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实验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拒收原因主要涉及溶血样本、样本凝块、样本不足、样本与抗凝剂比例不当、样本容器选择错误、样本破损、条码错误和运输不当。样本识别应分生化、血液、微生物等专业进行监控,如血培养污染率监控。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个别实验室进行数据采集时出现错误,如将样本凝块指标公式设定为出现凝块样本数/总样本数。样本分析质量指标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评估EQA的达标率和细胞学检查与组织活检结果不一致率。结果报告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结果回报时间(TAT)监控、危急值报告、修正报告和医护满意度方面。对于TAT监控,3组数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集中在高风险环节或高风险项目的监控,如清晨住院患者检验结果TAT、急诊检验结果TAT、肌钙蛋白TAT、外科病理检查平均TAT等。肌钙蛋白整个流程时间节点监控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随时间变化按照样本流对样本进行动态监控。
质量指标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指标使用基本流程至少应包括:(1)质量指标的选择;(2)测量质量指标执行的效果;(3)分析产生质量指标数值的根本原因;(4)确认实验室改善方向;(5)采取行动进行改善(图略)。通过对质量指标中出现异常指标的因素进行加权处理、多次模拟等方法,找出导致结果异常的关键原因,从而改善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减少检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5]。在使用医学实验室质量指标时,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差距分析、石川图、因果分析、帕累托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拟等。差距分析(gapanalysis)是使实验室的实际流程/操作与预期标准(法规、行业标准、内部程序等)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差距分析首先应回答两个问题:处在什么位置?需要达到什么位置?可通过周、月、季度、年度质量指标报告的方式实现。CLSIGP22-A3提供了质量指标报告模板[9]。表1中提供了部分质量指标的CAPQ-TRACKS评估阈值,该阈值为多家医院实验室室间调查结果的中位数。
1以解剖医学知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愉快的主动学习。长期以来,医学物理实验的课程设计多为纯物理实验或验证性试验,实用性不强,教学未能体现医学特色,与学生的后续医学课程内容关联性不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注重教学创新,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即单纯根据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如法炮制地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解剖医学知识,尽可能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视频短片、软件模拟实验、立体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将医学物理原理与实验现象很好的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心脏做功”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通过投影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心脏解剖图,另一张是血液循环图,并告诉学生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做功来维持。具有医学背景的学生一定会对心脏工作的原理产生兴趣,想要深入理解机体内的血液循环,就必须仔细看清图片内容,于是新课程教学内容就渐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顺水推舟,在黑板上画出整个心血管系统的简化物理模型,用箭头标示出血液的流动方向,循序渐进引出心脏做功的物理公式。经过变换公式推导,可知心脏做功多少与主动脉血压和血液流速有关。最后,再通过物理实验仪器测量以上两个变量,让学生根据公式求出心脏所做的功,从而了解心功能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说明解剖学在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医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特别是加强物理实验与解剖医学知识的联系,重视实验的医用性。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校本部及附属医院的医学资源,随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医学动向和医学研究问题,特别是解剖医学知识背后蕴涵的物理学哲理和研究思维方法,进行整合、提炼,丰富到医学物理实验的课堂。比如,讲到“几何光学实验”时,单纯以玻璃透镜为实验道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如果结合人眼的解剖医学知识,向学生展示眼球剖面的解剖结构图,再讲解眼睛的光学结构、折射原理,并用物理知识将眼睛简化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系统,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液体粘度系数的测定实验”,传统的实验是根据泊肃叶定律原理,采用比较法测定水或酒精的粘滞系数,实验内容比较乏味,缺少与医学的联系。根据解剖医学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实验进行改进,因为血液的颜色是红色,而且具有一定的黏性,可让学生在水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油和红色颜料,模拟制成不同粘滞性的血液样本,进行比对实验,再联系人体血液的粘滞性应用在临床疾病(如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等,这样既能够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还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医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应从学生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结合解剖医学的知识,突出理论物理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作者:江虹 董世武 贾兰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二、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1.1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突破“学校本位、课堂本位、教师本位”的模式。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式,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的上课形式,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主动、双向、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中,在血常规检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血涂片,并且分析结果,每组学生分别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按照复检规则进行复检,最终将结果报告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1.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学、声像、电子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和互联网等),开展网络课程教学。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基因查找,及相关论文的搜索,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巨大的知识平台,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与教学相关内容的前沿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拓宽知识面,历练实验操作技能,以科研带动实验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定期举行科研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2.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除了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之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如定期组织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除了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外,在学习专业课时,还设置了周末去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机会,以及增加了一门30学时的见习课,使学生具备常用仪器使用的技能和熟练使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达到能上岗实习的目的。
2.2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技术水平
培养“三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综合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创新性应用型”教师队伍。积极拓宽进修渠道,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学习性听课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设创新性实验,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监督体系
