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道德培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
3.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是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
1.就业态度消极、挑剔。
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后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被分配到车间去,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参加工作,认为流水线上工作简单、重复、枯燥,不体面,而且累人。他们认为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车间工厂工作会是一种浪费。他们相信自己是管理人才、高薪人才,觉得一线员工的工种和工资不能诠释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在离校工作前挑剔单位,在工作后频繁跳槽。没有稳定的工作,经验也就相对减少,试问哪家公司会试用频频跳槽的员工。在选择就业方面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一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收入这么简单。这其中还包含了人脉和知识。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自身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所以在临近毕业时一定要慎重选择,这关乎自己的将来。
2.缺少担当和使命感。
笔者今年担任《哲学与人生》这门德育课,在授课到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这一章时,为了避免说教,特地把这章设计成讲座,和学生们谈青春,谈家庭,谈青年的责任。学生更多的是在谈抓住青春,及时行乐,利用青春好好恋爱。当然这些都是青春的内容。可是当我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引导时,课桌上多了些趴着想休息的脸庞。课后和他们交流年轻人的担当,他们居然说:这太遥远,老师你想多了。当然,现在的社会是进步的。思想也是进步的,可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思想被束缚。学生这样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在跟着时代在进步。不管是在哪方面都是引领潮流的。可是,他们这种缺少担当和使命感对以后的人生价值观是有直接影响的。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
现在高职院校的孩子大都是“90后”,这代人的独生子女特点,让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分享。一切向钱看,不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与意愿,只想到自己的前途,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社会、集体团队是成正相关的关系。这样在以后的社会经验中他们会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团结是团队中比较重要的成分。缺乏合作精神这会使很多事情往多方面发展。只有在体会到团队精神后才能做得更好。
4.贪图轻松,怕吃苦,缺乏敬业精神。
笔者所在高职校,多数学生来自城市,大都有着比较富裕的家庭,没有吃过苦。他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多想生活的不易,活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吸收得很快。加之在全球化、市场化大潮带来物质丰盈的同时,他们也被这种大潮带来的另一方面诸如更看重物质,怕吃苦,乐于享受,惰于努力等消极思想所裹挟。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后,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企业都认为:经验、知识以及能力都是可以在工作与实践中逐渐培养和慢慢积累的。不怕招聘到的学生技术差,就怕招聘到的学生道德素养低。他们可以没有很多的社会经验,可以从零学起,但是必须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肯学习肯吃苦。然而现实中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环境中,有不少学生确实放松了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强化。
二、黄炎培先生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思想
黄炎培先生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
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指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工作中尽善尽职、有所作为,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以及团队精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能给身边的同事带来方便。这对自己没有坏处。反而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在帮助别人后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是乐于帮助我们的。
2.劳工神圣。
黄炎培先生将职业院校的校徽定为“双手万能”的图案。他将“劳工神圣”的思想贯穿于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平等意识和尊重劳动的品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能者多劳”这句话是真实存在的。做的事情多,收到的回报就多;做的事情少,自然就不要抱怨没有回报。这都是成正比的。自己懒惰是得不到什么的。只有付出之后才能有收获。
3.金的人格。
黄炎培先生始终秉持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要求院校学生“人格完整”,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在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与刻苦耐劳的习惯四个方面中进行人格修养。同时还教育学生“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方式方法
1.“敬业乐群”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学生自身要做到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所学专业是解决生计的手段。另一方面,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有益于服务民众和国家建设的目标的实现。许多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对所选专业根本不了解,进校学习后发现已选择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由此就产生了抵制学习,放纵玩耍的恶行。因此,面对刚入校的新生,学校相关专业人员要做好专业宣讲,及时地引导他们树立对专业前景的憧憬和自信。从职能部门来说,要会同班主任,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未来要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和职业成功的方式、路径。为此,可组织行业劳模开展讲座,让优秀的专业毕业生进行交流,使在校学生都能认识到在现实的工作中,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专业岗位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本专业成功的可行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德育课角度来说,德育教师要利用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个性,制定有效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确定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从家庭角度来说,需要督促学生坚持理想,严格执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现实中,成就卓越的公司企业都认同敬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聚合了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院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相关部门要把教学督导工作做到实处,把一些教师从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唤醒,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让教师敬业奉献、勤业吃苦的精神和行为照亮学生。再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要正确开展自己的人际交往,正确对待与教师、同学、同事的交往,要懂得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建立对朋友积极的情感反应,要懂得欣赏他人,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要善于团结合作,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
2.“劳工神圣”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明白职业平等、尊重劳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熏陶。如:对劳动之星的宣传,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校园保洁阿姨谈工作;制定全员美化校园周,让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参与到流汗的劳动中,打破以前的领导走过场,老师一旁背手指导的不示范的状况。其次,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生理成熟,但是心理上还是不够成熟的。这些行为主要表现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和情绪上不易控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人生中缺少目标和理想,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是很明确。所以自身的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要提醒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自己的未来,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树立良好的心态,要积极向上;同时还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监视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自己的未来,要有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坚韧的意志。
