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专业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将体育专业标准嬗变成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标准,而如何指导护生明了体育课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护生认识、体验、领会其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训练行为,为护生其后的学习、实训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涉及少之又少。故造成许多护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特别是医药卫生学院更具备这种特色,因女生占医药卫生学院总人数的90%以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的训练,体育课没起到对专业技能、身体体质和职业素质打基础的服务目的。教师没有按照高职教学的新要求来更新观念,那么,就不会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针对护理专业要求的合理训练项目和措施要求,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护生就更不可能获得对专业有较大价值的训练成果。实验证明: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为专业服务这条主线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根据护理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医药卫生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构作了一定的改革调整,将形体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和体能中耐力训练放在首位,并融合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年来与体育教师一起多次参与医药卫生学院举办的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现场目测学生的体型,身高、外貌,气质放在首位,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趋势。根据用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将形体选修课及时调整为护生必修课,同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改突破口为后期体育项目训练打基础。因为,护生大多为女生,爱美是女生的天性,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形体训练,每天7~8节课和9~10节课,学院的操场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00~500名护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形体训练,抓住了突破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提高学生认识体育对护生的现实意义后,再引入其他相关训练项目和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时,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四、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做好“问题”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师此方面做得不够,现充分利用体育特点来加强人文素质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医疗事故的视频,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视频,以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观看、讨论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为什么责任事故多发生在下班前15~30分钟内,其原因之一是临近下班时,医务人员的体力下降、思想松懈,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想家事和其他事情,此时,患者和其家属要求医疗服务,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与其交流的语言、肢体语言、语气和态度不佳,两者在这个微妙时间段达不到有效沟通,最易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所以,围绕并牢牢抓住护理工作的特点,75%~90%都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体育教师改革了传统教学中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使学生明白体育教师利用这10分钟作意志力训练的意义。增加并充分设计好这10分钟内有针对性训练项目,即经过二节课的体育训练,临近下课前学生的身体体力下降和精神比较疲倦,体育教师一改以往形成的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设计一些考查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其方法可是教师抽查,其他学生观摩的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体验方式;也可以是教师与班干部组成多个团队与学生团队的训练;偶尔也可组织学生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来检验和考核学生在此情境下的语言、态度和体力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在关键时间段的耐受力、注意力和意志力。通过此项的教学改革,教育学生树立今天吃苦是对自己负责,今后是对病人负责的责任心。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改的需求,也弥补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弱项,这样的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实际护理工作。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这就使得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另外,由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庞杂,教师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2.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抛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2.2PBL教学过程
2.2.1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PBL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仔细编写适合学生的PBL教学大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式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真实,并且要与医学或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如饮用水污染案例、食物中毒案例、慢性病社区干预案例等,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而在案例引入后再根据PBL教学大纲对学生抛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2.2.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由组员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分组完成后,在下节课开始之前将相关案例以及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小组成员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下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作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实在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2.3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PBL教学法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进行PBL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同时要能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寻找解决问的方法,就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这又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设施要求达不到时,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上的帮助。
总之,预防医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运用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PBL教学法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李利斯 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培养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护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老年护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不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还能胜任在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领域中进行老年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立足于国家卫生事业和地区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校企共建”为平台,打造以护理学为主体、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中医学知识、彰显老年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种描述形式:①按照内容分为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4个版块,共计1988学时;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85学时,约占到全部学时的14%。②按组织形式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即上述每一个版块中均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其中“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版块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描述为两种形式:“嵌入式”,即嵌入在相关课程中的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集中式”,即独立于4个课程版块之外的集中实践,包括临床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和实习。“嵌入式”实践部分共计285学时,“集中式”实践部分有52周(表1)。每一学年都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在第1学年就安排了学生到社区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实践,此时学生尚未接受专业课的学习,安排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护理、对老年护理职业、对社会养老事业树立感性的认识,初步形成自己的视角,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这样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且打破了以往在二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护理”的传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
