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眼视光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纪录片;人文关怀;人本理念
一、纪录片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纪录片是以最真实质朴的事情为创作对象,创作灵感源于普通的生活,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包装加工,以真实创作为原则,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对于纪录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基于其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为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理解。《电影术语汇编》(美国)中是这样界定纪录片的:“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人的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纪录片理念不论在中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人本理念在我国的萌芽是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就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可见中西方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见识在本质相差无几。其实,人文关怀恰恰是人本理念在现实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表现方式。人是纪录片最亘古不变的主题,电视纪录片的迅速崛起并受到广大电视人的广泛关注,进而成长为社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是缘于纪录片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关注,对人类生存坏境的忧思。
二、人文关怀在纪录片中的体现
1、纪录片题材选择中的人文关怀
假若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确定纪录片的选材方向,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人物传记,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纪录片的选材依据。但是,不论纪录片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宽窄、选题方向,人文关怀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精神[1]。只有这样,纪录片作品才能产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才会更加深切的引起观众的共鸣。传播心理学认为,观众都爱接受同自己具有情感共鸣的信息。因此,平民化的视角成为纪录片选题的重要标准。尽管题材的选择并不代表主题的确立,但从电视纪录片中如此多的平民化的题材和视角中,从一声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纪录片创作者对生活的尊重和对人们的真诚。
2、确立主题中的人文关怀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主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主题的确立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选定了题材也就确立了主题。其实不然,主题和题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题材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筛选主题的过程。因此,在选题确定前就已经存在的人文关怀意识,接下来就会自然延续到主题的提炼和框架的构思中,并继续潜移默化的发挥其引导作用。陈氓曾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生活空间》的纪实手法想到的》中谈到:“在节目的前期拍摄中,选择关注某一个方面,并不等于有了结论,结论的产生往往源于我们在关注过程中的发现,在这个关注过程中,创作者应该始终做到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是努力判断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不会主题先行,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人文关怀最提倡的是原生态纪录。用事实说话,在真实的事件中发掘有意义的主题,而不是为了迎合主题而去影响事件原本的形态,这是对被采访者和受众的最大尊重,也是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之所在[2]。
3、纪录片细节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口号,想要仅通过单薄的解说词来表现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是具体而又生动的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语言、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语言细节上要做到与被访谈对象平等交流,语言和缓,让被访谈对象和观众都能感觉舒服,以使节目更加深人人心[3]。人们或许已经不再记得当时的画面情节,但是那些细节索表现出的柔和的、美好的、真挚的情感却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心灵之中,即使是回想起来,仍旧能够温暖心房。这就对纪录片的创作者和摄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表现细节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临场发现细节的敏感和及时捕捉细节的能力。此外,对于那些表现效果差、毫无价值的细节,应当果断的进行舍弃。《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成功运用细节的典范。在电视纪录片中,细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情节细节、场景细节、物象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音响细节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慢慢的剖析主体形象,用细节突出情感,最后烘托主题。
三、总结
纪录片的社会影响源自于其所蕴涵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念的思想高度。它把重心更多的转移到了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忧虑上来。对于社会现实市场经济生活的关注不能等同于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全面肯定。真理是朴素的,将市场经济行为下记录片拍摄经费与纪录片内容的人文关怀精神有机的结合才是返璞归真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何苏六.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5(1).
论文关键词: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模式;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 要: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尤其在实验实训模式上缺乏创新, 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就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实验实训模式改革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探索。
1 构建模块化的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转变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认识:为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实验实训教学改革,首先在观念上必须转变。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将单独的传统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功能:将以知识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为主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将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设实验和设置实验室的模式,向以学科群或专业大类开设实验和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模式转变。
构建模块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以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把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融入到整体教学改革中,逐步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学校经过这几年办学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模块化”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实践模块分为基本实验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见习模块; 综合实习模块;社会实践模块; 科研训练模块等。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等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有机贯穿,构成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实验实训教学在机制上得到保证。在创新纵向实验实训模块的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横向实验实训模块中的必修实验实训模块(立足基础之需)和选修实验实训模块(适应拓展之需)的关系,可使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加强眼视光技术专业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目前还未开发出一套完整实验实训系统的教材。为此,为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按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蓝本,根据社会对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推进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目前我校已编写完成《隐形眼镜验配技术实验教程》、《眼镜材料学与工艺学实验教程》等,《验光技术实验教程》、《配镜技术实验教程》等正在编写中,新的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探索多种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未来工作中要面临的工作任务,把如老视检查、渐进多焦点镜的验配等实训对象抽象为一个“项目”,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由易到难的若干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受到反复、螺旋式的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可得到提高。
“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指将一个任务或一个大型的作业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单项任务,然后逐一完成。如半框架眼镜的加工制作:将完成一副半框架眼镜的加工作为一个目标,将其逐步分解为以下几个单元:验光处方的确认镜架的选择和测量镜片的验度和打印光学中心模板的制作镜片的光学设计磨边工艺倒边配框操作检测整形与校配试戴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实习现场进行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教师自制的CAI课件,边讲边练,生动直观,提高实验实训效果。
“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通过融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法,让学生有的放失地去学习,思考训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验光技术实验中,每两人分为一组,实际验光程序操作,其他人观看其实践过程,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帮助指出问题和不足,然后让学生改正与调整。
“模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如创作隐型眼镜镜片配适评估的三维动画课件应用于实践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
逐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实验实训室以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实训项目型、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多元智能”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根据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课实行单独设课,自成体系,单计学分。实验实训课考核考试由实验实训理论笔试、实际操作与口试相结合、平时实验实训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等组成。实验考核考试具体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给出学生实验实训总成绩。其中要把握好实验考核考试的准确性,做到考核考试内容科学合理、考核考试标准易于操作、考核考试方法严格、全面、客观、公正,从而真实反映实验实训教学水平,促进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创建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 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加强生产现场环境对教学环境的渗透,通过建立模拟工作现场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能使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后,感到从技术、工艺、设备到生产管理形式都不陌生, 真正做到“通用与专用并重,真实与虚拟结合,教学环境与现场同步”。
不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不断提升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使学生尽早全方位接触新技术,新工艺。近几年我校每年以二十多万元投入到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中, 目前实训中灿有先进的综合验光仪、全自动磨边机、光谱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仪、同视机等。
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成立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家指导 (咨询)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将眼视光技术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乃至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
形成著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机制。如聘请金汉旬验配中心主任医师、高级验光技师来校指导学生进行斜弱视、低视力的验配等,让他们将企业生产中最先进、最实用、最新颖的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
论文摘 要:简单介绍了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现状,以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专业为例,对高职高专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该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调整及优化,为国内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1 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学生近视发病率的逐年快速上升、眼镜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眼镜的要求不仅从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还是款式设计等要求越来越高,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已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眼镜生产和消费国家。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眼镜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行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升级转型,验配服务该如何向个性化、人性化纵深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镜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级实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2 学院眼视光专业培养体系的制定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年,2008年学院与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和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2009年合作开办“豪雅视光冠名班”;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前进,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学院提出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09年以后,学院与豪雅光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快速提高学生素质。企业单位定期派遣技术专家来校指导、讲课,学院定期派遣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学习和实习;企业每年向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近年来,该专业在日本豪雅、日本尼德克、上海天鸿光学和宁波明星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近3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还未毕业,就已被众多企业预订一空,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发挥了高职生技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特点,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学院眼视光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1)“实景模拟、就业为根”模式。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按照视光师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通过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满足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实习、人才推荐、社区服务、技能展示、课证融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做到学习工作融合,真正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2)“由简到繁、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以验光配镜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虽然工作任务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但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变,都能够反映出其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组织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要求等;同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教育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双重考核,激发自主学习”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性考核,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4)“双师带动,推进结合”模式。在教学总体设计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和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一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主要由校内主讲教师和实训老师负责完成。一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主讲教师协助完成。
(5)“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模式。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院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根据企业需要,从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学院就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实习小组安排到学院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班实习上班。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院定期与学生实习企业的领导和外聘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暑假期间尽量安排学生在家庭住址所在地的眼镜公司进行上班实习,暑假结束后撰写一份实习和市场调查总结;另一种方式就是顶岗实习,采取校企联合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办法(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与企业联合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完善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质量标准。
4 结语
我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05级到2011级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及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一套动态的方案,以使毕业学生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Z].2004.
[2] 国务院办公厅.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2009-05-19.
