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勘察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无论是勘察设备、勘察方式、相关仪器以及计算机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特别是相关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勘察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勘察技术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寻找更有效的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岩石勘察工作的发展,降低勘察成本。在岩石勘察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工程现场的具体状况,并且结合这些内容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参数。所以岩石勘察工作在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勘察质量对整个工程的安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基础地质岩石测试参数会影响到工程基础设计,一旦这一参数存在问题就会造成基础设计的安全问题,增加设计成本。一般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包括原状土取样、现场钻探、试验以及现场原位测试等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每一项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要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几个重要工程技术存在的缺陷
2.1由于地质形态造成的问题:通常包括确定不明的地下物体、地下空洞以及岩石的分布形态和相关位置等。
2.2岩土参数的相关问题:需要对一些难以取到原装的岩石以及难于在室内进行实验的粗颗粒土、风化石以及残积土等。这些岩石的参数是比较难确定的。
2.3技术素质的问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也会对岩石勘察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或者是技术交流能力,也是造成岩石勘察工作问题的重要原因。
3提高勘察水平的解决方法
3.1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数据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参数。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费用且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探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并达到解决那些采用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获取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4针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虽然我国岩石工程勘察技术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比较多,我国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正确的方式解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要不断加强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整体素质;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集多种学科于一体,近年来,随着勘察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更新,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在推行土木工程师准入制度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管,推行勘察监理体制。
4.2要不断加强勘察质量的认证,健全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以过程模式作为勘察标准的结构。而且要明确勘察工作的质量标准,通过过程方法对岩土工程实施PDCA的勘察管理方式,以全面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及作用。
4.3对建设程序、市场勘察进行严格的规范,科学的建设程序应该严格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流程。对于投资决策的工程,如没有科学的地质勘察资料,则不予报建。对于未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勘察的的工程不予报建。此外,还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约束体系。一方面加强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的监管,通过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实际过程中对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应该实行工程建设全程监理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勘察的地质控制办法,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问题,从而确保勘察有效,使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4.4定期进行勘察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随时掌握各种室外勘察设备和室内试验设备的完好性能,这是确保勘察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工作性能和状态,对于老化陈旧的设备仪器要及时更新换代。
5结束语
钻探施工工艺
1钻孔结构
根据地层情况,设计为三级钻孔结构,开孔使用φ110硬质合金钻头单管钻进,开孔钻至完整基岩,再下入φ108孔口管到位,用泥土填实再用钢夹板固定,之后使用φ91金刚石钻头单管钻进,钻至岩层4m,下入φ89套管,钻后更换S75金刚石绳索取心双管钻具进入正常钻进。以钻孔ZKⅡ-7-5为例,钻孔结构示意图如图1。
2现场布置及设备安装
现场布置:根据钻机型号规定的地盘面积154m2(14m×11m),由于地形复杂地盘面积适当缩小约为140m2,基台木、循环系统布置如图2、图3所示。设备:XY-44钻机,BW250/40泥浆泵,绳索取心绞车,30kW柴油机,64kW发电机组,拧管机等。设备安装:平整基台地基、钻孔定位,安装四角斜塔,钻塔底座与钻机采用重型工字钢联接以增强稳定性。用水准仪校正钻机的周正水平,安装天车时要求钢丝绳与滑轮上提引器下垂、钻机立轴中心、孔口中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钻机卷扬的钢丝绳经过天车轮和打捞器连接,并向下垂直孔口中心。循环槽、沉淀池、水池、泥浆泵、高压管、机上钻杆,形成完整的吸排水循环系统。柴油机做泥浆泵、发电机组、照明灯、绞车、电焊机、磨光机的动力源。现场使用380伏电源、绝缘铜芯电缆线,电源制控箱分配电源。
3金刚石钻头的选择
该地区岩性主要有凝灰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适用金刚石钻进的可钻性、研磨性等级及硬度如表1。选用φ75的孕镶金刚石钻头,根据钻遇岩性,岩石中硬—硬,坚硬致密,中弱研磨性,钻遇完整地层时金刚石钻头易抛光、打滑,钻进效率低,宜采用高强度,浓度低,胎体硬度HRC15~30的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钻遇岩层松散、破碎,宜采用浓度高,胎体硬度HRC35~40的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
4钻进规程参数
压力较普通双管钻头大25%左右,转速差不多,泵量泵压都较普通双管钻进时大些。(1)钻压正常钻进直径75mm的孕镶金刚石钻头,要求钻头压力10~12kN,最大压力15kN。根据称重相应控制加、减压数量,以使孔底钻压与称重表所示钻压一致。钻孔的深度越大,钻杆柱中间受到的扭矩越大,易折断,钻压要随孔的加深适当减少。(2)转速孕镶金刚石钻头所用金刚石粒度很小,出刃量微小,主要靠转速来获取钻进效率,75mm孕镶钻头转速在400~850r/min,如果岩层较破碎、软硬不均、孔壁不稳定时宜选用下限转速,钻孔结构简单、环空间隙小、孔深不大时尽量选用高转速,反之亦然。(3)冲洗液泵量孕镶金刚石钻头唇面与岩面间只存在漫流区,主要靠多个水口循环,加之常以高转速钻进,因此宜用较大的泵量,以防止发生烧钻,泵量值40~60L/min为宜。为加强排粉能力、钻头冷却效果,减少重复破碎,冲洗液要适中,采用水解聚丙烯酰胺,包裹、絮凝岩屑并增加泥浆粘度,用量0.05~0.1%,使用前将干粉溶成1%浓度的水溶液。采用含基础油的乳化油类剂,用量0.3~0.5%。
岩心采取
地质钻探施工中要求岩心采取率≥65%,岩矿心采取率≥85%,因此采取率的高低与钻孔质量休戚相关,每次下钻前要对钻具检查:(1)外管总成的组装及检查,从弹档头到钻头连接进行检查,钻头及扩孔器是否合适。(2)内管总成的组装及检查,捞矛头是否折弯和伸直要自如可靠,回管上下提拉要可靠,弹头收缩和张开要可靠、单动机构要灵活、各部件要拧紧、到位报信机构调整要合适、内管要平直、加注油、卡簧与卡簧座的轴向及卡簧的弹性要合适。(3)打捞器组装及检查:打捞钩松紧、缩、伸张要自如,与捞矛头的配合尺寸要适合,轴承单动性要好,绳索要夹牢。(4)内外管总成装备及调试:将内外总成在地面放到外管总成内测量轴向长度,卡簧座下端离钻头内台阶要有3~4mm间隙,弹头挡头与弹卡嵌要有2~3mm间隙。
钻进技术要素
升降钻具不能太快,过快易使金刚石钻头受到冲击而损坏,钻杆与接手处由于壁薄易造成钻杆折断、拉断。钻具下到位后,开泥浆泵送冲洗液排出岩粉,有冲洗液从孔内返出时用小钻压、慢转速扫孔,离合器离合要轻,过猛易造成钻杆折断、脱扣,钻具到达孔底后采用正常钻进参数钻进。正常钻进时工作人员精神要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进尺快慢,观察机械运转及倾听孔内钻进声音,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尺过快,可减少钻压,适当增加泵量;如进尺过慢,可适当加大钻压,提高钻进效率;如不进尺,可通过称重判断钻杆是否折断,自重不变则可能是自卡,可采取提钻或者对金刚石钻头抛光、打滑。钻遇复杂地层应注意以下几项:(1)缩水、遇水膨胀的底层,钻进时应增大卡簧座与钻头的间隙(大于0.3mm),低泵量、低转速钻进,以提高岩心采取率,保护孔壁,待穿过该底层后恢复正常钻进参数。(2)孔内不进尺,岩心堵塞,泵压升高,此时需提钻以防止岩心自磨或者提不起内管。(3)如内管堵死,可尝试在钻杆柱悬空状态时重新高转速送水回转,将堵塞的岩心甩掉,或送水继续钻进,将堵塞的岩心自磨掉。(4)打滑导致进尺慢时,可投入一些碎石子,加快钻头金刚石颗粒的出露,从而加快进尺。(5)地层破碎,冲洗液漏失的地层,可灌注水泥浆液或聚丙烯酰胺浆液。(6)地层破碎以致上部钻孔坍塌的地层,可按二级钻孔孔径扩孔,穿过坍塌地层后下套管护壁,扩孔时泵量适当加大将岩粉虽泥浆携带出地表。
事故预防和处理
(1)在升降钻具过程中要预防跑管事故,可能造成钻杆与接手形成喇叭口,钻杆柱与孔壁摩擦阻力增大甚至造成钻孔报废。(2)不合理的钻进参数可以造成烧钻,同时冲洗液采用低固相、低粘度、低失水性的泥浆。(3)在松散破碎地层要严格控制除砂,防止钻杆内壁形成泥皮而造成提不出内管,如出现该事故可在钻杆中加入柴油与机油的混合油。(4)钻进中难免遇到钻杆或接手折断,可有丝锥将钻杆柱提出。(5)钻遇卡钻,可慢速转动同时上下串动,以将掉块磨损掉。
CAD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其在归类整理搜索资料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将煤矿地质勘察中所需要和使用的资料使用纸质材料进行打印和归档整理的话则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并且在调动需要数据资料时难度很大,无法进行快捷搜索。采用了CAD技术可以将图像、数据等资料压缩会放置于移动设备中存储,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快捷关键词或日期搜索十分便捷。同时CAD技术大大提升了图像的使用质量,减少了人工绘制图像的误差。
2.CAD在煤矿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2.13D技术的应用
