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阅读体验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阅读体验论文

第1篇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的是主人的角色,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发挥主导作用,从教学实际状况出发,把学生摆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从而让他们能够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就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安排及设计要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阅读目标以及阅读效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转变学生的传统阅读方式,从较高的层次对阅读教学内容要求进行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能够从“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不同的层面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各种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只是局限在知识解读层面,对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方法、能力、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很少关注。这种传统的文本阅读习惯很容易导致原本生动丰富的文本变得枯燥和干瘪,还可能导致教师以一种线性思维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与选择。另外,任何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知识的生成进行认识,才能够对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从而保证学习方式的科学性。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之上对新的因素进行运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这些因素逐渐成熟,取得完善和发展,保证教学工作达到新的水平。阅读教学要尽可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密切关注,并且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教学活动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创造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还要给学生制定阅读目标,通过领悟自得、示范点拨以及师生交流等活动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在各种多样丰富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和反馈,从而提升自主反思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流程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包括解析文本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定位阅读教学目标、选择阅读起点、预设阅读结果等。通过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体验、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2篇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让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更高效,实现教学相长。并且,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和谐、融洽。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无目的、随机地展开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过程。首先,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导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阅读材料之中,对材料进行初步的感知。其次,学生进行精读,掌握材料的全部内容,读懂材料的各个细节,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力求彻底了解和掌握。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小练习,对知识进行深入和巩固,让语言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内容。

二、提倡体验式游戏互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些说明: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具有乐趣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兴趣有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就会消失,同时也使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加期待。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快乐游戏,使学生读、写、玩、演、唱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和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游戏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突出主题进行语言知识的操练,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游戏活动创设生动、活泼、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引导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亲历体验英语阅读教学

在高年级我们可以课外读物为中心展开阅读教学。有人曾将这种课外阅读称为弹性阅读,因为它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都是有弹性、可控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两种安排方法:一是教师从学校图书室借阅或是自备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每人挑选一本,利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独立的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借阅或购买,展开丰富、广泛的英语阅读。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不能超过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也要兼顾学生的喜好,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和拓展。

四、开展特色活动,体验英语阅读教学

开展丰富的活动,体验英语阅读教学,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构建和谐英语校园。1.“英语月”活动。每学年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次“英语月”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歌曲连唱比赛、英语故事朗诵(表演)比赛等。每个活动各个班级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整个学校融入到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气氛非常浓厚,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2.李阳疯狂英语模仿秀。在全校学生自由报名的基础上,每周选出两位学生担任“李阳老师”。周一早上全校师生集会时由这两位“李阳老师”教学生说一句英语,全体学生大声说英语。3.每日一句(一词)。学生在教室里停留的时间最长了,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些与英语有关的活动。每天,笔者都会在黑板上写一句英语,一天之内学生能看到无数次,不知不觉地就会加深印象,记住了这句英语。4.英语猜谜卡片。利用课余时间,笔者收集了一些英语谜语,就把他们写在小卡片上,上课时发给每个学生一则谜语卡片,让他们猜完自己的就去猜别人的,看谁猜的最多。

第3篇

1.体验是语文课程的致知途径

人文科学,注重的是人个体的人生经验,学习领悟更多是靠体验他人的经验,在理解他人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因此对文本中具体感情形式的体验也就成为人文科学致知的途径。高职语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要强调个体体验,因为在以人为对象的文本中,没有自身的体验,其中蕴含的知识不可能内化和存储,更何况人文科学中的很多知识是难以言传的,只能反复感受,以自己的情感、情绪与心灵直接领悟。阅读教学中体验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内化存储的过程。

2.体验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的体验是普遍的现象。一上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充分阅读感悟,而是急于把自己的领悟全部塞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兴味索然,还增添了沉重的记忆负担。阅读没有经过学生的体验感悟,许多东西还没听进去就丢了,更谈不上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阅读教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去体验其中的情感,说出属于自己的感受。如:朱自清在《背影》里用这样一句话描述父亲爬上月台的模样“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攀”“缩”“微倾”和“努力”这几个词太平常了,然而,朱自清却把这几个最平常的词用得出神入化了!为什么?因为朱自清从父亲的“攀”“缩”和“微倾”的“努力”中,发现和感觉到了父亲对他深深的骨肉之爱。是互相关切、互相理解的父子的骨肉至爱,使“攀”“缩”“微倾”和“努力”这几个平常的词,变得出神入化了。如果我们在《背影》的教学中,只讲几个动词“攀”“缩”“微倾”和“努力”,用得如何准确如何巧妙,学生不仅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听的时候就烦腻了。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朱自清描述的父亲“努力”的形象中,去体会从中表现的父子间的骨肉至爱,认识到一切感情都是从最微小、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动作、表情)中表现出来的,并且进一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发现、开拓和留住学生们灵魂里也同样存在的父子、母女的骨肉至爱,这就是从经典作品中发现和认识自己,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

3.体验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的价值除了认知以外,还具有多属于“体验”范畴的更高层级的意义。长期的体验阅读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经验、判断会转化和重新组合,认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阅读体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读不只是读,更多的是思。例如:诗歌《错误》的教学,教师少进行讲解,多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验。整首诗展现的画面由大到小,从近拉远,在体验中体会到幽美的意境,产生无尽的联想。反复朗读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感受一动一静之美。两个句子一个短句,一个长句,不仅仅具有节奏美,短句还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则暗示思妇的绵绵情思。第二节的意象“城”“扉”“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充满古典的风韵,但是最传统的意象拨见最现代的敏感。第三节“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归人”读出的是“盼归”,“过客”读出的是“速离”,强烈的反差,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形成了跌宕之势。这就是“错误”?反复读,多思考,再把联系旧知识传统的“美人香草”式比兴手法,学生会对“错误”有多种解读,即使不太合理,但通过阅读体验思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这样摒弃了概念化的讲解,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才会升格。

二、阅读体验是形成学生人文素质的催化剂

1.体验有助于学生确定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

高职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培养学生更多地体验作品,注重个人的阅读感悟,尽量少进行干预,或单方面的灌输,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行诗,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桥”“楼”“明月”“窗子”景物,却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阅读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不同的诗意:诗描绘的是个美人;抒写的是一种人生的悲哀;揭示的是“相对”的哲理种种不同,只要是学生的阅读感受,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不必教师统一认定某一观点。这样的阅读学生才能把读和生活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在阅读中找到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

2.体验是个体独立、自主的生命感悟

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中,不同的人因融入个人的人生经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所以理解感悟是不同的,这也是阅读的丰富性、个体性。另外,就是读同一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的人生阶段,理解感悟就会不同。如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说,他创作这部小说,经历了由“开心”到“不很开心”到“认真”的过程。读者阅读这部小说,也会经历一个由乐到悲的过程。正如王冶秋的“读书随笔”所说: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砸一点不是笑得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

