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周边环境安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基坑;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与水泥土搅拌桩咬合支护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大道与世贸路交汇处西南侧,场地西侧为世纪中央城。拟建一幢大型购物中心,地上四层,地下三层;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6255m2,总建筑面积81618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约46776m2。
本工程均采用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750m。场平标高为-0.5~-1.0m,基坑底标高-11.500~-15.100,基坑深度11.00~14.60m,基坑围护周长约668m,面积约为18270m2。图1基坑平面位置图。
图1基坑平面位置图
2 地质情况
2.1 场地地表水
勘察场地内无地表水,场地东侧约1km处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赣江。
2.2 场地地下水
地下水分为三类: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之中。
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的
稍密~中密状砂土中,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勘探期间测得稳定地下水位埋深10.00~13.80m。
红色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第三系新余群砂砾岩、粉砂岩层的裂隙中,主要受上部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补给。
土层分布情况详见表1,土场地岩土分布情况详见图2。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m) 重度(kN/m3) 浮重度(kN/m3) 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度)
1 杂填土①1 3.9 17.5 - 0 8
2 淤泥质土①2 2.6 16.9 - 8 9
3 粘性土②1 4 19.1 - 16 10
4 中砂③1 5.5 19 9 0 31
5 粗砂③2 3 19 9 - -
6 砾砂③3 1.7 19.1 9.1 - -
7 强风化岩④1 0.7 20 10 - -
8 中风化岩④2 10 22 12 - -
表1土层分布情况
图2场地岩土分布情况
2.3 不良地质情况
场地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体及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范围内亦未见防空洞、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但场地周边分埋藏有煤气管道、通信光缆、强弱电线、给排水管道等埋藏物。
2.4基坑围护安全等级
综合本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基坑周边环境,根据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围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3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比选
3.1 基坑特点分析
⑴基坑为超深大基坑:基坑呈长方形,长边约230m,短边85m,开挖面积约18270m2,为深大基坑,属于一级基坑。
⑵位于软土和流砂地层中,水土压力较大:该基坑周边的地层分布为杂植土①1、淤泥质粘土①2、粉质粘土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②2、中砂③1、粗砂③2和砾砂③3等,基坑底位于中砂③1中,表明该基坑围护结构承受的水土压力大,易产生漏水、流砂,引起周边建筑、管线的沉降和变形。
⑶周边环境复杂:该基坑位于红谷滩新区丰和大道与世贸路交汇处西南侧,基坑的西侧和南侧为世纪中央城,基坑开挖边线距世纪城的地下室外墙最近点约6.5m,最远点也只有10m;基坑的北侧、东北侧和西北侧与地铁站临近。基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基坑开挖过程对这些建筑物的保护要求是很高的,从而对围护结构的要求也较高。
3.2竖向围护结构选型
3.2.1灌注桩+止水帷幕
图3灌注桩+止水帷幕合桩
⑴灌注桩+止水帷幕围护优点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成熟,止水帷幕效果好。
⑵灌注桩+止水帷幕围护存在的不足
①施工工期长:止水帷幕与灌注桩需分别养护,时间较长,影响工期;②灌注桩间的土体仍为原状软土,开挖后易流失,形成空洞;③灌注桩间土体流失后,导致水泥土止水帷幕受力不均匀,易开裂、漏水;④水泥土止水帷幕位于灌注桩后面,开挖后出现漏水点难以发现,处理难度大;⑤工程造价较高。
3.2.2水泥土与混凝土咬合桩
图4水泥土与混凝土咬合桩
水泥土与混凝土咬合桩特点:
①施工速度快;②无泥浆排放,绿色环保;③采用专用机具确保了成桩的垂直度、搭接量、止水效果好;④挡土的混凝土围护桩与止水帷幕两者合为一体,解决了混凝土灌注桩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缩小了围护结构占用的施工空间,可扩大地下室的空间;⑤成孔无扩径,可节约13%的砼;⑥不使用泥浆护壁,成桩质量高;⑦与传统的灌注桩+止水帷幕支护型式相比,工程造价低。
3.3水平围护结构选型
3.3.1预应力锚索
⑴优点
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期短,造价较低。
⑵存在问题
①锚索施工对世纪中央城桩基伤害较大;②锚索施工扰动会引起周边建筑沉降;③锚索在砂土中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控制基坑变形能力差;④锚索难以施工且成本较高。
3.3.2混凝土支撑
⑴优点
传统工艺,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好。
⑵存在问题
①施工工期长;②施工空间小,不利于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③不利于节能环保,拆撑易产生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④成本较高。
3.3.3混凝土支撑
⑴优点
①主动控制基坑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②采用标准化构件,支撑安装与拆除方便,工期短;③施工操作面大,便于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④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且在安装与拆除过程中无噪音污染,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⑵存在问题
施工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图5预应力锚索支护剖面图
图3-4混凝土支撑平面布置图
图3-5预应力装配式支撑(IPS)平面布置图
4结论
通过几种围护方式的比较与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⑴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安全性好:主动控制基坑变形,可预防周边建筑、道路、管线的沉降,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延性破坏,一旦发生险情,有充足时间处理。
⑵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能保证施工工期:安装后不需要养护,一层支撑只需7~10d即可组装完成,大大减少施工工期;构件之间用螺栓连接,易拆除,一层支撑拆除时间只需3~5d;支撑数量少,土方开挖工作面大,土方开挖工期短。
⑶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在相同的安全系数下,工程造价低。
⑷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节能环保,符合低碳要求:可重复利用,构件之间用螺栓连接,较易拆除,对环境影响较小,节能环保,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且在安装与拆除过程中无噪音污染,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综上所述,本基坑围护施工方案选用预应力鱼腹梁组合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与水泥土搅拌桩咬合支护。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林文山,高健章,蔡益超等.具刚性模板条件之新浇置钢筋混凝土受地震之影响[M].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2003,15(4)
[3]郭启文.地震对新浇置混凝土柱之影响研究,硕士论文,土木工程学系,2002.
[4]程文,康谷贻.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14.