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修订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实践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立切实有效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参与力度。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制定考核标准,按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严格按照标准做到定期考核与实时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3改革的成效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形势。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有其特殊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和生物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验教学质量,针对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学好后续的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及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实并验证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担负着对微生物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和严格规范操作的任务。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操作等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部分。本文就个人几年来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一、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实验课准备不够充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并未事先预习,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的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操作性实验,往往是看一步实验步骤然后再操作一步,根本做不到前后联系以及与理论课的融会贯通。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医学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学时较少,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学生本身对这门实验课兴趣不大。但最根本原因是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
1.2无菌观念淡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以细菌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无菌观念。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操作。如个别同学手握灭菌后的接种环四处走动,对着接种细菌后的平皿说话,直接用手捡起打碎的接种有细菌的培养皿等。
1.3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课中我们还常常观察到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分组实验效率不高。例如由于实验课人数较多,个别同学用完器材后随意摆放,不仅不雅观而且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使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分组实验时,往往组内分工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实验进程不顺利,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内容。
1.4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欠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时需要将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这要求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但实验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缺乏思考,对实验结果分析无从下手,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抄袭他人结果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因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并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预习,另一方面也与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关。
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2.1调整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分散、相互不连贯的问题,我们调整了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将原来一些分散的验证性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实验,提高了实验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学生参与了从实验准备到最终检测的整个实验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在部分班级授课中尝试开设了肠道杆菌检测的综合性实验,从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高压灭菌、细菌的划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均由同学自己完成,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教师讲授时间过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只能被动按照教材步骤操作,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针对此问题,要求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示教时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1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分的实验预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每学期开始时将教学历公布于学生,并且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告知学生下次实验课内容及预习侧重点,或者提出几个思考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听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如在实验标本复习之前,预先将各个标本有何观察要点之类的问题布置给同学,在上课时让其主动讲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次接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践经验不足,难免存在操作不规范、认识不足、不注意无菌操作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注意事项较多的实验,教师要做好合理的示教。在示教操作时,语言要简练,动作要稍慢一些,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会操作要领,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如革兰染色实验,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应该对涂片、干燥、固定及染色过程等各个环节注意事项一一讲解,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多放手,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动手,多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注意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同时实验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积累更多的感性资料,从而进一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观察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基灭菌时,有同学发现在高压锅压力表升高到103.4kPa时,温度一直维持在IO0~C而不继续升高。于是让同学讨论、分析其中原因,发现是因为高压锅内冷空气没有排干净,打开排气阀排气后问题解决。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意识到高压蒸汽灭菌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利用了其中的高温而不是高压的道理,从而对高温灭菌法中的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提问、多讨论,多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例如在做抗溶血素试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还原态的链球菌溶血素(SLO),为什么要使用人0型血红细胞,及饭后检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并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最终使学生理解到链球菌溶血素和链球菌溶血素S的区别及抗试验的注意事项,从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2.2.3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过程,是实验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都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做详细的分析,使得学生不仅可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1调查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预防医学本科21~25岁在校学生。共发出调查表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可使用106份,占发出调查表的96.36%。
1.2调查方法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相关情况,在2009级学生中进行访谈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2调查结果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是22.37±0.06岁;男学生38名,女学生72名,男女性别比1:1.9。
3讨论
3.1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3.1.1实验预习学生对实验课、实验室环境、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虽然基本满意,但是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并未对实验做到充分预习,所以对实验整体没有概念,不能掌控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类型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1.2实验课时间安排预防专业实验课开课时间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无心上实验课。因此,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该重新整合,根据学生考研时间适当提前实验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复习时间。同时应根据实验课具体内容确定学时数,不能一律都规定4学时,这样容易造成有的实验浪费时间,而有的实验时间太紧,学生在规定学时数内完不成实验。整合后的课程安排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3实验室资源学院已经把以前“各自为政”的教研室实验室整合为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这样使有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多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限制实验进程,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或者增加轮数,减少每组学生数量来相对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有些实验方法、教学录像陈旧。教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方法,重新录制符合时展的录像,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经费来源可采取国家拨款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分步实施。
