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航空专业论文范文

航空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航空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航空专业论文

第1篇

课程的目标模式(theobjectivemode)l的基础和核心是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和评价是目标课程开发模式所围绕的中心点。课程的目标模式强调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步骤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①在编制课程的四个步骤中,泰勒认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2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建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第一,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第一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4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2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超温;冷却失效

中图分类号:V231 文献标识码:A

当代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部件承接在主燃烧室后,是将高温高压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均采用高性能的单晶合金材料制造,但高温高压高转速的恶劣工作条件下,仍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导致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进而发生叶片基体脱落等恶性状况。

以最终确定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原因导致的某航空发动机振动事件进行典型分析,探究造成局部超温的影响因素,充实完善振动问题数据库,为后续航空发动机振动问题的判断提供分析思维导向。

1.振动发动机分解检查情况概述

1.1 故障现象

某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出现振动值急剧上升,大幅超出规定值的现象。立即停止试验,用孔探仪检查发现,该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多处烧蚀。

1.2 发动机分解检查情况

故障发生后,对发动机按大组件进行了分解检查。外部管路、附件及尾喷口分解未见异常;分解加力扩散器时,发现少量金属颗粒;分解涡轮后机匣时,发现少量金属粉末状颗粒,且多为粉末状碎屑;分解低压涡轮转子组合件时,发现低压一级导向器密封片变形,低压一级涡轮叶片表面存在不同程度打伤;分解高压涡轮转子组合件时,发现16片叶片存在严重损伤掉块情况,其余叶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叶片叶尖磨损严重;分解主燃烧室联合单元体时,发现高压涡轮导向器叶片组上1件堵块缺失,高压涡轮导向器叶片表面存在多处不同程度的打伤,高压涡轮外环块磨损严重,外环块封严片严重变形;分解二支点支承组件时,发现二支点密封装置石墨断裂一处;分解低压单元体、高压机匣、高压压气机转子及中介机匣组件时,未见明显异常。

1.3 检定结果

因主要受损零件集中在涡轮部分,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受损严重,故将全台高压涡轮转子叶片(72片)委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失效分析中心进行分析工作。对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断口分析结果表明,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超温导致的超温疲劳断裂。

2.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超温影响因素分析

叶片出现超温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油体雾化不良、燃油品质不良、起动喷嘴油压过低等造成的燃烧不均匀,富油燃烧,火焰后移等导致的环境超温;冷却通道(气膜孔、型芯堵塞、叶片结构损坏)破坏造成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超温等。从该航空发动机叶片试车情况以及其他部件的损伤情况,对此台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出现局部区域性超温的原因展开分析。

2.1 环境超温

从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损伤周向分布情况看,损伤掉块且超温的叶片集中在1/4的区域内。距离较远的叶片有过热,但无超温现象,可以说明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环境温度无明显异常,即部分叶片的超温疲劳断裂是由局部超温导致的。

2.2 局部超温

梳理经验树,导致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的原因有:高压涡轮转子冷却流路不畅;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顶端盖板脱落或翘曲;叶片内冷却通道堵塞;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损伤导致冷却失效。针对某航空发动机进行逐条分析。

2.2.1 高压涡轮转子冷却流路不畅

该冷却流路的空气从高压压气机出口引入转子盘腔内部,经高压压气机封严盘上的一道篦齿流入高压鼓筒轴外腔,然后又经一道篦齿与经预旋喷嘴后的主燃烧室内环腔的气流汇合后分为两股。一股经篦齿盘上的外篦齿后,从导向叶片和转子叶片根部的间隙流入主流道;另一股经篦齿盘上的孔后流入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对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冷却后,分别从叶片前缘、盖板上和其他部位的气膜孔及尾缘的劈缝流入主流道。根据主燃烧室故检结果,预旋喷嘴处未发现异常,冷却流路未发现堵塞,故某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的原因不为高压涡轮转子冷却流路不畅。

2.2.2 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顶端盖板脱落或翘曲

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盖板缺失可造成叶片内冷却空气从顶端流出,叶片气模孔无冷却气流出,叶片气膜冷却失效,会造成叶片烧蚀掉块。检查叶片盖板,掉块较大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的叶片盖板在前缘位置完全损伤,其他宏观未裂叶片的叶片盖板无明显掉块,仅存在^为严重的刮磨,及叶背叶尖棱边变形缺失。该航空发动机曾发生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盖板脱落、翘曲故障,与此次事故的现象不符,且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已经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盖板翘曲故障发生。因此认为某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的原因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顶端盖板脱落或翘曲的概率较低。

2.2.3 叶片内冷却通道堵塞

外来物堵塞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冷却通道,有可能导致叶片冷却的逆流裕度不足而发生超温。因此做如下工作,分解检查故障叶片榫头底部进气窗口,未发现堵塞物;解剖叶片未发现堵塞现象;复查叶片水流量均合格。据此排除某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的原因为叶片内冷却通道堵塞。

2.2.4 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损伤导致冷却失效

检查结果表明,一个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缺失。该堵块尺寸为14.8mm×4.3mm×2.2mm,材料为K40M。装配于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上缘板后端,用真空钎焊方法固定,主要作用是封堵叶片缘板铸造时的工艺退渣口。

将全台共计72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做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第14块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表面存在K40M,且所有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表面未见其他异常外来成分。这表明缺失的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脱落,并且撞击了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分析认为如果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受到外物打伤产生裂纹或裂口,裂纹或裂口损伤随着高压涡轮转子工作出现扩展,使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内部冷却空气从损伤处流出,叶片气模冷却失效造成叶片超温烧蚀,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失效分析中心分析报告中,有3片叶片疲劳起源特征为外物打伤。

