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庭签约医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工作内容;评价;因子分析;AHP

1.引言

20世纪后期,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之一——家庭医生服务兴起。美国家庭医学会认为,家庭医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它是将医疗重点放在家庭的服务形式上,即对家庭成员中所有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病变的器官或疾病的种类.都始终负有医疗上的责任[1]。而家庭医生制就是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一种契约方式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的一种固定联系,以固定联系为纽带,一方面使社区医生变被动为主动,从坐等患者上门转变为主动深入家庭的服务模式[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顺利,并且易于成功,而在中国广大农村或者城郊结合区域,由于地域与经济的限制,家庭医生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作者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已有人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之应用到实际中,但是却没有找到更进一步,专门针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尤其是城郊区域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本文源于某课题项目,根据上海市Q区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试图建立符合其区情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为此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侧重家庭医生工作内容这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指标初选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时必须遵守的五大原则: 系统性、代表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家庭医生工作分析的文献资料及国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指标。指标一共有16条描述语句,基本概括家庭医生工作内容。

3.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3]的方法来建立指标体系。作者在Q区发放问卷260份,实际收回255份,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约为98%,有效率约为96%。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信度。经过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978。这表明问卷经过了检验,问卷这一工具本身优良适当,具有稳定性。

经过分析,量表的KMO值为0.906,大于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Bartlett's球形检验,得到χ2值为2763.744,也达到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中,因素抽取方法采取主成分分析,转轴法采取最大变异法。作者在提取公因子时,采取基于特征值大于1来取公因子,提取得到3个公因子。因子1包括第01—06条语句,分析各条语句的内涵,其主要强调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因此命名为“工作针对性”。因子2包括第07—11条语句,主要要求对于工作或居民要求应该及时反应,档案实时快速更新,意即管理应该动态化,因此命名为“工作动态性”。因子3包括第12—16条语句,主要强调宣传,包括通过自身形象塑造、讲座等形式。因此命名为“工作宣传性”。具体见下文图4-1。

4.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中采用的权重分析方法是国际上应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4]。首先,根据问卷调研数据,计算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均值),然后运用AHP分析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之后根据构造原则,构造出工作内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最后,通过软件分析,得出各层因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和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具体见下文图4-1。

各级指标相对权重显示:工作动态性的权重相对较大,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同时又很值得探讨,在家庭医生的工作中,动态性的要求大于针对性和宣传性,经过实地观察不难理解虽然家庭医生工作开始之初是很具有针对性的,比如在一些镇,签约主要是找哪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或者一些特殊人群签约,因为他们较一般大众而言,处于弱势,并且也有被服务的需要,但是家庭医生发展至今,从家庭医生的角度看来,针对性慢慢减弱了,虽然特殊群体依旧受到重视,但是一般健康人也加入到其中来,这是一种趋势,此时更加要求家庭医生工作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灵活性。再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各个矩阵一致性比例C.R都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判断是符合逻辑规律的。至此,完整的指标体系构建完毕。整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截图4-1所示。

5.结论

研究发现工作内容下共三个二级指标,根据权重发现,动态性相对最重要,其次是宣传性,最后是针对性。这为家庭医生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表明今后家庭医生应该将更关注动态性指标中相关指标的执行。谈到本论文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时间精力限制,该体系没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与完善。因此,体系的检验与完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储振华. 家庭医生的概念[J].中国医院管理,1986,(4):47.

[2]鲍勇,杜学礼,张安,孙纬,许速,倪军杰.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意义和功能研究[J]. 社区卫生保健,2011,10(5):307.