3.“金的人格”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伟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通过对《规范》反复深入地学习,使教师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高度,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范》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师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使教师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规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
三、学习师德榜样,铸造一代师魂
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如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师德,一辈子也忘不了,时时激励着鲁迅先生去英勇战斗。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勤于学习,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可学习的榜样非常多,首先要注意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比如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要主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其次,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要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出差距,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他们的感人事迹,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四、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
关键词:中职 导游专业 人文素质 培养 举措
众所周知,导游是一种对人文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如何有效培养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这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在此,笔者结合近年来所在学校该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举措和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学生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
要重视对导游专业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所在学校专门开设了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编校本教材旅游特色语文。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课重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学生人生成长与职业生涯的需要结合起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审美到认知的提升;而旅游特色语文课重在从“美育”与“情感教育”“人文关怀”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促成其良好的德行。两门课程要求与导游专业课保持一致,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遵循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规律,代替了以往类似课程开讲座的形式,持续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去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这两门课程的开设从求美、求真、求善的角度为导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搭建了基础平台。
二、让人文素质培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在围绕导游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上,学校精心规划设计出一系列课外延伸活动。比如:每月导游专业各班级出一期“传统文化简报”;每学期举办一次诗文配乐朗诵比赛、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红土书香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结合乡土文化,导游专业学生每学期还要求学会唱两首客家山歌。以上活动,改变了以往单一封闭的课堂讲授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学生的人生感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
导游专业除了开设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山水诗鉴赏、民歌学唱等极具人文色彩的课程外,考虑到导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留在本地从事导游地接服务,因此,学校将原先作为导游选修课的地文特色文化课程调整为一学期的正课,并对原先的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当地旅游专家学者进行了修订,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导游专业的学生外出对当地景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以近距离探寻感触区域文化的主要特色,在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满足了即将在本地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
四、创新教学模式,让人文素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他们的心灵
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人文素养带给他们的快乐,全力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倾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教学和实践环节,笔者尝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专题探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定位、图片旅游、场景模拟等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组建了客家民俗兴趣小组、山歌演唱小组、客家美食兴趣小组、客家土楼古民居兴趣小组等,各小组开展专题讨论、现场演示、深入交流、同学老师点评。此外通过精心组织一些案例,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呈现民俗文化现象,与学生们一起来分析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帮助他们不断攀登人文素养的高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五、导游专业校外顶岗实习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机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和行业,达到就业零适应期。因此抓住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习阶段通过每天的跟团或带团实习,接触形式多样不同特色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以及从优秀导游那里学来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就会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炎培.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华职业学校十五周年纪念(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永祥.从“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附1:《教师职业道德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原因及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礼仪与文明,2002(1):51-55.
[2]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37-40.
[3]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杨春茂.论新时期中小学师德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25-27.
[5]石文明.新时期的教师修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3(1):89-92.
附2:《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与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宏、朱开熹.2002.“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会计之友.(1)
[2]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2003.会计职业道德.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于书林.2002.论会计人员道德观.现代会计.(1)
[4]殷国滨.2002.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现代会计.(2)
[5]财政部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附3:《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健.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3.
[2]申慧英.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蔡庆梅。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06:65.
[21]杜永康。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解析[J].企业导报,2016,07:133-134.
[22]娄观宇,田海霞。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197-198.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传菲。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外企业家,2016,12:39-40.
