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与信息论文范文

统计与信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与信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统计与信息论文

第1篇

1.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为建构儿童的技术生活做铺垫。从了解信息的概念开始,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师了解到语文课程中学到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想了解“北大荒”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说听爷爷奶奶讲,当然也有的同学知道可以上网搜索,到图书室查阅和向前辈咨询所得到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信息量小,而且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演示上网搜索的效果,只要把课题《北大荒的秋天》输入百度,立马出现上百条与“北大荒”有关的信息,而且图文并茂,全面有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2.借助生活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不容易被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信息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抽象名词,小学生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到位。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以便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建立文件夹”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而且一个个黄色的小图标都很相似,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电脑的硬盘容量特别大,就像我们的校园,功能不一的文件夹就像各个“年级”一样,而零零碎碎的文件就像校园里年龄不一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年级和班级。文件夹就类。如果你要在找文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就要给每个文件夹起相应的名字,这个名字可以由你来起,根据文件夹内的文件类别可以随便命名,然后点击,所要的文件就找到了。经过这一番比喻,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师要随时收集信息,只要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类似的事例就可以拿来类比,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3.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教师要教给学生简单基本的应用技术。像上文提到的百度搜索,可以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积累知识,还可以编辑文档、绘制图画、播放视频音乐等。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带有驱动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教师所教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强大功能。

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拓展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探索能力,训练思维灵活性。学习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摄取、分析、整合、处理、应用等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用基本的信息技能进行读、写、算、制作,还应该保持对信息技术博大精深的好奇与探索,主动思考质疑,并可以运用已学的信息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要与其已经具备的知识相匹配,不能好高骛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七课“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按照步骤教给学生,先选定文字,然后到“编辑”里去找相应的选项,在粘贴的位置上点左键即可;或者是在选定的文字上右键单击一次即可出现带有相应功能的对话框,左键单击即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一会有同学举手发言:我发现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可以不用鼠标操作,直接用键盘上的两个键就可以完成,复制用Ctrl+C、剪切用Ctrl+X、粘贴用Ctrl+V。我对他的这一发现给予高度赞扬,表扬他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其他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很快发现Ctrl+F是“查找”,Ctrl+H是“替换”,思维的灵活性可见一斑。

2.综合技能运用,训练思维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的是思维过程中的速度表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新问题,实现自我突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渗透,更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有趣。像四年级上册的“画规则图形”“画不规则图形”“图形的复制、旋转”,对于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意思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习完这几课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相结合的图片,训练对画图软件的应用。通过学生图画的创作,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的敏捷程度。

3.先学后教模式,训练思维创新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带有触类旁通的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创新性提供了机会。学生在“先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根据教材讲解,自己动手操作,如果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就算是达到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在“先学”的时候,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有目的地质疑,这样便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先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如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海龟作图”以后,下面的几课都是用“海龟作图”工具进行画图。像“海龟画旗帜”“海龟画粮仓”“海龟画多边形”“海龟画‘田’字图”“海龟画车轮”“海龟画彩色图形”等,学生都可以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下一课的“先学”,很多同学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创新。

三、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1.体验成功喜悦。信息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这是信息技术的“人文性”特点。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要有相应的载体承载。四年级下册开始认识“Word”的软件,并且会用Word功能对文字进行处理。如“用Word记日记“”制作学习摘录卡“”用Word排诗集“”给诗集配图”等。学生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到五年级时,学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表格、修剪图片;学完“补修照片”和“制作特效照片”后,对自己的照片进行模糊和高斯模糊处理,得出美化效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2篇

目前职业学校的诚信教育主要包括有学习成绩、操行评比、劳动卫生、交费情况、就业信息等,且由相关的各部分采用以往笔写纸记的方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妥善管理这些资料。随着资料的增多,查找资料更是烦琐,况且纸张是一种会腐化的材料,难于长期保存资料,如果定期翻新,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纸张。这种方式已经被时代疏远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对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它能把各种数据串接和储存起来,并能快速与精确的查询出数据信息,同时也能长久与可靠的存储资料。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工作也会更重,用计算机代替人做一些量大且烦琐的工作,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

根据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本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应如下:(1)用户密码设置:系统管理员由学生管理部门担任,系统最高权限;普通用户为各位班主任,只限于对本班学生诚信信息进行操作以及本人用户的密码修改。(2)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正常情况下由普通用户班主任来添加、修改与删除本班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所有诚信教育信息资料。(3)查询与打印功能(4)数据备份功能

2.2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学生诚信管理、查询与打印、数据备份等4个模块构成,从个人设计角度来看,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和设计更直观化,而“主界面”是用户工作的主要交互场所,更加让用户的操作界面简单化和直观明了。

2.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Access2003数据库,它能够存取Access/Jet、MicrosoftSQLServer、Oracle(甲骨文软件公司),或者任何ODBC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它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功能进行封装。其中数据库的访问技术采用Microsoft公司的ADO技术,它可使用户通过OLEDBProvider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开发工作。

3系统设计的实现

本系统共有系统登录、系统主窗体、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管理、查询与打印、用户与密码设置、数据备份等6个窗体,各个窗体的都是采用面向对象设计。系统界面由MDI窗体和MDI子窗体构成。MDI窗体既是子窗体的容器,又可跟踪其子窗体的消息,同时,作为父窗体,它集成了子窗体所共有的界面元素。

3.1登录系统设计

系统启动时,通过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可登录系统打开主界面。用户分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二种类型,普通用户为各班主任,每个班主任对应一个登录账号与密码,它只能在系统中完成本班级学生的诚信教育信息管理和查询打印功能的操作。