第2篇

“多年来,医改一直强调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我认为,医改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深圳市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从2015年起,罗湖区开始全面推进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改革。

经过一年的探索,罗湖区医改已初见成效。近日,《小康》记者深入罗湖区实地调研发现,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辖区医院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结果互认;通过做强社康中心,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促使社康中心的实力逐渐提升;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服务供给,强化疾病的预防保健,探索形成了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罗湖模式。一系列相关医改经验已在深圳全市推广,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认为,罗湖医改“为中国的医改探索了新路”。

去行政化,全员聘用

“国家医改最初提出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这就实现了政府的医改梦,也实现了全民的医改梦。”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曾接受《小康》记者的采访时说期待医改梦早日实现。然而,历经七年多的医改,“看病难”、“看病贵”的严峻现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近年来,多位医疗从业者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都表达同一观点――医改改来改去,却越来越迷茫,不知方向在哪里?在贺海涛看来,“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并以此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这才是医改的方向。

针对区属医院小而全、同质化、效率低,市级大医院患者扎堆,社康中心门庭冷落,群众不愿到社康中心看病等突出问题,罗湖区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系统医改,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通过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探索建立以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为方向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PCIC),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深圳市罗湖区区长聂新平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去年8月,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家实行一级法人管理的公立医院,整合了区属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院长作为一级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集团内其他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不设二级法人,集团成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社康管理、健康管理和物流配送六个资源共享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医疗资源互通。

集团成立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科教管理和综合管理六个中心,对原来各医院的行政后勤事项进行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将腾出的空间用于临床医疗,仅新建的罗湖区中医院就可释放出10000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

“医院集团与通常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没有任何区别,但我们没有行政级别。”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告诉记者,政府、卫计局与医院集团之间角色分明,各履其责。医院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区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理事会负责重大决策,区卫计局负责行业监管。理顺医院和政府的关系,推进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政府重在加强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规划、管评价上,加强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监管,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管理。

曾经是大连某医院副院长的孙喜琢,副处级干部,具有医学与经济学双博士后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后已没有行政级别。而“去行政化,全员聘用制”也正是罗湖医改探索的一个重点。集团取消行政级别和领导职数,打破终身制,做到能上能下。赋予院长人事、运营管理等自。探索实行全员聘用,技术职称根据实际情况由院长确定评聘。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权责对等。

管理从“院办院管”到“集团统管”。罗湖医院集团下设社康管理中心,对23家区属公立社康中心、13家市属及驻区医院社康中心、12家社会办社康中心(康君联合体)进行统一管理。在集团化管理模式下,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急诊、住院服务,成为社康中心人才、技术和后勤保障后盾;社康中心主要角色是医院的门诊部、综合健康管理平台,主要承接普通门诊、家庭医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解决过去社康中心资源短缺、保障不力和互为“孤岛”等问题。比如,社康药品目录与医院集团药品目录一致,由医院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对短缺药品由集团24小时调剂配送,解决社康“少药”问题。同时,全区社康中心布局从“小而散”到“大而均”,设立了8个规模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一类社康中心,每个区域社康中心平均服务15万人口;配置标准也从“达标”到“优质”,区域社康中心除标准配置外,还可配置智慧药房、CT、胃镜、眼底照相等;另外还组建了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骨干、公共卫生人员为基本构成,外加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10项优惠、优质、便捷服务。

全科医生:既关心疾病还关心人

2015年年底,罗湖医院集团一则高薪待遇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全国优秀医生的关注。“全科医师年薪30万以上,主治医师35万以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40万以上……”孙喜琢说,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全科医师,吸引了全面各地1000多名优秀医生报名,最终有260余人进入面试环节。

曾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知名医学博士尹朝霞便是在此次招聘中加盟罗湖医院集团。她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她现在是一名全科医生,来自北京,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之前她是一名心血管专科医生,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工作20年。初到罗湖医院,尹朝霞对全科医生的具体职责并不太了解,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想搞慢病,而慢病的管理在社区”。六年间,她越来越感受到全科医学的魅力,越来越体会到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要关注疾病,还要关注与疾病有关的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既要关心患者,还要关心家庭;既要关心患者,还要关心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等。

“对全科医学的热爱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全科医生的决心,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与全科医学理念是相同的。”当得知罗湖医院全国招聘全科医生时,尹朝霞放弃了北京优厚的待遇,放弃了北京的一切,南下深圳来追逐自己的全科医生梦。

