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科技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

第1篇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第2篇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第3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语文课不再单单只是写写字,背背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应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尽管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完美的准备,但是,很难保证课堂环节能较好的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只有做到因时而异,随机应变,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偶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随时调整教学过程,才能和学生共同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只有积极利用生成的课堂事件,才能在精心设计准备的基础上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创造性的实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一文,教师就可以将课文排练成即兴小话剧,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小动物的处境、语言、和心理活动,加之老师的穿插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剧演剧中将课文的寓意和中心思想心领神会,比强行向学生灌输更有效果,也更容易让学生提起兴趣去学习,更容易将知识消化和吸收。

二、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当这个平台上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教师要恰当地履行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运筹帷幄,才能让每个意外都转化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个尴尬都闪耀智慧的亮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填鸭式,”互动的模式也以提问回答居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实互动的模式除了提问回答的模式外,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如遇小组之间意见分歧,也可以以辩论赛的方式各抒己见。一方面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课堂上,当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精彩,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性话语,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但是,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积极应对各种课堂生成。

在高年级任教阶段,每位教师在课上都难免会遇到调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我们无法控制他们的大脑和思维,无法捆绑他们的肢体和语言,唯有在不变之中应万变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引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人们都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处理事情、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因人而异。若是想要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跳动的思维都在教师的掌控下,作为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努力地充实自己,才能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4篇

关键词:语文;学习动力;高效课堂

近年来,我国对中华文化越来越重视,对中华文明内涵的认识也不断加强,从提高语文教学在我国的地位可以看出。语文高效课堂是指在很强的学习动力下,教师进行可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这些年的教育经验来看,有些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不足是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以笔者从这点出发,通过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来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升学压力大,使得有些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的日常汉语运用都是网络语言,对汉语的魅力认识不够,进而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导致了语文学习动力的不足。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不足。学生认为汉语是天天都在听、说、读、写的,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内容,认为不学也应该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失去信心,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2)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不够妥当的话,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同时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否恰当。(3)学生本身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存有厌学的情绪。虽然我国高中在语文教材、上课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更新,教师也努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有趣,但是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也随着学习时间变长而变得越来越弱。我国学生是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式语文学习,高中生经过了9年的语文课程学习,从一开始的好奇到高中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时间是呈反比的,故而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常见的情况。

二、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内部和教师两方面同时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构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力,应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的学习动机和端正语文的学习态度。通过这三个方面学习动力的构建,从而实现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乐趣,从而愿意上语文课,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拥有学习的欲望,才能够使学生具有长期的学习动力,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动机,自然是为学生以后的高考做准备,但是学生并不应该仅仅有这个功利的目的,还应该知道学习语文,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只有学生了解到获得这些知识的好处后,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动机。三是端正语文的学习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够保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语文学习态度是学习动力构成的最基本要素,通过端正语文的学习态度能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从而能够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第5篇

【论文摘要】 普通本科院校里的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这一群体更加值得关注。本文客观分析了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并从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了对策。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与特点,从中学到大学开始适应各种转变,这使得他们在高校中成为另一特殊的群体。普通本科院校里的高职生源结构多样,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思想状况复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才能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和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名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笔者一直从事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经过这四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我发现以下心理特点是高职学生当中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高职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素的激励作用比较小,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所学专业没有激情。他们大多是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普通高中的“困难学生”,因为考分低而不得不进入高职,专业的选择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或者是录取时调剂而成的。他们对为什么学、为什么读书等问题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主要表现在:有的无理想,无抱负和期望,没有上进的愿望;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对于学习成绩,没有荣辱感,不及格也不觉得丢面子,没有学习的压力;有的对学习态度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有的不愿在学习上多花一分工夫,不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的在学习上怕难怕苦,一遇到难题就退却。

1.2 自我定位偏差。就我校来说,近几年招考录取分数偏高,有些专业甚至高于“三本”分数线。这些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重新审视自己,喜欢沉浸在中学阶段的自身成绩中。把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归结为考试失利,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悲感情怀。因此,他们总认为自己只要使点小聪明,考试前自己稍微努把力就会及格,平时不用刻苦学,满足于一知半解,一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就知难而退。

