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环保论文范文

小学生环保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环保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环保论文

第1篇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低于3000立方米/人的平衡线,属于轻度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人口众多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剧了缺水问题;严重的水污染又使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统计的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八五”末期削减了15%左右,部分地区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是,总体形势仍相当严重,我国污水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的310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620亿吨,占全国年用水总量的10%以上,自净能力已是杯水车薪;受污染河段已超过总河长的1/3;水生态系统蜕变严重。这不仅见于统计数字,甚至于每个居民都能接触感觉到。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使得供需平衡雪上加霜;我国南方严重的水污染已经使相当多的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使守着滚滚长江的太湖流域缺水喝;我国西部大开发,随着资金的投入,工矿业的发展,水污染加剧已见端倪,如此下去,将使那里十分缺乏的水资源难以为继;西南地区水资源量较为丰沛,但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成隐患。因此,在21世纪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要高度的重视、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机理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回顾半个多世纪对水污染的斗争,全世界,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几千亿的产值,治污就需要逾千亿的投入,而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还难以遏制!污染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指导工业化的西方经济学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的新发展。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起,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代代最大限度地开发,后代不就所剩无几了吗?如何符合代际均衡的原则,怎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多创造社会财富是没错的,但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害物,我们能够允许财富和害物的创造并行发展吗?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什么是利润呢?从经济学上来讲,利润是产出减去投入的净所得,治污的投入也是投入。如果治污的投入不被考虑在内,高利润、高污染的产业导向就会使污染愈演愈烈,人们的真正受益就越来越小。 

    目前水污染的重要指标是富营养化,实际上有机营养物就是食物,正是人类至今还缺乏的东西;目前水污染的另一重要指标是重金属,实际上这些重金属正是珍贵的工业原料。因此20世纪提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主要出于照顾人们对传统经济的认识;从21世纪的知识经济理论来看,仅从经济效益-利润来看,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水污染也是减少利润的。过去的情况,只不过是由于认识片面,政策不同,改变了利润的分配罢了。在新世纪人类开始了对水污染认识的第四阶段-清洁生产、资源循环阶段,就是从大系统看问题,工业生产和污染不一定是孪生兄弟,可能优生,即只有生态型生产这个独生子。 

    (二)排污就是用水 

    过去人们只认为从水体中取水,改变了水资源的量是用水,水体在量上有承载能力问题;而向水体排污,改变了水资源的质则不是用水,水资源在质上不存在承载能力问题,这种思想是不科学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管从量上还是质上改变水资源,都是对水资源的利用,鉴于水资源已是短缺资源,量和质都要合理利用,科学配置,都要受到限制。排污实际上是挤占了环境用水,所谓“环境用水”就是必要保持一定量的净水-即维持水体的自净能力。而“生态用水”则是维持植被、动物群落和地下水等整个生态系统要素的用水。 

    二、当前水污染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有了新的发展。 

    (一)以前主要是工业的点源污染,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大大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开始逐渐与工业点源污染平分秋色。 

    (二)以前主要是城市污染,而随着乡镇“五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污染开始逐渐与城市污染平分秋色。 

    (三)由于多年排污的积累,江河湖库的内源污染迅速上升,水生态系统严重蜕化,自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 

    三、以新经济与科学观点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认识,水污染防治的创新考虑的出发点是:从大系统的观念出发,各部门协作,整体规划,防治并重,以防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把污染挡在上游;与此同时,在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陆地和水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力稀释、清淤,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 

第2篇

依据本校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我校提出了将小学生“环保教育”采取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的设想。我校小学生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从XX年5月开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召开了家长、学生、教师座谈会,设计师生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环境问题知多少。开展了以环保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动员所有学生了解有关环保知识,撰写有关环保论文,征集各班优秀环保论文进行评选。

各班围绕小学生“环保教育”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了解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初步掌握简单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通过开展小学生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环保资源,面向社会开发环保地点、场所,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我们先后确立了《潍河环境现状调查》、《大气污染调查报告》、《白色污染》、《小区的绿化与植被》;《爱水、节水》、《城市居民噪音的危害》等20多个主题。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师生合作探究,环保习惯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第4篇

而张畅煊的环保之路,正是从观看了一部科幻电影后开始……

《后天》开启他的环保之路

1999年7月出生的张畅煊,是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初一(12)班学生。他不仅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还在江苏省少儿书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南通币“小巧手”比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此外,他还是业余钢琴十级,是南通市的“三好标兵”,是学校里的“阳光少年”、“读书小博士”、“十佳小指挥”、“优秀小乐手”、“十佳小歌手”。

张畅煊之所以下定决心要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源于看完科幻电影《后天》所受的强烈震撼,这是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描绘的是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故事。那时张畅煊仍在通州小学上学,还只是一名小学生,但他已经觉得环保需要每个人落实到行动上,需要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他向班主任建议,让全班同学一起观看这部电影,然后讨论。中队会上,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张畅煊与同学交流了一些环保方面的资料,他们一起用旧衣服做环保袋,将饮料的空罐子做成花瓶,还商讨了许多环保小窍门,如自来水的多次使用、合理调节空调温度、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冰箱门不长时间打开、电视机等电器避免处于待机状态等。张畅煊还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帮助下,向全校同学发出环保倡议。他在集体晨会上的响亮发言,让更多的同学有了自觉行动。

之后,张畅煊率领队友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的作品,获得了南通市“小巧手”比赛的团体特等奖,他还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获特等奖,并作为南通市小学生代表,赴南京参加全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获二等奖。

外婆家的水污分流改造工程

张畅煊是一位坚持不懈的环保小卫士,家人也在他的要求和督促下,纷纷加入了环保志愿者行列。

乡下外婆要改善生活环境,搭建一个卫生间。张畅煊跟在大人后面也忙得不亦乐乎。可他很快地发现了问题——污水管将直接通向西边的池塘,他忙指出这个设计上的失误。起初,外婆不把张畅煊的话当回事,觉得重建化粪池,费时费力又费钱。但他下决心要说服外婆,于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外婆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又打开电脑,搜索水污染的相关图片资料讲解给外婆听。最后,他还请来爸爸妈妈当援兵。识字不多的外婆终于被说服了,他高兴地拿出压岁钱来支持。于是,新的水污分流改造工程又热火了起来,还引来了不少邻居观看。

由外婆家的改造工程,张畅煊想到许多河流的现状。于是,他利用假期,骑着自行车去了好几个村庄做调查研究。他发现许多小河的水污染情况有所不同,而且各个村庄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也不同。后来,他将调查结果写成小论文《清澈的池塘,美丽的家》。

