融入,将实际教学和画画有机联系,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同时也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上得到展现。老师可以将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图形的平面图进行动手画出,老师从中进行指导,然后将画出的立体图形进行裁剪出来再进行折叠还原,这样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能力能够有效增强想象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应用的理论依据及条件分析

2.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应用的理论依据分析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要能够有理论依据,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起到应用效果,这些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游戏化学习理论、转变式玩耍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方面。其中的游戏化学习理论主要就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游戏化学习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对游戏任务完成的同时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这一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对学生的知识记忆比较深化,游戏化的学习理论与游戏化教学的特点是相符合的,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重要。还有就是在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方面,这也是信息化时代中的重要学习理论,主要是将学习者作为学习中心,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构建有效学习环境,从而来创造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在这一环境的构建上主要是以娱乐性为主,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2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应用的条件分析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能在基本的条件上得以具备,首先是在硬件环境方面,信息化的教育不断得到普及,所以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具备教育游戏软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要具备课堂的结构变化条件,这是学生的思维及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还有就是要具备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条件,这是游戏化融入教学的技术基础。再者就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主要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政策支持,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促进游戏化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3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

3.1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的情境创设比较泛滥,课堂缺乏实效。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讲解,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和近些年所推行的教学理论有着重要关系,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上进行情境教学的创建对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过度地采取情境教学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强化,教师的教学课堂能力是对老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小学数学课堂是充满变化的动态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的综合素质上要有所要求。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老师在这一方面还相对比较欠缺。另外就是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练习环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待加强。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多是以抽象方式进行体现的,而小学生自身又比较好动,在实际的课堂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相对比较乏味。

3.2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应用,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游戏进行导入新课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回顾,而后再讲授新的内容,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对这一跳跃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所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效果上就不能将最佳的效果体现出来。而通过游戏的导入就能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下面对小学数学中的单位换算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对游戏的选择一定要充分的重视,要能紧密的和学生年龄特征相匹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色彩较为鲜明以及节奏明快的游戏为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以故事情节比较有趣味的游戏为主,游戏的选择还要能够和此次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其地位和教学的目的相结合,综合性地考虑相关问题,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单位换算”这一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能灵活的使用,对学生的手动操作及简单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和实际的问题相结合从游戏当中发现规律。在游戏化教学应用中老师要能够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游戏的选择上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此次的单位换算游戏化应用,就能够通过《星空大战》这一游戏进行实际的应用,这一游戏在操作上较为简单,所以很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下图为星空大战游戏的主界面。在游戏化教学应用前要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讲解新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出示直尺量笔芯的放大后的图,然后再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猜测笔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为6cm),然后再引出思考,将厘米换算成毫米单位。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换算的最佳方法说出并在黑板上进行表示。此时老师出示课件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在学生将问题做好之后,老师再进行小结,首先要能够想到1cm=10mm,而后就将几厘米当做几十个毫米,答案就是几十毫米就行了。接下来就是通过游戏化进行应用,老师要能够先对学生展示《星空大战》这一款游戏,对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进行说明,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进入游戏的环节。通过上图能够看出,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通过对左右键盘的移动来选择正确的答案才能够将上面的陨石消除,飞机才能继续向上升。在这一游戏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形式,哪一组完成的效果最好老师就对该组实施奖励性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再对每组的优秀游戏玩家进行选取加以表扬,通过此次的游戏化应用,学生能够高效率地掌握单位换算的内容要领,准确地知道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而后进行自行的推算,对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结语

第2篇

幼儿园的舞蹈活动对幼儿的身体素质、情操和智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力,并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抒感,享受美感。然而,现阶段的幼儿园舞蹈活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这些舞蹈的作用都大打折扣。

(一)方法陈旧,过度注重技能的训练

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缺乏新观念、新理念,采取“指挥”和“遥控”的方式,只注重让幼儿机械化地模仿、练习舞蹈动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过度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幼儿的身心,使其失去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舞蹈的创作源于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但这恰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的机械教学,使舞蹈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难以表现音乐内容,缺乏灵动。

二、游戏化策略的运用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彻,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感知、体验舞蹈内容。而幼儿的天性好玩游戏,游戏天性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能使舞蹈动作的学习与教师游戏方式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对舞蹈产生的“语境”形成情感共鸣,并将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游戏学习,让幼儿成功地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融入自然,融景于情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为避免以技巧性为目的舞蹈训练,自然地接触舞蹈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教师在教授舞蹈时采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幼儿去观察、想象、创造舞蹈动作,让幼儿易学、易记、爱表现,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发展。