1.3 自我约束能力差,盲目接受一些新事物。高职学生大多在中学时就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良习惯相对较多。在大学,犹如进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没有父母的管束和唠叨,也没有老师会时时刻刻管制着。现今大学校园崇尚开放和自由,各种行为和理念一并涌进来,对于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开始尝试和接触各种网络游戏,沾染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大肆挥霍金钱购买时尚手机和漂亮衣服,学别人谈恋爱等其他无益的活动。

2 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针对高职学生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灵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学生时期甚至人的一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面对高职学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在他们对自己前途无望时,要加强理想和前途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职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有一技之长,就会有广阔的社会前景。相对本科学生,高职生也有特长之处,如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2.2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特性的认识。针对高职学生的自卑落后心理,辅导员要在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用“以心换心”的理念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把学生放在首位。从多方面信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负担。比如对于贫困和特困学生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 转贴于

学生中的意见有对有误,建议有妥与不妥,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和肯定。承认他们提出的正确和合理的意见,就需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志趣、习性,理解每个人的不同表现。学生通过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错误认识是堵不住,压不服的。运用强制和灌输的方法讲大道理,不符合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更不能以理服人。

2.3 指导学生正确估价自己。学生过高或过低估价自己,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估价过高,会出现孤傲、自大心理;过低估价自己,则会出现怯懦和自卑心理。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要考虑考虑环境的利弊的各种因素。要善于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后每个人都进入到一个起跑线上,要抛掉过去的一切,调整状态迎接新的开始,避免因为这两种心理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2.4 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生大多年龄偏小,他们大都存在着自卑、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偏差,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相当不稳定,可塑性很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自身的品质、工作态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首先应加强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修养,身教重于言传。

参考文献

[1] 阚汀芳等.心理卫生——人生助长的引擎[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0)

[2] 汪秉权,李小松.从个性心理特点入手解析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3] 周志军.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

[4] 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心理问题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分析

1.1 厌学心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学改革不得力。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

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主要反映在学生对教学中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教师所肯定赞美的事物,不仅不能理智冷静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执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调查发现,有65.1%的学生不赞同“大学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61.3%的学生不觉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48.2%的学生不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很有用处”,66.2%的学生承认“我不逃课、旷课但不一定在听课”。

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固化。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不够,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的心理体验。(2)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仍然一厢情愿地坚持灌输,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致、表达观点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从而滋生对课程教学和教师的对立情绪。(3)社会消极因素的感染。市场经济改革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别是社会中少数群体的个别现象,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对教师学科化教学产生逆反。

1.3 轻视心理

这是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重要或自以为能够把握而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的应付状况,如敷衍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考试等。在调查中,有70.3%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太重要,不会认真去学;52.8%的学生坚持课程学习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74.6%的学生只关注课程考试的内容。

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因有两点值得关注:(1)实用主义思想。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使部分学生陷入了读书就是为了就业的误区,用人单位重视什么就准备什么,放松了作为人才最本质的东西——德性的培养,所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没用的课程或没必要开设的课程。(2)学科认识上的误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学生否认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习惯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是专业课以外的可有可无的说教,认为可以从生活中得以学习和锻炼,没必要作为课程设置,甚至有的学生把人生指导课看作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赖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学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从属地位,听从或指望着教师安排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主动钻研和创造的精神,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期望老师分门别类地讲述,有时连总结和问题的答案也希望老师表达出来。调查中,有81.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学习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解;75.0%的学生觉得老师课讲得好思政课的学习就有意义。

产生大学生依赖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中依然存在,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评价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以致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你说我做,你安排我服从”的学习方式。(2)传统教育理念的固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通常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应听从于教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育理念在当前的一些教师和大学生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一些大学生也习惯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学生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产生极大的影响。

2.1 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显现。但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厌学等心理,注意力没用在教学上,对老师讲授的原理、观点产生不了感悟,学习成了一种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应对考试。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影响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各高校也确保了课程体系的实施,但仍有不少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把课程学习当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务,不能将其与个人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以致对课程的学习存在着逆反、轻视等心理问题,根本听不进去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也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课程的价值和益处,更不用说提升其素养,教学的实效性自然难以实现。

2.3 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接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掌握问题,关键是要产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响,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厌学、轻视、逆反的心理,所以对教学内容缺乏专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会贯通,没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教学实效性发挥的前提。然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不能深刻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考试,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和重视课程的学习,更没能在行为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没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即使国家发再多的文件、学校再开设多的课堂、教师再怎么努力,教学效果也是不会提高的。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心理问题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157.