3.2主界面窗口设计

成功登录系统后进入主界面窗口,界面清晰、明了,简单,方便使用等作为设计方向,并使用了导航流程图的形式,使得软件更加接近当今流行风格(如图2所示)。系统会根据用户类型来确定用户的操作功能,在主界面窗口可以完成的作业主要由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管理、查询与打印、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四大部分组成。

3.3学生诚信教育系统设计

在主界面中点击“学生诚信教育”按钮后进入界面。信息输入由VB的文本框TextBox控件组成,把它的MultiLine属性设为Ture,可以使文本框在运行时接收或显示多行文本。同时设计好TextBox控件的datesource属性、datefield属性,方可让ADO控件与数据库连接起来。

3.3.1学生诚信教育的建立

新生入学时,对所有学生建立与记录个人诚信档案,直到学生毕业就业为止。学生诚信档案的记载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系统管理员(学生科成员)做好学生诚信档案的一切日常管理。

3.3.2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与诚信教育指标。其中诚信指标主要由学习诚信状况、学术诚信状况、生活诚信状况、缴费诚信状况、网络诚信状况、择业信息诚信状况(最后一年记录)考核,具体内容见界面。

3.3.3学生诚信教育的使用

学生诚信教育档案主要供学校各科室、招工单位、参军入伍等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和诚信守法状况时使用。学生诚信教育的记录做为学生在校的各种评优、申请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申请勤工俭学岗位、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

3.4查询与打印

第3篇

从我们的管理流程来看,从客户签订合同开始,到合同最终执行,交到客户,全过程都在信息系统的监控之下,除了整体产销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系统、科技建设系统之外,宝钢在能源管理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到宝钢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它的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输送,分配、监控,以及减排当中,而且全面覆盖能源的计划、统计、分析、预测、评估,还有日常管理。在宝钢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生产设备的应用,这个方面的应用各个钢铁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尝试;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生产管理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对生产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为系统管理和整体决策服务,以达到优化生产,完善系统的目的。

给大家汇报一个案例,就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系统。现在讲的宝钢是现在宝钢集团的宝钢分公司,就是过去的宝钢,后来因为上钢和煤钢合并之后,原来最早的那个宝钢,现在是宝钢股份下面的宝钢分公司。今年预计产钢1600万吨,非常典型的一贯制的钢铁企业。

从能源中心管理系统来看,我们经常说的EMS,在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能源平衡、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功能质量、完善消耗评估技术方面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便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套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它的重点是宝钢在能源管理能领域,从传统的装备节能向同时重视系统节能转变,以改善和优化结构。EMS涉及三个类型技术,第一是涉及能源的工艺技术,包括能源的平衡模型,节能调度还有信息技术,包括传统的经常说的数据库,系统集成,现代网络。包括我们的现场总线,涉及一些数学工具,还有一些模型,诊断技术,把几种技术综合起来,结合软硬件平台,构建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这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这个左下角的弧形的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一个集中监控中心,控制宝钢所有的能源,水、风、电、气各种能源都在宝钢的能源中心监控下。

这是系统结构的一个简图,上面这个方框是能源中心的设备的配置情况。下面所有的设备都是连接到现场的所有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现场的监控。

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在线监控,平衡调整,采用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控,并且结合节能调度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高炉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煤气,如果消化不了就放出去,大概很多同志看到过去钢铁企业都烟囱上冒火,都进入到大气层当中造成污染。第二作用是能源系统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针对管理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满足能言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第三减少能源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第四,减少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能源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现场的管理,运行成本,还有检修量大,通过能源中心的建设,可以减少日常管理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五,加大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所以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效率会非常高。第六,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第七,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进行处理。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还有整体管理水平,还有能源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的质量。

第三能源中心系统的功能和任务,我不详细报告了,第一能源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能源系统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

第四方面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技术的要点。第一是现代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第二是节能调度技术。在能源系统里面,结合了我们的能源工艺的技术,这个所有的涉及到的节能调度技术的内容,涉及到宝钢有各种各样的能源设备。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的基本的能源管理技术,基本的钢铁企业是一个粗放的管理,是基于一种经验性的管理,但是宝钢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行,把粗放的经经验性的管理,事后的管理做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是无人值守管理技术,在现场有很多的重要的能源的是无人值班的,是实现扁平化的技术,有三个典型特点,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能源体运行安全水平,还有显著提高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平衡和节能减排效果。

软条件花钱不一定可以买的着,硬件是可以买的着的。

第五方面,跟大家汇报一下,能源中心运行的效果。宝钢能源中心从1982年投产以来,经过1987年二期工程改造,又通过1991到1997年的三期改造,现在有各种能源建设的环保的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宝钢的能源生产调度和管理的中枢,这是能源中心的一个图。这张图从1997年到2006年,我们在高炉炼铁的过程当中,会产生煤气,煤气多了就是放出去,就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人员的浪费,1997年我们煤气的放散率12.6%,从1997年明显下降,目前基本上是0.7%,为什么还有零点几呢,有的时候检修安排的时候,确实有的错不开这个时间,所以会存在少量的放散,0.7%是一个非常低的放散率,当然现在还有更多的调整,就是把我们的一些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作为燃起发电机的原料,这样的话跟发电结合起来,这个方面的结合更加好。