环保小卫士走出国门

2010年7月,张畅煊把这篇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居然引起了联合国科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2010年10月,张畅煊应邀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世界儿童环境会议”。会议期间,他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各国儿童代表一起交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探讨保护生态系统的计划,绘制生物多样性地图,参与河塘疏浚工作等。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生 环境素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民的环境素养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中小学校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文明的重要窗口,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文明程度。因此,选取典型学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清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状况,探索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培育和提高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对于破解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借鉴《中学生环境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围绕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环境素养指标的兼顾效度和信度的《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并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的中小学生为测评对象,通过分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200名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伦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调查方式为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200份有效《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1.全校中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参加环境保护各项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生态环境知识仍然缺乏。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态概念和环境热点比较了解,98.2%的学生听说过“酸雨”,96.2%的学生听说过“富营养化”,92.3%的学生知道“CNG清洁能源”,99.5%的学生知道“雾霾”。由于这些内容不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所以学生们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只有60.5%的学生知道“6.5世界环境日”,只有60.3%的学生知道“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计划”,只有61.9%的学生知道“黄标车”环境保护标志,只有61.8%的学生知道“消落带问题”。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对很多生态环境知识还较缺乏,环境知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通过环境素养教育,全校中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但环境伦理观依然淡漠。调查结果表明,98.7%的公民认为垃圾分类重要,也有高达99.1%的公民认为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中小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仅有40.3%的人听说过“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这个说法,关于“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仅有55.2%表示赞成。

3.中小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有68.7%的中小学生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比较严重,另有23.5%认为不太严重;在对环境问题的发展的关注度上,也有50.9%的公民表示只是偶尔关注,另有20.6%的人表示从不关注。

4.当前中小学生的环境行为还不能自律。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能做到随手关灯的公民占到82.9%,经常自带购物袋到超市购物比例只有29.8%,经常将“生活污水回用”的只有33.9%;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只有33.2%,有56.1%偶尔使用,从不使用的只有10.7%。

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只有环保决策和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把生态危机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作用。

2.中小学生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所有的物种都是平等的,都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用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之间在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上要平等,而且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还要保护好后代人在生存与发展上的平等权利。中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与督促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关爱生命、不折花木、不乱踩草坪、爱护小动物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反对虐待动物、吃野生动物的不道德行为。

3.中小学环境素养教育应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不追求奢侈豪华,远离奇珍异味,不铺张、不浪费,珍惜环境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持之以恒。

4.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不知道世界及国家、地方的生态恶化现状。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开辟专门的生态环境专栏,让所有中小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资源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稀缺,生态环境濒临崩溃,等等。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主要途径

1.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环境素养教育相融合。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环境素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开设环境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如在上文字处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环保主题的电子小报,学动画创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环保电子相册,举办校级环保类的公益广告创作比赛,开展“我是环保小卫生”“谁在乱扔垃圾”等环保主题的DV创作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立场、观点和想法,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中小学校绿色环保教育。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素养的培养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接受能力和学习精力的特点,分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其环境素养的整体水平。

中小学生环境素养与绿色学校环境目标的内涵相一致。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开设环保讲座、课程和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化理、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为基础,围绕“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这五个方面来明确和完善绿色学校评价体系,提升学校绿色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各级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齐抓共管的学校环境素养教育管理体系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环境素养的教学管理和技能培训。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以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开展以环境素养主题的优秀“微课”评选活动为抓手,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环境素养教育和培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校园环境,成为绿色环保的导师,从而使培养出的中小学生会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成为具备环境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

3.发挥班级博客在家校互动环境素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讨论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每个人终身都要接受环境教育。在对中小学生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和整个家庭的环境素养,在提高家长自身的环保素养的同时,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成长为坚强的“环保小卫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个班级博客的战斗堡垒作用,搭建起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生态环境危机问题的网络平台,让大家意识到世界只有一个美丽的地球,提高家长们的环境素养。在班级博客中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环保专题FLASH等形式,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习惯,如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自觉不使用或重复使用可回收塑料袋、尽量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尽量少驾驶私家车或尽可能多地选择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四、结语

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家庭环境意识教育仍比较薄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引导他们从行动上参与环保,提升他们的环境素养,让中小学生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深造。

环境素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技能,是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长大成为有环境素养和责任感的城市公民。

参考文献:

[1]翟金德.论现代城市公民的生态素养及其培育[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

第6篇

关键词: 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 中小学 环境危机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环境道德观念,树立起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将对全社会的环境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一、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危机使得环境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要想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对于塑造具有环保意识的一代新型建设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道德教育在德育体系中不可或缺

首先,环境道德教育是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环境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意识上升到道德层面。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活力,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其次,环境道德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通过环境道德教育可使中小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道德观念,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环境道德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可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开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环境道德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环境道德意识淡薄。部分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环境道德教育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观念,中小学生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其次,教育途径偏少、形式陈旧单一,致使部分学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环境道德教育方面更加滞后;再次,部分中小学校忽视环境道德教育师资培训,教师缺乏实施环境道德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准备和实践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环境道德教育的质量;最后,目前我国适合中小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及课外书籍都很缺乏,严重限制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开展。

二、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环保意识教育

环保意识教育包括环保认识和参与意识两个方面。首先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当下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同时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敬天地万物,理解自然、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一样有着同等的生存权利,人类的发展不应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无视生态平衡,最终将造成地球及人类自我的毁灭。环境参与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应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各类实践活动中,逐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在中小学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对中小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既是现实需要,又是长远之计。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得不偿失。只有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济,走适度消费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人类才会有一个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三)环境责任意识教育

环境责任是指根据人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在环境整体维护中应承担的责任。环境责任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通过一定的环境道德教育才能获得。在中小学进行环境责任意识教育,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认清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的发展观。在我们身边,许多环保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这是环境责任意识的最高表现,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三、如何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一)将环境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德育课程

首先,将国情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小学生树立与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们认识到不仅要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提倡合理消费,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次,将道德品质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合,在中小学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道德观念,培养青少年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最后,将法制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保法规,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有义务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等等。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法制观念,具备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德育课程以外的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在小学阶段可结合自然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栽树栽花,养鱼养鸟,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的良好道德情操;结合社会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展示祖国山河秀美壮丽的文章,可借此激发学生热爱与保护祖国环境的情感。中学阶段可结合地理课,进行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化学、生物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燃烧、汽车尾气与酸雨、化学烟雾之间的关系与危害,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等。还可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环境问题的调查,从中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实际经验。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第二课堂”是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环境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组织讲座,由专家或环保工作者来普及环保知识;以“环保月”、“爱鸟周”、“植树节”、“节水周”等纪念日为主题组织学生自编小报,散发环保宣传资料,进行街头宣传活动;还可以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书画竞赛、小论文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其次,组织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如围绕某一环境主题展开生态环境的考察,进行采集制作标本,测定分析样品,监测环境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整理、总结、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或在此基础上撰写环保小论文,提出改善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等。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是否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环境状况的好坏,在中小学积极有效地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必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十分关注的大问题,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问题的重要地位,向青少年传授环境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在2l世纪能否顺利发展,能否站在世界强国之列的千秋大业。如何对青少年实施环境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一件重要工作。