第7篇

宋达微,黄石市下陆中学902班学生,班团支部书记。他是一个真诚、自信、进取的15岁阳光男孩,品学兼优,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进入下陆中学三年来,连续5次被评为下陆中学优秀学生,2次被评为下陆中学学习标兵,XX——XX学年度被评为黄石市优秀学生。

一、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他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注意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经常与同学一起探索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位听话懂事的好学生。作为班团支部书记,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多次组织班上同学为灾区捐款,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学校团委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他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异。他自信、乐观,集体荣誉感强。他善于吃苦,勇于钻研,各科知识功底扎实,学习成绩在全校稳居前列,先后十多次获取各学科竞赛奖。在全国初中生语文能力竞赛中获八年级黄石市一等奖、九年级全国三等奖,在“新希望杯”初中数学大赛中获七年级全国二等奖、八年级黄石市一等奖,在全国初中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七年级黄石市一等奖、八年级黄石市二等奖、九年级黄石市一等奖,此外还获得全国初中生作文竞赛湖北赛区二等奖,黄石市中学生政治思想小论文一等奖,黄石市科技创新征文二等奖等。他在坚持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善于自主学习,并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先后在《中学生数学》杂志(北京)发表数学小论文3篇,在《东楚晚报》“希望之星”周刊发表作文3篇。他兴趣十分广泛,不仅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他还是班上篮球队主要队员,从初一年级开始带领班上篮球队每个年级都获得班级冠军。

三、工作负责,以身作则。他作为902班团支部书记,一直以来,他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积极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他善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他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他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生活上他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那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他都能竭尽全力的帮助解决。他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帮助班内的学困生。无论班上哪位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他都会耐心地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帮助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因此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宋达微同学凭借这些追求自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优秀品质,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优秀中学生的代表。他热爱着学校的生活,更加珍惜在初中的美好时光,回想这两年多他走过的的旅程,忙碌而充实,付出而充满收获。是坚持让他进步,是坚持让他优秀,只有坚持的人才可能到达远方成功的彼岸,也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可能书写人生最壮丽的诗篇.我们相信:逐渐成长中的宋达微,正像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鹰向搏击长空的雄鹰蜕变,他的羽翼正逐渐丰满,有朝一日,他将会像雄鹰般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

第8篇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自主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和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学生完全不受老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

(2)过程性。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从过程中培养思维方法和提高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指示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了解语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学生应该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还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二、如何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筛选问题,确立课题

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的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和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的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

(二)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积累了大量的各类文献资料,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文献为基础,以了解前人和同时代其他成果为起点,广泛的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课题,明确到底要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三)设计方案,分步实施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B、开展研究采用的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方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四)总结分析,形成小论文

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入题,怎样展开,怎样阐述,怎样归纳。学生写好小论文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写好小论文能巧妙的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激发广大学生的思维潜能,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评价方式:

(一)更重视过程

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更重视应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文化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人文精神问题等等,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结构和网络。

(三)更重视体验

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既发展了语言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又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它的评价十分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内涵、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四)更具有灵活性

第9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培养 创造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思品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品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笔者认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三、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

四、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品德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到一定高度。

总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0篇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在很多学校没能很好地开展,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是摆在相关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1.组建活动小组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而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很多实验,深受学生喜爱。

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自愿报名,组建科技兴趣活动小组,每个小组5至6人。小组成员由教师在学生自由组建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保证每个小组有学科成绩好的(便于撰写小论文)、动手能力强的(便于开展实验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利于转变后进生)学生。再结合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2.选择活动题目

