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地产销售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结构方程
一、引言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持续有效的利用资源,适应变化如云的外部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并处于领先地位,从而创造出企业价值的主要能力。与一般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应考虑其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如受国家政策导向强,产业联动性强,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受资金、外部市场环境、目标控制等问题影响较大,需要房地产企业有很强的企业优势和竞争能力。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的提升和优化,才能使其在强手如林的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因素分析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目前很多企业把核心竞争力当做企业保持特有的、持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文章对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资源整合要素
资源整合要素包含房地产企业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房地产企业所必须具备的资源。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土地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土地质量两个方面。土地的利用情况是指企业对土地的开发是否合理,是否实现了土地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了收益。土地的质量,指房地产企业所开发地块的地理位置,好的地块可以促使更好的销售,使房地产企业持续蓬勃发展。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核心生产资料,能否获得优质低价的土地直接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1]。人力资源包含员工素质技能和员工对企业的忠实程度两个方面。高价值、稀缺、不能模仿复制的高标准人才是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更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员工的技能素质是指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集成。员工忠诚度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热情以及是否能在公司长久的工作。
(二)创新能力要素
房地产企业的创新能力要素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涉及到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筑、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营销策划、销售与物业等多个层面知识,所以企业必须拥有技能型人才,才能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房地产企业摆脱现有观念的约束、进行多样化整合、满足顾客需求导向等的重要保证。技术创新包括研发、转化、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及应用能力创新等。产品创新是指设计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和新颖的产品。营销创新是指以顾客满意、以人为本的营销,并延伸到从理念上满足顾客、从视觉上满足顾客以及服务上满足顾客需求的营销。
(三)品牌建设要素
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要素包含品牌认识度、品牌建设能力、企业形象和顾客满意度。房地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构成因素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无法直接掌握和观测的特点。企业的品牌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具有相对持久的竞争优势。房地产企业要把握住顾客对产品综合的需求和消费心理,力求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顾客需求融合进企业产品中,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对于房地产企业形象而言,在企业自身发展之外,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从而给公众以良好的社会形象。顾客满意度是指购买者对房地产企业知名度、楼盘设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认同度。
(四)其他要素
房地产企业的其他因素包含销售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资本运作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是长期使用的高价值商品,对其使用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与服务,企业应尽可能地提高其服务程度和水平。由于房地产销售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购买行为,而且影响购买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要想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房地产企业必须不断构建新颖的销售理念。房地产企业除了要在区位选择、产品设计等方面力求使客户满意,还要着力打造物业管理服务品质,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中新的制胜点。房地产是一个复杂且投入成本较高的的行业,所以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的资本运作 [2]。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不能被模仿复制的,并且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与之相符合的制度等的总和。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运作是企业进行长期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运作过程中房地产企业要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预见风险的能力、准确识别机遇和风险并适时调整战略方案的能力等,合理的运用资本为企业带来收益。此外,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发展,是否能保持竞争优势。
三、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一)结构方程的基本概念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常用SEM表示)是针对传统因果模型和路径分析的不足,将因子分析引入路径分析后提出来的[3]。结构方程模型中常涉及三种变量:观察变量、潜在变量和残差变量。结构方程有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种表达形式[4]。简述如下:
1、测量模型,表示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的表达式为:
X、Y为观察变量,ξ为外生的潜在变量,η为内生的潜在变量,Λx、Λy为X、Y的因素负荷量,δ、ε为显性变量的测量误差。
2、结构模型,表示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方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有直接的也可以有间接的。方程的表达式为:
内生潜在变量又称为因变量,外生潜在变量又称为自变量,外生潜在变量与内生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由B、τ及ζ连接起来,B、τ分别代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负荷矩阵,误差ζ为方程中没有被解释的部分。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过程示意图。
图1 结构方程构建过程示意图
四、实例验证
通过对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过程的分析,文章对某几家房地产公司以及对相应的客户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进行具体的实例验证。调查问卷的指标都是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受访者对每一个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表示的不同态度,文章采用 5级:非常同意、同意、中立、部分同意和不同意。由于问卷调查的局限性,以及房地产企业本身的独有特点,此结果可能仅适用于调查范围内的部分房地产企业。具体过程如下。
(一)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对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分析,结合结构方程的应用,得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下。鉴于结构方程软件的应用,此处资源整合要素用RESOUR表示,创新能力要素用 CREAT表示,品牌建设要素用 BRAND表示,其他因素用 OTHER表示,详见表1。
表1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潜在变量 显在变量
资源整合要素(RESOUR) 土地利用情况(RESOUR1)、土地质量(RESOUR2)、员工素质(RESOUR3)、员工忠诚度(RESOUR4)
创新能力要素(CREAT) 技术创新(CREAT1)、产品创新(CREAT2)、营销创新(CREAT3)
品牌建设要素(BRAND) 品牌认识度(BRAND1)、品牌建设能力(BRAND2)、企业形象(BRAND3)、顾客满意度(BRAND4)
其他因素(OTHER) 物业管理(OTHER1)、销售管理(OTHER2)、资本运作(OTHER3)、企业文化(OTHER4)、整体管理水平(OTHER5)
(二)信度分析
首先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信度的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得出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α系数是在测量信度时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一。一般有当α系数大于0.9时,认为信度较高;α系数大于0.8(小于0.9)时,认为信度是可接受的;α系数大于0.7(小于0.8)时,认为量表存在问题但有一定参考价值;α系数小于等于 0.7时,认为量表存在很大问题需要重新设计。
本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结果为:Cronbach's Alpha为0.848,则此次的信度分析可以接受。.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一种用来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进行降维处理的技术。一般常利用 SPSS软件中的工具进行数据的因子分析得出KMO检验和 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KMO一般的的标准:若 KMO>0.9,则认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若 0.8
本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结果为:Kaiser- Meyer-Olkin 度量为0.810,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符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四)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对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通过测试一个因子与想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来确认是否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一般是定义因子模型、收集观测值、获得相关系数矩阵、根据数据拟合模型、评价模型是否恰当以及与其他模型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找出最优的模型。
文章中的四个潜在变量中资源整合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和品牌建设要素为外生变量;其他要素为内生变量。根据上述内容及lisrel8.8的应用,经过模型评价、模型优化、模型修正等过程,最后得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模型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图,详见图2和图3。
图2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模型
图3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
此外,在验证过程中各拟合指数等都符合相应的要求。其中:RMSEA 为0.14,NFI为 0.94,NNFI为 0.94,CFI为 0.95等都符合模型构建的要求,该模型构建是与数据相吻合。
(五)小结
从上述分析结果中可看出:创新能力要素的三个因素都对其影响很大,尤其是产品创新;资源整合要素中土地的利用情况和员工对公司的忠实度对其影响较大;品牌建设要素中的品牌建设程度对其影响较大;在其他因素中销售管理和资本运作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对于结构模型中,创新能力对品牌建设、资本运作、销售管理等的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可见要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从技术、产品以及营销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改造使产品能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对核心竞争力来说,它是一组企业能力和企业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能力或技术,它是企业在不断的竞争中形成和整体优化的结果,它的主体是整个企业。拥有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可能不断的蓬勃发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的提升企业效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能够找出各因素对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夏,胡芳.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经济研究,2011(14):139-140.
[2]孟尖滨.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知识经济,2011(11):129-130.