3.1.4不断修订完善实验教材2012年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本书已经整合了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大学科。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我们将对此进行及时的修订。通过教材的实际应用,教材可进一步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个版本。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3.2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2.1开设实验总论课程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所有实验课开课前,开设实验基础知识总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工作程序、实验类型和作用、所使用仪器综合介绍、洗刷器材技术和如何配制试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实验技术。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有序进行。
3.2.2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模块式整合整合相关课程为一模块,避免不同学科实验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和资源。我们已经把预防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为基础实验、环境因素监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个实验教学模块。这样把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贯穿实验实践中去,相应地把原先分散的实验技术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模块式整合更贴近公共卫生的现实需要,更能培养适应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将继续完善模块式整合,为将来独立或相对独立开设实验课打好基础。
3.2.3完善实验类型整合,增加设计性实验对现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四大实验类型进行了内容和比重的有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设计性实验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校园大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和教育过程卫生评价。设计性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其实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走进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和读研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设计性实验的相关阶段特点,如理论准备确定实验目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结果汇报等,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只有增加学生亲自思考、探索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医学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性课程,但在学校一般都归属于公共课,并未将其重要性体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未得到改进,而且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导致这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得到创新性改革,仅仅依靠填鸭式灌输,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果想要真正的从基础上改善学生化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水平,首先就要更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来的传统模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离开老师的带领自主进行实验,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
1.3实验考核缺乏实效性
进行医学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其最终实验结果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其进行实验时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水平,不过因为这一类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进行考核的时候,成绩的高低仅仅取决于实验报告的优劣,无法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体现出来,更加无法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实验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忽略实验、重视报告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做实验,然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像这样的仅仅以实验报告的优劣来决定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不会对医学化学实验造成任何好的影响。
2教学体会
2.1优化实验内容
现如今,在高等院校里面开展的医学化学实验课程,其实验内容非常陈旧,一般都是在做一些验证已有明确结果的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兴趣平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一定要尽快进行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以护理专业的人才根本要求为基础,将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实验积极性之上,努力提升其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2明确实验目的,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一定要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实验的根本目的、此次实验课程要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医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实验,使其体会到进行科学实验时严谨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决定一次科学实验是否成功。比如,进行苯甲酸含量检测的时候,第一部就是申明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不能够是为了完成试验任务而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一次实验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试验中步骤不规范产生误差,例如,配制缓冲液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吸量管来吸取不同的共轭酸碱溶液,假如其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最终测得缓冲液浓度误差明显。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地改善其成绩评定制度,将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提升之上,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加大,考核内容可以划分成实验操作部分以及最终考试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考核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水平、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的理解、试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操作水平,而后一部分就重点考察其对整个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掌握水平。如此,将课程的考核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并且最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课程知识。
3结语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 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2、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一、加强仪器管理,提高仪器完好率。
在仪器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落实了各种表、册、账、单的使用。对损坏的仪器只要能修复的,则迅速修理,做到修理不过周。我们仪器的完好率经常保持在95%以上,较好地服务了教学工作。相比之下,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严”和“细”。
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前几节实验课,我都特别重视,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管理;“不乱动”使教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准备充分,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
所谓“细”就是管理要具体,检查要认真。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遗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小而好玩,谁见谁爱,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再如天平砝码盒中的小砝码和镊子,也是小而易丢的器材,每次实验后我都督促值日组长一个一个掀开盒盖看看缺不缺,摆放是否到位。
由于使用中我们抓住了这“严”和“细”,因而充分保证了仪器的完好无缺,杜绝了不正常的损耗,对于正常的故障,也能随时发现及时修复,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
