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综合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综合护理论文

第1篇

1.1方法

1.1.1心理干预由于妊高征对孕产妇及妊娠结局均有一定影响,患者在得知其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血压波动较大,给患者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状况与其进行沟通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1.2子痫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生子痫后禁食并取头低侧卧位,帮助患者将口鼻内分泌物及痰液吸出,同时做好口腔、皮肤及外护理,遵医嘱给予降压、解痉、镇静、利尿等药物,待子痫控制后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1.1.3分娩期护理妊高征患者多伴有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血压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在患者临产前应密切观察其血压及病情变化情况,对采取顺产的妊高征患者要做好产前评估,建立常规静脉通道,采取剖宫产的妊高征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教育,告知患者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减轻分娩期间应激反应程度。第一产程密切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第二产程给予持续吸氧,同时给予胎心监护及血压监测;第三产程要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缩宫素10~20U肌肉注射。

1.1.4产后护理分娩后帮助患者更换被服,加强会及皮肤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产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尿量及尿色,若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立即报告主治医师。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4d后血压和妊娠结局。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妊娠结局

观察组患者早产、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2篇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本院2010-09~2013-09间收治的99例接受手外科治疗的患者,男54例,女4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5±9.2)岁。手部损伤部位:手掌17例,手背32例,手掌与手背21例,掌背与指背29例。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n=44)与对照组(n=45),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路径,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就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并发放手外科治疗手册共患者自行阅读。健康教育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

(1)入院宣教: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向其介绍手部外科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帮助其掌握;介绍其主治医生,带患者回病房时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使其较快地适应医院,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况以便接受治疗。

(2)心理干预:由于手外科患者手部活动在受伤后突然出现不便,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担心预后和手功能的恢复。责任护士应依据每个患者的状况,制订详细的心理治疗计划。通过及时的沟通和良好的态度,获得患者的信任,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缓解其心理负担,消除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通过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的成功病例,向患者说明在遵医嘱积极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增强其信心与治疗的依从性。

(3)术后宣教:患者手术回到病房后,责任护士应主动问其需要,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4)用药宣教:由于患者一般对药物使用不够了解,需要护士在治疗之前就及时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治疗作用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了解的情况下资源配合治疗,同时还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控制。

(5)出院宣教:护士应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及时指导,就复诊时间、自我护理及饮食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告知出院后有关康复与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留取联系方式,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嘱咐患者及时与责任医师联系,而护理人员则通过电话随访其康复状况。

1.3评价指标①血管危象:主要依据毛细血管反应的快慢(正常1~3秒),<1秒为动脉危象,>3秒为静脉危象。②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恢复、外观、运动功能、血液循环状态、日常生活活动、恢复工作情况等六个项目,满分100分,100~80分为优,79~60分为良,59~40分为差,<40分为劣。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健康教育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健康教育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5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5)。

2.2对照组与健康教育组患者手功能恢复状况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手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u=405,P<0.05)。

3讨论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床位编制1200张,有临床医技科室42个,其中2012年接收住院患者27865例,2013年接收住院患者28937例,护理单元30个,护理人员552名,护士年龄20~54岁,平均(31.45±6.72)岁。职称分布:主任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51名、主管护师124名、护师165名、护士204名;学历分布:本科98名、专科265名、中专189名。

1.2方法

1.2.1护理分层方法:

我院护理管理岗位按照三级管理岗位设置(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依据楼建华及温贤秀等的分层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并查阅有关资料、征询专家意见,将临床护理人员按职称、学历、工龄、业务能力等设置为N0-N45个层级,并分层使用。各层级最基本的要求是:N0为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注册护士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要求工作1年以内;N1:为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注册护士,有从事特殊护理岗位如ICU、急诊、血液净化、手术室、产科等相应准入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护士1-5年、护师1-3年;N2:为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注册护士,应聘护师、护士技术职称,护师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工作3年以上;护士工作5年以上,具有从事特殊护理岗位如ICU、急诊、血液净化、手术室、产科等的准入资格。N3:为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注册护士,聘任主管护师技术职称,或专科护士岗位,从事相应临床护理技术工作5年以上;N4:为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注册护士,聘任副主任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应临床护理技术工作10年以上。

1.2.2层级护理分工:

按层级护理进行不同层级的工作,低层级护士主要从事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中层级护士在做好并指导低层护士工作的基础上执行专科护理和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高层级护士从事临床新技术、新业务、解决疑难、危重症患者护理问题,并做好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2.3护理质量考核方法:

护理人员不仅分级工作,同时护理管理机构对不同层级人员设有不同职责、素质、知识及能力要求,而且按层级管理需要分别给予理论及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四川省三级医院管理要求,结合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了严格的层级工作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实施三级护理管理责任,对护理工作进行过程及结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的质量检查、指导、考核,然后汇总分析,并持续改进。