[2]国波。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新经济,2016,15:119.
[3]盖国强。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6,14:101+133.
[4]王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诚信的再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178-179.
[5]李超。律师事务所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6,16:162-164.
[6]马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职能探析[J].中国市场,2016,18:150-151.
[7]谭可心。浅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6,14:22.
[8]王琳。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241-242.
[9]潘雪莲。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廉洁自律[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58.
[10]项钰珂。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8:107-108.
[11]余畅,高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7:40.
[12]郑翠芳。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242+244.
[13]温林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J].市场研究,2016,06:72-73.
[14]苏明芳。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16.
[15]宋宣辰。会计职业道德的新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0.
[16]马紫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8-29.
[17]徐春美。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3:172.
[18]宋玉禄,李赛。浅议当今社会的会计伦理现状[J].商,2016,19:130.
[19]白晓童。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时代金融,2016,17:167-168.
[20]苗西坦。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240-241.
[21]何双利。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体现[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78+92.
[22]乔乐林。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人才资源开发,2015,01:38-39.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宣晓霜。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17-119.
[2]程质洁。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95.
[3]李梦。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5,01:85.
[4]穆爽,唐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者研究[J].电子制作,2015,03:290.
[5]陈玲。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168-169.
[6]袁晓旭。会计自觉与会计职业道德[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262-263.
[7]崔璐瑶,崔璐佳,吕少雷。会计德治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06-207.
[8]张莉。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87.
[9]龚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5,02:110-111.
[10]王颖驰,喻博。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J].商场现代化,2015,10:248-249.
[11]杨晓平。浅议契约理论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J].现代商业,2015,09:198-199.
[12]罗细根。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及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5,12:232.
[13]方祺。会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J].市场研究,2015,05:67.
[14]陈舒宇。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5:99-100.
[15]朱兴华。新形式下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4:115-117.
[16]丁广进。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30+234.
[17]刘丹雪,王玉婷。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4:65-66.
[18]王琦文,董美霞。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1:65-66.
[19]刘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4:417.
[20]张远清。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J].时代金融,2015,26:180.
[21]葛然。浅析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5:32.
论文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教学 职业道德 培养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需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实施。
卫生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是多重性的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要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再者是实践上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卫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具有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熏陶
要有意识的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卫生职业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学教育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2.医学生誓言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卫生职业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专业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语文课中的“仁”、“爱”教育,德育课中的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专业课中举例示范医家学者的高尚情操…..。医心仁爱表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因此诚信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结合临床实践
医德教育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实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杜晓梅.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影响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模式也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会计学;人才培养;现状;建议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进而,学生也对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青睐有加。根据可靠调查显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然而,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设置规模空前庞大,而进入职场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培养水平却参差不齐,更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等正成为困扰会计人才发展的话题。
一、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手能力差,教学培养环节、实习实训极度匮乏。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领域。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按照单位要求进行普通账务处理。但事实上,尽管大多数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教授会计账务处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动手进行账务处理的经验,往往进入用人单位以后还需要一个岗位再培训和熟悉业务工作的过程。而且,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胜任具有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却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的现象。大多数高校在其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中较少安排有实践实习类课程,或虽然有会计实训等类似的课程,但也容易流于形式。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目前,多数高校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上,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却关注较少。专门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高校更是少之甚少,即使开设,其学时也只占专业课程学时的极少比例。然而,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经济事件屡见不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将在涉农领域开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而会计是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会计信息质量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关系,加强会计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题中之义。
二、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
1.开展多种形式的素养提升计划。在各地众多的人才市场中,会计专业的求职者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企业对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见,掌握基本会计知识和核算方法的会计人员于人力资源市场来说已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而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工作,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高校需要在合理设置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现在课堂上所接受的会计基础教育都是已经成熟的理论基本的会计方法,而极少接触会计研究的最新领域。而这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像《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会计核心期刊应该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写作方法。可以定期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会计研究,会计实践也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实习之余,应该邀请企业会计、财务总监等相关会计从业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并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注重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走向工作岗位最重要的一次实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继承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有的学者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就业,成为会计执业人员,需要具备应用能力;而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则更需要的是学术科研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都容易普遍忽视这两个环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临近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将精力基本都投入到求职上,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只能投入较少的时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们普遍采用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应付和完成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深知学生对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态度,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而容易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要求。这样的结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从而使这两个人才培养环节呈现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针对此现状,我们认为学校可以考虑向毕业生提供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两种选择。比如,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报告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财务分析报告等。案例分析可以是就实习单位的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或是可以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议和想法;财务分析报告是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或公开的财务数据撰写的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实习报告的分数也由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给出。学校需要对实习报告的要求逐步形成规范性文件,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文件。这样就为毕业季在企业实习并直接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减轻撰写毕业论文的负担,同时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如果能向实习单位提交一份有助于解决单位实际问题的报告,也将有利于学生在该单位的长远发展。