二、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知识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括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至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谈不上的。而技能和素质则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这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几点:
1.每一个实验都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占用部分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则要对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在学生动手前,教师最好亲手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步骤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推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用各种取值方法,对不同的定值电阻测出了数组数值,进行推算,发现对任何定值电阻,不论精确到哪一位,三个组值误差均在0—0.6欧之间。在同学们做实验时,曾有一个组测出的三个数值相差1欧姆以上,我就及时指导他们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他们的电流表读数有误,把1小格0.2安培读成了0.1安培。
2.在实验课上,我总是先做好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对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则特别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5%以上。
3.要留给学生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要求大家在认真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争取人人动手,重复练习,多次操作,以期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某次研究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课上,当多数组完成基本实验后,我宣布各组间要进行一次连接并联电路的比赛,这时各组都认真地准备起来,气氛紧张而有秩序。比赛结果,全班完成并联电路只用了一分钟,最快的组仅用了30秒,由于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过了关,在以后进行的测电压、测电流和测电阻的实验中,这些知识就发生了正向迁移,很快带动了一系列的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三、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利用率。
此便携式医学检验箱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有2种规格,大规格箱体的外形尺寸100mm×60mm×50mm,小规格箱体的外形尺寸50mm×40mm×30mm。此箱为箱桌一体,展开为桌,收起为箱。打开检验箱后,箱体的一侧为操作平台,平台的上方为上盖,操作平台的下方有4个载物抽屉,载物盒和操作平台之间有扩展平台。医学检验箱打开时,操作平台上可进行常规医学检验操作,拉开扩展平台,可扩大操作平台的使用面积。上盖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绳卡、弹性袋、载物板和挂钩。弹性绳卡用于固定放置吸量管等管状的医学检验器具,弹性袋用于放置镊子、小剪刀、载玻片等小型的医学检验器具,挂钩上挂放微量加样器,载物板可临时放置小型杂物。上盖的上端有照明装置,可提供采光,箱体的后部有电源腔,电源腔内放置蓄电池,为照明提供电源。扩展平台的相对侧有伸缩杆,且该伸缩杆可缩入箱体内部,伸缩杆上可套置塑料袋,用于盛放医学检验垃圾。箱体的下侧有可伸缩的支撑脚,可自由调整操作平台的高度,便于医学检验人员使用。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提手,该提手与箱体铰接,便于携行。
2便携式医学检验箱的功能特点
使用时,打开支撑脚,根据所放位置调节支撑脚,使箱体水平;打开上盖,抽出扩展平台和伸缩杆,将垃圾袋卡于伸缩杆上,医学检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小型仪器如血糖仪及多种干式试剂可放置于抽屉内,吸量管、剪刀、加样枪等器具夹于弹性绳卡、弹性袋、载物板、挂钩上,操作平台上可放置一台小型离心机、小型显微镜及一只小型多功能试管架即可开始工作。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操作平台清理干净,从伸缩杆上取下垃圾袋,将伸缩杆和扩展平台缩回箱体内,盖上上盖,通过箱体上的卡扣将上盖扣实,收回支撑脚,提起提手携行。
3便携式医学检验箱的应用
各类干式仪器如干式电解质分析仪、干式尿液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干式血液分析仪、掌上血气分析仪、便携式干式血糖仪正逐渐用于野战条件下的应急医学救治,各种检测项目所需干式试剂及耗材如各种胶体金检测试纸条、ABO血型鉴定试剂可以归类放置。此检测箱的3个抽屉中分别放置部分生化、临检、免疫试剂,另一个抽屉放置一些耗材,配合各类干式仪器开展工作,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临检、生化和免疫3个方面。
3.1临检项目
临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尿、便3大项常规检验,另外,还可进行血型鉴定及配血。
(1)血常规。
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检测、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疟原虫检查等常见野战条件下急诊及常见病的血常规检查。
(2)尿常规。
可进行尿液常规分析以及相关项目检测,包括一般指标、理化指标、尿沉渣检查。一般指标包括尿量、颜色、密度、透明度、酸碱度;理化指标包括尿亚硝酸盐、葡萄糖、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等,这些指标可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查,尿蛋白检查也可以使用20%磺基水杨酸进行定性实验;尿沉渣检查主要包括自然沉淀镜检和离心后不染色尿沉渣镜检。
(3)便常规。
包括一般指标和镜检两部分。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形状、颜色、是否脓血便等;显微镜检查包括直接涂片检查、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隐血检查用潜血试纸法。
(4)血型鉴定及配血。
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红细胞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根据需要可作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介质配血法、酶技术配血法等。
3.2生化项目
结合野战条件特点,与干式仪器和试剂配合使用,针对野战条件下伤病员的伤情需要,利用干式电解质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10项,包括血液中钾、钠、氯、钙、肌酐、尿素氮、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测定。
3.3免疫项目
检测项目9项,主要方法是金标法、乳凝法。包括乙肝5项、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等。免疫学检查项目主要是传染性疾病。
4便携式医学检验箱应用效果分析
多功能、便携式医学检验箱的研究,符合野战条件下的工作需求,在多次训练和演习任务中,为伤病员的快速诊治起了积极的作用。该多功能、便携式医学检验箱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临检项目。
只利用显微镜及一些简单的设备及试剂就可进行检测,基本满足了野战条件下急诊手术及常见病的常规检查。
(2)生化项目。
配合干式便携式生化分析仪等仪器,简便快速地完成多项重要指标的检验,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3)免疫项目。
对多种传染病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在野外及应急情况下,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金标试剂诊断伤病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与各类便携式仪器配合使用,基本满足了紧急救治的需要,整体上达到救治保障有力的目的,特别适用于野外及应急条件下患者的检验,构成了一个移动式临床检验平台。
5结论
1.目前高校的辅导员的专业大部分是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他们在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和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而且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层次都较年轻,与学生交流没有代沟,能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群体,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和指导,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然而,目前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辅导员人数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200配备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琐碎、繁重,除了完成所在二级院系交给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完成学校、校党委、学工处、教务处、财务处等各部门分派的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务。对于应对日常事务已经相当繁重的专职辅导员,还要评职称、写论文,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的专职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管理专业,与医学专业完全不同,这些辅导员在学生学业指导以及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提供学科专业上的帮助和意见,此外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2.兼职班主任岗位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专职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压力,兼职班主任通常管理1个班级。
配合辅导员做好所管班级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和后进生。兼职班主任可以是学生的课任老师,也可以是在学校里从事其他行政工作的人员。由于兼职班主任有自己的专职工作,班主任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事务,因此对学生工作的完成效率和用心程度参差不齐。用心的老师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也有老师只把当班主任作为职称评定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应付了事。
3.当今社会经济多元化,网络无处不在,在这种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有着这个时代的特点。
