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南方建筑论文范文

南方建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南方建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南方建筑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消防系统,设计实例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两度遭遇火毁。2009年的地震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损,现正进行统一修复,而消防系统设计与实施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寺院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火灾危险性极大,而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寺院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系统设计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灾隐患,而对其实施保护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仅要以扑灭火灾为第一目标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论文,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因此,火灾探测技术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能够因地制宜的达到早期探测和早期灭火。整个工程中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电气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1]。

(1)根据本工程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论文格式范文。

(2)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并参照故宫等国内古建筑领域的常用探测保护方式,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点型感烟探测、点型感温探测、极早期吸气式探测以及视频火灾探测。

其中,视频火灾探测系统是现代消防的最先进技术。本工程在大雄宝殿设置一套8路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大雄宝殿空间高大,点式探测器不能满足规范的设置要求,其他探测方式对古建筑的美观及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设置了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它的特点是:

l系统不仅能够探测烟雾,还能够探测火焰

l能够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l现场设备只有摄像机,安装方便

l管线少,不破坏建筑结构

l能够夜间探测

l能够适用于如大雄宝殿这类大空间古建筑

表1消防电气系统设置一览表

 

序号

保护区域名称

保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

消防电话系统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

鼓楼

 

 

2

钟楼

 

 

3

藏经阁

 

 

4

禅房

 

 

5

客堂

 

 

6

大雄宝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圆通殿

 

 

10

后轩北院

 

 

11

斋堂

 

 

12

消防控制室

 

 

13

消防泵房

 

 

第2篇

(1404)

一、课程论文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岭南建筑》是一门学习建筑地方特色的综合课程。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听课和考察实习,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思考当前建筑领域中地方特色问题后,把自己的一些独立的看法和观点整理,写出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就是考察学生对岭南建筑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论文的选题

1.选题:

1)光孝寺的岭南特色

2)仁威庙的岭南特色

3)番禺学宫(农讲所)的岭南特色

4)六榕塔的岭南特色

4)华南理工大学或华南农业大学中的某座中国固有式建筑的岭南特色

5)南方大厦的岭南特色

6)你认为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建筑

2)本人设计作业中如何考虑体现岭南特色:

a.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b.反映岭南风俗文化

2.题目自定

提出的观点要充分列出理由,并附照片说明。

三、写作要求:

1.一人一文,2000~3000字,插图不少于20张

2.写作顺序是:

题目—作者姓名(含学号)-指导老师—写作班级—约100字的摘要—3~5个关键词—正文(分段,各段应有小标题)—参考文献——写作日期。附图要有简短说明,可分散在正文中,也可以集中放文章最后(要注明图号)。

3.用A4纸打印,除题目用小3号黑体字,小标题用黑体4号,其余用小4号宋体字。行距固定值20磅。

四、课程论文考核的方法

1.要求在课程结束后的3周内(即13周星期五下午5时前)各班各自班长收齐论文,并刻录一张光碟备查,交到工程实验南楼505汤老师办公桌面。

2、以上为期末考查成绩占总分70%,平时上课占30%。

五、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成果一定要注明出处并加引号,引用部分不能超过全文的1/2,超过为不及格论文。

岭南建筑课程论平时考察报告指南

(1306)

一、平时考查为课堂布置的考察报告一份,总分30%;

二、3~5人小组,3000~5000字,图10张以上(含简单测绘图),不能超过5人。

三、报告含:题目、建筑物名称、时间、地点、目的、考查人、内容(本建筑简史,建筑的结构类型、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剖面、细部特征,人为内涵、损坏状况、社会的评价、你们的评价共十部分)

第3篇

关键词:保温;遮阳;自然通风;冬暖夏凉

主要从外墙,屋面,窗,遮阳,自然通风,保温,6个方面来说明它们不同的特征对南方地区的能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先讲外墙,主要从外墙的材料,蓄热性能,以及热阻来论述对能耗的影响。外墙以玻璃幕墙和实体墙为主。在南方地区基本不用玻璃幕墙,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玻璃幕墙具有相当好的通透性,可见光可以投射进来,如果是高透的low-e玻璃,则近红外线也可以投射进来,被围护结构,家具等具有蓄热性能的物体所吸收,并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到超过空气温度时,再以自然对流的方式传给周围空气而成为房间的瞬时得热量,从而会加大房间的冷负荷。第二,考虑到玻璃幕墙的蓄热性能,玻璃的蓄热性能很小,从而会有两个影响,一是夏天的话会迅速提高室内的温度,(玻璃也有温室效应),从而增大冷负荷,二是如果在冬季或是北方,则会有利于提高室内平均温度。减少采暖负荷。第三,由于南方地区,夏季长冬季短,玻璃幕墙冬季能够采光,减少照明等优点,不过从一年的耗能来说,玻璃幕墙不适合南方地区。因而不采用玻璃幕墙。墙体的蓄热性能,其蓄热功用主要体现在白天室外温度较高是,建筑蓄热体可作为热汇吸收进入室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能,减少额外的制冷需求;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夜晚,外墙储存的热量慢慢释放,该热量由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排出。冬季白天地板和外墙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量,储存热量,夜间慢慢释放到室内以提高空气温度。在冬季,外墙的蓄热性能越强,则效果就会越好,但是夏季就不符合这个规律了,冬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热流的传递方向均是由室内传到室外,但是夏天白天热流方向则是由室外传入室内,晚上则是由室内传入室外,热流方向刚好相反,如果外墙的蓄热性能很大,则白天会储存大量的热量,会减少部分冷负荷,到了晚上,由于南方地区室外日温差小,因而储存大量的热量难以快速散发出去,一方面会增加冷负荷,如果连续几天的高温,另一方面由于外墙晚上没有完全释放热量,使外墙白天温度高失去其蓄热性能,因而在南方地区尽量不要采用蓄热性能很大的材料。外墙的热阻,外墙的热阻越大,则其保温性能越好,保温性能是和导热系数成正比,而蓄热性能是和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容的乘积成正比。对于实体墙而言,一般热阻越大,保温性能越好,蓄热性能越好,所以南方一般不采用厚实的墙体。

屋面,由于南方纬度低,在夏天,屋面处于太阳直射的时间长,会使屋面的温度上升比较快,中午时分可达到60度以上的高温,因而从屋面向室内的传热所消耗的冷负荷占了很大一部分。通常屋面的几种处理方法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满足标准要求,2,采用架空形式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3,采用屋顶绿化屋面,蓄水屋面,浅色屋面,坡屋面等,4,采用通风屋顶,阁楼屋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屋面。

窗,主要从窗墙比和窗的朝向来论述。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围护结构外窗取小值对空调负荷的降低是有利的,但是窗太小将使建筑物室内采光通风受到影响,因此,《热工设计标准》中规定窗墙比在0.3以下,但南面朝向可放宽到0.35,这是因朝向不同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也不同,根据太阳在天空中运行规律,冬季南向墙面将得到最大的太阳辐射热量,而夏季确是东,西墙面,因此,房间外窗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方位,而把房间面积小,开窗少的一面朝向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的东,西方位,使得外窗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南面有较大的辐射得热面,而夏季太阳辐射大的西面,有最小的窗玻璃隔热面,这样按朝向布置开窗面,有利于房屋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由于南方夏季季候风盛,且多吹东南风,房屋南窗面积的开大有利于利用自然通风散热除湿及晚间自然降温,因而南窗面积最大。东西窗相比同样的窗墙比,东窗更节能,开东窗时,上午通过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最大,通过窗的传热进入室内的传热则是下午最大,因而两者的峰值错开了,而开西窗的话,峰值发生重叠,虽然进入室内的总热量不变,但是开西窗会增加室内的冷负荷,所以一般西窗的面积小于东窗,北侧一般不会有太阳直射,但是北方在冬天盛行,由于窗的传热系数小,所以一般北向窗墙比小于南向大于东向,可得出结论是,在南方地区,窗墙比的大小依次是:南向 北向 东向 西向

遮阳,遮阳分为外遮阳,内遮阳,遮阳设施放在窗玻璃中。外遮阳是把遮阳设施放在室外,此时一部分太阳辐射会被遮阳设施吸收,一部分会被遮阳设施给反射,一部分会透过遮阳设施投射到窗玻璃外表面上,并且只有一部分会变成室内的冷负荷,而内遮阳,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都会变成室内的冷负荷,只不过其峰值有所延迟和衰减。因而外遮阳相对于内遮阳来说更节能,可是外遮阳易损坏,因而可以将遮阳设施放在窗玻璃的中间,此时,有了外遮阳的性能,又有了内遮阳的不易损坏的特性。通常上下会有开口,形成烟囱效应,及时排走窗玻璃中的热空气,减少室内冷负荷,因而南方地区一般采用窗玻璃中放遮阳设施。