事实上,尹朝霞所在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的全科医生服务机构中都非常出名,甚至被称为“社区中的协和”。如今,她是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东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主抓全科医生能力的培养。

医生张潇潇就是冲着尹朝霞而来,她曾是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医院的医生。张潇潇说:“我此前就一直崇拜尹教授,知道她来了之后,我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希望能在尹教授的带领下学习。”

无论是尹朝霞还是张潇潇,她们都表示,年薪不是对她们最大的诱惑,平台才是她们的首选。

“30万年薪,相对于房价达到8万每平米的深圳而言,真的不高。”孙喜琢说,除了用薪酬吸引人才,罗湖医院集团必须要有一个能实现医生人生价值的平台。目前,罗湖医院集团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罗湖医院集团的89名专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招聘30名优秀全科医生,起薪30万元;招聘112名健康管理师;引进英联邦、北欧的优秀家庭医生到社康中心工作。目前集团共有275名家庭医生,2.14名/万居民,力争到2016年底使家庭医生数量达到3名/万居民。

另外,罗湖医院还强化激励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如使专家下社康成为“分内之事”,将社康工作经历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条件,并对下社康义诊坐诊等进行补助;出台《社康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暂行规定》,在职称晋升、聘任上不受外语、科研、论文限制即可优先聘任,体现社康全科医生价值尊严,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不断提升家庭健康服务团队和网格化管理内涵,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借助医院集团力量,协助家庭医生开展居民健康连续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截至2015年底为88182人,截至2016年8月底为435490人,增长为394%。2016年底目标签约居民50万人,建立家庭病床2000张。

有求必应,无求也应

《小康》记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电梯内壁上看到张贴的两句宣传标语:“对罗湖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罗湖区政府有求必应,无求也应。”――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尽全力支持罗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让罗湖医改找不到不成功的理由。”――罗湖区区长聂新平。

罗湖区卫计局局长郑理光告诉《小康》记者,对于医院的此项改革,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任公立医院改革专项小组组长,区长兼代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理事长。今年1-9月,辖区48家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了32.79%,其中,集团下属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了80.7%,预计全年诊疗量将突破300万人次。新增家庭病床613床,累计达到1467床。家庭医生签约对象45万人,全人口签约率36.8%。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深圳市罗湖区居民约110万,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50万,签约对象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在过去一年,罗湖区财政投入2.7亿元人民币。“要让老百姓不是用钱来治病保命,而是保健康。一年投入2.7个亿,按此标准,只需要投入八九个亿就能解决全区人民的健康问题,这对于罗湖财政而言,并不是问题。”孙喜琢说。

多位受访的主管官员都表示,要从根本上改变“医院就是治病”的观念,事实上医院是保健康。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以罗湖区为试点实施签约居民的住院医保总额管理,探索建立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医保总额管理制度。在维持辖区参保人就医院方式和医保报销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总额控制、结余留用”。以辖区内签约居民为对象,将本年度与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总额(含市外医疗费用及现金报销费用)的数据进行对比,医院集团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现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的目标。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用于居民健康保健;反之,由罗湖医院集团支付医保基金超支部分。促进集团主动做好参保人的预防保健工作,降低参保人疾病发生风险,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医院集团才盈利,实现医患双方利益趋同。另外,还推出多项“保健康”举措,如罗湖是国家卫计委全国20家老龄健康能力服务试点区之一,通过“医养融合”开展短期照料、老人日托和长期托老工作,改变了“民政办养老、卫生管健康”分割格局;自主研发了“健康罗湖”APP,建立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居民健康进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面流程管理。

张潇潇说,不少人对全科医生有着错误的认知,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尹朝霞也有同感,除了配比少以及自身专业有待提高之外,全科医生没有先进的设备所依赖、没有大型手术需要处理等,因此,收入更多依靠政府拨款,由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也造成全科医生普遍待遇较差。