1.2.4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分层管理前(2012年)、后(2013年)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投诉及不良事发生情况。①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病房管理、优质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及院感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每个维度100分;②护理满意度: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护理满意度随机调查。③统计层级管理前、后护理投诉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

2结果

2.1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

分层管理后测评8项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比分层管理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层管理前(2012年)随机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879人次,满意人数823,满意率为93.63%,分层管理后(2013年)随机调查护理满意度942人次,满意人数为915人,满意率97.13%,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4,P<0.01)。

2.3护理投诉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分层管理后从表2可以看出,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分层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护理层级管理的意义:

由于护理工作繁杂,且人力资源缺乏,传统的护理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质量的需求,同样也未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而采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能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它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在保证护理人员活力及创造力的基础上,同时保障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2层级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我院层级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及流程,组成护理工作管理平台,坚持以专业岗位需求,培养一岗多人、一人多能的实用人才,并进行层级岗位管理质量监督、评价,进行激励及持续改进。从表1看出,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都明显提高(P<0.01)。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层级管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可以让每个护士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强自律,层层质量控制,保证了护理安全,培养了护理人员管理能力,弥补了护理管理人员精力有限的缺陷;②实现人才和合适岗位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了传统的吃大锅饭或不同能力、不同职称干同一工作,致使出现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现象;③分层和定期考核、评估,建立了竞争机制,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有序发展;④高层级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起到模范的传、帮、带作用,增强了凝聚力,构建了护理和谐团队。

3.3层级管理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能反映护理工作质量,它是衡量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是判断医院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重要指标。通过层级管理后,护士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明确,更能积极了解所管患者的治疗、护理、生活情况,主动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3.4层级管理减少了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层级管理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1)。由于层级管理的力度及范围被强化了,护理管理人人参与,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员的潜力,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经济、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融洽,因此护理投诉明显比层级管理前减少;同时由于层级管理责任落实,质控到位,有预见的对各科室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结语

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6.4±5.3)岁。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4±4.1)岁。上述患者主要病症包括了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协助完成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疼痛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就需要加强疼痛评估并以此作为患者质量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应用到动态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止痛处理。②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感以及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让患者的这些负面情感得到控制并稳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一方面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构建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房中添加一些患者喜爱的元素如播放音乐等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她们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让患者可以更清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③护理。在产妇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这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疼痛并能够促进产妇创口恢复。术后让患者保持半卧位从而让腹部肌肉得到放松来缓解疼痛感。在患者离床运动时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协助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预防患者因为腹肌紧张出现疼痛感。④行为辅导。通过行为辅导告知患者一些疼痛减轻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法以及肌肉放松方法等。⑤伤口护理。在产妇进行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对其进行麻醉,但是在物作用消失后产妇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产妇的伤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伤口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洁净,让患者伤口处于干燥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则需要拆除缝线同时对患者进行创口引流,采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若患者伤口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可采用酒精湿润的纱布敷料。⑥控制药物使用。用药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并尽可能降低药物剂量来增强镇痛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极为疼痛。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度、较为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不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3天开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100例新生儿中男45例,女55例,排除新生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胃肠道闭锁或畸形等。分为预防组50例,出生时羊水混浊II°-III°40例,母血吸入2例。断脐后即予洗胃治疗。治疗组50例,出生时羊水混浊II°-III°35例,母血吸入3例。出生时没有立即洗胃,出生1~2h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白色粘液或咖啡色液,吃奶后呕吐加重,确诊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后,均予洗胃治疗。

1.2洗胃方法

材料:10~20ml注射器1支,35℃~36℃生理盐水100ml,5~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1条,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1副,弯盘及治疗碗各1个。糖水20ml,无菌石蜡油棉球2个。操作: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洗胃效果最佳,取5~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测量胃管需插入的长度并做好标记(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加上耳垂至剑突下的距离),用石蜡油所需胃管的长度,从口腔快速插管固定,经口插管优于经鼻插管,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取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用35℃~36℃生理盐水洗胃,每次缓慢注入10ml,约2~3min后吸出。反复灌洗至洗出液澄清为止。

1.3疗效标准

显效:洗胃治疗后1d内患儿无呕吐,每日摄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有效:洗胃治疗后2d内患儿有呕吐,1~2次/d,每日摄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无效:洗胃治疗后2d内患儿有呕吐,≥3次/d,每日摄入奶量减少,大小便次数减少。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1.5治疗结果

预防组总有效率96%,治疗组总有效率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0,P<0.05)。2组患儿洗胃治疗后结果。

2护理

2.1洗胃前护理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其说明洗胃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儿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2洗胃中护理