3D技术即为三维可视化技术,其实计算机数据处理与图像显示技术的综合体。通过3D技术可以在煤矿地质勘察过程中对地面以及地下的多种地质现象进行准确描述[2]。3D技术应用在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中有以下优势:1)3D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当地质勘察人员在收集到大量数据资料后可以通过3D技术来对其连续性进行检查,从而判断数据的真实度;2)地质勘察人员可以通过3D技术来对地层现象进行解释,通过不同透明度的参数来分析地震反射率数据,进而在3D的空间里对地层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提高地质勘察的准确性。
2.2GIS技术的应用
建立三维地质勘察模型。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就是通过物理勘探等方式对探测对象地区的特点、地貌等进行分析调查,从而获得定量与定性的指标,通过文字或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雷勇GIS技术来建立三维地质勘察模型,将地质成因、岩土性能等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抽象的展示出来,从而更加准确的准确矿床地体制边界。空间分析。在利用GIS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导入后对地层统计结果进行输出,获得煤矿地质勘察中所需要各项图标与数据图。根据勘察对象的地质体层特征利用GIS技术分析功能生成三维空间模型,从而判断岩体与矿床体边界。结果分析与结论。GIS技术在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中能够妥善处理众多问题。空间分析与索引技术能够处理信息处理与提取问题;空间数据库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录入、导出、统计以及搜索;并且GIS模型还能够将思维中的概念模型转变为预测评价模型,使得其更加直观形象[3]。
2.3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煤矿地质勘察过程中使用数据库技术一般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开发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煤矿地质勘察工作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其中包括地面工程、地质构造、岩土特性等。这些内容中的数据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对其进行管理;第二,在煤矿地质勘察过程中众多数据的存储、分析以及展示都能够通过数据库技术来进行。
2.4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非直接性的勘察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地质体的物性来解释地质问题,其收集的数据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得出的结果需要其他直接手段加以验证。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勘察工作的点勘察方式不同,其是属于面勘察,因此其能够对地质勘察进行数据补充。高密度电阻率法经济高效、操作简便,勘察效果佳,获得数据简单易读。尤其是分布式高废止的高密度仪器能够在复杂的地表上完成地质勘察[4]。
3.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岩土工程具有其复杂性。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比如,地质学、工程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勘察工作复杂而重要,是工程得以开展的前提。岩土勘察技术主要是指准确地分析以及测评城市工民建项目现场采集的岩土状况的客观数据。以此,在相关设计与具体施工细节方面,为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提供一定的依据。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分为这三种,初步勘察、可行性勘察、详细勘察。对于这三种勘察,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比如,初步勘察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最初的设计来进行;详细勘察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内容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现场的检验以及检测、岩土工程地质的调查与绘图、室内测验。在城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利于对场地的基本条件给予调查和分析,并加以确定;有利于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地提高。
二、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就岩土勘察技术的现状来看,当下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出现的问题不止一两个方面。而且,随着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技术能力欠缺。一是:岩土勘察的技术人员不具有全面而准确的岩土勘察知识,并且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岩土勘察知识也不能灵活地运用。进而,造成在不同领域的勘察技术人员之间不能互相进行交流学习、沟通,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很显然,他们也无法对岩土现阶段的状况以及它未来所发展的趋势予以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二是:这些岩土勘察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岩土勘察技术,勘察能力低下。尤其是一些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常聘请一些并不具有岩土勘察技术的专业人员、专业工程师。三是:相关施工企业没有对岩土勘察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并且,没有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技术人员不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非常不规范,不具有操作的基本素质。其次,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准备不完整。在岩土工程资料准备不完整方面,一是:必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准备功能工作是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并没有对这些资料予以搜集。二是:对于岩土勘察设计部门,为了赶工期,勘察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岩土勘察的重要性。更严重的是,有些设计人员根本没进行充分而行之有效的实地考察,只是根据别人所说,就进行相关设计。致使这些岩土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最后,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岩土勘察报告的相关信息并不完整而准确,特别是相关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进而,造成与之相应的勘察报告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不仅会使岩土工程施工受到阻碍、工期延误,还会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时候,没有制定明确的工程目标。
三、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策略。
岩土工程勘察在城市工民建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不仅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可行的对策予以分析。第一、需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资料的搜集。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现场资料收集方面,勘察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地形进行了解,还需要对其它一些方面进行掌握,比如,水文条件、地貌。在进行实地了解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录。并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整合,为勘察报告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第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勘察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具有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二是:需要对在岗勘察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了解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勘察的基础知识,具备应有的勘察理论知识。三是:对勘察人员的操作规范予以完善,对他们进行诚信以及敬业方面的教育。。并制定相关规定,必须按照相关的勘察规定进行操作。四是:对于相关勘察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第三、在岩土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应用最新的勘察技术。同时,还需要对地域性勘察特点引起重视。在运用最新勘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那些具有对应功能的工程探探测设备。比如,隧道地震勘察技术、探地雷达技术。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中。比如,借助这些设备,利用连续加密测点来获得地质界面。并对它进行实时的处理。这样便可以对传统地质界面划分问题给予解决,解决那些漏判与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进而,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更加准确,使功能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很好地保障。在地域性勘察特点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征,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地区进行相应地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勘察规程,体现出对应的地域特征。以此,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科学化以及专业化。当然,除了上面这些对策以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策略。比如,需要对岩土勘察设备的质量水平予以严格地控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库与系统给予开发。
四、结语
1.1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具体方法