[3]周旭武,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实现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论文,2009
[4]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 市场非景气 房地产 开发企业 战略选择
一、房地产市场非景气之判断
(一)、房地产市场非景气的内涵
由于房地产景气循环的复杂性和各个专家的认识不同,目前国际上还缺乏一个标准的房地产景气循环概念,引用比较多的是由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在1994年《理解房地产景气循环》中给出的概念,即“房地产景气循环是指所有类型房地产总收益率的重复性但不规则的波动;这种波动在其他许多房地产活动指标中也很明显,但它们的变动落后或领先于上述房地产总收益率周期”。 这里,“房地产景气循环”用于表示在房地产市场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循环,因此,房地产景气循环指房地产活动或其投入与产出围绕着其长期趋势的周期性但并非定期的波动。
从房地产经济周期的角度,房产经济周期是房地产经济水平所呈现出来的扩张与收缩两大阶段交替出现、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环节循环往复的周期波动。由于房地产景气循环形成于房地产经济周期,因此,房地产景气循环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从市场供求角度来看,当供过于求时,就产生非景气现象;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达到供求平衡,进而产生供不应求,即出现市场景气现象,因此,景气与非景气周而复始的重复就形成了房地产景气循环。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房地产市场非景气的内涵为房地产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房地产市场各种经济变量表现出不利于房地产总收益率提高的现象,这里的经济变量,例如价格、租金、吸纳率,空置率和建筑活动等,并且呈现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循环的复苏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
(二)、房地产市场非景气的特征
根据房地产市场非景气的内涵及形成原因,其共同特征是空置率较高,房价和租金下降,房地产的总投资下降,市场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等,但是不同循环阶段的房地产市场非景气具有不同的特征。
1、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前,市场供给过剩达到最低点,空置率达到最高值,然后进入复苏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供给大于需求,购楼者特别是住宅类购楼者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房地产交易量不大,价格与租金水平仍然处于较低位置,各类房屋的期房价格仍低于现楼价格。随着复苏阶段的继续,空置率下降(仍高于长期平均空置率),使得市场的租金率开始稳定,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供求关系开始逐渐改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
2、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供给的增长率比需求的增长率高,空置率开始上升,市场上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出现了下调趋势,特别是现楼价基本上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回落,房地产交易量也明显减少。在收缩的开始阶段,由于供给过剩还不是太严重,租金仍在上升,但租金增长的速度开始下降;在收缩开始阶段的后期,随着新的供给越来越多,租金的增长停滞并开始下降。然后,市场参与者发现市场已经下滑,处于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出现转手、停建等现象,房地产投资量大幅度缩减,房地产市场日渐停止萎缩、衰退的趋势。
3、萧条阶段
经过急速且痛苦的衰退阶段后,房地产市场便进入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萧条阶段。房地产销售价格和租金水平继续维持着衰退期的原值或建造成本,同时期楼价格加速下降,从繁荣时期高于现楼价回复到低于现楼价的水平。伴随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房地产交易量进一步锐减,其中期房交易量降幅更大,房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成为市场的普遍现象。在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出租者认识到,如果他们的租金不具有竞争性,就将失去市场份额,于是降低租金来获得租客,有时甚至受益只能和成本相当。最后,在价格暴跌和成交萎缩的双重打击下,房地产市场景气循环达到最低点。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日渐规范、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目前,可供选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类型,概括起来大概为以下十大类:
(一)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在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上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使本企业产品成本在全行业最低,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一种战略。
(二)目标集聚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也称集中化战略或专门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某一细分市场,为该细分市场提品和服务,并作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思想。
(三)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就是要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同其他企业相区别,树立起一些全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用以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四)扩张性战略。扩张性战略又称发展战略或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在其现有的主要业务基础上维持并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培育用户对企业的感情,力求增加其主要业务的销售量,起到企业扩张作用的战略。
(五)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又称企业整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与相同业务(或互补业务)的企业联合,即将若干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从而降低成本,实现经济化的目的。一体化战略包括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战略。
(六)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或多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新产品领域和新的市场领域形成的战略。根据企业进入与现有业务在价值链上的关联性,多元化战略又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战略与无关多元化战略。
(七)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指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按品牌内在运作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
(八)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打破经营活动在国家地域上的限制,将经营活动拓展到更广的世界经济范围之内,以希望获得更多资源,并在更大的市场空间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业务增长和利润增长。
(九)合资战略。合资战略是指企业之间通过合资的方式进行联合,从而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的战略。
(十)紧缩、退出和清算战略。紧缩、退出和清算战略是指当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发生了变化,与企业原有的战略目标出现大的差距,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为避免更大损失而采取的收缩经营范围或退出所在行业的战略。
三、市场非景气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类型
房地产开发企业类型的划分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本文根据企业在“资金与资本实力、市场洞察力、产品研究能力、土地储备、公共关系、员工队伍素质、营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企业品牌”等八个方面的情况,,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分为四种类型。
1、关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开发企业的突出特点是有很好的公关关系,即与政府、相关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关系很好,土地储备充足,资金与资本实力雄厚,而市场洞察力、产品研究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员工队伍素质等方面都保持市场平均水平。
2、资金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开发企业的突出特点是资金与资本实力很强,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但是市场洞察力、产品研究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土地储备情况一般;公关关系比知识型开发企业和项目型开发企业要好,比关系型开发企业差。