关键词:《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教学软件;《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教学软件;《双眼视觉学-斜视检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一、《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建设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眼视光服务领域的完善,现代社会对视光学和眼科从业人员的要求将更高,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合格的眼视光师不仅仅能验光、配镜,而要求能全面考虑患者眼部健康和双眼视功能状况,提供舒适视觉服务的医学验光;也要求视光师能提供初步合格的眼部健康体检和筛查服务;眼科医师也要求对双眼视的概念和处理有深入理解。美国视光学培训体系对视光师的斜弱视与双眼视处理技术的培训很重视,视光师要求对就诊者完整检查其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状态及用眼情况;对幼儿等检查弱视等眼病危险因素,并据此进行初步处理或转诊眼科专科医师。
《双眼视觉学》的知识是合格的视光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使其区别未经过严格科学培训的验光人员的重要知识素养,也是眼科医师必需的知识。具有了合格的双眼视临床处理能力,视光师才能针对患者情况,给出个体化的、具有舒适视觉的眼镜处方,也能具有初步的眼病筛查能力。因此,制作《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教学软件为该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简介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改善,我们运用Flash软件,开发了《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形成自主的计算机互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一:《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
《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模拟课堂讲座的形式,具体分五小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弱视,配合幻灯,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做了详细的剖析和讲解,并且结合临床病例,内容翔实完整,讲解清晰富有条理,层层深入,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查漏补缺,也完全配合相关教材进行自学,不失为学习《双眼视觉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二)《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二:《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
《双眼视觉学》教学软件——《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通过将计算机的动画效果用于斜视与眼球运动的模拟,将斜视常用分类以目录的形式表现(如图1所示),在每个分类下再细化(如图2所示),条理更为清晰明白。《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以知识的准确传递为基础,以形象生动为指标,以通俗易懂为关键,将抽象静止的的斜视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动画演示;将复杂的斜视体系总结归纳,简单化为树形图,制作出的一个集体系简单、内容形象生动为一体的,富有趣味性的斜视与眼球运动动画模拟软件,使枯燥的斜视知识变得有趣味性,达到化难为简的目的,帮助使用者更好、更准确、更方便的掌握斜视与眼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该软件完成后,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以该软件为基础制作的斜视课件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一等奖。
(三)《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三:《斜视和眼球运动仿真软件》
在《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和模拟病例,建立病例数据库,研发了《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软件中增加斜视的种类以及非斜视性眼球运动异常方面的内容,丰富斜视检查方法,提高动画的仿真度,以病例为向导,根据详细的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高度仿真模拟临床斜视和眼球运动异常的病例,制作出适用于教学的“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该软件包括斜视(隐斜、显斜和A-V型斜视)、肌肉和神经性的眼球运动异常(肌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眼球运动异常和神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眼球运功异常)、瞳孔异常(瞳孔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暗室检查)和屈光不正(远视、近视、老花)四大部分(如图3所示)。每部分的内容都会进行二级分类,每一类又涵盖若干病例,总计百余例。每一病例又将进行相应的文字解释;检查仿真动画包括交替遮盖法、单眼遮盖法、眼球运动、屈光矫正、角膜映光、瞳孔对光反射等;同时,对检查仪器做简单的3D动画演示和使用说明(如图4所示)。该软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内医学教育相关杂志。该软件还获得温州医学院2009年实验室开放项目、《JY091202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的研发》还获得2009年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已顺利结题。
(四)《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四:《斜视检查》
《斜视检查》视听教材是以视频为介导,生动呈现各类斜视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斜视检查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整个视频包括:1.斜视临床表现及分类,病因、双眼视功能状况和各类斜视双眼视预后:视频收集各类典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正位眼的表现:包括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和特殊类型斜视,斜视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不同类型斜视的预后不同,斜视双眼视预后与发病年龄、处理及时与否、是否伴有弱视和治疗后眼位情况有关:双眼视觉发育过程及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等。2.斜视的常规检查:包括标准的视力检查,斜视患者眼前后段检查,标准的注视性质检查及注视性质的分类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斜视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的重要性和要求。3.斜视的专科检查:包括:①基本内容:如角膜映光检查(HT),交替遮盖检查(CT)、遮盖去遮盖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②水平斜视:HT、CT、眼球运动检查、斜视度测量(CT+prism,REF,LEF,krimsky test)。③垂直斜视:HT、CT、EOM检查、斜视度测量(CT+prism,REF,LEF):特别强调DVD 患者的检查,其垂直分离的斜视度很难完全测到,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遮盖,检查时要注意采用遮盖去遮盖+三棱镜检查方法,测量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④同视机检查:利用同视机测量其主观斜视度和客观斜视度,并根据其主观和客观斜视度的情况分析其双眼视网膜对应情况,对具有一级视功能者需要采用二级视功能图片测量其融合功能和融合范围,对于部分斜视患者,需要根据同视机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指征。⑤双眼视检查:根据线状镜检查结果判断其视网膜对应情况,同时需结合眼位判断结果。⑥立体视检查:随机点立体视和Titmus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情况,Optic3000检查视远的立体视情况。⑦ Worth4点分析:检查视远和视近两种距离下的双眼融合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双眼间抑制。
三、《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应用
斜视是眼科学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理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包含的各大内容,不仅具体详细讲解了课本上繁杂的理论知识,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动画演示功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弥补了文字和图片的弱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教学模式而言,该软件可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同步演示;学生也可以对照该软件进行自主的临床斜视检查的模拟,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安装此软件,用于自学或复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斜视与眼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的建设适用于适用于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也适用于专科培训的眼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将使温州医学院各层次的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受益,目前眼视光专科生每年招生约为60人,本科生约为120人,研究生约为40-50人,住院医师专科培训约为10-20人,受益的眼视光专业学生每年至少为200余人;也可适用于临床医学生的眼科学学习,根据效果并可向市场发行,将有更广阔的受益人群。
四、《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优势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已整合成五个光盘的形式,使用方便,无需安装,用Flash或IE浏览器即可顺利运行。窗口友好、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即可使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医学动画也随之快速发展。国外此类系列教材软件已有较多不同版本。但作为国外软件,首先是用外文制作,中国人使用并不方便(如德国的V irtual Strab ismus软件)。其次,国外的软件大多集中在更高层次的临床应用和定量生物力学上,界面和操作都非常复杂,不适合教学(如澳大利亚的Orbit软件)。我国的医学动画眼科涉及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眼解剖和眼成像方面,斜视与眼球运动方面基本上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几乎不存在动画,因此,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研发再配合双眼视觉学的视听教材的开发,不仅从理论上,更结合临床,给《双眼视觉学》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梅克.Flash 8 ActionScr ipt标准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370.
[2]牛俊兰.斜视新概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12-184.
[3]王光霁,崔浩.双眼视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28.
改革措施
1改革考试内容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考试内容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范围,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势在必行,考试内容应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体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如在2010级护理专业考试中一道讨论题:炎性渗出液对机体的意义?通过这道题的考试,学生不仅要掌握炎症时机体为何会有渗出?渗出液的作用?还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机体发生炎性渗出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有效处理?
2改革考核模式现行高职教育考试模式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的80%以上。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考试模式改革应变单一的笔试为多样化考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特点,采用各种考试方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强调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2]。护理专业考试模式: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种考试模式综合法。①随堂测试在病理学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提问,形式有判断题、选择题等。在某些实验班级尝试采用PBL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测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初步建立疾病与护理治疗的理念和思维构架,为其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随堂测试分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分。②课后测试在病理学总论以及个论内容讲授完毕后,针对总论内容及各系统疾病,教师采集临床资料,精心编写病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写出病理诊断及依据,分析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基础等。撰写论文方面可由教师拟题,学生选题后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文献或小组讨论完成。测试结果由教师存档,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③闭卷考试建立相应的病理学试题库,试题随机抽取,分A、B两套试题,其中一套备用。考试时间60min,考核中适当减少名词解释、问答等主观题型的数量及分值,增加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比重,要求考生掌握病理学的重点概念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考生的综合性和分析性测试。④加强实践课考核以往病理学考试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此,笔者适当加强了实践课的考核力度,课堂出勤总分为五分,实践课教师实行课堂点名制,迟到、旷课的学生要扣分,无故旷课3次及3次以上的学生实践课成绩为零分。实践课程中,根据学生观察标本、课堂提问、实践课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给分。影像、眼视光、营养、美容等专业的考核方式因各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病理学总课时比例较低,无实践课,因此其考核模式为完全开卷考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撰写论文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以正确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①成绩结构多元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结构多样化。抓住考试对学生和教师教学的反馈和督促作用,充分利用平时考核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平时就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体实施方案:总分百分制,随堂测试2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测试10%;实践考核30%;笔试考核40%。②评分标准灵活化有些题目的考试评分标准只具有参考性,如果学生答题与评分标准不一致,但其中蕴含了一种新观点、新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对答题有创见、有新意、言之有理者应适当加分,以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③评分制度科学化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笔者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性试题(综合分析题、病例讨论题、论文题)采用等级评分法;对客观试题(选择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控制的过程,完善的考试制度应该包括信息反馈系统[3]。首先,教师在考试后对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利用青果教学软件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反馈调控功能;教学管理部门随后应当组织试卷评估工作,以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把评估意见反馈到教学单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教师安排时间评卷,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真正做到“考试不是目的,而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
改革的效果和体会
1改革的效果实施考试模式改革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对2010级100名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和50名影像、眼视光、美容、营养等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测试、课后测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感兴趣。其中51.2%的学生很感兴趣,39.8%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只有9.0%的学生感到困难。②62%的学生认为病例讨论增强了她们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6.2%的学生对撰写论文感兴趣,72.3%的学生认为困难。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in educ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optometry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deeply think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ptometry technology specialty, actively innovates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nd explores the route and method of curriculum reform,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 that eyewear industry cultivates optometry technology talents of high-qualities’ skills applied through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高职眼视光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optometry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the program of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72-02
1我校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视觉保健意识逐渐加强,眼镜行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迅速加快,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知识综合、技术更新、岗位复合、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给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他们不仅具有一次就业和针对一个岗位就业的能力,更要有能适应转岗位群就业的能力,甚至要有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1.3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使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日渐明显: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等。
1.4 从专业建设全局来看,目前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还存在专业特色不够鲜明、职业能力相对偏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基本建设相对薄弱、课程建设落后于专业的发展等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我校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07]5号)和《关于常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常教发)[2006]32号)
3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努力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努力在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职业教育改革积累有益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4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4.1 课程改革的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保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部署,积极试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行业和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按照“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总结经验”的步骤进行,力争通过5年的改革实践,在本专业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形成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
4.2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重点进行专业课改革,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课程体系。②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③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行学分制。④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沟通与并重为重点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⑤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⑥推进体现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5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确立“抓住中心,突出重点,示范引领,分层推进,稳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抓住课程改革这个中心,突出制度重建,队伍建设、研究先导、资源开发四个重点:根据岗位需求确立课程设置,围绕实用、应用形成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全面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研究。
文化课应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服务专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按照国家和省的课程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实际、就业与升学的不同需要,按分类指导、分层次要求进行改革,基本维持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人文、科学知识以及一些拓展、发展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更多的通过开设选修课完成。专业课主要采用项目课程,即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形成学习项目或课题,并将之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涉及专业基础和某些覆盖面宽的知识和能力可采用综合课程。
课程按模块化管理,即在一个公共教学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将若干课程组成不同的模块,学生通过选择模块(可以是若干个)来确定专业方向,通过选择许多课程完成某个模块的学习。每门课程分别对应一定学分,学生学习的成效按学分制来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6课程开发的方法