他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创新意识强,敢于挑战新鲜事物;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从小到大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没有受到大的挫折,缺乏独立性,抗压受挫能力差。一些学生离开父母在大学里过集体生活,面对一些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上的小问题,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少部分学生甚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其次,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做事不细心。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医务工作,需要的正是用责任心和细心完成每一次的检验工作,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无误。第三,喜欢以个人为中心,功力心强,做事情只考虑个人得失,不顾他人的利益,缺乏奉献精神,凡事付出要求有相应的回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容易使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挥霍父母辛苦挣来供他们读书的钱。第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对于在校大学生,网络也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现在的学生对网络过于依赖性强,遇到问题不爱思考,习惯在网上“百度”。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单一的由辅导员或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模式都存在缺陷,还有待完善。因此尝试建立一种以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各种不同的角色入手,三者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合作,把教学和育人相结合。
二、9A导师制的建立及具体实施
与以往的科研导师制不同的一种新的导师制———9A导师制。它是通过围绕导师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就业力等9个方面的针对性培养,最终使学生达到“3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自信(较高的综合素质)、就业自信(就业力强)。选聘的9A导师来自医学检验学院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或附属医院检验科从事临床检验的老师及在检验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部分导师是该行业的专家,这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检验的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9A导师制实行四年一贯、利用课余时间、师带徒式导师制。根据学生潜力和个性,有针对性选择“9A”中的2项及以上给予强化培养。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在1:2—8左右,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同时,对所带学生获得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这样也能一定程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证9A导师制的顺利开展。9A导师制与传统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导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与学生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更容易了解所带学生的学习、性格、爱好等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
三、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管理模式的优势
1.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在短期内解决了学生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近5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我校检验学院的学生人数从原来的一个年级2个班扩大到最多一个年级7个班。虽然学校在不断地增加专职辅导员编制岗位,但要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总有一定的滞后性。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的管理模式,使加入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在保障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减轻了辅导员工作量大的压力。这样,辅导员就不仅仅只停留在完成各种日常管理工作上,能有充足的时间,更系统、更科学的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水平。所以,三者协作的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质量。
2.分工明确,提高学生指导的针对性。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不断完善,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通力协作,在我校检验学院的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后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分工更为科学和明确,辅导员负责整个年级的学生管理,主要从宏观了解全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风气,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班级学风建设、及学生个体入手,一方面协助辅导员从面上管理班级,另一方面又能细致入微为个别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9A导师则以导师组为单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开展知识小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研究,提前接触临床检验操作等。9A导师制在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和推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体验式教学的系统构建
陈亮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将体验式教学设计为四大系统:目标系统、内容系统、过程系统和组织系统。目标系统主要解决体验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内容系统关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任务;过程系统则是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程式;组织系统是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对达成目标的保证。
1.目标系统:突显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是“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它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内化书本知识,获取独特的生命感受和知识经验,体验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真切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以实践性思维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目标系统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实践性思维内部的目标系统。实践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问题意识、信息统整力、思维发散力和思维情境化。在此基础上,实践性思维的内部目标系统建构为:第一,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的能力;第二,有效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第三,个体基于已有经验与独特感受、综合已知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构建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第四,个体得出符合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的结论的能力。
第二,实践性思维外部的目标系统。通过实践思维的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仅仅是实践性思维训练的初级价值,更重要的是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可以连结个体体验知识的内在意涵,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这一高级价值。因此,实践性思维的外部目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将知识经验有效内化,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二是帮助学生完整发展,在尊重现实生命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发展理性与认知能力,成为理性与情感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的完整生命体。
2.内容系统:训练与发展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问题设计是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应体现问题理解的多元性、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和问题目标的真实性。
第一,针对实践性思维发展阶段的问题系统。一是提问型实践性问题,训练问题意识。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当前情境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关联,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二是条件型实践性问题,训练信息统整力。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常常是条件模糊的,需要根据问题情境、智慧与感受去搜集、整合各方信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对条件开放性程度的把握。三是方法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发散力。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解决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境,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感受出发去建构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实践性问题。第四,结论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情境化。将问题结果与现实情境不断对比,最终得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答案,关键在于把握逻辑性答案与情境性答案的异同。