①依据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在详勘阶段,确定地基承载力有助于为工程深基坑的支护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可依据理论公式也是汉口森公式进行计算,依据勘察的相关资料,首先计算出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然后将其除以安全系数K,就可以计算出地基的承载力。安全系数的值主要和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荷载性质以及土体的抗剪强度等指标有关,通常可以取值2-3。此外还可以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当偏心距e≤0.033b(b为基地宽度)的时候,还可以依据土体的抗剪强度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取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地基承载力=MbTb+dd+MCk。
②依据荷载试验进行确定运用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主要是在现场进行原位测试,首先在载荷板上面分级加载,并且侧定各个级别荷载下的沉降量,然后依据P-S曲线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1.2压缩模量的取值
在详勘阶段,最为重要的变形参数就是压缩模量E。在进行岩土勘察的时候,一般都要求用土工试验来进行压缩试验以确定地基土体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由于构筑物具有不同的荷载压力,因此即使是同类地基土地,其压缩系数以及压缩模量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值。通常勘察报告中多以100-200Kpa下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值为主。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和岩土土体的实际受力情况不符。第一,若构筑物的荷载力较大或者是采用的桩基础的工程压缩层的计算比较深,则压缩层下部的土体的荷载压力就比较大,在进行压缩试验的时候,就要计算不同荷载压力下的压缩系数以及压缩模量,以便于确定沉降估算值;第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R50007-2002)中给出的公式E=(1+e)/a,a为土体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力段的压缩参数,e为土体自重压力下的孔隙比,而不是天然的孔隙比,由于天然空隙比相对于自重压力下的孔隙比要大,因此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压缩模量要大于第二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则前者计算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偏向不安全。这就需要通过压缩曲线来明确自重压力下的孔隙比。因此在进行地基土地沉降估算的时候,在开始试验之前应首先明确工程竣工后地基土体不同土层的应力环境或荷载压力大小,压缩模量一定要选用与实际应力环境相对应荷载压力级别下的压缩模量。
1.3明确各等级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需要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关项目的等级,以便于布置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量。例如对于勘察等级的划分、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的划分等。明确等级划分后才能科学合理经济的布置勘察工作量。
1.4勘察工作应符合经济性要求
在进行岩土勘察的时候,在满足相应规范以及勘察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勘察的经济成本,提高勘察的速度以及工作量。当前勘察工作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节约的。例如:在勘察的时候,一般要求桩基础的孔深在桩端以下3-5倍桩径处,且不能小于3m,若是最大直径桩则不小于5m。一般而言勘察方案布置的孔深为50m,依据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察的资料,可以得知在40m的位置就分布着较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够满足桩基的设计要求,此时就可以将现场孔深由50m降至45m,这样就能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节省一定的工作量,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
2结语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探工作起步的比较晚。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历史也不过150年。150年前德国人李希霍芬就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有过考察和开发。在这之后,我国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断积累经验,增进对煤田地质的认识。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煤炭和煤气层资源评价
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我国完成的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我国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在煤炭勘探和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从煤炭地质勘查到野外数据采集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系统为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煤炭矿产地数据库》,并初步形成《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框架。重视对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高精度地质地图。航测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建成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系统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数字成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了提高煤炭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炭勘探中建立类似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科技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煤炭消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而且现阶段里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基本能源原料都是煤炭,这就预示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的供应量会紧密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将来工业生产中还会增加,煤炭资源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发工作还相对滞后,地质勘探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好下面的问题。第一,怎么样解决东部地区深层采煤问题;第二,解决中部地区由于盲目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破坏问题;第三,如何对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提高勘查的准确度和对聚煤盆地的认识;第四,如何对煤炭资源的开发管理实施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管理效率。
三、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
煤炭资源勘探在新时期下要提高勘探精度,确保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做保证。在煤炭技术勘查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煤炭开发实行可持续发展,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建立新的地质勘查机制,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培养精干高效的地质队伍,努力把煤炭勘查工作做好。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在以后的煤炭资源勘查中主要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煤炭勘查,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新的优质煤炭资源;另一方面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煤炭的地质勘探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主要任务
1.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研究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勘查技术,确保对沙漠、黄土层、采空区等复杂地区的合理勘查和开发。加大对东部深部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发展复杂地区条件下的三维地震技术应用,深化地震勘测技术研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多元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复合技术研究,建立高准确度地质模型,整体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报告研究程度。加强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工作,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仔细到3-5米的小断层,甚至是1-2米的小断点。如果是复杂地区,就应该达到现有简单地区的探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岩性探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勘探精度显著提高。
2.展开煤炭资源评价。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潜力和国家煤炭规划区资源都要有合理的评价。在这方面注意应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完成煤炭资源的总体评价才能对煤炭资源总体开发理清思路。清楚了煤炭资源分布优势、储藏状况、开发的难易程度,再在实际的勘探中合理利用,才能做到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
3.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在煤炭资源利用中,洁净煤技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就全球来看,各国的洁净煤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将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与洁净煤技术的有机结合,了解煤炭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另外还要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了解煤炭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揭示煤的物质组成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迁移、富集、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为优化洁净煤技术,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根据GPS定位系统的相关规范,在地心参照系中,通过静态定位的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在连续观测中,相邻的多次观测基线的产犊年变化率值能够控制在2毫米的范围内。通过多年的勘察和几率,工程精度三百千米到一千五百千米定位中,每小时的测量误差都不会超过一毫米。在使用RTK作业过程中,基准线能够通过数据链把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香味及时地发送给流动测量站。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一些算法就能够定位坐标点,进而计算出具体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