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必须由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建立有职业学校领导、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劳动部门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生产管理领导、技师等行业企业一线人员参加的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②进行职业分析或工作分析:根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在不同企业广泛开展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工作任务调查(可采用企业一线专家或专门人员研讨会的方法),用DACUM方法分析、归纳职业的工作任务,制定出职业的工作任务表(DACUM表),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制定该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包括通用的或一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特定的或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拓展的或发展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其中,特定的或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必须重点予以研究。这为后续的课程分析奠定基础。同时研究采用什么样的课程策略,如:项目课程或综合课程。③进行课程分析:要把实际工作任务引进到教学中来,进行整理和整合,归纳成若干个典型的、项目式的工作任务(或直接引用企业若干典型真实课题),形成项目课程,使项目课程的实施能覆盖各个真实的工作任务,更完整地达成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特别是专门的和拓展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目标。对涉及职业的专业基础和某些覆盖岗位面宽的职业知识和能力(通用的、一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可以单独整合,不实行项目课程,可实行综合课程,按理论实践一体化实施。④制定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要在工作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认真用好在职业的工作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职业的工作任务表,使在课程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各门课程覆盖工作任务表中各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实际出现频率和难易程度的测算,确定课程时数,按职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专业的课程计划。⑤开发课程教材。课程教材要完全打破学科性专业知识的纵向完整体系的框架。综合课程的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项目课程的教材要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形成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构建项目式教材的体系,并进行编写,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项目课程教材内容更应该是类似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任务书,至于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需的更多的知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通过其它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学科型的教材,或由教师适当讲解,但不必由教师包办或系统讲授。项目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职业活动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7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本论课程改革的实施周期预定五年(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7.1 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6月)为全面启动做好课程改革实施的思想、人员、组织和物质准备。
①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眼视光技术专业工作小组机构。②组织课程改革队伍培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明确工作职责。③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件以及兄弟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促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7.2 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10年6月)在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专业工作小组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师资培训,开发校本教材,建立新评价体系。
①专业工作小组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主要工作。②在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③邀请职业教育课程专家,针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系列专题讲座和针对性的指导。④每学期组织二至三次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改革汇报会,每年组织一次课程改革专题研讨会。
7.3 总结阶段对“三以一化”的新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课程开发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提炼成果并进行推广,把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
①对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测评,总结分析,撰写总结材料。②总结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各项科研成果,汇编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成果集,并撰写课程改革的相关论文。③推广、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8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为本专业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需建立相应的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8.1 健全组织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以及医院(相关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专业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及方案的实施,确定实验工作的方向,制定规划和制度,落实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培训、经费及有关政策措施,定期聘请课程改革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总结实验经验,及时推广实验成果。本专业建立课程开发团队,具体实施课程改革计划,确保专业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8.2 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与课改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外出学习、进修的暂行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定期召开课改实验座谈会,了解课改情况,把握课改进度,总结典型经验;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将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评优”评选和“教师绩效考核”。定期评选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推动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
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弱视
首先需要说明,眼科界将弱视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原来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定义为弱视。近五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建议将弱视细分为两个年龄段,定义为:3到5岁,低于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0.5)的;6到7岁,低于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0.7)的,附加条件为必须具备有弱视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些儿童可诊断为弱视。
孩子发生弱视的相关因素有四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患者,看近或看远时影像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屈光参差性弱视:
一眼或双眼有屈光不正,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像,日久发生弱视。
斜视性弱视:
由斜视引起复视导致患者感觉不适。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地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导致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弱视的一般治疗方法
遮盖疗法:
用不透光的材料作眼罩包盖健眼,就会眼强迫弱视眼锻炼,但要根据患者年龄和视力,以及注视性质决定遮盖的方法。年龄越小,遮盖时间越短。
红色滤光片法;
眼底黄斑区只含锥细胞,锥细胞对红光敏感,此法迫使中心凹注视,抑制旁中心区。目前国内有不少此类治疗仪。对于旁中心注视的患儿可以采用本方法,以改变注视性质来提高视力。
海丁格光刷疗法:
利用偏振光原理,改变注视性质,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压抑疗法:
利用光学及药物方法减弱主导眼的视力,同时促进弱视眼的功能。对于不愿接受遮盖疗法的患儿多采用本方法。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抑制主导眼看近,二是抑制主导眼看远。
光盘疗法:
这是在现代视频光学基础上针对小儿弱视开发的一套计算机软件。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
药物疗法:
口服左旋多巴(思利巴),但须注意使用方法。
弱视为什么会反复
只要弱视儿童存在的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去除,弱视儿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反复就是可能的。
原因:
1.患儿没有遵守医嘱,未能按时复诊,未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所获得的正常视力尚未巩固即自行打开遮盖的健眼。
2.没有坚持视觉训练,在视力正常之后,治疗效果没有得到巩固便停止训练。
3.弱视治愈之后,视力还没有巩固,就急于做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后遮盖手术眼,即原来的弱视眼,造成弱视复发。
4.弱视患者视力提高后,由于没有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的训练,造成弱视复发。
对策:
1.遮盖效果需要巩固。弱视发生发展及治愈康复,均要经历一个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存在着不断进步或反复(复发)的可能。因此除首次治疗要求疗效好外,还需要尽量维持及巩固效果。已见效果后,遮盖次数虽然减少后但不能立刻停止,主眼可以逐渐打开。如每天打开两个小时,三个月后若视力稳定,则增加打开时间,每天递增2小时至全天。目标是使主眼视力比弱视眼低视力表的两行,以维持弱视眼已获得的视力。还可以同时加强双眼单视功能训练,视力正常后头6个月需1月复查1次,以后改为3个月、半年1次,直至追踪复诊3年彻底治愈为止。
2.因为斜视性弱视治愈后仍存在着竞争机制问题,所以准确把握斜视矫正时机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弱视眼经治疗视力提高或接近健眼水平,即要行手术矫正斜视,并同步做双眼视功能训练,争取恢复融合功能,消除抑制。
3.屈光参差性弱视,当双眼视力平衡后仍然存在着双眼影像不等问题,若随意摘掉中度或以上远视眼镜,就有可能由于视疲劳、调节障碍引起视网膜影像模糊,最终导致弱视复发。所以不能立刻摘掉眼镜,应逐渐减小弱视眼的屈光度。必要时须通过屈光手术进行矫正。
如果发现弱视眼视力下降,可重新遮盖健眼,弱视眼仍能提高到原来的水平。对斜视弱视除进行增视疗法外,还要努力训练双眼单视功能,以防止视力退步。
提醒: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时期。因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和敏感期(6~8岁)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在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易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以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去除形觉剥夺因素是预防弱视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这个时期,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是否有产生弱视的可能因素,做到早期发现,及时纠正。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或帮助其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光线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孩子有斜视的现象,应尽早带其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因为约有1/2的斜视合并弱视。
弱视眼在基本治愈后,在视觉发育尚未成熟(通常认为12岁)之前,须坚持定期复查,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眼视光技术 《验光技术》课程 开放性实验 教学方法
《验光技术》是五年制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目前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对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不足,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性实验是新形势下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是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2]。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近年来在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验光技术》课程作为试点研究对象,推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高效、合理的开放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主体内容
1.明确实验目标,组成科研小组。
在《验光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通过概述性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和重视开放性实验课这一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其明确实施开放性实验在五年制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从小组形式(自行组队不多于4人)设计开放性实验主题,以学生设计和实施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重点调动学生(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然后将开放性实验的构想和要求,以及实验室的基本条件、仪器设备均详细向学生介绍。
2.利用教学资源,自拟实验项目。
开放性实验就是鼓励学生(或小组)设计部分实验,教师加以指导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颖独特,我们在协助其制订实验计划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能动性,不做硬性规定,建议学生尽量选择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小发明和小制作。所设计的实验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原理、仪器和检查有一定的联系,源于专业。而且,所有实验方案的设计必须有可行性,并提交可行性报告,即基于当前实训基地所能够提供的设备和资源及自身所具备的设备条件。学生(或小组)须通过查阅文献、书籍、杂志、网络及数据库来设计实验步骤、分析结果。在实验题目的确定和设计流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实验课带教老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机动开展实验,培养踏实态度。
实验时间的开放性是开放性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在原有验光技术实验学时的基础上,利用下午两节课后的自习时间开放眼视光实训中心,学生以业余科研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选定的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进行预实验,在开放性实验的时间内做进一步改进,求得最优性。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和学生科研项目,学生在较早阶段接触科学研究,充分开发其创新潜力[2]。
4.反馈验证,总结表彰。
学生将开放性实验中经过验证的设计方案上交指导老师,包括实验立题和设计的可行性、创新点、社会性3项。先由全体参加理论授课和实验带教的老师筛选、评分,再将实验设计评估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生,最后,公布所有实验方案,并公示前3个最有创意实验和前3个最优实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然后进一步完善优秀设计方案的实验方法、步骤,介绍给所有学生,组织开展实验。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成果
1.深入认识专业,加强团队协作。
开放性实验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入再认识。学生通过针对性文献的阅读,开阔视野,吸收大量信息,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对本专业的认识从以前比较被动的跟随式认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独立式认识模式;从纯粹的书本知识和单一的验证实验转变为临床应用方面;从固定模式的认识角度转变为多样化创新式认知角度[3]。同时准备实验工作时,小组成员一起探讨、一起分析、一起思考,相互帮忙,在合作中发现其他人的重要性、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发现团体的力量,养成尊重他人、重视他人、学习他人的习惯,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开放的实训中心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而有利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4],能够大大激发其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开放性教学将实验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非命题性的实验设计和鼓励多样性设计激发出学生多种可贵的奇思妙想,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开放性实验的真正目的。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实践能力。
开放性实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以自己设计和动手操作为主,从教师必要的讲解为辅。结果表明,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实验中不但增强了常规实验操作,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内实验忽略和不熟知的操作方法与技术,感知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使操作方式逐步规范化和全面化。在积极实现创造性设想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和设计了许多相关小仪器,如可调式试镜架、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的一体化等,并且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创新大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开放实训基地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当代五年制高职学生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国的教育发展正从知识性、智能性向创造性方向转轨,学科实验由验证性向开放性、探索性方向转变[5]。一年多的验光技术课程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拥有更多独立探索的时间,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的验光技术理论知识,更有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我们的实践和尝试只是初步的,如何进一步完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我们有信心继续探索实践,深入研究,在高职教育的改革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毕东海.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现代分子医学[J].世界科学,2002,(7):33-35.
[2]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3]陈世豪,刘晓玲,毛欣杰.验光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99-100.
[4]陈睿.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86-88.
《双眼视觉检测与训练》课程是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是填鸭式,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主流。从企业的岗位任务出发,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使教学向“致用”的方向转化,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而项目式课程是高职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1]。因此,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课程结构,力争课程教学上有新突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职业能力。
2.课程改革思路
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大家渐渐得到统一认识,即人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课程改革,是按照“课程”形式来整合工作分析结果,是项目课程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实现两个基本转换,即工作体系与课程体系的转换、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换[3]。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中,通过专业调研,以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强调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导线,把教学内容贯穿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3.课程实践
3.1项目设计
按照改革思路,本课程首先是根据眼视光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改变传统按照知识学科系统性进行讲解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真实工作过程:正常接待患者的程序作为载体,并以此为导向,以眼视光行业专家分析的职业能力作为参照系,将课程确定三个项目:问诊—检查与诊断—视觉训练方案的实施。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突出对学生双眼视觉检测与训练知识的丰富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提高。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选择,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3.2教学过程设计
在项目式教学方法中,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大部分时间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和评价的作用。表2为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3.3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相互模拟顾客和检查者,对顾客进行问诊、检查与诊断及实施双眼视觉训练。授课地点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集教学、讨论、操作三区合一,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采用小组学习法,4—6人为一组,相互讨论、学习。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按双眼视觉检测与训练的实践工作过程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引领作用。
4.教学评价
项目式教学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具体分为:一方面是学生自评与小组评价,另一方面是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具体见表2)。
课程教学评价以典型的项目实践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采取学生操作质量占50%,教师对学生自评的准确性评价占25%,互评的准确性占25%,上述项目评价分占总评的50%。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践报告、平时测验、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对学生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必要时进行示范讲解。
5.结语
通过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5.1项目式教学法项目源于实践,目的性明确,实用性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作情景,更符合用人单位工作的实际,从而缩短了学校及用人单位之间人才培养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顶岗实习工作。
5.2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5.3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实践操作均在实训室进行,避免教师按部就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5.4项目式教学评价中,改变以往仅仅依据理论成绩的做法,而是以课程实践评价为主,除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外,还通过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项目式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现了实训设备与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过程设计及工作任务设计。因此,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与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国庆. 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 江苏高教,2006 ,(6):137-140.