3、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开发企业突出特点是在市场洞察力、产品研究能力、员工队伍素质、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比其他类型的开发企业强,但是在公共关系、资金实力和土地储备方面比关系型开发企业和资金型开发企业差,比项目型开发企业好。
4、项目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开发企业在这方面都不如其他类型开发企业,规模比较小,因项目而设立企业,即始于项目准备阶段,终于项目工作的完成。
(二)、市场非景气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选择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在市场非景气条件下,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非景气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企业战略,具体可参照本文作者构建的如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选择表”进行选择。
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选择表
市场非景气阶段
企业战略
企业类型
复苏阶段
衰退阶段 萧条阶段
关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成本领先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资金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品牌战略 一体化战略 无关多元化战略 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差异化战略
目标集聚战略
国际化战略
产品开发及创新战略 紧缩战略 项目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市场渗透战略 合资战略 退出和清算战略 1、复苏阶段的企业战略选择
在复苏阶段,房地产市场慢慢回暖,空置率下降,各种需求逐渐增加。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关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因为开发企业产品的成本受土地取得成本和融资利息影响很大,而该类型的开发企业可以利用突出优势——公共关系,获取较低的土地取得成本和融资利息,从而以低成本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在短期内提高市场份额,为在繁荣阶段的竞争做好铺垫;资金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品牌战略,因为品牌建设除了要有卓越的质量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最关键是要有资金作后盾,因此该类型企业在复苏阶段的市场背景下,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在繁荣阶段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都需要开发企业要有很强的市场洞察能力、产品研究能力和营销能力,而这些要求刚好是该类型开发企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与国外企业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优势,实现更大的市场空间;项目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市场渗透战略,因为该类企业的经营规模有限、产品单一,要想从繁荣阶段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只有对现有产品进行研究,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挖掘产品的卖点和开发其潜在客户。
2、衰退阶段的企业战略选择
在衰退阶段,房地产景气循环由盛转衰,市场上的供给增长率超过需求增长率,逐渐出现供给过剩,空置率慢慢上升,交易量逐渐减少。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关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因为其公共关系具有相对优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一定待开发的土地,然后开发经营范围以外的相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赚取一定的利润;资金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一体化战略,利用资金优势,投资企业经营范围以外的相关部门,例如销售部门或建筑施工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小风险;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产品开发或创新战略,因为该类型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市场洞察力和产品研究能力较强,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对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老产品的新用途或开发新产品,挖掘市场上未满足的潜在需求;项目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合资战略,在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该类型开发企业与其他企业合资经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3、萧条阶段的企业战略选择
在萧条阶段,房地产价格和租金继续下降,空置率也继续上升,市场上的交易量很少,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破产现象。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关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市场开发战略,即该类型的开发企业利用自身的特点,有选择的储备土地,适量的开发,为复苏阶段做好准备;资金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无关多元化战略,因主要优势是资金实力雄厚,此时从整个企业的发展考虑,可以把部分投资转向利率水平高的行业,从而保持企业的盈利水平;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收缩战略,即收缩现有的产品或市场领域,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以挨过这个市场非景气的阶段;项目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用退出和清算战略,因产品没有销售出去,运营资金被占用,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退出或破产降低损失。
四、结语
企业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企业的战略选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需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战略。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成交量逐步上升,基本走出了08年的萧条期,开始进入房地产景气循环的复苏阶段,而在这种非景气市场背景下,各种类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经营战略,本文在上面做了浅显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建国. 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选择[D],2007
2、余建源. 明泉房地产开发公司战略分析[D],2005
3、吴学艳. 贵州LD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2007
4、穆俊. 衰退期企业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研究[D],2007
5、曹军长、周卉. 绿色住宅趋势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选择[J].商业现代化,2008(1)
6、宋貌华. 论我国中小企业战略选择——基于SWOT范式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5)
7、王国新. 新思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选择[J].上海地质,2002(3)
8、秦远建.企业战略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吴彬.现代企业战略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红.房地产经济学讲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邓海涛.企业战略管理[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与管理的交叉专业,对学校资源和能力的要求较高;我国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原有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工程技术类课程上的力量都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也使得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不得不转换教育理念,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符合就业形势、符合专业发展的革新。本文认为,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变革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独立院校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和优化,体现“求实,求是”的特色。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构建出系统、合理、务实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市场需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68-02