3.丰富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如今,在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更加依赖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为了发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就需要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动力。对于学校来说,为了缓解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供需矛盾,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机会。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走访企业,选择一些信誉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学生的主要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相关部门要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关系,与优质的企业成为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对于已经与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配备本专业的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及时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指导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成为学校和该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沟通、反馈信息的桥梁。
4.充实会计职业教育道德内容。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等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而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比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首先高校应该为学生甄选和配备相关教材,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地讲授并且保证足够的课时比例。另外,也应在图书馆增加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相关书籍以供学生阅读。其次,作为教师,要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人格。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会并理解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5.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统一培养目标、统一课程设置、学时间、统一培养模式的传统问题。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各个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千差万别,按照传统育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化条件下各单位的差异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人才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按照不同方法和模式进行培养,以适应逐步多元化的用人需求。比如,对于英语水平较好、有出国意向,且以后立志于到外资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组建“ACCA国际班”,以加强对国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专业英语等专业知识和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视野。或者,对今后有意于继续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走出去,通过课程学分互认,使学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论文摘要:医学生是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是医务界的未来和希望,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我国医疗机构的前途命运、人民的生命安危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并寄予更大的希望。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现紧密联系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从4个方面论述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有效途径、关键途径、必要途径,概括阐述了方向问题、基础问题、保障问题,对医学院校搞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医学职业也不例外。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身心痛苦不堪的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务人员及其后备力量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严重滑坡现象。如何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并从根本上确保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多角度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1重新确立培养目标,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指明方向
我国传统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疾病为中心培养诊断一治疗型医学人才.因而出现重医学专业轻人文科学、重医疗诊治轻预防保健、重技术轻职业道德培养的倾向,这也是造成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滑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进人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也面临着重大转变。这一转变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上。根据新形势,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一诊断一治疗,康复型医学人才。按照这一新的培养目标,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要把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同情患者、尊重患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理念。可见,新目标的确立必然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指明方向。
2严把医学生入学关.为医学生的职业遭翻培养盆定基础
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而对其也应有特殊的要求。作为医学生,必须有医生的崇高感,即学医、当医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救死扶伤。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社区服务经验,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养老院、街道组织等做义工,这不但会积累一些服务经验,而且也是体现爱心的一个标志。有了医生的崇高感和一定的服务经验,医学生便会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也会对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共鸣。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招生并未体现医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之所以报考医学院校,并不是为了救死扶伤,而是为了挣大钱;有的之所以要到医学院校读书,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有的根本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来学医,是因为父母让念的等。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适合学医的。这也说明把住医学生人学关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医学院校势必要扣探寸考生学医动机和服务经历的考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把医学生人学关,提高新生的质量,这样才能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增设医学人文课程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西方国家医学教改的新趋势。如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1995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总体来说,现在西方国家的人文教育是以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为特征的。与国外医学人文课程相比,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以致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医德素质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并把它作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4强化专业课德育功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应仅仅依靠德育课教学,而应把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医学院校除了增设人文课程,改进德育课教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比如在讲解尸体解剖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死者尊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更生动、更深刻、更具震撼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深化实践中的德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
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讨论中,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一是在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贴近患者,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走进社区,走人农村,帮助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义诊(由具有医师资格的教师带队),搞科普宣传,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贡献。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使其逐步树立起“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对患者要一视同仁是做医生的起码标准”等理念,这些对于医学生将来的从医生涯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在临床实习阶段深化德育。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医德教育跟不上,那么,前期的德育成果就有付诸东流、毁于一旦的危险。特别是在目前医德滑坡的背景下,医学生进人实月期势必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功利因素的濡染,造成理想戈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如有的学生看到医生收受“红包”,得到了“实惠”还没受到惩罚,于是就由原来对收受“红包,鄙视,转化为害怕、羡慕、收受,甚至素要;有的学生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为了增加临床经验反复给患者检查,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其对此不但不感到内疚,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实习,对自己要求不严,随便迟到,早退,甚至延误治病救人的时机,而他们还不以为然,在心目牛根本就没有把患者当回事等。这些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要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严肃实习纪律,使医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6设立专门辅导机构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途径
