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弘扬红色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一、推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

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核心功能,已被社会广泛认可。革命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基地建设的同步推进。推进基地建设,要加快红色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宣传和引导,发挥革命纪念馆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推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凝聚全社会强军力量。革命纪念馆中因收藏有战争年代留下的诸如机枪、步枪、手榴弹等军事武器,逐渐成为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推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要求革命纪念馆在深入研究军事武器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探寻国防教育新路径,提高资源利用率。除在主展厅内配合文字、图片陈列外,军事武器可以应用到特色展览和国防园建设中。将军事武器根据类别、功能、使用年代等进行重新组合,以军史展的形式展出,视觉冲击力更强,有利于观众对军事武器进行系统了解,强化国防意识。条件成熟时,革命纪念馆可以考虑创建国防园,调动观众参观和学习的热情,在社会范围内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民国防素质,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力量。

(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纪念馆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推动纪念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善于整合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其历史内涵,放大其教育功能。革命纪念馆要立足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红色资源进行加工再利用,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三)推进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培养有为青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灵魂。

二、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来革命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日益增多。红色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灵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中之重[2]。顺应形势发展,革命纪念馆要主动作为,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创高品质、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为游客奉上一份精神大餐。

(一)坚持“红文结合”,提升旅游品位。发展红色旅游的第一要务,是要抓住红色文化这条主线,找准旅游和文化的切入点,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方式传输给观众,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培植时代精神支柱。革命纪念馆要对已有的红色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以革命歌曲、戏剧、小品、电视剧、纪录片、邮票、明信片、首日封等形式回归游客视野。这些红色资源的衍生产品不仅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而且有助于宣传推介红色景区,社会效应显著。

(二)加强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一地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往往不只一家,借助政府或媒体力量,展开同步宣传可以实现共赢。革命纪念馆要进一步挖掘和扩展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精品线路,做大做强红色产业。

(三)融入市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既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新形式、新途径,又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3]。因此,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特色产业链中,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如,向旅行社和旅游团体推介特色文化产品和地方特产,扩大产品宣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挖掘红色资源,深化党史研究

革命纪念馆丰厚的红色文化为研究党史提供了广阔平台。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学习、研究、宣传好党的历史,有利于党史工作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注重基础研究,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历史人物、革命文物、战斗遗址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革命纪念馆要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致力于高造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做好党史研究工作,首先要从基础研究抓起,对革命纪念馆的陈展内容、文物出处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多个点由浅入深进行研究,形成论文、专著、书籍等研究成果。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科研成果的取得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新的科研成果将作为红色资源的一部分推动党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第2篇

【关键词】保定地域文化;核心;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71-01

一、保定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2006年,保定市颁布了《保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特色地域文化的战略。在经历近十年的建设发展中,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具体而言,保定的地域文化建设立足如下几个方面: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推进创作发展,丰富艺术文化;重塑古城形象;红色资源开发;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创造特色文化发展的配套环境。

根据《保定文化资源概览》的相关内容,结合保定市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已经利用的文化资源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古都建设资源过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曲艺与工艺文化特色传承困难;特色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失衡;校园文化资源开发的专业性有待加强;广场文化资源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失衡。

二、保定地域文化的核心及其作用

保定市是我国文化古城之一,拥有戏剧之乡、民间音乐之乡、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等美称。同时,保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保定市兼具燕赵文明,更富明清及抗战文化。同时,保定市古建虽以明清为主,但丰富的曲艺文化则覆盖更多的历史,因此,以上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应该做到全面协调、一体性综合开发。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保定地域文化丰富广博,是燕赵文化的源流、载体,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支撑。对于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也是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挖掘、研究、弘扬、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保定增强地域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三、保定地域文化传承的路径及对策

(一)构建特色文化符号。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保定的地方文化资源情况,甄选具备保定地域特色、能够被受众所接受的特色文化定位,设计鲜明的特色文化符号,提升保定特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鲜明性。

(二)整合地域优势文化资源,深入保护性开发。保定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采取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模式,必须注重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文化资源开发高度,进行品牌开发的模式,配合现代化博物馆和会展等方式对短暂性、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大力宣传,并逐渐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模式,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联动。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并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创造力的必然选择。京文化体现了皇城文化、政治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津文化体现了沿海文化;保定则是直隶传统文化,且更为丰富、多元、厚重。保定文化与京津文化同根同脉,将具备延展性的文化资源作为支点和粘合剂,弥补保定文化产业的弱势地位,促进京津冀文化协调发展。培养保定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进而依托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来全面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文化空间规划与建设。

(四)全面构建地域文化建设的配套环境。保定市地域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配套环境,尤其是政府必须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开发的政策引导、扶持与保护,为其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保定区域文化建设发展。

(五)提升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参与。在本专题保定市居民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提升城市文化的宣传途径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占40.05%;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占31.30%;学校加强基础教育占15.92%;加大资金投入占11.14%。因此,要充分的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宣传。围绕地域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制作特色文化宣传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宣传,着重强调保定的历史人文、城市形象、投资环境、发展空间等,提升保定特色文化在全国甚至在世界的知名度。保定是省内高校最多的城市,要加强高校文化活动参与度,发挥大学生群体力量,促进大学生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联动,提升特色城市文化活动频率,实现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第3篇

2020年积极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论文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要通过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文化宣传、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积极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凝聚着x大地的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重要价值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生态宜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明乡风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互促共进的孪生体。农村的生态宜居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乡风文明蕴含着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勤劳朴实、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优秀传统,是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强大动力。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治理有效”创造有利条件。乡风文明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引领作用,乡村治理的全过程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全景式呈现。如村民通过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实现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不仅彰显了乡风文明,还为农村“治理有效”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能够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农产品文化品牌效应,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实现文化禀赋和生态资源的深度有机融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x特色文明乡风的培育还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达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效果。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路径选择

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一是开展x乡村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并会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对全省乡村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现状进行登记造册。二是立足全省,制定保护和传承规划,研究制定分类保护、分级管理方案和相关政策,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进行相应划定,构建高效的联动机制。三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资金支持、荣誉奖励、建立乡村博物馆等形式,让村民认识到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加强x优秀文化宣传。一是在农村地区大力弘扬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挖掘x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把乡风文明宣传融入农民生活。积极组织开展体现x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对标先进,反思错误或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用优良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文明。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关键所在。要以基层微权力腐败治理为抓手,通过制定微权力清单、规范村务运行流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多元监督体系等举措,实现正党风赢民心树新风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鼓励和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以良好作风带动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