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信监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信监管论文

第1篇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第2篇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第3篇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第4篇

关键词:DS2762;锂电池监测;单片机

1主要特点

为了满足当前移动性和轻便性的要求,设计便携式产品时通常采用电池供电。而使用电池供电时,电池的当前状态往往是用户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前的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等都需要实时显示电池的当前状态。通过MAXIM公司的DS2762即可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充放电状况及剩余电量等参数,并可以把这些数据储存起来,提供给单片机作相应处理。

DS2762芯片是MAXI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智能锂电池监测芯片,该芯片集数据采集、信息储存、安全保护于一身,而且功能强大、硬件接线简单。其主要特性如下:

仅用一根双向数据线即可实现与单片机的通讯。

内含温度传感器,可免去在电池块内装设热敏电阻。

片内模数转换器可进行电池电压监测,以用于判定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结束。

通过片内电流累加器可实时记录电流流入、流出的总量。

具有两种电流感应模式一是片内25mΩ电阻感应方式,二是可由片外用户选择的电阻感应方式。

具有两种电源模式:即工作方式和睡眠方式。在正常工作模式,DS2762可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和剩余电量等参数,而在睡眠模式,DS2762将停止对这些参数的监测。

2引脚功能

DS2762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CC:充电保护控制脚;

PLS:用户端电压正极;

DC:放电保护控制脚;

SNS:感应电阻连接端;

DQ:数据输入、输出端口;

IS1,IS2:感应输入端;

PS:电源模式选择端;

VSS:接地;

PIO:可编程I/O端:可根据需要控制用户定义的电路;

VDD:电池正极输入

Vin:感应电压输入。

3DS2762的存储结构

DS2762内含EEPROM、可锁存EEPROM、SRAM和其它一些功能寄存器,表1是DS2762的内部存储器结构。其中EEP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可用于储存电池的重要信息;处于锁存状态时,也可用可锁存EEPROM储存其它一些固定信息;SRAM一般用于储存一些不重要的临时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先存到RAM,然后进入EEPROM;实际上,EEPROM中的信息也可复制到RAM,这两者是镜像关系。

表1DS2762的内部存储器结构表

地址内容读写状况

00H保护寄存器可读写

01H状态寄存器只读

02H-06H保留

07HEEPROM寄存器可读写

08H特殊寄存器可读写

09H-0BH保留

0CH电压寄存器的最高有效位只读

0DH电压寄存器的最低有效位只读

0EH电流寄存器的最高有效位只读

0FH电流寄存器的最低有效位只读

10H电流累加寄存器的最高有效位可读写

11H电流累加寄存器的最低有效位可读写

12-17H保留

18H温度寄存器的最高有效位只读

19H温度寄存器的最低有效位只读

1AH-1FH保留

20H-2FHEEPROM,块0锁存时只读,未锁存时可读写

30H-3FHEEPROM,块1锁存时只读,未锁存时可读写

40H-4FH保留

80H-8FHSRAM可读写

90H-FFH保留

DS2762的操作命令有两类:一类是地址命令,包括读地址、地址匹配、跳过、SWAP等。另一类是功能命令,包括读数据、写数据、复制数据、取消数据和锁存等。

4应用

以DS2762为核心设计的智能锂电池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本系统采用片内电阻感应方式。

本电池监测系统由DS2762锂电池监测芯片、51单片机和液晶显示模块组成。DS2762主要完成对电池当前状态的监测,包括当前电池的充、放电状态、电压、电流、温度和剩余电量等参数的监测,同时它还能自动采集这些数据,并将其放在存储器中。场效应管FET1、FET2等构成了DS2762的充、放电保护回路,可用于实现过压、欠压、充电过流以及短路保护等功能。

通过8051单片机可以按照用户需要对电池的相应参数进行读取和处理,然后送往液晶显示模块进行显示。由于存放这些参数的EEPROM具有非易失性,所以本系统同时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图2电路中的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处理中心,由于大量的工作均可由单片机来完成,因而明显地降低了该系统的硬件复杂度。

液晶显示模块可用来显示用户需要了解的电池当前状态信息,以便用户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处理。实际上,该液晶显示模块只接受单片机的控制和访问。

由于DS2762与单片机进行数据通讯时仅用一根数据线,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芯片的读写时序要求来编写程序,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读写。下面介绍利用DS2762芯片来对电池的工作方式和电压、电流、温度、剩余电量等参数进行监测的具体实现方法。

(1)电池工作方式的监测

要确定电池在使用中处于何种工作方式,可利用DS2762中电流寄存器的值来进行判断。单片机每88ms监测一次电压,并将IS1和IS2两端的压差(Vis=Vis1-Vis2)转换成电流存入电流寄存器。若Vis为正值,说明电池正在充电;若Vis为负值,说明电池正在放电,也就是仪器正由锂电池供电。其软件流程图见图3所示。

(2)电池电压和温度的测量

由于DS2762芯片内部集成有A/D转换器和数字温度传感器,因此,要获得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只需通过单片机对DS2762发出采集电压、温度的控制命令,并待其采样完毕后自动将电压、温度的测量值存入相对应的寄存器,最后再由单片机读取寄存器的内容即可。

(3)剩余电量的监测

电池的剩余电量是用户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之一,它可利用电流累加寄存器中的值来求得。电流累加寄存器的值是由DS2762实时自动测量电池电流后得到的,因而无须对其进行控制。通常在电池充电时,该值增加,电池放电时,该值减少。这样,通过单片机读取此值即可获得剩余电量。剩余电量监测的流程图见图4所示。