第二,针对实践性问题相关知识的问题系统。一是单元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内知识。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起来,让学生把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学科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间知识。突破单个单元的界限,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扩展到整个学科内部,将学科内的知识逻辑拓展为以实践性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三是综合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学科间知识。将被分割为多个不同知识体系的知识整体重新融为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优化与整合。
3.过程系统:关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
第一,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即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从中引发出具有“实践性”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性问题。一方面,要将教材内容植入生活情境,将书本知识嵌入或还原到现实情境中;另一方面,要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第二,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为学生创设宽容、积极的氛围并给予指导,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活化,与问题解决情境反复关联,生成独特的问题理解与问题表征。
第三,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即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择出最具说服力的优良方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某一立场去分析问题,构建方案,并为构建的方案寻找辩护理由,同时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方案,生成一个较为合适的优良方案。
第四,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学生将经过比较、辩护与评判而生成的优良方案加以操作化、实施化。
第五,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要在方案实施中与实施后对整个前期的问题解决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诊断方案本身及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经验。
第六,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要对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所获取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头脑中重新表征。第七,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要将表征重述所获得的概念化、迁移性强的知识用于解决其他实践性问题。
4.组织系统:促使学习体验生成
第一,教学目标向学习期望转化。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将刚性与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期望,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期望,再将教学期望转化为学习期望,最后监控学习期望。
第二,教学内容向学习内容内化。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以自我去理解、感受而生成情感与意义。首先进行经验活化,再开展教学对话,最后再将内化的知识经验有效运用于生活实践。
第三,教学传授向教学对话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对话,会使学生心灵舒展,首先需要激活对话意识,再选择适宜的对话方式,最后进行对话指导,纠正对话中的偏差。
第四,创设真实的物质环境。营造的物质环境并不要求绝对真实,而要注重学生是否能从环境中体会到真实的意境,可以实境再现,实现“形真”,也可以意境营造,实现“神似”。
第五,设计开放动态的教学时空。目的是要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师生角色,促使师生展开多种类型的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以及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可以实现教学时空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体验式社会学教学的模式设计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构想和社会学教学的特点,本文选取“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社会分层的教学安排来说明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实践性思维发展的社会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是通过社会分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领悟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具体来说,先要在掌握社会分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然后,搜集国内外社会分层的相关资料,并分析资料、整合资料;接着,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分层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提出众多问题解决方案后,能从中选取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
2.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实践性问题准备。选取与社会分层相关的材料,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真实情境,将社会分层的相关知识植入生活情境,再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例如,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思考并提出疑问,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准备材料解释历史上和现今社会的社会分层形式,即奴隶制、种姓制和等级制。要求学生比较这三种社会分层形式的相同之处,得出社会分层的含义,训练学生的信息统整力再让学生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分析目前社会上关于“屌丝和高帅富”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力。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思考如何使个体由社会底层向更高的社会层级流动,以此促使学生将本章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课堂上的体验式教学。首先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物质环境。例如,教师选取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在学生观看影片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命感受。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等级舱位的乘客逃生率不同,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是否适用于所有乘客。然后是实践性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实现实践性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让学生运用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知识,分组讨论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每组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出最具说服力、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最后,总结评价。经过前期的体验和实践后,每个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总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最终由教师评价,客观公正地指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第三,课后的教学延伸。为了不断深化学习内容,拓展教学时空,要求学生围绕“‘中国梦’还会梦想成真吗?”这一主题,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困境,寻找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困难的原因,并思考中国未来社会流动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推荐陆学艺的《中国社会流动》、边燕杰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和李培林的《社会流动与中国梦》,学生也可搜集其他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合、分析各方信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观点。
中医药实验室或研究平台要体现中医科研的特点,中医学发展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是一门典型的经验和实践医学,现今的医学发展需要我们从经验和实践医学向实证、循证医学发展,转化医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维和新途径。因此,在长期的经验和实践医学的基础上,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具备了从临床到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条件。中医药实验室或研究平台建设遵循转化医学思维,也是立足国情、与时俱进的表现。我国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就是我们用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中药理论具有鲜明特色,讲究平衡机体(纠正偏性)、系统调节;复方是主次分明(君臣佐使)的化学成分组合群;药物作用模式是多点-多点(系统-系统),运用转化医学,有助于阐明中药理论并获得国际的认可。例如,有关中药复方的一项转化研究表明,复方黄黛片用于治疗粒细胞白血病,其君臣佐使效用分明,其中的硫化砷是君药,促进癌蛋白的降解;丹参酮是臣药,阻滞癌细胞的增殖,此外,还诱导转运蛋白AQP9的表达促进硫化砷进入癌细胞起到使药作用;靛玉红也能诱导转运蛋白AQP9的表达起到佐药的作用。又如,由黄芩、白芍、甘草和大枣组成的黄芩汤,其提取物PHY906可以促进肠道细胞再生,减轻结肠癌化疗胃肠毒性而在美国得到认可,其成功之处在于运用转化医学思维,采用了植物组学质量控制(phytomicsqualitycontrol)的研究模式。