第4篇

1.1应对蓄电池的失效以及相应的运行维护

不论是在中心机房还是直流系统等情况下,蓄电池组都发挥着自己的功效。我们都知道,在平常蓄电池组都是处于在线的浮充电备用状态,但是一旦交流失电或者是出现充电机故障的情况,蓄电池组则必须立即应对,为程控交换机和其他的直流负荷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在这之后,可逐步恢复由油机进行供电。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平常没有有效运用于基站运行的蓄电池,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却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唯一的负荷能量提供者。而假设如此重要的蓄电池出现了失效的情况,基站的其他设备便会因此难以运行而最终造成通信发生中断,从而给我们造成重大的损失。由于蓄电池类型不同,各自的失效机理也有着巨大差别。因此,面对不同类型蓄电池的失效机理,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管理。

1.2常见的蓄电池的测试方式对比

虽说在一般情况下,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主机维护需求相对是比较小的,但是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根据相关的一些维护规章的要求,对蓄电池进行应有的检查,其中包括每月的、每季度的以及年度的保养和检查。在平常的检查中,维护运行人员则要保持蓄电池的清洁,检查是否有过热的痕迹,并且对其电压进行测量,一旦发现有与规定电压有所差别时,便应该做出均衡充电等的及时反应。在现今社会,各种不同的蓄电池维护方法都被不断地发展并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其中包括了电导测试(内阻测试)、核对性放电测试、蓄电池网络化在线监测测量技术等,而这几种测量技术中又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1)电导测试(内阻测试)

顾名思义,电导测试是通过利用交流或直流的信号电源,来对蓄电池进行简短的电导测试或者内阻测试。它的优点是测试所需时间短。相应的其缺点是在反馈蓄电池当前容量时有所欠缺,并且要求较高精度的测试仪器仪表以及更好的蓄电池运行环境。该技术在国内外的邮电、通信以及电力等行业运用较广。

(2)核对性放电测试

当蓄电池有多大容量,便能够相应地放出多大容量,这就是核对性放电测试--能够更好地真实地反映出来目前蓄电池的实际容量。放电测试过程中需要用蓄电池目前容量的百分之十的电流来对蓄电池恒流进行10h放电。核对性放电测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测量,并且在维护方面没有太大的需求。然而在测试过程中却要求观察充电过程并且进行放电观察。此项技术在邮电、铁路等方面运行较广。

(3)蓄电池网络化在线监测

蓄电池网络化在线监测是一项能够通过远端监控蓄电池的技术,只需要利用目前较为方便成熟的技术,便能够对蓄电池进行监控。如果想要达成远端遥控放电,只需要再加装上放电模块(负荷)。不过这项技术的缺点是需要在所有蓄电池上都加装系统。该技术也是在邮电和铁路方面使用较广。

2.针对蓄电池的维护提出的建议

2.1针对蓄电池系统的维护提出的建议

(1)以下情况应该避免发生:蓄电池长期搁置不用;蓄电池过放电;长期浮充却不放电;选择的充电机波纹过大。

(2)建立对应的温度补偿功能(蓄电池浮充电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2~+4mV/℃)。

(3)及时为使用过的蓄电池充电。

2.2关于发现和处理老化蓄电池的建议

(1)关于发现老化蓄电池的建议:①对电池的浮充电压进行监测;②对电池内阻的变化进行监测。

(2)关于处理老化蓄电池的建议:①对浮充电压长期处于偏低状态的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②对老化蓄电池进行及时的监测,如果发现内阻偏大或者严重偏大,以及电压出现巨大问题的老化蓄电池,要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例如活化或者更换。

2.3关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如何维护的建议

(1)应该对以下项目进行定期的监测:①蓄电池电压;②连接处是否有松动;③电池壳体是否合格。

(2)应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电池充电:①浮充电压有2只以上低于2.18V;②放出20%以上额定容量;③全浮充使用时间达一个季度;④闲置不用超过一个季度。

(3)虽然蓄电池的容量和内阻并没有什么精确的相应联系。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上次的测量结果或者出厂时厂家提供的数据来进行比较,通过测量蓄电池的内阻,从而能够观察其离散性。如若出现了内阻或者离散型较为不正常的电池,更要特别注意处理。

(4)在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方面,应该保持一年一次的核对性额定容量的放电测试,如若发现了蓄电池组有故障,针对其再进行额外的测试。

(5)如若情况允许,则尽量选用多组蓄电池。或者是通过把大的蓄电池由一拆分为二的方法,并且进行电联。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稳定安全性,并且并不会增加预算。

3.结语

第5篇

1大气窗口的选择​

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复杂成分的气体分子和微粒。激光在大气中传播时,因为这些物质会对激光信号吸收与散射,还有大气气溶胶的散射,这就是导致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的主因。此外遇到下雪、下雨、刮风等气候,会使能量在空间重新分配,产生了不同程度衰减。表1列出典型气候条件下,大气衰减情况。一般情况下,气候条件良好,对光束衰减主要是散射和吸,比如水蒸气、臭氧、瑞利散射等[2]。辐射波长处在某些区域吸收作用最小,称之为“微窗口”。图1给出了晴朗天气条件,在700~1600nm波段,4个良好大气窗口,分别出现在780,850,1064,1550nm附近。因此,为了尽量减少衰减,可选择有利的天气,并选择处在大气窗口波段波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大气信道模型

在近地光无线通信系统传输中,大气信道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光的吸收和散射,光信号信噪比等将受到影响。对大气信道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模分析,可为系统误码性能分析做必备基础,对光无线通信系统有巨大理论价值。对数正态分布是跟据利托夫近似,用叠加来表示对数振幅。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

一、引言: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规和准则等方面均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共生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这些环境。作者的观点是,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业中,会计必然运作良好,它为企业内部、外部决策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经验来看,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进而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会计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只有将会计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之药。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and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阶“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

模型中还有两个相关的系统。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终是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6]。