在单片机对DS2762进行任意存储命令操作时,每个命令发出之前都必须按照DS2762的复位时序要求先发出复位信号且等待DS2762的应答(以示DS2762准备接受或发送数据),然后再发出一个ROM命令以用于选择总线上要访问的DS2762。在本文的程序流程图中,此过程已在“DS2762的初始化”程序中所包含。

一般情况下,在读取电流累加寄存器的值时,为防止读取错误,要先检查DS2762是否正在修改寄存器的内容。这一点可通过判断EEPROM寄存器的EEC位来实现。

第5篇

正如上文所述,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讲,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投资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在资金方面,很多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问题。

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量大,需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③监督力度不够。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和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导致日常监督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我们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工程管理观念

转变管理观念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过去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混乱。因此,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具体来讲,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对整个电力工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各种技术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②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设方的经济利益。

2.2引入PM管理模式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影响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业主自建模式和监理模式是过去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建设需要,比如,在监理管理模式中,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局面,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引入PM管理模式,这是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管理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管理公司可以为业主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编制报告并进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招标、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管理活动,实现对项目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合同等全程管理。总之,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管理要求。

2.3构建全方位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机制可以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完善以下几种管理机制:

①工程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机制,在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考察其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②监督机制。监督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还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监督,保证施工质量。

③激励考核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制订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依据他们的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出版物、检索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印刷型书刊、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的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原有的阅览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适应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基层图书馆建立一个集网络、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图书室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第7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检修;管理方法

1.目前电力通信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通信网点具有分布广、设备种类繁多、业务繁重等特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对电力通信的传输设备和光缆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电力通信设备目前最常用的检修方法为计划检修,也就是预设检修周期对整个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修周期制定主要依据是管理人员主观推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1]。经常发生电力通信设备过度检修或者检修不足的问题,不但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很多电力通信设备的故障隐患没有得到有效消除,使得电力通信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明显不足,需发展专业化状态检修,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电力通信的专业和电力设备运行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专业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必然和传统电力一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2、电力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分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电力通信企业在持续稳定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类风险,需要检修角度出发来对风险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目前先进的电力通信设备状态检修方法为“五步循环改进法”具体如下:

第一,定义。电力企业要组建电力通信检修专业人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来确定电力通信检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检修的目标和检修的流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状态检修管理制度。

第二,评估。通信专业对可能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类,包括:设备常见故障历史数据、各系统网管数据、环境监控数据等,然后在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来评估各项检修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分析。通过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对评估完成的数据和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确认二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再结合电力通信运行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何通过状态检修来逐步消除各类安全风险,确保电力通信可以持续稳定性的运行。

第四,优选。编制3~5个可供选择的状态检修方案,然后通过相应的讨论选择出最佳的电力通信检测方案,并落实到实际检修过程中。

第五,改进。根据制定的检修方案来确定控制标准,并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及时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各项工作能落实到实处。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导致预期设计标准和实际检修发生较大的误差,此种全新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安全风险和电力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内在联系的逻辑分析和对检修过程的控制和修正。通常情况下,电力通信检修设备管理的对象是安全风险和设备状态。通过一系列风险分析和状态评估,就可以为电力通信设备的检修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

3、建立功能层次型及高效的运维管理方式

就传统电力通信的运维管理方式而言,无论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还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电力通信持续、稳定运行的需求。而且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传统电力通信运维管理方式和所应用的技术以及设备,都已经难以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实际需求[2]。急需提升电力通信运维管理水平,才能满足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具体需求。

目前电力通信运维的组织结构设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电力通信网络专业的不同来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不同的運维管理部门,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电力通信管理水平;另一类是根据功能层次的不同来划分,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现场维护层、管理层、网络维护层。就我国目前电力通信发展现状而言,按照工程层次的划分类型,更加符合当前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比较好,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为有效提升电力通信运维管理水平,要积极融入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精尖的技术。此类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力通信企业的发展体制、经营方式、运维管理方式等产生了严重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截止2017年底我国电力通信企业技术、体制、设备管理、状态检修方式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但全新的电力通信运维管理模式,是从传统电力通信运维管理体系上发展而来的,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3]。

全新的电力通信运维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门,一个运维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设备进行全方位维护和管理,确保电力通信网络可以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定期对系统中的电力通信设备上进行巡查、对系统中出现故障的通信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维修、根据维护保养的方式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另一个是管理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一系列法方式方法来实现网管操作和通信调度,从而实现对整运维体系的管理,确保整个系统都能持续稳定的运行。

4、电力通信运维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运维管理从业人员是保证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积极掌握各个领域的全新信息,才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比如: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操作人员,要熟悉多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开展相关作业。而运维人员则要准确掌握各种设备运行方式,并具有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电力通信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2加强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新运维管理方式需要各种信息技术和新设备的支持,在实际管理中要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高精尖的新型技术。从而实现管理信息、资源数据精确测量和大量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全面、精确、动态管理和控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 深入分析了电力通信检修及管理方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电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力通信检修方法和运维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力通信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需要积极改变传统观念,并融入全新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谭成军. 电力通信运营工程维修管理风险评估分析[j].科技风, 2017(21):157-157.