因此,转化医学的兴起,必将推动我国中药创新和国际化进程。我国实行的创新中药计划,就是通过借助和发展相关技术,多学科交叉对中药进行研究,在中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临床有效复方的甄选和评价;复方的配伍关系,复方的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动学以及安全性评价;化学成分组合群与人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阐明,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转化医学为实现这一点提供了思路。转化医学强调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沟通,根据临床需求,采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分子网络和信息学研究方法进行基础研究,将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临床。转化医学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2007和200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转化医学研究国际研讨会,标志着转化医学研究在国内的启动。2009年,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成立。同年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湖南湘雅医院成立。此后,全国的一些医学院和研究所也陆续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部门。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尽管有了发展,但不容忽略的是,针对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实验平台建设仍比较薄弱,体现在平台数量少、人才缺乏及流通障碍。有报道称中国中医科学院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合作搭建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说明以新理念、新思维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受到了重视并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转化医学作为医学研究的思维和模式,引入中医药研究实验室建设需要转变观念,目前碰到的突出问题是转化医学人才引入和培养、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利用问题。
2.1转化医学人才引入和培养问题
中医药研究实验室建设要有前沿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源于创新思维和实践。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以转化医学思维为指导,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应用。具有转化医学思维的中医药研究人才和学术队伍的组建和培养面临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熟悉中医药理论和应用、具备转化医学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缺乏;第二,有关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课题相对较少,制约实验室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有课题支撑,实验室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而实验室的发展将会带动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或锻炼、储备一批研究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2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利用问题
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和其他类型实验室的建设都碰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资源优势得不到整合和共享,集中表现在科研活动重复性较多、科研设备分散、使用率低下、开放流畅度低、服务社会意识有待提高。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还面临着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临床医疗行为的应用成果,体现其实效性、应用性特点的问题。
3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一些设想和建议,以供讨论。
3.1人才引入、培训及流通
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既要熟悉中医药基础理论,又要树立转化医学思想,需要掌握较高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较高的科研综合素质,能作为转化医学研究的领头人。各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经费资助设立转化医学研究项目或采取柔性引进方式以吸引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的实验室往往具有一个作风优良、素质较高的团队。除了领头人才,团队骨干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值得重视。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科研设备和测试技术不断涌现,要跟上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对团队成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通过派出学习、委托培养或邀请同行举行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使实验室所有人员处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之中,适应转化医学科研形势的发展。建立无障碍的人才流通制度。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流通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内涵得到了说明,创新了人才流通的观念,冲破传统意义上“人才固定、部门所有”的观念,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各个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基于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发扬中医药的共同目标,可以考虑互相之间进行人才的合理、有效流动,建立长效机制,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尝试。
3.2建立开放的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功能。随着我国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各种不同类型科研课题的增多,促进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进步。整合分散、效率低的实验室资源,使之形成集中、专业的实验室,适合不同类型课题的需要,这对于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要突出转化研究特色,选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团队分工进行整合。其次,参考国内或国外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设立若干个公共服务实验平台。这些平台既向本单位开放,也向外单位(如制药企业、医院、药用植物栽培基地等)开放。这样,这些平台通过整合后,变得更专业化,在为更多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在药物基础与应用研究、临床诊疗新方案、新药开发研制等方面获得研究思路和成果,为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4结语
[关键词]根尖封闭;Cortisomol糊剂;染料渗入法;微渗漏
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封闭根管系统,尤其是根尖1/3,以防止细菌进入造成根管的再感染。而糊剂的使用是根尖封闭质量的关键[1]。据统计,根管治疗失败有近60%是由于根管封闭不完全造成的[2]。因而研究者一直都在寻找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和方法以彻底封闭根管系统。Cortisomol是目前国外常用的一种根管充填材料,现在国内也开始使用,关于其减轻根尖术后的疼痛及对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病有较好的疗效[3]已有报导,而其对根尖孔的封闭能力报导较少。本实验通过染料渗入法将Cortisomol糊剂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根尖孔的封闭性能作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Cortisomol根管糊剂(法国碧蓝公司生产),粉由1.1%醋酸强的松龙盐、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剂及赋形剂等组成,液为丁香油,应用方法为粉液调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其主要成份为氧化锌和丁香油,使用时两者调拌而成;牙胶尖(广东协禾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样本收集和分组收集离体单根管恒牙44颗,要求牙体完整,牙根长度近似。超声波去除牙面肉芽和结石,10%福尔马林液浸。
1.2.2根管预备和充填将以上所有牙均用金钢砂片于釉牙骨质交界处切除牙冠,拔除根髓后测量并记录根管工作长度(根管口至根尖孔上方1旁mm处的距离),用K型根管锉按常规法清理并扩大根管至40#,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根管后吸干。采用冷侧压法按测量好的工作长度进行根充,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根管仅充填牙胶尖;A、B组各20颗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拍X片证实充填良好后,将以上各牙根管口用磷酸锌粘固粉封闭。
1.2.3染色和微渗漏的测量将以上所有样本置于37℃、100%湿度孵箱内8d,待根充材料凝固后,取出吹干,阳性对照组根面不涂指甲油,阴性对照组为整个牙根包括根尖孔涂布2层指甲油,A、B组为在距离根尖孔2mm以上根面均匀涂布2层指甲油,静置24h。将牙根垂直悬吊浸入6mm深1%亚甲蓝液中浸泡6d,取出牙根,流水洗净吹干,将牙根沿长轴纵形剖开。在带有目微尺的光学显微镜(×50)下,测量染液自根尖孔向冠方渗入的距离(精确到0.01mm),以双侧长度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测得值并记录。对测量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上操作均由1人完成。
2结果
阳性对照组染色距离均为6mm以上;阴性对照组染液渗入距离为0;Cortisomol糊剂组平均微渗漏距离为1.21mm;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为2.17mm。经均数的显著性t值检验,P<0.01,两组渗漏值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根充糊剂的微渗漏结果见表1。
3讨论
根充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根尖封闭,以防止细菌的侵入和细菌产物从根管系统扩散进入到根尖周组织[4]。理想的根充材料应该具有易操作、阻射、体积稳定、不被吸收、对温度不敏感及能粘附于牙本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5]。影响根充材料封闭效能的因素很多,除了与根管壁的清洁度湿度根管预备状况有关外,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材料的理化性能。临床上选用何种材料作封闭剂,一般是基于材料的封闭性能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两方面考虑。本实验通过国外常用的Cortisomol糊剂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采用美蓝染色法对其根尖孔的封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阳性对照组美蓝渗入明显,说明亚甲蓝有良好的渗透和染色作用,阴性对照组无美蓝渗入,表明本实验所用保护剂封闭能力良好,从而保证该实验的可靠性。超级秘书网