国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 估委员 会副 主任, 中华民 间藏品 鉴定委 员会主 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中央电视 台《艺术品投资》专家组成员,中国荣宝出版集团艺术总监,美国东方收藏协会艺术顾问,澳大利亚华夏传媒集团艺术顾问,澳洲收藏协会艺术总监,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艺术大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考古、挖墓、写书与文物鉴定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的一些老专家的观念和认识还停留在过去那个年代,“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凝固了。他们不去市场,看不上市场,顶着“大帽子”,扛着“大牌子”,只鉴真,不鉴假,怎么可能不走眼呢?我曾跟国内个别专家去过市场,有的眼光差得令人吃惊,可他们有国家发给的招牌,人们信这张招牌。我常和一些研究员说,不要以为你是研究员就可以鉴定民间藏品了,民间有太多的藏品你根本没有见过,大学毕业了,分到博物馆,只要不调皮捣蛋,写几篇论文,四十岁左右保证给你当研究员,先给副的,再给正的,是不是“帽子”一戴就变成鉴定家了?一个博物馆上百个研究员,是不是都能鉴定文物?回答是否定的。我并没有想把许多研究员一棍子通通打死,说实在的,我们的博物馆里确实也有不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型鉴定家,我可以报不少人的姓名。搞收藏找专家是正常的,专家找对了,你会“一帆风顺”,找错了,只有自认倒霉。此次我随央视《艺术品投资》去了武汉、西安、河南、北京、天津等地看了大量的民间藏品,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毫不过分……一位“藏家”藏了几百件“五大名窑”精品,没有一件是真的。我说他不对,他说我给×××专家看过了(这位专家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是国宝)。我说这样好不好,你认为你的藏品是真的,应该值几个亿,你可以拿一个到国内,或者国外拍卖行去拍一下,你就不会再住这个破房子了,连空调都没装。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难道不想在有生之年享受一下生活?几百件只拿一件,不会有损你的收藏吧?他说他舍不得卖,可转眼到了他的店里,他又在竭力地推销自己的藏品,想卖个好价钱。搞收藏搞到这个份上,也就没有意思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不能怪他,责任应该是那位所谓为他掌眼的专家。在他为卖不出货而痛苦的时候,那位专家正在喝着别人送来的香茶,看着别人送来的彩电,用着别人送来的“红包”,在悠闲着呢……我也亲眼看过这位所谓宋代名瓷的“鉴定大家”是如何为他人鉴定藏品的。一位外地“藏家”拿了几件被北京几位专家枪毙所谓的“精品”,请他看,他通通说好,每件都在500万以上。连电视台的外行都感到吃惊 悄悄对我说,这东西贼光自闪,连一点出土痕迹都没有,他怎么能说是真的。我只能笑而不答。后来对他说了一句,这片子要播出来,你的饭碗也差不多没了。我国绝大多数的专家是可信的,目前在收藏界流行的“专家信任危机论”只是少数专家造成的。在北京古玩城,你说你的藏品是×××专家看过的,想转让,你会被拒之门外,在南京古玩市场,你说你的东西是×××专家鉴定的,古玩商们会淡然一笑,那好,你就慢慢收藏吧……可以说这些少数专家是在给我国的专家队伍抹黑……
穷困的藏家,过着穷困的日子,还在四处为他宣传,“中国只有他能看懂‘五大名窑’”!
程 莉
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是,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直到取胜。而我从女儿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看到的,却是更为现实的态度:遇到可以战胜的困难,当然应该尽可能战胜;而对那些难以逾越的困难,不妨拐个弯绕过去。有时候,这一绕就能绕出个柳暗花明。
女儿从小学习小提琴演奏。进入高三,她遇到了学琴以来最大的困难,较长一段时间成绩低迷徘徊,她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班里那些身手不凡的高手。高考在即,形势严峻。按说,念了六年音乐学院附中,只要能考上大学,即使当不了独奏家,将来坐个乐队总还是可以的,本没有忧虑的必要。再说,除了吕思清、李传韵这样的天才,音乐学院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几个能当独奏家?绝大多数还不是都坐乐队了?
但是,女儿感到非常不踏实:她觉得自己除了能拉两下琴,什么都不会,偏偏琴又拉不到最好,一旦不拉琴了,靠什么谋生呢?这种危机感一直困扰着她。怎么办?悬梁刺股、孤注一掷,还是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女儿决定转一个专业。与其和一个源于先天条件的困难硬拼,不如拐个弯绕它一绕。于是,她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从演奏转向音乐教育,似乎是一种无奈,况且当时本校尚没有这个专业,这就意味着要报考其他院校,增加了考试的不确定性。
绕路,其实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关键要看绕得是否合理。离高考只剩一个多学期,女儿调整了学习方向,开始了最后的冲刺。音乐教育专业除了器乐演奏,还要考钢琴基础和音乐理论,需要提交论文,对文化课也有较高要求。经过充分准备,女儿发挥正常,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考上大学。本科四年,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理论训练。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她的专业老师管建华教授鼓励学生跨校听课,女儿经常到北大、清华和人大旁听人类学、哲学和文学课程,丰富了她从文化层面对音乐的理解。大学期间,女儿到广播电台和文化传播公司实习,参与节目策划和撰写文案;毕业后又到电视台做了几年音乐传播。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蛮多的,于是信心大增。
绕过崎岖,前途可见。由于对从小就学习的小提琴演奏有着不可割舍的留恋,在经过实践证明自己不但能拉琴,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以后,女儿决定回到演奏专业继续深造,学习乐队、重奏、音乐理论、小提琴教学等课程,希望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经过考托福、录曲日、提交申请等一系列努力,她获得奖学金赴美留学,并在一个交响乐团兼职,琴拉得有滋有味。不久前,她所在的乐团还与小提琴演奏大师帕尔曼同台演出,收获了一名乐手演出成功的喜悦。
当年放弃登顶,绕道而行,现在看似与一直学习演奏的同学殊途同归,但是,一路上高山和峡谷的风光却不一样,当有了更为宽泛的基础、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多元的思考和更为明朗的心态,回过头来再拉琴,女儿觉得无论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还是掌握技巧和方法的能力,都比单纯学习演奏更有优势。以前遇到的困难,不再难以逾越。拐过陡峭的山路绕到山后,前面已经是一片坦途。
女儿的故事似乎说明,如果困难是一座山,如果这座山无法靠个人努力就可以被征服,那么,也许不一定非要攀过去,拐个弯一样可以到达山那边,沿途的风光也不一定比山上差。遇到困难拐个弯,有时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摘自《安徽日报》
成败在回与不回头之间
张小失
之一:短目标,别回头
春天,省里举办了一项大赛,他报名参加了五千米长跑。
临近最后一圈了,一直领先的他正要加速的时候,丙却开始冲刺,瞬间超过了他!离终点只有不足300米的跑程,他与他前面的丙似乎胶着在3米了。
他忽然大吼一声,猛往前冲!前面的丙果然上当,回头瞥他一眼,就在那一瞬间,他呼啸而过,甩掉丙,直至终点!
之二:长目标,常回头
一个施行家在去年秋天,从银川出发,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去酒泉。平生首次走沙漠;没有什么实际经验。
走到中午的时候,他回头仔细察看一番,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在走弧线,因为身后那座小山仍然能看见,只是向北移动了。他赶忙掏出指南针,调准方向,继续前行。
他笑道:“如果没有那次警醒,我最终可能返回银川!因为前面的沙漠茫茫一片很陌生,而身后的标志物却可以告诉我路线是否弯曲。”
世界上最早的剧场出现在公元前6 世纪的雅典- - - 戴欧尼斯, 在当时的戏剧演出中就有了立体布景如山石、祭台等。到了古罗马时期, 剧场开始出现了开场大幕,从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得知, 古希腊和罗马剧场的舞台上已经出现了“三棱柱景”和分类布景。
中世纪的欧洲, 戏剧布景开始应用“同台多景”形式, 即把剧情所需要的不同景点, “同台”并置在一个演出场所。此时的中世纪舞台, 还常运用舞台机关装置、魔术变幻等特技效果。
16 世纪初, 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舞台布景设计从此成为一门专业。镜框式舞台和透视布景开始流行, 焦点透视法和多种造型手段在舞台上得到综合应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镜框式舞台形式, 增加了透视布景的幻觉, 促进了写实主义的发展。当时的一些大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等都参加过舞台布景的设计工作。此后, 又出现了完整的侧幕体系与三面墙布景。
近代西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机械台与声、光、电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引进舞台。舞台设计对布景结构的个性表现更加强化, 造型艺术与舞台艺术在布景设计上更加综合, 演出的空间结构创造已成为舞台布景设计的主要课题。
中国的舞台艺术在历史上也有过具象布景的尝试。早在秦汉的“乐舞”“百戏”中, 已有了手持道具、优美服装及机关布景; 两宋时期, 舞台布景与烟火、杂技相结合, 出现了爆炸、冒烟、喷火等效果; 据张岱《陶庵梦忆?刘吉晖女戏》中记载, 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就使用了活动景片、音响效果与照明的配合。演出帷幕拉开, 舞台恍如月宫, “境界神奇, 忘其为戏也”, 创造了浪漫的神话气氛。清代康熙年间, 舞台布景在《长生殿》和《桃花扇》的演出中, 又有新的发展。清末与民国初年, 机关布景也一度流行, 但由于和传统戏曲的表演相矛盾, 未能流传发划圈移动重心而产生的顶胯动律, 它的动律来源于脚下的碾劲, 而前顶胯则是腿的上颤动。前面一拍动作是辅助, 它为后面碾顶打基础。
柔顶胯: 小八字步站, 面对点, 准备拍后半拍, 左主力脚后跟外碾立半足,右脚对1 点迈出掌着地, 同时左胯带动躯体左转对7 点, 双手小臂随体右摆起,吸气, 眼视8 点。1~2 拍, 双脚慢放下半足, 重心移右腿上全脚着地, 左脚掌着地, 双膝弯屈, 同时右胯对8 点慢慢顶出, 体对7 点, 吐气, 双手右下, 视8 点。柔顶胯准备拍后半拍动作是由脚下发力带动胯和上身的转动, 脚下发力关键是由跗骨的楔骨推动跟骨往外碾推, 使小腿后面的趾长屈肌往上提, 这样使后跟外顶并立半足。后面下沉顶胯, 又是由大腿股四头肌下压, 迫使膝关节弯曲, 脚下犹如采弹簧一样, 慢慢并有韧劲下踩, 同时由于重心移动, 双膝又处于半蹲状, 所以使右髋关节外顶, 那么, 柔顶胯准备动作力来于脚下, 而顶胯的动律又是由上而下的。
旋转顶胯: 右脚正步全脚着地, 左脚正步脚掌着地靠右脚心处, 面对1 点站。一拍: 右脚原地起步落地为重心, 左脚也同时快离地, 膝盖与右膝交叉, 然后脚掌再着地, 右膝下颤, 胯部由右至左旋转顶动, 双臂屈肘于胸前, 手心向下, 从右至左划圈, 眼视l 点。旋转顶胯与前顶胯由下至上, 单顶胯由里往外, 柔顶胯由上至下的动律有所不同, 这是由脚下的小踮步和左膝的关开而引起右髋关节推动右臀大肌和左臀大肌至左胯顶出, 左胯转顶使腰和上身产生了相反的运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这样就使整个身体成螺旋式转动。其胯部的顶力小而快, 动作灵巧、洒脱、俏丽。
三、确立以顶胯为内核的羌族民间舞的教学构想
羌族民间舞中的顶胯动律不仅是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而且还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内在表现力, 柔中有刚、快中有慢。如果在羌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 以顶胯这个动律为内核, 配合腰、肩、脚、手等部位, 这样才能全面地展现出羌族民间舞独特的风格, 表现出羌族人民质朴、粗犷的性格, 同时也能体现羌族人原始古朴的审美意识。所以我认为在教材进入课堂时, 应运用纵横并进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们更好的去掌握羌族舞蹈。
纵线上, 首先给学生前顶胯、柔顶胯等几个羌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和有训练价值的顶胯动作, 目的是使学生的脑子里有羌族舞顶胯风格的形象和概念。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就必须要求学生胯、腰、脚、手、膝几部分在松弛的状态下运动, 并协调各部位的运动, 尤其重要的是对胯部的放松。所以要解决好以上几方面的训练。横线上, 在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和有训练价值的动作中找出他们的基本动律, 并以它们为主干, 规范出一套胯、手、肩、脚、膝等具有形象和意境的训练短句和训练组合。比如, 1.节奏明快、性格开朗的横转动律训练短句, 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好居住在山地的羌族在往来于山谷之间, 上下山时肩与胯动律。2.活泼、灵巧、趣味性强的晃肩压腰顶胯动律训练。3.轻柔而沉稳的甩手前顶胯组合训练。4.柔性深沉的单顶胯组合。5.奔放、激情的步伐与顶胯组合。另外,羌族舞蹈特有的节奏和动作, 表现了羌民族洒脱、纯朴、自然的心理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 也应注意培养学生把握这种特殊心理性格和审美兴趣的能力。
通过这几个不同性质的训练短句和组合, 使学生不光是从单纯的外部形态去模仿, 更应该让学生们从内到外、形神兼备地去体验、鉴别、掌握, 以不断地发现、捕捉羌族民间舞蹈特有的顶胯风格。
展。到了近代, 西方戏剧传入中国,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舞台布景才逐渐被我国的众多剧种所普遍使用。
二、舞台布景形式的审美特性
著名戏剧家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 就没有戏剧”, 舞台布景的形式美是舞台最直观的形式。雷勃曼说: “艺术的形式即生命的形式”, 舞台美术形式应在内容的制约下, 具有诗中有情, 画中有意, 似诗如画的艺术效果, 充分体现情感形式的描绘性表现。从这里可以看出, 舞台布景设计者是具有诗人气息的艺术家。舞台布景的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 德国戏剧家、导演布莱希特认为:“布景要有艺术的价值, 还要有个性特色”, 才能体现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与意义。在舞台设计里, 构成形式美的要 素包括色彩、节奏、时空、统一等诸多方面。美术布景设计师就是通过这些元素和手段, 来把握造型语言和视觉审美, 从深层次解析舞台布景结构的形式美内涵。 1.舞台布景形式中的色彩
舞台布景中色彩的符号作用已形成社会共识, 舞台色彩极具联想性、表情性和象征性的。丰富的色彩变化直接表达了戏剧的情感, 在舞台的演出上, 不同色彩的冷暖、明暗, 能够营造出异常强烈、神秘莫测的幻觉效果。舞台上色彩的反差、隐喻、渲染, 使剧情得到一定的升华, 渐渐打开观众审美情感的闸门, 使观众产生兴奋或压抑的反应。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几乎所有的舞台艺术大师都不会忽视这个因素的。
舞台布景的夸张手法突出了色彩的心理效果、情绪效果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在舞台布景中, 色彩的运用就象演员的动作与表情一样, 是动态的表现, 它贯穿于整个演出中。色彩在演出变化中的对比或调和, 明确表达了戏剧的所想表达的意义和情绪。舞台布景色彩的功能表现了舞台形式美的不同风格, 它可能是一种视觉的冲击,也可能是现实的幻觉, 也可能是神秘的象征。
2.舞台布景形式中的空间与时间
舞台布景设计不仅是空间艺术, 也是时间艺术, 舞台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是现代舞台设计发展的总趋势。舞台设计者追求的是一种可变的、流动的空间, 用约瑟夫?斯沃博达的术语, 即“心理造型空间”。舞台设计已不再用离散性的方法, 为一场戏或一幕戏设计一个景。而是用综合的方法, 根据全剧的思想内容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结构体, 它具有自我调节和变化的功能, 从而适应全剧不同的场景需要, 形成一个连贯的、可变的戏剧空间。