(1)操作者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插管动作要轻柔,有阻力时切勿硬插,避免损伤组织黏膜。如出现窒息,明显呛咳等并发症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拔管,予吸氧等处理,或缓解后再进行操作。(2)胃管需插入的长度适中,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管插入不宜太深,也不能太浅。插入太深时胃管易在胃内盘曲,影响洗胃质量,插入太浅易引起呕吐。(3)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插管后需同时使用基础护理学所介绍的3种方法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缺一不可。因为新生儿喉头分泌物过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的液体。另外,如果胃内积气,将插入胃内的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时可见气泡。因此应综合使用3种方法以确定胃管在胃内。(4)灌洗时先抽吸胃内容物,操作过程中可适当轻柔地更换,依次为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每种停留1~2min,最后取左侧卧位洗胃,变换加腹部按摩,有利于充分洗净整个胃粘膜。灌洗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胃粘膜。抽出液应与吸出液相符,避免胃扩张或胃液反流引起窒息等并发症。(5)拔管时应反折胃管末段,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拔出胃管,以防止胃管内液体滴入气管导致窒息。

2.3洗胃后护理

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使分泌物自然流入十二指肠至下消化道,不易出现胃潴留,减少呕吐的发生率。洗胃后注入5%葡萄糖液,体重3000g左右者≤10ml/次,体重4000g左右者≤15ml/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肠蠕动增加,减少呕吐的同时还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洗胃后观察2h无呕吐可试喂奶,每次喂奶应托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胃内气体,防止呕吐。

3讨论

第6篇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级护理专业4个班的17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4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人,其中男16人,女62人,年龄22~24岁;实验组93人,其中男15人,女78人,年龄22~24岁。两组护生前期均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第5学期开始学习急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术操作。教材均采用周秀华主编的《急危重症护理学》,其中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的实验内容为8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时数相同,24位护生一轮,两组由同一教师任教。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的实验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输液泵、除颤仪、监护仪的使用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等,按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纠错的步骤进行。实验组采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急救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24位护生分为4组,每6人一组,第一次实验课先由教师讲解相关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等的使用要点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然后护生实践练习。课后教师布置一个病例让护生准备(模拟抢救),如ICU病房有一位70岁体重为60kg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面罩吸氧1天后,神志逐渐模糊,SpO2(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在21点SpO2突然降至60%,患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ECG(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要求各组护生分析讨论病例。第二次实验课时,利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患者的临床表现,设定抢救时间,选择一组护生要求其分工配合模拟抢救,若在规定的时间未完成抢救,患者就会死亡。护生可采用各种急救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输液泵、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除颤仪等,将整个急救过程演示出来。在一组护生完成抢救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其他护生讨论,如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病情变化?抢救中要用到哪些药物?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哪些不良反应?对此类患者的观察重点是什么?各组护生发言并阐述抢救中的经验和不足,教师最后给予总结。

1.2.2评价方法(1)护生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护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实验组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对照组发放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2)理论和操作考核。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成一套试卷,随机安排考场顺序,考试结束后按照考场顺序统一装订试卷,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流水阅卷。操作考试采用相同的项目进行考核。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

2讨论

2.1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贴近临床SimMan综合模拟系统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出疾病的特征,通过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患者的表现,使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模拟抢救要求护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和决定,从而实施抢救,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护生的决策能力,强化了急救意识,让护生充分体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在急救中的意义,体会到救治患者成功的喜悦心情,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之情。

2.2提高了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以护生练习急救操作为目的,强调对急救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忽略了真实临床情境。而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进行急救教学时,是针对不同病例设置不同临床情境,要求护生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抢救患者时需设置呼吸机参数、应用抢救药物、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教学要求护生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促使护生早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3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传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以护生拥有熟练的急救操作技能为目标,而临床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需要几位医护人员分工配合、共同实施。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的教学中,要求几位护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讨论、分析、实施抢救,增强了护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护生的团队精神。

第7篇

[论文摘要]针对猪的吸道综合征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到14-16周时饲料中添加药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从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病源:病毒、细菌、霉形体(PMS)、猪衣原体肺炎、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

(二)非传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2.日粮因素: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的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3.易感猪群因素: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药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

(一)发病机理

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线是鼻腔。呼吸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三、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二)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

(三)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四)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五)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四、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参考文献:

[1]吴清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M].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32-335.