2煤田地质勘查中GPS、RTK定位技术的应用
2.1构建煤田勘探控制网
建立煤田勘查控制网需要勘查测量人员不仅要完成地质勘查研究区域的地质剖面测量数据,还需要控制测量数据以及勘查的点位等工作,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形的高差、坡度等方面加以注意,我们应该采用相关的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设置测量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网络实时测量。在煤炭勘察测控网建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点位。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实时的测量中对这些定点的精度和坐标实时获取,实现了不同点的完全通视,比传统测量方法操作更加方便。
2.2修缮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
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大多都是使用1:5000或者是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了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测量之前就成立专门的测绘小组,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测量手段,而且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修缮地质平面图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测量水文地形情况、附近新增加的居民点、公路网络等方面,这对于工程人员来说面临时间久、任务量大、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RTK定位技术做这项工作,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3工程测绘地质剖面图及地质勘探放样
RTK定位技术的优点主要有勘查半径大、通视条件要求低、能够长时间的连续性工作,精准度也比较高。这项技术不仅能够避免一些通视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而且其勘查的精度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进行放样的时候,就直接把坐标对应到这项技术的手册当中,该系统就自动生成坐标点,方位以及相对距离也能够直接反映出来,这就方便了放样人员的工作。
3结束语
由以上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出,GPS-RTK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仅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进行厘米级的定位,因此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地质工程放样。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钻探、槽探等工程,但是由于矿区地势陡峭,复杂,给测量带来严重的不便,因此,运用GPS-RTK技术不仅解决了因为地形原因带来的测量不便问题,还能够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的完成地质工程的放样。
2)图根控制测量。通常来讲,运用GPS-RTK技术所得到的坐标数据能够满足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因此经常运用于矿区的图根控制点布设。这种方法不仅快捷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3)地形测量。一般情况下,用传统方法进行地形测量时需要1:1000、1:2000、1:5000的比例,所以往往精度差距较大。而采用GPS-RTK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化的测图还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地形的工作效率。
4)剖面测量。运用GPS-RTK技术对剖面进行测量时,集测、放、检、算于一体,并且还能够完成土石方的相关计算,简便有效。
5)其他相关应用。虽然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测量方法受到通视和距离等条件的限制,而造成产生设置测站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不能够适应较大范围内的地质勘查工作,因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GPS-RTK技术,不仅具有智能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还能够进行记录、通讯、导航、计算等工作,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
2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优缺点及相对应对措施
1)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优点。综上所述中,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诸多优点,如下:①GPS-RTK技术需要较少的控制点数量和仪器搬站数量,从而使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②GPS-RTK技术实现了厘米级的三维坐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得到的数据安全可靠。③与传统的地质勘查工作相比,GPS-RTK技术对于环境条件要求低,只要接收卫星信号和电讯数据传输正常,就能够实现快速的定位。④GPS-RTK技术具有强大的测量功能,其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干预便能够完成多种测量功能,这样就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了工作精度。⑤GPS-RTK技术操作简单,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仪器操作,便能够实现测量结果和工程放样。
2)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缺点和相对应对措施。虽然GPS-RTK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地质勘查工作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也具有一些缺陷,其工作过程也会受到各种问题的限制。接下来,本文将根据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缺点相应的提出一些应对措施。①GPS-RTK技术受到卫星图形的限制。由于受到卫星图形的限制,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被卫星覆盖时容易产生假植。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重测比较法来进行弥补,即在作业前先对1到2个已测的地点进行检核,确定是否产生假值。②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会受到天空环境的影响。一般在中午时,RTK技术容易受到电离层的折射干扰,因此出现初始化时间长等问题,甚至无法进行初始化而无法进行测量。因此,通常情况下放弃在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进行作业。③RTK技术的数据链在传输时容易受到高频信号的干扰,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地形起伏较高的山区或是城镇楼房密集的地方。解决这种问题主要是通过将基准站设置在有效半径控制范围内的中央最高点,使其远离磁场较强的地方。④在测量时GPS-RTK技术进行高程转化容易产生异常。我国有些山区的高程异常图存在较大的误差,因而使得GPS在进行高程转换时相当困难,精度也不准确,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在作业时尽量多地测量精度可靠地高程,并适当的缩小作业面积,确保高程测量本身的观测质量。
3结束语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5)枝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木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乎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此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工程实例
某小区占地面积较大,拟建物主要为多层(3-6层)住宅和(2-3层)别墅,及少部分公共建筑(商场、学校、卫生院、地下室、农贸市场、邮电局、储蓄所、会所、俱乐部等)。业主按使用功能把本项目划分为A至G等七个区,山体北部为A至C区,山休南部为D至G区,场地中部为居住小区的标志性建筑柱廊和生活桥。
此次工程位于庄陵地貌,地形复杂,山体陡峭,基岩埋藏浅,许多地方直接,并且跨越的地层单元多,既有山前冲洪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淤积物,又有新近场地平整时回填的人工堆积物,其中大部分场地表面分布有厚达十来米(含有直径可达1至2米的巨大块状石头)的人工填土,地层和岩性分布复杂。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有断层分布,岩石的裂隙较发育,伴有花岗斑岩岩脉、石英正长斑岩岩脉、辉绿岩岩脉穿插其间,垂直山脊走向仅400米宽度内就分布有14条岩脉。各种岩石、岩脉风化程度不一,有的岩脉风化后,其土质松软形成了复杂的岩土组合。其勘察的难度大,为了查明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地制定勘察方案和选择合理的勘察方式,首先在收集当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然后根据地质测绘成果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勘察纲要。再针对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选用以钻探、物探为主结合坑探、槽探、洛阳铲、静力触探等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1007个,对场地岩上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和测试工作,野外测试工作主要有浅层载荷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面波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除了常规的岩土试验项目外,还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水质分析等,具体的勘察工作是:1)根据山地地层相对简单,但钻机搬运困难等因素,将物探、井探、槽探手段应用于难于进行钻探的山顶、陡坡等位置,并考虑到井探和槽探的勘探深度有限,因此将物探、井探、槽探等结合起来使用,既达到了勘察目的又节约了勘察成本。2)各种勘察手段相互进行对比验证,如通过大量物探与钻探、坑探、井探等的对比试验,取得场地各岩土层的对比参数,提高了物探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把室内岩土试验和野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静载荷板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等。