3.1“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老年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跨专业的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势在必行。行动导向研究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主张在教学中要引入行动导向式学习,通过行动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工作过程教学、项目教学等。
3.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以及要求5个要素,及实现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基于此,在校内实践环节设计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老年护理学实训课程。具体为:将真实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内容改编后引入校内课堂,设计成一个由若干工作情境组成的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中均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各情境及其当中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当一步步地完成各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时,也即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举例见表2。以上实例为1个教学单元,加上教师点评环节共计4学时,对象是1个小组的学生(约10名/组)。以上实例满足工作程序的5个要素:对象是患者,工具是护理操作和语言,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劳动组织是1个由3个班次组成的护理团队,要求是护理操作标准及岗位制度。以“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步骤是一一对应的,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宜安排在三年级进行,一是对以往所学护理理论与单项操作技能的整合与提炼;二则在进入生产实习前开设,有助于学生较早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3.3以“校企共建”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3.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除了传统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学医院之外,借助“校企共建”平台,开辟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有3个,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民办非盈利慈善组织等不同性质的机构。并于2013年其中1个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志愿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
3.3.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不仅用来鉴定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而且用来鉴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是指对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素质的个体要求,而且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不仅指教师个体素质,而且是指教师队伍构成。基于此,一方面建立教师定期到养老机构学习进修制度和临床带教培训制度。通过定期(每年不少于8周)到养老机构进行护理实践、任职、考取护士资格证及养老护理员证书(中级或高级)等途径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集体备课、专职教师下机构指导、定期交流沟通、师生互评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养老行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机构老龄问题研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讲座等途径,丰富老年护理教育师资队伍,使其更加多元化。在未来,还将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3.3教学资料开发
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已编写一系列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双师型”实训教学导师指导手册》《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老年护理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等。以《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为例,在其中的“养老机构见习”篇,分为养老机构物理环境、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与内容、常见老年护理操作、养老机构人文环境等几大部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见习的认知特点:先从整体的物理环境开始,对养老机构先有感性的整体认识;随着见习的逐步深入,开始接触到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日常护理操作等内容;在经历了数周的见习之后,开始逐渐体会到养老机构的人文环境,如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孝道氛围等。对学生而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在,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带教经验并不丰富的养老机构教师来说,有了手册的指导,厘清了教学思路,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论文摘要:护理教育是以培养、积累、利用、整合、创新知识的高级护理人才为目的的,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有很高的要求。知识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教学相长的刺激和社会服务的助动,因此护理教育要重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培养。
一、护理专业的教学
(一)课堂教学
护理是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特点在于护理专业知识、自主性和对护理的承诺及责任感。根据各专业课的特点,将德育教育寓于各教学学科中,从入学第一天起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热爱病人的深厚感情,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爱心。结合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专题教育激发学生对护理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护理学科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造就一批临床护理专家。
为适应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教学中要克服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的预习、讨论时间,大胆提出质疑、设想,然后综合分析。教师根据护生的有效思维,结合临床系统讲解。同时为配合课堂教学,除设立护理示教室外,还需设立整体护理模拟病房,病房内配备有模拟病人和病床、各种仪器及器械,同时配有各种用物和各种护理表格,如病人入院评估表、住院评估表、护理计划表以及健康教育表、出院评估表、出院指导表等等。另外,教师还准备有典型病例的标准护理计划,以引导式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分组进入模拟病房作情景设置、角色扮演,让护生分别体验病人、护士及病人家属。
改进护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课程都不可能“几年一贯制”,每个学期的教案讲义内容要不断补充大量新内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应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改变单一的以体现语言为主的"逻辑-演绎式"教学线索,发展为讨论式、指导式,开展科学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整合过程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外,还要下大力气研究教学方法;不仅研究自己讲什么内容,还要研究学生知道些什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使之成为教学质量的指示器和助动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给自己提出以下问题:我教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他们在知识、情感、能力素质上有哪些缺点?他们是否愿意奉献于护理专业?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新生活的考验?以及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教学中如何弥补缺点、发扬优点?教师应具有为护理教育献身的精神,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被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统一体。教学中既有民主风范,又有严格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理教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知识创新的艺术家。
(二)模拟临床教学
模拟临床教学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重要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工作
课程准备
根据学生实习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准备教学课程,包括护理操作、查体、沟通、病历书写等。
教学资料的准备
