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务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务建设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字:政务网;安全;原则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务网的不断发展,政务网络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政务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竞争能力,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与政务网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日显突出。据同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被篡改的.gov.cn网站数量比2007年上半年增加41%,共计2242个,占被篡改网站总数的比例达到7%,而.gov.cn域名仅占.cn域名总数的2.3%,这些数据表明,.gov.cn网站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无疑给我们的政务网安全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二、查找问题让政务网信息安全隐患无处躲藏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跟在安全事件的后面盲目的解决不是最好办法,怎样才能把安全问题的发生机率降到最低,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从目前我国的政务网现状来看,存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软硬件本身存在缺陷政务网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而互联网所采用的TCP/IP协议在设计以效率为主,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导致很多基于TCP/IP的应用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对于那些可以熟练掌握TCP/IP的人来说,就可以利用协议本身的漏洞对政务网安全构成威胁。

*非法访问

由于网络本身就是以广播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这使得在未采用加密措施的网络中,信息的篡改、窃取成为可能,攻击者在掌握了数据格式并进行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之后,可以冒充合法用户主动的接收信息或发送非法信息给远端用户,而远端用户通常难以分辨真伪。

*病毒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就是以破坏为目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时代,病毒的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电脑一旦中毒,它感染木马、其它病毒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对整个网络进行病毒传播、ARP攻击等,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从近些年来的病毒变种速度和流行趋势来看,病毒发展呈现出对抗防病毒软件、传播方式多样化、病毒变形和隐身伪装能力增强等特征,这大大增加了防范病毒的难度。

*木马、僵尸网络.

木马是一种具有隐藏性、自发性的呵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要目的。计算机一旦被植入木马,其重要文件和信息不仅会被窃取,用户的一切操作行为也都会被密切监视,而且还会被攻击者远程操控实施对周围其他计算机的攻击。

僵尸网络是指骨由黑客通过控制服务器间接集中控制的僵尸程序感染计算机群。僵尸程序一般是由攻击者专门编写的类似木马的控制程序。由于受控计算机数目很多,攻击者可以实施信息窃取、垃圾邮件、网络仿冒、拒绝服务攻击等各种恶意活动。木马和僵尸网络都是非常有效的远程监听和控制手段,对当前政务网络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掌握原则为政务网安全建设指明方向

在政务网的安全建设中,需要权衡好安全、成本、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有人把政务网的安全建设比作是“门”与“锁”的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扇门,锁越多,门的安全性越高,但随之带来的成本会相应增加,效率会柑应降低。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政务网安全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处理好安全、成本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安全保密原贝吐这一原则是我们在建设政务网的初期就应该综合考虑的重要原则之一。政务网是政府和公民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数据有可公开信息,也有需要保密的非公开信息。因此安全即为一重要因素。

2可扩展性所采用的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也是我们应重点考虑的。因为任何一套完整的系统不可能只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为更加方便日后的系统升级,我们在建没初期应把它的可扩展性纳入到应遵循的原则之中。当然,在建设当中,还有诸如:可靠性,可行性及可控性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多方合力构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政务网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要多方配合,才能为我们的政务网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一)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突出问题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泊,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违规操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不断地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头脑中绷紧安全这根弦,从根本上杜绝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同时,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力度,工作人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务网的安全保障应用程度。因此,对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不断地丰富他们的业务知识,以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可靠、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内部技术人员队伍。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法规

全球网络犯罪案件增长,显示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遏制力量明显不足。法律法规可以起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离开了法律,信息安全将是脆弱的。

目前,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制定了相当数量法律、法规及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缺乏统一标准、监管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等。因此,我们应允分认识到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尽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设,使信息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三)强化技术保障

一个相对安全的政务信息网络,离不开严密的技术支持。对于政务网的安全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为了保证网络路由的安全而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所构造的软件。所有通过的数据都须经由防火墙接授检查,这样可以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防火墙还可以禁止特定端口的对外通信,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防火墙技术的实现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组过滤技术,一种是服务技术。分组过滤基于路由器技术,其原理是由分组过滤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选择,根据特定组织机构的网络安全准则过滤掉某些IP地址,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作用。服务技术是由一个高层应用网关作为服务器,对于任何外部网的应用连接请求首先进行安全检查,然后再与被保护网络应用服务器进行连接。

2.PKI技术

PKI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它是用公钥概念和技术实施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它由公开密钥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CA)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共同组成。其中认证中心CA是PKI的核心,负责管理PKI结构下的所有用户证书,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信息捆绑在一起,在网上验证用户身份等等。