1.自然之美,解放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在《下雨了》韵律活动中,幼儿利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境,以“下雨了”的游戏形式进行引导,使幼儿进入舞蹈情境,幼儿通过自我观察做出自己理解的下雨动作。例如:有的幼儿轻点手指身体缓缓下蹲,当成是蒙蒙细雨;有的幼儿抖动小手垂直下滑,当成是小雨沙沙;有的幼儿夹紧身体上下跳跃伴有旋转动作,当成是狂风暴雨等。在足够的空间、时间里,让幼儿自然地观察,从而自主、自发地表现、创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活动更具童趣。

2.和谐氛围,展开想象。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给幼儿提供自由、民主的舞蹈活动氛围,能使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舞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鼓励认可幼儿一定程度的“脏乱、吵闹、自由”。当幼儿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时,教师应在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化的口吻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使幼儿在游戏化情境中自然地将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中。

3.自主模仿,丰富语言。模仿是幼儿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纯粹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模仿”往往只是一个辐射点,幼儿通过辐射点来明确活动中可供创造的因素和进行创造的方法。如:学习舞蹈动作绕手腕,因该动作属于精细动作,需要重复练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该动作进行想象,说说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让幼儿发现手腕的绕法,并表现出“采茶”等游戏动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快乐游戏,融情于景

舞蹈作品都蕴含着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意境,幼儿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中并表现出来。

1.欣赏装扮,感知内涵。如舞蹈《金孔雀》,幼儿需要表现出小孔雀“喝水“”嬉戏”等情节。但是如今传统民族舞蹈教育缺乏普及性,幼儿对民族舞的动作和神态要求没有概念可言。教师在进行民族舞知识普及的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展示民族服饰,让幼儿感知舞蹈表达的思想情感。

2.捕捉细节,梳理情节。很多舞蹈元素都是来源于生活。例如舞蹈《妈妈可以这样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妈妈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上下班的状态,对自己的关爱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幼儿梳理、回忆妈妈的行为,帮助幼儿理解舞蹈中所要表现的情景,更好地展现舞蹈情节。

第3篇

游戏化教学具有上文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所有教学游戏都可以运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引入要适当、适时、适度.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一切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是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游戏化教学不能只从活跃学习气氛这一角度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游戏目的和教学内容二者完美结合.

1.2游戏内容的严肃性教学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体现严肃性.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容易由于片面关注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游戏的教育意义,从而身陷其中,导致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因此,教育游戏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开发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它的严肃性和教育目的,决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教学内容本身的严肃性.1.3遵循课程特点融入游戏元素针对学生水平不一情况,教师采用角色分配机制实现分层次教学;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现状,教师将现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案例作为游戏主要内容.另外,教师还融入奖惩机制、激励机制、分组闯关模式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竞争和协作.

2游戏化教学应用实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七大模块:计算机系统、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应用、Ex-cel电子表格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应用、Internet应用与计算机安全、多媒体技术.其中,操作系统、Word应用、Excel应用、PowerPoint应用四大模块是实践性很强的章节,教师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其中,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以Word编辑应用部分的教学过程为例,给出游戏化教学在Word中的应用过程.

2.1一般的Word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指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发展自身的过程.以下以Word编辑应用部分为例,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掌握Word字体、段落格式排版、图文混排、分栏、文本框链接等能力.(2)上课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或者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3)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4)最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

2.2Word游戏化教学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Word游戏化教学实例,如图1所示.各步骤分析如下:(1)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对Word知识点进行初步讲解.之后,学生进入游戏场景,场景中出现一个面试官,阐述整个游戏梗概:学生作为一个应聘者,将通过之后的多个Word应用问题关卡,每通过一个关卡,获得一封推荐信,只有集齐所有的推荐信,才可获得某知名杂志社的编辑部offer,包括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等职务.(2)角色分配:在闯关之前,游戏中先出现一个Word能力测试,测试学生对Word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教师给学生分配四种角色,角色等级由低到高为:准编辑、实习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3)分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分组.分组准则为:每组包含四种等级角色,最高等级的“初级编辑”为组长.组内成员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进行沟通交流.(4)任务提示:介绍这一关要完成的任务,并且呈现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进行知识点重温.(5)关卡设计:每个Word知识点设计一个问题关卡,由易到难.最后设计一个可选的综合性应用关卡(与推荐信无关),此关卡融合了所有Word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是否闯关,但必须以个人形式参与.(6)激励机制:在前面的问题关卡,最早闯关成功的小组,每个组员都将增加角色经验值.而在最后一个应用关卡,闯关成功的学生将增加角色智慧值.最后,面试官会根据角色的经验值和智慧值来决定所获得的offer职务等级.(7)NPC帮助:教师以NPC身份出现,在闯关过程中为学生解答疑问、提供帮助.

