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第1篇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听众的工具,进而使其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乐来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自身情绪的管理。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也有音乐特长,但当问起他们的音乐课堂学习时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跃氛围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积极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彩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要看重学生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思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和思索空间,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人才。二是共同参与不够,双向互动匮乏。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上音乐课呢?可见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学生简单、天真,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期待被老师提问和重视,期待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期待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事实上,也只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接触状态,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参与沟通提供合适的、有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还要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反应状态,看学生是否接受。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音乐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释放与开发;还可让学生简单评赏一首乐曲或对某一位歌唱家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点评等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不能时时处处包办,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始终应该是主体,主动性也始终属于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则是抛砖引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这样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

第2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近年来出现了过度依赖书本教材,过度重视理论的不良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知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技术设施的创新性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教学工作对整个教学任务的新要求。通过灵活处理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增强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内涵。其中,音乐游戏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游戏对整个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游戏”对于小学生的魅力首先凸显在“游戏”二字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童真尚未褪去,游戏的天性和本能总能吸引他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参与其中。因此,将音乐融入游戏当中,是拉近音乐教学与学生学习热情之间距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些教学过程对整个学习任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导致这些学生对整个音乐教学兴趣的一项关键措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犹如久旱逢甘霖。小学音乐教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重要目标,不断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能够将知识内容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利用这种思维和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就是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真是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以音乐游戏为重要辅助措施的教学策略。

二、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大大缓解了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缺点,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在小学生身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音乐优势教学有着自身难以比拟的特点。

1.增强学生的课堂表现

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长期被束缚在课堂之上,接受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枯燥、呆板、乏味,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与学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而音乐游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知识教育和传授的过程当中来,同时他们也更能符合学生的积极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特点制定更加适合他们的游戏。并将游戏规则和内容完整的结合到一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游戏教学本身以尊重学生兴趣出发,设置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游戏种类,在充分释放学生天性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措施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改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始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各种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需要按照教师的安排才能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和计划,同时这种教学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三、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音乐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将游戏和音乐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人员应当正确理解教学理念

音乐游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其背后的叫雪儿理念是指导整个教学工作的根本,同时这些教育内容也对整个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教学措施也对整个教学任务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现代教育理念首先由充分和深入的认识,惟其如此,才能在贯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完成这些教育内容和方式。

2.注重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游戏的参与,其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结合的是否顺畅、自然。结合的紧密和合理程度是决定这项教学措施效果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对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发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年龄特点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游戏内容,并将与音乐知识联系起来。

3.提升教学人员创新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审美体验simplytalkingaboutmusiceducationofhighandprimaryschoolshizhifen

【abstract】〖wtbz〗musicdiathesisincludesmusicknowledge,psychologyandability.inmakingmusicdiathesiseducation,interestculitivationshouldbeonthefirstposition,andspecialityandcultureshouldbecombinedtogether.andweshouldunderstandmusicinnovativeeducation,andrealizethevaluefunctionoftastingexperie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亟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本文转载自1.音乐素质的内涵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1.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1.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1.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2.“会”是兴趣的根本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都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我已经学会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3.走出域属的误区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51uc.com.cn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第4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

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和谐社会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从本质上说,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洗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技能的传授,这就需要学生聆听音乐,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感悟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过程决定了学生必须在聆听中学习。更进一步说,学生要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感悟音乐,通过仔细地聆听,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节拍进行理解,通过反复聆听,培养乐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通过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完成。小学音乐的本质及其开展的过程和方法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给学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不断聆听音乐。因此,“以听为中心”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播放音乐与聆听音乐是教师与学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落实“以听为中心”的原则

“以听为中心”是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如何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更多,进而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换言之,教师要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听,提高聆听的有效性。