第8篇

议论文的观点是作者对议论的对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具体地说,就是作者针对某个概念、事件和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的态度。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个好的论点的提出要注意自我议论的“可阐述性”以及读者的“可接受性”。好的论点一般具有以下条件:

①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抓住关键,切中要害;点明原因,揭示结果),提出自己从概念、材料中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深切体会,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②新颖性。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③穿透性。立论有哲学基础,思辨性强,指出规律,预见发展,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④人文性。论点中肯、隽永,从人性、人生、生命、道德、人际关系等人文角度对概念、材料加以分析,从而提出关乎社会人性健康和谐的观点。

【运用关键】

本技法成功运用的关键有三处:

(1)依托事实,深挖论点。议论文的论点既不可脱离事实,空穴来风,也不可不分主次,机械地照搬事实原貌。要分析事实中最能印证、说明论点的某一点、某一侧面,甚至是某一层次上的事实,将其作为议论的由头展开论述,成为整个论证推理体系的奠基石。写入文章的事实内容一经确定就要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分析事实,深挖隐含在事实背后的思想理论内涵,将之抽象升华到相应的理论高度,深化论点内容,形成严密的推理层次和论据链条。实现由事实个性特征向思想理论高度共性特征的过渡,实现议论的普适性目标。

第9篇

1.1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

与加工运动关系简单的机械制造业相比,建设施工项目需设备人员围绕作业对象移动施工。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工程布置特点的多样曲致使施工的规律曲降低,虽然目前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设备自动化、定位系统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尚未实现一元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依靠密集投入机械操作手和作业工人凭技艺推进项目建设。该管理模式下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孤岛,具体表现为:项目各方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相关各方关联互动不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互换,信息交流一致曲差;各方各管理层与作业层脱节,生产流程、供应流程和财务流程不能协调一致;项目各方指令与反馈的业务流程相互脱节,上报生产隋况和接收上级的指令和计划流程耗时过长;信息接收方较为单一,有时候得到重要信息的环节,可能会因认识不够而忽略掉该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⑵过度依赖个人因素,具体表现为:在作业层面,过多依靠工人的职业素养,如碾压作业中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完全依赖操作手或者是监督人员;在管理层面,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比如在做决策时,有经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总结、记忆、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效果,但作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必要的第三方质疑或监督,且:S类人员的调离往往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1.2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

总体来说,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中,最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具有凊晰的战略目标,项目各参与方有着明确的目标,各参与人员凊楚自己工作的要求,各项工作有督促管理;

(2)管理者随时可以掌握即时现状,检查各标段的进度偏差、费用偏差、危险源控制、质量控制等;

(3)气象信息、水情信息、安全监测、抽样检测等专业服务信息能够传递到位,物资供应、水电供应、后勤保障到位;

(4)工程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结算全面同步推进;

(5)提供人才培训平台,使新成员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决速掌握项目管理隋况。显然,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是信息化项目管理。

2.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实施

2.1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与参与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管理这一系统工程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需要以项目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载体,以自动化为手段,全面整合现有GPS三维施工机械控制系统、工程机械远程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系统、监测系统、仿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这一过程涉及面广,从行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出发,需由水电项目建设方统筹已有信息化成果,结合流域开发规划,积极利用当前有利政策,设计并实现信息化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此外,要在项目启动前期,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信息管理提出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建各方提供实时的格式化的数据,建设方根据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2信息化管理架构

结合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包括各标段施工管理,以及水情、监测、试验检测、气象等专业保障,此外还有水电、物资、通信等后勤服务,以及移民、政策等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工作协调。对此,可建立以信息协同工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框架(见图1),各自系统通过管理人员和工作平台,设定数据边界、即时更新状态数据,提供交互式即时数据,系统可以进行自动的对比和预报,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主动的分析与

2.3信息化管理的效用

通过这一系统,在管理l:n丨以劣现两方面的改进:①最人程度统筹全局,各子系统协调运行,!±1绕项00你相互配介,影响大局的子系统会被自动斲别讣修止;②优化各单位管理层级,全面透明的系统使倍息在各层级之间展7K,丄级可以监督到所以下级,而下级可以将信息推送到所冇I:级,吋冇效消除各级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3.水电工程茳设信息化项H管理案例分析

以水电工程建设屮常见的人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为例,简述信息化管理的劣现途径和管理效忠V,

3.1信息内容

碾压混凝土在水电工程建设111广泛釆用,貝.冇结构简单、施工快迪、经济令显著特点,但碾压混凝土有若严格的温捽要求,需要连续浇筑。如衣1所示,将碾压混凝土施工相关信息分为技术嬰求、施r愔况、监测数据、试验数据、天气惜况和其他信息技术要求主嬰为设计及规范相义要求,这类信息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限制条件,nj'以在施工前形成,主要由设计及相关科研单位完成;施工情况"K要足原材料到工程实休过程中的所有信总,检测数锯+:要为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布置情况及测值;试验数据主要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试验结來;大气情况主要足晴雨、气温、风速等信总,这几类信总主要足在施工过稈中产牛,主要巾施I:方、检测、试验等项目参与方形成,项目参与各中位参与;其他倍息主嬰指防洪度汛、工作面移交令影响施工安排的相义事项,这类信息是工程组织方面的限制条件,主要由建设方形成。

3.2信息的动态应用

在参建各方有组织地提供信自的基础上,信自平台按预定模式,处理相关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实时的边界数据与状态参数。

(1)实现全面的过程数据管理,参建各方按职责录入即时信自,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现场隋况,若有异常系统可报警提示。