3.阅读体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读书其实更多的是读自己,真正的体验阅读在读过去、读历史的同时,融入更多读者对自己、对社会、对时代的感悟理解。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都能在经典名著中吸取所需的精华,这就是靠阅读者在阅读中结合时代精神,揣摩领悟出前人没有感受到的新东西。所以人们才会说作品常读常新。而这些新东西是读者在阅读中体验所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不可能有新的感悟。如《雷雨》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挣脱把周朴园的形象定位在“虚伪的资本家”和“专制的封建家长”的樊篱中,要用人文的精神考察他的丰富个性,而不应简单地打上阶级的烙印。

三、结论

第4篇

一、探明缘起,关注事理

引申体论说文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题发挥,“引申”出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或者某种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重点在“联系实际”。在体式方面,主要是要处理好“引子”与“论”的关系。针对不同体式的文言文,考生要注意其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而探明缘起,把握文言文所论说的事理。引申体论说文中有两大类是考生要特别注意的:

1.书信体议论文。读这类引申体论说文,首先要结合注释和相关的历史知识弄清写信者和受信者之间的关系,探明写作缘起。除此之外,考生更要关注事理,即明确文章所议何事或何物,具体观点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章的要义。如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通过上书信拜见韩太尉,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的观点,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2.赠序体议论文。赠序的写作对象具有特定性,或同僚,或亲朋,或故旧,或门生,文章是从被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而写成的。由于对象不同,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不同,这就形成了赠序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赠告类赠序直指朋友的缺点,直言规劝;送行类赠序是赠序文中最多的,有规劝惋惜的,也有赞赏献策的;既有表达担忧不快的,也有表达深情寄望的。

二、整体观照

1.关注“引子”。具体说有三点:一是材料或事件在文中的地位。它首先是“引子”,是引发出文章论点的依据;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论据,它是用以证明论点的“第一”论据。因此,文章中会把材料或事件交代清楚。二是交代材料或事件的技巧。作者会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使它和自己的“感想”对口、衔接,材料或事件叙述完了,“感想”就水到渠成地引发出来了。三是对材料或事件的照应。它既是“引子”,又是“特殊”的论据,所以作者在整个论证过程中,会“时时”提到它,至少在结尾时会照应一回。

2.理清结构。引申体议论文,并不像阐释体论说文那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全文,它结构灵活多样,议论自由活泼。所以,考生在阅读引申体议论文时,必须从剖析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要旨。仍以《上枢密韩太尉书》为例,文章第一自然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第二自然段就前后不同的两次学习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第三自然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颂扬其“才略冠天下”,表明欲见之意;第四自然段再次自明志气,申述求见之意:这样理清结构,对文章就有了整体把握,再理解文章的要旨就容易多了。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狱中与诸甥侄书

范 晔

吾狂衅①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己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愦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缋,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恨,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

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矣。

(选自《宋书》)

[注]①狂衅:疏狂放浪,不拘小节。衅,通“兴”,偏激,冲动。②寻:探求。注:专注。寻注书,谓行舟书海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较多不免此累(大略,大体上)

B.以此为恨(怨恨)

C.唯志可推耳(推许,赞许)

D.博赡不可及之(充裕)

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于能不

B.言乃不能自尽

C.常耻作文士

D.且使见文得尽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范晔的文学批评的一项是( )

①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②常耻作文士③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④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⑤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⑥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信中虽说“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而事实上这“狂衅”正反映了他无视封建礼法的叛逆精神和虽杀身而无悔的进取态度。

B.范晔以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若以意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于读者面前;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就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的现象。然后才能达到内容完美,声调铿锵。

C.范晔不曾涉猎史学,对于历史政治问题常常觉得不能理解,但因为想就某些历史事实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最终也得以现实。

D.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都比较简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

译文:

(2)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养狸述

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MI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G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G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椟⑤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_⑥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⑦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x⑧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⑨,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①爱:通B,隐蔽。②(qiáo):行动轻捷。③黾MI:黾(mǐn),勉强。M(tuō),狡猾。I(quán),蜷缩。④G(gāng):油灯。⑤韫椟(yùn dú):藏在柜子中。⑥_(wěi):疮,伤口。⑦墉(yōng):城墙,高墙。⑧x(nóng):酒味厚。⑨曜(yào):指日月星辰。古代将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星合称“七曜”。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有生致者(抓获、捉到)

B.其穿巾孔箱之患(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暴耗(轻慢)

D.予以是益宝狸矣(珍视,意动用法)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项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②或暂黾MI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⑥甘x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在新昌里的客舍,以前曾经是富庶人家的粮仓,所以鼠患为重,到处都是老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

B.作者为了彻底杜绝鼠患,曾经花了二三十天时间掘地找鼠洞,但终究没有成功,以致烦心不已,而患了痒病。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也会成为老鼠的家园,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凭借人力,就是再劳累也没有抵御老鼠的办法。

D.文章结尾,作者用讽喻的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放纵小人横行暴戾,其后果不仅仅是祸害人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译文:

(2)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译文:

第5篇

论说文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它的中心在于“事理”“见解”“主张”,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这些都是和记叙文相区别的。“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都是为了“答疑解难”,也就是为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阐释体论说文是按特定的目的或要求对某种事理、观点或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的文章。阐释体论说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同时又要求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也要求使用修辞,以体现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等。

阐述体论说文的标题分为论题型、论点型、寓意型三种。这三种标题通常只是点明所要论说的问题或论说的缘由,通常不作为中心论点。考生在阅读时,不要被标题所迷惑。阅读阐释体论说文,考生要注意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理清其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等。

一、把握论点与论据

前人提出文章要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所谓义理、考据、辞章,就是观点、论据和表现形式;讲究义理、考据、辞章,就是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又契合内容的完美形式。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中心论点的文章不能成为文章;而观点又必须依靠足够的论据来支撑,没有充分的论据,论点就难以立足。考生在阅读阐释体论说文时,除了要了解相关背景外,还要抓论点和论据,看文章究竟提出了哪些看法,哪一个看法是主要看法;为了论证论点,文章用了哪些论据,其中,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事理论据。这样进行阅读和思考,就能迅速掌握文章的要旨了。

二、理清思路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今天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一般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的,说法不同,实质相同,即如何展开论证。阐释体论说文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显示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但论点和论据不是拼盘式的随意凑合,它们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如韩愈的《原毁》旨在探究毁谤的根源,文章从古今君子对比入手,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论证缜密,环环相扣。考生在阅读阐释体论说文时,要注意分析其结构,理清其思路,进而弄懂各部分讲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答题。