一、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意义

(1)中小学环境教育是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我们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要搞好环境保护,而民族的环境意识不提高,那么环境面貌的彻底改观只能是一句空话。由于环境意识不高,造成工业上跑、冒、滴、漏等污染环境的事例不胜牧举。因此,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除了对广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管理干部)进行环境教育以外,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则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2)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环境素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可以使未来的劳动者注意到,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生产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可以培养出善于解决环境问题的人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中小学单列环境课,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我国强化中小学环境教育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国幅员辽阔,许多自然资源的储量名列前茅,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区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生产主要为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农业耕作方式也很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等。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地介绍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养成从小珍惜资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德。对中小学生这个极为庞大的群体的教育,有助于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

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知识普及与能力提高相结合”,采用的具体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四种:一是渗透教学,渗透教学就是采用渗透法把环境知识主要渗透到小学社会和自然、中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是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方法。二是环保选修课,环保选修课主要在高中开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知道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授课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排人课表,按固定课时上课,第二是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三是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普及环境知识,是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方法,一般是通过环境科技活动和环境保护红领巾活动来进行环境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明显的关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到了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是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它普及性强,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国各级环保、教育、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建立环境科普活动的组织机构,开展师资培训,各种环境知识竞赛和论文评选活动,举办环境教育夏令营活动等。

三、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建议:

目前中小学环境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困难,如: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缺乏专职教师和经费,以及教育基地的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统一的环境教育标准,编写统一的教材,目前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中,虽明文规定了环境教育的内容、范围、教学目的等,但各地在具体安排环境教育的问题上,大打折扣,环境教育成了软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各地只能根据条件进行环境教育,弹性很大,教学上很难系统化,同时也难于统一考查评价教学效果。虽然环境教育在某些省市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有的地方还没有或基本没有开展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系统工程

这样一个跨世纪的事业,必须有章可循,由试点向普及转换,由简单的知识性传授向提高全民环境素质的转变。

(2)建立地方性环境教育基地,培训师资集中指导,全面深化中小学环境教育。目前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师资缺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建立地方性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

第8篇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系统的科学素质行动,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列入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确定一位副局长分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局办公室为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和职业与成人教育处为责任处室,负责布置和开展具体工作。基教处要有一名干部为兼职联络员,负责与各部门、学校联系协调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增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教师队伍,建立教育系统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技辅导员的骨干教师队伍,表彰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组织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上岗培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合作开展*市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不断创新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4.加强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重视新课程改革实验、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技、环保、安全等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科技传播活动,让科普知识进家庭、进社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传作用。实现全市中小学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合作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小学生航模锦标赛、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不断开拓,不断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6.形成科技方面办学特色。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普宣传,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各县(区)争创1至2所科技方面的特色学校。

第9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继续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支部坚持按时召开党会,通过学习,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密切联系群众。

2、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学习《义务教育法》.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人撰写6篇学习心得,在每周一学习期间组织观看师德典范光盘,学习典型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3、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今年开展了 “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师生牢记学校文明礼仪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学校、班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本学年,每位班主任都结合文明礼仪记录,撰写了符合班级年龄特点的经验论文。学校还要求各班每周开展一次有质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同时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发展一个优生更重要”的教育思想。按时检查德育工作,对各班黑板报,读书角,卫生角,通过开学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班主任都能按要求填写各栏目,中队活动记录,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每位教师都撰写了质量较好的德育渗透论文。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本年度我们继续抓好学生的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  

2、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九月十日”教师节进行尊师周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组织歌颂祖国活动。同时继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十一月份,我们学校分三个年级组召开了三次养成教育大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十二月份,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会。通过召开体运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2010年三月开展了“献爱心”活动,为患肠癌的周展望老师捐款2628元。2010年四月十日,举办了“加油2010,宝洁百所希望小学快乐体育运动会”。借此东风,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为2010加油,以优异成绩向奥运会献礼。.五月十九日,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活动。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活动。在这次赈灾活动中,我们学校师生一共捐款8557.5元,是双溪桥镇教育界捐款最高的一所学校。六月一日,举行了欢庆活动,表演了20多个节目。本月,我们学校还参加了咸安区教育局举办的“阳光体育活动”。在这些比赛活动中,我们学校获得了女子跳绳第一名和第四名,获得剪纸第一名、小制作第二名,小歌手比赛获得第三名,舞蹈表演获得第三名。我们张金霞校长的艺术论文获得了区比赛一等奖,我们的王燕华老师被评为优秀艺术辅导教师。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师生陶冶了品质,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画、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组织开展以“爱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美化家乡环境,爱护大自然和生态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清扫卫生死角,同时通过世界环保日、植树节、无烟日等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4、继续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站、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板报作用。宣传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法律知识、自纠自护知识、先进人物事迹等,每月进行一次板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使板报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化.并每月由校长、大队辅导员作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5、抓好养成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全方位,多渠道,强化了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争当文明班级”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6、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到全员、全程、全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留守、单亲、无亲学生档案,做好教育记录,活动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 “同在一片蓝天下”等献爱心教育活动,帮助这些学生转变不良心理,健康成长。

四、切实发挥学校、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班主任通过家访和电访的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充分发挥家校通、亲情电话的作用,帮助老师及时与家庭进行联系。我们对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从每月的查阅的情况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互相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为了更多的孩子们在双休日、长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要求班主任进行频繁的家访工作,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

五、用名言警句立德,以榜样立德。

2010年春,我们的张金霞校长每天都在学校管理专用黑板上写一则关于立德的名言警句,要求全校师生记录背诵下来,并且号召师生用名言警句指导行动,还在6月份举行了立德名言警句竞赛活动。今年春季,我们学校的值周领导每天还在学校管理专用黑板上通报表扬好人好事,并号召大家向榜样看齐,要求师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第10篇

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为祖国建设输送合格接班人,成了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绿色童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童谣等儿童文学价值得到充分认可,特别是在“灰色童谣”等不良影响侵袭校园文化之际,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童谣更能彰显其价值,展现其魅力。此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在校园中弘扬积极向上的童谣氛围,激发小学生对童谣的喜爱之情、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之情,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绿色童谣传唱丰富校园文化,达到寓教于乐,从而形成书香的校园文化,书香的社会;通过此次研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生活的“底线”,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少年儿童的“口头文化”,进而达到净化儿童心灵的目的。这一目标的确定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课题确定的有关“校园童谣现状调查分析、选择和编制童谣、绿色童谣的传唱、绿色童谣对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汇编“童谣集”、创编校本教材”等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提高了有效保障。