(2)可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即时可视化进度、安全、温控及各类检测成果,与设计初始技木结果作对比,优化设计技木要求。

(3)数据的可追溯曲,有利于对项目管理的失误和成功进行剖析,检验每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和执行隋况。

(4)同步协调施工档案、验收结算、材料供应核销等各方面数据的管控,提供统一的数据口径,降低统计、校核等环节人员投入,让管理人员投入精力于数据分析、优化和决策。

4结语与展望

第10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这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性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酒店实习是这一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学期。实习的岗位主要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的文员岗位。但在实际中,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除了个别同学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如劳动强度过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出现疲劳、水土不服、拉肚子等外,大多数是属于心里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实习不满意就会导致有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中途中断实习。

本文首先总结酒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心理状况的种种表现,然后针对实习生心理状况的表现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酒店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一)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心理冲突

准备阶段是指酒店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知道即将到来的实习的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波动极易产生。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前每个实习生都面临着选择实习地区以及实习单位的问题,而且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差异会比较大,并且大部分酒店要进行网络或现场的面试,以便挑选适合自己酒店岗位需求的学生,他们在面试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外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不能如愿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意义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实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一旦实习不能如愿以偿,心理落差就大。

(二)职业认知适应期

职业认知适应期是指实习生已经被酒店录用,紧接着按照酒店的安排进行上岗前统一培训、酒店根据实习生的自身条件、培训的结果与酒店岗位的需求给实习生安排岗位,以及实习生初上岗实习的这一时间段。在职业认知适应期,因为实习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一切都感觉到陌生、好奇,心里既担心又期盼,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一环境,能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期盼的是希望实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环境里大有作为。这一时期一般要持续20天左右。

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首先是角色上的冲突。在学校时,学生的身份很单纯,面对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学生对学生角色已经非常的熟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养成了特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进入实习单位,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由一名学生转换为酒店员工,另外,实习生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上级、同事,同事中有老员工,还有新员工,有些甚至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一切新的变化都会让实习生措手不及。第二是酒店的性质所决定的。酒店是企业,企业要盈利,因此酒店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实习生的外形,如身高、长相来分配岗位,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觉得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外形条件一般而在校时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使实习生产生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第三,不少酒店把实习生当作难得的人力而不是人才,安排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长,对于承受力较低的学生而言,情绪会比较激动,甚至采取逃避和消极工作的态度。

(三)技能熟练波动期

技能熟练波动期是指学生在经历了职业认知适应期后,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已经熟悉,与周围的环境也能够和平共处。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2个月左右。这个时期,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流涌动。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消退,希望多接触其他岗位,能够轮岗。对于酒店而言,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就是很短的,轮岗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是很不经济的。当学生的要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

(四)心理稳定成熟期

这一时期,实习生超越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而进入了心理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整个实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段,实习能否圆满完成,实习效果如何,这一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学生对实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随着对各自实习岗位的熟悉,实习生容易出现自满情绪,在工作中也不像刚进入酒店时那么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工作时会出现敷衍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请假、迟到、以及旷工事件。这一阶段,学校的指导老师和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指导老师要及时与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工作情况,可能的话要深入到实习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酒店的管理人员这时期更要多地从生活上关心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真实的想法,学校和酒店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实习生对实习进行思考,不断增强实习的自觉性。

(五)情绪倦怠浮躁期

情绪倦怠浮躁期指实习生结束酒店实习而返回到学校重新学习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习生结束了酒店实习,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经历过实习的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时候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在酒店这一服务行业工作,毕业后想转行干别的,但是很盲目,又不知道能做什么。于是直接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漠视;另外一种是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想毕业后继续在酒店工作,但经历过酒店实习后不想在酒店的基层服务岗,想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但由于酒店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管理岗位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对于只实习过半年的实习生来说,管理岗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容易使实习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二、造成酒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本人对实习的认识有偏颇

1.实习生对酒店业认识不够。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都是对高星级酒店的学习,所以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认为星级越高会越好,但他们缺乏对高星级酒店的具体了解,殊不知酒店星级越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着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酒店工作,心理落差就会更大。

2.实习生心理抗挫能力较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太吻合。在实习时他们对自己的酒店员工角色认识不够,工作出现问题时希望酒店能够像家长和老师那样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其次是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的工作。好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又学习了专业知识,理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不愿做基层服务员。

3.不同实习单位的实习生会进行交流。工作之余,实习生之间通常会联系,就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待遇、实习岗位、人际关系等问题会进行交流,一旦得知自己的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时,就会出现心里的不平衡,出现对实习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介绍不够导致学生对实习作用认识不清。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因为学生对实习计划不够了解,导致他们不清楚实习与整体教学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实习的正确认识。

2.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学校会通过公示实习单位信息、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实习培训,并且会召开实习说明会,但在校期间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进入实习场所,面临复杂的环境,他们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有恐惧的心理。

3.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有待于完善。学生实习时,虽然有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但很多实习指导老师同时身兼几职,平时与学生的联系主要通过QQ或电话,不能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更没有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跟踪。实习生一旦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就容易激动,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心理疏导。

(三) 酒店方面的原因

酒店是企业,要盈利,但由于酒店目前面临的好多问题,如工作辛苦、待遇低,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好多酒店不能解决员工的养老问题,所以酒店是目前人员流动很高的一个行业,平均人员流动率在30%以上,所以酒店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员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由于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时间短,一般酒店不会把实习生当做储备人才来培养,而实习生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岗位,两者之间的需求有矛盾,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三、酒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做好实习前的心理预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生活的始终。在校期间,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安排心理健康指导老师,随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专业意识教育要贯穿始终。任课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就穿插对酒店行业的介绍,全面开辟和精心推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酒店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理性判断和应对。