第3篇

程家桥街道常住人口2.2万,中心年门诊量16.6万人次。辖区内8个居委,下设3个卫生站,同时建立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8名家庭医生和8名社区护士(医疗助手),辅以3名行政助手和经理人,承担管辖区域内签约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中心每位家庭医生平均签约服务2 094名居民,签约率达到79.44%,有效服务率85.69%,签约首诊率90.07%,医生定点服务率68.31%,社区定点服务率80.01%。

1993年,为解决当时上海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难问题,经市委市政府特批,中心新建住院大楼,设立200张床位专门收治老年痴呆患者,成为上海市首家专科医院。2012年,中心又成为上海市首批舒缓疗护政府实事项目试点单位之一。经过4年建设,舒缓疗护科现有床位36张,医务人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医师4名、康复医师2名、护士8名,并先后选派6名执业医师、7名注册护士参加了上海市舒缓疗护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舒缓疗护项目开展以来,中心共收治458例肿瘤晚期患者,陪伴446位肿瘤晚期患者安宁地走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中心是长宁区唯一一家开展舒缓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建立由家庭医生初评、舒缓门诊进行2次遴选的转诊机制;同时通过加强与区属综合性医院肿瘤科、急诊科的合作,完善绿色转诊通道,从而有效满足长宁区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住院需求。

1 完善癌痛评估,执行三阶止痛

中心舒缓疗护科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在入院时、入院1周和入院1个月时分别开展病情评估,建立了完善的疼痛程度评估制度,执行三阶梯止痛原则。通过止痛药物剂量调整,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告知吗啡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同时科室引入了中医耳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等适宜技术,增强患者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升其生存期质量。

2 创新辅助疗法,减缓负面情绪

通过为癌症患者开展音乐疗法,将疼痛、烦躁和恐惧的临终过程转换为平静和坦然,使患者在熟悉的音乐声中进入临终状态;通过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社会志愿者建立情感交流,消除负面心情,建立亲切感,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抚触,使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情绪;建立志愿者陪伴患者阅读的项目,帮助患者获取外界信息,从而缓解终末期患者内心的压抑、恐惧、厌世等负性情绪。

3 注重生命意义,体现人道关怀

舒缓疗护科的医务人员自发组建了爱心团队,为一名高龄的孤老筹款购买生活用品,并为其他患者喂饭、理发、洗澡、聊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名孤老入院后2个月的生日那天,为她庆祝生日,让老人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医务人员会为了满足一位65岁湖南籍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回去家乡的心愿,多次联系患者家属研究出院回家的治疗方案,在一切安排稳妥后让老人开心的踏上了回乡旅程。

4 筹建医务社工,引入心理治疗

2014年7月,中心成立了舒缓疗护医务社工站,配备了2名专职医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临终患者的舒缓疗护服务中,进而形成了一种工作理念和模式,为舒缓疗护病患提供更好的医学人文服务和医学心理服务。仅2015年,中心舒缓疗护社工部就开展了针对癌症患者的病房探访107例、个案工作15例,针对家属开展的小组工作11次,针对高危人群的社区工作4次,并多次举办肿瘤防治健康讲堂活动。

5 家属心理支持,坦然面对死亡

舒缓疗护科遇见过不少抱着“进到舒缓疗护病房,就意味着等死”的心理而不愿意放弃治疗的家属,每当这一刻,医务社工会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与他们聊患者病情、聊患者与家属的点滴回忆、聊有关生死的话题、聊人生每个阶段的应对,让家属理性的接受和看待生命的每个过程。社工也会帮助患者解决非医疗相关的问题,病房曾收治过1例59岁肺癌术后伴脑转移的患者,患者因放心不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儿子,经常暗自流泪,社工在知悉情况后替患者多次联系公证处为患者办理手续,请公证人员上门为患者公证遗嘱,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32 d后患者面带微笑、安宁平静的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