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需求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需求论文

第1篇

目前,针对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课程设置的依据研究。2.对比研究,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西方大学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朱望(2008)将中国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西方大学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中国大学的必修课多于西方大学,所开设专业课课时和数目多于西方大学,跨学科课程少于西方,中国大学没有独立学习的课程而美国有独立研习的课程。3.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杨凤军(2011)提出建立“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英语本位,突出体育特色。王正胜和丁素萍(2010)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中提出英语专业考虑开设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类、专业技能类、专业知识类、专业方向类、实践环节类等课程。还应该重视隐性课程,根据教育学、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开设课程。提出了融合渗透式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式,课程体系还应该根据各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并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评估。王雪玲(2010)在“关于就业导向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提出了“英语+专业”的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专业为基础,使外语作为技能、工具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常俊华在(2011)“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提出“专业+特色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专业平台+特色模块+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

二、西安英语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本着使民办高校英语人才真正顺应时展需求,积极为西部特别是陕西地方经济服务的精神,对西安市场英语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分析得出:80%的企事业每年都有引进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计划,其中翻译公司和社会培训机构需求量较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需求量较小。

三、课程设置理念及设想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根据社会需求和院校发展现状分析,陕西民办高校应该培养服务陕西经济和适应陕西就业市场的应用型/实用型英语人才。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教育或商务知识技能,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熟练使用外语从事教育、商务、经贸、旅游等工作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

第2篇

1珠宝的需求函数及预测

本文引入经济学中常用的弹性分析预测法,对我国珠宝首饰市场的消费情况、需求潜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5],用以预测珠宝首饰市场未来的需求量和需求情况[16]。分析数据来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有关2001—2013我国珠宝首饰销售额的资料[1-4]。国民总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等数据引自2002—2014中国统计年鉴[6]。计算用数据列于表1。从图2可以看出,2004、2009、2011和2013这4年间我国珠宝首饰的消费增速快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速。且从2002年到2013年,平均E1=1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分别计算出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于表3。依据表3的数据进一步计算出珠宝首饰消费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弹性系数E2和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弹性系数E3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2004、2005、2009、2010、2011和2013这6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增速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而2002、2004、2005、2009、2011和2013这6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增速也高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且从2002年到2013年,E2=13,E3=13。如果不考虑人口增长对全国居民收入的影响,仅2014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2%[17]。由E1、E2、E3和公式(3)就可以计算出2014年三个弹性系数对应的我国珠宝首饰消费额分别为5222亿元,5249亿元和5384亿元。以此类推,就可以计算出未来5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的增长趋势如图4所示。由此可以预计2020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额有望达到12006亿元。由上述计算和分析可以作如下推论:在未来的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珠宝首饰的消费还会不断增长。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投入对农村的倾斜,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将成为珠宝首饰消费的主力军,农村市场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珠宝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2对我国珠宝市场发展的一点建议

第3篇

首先,本科翻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通才,熟悉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知识。因此,所有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都应该注意进行学生的通识教育,包含相应的通识课程,这样学生才能具备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常识,为学生理解今后所接触的相应材料,并能进行后续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本科翻译专业既然是一个专业,那么其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就必须包含其专业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既应该包含相关的抽象理论及其发展史,也应该包含进行翻译所需要用到的相关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翻译理论素养,提升翻译实战能力不可或缺的知识。因此,在前期的基础课安排过程中,应该予以保证,不能偷工减料,舍本求末。

第三,在具备了扎实的社会常识与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后,工程类院校应积极利用自身工科类专业的优秀师资与课程体系,酌情为本科翻译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学校的特色类专业课程,积极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对原本印象中枯燥乏味的工程类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能够慢慢地“术业有专攻”,在后面的学习与工作中喜欢上这类工程类科目的翻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同样如此。因此,我们不能够强求本科翻译专业的学生必须完全地学习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达到该类专业的课程要求与毕业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向前推进,我国急需大量的翻译专业人才,特别是有特色的工程类专业翻译人才。现在我国所培养的大部分翻译专业毕业生通常只具备翻译通识内容的能力,但对于水利土木类专业程度比较深的内容则望而却步,无法下手。我们所应该做的应该是让学生慢慢接触这种他们心目中避之不及的课程,慢慢在脑海中对这些课程产生一些感性认知,并逐渐熟悉这些工程项目中的专有名词或相关术语,在脑海中能产生具象的认识,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活学活用,而不再是闭门造车。第四,除了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设置这些通识课与专业基础理论课外,翻译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译是一项实践性质非常强的工作,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顺利理解原文并表达译文的基础之上,还必须能够迅速而又无误的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为该类实践课程既应该包含校内的模拟仿真翻译练习,也应该包含学生的社会专业认知实习。在走向社会之前,鼓励学生在校内熟知翻译工作的各个流程,加深对翻译工作的了解,灵活运用给类翻译技巧与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在真实条件下利用各类辅助翻译软件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学生相关工程类专业知识的社会认知实习。带学生到相关的工地或者车间与走一走,看一看,无形之中可以提高对课本上枯燥乏味的工程类专业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帮助学生增加对这类工程类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翻译速度与准确度。第五,强化工程类院校本科翻译专业优良的师资团队。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我们应坚决杜绝因人而设课以及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从提高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开设任何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必要课程。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强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师资是任何优秀专业的必要保证,构建工程类院校特色的本科翻译专业就必须配备具有较强工程翻译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构建工程类院校中翻译专业的特色课程,有利于推动该类工程特色人才教师的培养,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提高了整个本科翻译专业的师资队伍,也就无形之中提高了本科翻译专业人才的实力,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