【关键词】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1明确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
岩土勘察是依据建筑标准,对建设地的地质综合条件进行勘察,保证深基坑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首先要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特性,确定勘察目标,通过地质现象和建设要求,明确建设区域的地质空间结构、周边既有建筑的基础现状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与走向等;其次,通过钻探、物探等方式进行勘探工作,并利用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监测,取得一手数据之后送交专业化地质勘探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得出对岩土情况的数据结论,并结合实际工程建设需求计算环境状况是否符合具体的建设需求,在确保周边环境不存在安全隐患且不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再行开展工程建设。另外,为了得到岩土情况的准确信息,可通过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式对岩土的渗透性、稳固性、强度等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测并分析,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数据的数据支持[1]。
2深基坑工程岩土勘察的重点分析
在深基坑施工前,岩土勘察工作应提供完整的关于地质结构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岩土的物理指标、水文情况、是否具有腐蚀性等材料[2],并赋予重要的分析结论。另外,为了避免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建筑产生影响,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与分析,确定周围线路布置、交通情况、居民环境、周围建筑物、热力排水管网等具体情况,因为当前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开展仍旧存在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对于周边环境的细致调查能够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深基坑工程的建设保持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获取有效数据之后再进行分析。
2.1重视岩土勘察的环境分析
岩土工程作为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在土木工程体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岩土层的构成及其特性非常复杂,并且勘察深度要远大于深基坑的深度,以避免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或者建筑使用过程中,基坑下层的地质问题对施工过程或者建筑质量产生影响。岩土勘察范围应比施工区域广,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数据的偶然性现象。另外,还要分析整个施工区域的环境,以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系数。同时现有环境的勘察取样,应该做到实地调查,在环境状况特殊人员不方便入内的状况下,可以采用申请调用地质勘探机器人的方式完成作业需求,保证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环境分析需要做到最为实际的取样调查,以避免微小误差对深基坑工程建设的隐患影响。在周围环境的勘察中,主要利用市政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周边建筑物设施布置情况,要特别注重调查建筑物地下设施是否完好;对于施工区域周边的管网设备,也要进行明确,特别要注意给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和具体走向;地质结构性质、岩层的特点、地下水文等方面,也是深基坑顺利开挖的重要支点,可以通过对岩土层所有特点的了解,用科学的方式计算基坑所能受力的最大程度,从而制定完整的基坑支护方式。
2.2重视岩土勘察数据分析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不能出现塌方现象,而边坡是否稳定不能凭经验判断,而是需要通过可靠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土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对施工区域土层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岩石勘察的基本内容之一,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土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深基坑的施工奠定基础。对于数据分析工作来说,需要结合高精度仪器以及工作经验两方面的要素,才能够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结论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人工经验的判断,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只有真正了解过相关环境并且具有相应处理经验的人员才能够确保做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在没有确切结论的情况下对深基坑工程的建设应该保持理论推敲与持续勘察,直到有了确定结论之后再行调整方案动工建设。
2.3重视岩土勘察的工作流程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开挖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岩土勘察是保证深基坑安全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对此,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企业规定制定完善的勘察工作流程。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需要建立专业的勘察队伍,强化技术管理工作,利用先进的设备对施工地区的土质进行全面的勘察;其次,从安全方面来说,基坑的边坡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前应结合现场环境,通过岩土勘察为施工过程提供数据资料,供施工企业选择可靠的支护方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以最为稳妥的方式开展工程建设,对于周边地区的安全保障以及工程建设的具体收益来说都是最为稳妥的处理方案。最后,需要在开展勘察工作前,完善相勘察方案,以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岩土勘察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影响巨大,同时对于建筑设计所采用的建设方法、使用材料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一勘察过程所总结的报告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撑以及实际的岩土结构样本进行说明。一旦数据或者结论存在缺陷或考虑不周的细节问题,那么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因为误差或者材料选择不当甚至施工技术的应用缺陷,导致工程塌陷、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只有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建设方案的进一步调整,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开展建设。
3结语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分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步熟悉,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治理,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为南汇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教育局各职能部分的安全工作职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按照岗位要求,把工作职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纳进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继续开展责任签约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校(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分管副校(园)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等在安全治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治理和教育的责任。聘请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开展对学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