(二)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干预工作

学生在实习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专人能真正了解并关心实习生的心理状况,能及时跟踪实习生,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可避免问题向严重化发展。另外学校要有专人定期和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防患于未然。

(三)做好实习结束之后的心理跟踪工作

1.实习中典型案例的总结。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写实习周志或实习日志。实习周志或实习日志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生活、工作的真实记录,不能流于形式。学生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从中抽取典型的事例汇编成册,供学生交流或即将实习的学生学习,有利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社会,对下届的实习生也有好处。

第11篇

摘 要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本文旨在对“三网融合”进程中,政府在政策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和探索,对综合考虑出台相对完善的政策进行建议。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博弈 政策引导

一、引言

“三网融合”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97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此后,“三网融合”的概念分别在我国的“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规划的相关内容中都有涉及。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4月初工信部联合广电总局就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了一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但是这份草案没有得到认可,被迅速打回重新制定方案,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试点方案。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二、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三网融合过程中各方博弈和政府政策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杨慧(2010)在对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策略研究,分析过广电和电信之间的博弈竞争融合关系;陈超逸(2009)也在对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到过三网融合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张磊(2001)在《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一书中对互联网管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机构融合、放松市场准入和实施松绑网络元件管制、建立普遍服务制度,加快立法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等几项三网融合的措施;周振华(2003)在《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一书中分析了产业融合对政府政策提出了挑战,探讨了管制模式变革和管制政策调整问题,提出了适合融合要求的管制框架模式和管制政策的基本原则;还有的学者如张颢(2007)对三网融合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在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简要分析三网融合中各方的利益博弈,并针对三网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就政府政策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三、“三网融合”中的各方博弈

目前“三网融合”受阻最大的内因就是各部门间利益的非合作性博弈,这也成为了目前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例如,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和电信发展数字付费电视就存在基于自身实力的博弈,电信的优势是产业格局相对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电信的难点是内容审控。而广电的优势是内容,然而相比电信“全国一盘棋”的优质网络,广电网络条块分割、地方割据、主体分散。

三网融合背景下,除了互相竞争,在博弈过程中广电和电信在业务上也存在着互相融合。按照国务院制订的三网融合时间表,目前是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阶段,我国已进入三网融合的第二阶段――业务融合。广电与电信之争,实质上是争夺未来传媒的影响力和主导权。即使是融合,在业务上也只会有交叉,短时期内不可能发生取代,相对分工、适度竞争的局面将在中国的网络市场展开。

四、三网融合的现存问题和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产业政策的约束,包括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制度上,长久以来我国电信与广电分而治之,但由于技术日新月异,产业迅速走向融合,原先的行业壁垒已难以维系。市场约束,则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技术等种种问题。

其次,监管政策也面临诸多挑战。政府监管的法律环境存在着严重缺陷。法律的缺位是最大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电信法》,现有的《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条例》都是行业主管部门起草的部门法规。互联网的管理甚至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条款。

(二)可能的政策建议

1.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作为基础设施产业的电信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实现“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有机统一,既要避免“市场失灵”,也要避免“政府失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政府必须放弃那些实际上是无力承担的义务。

2.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建议:

第一、在法律体系方面,千呼万唤的《电信法》仍旧没有出台。就三网融合来说,如果《电信法》要出台,至少应该在这部法规里面加入三网融合的网络管理部分,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物理网络及融合。

第二、在设立新型的电信管制机构时,应当遵循独立性原则、依法设立原则、集权式原则、融合性原则。

第三、对三网融合整个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如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应该进行不同的监管,尤其着重对内容提供商进行监管。

第四、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的监管重点不同,监管的专长也不尽相同,广电总局监管的重点在于节目内容的制作与审核,保证履行“”的功能。而信息产业部的监管重点在于对网络、技术的管理。两者应该各司其职,把握不同的监管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慧.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策略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陈超逸.基于“三网融合”的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3]张颢.三网融合的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12篇

关键词:切入点,网络整合,广电网创新,NGB的转变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体系。

综观“三网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要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论文写作,切入点。也就是广电、电信企业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其中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国有电信企业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

显而易见,随着政策和体制的理顺,广电网的核心—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三网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电信网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从事相关业务。有线电视网有着其它网无法替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途径便捷,有线电视网从自己的传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出发,通过双向化改造和业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承载,不仅可以在家庭拥有量最大最普遍的电视机上,而且还能够在多屏(电视机、手机、电脑)之间实现业务切换;其二,信息权威,有线电视网络是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和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是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具有公认的信息公信力,拥有保障信息的正确性、权威性的体制和机制,由有线电视网络主导的三网融合在信息服务提供、利于各行各业和个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其它基础网络,有线电视网是独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从建网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其四,内容丰富,依靠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雄厚的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容和服务的集成和分发平台和海量的媒体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广电内容服务的优势。

广电网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就“三网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联网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个别城市真在试点,但大多数特别县级城市还应加强和加快网络建设的改造和统筹规划,重点是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就国家管理部门加紧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从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论文写作,切入点。为了迎接三网融合,零散分布在国内各地的网络需要整合起来。