关于阐释体论说文,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考生加以注意。那就是古代文章的“序”有两种:一是临别赠言性质的“序”,一是为诗文所作的引言性质的“序”。这两种“序”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赠序,后者为书序。考生在阅读时,要分清其究竟是为诗文书稿所作的书序,还是临别时写给别人的赠序,不要把赠序和书序混为一谈,否则无法真正读懂文章。而书序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说明书籍著述的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的相关情况,一种是对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前者为说明体书序,后者为议论体书序。考生只要明确了书序的这两大类别,就容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向,进而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了。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着重叙述“南归”的经过,交代诗稿的写作和编纂情况;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则针对后唐李存勖因伶官而失天下的史实,阐明盛衰取决于人的道理。两篇文章同为书序,但风格迥然不同,前者为叙事说明,后者则为阐发事理。考生只要抓住了两者的差别,就容易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旨了。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选自《茗柯文编》)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相同,一样)

C.为不治矣(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有才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项是( )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⑤反是焉,则激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

(2)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

(3)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

6.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则 舍 己 之 是 而 求 与 之 同 可 乎 不 可 也 州 为 不 治 矣 守 不 自 任 其 责 己 亦 莫 之 任 也 可 乎 不 可 也 则 举 其 政 其 孰 为 立 异 邪 其 孰 为 侵 官 邪 议 者 未 之 思 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 术

苏 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候,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权书》)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犒而优游之(犒赏)

B.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愚蠢)

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长处和短处)

D.使之狎而堕其中(轻忽)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抗而暴之/据兵而寝

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后可以动于险

C.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凡兵上义②谨烽燧,严斥候③小挫益厉,所以养气④彼固有所侮而动也⑤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⑥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假如正义在我方,即使战争形势对我们有利也不要轻举妄动。

B.文章认为,用人时不全部满足他们的愿望,是修养军队心性的方法。

C.作者认为,要做好一个主将,既要明白事理,懂得调遣,又要了解形势,善于应付。

D.这篇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思想,有一定的见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译文:

(2)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

(3)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第6篇

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不仅仅要做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要做到深刻的感悟与认知,从中体会里面的情感所在,并且进行有效的鉴赏,发掘出里面的思想情感,刻画出我们内心的感悟,表达我们深厚的情谊。根据问题要对症下药,明白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同时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主题模块化的通览

这里所说的就是基础的模块化阅读,将风格相同和相似的课文拿到一起,进行背景知识的参照阅读,这有利于整体分辨记忆,我们接触的是比较多的,为了形成一个模块化阅读,将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进行专门的组织,以列表的形式整合起来,一目了然,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题材,侧重于哪一方面,形成一个小的篇章,这样阅读起来快捷迅速和顺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阅读了一系列的老舍和鲁迅的相关作品之后,我们就可以展开阅读思考,总结老舍和鲁迅作品的特色,比较其异同点,口头性的总结演讲,参加交流活动。

三、课内的阅读和有效的拓展

第7篇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 文本 主体性 回归 对话 共鸣

在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外延和内涵无限丰富的语文越来越游离于文本之外,基础性、实用性往往与人文性、发展性相冲突背离。无论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还是学习主导的教师,我们都不乏种种学理层面的描述与阐释,唯独对于文本,我们倒是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解剖的对象,却少了必要的思考。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一个潜在、自足的主体,文本同样具有生命,渴望与学生、教师互动,共同参与课堂,开发课堂,演绎课堂。

作为一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课型,体验教学是一种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无疑颠覆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地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身作为辅助手段的活动、游戏、情境往往越俎代庖,文本成了缺席者。这恰恰反映了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文本弱化的倾向。

一、在情境中偏离文本

在体验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与营造往往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共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容易迷失于情境之中,而忽视了与文本的有机联系。笔者在上《病梅馆记》一文时,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特地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随着古曲《梅花三弄》响起,幻灯片一帧一帧地闪过,同学们很容易沉浸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中,对于梅的超逸也有了深刻的感悟。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这里的情境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学生对文本中的病梅与人的关联以及龚自珍当时大声疾呼的心声并没有真正体验感悟。

二、在互动中偏离文本

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课堂众生喧哗的热闹景象,一方面,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课堂对话的积极开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课堂偏离文本而走向另一个方向。在赏析《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为了调动同学的已有体验,笔者以《我的小屋》为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结果同学之间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课堂顿时激活了,许多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体验并没有与作者的选择重合起来,对于作者的小屋也没有产生共鸣。而文本重点所呈现的画面、语言、情感则被讨论给遮蔽了。

那么,如何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重新追寻文本的主体地位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其要素里,如果说学生、教师是显性的,那么教科书编者、文本则是隐形的。一方面,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又有独立性、自足性。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正视这个潜在的主体。就体验式阅读教学来说,我们要确立文本的主体性,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

1.回归文本。回归文本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参与解读文本,开展多重对话,充分占有文本,使文本获得新的生命。笔者在赏析《项脊轩志》一文时,便确立这样的思想,先要求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从初读到疏通文本,从断句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渐渐把握文意。赏析时,我将一些知识点罗列下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导入时,我以感恩为触媒,引出亲人、家,这些学生均能亲切可感,又与文章写人叙事密切相关,学生深深地沉浸在课堂中,用心体验归有光先生的往事与心声。具体赏读时,我启发学生抓住“喜”与“悲”进入文本,由此体味作者琐事记叙中的浓浓深情与绵长的哀思。正是由于这种回归文本、紧紧根植于文本的阅读,本节课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与文本对话。教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双重对话,文本往往此时会呈现最动人的生机,学生也会获得全新的体验。在赏析《故乡的榕树》时,我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黄河浪那种浓浓的乡思、乡恋、乡愁,毕竟学生没有那种远离故土的遭遇。上课时,我先不急着讲,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然后请同学做代表挑出精彩的段落选读,并交流阅读感受。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再预设一些问题,譬如:找出文章关于榕树描写的句子,并概括形象。文中重点写了哪里的榕树?由此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圆满解决。而最后的主题,有的同学还朗诵了自己即兴写的小诗,为本文的赏析做了一个很好的小结。

3.从体验到共鸣。与体验相比,共鸣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更具普遍性,它显示了文本那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应抓住这样的瞬间,从而实现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共振状态。在欣赏诗人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海子,还有他的诗歌,都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如何欣赏现代汉语诗歌,这也是一个难题!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诗人是世界之光!”在明确教学目标时,第一点便是:“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这些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我在紧接着的导入里结合背景音乐,说道:“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他就是天才诗人――海子!”这样的导入容易将学生引入文本中,认真品味。在下面的配乐朗诵里,学生也跟着轻轻诵读,体验诗歌的美感。紧接着,我启发学生抓住“幸福”这个词语,说说海子的幸福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你的幸福观又是什么。随着解读的深入,学生渐渐理解了海子的选择与幸福,也理解了一位诗人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的拓展中,每一位同学都饱含情感地朗读了《春天十个海子》,许多同学的周记里还谈了读了这首诗的共鸣。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到引发学生的普遍共鸣,教师在赏析时应抓住时机,突出文本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激发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既然阅读作为一种对话,一个过程,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对话的主体,师生之间多层面的对话交流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上,文本作为一个潜在的主体同样具有召唤性、期待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回归文本,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从体验走向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质。

参考文献:

[1]谷公胜.语文(第一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郁萍.体验性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5).