因此,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受到外物打伤引起叶片冷却失效有很大可能是某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局部超温的主要原因。

3.某航空发动机故障检查结论并改进工艺

在初步判定为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脱落打伤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引起叶片冷却失效后,有大量的故障检查事实满足以上推论,如:高压涡轮导向器工艺堵块掉落;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损伤严重;高压涡轮导向器及其他高压涡轮后的流道件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高压涡轮之前的流道件故检未发现异常;掉块叶片主要集中在周向约1/4区域内;故障起始发生在高压涡轮导向器和高压涡轮之间;从断口分析结果来看,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出现疲劳断裂是由于叶片超温造成材质疲劳性能下降,在源区应力集中(气膜孔和烧蚀缺陷)和振动应力作用下出现疲劳开裂和扩展,最终导致掉块;从试车情况分析,应是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发生故障后引起的振动;从以往高导叶片堵块脱落故障分析,由于高导堵块焊接工艺存在问题,堵块存在脱落的可能性,且堵块脱落对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等零件会造成伤害;从故障原因分析,高导叶片堵块脱落打伤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可以造成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冷却失效导致局部超温,进而发生撕裂掉块等。

依据分析推得故障模式:发动机工作时,一个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发生脱落,掉落在高压涡轮导向器与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之间的流道内。堵块随着气流撞击到高速旋转的高压涡轮转子某些叶片前缘,对这些叶片产生伤害,形成裂纹或裂口。裂纹或裂口损伤在热应力、离心应力及振动应力等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扩展,导致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冷却失效,致使叶片超温造成材质疲劳性能下降,进而发生撕裂掉块的情况。撕裂掉块的叶片残骸四散,对相邻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继续产生伤害。叶片的撕裂掉块影响了附近其他叶片的冷却效果,致使其他叶片也发生了超温的情况。多个叶片的损伤使得高压涡轮转子平衡被破坏,高压涡轮转子发生振动,发动机振动值激增,振动引起高压涡轮转子异位,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与高压涡轮机匣外环以及空气导管与低涡轴等发生异常碰磨。

至此,某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中振动故障的原因判定为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脱落。针对此问题,将高压涡轮导向器堵块的工艺方法由真空钎焊改为氩弧焊,某航空发动机后续试验过程中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结语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次又一次解决了振动问题。振动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准确抓住发动机振动的罪魁祸首,本次试验过程振动的排除方法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借鉴:

(1)全面系统检查故障航空发动机,得到翔实的故障检查结论;

(2)抓住故障检查结论重要部分进行最高能力分析;

(3)查阅振动问题数据库寻找故障发生可能原因,利用排除法分析;

(4)大胆假设最可能原因,寻找事实证明,推理故障模式;

(5)判定故障原因,进行技术改进,充航空发动机振动问题数据库。

在航空发动机振动问题的解决上,充实完善航空发动机振动问题数据库、建立符合航空发动机体系的分析问题方法,才是解决振动问题,提升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柯招清.高温燃气涡轮叶片的内部冷却和脉动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第3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 开题报告 空乘服务人员 中国论文 开题报告

本人目前正在移动实习,论文要结合在移动实习的经验来写,再根据空乘专业展开来写。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 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 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 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 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32.浅谈提高空乘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方法

第4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381

国内刊号:11-1800/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5篇

关键词:产学研 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2009年全国计划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5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宗旨,以培养工程实践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探索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高素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 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对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自2009年起,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实行重大改革,增强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除继续实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外,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且对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2009年即将启动的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其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环节质量监控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相关规定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何使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内容高起点、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标准、创新实践能力高要求,使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制订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规章制度,是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2.1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例如,北航材料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上,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核心基础理论课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其核心基础理论课包括:固体物理、材料近代测试方法、固体化学、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先进复合材料等。在方向课程设置上,拟针对北航特色增加有航空航天特色的“航空航天材料工程”,包括: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结构材料、航空航天飞行器用轻质结构材料、热防护和机载设备用特种功能材料和航空航天关键材料的服役特性与寿命评估,以及“航空航天关键结构件无损检测技术”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航空航天大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以飞机、运载工具和空间飞行器为对象,分解其不同部位的材料组成和材料特点,结合航空航天企业的实际案例,讲授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材料,形象地再现关键材料的加工过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

2.2依托学校科研优势,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除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外,还建设和建成了一批校级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学科专业实验课。

学校特别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研究生教学实验的环节。依托学校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转化到实验教学环节上,建成研究生公共实验室,以提供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通过“211工程”、“985”教育振兴计划等教学实验室建设专项,从实质上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建成了一批研究生公共实验室,包括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和研究生专业实验平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将前瞻性、先进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转化到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上,形成跨一级学科或在一级学科框架下的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内容,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面上培养,夯实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宽口径”总的基础,再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在其研究方向上实现“点上提高”,从而,形成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立体全方位培养。学校十分重视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使高水平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在实验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明确要求课程团队中要由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领衔组建教学团队。

2.3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

对于2009年即将招收的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要求其学位论文选题均耍来源于企业合作的应用课题,或直接将他们派往企业,以突破企业关键技术来命题,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北航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强有力的纽带、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学校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仅材料学科,学校就与60l所、603所、606所、410所、430所、621所、703所、上飞公司、331厂等一大批重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北航实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论文工作,不仅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而且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

第6篇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because of its "floating" in the air, the aircraft is different from terrestrial locomotion, a failure will cause fatal disaster. Therefore, aircraft mainten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 related to civil avi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The on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lable factors" in airline is the locomotive maintenance, th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attention and investment ar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ecurity company, this have become consensus of many airline management layer. The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risk, reducing maintenance errors, preventing civil aviation safety accident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a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thods.