1998年,工程管理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专业,距今只有14年的发展历程。相对于国内的一本、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时间就更为短暂。我国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原有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工程技术类课程上的力量都显得相对薄弱。2012年,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地区部分国有和民营房地产建筑公司、装修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进行三年内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5%,其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工地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实验员、建筑合同管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同时,对近三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显示其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预算员、房地产销售人员、资料或合同管理员等岗位,其中做施工现场工作的占到整个被调查男生的54%,做预算工作的占到被调查女生的32%。在此现实情况下,本文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从独立院校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和优化,体现“求实,求是”的特色。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由上述,本文认为,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应用型能力结构、管理―工程型专业知识结构、内向型服务范围”为主体的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院校,在办学实力上较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学生能力机构的培养上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其次,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发展而来,所以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上应该发挥优势,建立管理―工程型结构,即以经济管理类知识为主,兼顾土木工程类知识;最后,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主要的服务范围一般是面对地区、面对国内,应建立内向型的服务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总结为六点:一是要求掌握扎实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求毕业生具有施工、测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实践能力;六是要求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本文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首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从岗位需求、精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设定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
2.其次,根据专业主干课程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工程管理专业应设置四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等;二是经济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财务管理等;四是法律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3.最后,结合公共基础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共同构建系统、务实,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系统,合理、务实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应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条件的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实践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强化专业课程实践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独立院校的基本情况,课程实践的形式应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指导实践、实习基地的现场观摩与操作、课堂教学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各种形式。而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有针对性的、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验课程;二是拓展实习基地,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岗位,以明确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
总之,秉持以需求为导向,“求实、求是”的原则有利于我国独立院校科学、系统、合理的构建和优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提高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力。主要包括经济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傅兰英,柳佳,付强.独立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9月.
[2]徐仂.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2(17).
[3]冯宇楠.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2008(11).
[4]魏红.浅议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导报.2012(13).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意见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规划纲要》在职业教育部分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方面都采取一个共同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对企业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所以探求校企合作对企业的意义,就要从是否有利于增进企业的利润或减少企业的成本角度分析。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对企业意义有二:其一,可以为企业定期培训所需要的各类型准熟练的员工,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高科技信息人才,节省人力资源的搜寻成本,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员工短缺的风险成本;其二,通过校企合作,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家长等了解企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还具有免费广告的作用。
2、对学校的意义
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意义就更为直观,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技术等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校企合作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很好地促进了学校招生工作的进行。
3、对学生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过程,融入企业的文化、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二、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雏形自20世纪20年代形成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众多的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提高了劳动者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发展几十年来,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职业院校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职业院校在合作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形成对企业较强的吸引力。比如我校商务经纪与专业在和安徽省吉大房地产公司合作过程,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2、企业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目前,各个院校之间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各个院校都积极地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生源等不同,与企业合作的深度、方式等也有很大的区别。但不管哪种方式,一般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都是主动去寻找企业,更严格地说,是学校找熟人、找关系来邀请企业与自己合作。企业主动找学校的不是很多,可以说是很少。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很是不足。
3、校企合作缺乏稳定的基石