在创编特色童谣集活动中引领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童谣创作中来,采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共同创作符合本年龄特征的童谣,并用多种形式予以展现,在创作中张扬学生个性,不断开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让童谣唱响校园,让童谣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使童谣成了一种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快乐德育教育。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有:

我们创造了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征集来的几百首童谣进行筛选、提炼,由刘玲、吴茜、赵佳老师带领年级组老师汇编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校本教材,每册教材分五个主题单元和一个写字专题单元,每班利用周一下午的队会课进行童谣教学,两周一节童谣课,通过班主任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努力做到“天天诵童谣、时时唱童谣”,全员参与的优秀童谣创编活动使此项活动赋予强大动力。无定界的创编,给了师生、家长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创作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语言更灵动。

童谣传唱活动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层次、分学段进行传唱。中、低年级选用韵律优美、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富有趣味性的童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中、高年级选用适当沉潜的童谣,在规范行为的同时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传唱童谣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也是口语训练开发智力的最佳途径。通过自编童谣、自配音乐和舞蹈与音乐学科教学进行融合,传唱表演童谣配上情景图画与美术学科教学融合,配上相应的动作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童谣载体,赋予它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让学生通过童谣传唱将爱祖国懂感恩、爱科学勤实践、爱学习勤思考,讲文明懂礼仪、护环境讲环保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课题组课题立项、开题论证之后,通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前期童谣传唱活动经验,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主题活动的开展,如开展低年级段的读童谣活动、在体育活动和课间游戏中唱童谣、组织学生和家长中开展绿色童谣创作和传唱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报优秀童谣、利用主题班队会课演童谣以及“童谣大王”“童谣之星”评选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美德的价值,感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

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东苑人在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已经开创出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并结出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绿色童谣传唱活动培养了学生文明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今年,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两期《优秀童谣大家唱》专题文化长廊,在丰富的洗手间文化中也体现了童谣内容,将优秀童谣布置在校园显目位置,让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教育意义,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同时我们结合学校的常规教育,让学生在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环保中,用童谣中的道理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充满童谣文化的气息;学生的每一个空间,都融入了童谣,润物细无声。

童谣赢得了课堂教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家辈出,什么本色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等等,层出不穷,我们的课文改写童谣,数学童谣,可能也是一朵奇葩,形成了学校的教改个性。我们的童谣经典诵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焊接了当前的新文化,给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童谣创作,学生们各显神通,个性各异,思路广宽,有视空万里,思接千载之感。在童谣创作教学中,教师们一边收集,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梳理,开发了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研究能力的提升,原本不知何为研究,现在梳理出了一条研究实践的路子;二是提高了教师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节奏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三学会了编辑能力,会编报编书。每班都编写有童诗童谣集。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自了身的专业发展。对绿色童谣的创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校在市区最先开展童谣活动研究,如今全市已经推展开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安徽省优秀童谣启动仪式选在我校开展,也是因为我校童谣研究起步早,推动好。童谣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方面,今年暑假中央电视台来我校作了论坛专题采访。苏校长创作的童谣《校园多美好》这首童谣在参加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奖;该节目影像资料同时获安徽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和创作奖,还多次参加市廉洁文化演出,受到多方面领导的好评。有几十位老师、学生、家长的童谣作品在报刊发表,多位老师相关论文获奖,其中苏娜校长论文《让童谣焕发出时代的心声》获得省一等奖;陈燕、洪成老师的论文《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获得省二等奖。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4-1

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现状是怎样的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门口小食品包装袋等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以德育活动月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为进一步夯实德育基础,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校制定了十个德育月主题活动。分别是: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三月尊重他人活动月,四月勤俭节约活动月,五月卫生环保活动月,六月安全自护活动月,九月惜时守时活动月,十月热爱祖国活动月,十一月懂得感恩活动月,十二月锻炼身体活动月,一月诚实守信活动月。

2.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由我校德育处主任亲自主抓该项工作。每月围绕主题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周一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剪贴画比赛等,做得真,抓得实,成果显著。如,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1)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报道。举行一次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校园内要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有计划地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自我排查。组织学生对照《小学生守则》、“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并制订整改措施。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开展“我与文明同行”征文竞赛。组织开展一年级“一日常规”比赛等。

(6)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3.延伸活动,长期坚持。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班队要以活动为契机,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以《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强化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我校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举止文明习惯、尊重他人习惯、卫生环保习惯、安全自护习惯、惜时守时习惯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把《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划分为十个子课题,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确立了子课题负责人。

2.为了进一步夯实我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的成果,我校举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合力,开展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教育;惜时守时习惯的养成教育;热爱祖国习惯的养成教育;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十个子课题和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真、坐实,并彰显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第12篇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将会有利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期课改要求我们在中小学中设立研究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个个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正在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各个学校在探索和实践的。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的,可见,开发和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校科研课题组与2001年确立了“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课题贯彻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从科技教育、德育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入手,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教育活动总体构想

(一)创新教育活动的涵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创造性分为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天才人物的创造性,后者是指人人皆可有的行为与经验,但其创新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承认,而只是他们自己才感受到是有价值的新经验。显然,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看,主要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包括个人生活的创新,大多不直接显示其创新的社会意义。

我们提出的创新教育活动是指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创新人格的养成为指向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局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的设计和积累创新活动方案,编写创新活动方案集,提炼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相关操作方法;把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研究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作来对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使学校的创新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有关创新教育情报资料的收集,学习创新教育,结合学科教育教学写创新教育随笔;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和部分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编写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和相关活动操作方法的提炼。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开展的相关活动中,以创新作为理念,在科技教育、德育和学科教学三大板块进行创新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创新教育活动模式,如:《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创新小队活动方案集》、《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等等。

具体实践研究分为三大板块:(一)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主要从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部分科技创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和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开展研究。(二)德育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编写德育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和德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努力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开展研究。(三)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从学科渗透创新教育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编写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两方面入手。

(五)研究过程

1、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

(1)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能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日本早在1954年就创立了不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如:“星期天发明学校”、“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等。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科技教育创新的关键是科技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推层出新,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

我们把“活动促发展”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下功夫,及时抓住社会生活热点,用独特的视角赋予科技活动全新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分享创新的成果,让学生愿意创造,勇于创新,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方案,它凭借多处创新亮点一举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首先,活动主题创新,“寻找流动的芳草地”本身就是个亮点,是一个独创,它诠释了环保宣传的真正意义,投射出环保的生命力,《上海科技报》的孙玲记者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一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来了兴趣,执意认为有东西可挖,执意要跟踪采访、报道活动。其次,活动内容创新,“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是一个首创的环保活动内容,它给环保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做环保实事,体验环保活动过程,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让环保教育成为活的生命体,东方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栏目得知小学生要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宣传环保,觉得前所未有,是一个创举,立即被其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吸引,特意准备专门制作一档节目讨论这一有意思的话题,希望为孩子们出一点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最后,活动形式创新,“流动的芳草地”的活动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狭隘的空间,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把课堂拓宽到家庭、社区,开放活动空间,如:在家里和家长设计制作环保广告牌,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老师的自行车上;为做环保广告集资社区义卖活动,在地铁里刊出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环保灯箱广告;给家长、市长写环保信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又是一个创新,它得到了«国家科技教育指导纲要»科研课题组的青睐,并指导我们进行专门的探究,我校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就是从这一活动方案的实践探索中衍生出来的。