舞台形式的要素是在审美空间的组织中构成。大面积的区域分割及灵活多变的舞台框架结构, 使舞台布景调度更为方便。空间的大小、形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方向、闭合程度及空间结构, 都是具有一种影响情感的表现特质, 如压抑与空旷、拥挤与孤寂、神秘与亲切等。
舞台非写实的象征性空间表现, 加强了戏剧动作, 深化了戏剧内涵, 使演出总体上完整统一。如在舞台演出时采用黑空间表现, 可以容纳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调动和唤发观众更丰富的创造力。从而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 此处“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此外, 在空间上大量的采用逆光效果, 容易形成空间的距离感, 从而使舞台有符合观众审美习惯的意境, 给观众一种先发制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
舞台是空间与时间的艺术, 舞台的时间与空间应是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舞台只有享受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舞台布景艺术的翅膀才能真正飞翔起来。
3.舞台布景形式中的节奏
节奏的处理对舞台的形式感表现非常重要。节奏的处理常用两种方式: 严格与自由。在许多舞台设计中, 节奏是一种似无序而有序的自由状态。自由的舞台节奏,不管是场景的表现方式还是人物的表演空间, 都错落有致, 场景变化丰富, 表现手法灵活。
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舞台画面, 营造了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 增强了舞台的形式美。
舞台形式的框架有时以一种抽象的结构元素, 表现一种具象的事物, 有时用象征的语言, 巧妙简洁的表现出舞台的特色, 这些都为导演更好地调度安排演员, 变换舞台场景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 注重点题景物特征的强化, 借助灯光和空间组合,将各种舞台元素有机地结合。使之具备更加生动、变化灵活的形式美。4.舞台布景形式中的和谐统一舞台形式美是由色彩、空间、节奏等几个方面在舞台布景中达到和谐统一而成, 它们之间是融为一体, 互补互生。在舞台布景设计里, 要重视内部与外部各因素间的组合规律。黑格尔说:“各因素之中的这种协调一致就是和谐,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 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 因此它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对形式美而言, 统一性是指差异的个性的事物间所蕴藏的整体性和共性。即确定了主体的形象后, 整体的统一和谐就需要首先来考虑了。
舞台的形式美是以一种布景结构呈现在观众面前, 简洁是形式美的舞台语言之一。简洁的语言能更出色的表现舞台形式, 简洁是在舞台布景中高度提炼的抽象化的表现。贝克说: “没有简化, 艺术不可能存在”, 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只有简化, 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舞台布景设计就是寻找形式, 并设计出适合于它的独特样式, 从而创造一种别具意蕴的形式美, 使演出的外部整体形象得到升华, 从而产生真正的舞台形象, 使观众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无限的空间美。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舞台设计布景的发展。欧洲产业革命后, 制造业的发展, 给剧场带来了推拉台、转台与升降台; 电气革命使灯光照明变成舞台美术设计重要部分。20 世纪的科学技术给舞台美术设计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使今天的舞台美术完全被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所武装。中国的舞台美术在学习西方各种戏剧流派的同时, 也要继承中国古典戏曲的宝贵传统,中西结合、融会贯通, 形成有中国气派的、有影响力的舞台美术设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视接收机;专业实验;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专业边际学科;非专业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300―05
引言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专业指导教师的知识、素质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理论实践水平的提高,在高一阶段的专业理论课学习中,在已学过的专业课基础上,进入了较综合性、完整性、实际性的学习阶段,如何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多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到一起,使知识成为结晶,是需要教师的综合教学指导和学生自己的知识运用传递、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将数年的辛勤苦读积累结晶,除了实验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外,在教学方面需要有良好的理论和指导技巧,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美的收效。
一 良好思想品德和情操风范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操风范是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应首要具备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在实验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有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更重要的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品德,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细心耐久的献身精神。专业实验指导教师,不但要有丰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亲身实践、规范技能的双重教学责任,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要亲自指导学生操作、动手上阵。所以作为专业实验教师首先要具备满腔的工作热情,热爱教学事业,爱学生如同爱子,有主人公的精神风范,树立吃苦耐劳脚踏实干的作风,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孜孜不倦、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详尽解答,还要主动循环性观察每一组学生实验中的情况和技术操作的规范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序善诱,引导、培养学生有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科学思路,启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通过高一级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学习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开拓、知识进步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 专业知识的培养
现在做实验的概念与过去不尽相同,在过去学生做实验时,负责实验的教师主要负责实验室房间和设备的管理,其它的主要是学生自己来进行,如果有理论、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指导教师处于被动指导状态。着重在仪器使用上的指导,结果往往是大多学生对实验课当任务完成了事,收效甚微,实验做的粗造、模糊,很难使理论和实践内容得到得很好结合,甚至一知半解。本着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各个环节的教学水平,在现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师已有了较高的水准要求,实验教师不仅要管理好实验室而且肩负着指导好学生做好实验内容,肩负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传递、启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研究、探索知识结构点的能力,拓展专业基点、技能,创造新的实践领域,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人才。实验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教学责任感和指导义务,还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指导水平,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努力学好掌握实验课的理论知识,在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不仅要将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好,还要将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基础内容进行复习、查阅,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熟能的结合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在指导教学时应达到没有断层、断点,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吻合,问题提出时应使学生得到满意的回答,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位专业知识丰富、博学、睿智、值得尊重、信赖、可敬的教师。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知识和层次应达到一至高点,大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使命,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既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产出,如同产业工人制造产品一样,质量与合格程度体现了生产者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技能。因此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知识台阶,步步提高,拥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高瞻远瞩,才能肩负社会重任。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应没有知识点之别、理论和实验之分界,就我院教学情况来讲,实验教师同样能带理论课教学,许多实验课教师每学期有相当的理论课学时,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在专业水平和知识上应没有大的差别,甚至实验教师在实践技能上更有优势,但实验指导教师还应放高基点,在教学中寻找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综合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应用在知识的传递和培养人才的教学实践中。
三 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现在人知识结构中是应当具备的,尤其作为教育者,也是现在教育中所提倡的,避免知识单一化、偏科化、旁类知识或技能“文盲化”,比如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一点理工科知识都没有,听不懂理工科课程,缺乏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理工科的学生不懂文史方面的知识,写不出象样的文章,词不达意、纹理结构混乱,词语表达浮浅,这样出来的人才无论从专业角度或是社会角度出发都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成就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束缚了学科深入的发展和事业广度的全面性,据报道在已获得若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获奖人都在以后补修过社会科学,可见一个全面的学科知识的拥有,会对科学顶点的达到起到重要的成就作用。对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讲,如施出“一口”需要有“一斗”的含量,既需要有丰富、饱满的内涵素养和知识内容,才能给与学生较多的知识传授,培养出专业知识优良、综合知识丰富、有发展的优秀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
1 专业边际学科综合知识
在电视机原理中不仅有纯专业性的知识内容还涉及有多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电视接收机图像从采集到传输、还原,要经过多种工序才能够实现,其过程除了要拥有电子学非线性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外还含有光学、光电学、电磁学、色度学、物理学、人身体学等多类学科内容。
(1)光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电视成像原理时要从光学的角度,首先应知道电视图像是一种光信号,从而可以利用光学原理讲述一些光学的基本常识引入到电视图像中,如激光是一种电磁辐射,电子辐射波的长短可以用波长来描述,即依次排列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波长在380nm~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够使人产生颜色的感觉称为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波给人的颜色感觉不同,亮度感觉也不同,电视接收机的成像感觉就是从光的反应中来的。
(2)光物理学在电视接收中的应用
在描述发光源时要从光物理学角度描述:及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征有关:在引入图像采集时,将客观景物转换
成电信号是由光电靶的特性及外附的负载电路完成的,可以先从像素讲起,既电视所显示的一幅(帧)图像的画面是由众多的密集像素组成的,利用光谱成像的原理,物体在光照设状态下的反射、透视特征,由摄象管的电子束对明暗相间、颜色不同的成像靶面进行扫描轰击,由于光电靶极面存在着电阻的导电性使电路得到不同的电流(电压)数据转换采集到电路中去,由光电管将亮度的时间函数转变为电流(电压)的时间函数,完成了图像的分解过程,即把一帧图像的信息按时间顺序分解为一个一个象素,一行行传送出去。在图象的接收端是上述的逆过程,在通道中输入的电信号经放大、解调变换为符合原规律的电流(电压),来控制电子束轰击显像靶面使图像还原,完成了图像的采集工作,在这之前要对摄像管的结构特点进行介绍。
(3)人体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在描述电视画面对人的连续性和动感的特点时,应从人体学和光学的角度上进行讲解,即人能感觉到图像的颜色和亮度是人的眼睛生理特征决定的,电影和电视都是根据人的眼睛视觉特征发明的,利用人眼视觉的惰性和有限的字节分辨力,电视每秒钟扫描50幅画面,每幅画面由312根扫描线组成,看起来就成了整幅的活动景象,在这里可以对认识觉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如人对不同可见光波颜色的感觉不同、亮度的感觉也不同,从而反映人对不同波长的光的不同灵敏度。对彩色的视觉,应让学生知道人眼睛视网膜上用大量的光敏细胞,按形状分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灵敏度很高,但对颜色不敏感,人的夜间视觉主要靠它起作用,因此在夜间看到的黑白形象却无法对他辨别颜色,锥状细胞即可辨别光的强弱又可辨别颜色,白天的视觉主要由它来完成的。