Cortisomol糊剂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同属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已知氧化锌不溶于水,颗粒细小(<200目),流动性好凝固时间长(24h),具有一定的X线阻射力,因而其根尖封闭效能颇佳。它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根充糊剂,疗效肯定,以它作对照组对于评价一种新的根充糊剂是合适的。Cortisomol根充材料主要含1.1%醋酸强的松龙盐、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剂及赋形剂,其工作时间为30min,凝固时间2~6h,溶解度≤3%。同国内常用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相比,主要增加了醋酸强的松龙盐和赋形剂成份。醋酸强的松龙为糖皮质类激素,根管内用药可减轻根充术后根尖周围的肿胀和疼痛;多聚甲醛可使根尖残留的牙髓组织干燥硬化和消毒根管;红色氧化剂便于清楚操作;而其赋形剂可增强糊剂与根管壁的粘附,从而增强糊剂封闭根尖孔的能力。Cortisomol根管糊剂不可吸收,吸水性小,能长期固定在根管中[7],也可防止因微渗漏引起的根尖周炎的复发。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也说明了Cortisomol糊剂对根尖孔的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可见Cortisomol这种新型的根管糊剂具有止痛、根管消毒、减轻炎症反应[7]和根管封闭性能好等多种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充填剂。
参考文献
[1]YareGM,BouDagherBF.Sealingabilityofthevericalcondensationwithdifferentrootcanalsealers[J].JEndodontics,1996,22(1)∶6
[2]MartinCL,LuqueF,RodrigueaG,etal.JEndod,2002,28(6)∶423-426
[3]常世民,韩培彦,邢汝东,等.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1)∶19
[4]FogelHM,PeikoffMD.Microleakageofroot-endfillingmaterials[J].JEndodon,2001,27∶456-458
[5]刘敏川综述,邓惠妹审校.根管充填方法的现状述评[J].国外医学,1995,22(5)∶285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技术学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化学实验的教学密切相关,学生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化的熟练程度可以反映其操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保证。操作技能包含顺利完成整个实验的各种能力,如: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统筹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操作技能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是实验技能。因此,操作技能是实验技能的基础,实验技能如何发展有赖于操作技能的提高。所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突出专业特点,紧扣培养具备工作实际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加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实验技能。
2淡化学科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地方经济和医学检验相关产业发展相适应,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岗位从事临床检验技术、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即便是工作岗位具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医学检验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分析仪器的校正,常用试剂的配制等,更何况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检验设备未必都大型、先进。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职业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色。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淡化学科意识,服务于专业课程,为学生的职业拓展提供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理科素养的提高,紧贴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此,鉴于无机化学课时少(总学时32),教材版本变换频繁,内容不统一的现状,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研室根据各系部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制定课程标准,讨论优选实验内容,开发校本实验教材《分析测试实验指导》,各专业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选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牛秀明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但教材中的实验部分缺少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如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程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书写等等相关规范内容,如果忽略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基础课为专业课和未来工作的需要服务,就成了空洞的目标。因此,我们适度增加了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实验,注意与生化检验课进行衔接;并将化学实验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检验员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安排实验内容。按照校内自编教材增加此部分内容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学生基础合理安排教学措施
开课之初,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化学基础摸底。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入校后的大班学习,造成了同班学生文理基础差异显著,部分学生连常见的玻璃仪器都不能辨认,实验无法同步完成,为解决文科学生理科知识的相对薄弱、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的相对困难、动手实验能力稍差等问题,在上课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鼓励和帮助文科学生做好实验,安排实验小组时采取文理生混合编组的方法,互补学习;严把实验制度关,如,一对一帮扶制度、独立操作制度、实验前预习制度、课堂提问讨论制度、实验后反思总结制度、书写实验报告制度、实验教学督导制度等等。这些举措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4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尽管实验前教师将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用品及操作方法、有关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部详细讲解,一部分学生仍然不知从何做起,尤其是文科学生,学生自己实验时需要指导教师分别重复讲解实验内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率。为此,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相关知识,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对实验关键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时合理安排讲授时间与实验操作时间,实验课开始时,讲解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并在讲解时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以便鼓励学生按照实验原理对实验操作步骤询问“为什么”。待学生认领清点仪器后,再组织学生一起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示范性演示仪器使用方法,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分析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和纠正实验中的不足,通过学生自己来全面充实完善实验报告内容。这种做法减少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增加了正确使用仪器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改变了对待实验的态度,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自信,也对今后的实验提供借鉴和帮助。对于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一些需要观察实验现象的实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操作、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教师实验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方法,放大实验现象,提高实验能见度;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既保证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又有利于增加学生实验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协作、大胆工作的能力。
5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无机化学实验用到的化学药品较多,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试剂用量,增加微型实验,使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尽量减少和替代刺激性或有毒试剂的使用,主动地减少和消除实验室的化学污染,体现绿色化学原则;要求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和剩余少量物品等,都分别统一收集到实验室制定的废液回收桶和废渣回收杯中,实验完毕统一处理。废气通过实验室通风装置压出。这样,既避免了“三废”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又让学生在实验的点点滴滴中接受环保教育,爱护环境,珍爱生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6创新实验评价方法重视综合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