自然通风,在夏季白天应维持最低要求的通风换气量,晚上则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来给室内散热,春秋过渡季,则由于室外温度处于较舒适的范围,应该采取最大的通风量来维持室内的舒适度,冬天则是维持最低要求的通风换气量。

保温,保温分为内保温和外保温,采用哪种保温措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时间段和空调方式而定。对于空调系统间歇运行的房间,应采用内保温,一方面可以加大墙体的传热热阻,减少围护结构的传热负荷,另一方面,因为保温层在内侧,对室内的冷量其阻隔作用,减小了因墙体蓄热带来的短时间内的空调冷负荷从而降低了使用时段内的空调能耗。对于空调系统连续运行的房间,墙体应该采用外保温,由于保温层在外侧,主体材料的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接近,这就意味着当负荷不均衡时,可保证室内侧墙体的表面温度不急剧波动,蓄热层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朝有利于室内温度保持稳定的方向变化。对于使用时间段在白天的房间,总的来说,宜采用外保温,这样白天蓄存热量,有利于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对于使用时间段在晚上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由于保温材料在室内侧,当晚间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让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温度降低,同时墙体温度也降低。如果在室内侧,由于白天没有空调,室内温度会升高,主体材料温度也高,夜间即使开窗通风,因墙体的蓄热放热效应,使室内温度降低缓慢。

参考文献

[1]许锦峰,黄欣鹏,吴志敏 被动式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技术特征 [期刊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朱颖心.建筑环境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3]白贵平,冀兆良,围护结构隔热对室内热稳定及空调负荷的影响-[期刊论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第4篇

我跟莫先生的相识是在学生时期。那时在系里常常会见到一位体格消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每每见到学生,总会露出一种慈善而略带天真的笑。从其他老师那里知道,这就是跟随梁思成与林徽因先生数十年的莫宗江先生。老师们在谈起莫先生的时候,总会带出一种敬佩的语气说,莫先生无论是绘画还是绘图功力都很深,梁先生的著作与文章中的许多图版与插图都是莫先生绘制的。还有的老师带着感慨和教诲的语气对我们说,莫先生的艺术感觉极好,在他的谈话中,时时会蹦出艺术的火花,要学会从莫先生那里“偷”学问。从那时起,我就对莫先生就产生了一种景仰的心情,很希望能够聆听先生的授课,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程几乎处于被取消的状态,除了在系里偶尔见到先生的身影外,很难与先生有交流请教的机会。那时,除了因为有关《营造法式》问题而请教,一段时间内与先生有过较多的接触外,真正能够拜在门下师从于先生,是在1978年考上研究生之后。

莫宗江先生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916年,1931年他15岁时,开始师从梁思成、林徽音、刘敦桢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作绘图生,并主要承担梁思成先生的助手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以其勤奋好学与聪颖智慧,不仅在绘图技巧上,而且在学术与艺术造诣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莫先生的水彩画、钢笔画,及墨线测绘图,意境高雅,笔触潇洒。他绘制的西蜀王建墓中人物雕刻的写生画,以及大量精美的测绘图、古建筑速写,都堪称艺术佳作与绘图典范。晚年时,莫先生还曾钻研国画。留下了许多国画习作。

莫先生的水彩画画的好在系里是有口皆碑的,我曾有幸在系资料室看到过一幅先生的水彩画,是抗战时期在四川出土的五代王建墓中为墓内棺椁基座上的乐女人物像所绘的写生,在光线幽暗的墓窟中,一个五代乐女盘腿而坐,手抚鼓瑟的形象,仅用了淡淡的几笔,且用的是与实物十分接近的浅灰的色调,却将人物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而其色调仍不失墓窟石雕的苍古氛围。据说,这只是先生所绘王建墓中一系列雕刻人物绘画中的一幅。他的许多画随着动荡的岁月与变迁的时代,已经渐渐地失散不存了。

莫先生看我们用针管笔画的图,看着那缺乏弹性的线条,有时候会笑。然后就讲起他是怎样用鸭嘴笔的,使用鸭嘴笔是要磨的,还要防止墨的流淌,更需要学会掌握手上的力,才能做到所绘线条的精美。然后,他就拉过我们的手,轻轻地在手心示意,让你感觉到画图时应该运用的那微妙的力。先生绘画与绘图功夫的厉害,还可以从梁思成先生论文与著作中的许多插图中看出来。而莫先生自己在《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中有关山西榆次雨花宫的研究文章中,插入的几张他自己亲自手绘的插图,其线条之简单流畅,其对对象表现的把握之扼要自如,使每一位读到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叹为观止的。

莫宗江先生追随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先生,为中国建筑史学科的确立,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梁思成先生在学术上的许多拓荒性工作,如对数千座中国古建筑的调查与测绘,发现与研究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等重要古建筑等,都包含了莫宗江先生的大量心血。关于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梁思成先生的许多文章中略窥一斑,而且,作为弟子的我也曾有幸从莫先生那里听到过一些。

莫先生常常说起的一句话是,自己是十分幸运的,可以同时与几位大师共同工作、学习了数十年。莫先生说,艺术的感觉,是看出来的。梁先生那里的书很多,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国外的书,还常常能够听到梁先生与林先生在那里点评。而且,跟着两位先生,走了那么多石窟寺与庙宇,看的多了,眼睛就把握的准了。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包括建筑物上的装饰雕刻,其线条,其刀法,其衣饰、其面的凹凸,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有了艺术上的优劣差别。要紧的是要用心地去观察、去触摸、去感觉。

莫先生特别提到了1937年他跟随梁先生与林先生在五台山考察发现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的过程。他说,那个时候的他们高兴极了,一直深陷于发现、研究与考察的兴奋之中,直到完成了考察工作,回到太原时,才得知了北平已经沦陷的消息,心情又忽然变得十分沉重。他曾谈到,那一年他辗转回到北平,从长安街上走过,看到在东单附近有日本军人在操练中,用枪瞄准过往的中国人时,内心的悲愤感觉,无以言表。按照营造学社的安排,学社成员们分散各自撤离北平,辗转到了天津,再乘船去往了南方。

先生也谈到了在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李庄时候的情况,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还要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就是在那个时候的艰苦条件下,用手刻蜡版与油印的方式出版的,我看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保存的这一卷汇刊,不仅因纸张的简陋与粗糙而为当时条件的艰苦卓绝所感触,也为字迹的工整与插图的精美而感叹,其中无疑也有莫先生的许多心血。莫先生说,那时候梁先生常带他们到四川各地做古建筑的调查、测绘与研究。有时,实在太困难,没有经费作调研工作,梁先生就带着他们到住所附近的电线杆上作攀高爬杆的练习。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今后测绘古建筑的工作中,能够更快捷,更熟练地获得测绘数据。

可能正是有过这样的训练,加上多年的古建筑测绘实践,即使是到了花甲之年,莫先生的身手仍然不凡。记得1979年莫先生带我们一行研究生们去山西应县木塔考察参观时,先生一边兴奋地滔滔不绝地讲着,一边登塔,到了塔的第三层楼梯处,先生忽然一跃就顺着木楼梯的扶手,攀上了三层与四层之间暗层的梁架上。当时的我们几乎是一楞然后,也有同学跃跃欲试,虽然是一些年轻人,却远没有先生的这身功夫。跟随莫先生考察时的体会就是,只要一到一座古建筑物面前,莫先生就会变得十分兴奋与年轻。他几乎总是会第一个就攀上梁架。在蓟县独乐寺,在福州华林寺,在杭州闸口白塔,在正定开元寺钟楼,我们都曾跟随莫先生攀上梁架做过草测。一边画测稿,一遍丈量一些重要的数据,以便能够带回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莫宗江先生对建筑与园林艺术有一种特殊的体验。凡是听过莫先生讲中国古典园林课的,都会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理解。在文化革命以前,莫先生曾经指导过一位研究生,从事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莫先生对研究论文的要求很高,所以,不满意的研究文稿,绝不发表,据说那位研究生的论文,因为没有达到先生的要求,而未能获得通过。莫先生的考察笔记、测绘手稿、及已经进行但尚未完成的文稿等,高可盈尺。除了抗战期间,在梁思成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关干山西榆次雨花宫的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上的研究论文外,上世纪70

