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康复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康复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的延续和重复,它应该从最早期开始进行,即临床的第一阶段。所以康复与每一个临床医师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每个医师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临床医师应该以临床诊疗技术为基础,探索怎样防止病人因为各种疾病而造成的功能,即康复治疗和预防,尽量减少因为误用、废用而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这就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掌握所有有关康复医学的概念,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正确引导。康复医学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医学学生全面掌握医学技术,形成康复医学理念。我国在1984年提出所有医学高等院校都应该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康复医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康复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康复医学,形成正确的康复观,并在毕业工作时能有熟练的康复技术和正确的康复意识,认同康复治疗在社会、职业、精神、肢体参与能力等各种功能改善过程中的意义,改变人们对康复医学的偏见,了解有关康复治疗的各种症状,减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残疾的发生。为了顺应医疗模式的发展,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康复医学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康复医学的综合性极强,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人体发育学、残疾学、环境改造学、社会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成果。由于涉及内容广泛,特定内容和专有固定名词较多,但是教学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调查发现,对于康复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方法和概念过于抽象、内容多、课时少,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康复医学的教学要求和发展。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图片、文本等各种媒体进行综合,凭借其表达清晰、生动活泼、声像并茂、内容广泛等各种优势,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容易接受,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优点总结如下:(1)提高康复医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学生不用边听课边盲目地记笔记更不用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灵活的转换方式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教学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提高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动画、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信息集成一体,使教师利用图像、声音、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讲的内容,完全改变了对所讲知识的包装,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在活泼、新颖、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康复医学的兴趣和效率。(3)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准确表达的难点和重点,帮学生掌握全面的、多维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运动疗法,特别是运动再学习和神经发育疗法时,由于课时有限、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内容的实践性极强,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板书和讲述是很难表述清楚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