3.物理隔离

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公共网络。这种技术通过在每台电脑主板插槽安装物理隔离卡、双硬盘,把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机,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物理隔离卡的使用,使内部网与公共网实现了物理上的隔离,从根本上保证了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更便于内部管理。

在应用成熟的安全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能力,研发出更加适合我国政务网实际情况的安全技术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其初衷是为了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费缴纳等业务,而将部分或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都搬到一个大楼内集中办理;后来,越来越多的与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与公用事业部门、单位的相关办事窗口也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所谓的“政务超市”(这些机构虽然在组织管理、业务功能等方面相似,但是其名称却各种各样,如办证中心、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等。为了论述方便,以下将这些类似机构统称为行政服务中心。)。到2004年,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和县(区)政府都建立了类似机构(吴爱民、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9期。)。

但是,行政服务中心在建立之初,普遍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两者是单独发展的: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各部门办事窗口的简单的物理集中,业务流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调整。这时的前台-后台关系非常简单,仅仅是受理-办理的关系,很多业务还必须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到本部门去办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多,即使是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也仍然只是为了满足某个部门的内部信息管理的需要或是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信息,其中并没有多少互动的业务内容。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电子政务的综合性及其流程化特点却一直与现实的政府职能分工的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因此电子政务要发挥其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功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突破政府部门单独上网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服务中心所具有的集中性、规模性、流程化与公开透明的优势也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能够对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它完全可以作为虚拟世界的电子政务在现实世界的对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前台-后台关系,使电子政务得以充分地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给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巨大优势。

二、衡水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经验(以下有关衡水的资料来自衡水市人民政府向联合调研组所作的关于其信息化工作的汇报材料。)

2006年3月21日至24日,笔者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农业部组织的联合调研组前往河北考察其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详细地考察了衡水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在耦合行政服务中心与电子政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做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目前,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其一站式政务大厅、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和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的物理集中中心(如图1所示):

一站式政务大厅依托市数据中心,将分散的审批与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其中,对行政审批和服务实行流程化管理,实现部分窗口的网上虚拟办公。目前,全市市直机关共有47个部门进入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达到119人,在各级中心办理的服务审批事项达到401项。现在,群众办事不再到各个政府部门分别地跑腿了,只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各种事项。

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集事务咨询、办事查询、建议征集、接受投诉为一体,从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2个部门抽调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员,经过岗前业务培训后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为群众进行电话服务。

一网式政府门户网站则集中了各级政府机关网站的信息资源,对外一网式展示政府公务信息,增强政民互动,进行在线咨询、下载表格,将政务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上网。

图1衡水市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衡水市“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政府部门与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和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利用和政府效能的大幅度提升:2005年,衡水市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了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约17万件,完成事业性收费7000多万元,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125面,表扬信和电话280多件;另外,基于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系统整合的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也为市政府每年节约近600万元的链路费。

虽然受制于体制的因素,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仍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却已经为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对各地级市政府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具有参考作用(衡水市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之所以具有推广价值,是因为衡水市是个经济相对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辖一区两市八县,全市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产值占其GDP的17%。这种结构在我国的地级市中比较普遍,有相当的代表性。)。

三、政策建议

未来的电子政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规范模式,本身是现有的各种职能机构及其服务设施与信息网络技术、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紧密结合与综合体现,而行政服务中心则是这种结合和体现的有形载体,是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汇聚场所。因此,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地注意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这种枢纽作用。具体地来说,各级政府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该将行政服务中心明确地纳入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将两者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克服以前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各自单独发展的状况。这一点是行政服务中心纳入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电子政务效益的基本要求。可以想象,无论是仍然按照传统思维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还是仍然独立地实施电子政务计划,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可能实现应有的效益。

实际上,之所以说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因为其后台业务处理平台作用外,还与以下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一是政务处理的数字化及其网络化的程度。一个政务流程,并不是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可以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输,总是有很多的环节必须要以物理内容或过程作依据和保障的,为此必须要有个相应的实体来实施;二是当前的“数字鸿沟”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内,“数字鸿沟”将一直存在,大多数群众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务环境,还必须经历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的制度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种现实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突出其作为行使行政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政府机构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有必要结束当前在机构名称上的混乱局面,将办证中心、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诸多说法统一为行政服务中心。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凡事都要设立“中心”,“中心”存在过多过滥的趋势。这种现象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城区政府当中非常普遍。实际上,这种“中心”已经不是这里所强调的行政服务中心了,它根本就起不到集中办理群众事务、方便群众的作用,因为每个中心所能整合的政务事项很有限,群众为办理一件审批事项,还是必须在各个中心之间跑来跑去。其结果是,公文由原先的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流转变成在各中心之间的流转,电子政务的整合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