3结束语

第4篇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指导思想

《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抛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通过让学生完成具体项目过程来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职业能力。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并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任务。以展前、展中、展后为时间顺序,以会展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学生运用英语来参与或模拟不同情景中具体会展活动过程来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职业能力。同时,在具体的每堂课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对《会展英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会展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研究基于工作任务的科学、系统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使学生能够拥有合理和适用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国际会展业务工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方法

1.针对岗位需求特点,从企业一线搜集企业对于会展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从而使项目成果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会展英语人才,是一个国际会展项目成功的关键。通过走访国际会展业务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找到此类人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由此,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2.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外贸业务员的岗位需求,围绕着一个国际会展项目的筹备、实施到展后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

3.完全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进度进行英语课程教学,将原本分散的书本内容重新整合为明确具体的项目,使学生直接融入岗位情境,在实践行动中进行学习、操作和提升教学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

4.实行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教学内容基础上,实施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实施具有关键作用。将课堂内的任务型教学与课堂外的模拟展会举办、展会参观等实训环节有机融合。通过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同时将实训环节有机融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课程改革步骤

1.根据工作岗位确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和企业一线人员的联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搜集企业对于人才的会展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前期英语水平制定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2.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和单元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岗位,以及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来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手段,以项目为载体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教学中结合国际会展业务常见工作情境深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贯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目标为导向的宗旨。

3.考核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知识考核,变为真正的职业工作能力考核,注重实践操作,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一的书面考试,书面考试成绩只占学生最终得分的一小部分。将平时课堂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考核作为主要部分进行考核。课堂表现中的每个模块后面设计的特定工作情境的角色扮演和筹划成为考核的关键。实践操作的考核设计也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科学考察学生会展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会展英语》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改革设计

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努力与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的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理论教学的形式为:教师面授+企业专家授课+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听力训练+小组PPT汇报。实践教学的形式为: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角色扮演+展会参观与实习。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每个模块的教学都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信息搜索、展会参观、案例分析、听力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展英语理论知识;通过小组研讨、小组口头汇报等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探讨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角色扮演、展会参观与实习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会展的工作情景,并且培养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计的课程结构

依据以上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方法,整个课程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项目一:(展前)邀请客户参展。工作过程为:搜集要参加的某一具体会展信息向主办方了解和咨询有关参展事项打电话或写信函邀请客户参加会展。

项目二:(展前)进行会展准备。工作过程为:联系会展中心咨询机票及酒店运送展品制作公司宣传小册子及名片选择展位并预定布置展位。

项目三:(展中)进行展台接待。工作过程为:展台前吸引新客户展台前接待老客户介绍展销产品和本公司情况。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13-01 DOI:10.16550/ki.2095-9214.2016.07.012

随着新课标的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所有学科基础的语文学科,改革更是势在必行。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在不断地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把游戏搬进课堂是创新的途径之一。游戏的加入,确实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成效。但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与实施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值得一线语文教师注意。

1.让游戏服务于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应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课堂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服从且服务于教学,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服务。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安排课堂游戏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在提倡游戏化教学的时代里,很多教师进行的游戏化教学都只是用来调节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可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相背离。有时,甚至是在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而课堂时间还有剩余,教师便带领学生们适当地做一些小游戏,以此也作为对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奖励。很多时候,课堂中的游戏只是“认真的热闹,虚假的繁华”。再者,有些教师的游戏化教学只限于设计传统游戏,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如请角色扮演类、动作技能类等。多年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制监督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往往是固定的,事先确定好的。我们的教师根据已安排好的教学内容,预先制定好教学设计,而我们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发言权。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总是单纯地以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什么都不懂,没有辨别事物的能力,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便忽视了他们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以至于他们的学习状态脱离了实际的生活世界。游戏化的课堂就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象征,游戏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由精神。为什么要让游戏进入课堂?正是因为我们需要游戏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是在利用游戏来协助教学。课堂教学游戏的选择一定要贴近课堂、贴近课本、贴近学生,不可为游戏而游戏,一味片面地追求游戏所带来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而忽视学生的“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偏离实际的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