尽量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包括以往学生书写的护理病历,练习护理操作的用物,查体的录像带等。
教学环境的准备
为学生创造一个教学设备齐全、与临床实际距离为零的模拟实践场所。
2、带教形式
讲授技巧:讲授中要做到语言精练、口齿清楚,条理性及逻辑性强,能运用各种声调,语言幽默,态度和蔼,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作出反应。
演示:有些知识光靠讲授仍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还需进行演示,如护理操作的过程、体格检查的手法、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在演示时教师要做到动作熟练、手法准确、表情自然。在学生演示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手法错误,但在学生练习与病人沟通时出现的错误,在交谈之后,回到示教室再给予纠正。
讨论:讨论护理病历、护理诊断的书写是否正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的制订是否恰当,是否适合病人;护理评价是否及时等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毕业生产实习
带教过程及安排:学生在实习期内要求熟练掌握16项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全身体格检查、完成1--2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病人护理病历的书写。课堂教学教师应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的问题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和临床实际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这是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首要条件。
二、护理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写作分析
写作分析要求学生具备定义、描述、概括、资料分类、综合及评价等能力,通过写作分析作业的评估反馈,判断其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首先,写作的内容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如临床日志、护理计划、典型案例、社会问题、卫生保健及伦理问题等。要选择具有明确观点或就某一问题有相互对立或道德两难观点的文章及病案,以便能引起学生间价值判断或认知结构上的冲突,促使他们就自己支持或反对的观点阐述理由,体现其认知结构和内在价值观。其次,写作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三,写作时要求主次分明,具有整体性、概括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提出更具情境化的观点或见解,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不应太看重学生的写作结论,而应注重他们得出结论的分析、推理、判断过程以及所持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21世纪护理人才整体素质提高的标志,护理知识的传授与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护理教育的一个崭新的重要内容。护理学科中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从而实现认识层次的飞跃。护理教育过程不仅是让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让学生获得确定健康和疾病之方法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在特定的健康、疾病问题情景中进行严密求实的质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在解决病人各种潜在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评价其是否有效。
(三)口头表达
研究表明,临床护士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护理决策时的口头表达过程涉及到了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护理认知过程,专业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实践知识和源自于经验的方法;护理认知过程表现为假设产生和假设评估两个过程。由于口头表达过程使个体具体的思维过程能被“听见”,因此它能让学生彼此了解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推理、判断、综合、评价等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认知能力。此外,口头表达过程能展示知识面、知识容量、多种多样的认知过程以及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可引起学生间价值判断的冲突,有助于良好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学科价值观的形成。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围绕护理岗位需求,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的毕业竞争能力,即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实际工作必需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与护理学院专业人士座谈讨论,遵循注重知识“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形态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注重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2编制、实施实验课规范化教学方案
大体标本观察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普遍应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使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手段进一步优化。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验课规范化教学方案,以我校实验课4学时为例:
(1)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需要掌握的内容(约5分钟);
(2)将学习内容分解,并设计好问题。在时间安排上复习理论知识(每段约20分钟)和观察标本(每段约50分钟)穿行,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观察标本的时间。教师分段讲解时,结合PPT课件中的图片讲解观察标本的要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导,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观察标本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助学习、讨论,将数字解剖和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教学,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难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向教师提问,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系统向全体学生展示讲解,也可以将学生镜下的典型结构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实现图像共享,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味的形态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3)最后用约20分钟的时间小结。利用PPT课件尽可能多的展示不同的器官、组织切片图让学生辨识,以问答的方式再次强调学习重点。
(4)留思考题给学生作为课外作业,作业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次实验课上简要讲解。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保证每位学生在本课程中至少有两次发言机会。
3教学效果
我们对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161人)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实施了规范化教学方案,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实验考核通过率达到98%;在考试难度和考试方式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人体形态学理论期终考试成绩分析,与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00人)成绩相比,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考试通过率提高了28%,70分以上人数占40%,增加了51%,80分以上人数占14%,增加了35%。由此可见,该规范化教学方案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1.教师只完成教学任务、不重视教学质量,更少育人
大多数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习以为常;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不积极。另一方面,大多数专业课课时删减较多,完成教学任务就已比较困难,所以大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堂课45分钟基本是讲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很少能照顾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育人的职责与任务更无力也无心去完成。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填鸭式教学,缺乏指引启发,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无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且不符合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需求。
3.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临床脱节
大多数教师多年在校内理论教学,与临床接触较少,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又直接到了学校教学,这直接导致了教师临床知识储备少,知识储备与临床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刚进入临床时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学生不自信、不敢动手操作或心理负担较重。
二、医院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一)、护生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责任心现在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脏活、累活不愿干,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学生虽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中不能灵活应用,生搬硬套,遇到危重病人不知所措。