关键词: 航空安全;工具;科学;故障分析;风险管理;意义

Key words: aviation safety;tools;science;fault analysis;risk management;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F562;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164-02

1 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航空运输业在工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航空运输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航空事业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来。其中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的不便最为明显,也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除去天气原因、空中交通管制等客观因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占据的比例也较大,这其中大多数的航班延误是由机故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造成的,有的甚至是维修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成可放行状态造成的。因此,目前国内的飞机及飞机部件的维修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145《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根据我国航空规章CCAR-145和CCAR-121的要求,所有维修企业在进行维修后都需要记录并上报企业所有的“维修不安全事件”和“维修原因航班延误报告”。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这些记录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因此很难找出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这些记录和原因主要是有针对性的为飞机维修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基础,能够很好地为维修提供质量保证,以此节约时间,避免因为维修造成的航班延误。我们就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为理论背景,进行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

2 飞机故障和维修资源分析

例行维修工作是指特定飞机需要完成的既定维修项目。它主要包括:MPD规定的检查及维护项目;航空公司根据AD/SB/SL等评估编写的EO检查以及改装项目;少量的飞机保留项目。而维修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员工、工具以及航材储备等,企业的维修资源制约了完成飞机维修例行工作以及非例行工作的能力。其中,员工是维修资源中最主要的因素,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飞机维护行业更是如此,但这个因素也是维修资源中弹性较大的因素。

3 飞机维修经验和管理改进的重要作用

以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Airlines Co., Ltd.,简称“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为例子,为了总结积累飞机维修经验,不断提高排故水平,维修部技术支援分部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于近期整理出版了《B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

飞机的维护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极强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类维修排故论文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从日常的维护工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故障和问题都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这些问题又会不断的重复出现,新问题实际很少,如果能够很好的总结并分享过去的经验,必定会大大提高维修人员的维护水平。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部技术支援分部决定由周本欣专家牵头,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对2004年至2011年八年的维修排故论文进行汇总,经对筛选出的109篇论文的合并、整理、补充,形成了62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最后编辑完成了《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

《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作为一个载体,把这些年在飞机维护经验方面的精髓汇总出来,为广大维护人员学习、提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材。任何一个疑难故障的排除过程都颇费周折,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系统原理不熟悉,难以做到故障现象与系统原理的有机结合;二是与多个系统相关的故障综合把关能力不够,思路不清,难以找到排故的要点和重点;三是实践经验不足,包括故障的分析方法及设施、手册等的使用。《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为维护人员相互学习、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排故人员来说总结经验是对系统原理的一种再消化和提高,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提高过程,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后面的实践工作。对于新员工来说是学习吸收经验的良好素材,能够借鉴经验、启迪思维和拓展排故思路。它不仅提供了很多解决我们实际维护中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也起到推广和传输严谨的维修作风、科学的维修理念、遵章守纪的工作思想的作用。

为使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推广,切实提高维修能力,维修部还将以此汇编作为教材开展培训,使维修人员对这些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将其转化为工作技能及工作素养。

4 总结

在进行飞机维修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计划的进行,这也是我们在兵法中经常提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之,一定提前制定好维修计划。因为飞机维修系统是一个发展的系统,也是一个连续和发展的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桂林,张华伟.标题飞机维修现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Volume 2)[C].2010.

[2]沈青.中国民航首次D检波音747成功[J].航空知识,1995(01).

[3]徐东生.可靠性管理在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4]AMECO培训中心成为亚洲首家获ISO9001认证的飞机维修培训机构[J].中国民用航空,2000(10).

[5]唐寿英.GAMECO的飞机维修生产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1995(11).

[6]王鑫.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7]王容辉.飞机维修资料的数字化趋势[J].江苏航空,2004(03).

[8]飞机维修[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7(06).

第7篇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第8篇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硕士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为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1997年,我国正式开展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这是对以往硕士生培养过于偏重学术、脱离市场、知行脱节等弊端的一种完善,也是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约为1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在校生人数要实现1:1。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其教育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1 社会认可度不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存在一定误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从开始招生至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属于“新生事物”,所以无论是生源还是用人单位方面,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偏差。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过去传统的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混为一谈,甚至认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生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条件低、培养目标要求不高、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术型差别不大、学位证书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就业前景不乐观。加之,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其它专业调剂而来,认为专业型不如学术型。因此,导致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自己的身份都不认可。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优先考虑学术型,对专业学位存在一定歧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尴尬遭受着“不如学术硕士硬”、“山寨硕士生”、“培养无特色”、“就业前景担忧”等质疑。

1.2 教育管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培养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在对硕士生及导师的管理、质量评价及考核评估上大都采取一样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和科学性,也严重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生的培养质量。例如,在培养方面,学术型硕士生偏重理论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具体到培养方案、选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很多培养单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特点突出的、有别于学术型的具体方案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例如,课程设置上除了少数几门学位课不同之外,并无其它差异,缺乏新意,导师也不清楚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要求,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专业实践也由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少有获得真正落实。此外,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论文类型、评价标准与机制等学位论文规范方面,均未能突出专业学位特色。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现有“航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起,招收“航天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2010年开始,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014年,“航空工程”领域也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近130人,累计毕业近70人。毕业生中近40%的学生就业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另有近40%就业于国内大中型企业,其余20%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教育工作。经过近几年迅速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等都趋于稳定,这就对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多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严格导师资格认证量

