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语文教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理财与大学生成才
财富在广义上可以指金钱、时间、知识、情感、人际关系等,狭义上专指物质财富,是对金钱及其等价物的通称。本文多采用后者的理解。理财能力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关于财富的获取、使用等的观念和实践的评价指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财能力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日趋突显,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又普遍缺失。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谈谈笔者的浅见。
1.理财的概念
理财是由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部分所构成,观念是指个体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知识是指理财投资所必需的知识,包括商品、财务、投资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能力是指个体运用金钱规律的能力,包括消费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观念的载体,知识的实现。三个部分互为作用,整合为个体动态的发展的理财概念。其目的在于使用钱财,使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时就应该学习理财,从而使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富。
2.进行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物质文明需要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我国社会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即一切经济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此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经济贸易往来、投资的方向和决策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地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科学的投资知识和良好的理财能力;必须懂得如何根据金钱规律,运用金钱,让金钱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让金钱成为造福于人类的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对未来建设的社会主体——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理财观念、全面的财富知识、娴熟的驾驭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才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2)社会政治稳定的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正确理财的灵魂。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修养会形成不同的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从而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开拓进取,合法地创造财富,真正懂得享受财富。这必将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3)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大量能够从事经济建设的人才,理财是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的能力,是经济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国民理财素质的高低势必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学生必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理财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抑或让大学生拥有“点金术”的本领是时代和现实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又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自从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和沙伦·L·莱希特撰文提出财商这一概念之后,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财商是与智商、情商相对应的概念。智商是表示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智力是一般能力的综合,包括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商是评价个体情感健康水平的指标,反映个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情绪并进行协调的能力等;财商是指个体认识和运用货币与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是对个体的经济知识和经济运作能力在同龄人中相对位置的度量。对个体成功活动而言,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三商”交互作用,综合反映了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是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三大因素。智商、情商的开发早已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已取得成果,而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开发还未形成共识,其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正确理财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人才的必备因素,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
2006年5月12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在北京公布了其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理财和信用卡观念的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大学生目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理财压力,且大学生对基本理财和信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理财教育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消费盲目: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开支上缺乏合理的计划,理财观念亟待加强。交际费成为最大成本,其中恋爱又是最大的消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中显示,约有四成的大学生消费没有计划,用钱盲目,出现了短时间内经费紧张的困难。
第二、持卡消费有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大学生日益成为持卡消费族。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拥有贷记卡的比例已为15.1%,同时有近30%的持卡学生拥有高于3000元的信用额度。尽管有比较超前的消费苗头,但学生们对贷款和信用卡似乎还只停留在意识阶段,奉献意识、信用知识不强。
第三、理财教育需加强:近几年来,众多银行为了储备自己的客源,获得自己未来的市场地位,把目标投向了大学生群体。重庆工商大学刘幼昕老师认为,“高校有必要开理财课,教会学生一些理财的技术或技巧,同时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查中,66.6%的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12.4%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但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的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和信用知识教育。
第四、大学生收入主要来自父母:收入来源87%是父母支持,其次是兼职工作与奖学金、助学贷款。一旦个人财务状况恶化,也很容易诱发其他许多问题,诸如偷窃,心理紊乱,人际关系恶化等状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理财实际状况,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理财的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8份,调查结果如下:
1.理财观念层面状况,在金钱观方面,78%的学生认为“金钱很重要,但金钱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消费观方面,74%的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以至“穷人养育富贵子弟”在高校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投资观方面,81%的学生认为“投资是毕业以后的事”;创业观方面,84%的学生认为“想创业,但不知从何开始”。这个结果说明了大学生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匮乏,对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创业观等方面都存在片面的认识。
2.理财知识层面状况。72%的学生缺乏财务知识,83%的学生缺乏理财投资知识,对投资所知甚少,84%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78%的学生对商品知识有一定了解。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已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而对财务知识、投资知识、商品知识、流通规律等基本的理财知识缺乏认识,他们认为“学校没有系统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也没有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意识。”
3.理财的能力层面状况。81%的学生对市场缺乏敏锐的观察力,72%的学生缺乏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8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实践。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完成理财活动,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能力欠缺,尚待提高。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理财教育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无论是观念、知识、能力都急待加强。