在讲述画面对人的反映时,要利用身体学人眼睛的对景物的观察,一幅画是由许多密集的像宿点组成的,那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一幅颜色、亮度、明暗相间的画面却看不到象素呢,这是由于人的对景物的细节有一定的分辨极限,即分辨力,另外还可以从分辨力的概念入手,讲述它的有关因素。在提到利用视觉的惰性,而发明的动感电影、电视画面时,可以讲述人眼对发光物体的反应,让学生知道人眼的主管亮度感觉与客观亮度感觉是不同的,当一定的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不能在瞬间形成稳定的主管亮度感觉,而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上升;当亮度消失后,人的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也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下降,人眼睛的亮度感觉总是滞后与实际亮度的,这一特性称为视觉惰性和视觉暂留。
(4)色度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在描述彩色电视机色彩时,要利用色度学描述彩色的三要素及美术方面的物理配色常识,使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亮度描述一种色彩需要的亮度、色度和色饱和度三个基本参量:亮度反映光的明亮程度。光谱一定的彩色光,辐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反之亮度越低;色调反映了彩色的类别,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颜色。发光物体的色调由光的波长决定的,不发光物体的色调由照明光源和该物体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共同决定;色饱和度反映彩色光的深浅程度。同一色调的彩色光会因所含白光比列的不同,其饱和度也不同,如深红和粉红,深红的饱和度高,粉红的饱和度低。色饱和度和色调称为色度,它表示彩色的种类和彩色的深浅程度。三基色的原理是彩色电视机的基础,摄像机把图像分解成三基色信号,电视机又用三基色信号配出原图像的色彩,从而实现与实际景物相近的特色。在描述电子束做行、场扫描时,涉及到电磁学用电流、磁场的作用对电子束的控制作用的描述等。
在所有的的这些学科中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或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知识更开阔,更富有联系性。
2 非专业学科知识
非专业方向综合知识是指非涉及专业课程理论以外的的综合知识,这类综合知识拥有对专业知识的边际效应,可以启迪、引导专业知识的思维学习,培养其兴趣感,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是教师具有知识的全面性,从文理、学科互补、语言的角度上,能很好的表达专业知识的内容,具有旁类博引、优化点睛的作用,增加学生学习趣味和理解力。
(1)文学对电视接收原理教学的影响
有良好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对于电视接收机教学可以使理论表达得更完善、透彻、语句结构搭配合理、文化含量丰富、文字表达清楚,给人一博学深厚的感觉,同时指导教师在文书抒写方面也会很好的表达所研究成果的论文内容以及反映在课堂上。
(2)历史对电视接收机的知识引导作用
懂得一点电视接收机形成的历史知识,在指导实验授课时可以描述一下历史在本学科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及古人对类似学科的思想、意念,以及在物的方面类似影像等,并以此讲述学科的发展史、专业的发展史,并对发明创造、关键人物做一介绍,作为此类课的开课引子提要,探究学科的深入,学生就极想知道以下所要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印象。
(3)经济学对电视接收机理论知识的解析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但经济学常常借鉴了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现象,解释科学原理概念,是人类对世界现象的解释更精确,有效的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学一点经济学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启发、解释各个学科的概念现象,使学生触类旁通,广博精深。如效率:从经济学角度上是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从电子学的的角度上来讲是尽量减少管耗,使功率输出最大化,电视接收景象达到自然竞象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做电视接收机设计时,尽量消除不利损耗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精髓到没有再“改进”的余地,使输出偏好最大化。利用经济学的均衡的概念来解释、调整电视接收机的机体、电路平衡。如在电视接收机实验中作项目平衡调制,需一级一级做系统平衡稳定调制,在开始电源及全频信号会对解码分离过程有干扰现象,在从高频接收到全频输出的每一单元的细调过程会逐渐消除,使各个环节参数达到匹配、接收通常,即增益和反馈系统便不再增加和减小,此时叫平衡状态,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当相对两者利益都得到关照,使他们相对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满足状态,印两者处于暂时的“平静”――平衡――均衡状态,但当由于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等因素即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使得电平衡和均衡状态失衡时,这就需在自身条件下调整,此时调整后的调整,在机器各器件正常情况下属于自动调整,在经济学上称为“看不见的手”。而调整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上是以边际调整为手段,边际是“最后”的意思或是“新增加的”量,是一个导数变量概念,是一个变化的量对另一个变化的量的影响程度,在这里的一个变量就是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或是社会因素,另一个变量就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电路或利益。
(4)法学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解析和作用
从法学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拥有法理性,其涵盖着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的常理。法学是关于
权利、义务及界线的研究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体系。在自然科学中,权利相当于功能,义务相当于范围,界限相当于参数,它们在实体中发挥着规范、秩序、正义、合理、准则、智能等因素,作为复合学科的制约性,同样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制约,同时服务于实践社会,在针对不同的介质,它们存在着规范的类别,在法学中社会规范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技术规范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自然科学中规范是调整物物之间的功能、价值的平衡和最大化。法律是高度的形式主义规则,它不问人们的实质有什么区别,只要求形式上的一律平等,同事同处,同罪同罚,这种平等性和法固有的确定性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和公平感。在自然科学中,其科学内涵是纯属自然性的,其实质是只将已经存在的自然性在原有的状态或重新结合的方式再利用,这种利用的最大化和最有效化激励人们的研究、探索、发展和竞争,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其实质就是达到一个均衡、秩序的状态。在法学中,如何通过权利和义务分配来促进效率的提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是法律活动和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在自然科学中,同样是利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降低损耗,促使功效产出最大,是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制造所期望的目标所在。因为效率如同秩序、正义、自由、功能、范围、参数的采用。对一个社会而言,低效率往往意味着贫困,高效率则通常意味着富裕,而法律所配置的权利、义务及其界限是否合理,与资源是否有效的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而自然科学中所配置的功能是否最大化、范围是否利用得当参数的配置和选用是否合理,是决定效率最大化的直接因素。因此以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分配资源、利用资源,以功能、范围、参数的规定来保障自然科学资源的利用和优化使用是实验教学的实践所在,在电视机原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以此原理启迪达到调整平衡、收效最大化的作用。
因此在现在知识结构中,没有孤立存在的学科内容,它们都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于电视接收机原理的实验指导,文学修养可以增加老师的文化内涵,以文博理,提高文字或语言上的表达能力。经济学、社会学科可以指导启迪学生思维、思路,扩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出、应用、需求,提高效率,使功效最大化。法律、哲学,能够正确的指导人的意识行为的合理化,将学科具有公正、合理、秩序性。同时对知识的产出有法律的保障来使产权得到保护,使各个方面相得益彰,使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最优化输出。同样自然科学知识对文科类学生也起到睿智、科学、规则、秩序的作用,拓展空间思维能力形成学科互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不仅能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文化修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及开启学生的创造性,实现抽象原理到具体演示的形象转化,使学生有较开阔的形象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启蒙学生的博学多智和对知识的渴求感,同时,一个博学多智的教师也必将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对教师本身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四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电视接收机指导教师在对实物课件及设备的应用自身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培养。它关系到能较好地帮助实验指导教师完成实验指导任务,准确有效的对课件和仪器进行操作使用,提高技术水平。
1 电视接收机指导老师对实践课件操作能力的培养
电视接收机实验教师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大都是各专业的学生,在各个学校的实践课情况不同,但一般在学生时期实践和条件有限,对实际操作缺乏充足的时间上的实战演练,一般仅做做实验而已,在这些教师从事电视接收机实验教学工作后,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很重要,因为他们是指导实践的教师,如果这方面技能不足,会影响自身的教学指导水平,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能够动手维修一些教学仪器,制作一些课件,组装一些设备等,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会对所从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更好的认识,增加内存的含量,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做好工作。
2 电视接收机指导老师对实验仪器的功能利用
在仪器使用方面,一种仪器往往有多种功能,分为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一般在使用中往往仅使用其主要功能或一部分,忽略了辅助功能的利用,仅旨在能完成基本实验操作。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其辅助或其它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甚至不知道这些功能的存在,被白白搁置浪费,没有很好的利用设备资源,造成浪费,这是很可惜的,这对于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的实践操作发挥功能效果是不利的。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般仪器使用操做中,也应发挥仪器设备的辅助功能,挖掘实验设备的潜力,在用一种方式完成实验测试后也应用另一种方式对所做实验内容进行测试。因此注重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培养,是全面提高实验指导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五 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
专业实验教师不但应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在对学生的实验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技能操作上得到很好的引导、应用和发挥,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1 实战前的思路引导
实战前的思路和技术形象性的引导有利于对即将进行实验内容的通道疏通,使在对内容认识上、理解上、操作上做好准备工作,起到预习进入的作用。比如在做电视接收机的高频接收信号及分理实验过程时,可以形象引导为信号的的输入有如远程运载货物,即高频载频传递,在进入高频端转换成短程运载方式,将高频载频转换成中频载频,在进入中放后,又将信号的各个细节分工处理成音频、视频、色频、扫描等信号,有如货物进行分类整合、物归其所。
2 实战中的技术指导
实战性的技术指导在于教导学生有规则和次序的进行实验步骤操作,对实验课件有层次、接续的实验方式,对仪器的使用有智能性的操作,课件与仪器的使用有步骤和条理,使之成为一综合的结合体。如在做电视接收机实验中,首先应将实验板块固定好,将电路引线连接好,检查无有断路和短路现象,再将电源按照电压值要求准确测选好连接到实验板上,将电源开关闭合:第二步按设计要求将测时信号点引出,利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后频码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实验中要求有各个板块级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出信号的测试,学生在做这项内容时往往在使用仪器上犯错误,分不清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的区别,应该使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还是使用万用表,首先应让他们清楚概念。即所测试的信号是高频信号,所谓的高频就是频率高的意思,即高频率是在高频仪器设置中体现出来的,在测输出交流信号波形或频率时应使用示波器或者高频毫伏表,在测试低频静态工作点时应使用直流万用表,在这应对学生有概念性的增强,不能让学生混乱使用,由于电视接收机的直流电压值较高,特别在行输出级高大成百上万伏,特别要当心仔细,指导教师因特别强调注意,加强责任心,以免造成机体或人体损伤,或非但测试不出结果还有可能混乱使用中造成仪器损坏。如需测试电路总电流和功放级集电极直流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串联到电路上,需将电路断开,这时应特别注意的是要关闭电源连接,这要对每一位学生应特别细心的指导,因为避免操作失误在接通电源时断开电路,使电压瞬间激增击穿电路,一定要在两人配合下,一人负责连接测试仪,一人负责接通电源,使操作准确无误。