2.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化教学 学生

时代在发展变化,现如今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注重人才的思维灵活、创新等,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成固定模式,失去了其本身的灵活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究适应新时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要强调游戏的休闲和放松作用,游戏活动是行为层面的游戏,儿童作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个体,游戏性是儿童的一种个性品质,表现更深刻的对游戏精神的追求,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客观属性,便是儿童的精神。人类天生就具有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中自由精神是儿童天生的精神存在状态,于是产生了游戏者的自主性,儿童游戏行为所蕴涵的自由精神,能更多更好地从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养料,是儿童学习生存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所以自由是游戏最主要的精神特征。“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主动精神,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发挥主体精神,其原因在于游戏行为是儿童主动追求行为,能发掘主体言语表达潜能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游戏者精神世界的自主要求。“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创造精神 ,让儿童暂时脱离功利化的语文教学目的,对 “游戏精神”内在特质进行深刻体悟,将游戏上升到精神层面指导语文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的多种多样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发挥游戏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激发儿童言语潜能和创造力本体价值,是小学语文教育行为追求的理想目标。游戏教学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 “游戏精神”的快乐原则,以开展游戏活动形式或创造一定游戏情景,激发生命潜在本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调节语文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使其进入语文教学的主流视野,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儿童心理,本着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和发展的需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做法,融入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最大限度地突破自我。游戏化教学注重游戏的内在精神,游戏教学侧重对游戏活动本身的采用,并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使学生在具体丰富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游戏是教育教学的固有内容,而游戏来源于生活,是儿童的天性要求,游戏化教学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对象,是建立在对儿童精神特点深刻体认基础上,满足儿童主体精神自我张扬的需要。发掘儿童自然状态中所隐含的言语表达潜能,而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能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为儿童编织成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的建议

1.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提出: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运用能力,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单纯的识字教学比较乏味、枯燥,学生记忆、运用效果一般,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实施游戏教学,即:将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来,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生动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从而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实践、体验,升华其自身的领悟能力,感受人文气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样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整合成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自主的完善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凸现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深化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自己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游戏化教学以娱乐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调动其学生的参与性。作为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借此让学生在娱乐中尽情地发挥自我,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要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需求,实施游戏化教学,借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体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今是高科技信息时代,重视人才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思维通常很固定,没有灵活性。实施新课改后,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小学基础阶段,教师应当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

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把游戏的趣味和教学实践相融合,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一、游戏化教学的功能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与兴趣是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首要条件,他们会主动追寻、掌握有感彩和有兴趣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情绪会因游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而产生,这样的情绪体验会让他们对融入在游戏中的内容感兴趣,使得学生由游戏动机转化为认识动机,从而引导他们的认识兴趣由一般、偶然的阶段转向稳定的阶段,认识兴趣能够引起学习需要和兴趣。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尽情地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愉悦。尤其是在具有竞争性的游戏中,学生会渴望胜利,不甘落后,积极进取,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二)帮助学生智能发展

游戏教学通常含有智力成分,比如进行分析、观察、想象、猜测、思维等活动,对学生智能发展有帮助。游戏能够使脑筋变得敏锐,在游戏中能慢慢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知觉力、观察力、判断力等。学生在游戏中对材料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能提高自身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质疑、探究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终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努力探索、敢于质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开发他们的智能。学生的思维也会在游戏教学中得到发展,这是由于游戏教学的活动方式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对物体间的共性、物体运动的理解,让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也能扩展学生的兴趣范围,开阔他们的思维天地。

(三)提高学生的情趣与修养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活动里往往蕴含许多美育因素,比如其中的色彩、图像、文字、动作、声音和创建的情景,都是无时不在的无声教育。在游戏教学中经常会有朗诵、画画、唱歌等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美的内涵,陶冶审美情趣。游戏教学还帮助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服从、合作、独立、诚实、克己、自治等美德的养成会在游戏活动中加速。尊重他人、诚信、公平、尽自己的义务,也都是游戏中的附属产品。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可以通过游戏来缩短,学生在游戏中了解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良好道德行为品质的形成。