年代对辽代建筑河北涞源阁院寺大殿的所进行的研究,也是先生注入了大量心血的成果。莫先生指导我们几位研究生对福州华林寺大殿进行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史料、文献与测绘数据,否定了原来已经发表的华林寺大殿建于南宋时期的错误结论,明确肯定了华林寺大殿是建造于五代末的吴越王时期(时为北宋初年)这一史实,并对华林寺大殿与日本天竺样(大佛样)建筑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华林寺大殿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奠定了基础。

听莫先生的讲课是一种享受。他讲课几乎不带讲稿,只在一张纸上,列着一个简要的提纲,随着自己的思路侃侃而谈,一堂课下来,会旁征博引出许多的历史故事。有时为几位研究生上小班课,大家甚至忘记了是在上课,不时地插话问先生。这样的课有时会不在意是否到了下课的时间,大家越谈会兴致越高。有一次陪莫先生在一个省会城市,受邀作一次演讲,起初,我还担心先生若不用讲稿,可能会像和我们小班课上谈天一样拖延了时间,谁知那一次演讲,先生条分缕析的讲了两个小时,时间把握的十分恰到。一堂演讲下来,我就为先生讲课时那潇洒轻松的风度与时间、会场气氛的把握能力所深深折服。

在福州的那段日子,每天晚饭后,我们会跟随他去散步,走在福州老城的三坊五巷中,穿梭在那些有曲线的风火山墙所围合而成的街巷中,街巷曲曲弯弯,时而还会在窄巷中,放出一块空间,置放几个石桌、石凳,或者还有一棵老榕树,就会透出一股南方传统城市特有的浓郁地方氛围。每到这种地方,莫先生会兴奋地问我们的感觉,然后加以点拨,讲出自己的道理。在后来的一路考察中,他也会时时地发问,比如怎样使园林的空间显得更大,中国园林的水系为什么那么曲曲折折,园林中的池岸为什么会那样处理,那些风火山墙的曲线为什么那么优美,中国古代建筑的反宇式凹曲屋面是出于什么道理,如此等等。莫先生对福建的山水与文化十分欣赏,他总是说,江南园林中的景观,是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福建的寺庙园林就不一样,福州鼓山、厦门南普陀,都将寺庙与大气磅礴的山景、石景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古人的摩崖石刻,给人一种雄浑的南国风韵。福建人重视书法,即使是街头巷尾张贴的一纸告示、通知,甚至讣告,其文字书法都很不俗,为什么福建民居建筑中风火山墙的轮廓线,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是直线的,而是一些自由而道劲的曲线,这也许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吧。在这样的交谈中,一种耳濡目染的学习,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了深刻的体验。

莫先生与陈明达先生交往很深。陈先生家一度住在石碑胡同,莫先生常常会在周末骑自行车,从清华园到石碑胡同,两个人会聊得很久。我有幸陪先生去过陈先生家一次。看到两位老者,谈论起《营造法式》中的学术问题,会是那么津津有味,绝没有一点枯燥的感觉。莫先生是艺术感觉极好的人,思维也十分敏捷,交谈中常常会蹦出思维的火花,陈先生又是十分严谨扎实的人,在学术上一丝不苟,两个人谈起来无拘无束,有时还会争执起来,听这两位前辈学者的一席交谈,简直就像是参加了一场有趣的学术沙龙会。我常常记起一位老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莫先生是一个宝库,关键是要善于从他那里去捕捉,去发掘。在莫先生看来,学术乃天下的公器,在与学生及同行的交流中,他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抛洒自己的学术新见。凡是与莫先生有过长时间交谈的人,都会对莫先生在海阔天空般的漫谈中,不时流露出来的真知灼见有深刻的印象。

其实,莫先生是一位述而不作的人,对学问有很深的积淀,从与先生的交谈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智慧与思想的充溢,但先生却从不轻易动笔。也许因为对身后之名淡薄之至,所以,不是做到深思熟虑的东西,他是绝不肯落墨的。这也许是莫先生毕一生之力于建筑史的研究,讲起课来思路开阔、知识纵横裨合、引例趣味四溢,且十分熟谙绘画、雕刻艺术,但留给我们的文字却不是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时常在想,若是先生身边有一位助手,随时将先生日常言谈话语间流露出来的一些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将先生草绘的图,加以仔细的整理,一定会有许多有相当分量的建筑历史学术成果问世。

我和我的研究生同学钟晓青的硕士论文就是由莫先生在认真思考后所确定的,这是一个真实的研究课题,题目是对位于福州市越王山下的华林寺大殿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结构于造型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一座建造于唐宋间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南方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如凤毛麟角,这座建筑的重要性就更凸显了出来。这座建筑的被发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最初,由地方文物工作者对它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认定这是一座建造于南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因为这样一个断代,其历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最初仅仅将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这座位于福建省委大院中的南方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因为要为省委机关车队让出一个通道,而遭遇了“截肢”手术,即将大殿清代时所加建的前后檐廊截除,使大殿进深变短,从而紧贴前殿身铺设了水泥道路。万幸的是,尽管大殿遭此不幸,尽管大殿中的佛像被野蛮地摧毁,但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努力下,将大殿木结构古代原构的主体部分保留了下来。

1979年,莫先生到福建考察,他一眼就被这座宏伟的木构建筑所吸引了,经过一番研究之后,莫先生认为这座建筑应该早于南宋时期。就莫先生的直觉,这座建筑有可能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遗物。于是回到北京以后,莫先生就将这座建筑选定为我们的论文研究目标。在国家文物局与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下,1980年春,我们师生三人就进入了这座建筑的现场。

在莫先生的带领下,由福州文管会的杨秉伦先生密切配合,我们对福州华林寺大殿的主体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并翻阅了大量资料。莫先生和我们一起穿梭在梁架之间,仔细的寻找每一点历史上可能遗留下的蛛丝马迹。在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及相关史料的比对,并对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的各种比例、做法进行了系统比对的基础上,我们基本确定这是一座建造于五代末年吴越王时代的建筑,其具体年代是公元964年,时间虽已进入北宋时代,但当时的福州仍然在五代吴越国的范围之内,故仍应看作是五代晚期的木构建筑。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现存中国南方年代最为久远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比原来所知南方最早的建造于公元1013年的北宋时代宁波保国寺大殿还要早49年。

莫先生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座建筑与日本大佛样(天竺样)建筑的关系。以圆润的月梁以及复杂的插拱为特征的日本廉仓时期一度出现的大佛样建筑,一向被认为是古代日本特有的建筑形式,而莫先生认为福建地区建筑中大量使用插拱(丁头拱)的做法,和华林寺(以及宋代建造的福建莆田元妙观大殿)中所使用的肥胖圆润的月梁,与日本大佛样建筑之间很可能

有所关联。我们在莫先生所指导的硕士论文中,将莫先生的这一猜测做了详细的论证。后来又有资料证明,在韩国12世纪的木构建筑中,也有与华林寺在造型意匠上十分接近的圆润月梁的做法。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韩国与日本的同一类建筑,主要是建造于相当于北宋时代的公元12世纪左右,而华林寺大殿却是公元10世纪的遗物。显然,具有浓厚特色的日本大佛样建筑以及韩国同一时代的类似建筑,很可能是从福建地区传入的。这也突显了华林寺大殿在东亚古代建筑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地位。

正是由莫先生所主持的这一重要研究,使得华林寺大殿获得了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并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在后来所进行的对华林寺大殿的保护修复工程中,从事修复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能够及时向莫先生请教,我们也已经毕业而去,没有机缘参与这一重要修复工程,因而,当我们知道这座千年的古老建筑为了给省委机关让路而被整体移动了数百米,并被简单地恢复到了五代时的样子,而将后世增修的历史信息完全抹去,同时,还将其油漆一新的时候,心存的遗憾也就难以言表了。