3.缺乏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初到临床的护生,面对着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的病人,不知如何与病人沟通,有的只会埋头操作,无任何语言交流,导致与病人或家属之间产生误会甚至纠纷。
4.重操作、轻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学生常常只愿意学习注射、输液等技术操作,对于翻身、拍背、晨晚间护理不愿做,健康教育意识淡薄。
(二)、临床带教老师的问题
1.临床带教老师的任命不是自始而终的,因为工作的问题可能不停的更换带教老师。导致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不了解、不信任,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2.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临床护士学历偏低、经验尚浅,教学经验不足。再有日常工作较多,很难集中精力钻研教学。
3.临床护士带教意识淡薄,她们的主要工作是临床护理,带教知识储备少,在授课中不能将整体护理意识融入教学中,仍沿用传统带教模式,带学生去病房传授单纯的知识与技能。
4.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病人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临床带教护士在有些情况下自己操作的多,护生看的多,实际操作少。并随着护士工作量的加大,指派护生跑腿打杂多,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少。
三、对策研究
(一)、护生存在问题的对策
1.新生入学,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对南丁格尔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认识护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其做好无私奉献的心理准备。
2.改变学生思想认识的偏差,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与日后的工作内容联系紧密,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在大学更应努力学习,并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3.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督促护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如进社区普及医学常识,对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到养老院、孤儿院看护老人和儿童),培养护生大爱的人文情怀。
(二)、教师存在问题的对策
1.我国古代韩愈对教师的理解是"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做一名现代的高校教师,不仅授专业理论知识,更因传"杏林"之道,解学生人生之惑。一名优秀的护士,必须具备充足的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才是人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任课老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与护生灌输做为一名护士应具有的责任心、爱心,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
2.鼓励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护理学科的特性,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不仅授之鱼,还要授之以渔。
3.学院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鼓励教师定期到临床实践,只有教师与临床零距离接触,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临床乐意接受的合格的护生。
4.医院严格选拔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素质要求: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定期培训,培养其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保障临床教学质量。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3]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4]杜学勤.谈药学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33.
医用化学教学要淡化学科意识,从与专业对接、与医学联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选定教学内容,删减深奥的化学理论,增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强调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护理专业课程为突破口,深入钻研,使教学贴近实际工作,强调课程和职业相结合。我们通过了解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查阅护理专业的相关书籍,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还和任课教师沟通,运用资料收集法、查阅文献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定护理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化学知识,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定医用化学教学内容。其中无机化学重点介绍溶液的浓度、渗透压、电解质溶液及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等,有机化学主要介绍医学上常见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羧酸、脂类、糖、蛋白质等的结构和有关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知识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
国内高职高专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从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强调课程和职业相结合。将“教、学、做”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解决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优秀的护理技能型人才。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学科的完整,其最大的目标是建立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医用化学教学通过案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奠定基础。例如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换药时,通常用与组织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配制的眼药水必须与房水的渗透压相同,否则会刺激眼组织或导致眼组织损伤,为什么?提出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利用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在教学中适当将一些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病例导入新课。例如:有一天,老李在回家时突然感觉浑身无力,差点晕倒在路上,回家后接连出现口渴、尿频的症状。家属马上将其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病理指标高达4个加号,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酸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医院对于酸中毒一般给予碳酸氢钠等渗溶液静脉滴注,为什么临床上用碳酸氢钠等渗溶液而不用乳酸钠等渗溶液纠正酸中毒?人体内存在着怎样的酸碱平衡?由此病例引出酸碱平衡、电解质水解等新知识。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寻找答案,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医用化学知识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了学生对医用化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
4结语
许多解剖学教师学习的是基础医学或者临床医学专业,不能明确了解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往往偏离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主动交流合作,通过沟通充分掌握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将护理专业与教学大纲密切结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强调专业特色的突出。注意重点描述和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体内器官的投影、体表结构等。若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不大,则在讲解时可一带而过,确保教学课程可以准确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具有特殊性的护理人才。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活动中注意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的体现授课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准备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标本与挂图形式,针对部分复杂内容采取文字说明与图片说明,必要时采取三维图画与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PBL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与自我指导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有效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问题,例如,学习臀部注时,提问臀部解剖结构、选择臀部进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以小组分析结合实物模型的方式开展讨论,由教师点评并且归纳总结。PBL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学法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临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例如,学习神经系统时,教师可给学生举一个临床中的常见病例,即某人由于车祸,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患者的受损器官,解释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利用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脊髓的结构、形态、功能、位置,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理论结合试验,实现一体化教学