二、游戏化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拼音游戏教学

学生学习语文是由汉语拼音教学开始的,在汉语拼音中可以开展的游戏教学活动内容很多,可以在新授、巩固、复习等各环节中,紧扣教学目的,设计安排合适的游戏活动。实施汉语拼音的游戏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编儿歌、手拉手、爬高峰、走迷宫、找朋友等。尽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指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教学中,通过参与得到体验,通过合作以求创新,通过探究得到进步。教授声母音形时,让学生敢于尝试、互相交流、讨论研究,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以往的拼音教学方式单一,每个字母都按照音形义来讲解,应该打破这种方式,要集中训练、减少头绪,贯彻综合性的教学思路。某些交流展示和弹性要求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与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感召下彰显自己的创造力。拼音教学要生活化和情境化,把游戏活动作为主线,使全体学生开动大脑、积极动手,协同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关联日常生活,捏摆字母的字形,展现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升华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二)实践识字游戏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加入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规律,且运用规律来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在识字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式也有多种,通常有带字入门、接力赛、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先让学生读儿歌,自己在里面找生字,对学生原认知表示尊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生字。然后开展同桌合作的游戏,让学生交流互动,学会自主学习。再利用贴图游戏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对学习更加热情。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且联系生活实际,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三)实践阅读游戏教学

小学语文历来十分重视阅读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实验和改革也十分频繁。借助游戏活动实施阅读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感悟。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主要有课本剧、情境遐想、角色扮演等。能够更好学习的感情基础是快乐感受,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对某些活动很喜欢,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环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游戏带到课堂,把教学融入游戏中,能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策略,作为教师要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设计合适的游戏活动,运用到课堂上。这样不仅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升教学效率。创建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参考文献

[1]凌云志.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4).

[2]李明胜.浅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9).

第8篇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二者结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造一定的游戏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创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小学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语文,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语文。

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语文教学最为关注的是字词的识记和书面语言的社会化指标,目标定位主要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缺乏对学习主体精神的关注,再加之一些教育者对儿童精神特质缺乏把握的能力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儿童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自由精神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从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名义下,儿童的语文学习充斥了太多的机械的“规范化”训练,儿童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对成人的言语体系的遵循和模仿。大量的字词识记和机械的模仿,破坏了儿童学习语文兴趣,泯灭了儿童的自由精神,使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源的动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不仅是人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更是人的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滋养、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学科,应该担负起建构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作为最具儿童游戏精神特质的教学方式,弥补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缺陷,是贯彻、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力助手。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今是高科技信息时代,重视人才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思维通常很固定,没有灵活性。实施新课改后,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小学基础阶段,教师应当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把游戏的趣味和教学实践相融合,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一、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这个阶段尤以识字教学为基础中的根本。学生在启蒙教育时期,识字的多少将对其在学习其他学科乃至今后的继续学习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识字的过程是一件漫长、枯燥的事情,同时,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又很短,为此,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要立足于课堂,用孩子爱玩的天性,以各种小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在已认识的简单文字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采取组词造句式的识字方法,让孩子做个小竞赛,比比谁认得多。比如孩子们在学前教育就已经认识简单的“人、头、手、长、上、高”等汉字,我们在教其认识新字时,就可以用“七个小矮人”“手指头”“妈妈有着漂亮的长头发”“我喜欢上学”“上楼梯”“高高的楼房”等组词造句的方法,让孩子借助已有认知和联想来认识新的汉字。当然,教师要尽量运用他们生活中常用的语句,表现好的小朋友就送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在认识后,通过不断地口头运用,可以记得更牢固,增强其成就感。

此外,“我指你认”也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拼音教学中,“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出示字母卡片,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我说汉字你对拼音”,把训练贯以游戏的美名,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游戏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最终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适当地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识记住本课的生字词,在放学时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作业游戏:要求各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里的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等,小组组长安排好本组成员分工,第二天上课时,轮流进行表演,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棒。学生们都很兴奋,表演得既生动又形象。有个小女生表演的是小鱼的角色,她依据课本中的红色鲤鱼自编了台词:“那可不行,你看我多可爱啊,怎么能没有漂亮的尾巴呢,再说我还要用尾巴来游泳呢!”一脸疑惑不解的表情,还将身上的花裙子转一圈,班里学生都乐开了花。扮演老黄牛的学生还伸长脖子,很夸张的将头使劲摆了摆。而“小壁虎”的表演则更传神,居然将时下影视中的“求求你”“行行好”等台词都用在借尾巴上。最后在与“壁虎妈妈”说完话后,更是以变魔术式的从衣服里拽出一条玩具小壁虎。原来是他为这次表演专门搜寻的。在表演结束后,学生们都明白了动物们的尾巴不同,用处也是不同的。这种游戏表演的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更全面、更牢固。