同时会计审计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与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得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审计系统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产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价格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当时还就新的会计在有关铁路的杂志和许多新出版的金融杂志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大讨论。这些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构想出并于以后几年逐渐完善的会计方法,很快便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首批大工商企业所采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它们一直是美国工商企业的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

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炸药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10年,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仕鞒龅哪遣糠只竟毕住ü跃缮头峙涔痰牟牧狭鞒探泄芾硇鞫玫降慕肌U庑峒粕系拇葱鲁晒晌似笠稻肀夭豢缮俚墓芾矸椒āMü庑椒ǎ攀构芾砩系挠行蔚氖衷谛骱图喽骄没疃矫娴靡匀〈谐×α康奈扌蔚氖帧8]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乩嫱盘宓牟恍概Γ?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就是现代企业强化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产物。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会计界在对管理会计反思的同时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力吸取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还产生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质量管理会计、适时制度系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

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可见,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技术革命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的需要呼唤着会计的发展,创新的会计系统又成为了企业管理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当企业组织还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外部约束时,会计系统又可能成为内部人所控制的,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而要纠正这一切,又必须依赖于企业内外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即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五、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联系我国现实,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伦业而不是从经理市场中竞争产生,甚至还无所谓经理市场时;当企业还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惯性进行管理时;会计信息是否还能发挥其作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就不会有对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需求。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科技论文: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第8篇

1、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为了促进企业进行科学、信息化生产,基于MES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设备的具体情况,需要和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技术方法结合成一个整体,做好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有效交流,这样才能够促进产品的信息化生产,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

1.1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面向MES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网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服务器和文件管理系统(PDM)的服务器进行有效的连接,并通过终端开关和车间生产线进行连接。系统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在PDM系统中获取流程信息。根据生产计划、生产量、生产目标完成时间来科学合理地调度人员,还需要根据PDM设备工艺的信息来合理安排车间生产计划,安排好生产计划以后,需要生成电子打印单,并分配给每个生产线进行生产,让生产线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生产人员在获得电子打印单的同时,并且获得生产任务和技术生产的文件来进行相应的操作[1]。

1.2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框架

为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运行的需要,MES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B/S结构和C/S结构的两种特性,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B/S结构被称为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使用B/S结构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在进行开发的时候,程序员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输入运行代码,而不需要在客户端编写任何代码,这样就能够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对C/S结构的,也就是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应用开发,还需要对服务器程序进行有效的开发,也需要开发客户端程序,并且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

1.3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为了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采用分层管理的系统方法来进行管理,这样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操作。以下是该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是基础数据层,主要包括各种异构的数据库。支持MES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异构数据库进行验证,服务器中的数据源为SQLServer2005和MySqlServer。第二层是业务层。业务层的系统需要根据一个具体的逻辑来实现业务,每个组件在系统都需要进行封装业务,这样才能够对各个模块进行管理,其中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李昕(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9)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工艺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产品图纸、3D模型、装配工艺技术数据等一些丰富的工艺技术资料和相关的原材料、施工设备等其他信息传送到服务车间当中,这样就能够实现企业生产工艺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52(2014)05-0064-03收稿日期:2014-09-22作者简介:李昕(1969—),女,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设计,工程师。E-mail:包括文件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系统配置模块等。第三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实现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有效联系,能够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换。

2、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层设计

2.1基本数据层的设计

制造企业需要按照软件系统进行采购和生产管理,在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系统。利用MES系统时,可以从原来的系统中获得相关信息。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从系统外获得需要的信息,该信息的第一部分是从ERP系统中可以得到,如: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任务;另一部分可以从PDM系统获得的信息,如: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由于ERP与PDM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规定,不同厂商在实施过程中,基础的数据库是不一样的。在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这样就能够实现各种工艺信息的有效整合。

2.2业务层的设计

通过Hibernate的框架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与基本数据表之间的联系。根据两种数据库中数据源的配置情况,实现持久化类的程序对应于一个数据源表。为了实现对多数据源管理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下的数据传送,需要在Spring配置文件中的applicationContext.xml做一个更加详细的部署。在配置过程中,两种类型的数据源都配备了两套sessionFactory和事务管理器,服务和Hibernate映射文件来指定不同的属性,对独立的数据源和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对应的加载。根据用户在系统中的请求数据,选择不同的属性,然后根据数据源配置和Hibernate映射文件来处理不同的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2.3表示层的设计

表现层使用DreamweaverCS5来进行整体布局,每一个独立项的详细信息都是由JSP结合Struts标签库来进行构建。利用Struts标签页界面可以大大减少代码量,并使用一个非完整的UI标签来访问数据。模型数据进行接收是在JSP页面当中,还要更新Struts标签和其他HTML元素向用户显示出来。为了有效实现对用户输入信息的合理处理,需要根据结果JSP页面来进行重新定向,需要创建一个控制器动作和拦截器来配置文件Struts.xml。控制器的作用是对一些输入的信息进行拦截,拦截器的配置文件Struts.xml是用来描述JSP页面和行动之间存在的联系。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拦截器来实现系统的要求,使处理结果能够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允许用户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作者:李昕 单位: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3.1工艺信息的分组管理

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指导车间的生产经营,对车间的工艺信息进行分组的管理。企业将产品制造过程制成文件的形式发给各个车间,常见的工艺文件: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的内容是多工序多步生产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生产批次来制作不同的卡片,各批次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做工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工艺规划,并且进行生产过程的简单介绍,做好信息传递和管理,做好机械加工工艺的有效控制。