三、大学生理财能力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理财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最核心的就是德本财末的思想,其思想来源于儒家。孔子的思想体系,以道德教化为主,对经济问题不够关心,尤其对贫富贵贱的看法,往往付之天命,只有对道德才格外给予热切关心,他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关心的重点在于人生修养的落实和道德人格的建立,而对经济发展从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孔孟之后,“为富不仁”成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标准。这是以道德价值观取代经济价值观的总趋向,把“财”与“德”对立起来,以德为本,以财为末,重德而轻财,用这样的价值观作为判断人的标准或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使人们不敢追求财利,另一方面,则用尽道德名义掩盖求财的心理,造成道德与经济、仁义与财利的畸形对立,从而产生畸形人格,压抑了国人商业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在“德本财末”的思想统御之下,导致了行为上重分配轻生产。中国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沿着“德本财末”、“重农抑商”的思路,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农业经济资本与财力都非常有限,这就使经济上分配与生产产生矛盾,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便转而求“均”,孔子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是“求均”思想的充分表达,平均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无争夺、无忌妒,但却失却了竞争、创新的动力。
此外,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之下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植人心,人们“重官轻商”,经商者成了二等公民,乃至读书做官是学子的最大理想。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了成长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财富创造观,束缚了他们创新、竞争能力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家庭也是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家长认为儿女成才最重要的标准是传统美德的完善,追求财利那是小人之举,他们对“金钱”的认识,看到的只是它的物质形态,忽视了它的精神形态。他们本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路径培养下一代,没有向下一代从小灌输正确的财富观念,以致认为“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看法的大学生为数众多。其次,中国家庭历来重积蓄节约而轻消费。“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节俭”过度却抑制了“开源”,抑制了投资。轻视消费的同时,也导致资本的闲置,不能“让钱生钱”,拖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们缺乏创业的意识、投资的意识。其三,由于我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为人父母的心愿。“成龙、成凤”的目标是让儿女顺利步入他们所期盼的高等学府,以便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缺乏严格的限制和指导,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还未摆上教育日程,同时意识深处也未有此概念。第四、由于理财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家庭在市场经济中忽视社会责任,一心追求金钱的积累,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对下一代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家庭在下一财教育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影响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升学率成了影响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数成了影响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无不围绕着统一考试进行,理财教育既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又不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内,因而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自然无从谈起。既使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财教育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对学生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实践,更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以致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出教育的前导,使学生失去了接受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的缺失。4.社会环境的影响
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单一,商品流通以计划为主,个体的经济活动一般由政府统一安排,个体无需独立地创造财富和支配财富,由此从制度上抑制了国民整体商业的发展;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购买力使人们无财可理,从物质上限制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居民的资产持有形式主要是现金,单一的资产持有形式也限制了人们经济意识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我国国民整体理财能力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示范效应,使国民对金钱、财富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公众渴求财富和理财能力缺失的矛盾不断激化。对金钱的本质认识不清,导致了金钱至上观念滋生蔓延,钱财罪错屡见不鲜,恶化了生产、消费、投资环境。同时,理财能力的缺失也导致人们在消费、投资、创业的过程中,活动频频受阻,影响了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的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环境,国民的观念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从而也使他们理财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5.大学生本身的认识误区影响
大学生本身思维方式的误区也限制了其理财教育的发展。其一,大学生认为对金钱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理财能力与生俱来,无需培养与开发。其二,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其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提高,因之理财能力也随之自然提高。其三,“钱是万恶之首”的看法,大学生中大有人在,他们缺乏对财富本质的认识,缺乏对理财开发的理解,导致了学习、实践缺少自觉性、主动性。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失。
四、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教育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健全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社会全体成员具备与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健全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作为未来社会主体一员的大学生更应具有健全的理财能力,才能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此,必须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加以重视。
1.转变教育观念
国内外教育的实践已证明,理财教育不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财教育,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发学生的财富潜能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理财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竞争力,实现高教培养目标的高度来对待理财教育,将理财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理财教育通过各个环节得到落实。
2.规范理财教育目标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提高其理财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要有正确规范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建立正视金钱、关注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善于投资、积极创业、遵守法律等回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具备科学的商品、金融、投资、法律等相关知识;掌握合理的消费、投资等基本技能,提高对市场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主体。为此,应开设相应的课程,使理财教育系统化,隐性的理财教育内容显性化。通过理财教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此外,除了要有规范系统的教育目标外,还要配备专业的理财教育师资队伍。
3.多渠道进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首先,要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训练相结合。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商品、投资、消费、创业、法律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必备的理财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实践是开发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最佳期途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理财、投资、创业等相关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能的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次,做到点和面结合。这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既要抓住理财教育的重点问题,又要进行全面的教育。这里的重点问题指的是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能力的培训,全面的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理财能力的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全的理财;另一层含义是:对个别具有高理财的大学生要进行特殊的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专才,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的理财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理财都得到开发。通过点、面结合,使大学生的理财得到充分的开发。