鉴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短,认可度还不够广泛,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采取多渠道招生的办法。首先,从我院“力学”本硕连读生、“工程结构分析”及“飞行器设计”专业中,选拔一定数量成绩较优异的本科生经推荐、免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其次,在统考生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在笔试、面试方面区别于学术型考生,内容都更侧重工程应用方面,面试考官也选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报考学术型的考生如果愿意转报专业学位,将给予优先录取。最后,对于招生剩余名额,会从报考机械、能动、电气、电信、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考生中预录,将同时愿意转为专业学位的学术型考生与报考专业学位考生一同笔试、面试,按顺选拔综合成绩高的考生进行录取。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较高的生源质量,也能达到不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自愿报考的形式,从一开始就稳固了考生的心理认可度。

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指导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由于专业学位对应的学科只有一级没有二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目录上并没有标明特定的导师,而是在每年招生前期,会对导师就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意愿进行摸底,并对那些愿意招收的导师在总招生数量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除了常规的要求之外,对其工程背景、主持横向课题以及到款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之后的专业实践做好铺垫。

2.2 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生教育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的实践应用特色。进一步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生源特点和培养模式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生,也不同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定位应有别于上述两者,有其自身特色。总体来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科与行业的特点,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具体到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航空航天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在航空航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机构或大型企业承担专业技术及管理工 作。

2.3 培养过程监控措施及其实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3年。在第四学期可申请转博,通过学院考核并获得专业学位后第五学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攻读博士学位,这样,为那些愿意并适合继续深造的硕士生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学位在硕士生中的认可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均实行学分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并辅助以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导师合作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分工明确:校内导师负责硕士生在校学习与科研等,并负责在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聘请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全职人员作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一起落实并管理硕士生专业实践并指导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须修满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中期考核、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学分。除全校公共课之外,学院专门设置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作为学位课或选修课供硕士生选择。此外,为拓宽硕士生知识面,要求在答辩前听够规定的学科前沿性讲座。

大部分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开始,硕士生陆续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应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考虑到每位硕士生专业实践的情况有所差别,所以,专业实践一般应在校外实践单位完成,可以连续完成,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完成。对于以导师主持的横向课题为专业实践内容的硕士生,部分专业实践内容可在校内进行,但须保证有多次赴实践单位进行调研与研开的经历。校内导师与合作导师要定期检查专业实践情况,处理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第三学期结束前,学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进行中期考核,除课程学习、成果发表之外,重点考察专业实践情况,对于考核未通过者,将作为重点跟踪对象转入下一次考核。专业实践结束后,硕士生提交由校内导师、合作导师、实践单位共同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向学院汇报并接受考核,未通过者将重新进行专业实践,并取消其校内指导教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奖助金评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生享受同等待遇,单列指标,分开评定。依据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进行排名,末位学生将转为自筹生。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建议导师提供相应的助研岗位津贴,并协助其申请助学贷款,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此外,为鼓励硕士生重视专业实践,对于专业实践审查中成果突出或解决了重大工程问题的学生及其导师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4 学位规范多样化,评价机制特色化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可否被授予学位的关键。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价机制都不能完全照搬学术型硕士生的办法。

我们的做法是:学位论文可由校内导师与经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把完成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软件研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论文字数要求3万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才可申请学位。在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入论文评阅及正式答辩。送审时,论文评阅人共2名,其中1名必须是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一位应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的专家,也可以是硕士生的校外教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各环节要求且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后,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几年以来,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逐步进入正轨,规范化和特色化愈来愈明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有了较大提升,不再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达100%,去向包括研究院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等。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中期考核、奖助金评定等指标体系中除专业实践外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差异不大,部分学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结合不够紧密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工作中不断改进。

3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排名靠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亟需进一步改革。改革表现之一,就是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树立为真正教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首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点决定了学生不能只坐在书斋中,要真正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基于这个特点,学校应积极调整过去“关门搞学术”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社会实践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互动。其次,完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内部评价和使用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评价,除了在招生、培养、专业实践、学位答辩等环节中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外,还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逐步调整管理理念与模式,这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能否真正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关键所在。最后,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3.2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实践与就业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 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特定职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因此,要特别注重专业实践对其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具体说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的作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教师和导师,应本着“实践第一”的原则合理匹配,更多吸纳一些具有企业一线科研、管理、经营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加入授课、指导教师队伍。应以横向课题为主,要求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专业型研究生纳入课题组,参与完成一些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投入,用于包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导师培训、课程建设、硬件设施配置、与实践单位交流合作、校外导师聘任、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专业学位硕士就业渠道。

3.3 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益经验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它是当今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专业学位早期主要向德国学习,到1970年后,“本土化”趋势开始加强。经过近90年的发展,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逐步形成结构日益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明确区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定位。专业学位的培养应面向社会,培养目标坚持职业性方向,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不同学科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也应各具特色。其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扩展专业学位学科或领域,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心应逐步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在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的同时,适时设立新的专业学位类型,进而不断扩展专业学位学科或领域范围。最后,加强校企合作,贯彻实施“双导师”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斯坦福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开创了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形式。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优势,又能发挥企业设备先进、经费充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恒,胡体琴.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88.

[2] 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中国轻工教育,2011.2:37-38,47.

[3] 高静.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对比研究.科技广场,2013.4:189-191.

[4] 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5] 王钰,康妮,刘慧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

[6] 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 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6.

[7] 刘华奇,刘浩然,周益兰.关于工程硕士招生与办学思路的分析与思考.教学研究,2010.11:24.