第8篇

文言文阅读是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从近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设分比重比较稳定,分值在19分左右。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增加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难度,这样对于高三文言文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复习效率呢?

一、多读史传性文章,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包罗万象,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课文上。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注重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上述有关知识,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参考。

二、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才是明确的。我们解题时,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来进判断、理解。

针对词语解释题。要掌握推断文言词义的六种基本方法,即联系旧知法、成语对应法、结构分析法、邻字帮助法、语法分析法、代入检验法。要考虑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词语的文言意义,如果选项中将文言词语解释为现代汉语的常用意义,则要多留个心眼。做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且要细细辨别。如2009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项“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选项中把“薄”翻译为“削弱”,不合语境,联系成语“日薄西山”,此处应解释为“逼近、迫近”。

2.联系试题,抓住题眼

一段未学过的文言文,即使是浅易文言文,也有一些词句是一般考生不能透彻理解的。对这些地方,能猜个大概意思即可。需要深钻的地方,必须是题眼所在。所谓题眼,就是试题在文中的对应点,这既是测试的内容,也是文章的关键,必须把它抓住,再结合上下文,深入思考,才能正确理解,选准答案。

针对筛选信息题。先准确查找信息区间;然后仔细辨别,吃透题干信息,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要防止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如2012年江西卷第12题,要选出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只要牢牢抓住题干中的“分别能表现”,用排除法就行了。针对概括分析题。做题前先通晓大意,做题时回文查对落实,逐字核对,细加辨析。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A项,说“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与原文开头“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仔细对照,就能发现是“秦桧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三、重视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的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掌握规律,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四、积极归纳整理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但是使用率却很高,虽无实际意义,但其语法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这样,学生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认真填写,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

五、善于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在今年高考中轮空。但是,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即使不直接考查,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了解文言句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读不懂原文,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这一点,也应该略作了解。

六、积极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和技巧

第9篇

【关键词】文言文 提高 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1.1 学会使用工具书。

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的时候,自身的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样,当我们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的时候,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文言文学习最常用的工具书主要有《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辞源》(修订本)以及杨柏峻著的《古代汉语虚词》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须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工具书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如笔画、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等。工具书的使用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具书的作用来解决问题,效果要好。但是工具书只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自己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分析。

1.2 学会一些语法知识。

中学生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学生应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离开了文言实词的积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实词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古汉语的实词多一词多义或多词一义、古今异义、词性的活用、通假现象等现象,因此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1.2.1 一词多义。如:“益”字,在“少益啫食和于身”中译作“增多、增加”;在“满招损,谦受益”中译作“利益、好处”;在“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中译作“更加”等。多词一义的如:吾、余、子、朕、臣、妾等都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法。

1.2.2 古今异义词。包括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词义的扩大如:“河”字,在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一般的河流多用“水”来表示,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河内”春秋战国时代指黄河北岸,“河东”指黄河以东。在“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也指“黄河”,后来词义扩大,泛指河流。词义的缩小如:“宫”,古代“宫”泛指人们居住的房子,后来只有皇帝居住的房子才称作“宫”,做皇宫、宫殿之意。现在仅指皇宫、少年宫,词义较古代缩小了。又如“臭”古代泛指所有气味,现在则专指秽气。词义的转移如“恨”字,在古代“恨”是遗憾的意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作“痛心遗憾”讲,后来词义发生了转移,“恨”指仇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了解这些字的古今变化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1.2.3 了解实词的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语法的重要差异之一。 实词的活用实际上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性变化和词序关系。

词类的活用最主要的是掌握名词、形容词、动词的用法。首先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其次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本是形容词,指长短,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说坏话”。再次是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使之活”之意,即“获救”之意。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咸阳者王之。”“王”是“让他为王”之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既来之,则安之。”“安”,是“使之安”之意。最后是意动用法,包括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认为我很美”之意。另外少量的数词也有活用的现象。掌握了词类的活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

1.2.4. 了解一些虚词的用法。古今汉语的差异还表现在虚词的使用上,虚词的使用是阅读古文的难点之一。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共三十二个,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是副词,包括其、惟、即、且、故、遂、则、既、因、盖、安、或、乃、已等;二是介词,包括于、以、为、因等;三是连词,包括而、以、则、乃、然、虽、遂等;四是助词,包括之、者、所、夫、盖、也、焉、矣、耳、乎、已、为、哉等。有的虚词兼作两种以上的词性,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虚词的含义。熟悉了虚词的用法之后,对文言文的阅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2.5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古今汉语句子的成分基本相同,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古代汉语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高中语文教材列举了四种特殊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的主要格式多种多样,有用主语、谓语的前后顺序表示判断;有用“……者……也”表示判断;有用副词“乃、即、皆、非”表示判断;有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等。被动句的句式有用于引出主动者表示被动;有用“见”字表示被动;有用“见……于”式表示被动;有用“为”表示被动;还有没有标志的等句式来表示被动。倒装句的情况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动宾前置、介宾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情况。省略句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等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地总结这些特殊的用法,并形成系统的知识,高屋建瓴,学生就不会对文言文阅读望而却步了。

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信、雅、达”的翻译标准,也要注意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文学史、天文、地理、历法、官职等知识,加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帮助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学习的,因此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首先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尤其注意通假字和多义字的读音。然后分清句读,不要破读。最后读出语气,不可唱读。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方法的指导,如:确定重音的方法,掌握速度的方法,以及语调的变化等。桐城派讲的“因声求气”, “声”就是文词的音节美,“气”就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形成的气势的抑扬疾徐顿挫。 古人就是在疾读和缓读,久读和熟读中悟入的。

当然诵读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来玩味。高中教材是精选之文,因此要立足于教材进行诵读练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背诵文本,借助课内外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的背诵,以期在学生头脑中多储存一些文言文的信息,锻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是提高高中生文言文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只有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教师可以根据古汉语的特点,追朔字源,帮助学生积累字义,激起学生的热情。(2)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文言知识库”,形成一个知识链。(3)教师可以授之学生利用字形特点,猜测字义、词义等方法让学生找到阅读古文的“入口”,真切体验到翻译古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阅读古文甚至会变得很有意思。(4)教师应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让学生读完文言文后,谈古论今、以古论古,让他们的思想在分享阅读成果中撞出美丽的火花。

总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主动的阅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共同提高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因为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同时还是学生主动的学的过程,离开了谁都不可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周振甫著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2] 古代汉语基础.吴鸿清编著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 文言津逮.张中行著 [M] .北京:中华书局,2007.5.