(一)为学生的聆听进行铺垫

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无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安静地聆听,情绪有一定波动,导致无法在聆听中有真实的提高。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音乐内容,导致在聆听中只能感受音乐的旋律,无法对音乐进行鉴赏,使得自己的聆听是盲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明确的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组织学生聆听,首先要做好铺垫工作,必须让学生进入相应的氛围中,使学生做好足够的准备聆听,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聆听中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在组织学生正式聆听音乐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较波动的情绪得到平复,使整个教学氛围变得轻松与和谐。基于此,学生的情绪得以平复,才会静下心聆听。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音乐播放前为学生交代相应的背景,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调节情绪,与音乐节奏相互协调,进而提高聆听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要让学生聆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音乐播放之前应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进一步说,教师应该在播放音乐之前给学生指明聆听的方向,避免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地听唱,虽然付出努力但无法获得收获。

(二)结合学生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聆听内容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有针对性的音乐素材,换言之,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考虑学生的喜好,为学生挑选的音乐素材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喜好,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音乐教学,只是单纯地按照音乐教材给学生播放音乐。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为学生播放的音乐通常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聆听音乐,更不愿意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内容及情感进行思考。甚至部分学生会因此而对音乐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落实“以听为中心”的理念,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喜好,挑选更适合学生、能够被学生接受和喜爱的音乐。例如,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卡通人物有足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挑选动画片中的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聆听。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有力支撑

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作为有力支撑。具体地说,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知较模糊,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也无法领悟音乐的本质。因此,大部分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唱,是跟随音乐节奏的即兴表演。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音乐的内容没有深层次领悟,这是学生能力与阅历共同限制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将音乐表达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建立直观生动的形象,提高聆听的有效性。换言之,教师结合音乐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建立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领悟。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聆听音乐旋律的同时,在直观的观察中领悟音乐表达的内容,对音乐有一定的领悟。

三、结语

第7篇

“三少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其先民在千百年的摸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三少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三少民族”自身以及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知识的殿堂,也应当担当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将民族文化传承给少年儿童。学校利用音乐教学资源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实现“三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必要途径之一。让少年儿童接触少数民族音乐,对少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少年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无疑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活动。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有这样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唱歌与说话都同样的自然,通过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而在众多歌曲作品中只有美好的民族艺术才会让孩子们真正感到这里是家乡,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柯达伊的“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愿望”,要使传统民族音乐活在人民的生活之中,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而这一切又必须从小培养。儿童从幼年起,通过大量民间儿童歌曲,培养了兴趣,也熟悉、积累了民族的音乐语言、旋律音调,并逐步感受到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学生欣赏着、想象着、感染着、参与着、发现着少数民族的活力与魅力,向往着近距离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更生发出对不同音乐的浓厚兴趣,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家乡拥有这样美好的民族音乐而自豪!

音乐的魅力正在于无需更多言语就能达到心灵相通、精神引领的效果。因此,如果说,音乐是“心灵鸡汤”一点不为过!

二、萌发少年儿童对“三少”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文化的尊重意识

音乐是伟大的心灵艺术。通过“三少民族”民歌音乐乃至内蒙古草原、山林、渔猎等文化可以看到音乐的内涵与其艺术形式自是相互关联,这无疑对孩子们音乐欣赏趣味的形成确起到了熏陶默化的铸就作用。“三少”民歌内容多为讲究温厚、质朴、和谐的文化氛围,其民歌逐渐形成了一种豪放、宽容、朴实、诙谐的整体性格特征。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的出现得到了公众及社会的认可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可以说,草原文明不仅具有传承性且极具开放性。孩子们的演唱不仅仅保留和延续了草原文化之传统,是没有年龄与经历、没有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界限的,是古老民族纯净生活的反映。孩子们给人们以艺术灵感的童谣,荡涤着世人的心灵,也给予了现今人们以青春的活力!