第8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6.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1.2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2.2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护理

3.1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3.2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保药液使用完全,剂量准确,保证药效;第二可以有效减少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研究表明:针尖及针柄外附着药液,注射时随针头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可致针眼处血管出血,形成皮肤淤斑[5]。同样道理,如果不是一次性预灌制剂,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博普青,需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约0.07ml空气,并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端,注射完毕注射器内少量空气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避免了拔针时残余药液对组织的刺激[5],减少局部淤斑。因为注射器的及针头内残留量为0.07~0.08ml[6],因此,这样做是安全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7]。临床观察,按压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应与患者其他部位注射、输液、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相区别。(4)左右交替,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8]。

3.3注射后护理

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按摩注射部位,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4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中,共有8例(11.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均出现在用药后7~9天。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情况,询问患者尿液、大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注射部位出血共68例次(5.96%),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悉,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2例患出现注射部位较大面积淤血和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腹胀时,按揉、热敷腹部引起出血,提醒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3例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消瘦,注射时误入肌层引起。提醒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改进了注射方法,提出了防范出血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aunwaldE,AntmanEM,BeasleyJW,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3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程立,梅瑞杰.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探讨.中原医刊,2003,30(21):60.

6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护理研究,2002,16(1):9.

第9篇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的急重症,如不及时诊治会引起严重伤残,护理在其诊治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分析28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术前观察、术后护理及预防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8例,男27例,女1例,年龄18~62岁,平均37.8岁。原因:挤压伤4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3例,因胫骨结节骨折在外院门诊小夹板固定不当发生筋膜室1例。受伤至确诊时间2~24h,平均13h。

2结果

本组28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行切开减压术,23例因胫腓骨骨折同时行髓内钉内固定术,28例创面细菌培养均呈阳性,无一例深部感染及骨髓炎。20例患者一期缝合愈合良好,该组患者术后7~11天缝合;7例患者减张缝合二期植皮愈合,该组患者术后10~21天缝合,上述27例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即小夹板固定的患者)因广泛肌肉神经坏死经反复清创换药,2个月后伤口植皮才愈合,该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

3护理

3.1术前护理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及症状并详细检查。局部观察的方法包括:望、触、动、量。望:患肢有无肿胀、淤斑及张力性水疱,足部是否存在红肿、青紫及大理石花纹;触:小腿皮肤张力,足部皮温,足背部、足底部感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动:足趾有无被动牵拉痛;量:测量小腿周径,每30min1次,观察肿胀是否加重。全身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液,尤其是尿液的量、颜色。

在无骨筋膜综合征出现之前,应抬高患肢,小腿部间断冷敷以减轻出血、肿胀及疼痛。同时,使用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入院后详细告知患者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变化立即告知医生、护士。入院后禁用强效镇痛药,一旦可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化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2术后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一旦确诊,即行切开减压术[1]。术后还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疼痛及肿胀情况,如仍有疼痛、麻木、发绀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减压不彻底,及时通知医生及早处理;根据医嘱应用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等消肿药物,并继续使用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消肿;术后因切口大、深筋膜开放,伤口渗液较多,每日需换药1~2次,应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气味;术后1周内每日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观察有无感染、贫血及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对症治疗;每周2次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来控制伤口感染;做好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min,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皮肤。防止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压抑、对预后顾虑重重等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应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介绍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医护人员给患者多方面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4讨论

4.1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和临床表现有利于护理和诊断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的急重症,要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本组1例患者就是因为当地医院延误诊断致小腿肌肉神经广泛坏死、患肢严重功能障碍。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为准确判断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部位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护士观察和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小腿骨筋膜室由前室、侧室、深后室、浅后室四室组成,其中前室有趾长伸肌、长伸肌、胫前肌、胫前动、静脉及腓深神经等;侧室有腓骨长短肌、腓动、静脉等通过;深后室有胫后肌、趾长屈肌,长屈肌、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等;浅后室内有小腿三头肌等。如前室压力过高,足背内侧麻木、痛觉减退、被动牵拉足趾跖屈可诱发疼痛加重;侧室压力过高,足内翻可诱发疼痛加重;浅后室压力过高,踝关节背伸可诱发疼痛加重;深后室压力过高,被动牵拉足趾背伸可诱发疼痛加重。小腿骨折或挤压伤后出现小腿肿胀严重、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局部出现麻木、青紫或大理石花纹即可诊断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4.2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护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病情仍然很严重,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术前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则有减压不彻底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术后1周内每日复查血常规及急诊生化以监测有无感染、贫血及电解质紊乱,注意伤口渗液的量、颜色、性质和气味的变化并定期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检查,遵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除应用消肿药外术后6h还可辅以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气压式足底动-静脉泵(即A-V泵)原理是模拟人走路或劳作时足底所承受的压力,而加快下肢静脉血流,促进组织水肿吸收,减轻肢体肿胀,并使疼痛得到缓解及时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4.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小腿伤后48h内,早期可给予局部间断冷敷,可在不同的部位交替进行,每处15~20min/次,以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或出血从而减轻骨筋膜室内压力,从而缓解肿胀和疼痛;一旦可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如石膏、绷带等,以免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骨折后或术后可静脉输入甘露醇、七叶皂甙钠来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促使组织脱水来减轻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输液时宜选择较粗静脉且勿使药液露出血管外,以免发生组织坏死,但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患者禁用;伤后或术后可应用A-V泵以增加下肢血液回流,防止静脉血栓、减轻肿胀、减轻疼痛。