[4] 古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 严修,杨剑桥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5]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刘飞凤 [J]. 教研天地,2004年 第7期.

第10篇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08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2-0112-05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发展所需的基本技能以及不同文字系统本身的特性都影响着阅读获得过程和加工策略,这不仅表现在认知层面上也表现在阅读加工的脑机制上。拼音语言的研究证实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1-2],汉语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的正字法和语素缺陷比语音缺陷的比例要高[3-4],而且汉语阅读加工的脑机制也有特异性[5]。在本质上,阅读障碍是多因的,阅读障碍单一原因的研究范式不足以解释所有的阅读现象。阅读障碍的异质性推动研究者找出各种亚类型 [6],亚类型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阅读障碍的成因。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干预研究也发现,局限于某种干预手段并不能对所有阅读障碍者的阅读产生效果[7],因而,明确亚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对阅读障碍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也有重要的意义。

1 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理论框架

纵观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多数研究(见表1)都是在以下两种理论框架下进行的:

1.1 基于认知加工缺陷划分的阅读障碍亚类型

这种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认知技能上存在的不同缺陷,得出了阅读困难的口语和语音加工缺陷等亚类型。稍早的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划分方式是Boder(1973)提出的:语音阅读障碍和图形阅读障碍。视觉和听觉两通路加工问题(或两个通路都受损)被认为是这两种以及混合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原因;在高时间频率的情况下,阅读障碍者的空间对比度的敏感性下降,这些亚类型常用巨细胞理论来解释[9]。因为巨细胞系统与高时间分辨、低对比和低空间分辨有关,而阅读障碍者存在的视觉方面的缺陷多集中在巨细胞通路上。后来根据阅读症状和脑部激活状况发展出Bakker(1990)的方法,该方法分为3种类型:P型(知觉和分析策略问题导致阅读慢或不流畅),L型(阅读依赖语言策略,阅读流畅但出现阅读语境错误)以及M型(阅读慢且不连贯并出现错误)[10],P型与右脑激活有关而L型常与左脑激活有关,M型属于混合型,这种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左右脑加工不充分,也和胼胝体传递缺陷有关[11]。另一类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亚类型,如杨志伟等把阅读障碍分为三型:单字识别障碍型(解码障碍)、词句理解障碍(所占比例最小)和混合型(其比例最大、情况也最严重)[12]。Morris 等[8]和Shu等[13]测查更全面的语言学因素和非语言学因素,通过聚类得到相对同质的七种亚类型,证实阅读障碍的语言特异性,但语言特异性造成阅读加工方式不同,阅读障碍亚类型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Morris的拼音文字的研究结果支持语音核心缺陷假设,即阅读障碍的主要缺陷是语音表征和加工缺陷;而Shu等人的研究[13]得出语素缺陷在阅读障碍中的比例最高的结论。刘文理等人同样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发现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已有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14]。King 等人的研究用重复采样(Resampling)的方法,以数据驱动取得最优聚类结果来拟合模型,证明亚类型的存在[15],并在理论上支持Schatschneider等人提出的阅读障碍双重缺陷理论[16]。该理论认为不仅存在语音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阅读障碍亚类型,而且还存在语音加工和快速命名缺陷并存的阅读障碍类型。而针对双重缺陷理论,Vukovic 和 Siegel发现鉴于抽样、阅读障碍界定标准、统计谬误、缺乏对照组等问题,已有研究尚未能得出快速命名是独立于语音加工的核心缺陷的结论[17]。

基于认知加工缺陷划分的阅读障碍亚类型有两个不足:第一,亚类型种类受测查的任务以及构想概念的制约,聚类的信度和稳定性很难得到验证。第二,无论是语音核心缺陷、双重缺陷还是巨细胞理论都还无法完全解释阅读障碍亚类型缺陷的根本原因。

1.2 基于阅读模型理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

这种理论框架是从阅读理论模型角度预期阅读困难的个体差异,并探索阅读障碍亚类型。依赖于各种阅读理论模型,如双通路模型(dual-route model)、联接主义三通路模型(connectionist triangle model)等理论划分的亚类型,一般用例外词和非词阅读成绩回归差异的研究范式,形成语音阅读障碍(phonological dyslexia)、表层阅读障碍(surface dyslexia)和深层阅读障碍(deep dyslexia)等亚类型。双通路和联接主义三通路模型在词汇表征、学习和阅读机制上并不相同,因此对亚类型的解释也不相同。

双通路模型提出了阅读的两个主要机制:音形规则策略和词汇策略,这两个机制成为表层和语音阅读障碍阅读困难的根源所在[18-19]。在双通路模型下,阅读障碍者被划分成语音阅读障碍和表层阅读障碍,混合缺陷类型及不符合划分标准组[9,18]。另一方面双通路模型受到一些挑战: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发现,词汇和非词汇通路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20],如Han等人(2005)的个案WJX在字词命名时两条通路共同作用[21]。研究也发现阅读障碍者在例外词和假词阅读方面都存在缺陷,词汇和亚词汇通路之间存在高度相关[18,20],说明双通路范式下划分的两种阅读障碍亚类型不是双分离。面临质疑,该模型修正通路分离的机制,如加法假说(summation hypothesis)提出两通路相互作用以正确输出语音[20]。

联接主义三通路模型是在双通路基础上增加一条非语义词典通路,理论上预期三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2]。模拟研究表明[23],这种模型不仅能模拟出规则性、一致性及其与频率的交互作用、假同音效应、词长以及启动命名等效应,并能拟合表层和语音阅读障碍的行为模式。然而,这种模型无法解释法语和阿拉伯双语深层阅读障碍语义错误的双分离现象(法语的语义错误率更高,而阿拉伯语的翻译错误更高)[24]。由于病人大脑的功能损伤造成非词汇通路、词汇语义通路和词汇通路缺陷。从理论上说,法语的语义错误可以解释为法语语义到语音通路之间的联结出现问题,但是法语到阿拉伯语两种语言之间翻译也经过语义通路,但研究结果没有发现相当比例的错误。联接主义模型是一个计算统计模型,模糊了两条通路的划分 [25-26]。它应用形音(O-P)连接的不同程度来解释阅读障碍对各种频率词的拼读困难。表层阅读障碍在联接主义理论框架下被解释成其词汇语义通路受到限制,从而更多依赖亚词汇通路来阅读,而语音阅读障碍是亚词汇通路受到损伤造成的。联接主义模型也被概化到其他文字系统中,能解释汉字阅读加工的语言特异性,成为阅读的普遍加工机制 [27]。