3)根据初步勘察成果判定,本工程有大量的拟建物基础,将选择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其持力层,由于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穿插有大量不同岩性的岩脉,并且其风化程度不同,造成岩土软硬不一,根据经验,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往往偏低,为了能准确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本次勘察共进行了6台载荷板试验,以获取不同花岗岩残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其所获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采用常规方法提供的提高了约1.5倍(180kpa提高到289kpa).变形模量提高了3倍(5mpa提高到15.3mpa)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4)由于建筑需要,场地平整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有的削坡高度达50多米,填方边坡高度达15米。本次勘察对场地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潜在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有关边坡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通过计算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条件,提供了各种边坡的支护方案和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对施工、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地域环境差异很大,地质地形呈现多样性,即便是在同一区域,也会呈现岩土结构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已建建筑设施和待建的工程就会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与作用,这样,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岩土工程勘察问题与对策成为本文的基调。
1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 1勘察工作量布置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不符
一是对于勘探点的布置和孔距设定随意,不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二是勘探深度和勘探孔及桩基工程钻孔深度不能满足要求;三是对一些条件下加密勘探孔有助于弄清埋藏物和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但实地勘察却不进行加密勘探孔;四是天然地基与桩基同时可能符合的条件下而按天然地基要求确定勘探孔孔深;五是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考虑基坑支护;六是高层建筑裙房和仅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不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不布置勘探点;七是不增加高层建筑的上部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件数。
1.2 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1.2.1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的采用
在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勘探装备、取土器规格等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往往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对静力触探装备未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未严格控制,导致勘察数据失真,不能顾及当地的岩土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措施,造成后续工程成本的提升。更有甚者,为了使本勘察单位获得最大的利益,只使用静力触探来替代全部的勘察工作,这样勘察测试手段的单一和不合理,不满足地基基础规范对地基评价要求。另外,在岩土工程勘察当中,还不同程度低存在其他问题,诸如在碎石土层中和未清除孔底废土的情况下就做标准贯入试验,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做钻孔波速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未连续进行等等,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在实地岩土勘察中,手段和方法的采用比较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勘察程序和勘察流程来加以约束和督查,就会造成勘察工作的随意性和投机性。
1.2.2 钻探操作
随着时代需要和发展,我国对工程地质钻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钻探操作规范,对鉴别地层和取样钻孔中的回次进尺要求适度,而在实地的岩土勘察过程中,一般地层和巨厚淤泥质土中分别达到2m和5m。
1.2.3 取样和原位测试
原状土试样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定严格执行,不能间隔很长时间才进行贴签、封蜡和试验操作,这样往往会因土样失水严重而使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孔隙比、含水量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另外,为了有效得到全面的岩土记录,不能漏登,也不能错位测试,而在一些粉土、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由于采取质量不好的泥浆护壁使得泥浆浓度很难控制,进而出现塌孔甚至埋钻现象,造成漏登和错位测试,使得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数据、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不能符合设计和统计要求。
1.2.4 地层描述和地下水量测
野外地层描述要求对土特别是粘性土和粉土的状态、包含物、韧性、湿度、干强度、光泽反应、摇振反应等,而在野外岩土实地勘察中,很少进行全面详细的土层描述,仅仅描述其中几项甚至没有描述,使得土工试验结果与肉眼鉴定有较大误差。在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同时存在的勘察场地地层中,需要对承压水头进行测量和分层量测水位,而实际却是没有予以测量,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2 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技术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勘察市场未能良性发展
目前勘察单位竞标中互相挤压,国家收费标准几乎成为摆设,可想而知,勘察工作质量下降也就不足为怪,出现不合理勘察手段和凭经验编写报告的现象。
2.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低
传统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日益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勘察人员往往也缺乏建筑、结构设计知识,甚至欠缺逻辑推理能力。
2.3岩土工程专业人才趋于紧缺状态
部分勘察单位基于多种因素影响,雇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临时工来承担测试、取样、量测地下水位、土层鉴定与记录等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出现原位测试、基础设计参数不准确、地基评价力度不足等诸多勘察问题。
2.4 忽视地区研究
地区性勘察经验成果研究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至关重要。而目前实地勘察中,往往只是基于工程点研究。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采用箱基本已满足而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其结果造成工期延长。
2.5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空间趋于紧张,往往待建工程周围存在许多建筑物,这样工程建筑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日益明显。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此熟视无睹,以致出现设计和施工论证不足,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3 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3. 1 建立健全勘察市场监管控制体系,使其良性发展
完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有效遏制和清除勘察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这就需要做到;强化勘察现场监管和控制力度,强化勘察合同审核与监理力度,完善勘察报告编写和检查过程。
3. 2 运用新型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和工程物探方法
近年来,在弹性波理论、电子学原理和电磁波理论的理论支持下,能够提供精确的岩土动力参数的新型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和工程物探方法相继应运而生。这些高新设备能够采取连续加密测点手段获得连续地质界面,具有采样过程迅速、采样密度和信息量大而成本低的优点,实现了实时采集处理与软、硬件功能的综合统一,有效解决了地下不明物体、破碎带洞穴等岩土工程难题。
3.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勘察单位人员的工作能力
一是实施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以便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能力。二是建立规范的培训机制,实现定期与专业培训制度化。三是增强单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进行岩土工程的多种计算(如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承载力计算等)和多种分析(如沉降分析、渗流分析)及岩土工程图件制作与治理模拟等。这样,使得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勘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 4 强化地区性研究、制定地方性规程
虽然我国制定了统一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与准则,但基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和地质地形多样性,加上地基的运动特性,使得不同区域的基土承载力相差悬殊。因此,有必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整体性指导下,加强地区勘察标准的规范。
4结语: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当前出现的岩土勘察问题一定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特别是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及政策监管,才能予以逐步解决岩土勘察问题。
参考文献:
1.成华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12(11):143―144.