总之,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是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5.0±5.2)岁;重症胰腺炎9例、肠瘘6例、肝脓肿5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4.8±4.6)岁;重症胰腺炎8例、肠瘘6例、肝脓肿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种类等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医学护理方法

对照组:正确固定双套管,外接引流管长度适当;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适时进行负压的调整;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防止引流管出口处打折;调节冲洗液滴速;观察引流液性状[1]。

观察组:给予综合医学护理。术前:做好心理医学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置管前给患者镇痛药。术中:置管时陪护在患者身边,做好心理支持;以肢体语言和眼神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避免患者躁动而影响置管操作进程[2]。术后: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适当的负压,一般于10~20千帕,需及时调整冲洗液滴速,每日冲洗液量约1500~2000ml。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时倾诉不适,嘱家属及亲友多陪伴、关心患者;心理医学护理贯穿整个疗程,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适当调整心理疏导方法和健康教育内容[3]。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肠瘘、胰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导致内稳态失衡。每日注意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除了局部消毒外,还要遵医嘱给予预防感染的抗生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引出血性液注意活动性出血,引出黄绿色、金黄色液体,提示发生胆漏[4]。

1.3观察指标

术后引流液转清时间和并发症(套管脱落、出血、感染、引流管堵塞)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系统,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液转清时间及并发症比较,见表1。

观察组引流液转清时间早于对照组;套管脱落、出血、感染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第11篇

1.1护理方法

1.1.1研究组:给予小儿手足口病综合全面性护理。

1.1.1.1心理护理:患儿口腔内疱疹、溃疡等严重影响食欲,患儿哭闹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患儿讲故事、做游戏等分散患儿注意力、安抚患儿情绪,减轻患儿紧张情绪积极的配合护理。

1.1.1.2饮食护理:手足口病导致患儿口腔溃疡、消化功能减弱等,因此护理人员给予患儿流食、无刺激性食物,避免生、冷、辛辣等食物,同时多摄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并且讲究色香味来增加患儿食欲,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还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使水电解质维持平衡状态。

1.1.1.3口腔护理:通过正确的口腔护理可以改善患儿不适同时可以促进溃疡快速愈合,饭后及时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患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用西瓜霜、冰硼散等药物涂抹溃疡处,对于流涎的患儿及时擦干并清洁口周。

1.1.1.4皮肤护理:皮肤出现疱疹时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涂抹,在涂药后家长密切看护,避免患儿误食,饮食前将药物及时擦去,同时保持床单及皮疹周围皮肤干燥和清洁,经常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处引起感染,小婴儿加强臀部的清洁、干燥护理,尽量避免使用纸尿裤,降低红臀的发生率。

1.1.2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隔离护理,保持隔离室通风良好,每天对病房用紫外线照射2h,地面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让患儿勤洗手,并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等变化情况。

1.2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护理3d后疱疹数量显著减少、无渗液且基本结痂,无发热等症状,食欲良好;有效:护理4~6d后疱疹数量有所减少,且出现干燥结痂,食欲恢复良好;无效:护理6d后疱疹数量未见减少,有渗液和发热症状,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效果

患儿通过治疗和护理后口腔溃疡、发热、食欲下降等有所好转,疱疹基本消失。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高于对照组的8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12篇

1.1对象

从自愿报名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的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选拔标准:①通过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④参加医院组织的统一英语考试,成绩>80分。最终选取160名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6名,女性154名;年龄20~39(25.34±3.46)岁;学历:本科150名,硕士10名。

1.2方法

专业英语培训活动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为期9个月。

1.2.1集中授课和情境模拟演练

每月进行4次集中授课,共8个学时,第4周的2个学时为特定情境的床边演练。①集中授课:由我院编译组教师担任集中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均兼任某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授课,英语水平为专业8级以上。集中授课分为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部分,分别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作为培训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2》为中英文双语编写,附有英汉对照词汇表、课文注释及简短的练习讲解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教材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视、听、说教学活动,锻炼护士专业英语的临床应用能力。②分组情境模拟演练:每单元后设置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情境问答、专题讨论等练习形式。教师讲授完理论内容后,共同观看录像,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共分为16组,每组10名护士。情境模拟演练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更正。

1.2.2英语授课比赛

英语授课比赛采取幻灯片授课的形式,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分别在小组内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优秀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由护理部组织的英语授课决赛。在比赛前,邀请编译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有4名护理人员获得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通过英语授课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授课能力,而且为临床教学和外语交流储备了人才。