另一些研究把理论和认知缺陷结合划分阅读障碍亚类型。如,陈洪波结合Osgood心理语言模型,用聚类分析把阅读障碍儿童分成三类[28]:I型(与左半球功能障碍有关),II型(与推测及脑功能混合缺陷有关),III型(右半球功能障碍较突出)。阅读三步理论认为阅读发展需要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解码阶段和正字法阶段,Chen 等人 [29]以此理论为基础把阅读障碍亚类型和阅读阶段结合,认为阅读困难的产生和不同阶段形音之间转换规律的获得关系密切。理论模型的缺陷在于理论对复杂阅读机制解释程度和跨语言的适用性。Ho (2007)的研究未发现语音阅读障碍,汉语的词汇、亚词汇通路和亚类型是否存在受到质疑[30]。Manis 等人提出语音阅读障碍是语音表征缺陷导致的,而表层阅读障碍是学习资源限制导致视觉经验缺乏和正字法缺陷[18],然而有些研究发现表层阅读障碍的语音并无缺陷。还有研究者认为语音和深层阅读障碍是同一种阅读障碍,除深层阅读障碍犯更多的语义错误,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被认为是连续体,因此较好的区分方式是阅读缺陷程度[31]。

2 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中的问题

大多数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是基于上述两种理论框架进行的。可以看出研究结论的差异和理论框架有关。并且鉴于阅读障碍的异质性和理论的不足,仍然不能对阅读障碍亚类型形成一个清晰又可靠的理解。此外,亚类型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亚类型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这些差异不利于研究的推论和跨语言的比较;其次,认知任务水平匹配也可能导致结论的差异,在匹配阅读水平中,用的是词、句、识别任务或是理解任务,这些都可能成为后续分析和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最后,筛选任务的合理性问题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但并没有太多进展。对于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划分,应收集其他行为研究、生理心理研究、基因研究中的人文资料、学业成绩、教师评定、脑区激活模式、基因的遗传作用的相关证据进行信效度验证。

由阅读及认知特点或由模型理论驱动划分的亚类型只是研究视角的差异。理想的阅读模型能预期和解释各种阅读障碍亚类型,而阅读障碍亚类型各种认知特点的研究也有助于修正阅读模型。区分亚类型、探索亚类型的认知和行为表现背后的阅读机制,对阅读障碍的干预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eij A, Morfidi E. Core deficits and variable differences in Dutch poor readers learning English[J]. J Learn Disabil, 2006, 39(1):74-91.

[2]Goswami U. Phonology, reading development, and dyslexia: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J]. Annals Dyslexia, 2002, 52,141-163.

[3]Ho S, Chan D, Lee S, et al. Cognitive profiling and preliminary subtyping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Cognition,2004,91:43-75.

[4]Shu H, McBride-Chang C, Wu S, et al.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s a Core Cognitive Construct[J]. J Educ Psychol,2006,98(1):122-133.

[5]Siok W, Perfetti C, Jin Z, et al. Biological abnormality of impaired reading is constrained by culture[J]. Nature,2004,431(2):71-77.

[6]Sprenger-Charolles L, Cole P, Lacert P, et al. On subtypes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Evidence from processing time and accuracy scores[J]. Can J Exp Psychol, 2000, 54(2):87-105.

[7]Fletcher JM, Foorman BR, Boudousquie A, et al., Assessment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Research-Based Intervention-Oriented Approach[J]. J School Psycholy, 2002, 40(1):27-63.

[8]Morris RD, Stuebing KK, Fletcher JM, et al.Subtypes of Reading Disability:Variability Around a Phonological Core[J]. J Educ Psychol, 1998, 90(3):347-373.

[9]Borsting E, Ridder W, Dudeck K, et al. The Presence of a Magnocellular Defect Depends on the Type of Dyslexia[J]. Vision Res, 1996,36(7):1047-1053.

[10]Bakker DJ. Neuro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dyslexia[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1-35.

[11]Lorusso ML, Facoetti A, Pesenti S, et al. Wider recognition in peripheral vision common to different subtypes of dyslexia[J]. Vision Res, 2004, 44:2413-2424.

[12]杨志伟,龚耀先,李雪荣. 汉语阅读障碍的临床评定与分型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 6(3):136-137.

[13]Shu H ,Meng X ,Chen X, et al. The Subtypes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Chinese:Evidence fromThree Cases[J]. Dyslexia, 2005,(11):311-329.

[14]刘文理, 刘翔平, 张婧乔.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J]. 心理学报, 2006,38(5):681-693.

[15]King WM, Giess SA, Lombardino LJ. Subtyping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yslexia via bootstrap aggregated clustering and the gap statistic:comparison with the double-deficit hypothesis[J]. Int J Language Commun Disord,2007,42(1):77-95 .

[16]Schatschneider C, Carlson CD, Francis DJ, et al. Relationship of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early reading development:Implication for the double-deficit hypothesis[J]. J Learn Disabil,2002,35(3):245-256.

[17]Vukovic RK, Siegel LS. The Double-Deficit Hypothesi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J]. J Learn Disabil, 2006, 39(1):25-47.

[18]Manis FR, Seidenberg MS, Doi LM, et al. On the bases of two subtypes of development dyslexia[J]. Cognition, 1996, 58:157-195.

[19]徐光兴. 认知神经心理学中“二重通路模式”与阅读障碍关系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23(4):59-64.

[20]Hillis A E, Caramazza A. Converging evidence for the interaction of semantic and sublexical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in accessing lexical representations for spoken output[J]. Cogn Neuropsychol,1995,12:187-227.

[21]Han Z, Bi Y, Shu H, et 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mantic and sublexical routes in reading: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J]. Brain Language, 2005, 95:235-236 .

[22]Coltheart M, Rastle K, Perry C, et al. DRC:A dual route cascaded model of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and reading aloud[J]. Psychol Rev,2001,108(1):204-256.

[23]Zevin JD, & Seidenberg MS. Simulating consistency effect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onword naming:A comparison of current models[J]. J Mem Language, 2006,54(2):145-160.

[24]Be′land R, Mimouni Z. Deep dyslexia in the two languages of an Arabic/French bilingual patient[J]. Cognition, 2001,82:77-126.

[25]Snowling MJ, Hulme C, Nation K. A connectionist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skills in children[J]. Connectionism Read Skills, 1997,1(3):88-90.