在我国,医学院校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后勤工作,都由校级领导分管,并有相应的职能科室具体负责。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是由校级领导分管还是由具体职能科室专门负责呢?据笔者调查,在这方面,许多医学院校做的工作还很不够,甚至处于空白阶段。从国际做法来看,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其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同等对待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将其作为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也就是说,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对医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医学院校设立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专门辅导机构很有必要。在美国的医学院校,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主管中心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等。在中心的领导下,有的还创办了“医学生道德期刊”、“医学生道德教育e网”等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就医德、医风问题展开讨论,具有正面导向性的观点,增强德育的效果。我国医学院校也应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领导和引髯
高等学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浅谈分析
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然会导致其为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而肆意造假。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
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更应强调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现阶段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
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所以,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做讲座,这些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2] 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
论文摘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就是要围绕市场、面对企业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而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可能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系统教育和全面灌输。通过对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灌输,发挥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单一的规范道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职业道德教育不只是静态地体现为学校德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等法定知识内容,而是与具体的人、时间和空间发生关联。对于高职生来说,最重要的生活成长环境就是校园,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与实践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志品格和道德素质。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所以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定向特征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杨叔子院士曾把大学比喻为一个泡菜坛子,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就是泡菜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
二、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
1.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学生道德感知。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构建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生活中逐渐感知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是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相融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在总结提炼和倡导校园精神的同时,要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在内的企业精神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努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行业企业特色。要打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的壁垒,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营造出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可以在校园醒目处悬挂行业著名企业家画像,宣传栏中展示学校优秀毕业生图片和先进事迹,在走廊墙壁上、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和文化标语,让学生每日在校园环境职业文化润物无声的陶冶中,逐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操守。
三是邀请企业人士开讲座,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邀请企业人士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向学生介绍企业的文化内涵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基础就是严守企业的规范,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2.丰富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内在于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不是个体机械接受、被动识记道德知识的过程,而是有机、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形成道德认识,继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对高职生来说,学生社团是他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促进个性成长,培养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并践行道德价值。
一是加强管理和引导,帮助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提建议和指导。除了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系团总支、学生会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学生自主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制度里诸如诚信、敬业、奉献、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做事作风都会产生影响。因为是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认同性高,也确保了社团成员的道德自律。
二是创新社团文化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社团除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人文社团外,应结合专业建立职业特点鲜明的学生社团,更多地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运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体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结合专业开展小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熨烫、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咨询等活动,把学生推向所学职业的第一线,使其提前体验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生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关注实训实习过程,强化学生道德体验。
职业道德规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体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对高职生来说,只有促使他们在实训实习中获得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有效促进德性成长。
一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榜样示范教育。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创设企业生产活动氛围,严格按企业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获得职业道德体验,并慢慢内化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以往届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和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榜样,用他们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效仿榜样,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二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道德反思。实训期间,通过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反躬自检,通过自省、自得、自警、自诫、自励、改过迁善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克服自身弱点,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达成自律境界。同时教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反馈和同学评价了解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职业道德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职业道德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和他们个别谈话,引导其及时改正,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能努力践行职业道德。
三、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1.职业道德形成的时间要持久。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但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尽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远的变化。
2.职业道德需要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能依靠制度规范由外而内的灌输或是教师的道德权威,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认知、判断、体验,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德性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平台时,要努力唤醒学生的职业道德本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0-02
“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这是出自宋代药物学家寇宗]所作《本草衍义》中的话,它深刻又简单地告诉我们,未来从事的药学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领域,是应该以十万分责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认真对待的事业。[1]然而,作为一名培养药学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及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集体意识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期盼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行业从业者。然而,要成为一名被行业认可的从业者,不仅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养。
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浓,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体,爱我行我素,甚至不够尊重师长,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越发表现突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当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健康时,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缺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
药学从业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来将从事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使用、监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优质药品,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药学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上的培养和教育还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时,常发现一个问题,即虽然实验结果正确,但学生对完成的实验数据不愿花时间多推敲、多思考,作风不够严谨踏实,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样,由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证呢?