莫先生也是一位对学问孜孜以求的人。他考察古建筑时,总会亲手绘一些草图,并草测一些数据,回到家里就把测稿铺开,边画图边做分析。记得莫先生曾向我展示过一次他那高可盈尺的研究手稿,笑着说,将来退休了,可以将这些研究深入下去。我也曾接下这个话茬说,有条件我来帮您整理这些手稿吧。其实,我知道真正能够整理这些手稿的人,必须是他身边的人,我曾几次对先生的公子莫涛说,这是你的一笔财富,你应该花点气力把这件事情完成。可惜莫涛也是一个十分忙碌的人,在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了近20年,在祁英涛等老先生的指导下,一直在一些国保级的文物建筑修缮工地上辛勤劳作,实在没有机会坐下来做这样一些繁琐细致的研究整理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莫先生的书法功底很深,写得一手好字。对好的书法作品也十分喜爱和欣赏。记得我们在福州城内的三坊五巷中考察、调研中,在一家清代建造的老式大宅院中,看到了一位沈姓的老者每日习字,所写的字贴就晾在穿堂的桌案上,老先生习的是颜体,笔力浑厚道劲,莫先生看了就赞不绝口,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清代林则徐亲戚家中的后人,是当时福州最为人们称道的书法家。由此,也可以看出莫先生的眼力之强。后来,这位老先生还书赠了莫先生一贴对联,写的是林则徐的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沈老先生为知者书,可谓君子之遇也。

退休以后,莫先生忽然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每天练习国画。记得有一次到先生府上,见屋里挂满了山水画稿。以我的眼力,每一幅加以装裱,都是很好的作品。那时的莫先生身体还好,绘画的兴味还很强,他说,吴昌硕60岁才开始学画,我现在习山水,还不算晚吧。看着莫先生那似乎带有某种天真感的笑,真为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那种毕生的不懈追求而感慨。莫先生还喜欢体育,常常由公子陪着去打网球。他那瘦削的身体,倒很像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网球运动员。如果不是因为年轻时吸烟留下的隐患,相信莫先生还能有时间为他所钟情的建筑与艺术事业做很多事情。

莫先生也是一个极有毅力的人。他曾经烟瘾很大。有时一下午的讲课,他会一根接一根地抽完一盒烟。1979年因突犯肺炎而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诫说,不要吸烟了。从此,烟瘾如此大的老先生,竟然许多年不再沾烟了。记得1980年,我和莫先生出差,住在同一个房间,夜晚两人同在书桌旁查阅资料。看到入神的时候,莫先生左手翻着书页,右手却伸向书前方在摸索什么,在一旁的我急忙问,您在找什么?先生从入神的恍惚状态中摆脱出来,看着自己伸出的手,又天真地笑了。他说,我在摸火柴。我想,这一定是先生挑灯夜读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然而,与先生交往的多年中,包括我们连续数月的一路考察、调研,有时十分忙碌和疲劳,但莫先生从来没有再吸过一根烟。曾经烟瘾很大的他,要克服这一切,需要付出怎样的煎熬,是可以想见的。

后来,在年近80的时候,先生还是罹患了肺癌。先生住院期间,我去看望,他仍然是那种很开朗、很天真的样子。值得庆幸的是,手术还是成功的。到了20世纪的最后两年,先生的肺癌再次复发,这时已经到了有病乱求医的地步了,当时,先生曾住在北京南郊大红门外一家自称可以用中医草药治疗癌症的民办医院中。我几次去看他,已经感受到他身体的日益赢弱。后来,又转移到了北大医院。那是1999年,似乎已经可以听到新世纪的脚步声了。我仍时而去看他,久被疾病折磨的莫先生已经显得更是消瘦了,声音中也透出因病魔的纠缠而身心疲惫的感觉,但心中似乎还仍然蕴藏着一团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的火,只要精神好,他还会谈些与建筑历史有关的话题,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谈历史,谈建筑,谈建筑史的未来,也谈新世纪,他似乎还有许多的话没有说完。那时的深切感觉就是,莫先生多么希望亲眼看一看新世纪的曙光,多么希望还能为他所投身一世的建筑历史研究与古建筑保护事业再尽一份力量。还有几次他喃喃地说,要是能够见到21世纪,他还想做些这个,做些那个。似乎,他仍然还有许多学术理想没有实现。我总是被先生这种孩童般的天真与执着所感染,在聊作安慰的寒暄中,向苍天默祷。然而,先生还是没有能够听到新世纪的钟声。最终带着一生的辛劳与一路的风尘离我们远去。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学问如道,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治学问者如精,其要在真,其中有信。因而可以说,其象其物,块莫大焉,其真其信,理莫深焉。其言不讳,其意也长矣。在回忆的恍惚中,以这样的话来结束这篇短短的文字,或是对先生音容的追想,更是想在先生的墓茔上,再培上一土,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3]矣。

注释:

1.本文是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为编辑《建筑史解码人》 书向笔者所约稿件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的,因为是纪念性文字,仍然用了原有的标题,因为这题目似更能表达笔者对于先师的景仰之心。

2.引自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3.引自韩愈《韩愈集》卷13,杂著三,“河中府连理木颂”。

第5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住环境日照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了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间距规划上,为了节约土地缩小了楼距的日照空间,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特别是居住在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的住宅,日照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一、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一)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二)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三、如何通过住宅规划设计,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一)选择适宜的朝向有利于室内的日照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二)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日照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2]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第6篇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51lunwen.com/tuijiankaiti/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方法: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3)绘制施工平面图。

第7篇

关键词:传统建筑,规划布局,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方的传统四合院到南方的吊脚楼,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福建的客家土楼,传统建筑非常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其选材、规划、构造节点的研究,学习传统建筑技术中的处理方法成为建筑节能设计时考虑的方向。

1因地制宜、选材合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复杂多样,跨越了多种气候类型,各地传统建筑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演变,产生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建筑类型。儒家常说“天人合一”,道家崇尚“天地共生,万物合一”,在传统观念里的人、天、地和万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传统建筑强调选址设计,无论是从建筑布局、建筑位置、建筑材料,还是从建筑方式上看都体现了这个原则。西北地区的窑洞、东北的土坯房等使用土作为建筑材料,南方地区建筑多用竹、木等,其建造方法也极力发挥材料本身的性能,使之更加适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干栏式住宅,多采用竹木等材料构件,底层架空和顶层的大屋顶有效避免了潮气的影响,也为炎炎夏日提供了阴凉的居住场所,既美观又符合节能的要求

2注重规划布局

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周边绿化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总体规划设计合理利用绿化以及建筑之间的缝隙进行采光和遮阳计算,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朝向,然后设计良好的布局以便取得引风条件。规划中合理调整平面、立面的布局会带来良好的空气调节效果(见图2),创造出更加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3注重自然通风采光

传统建筑主要房间设计基本为南北向,南向的房间作为主要居室保证充分日照。根据建筑周围的地形特点和局部小气候完成自然通风设计,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差促进空气流动,完成室内外的通风换气。传统建筑的选址大多选择是在冬季主导风向影响较小而且顺应夏季主导风向的地方,可以躲避寒冷的北风也可以享受到沿南坡缓缓上升的气流,改善建筑周围的微环境。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带走潮湿空气,降低室内气温,达到舒适温度条件;为室内提供新鲜、洁净的自然空气,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卫生条件,避免滋生细菌,利于健康环境的塑造。传统建筑中的天井构造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天井通风主要运用的是“烟囱效应”的原理(见图3)。在夏季无风或微风时,内部天井可以利用温度差产生拔风效应,持续为室内带来新风,降低室内温湿度,改善室内热环境,实现建筑室内空气自我循环更新。院落通风也有良好的效果,在群组建筑中具有突出意义。利用坡屋顶形成的自然通风应用广泛,重视利用门窗、廊道这样的传统方式获得持续而缓和的气流,很多民居采用了在屋顶和墙壁之间设置缝隙的方式。