第三,校内、校外结合。校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训练,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竞赛、成立大学生理财开发协会等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开发教育,提高他们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校外,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理财实际训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寻求企业的支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大学生多参与真实的经济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规律,获得创造财富、获取财富、利用财富的真实本领。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智双全的人才。
4.理财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互相渗透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激活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设计合理而可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奋斗的动力,挖掘自我的潜能,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理财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认识金钱的本质,培养他们对金钱、对工作、对事业的正确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通过正确运用金钱活动的规律,创造、消费、获取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潜能得到发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二者殊途同归。因此在理财教育中要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投资不仅是对金钱的投资,更是对自我生涯的投资,创业既是财富的创造,又是人生的规划。同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也要结合理财教育,让学生寻求人生奋斗动机之时,激起创业的热情,激起创造、获取、利用财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淑姣、孟庆鸿:《给大学新生的礼物——理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许爱青:《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理财教育》,《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林永乐:《试论财商》,《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美〕罗伯特·T·清崎、沙论·L·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0年版。
[5]李英:《高职金融学投资理财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理工类学生学体特点为对专业学习十分重视,欠缺人文思考与人文情怀,尤其对于个人“成才观”的养成还处于原始的模糊感知阶段。我项目组成员设计了一组有关学生成才观的调查问卷。选取理工科专业两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其中问卷第6题“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学生?”的分析中,有72人选择了B选项“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这充分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及个人价值,没有真实的、可触的认识。对于理工科高校学生除了院系辅导员及相关负责老师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的有益灌输和启发外,学生很少能够有参与到关于“成才观”问题的思考中来。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
问卷第5题“您认为自己价值观的确立,受到什么影响最大?”的答案中,有60人次选择了“家庭教育”,29人次选择了“学校教育”,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渠道。理工科高校学生如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进入大学学习后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时时看管”,家庭因素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加之理工科院校学生接触人文思考,尤其是对于“成才观”这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其实是一个未被重视的成才观“培养皿”。高校新生入学两年内都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学期总学时最低也在48学时,某些学周较长的学期可达90学时,《大学英语》课程学时总数在理工科学生每学期的总学时数中绝对是“重头戏”。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均使用每单元选取一两篇课文的编辑形式,课文内容一般会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如果课文选得好,内容贴切,积极向上,发人思考,大学英语课堂就会变成大学生正确成才观有效的培养阵地。
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中成才观相关课文的分析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第三版共分四册,每册8个单元,每单元配有PassageA和PassageB共两篇课文。笔者对该套教材课文作了梳理,其总数为64篇,其中课文主题与大学生成才观直接相关的就有20篇,占总四册教材总篇数的31.25%,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这些课文材料的内容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促使学生思考课文内容,总结作者观点,内化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接收到其中“隐性”的大学生成才观教育,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个人成才观。
四、一些疑问
在讨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在理论高度及具体操作层面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大学英语不是主要教语言技巧吗?
怎么开始承载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了?这正体现了很多人对英语教育的误读。不可否认,英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它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知识的讲授。但对于成功的语言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双语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思想观点有深刻认识。上述图表显示了课文与大学生成才观的有机契合。英语教师在分析篇章内容结构时,通常会反复地操练学生的阅读、总结等技巧,当学生完全掌握课文内容时,就会做到一种无意识的成才观培养。
2.一线英语教师们会有这样的学生成才观培养意识吗?
目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确实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方面欠缺自发性和主动性,这与社会对大学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定性不无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高校各部门职责愈发精细化。公众对于任课教师的工作,一般定义在“传道、授业、解惑”,而“育人”这个职能则似乎责无旁贷地被仅限于高校辅导员老师的本职工作中。其实,在当今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甚至“人生的方向标”。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利用理工科学生较为新奇的人文气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社会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3.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成才观的养成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领域前人鲜有思考。究竟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对学生成才观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确实难以界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固然不能替代原有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但其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长观养成这一问题上的作用可以用之前的“锦上添花”来形容。大学生的成才观养成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个人家庭教育以及学生交际圈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对于理工科高校学生而言,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个人成才观思考领域的一个重要辅助途径,是高校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有益补充。
五、对理工科高校英语课堂的展望
1.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内容通过教材目录可以反映出来,在编写与选择大学英语教材时,目录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课程标准是根本,换句话说是根据标准来编写教材或者选择教材(对照目录)。对于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教改,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匹配通常是要依靠自编教材才能够实现对应。
2.课程教学方法与教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对应性分析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匹配的教材作为支撑。目前主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个任务,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还设计了口语交流、专门用途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文章鉴赏、英语讲演等多个选修任务,为学生提供兴趣学习机会。有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则对应的教材就要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编排。
(2)情景教学改革。因为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因此造成了大批的哑巴英语人才。一些高校就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机场出行、酒店餐饮、职业交际等多种语言学习情境,开展在虚拟场景下的交互式的、角色扮演式的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这种情境教学,需要有情境式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
3.教学与学习要求和教材辅助内容的对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