受地域、文化差异影响,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授课前,我将三少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学生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例如,三少民族的服饰、居住、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歌曲风格、舞蹈特点等。并且观看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演出视频,聆听了《勇敢的鄂伦春》、《鄂呼兰,德呼兰》、《梦中的额吉》等歌曲,欣赏了达翰尔族舞蹈《鲁日格勒》,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美好。音乐是最易于为儿童所接受的语言。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通过音乐的感召,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近少数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喜欢少数民族音乐,从而消除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歧视,萌发儿童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文化的尊重意识。

三、丰富音乐认知、扩大少年儿童的想象空间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感的艺术,它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学生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基本音乐能力。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使孩子的“感性和理性得以融洽、升华”。少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少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使其获得音乐能力。

少数民族音乐认识对儿童的想象力拓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等同于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想象之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背后往往有着美丽神秘的

转贴于

传说故事,在故事铺垫下,学生对音乐的体会更加深入,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更加丰富。

第8篇

一、有效“追问”的特点

“追问”和“提问”一样,都以互动教学法为理论依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追问”的外部特征来看,“追问”具有一定的追溯性。“追问”由“原问”派生而来,乃课堂“提问”的“后续步骤”,它不仅来自“前问”,而且与“前问”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追问”可能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也可能是对教学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纠偏。它以深入为方向,以思维走向为路线,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化解教学矛盾,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状态,师生共同寻求知识的真谛,实现“再探究,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追问”一部分是来自预设,更多的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临时生成。因此,它不仅具有“追溯性”,还具有随机性,是教师处理教学中一些意外生成性矛盾、困惑、质疑、分歧现象与问题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诱导和启迪方式。

二、有效“追问”的原则

1.“追问”要有原点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还能让教师在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促使教师调整角度进行诱导“追问”,用“追问”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之中。所以,有效“追问”的前提是要有“原点,即“原问”。

“原问”的设计是否有效非常关键。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确立教学的核心问题。

“原问”应当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这个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很强的挑战性,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音乐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只有这样,“追问”才能在“原问”的牵引下步步深入,一追到底,从而实现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

2.“追问”要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

“追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方能奏效。有效的“追问”不仅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制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问题设计的把握,更意味着教师要克服“追问”的形式化和绝对化,清楚“追问”的最佳点在哪里,问得适时、适度、适当。善于捕捉“战机”,“追问”于关键处、矛盾处和对比处,明白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1)围绕教学核心点“追问”

有效“追问”的价值往往体现于教师对教学核心点、学生的兴奋点和教学中的价值点的发现与挖掘上。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实时地进行追问,能围绕教学的核心点及时地展开追问,在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有拓展和挖掘空间的时候还能机智地再“追”问,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追问”的预设,深刻、全面地把握和理解问题。要在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和学法,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他们的心理、生理、情感和态度。

“追问”要“精”,不能杂乱无章,更不能“狂轰乱炸”。教者应站在高处,根据课的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进行谋划。如:本节课要设计几个“追问”?针对什么来问?问的目的何在?从哪个角度去问才合适?怎样问才能使问题更具探讨性、研究性?

(2)抓住学生兴趣点“追问”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生动性、新颖性、感知性、思维性强的“追问”表述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能刺激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做有心人,要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问到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什么?”“你能为这段音乐起个恰当的名字吗?”“你认为这段音乐配上什么样的画面比较恰切?”这样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产生了,而且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容易记住。

(3)关注教学意外生成点“追问”

“追问”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的课堂“追问”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要善于捕捉“战机”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将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追问”。如:在民歌《茉莉花》和《孟姜女》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这些民歌的体裁相同,主题、词意相同,旋律与演唱风格却各不相同呢?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将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现象呈现?教师在貌似无疑却有疑处设点,通过“追问”直接引起矛盾的对立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解决矛盾。所以,“追问”要选准时机,要问在学生产生矛盾、发生争议之时,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

第9篇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将音乐教育列入各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少不了音乐教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更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途径诸方面独具特性。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是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特性进行探索,形成了以下初步认识:

一、教育主体的差异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体的差异性决定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体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广泛,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乡镇。农村和乡镇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音乐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水平低下,这部分生源的音乐基础与城市生源有明显差别。二是兴趣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文化成绩较差,行为习惯懒散,学习动力缺失,对音乐没有兴趣。唱歌五音不全,跳舞羞于登台,器乐多未尝试,乐理一窍不通;而极少数学生却对音乐情有独钟,对其它文化课不感兴趣。他们能唱会跳,擅长乐器,甚至形成了音乐特长。三是阶段差异。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打基础阶段,也不同于高等教育研修深造阶段,而处于补偿和衔接的中间阶段,要求承上启下,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形成素质。四是专业差异。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普遍开设音乐学科,开展音乐教学,但不同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使用,音乐教学目标设定,音乐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音乐专业及其相近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艺术专业等,与其它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有天壤之别。如果对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视而不见,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会劳而无功。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没有统一规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定、学科自主、教师自选。较规范的学校开设声乐、指挥、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一般的学校参照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开设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课程。一部分学校在第一、二学年上下学期设置每周1-2学时的音乐欣赏或唱歌课。极少数学校甚至不设音乐课程,不上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缺乏统一规定,部分学校完全自主,甚至不开设该课程,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三、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人才的专业技能各不相同,但综合素质尤其是音乐艺术素养有共同要求,只是程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性质与音乐学科的关联程度,区分音乐艺术专业,教育或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其它专业等三个不同类别,可按三个层次分别设定音乐教育目标:

第一,普及性目标。以学习唱歌为核心展开教学。在初步了解和基本把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歌曲学习和演唱,使学生能够做到歌唱姿势端正,呼吸方法正确,气息流畅,感情充沛,在唱歌中接受音乐感染和教育,从而陶冶高尚情操。

第二,提高性目标。以音乐赏析为核心展开教学。声乐课要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共鸣调节,掌握吐字技巧,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齐唱、独唱和不同演唱形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并能做到音乐节奏准确,声音统一和谐,歌唱具有表现力。欣赏课要求学生学习欣赏声乐曲和器乐曲的有关常识,重点欣赏中外民歌和优秀创作歌曲,以及中外小型乐器乐曲,并了解中外着名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通过欣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专业性目标。这一层次的学生对音乐艺术有较浓的兴趣爱好,较好的音乐素质,较强的表演能力,较明确的专业化倾向。因此,要以音乐理论为核心展开教学。进一步夯实音乐理论基础,辅之以音乐指挥和视唱练耳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视唱练耳技巧,初步具备音乐指挥才能,并能独立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音乐理论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法,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乐谱力度记号、速度术语、表情术语、装饰音和其他常用记号,音程和和弦等有关知识,并在演唱和欣赏音乐以及尝试创作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调式、音阶、音程、和弦表现功能的理解和运用。视唱练耳教学要求学生能按指挥图式画拍演唱,音高和节奏准确,调式感强,逐步掌握视唱声部,视唱弦律及其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能准确听辨节奏短句和有变化音的音乐短句。音乐指挥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节拍的指挥图式,能指挥齐唱歌曲,做到姿势正确,拍点清楚,起拍收拍准确无误。并能较好地指挥不同情绪、不同演唱形式的齐唱、轮唱、合唱歌曲。此外,专业性层次的音乐教育还要增加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为学生逐步走向专业化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当然,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各个层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循序渐进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实际,立足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四、教育途径的整合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途径丰富,方法灵活,重要的是对学校的师生团队,校园的场馆设施和课内教学及课外活动等各种要素加以整合。其一,以学校师生团队为核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课外活动中,要根据师资条件和学生特长,成立多种音乐艺术兴趣小组和组建各种艺术团队,如歌咏队、舞蹈队、乐队、曲艺戏剧团等,通过教师推动学生,通过骨干带动全体。其二,以学校场馆设施为基点。普通教室和音乐艺术专用教室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是音乐基础知识系统理论教学和音乐艺术基本技能教授的基本条件。此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场地设施为学生音乐教育服务。广播网和电视台可定时播放中外经典声乐、器乐、曲艺、戏曲节目。礼堂和运动场可定期举行文艺表演和专场晚会。图书馆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更深、更专的音乐艺术资料、作品和专着。多媒体教室可定期举办中外音乐经典作品鉴赏、影视展播等等。只要整个校园活起来,学生必能耳闻目染,潜移默化。