4采用遮阳防晒技术

传统建筑认为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建筑的遮阳不是单靠遮阳构件等处理方式来实现,整个建筑从空间到整体形态都为满足气候要求服务。北方地区四合院利用“院落+回廊”的空间组合方式,在遮阳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见图4),当阳光照射时屋檐起到了良好的遮阳作用,院子和房间大部分都处在阴影之中,有效避免了夏日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干扰。南方地区的骑楼是沿街建筑中常用的建筑形式(见图5),延伸架空的一层灰空间集合了遮阳、避雨和交通等多种功能。骑楼一层都是可行走的人行道和沿街的商业店铺,二层或三层是库房或住家。这种建造形式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有效遮挡阳光,使得建筑的一层人行空间保持凉爽,进而帮助整个建筑降温,是被动式节能的最好案例。门窗在整个建筑的护结构中属于热稳定性比较差的部位,传统建筑非常注重遮阳设计,对遮阳的处理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以门窗自身作遮阳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凹门窗:凹进墙体内的门窗利用墙体厚度产生的阴影达到遮阳的目的2)挑台式遮阳:利用出挑的檐板或二层飘出的阳台,可以作为一楼入口或墙体的遮阳板,结合其实用功能设计3)门窗遮阳板:传统建筑善于利用挑檐遮阳,例如南方的砖砌挑檐是用墙体的砌筑材料在建造的过程中用砖砌造而成,形式美观,常常和门上的牌匾一同制作,不仅具有遮阳效果,还有很强的装饰艺术效果。木质遮阳板多用在北方的建筑中,相对更加灵活,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之分,样式和图案也更加丰富。4)窗的构造形式与遮阳:窗的构造做法多种多样,本身也有遮阳的效果。窗框的花式也很多,窗框可明显改善阳光射入强度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综上所述,传统、朴素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且更加实用。今天仅仅依靠传统节能技术,是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舒适性及节能要求的,需要通过现代技术的补充实现绿色环保的要求。传统建筑中蕴含着许多有效实用的设计方法,从现代建筑设计的角度看,在节能设计方面也具有可利用的价值。实际工程中通过学习和总结,结合现代技术对其发掘改进、补充创新,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对传统节能技术的学习和继承,将为新时期节能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淼.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6.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导向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12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合并而成的新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现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去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业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1]。

该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运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都为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展和城市日渐扩大,现代建筑体系形态各异,人们对建筑内部的使用及居住环境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科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该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大学四年知识的总结,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掌握本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民用和工业建筑行业在政策和市场化的调整过程中的逐步理性化,建筑工程类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就业率逐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设计建筑设计施工行业,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相关联。作为培养社会实用人才的建筑工程类院校,若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严抓教学质量,还需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以目前社会就业导向为主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 毕业设计环节现状分析

目前新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建筑环境方向与建筑能源方向两部分内容。结合新疆严寒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环境方向主要分为供暖系统的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该方向的毕业设计由毕业指导教师给出建筑图纸和地区基本信息,学生根据基本信息确定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掌握供暖系统或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原则、负荷计算、设备选择,系统布置、气流组织计算、水力计算等一系列内容,最终绘制系统平面图、系统图、换热站或机房大样图以及冷热源机房平面图。建筑能源方向主要有燃气锅炉房和燃气锅炉房的设计,毕业设计内容为根据指导教师给定的热负荷及煤质资料确定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单台锅炉容量和燃烧设备的类型,掌握锅炉房最大热负荷及采暖期平均热负荷的计算,掌握锅炉配套辅机及锅炉房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法,最后根据锅炉房工业要求确定锅炉房整体汽水系统方案及水处理方案并绘制平面图、热力系统图及设备平面剖面图。

2016年起毕业设计结合笔者的科研项目,新增了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毕业论文内容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确定,以本次新增毕业论文题目《传热系数自调节墙体的基础研究》为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毕业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之后根据选题内容进行文献调研和资料查阅工作。由于该选题涉及到利用专业软件FLUENT对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因此在进行文献调研的同时需要学生进行软件学习工作,随后与指导教师不断沟通,对不同结构的墙体结构进行模拟,确定模拟过程无误后完成多工况模拟,最后分析模拟数据并撰写学术论文。

2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毕业现状分析并结合笔者近两年指导毕业设计亲身体会,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确立主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拿到实用性强、贴近自己就业岗位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譬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已经确定就业单位为建筑设计院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积极主动的多,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毕业前最后的演练尽快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在就业单位能尽快进入角色。而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确定就业单位或者已经明确要参考公务员岗位,就会出现对毕业设计选题不感兴趣,在设计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投入,仅以完成任务了事的心态完成毕业设计。

其次是有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上岗能力没有提高,譬如有一些毕业后将到南方地区工作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恰巧分在了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的锅炉房设计组中,由于南方地区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推广冬季供暖,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用的技术,设备以及所用的应用设计软件与其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差距,因此存在这部分学生工作后无法很快进入工作角色的问题。

再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有所差异,有一部分教师有设计院工作经验,新进青年教师以学术研究为主,工程实际经验有所欠缺,指导教师的背景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工科专业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工作上岗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练,如果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造成“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做出以下几条改革措施。

1)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允许已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根据就业性质选择毕业设计内容。

目前毕业设计内容较适合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但毕业设计题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扩展毕业设计面,增加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譬如结合新疆地区目前大力推广的建筑节能措施,增加电采暖技术设计、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以及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设计内容。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选择适合其自身需求的毕业设计内容。

2)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尽可能的设计综合性强甚至是跨学科的毕业设计题目。

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应该重新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毕业之后学生就业选择方向很广,目前的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为单一方向的设内容,对此指导教师可以在毕业设计初始选择小一些的项目,但要求学生多做几项内容,让学生对各方面的设计内容都了解一些,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增加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阶段的比例,让已取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的内容,使其能尽早的对科研过程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将工程应用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结合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现状,着手社会需求,本文探讨了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几点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该在每年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了解近5年毕业生就业动向,明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际社会需求的动态,从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确立毕业设计选题库后,由于更新后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相比会具有综合性,仅凭一个指导教师或许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设计能力,因此也可以建立指导教师小组,进行分工。形成有指导计划和实施团队的适应新选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在校硕士生的力量,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机结合,将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氛围中。总之,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好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应从就业为导向不断的调整毕业设计内容及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第9篇

关键词:住宅;环境;超前性;住宅商品化

1.住宅建筑设计的组成

任何一种住宅都是以户为单位存在的,每户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室的大小应考虑:人体的尺度、家具布置及必要的活动空间三个因素。

一般每户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有多有少,有两代、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家庭生活也因生活习惯、生活水平、自然环境、文化修养的差别而不同。家庭生活以起居室、卧室、厨房为三个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关系,围绕每个中心再划分各种房间。以起居空为中心的公共圈是家庭成员集中活动及会客的场所,水平较高时分设起居室及客厅,使家庭成员的起居活动与社交会客分开。公共圈的活动要求有较宽敞的空间。卧室是家庭成员各自睡眠的场所,生活水平较高时另设书房、婴儿室和工作室。卧室部分可以因家庭人口结构的不同分别设置。

2.住宅建筑面积设计标准

(1)小康住宅面积设计标准

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小康住宅新要求,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小康住宅的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的,即将面积标准分成三级:一级为理想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2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8 平米;二级为一般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0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4平米,三级为最低标准,要求人均居住面积8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2平米。

(2)宅基地面积设计标准

独立住宅的宅基地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基底面积、庭院和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为节约用地,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都有相应的宅基地面积标准规定。南方地少人多,每户宅基地在60-130平米之间;北方人少地多,每户宅基地在200-400平米之间。这些规定标准,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3)建筑面积设计

住宅建筑面积,要根据使用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从当前我国各地现有状况及小康标准要求来看,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在南方地区为100-120 m},在华北地区为80-100 rd,在北方寒冷地区为70-80 rd为宜。

3.住宅的间距和朝向设计

3. 1住宅建筑的间距设计

住宅的间距主要和住宅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及防火要求有关:

(1)住宅的使用要求

住宅的间距要考虑组织院落的要求,一般南方的住宅院落要比北方小一些。院落的面积要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要考虑住宅周围的道路、绿化带和吸音、视线等干扰所需要的间隔距离,进行综合考虑。

(2)住宅的卫生要求

从卫生角度考虑,住宅的功能和分区应使居民取得较好的居住条件。其中通常以日照间距为主,因为日照间距一般大于其他间距。日照间距要求,应使前排建筑物的影子在后排住宅底层窗台高度处,在冬季室内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12点太阳高度角为准。根据卫生要求,室内要得到3-4小时以上的日照。达到此要求的住宅之间的间距称为住宅日照卫生间距。

3. 2住宅建筑的朝向设计

在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除南方炎热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住宅,从室内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要求考虑,都应争取朝南或南偏东巧度范围内的朝向为宜。人们大部分时间和主要活动都在居室中。因此住宅取朝南或南偏东朝向,不但可以避免夏季过热,而且冬季室内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日照。

4.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

居住建筑的适应性要求,要能持续发展,二要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二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1.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要能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譬如:高科技智能化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家庭不仅是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工作的场所,人们使用网络、传真电话、电视、电视复合终端装置实现管理工作自动化。在装有电子装置的住宅里,人们可以使用信息设施直接参加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2.当前住宅供需己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行为。为适应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应该向社会提供不同面积标准、不同平面布置的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如老年人我疾人、多代人以及单身居住住宅。