3.2对产品结构信息的管理

工艺过程卡需要结合相关产品来进行制作,这是使系统能够更好地管理产品,对每个进程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工艺结构树和产品结构树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增加对产品的了解,掌握零件工艺结构树的节点,这样可以清楚地描述每个组件的产品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成本、时间和其他因素,根据产品的精细程度不同,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工艺过程卡,有些生产过程需要制作更加精确的生产工艺过程卡。为了做到各部分内容的清晰明确,需要对过程的信息结构的详细信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工艺信息的管理工作。

3.3工艺信息的关键词检索

传统的企业工艺信息管理是以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的形式来保存的,不易快速访问和管理。可以利用电子文档来存储过程卡的信息,虽然可以解决企业工艺数据管理的问题,但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不能够快速的访问,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这些信息和数据存储在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这样可以提高检索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工艺信息检索支持查找特定的设备或工艺设备的信息,并且进行分类筛选,及时掌握工艺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9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定义及要素

所谓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它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2、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消失了,而代之以新的方式,给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有:

(1)控制范围扩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

(2)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记账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3)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带动控制活动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当前电算化环境下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将是一种趋势。但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的重要性下降

电算化后,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方式是口令授权,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口令对于稍懂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财务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则所有的财务秘密均可见。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4、网络环境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被访问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

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象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

内部稽核难度加大。若要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克服下列几项问题: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竞争能力;稽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会计师必须培训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定能胜任此项工作;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5、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

1、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来实现的。规程应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注意事项,维护的时间和方面,维护的程序等内容。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盘点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进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此外,凭证格式标准化控制、凭证顺序号控制、凭证审核控制、重复输入控制、对应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审计线索控制,修改痕迹控制、数据备份控制等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四、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变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无前例的飞跃。但在这个飞跃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等,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

2、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让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3、审计技术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上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贮的电磁化,如果没有全部打印输出纸质的账表文件,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所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审查。即使系统的全部账表都要硬拷贝,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例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查账务文件,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可以对众多的会计事项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员对缺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变化率和进行各种分析比较等等。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

4、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10篇

近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召开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黄金周旅游统计信息预报工作进行研讨。尽管“十一”之后,有关假日旅游的利弊得失人们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应该肯定的是,黄金周旅游统计预报工作确是统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长期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包括政府统计部门的综合统计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专业、行业统计)年年讲天天讲的是,统计要为政府服务,要为领导服务。这种提法本没有错,但却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应该成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面向公众是统计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用数字描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数量特征。统计数字覆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统计数字的需求自然也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绝不仅限于政府部门或有关领导。如果无视或轻视更为庞大的社会需求群体,统计工作就是不全面、也是不完整的。

统计面向公众是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所决定的。一方面,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愈来愈强,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必然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所谓政府职能,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法律赋予的管理手段为社会公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逐步变管理为服务,政府统计部门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职能。

第11篇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及其重要性统计

作为提供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公众、学者与官员越来越广泛关注。统计是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及某些特定事物发展规律的工作。它的过程就是搜集资料—整理加工—统计分析,也就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从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统计分析),是一个从质到量,再从量到质的过程。因此怎样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和如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便成了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统计是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的比较典型的统计工作,这关系到学校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和学校能否更好发展。学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提供信息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分析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及各类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统计数据数出“多头”

就当前的高职教育信息统计而言,统计报表中除了学校综合统计报表之外,各职能部门也有各类相应的报表,如实验室信息、人事、财务、基建统计等各种报表。这些报表的数据之间既有着差别性,又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数据也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同方面的反应。但是,由于很多学校都没有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统一的监管,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没有统一的口径和指标,统计上报的数据也出现了数出多门和数据不一致等情况。比如我们就对学校的在校生数量进行调查,教务处和学生处因为调查方法和统计口径不同,给出的数据也不相同;还有固定资产、教学仪器的统计,资产处与实训中心的数据又不相同,这些情况都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时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因为不同的调查目的,也存在着多头布置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有些相同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也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很难落到实处,而且经常出现一些重复调查和交叉统计的现象。

(二)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主动性不强

现在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多数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意识不到位,只把统计工作停留在基础层面上,觉得我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好上级或领导布置的统计报表,就算是做好本职工作了,没有认识到主动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决策和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利的统计信息分析也是他们的职责。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学校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统计专业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统计知识培训学习,不具备较强的统计专业技能。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综合统计工作人员来说,大多在校(院)办设一名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且很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计工作大多时候都是由校办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来兼任,并在其它各相关职能部门内设兼职统计工作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在这些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中大多数都不是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对统计工作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并且很多统计人员长期得不到有关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与上级或其它统计部门联系较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工作指导,很难了解各类统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要求,致使统计工作只能停留在填写报表的基础阶段。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使用信息化不高,失真现象严重

统计数据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些职能部门认为这些统计工作并非日常性的工作,也非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是额外附加的工作,所以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填报工作不予重视,经常会出现统计数据的迟报、漏报,甚至有时候存在不愿填报等情况。对统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无法配合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甚至没有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实,影响了一些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还有些情况是在统计数据的搜集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职能部门,在这些数据搜集和填报时,经常会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工作上不愿配合,这就加大了统计数据的搜集和填报难度,数据的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失真现象严重。由于现在统计软件大多为单机版,所以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信息共享性也比较差,经常使得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的主要策略