第9篇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硕士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为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1997年,我国正式开展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这是对以往硕士生培养过于偏重学术、脱离市场、知行脱节等弊端的一种完善,也是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约为1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在校生人数要实现1:1。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其教育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1社会认可度不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存在一定误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从开始招生至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属于“新生事物”,所以无论是生源还是用人单位方面,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偏差。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过去传统的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混为一谈,甚至认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生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条件低、培养目标要求不高、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术型差别不大、学位证书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就业前景不乐观。加之,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其它专业调剂而来,认为专业型不如学术型。因此,导致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自己的身份都不认可。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优先考虑学术型,对专业学位存在一定歧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尴尬遭受着“不如学术硕士硬”、“山寨硕士生”、“培养无特色”、“就业前景担忧”等质疑。

1.2教育管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培养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在对硕士生及导师的管理、质量评价及考核评估上大都采取一样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和科学性,也严重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生的培养质量。例如,在培养方面,学术型硕士生偏重理论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具体到培养方案、选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很多培养单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特点突出的、有别于学术型的具体方案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例如,课程设置上除了少数几门学位课不同之外,并无其它差异,缺乏新意,导师也不清楚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要求,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专业实践也由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少有获得真正落实。此外,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论文类型、评价标准与机制等学位论文规范方面,均未能突出专业学位特色。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现有“航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起,招收“航天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2010年开始,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014年,“航空工程”领域也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近130人,累计毕业近70人。毕业生中近40%的学生就业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另有近40%就业于国内大中型企业,其余20%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教育工作。经过近几年迅速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等都趋于稳定,这就对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多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严格导师资格认证量

鉴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短,认可度还不够广泛,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采取多渠道招生的办法。首先,从我院“力学”本硕连读生、“工程结构分析”及“飞行器设计”专业中,选拔一定数量成绩较优异的本科生经推荐、免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其次,在统考生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在笔试、面试方面区别于学术型考生,内容都更侧重工程应用方面,面试考官也选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报考学术型的考生如果愿意转报专业学位,将给予优先录取。最后,对于招生剩余名额,会从报考机械、能动、电气、电信、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考生中预录,将同时愿意转为专业学位的学术型考生与报考专业学位考生一同笔试、面试,按顺选拔综合成绩高的考生进行录取。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较高的生源质量,也能达到不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自愿报考的形式,从一开始就稳固了考生的心理认可度。

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指导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由于专业学位对应的学科只有一级没有二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目录上并没有标明特定的导师,而是在每年招生前期,会对导师就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意愿进行摸底,并对那些愿意招收的导师在总招生数量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除了常规的要求之外,对其工程背景、主持横向课题以及到款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之后的专业实践做好铺垫。

2.2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生教育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的实践应用特色。进一步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生源特点和培养模式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生,也不同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定位应有别于上述两者,有其自身特色。总体来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科与行业的特点,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具体到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航空航天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在航空航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机构或大型企业承担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2.3培养过程监控措施及其实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3年。在第四学期可申请转博,通过学院考核并获得专业学位后第五学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攻读博士学位,这样,为那些愿意并适合继续深造的硕士生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学位在硕士生中的认可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均实行学分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并辅助以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导师合作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分工明确:校内导师负责硕士生在校学习与科研等,并负责在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聘请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全职人员作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一起落实并管理硕士生专业实践并指导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须修满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中期考核、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学分。除全校公共课之外,学院专门设置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作为学位课或选修课供硕士生选择。此外,为拓宽硕士生知识面,要求在答辩前听够规定的学科前沿性讲座。

大部分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开始,硕士生陆续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应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考虑到每位硕士生专业实践的情况有所差别,所以,专业实践一般应在校外实践单位完成,可以连续完成,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完成。对于以导师主持的横向课题为专业实践内容的硕士生,部分专业实践内容可在校内进行,但须保证有多次赴实践单位进行调研与研开的经历。校内导师与合作导师要定期检查专业实践情况,处理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第三学期结束前,学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进行中期考核,除课程学习、成果发表之外,重点考察专业实践情况,对于考核未通过者,将作为重点跟踪对象转入下一次考核。专业实践结束后,硕士生提交由校内导师、合作导师、实践单位共同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向学院汇报并接受考核,未通过者将重新进行专业实践,并取消其校内指导教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奖助金评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生享受同等待遇,单列指标,分开评定。依据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进行排名,末位学生将转为自筹生。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建议导师提供相应的助研岗位津贴,并协助其申请助学贷款,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此外,为鼓励硕士生重视专业实践,对于专业实践审查中成果突出或解决了重大工程问题的学生及其导师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4学位规范多样化,评价机制特色化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可否被授予学位的关键。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价机制都不能完全照搬学术型硕士生的办法。

我们的做法是:学位论文可由校内导师与经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把完成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软件研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论文字数要求3万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才可申请学位。在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入论文评阅及正式答辩。送审时,论文评阅人共2名,其中1名必须是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一位应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的专家,也可以是硕士生的校外教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各环节要求且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后,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几年以来,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逐步进入正轨,规范化和特色化愈来愈明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有了较大提升,不再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达100%,去向包括研究院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等。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中期考核、奖助金评定等指标体系中除专业实践外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差异不大,部分学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结合不够紧密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工作中不断改进。

3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3.1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排名靠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亟需进一步改革。改革表现之一,就是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树立为真正教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首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点决定了学生不能只坐在书斋中,要真正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基于这个特点,学校应积极调整过去“关门搞学术”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社会实践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互动。其次,完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内部评价和使用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评价,除了在招生、培养、专业实践、学位答辩等环节中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外,还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逐步调整管理理念与模式,这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能否真正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关键所在。最后,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3.2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实践与就业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特定职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因此,要特别注重专业实践对其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具体说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的作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教师和导师,应本着“实践第一”的原则合理匹配,更多吸纳一些具有企业一线科研、管理、经营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加入授课、指导教师队伍。应以横向课题为主,要求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专业型研究生纳入课题组,参与完成一些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投入,用于包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导师培训、课程建设、硬件设施配置、与实践单位交流合作、校外导师聘任、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专业学位硕士就业渠道。