要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实现真正的“联姻”。真正的“联姻”是互惠互利的的“联姻”,是能够满足对方需要的“联姻”,是诚恳为对方考虑的“联姻”。我们现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虽然也实现了“联姻”,但这种“联姻”大多数只考虑自己单方的利益,而忽视了对方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缺少这种互惠互利的稳定基石。我校在与安徽省吉大房地产公司、安徽省工商联人才市场等单位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人数的分配等基本都是由学校制定,而我们的安排分配有时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
4、校企合作过于追求形式化
职业教育发展几十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实训指导、实训设备等,学校则把廉价劳动力――学生送入企业打短期工。这种短期工,如一周或两周等,只能让学生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不能真正掌握操作技能,企业的管理本质,全面认识某一个岗位或行业。因此,一些合作只流于形式,合作是松散的、低层次的,缺乏实质的内容。
三、三个“有利于”是校企合作共赢的稳定基石
校企合作要长久、深入、稳定地进行,我们就要探寻校企合作共赢的稳定基石,这块基石要至少能够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让三方都觉得付出精力、人力、财力等做这件事能够为自己带来事业的提升。
1、有利于企业需求的满足
众所周知,企业的目标有很多,在众多的目标中,不管是哪个目标,都要以营利作为中心,这是企业的核心,否则不能称之为企业。所以,企业在选择是否进行校企合作、和谁进行校企合作、进行什么形式的校企合作、什么时间进行校企合作等问题时,都一定考虑这次校企合作的选择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扩大企业知名、解决短期用工短缺、培养潜在的员工和顾客-----因此,企业的营利性,决定了要想和企业长期、深入、稳定地进行合作,必须满足企业盈利性相关的某些需求。这类需求的不断满足,是企业选择校企合作的原动力。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尤其注重其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这恰恰是学校的弱项。所以学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把实践这块短板补上。使我们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就能成为一名较为熟练的员工,稍加指导就是一名在某一岗位上胜任的员工。通过校企合作的反馈意见,来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内容、教授的方法和课程的安排等。总之,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用的途径,它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3、有利于学生就业
通过近几年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我们发现大多企业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所以,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会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水平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走出学校大都收到企业等相关部门的亲赖。从这个意义上讲,校企合作对学生来讲是必要的,也容易变成学生的一种在需求。
合理的校企合作,就是要能够调动三方的积极性,让合作成为三 文化艺术博览 日本伦理中的忠孝思想 浅谈避暑山庄与清代宫廷画的渊源 浅论龙山文化晚期河洛地区的人地关系 衍纸艺术装饰画
四、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这里所强调校企合作不再是基础层面上的讨论,而是一种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创新,不仅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高职院校深层次和发展的根基。现将我校商务经纪与专业及其他专业比较好的成功的校企合作形式介绍如下。
1、职业经理人一对一帮扶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率先和安徽省青年经理人联合会携手,一批优秀的企业CEO、企业家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话题。帮扶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但我们又不是通常人们所看到的“结对子”。除了物质上资助在校的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帮助解决被帮扶的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题,在受助的学生中,注重有创业特质的学生,使之打造未来的经理人、企业家。仅2013年一期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完成了帮扶对接,已有近90名大学生得到帮扶。企业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是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学生直接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方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就业潜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
2、校内工作站点的设立
我校商务经纪与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以来,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和安徽省吉大房地产公司、安徽省工商联人才市场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几个月的校外顶岗实习,还不足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于是我们把安徽省工商联人才市场的一些工作环节引入校园。这样既能扩大人才市场在学校的影响,增加市场的劳务供给,也能把几个月的短期实习变成学生的日常工作。于是,互惠互利的安徽省工商联人才市场财贸工作站成立。工作站接受人才市场的工作指导与培训,受其监督和管理,定期向其报告工作。站长由竞选选出,一般任期两年;学校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提供固定信息宣传栏;大一新生都可申请加入成为会员,经站长和相关负责人面试审查合格后入站成为会员等。现已经运行了四年,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扩大了安徽省工商联人才市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为其培养了一批有一批优秀的员工。
3、定期实习和假期工作相结合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商务经纪与专业专业从2006年招生第一届学生以来,每届学生到大二第二学期,我们都会安排学生到上述的三个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2个月顶岗实习。实习前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负责人统计人数后和企业沟通,确定好每个单位实习人数和名单后有各个企业统一分配工作岗位。实习开始后,校内老师分组定期到企业看望学生,听取企业相关人员和学生的意见。实习结束,学生要上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志,并召开实习交流会。寒暑假时,企业和学校会鼓励学生再回到原实习企业继续工作。
4、企业领导座谈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商务经纪与专业专业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各种可能的方式,以促进人才的培养。从2008年起,我们定期举办企业领导座谈会。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会向学生和老师介绍企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机遇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学生可以就学习、择业、工作、个人问题等向企业领导提问甚至与企业领导辩论。通过交流,企业领导为学生的学习、工作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企业自身培训新进员工打下了基础。
5、企业化管理班级
班级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化管理班级的具体操作是把一个班级看作一个企业,学生就是员工,各个班级干部就是企业的中层领导,班长则是企业的CEO,而教师的角色相当于董事。CEO和中层领导干部有同学通过演讲投票选出。这样一个班级企业以学习为主要产品,整体的成绩代表和班级综合测评为企业的业绩。CEO向董事负责并统领全班,中层领导干部各司其职并向CEO负责和汇报工作。经过这样的一种管理,学生能较早接受企业的竞争和运营模式,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当前,国家给职业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院校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切实可行校企合作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毅;师学义;付薇;黄勤;;选题驱动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与实践――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年04期
[2]曹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探析[J];美术大观;2008年12期
[3]吴亚男;毛有虎;石怀伟;李倩;;校企合作创新毕业设计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3期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期
[5]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与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平台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编号:2012jyxm8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