[26]Zorzi M, Houghton G, Butterworth B. Two Routes or One in Reading Aloud? A Connectionist Dual-Process Model[J]. J Exp Psychol Human Percept Performance, 1998,24(4):1131-1161.

[27]杨剑峰. 汉字阅读的联接主义模型[J].心理学报,2008,40(5):600-700.

[28]陈洪波, 杨志伟, 唐效兰.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II][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1):52-54.

[29]Chen X, Shu H, Wu N, et al. Stages in learning to pronounce Chinese characters[J]. Psychol Schools,2003, 40 (1):115-124.

[30]Ho CS, Chan DW, Chung KK, et al. In search of subtypes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J Exp Child Psychol, 2007, 97:61-83.

[31]Crisp J, Ralph M. Unlocking the Nature of the Phonological-Deep Dyslexia Continuum:The Keys to Reading Aloud Are in Phonology and Semantics[J]. J Cogn Neurosci, 2006, 18(3) :348.

[32]Bailey CE, Manis FR, Pedersen W C, et al. Variation among developmental dyslexics:Evidence from a printed-word-learning task[J]. J Exp Child Psychol,2004,87, 125-154.

[33]Borsting E, Ridder W, Dudeck K, et al. The Presence of a Magnocellular Defect Depends on the Type of Dyslexia[J]. Vision Res,1996, 36(7),1047-1053.

[34]Manis FR, McBride-Chang C, Seidenberg MS. Are speech perception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J Expl Child Psychol, 1997,66, 211-235.

[35]McDougall P, Borowsky R, MacKinnon G E,et al. Process dissociation of sight vocabulary and phonetic decoding in read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surface and phonological dyslexias[J]. Brain Language, 2005,92, 185-203.

[36]Milne RD, Nicholson T C, Michael C. Lexical Access and Phonological Decoding in Adult Dyslexic Subtypes[J].Neuropsychology,2003,17(3):362-368.

[37]Wydell TN, Butterworth B.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Japanese bilingual with monolingual dyslexia[J]. Cognition, 1999,70,273-305.

[38]McPherson W B, Ackerman PT, Holcomb PJ, et al.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licited during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Differentiate Subgroups of Reading Disabled Adolescents[J].Brain and Language, 1998,62:163-185.

第11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 小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

一、绪论

儿童文学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并能为他们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小说、剧本等各种式样的作品。儿童文学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广西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许多小学生仍害怕语言表达,突出表现在不论是在作文语言表达还是口头语言表达上普遍存在语言贫乏、不善言辞的现象。因此,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成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当前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困难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感情的能力。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学生认知心理有待进一步发育完善;二是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重视不够;三是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对大量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而剥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时间,导致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化;四是重书面写作教学和表达技巧的理论指导,而轻小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儿童文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主要是通过刺激小学生大脑的机能来获取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进而获取有益的价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正是阅读的结果,并且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是当前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通过儿童文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有效利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很多,而作为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范本,应当精挑细选,有效利用教材。首先,在开学初期备课,应找出本学期语文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其次,将找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等三大类。再次,对分好的每一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筛选,并从中找出适合小学生训练的典型作品。最后,在典型作品中科学合理地确定语言的训练点,尤其需要注意这些训练点既要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小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模式,并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子、段落等丰富语言素材。比如,老师在精选语言的训练点时,需结合课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而确定有效利用的训练点。例如,小学语文课后的“一课一练”栏目是一个可以很好地有效利用的训练点。

(二)有效指导策略

离开了课堂教学以及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中的语言表达只是简单、重复、机械的表达。为此,老师的课堂指导非常重要,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任。为了达到这个有效指导的目的,老师需要通过有序训练来实现。这种有序训练体现在以课程大纲为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依托于教材而进行,需要老师紧紧把握儿童文学这条主线,紧扣主题和材料,抓准语言、结构、表达展开。例如,老师组织小学生通过领读、范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个别读、自由读等方式进行有序的朗读训练,不仅在错落有致的节奏美朗读中激发了小学生开口读的兴趣,还在朗读训练中强化了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老师指导学生在《武松打虎》(4年级上册)中的“武松和老虎搏斗”这么一段朗读时,先通过引读第15小节来营造紧张的氛围,然后让学生们自读第16至第2l小节,让其了解武松与老虎共开展了几次搏斗且每回合老虎是如何进攻、而武松又是如何应战的,紧接着引导小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读并感受人物的特点,最后分角色朗读回归整体,再现当时扣人心弦的搏斗场景。经过这样有序的朗读和指导,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促使其对重点语句丰富寓意的掌握,进而达到了培养语感、训练句子表达方式的目的。

此外,有效指导还包括家庭的指导,通过家庭的指导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家长参与到和孩子的亲子共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各自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从而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效拓展策略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为此,拓展训练是一种为儿童提供大量语言范例,丰富儿童语言积累,形成语感的有效策略。

首先,有效拓展可以通过开展交流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来实现。例如,利用校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银河里的星星》等进行模仿语言表达的训练,在仿写佳句、模仿写作思路等活动训练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有效拓展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来完成。利用家长和孩子的一起阅读并交谈,为小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量,便于后面开展更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夯实基础。例如《洋葱头历险记》《爱唠叨的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亲子共读,通过家长的念,学生的跟读,最后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这些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培养了语感,丰富了生活积累,还基本解决了生字词认读这一教学难关。

最后,有效拓展可以通过在班级里配上适量的可供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书籍来实现,比如可配图文结合的阶梯阅读类书籍或者是国内外获奖的绘本作品。与此同时,考虑到部分小学生基础比较好,也可适当增加少量纯文字的“小本头”。此外,当学生对这些书籍进行阅读时,还可以配上阅读记录手册,帮助学生认读生字,积累词句,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有效展示策略

阅读是内化的积累吸收过程,而表达展示则是外化的表现。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认为,好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但能益智,又能娱心,使你潜移默化,乐此不疲。为此,当学生一旦品尝到儿童文学的无尽乐趣,那么他就会获得持久的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效的展示正是学生获得学习持久力的一种有效策略。

首先,有效展示可以通过使用博客、学习园地等形式呈现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后形成的读后感、心得体会、奇思妙想、作品的再创等。例如,可在班级学习园地定期张贴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摘抄读书笔记,并每10天评出前5名作为“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激励了学生努力做好语言表达,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阅读成果。

其次,有效展示可以通过班级PK展示学生的作品。班级PK就是把A班的作品发到B班的QQ群里,调动起B班学生和家长的竞赛欲望,再把B班的作品转发到A班,又激发A班的求胜心。在双方两班的良性PK中,家长、学生享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快乐,又因为作品的相互启发,带来了新的灵感,并通过积极主动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进行PK展示。

再次,有效展示可以通过班刊、个人作品集等展示学生的作品。例如,在班刊里收录集体主题创作的作品,让厚厚的班刊记录学生们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让文字留下他们思想的浪花,这对激励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具有重要鼓励作用。再如,还可通过个人作品集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出个人作品集,让一本本图文并茂的个人作品集记录并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成长的足迹,如此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段彩霞.广西桂林儿童的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J].柳州师专学报,2010,25(05):80-83.