《“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又是一个响亮而新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运用无土栽培这一高科技方法培育吊兰,敢于将高科技技术在小学中实践、普及,用学生的成果描绘绿色春天,这在小学生中是首创;在培育吊兰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绘画、摄影、制作、试验、写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多方面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花房的设计》的科技活动方案,当时学校正在建造花房,教师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科技活动热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植物知识、设计技术等进行实际创造设计,提出了多种建造花房的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从洗手习惯看讲卫生的重要性》的科技活动方案,教师设计了独特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养成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师针对活动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把学生未洗手和洗过手的手印进行细菌培养,若干天后,通过菌落数的比较,学生们被真实的现象和数据吓了一大跳,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地达到了活动目的。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事实证明,创新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活动兴趣盎然,学生喜欢探究科技活动,愿意为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激情。

三年来,我们陆续设计了《“和你交朋友”——认养濒危动物系列科普活动》、《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系列科普活动》、《环保祝愿——关于田林三小师生贺卡使用情况的调查》、《流动的芳草地——东西部手拉手环保系列活动》等十个具有创新色彩的科技活动方案,为此,我们编写了《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2)创新科技活动内容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怎样的科技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火花呢?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科技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中每一个内容的设计都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线,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介绍《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中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我给妈妈讲环保”的活动,这一活动为“三•八妇女节”注入了新的内容,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环保信,给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家长给孩子回一封环保信,不仅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而且使双方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独特的环保教育,由此活动我们还衍生出鼓励五年级学生给给市长写环保信,畅谈环保环保问题和“芳草地”的活动;“我和家长共绘环保广告牌”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创想,设计和制作环保广告牌,而且学生不拘一格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和老师的自行车上,利用自相车宣传环保,形成流动的芳草地,这项活动设计又是一个独创,在创新大赛上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征集环保宣传画”的活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激情释放创新激情,每一幅环保宣传画都极富创意,以至于我们最终在制作环保灯箱广告时难以取舍,最后我们把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画组合起来合成一幅环保灯箱广告。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每个活动都有亮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自主创新地学习。

(3)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

有了全新的科技活动内容,广阔的科技活动领域,我们决心创设一条富有田三特色的科技活动模式,于是,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崭新的科技活动模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学校的科技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也提升到新的台阶。

“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首次提出把学校、家庭、社区加以整合,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科技活动体系,实现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该活动模式遵循了互动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希望通过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一方面把家庭、社区中丰富的科技资源引入学校,增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吸纳,为学生的科技活动领域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校的科技教育,融入家庭,走进社区,使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科技教育的责任。由此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多方拓展、互动互补的科技教育运作机制。

该活动模式运用多元沟通和强化过程教育的策略。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多元沟通,形成校内、校外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科技教育管理机制;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活动的亲身体验,强化环保教育的过程,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宣传环保的艰难性。

几年来,我校坚持运用“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开展科技教育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环保教育为主,以环保活动推进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科技教育。这一独创的科技活动模式被收入《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

2、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

作为学校的两大活动板块,我们除了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活动的研究外,还在德育中探索创新,展开少先队的系列创新活动实践。

(1)德育活动领域的创新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认为要拓宽学生德育活动的时空,集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开展德育活动,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内容、活动形式加以整合,创立一条自己德育活动的途径。

为此,我们利用田林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田林社区的14个单位签约,共同创建德育基地,其中有航天基地、第六人民医院、联华超市、田林街道各居委等等,这在徐汇区的中小学是第一所,我们通过创建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创建德育基地后,我们把社区资源请进来,加强了德育师资队伍力量,丰富了德育的素材。如:社区科学家给学生做科技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克隆”的探究,社区的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们通过与科学家们的真实接触交谈,学习科学家成长的轨迹,敢于探索创新的事迹。

创建德育基地后,少先队的各中队走出校门,与各自的德育基地共同探讨体验教育的创新方法,共同设计德育活动的创新方案,“雏鹰假日小队”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逐步纳入正轨。

(2)德育活动内容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德育内容枯燥,总是老一套,但是如何让这些传统的德育内容“亮”起来,“活”起来呢?只有依靠德育活动,而及时更新德育活动的内容,更是让德育活动保持生命力,增添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学生德育活动的内容上开拓创新,为爱心教育、孝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新、更广的涵义。

例如:我校德育中几个常规活动的内容设计:

“学雷锋”活动,一提到3月5日,人人都知道这一天要为别人献爱心、做好事,学生早已厌倦了如此单调重复的活动内容,使得每次的“学雷锋”活动走形式主义,陈旧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开展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不愿意创新,借于这一点,我们把“学雷锋”纳入到环保科技活动中,打破常规为德育活动开辟内容。

3月5日这天,少先队的“雏鹰假日小队”到各个德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的在肯德基的店堂内贴环保宣传小报、环保警示标志,有的到居民家中安装节水瓶,有的为田林街道各居委设立环保宣传牌等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创造,他们自己设计环保警示标志,自己设计环保宣传画,自己制作环保宣传牌,处处闪现创新的火花。

独特的德育活动内容还扩大和拓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内涵,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宣传环保也是“学雷锋”,它是为地球母亲尽责任,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为社会和国家做好事,这样的德育活动内容立意更高。

“三•八妇女节”活动,我们从情感体验出发,作到德育以情育人。我们鼓励学生和妈妈互写环保信,关注环保问题,交流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妈妈”的评选活动,学做丝袜花献给妈妈;开展“妈妈的一天”社会调查活动,体验妈妈生活和工作中辛劳,学生们体验后会更热爱妈妈,会更能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随后,我们又继续开展创新小队活动,让妈妈快快乐乐地笑一笑,用独特的视觉角度开展爱心教育和孝心教育。

“迎新贺岁”活动,我们抓住“如何使用压岁钱?”这一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金点子一个又一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请家长赠压岁言贺新年”的金点子,成为活动内容的一大亮点,学生既懂得了节约,又从赠言中了解家长对自己新一年的希望。

大量德育活动方案的实践证明,只要活动内容新,学生就喜欢参与,敢于创造,能够自觉内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小队活动的创新