(一)稳定统计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它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因此队伍的稳定性也显得非常重要。近几年来,统计报表与统计调查难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又经常性的变换统计工作人员,统计人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了岗位,新来的人员还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对统计工作业务还不熟悉,有时统计口径把握不准,填报报表都很难,质量就更得不到保证,致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针对统计工作中的这些问题,首先是稳定统计工作队伍,在院办或信息中心设立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全面负责学校的综合信息统计工作;其它各相关职能部门均配备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形成统计人员网络,真正做好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日常化,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其次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对专、兼职统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和在岗业务教育培训,来增强其业务素质,如采用送出去学习和请专家来讲座等方式,让统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和掌握各项统计指标的内涵,提高统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准确完成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二)建立统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流程,实行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规范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设立全校统计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一般都是由综合统计人员所在部门兼管,对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工作担负起协调指导和监管作用。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工作流程,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统计上报工作流程,对每组上报数据的进行层层把关,除统计人员要进行核实外,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要对数据进行认真的核实签字,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确保统计上报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防止出现错报、漏报和瞒报等现象,必须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管,增强监督管理意识。完善统计职能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建立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各职能统计部门的自律与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约束和监管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一经发现要进行层层追纠,并且严肃查办,把好统计信息的质量关。同时,积极在全校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如《统计法》、《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统计制度,提高全校教职工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三)转变统计工作观念,充分发挥统计作用

第13篇

论文摘要: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一、协调度界定

协调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协调发展体现在系统进化的潜力、生机和较强的适应性,如果系统目前的水平较低,但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推进、配合默契,系统的生命力就会旺盛,就有可能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促进两者的快速发展;如果系统目前水平较高,但各子系统之间不协调,相互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系统就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同时也阻碍了两者的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是指两个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的合作、互补、同步等多种关联关系,及利用这些关联的积极关系使系统呈现出协调结构和状态以及两个子系统间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稳定状态,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因此,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系统应符合以下特征:

(一)动态性

两个子系统的协调过程必须是一个动态协调过程。在协调的过程中,暂时的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允许并正确看待这种暂时的不协调,因为这种暂时的不协调将会对以后的进一步协调做准备,为推动两者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性

两个子系统内部必须是协调的。两个子系统内部不协调,则谈不上促进两者的协调,只有内部协调才能促进两个子系统的发展,且各系统内的每个要素在协调过程中都要以其他要素互为输出、互为适应为目标,因此,两个子系统自身结构的合理对系统总体的协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相互性

两个子系统之间必须要协调。一般情况下,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目标之间应该是大体平衡的,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状态。但若有一方过度超前就会造成两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出现失衡,并最终影响系统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只有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彼此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整体最优发展效果。

二、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成因素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组成的系统,因此,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体现为区域创新系统各构成要素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因此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成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主要体现为区域内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与区域经济的协调。要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创新主体彼此间的合作与配合,形成凝聚力,并且在各创新主体合作的同时,它们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也必须要跟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创新主体就要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及影响力,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整个区域处于创新的氛围中,并且在各主体相互影响与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发展结构和运作机制,通过调控和整合各主体间的发展结构和运作机制来确保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创新资源的合理投人、配置及使用可以促进其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推动创新资源各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投人创新资源的同时根据资源本身具有的优势合理地使用资源,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同时还要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让各创新资源都能高效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并在不断完善自身使用价值的同时,促进其最大限度的产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收益,最终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反映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能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方面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上。自主研发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可以让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可以使企业引人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节约研发时间;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原有技术,并改善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实现这三方面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就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有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实际程度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很有帮助。

(四)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协调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建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才能形成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创新环境协调需要软、硬环境都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不仅需要通过体制、’政策、机制、贸易等来促进创新软环境的改善,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善硬环境为创新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带来好的环境空间,同时也为创新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决定指标,其作用都不可忽视,应对其重视及加强。

三、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

(一)指标选取:

因为协调是描述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状况,而不是各自的发展状况,即使各个子系统发展到了较好的水平,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关系,并不能说明系统协调。相反,系统完全可以在低水平层次上达到协调,我们追求的主要是高水平的协调。因此,‘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角度来考虑,同时所选的指标应该既能体现两个系统本身状况又能体现出二者的相互作用。

所以本文把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四方面: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创新环境协调指数,根据指标数据可查性及代表性,本文选择各项指标如下:

创新主体协调指数。选择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工业企亚数比重、"211”工程院校数占高等院校比重、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作为创新主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

创新资源协调指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综合能耗产出率作为评价指标;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比重作为评价指标;资金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三项作为评价指标;信息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评价指标。

创新能力协调指数。自主研发能力选择用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申请授权数比重作为评价指标;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选择用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选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份额、新产品销鲁收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两个指标来衡量。

创新环境协调指数。经济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选择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来表示;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选择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经费统筹额比重来表示;市场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选择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比重来表示;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选择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来表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一级指标为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下设四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和创新环境协调指数,三级指标为指标选取中所选择的指标。: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1)权重的确定。由于在本论文中选用的指标都是定量的,所以选择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权重,这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在一个系统中,指标的重要性越大、对应的权重也应该越大。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2)评价方法。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的评价方法有相关系数法、DEA评价法、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和主成分投影法。

相关系数法所关注的是两个系统之间是否有一种稳定的联系,如果有稳定的联系,便是协调的,否则便是不协调,这是相关系数法的优点。但该方法也有不足,如果科技与经济间一些指标有稳定的比例关系,但很低,那么二者也是协调的,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协调。同时,用相关系数法无法对超常规发展做出协调度判断。

DEA评价必须是从投人产出的角度分别从两个系统分开建立评价体系,然后用指标体系法合并在一起,评价体系的建立本身不能体现二者的协调,这是其缺点。

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各因素的作用,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评判。但就某一时点来讲,其缺点仍然是无法给出两个系统是否协调的量化判断。

主成分投影法重点反映的是两个以上的因素或属性水平之间的比例或比值,这种比值表达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指标不仅是相对指标,而且是无量纲的相对指标,作为协调指标,它们仅以相关系数存在。一般来说,相关系数越大就表明协调度越好,相关系数越小就表明协调度越差。