三、在作文教学中利用游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也是让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感到头疼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为作文而作文”,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情绪。为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将作文教学的任务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把怕学苦学变为爱学乐学。

有一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写你最熟悉的人或物,我们可以将其改为一个猜谜游戏叫“猜猜他、她、它是谁”。要求是每个学生都选一个你最熟悉的物或身边的人,或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或讲述其特征、功用等,写一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来猜,但不得透露相关名称。能被大家猜中的可评为优秀,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喜欢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能力,要重视它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游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菊卿.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1(7).

第10篇

摘要: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阅读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

1、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

3、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4、促进了课外名著研读,深化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1、创设情境,为写作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

2、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3、评议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

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阅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阅读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阅读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1、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第11篇

一、游戏化教学概述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创造具有知识文化性以及趣味性的情景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辅导者,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参与性原则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应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所以,对于游戏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制订合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完成自己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3.游戏趣味性原则

对于课堂游戏的设计,必须满足趣味性的要求,否则游戏教学的实施,只能是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游戏情境,这样学生较为熟悉,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得到多方面的应用,下面主要从识字方面、阅读方面以及汉语拼音方面,对游戏化教学进行详细分析。

1.识字游戏化教学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识字非常的枯燥,学生不愿意认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过程中,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R字的技巧,并找到识字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会更多的字,使学生充分体会识字的乐趣。所以,教师应合理地设计识字游戏化教学,一般识字游戏规划有找朋友、接力赛以及偏旁接龙等,例如,在学习“燥”“躁”“澡”“噪”时,教师将这些生字写在魔方的每个面上,让学生将魔方抛出去,朝上一面的字,学生应念出来,并解释其意思,若有的学生抛的一面为空白,则应说出与其相似的字,这样不仅能将这几个字掌握,同时还能拓展学习的生字。另外,在完成游戏后,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2.阅读游戏化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阅读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这样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游戏教学的实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阅读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而且可以体验课文中的角色,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主人公,并让学生在原文场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发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3.汉语拼音游戏化教学

第12篇

物理教学就是要搞好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因为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实验的导向性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实验的可信性可以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那么如何做好实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演示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有些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其实验目的就是练习使用天平,学习使用量筒,学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确读数。而量筒的刻度较小,教师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将刻度放大,学生就容易看清。在讲“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这两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以及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多媒体,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

将教材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场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二、利用实验课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大多数物理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该实验所用的仪器。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依靠教师的演示讲解,许多学生很难看得清楚,等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时,仍有无从下手或不得要领的感觉。因此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观看一段所做实验的操作录像,在看实验操作录像的同时,教师利用慢放、暂停、回看等方法,向学生讲清楚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经过形象直观的开导,能够为学生做这个实验指出一条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必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正确地操作、观察、思考和探索。

例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个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实际操作天平。由于实验报告中所列的“注意事项”较多,调节天平的步骤较多,学生往往对天平无从下手或者干脆就不敢动手。面对以前出现的这种情况,现在上这节实验课,就先放一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同时适时提示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在读数时,把标尺的特写镜头定格,让学生学会正确读数,教师提示每个格代表多少克,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标尺读数,做完实验之后如何收拾天平等问题。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看完录像之后再去动手操作,就感到做起来得心应手。

第13篇

【关键词】旅游职业院校;中国历史文化;存在问题;专题轮流教学;模式设计

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是服务技能承载者,及旅游管理的高级技术性人才,知识的实用性是其主要学习的对象。目前,从《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本身的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及其文化知识实践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课程本身及旅游从业人员实际出发,探析专题轮流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运用。

一、《中国历史文化》课存在的问题

1、知识庞杂,重点不突出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本身涵盖面极其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民俗、法律、制度、文学、考古等多学科知识,面广而杂,较难构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多为一个学期,36课时。更难将如此庞杂的知识全面体现在课程教学之中,势必在教学中形成重知识,而轻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在课堂上呈献出来,将会弱化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若重系统而轻知识,因知识的广而杂,教师面面具到,一节课将知识罗列于课件中,重点不突出,学生不能较好理解知识,知识就无法掌握,知识在未来从业中的运用就会打折扣,甚至鹦鹉学舌,传播错误的历史文化常识,不利于学生长期在旅游业的发展。