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小课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新课题都能成为科技活动主题。

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参观访问、设计制作、调查采访、栽培饲养、实验探究、体验成长等。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和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内容,师生共同开发并完成了多个科技活动课题的研究,如《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生物学具的制作》、《参观怀化学院植物标本室》、《怀化市康龙自然保护区生态考察》等。

3.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课题活动的依据。其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设计、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在学生确定好课题后,教师引导活动小组讨论后制定活动方案,并提出建议。

4.准备活动用具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除参观访问型,均需使用各种用具,如何解决活动用具的来源问题?我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放生物实验室,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验用具和场地;二是引导学生废物利用、动手制作。

如利用方便面盒制作小花盆,用罐头瓶、蜂蜜瓶制作生态瓶,用废铁丝、坏拖把制作捕虫网等。动手制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低碳、节约意识。

5.积累活动资料

科技活动资料是课题总结的依据,为此,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保存资料,让活动小组成员学会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记录表。在进行书面原始记录的同时,指导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并利用手机、相机或摄像机记录。

6.做好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主要采取三种方式:

举办成果展览。将小组采集、制作的各种标本、活动过程照片等放在实验室展览,或将学生的活动成果放在学校的宣传栏展览。通过展览既提高了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兴趣,又扩大了成果的影响。

开展成果汇报。学生所做的课题都与生物教学相关,当学生研究完成后,教师及时组织课题小组在生物课堂上展示。

参加省市比赛。课题完成后,指导学生撰写科技活动小论文、结题报告,将做得好的课题推荐参加各级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比。

7.争取领导支持

要开展好科技活动,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作为科技活动辅导老师应努力争取领导支持,变被动为主动。

如2011年11月我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物教学与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整合研究》,学校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推动了科技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11篇

(一)注重政治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为适应教改和素质教育对政治教师的新要求,我组政治学习经常化,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本学期我组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习一些新课改文章,更新教学理念。同时组织了“师德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目标明确、计划得当、落实到位。

根据学校的要求,本学期期初我组及时制订出计划,并落实,及时总结。如:本学期组织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习了有关本学科教学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教学模式的文章,开展专题研讨,设立中心发言人,学习了有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文章,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理论和经验。

2、强化备课组功能,加大集体备课力度

我组备课组,在发挥教师个体优势基础上取长补短,做到课堂教学“大同小异”。“大同”即教学进度相同,教师之间认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同,教学效果大致相同;“小异”则强调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备课组要严把命题质量,精心筛选试题,把握命题方向,强化应试能力和心理训练。

3、狠抓教学基本功训练,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老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我组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积极,同时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我组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晋江市中学生政治小论文比赛获得佳绩:

洪培训同学撰写的《诚信??从晋江企业的“缺工慌”现象谈起》获高中组一等奖,指导教师:王东升。

陈淑萍同学撰写的《认识自我的哲学思考》获高中组二等奖,指导教师:桂帅宁。

宋海霞同学撰写的《现在的中学生》获初中组三等奖,指导教师:张奕玲。

李宝玉同学撰写的《拒绝“普渡”陋习》获初中组三等奖指导教师:蔡承铭。

4、认真组织了公开课,本学期我组组织开展了两堂教学公开课,分别是陈哓斌老师开的《效率与公平》和张奕玲开的《我和父母》,教学效果良好,起到了教学示范作用。

5、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组教师李均炜和张奕玲进行了“一对一”的教师结对子活动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教研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6、积极参加学校第六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认真开展了我校高、初中部政治小论文比赛,活动效果较好。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活动课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技阅读;方法措施

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为我们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完成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根本转变,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和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强化自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科学做好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一、构建良好的课外科技阅读环境

为高中阶段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物理科技阅读的环境,必须构建一个供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合理因素,

1.从教材中挖掘物理阅读的内容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的书目,以便供学生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有时教师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图书直接搬到教室,如《科技物理漫谈》、《卫星与气象探测》、《地震知识》、《科技时代》、《电气化》、《物理与生命科学》、《诺贝尔获奖启示录》、《原子大爆炸时代》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科技课外书籍的兴趣。