实战中的技术指导旨在培养实验教师对工作的精心细致、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上的沟通,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和良好的评价,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喜爱,对操作技能的踏实探求,从而转化为对专业课的热爱,促进教学工作的配合和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笔者听到一盘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的原创歌曲专辑《亲亲大理风》,立刻就陶醉于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该专辑曲调清新,民族特色浓郁,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大理的山水人情,风花雪月之中。
初见杨克先觉得他外表朴实,不善言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音乐,杨克先立刻变得健谈起来,两眼闪烁着光芒,周身洋溢着激情。
破茧成蝶 春华秋实
“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父母!”杨克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杨克先出生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高兴村。纯净的洱海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挺拔的苍山赋予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杨克先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白族音乐舞蹈十分热爱,在忙完田里的农活或者不出海打鱼的时候,父母便弹起三弦,唱起白族小调,跳起霸王鞭。杨克先从小就被白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加之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上小学课时,他就能跟着父母或村民哼出一支支白族民歌小调,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克先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勤奋学习,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大学三年里,手风琴、钢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他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吸取民间音乐养料,自己进行词曲创作,到大学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使他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2000年,杨克先被分配到下关三中,担任高色班的音乐专业教学工作,杨克先并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勤奋钻研教学,教学相长,不仅教学成果显著,而且音乐的创作愈加成熟。杨克先深爱家乡这片热土,在他创作歌曲中,大多吸收了白族音乐的音调韵律,再加以创新,把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歌曲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克先的羽翼渐丰,昔日无闻的丑小鸭渐渐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他创作的歌曲了解到他。然而他并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为了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01年至2003年,他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杨克先还向省内外许多专家虚心请教,先后师从钱晓雷、廖一等省内外音乐名家学习音乐创作。特别是2010年10月,他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直接聆听了郑小瑛、邱孝胥蜚声国际的音乐指挥大师的教诲,使他的音乐创作水平甚至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随便点拨几下,就能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克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杨克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把抢救民族音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收集整理了白族民歌80多首,白族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中的十三调,共30多首乐曲,作词8首。他创作的民歌《下关风》、《小普陀》、《洱海鱼》、《采花莫把花采错》等120多首,其中《洱海金花妹》、《洱海鱼》、《我是大理小山茶》等发表在《民族音乐》杂志上。
在课堂上,杨克先经常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教学中进行适当提升,让学生多了解学习一些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2007年,他创作了《白族民间音乐》课堂实况录像,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参加云南省第三届教学课堂实况录像比赛获中学组一等奖。
为了推动彝族打歌的发展,他创作编排的舞蹈《彝寨欢歌》把原生态音乐进行加工升华,使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在共青团大理州委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学校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对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上毫不保留地教授我们;在经济上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杨克先所教过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的确,十多年来,杨克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杨克先参加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有余,一直从事艺术特色班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连续6届上线率均为100%;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2006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名师,此外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4次。
这,正是他醉心艺术,为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体现。
杨克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他跳出农门后,并没有贪图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一心奉献给贫困学生,爱心无疆,默默奉献。他的生活用度相当节俭,但把钱花在学生身上却一点不吝惜,没有任何迟疑。
高六十四班沈光,有较好的艺术天赋,但是由于父亲丧失劳动力,家境十分艰难,杨克先主动承担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学业及成长教育的重任,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引导鼓励,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先后资助费用高达24800多元,使这位同学树立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杨克先的帮助下,沈光同学圆满完成高中、大学的学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
高86班的李克秀同学,家住弥渡县密址乡边远山区。2007年(高三上学期)临近专业高考时,她父亲病重,需长期住院,李克秀面临辍学的困境。杨克先得知后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半年多时间共资助她3700多元,帮助她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粗略统计,10余年来,杨克先先后为多名贫困生资助三万五千多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对于那些大款来说,三万多元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拿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你的亲姊妹,甚至儿女!”杨克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脸上更多洋溢的是欣慰。
杨克先接着说:“我现在个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平常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觉得能帮助别人也是种幸福,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已。”
在班务管理中,杨克先的理念是:“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的一份关爱。”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比赛、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对专业进行巩固和应用。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用民间乐器来授课,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一些白族文化。此外他还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李婷婷、李程斌等被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音乐院校录取。杨克先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舞台上,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州、市都获过大奖,其中张国庆同学在第七届洱海歌手大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李帅运获CCTV全国青少年七彩阳光艺术人才选拔赛声乐组铜奖,并于2007年教师节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立足苍洱 绽放奇葩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杨克先谈起他的音乐专辑《亲亲大理风》时如数家珍。这盘专辑堪称是他从事十年音乐教育生涯的结晶,专辑以歌颂云南秀丽风光、唱响大理美好家园为素材,成功地把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专辑由“唱响大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组成,歌曲都由云南省著名歌唱家黄绍成,著名歌手赵绍波等演唱。其中《洱海金花妹》由于旋律优美、民族味浓郁又有时代气息,在保护洱海启动仪式上作为开场表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由著名歌手杨建英、郭海波演唱,被大理电视台拍摄成MTV,选入《爱在大理》音乐专辑中。现在《洱海金花妹》已是大理州市各种晚会经常运用的歌伴舞节目。
歌曲《我是大理小山茶》是杨克先创作给女儿的礼物,其轻快的语调给人以明朗的享受,被广为传唱,现已成为大理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种音乐比赛的经典选唱歌曲。
杨克先虽献身教育,却从未忘记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执着,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力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学之余,他收集整理白族民间音乐,坚持创作歌曲,创作接近疯狂,有时半夜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天马行空地跳动着音符。灵感乍现,他立马起身,弹钢琴,记录灵感的火花,有时兴起还会吟唱几句。他家住的是单元楼,这可苦恼了周围邻居,纷纷称杨克先为“艺术疯子”。
“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将面临消亡,随着老艺人的减少,很多民间歌曲就会逐渐失传;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专业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间宝藏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让它们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理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这是杨克先发自肺腑的声音。
杨克先从2004年开始进行对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的收集整理,曾多次找到民间艺人去收集,去找作邑村北腔代表赵丕鼎老艺人、向阳村海东腔传承艺人李丽老师学习,有些曲调由于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在曲谱中无法记录,他还作了一些加工整理,在民间音乐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歌曲的原滋原味。他还专程赶到云龙、剑川、鹤庆、洱源等地收集吹吹腔唱腔资料,收集整理了100多首白族民间歌曲和大本曲选段,创作歌曲近百首,绝大多数歌曲在省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为了方便交流和学习,他尽量把白族话译成汉语,曲谱规范化,并用中文作词进行一些改编。其中由他改编的《新麻雀调》由白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董凤琴演唱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传唱。杨克先创作编排经典节目十多个,节目《火的恋歌》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歌曲《和谐班级》、《快乐依依》荣获全国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杨克先勇于探索,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相交融,因此,他的歌曲既是民族的,又具有时代性,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洱海鱼》荣获中国2010群众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快乐的阳芊依》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等等。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
中图分类号: TN873.3 文献标识码:B
Disruptive Factors in the OLED Business Ecosystem
Antti Laaperi
(Nokia Corp., Helsinki, Finland)
Abstract:AMOLEDs have several key, potentially disruptive elements in both display and lighting technology.