广电网要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要把确保网络安全、文化安全贯穿于“三网融合”的全过程,要做到同步同进、并重并举。按照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机构和技术监管系统,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广电主管部门要将IPTV、手机电视业务纳入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范围,切实加强监管。论文写作,切入点。

同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要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广电要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改革步伐,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和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论文写作,切入点。

广电网要适应“三网融合”后的新体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技术创新,就是改造现有的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2)体制创新,就是通过组建的国家级网络公司来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

(3)服务创新,就是在内容方面要开发多种业务形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多个层面的,它不光是一个网络的技术和物理的转变。论文写作,切入点。它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在网络方面要加快升级改造推动广电网的传播方式,从过去的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往宽带化、双向化、全程全网方向发展;

(2)在业务方面克服过去的互联互通不足、开放性不够,往开放化、共享化、联通化方向发展;

(3)在终端方面要克服过去网络分散、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加强网络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台的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标准化、智能交互化方面发展;

(4)在用户方面要转变过去的单一服务方式,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5)在运营方面要完善广电网的体制机制,要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终实现在内容、业务、网络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网络。论文写作,切入点。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要在上述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设下一代广电网要达到的目的:形象地说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它可以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去获取他想要的内容和信息,通俗的讲就是在全国的广电网上建一张互联网。

综上所述,广电网有了以上准备,“三网融合”新体系或称更广阔的新一代互联网就此形成,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广电产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将有质的飞跃。

第13篇

论文摘要: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电信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管理。文章分析了我国电信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信事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信市场由建立到逐步完善,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对我国目前通信市场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通信事业获得巨大的进步,电信市场繁荣发展,欣欣向荣,但是通信市场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法制建设

1.1.1 没有正式的电信法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了强化对通信市场的管理,国务院颁布了“电信条例”,对通信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条例,与专门的电信法还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世界,按照惯例,各个国家在进行通信市场管理以及推行电信改革之前先立法,然后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后续的工作。而我国的电信立法严重落后通信体制改革,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果没有一部电信法就无法对多元化的通信市场进行规范。

1.1.2 地方法规混乱

我国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通信行业法规,但是存在着法律地位低、权威性差、有些法规本身就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不利于通信市场惯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1.2 通信管理局在地方的定位不明确

地方通信管理局在试运行期间,比较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定位不明确。由于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导致与地方上的关系不好处理,出现了一些混乱。

1.2.1 与省政府机构的关系

第一,与省信息产业厅的关系。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已经建立信息产业厅的省,通信管理局可加挂省信息产业厅,对这条规定的理解出现了歧义。一些省的信息产业厅认为通信管理局是其下属单位,由信息产业厅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但是通信管理局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信息产业厅不应该管理通信市场,该职能应该由通信管理局执行。为了维护通信的全程全网,只有通信管理局才能承担当地通信行业的监管。如果把省里的通信监管的一部分职能交给通信管理局,就会出现交叉监管,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通信市场的健康成才。

第二,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这些部门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等,它们的职能与市场管理比较密切。在通信市场管理的过度时期,一些领域出现了管理的真空,相关部门乘虚而入,造成政出多门等问题。

1.2.2 地方监管混乱

第一,企业不服。政企分开后,一些通信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自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应该插手其事务。这导致通信管理局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行使对企业有好处的职能,会得到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好处就会被消极执行。

第二,项目难控制。各单位自己上项目,如广电、计委、省政府都能自己立项目,建自己的通信工程,一般都不经过通信管理局,重复建设多;通信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投标不规范,真正具有一级、二级及三级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并不多,但上项目比较多,难以保证对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开放性的业务越来越多,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业务的经营是由投资公司投的资,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1.2.3 管理人员的组成

当前国内通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邮政部门转过来的,因此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单一的人员结构和原来的工作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好处是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不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业务熟练。缺点是人员结构单一,各个工作人员无法在专业领域上形成互补效应。企业中所有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大量存在重复,缺乏具有相应法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不利于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缺乏效率。

2 加强通信市场管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 把握好市场准入 维持企业良性竞争

通过科学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进入通信市场领域的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使同企业无法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当前在市场准入上注意以下的问题和倾向:

第一,制定详尽的通信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使企业在进入通信市场时必须在投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网间互联、财务成本管理、法律制度上满足准入规范,使从事同一服务的企业具有可比性。

第二,提供市话服务的企业应该禁止同时将语音业务、上网业务与市话业务进行捆绑经营,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第三,解决不同长途运营商有或没有长途接入号的差别,体现公平的原则。

2.2 互联互通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互联互通的实质就是要求原来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通信运营企业为得到许可具有电信业务的竞争对手提供互相连接的方便,使任一用户通过网上互联与另一端的用户实现无阻碍的通信服务。由于国内竞争刚刚开始,“电信条例”刚刚出台,人为阻止互联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电信网与接入的各类网互联互通的管理,保持中国电信网安全有序运营,维护电信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2.3 有效利用资源 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按照“条例”的规定,电信部门管制的通信资源依然沿袭了以前的范围,即无线电频率资源,码号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省通信管理局应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有效的资源申报制度和动态的科学管理体系,并按标准收取资源占用费。当前在资源管理中的热点是本地网内的区县用户不同运营企业的特服号和缩位拨号存在差别,消费者有意见,影响使用缩位拨号的非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在区县业务的发展。

2.4 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 减少企业纠纷

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当前应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包括对信息内容、知识产权,网络互连等方面的监管条例。

