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德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德育论文

第1篇

(一)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各学校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是以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还是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更多的是出于贯彻落实某些政治要求,而非切身源自于学生本身的需求。而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关键。

如今,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正逐渐向着家庭和社会倾斜。因此,要着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就不能停留在学校,而是要团结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着力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不间断和全方位性。对于学校,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说教式”德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等德育宣传阵地,在楼道、图书馆、操场等场所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拓宽德育教育的场所和方式。对于家庭,主要是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以身作则的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具有道德的形象。对于社会,即多向学生免费提高参观道德模范纪念馆、科技馆等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标准。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的全过程是实质。

德育教育虽然是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来教授,但它实质针对的是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而非纯知识性教育。因此,无关是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德育教育应该被融入到其他各个教学科目中。通过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性的夹杂着德育教育,或在其他科目教学中,遇到有关德育方面知识时,顺势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针对学校各个科目的教师,而不单单针对于专门的德育教育教师,树立德育教育的责任理念,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只与德育教育教师有关,与自己也密不可分。

(三)构建科学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是根本。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德育水平的评价机制也要随着新问题的发生和新现象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因为只有随着社会变化不断更新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情况。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全面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补充到现行的德育评价标准中,不断完善德育评价的标准。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回归生活   珍视童心   提升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51uc.com.cn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坐在家庭树下聊聊天,拉拉家常(课件演示“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演示课件:点击家庭树上的树叶,弹跳出“父母”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好吗?(在老师启发下,生动笔计算)

    生甲:3285天(属鼠的)。

    生乙:3650天(属猪的)。

    师:三千多个日子,我们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呢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许多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读一读吧(演示课件,出现字幕:读父母的故事。背景音乐为《世上只有妈妈好》)。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

第3篇

(一)生长环境和家庭状况的差异性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行同,有来偏远农村的,也有来自周边城镇的;有的是家里面的独生子,而有的家里面兄弟姐们众多;有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长大,也有的小学生是单亲家庭长大。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了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校方和家庭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差异较大寄宿制小学倡导小学生自理、自律,提倡小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但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小皇帝,让孩子养成了“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效果。

(三)家庭整体素质低下部分小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整体素质也不高。这样的家庭往往缺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忽略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不懂得教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孝敬长辈、感恩等。

(四)教师工作量重,难以全面落实寄宿制小学校的老师白天需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还需要进行轮流值班。这样导致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大大减少,造成老师一天下来早已筋疲力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每门课程都需要渗透德育工作的内容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唯成绩论”的影响,关注重点大多停留在少数尖子生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班级其它学生的了解。因此,不能及时发现班级其他学生的心理变化,使班级凝聚力大大减弱。从而导致对学生集体主义、意志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缺失,使寄宿制完全丧失其优越性。所以,必须努力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各门课程中。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科任老师、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甚至学校餐厅厨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工作中。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和寄宿小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他们必须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出发,劲量弥补和完善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比如:班主任应详细记录学生姓名、班级、家庭住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宿舍管理人员应教会小学生整理被子、清洗衣物、打扫寝室等,从而让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寄宿制小学生都远离亲人在学习住宿,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父母依耐性大。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主动担起小学生第二父母的责任,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生活习惯,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指引,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人。因此,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的一切校园活动都应该以“安全第一”基本原则,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比如:开展环保小卫士、生活自理小能手、节约用电小榜样的评比活动,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