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他们在活动中因为创造而获得成功,从为完成活动而动脑转变为喜欢而想开展活动,学生们已不满足老师来设计活动,带着他们走路,他们想自己设计开展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为了能给学生更自由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放手让各个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自己起队名,设定队名的涵义,制作队标,更是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创新小队活动防哪个按,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都说孩子的思维是最具创造力的,他们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往往创造出的事物别具一格。

例如:我校几个雏鹰假日小队的创新活动方案设计:

“爱心小队”中有名队员的姐姐仇英瑛是位脑瘫患儿,长期呆在家里,当队员们得知仇英瑛一直有一个心愿:能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孩子们找到了设计活动的灵感,他们设计了“我来帮你”的小队活动。新学期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仇英瑛背着队员们准备的新书包,在队员们的陪伴下,坐着轮椅走进了田林三小的校门,她第一次看到了操场、老师、同学、教室……,流下了激动的泪花。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鼓动青年教师们加入活动的行列,为青年教师设计了“上门送教”的活动,每周有一位青年教师上门给仇英瑛补习功课。

“绿叶小队”的队员看到亲手培育成功的无土栽培吊兰欣喜不已,他们到德育基地田林四幼和小朋友开展活动时突发灵感:“我们也当老师,把无土栽培的方法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学生们精心设计了“播洒绿色,辐射绿色文明”的小队活动,他们到幼儿园、敬老院指导小朋友和老人们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育吊兰,望着茁壮成长的吊兰,孩子们高兴不已。

每一个小队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有创新的内容,都十分精彩,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学生就会有创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创新,教师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才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自主学习。

3、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

我们除了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外,还鼓励教师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师们积极地从教学手段、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摸索研究,力求教学过程有新思路、新想法,变教师的单项信息传递为双向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启迪智慧,经受探索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校各学科教师设计的小学创新教育探究课的教学方案:

《800米跑的训练》,这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从训练方法上探索创新,一改传统800米跑圈的常规训练,设计了“越野定向”的游戏来进行800米的训练。学生通过钻山洞、绕障碍等内容不知不觉完成了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健身实效比之以往单纯跑圈大大提高了,而且教师在教、学法的安排上,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己选择练习路线、方式等,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探索,鼓励学生设计装饰自家住房的方案,从要购买什么规格的瓷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钱等问题着手思考、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家具装修信息的网络寻找一些必须的资料数据用以解决问题,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怎样购物》,这堂现代科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环境上打破常规,把教学环境搬到真实的超市,带领学生到超市里上课,学生们通过了解商品价格、观察货品摆放、购物,学会如何到超市购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尝试打乱教材中的单元排列,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主线进行单元设计,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真正起到引导、组织作用,语文规律和方法。顾菁老师把五年级的语文教材重新编排,分成了通读单元、朗读比赛单元、书写单元、戏剧单元、段落与段落大意单元、复述单元、问答(思维训练)单元,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分析其他的文章也能融会贯通。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要让学生学得“活”,高高兴兴地学,自己的课必须要“活”起来,有创新的亮点。

三、研究成果

1、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自从学校确立了“创新教育”的科研课题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创新教育

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希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想法,不再视为捣乱,不再大声训斥,而且注意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他们认为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

例如:九月中旬的一堂体育课上,老师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使眼睛看不清,影响教学,戴了顶遮阳帽,而队伍中有位男生也戴了顶雪白的帽子,老师请学生把帽子摘下,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可以戴帽子,我为什么不可以戴?”老师二话不说脱下帽子,别以为事情结束了,接下来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叫口令”的游戏,不失时机地请戴帽子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叫口令,当学生站到老师的位置时,强烈的阳光直射身上和脸上,不到2分钟,就使他满头大汗,眼睛模糊,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学生走到队伍中时,头上的帽子不见了,只见在旁边的草地上,放着一定雪白的帽子。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有创意啊!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有一个孩子顽皮得问到:“我能不能横着跑?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学生们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奇思异想,教师没有呵斥,而是将计就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横着跑比赛”,这样一个独特的跑步方法,学生们争相跑起来,小小的设想不经意间让学生了解了侧身跑的技术,也通过实践知道了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

我们不仅启发、鼓励学生创新需要耐心和爱心,更要善于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设环境。在一堂心理课上,一个孩子突然提问:“老师,我有很多心事,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出出主意,可是,我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

老师灵机一动,来了灵感:“我们大家帮他想个办法解决困难吧!”一个小学生自己的“小麻烦诊所”应运而生。学生们把自己的心事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小信箱,青年教师轮流为学生解决问题,畅谈心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呵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往往也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灵感,得到启发。为了把教师这些宝贵的创新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保留起来,我们编写了《教师创新教育案例集》。

2、锻炼了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几年来,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在课堂里还是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内校外无处不闪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今,我校的学生参加徐汇区“壳牌美境行动”环保活动方案设计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演讲比赛、“上中杯”金点子活动方案设计竞赛、“五九”锦旗环保小报设计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我们师生共同开展的“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一举荣获了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同时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的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科幻画《白果树》荣获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

我校曾经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成为第一所小学生开展“植物克隆”试验和研究的学校。如今,我们又再次突破,对《鸡粪转化为鱼饲料》、《校园立柱式无土栽培》两个崭新的科研小课题展开研究。

3、获得的成绩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老师写下了近30篇渗透创新教育的教育教

学案例,10篇创新科技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总结,30篇班主任创新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0篇各科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教案,我们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写了《创新活动方案集》、《德育创新活动方案集》、《教育创新案例汇编》和《教学设计的创新》4本集子。

我校教师的探究课《无土栽培》、《怎样购物》分别荣获全国现代科技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科技活动方案《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和《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分别荣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刊登在《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书中,并被收入中国科技活动方案题库;我们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科技活动模式》荣获徐汇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被刊登在《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思品课教案《小乐队听指挥》和体育课个案《关于“尊重学生”》和《关于“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刊登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案例续集》一书中。

第13篇

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笔者所在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文件精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法律法规。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引起教师的重视。

学校成立“小学创建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关于“创建绿色校园”的专题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学科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校要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分别制定《小学环境管理制度》《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绿化规划制度》等规章制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将“创绿”工作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长抓不懈。

注重环保实践,开展绿色活动

重视宣传,创设氛围 学校要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如绿色环保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板报、读书征刊、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宣传环保意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立足校园 将德育与环保教育相结合,开展“清洁校园,美丽自我”活动。激发学生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意识,积极为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的环保活动优秀班级要及时表扬与奖励。经常开展美化教室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绿色与生命”比赛活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应用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丰富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热情。

家庭、社区、学校三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们到街道和社区开展清扫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孩子们用他们的热心改变社区面貌。学校开展“我与绿色同行”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行动,让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真正将绿色行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如“放飞梦想,展现风采”“你丢我捡,共保环境”“白色污染,谁见谁捡”等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绿色教育”,让校园“绿”起来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让他们“动”起来,学会如何维护和参与环保。各班成立种植小组、护绿小组、环卫小组等,坚持经常活动,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环保兴趣。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年的4月和9月,学校号召学生植树造林,每年春天,学生都参加“种蓖麻”、建设小花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成长。