关键词:地质 物探技术
一 概况
20世纪70 、80年代,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露头矿和近地表矿已基本查明。特别是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露头矿、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找矿逐渐转向已知矿区的周边以及深部隐伏矿的勘查;在中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继续寻找浅表矿,另一方面采用新技术进行隐伏矿的勘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入,在矿产资源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与国际交流迅速增加,尤其是物探、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有效地提取深部多种找矿信息,成为寻找隐伏
矿的主要手段。我国物、化探工作者,在引进新方法、新技术和消化吸收的同时,也自主研发了一些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新方法、新仪器等。
二 物探勘查方法技术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查的简称,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地温等六大类方法。据统计,物探方法在寻找和扩大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地下水等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2.1地震勘察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地震反射技术,现已经成为油气勘探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手段,但其在一段实践内该种方法在金属找矿中受到制约,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才为其在找矿中应用创造了条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反射技术来探测到潜在反射体并对其加以成像,其形成取决于矿床或反射界面与周围介质间存在的声阻抗差异和该反射体的几何特征,二者综合为岩石的声阻抗并将其作为反射技术能否成功利用的先决条件。
2.2大地电磁测深(MT )
大地电磁测深对于地下低阻层(良导电体)相当敏感,这是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能够在(隐伏)金属矿勘探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就金属矿床而言,矿体与围岩之间,蚀变围岩与未蚀变岩石间,一般均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矿体中金属硫化物的富集会使其电阻率明显降低。而控矿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蚀变破碎带的出现,均可导致矿体与周围岩层(体)问明显的电性差异。这使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2.3瞬变电磁法(TEM )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是电磁测深法的一种,但它是有别于大地电磁测深(MT法)的以脉冲电流讯号为场源的主动场源时间域电磁勘探技术。TEM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探测目标物感生出的涡流场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的二次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特征,推测目标物的空问形态,从而达到探测目的。基于此,TEM对于寻找高导电性的较大矿体的效能突出。另外,TEM还具有探测深度较大,受地形影响较小,施工环境宽松,作业方便等优点。这使得该方法在一些地理景观复杂的矿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找矿效果明显。
2.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一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简称CSAM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大地电磁法(MT)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而发展起来一种主动场源频率域电磁勘探技术。它用一个发射偶极AB供电,电极距离为1~ 2km,测量工作布置在供电偶极中垂线±30?的扇形面积内,测线与供电AB极连线平行。这时的场源可以认为是平面波,通过不断变换供电频率便可达到电阻率测深的目的。在山区可根据地形灵活选择发射机位置。测量时只移动接收机便可进行面积性测深工作,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CSAMT法勘探深度大(可达2km以上),同时由于其可以通过“变频”改变探测深度的不同,而兼有测深和剖面研究的双重特点,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和探寻隐伏矿的有效勘查手段。对于地面甚低频电磁法( VIF)难以发挥作用的厚层覆盖区,可以选用CSAMT法。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进行了CSAMT的应用研究工作毛,他们的研究中涉及CSAMT的成果都大致体现了其上述优点。
2.5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EH4)
E 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是由美国Geometrics公司和EM1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生产的一种混合源频率域电磁测深系统。结合了CSAMT和MT的部分优点,利用人工发射信号补偿天然信号某些频段的不足,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电阻率成像。其核心仍是被动源电磁法,主动发射的人工信号源探测深度很浅,用来探测浅部构造;深部构造通过天然背景场源成像(MT)。有地质专家等在砂岩型油矿床上应用研究指出; EH4在高阻覆盖区具独到的优越
性,可以穿透高阻盖层;而当基底为高阻时,且基底与上覆砂岩有明显电性差异时,EH4能准确而清晰地探测出基底的埋深和起伏。申萍、沈远超等采用EH4对横跨中国东西的9种不同成因类型的25个矿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矿化异常在剖面的形态、规模、矿化强度等,是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方法之一。同时应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对异常进行相互印证,仅用单一的方法对隐伏矿进行成矿预测是很困难的,也不符合当前隐伏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
三 深部找矿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因地制宜的技术使用
目前国内在深部找矿工作上存在着不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工业布局以及其迫切程度,而是全面开花,实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由于国内资源分部、工业布局以及经济发达程度非常不均衡,因此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深部找矿的适宜区域,如在东北及东中部由于该区域范围为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在近几十年则已经对区域内矿藏进行开采,其浅部资源已经几近耗尽,因而急需接替资源,因此在该类区域应尽快开展深部找矿;而在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虽该区域范围内也有诸多危机矿山亟待接替资源,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资源等待开发,如三江、秦岭以及新疆、地区内的矿产资源则开发甚少,因此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采矿一则宜先开采浅部矿藏。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应由政府从上而下统一部署,绝不能全面开花,以免对矿产资源保有量甚多的地区过早进行深部勘察而对浅层矿藏造成浪费现象。
3 .2技术落后
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应对于深部找矿和危机矿山找矿的成矿重点区域作出足够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以便于对区域内深部成矿地质特征及矿产形成、赋存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还要参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圈定的异常,只有从地、物、化、遥等多方面同时开展,联合攻关,才能更有效的识别、发现以及提取新型的、深层次的找矿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成矿背景下选择最佳勘测技术方法组合等问题总结出系列的勘测准则。
由于浅层矿日趋紧张导致深部矿成为主要找矿对象,因此找矿思维及策略及技术方法的变化都应随之改变,目前有关针对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大多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随着深部矿勘察的持续进行新的探侧方法必将应运而生,以便为深部找矿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四 应用与问题
4.1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4.2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一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一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字]矿区 水文地质勘察 钻探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41.4+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23-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先进化,不过在勘察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出现技术性问题。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国有矿区,都在扩建而且开采深度也在不断的加深,这样同时也会加大了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难度。例如含水层、隔水层的渗透特征的勘察,埋藏在水层里面的岩层的深度、厚度、特性、密度等都要真实的勘测出来,如有不实,很有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因此我们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不仅仅要熟悉、而且更要熟练,能够结合其他的辅助方法,来探测出真正的结果。下面就是介绍当前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的现状和提出一些建议。
1 目前水文地质钻探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矿区坍塌事故,对于这些坍塌事故,大部分的缘由就是水文地质的勘察不到位,造成了工程事故的发生。再加之地质环境的比较差(歪曲、断层、溶洞),例如老窑、废弃矿井水,由于长期处于死水状态,其内部滞留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岩层的还有时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力连通关系复杂,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无法正确把钻机放到合适的位置,错过了最佳的钻探时机,结果就大大的影响了钻探的效率,钻机一旦钻通就可能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加之部分的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安全意识较差,为了赶工没有计划性、目的性的操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频繁出现,钻探卡钻、掉钻的现场,导致工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风险。再者部分的矿区领导,为了节约成本,增加经济利润,不同的矿区选用相同的钻机,不严格遵守钻探工艺施工,盲目使用钻机勘探,结果导致水文地质区域岩层塌陷、变形、渗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解决的当前的现状困境的具体措施
首先,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对水文地质收集、考察,利用同位素、遥感、计算机等“三大支柱技术”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三论”思想在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领域的渗透、实践与应用。通过遥感技术,来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区、埋藏深度和大至的矿化度;圈定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地段;做好认证和描述工作,结合计算机技术,把地理信息系统呈现成电子影像投射到计算机上面,加之计算机二维或三维算法,分析出地下水的岩溶、饱和、密度情况。通过地下水成像模拟钻探地点,这样让钻探更加具有准确性。在施工现场,我们应参照实际的水文地质情况,找出合理的钻探点,保证钻机在这个位置点,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让施工人员对于技术和施工安全,都熟悉起来。现场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做钻探技术的指导,要根据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提前制定钻探方案,确保钻探人员的工作有依据性、可靠性。
其次,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挑选合适的钻机,因为钻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钻探的效率。例如正反向一体化钻头等。还需注意钻机设备的保养和更换,对于磨损严重的钻头、泥浆泵要及时更换,保证钻机按最大效率工作。根据现场钻探的需要,应及时搭配辅助仪器,来更好的实现零误差的钻探,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如此还要日常定期对钻机进行维护和检修,提前排除故障因素。加强操作人员对于钻机的整体认识,明确钻探的主要任务。