1.2.3护理英文学术报告

护理部、科教处组织安排护理人员书写相关专业学术报告,然后组织英语专家团队对上交的护理英文学术报告进行指导及筛查,选取部分护理人员作护理英文学术报告,每半年组织1次,每次3h。学术报告的重点是新技术和本专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通过举办护理英文学术报告可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医学英语的内在和外在动机,提高其在医学专业领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在培训前后进行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语考核,并统计SCI篇数。①英语笔试考核:满分100分,以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试题为笔试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及词义转换、英译汉、完型填空、作文书写。②英语口语考核:满分100分。聘请山东大学3名外籍英语教师、我院编译组2名英语专业教师和有过出国进修经历的2名博士生作为评委,通过对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问,考查听说能力,然后通过对抽签选中的护理情境对话进行现场翻译,考查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③SCI篇数:统计2012年1~9月和2013年1~9月160名护理人员发表的SCI文章篇数,包括已被录用还未刊出的文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英语笔试和口语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差异。

2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共发表SCI文章7篇,培训后12篇。

3讨论

为提高在职护士的英语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对160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由表1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21.4分,英语笔试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与书写能力。多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为临床护士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并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员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其弊端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分的“哑巴英语”。本次英语培训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活动场地体现了临床护士的实际需求,活动主题贴近临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活动以对话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此外,通过举办英语授课比赛、进行临床护理案例英文学术报告,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使护士主动思考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护理新进展,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了护理人员撰写和发表SCI论文。

4小结

第13篇

【摘要】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PGS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经鼻肠内营养因其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而在临床日益受到重视。我科2000年1月~2006年6月对16例PGS患者在使用促动力药基础上使用经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38~71岁,平均50岁。其中原发性胃癌11例(BillrothⅠ式吻合7例,BillrothⅡ式吻合4例),胃溃疡1例(BillrothⅠ式吻合),胆总管下段癌1例,胰头癌2例,壶腹部癌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消化道吻合术)。5例患者为手术后4~6天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时出现腹胀、呕吐,11例患者为术后拔除胃管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出现呕吐。上腹部有振水音16例。上述病例均符合秦新裕等提出的PGS诊断标准。

1.2方法本组病例均选用Folcare螺旋形鼻肠管,患者均在胃镜直视下置入鼻肠管,鼻肠管深度为到达流出道远端30cm左右。置管成功后即输入营养液能全力,肠内营养前后定期监测体重、血常规以及血生化,胃瘫恢复后即可予流质饮食,观察3天左右,若患者进食情况良好,无腹胀呕吐等症状,即可拔除鼻肠管。

1.3结果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痊愈,胃动力恢复时间为6~55天,平均18天。经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均明显提高。本组病例肠内营养期间1例出现腹泻,4例出现腹胀,经调整输液速度、温度和输注量后症状明显好转。

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于整个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全过程。由于手术本身已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创伤,胃瘫的发生对患者是再次的打击,患者可出现悲观、焦虑、烦躁、失落的情绪,甚至丧失康复的信心。在进行肠内营养前,把握合适的时机,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的讲解胃瘫的发生机制及一般诊治的过程,使患者及家属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在心理上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才能配合治疗。

2.2一般护理注意保持胃管引流液通畅,记录每24小时出入量,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定期复查血电解质、血糖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肠减压期间每日口腔护理2次,随时观察患者咽喉部情况。并做好呼吸道护理。

2.3鼻饲管的护理注意将胃管和鼻肠管分开固定,每隔1天换个方向固定,防止压迫鼻腔。平时在巡视病房时,应该注意观察鼻肠管是否扭曲、滑脱,锁扣是否盖好,白班和夜班做好交接班工作。

2.4输液管理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能全力使用前应摇匀,第1天输液时,患者若无反应,第2天可速度加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加量。能全力应注意保温,温度应保持38.0℃左右,滴注过程中,每6~8小时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次。应熟练掌握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其常见报警的处理方法,尤其夜间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堵管应立即温开水反复冲洗,保持管道畅通。还可用5%碳酸氢钠冲洗、溶解沉淀物,冲管时用力应由小到大,不可突然过大,否则可冲破导管。同时要按静脉输液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管每24小时更换1次,每瓶能全力输注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能全力开瓶后应立即使用,如暂不输注,要置于冰箱保持,应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

2.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一般分为机械性并发症和肠道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有营养管堵塞、置管不当、误吸、营养管周围瘘、营养管脱出等。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患者死亡。预防的关键是正确置管,防止胃内容物潴留和返流。肠内营养时患者予坐位或半卧位,可适当将床头抬高30°~45°,每天至少应该检查胃的残余量3次,胃的残余量应<200ml。肠道并发症有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这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配置浓度有关,尤其是危重患者腹泻的发病率较高。

三、讨论

肠内营养不仅仅是单纯的营养支持,更重要的是使细胞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基本功能,从而保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结构,改善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PGS患者虽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但会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的能力,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有研究表明,静脉滴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因此我们认为,术后一旦诊断为PGS,应尽早置入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本组病例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2周左右胃肠动力恢复,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初步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治疗PGS的措施。加强护理是保证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442.