3.3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益经验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它是当今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专业学位早期主要向德国学习,到1970年后,“本土化”趋势开始加强。经过近90年的发展,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逐步形成结构日益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创新培养;改进措施

前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是学生为完成学业必修的科目之一。其写作涉及一个学生的专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对毕业设计进行总结、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搞好课程评估都具有重大意义。

1学校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历来都很重视,为了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于2007年特制定机务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但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新性不高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鼓励在实习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现在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考研究生等,往往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写作方面。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论文选题视野不开阔,学生做相同题目的太多,原创性不够,以至于很多文章都是东拼西凑,资料陈旧,缺乏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性不够。

1.2毕业设计(论文)抄袭问题严重

由于部分的学生选题相同或相近,导致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够,相互影响,给学生参照别人成果的机会,有些同学还会抄袭已经毕业的学生论文,只需要改动里面的一些数据即可。而且学生很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1.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关不严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指导教师一般应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不具备以上条件但在相关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批准后也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当指导教师为院外人员时,实行双导师管理,分别负责在院外和院内时的指导工作。然而,现在由于毕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人数不足,平均每人指导学生人数不低于6人,教师的精力有限,导致了对学生管理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大大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2.1增加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

该校对指导具有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的教师应给予奖励,以让更多的指导教师都参与到毕业论文创新的指导中来。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增加,让项目带动论文,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近两年来,该校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这种模式指导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针对性的实践教育,这样的毕业设计贴近公司的生产实习和需要。同时这种模式由单一的校内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既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同时论文答辩是否通过与学生自己的工作签约挂钩,也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毕业设计,增强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2.2加强教育,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树立诚信的思想,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并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抄袭后果的严重性。并且在论文格式(在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中文、5篇英文等表层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监控。学校每年将以毕业学生人数的10%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相应的证书与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2.3精心组织,对毕业设计质量严格把关

为了避免指导教师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弥补学生时间的不充足,学校进行开放式选题,学生可与老师自行商量拟定题目,并将开题的时间提前到四年级的上半学期,并且规定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次数不少于12次,这样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撰写论文,指导老师也不会因为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把控。学校将部分到各分院机务岗位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就分配给机务骨干人员指导,不仅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效率,而且学生还可带着问题参加生产实习,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结合实践立题,增强立题的现实意义。

3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指导方法上应该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养成勇于探索、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自行查找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为学生今后从事机务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和撰写学术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指导办公室.高等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

[2]曾小彬.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时伟,吴立保.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第11篇

论文摘要: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有现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航空产业的战略性、带动性,高技术性和国际化的特点,使其对技能人才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航空职业教育对于我国航空事业的繁荣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要求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突出高职特色,即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本文详细介绍了试飞院工学院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发展过程中以创办特色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及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西安航空职工大学试飞院工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专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对用人市场的充分调研,结合试飞院行业性质特点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扬,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只有在对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方面有所创新,坚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确保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教育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我们学院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特色专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1 坚持并优化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制定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航空机械、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技能,初步掌握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故障的分析、排故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服务面向军队装备系统和国防工业系统等相关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民航系统的相关单位,从事航空机械、电子设备维护和管理。根据近几年民航的迅速发展和我们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应聘去向,培养目标有所调整,重点向民航系统倾斜。

学院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航空机电维修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教学要求加大实验、实践、实训比例,教学内容主动契合航空机电维修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民航及航空维修的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准确,有利于专业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应继续坚持和进一步优化。

2 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向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针对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对实践课程要求较高,应继续完善以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维修实习及专业实践技能鉴定为主线的实践环节,编写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讲义。在实践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每个实习环节都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以后工作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例如维修实习以飞行的四个阶段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飞行前、飞行后、再次机务出动准备及机械日的具体工作,再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维修实习的内容,Et后学生在机场实际工作时就能明确机务维护的各个环节,较快的进入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尽量模拟机务维护的实际情况,设置可恢复性故障,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实践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的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根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和生源实际情况,逐步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切实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客观的试题库,避免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情况发生,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

3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近几年,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发展较快,为适应用人单位及市场需求,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和前沿知识,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在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航电方向增加了《雷达原理》、微波通讯》两门理论课程,并相应增加了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飞机雷达系统及通讯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满足了民航系统对机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应根据国家民航执照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在以后的考证过程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岗位竞争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潜力。目前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规划教材满足了这一要求,学院教学内容应参考这套教材,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学院在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机械方向选用了《航空材料》、《飞机构造》两门教材,并将增加《航空电气技术》课程的设置。通过这些调整,满足了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需求,同时弥补了机械方向专业学生对航空电气基本知识缺乏的客观现实。

4 优化教学队伍及专业管理队伍

专业教学创新最根本的内容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创新,集中体现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变化。再理想的专业教学创新方案也必须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工作去实现。就业导向教学要求高职教学必须面向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必须体现为学而教,为用而学,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合力。对于教师,只有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素质的双重协调,才能使专业教学创新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12篇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某些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

1.巩固、拓宽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研究调查、实事求是和系统分析的工作方法,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

3.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其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包括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计算制表、查阅文献、综合写作等能力。

4.对于工科学生,要特别注重运算、绘图、上机编程及操作、实验以及数据采集等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原则

由指导教师自拟有关专业方面的题目或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或认识,选定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与指导教师协商另行确定选题。各函授站的选题应报沈航继续教育学院审批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局限在其专业范畴内,突出专业特点,并紧密联系生产和工作实际,应体现以下几点:

①理论前沿性;