第10篇

今年3月起,本刊已连续三期刊登了《我们共同的节日――(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系列连载》,并得到音乐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好评。随后,本刊又陆续接到热心读者的来信。我们感动于他们对本刊的关心与期望,这也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

愿你更加辉煌

吴文章

作为一个在农村小学工作了三十年的音乐教师,我对《中国音乐教育》情有独钟。二十年前,我订阅过十多种音乐杂志,有的杂志如今我已不再订阅了,可就是《中国音乐教育》从创刊至今我从未间断订阅,她一直是我音乐教改前进中的引领者。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向许多青年教师推荐她、宣传她。面对放在我眼前的二十来本《中国音乐教育》合订本,我要深深地道一声:感谢您!

1989年,《中国音乐教育》创刊了。那一年,对我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树立学科带头人(语文、数学、音乐各一名)。我这位在农村乡镇小学工作的普通音乐教师,有幸被苏州市教育局评为苏州市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从那以后,我的教学工作更加繁忙,教育、研究、课外活动应接不暇。每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是《中国音乐教育》给了我力量和信心。

20年来,我都认真地、细细地拜读每期杂志,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有益的启迪,也陆续认识了很多专家、教授及同仁。1990年,我总结的《导入新歌十二法》有幸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给了我这个农村音乐教师极大地鼓舞和鞭策。此后我有不少文章陆续发表在《中国音乐教育》上,我的每一点进步,都与《中国音乐教育》密不可分。

20年的成长,20年的收获,20年的理想,20年的发展,20年的华诞正是走向成功、走向希望的年头。在这创刊20周年之际,我除了感激之外,还要真诚地祝愿《中国音乐教育》越办越好,更加辉煌,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教益・感奋・祝福

向阳光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正式创刊。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中国音乐教育》已走过整整20个春秋。

回首过去,令人难忘。我是《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忠实读者。自1993年认识《中国音乐教育》后,我就与之结下了莫逆之交。16年来,我坚持订阅《中国音乐教育》,从未间断,一直在如饥似渴地接受她的教益,在教学教研方面得到了许多启示与帮助。近年来,我所撰写的论文和所获得的成绩都和《中国音乐教育》的引领是分不开的。

16年来,我感觉《中国音乐教育》杂志越办越好,所刊发的文章角度虽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针对性、实践性、指导性很强,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责任感,选题切实、构思巧妙、立论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和研读价值。它是一本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备,深受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欢迎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值此喜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中国音乐教育》生日快乐,青春永驻!

有你相随的美丽人生

裴春梅

“沐浴着美育春天的曙光,肩负着国家教委的重托,携带着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中国音乐教育》在我们即将迈入20世纪90年代的时刻应运诞生了!”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第一期的创刊词。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中国音乐教育》以自己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开创了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研究的新纪元,它不仅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思想上的正确指引、许多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有益启迪,而且通过对音乐教育审美属性的深入发掘,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前进,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历程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1.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音乐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从国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显著提高。

3.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设施、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

2.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亟待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上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的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这些特点,而目前的现状与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发展对策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2.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教师要善于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6.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因特网,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柳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J].中国音乐教育.1997,(01).

第12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国外 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王加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第13篇

2009年,中国学子在多项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如Max Rostal国际中提琴和小提琴比赛、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第34届意大利卡斯特费达多国际手风琴比赛等等均有斩获。中国选手越来越多地在主流赛事上崭露头角,中国的音乐家越来越多在国际大赛上担任评委。瞄准2010吧,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学子拥有幸运和荣光。在这里,我们特别提出将于2010年10月份在厦门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这项赛事已经确立了很好的声誉,对于中国选手而言,不仅可以置身国际大赛,而且比较经济实惠。我们还要强调的是,比赛再重要,也应当抱着平和的心态和学习的目的去参加。重温一下周广仁先生的话吧,“出一个高水平的专业音乐人才真不容易,除了个人先天的音乐素质外,他需要热爱音乐,肯下苦功,克服困难,还要有好的老师引路指导,以及家长的经济投入和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包括文化交流)。每个学生都应当珍惜当前的条件和善于学习。”