第14篇

关键词:围岩稳定分类;模糊综合;可拓;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1-0101-04

1 概述

如何解决TBM施工中基于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围岩稳定分类问题对于减少施工风险,保证其快速、安全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在山西引黄工程的双护盾TBM施工中,工程人员根据渣料和TBM掘进参数的地质编录进行的围岩稳定分类,不仅快捷简便,而且符合TBM施工特征。但工程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定性阶段,运用起来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很受限制。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岩体的运用中,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吻合的稳定分类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可拓理论应用于围岩稳定分类的合理性,将其与其他在围岩稳定分类中目前应用已经比较多的数学方法进行比较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探讨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以及其与可拓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

比较。

2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理论

设给定两个论域:

(1)

式中:U代表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V代表决策评语所组成的集合。首先考虑U中

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考虑该事物对决策评语的隶属度,这样第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集为:

(2)

它是决策评语V上的模糊子集。有m个考虑因素的评判就构成了总的评判矩阵R。R是考虑因素论域U到决策论域V的一个模糊关系,可表示为:,其中由相应隶属函数求得。一般而言,岩体各评价因素对稳定性级别隶属函数可取正态模型。

在所考虑的因素之间,各因素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于是定义一个权重,称为U的因素重要度模糊子集,可表示为:

(3)

称为对的隶属度。

当模糊子集和模糊矩阵R为已知时,即可作模糊变换进行综合评判:

(4)

式中:是与通过一定的模糊算子运算得到的,这里的“”表示取小-取大运算。

成为决策评语集上V的等级模糊子集。得到了模糊子集后,则可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其类别。

3 围岩稳定分类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在形式多样的隶属函数中如何选取符合工程实际的隶属函数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隶属函数时,满足,而当远离时,函数值应变小。因此,围岩各评价指标对稳定性类别隶属函数可取正态模型,即:

(5)

式中如果给定了的划分区间,则,,即为所属区间的平均值。另外各种物理量边界值介于两种类别之间,对两种类别隶属度相同,令其近似为0.5,即,和分别表示该类别物理量的上下边界值。则:

(6)

4 围岩稳定分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模糊数学在围岩稳定评判的应用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形式各样,没有固定的基本模式可循。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主观赋权;客观赋权;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这里介绍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由参考文献[1]的围岩可拓分类标准可见,同一指标在各个类别的标准值变化幅度不同;不同指标在相同类别的标准值变化幅度也不相同。因此可以认为指标本身的重要性已反映在变化幅度大小不同的分类标准值之中。但从工程安全的角度考虑,指标的值落入的类别越大,该指标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越是不利,应赋以越大的权重。根据此原则,参考有序一元比较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用1~0作为标度的概念,取定:等于、小于指标的第类标准值(下限值)者,其未归一化权重等于1,每递减1类,未归一化权重递减0.1。本例j=4,按取定则如表1:

5 模糊算子的选取

在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中,模糊算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评判结果的科学性,常用的模糊算子有: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

(1)取小-取大型:,即 。

(2)乘积-取大型:,即。

(3)加权平均型:,即。

(4)全面制约型:, 即 。

(5)均衡平均型:,即 。

6 建立围岩模糊综合稳定分类标准

参考文献[1]的5个评价指标——TBM刀头推力C1(t)、片状岩渣含量C2(%)、节理状况参数C3、风化系数C4、地下水流量参数C5(L/min·10m)作为围岩模糊综合分类的评价指标,引用参考文献[1]的围岩可拓分类标准,作为围岩模糊综合分类标准,如下表2:

7 待评围岩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以文献[1]N1段为例,5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后依次为C1=0.29、C2=0.15、C3=0.10、C4=0.55、C5=0.98,根据式(5)计算其评价指标关于各围岩稳定类别的隶属度如下表3:

8 待评围岩稳定类别的模糊综合评判

将N1段的数据代入式(7)得该段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根据式(4),分别应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得N1段围岩关于各稳定类别j的最终模糊子集如下表4:

注:表中按最大隶属原则,隶属度值最大者即为N1段围岩所属类别。

同理分别应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得参考文献[1]N2段围岩关于各稳定类别j的最终模糊子集如下表5: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取小-取大、全面制约、均衡平均三种模糊算子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别。究其原因:取小-取大型,实质上只考虑了突出评价指标而忽略了其余评价指标影响的评判;全面制约性,恰好与取小-取大型相反,它是突出信息中的次要因素而进行评判的;均衡平均型是用权系数进行限制而进行评判的。均不符合这里所