②学术性;

③应用性;

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⑤题目的大小要适当,且不得与往年雷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及内容要求

(一)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核心观点,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含副标题)。

(二)摘要

摘要主要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500字左右,外文摘要(专科不作要求)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

(三)关键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 1 页 共 4页

关键词是表述毕业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3-5个。

(四)目录

目录由毕业论文各部分的标题组成,标题不要超过25个字。目录按论文顺序排列编写,标明页码,分别以一、(一)1.(1)等数字依次标出,标题层次应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和页码一致。

(五)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阐述写作背景,导出正文。

(六)正文

正文是对论文内容的详细表述。字数要求,专科5000~6000字,本科8000~9000字。

(七)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全文观点的简要总结,以及对尚待探讨问题的说明。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排列,附于文末。参考文献至少要在5篇以上。

(九)注释

注释对论文中引用的原文需注明出处。

(十)致谢

用于表述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其指导教师及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的感谢。

(十一)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以附录形式列出,如: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程序代码清单、原始数据、附表等。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一)纸张

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

(二)封面要求

本院学生的论文封面和内封按学校统一格式打印。(教学站点自定)

(三)正文要求

1.字体要求:一级标题用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小三号字、正文用四号字,字体为宋体。页面设置:毕业论文要求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页眉2cm,页脚1.7cm,行距:最小值22磅,左侧装订,装订0.5cm。论文应在居中位置加插页码。

2.插表、图或公式。

①表格为开放型,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部分编排,如第一部分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宋体,五号,加粗,居中。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②图。图题若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体、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图号按部分编排,如第三部分第一个插图的序号为“图3-1”。如图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③公式。原则上另起一行,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文中的所有公式要求全部采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中的重要公式要求进行编号。全文编号从(1)开始顺序进行,编号右对齐。

论文中的一个插图、表或公式应尽量放在一页中,原则上不能分体跨页显示。若有从其他文献中摘录的图或表,需标明资料来源,资料来源等字样放在图或表的最下方。

3.参考文献。汉字为宋体、小四,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文献从[1]开始编号,编号之后空一格;悬挂缩进8mm。

书籍的格式包括: 作者,书名[M] .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论文的格式包括: 作者,文章题目[J] .期刊名称,出版年月(期号)。

(四)装订顺序

1.论文。封面、内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五)其他

1.全文中不允许出现全角数字或字母。

2.文中尽量不使用第一人称。

3.论文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本院学生装订地点:沈航印刷厂)。

五、毕业设计的组织与领导

沈航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各函授站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与组织,其中包括布置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审定选题、阶段检查、审批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评定成绩等工作。函授站(教学点)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中包括制定实施计划、聘请指导教师、提供题目、提供参考文献、提供场地和实验环境、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等。

(一)、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业务方面的指导。指导教师主要对毕业设计中的重要原则问题负责把关;至于毕设细节,应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负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的评阅成绩应合理,原则上优秀率不能超过自己指导学生数量的三分之一。

1.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全面要求,明确题目的内容和重点,制定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及阶段计划。

2.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要认真审查,指正原则性错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独立钻研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指导和答疑(指导次数不少于六次),并认真组织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4.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全面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根据学生的毕设质量及平时工作表现,认真负责的作出全面评语。

(二)、对评阅教师的要求

1.评阅教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

2.评阅论文工作是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阅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恰当、准确评议论文;

4.给出论文评阅成绩,成绩原则上优秀率不能超过评阅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毕业设计工作,要有大胆创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达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争取优异成绩。

2.毕业设计工作应按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在处理重大原则性问题时,应主动、及时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3.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请教,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4.毕业设计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用正式论文纸打印。

六、毕业设计答辩与评分

1.本科毕业生须全部参加答辩,各教学站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参加答辩的专科毕业生人数,一般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2.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在答辩前一周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作出全面评语后,随同毕业论文一起及时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时,学生首先对自己的毕设工作进行简述,时间在15分钟之内,然后由答辩委员会提问,学生进行答辩。简述与答辩的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

4.答辩时的提问内容及要求:提问包括学生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以及与学生毕设相关的基本知识等问题,提问应简要明确,学生有未听清楚的问题,可以要求重述一遍。

5.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6.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议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总和组成,各项权重为2:2: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全班优秀率不超过20%,及格率与不及格率合计不低于10%。

7.成绩评定标准见“教师管理手册”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8.对于论文不符合要求、投入严重不足、有严重抄袭和违反纪律等行为的学生,可以安排其补答辩,相关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1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主管单位:湖南省国防工办

主办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9654

国内刊号:43-1396/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14篇

深厚的学科积淀广泛的学科背景

孕育了以孙晓峰教授和陈懋章院士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北航1952年建院时最早建立的两个系之一,前身为航空发动机系。经过50年的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从单一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发展成为涉及4个一级学科,拥有8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和3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群。其中,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国家首批博士点(1981年),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所在的“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保持国内第一的地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注重学术团队的建设,现有院级团队8个,覆盖了教师的70%,学院的科研和教学骨干基本上都在这8个团队当中。在院级团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科研需要灵活快捷地构成大型的综合团队,冲击校级和国家级的学术团队。以孙晓峰教授和陈懋章院士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就是院级5个学术团队组合构成的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创新团队。

该创新团队是一个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团队,组成人员有院士、长江学者和跨世纪优秀人才,也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老中青结合,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陈懋章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和粘性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卓有建树;孙晓峰教授在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流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团队中30多岁的年轻学者也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例如李晓东在计算气动声学方面做出的显著成绩,在NASA组织的考核中被认为是同行中最好的工作之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景晓东在气动声学的涡声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被美国、英国、荷兰的研究组重复试验给予验证;另一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闫晓军则在复杂结构力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团队里每个人的手里都有“绝活”。