3.居住建筑的适应性既能满足居民对平面布局的不同要求,又能随着生命周期变化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进行相应调整。首先采用灵活可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目前,经济发达的地区常用大柱网的框架结构体系或板柱结构体系,而较不发达的地区也有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5.住宅设计的安全性

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建设部曾发文,要求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二层,甚至到顶层时鸟笼成林,并造成不安全因素,火灾发生,室内人员无法从窗日外逃,消防人员也难以从窗日进入室内灭火救人。因此,需要综合解决这类问题。防坠有二种可能:是防护不周,产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防止小孩子钻出或在扶手上滑行而出现事故,防止物品下坠,如防止花盆从阳台上掉下,设计时应考虑搁置花盆台板宽度、栏杆高度以及单元出入口处的安全措施。

6.住宅设计的地方性

居住形态是指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及细部处理,它是居民直观感受最多最强的部位。在创作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

1.欧洲形式。不少带有异国格调的建筑物,逐渐被当地人民所接受,有的成了当地的主导建筑形式,成为种象征标志。应该认为,建筑造型是艺术与功能相结全,无法规定某种形式的最佳性,但要考虑当地人民的可接受性。譬如在青岛建房要反映出蓝天、碧水、绿树、红瓦的景象,新建住宅可吸取两折红瓦屋顶外形。又如在上海曾建了些文艺复兴时期形式的建筑。在新住宅创作中也有采取二段式处理手法的。有的城市为了增添点新鲜感,建些西方建筑风格的住宅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作为主导风格广为传播。

2.传统风貌。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是住宅设计创作的种有效途径。各地的建筑文化是多代艺人提练与培育的结品。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形式模仿,更不要照抄建筑符号。如皖南居民的马头墙的作用是防止风火蔓延,在现代住宅中不宜过多的出现。北京四合院原是个大家族的围合空间,东西朝向只作为附属用房,现代建筑中如沿用四合院来布置多家独立的套型,则不可避免会出现东西向套型,使用就不合理。

5.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自然通风应用实现方式节能

1.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消耗地球上原本就不再充足的能源,而忘记了大自然能提供给我们的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的提高建筑舒适度的措施。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又一次警示,我们终于注意到,建筑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的严重程度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建筑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升趋势。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如采暖空调能耗、照明能耗、通风能耗等,因此降低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对建筑专业而言具有真正研究意义。而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空调能耗主要用于补偿围护结构传热损失和处理新风,因此良好的建筑通风设计可降低空调耗能。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是最自然的建筑节能手法,也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气候调节对策。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地实现室内环境的降温,还能够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及时地将污染物排出,极大地改善室内环境品质。这是一项非常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我们的祖先在几百年或者至少是几十年前就应用了很多对抗不利气候条件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他们在利用技术和自然基础知识方面融入了更多的智慧,自然通风就是他们的优秀成果,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传统民居形式就是他们智慧的体现,我们应该去借鉴、学习,并在当前以节能、舒适为主要目标去发扬、去优化减少对其他耗能系统的依赖。

2.我国自然通风的优势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都会发生着规律性的季节更替,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我国地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端,濒临太平洋,由于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化,导致冬夏间海洋与陆地上气压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冬季则相反,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于是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相反夏季多东南风或西南风。我国这种具有规律性的季风特点对于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是非常有利的。

3.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

自然通风的实现,主要是“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利用风压就是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进行气流组织,形成自然空气流动。热压通风又被称为“烟囱效应”,其应用主要依靠建筑设计及通风控制技术。热压产生的流量大小主要受室内外温度差及进出风开口之间的有效高差影响。室内外温差与开口之间高差越大,则热压产生的换气量越大。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现自然通风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控制建筑物的体型和布局

建筑物的体型和布局对自然通风的作用影响很大。单体建筑设计应尽量使建筑的法线方向与建筑所在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但是对于建筑群体,前后面建筑之间的影响比较大,应该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和楼间距。

2)围护结构的开口的优化设计

围护结构的开口的优化设计主要是指窗户的开口大小、位置、形式优化设计。当外界风速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开口开度,减小通风量;但反过来,外界风速较小时,则有可能无法满足建筑的通风量要求。所以,应该尽量减小建筑内部气流路径的阻力。直接的手段是减短气流路径,如建筑穿堂风设计。

3)屋顶的优化设计

屋顶不单可以作为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组成部分,本身也可以通过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屋顶。通风屋顶内部一般有一个空气间层,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使气流在其中流动,以改善屋顶内表面的温度,进而影响到室内温度。

4)地板的自然通风与节能

由于低温空气向下沉,地板通风,可以使新鲜的低温空气从地板的送风口进入室内,夏季打开送风口,低温新风围绕人体,既提供新鲜的室外空气,还增加体内散热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适。

5)中庭、排风烟囱和通风墙体

在建筑中设置的中庭、排风烟囱和通风墙体都是利用“烟囱效应”组织气流按照一定的路径流动,气流流动主要由建筑内部温度梯度的大小决定。利用太阳能可强化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为: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屋面太阳能烟囱等,利用太阳的热量来加热集热构件形成热压,引起空气流动。

6)双层护结构

双层护结构是当今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尤其是双层玻璃幕墙,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之间留有一个空腔,又称“会呼吸的皮肤”。在冬季可关闭进出风口利用“温室效应”提高维护结构表面温度。在夏季可利用“烟囱效应”带走通道中的热空气实现自然通风达到降低房间内温度的作用。

7)地下风道

地下风道可以将空气在进入室内之前进行预处理;在冬季,作为地道预热系统,将室外的低温空气引入地道,对空气进行预热再向室内提供经过加热的新鲜自然风,可有效改善冬季为减少热消耗较少开窗而造成的室内的空气品质不佳的现象。在夏季,可作为冷却系统,收集夏季夜晚相对较低的空气并利用地道内的低温环境进一步冷却再向室内提供凉爽新风。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园建筑所进行的节能技术实践中就采用了地下风道降温预热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的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度很大,当南方己进入炎炎夏日,东北地区的人们可能才刚刚褪去冬装。而且即使是在同一纬度线上的杭州和拉萨也因为海拔高度的原因而使得夏季长短不一。因此,在建筑自然通风的设计中要注意分区,注意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在北方气候应该展现“封闭型通风设计”,即采用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围护结构,以及固定的通风口、控制通风量与通风路径的通气管通风塔等。而对于南方热湿气候地区则应展现“开放型通风设计”,即多空隙围护结构、导风遮阳板镂空阳台等。

结语

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能源形式愈发严峻。特别是在环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建筑师,从所从事的每个层面去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该避免对高科技的依赖,重新审视下我们的祖先在几百年或者至少是几十年前就发现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他们在利用技术和自然基础知识方面融入了更多的智慧,自然通风就是他们的优秀成果,我们应该去借鉴、学习,并在当前以节能、舒适为主要目标去发扬、去优化。

【参考文献】

[1]钟军立 曾艺君.《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雷涛.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探讨.建筑学报,2004(8)

[4]郭一军.《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卜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通风应用潜力与节能潜力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模式;配置原则

1 园林植物配置研究进展

1858年,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设计了以“绿草地”为主题的植物配置方案,获得了头奖,1892年,他又将波士顿公园、绿地、林荫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宝石项链”绿色锥地,他也因此获得了无限的殊荣。早期在西方,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主导着西方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其景观以规矩式居多。常常将各种植物修剪成几何体或者动物状,如紫衫尝尝被修剪成绿色的城墙型,锦熟黄杨则常常被用来做绿毯造型。而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配置方式逐渐被田园风所取代,设计家们往往根据自然,按照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来组织园林的植物配置。

而我国园林植物配置则是以自然为基础,栽种错落有致,有着一树一木一石一草成一景的美妙,以期达到与自然相和谐的程度。宋朝到清朝是我国园林发展相对成熟的时期,在对园林进行配置时对花木的选择都极为重视。尤其是在皇家园林中,常常以宫殿建筑为背景,结合古松、古柏等树木的苍劲挺拔以及桀骜不驯营造出雄伟威严的气势,而在南方的水乡园林中,往往注重清新淡雅,突出枫树的温彩流丹,垂柳的婀娜多姿,古松的峰峦叠嶂以及梨树的轻装素裹。近年来,我国已经将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列入整体规划中,并着人对各大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并结合美学原理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对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改进,达到植物空间构景与建筑、道路等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2 植物园林配置的四大原则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此问题认识的加强,很多学者已经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升了植物配置的内涵,提出了配置时应准循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对实际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2.1 生态原则