评价选指标对于评判稳定类别的影响的实际情况。

而乘积-取大、加权平均两种模糊算子算得的结果均符合实际情况。究其原因:乘积-取大型,虽然其评判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但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也是突出了其主要评价指标对于评判结果的影响;而在加权平均型中,每一个评价指标对于评判的结果都有一定的贡献,更符合这里所选指标对于评判稳定类别影响的实际情况。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可拓方法的评判中所选的最终关联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9 可拓评判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比较

针对可拓评判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山西引黄工程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中的应用,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9.1 理论上的比较

在模糊数学中,给定论域及中的一个模糊子集A,用区间[0,1]中的数来描述中的元素属于A的程度,记作,0≤≤1,此函数为隶属函数,它是描述事物的模糊性的工具。

在可拓数学中,给定论域及中的一个模糊子集A,用中的数来描述中的元素属于或不属于A的程度,记作,。表示c属于A的程度,表示c不属于A的程度,表示c既属于A又不属于A,此函数为关联函数,它是描述事物的可变性的工具。

由此可见,隶属函数是关联函数的特例或者说隶属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联函数。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它扩大了数学的研究范围,使数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研究矛盾问题,扩展到质与量相结合的物元。这两类数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6:

9.2 应用上的比较

虽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可拓评判方法应用于山西引黄工程中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的评判时,得出的评判结果都与实际情况吻合,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隶属函数的确定,现应用于工程岩体分类的隶属函数形式多样;模糊综合评判中计算模糊子集的过程中模糊算子的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次数的选取,这里只进行了一级综合评判,究竟采用几级评判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模糊综合评判相比较而言,可拓评判方法相关方面的确定简单明了,而且应用起来方便、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10 结语

(1)隶属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联函数。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它扩大了数学的研究范围,使数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研究矛盾问题,扩展到质与量相结合的物元。

(2)虽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可拓评判方法应用于山西引黄工程中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的稳定分类时,得出的分类结果都与实际情况吻合,但人为因素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影响更大,例如模糊隶属函数、模糊算子、模糊综合评判的级别选取等,而应用可拓评判模式时相关方面的确定简单明了,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参考文献

[1] 黄祥志,佘成学.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0):1800-1804.

[2] 苏永华,颜立新,等.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J].矿冶,2000,(4):6-9.

[3] 陈守煜.模糊最优归类理论模型及其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与场地土类别评定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3,(12):26-36.

[4] 刘普寅,吴孟达.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第15篇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护理

1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潮热、易激动、紧张、抑郁、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内向人格居多,孤僻、思虑过度,多疑惑、固执、自尊心很强等,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

护理干预更年期综合征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护理、自我调整心态,即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中医护理注重整体护理,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护。

2.1教育患者自我控制疾病护士可帮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克制不快的心情,以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事物。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顺利渡过更年期最重要的条件。教育患者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及工作,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发胖,尤其是活动少、工作时间多坐者;要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居住环境保持整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外阴,避免阴道炎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2.2心理护理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和健康有很大关系,情绪的改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古人尤其重视精神护理,《内经》中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护士可主动与患者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想法、顾虑及情感需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如发现患者有不良的认知或对疾病有不利的应付方式时,及时给予纠正、安慰、鼓励和帮助,引导患者面对现实,帮助患者应对处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2.3饮食护理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理原则,根据更年期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补益。例如,阳虚患者应忌食寒凉,宜食温补类食物;寒证患者应忌食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等。女性更年期饮食保健一定要减少摄取高脂肪食物和糖类,少吃肉类,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少吃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各种鱼类和植物油,植物油不但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还能供给人体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多食绿叶蔬菜和杂粮,绿叶蔬菜和杂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特别是黄豆及其制品,还含丰富的弱性雌激素,可缓和更年期妇女因雌激素锐减而造成的痛苦;适当补充钙剂,由于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可以补充钙质,缓解缺钙的烦恼,同时此类食物中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利于缓解更年期烦躁易怒、骨质增生等症状。

3中药调护更年期综合征

3.1更年期潮热汗出调护中药敷脐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患者[1],药物制作:五味子、五倍子、何首乌、酸枣仁各等份,共研调末。贴敷方法:脐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根据脐部凹陷浅深大小不同,取药粉5~10g用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上,敷药直径2~3cm,药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用胶布固定,胶布过敏者用纱布外敷后用布带系于脐部固定,24h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3.2更年期尿道综合征调护尿道综合征属于中医“淋证”范畴,王建勇[2]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用基本方:紫河车、五味子各10g,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各30g,车前子1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并将药渣再加水煎汁100ml,坐浴熏洗,每日1~2次,15天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