创新的发展理念累累的科研硕果

该创新团队是一支极具创新精神的团队,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优势突出,且在理论方面和技术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新问题,需要从基础研究着手加以逐个解决,既有巨大潜力,又有严峻挑战。

作为首批批准的教育部创新团队,该团队成员过去多年的研究已为新的创新团队积淀了深厚的基础:以该团队成员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来又在大小叶片这一先进气动布局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谈到对团队和创新的理解,团队成员有着自己的看法:

陈懋章:“在学术和技术上提出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目标,目标要高,台阶要大,要在科学和技术上有重大意义。这种项目要相对稳定,不是短平快,而是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这种重大创新项目,应该使大家有兴趣,有奔头,成为团结奋斗的目标,这是团结、组织团队的基本因素。”这位功成名就的院士,主张做科研要“一竿子插到底”,不但工作态度是这样,科研内容也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验证一直进行到型号应用。虽然已是70岁的高龄,但他仍每天早出晚归扎根在研究和试验的第一线,有时一人同时操纵着好几台计算机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运算。有人开玩笑说他像纱厂里的挡车工,穿梭于几台机器之间,忙了这台忙那台。但他不是计算机的奴隶,他正是从这些大量计算数据中,攫取关键信息,探究真实的机理,寻求优化的流场。

孙晓峰强调:“团队是主题研究的结合,是学术与精神的结合,以思想为基础的团队,才是真正的团队,才是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的凝聚不是强调听一个人的话,是要当我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形成合力,作为一个拳头打出去,让别人感觉我们是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团体。”

创新团队建立以来,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充分发挥多学科协同作战优势,集小步为大步……这些正是这个创新团队能够不断取得重大成绩的基本要素。

和谐的研究氛围开放的研究团队

第15篇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第一次出台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同年,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开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5]。近年来我国的双创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制定了具体的要求,做了相应的详细部署,同时还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单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起步晚、起点低、资金和政策制度保障不力等共性问题[6],还有一些自身特点,比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传统精英式本科教育应对社会需求变化的转型定位,本身对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办学道路的就尚在探索当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对双创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教育形式及内容流于表面,创新不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易不明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的后果。再有就是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教师较多,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双创教育会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三个,本身应用型本科有重实践的特点,实践平台、实习基地本应是其长处,但将这些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却做的不够,造成创新创业依然缺乏平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建立完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可以从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校企联合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具体方面来凸显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以应用型高校——西安航空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具体改革的专业方向,基于以上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和构想,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前提下,优化当前课程系统设置,结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研究在学校满足修改要求的前提下,在西安航空学院材科科学与工程2017版培养方案中,试点性开设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先导课程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研究方法导论》,24课时),开设创新综合实验一门(材料科学基础创新综合实验课),增加和改革课内创新综合实验8课时(《材料成形基础》、《金属材料》、《材料加工方法》、《航空材料概论》各2课时)。在2019版大纲中又增加校企合作的企业高工参与授课的《材料科学创新创业系列学术讲座》16课时;另外,原版培养方案中一直在实践教学板块包含《材料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实训》两个部分针对创新创业的环节,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得用保留。至此已经形成了先有研究方法教育(创新研究方法导论),紧接理论课程中运用此方法的训练(课内创新实验),再联合贴近企业生产实操和生产需求的创新创业讲座,最后衔接实践环节的集中课设和实训,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部分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完整:有方法论教学,有对在理论知识中对方法论的运用训练,有贴合企业实操的讲座,最后再结合集中实践环节的夯实。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突出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案中课内创新实验的设置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紧密,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容易沦为单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性验证,而丧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改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体现对理论课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并突出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聚焦复杂工程问题,同时也可以强化双创教育。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分小组进行,突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在集中实践环节中,改参观实习为动手操作加分组讨论加头脑风暴,针对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并实地提出整改建议,这种“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实训,并写入实习报告。除了授课方式,在考核的时候,突出能力目标导向,综合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理论课程考核时考试题目增加开放类、创新论述类、举一反三类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让学生现场发挥,根据思辨能力打分。实践类课程实行允许偏差的单一变量参数表征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根据完成程度和创意效果打分,突出对创新和信息处理这两类可迁移能力的量化考核。以上所述的授课方式要求和考核要求改革已经写入新版课程大纲,并在其中有详细的量化型要求,对哪种授课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哪种考核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都有清晰表述,深刻容易培养方案的量化产出体系当中。

(三)建立一支“数量足、理论精、实践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并将其与实践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是本项目的一个研究重点。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同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双创培训,采用开交流报告、邀请校外专家谈创新方法做讲座、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创新心得、邀请教育学专家谈创新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创和双创教育能力。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下,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双创竞赛、学科竞赛为契机,开展各种大赛辅导培训会,不仅针对参赛学生,更主要正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进行培训,以此将对双创教育有兴趣也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集中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此举不仅使提高了学生的竞赛成绩,更有形的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四)切实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夯实双创教育的“转化”环节

应用型本科有众多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等好的实践教学场所,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平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却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参观、观摩、听讲解之类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便能够上手实操也仅仅是单一工位、单一设备的简单操作,如双创教学并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实,如果能够找到连接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桥梁纽带,就可以深化与实践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与基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性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在航空基地科创大厦建设“筑梦蓝天创客汇”众创空间,帮助入驻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实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在学院层面,材料工程学院有“材料创新创业学会”,召集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尤其是学院校企合作平台科研项目,帮助学习提供创新能力、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寻找创业契机。另外学校还有创新创业系列沙龙、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平台设置,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