运用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物模型与标本,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与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是指在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合二为一开始授课。以往教学中,为表现系统性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分开实验课与理论课,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此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而理论结合试验的教学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融合感性与理性,方便教师教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实验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胸外按压、静脉穿刺与胃插管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观察标本,然后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直接触碰标本进行模拟操作,使动脑、动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此外,学校应当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配备高质量、足够的标本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于学校教学工作,并且肩负科普使命,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4结束语
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主要以探索问题为基础学习法。它诞生于1969年,是美国神经学教授Borrows在McMaster大学医学院创造的教学法,BORROWS大胆探索,改变填鸭式传统教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人为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探索,摆脱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方式,更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PBL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与好评。问题再复杂也不可怕,采用PBL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并深挖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久而久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能,形成自动学习的习惯。可以看到这与传统教学中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记形成鲜明对比。
2.临床营养学的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临床营养学这门应用性学科理论性是很强的。我们目前的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主要有几点:首先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体对能量及各类营养元素的需要;其次牢记相关食品营养价值,了解食品经过加工储藏后营养价值的改变;再次学习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和各类方法;再次通过了解特殊人群生理特点,为其提供科学的营养所需;最后明确营养支持原则,扎实掌握相关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临床营养学的教学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部分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一味的填鸭灌输,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期间一直以教授为主,很少与学生探讨问题,引导互动交流,学生总体上都是被动的吸取知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教学相对乏味,教学质量相对难以保证。
3.临床营养学PBL教学设计的方法采用
PBL方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教学开展前
任课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做好备课,将涉及课程中的问题提出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重点,系统仔细地讲给学生,比如六大营养素的功能、营养缺乏症及营养来源等基础知识,总之要将各类教授要点细化,做好充分准备与学生沟通。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进行小组教学,即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名学生,共同准备问题和进行随后的讨论。
(2)设计问题设计问题作为PBL方式的起点
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知识与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将PBL教学问题设计与学生兴趣点相融合。例如:植物性食物往往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不高,这是为什么?怎么提高植物对矿物质的利用率;大家都知道北方人的身高要比南方人高,这是为什么?从从矿物质和食物角度来解析;300毫升牛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用营养学怎么解释;“粗细粮食搭配”是不是更有营养;母乳喂养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说吃素比吃肉好,为什么白肉比红肉好;有些食物很甜,但是却不能改善人们的血糖,这是什么原因;糖尿病病人居然经常携带某些小糖果;同时吃火锅和海鲜容易痛风,这是为什么;凡此种种问题都可以做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测试,将一些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融合在一起,例如:孕妇吃什么比较好,小组可以分别根据学习的知识为孕妇设计三餐食谱,学生们可以利用部分时间去查阅资料,可以通过去相关营养中心去取经,总之将这个过程尽量多利用,整理探索特性,将学生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争取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相对有趣的环节
既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又是实践教学方法的好机会。通过之前的布置,将一些问题设计带到课堂讨论中,学生根据自身准备及收集的资料,按小组呈报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小组之间随时交流沟通,讨论结果阐述心得,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相关的补充要点做分享。在老师的引导下,方便学生继续完善答案。可以看出课堂讨论是PBL与传统教学的重要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永远是主角,很少将问题的讨论完全交给学生,而新的教学方式完全走出了这个误区,让学生成为主角,将课堂变成一个舞台,对于过度活跃的学生加以控制,对于不善争取交流机会的同学加以引导,总是通过讨论与辩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提高了。
(4)教师总结作为PBL教学过程的收尾
教师总结是重要的。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收回学生的思绪,对教学过程做以回顾,再次总结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概括相关教学内容。包括简要点评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淬炼更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激发主观能动性。
4.总结
1.PBL教学法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倡导教师讲学生听,实施满堂“填鸭式”灌输。学生在理论考试中,往往通过“死记”课本或题库答案取得好成绩,在操作考核中通过熟练模仿教师的“标准”动作得到高分。这种被动式学习的结果是将学生培养成简单的操作工,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法,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力本位的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入护理教育,目前已广泛用于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PBL教学法在国内尚未有报道。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法将学生置于临床情境中,将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护理高职教育中改变传统教学法,开展PBL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2.院校合作办学为PBL的实施提供临床资源。PBL教学法实施的背景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在学校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模拟临床情境,编制病例,提出问题。此方法由于受人员、用物、资源以及环境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往往达不到甚至偏离教学预期目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PBL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设置一系列情景问题。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病人、真实的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通过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小组汇报本组成果,其他组成员讨论或提出补充意见,在讨论和争议中,又会出现新的质疑、新的问题,使护生不断深入研讨,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各组护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评价。这种教学法直接将课堂搬到临床,将标准病人变成真实患者,将护生变成“护士”,促进临床与教学的零距离。因此,在院校合作办学中开展PBL有先天的背景优势。