首先是建立保护个人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各国正在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条款,以使电信市场有序竞争,我们也要参与这一进程。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将因特网电话排除在现有电信法规以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会遇到这类问题。在因特网接入上,据所了解到的国外的情况,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需要管制机构出面协调。我国目前将因特网电话列入基础电信业务,为了避免我国以后遇到此类麻烦,我国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3 总结

当前我国的通信市场机制、技术、业务等全面转型的时期,即正在从单一的规模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多元化、全方位模式发展,加强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为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最终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第14篇

论文摘要: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电信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管理。文章分析了我国电信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信事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信市场由建立到逐步完善,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对我国目前通信市场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通信事业获得巨大的进步,电信市场繁荣发展,欣欣向荣,但是通信市场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法制建设 

1.1.1 没有正式的电信法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了强化对通信市场的管理,国务院颁布了“电信条例”,对通信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条例,与专门的电信法还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世界,按照惯例,各个国家在进行通信市场管理以及推行电信改革之前先立法,然后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后续的工作。而我国的电信立法严重落后通信体制改革,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果没有一部电信法就无法对多元化的通信市场进行规范。 

1.1.2 地方法规混乱 

我国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通信行业法规,但是存在着法律地位低、权威性差、有些法规本身就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不利于通信市场惯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1.2 通信管理局在地方的定位不明确 

地方通信管理局在试运行期间,比较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定位不明确。由于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导致与地方上的关系不好处理,出现了一些混乱。 

1.2.1 与省政府机构的关系 

第一,与省信息产业厅的关系。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已经建立信息产业厅的省,通信管理局可加挂省信息产业厅,对这条规定的理解出现了歧义。一些省的信息产业厅认为通信管理局是其下属单位,由信息产业厅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但是通信管理局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信息产业厅不应该管理通信市场,该职能应该由通信管理局执行。为了维护通信的全程全网,只有通信管理局才能承担当地通信行业的监管。如果把省里的通信监管的一部分职能交给通信管理局,就会出现交叉监管,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通信市场的健康成才。 

第二,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这些部门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等,它们的职能与市场管理比较密切。在通信市场管理的过度时期,一些领域出现了管理的真空,相关部门乘虚而入,造成政出多门等问题。 

1.2.2 地方监管混乱 

第一,企业不服。政企分开后,一些通信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自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应该插手其事务。这导致通信管理局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行使对企业有好处的职能,会得到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好处就会被消极执行。 

第二,项目难控制。各单位自己上项目,如广电、计委、省政府都能自己立项目,建自己的通信工程,一般都不经过通信管理局,重复建设多;通信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投标不规范,真正具有一级、二级及三级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并不多,但上项目比较多,难以保证对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开放性的业务越来越多,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业务的经营是由投资公司投的资,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1.2.3 管理人员的组成 

当前国内通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邮政部门转过来的,因此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单一的人员结构和原来的工作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好处是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不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业务熟练。缺点是人员结构单一,各个工作人员无法在专业领域上形成互补效应。企业中所有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大量存在重复,缺乏具有相应法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不利于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缺乏效率。

2 加强通信市场管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 把握好市场准入 维持企业良性竞争 

通过科学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进入通信市场领域的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使同企业无法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当前在市场准入上注意以下的问题和倾向: 

第一,制定详尽的通信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使企业在进入通信市场时必须在投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网间互联、财务成本管理、法律制度上满足准入规范,使从事同一服务的企业具有可比性。 

第二,提供市话服务的企业应该禁止同时将语音业务、上网业务与市话业务进行捆绑经营,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第三,解决不同长途运营商有或没有长途接入号的差别,体现公平的原则。 

2.2 互联互通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互联互通的实质就是要求原来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通信运营企业为得到许可具有电信业务的竞争对手提供互相连接的方便,使任一用户通过网上互联与另一端的用户实现无阻碍的通信服务。由于国内竞争刚刚开始,“电信条例”刚刚出台,人为阻止互联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电信网与接入的各类网互联互通的管理,保持中国电信网安全有序运营,维护电信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2.3 有效利用资源 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按照“条例”的规定,电信部门管制的通信资源依然沿袭了以前的范围,即无线电频率资源,码号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省通信管理局应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有效的资源申报制度和动态的科学管理体系,并按标准收取资源占用费。当前在资源管理中的热点是本地网内的区县用户不同运营企业的特服号和缩位拨号存在差别,消费者有意见,影响使用缩位拨号的非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在区县业务的发展。 

2.4 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 减少企业纠纷 

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当前应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包括对信息内容、知识产权,网络互连等方面的监管条例。 

首先是建立保护个人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各国正在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条款,以使电信市场有序竞争,我们也要参与这一进程。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将因特网电话排除在现有电信法规以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会遇到这类问题。在因特网接入上,据所了解到的国外的情况,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需要管制机构出面协调。我国目前将因特网电话列入基础电信业务,为了避免我国以后遇到此类麻烦,我国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3 总结 

当前我国的通信市场机制、技术、业务等全面转型的时期,即正在从单一的规模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多元化、全方位模式发展,加强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为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最终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电信业融合;发展趋势;组织结构

一、引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电信业进人了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电信改革,具体体现在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等多个方面。2008年.电信业又迎来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InformationandCoinlnuni.cationTechnolog''''y)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nr,Internet.MediaandEntertainment)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业务融合使得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逐渐转为业务驱动模式.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电信业的融合趋势“融合”给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巨大影响。电信运营企业要想在“融合”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适时调整组织结构那么如何认清电信业融合的结构因素?融合如何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运营业的融合趋势.探究该趋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提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建议