2、理论高深,实践被弱化

本课程被多数职业旅游学院都定位于专业基础课,多开设于大一上半年,学生对旅游专业方向不十分清晰,有关旅游理论与实践尚没有展开,学生无法取舍教学内容,而相关知识在初高中也有不同的涉及,似懂非懂,往往将其理解成历史课。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接受是旅游高等教育,而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有较大区别,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偏重于理论,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师,所学专业多为历史专业,古典史学的诘屈聱牙,培养了专业教师精于理论的教学,于是从理论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灌输知识,理论被强化、知识难度加强,实践运用被忽视,甚至于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实践,由此产生了本课程不需要实践运用的错误认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成了教学的主流、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量被采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被扼杀,创造思想得不到认可,思想匮乏,知识成了为考试的短暂记忆,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更不能创造地运用于旅游从业的实际中。

3、考核单一,需求被忽视

由于教学目标不含实践运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视理论强化,学习方法强调记忆背诵,在期未的考核中形成闭卷考试还是名词解释、判断、选择、问答等内容,方式陈旧,答案标准化,缺少创新。学生凭记忆得高分,实际操作能力无法体现在卷面之上。作为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真正的需求无法通过知识反馈而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无法获取学生需求,学生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实际解决能力无法体现。电子信息化背景下,大量的知识可以通过“搜狗”、“百度”而获取的今天,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将海量信息整合在一起的方式、方法。通过旅游从业人员本身需求研究,不难发现,作为一名职业旅游管理人才,需要“资讯、决策、计划、执行、总结”等能力。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学生需要的是综合能力,任何单一的考核方案都会造成学生能力结构培养的单一化,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失。

二、专题轮流教学模式的优势

1、利于资源整合,发挥教师专业优势

专题轮流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从业必备知识为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抽调骨干教师,以其专长为特点,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一门课教学任务的模式。

专题教学是大学、职专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它有利于打破教材本身的禁锢,发挥教师自主性及能动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所学知识,开启思想。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专业背景,以专业背景为基础安排教学内容,将庞杂的知识分于各专题,分模块,教师轮流教学,学院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教材内容将统一整合,以专题为主线,融合各学科知识,极大调动教师的热情,备课压力减轻,研究性内容增强,教师有充足时间了解专业需求,以专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参与教学,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高校教师都是学有所专的专业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知识系统,有独立的见解,大多教师都是科研项目的主持者,项目从选题、到资料的收集,以及问题的解决都有许多心得,教师以项目为主体构思教学,突破以前以知识为主线的方式,将知识辅助于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实出知识为实际运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教师将庞杂的知识统摄于项目,以点带面,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有讨论、有分析、有思考,引导学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解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特长获得了较好的发挥,学生也可以此需求设计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将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第14篇

【论文摘要】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欠努力。这些,都将职中语文教学推入了“尴尬”境地。在课程改革中,应结合中职实际,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着力强化课堂讲学、诵读训练、语文应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职业技能教学任务。如何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更好满足就业需要,家长期望厚重,学生孜孜以求。相比较而言,对于语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少数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认识常用汉字,会说话能看报就可以了。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的欠重视、欠努力,这就将职中语文教学推人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职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一)强化课堂讲学、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会把所有知识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争议颇多。实际上,让职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静听老师“满堂灌”,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提倡讲授内容少而精当的方法,反对平板的、烦琐的、公式化的讲授。大力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课堂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大包大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水平,选取教材中历代名篇佳作作为精讲的主要内容,给予适当的课时和精力倾斜。优选时,不贪多而求代表性、经典性;精讲时,避免泛而求讲深、求讲透。以老师少而精当的讲解,使他们课课学有所得,篇篇学有所获。因此,哪怕一堂课学生只掌握一个知识点,也比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毫无特色的全面分析有用。

讲课时老师要讲究艺术性,要能够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精心准备,使讲授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一贴“催化剂”,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成为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被他们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一点点地让他们得到感染、受到熏陶,沉人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来。

(二)强化诵读训练、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了,学生参与的就少了。要让学生参与,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托腮沉思,要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沉人书本,使得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地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宋学家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眼获取信息,用心体味信息,以声传达信息。学生在朗读时,一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能有效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文中去。一次次地反复朗读,学生的音长音短、音高音低以及语调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反复推敲、分析综合。每朗读一遍,理解也就深人一层。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一定量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作家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超凡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是在一定量的吟诵、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而形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每篇课文都会划出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内或课外诵读的材料,且把检查背诵情况计人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背诵,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对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语文应用、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