本报记者 刁艳

2010年国际音乐赛速览

2010年有哪些重大赛事等着中国音乐精英加盟呢?下面的信息也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钢琴】

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库柏国际艺术节和音乐比赛(报名截止年3月19日)

2010东盟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报名截止4月2日)

第二届美国国际青少年巴赫钢琴比赛(报名截止4月5日)

2010年德国艾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报名截止4月16日)

第65届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报名截止4月16日)

荷兰第九届弗朗兹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报名截止5月31日)

美国茱莉亚克莱恩国际钢琴比赛(报名截止6月21日)

【大师班】

2010克利夫兰音乐学院钢琴夏季课程(报名截止3月底)

【弦乐比赛】

中提琴/大提琴

2010第49届捷克贝多芬音乐节国际音乐比赛(报名截止3月31日)

小提琴

第7届克莱斯勒国际小提琴比赛(报名截止6月3日)

【管乐比赛】

长号/小号/大号

2010年德国埃俄罗斯国际管乐比赛(报名截止4月13日)

管乐

韩国国际管乐艺术节铜管比赛(报名截止5月17日)

木管/铜管

第7届穆拉文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报名截止5月20日)

【作曲】

第三届西班牙玛吉斯塔里亚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3月22日)

第9届意大利皮塔鲁格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3月25日)

2010赫尔贝克音乐之城国际管乐团/管乐队作曲比赛(报名截止4月12日)

第八届乌迪内城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4月16日)

美国波士顿城市管乐团作曲比赛(报名截止4月16日)

意大利瓦尔提多恩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4月16日)

第31届日本入野义朗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4月30日)

第八届波兰汤斯曼国际作曲比赛(报名截止8月26日)

【指挥】

第5届德国索尔第国际指挥比赛(报名截止3月25日)

J011

请关注农村的孩子

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教学设施落后

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经济落后,贫困地区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走访了全县乡镇中学,只有一所学校有单独的音乐教室,而录音机、光盘等音乐教具几乎没有,钢琴等乐器更是少的可怜。

学生的因素

学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

学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

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大都较差,如果教师在第一学期选取一些简短、浅显、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例如流行而有特点的民歌,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民族器乐曲等,首先使学生在欣赏时不会感到高深莫测。另外,有些无法避开的基本知识也要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是实现音乐欣赏目的的主要手段。教学中,我们把听作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完成听的三个阶段:一是完整、愉快、轻松地听;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理解地听;三是感受品味地听,实现情感的共鸣。

注重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法欣赏音乐。把不同的音乐作品的风格、背景、意境、气势及表现艺术手法等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理解作品。另外,教学中我们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有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音乐讲座等。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因而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应尽快改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当然也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必将成为艺术教学领地中持久绽放的一朵鲜花!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程霞 J011

3月7日,某钢琴城人头攒动,20位少儿钢琴演奏者聚集一堂。他们在老师施佳佳和丁柬诺的力挺下,为孩子们举办了这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会。他们个个身着礼服,表情严肃。认真地演出,仔细地观摩。互动、交流这些陈词滥调在孩子们中显得那么真切单纯。

音乐成为孩子、家长之间的桥梁。他们从音乐中找到了共鸣,唤醒心智。

图为叶子和乐乐姐弟俩四手联弹《土耳其进行曲》。

豆沙包/摄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上海闭幕

本报讯(记者 刁艳)3月1日晚,全国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闭幕。在持续10天的活动中,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音乐、舞蹈、美术团队共计6000人参加。闭幕式上,上海将展演会旗移交给了厦门――2013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的举办地。

第14篇

网站的栏目按照功能、内容可归类为三大主要板块:

一、音乐教学资源板块――坚定、厚实的低声部

资源性栏目主要是为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们提供比较全面的素材收录专项资料库,包括音乐教学急需的“紧缺”素材。资源性栏目主要有:世界名曲欣赏、中国名曲欣赏、中西乐器图文介绍、世界各国国旗国歌、中国民歌文化、京剧脸谱大观、合唱精选、小学音乐教材图片、律动舞蹈装饰图片、音乐小知识、音乐教学课件素材、乐谱下载园地、革命传统邮票、珍贵的红色音乐资料、音乐故事收藏等。在整理相关乐器图文资料的栏目时,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古怪”乐器标注了“待考证”的字样,引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来信提供这些乐器的来历资料,使得资源的准确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诸如此类的资源性栏目目前已经收录纯音乐教育专业的数以万计的图片、文档、Flash、midi、wav、mp3等格式的素材,今后还将根据音乐教学的需要逐步扩充。

二、音乐教学研究板块――和声丰满的中声区

本站主要音乐教学研究栏目有:音乐教育论文集锦、音乐教案精选、音乐课程标准、现行艺教政策、音乐教育评价、音乐教学法、音乐自由教学法、音乐欣赏杂谈、现代化音乐教育、各地学生音乐评论、精彩Flash进课堂、音乐教学随笔、乐器教学进课堂、口哨教学专栏、艺术教室硬件配置参考等。该板块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教学研究论文、各学段教案、教学随笔和手记,还有各地学生们的专题音乐评论以及点评;同时,对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国内的音乐教育政策法规、音乐新课标的全文以及解读等都整理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

三、音乐教学交流板块――激情涌动的高声部

交流板块是本站最具有活力的一个音乐教学交流园地,它是各地音乐教师网友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的客栈。主要的交流区有:音乐教师论坛,包括教师主论坛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在线音乐教师集体备课室;音乐爱好者论坛,包括“爱好者主论坛”以及“流行音乐讨论区”、“世界民族音乐论坛”和“古典音乐论坛”;学生音乐学习论坛;留言板。通过这些动态的交流园地,能直接倾听网友们的呼声,加深了网友之间的感情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支乐意为音乐教育事业献身而且感情深厚的团队。由我站发起的“中国音乐教育网络联盟”,正是本站论坛网友们同心同德、长期交流的升华。随着联盟队伍的逐渐增加和实力的壮大,我们将利用假日组织起来走出网络世界,到国内最艰苦的地方,为当地孩子们送去美妙的音乐,并播下艺术的种子。

第15篇

关键词:天津市中小学 音乐教师 职后教育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普及基础音乐教育,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组织者。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持续改革和发展,加强音乐教师入职后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就成为不断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职前教育既高等师范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如音乐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所要求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职前教育为新任教师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了专业准备,然而再好的职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学,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职后的教师教育通过对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它与职前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机制,是教师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在学科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缔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因此教师加强职后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3、音乐教师职后教育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笔者对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显示,在119人在职音乐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6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其次,现阶段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在职前教育阶段,虽已取得从事教学相应的学历,但教学更侧重的是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职后教育则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教学科研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补充,更新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职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职后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师职后教育的基础上。

二、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都是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研为基础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能不能迅速地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职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为了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在职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和科研状况,能够更好地明确音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处,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本次调查的119位受调者全部为专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达到84%,中、高级职称分别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90%,调查显示出我市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比较合理。结果还表明,调查中60%的教师对自身学术水平有继续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师经常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有93%的教师定期参与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

2、调查也显示了职后继续教育客观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内容覆盖面的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所脱节。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内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培训的居多,而调查显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音乐制作技术如计算机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国外的教育音乐信息等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缺乏多样化,不利于职后教育的持续发展。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样的,多途径的培训形式,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具体的如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的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立竿见影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所认为的“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职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就应当密切关注在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关注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环节。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可以极大调动教师再学习的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注重职后教育的时效性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知识翻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接受新知识是有过程的,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滞后的现象。所以,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关注当前,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时有效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使其教学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确保完成21世纪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职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动,他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科学的,完善的,和教学前沿密切相关的。多样的内容必须要有多样的形式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工程,做好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基础音乐教学的关键。

注释:

①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刘丽主编潘海燕副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