利用环保节日进行活动 结合3月22日“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 “世界荒漠化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举办环境教育讲座、征文比赛、绘画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把师生的环保热情进一步推向,提升环保情趣。

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班队会 学校各个中队分别以“向白色污染说不”“我做节能小卫士”“珍惜水资源”“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等为主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和非绿色生活的反面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教育学生做绿色公民。

科研教研,渗透环保

学校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主线,紧跟课改步伐。笔者所在学校还进行了“绿色长城,我们在行动”的科研课题研究,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教师撰写绿色环保论文,学生写绿色环保体会,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语文、科学、品德、地方、校本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保护生态平衡;《小镇的早晨》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讲授这一课时,要结合环境污染和雾霾天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编写了具有家乡特色的校本教材,充分挖掘家乡的环境特点进行环保教育,每学期要搞校本学科公开课,如《我爱家乡绿》《我为创建绿色校园出份力》《校园因我而美丽》等,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环保意识。

第14篇

学校朝着“品牌化、生态化、特色化、人性化”的目标,以“童装文化”为载体,创建了红领巾童装博物馆,成立了“童装文化研究中心”,各中队成立了各自的童装品牌,如“可爱小淘气”、“中国娃娃”、“点点龙”等20个自创的童装品牌特色中队。在创建校园“童装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绿色环保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绿色关怀;崇尚绿色,崇尚生命”的创绿理念,致力于形成“绿色校园”——“绿色学校”——“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营造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的育人效果,课内外结合强化师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创建绿色学校

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全校师生的环保素养,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希望,它能有效地促进我校的校风、校容、校貌的转变,是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在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创建绿色学校方面,我们学校脚踏实地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形成教育网络。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保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我们学校领导小组做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成立了创建市“绿色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温州市“绿色学校”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渗透学科教育,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制定了《20__年—20__年绿色规划》、《校园绿化各类管理制度》、《学校关于禁烟的规定》、《绿色环保公约》、《学生环保行为规范》等,具体落实到各个环节。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环境小卫士”,定期开展护绿活动;在校外,以白水村和珠岙村居民区为区域,建立环保护绿中队,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活动。学校每学期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周密组织全校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的开展,形成以环境领导小组、大队部、班主任为组织,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队活动、晨周会、国旗下讲话为渠道,以走廊文化、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阵地,集教育科研于一体,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的环境教育网络,促进环境教育在我校全方位立体式开展起来。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各部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朝气。

(二)改造校园环境,营造环保氛围。

为了真正让环境能够说话,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使之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情趣,充满魅力的迷人的“花园、学园、乐园”。

首先,打造一片“绿意”。两大主块的绿化带将教学楼映衬其中。整个校园绿意盎然,洋溢着一片春色喜悦。杜鹃吐艳、丹桂飘香……一年四季都沐浴在“绿意”之中,迂回的小路上刻着脍炙人口的唐诗,漫步丛中,吟诵诗句,韵味无比。

其次,打造浓厚的“现代气息”。富有朝气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师、舞蹈室、图书室、小平台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的装备,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使得这年青的学校焕发着现代的时尚的气息,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 设上,我校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学校排污系统中的化粪池,使污水经过处理后进入地下排污系统;厕所使用白水漈山水冲洗,即节约自来水又节省经费。创建教师“绿色办公室”,美化办公环境,从教师自身做出榜样,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在班级布置方面,师生齐心协力,争创“绿色班级”,营造绿色教室。开展垃圾分类,设立“可回用”与“不可回用”垃圾筒,对“可回用垃圾”,如饮料瓶、废纸拿出去卖,收益用于班级活动和部分困难学生。创建“生物角”,种植花草盆景,饲养小动物。积极出环保手抄报、看环保书籍等,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发挥品牌中队文化作用,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情感体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涵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要发挥学生在环保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必须采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结合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是培养学生自觉开展环保教育的好方法。因此,在小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个班的卫生区,每班落实卫生岗位责任制,并将打扫卫生和积极保持环境整洁干净等规定为定期检查、评比的内容。定期举行卫生大扫除,每天早上和下午由校值日生进行两次卫生检查,把检查情况计入到“四星评比”中,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评比成绩。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我们每个班的环境卫生有明显好转。同时,为了维护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除了号召同学们养成一种不乱扔纸屑等杂物,见杂物就捡的好习惯外,还设立环保监督岗,开展“弯弯腰”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给予批评和表扬,争当“环境小卫士”,从内心受到教育,改善校园的整体环境。

第二、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等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等。学校邀请了县环保副局长张永藏给我校师生作环保知识讲座。另外,通过“保护臭氧层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臭氧层,减少臭氧层的破坏。围绕“野生动物日”日举行知识讲座,倡导每一位同学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植树节,开展有关植树知识讲座,举行“我为大地添绿意”植树活动,绿树造林。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知识讲座,向学生讲解现今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球日,组织环保实践小组同学到社区进行环境调查。爱鸟周,组织学生到白水山上去观察鸟的栖息情况等等。举办的“绿色的呼唤”环保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的活动有:“我爱地球妈妈”演讲比赛,全校3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声情并茂地给全校师生作了演讲。“科技与环保电子小编辑比赛”,收到学生作品65幅,周金平同学获学区十佳,县一等奖,本周六将参加市里比赛;“绿色环保”手抄报评比,收到学生的精心作品108幅;“环保标语巧设计”大赛,向全校师生共征集了环保广告语256条,各中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标语,并结合我校“童装文化”,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童装形标语警示牌;举行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为环保主题的征文比赛,共收到作品79篇,参与县环保征文比赛中,多篇获奖,另外,开展了“绿色小卫士”评选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深化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升环保意识。如举行“回收废旧电池”,首先发出倡议,让学生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并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筒”,将各种不同来源的废旧电池集中送交给有关部门。结合每年的“艺术节”、“科技节”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如每年上半年举行的“艺术节”,开展手工制作比赛,让学生回收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制作精美作品,尤其是结合我校的童装文化特色,利用布头、小线头、废纸、蛋壳、吸管、枯树枝、草籽、铅笔屑等材料,创作了一件件具有美观环保、独具匠心的“小童装”作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快乐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在“科技节”,结合七巧板制作活动,以“人人爱环保”为主题,展出了学生精心设计的多篇组合作品。定期举行“争做环境小卫士”、“绿色班级”、“班级形象代言人”等榜样评选活动。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对小学生良好环保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通过课外组织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课题研究。学校开辟了“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拔拔草,施施肥,整理整理菜圃;组织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设立了气象观测台,组织气象观测小组每天进行观测,记录每天的气象情况,在通知栏告知每一位同学。另外,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课外进行实践活动,如围绕学校西面的白水溪进行“水污染调查”,通过对水样进行实验,学生感触深刻,并意识到“保护母亲河,珍惜生命之源”。对空气质量的调查、生活垃圾现状的调查,提出要求尽量减少生活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科学处理。点点龙中队开展了“节电小能手”活动,开展了“节电金点子”评选,并和家长签定“节能 责任书”,从我做起,节约每一度电。中国娃娃中队开展了“节水小能手”体验活动,学生从家庭、学校用水、水污染情况着手,写出体验日记,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增强环保意识。调查街上汽车尾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学生走向街头、社区、丛林主动弯腰捡垃圾,拔掉每一棵杂草,洁净每一寸土地,抠掉每一处“牛皮癣”,美化每一片绿地。“护绿小组”在街头巷尾向社区居民发放“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宣传单,让每一个人都加入环保行动之中。