鉴于以上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本模型采用主成份投影法对协调度进行评价,一方面因为本文的评价指标都是相对指标,适宜用主成份投影法来评价,采用主成份投影法可以得出协调度的具体分值,可以对协调度做量化判断;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简便易行。

第14篇

理想情况下,CDMA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扩频序列集应具有如下相关特性:1.每个扩频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应该是一个冲激函数,即除零时延外,其值应处处为零;2.每对扩频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值应该处处为零。遗憾的是,已经证明具有这种理想相关特性的序列集是不存在的。近年来低/零相关区扩频序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针对准同步CDMA系统的特性,即系统的同步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一个或几个码片周期,要求扩频序列在同步误差范围内具有(接近)理想相关特性。

本论文围绕低/零相关区理论,对低/零相关区扩频序列的理论界、低相关区扩频序列设计、具有低/零相关区的二维信号设计、整环上正交序列集设计、LA序列设计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一些相关函数(包括非周期相关函数、周期相关函数、周期奇相关函数)具有低/零相关区特性的序列,在Welch内积界的基础上统一建立了其理论界。研究表明,经过适当修订,所有已知的一般序列的理论界都可应用于低/零相关区序列,只要将相关范围限定在低/零相关区内。

得到了一种由GMW序列复合生成多相低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在低相关区内,其相关函数的边峰值为-1;更确切地说,在整个定义域内除个别点外,相关函数的值都等于-1。通过选择相应的m-序列对的抽样关系,得到了一大类渐近最佳多相低相关区序列集。借用另一不同的构造思想,本文还得到了一类实现简单的渐近最佳二元低相关序列集。

将低/零相关区的概念从一维推广到了二维,并提出了几种利用二维正交非周期互补序列集构造具有零相关区的二维信号的方法,还成功地生成了具有低相关区的二维信号,这些二维信号的相关函数在原点四周的一个矩形区域内非常小或为零。。类似地,本文所述构造方法也可推广到高维信号设计。

基于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本文利用Galois环上元素的迹函数生成了整环上的正交序列集,并利用两个移位寄存器实现该序列集,还提出了一个快速的两级解扩算法,对抽样信号实施快速广义Hadamard变化,极大地减小了运算量。

建立了LA序列的数学模型,推导了LA序列长度的理论下界,提出了几个构造方法。结果表明,其中以基于进化算法的构造方法为最佳,所生成的LA序列远优于已知结果,大部分新LA序列达到了长度的理论下界。

本文所设计的低/零相关区序列可用于准同步CDMA扩频通信系统,降低甚至消除共信道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关键词:扩频序列,准同步CDMA系统,低相关区,零相关区

THETHEORYOFLOWORZEROCORRELATIONZONEANDSEQUENCEDESIGNFORREADECTRUMCOMMUNICATIONSYSTEM

Atract

IdealcodesusedforCDMAsystemshouldhaveimpulsive-likeauto-correlationfunctioandzerocro-correlationfunctio.Unfortunately,ithasbeenshownthatsuchidealcodesdonotexist.Recently,theresearchonreadingsequences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isbeingpaidmoreandmoreattention.Thesesequenceshaveidealorverylowcorrealtionfunctiowithinaecificzone,whichcanbeusedinquasi-synchronousCDMAsystem,wherethesynchronizationamonguserscanbecontrolledwithinpermiibletimedifference.

Inthisthesis,fivesequencedesigntopicsrelatedtothetheoryofloworzerocorrelationzone(LCZorZCZ)areinvestigated,i.e.,lowerboundsonthecorrelationofthereadingsequenceset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sequencedesignwithlowcorrelationzone,binaryarraydesign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orthogonalreadingsequencedesignover,andtheLAsequencedesign.

Basedontheboundsonierproduct,wehaveestablishedseveralboundsonvariouscorrelatioofLCZ(ZCZ)sequences,includeaperiodiccorrelationbound,periodiccorrelationboundandoddcorrelationbound.Ourinvestigatonshowsthat,allknownlowerboundsonvariouscorrelatioforordinarysequences,derivedfromboundsonierproduct,canbeextendedtoLCZorZCZsequencesbylimitingthecorrelationoperationrangewithintheloworzerocorrelationzone.

AnewclaofpolyphaseLCZsequencesoverGF(p),basedonGMWsequences,iscotructed.Thesequenceshavethepropertythat,inthelowcorrelationzone,theout-of-phaseautocorrelationandcro-correlationvaluesareallequalto-1.Furthermore,thecorrelationvaluesarealmostallequalto-1withinthewholetimedurationexceptforafewvalues.Byselectinganaropriatesamplerforapairofm-sequences,alargeclaofasymptoticallyoptimalpolyphaseLCZsequenceset,canbeobtained.Inaddition,byborrowingadifferentstrategy,anotherclaofasymptoticallyoptimalbinaryLCZsequencessetispresented.

By generalizingtheconceptofZCZandLCZfromone-dimeiontotwo-dimeion,aclaofbinaryarrayswithZCZproperty,basedonaclaofmutuallyorthogonaltwo-dimeionalcomplementarycodes,ispresented.Besides,aclaofbinaryarrayswithlowcorrelationzoneisalsoobtained.Thecorrlationfunctioofthesearraysarezeroorverylowwithinarectanglearoundtheorigin.Itinotedthat,similarconceptandcotructioncabeeasilyextendedtothree-dimeionalorhigherdimeionalcodewithloworzerocorrelation.