2.通过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阅读物理科技书籍

高中物理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与各学科交错的知识点也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物理课外科技书籍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时将物理学史、物理人物志、物理规律研究与实验的过程渗透到考试评价中去,尤其是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天气变化、力的本质及应用、运动规律中的化学、生理、数学等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填空,一个回答,一个计算,一个人物的回忆与供述,但却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3.课堂教学有意渗透物理科技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入挖掘物理教材自身的特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发明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例如,讲授力学时,联系我国火箭发展史,详细介绍动力学与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技术,重点介绍我国航天史及重大的载人成果;讲授热学时,引进地热的利用与发展,蔬菜保护地种植与栽培;讲授能量时,介绍三峡工程及地震有关知识,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及水能的综合运用,课堂科技知识的渗透,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有关的书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引导方法很好、

二、探索合适的课外科技阅读模式

1.上好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物理科技公开课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使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物理学科教学特有的特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为此,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一节具有阅读指导意义的公开课,有效在调动了学生课外科技阅读的积极性。

如,讲授完热学这个单元后,我们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分子运动理论。将目前世界地热能源开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中地热的开发,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开发前景和科技创新四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后,反应强烈,多数学生写出了观后感,通过应用和科技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现代技术,怎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将中央电视台每周的科技时代,科技探索,科技苑,农业博览,探险等挂在学校网上,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2.设立课外科技阅读系列讲座,定期进行科技小论文评选

每学期,物理教师要人人都举办1-2场物理科技讲座,新学期开始我们就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将课题、讲座题目、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分类安排专讲教师,教师在通过组织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素材剪集准备完毕后,定期开讲,讲座结束后教师都根据讲座的主体内容,向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科技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做出科学指导。

在举办物理科技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小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有的学生3年内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将科技阅读与科技发明创造、科技课外活动小组有机结合

结合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成立了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制作与生活、农业、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科技小产品,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不断完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

如,力学小组,根据我县蔬菜高温大棚的现状及结构特点,积极开展力学结构研究,尤其是大棚承重力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建设,热光学小组,积极结合蔬菜高温大棚的透光性情况,进行透光及光照研究,不仅提出了改革大棚结构的形态,提出了提高后坡结构的改革办法,加大掩盖体的厚度及改变掩盖体的质量等重大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纽带,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石。学生只有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地理教育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适度的强化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使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如此,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初中地理教学《板块运动》一节中,教师在讲解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这一知识时,教师及时让学生分析日本、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发生地震时怎样避震等方法,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蕴含着独到的科学方法,展示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是科技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

地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如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主要就是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其别强调了人类天地观的演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环境保护中酸雨防治的根本途径就是改进能源技术、发展洁净的新能源,白色垃圾的回收处理技术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等等,这些教材内容里面都包含着大量的科技教育内容,作为地理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科技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捕捉契机,并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及时完成科技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科技观。

三、整合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知识的时空跨度大,而教学环境的空间很小,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课堂上再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联系的、动态的、音响的、有画面的、可远观的、可近看的、可聆听、可感知的地理事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能更好地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能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地理知识的平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能创设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课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分析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因此地理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地理学习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整合,抽象的知识、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唤醒了学生对科技的求知欲,学生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启迪与开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课堂渗透科技意识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绘图、查图、天气、气候环境监测;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源材料、地理图表;另外还可以围绕地理学科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也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各种主题系列性科技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获取科技知识。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旅游卫视频道,每天都要播放与地理有关的科技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科技信息含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指导学生积极撰写地理科技小论文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1.短小性

“小”,一是指课题选择的角度小,二是指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三是指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小”。题目不宜太大,更不宜选用一些华丽或空洞的题目。范围大小应结合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选材过大,就不易抓住重点,论证也就困难。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2.探究性

地理小课题研究,其实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育中的迁移与应用。在课题研究小组中,同学们按照共同讨论确定的行动计划,自己去观察、去调查、去实验、去发现、去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去完成课题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贯穿并洋溢着探究精神。探究性成了课题研究的鲜明特性。