地球是一个自然存在的物体,一切自然生态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切的景观造景以及园林植物配置都应该从自然出发,尊重环境、保护生态,因此生态原则也就是园林配伍配置时要准寻的第一原则。利用生态学原则,遵照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选择植物。同时应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例如,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它们有的喜阴,有的喜阳,有的耐干旱,有的爱潮湿,在对植物配置时如果不尊重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可以使得各种植物配置相得益彰,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2.2 艺术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植物的栽种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环境的改善,也往往需要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觉。只有美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对于园林植物的欣赏性以及创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传统园林配置往往都很重视艺术性,以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引起共鸣。植物是千娇百媚的,形式各种各样,在景观配置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到植物的形态、色彩以及季节可能带来的变化等因素,根据美学原理,结合园林植物的形貌、色彩、质地以及线条等因素,提高造景的艺术观赏性。

2.3 季相原则

季相在植物的景观中占有重要位置,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季节的一种特殊反应,不同的季节植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合理的搭配,使得四季有景。在南方,四季变化不明显,植物配置受季相约束小。而在北方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大多数植物会在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叶子变为黄色,冬季景色则相对孤单,因此,在植物配置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搭配方式,在种植开花类植物的时候,应考虑与其它常绿、落叶乔灌木的合理配置,这样便可以使四季有花,常年景色宜人,避免了冬季因气候原因引起的枯燥感。配置时上层应选择树冠稀疏的落叶性大乔木,下层为比较耐荫的花灌木,林下种植耐荫地被植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光、水、肥,又有利于形成结构稳定、层次丰富、和谐持久的景观。

2.4 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配置在考虑其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其经济性。对于珍贵的树木要避免滥用,多用乡土植物。因此该类植物对本地的环境适应性强,种苗易得,运输成本低,且存活率高。本地树木的大量应用还可以突出地方特色,使得各个地区景色各有千秋,避免重复。在树种的选择方面还应在不妨碍其功能与美观性的同时,选择对土壤要求低,易于养护的植物,还可以选择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植物,实现美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我国南方服务业贸易发展的表现和特征

我国南方市场的服务业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贸易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各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使我国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总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条件,使经济效益不断稳步提高。南方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长,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市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进入21世纪,我国南方省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即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迅速提升,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被优化,成为我国南方市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第三,服务业内部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部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国际传统的服务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近年来增长处于稳定期,但是所占的比重却相对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诸如房地产、计算机服务、信息等的迅速发展,而且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较快。

第四,南方的服务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一个新渠道。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南方服务业市场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渠道,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上升中。

第五,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南方各乡镇企业处在迅速的兴起和发展中,这也在客观上推进了农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拉动了各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又在促进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从侧面推动了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目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很多国家已经将服务贸易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际上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在1970年时,国际服务贸易额仅为100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代后,全球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据统计报告显示,从1980年到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而且各国的进出口都出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2)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提高较多

据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79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为24%,而此时的世界国务贸易仅为21%,此时的服务贸易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更是高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从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同期的货物贸易年增长率。目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依然领先于货物贸易。

(3)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变化

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目前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的品种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模式,就服务业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而言,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前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是运输和劳务输出,如今,随着全球化经的发展,金融、保险、运输、信息处理与传递、旅游、设计与咨询、租赁、航空服务等早已经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4)地区分布差异使国际服务贸易发生较大改变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同而造成的。发达国家已占到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如:美国、英国、德国,这三个国家就已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0%,由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不快等特点,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在经济改革和不断开放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还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并还在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南方服务业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发展受到服务业水平低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服务业的比重就越高。一个国家的服务业体现着该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标志着该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其所占比重的大小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美国的经济学专家曾经对现代化国家的标准提出过10项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GNP中的比重应在45%以上。最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提高了我国南方市场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跨境交易,另一方面通过商业形式存在而进行的服务输出也在大量增加。但是,我国的整体服务业水平还较低,受这个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在技术、管理、品牌的创建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还很难进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2)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贸易领域限制较多

第13篇

【论文摘要】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0.前言 

在全世界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约占25%~40%。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国家法规及地方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整个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不仅从观念上对建筑节能有了一定的重视,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使建筑节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关于建筑节能,我们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文试浅谈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借此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从理论上谈谈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原理和措施 

节能方面,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屋顶、楼板、门和窗)的传热及空气渗透。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而解决空气渗透在于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密闭主要是在门窗这一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为使所设计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来自外界的噪声干扰。 

因此,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传热系数较低而又可提高围护结构隔声量的材料(例如离心玻璃棉等)或构造,可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增强窗的气密性与减少围护结构的孔洞、缝隙面积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对建筑密闭性的要求使其在构造上具有某些相近的措施。 

2.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 

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下面谈谈在这些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选取上具体如何兼顾节能和隔声。 

2.1外墙 

现阶段南方地区建筑外墙以24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而砖墙本身面密度大,隔声较好,240厚砖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4.5db,完全能满足建筑隔声要求。但建筑外墙有提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趋势,这种材料虽导热系数较低,约0.2~0.3,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墙体传热系数。但其隔声性能不如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5db,这与其面密度有关(质量定律)。此时,若只采用200或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隔声要求,须采取增加其他材料或设空气层等构造措施来提高隔声量。在设计中应注意此类情况。 

2.2门窗 

2.2.1外窗 

(1)窗墙比 

不同朝向的窗墙比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来说比外墙小很多,影响外围护结构的综合传热)。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不同。 

同样,窗墙比对外围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窗户的隔声性能不好,如果窗户的面积不大,隔声性能与窗面积大、隔声性能非常好的窗几乎差不多,由此可见,在适当范围内减小窗墙比可使节能和隔声均更易满足要求。 

(2)窗体材料 

节能方面,湖南地区窗框材料木、塑料、断热铝合金优于钢、铝合金。 

但木、塑料非现代建筑所青睐,断热铝合金由于造价较高,使得铝合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窗框材料,同时采用复合层玻璃(如中空玻璃窗)等方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 

隔声方面,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对于不同的窗框材料的隔声性能做了测试,可从其实测结果得出结论:铝合金窗框与塑钢窗框在1khz以下,两者隔声量基本接近,但铝合金窗框在中高频隔声性能优于塑钢窗。而关于玻璃,我们知道可以单纯增加玻璃厚度来提高隔声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复合层玻璃来替代,可以取得窗扇重量大为减轻的优点。在随复合层玻璃的变化,隔声性能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出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结果,即在玻璃+空气层+玻璃的复合层中,单层玻璃的厚度宜控制在4~6mm,空气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经过对比,若节能设计时的采取相近的中空玻璃参数,可以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 

(3)双层窗 

双层窗对节能和隔声都有利,双窗的间距受到建筑物外墙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双窗间隔10cm的计权隔声量为33db。在双窗间隔作吸声处理后,其隔声量达36db。隔声效果较好,而双层普通玻璃窗的节能效果从造价来说,双层窗的工程造价约为复合玻璃窗的50%。 

2.2.2住宅外门及阳台门 

住宅外门及阳台门在节能设计中可采用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等功能)及夹板门等。夹板门一般中间填充玻璃棉或矿棉等作为保温材料,而玻璃棉或矿棉等同时也是吸声材料,节能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如: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mm厚玻璃棉板,可考虑适当增加填充厚度来提高隔声量。而门的密缝处理对于门的隔声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止空气渗透上也能起一定作用。 

3.建筑绿化 

建筑绿化在节能上的含义及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而利用绿化减弱噪声,也是常用的噪声控制方法。 

3.1节能方面,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间约3℃,同时在11~16时段内的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临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本体绿化等。 

3.2减噪方面,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木绿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 

南方植物基本属于常绿植物,以香樟最为常见,香樟属于常绿乔木,一般来说,可形成浓密的树冠及浓荫,在建筑绿化中以香樟与灌木绿带的结合布置较为普遍,设计得当,在节能与减噪方面均能产生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14篇

关键词:北方地区 住宅户型 设计

1 我国住宅建设的现状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很可观的成绩,我国居民的生活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高,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随之消费结构也变得与以往不同,群众对住宅的需求尤其突出。这就促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幅度加快,进而住宅建设也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的关键增长点。