第12篇

    【英文摘要】 《The language course standard》while express the new concept of the course,the "experience" uses a tallest phrase of the frequency,distributing in "course" of each part,it is thus clear that the "experience" is one of lately curricular most important concepts.Enhances a way that th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language study for this.Only pass an experience,we then can unfamiliar of,outside of,becomes an oneself with personal irrelevant material to acquaint with of,can communicate of,even is the life existence that permits into the oneself,become the organic part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humanities development thus.So,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research at senior high school of th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 practice in have important meaning.At present,the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mainly expresses to six heavy six light:Heavy intelligence,light attitude:Heavy unify,light character;Heavy lesson originally, light practice;Heavy lesson inside,light lesson outside;Heavy infusion,lightly active;Heavy understanding,light method,this development that hindered a student seriously.Some language teachers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sn' t even,the teaching method is old.This thesis chapter 1,analyzed th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 to put forward of background,and its content and meaning;Chapter 2,combined the teaching fulfillment to inquiry in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 in a few concrete and basic strategies in the implement;Chapter 3,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n the literature work i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in senior high school,investigate the literature work Be carrying on the concrete implement strategy of th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This thesis aim is causing an enough value of teacher to th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teaching of large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changing old teaching method,investigating more physically,higher effect,more benefit in student mind and body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rt of the development.

    【中文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体验式阅读; 教学实践

    【英文关键词】 New course;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xperience type reading ; The teaching practice

    【毕业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 体验式阅读教学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和意义 6-11

    第一节 体验式阅读教学提出的背景 6-7

    第二节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7-9

    第三节 体验式阅读教学与高质量的学习 9-11

    第二章 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11-19

    第一节 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12-13 第二节 解析语言,加深体验 13-15

    第三节 诵读文本,强化体验 15-16

    第四节 对话讨论,丰富体验 16-18

    第五节 联系生活,优化体验 18-19

    第三章 体验式阅读教学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应用 19-28

    第一节 唤起体验,邂逅人物——小说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

    第二节 真实体验,亲历亲为——戏剧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2-24

    第三节 审美体验,入画入情入理——诗歌散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4-28

第13篇

【关键词】议论文 阅读 新课标 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议论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是: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注重个性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针对以上两段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质疑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挑起两头,一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只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达到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这次集体备课的理念,我们明确: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应落实以下教学任务:

1.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杂文,教学思路上可以追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

一般说来,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和过渡词语,以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阅读议论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潜心阅读,精研细思典范文本,学过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练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应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悟出新意,悟出感悟,领会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见解。

第14篇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地方本科院校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由于建校时间短、文化沉淀少,这些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封闭化、单一、趋同化等突出问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侧重培养具备较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多元复合型的人才。

英美文学是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专业知识课程,正濒临边缘化窘境。不仅如此,久远、零散的文学作品因其实用性、及时性差,对当今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历史跨度大,文学作品众多与文学课的课时大幅削减的矛盾非常突出,这在大部头的小说教学上尤其明显。有些经典作品,尤其是英国文学重头戏的诗歌,因其比较高的难度和深度,曲高和寡。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是因为一方面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改革现存的评估方法,将终结性评估改为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力求使评估方法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吸引到了英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他们课程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势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最终成为英国文学教学的主体。一卷定最终学科成绩的期末考试急需平时成绩来充实,并且也能使之促进教学。

1.seminar的开展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上都应该有至少做一次seminar的机会。所选课题可以是已学内容上的任何兴趣点。英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去解词析句,因此学生们对诗歌的学习与理解往往局限在对表面的理解,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文诗歌的兴趣。让学生自主体味到欣赏诗歌的乐趣,感悟收获的快乐,是英诗课堂教学成功的主旨,也是真正有助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奖赏性阅读能力的关键。在seminar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欣赏诗歌、感悟人生的能力的确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诗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个主题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学习,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在seminar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理解诗歌主题,体会诗人不同心境和诗歌意境,让学生在品读中体验、整合中悟情,可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味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思考、感悟的收获和快乐,真正领悟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从学生自读后的“感受” 入手,谈体会,说理解,是诗歌学习的一把钥匙。在诗歌学习的seminar过程中,学生间彼此交流,相互碰撞,加上老师的巧引点播,可以使课堂较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提升,同时也体现读者与作者间的相互贴近与理解。

seminar过程中评价要共同参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

因此通过seminar学生提高自身鉴赏性阅读能力,学生首先会占有大量相关资料,并且在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素养。其次,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可以提够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国文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2.单元测验知识竞赛化

在文学课程开设的第一学期,单元测验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因为他们学习热情比较高,集体荣誉感还比较强,而且所学知识还处于储备阶段,所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比较适合。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既做出题老师,比赛评委和竞赛选手。学生自己出题,那他自己就必须把相关知识铭记在心;其次,自己作裁判,养成了他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最后,做竞赛选手,知识竞赛成了他们所学知识的练兵场,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且学生在竞赛中感受都彼此间的差距,成为下一单元学习的动力。

3.阅读论文的撰写

作品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也是不错的办法。文学课教学内容以作品的阅读为主,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课程大纲,课前布置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讨论分析作品,使学生得到文学体验。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而且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论文,从而提高其笔头表达能力。在课程大纲中列出了论文内容要求及完成时间,如学生每十周至少要写三篇:短论文(short essay),长论文(long essay)及研究项目报告(report of research project)。短论文字数1000,长论文2000,项目报告为1000。短论文依据课上讨论的作品,就作品某一方面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评论;长论文要求分析课上没有直接讨论的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把课上学的文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如果说短论文及长论文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那么,研究项目则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内学生共同协商,每人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seminar,知识竞赛,阅读论文写作等形式,都极具操作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学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他们课程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势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最终成为文学教学的主体。同时又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特色,为英美文学评估方法多样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构建[J];学理论;2011年21期

[2]张雪梅;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第15篇

1.情感体验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途径。

“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首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融情于文“的阅读习惯。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验和体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

2.技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可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现代文阅读首先要通读、读懂、读透、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通过阅读,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但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学生在考试时的阅读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读百遍”,所以如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和答题的准确性。

首先,学生应该了解及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在中学阶段接触的文体比较多,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杂文,也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征,诸如议论文一般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来结构全文。而说明文则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征,才能在阅读时有章可循,做到思路清晰,提高阅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