二、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应用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我院邀请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与盐城市3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护士长、护理骨干人员以及行业专家,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参照职业能力标准,共同讨论和制定PBL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临床护理岗位主要包括五大岗位群,即门诊岗位群、病区岗位群、手术室岗位群、产科及产房岗位群、急诊中心及ICU岗位群。教学内容宜选取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由于临床病种受时间、地区、气候、环境、种族、性别、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制订计划时需结合医院的实际病种发病率选择教学内容。为制订出适应临床背景的PBL教学法的教学计划,需将原有授课顺序予以重新规划,使之最终形成与护理工作岗位配套的模块实施授课。为使计划的可操作性强,应将措施细化到每天,以“外科护理”骨科病人护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临床现有骨科常见病类型,确定护生见习和跟踪的病例;第1天,教师介绍骨科护理岗位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围绕病例,提出情景问题;第2~4天,护生5人/组,每组跟踪一个病例,组长分工,完成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等,准备汇报;第5天,各组汇报,组间提问、讨论,根据汇报和讨论结果布置第二次见习要求和问题;第6~7天,第二次见习,在上一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等,准备第二次汇报;第8天,第二次汇报、讨论,教师总结补充。
2.保障软硬件投入,完善教学条件。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场地和设备的支持。提出问题后,护生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医院和学校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保证护生信息的通畅。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畅通的网络环境、便利的文献检索、配备有多媒体的教室、必要的教学器具和实验设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实施PBL教学法对医院的要求较高,最好为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学校与医院共同成立院校合作办公室,构建学院职能部门与医院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PBL教学法虽然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及临床教学中已有开展,如万盈璐等将PBL教学法应用本科临床护理查房,李立新等在本院实习护生的护理临床教学中研究和实践PBL教学法,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广泛实施PBL尚未有报道。工学结合的教学主要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其均为一线骨干护士或专科护士,工龄在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带教经验,但她们自身受传统教学影响,对PBL教学法尚无认识,因此实施教学前应对临床兼职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启发式教学。一方面,我院教学督导室和高教研究所安排影响专家对校内教师、临床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组织观看PBL常见问题处理技巧的示范录像或观摩资深导师的PBL教学过程等形式帮助导师提升控制PBL过程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建立教学办公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4.以“学生为本”,正确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PBL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传统教学,改变教学法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一方面,在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针对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如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咨询等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在行动上预演PBL教学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PBL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了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后,新教学法才更加可行,更易被学生接受。
5.建立客观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更科学、更全面、更及时便捷地评价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我们分别采用3份自制量表对小组成员、组间、临床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临床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仪表、文明礼貌、学习态度、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是由临床兼职教师填写,考核学生个体临床学习情况。临床课程“PCMC+PBL”模式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认真度、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感染力、合作性、参与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用于学生组间评价,考核小组团队学习情况,由其他小组填写。临床指导教师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感染力、启发性、评价反馈、创新性、全面性、严谨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由学生填写,考核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能力。3张表格中各条目均按照优、良、中、较差、差5个等级评分,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0、8、6、4、2分。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为合格,低于60为不合格。
三、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专用的教材。虽然在我国PBL教学法已经在护理专业各层次的教育中开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PBL教学法专用的教材,高水平、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PBL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医院的教学资源丰富且复杂,教师应用背景资料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引出问题,因此,建议在没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学校和医院可组成编写团队,集思广益,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题。
2.缺乏全面、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PBL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传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形式单一且不能达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还在研究中。
1.1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源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以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监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等监测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虽然高校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在不断修改,但仍侧重于五大卫生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逐渐减少,慢性病、身心疾病等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卫生问题。在预防医学教育中,有关人类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缺乏;随着预防医学任务的分化,有关卫生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1.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主动参与少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方式,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及师生交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虽然近年来也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汲取知识,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创造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1.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也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主观上重视不够,有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缺乏,以及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实验实习开出率不足、满足率不高,针对医疗护理实践的训练不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因而,实践性内容逐渐减少,学术性和理论性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使得动手能力差。
2预防医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2.1创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例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时,有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要以无效假设为中心进行检验(即作为原假设),相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本质差别作为备择假设?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不轻易否定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如临床比较甲、乙两种护理措施效果时,不能轻易说甲好或乙好,总是先假设甲、乙效果一样无差别(原假设),再作进一步研究(备择假设是否成立)。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1)引入预防医学发展史内容。