最后,优化钻孔布置。钻孔布置的基本类型,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和探放水孔等。在满足各个钻孔布置的同时,准备好准确的矿区水文地质的资料,我们优化的目的,就是减少工程的操作量,降低难度,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因此水文地质钻孔应以钻探为主,在保证其他条件的基础上,来实现一孔多用。例如排水、蓄水和水层观测等。当然,如果遇到特殊的钻探情况,我们可根据钻探的实际情况,来修改钻探方案,例如具体的排水量、钻孔的具体类型等。
3 综合物探技术方法
为了提高探水的可靠性,水文地质钻探应结合物探方法提高效益和可靠性。根据物探成果中的异常区域,具体确定钻探的施工方案。目前常用的物探方法有:
(1)瞬变电磁法(TEM)是一种时间域人工源的电磁法,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分辨率,较强穿透高阻覆盖层的能力,剖面测量和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了较多有用的地质信息。基本原理就是在地面的发射线框供一直流电流,然后突然切断电源,线框内的电流将发生一个突变,从而产生巨大的磁场引起地下形成涡流,使涡流渐渐的扩散到含水层的各个部位,达到侦测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含水岩层上甚至可以测量到负的瞬变电磁响应,有利于这类地质体的探测。如果电阻率反应异常,对于干扰过大的,我们进行多次探测,以确定得到准确的数据。
(2)对称四极电测深,这个在探找水工作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电测探法就是从地面上的探测点为基准,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AB极距的大小,测量同—点的、不同AB极距的视电阻率ρS值,研究这个测深点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断面情况。这个方法明确的辨认出含水层、解释界面的深度,同时也预测出含水层的水位、密度和具体部位。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供电和接收导线,我们应该事先检测,以免施工时出现安全事故。
(3)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这个需要人工操作的方法,然而采用人工场源可以克服天然场源信号微弱的缺点,来弥补不操作控制。具有勘探深度大、快速高效、分辨能力强、低成本少投资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代深度勘察水文地质岩层的必要手段之一。
4 结语
由于经济的发展,矿区的开采量也随之越来越多,水文地质的研究难度也在逐渐的增大。在严峻的形式下,我们必须加强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按照探测技术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技术方法,来保证钻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实现矿区的的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土工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察结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所勘测地区的经验,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勘察中出现一些错误,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岩土的勘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工程整体勘察任务较重,且时间较短,加之进行勘察前缺少详细周密的计划,当问题出现时,很多时候施工已经结束,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笔者结合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探点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岩土工程中,勘探的实际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的形式,形式不同,则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勘探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取样及原位测试不合理。按照有关规范中的规定,取样及原位测试的件数应不少6组,并且应充分考虑取样及测试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样所得结果的数值才能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现象较多,或是虽然满足了件数要求,却未曾考虑土层的均匀性及代表性这两个关键因素,致使取样及原位测试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与实际不符。
3.地下水的测量不合理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地下水的测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视这一工作,必将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层中,既含有承压含水层,又含有潜水含水层时,若未进行分层量测,则会导致勘察报告中地下水的性质不明确。
4.试验和资料的整理不够规范试验不规范。如对于高烈度地区的粉土未做粘粒含量测试,从而导致将其错误的判定为可液化土。相关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如在统计分析中,未将异常值提出,致使标准差系数过大,最终造成所得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报告书的内容编写不规范、参数不完整、错误较多、重结论轻建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溅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勘察,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加强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址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统一审核管理,防止在此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的描述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和管理业逐渐得到了完善,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和管理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随着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越发的复杂,使得岩土工程问题也逐渐的日趋复杂,简单而言,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复杂的岩土勘察需要。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岩土工程的勘察走向了现代化。通过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得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合处理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岩土工程模型,可以进行计算机统计指标的分析,同时,在遇到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岩土问题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形象的模拟一些很复杂,很抽象的地址地貌的状况,比如可以模拟岩土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如此,可以更为直观的对岩土工程作出更为明确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找到处理方案,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不不仅仅可以让勘察工作效率提高,也很大程度上让勘察的成本大为降低。
3.加大对勘察专业人才与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
勘察人员与勘察设备都是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公司要加强对勘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以提高勘察资质门槛。要加大对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采购先进的勘察设备,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出现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现象。
4.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为
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质量,单靠勘察公司的自觉行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法制和政府力量来加强对勘察市场的监督、检查与引导,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即加强对勘察市场中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挂靠、造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当然,检查监督行为不能仅以检查报告作为依据,还要将检查拓展到野外源头勘察中去。
5.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勘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勘察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通过现场踏勘对勘察对象的详细资料进行收集,还要根据收集得来的材料编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纲要,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问题、技术问题与设计方案,使勘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应选择适当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而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基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手段,并严格规范。如钻孔是最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利用静探孔的手段进行勘探,则可以客观、正确地反映出地基土的强度及性质。又如,在土质较粗的山前冲积地层中,则不适宜使用静探孔的方法进行勘察。当然,对一些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基,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物和现代超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给勘察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对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肯定能做好,从而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4期
[2] 宋双贝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4期
[3] 蒋斌斌 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4] 赵景琳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的综合探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找水,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需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术基础上,也要关注并结合新技术、新理论,这样才更有利于进行找水工作,才可以使找水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料拥有量不足2 200m3,世界排名109位,而30年后,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将不足1 700 m3。因此用现代的水文地质勘查方法来找水减缓各区域供水压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下分别详细介绍了遥感技术勘察法、地球物理测井勘察法、地面核磁共振勘察法的工作原理及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二、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总体而言,水资源的利用形式逐渐严峻,以许昌市为例,许昌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204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0。市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面积达67 平方千米的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4.0m,且仍以每年1.5~2.0 m的速度下降,地面最大沉降量超过277 mm。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在许昌麦岭水源地综合运用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找水勘察,取得了多种地质信息,基本查清了供水目的层的埋藏条件、边界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特征。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简述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
1.物探和钻探
(一)物探。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采用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对勘察区西部的补给断面进行探测,共做电测深点203个,电测深剖面8条;利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对勘察区西部、南部边界和北汝河河道进行了探测,共完成9条物探剖面, 96个物理点,剖面长度54.55km;对18眼探采结合井和4眼勘探井进行视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物探测井,划分地层,进行排管。通过这些工作,基本查明了西、南边界和北汝河河床的地层结构和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为拟建水源地的供水孔和布置钻探工程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钻探。根据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物探资料,结合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在补充分析勘察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布置钻探工作量。勘探施工勘探抽水孔4眼,进尺291.4 m;地质孔4眼,进尺362 m;观测孔12眼,进尺1 071.55 m;探采结合井18眼,进尺2 242.2 m。共施工勘探孔和探采结合井38眼,总进尺为3 967.15 m。根据物探、钻探工作分析,麦岭水源地第四系孔