职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喜欢时尚杂志,爱看小说电视。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笔者采用引导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选择能力、鉴赏能力。凡是有可读可看性的,不管它内容是否浅显,语言是否优美,从不粗暴地加以否定,不扼杀他们读书的欲望和他们对外面鲜活世界的探索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们通过报刊、电视,关心、了解国事天下事,成长为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

第15篇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文学 教学法 优势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文化的定义方面,文化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对它的定义很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文化的定义便不相同。Williams (1985)年的定义比较科学,他将文化定义成三个层面,首先,是精神层面,即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书面文件,如史书等,这对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影响作用;第三个层面更加具体,它指具体的生活方式,即所谓的风俗习惯。在文化研究的时候,应该从某个角度出发,对文化先进行定义。

文化研究的方法有两种:民族志(ethnography)和结构法。前者强调研究人去要研究的地方切身感受当地的文化,后者仅强调对文本的研究,通过研究目标语文本来看出目标国家的文化。一般采取的是后者。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本次所要阐述的重点。在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的研究上,西方显然比中国来得具体和科学。中国的文化语言研究发源的比较晚,而且方法大多数来源于西方。

西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鼻祖是洪堡特,他提出的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对后来的文化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是以Whorf为首的认为语言决定了文化的;另一派占少数,认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派的观点比较弱,他们从来没有提出过文化决定语言的说法。Whorf的假说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基础上的,他认为语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让人们透过一个框框来看这个世界。但是他的观点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强一点的,认为语言完全决定文化的,另一个是相对弱一点的,认为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但没有决定文化。这两个观点均由他提出,且有一定的偏差。虽然后来的学者对他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但他仍是至今为止处于统治地位的理论。但我认为,这种语言决定文化的观点,过多的强调的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忽略的文化的反作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人们使用语言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相比西方的文化语言研究,中国的研究没有那么系统,也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理论。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太多的去研究文化和语言是否有决定性关系。中国的学者大多集中在通过研究汉字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化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汉字比英文字母蕴涵了更多的文化。但是,大多数这方面的研究都太过于笼统。

总而言之,语言和文化的决定性问题,是属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只要明确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便可。透过语言看文化却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比如,中国人通过分析西方人的语言,便能看出西方的思想,反之亦然。了解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意义就在于能将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某种文化中,语言的作用和该特定的文化对词汇习语意义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以至于不仔细考虑其文化背景就很少能准确理解语言材料。因此,外语教学就不应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知识讲解外,还应有意识地、适时适量地进行文化导入,这样既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又可以通过文化的学习来促进语言习得,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使语言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易于掌握,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而且,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都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目的语。

目前,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直接注解法,即在某些有文化涵义的词或句子后面加上注释。学生通过阅读注释来了解背后的文化常识。

2.交互融合法,即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直接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训练阅读或听力的技巧时也了解了一定的文化常识。

3.交际实践法,即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听说读等练习,以及直接和外国人交流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4.比较法。顾名思义,这个方法要求老师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特点,这样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这个方法就需要教师对中西方文化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除了以上的几个方法,我认为还有一种方法比较有用,即通过文学看文化。可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一部分。文学不是脱离语言存在的,更不是语言的另一个范畴。语言是文学的构成,而文学作品则是语言的应用。语言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就象砖瓦和建筑物的关系一样。它是由语言搭造而成的,语法、句法、词法等语言知识被灵活运用其中。另一方面,文学又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分析一个文学作品,必然要参照它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哲学观点等。文化深深的嵌在文学作品中,所以,文学作品必然会反映出文化。所以,导入文化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的特点。最典型的作品莫过于《圣经》了。可以说,英语语言文化发展至今,《圣经》的影响贯穿了始终,英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经常引自圣经的典故。学习了圣经,就可以理解很多其他地方出现的文化常识了。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已被大大重视,多媒体以及网络的普及让学生有更大的机会可以在学习的语言过程中,学习文化。现在国内英语教学界比较流行的交际教学法实际上便是文化与语言结合一个典型的例子。交际法认为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会掌握他的语言形式,更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知道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也就意味着使用语言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常识。

总之,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虽然还不知道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语言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了语言,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文化和语言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这对教学实践是有很大启发的,它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同时,应该要同时进行文化的导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1:)7-10.

[2]张宜.英语教学与文化.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