二、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学生就业期间,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发现,在本科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行、从业态度、团队意识及个人悟性。用人单位多认为,态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专业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弥补、重塑,但如果发现求职者好高骛远、我行我素,对团队不够忠诚可靠,不能服从安排,那么这样的求职者是会被一票否决的。
(二)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用多说,近几年发生的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药品事件提醒我们,药学行业从业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或者马虎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提高药学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笔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在讲到倍半萜类成分时,可结合我国药学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治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既讲述我们一般如何从中草药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实现新药的开发,又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讲述麻黄碱的功效和应用及其与冰毒的特殊关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麻黄碱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药品行业生产、销售、监管无小事,从本科阶段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到曼陀罗、乌头、马钱子等有毒中药时,既介绍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学生强调药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临床用药人命关天一般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培养中,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多次重复实验过程,多次采集实验数据,务必做到实验结果经得起推敲检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创杯项目,这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系统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结合笔者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长期的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开设讲座,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讲述药品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自身品行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出去,利用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药品行业包括储存、生产、销售、监管、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优秀工作者,在他的工作岗位身临其境地深切感受行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院特色的鲜明标志,反映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加强具有药学特色的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能增强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
将校园建设、环境设施赋予药学生命和感彩,通过张贴药学家名人名句条幅,开设药用植物园,建设学院药学成就展览馆、国际和中国学研究发展现状展览等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让学生时常都能感受到药学的魅力,将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药学校园文化,传承悬壶济世、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倡导严谨务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药学气息,精深的医药文化,独特的药学气质,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理想,一种恪守职责、履行职责的行为准则,一种诚信、守信、慈悲、仁爱的药德品质。
(五)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以外,笔者还担任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导师,常利用平时教学的间隙,为学生社团做顾问。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让学生感受药学学科特色与魅力,可以开展一些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院每年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综合设计等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转变了形式,不再是说教与灌输。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中,学院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们,培养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作风。
(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举办药学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药学知识视频展播、药品知识竞答、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仁爱同情心,树立扶贫救困、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药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有助于学校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 “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某职业高校曾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企业的人才职业素质期望进行深入调研,对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后发现:①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总体状态令人担忧,择业观和价值观趋向于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②只有建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才具备被提拔的前提条件;③“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是高职毕业生亟待提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教育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基本职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它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必须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个体利益与行业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就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而且普遍存在“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2008年我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这些毕业生到服装厂实习不到一个月就纷纷离职,离职的原因是工作条件过于艰苦、对实习工资不满意,还有的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一个也没有。在团队协作方面,现在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团队意识,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此外,制作虚假简历和虚假成绩单的现象十分普遍,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1.市场经济的冲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建设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和崇拜,也刺激和诱发了大学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已,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
2.教育产业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部分地方学校把多招学生、扩大办学规模看成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学校重视经济利益,轻视教育质量,无形之中冲淡了职业道德教育。
3.教师素质制约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其实是一本活教材,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中专、中职合并而成的,原有师资的素质和水平、教学观念和能力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难以取得教育实效。
4.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入,这就给他们日后在职业岗位上的种种道德缺失行为留下了隐患。
上述原因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致使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偏低,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呼吁:“学生找工作时需要上的第一课就是职业道德课。”
四、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形成较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学院各部门应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对在校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2.加快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其次,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职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式应该选取典型案例加强理论的论证,这样才会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再次,要设置情景,加强有关心理素质的训练;最后,要多和企业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3.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规范教育入手,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常规管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知荣辱、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管理,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总之,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就业岗位状况的需要,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未来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丽芳,张晓明.大学毕业生职场素质社会评价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