3.实践性

课题的研究是在自然而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从自然人文等方面,说出形成的原因、解决方法等等。

4.生活性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发现同学们爱玩电子游戏,就可以调查“电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居民安全意识”的思考。

5.可操作性

课题研究是由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课题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课题组的同学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一些涉及人身安全或高端的课题就不适合学生去操作了。

6.重视扩展性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地理科技论文的撰写

地理科技小论文一般是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规范而又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撰写好地理科技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研究概况

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由来和设想,简要说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计划与实施的过程。介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与课题组的主要活动。

2.研究成果

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包括各种观察、实验与调查数据,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3.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是理论升华的结晶,每一点结论的文字简要准确,既以事实作论据,又以理论作解说。

4.存在问题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科技意识,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科技知识。实践证明,经常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的渗透,学生的科技意识就会增强。当然,科技教育是中学生地理教学中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技教育,使科技教育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总之,地理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是地理教育的需要,也是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动脑、多想办法,克服困难,就能使地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同时,会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更有时代感,也将使科技教育更具体,更落实。

第14篇

——题记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任初中生物课教学整整28年。我心中始终牢记一位老生物教研员于泽明老师的一句话:“学科无好坏之分,主次之分,我听过你几次生物课,很有创意和个人特点,不要改‘科’,坚持下去。”就是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历经几多的挑战与辛酸,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与喜悦。

一、潜心教学——做一名行者

自198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担任生物教学工作,多年一线任教的经历告诉我,教学不仅需要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上世纪80年代,教师是很清贫的。在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日子里,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但我还是在生活上处处俭省,挤出不多的几块钱,到书店买资料,买教案,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为了开阔眼界,我长期坚持订阅《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习报》等专业性报纸和杂志,阅读《21世纪教师的科学素养》《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专著。同时广泛涉猎各种教育理论:《走进新课程》《名师访谈录》《教师专业成长》……不仅具备了扎实的生物学科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而且具备了较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被领导和同事戏称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衣带渐开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8年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换,我始终把自己的人生坐标放在课堂上。在每学期的各种比赛、评估中,我所任教的学科成绩都遥遥领先。1992年以前,我所教的初三生理卫生学科中考成绩居全县前列,曾创学校中考学科成绩全县历史最高分的记录。1993年河北省中考取消了生物学科,受当时“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生物被划分为“副科”。许多生物教师纷纷“改科”,好心的领导、朋友都劝我改教初中物理或化学等中考学科……但我抛开了名利之念头,毅然决定任教全校生物学科,甘愿辛苦。

为了教好生物,我在冷静思考后,开始尝试生物课的课堂改革,探索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改之路。一是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生物活动课有机结合,营造学生主体活动氛围。我成立了生物标本制作小组、生物学具制作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皮肤纹测定、血型测定、血压测定、叶子书签制作、海淡水鱼类标本制作、昆虫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制作、科技小实验等实践活动。我用废罐头瓶或废玻璃黏合制成动物标本瓶、用废纸盒糊成昆虫标本盒、用衬衫盒作植物标本的台纸,精心制作了500多件标本,学具制作了20余件。其中《长骨解剖剪贴图的制作》、《昆虫小飞轮的制作》分别在《河北实验与仪器》、《中学生课程辅导》杂志发表。《鱼血液循环图》等4件作品获唐山市学具制作一、二等奖。科技小论文《红虫培养》、《壶状臂尾轮虫的培养》、《海水污染与对虾养殖动态分析》等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小论文二、三等奖。“我要学生物”在学校蔚然成风,“生物标本”也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二是将课堂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我将“课改”中的点滴体会、肤浅做法、实验创新写成文章与广大同仁商榷交流,先后在《中学生物教学》、《河北实验与仪器》、《校本行动》、《中学课程辅导》、《终身培训与研究》、《文苑教育与教学》、《科教博览》、《教育与教学》、《科教文摘》、《城乡教师》、《教学交流》、《科学信息报》、《学习方法报》等杂志上发表20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了《初中生物备课方略》、《目标导学与测评》等著作。除了上好课,我非常重视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带科研。搞好科研,重在信心,贵在“潜心”,难在坚持。多年来,我习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我主持的2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重点课题,参与的1项市级重点课题已顺利结题。现在又主持立项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立项课题3项。