隙含水层的形成和分布受北西向的茨沟—姜庄凹陷和襄城大断裂等构造控制。同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地层时代、岩性、成因及富水性,新近系湖积层及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的富水性差,集中供水意义不大;中更新统埋藏型冲洪积卵砾石层颗粒粗,厚度大,富水性强,不易污染,是城市集中供水的理想水源地。
2.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察中应用
遥感技术即从远处探测、感知特体各事物的技术,它技术先进、探测范围大、信息量大,并可实施动态监测。遥感勘察方法就是在勘察区范围内进行的航空遥感勘察,它是一种采用展片和航片目视解释,结合野外验证与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遥感勘察方法可分为4种:热戏外监测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和遥感模型法。
(一)热红外监测法。热红外监测法主要就是用热红外波段的遥感图像资料,通过测定地面温度来确定地下水的存在。特别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的寻找。其工作原理是:地下水可在过毛细管作用、热传导作用及地表强烈蒸发作用下可导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地表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冷热异常的现象,此现象便可在热红外遥感图像上显示出
来。利用红外遥感数据再配合一定的航片作为基本的遥感资料便可实施地下水资源的探测工作。
(二)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运用水文地质理论对从遥感图像获取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利的蓄水构造,判断地下水的贮存情况。
(三)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根据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与地下水有关的植被、湖泊、水系等环境因子与地下水的依存、制约关系来判断地下水系统的贮存情况。其工作原理是:在干旱区域,植被的生长状态因受到气候、性、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其中区域浅层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最大。地下水水水位埋深、矿化度、水化学类型控制着被群、植被覆盖度。可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地下水的排泄点(区)的水位埋深、矿化度和水化的学类型等相关信息。
(四)遥感模型法。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得知与地下水密切关系的水文因素状况,并建立监测地下水位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估测的方法叫遥感模型法,它是遥感与数学、模型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状况。
3.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是物探方法的一种,主要是配合地质钻探对钻孔内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精确探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是以严密的物理数学原理为基础,主要用于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判断地下水质量,探测岩溶洞,分析地层构造等。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原理如
下:
(一)正确地划分含水层并确定层位及厚度,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对地下水进行地下水矿化度进行测量。地层水的矿化度越高,地层电阻率值越低
(三)判断裂隙及其泥质含量。裂隙存在的判断标准:声波时差较大,电阻率较小,密度偏低。如果裂隙存在,那么裂隙中填充的泥质越多,自然伽马测井值就越大。
(四)岩溶水勘察。裂隙层位可由声波曲线直接反映;当溶洞中含水时,自然伽马曲线幅值略低,以此来可判断其富水性;在岩溶、裂隙发育处,会出现井径扩大的现象,因此,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也可用井径曲线来判断。
(五)划分钻孔地层岩性。根据不同岩石的密度,电阻率,波阻抗,孔隙度等参数的差异,并综合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等资料就可以划分钻孔的岩性剖面。
4.地面核磁共振法
地面核磁共振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原子核特性差异产生的核磁共振效应,通过观测、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探测区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可量化含水层信息,勘探的深度小(目前最大勘探深度小于150m),适合北方地表较干燥地区使用。其工作原理就是水中的氢核质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再以具有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磁场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这样原子核能级间就会产生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或衰减的快慢直接与含水层中氢质子的数量、含水层孔隙大小相关,核磁共振信号的幅值越大,所探测区域内水含量就越丰富。从而,可以根据由小到大的核改变激发脉冲矩来推断由浅到深含水层的贮存状况,达到实现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地面核磁共振法属于直接找水法,在有效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有水就有核磁共振信号显示,以此来探测各类型的地下水。主要用于探测其他物探方法难以寻找的地下水,主要应用在以下4个方面:黄土孔隙、裂隙水探测;寻找碎屑岩类浅层风化裂水和层间承压裂隙水;确定基岩裂隙带的富水性;判断灰岩区溶洞、裂隙含水或是泥质充填。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继承了老一辈水文勘探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后,新一代的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不断的研究并熟悉新的理论和技术,从而将新老结合,挖掘开拓出更加优良的勘探方法,从而方便找水工作,使得找水的相关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勇,刘伟超,田慧娟,李倩倩 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运用[期刊论文] 《中州煤炭》 -2010年1期
[2]-邹慧峰 找水中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的综合应用[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12期
[3]-贤世荣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4]-赵实 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应用[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0年9期
一、
二、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曾获行业优秀科技论文奖。20**年9月,应邀作为行业内的唯一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的副组长协助组长(王思敬院士)较好地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勘察评审。主持的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工程勘察项目,采用了多项领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勘察难题,获得评审专家的好评。
该同志多次被评为单位双文明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厅优秀党员,**年获98年度广东省交通厅全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个人,20**年评为广东省交通集团优秀党员,20**年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点兼职教授。
在19年的工作中,该同志,主持或审核了数十座大桥、特大桥、数百公里高速公路、数十公里隧道的勘察工作,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在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茂名、电白官珠—坡心段近100km的线路上,部分路段分布有高液限土,这种土透水性很差,并具有较强的膨胀性,毛细现象也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并具有“弹簧”的性质,不易压实,故不宜作为路堤填料。如严格按施工规范,就会出现大量的弃方,工程造价会大大增加,而且弃方既要多占土地,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其利用坚实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从微观上找出化学风化形成高液限土的原理。通过了解高液限土的形成过程,发现其与普通的风化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分子结构中多了大量的水分子,且不是游离的水分子,而成为了结构水,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其工程性质差,不宜用常规的方法处理。要处理高液限土,首先应想办法去掉其结构水,用化学的方法就是通过掺进化学原料并充分拌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等),通过化学反应,置换其水分子,达到彻底改变其性质的目的,但成本高,仅适用于量小的范围,大范围的经济处理是用物理方法处理:凉晒。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凉晒除掉大部分结构水后,应与地下水、地表水隔离,防止其吸咐水分再成为无法压实“弹簧”土,凉晒后的高液限土应填在压实度90的区域,并应遵循上、下封,包边及排水的处治方案,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经济合理,更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审核完成省重点工程汕梅高速公路柚树下至清潭段左线7.52km详勘,地处莲花山断裂带,该隧道群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受断层的影响,洞内局部出现涌水,围岩类别复杂多变,采用物探结合钻探对围岩类别进行划分,运用国际上流行“要害块”理论对围岩进行评价,准确、安全有效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在开挖过程实施动态观测,及时变更围岩类别和支护形式,做到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投资,业主的质量目标是创国优工程,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3、主持完成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镇海湾大桥勘察,采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地震勘探测点定位系统。在工可阶段,桥位综合地震勘探在海域采用声纳测深、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探测,在陆地及沿海浅滩采用横波反射法和折射波法,在海域采用了差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动态定位和导航,有效地确保了测线测点的准确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定迹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有效可靠,通过解译对比,有效准确地解译出地桥位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不良地质问题。根据解译的成果针对性采用综合勘察手段,以较少的勘察工作量探明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4、在新技术应用上,为配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要求,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规划线广梧高速公路云浮河口—郁南平台段(主线长98.822km,支线长31.1**km,比较线长92km)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后双凤至平台段被交通部定为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路线所经区域主要为山岭重丘区,常规的地质调查难以适应地质选线的需要,为防止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不良地质隐患,如大的断褶构造带、滑坡、崩塌、软弱岩土层、岩溶、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其主持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解决公路选线过程中的不良地质和非凡性岩土问题,这在我院尚属首次,填补了我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技术的空白,在项目的初勘阶段采用了先进的瞬态面波技术可控源技术,得到了该工程评审会专家的好评。
此外,该同志**年度主持完成中山港大桥工程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20**年度主持完成的番禺大桥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20**年度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汕头至汾水关段工程勘察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