其次,是应该明确未来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目标是建立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我们可以从下图来理解和认识这种服务体系。

图2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流程主体、三项业务要求(李广乾:“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5年第223号。)。四个流程主体为各政府部门(以及由其业务网络所构成的内部网)、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及其服务界面);三种基本业务要求为集中、整合以及互动。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模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流程,电子政务建设的几乎全部内容均能涵盖其中,而行政服务中心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衡水市电子政务实现模式与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就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这表明,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不仅理论上科学合理,而且实践中切实可行,完全可以作为地方电子政务的规划目标。

第三,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一定要与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地来说,“集中”和“整合”在意义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整合”是在“集中”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业务流程需要而对原有的业务和机构进行重组和调整。)。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看作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应,相互之间不能偏废、不能缺失。我们也可将这种对应关系称为电子政务前台-后台关系,它是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关键部分。可以说,这种关系越紧密,电子政务的效益也就越明显。

在构建这种前台-后台关系时,一定要考虑到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过程与程度。就很多地级市政府而言,要像衡水市那样将几乎所有的具有对外办事职能的机构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当然最好,但是却不太容易做到。这就有个逐步集中的过程、以及选择哪些机构和哪些业务先行集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将行政服务中心看作是一个与其他政府部门等同的部门,一定要给其赋予更多的职责、更大的整合权力;不然的话,行政服务中心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整合程度。一方面,能够整合的业务越多越好;另一方面,这种整合最好与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程度相对应。为实现这种关系的耦合,各级政府应该就此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与步骤,保持其整体作用的协调一致。

我们通常说,要实现真正的电子政务,必须进行组织机构的重组与业务关系的整合。其实,从发展程度上讲,无论是行政服务中心还是政府门户网站,都存在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机构重组和业务整合。就行政服务中心而言,一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原有的组织机构的一种重组,只是这种重组还仅仅是各部门窗口的简单的物理集中;另一方面,未来的发展也要求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归并与调整,合并重复的内容、剔除不必要的业务,按照业务线进行流程整合。在传统的业务环境下,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足够了。就政府门户网站而言,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如果能够通过该门户网站统一提供业务内容就已经实现了其最基本的“门户”的内涵了;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网络环境的特征对这些业务进行归并和整合,突出业务流程,淡化部门概念。综合来看,就理想情况而言,行政服务中心的归并和整合与门户网站的归并和整合应该相应地进行,特别是要以电子政务发展要求、以政府门户网站的本质特征来指导行政服务中心的归并和整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型政府。

第3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网民日益增多,而政府为了适应形势,需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管理与服务,正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而当前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意义重大。

1.提升了政府运作效率,并使政府行为“阳光化”众所周知,政府行政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会产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促使政府调整和革新其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二是为政府提供新的技术资源、技术能力和技术环境,网络条件下强大的信息传输、储存和处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等,这能使人力、信息、知识、管理方式等各种资源真正实现共享、共用,有效地降低现代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成本,会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建设电子政务使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功能职责分类、服务领域、行政流程、工作状态都清晰可视,使这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在“阳光下运作”,此举能更加规范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让其接受社会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

2.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了使政改跟上经改的步伐,推动政府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刻不容缓。而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功不可没。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实现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度融合,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官民互动模式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往往能冲破多层“权利门槛”直达政府高层,使老百姓关切的现实问题能更多地得到合理化和现实化的满足,政府的人本行政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政府日益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政府。目前,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契机下,我国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正在由原来的“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由原来的以“政府组织的任务”为主转变为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主。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路径

1.注重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国外电子政务较我国发展发展更快。如美国电子政务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在美国的电子政务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立法体系等方面都比较完备,使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所用”,刻不容缓。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立法方面不到位、政改体制和机制建设乏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打造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2.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和规范网民的参与行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电子政务方面的业务素质还不强。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政府机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机关必然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特别是需要引进一批既懂得新技术应用又熟悉政府业务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政府公务员队伍又在不断缩减,一些优秀人才由于受编制的限制而被拒之于门外。因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通过多种培训和再学习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前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另外,对于网民这一主体,也必须通过法律建设等来规范他们的参与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国内网民数量激增,尤其是微薄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网上平台及主要领导和负责人也都在积极开通微博与网民在线互动,及时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存在不少缺乏网络道德的民众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政府、说事粗口下流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来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促使他们“文明行网络”。

3.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笔者认为,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提升政府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业务素质和规范网民的参与行为,还应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陈庆魁和彭渝两学者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唯有此,电子政务建设才能不断加强。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