28年勤耕不辍的生物教学生涯,为我带来了一系列的肯定和赞誉——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生物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丰南区首批名师,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

二、醉心课改——做一名研者

“半亩方塘,能透亮一颗红心;三尺讲台,可演绎万千风采。无悔的青春将化作执著前行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坚持在教中研,研中教,教与研相结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观念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上,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在教学方法上,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创造机会、让学生“讲”;提炼要点、让学生“议”;问题升华、让学生“思”;探究知识、让学生“做”;发展潜能、让学生“创”;即“讲”、“议”、“思”、“做”、“创”五字生物活动课模式。1995年尝试进行“创设主体性生物活动课途径”的课题研究,课题成果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8年,我开始向全区推广“生物模式+活动课”的创新课堂形式;2000年设计主持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种子的成分》一节作为区级示范课向全区生物教师展示,生物课堂成为学生欢迎的课堂;2001年9月《血液成分》一课获唐山市生物教学比赛二等奖;2002年我讲的《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获唐山市优质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998年—2006年举行了数次区级展示活动,曾获市、区级优质课10节,《种子萌发的实验改进》在2005年获河北省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我讲的《肺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一课2010年获河北省优质课一等奖。

第1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亲子作业;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0-02

2011年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的考试,导致思想品德课在平时教学中还是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教者情感教学的缺失。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情感教学观念落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施“情感化”教学的必要性;而有些教师对情感教学存在着误解,认为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是对立的。同时,对学生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

3.学生生活体验的匮乏。学生们每天都是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诸如劳动教育、爱心教育、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等等,从而导致缺少生活阅历,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缺少丰富的人文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境地,思想品德课必须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必须真正的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摸索,发现亲子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思想品德课实施亲子作业其实质就是思想品德学科作业改革。作业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作业改革上,大家已经在争取各种作业形式使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多样化,比如小论文、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可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对于这些作业都是抄袭应付,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习惯本身就不好,作业的事真是让人头疼。而自从实施亲子作业后,收获令人意想不到,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作业态度,而且学生乐与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改变了作业态度。

2.实施亲子作业充分落实了新课标以学生扩展的生活为背景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时,自己设计了一次亲子作业,学生列出家长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列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对方写的缺点写出以后的打算并相互监督。这样在上课时的许多素材是真正来自生活,评价来自自己的父母,使得学生喜欢上课时讲述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也对别人的家长评价十分感兴趣。在七年级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亲子作业,亲子角色互换过一个周末,结果体验完毕回来上新课时,课堂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教师自己一直在强调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课堂生动活泼且有实际效果。

3.实施亲子作业为亲子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缓和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程度,并在某些方面为家庭教育做相应的指导。从对家长作业的观察来看,许多家长的作业态度都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许多家长反应亲子作业这个形式非常好,为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许多家长反应,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而亲子作业可以使孩子和家长通过书面的作业来交流。通过相互监督作业,使得家长和孩子渐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缓解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而且通过亲子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在八年级布置给学生的“辩证看待家长”的小论文上,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爷爷奶奶一批评我,我的妈妈就会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我的孩子,我可以说,别人不能说”,在第二天布置家长:针对孩子的小论文反思自己,我特意在这个孩子的论文里标出了这句话。当天晚上这个家长就和我打电话交流,说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您总是反映我们家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亲子作业的实施,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自己的课堂带来了变化,许多家长也在支持家庭德育的做法中,收获了与孩子的友谊。很好的落实了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思想品德课散发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定华,段怡春,肖平新.情感转移的突变模式和情景教学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黄文孝.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作业优化设计[J].学周刊,2012,(05).

[3]杜红芹,程琳,胡俊丽.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02).

[4]张翠萍.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