Keywords:OLED; AMOLED; OLED industry
引言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以“颠覆性创新理论”闻名于世,并著有《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应对颠覆性变革的挑战》等著作。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他推出了两种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低端战略模式”和“新市场战略模式”。低端战略模式主要内容是以规格较低、方便实用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去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而这部分市场正是技术领先的行业领先者们所忽视的,“够用就好”是对这一商业模式的最好诠释;新市场战略模式是指扩大客户范围,创造新的市场机会。Christensen教授还指出,至少在近期,低端策略产品还将对主流产品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并且会充分引导客户需求。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显示行业就爆发过颠覆性创新技术革命。在美国华盛顿和苏格兰邓迪大学的研究者们几乎同时完成了一次技术实验――将液晶单元置于TFT基板上,通过TFT控制液晶显示,从而大大提升性能参数。正是这项技术创新打破了原有的产业格局。
目前看来,虽然OLED技术被认为将是带来下一次技术创新革命的领跑者,但根据Christensen教授的理论认为,该项技术暂时未完全达到颠覆性创新技术的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OLED技术在颠覆性创新方面的优势。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通过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便可有效地衡量该项创新技术的实力。结合近期的专业学术论文,我们认为:新技术的核心实力在于它是否能够突破原有产业结构,开创新的市场领域并填补技术空白。由此可见,OLED的技术指标已经超乎寻常,例如显示光谱宽、显示色彩更加绚丽等等。然而,对于目前的产业结构,OLED尚缺少可具突破性的核心技术实力,所以预计在近十年的时间内,OLED仍难以撼动TFT液晶显示器(TFT-LCD)的主流地位。
1TFT-LCD产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小尺寸显示屏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0.9亿,主要是手机和手持移动设备显示屏,目前这部分市场主要被TFT-LCD所占据。自21世纪初,TFT-LCD崭露头角以来,它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上升,目前已超过50%,2007年全年的市场销售量达6亿。AMOLED和TFT-LCD的光学性能相近,且前者市场潜在竞争力较大。2009年8月,韩国三星的专家们预测:到2015年,AMOLED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目前仅为2.3%)。目前AMOLED已成功占领微软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市场,取得先机,同时将目标市场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和低功耗超薄电视机。
2OLED产业现状
2000年前后,OLED由于绚丽画质、超薄体积和快速响应等优势,以替代中小尺寸TFT-LCD之势,被媒体各界大力炒作。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TFT-LCD的画面质量持续提升,加之在大尺寸显示屏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得单位成本下降。
不可置疑,基于上述原因,OLED的颠覆性创新优势受到了TFT-LCD发展的制约。然而,OLED的技术性能指标仍然非常出色,例如,系统结构较TFT-LCD更加简单,并且长时间使用功耗低;有机发光材料的使用量仅为同尺寸TFT-LCD的1%;无需彩色滤光膜和背光单元,而彩色滤光膜正是TFT-LCD的主要成本之一。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目前AMOLED的成本偏高主要是由于发光材料价格和新建生产线前期资本投入较高,发光材料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产量较低,与液晶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相距甚远,此外,在OLED制成过程中,蒸镀成膜工艺会造成大量材料浪费。
3中小尺寸AMOLED
AMOLED用于手机显示屏至今已两年有余,用户对其实际表现褒贬不一。从反馈信息来看,在画面质量和功耗方面还未达到用户所期待的水平,因此很难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手机制造商们放弃TFT-LCD而改选AMOLED。实际上,在浏览网页时AMOLED的功耗是偏高的,而且在户外环境下的显示效果逊于反射型TFT-LCD。为了使AMOLED更好地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应用,功耗必须降低(低于TFT-LCD的水平),这项技术难关有望在2011年突破。
图1所示为TFT-LCD和AMOLED的功耗变化趋势图。AMOELD的功耗主要由显示内容所决定,播放电影时的功耗仅为最大功耗的10%,浏览网页时功耗则达到80%。AMOLED的功耗降低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其电光转换效率有效提升――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的应用,但是蓝色磷光发光材料由于寿命原因,目前还不具有商业价值。TFT-LCD的功耗以每年10%的速度降低,主要源于背光效率的提升。其功耗基本与显示内容无关,因此,可以在播放电影时降低整体亮度,然后通过运算局部处理,使特定部分亮度提升,既达到显示效果,又能有效降低功耗近10%,但浏览网页时此种方法收效甚微。
智能手机要求显示屏功耗低主要出于两点考虑:每天显示屏要有长时间显示动态画面,同时,用户一般希望从现有大小的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内容。如果TFT-LCD性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AMOLED将会逐步占领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并且随着产量上升,单位成本和价格也将随之下降,使优势更加明显。
3AMOLED电视
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比较长,且主要显示动态变化图像,拖尾和残影现象是电视的致命缺陷。
显示器或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定义为其发光亮度衰减至初始值的一半时所经历的时间。OLED三基色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蓝光材料寿命低于红光和绿光材料,因此长时间使用后,显示画面会偏绿。显示器制造者们一般通过加大蓝光像素点的面积,以降低电流密度,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当显示屏中邻近像素点亮度出现10%的差异时,就会很容易被人眼所感知,但是50%的整体亮度衰减却不易被察觉。目前OLED的使用寿命已经可以达到10年,更多的技术问题指向了画面残影。
当需要OLED在某些固定位置持续显示快捷菜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问题:出于高对比度的考虑,一般采用“黑底白字”的样式,但是这些固定显示位置的材料老化程度高于其它位置,以至于该位置在显示其它画面时会出现原有字样的残影。如图2所示,“camera”字样经过加速老化试验后,在色彩条纹测试画面仍然有残影,有关资料在2007年SID年会论文集中《OLED使用寿命对其应用于移动电话的影响》一文里有详细介绍,文中提及:只有当衰减率低于5%时,显示异常才不易被人眼所察觉。图2中经过6年老化试验后的测试屏,红光和绿光材料已有8.5%的衰减,蓝光已有16%的衰减,色彩条纹测试画面中“Camera”、“Options”和“Exit”的固定菜单字样残影清晰可见,因此尤其需要延长蓝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减轻图像“老化”现象的影响。第二幅色彩条纹测试画面是经过30年仿真老化时间后的结果,右下角的“2M”和左上角的信号图标也出现了轻微残影。
测试屏的初始亮度为250nits,经过老化试验后,测定红光和绿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100,000小时,蓝光材料仅为50,000小时。目前多家材料研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研制更长寿命的蓝光材料,另据有关报道,使用寿命更长的蓝光材料目前已研发成功。
该试验结果表明,目前OLED材料还不能满足“黑底白字”字样长期显示的要求,以6年使用时间为例,为了不出现残影现象,材料衰减率应小于5%,也就是说,材料使用寿命应在175,000小时左右。
4AMOLED笔记本电脑
TFT-LCD的主要应用市场是笔记本电脑。迄今为止,AMOLED在浏览网页时的功耗高于TFT-LCD,且用作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的中型尺寸AMOLED价格很高。如图1所示,功耗方面的不足将在近些年得到改善,但成本和价格问题仍是一大困扰。
针对使用寿命和材料老化问题,实验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如图3所示,按照笔记本电脑的一般使用特点,以手机的三个常用画面(两幅静态画面、一副动态画面)进行试验,并得出测试结果:红光和绿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100,000小时,蓝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50,000小时。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加速老化时间,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4%,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7%,在色彩测试画面几乎没有残影现象发生。继续实验至8年老化的时间点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6%,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1%,此时才出现轻微残影。通过实验结果初步认为:当中型尺寸的AMOLED价格下降后,将会成为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们的首要选择。
5AMOLED电脑显示器
台式电脑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对使用性能的要求基本相似,只是对台式电脑显示器而言功耗不再是主要问题,而使用寿命需要更长,并且对价格更加敏感。当电脑较长时间处于无输入静态时,将会自动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动态画面的保护程序对保护AMOLED非常有益处。以电脑显示器模式(含屏幕保护程序)对AMOLED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如图4所示,经历10年老化时间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9%,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6%,且未有老化残影;6年老化时间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5%,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0%,同样没有残影现象发生。
6OLED照明
随着电光转换效率的提升,AMOLED开始逐步被用作采光照明,而且其在照明领域的颠覆性创新甚至超越了显示领域。
AMOLED照明为室内装潢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采光模式――取代一般点式光源,AMOLED可制作成面光源,颜色可变调节,产品定位于高端,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
一般材料寿命为100,000小时的AMOLED照明设备,假设每天点亮12小时,则总共可使用23年,亮度半衰期约为10年,期间包括必要的保养与维修。目前AMOLED已作为背光单元,应用于TFT-LCD电视机。LED以低功耗的优势取代了灯泡和卤素灯,OLED带来的是新的采光设计思路。
7结论
结合Christensen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对TFT-LCD和OLED产业的形势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颠覆性创新模式――“高端技术创新”,例如显示行业,用户所期待的新技术总是以昂贵的价格面市,并可获得成功,就像早先人们期待能够将电视挂在墙上,TFT-LCD随之应运而生,预计未来OLED电视将以体积更薄、色彩绚丽、宽视角、高对比度以及低功耗等一系列优势抢占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欧美人最先发明出将TFT基板与液晶单元组合的技术专利,但真正将TFT技术产业化的国家是日本,并超越欧美等国家,引领TFT-LCD技术产业发展。TFT-LCD的最主要应用是笔记本电脑,虽然当时价格很高,并且在产品质量方面逊于CRT,但“平面显示”这一颠覆性创新技术,彻底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与接受。
AMOLED以一系列的竞争优势和高端产品的定位,对TFT-LCD产业形成了巨大威胁,从长远角度看,其成本和价格都将低于TFT-LCD。尽管在浏览网页等情况时功耗略高,但 AMOLED将以中小尺寸显示屏首先占领大量手持便携设备市场,这将促使制造者们投资力度的增大。一旦AMOLED的成本降低,它将很快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这些应用方面,经过初步实验后分析认为:使用寿命和残影现象已基本可以接受,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持续改进。电视显示模式的实验结果表明,AMOLED在显示动态画面和固定位置标示不存在问题,但“黑底白字”的字样模式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老化残影现象,因此必须提升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或适度降低对比度。
简而言之,近些年OLED的潜在颠覆性创新技术将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将大有作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C.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assachusetts, 1997.
[2] C. Christensen, M. Raynor.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3] C. Christensen, S. Anthony, E. Roth. Seeing What’s Nex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4] J. Estrin. Closing the Innovation Gap. Reigniting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McGraw-Hill, New York, 2008.
[5] M. Iansiti, R. Levien.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2004.
[6] R. Young. USFPD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March 2007.
[7] M. Portelliget, M. Robertson. Report (August 21, 2009).
[8] Display Search. Alternative Display Technology Report: OLED Technology (2006).
[9] A. L??peri. Discussions with leading emissive OLED material supplier and leading AMOLED panel makers (2009).
[10] A. Laaperi. OLED lifetime issues from a mobile-phone industry point of view. J. Soc. Info. Display 16, No. 11 (2008).
[11] A. Laaperi, I. Hyyti?inen, T. Mustonen, S. Kallio. OLED Lifetime Issues in the Mobile-Phone Industry, SID Symposium Digest 38 (2007).
[12] A. Laaperi, M. Torkkeli.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Display Industry. ISPIM 2009 Conference(June 2009).
作者简介:Antti Laaperi,就职于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诺基亚公司,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