Basedontheautocorrelationpropertyofm-sequenceoverGF(p),amethodforcotructingorthogonalsequencesetsoverGaloisringisderivedbymakinguseofthetracefunction.Itcanbesimplyrealizedbymeaoftwoshiftregisters.Inordertodereadthesignalefficientlyatthereceiver,afastalgorithmforimplementingthebankofcorrelatorsisalsoderivedtodecreaseloaddramatically,byperforminggeneralizedfastHadamardtraformoftheblockofpermutedsamples.

第15篇

1对不同时期的旅游信息进行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了,在1981年的时候,中国国际旅行社,到美国引进了PRIME550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1984年的时候,也去美国引进了关于饭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逐步发展,很多行业都是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航空公司也是采用了这种订票系统,方便了乘客,订票不用去机场,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定票了。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之间互相结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早在10年前,国家旅游局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设“金旅工程”通过旅游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可以很容易查到。尽管这些在国内已经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非常滞后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旅游管理系统系统相当封闭。对于很多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他们之间是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互相之间利用的非常少,显得有点闭关自守。

(2) 旅游管理系统在开发是没有考虑空间信息。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没有考虑周全,对空间信息忽略了,因此,旅游者在查询时,不能很直观地看到空间信息。

(3) 旅游管理系统的内容单一。 旅游管理系统,里面的内容多数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系统现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设计出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把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设计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本文采用ASP程序,开发出适合的软件,对于一些旅游规划的子系统来说,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例如旅游时间、费用等这些限制条件,再把这些需求转化为背包,或者不对称的TSP,再运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解释。

2对WebGIS技术进行分析

WebGIS 是一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系列存储、处理、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技术是和Intemet应用的产物,也是一种互相操作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地理信息在网上能够直观的浏览,这和图形是离不开的,但是,现在的浏览器不支持这样的图形。因此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另寻方法,一种是利用客户端解决,另一种是直接利用服务器解决。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采用公共网关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采用的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两者之间一个接口;另一方面是采用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这两者之间一个接口,这就起到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了。还有种方式是把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上,再通过服务器把信息传递给程序,程序再传递给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再将结果传到客户那里。这种技术有两种,但是因为因为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灵活性又非常大,并且这种程序需要单独的运行,这样的网站由于用户都非常多,因此对于服务器来说,负担非常的重,所以运行的效率就很低。

(2) 采用服务器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是针对公共网关效率低,才研制出来的,因此他的方法和公共网关的原理有些相似;同时,也有他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运用程序可以单独的运行,但是对于服务器应用程序,需要在一种特定的服务器上运行,因此他的运行速度非常的快。这种服务器应用程序也有他的缺点,表现在必须依赖服务器和计算机作为平台。虽然这种服务器增强了与客户的端的交互性,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空间数据,但是这种信息仍然是属于静态的。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不能随意的进行缩小和放大,原因是这种图像是属于实体,在进行放大或者缩小这些操作时,都需要通过服务器才能完成。当网络快时,用的人多,服务器的负担更重,从而导致系统的反应变慢。

(3) 采用插入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在浏览器那端安装插件,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图形信息。这种方法是,将部分服务器上的一些功能,转移到客户端上;这种方法克服了系统反应慢,减少了负载。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有他的缺点,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些控件才能实现。

(4) 采用Java应用程序法

Java是一种编程语言。这种语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一次编写 ,什么地方都能够运用,并且和操作平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存取到网络的相关文件,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但是,也有他的缺点就是这种方法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工作量非常的大,速度也相对较慢。

(5) 采用Map API

在目前的一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相关网站上,有一些应用程序接口,进行技术研发,研发者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供第三方运用。这与一些软件的功能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运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表现在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

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而言,两者所应用的范围是不同的。首先,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供给专业人士用的。基于这些特点,采用Map API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3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准确的定义为了系统目标,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的需求决定了系统的规模。

首先通过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出系统;同时,在这些系统设计完成之后,这些用户的不同需求,成了最后验收的最主要的依据。

旅客是非常关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因为这些游客,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了解旅游信息,为整个旅游做好前期的决策或者规划;因此,在出发前,旅游者需要了解到旅游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或者服务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包括吃、住、行、娱乐等等。假如旅游信息有变动时,这个系统将会随着变动而更新,所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样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后,为游客的整个旅行做到心里有数,也能让游客更好的选择目的地,安排好行程的时间、地点等,也能满足一些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旅游的

宣传力度,也是为了让旅游信息管理的更好,且更进一步地管理好旅游提供的一些依据。所以说,对于旅游信息能够更科学、准确的管理,还能收集到反馈信息,为旅游分析、预测、决策等,提高科学的可靠性。因此,该系统除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外,还应该是一个网络系统,游客通过这些互联网,获取到有用信息。这样也能方便旅游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将准确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使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能够共同用,因此这个系统的目,依靠网络,为游客或者是旅游管理者,提高。达到旅游资源共享及信息更新的目的。

因此,本系统应达到目标:依托网络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信息资源的查询,也是方便旅游管理者能够快速的维护和更新相关信息。

4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从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需求来看,这个系统包含有信息的查询、形成规划还有对旅游资源管理的维护和更新等等。

(1) 对于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旅游景点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都属于是旅游资源。这些都是通过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及文字、地图、照片、音频、图像等等这些多媒体信息,从而对旅游景点的风貌等进行全方面的介绍。同时,设计的系统可以让游客对相应的旅游景点的各种情况进行打分,并且根据最终的打分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推荐旅游景点。

(2) 确定相应的旅游行程

游客在选择自己预想中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己可以利用的旅游时间,自己预算的游玩费用等等从而预选出相对优秀的旅游行程路线。

(3) 电子地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