第五、结合家庭开展环保体验活动。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大课题。人大委员曲格平曾说过“全国有6—14岁的青少年一亿三千万,如果每人每次都能参与环保,并带动一个家庭,就是四亿人口在为我们的环境做实事”。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带领孩子走入大自然,走上社会,用行动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家庭是学生朝夕生活的地方,时时、处处蕴含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家庭生活垃圾调查活动,分析家庭各种生活垃圾产生的原因。同时,发动每个学生带动家长种植花草,在家庭中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卖青蛙等有益动物,不浪费水电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节约水电、粮食,不乱扔杂物的良好习惯。

第六、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

(四)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科渗透,普及环保知识。

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水电、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在课外,各教研组有计划地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学校把环保渗透作为教研组评优的指标之一,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教学写出环保论文,编写教师环保论文集粹与学生环保征文集,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普及环保知识,我校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抓环境专题课教学,在环境教育教研组的指导下,编写了校本课程《环保与健康》,六年级开展了环境教育课,各班在确定的年级段的主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一年级的“爱护花草树木”,二年级的“保护动物”,三年级的“节约水电”,四年级的“废品再利用”,五年级的“远离污染”,六年级的“走向社会”,层层落实,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每学期在班队课中安排3-4课时专题教育,由各班班主任担任环境教育课,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

二是抓学科渗透教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忘随手捡起那些散落在各节教育内容里的饱含环境教育内容的彩贝,根据环境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每学期编一本《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集》。语文、思品、常识、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都要有明确的实施环境教育的篇章,全学科的渗透教育,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例如,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节约,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常识教学中,认识空气、声音、水、电、动物时,老师结合减少污染,噪音,节约水电等方面进行渗透教育。语文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袁伟梅老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到大榕树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存空间,鸟类又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提供了养料,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使大榕树成为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因此,这里成为一处旅游景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这些因果关系,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五)加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结合起来,通过环保宣传橱窗、走廊文化等途径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节约水资源,一水多用,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妈妈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小先锋,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礼貌,也是一种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校风班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始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今后的设想:

1、挖掘社区资源,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走出校园,将环保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与社区领导相协调,拯救家乡河,让白水溪重现昔日明净。

3、让环保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自觉保护环境,小手拉大手,共建绿色明天!

4、多设各类环保兴趣小组,举办环保夏令营。

时代已跨入复杂多变的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召唤瓯北镇第六小学追随它。谁能早先一步适应21世纪的瞬息万变,谁能尽快融入知识经济的大潮,谁就能常做新世纪的排头兵——这就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深远含义和巨大价值所在,这就是瓯北镇第六小学充实“绿色学校”内涵的勇气所在,这就是瓯北镇第六小学追求卓越、勇做表率梦想所在!谢谢!

第15篇

2010年**月对**科右中旗**地区来说是一个值得记载的时刻。为了**地区教育的长足发展旗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加大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工作力度,下定决心把原**牧场学校和**学校合并为蒙汉联合办学的**完全小学。合校后不仅节约对**地区的教育投入而且还可以共享教育优质资源,并且对改善办学条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班子重组,我担任了**小学的政教主任一职。政教工作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新的工作范畴,但是自从接受政教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做好政教工作的思想准备,坚定了做好政教工作的信念。

首先取得校长的同意后与各职能部门积极商谈成立了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和行事历,打印后发给各职能部门,为开展好我校的德育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本着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强化班主任队伍管理的同时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和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各项德育教育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内容,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浓厚的德育氛围的同时大大推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进程,是我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一、为了给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国情教育,爱护环境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德育教育我校坚持做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二、为大力推进"三结合"教育,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我校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为了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政教处组织召开了四、五年级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并共同探讨了教育学生的有效办法。认真听取了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为了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向校长如实作了汇报。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发展和改进工作方式起到了参谋作用。通过与家长交流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为了推进班级管理力度和进程,与班主任协商后政教处积极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曾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加强了为班级、为学校奉献的责任感。

1、通过开展"庆国庆、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是学生体会到爱国就要讲环保,环保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只能环保才有一片蓝天,舒适恰静的学习环境,那样才能身心健康地发展,舒心地学习生活。

2、召开"爱护校园环境"为主体的班会,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洁净的校园环境,怎样才能爱护好校园环境,怎样做才能创建校园文明,洁净的校园环境的道理。为学生从小养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良好习惯奠定了基础。

3、召开"学习英雄少年,从小养成节约习惯"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深深体会地震带来的灾害之苦。使学生懂得了虽然灾害无情,但人间有情的道理和在灾难面前小小少年们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的实质性。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召开歌颂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气概的同时学生纷纷表示了对英雄少年的崇敬精神和学习英雄少年事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决心和信心。

四、深入开展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德育教育活动。

首先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开展方案和活动安排,在此基础上举行"精神月"活动的启动仪式和主题升旗仪式。在仪式上由我校校长作了国旗下的动员讲话,少先队大队部也在仪式上作了本次活动的倡议。结合班队会,召开主题班会等,大大推进了"精神月"活动。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学习英雄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专题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和观后感,积极推进了"精神月"活动,营造了人人学习英雄少年的浓厚氛围。

五、不仅在节日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而且与电影公司联系,组织学生观看了《平原枪声》等爱国主义片子。以鲜活生动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自不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教育。坚定了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和学习时间,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努力学习的信心。

六、组织学生经常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规范",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守则"、"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文明人。注重推进了养成教育的形成进度。

七、为了探讨德育教育的有效办法,研究德育教育现象和德育教育规律,我校还组织班主任和团队负责人召开了德育工作研讨会。在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积极探讨了进行德育教育办法,有效途径,统一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德育理念。研讨会上共同交流近20篇论文(总结)。

八、积极举办了校田径运动会,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好了基础。积极筹办了校园艺术节,以丰富多彩的节目使师生赏心悦目,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