教师应在授课内容中增加一些经典史料,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进程及产生的巨大效益,增强学科兴趣,扩展科学思维,这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中学课程对环境及生态平衡已有较为详细的讲授,故对空气以及土壤环境的组成、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传染病防治、医源性疾病防治章节中大量内容已在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中讲授,故可略讲。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室内空气污染等内容。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只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掘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利用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学生讨论生活与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问题。对于教材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讲解,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模式,通过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在教师的启发下,指出现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改进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教材中的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内容,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内部规律,比较不同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及结果分析,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对于教材中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内容,则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各抒己见来集思广益、互相启迪,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开发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后自学;介绍一些预防医学方面的网站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关知识的查询(如食物营养成分表、各种统计用表、卫生标准等);指导学生自行制作课件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主动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2.3设计相关实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为此,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实习。例如,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糖尿病食谱的制定、常用护理科研方法的应用等。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如国内某品牌茶油苯并芘污染事件),自己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何防止食品污染)。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2.4改革考核形式,正确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来预防医学课程考试沿袭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我们在注重考核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必要改革。
(1)开卷考试:着重考查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学生可查阅具体参考资料,促使学生自学。
(2)案例分析报告:考查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预防医学问题,运用卫生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来解决。
(3)护理论文:可以体现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另外,对学生学科成绩的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即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为60∶40,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占60%),实践技能考核为开卷考试,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占20%)和护理论文(占20%),共占40%。这样,既增加了应用能力考核,又能发挥学生潜能,避免了传统考核形式弊端,深受学生欢迎。
3结语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1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2.1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双方目的明确,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具有客观性。
2.4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主要是针头)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自2009年起,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手不可接触针头,不取下针头,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5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学会与病人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一)研究对象笔者选择2013级高职护理(英文班)专业的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名,女生92名,年龄区间为18~22岁,平均年龄20.5岁,学制为3年。此项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项目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这96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对比分析两个小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已修课程、入校成绩等均呈现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实施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48名学生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习—讲解—示教—总结等步骤进行。
2.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主要步骤如下:
(1)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将48名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找出以往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抓住这个教学盲点,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之间展开互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不断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从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对人体的构造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之后让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人体的具体构造进行分析,找出其学习盲点和误区。比如,有些病人需要卧位,而有些病人只需要半卧位,那么,从人体解剖学上说,这些不同是怎么造成的、利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如何进行解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加以思考。之后,要求学生利用其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答案予以纠正。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困惑,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案例和实验室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离不开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尽量选取一些经典的案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研究,以便今后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起真实的交通事故,在教室里进行现场模拟,这就需要在场的学生根据伤者的受伤部位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既要求学生熟悉人体的构造,还要求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个重要的实验工具。网络化的模拟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利用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很好地模拟出实验所需的具体材料,不仅可以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课后加以研究。这种网络化的模拟实验室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3)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需要兴趣这一工具来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之后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寻求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优势十分明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包括了情景的设立、具体的操作、分组讨论、独立思考,又包括了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沟通。不难看出,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沟通协作意识,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
二、结果
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可知,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调查分析实验组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评价: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认同度非常高,因此,值得在高校教学中大力推广。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