对住宅需求的增高并不代表住宅的水平也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住宅建设量依然会维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住宅水平的提高不单单体现在人均居住的面积增长上,更加迫切地是进一步优化住宅的质量性能。

2 我国地理环境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我国领土跨越多个气候带,北方和南方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所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域的居民生活习惯当然也不尽相同。一系列的现实原因导致居民住宅的户型结构也具有其地域性,往往不能一概而论。

3 分析住宅户型设计的现实意义

(1)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要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收入大幅度提高,随之对居住的条件要求也相应提高,大部分居民会首要选择舒适的户型空间,而合理经济的户型也可以使心理和生理需求充分地得到满足。

(2)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经济合理的户型空间不仅可以控制户型面积规模,还尽可能的的减少了居民入住后二次改造户内分割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对建筑材料的重复使用和浪费,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有益于节约住宅建设用地。一直以来,土地都是稀缺的资源,特别在我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现状,节约土地必须作为住宅建设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满足人们住宅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户型规模,尽量避免空间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节约土地的方法。

(4)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以确保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局部地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完工的住宅无法很好地销售,另一方面老百姓却无法购买到满意的住房,原因之一就是户型结构的问题。应切实的基于居住者的要求,建造出舒适合理的户型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这样不合理的现象。

4 南方和北方户型的差异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户型分别有着各自的特征,通常被称为地域性特征,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住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较恶劣,四季温差大,冬季风大、寒冷、降水少且集中,因此住宅设计需考虑以下问题:

(1)应将建筑物建在向阳、避风地段,尽可能做到主要的房间有较多日照;

(2)建筑物需要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部分地区应兼顾夏季防热;

(3)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其包围的体积尽量的小、平、立面应少出现过多凹凸面。

5 户型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地域性特征

建筑的地域性塑造在建筑设计理论中一直备受关注,住宅户型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探讨的是地区气候差异与自然环境的差别,所形成人们居住行为的差异。如今户型设计愈加多样化,我们更应该注重地域性这一特征。一些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在住宅设计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北方城市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在南方合适的户型不一定符合北方地区的情况。

(2)居住质量的提高

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影响,居住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从居住行为的角度来阐述。第一,居住行为的增加。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除了炊事、进餐、睡觉等基本的居住行为外,还会进行健身、上网、学习等其他精神层面的活动。第二,行为空间分化以及转移。比如起居室的视听和交谈功能可以分化到不同的区域;卫生间功能分化,各功能变成各自独立的区域;厨房分化为中厨和西厨两个部分;卧室的读写功能分化到书房;洗涤可以从卫生间转移到家务室,化妆可以从卧室转移到卫生间等。第三,私人领域突出。这是居住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公私分离、主卧室扩大成主卧区、多个卫生间的设置等都变现了人们对于私人领域的重视,同时体现了人们满足生理需求之后有了更高的需求。

(3)家庭结构小型化

我国每户的人口逐年降低,传统大家庭结构面临瓦解,小型家庭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型家庭已成为我国主要家庭结构形式。在参考居住者的家庭结构和规模时,应该重点注意这一点。值得注意的另外一点是我国这一段时期内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当前的趋势为已婚子女和其父母是分开居住的,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户型空间同样成为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4)居住行为模式多元化

在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了不同的居住行为模式,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当人们开始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时,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变得多元化。所以,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环境中的住宅设计,不能够只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判断这种户型是否合理,关键看其能否表达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5)居住行为的阶段性

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考虑人们多次置业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在人生不同阶段时,通过多次置业来按阶段满足自己的需求,或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不停变化的目标需求。很多居民不会在同一个住宅内经历所有人生周期的阶段,如此一来就要求设计师针对多个层次的使用者满足其阶段性居住的需求。

6 户型的创新

眼前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户型的设计也需要合理创新求变。设计者和开发商应做到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真正提高居住舒适度为根本目的,切实研究创新户型空间。要重点注意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并不仅仅为了商业销售和宣传的需要,只有这样的户型空间才真正经得起考验。

总而言之,户型空间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宗旨的。人的需求不停止变化,住宅的设计理论和方式就应不断向前发展,然而这个过程更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和设计师时刻保持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和对专业敏感的触觉,不断地在批判和创新中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赖少师.对现代建筑住宅户型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8):52-53.

第15篇

【关键词】中国元素建筑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艺术的塑造基础,通常在设计中需要表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考虑,现代建筑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子,必须得与时俱进,跟现实相结合,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中寻求前进的方向,在有机结合我国特有的元素,来打造特色建筑,提高建筑美观。

二.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理解。

建筑活动这一人类共有的活动,由于地域环境、人文因素、社会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建筑文化。这种文化既有别于巴比伦的拱券文化,也不同于古希腊的柱式文化。中国建筑的文化产生于中国这片特定的土壤,它离不产生它的民族土壤、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因此中国建筑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丰富多彩,像从珠江流域的岭南建筑文化、四川地区的山地建筑文化到的藏居、羌族的碉楼建筑等等,这一些都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中人与建筑、与环境融合以及“天人和一”的哲学理念,正是在这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建筑形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如颇具有华丽气质的北方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等。这些建筑都是产生在中国这片土壤中、发展在这片土壤中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第一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蔓延,大的文化背景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地出现了“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文化的现象,地域型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建筑文化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在受着猛烈的冲击。传统而精美的木工手艺渐渐消失,钟灵毓秀的庭院式住宅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堆叠的建筑所代替,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真的落后到这种地步,这种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地步了吗?我们应该明白不论历史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它们的久远都是衡量历史珍贵性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这些生长于本土的建筑文化,它们之所以能长存这么久远,就是因为它们在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运用当地技术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自身的优点,它是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改良、应该吸纳未来文化的影响,但这不是我们抛弃祖先留给我们遗产的理由。因此在我们这个有着辉煌文明史的国家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建筑与文化有机的结合。

建筑与文化犹如鱼水相依,是人类的永恒课题。建筑,为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砖瓦木石堆砌得遮风避雨处所;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先进的文化或是根本利益都是与建筑有着血缘的不解关系。建筑演绎出整个人类社会最具鲜活和充满和谐的韵律,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形象地比喻它是时代进步的镜子,经济发展的缩影。而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集中表现,也正是建筑的个性和特色构成了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倘若建筑没有艺术情调和文化韵味,那它就失去了灵性,会因为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总之,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二者息息相关,永无终结。

四.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1.现代装饰设计的思考。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装饰设计,都是在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虽然各国的审美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发展创新出更加心意的东西,其关键在与如何正式传统。发展劲头并创造未来。

现代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考虑,现代装饰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子,必须得与时俱进,跟现实相结合,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中寻求前进的方向,事实上,今天我们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还是两点---技术创新;文化内涵。在很多时候,文化含量还会给设计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值。

2.空间设计的应用。

中国已有的传统建筑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具有围合式的院落空间,这种空间设计最初理念是使外界环境与室内空间形成过渡并增强院落的私密性,而后它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饿一个代名词,徽派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就都采用围合式院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以L形为基础的房屋围合,使建筑中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空间理念,同时给整个空间带来通透、大气的感觉另外,院落空间的设计同其它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木雕、石雕、彩绘、竹林等等相结合;同时,各种处理手法的应用,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联想和回忆,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感觉。这样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统一,形成富有特征的空间序列,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用地,川军馆的空间原型是当地传统的安仁古镇庄园建筑,是四川地区颇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主要的空间特点之一就是多进式的院落组合,根据实际需要及经济条件,向四周摊开,在单一水平面上形成对院落的环绕或穿越,而川军馆由于受到基地狭长条件的限制,于是建筑采用了一种类似“竹节”的线性空间组织方式,即实-空-实-空的节奏性空间变化。

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主要形式。

(1).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3).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4).重山林风水。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中国建筑的传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自然得山林风水,也重人工得山林风水,让人工得与自然得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可见,重山林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

4.围院的平面空间。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5.轴线的空间设计。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

五.结束语。

建筑文化的价值,就是建筑的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筑的格调和责任,是一个社会总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写照。建筑活动这一人类共有的活动,由于地域环境、人文因素、社会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建筑文化。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有着自己特色的建筑文化是勿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邵隽 浅谈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10年23期

【2】王书鸿 浅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以世博中国馆为例[期刊论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8期

【3】 贾栋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2012年5期

【4】王金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3期

【5】代锋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2008东北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