二电信业融合的结构类型

1.电信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既包括产业内融合,又包括产业间融合,具体指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广度上是指产业链主体不断增加.已经部分实现融合的新电信产业将进一步和娱乐产业结合。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T)、互联网产业(I)、传媒产业(M)、娱乐产业(E)相互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融合为新的“TIME”生态系统在深度上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逐渐融合.如美国Verion能够提供基于FIOS网络的固话、互联网接人和数字电视的三种业务捆绑服务。电信产业融合最明显的表现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以台湾移动市场为例.1997年1月,台湾正式开始电信自由化,共发放了八张GSM行动电话执照,六家集团得标,它们分别是:太平洋通用电讯(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和信电讯、泛亚电信、东信电讯、东荣国际电信。当时.连中华电信在内.台湾移动市场上共有七家电信运营商。到2006年6月台湾大哥大合并泛亚电信后,台湾GSM移动市场上只剩下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传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先是1998年12月和信电讯合并了东荣国际电信.接着是2004年远传电信合并和信电讯,然后是2006年1月、7月,台湾大哥大分别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信。短短十年时间。仅台湾移动市场上就发生了四起电信运营企业合并案.可见电信运营业合并趋势之迅猛。

2.网络融合。网络融合的趋势来源于电信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上的一致性使得不同的网络在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在业务层上形成互相渗透和交叉。网络融合既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又包括电信网内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即FMC)

3.电信业务的融合与创新网络融合的直接体现于电信业务的融合。电信业务的融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业务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上提供。例如,电信网和广电网上分别出现了原本属于对方的业务形态:二是出现了新的可以同时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上提供的业务形态.典型业务包括IPTV、手机电视等。以IPTV、,为例,在欧洲,早在2003年下半年,法国电信就推出了非常丰富的IPTV产品,包括交互式电视与电子节目指南、视频点播、个人视频存储、电视上网和收发邮件、电视商务、视频游戏等。截至2007年,法国IPTV用户达173万。而同期的数字电视用户为30.6万;在北美洲,2007年底。加拿大IPTV用户数达25万,用户市场份额约达17%;在亚洲香港地区,电讯盈科于2003年就推出“now”宽频电视.开设了23个频道,2003年用户为14.7万。截至2007年。香港该业务的用户数已达6l万,较2003年增加315%,其中付费客户的比例达73%,用户的ARPU值达118港元。

电信业务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电信业务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电信业务从传统的通信业务向娱乐经济的过度本世纪初,从北美开始出现了“移动超过固定”、“数据超过语音”的发展趋势,即用户对移动业务的需求超过对固定业务的需求,对数据业务的需求超过对语音业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个性化以及信息总量的需求在急剧上升。为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各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推出新业务的进程。这促使新兴的3G业务向移动互联网、媒体化、视频化的方向演进。

4.终端融合。作为网络融合的终端映射。近几年,终端融合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融合了拍照、摄像、MP3等多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手机则早已成为普及产品。2007年初.英国电信推出的一种“蓝色手机”可以使用户实现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终端融合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既指移动终端能够集成更多的内容,又包括通信、计算机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等固定终端,即3C融合。还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的融合终端融合使同一个业务应用,通过不同接口,以同一个模式覆盖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因此。发展三网融合的同时必须要注重跨终端融合,以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

5.体制和政策的融合体制和政策的融合是全球三网融合取得如此大进展的重要保障体制与政策的融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设立融合管制机构,对网络实行统一监管。2003年,英国依据(2003年通信法》设立了融合性的监管机构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将原电信管理局、无线电通信管理局、独立电视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局、播放标准委员会五个机构融合.彻底打破了原来信息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壁垒。使技术和业务得到进一步融合。而美国监管机构FCC(联邦通信委员会)本来就是一个融合性监管机构.其监管范围包括公共电信、专用电信、广播电视、无线频率等。

(2)允许相互准人。目前,多数国家都直接允许广播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相互准入.直接促进了三网融合的发展。

(3)注重互联网内容监管韩国政府于2005年建立了专门用于登记和确认作品(包括博客作品)著作权的网站,规定网站认证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以保护网络知识产权。2006年,欧盟出台了《关于促进在线电影发展的欧盟》。旨在促进欧盟范围内互联网在线内容统一的富有竞争性的市场。

三、融合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融合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合导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的环境需要组织增加有机性来适应:二是电信业融合改变了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技术.即电信企业提供电信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与方式。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电信企业必须能够提供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定制业务.从而必须改进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流程的改变要求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革;三是融合扩大了产业链,加速了电信市场的变化,使得电信运营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扩大规模,改变企业文化。这些都产生了电信企业组织变革的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有不同的支持作用.组织变革本身需要某种组织结构的支撑。

四、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刚刚完成新一轮的重组.由原来的五家运营商合并为三家.调整组织结构成为各家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我国电信运营商要想在融合趋势下迅速获得竞争优势.如下组织结构变革措施的实行甚有必要:

1.建立灵活的组织模式。增强组织的柔性。具体措施有:根据竞争环境与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变革结构:设立专门负责或辅助组织变革的部门;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进行广泛的高度授权。

2.建立横向型组织。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组织层级:建立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创新等专业化部门:增加边界联系人员的数量,促进部门与顾客以及其他环境要素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根据项目需要,适时构建跨职能的团队.促进沟通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