2.完善各类安全制度、专项预案
教育局将制订12项安全治理制度、18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局安全工作实用手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类安全治理制度、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治理。
3.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安全治理水平4.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检查工作
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检查工作。会同公安在学校门口及周边安装监控系统,有效防范校园周边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发挥学校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综合功能,加强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室的督查,防止食品中毒及传染病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校车的治理,严格执行“校车证”制度,继续抓好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办理校车证的车辆、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题目及车辆“超载、超速”题目。要配合做好“自有校车同一标识”工作,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要做好消防等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在区综治委的领导下,在区周边的协调下,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要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食堂、厕所、消防等设施和条件。要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认真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五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校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各项要求。
5.扎实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要深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做好第二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申报工作。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切实推动和加强学校安全治理和教育工作。
6.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
要强化安全生产治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强校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确实保障安全使用,遇重大险情及时上报有关部分。要加强企业日常安全治理,组织阶段性专项安全检查。要继续做好教育系统闲置房、场所租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做好校办企业厂长(经理)、安全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复训工作,填写好职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卡,签约好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殊工种操纵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特种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7.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研讨、交流活动。
分两个层面。区级层面开展到兄弟区县学习、取经活动,以及日常的交流、研讨活动;校极层面由片组长组织,定期到安全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参观、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区安全工作论文评选,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教案评选,食品卫生知识竞赛,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论文集》。
8.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文章以具体基坑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如何通过基坑开挖检测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设计的全过程;阐明基坑开挖工程实施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提出了基坑支护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基坑支护动态设计法是在计算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不断完善原设计方案的一种设计方法。基坑支护动态设计也就是全面实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不断地将现场施工信息、地下水及地质变化情况反馈到设计单位,调整完善设计,有利于控制施工安全。这一设计方法客观求实、准确安全,适合于基坑开挖支护、边坡治理等岩土工程施工。现以郑州市某基坑设计为例,简要地介绍动态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l工程概况
拟建某工程场地位于郑州市政七街与纬五路交叉东北角。地下2层,呈矩形,总占地面积340om,基坑开挖深度8.9m,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密集,其中南、西、北三侧通信电缆管线距基坑约1.5m;西侧上水管道距基坑约0.3m,山河宾馆配楼距基坑约7.0m;南侧污水管道距基坑约5.0m,北侧办公楼踏步距基坑约1.5m(图1)。
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原为拆迁场地,地形相对平坦,所在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泛滥平原。场地内深度0.7~1.8m以内为杂填土;约14m以内为第四系晚更新统(冲积形成的)地层,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与支护有关的各土层计算参数取值见表1。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下3.0m左右。近3~5年来地下水位最高2.0m,历史最高水位为1.0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3原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情况、开挖深度及基坑周边环境特点,基坑采用喷锚支护形式,考虑到局部土层粘粒含量大、含水量高,先打一排48花管并注浆后再开挖,典型(基坑西坡)剖面见图2。
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中规定的方法综合计算分析,其中地面荷载为15kPa。支护断面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在1.321~1.803(安全系数)间,满足规范的要求。
4施工期监测
基坑周边管线、建筑物密集,所以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位移,避免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过大位移影响周边管道及建筑物的正常状态。针对该基坑工程的上述实际情况,监测在基坑周边及临近建筑物共设34个沉降观测点,并沿基坑周边均匀设置12个水平位移测点(见图1)。基坑支护于2006年11月13日开工,2007年1月16日支护完工,工程于2007年9月10日竣工通过验收。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位移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为5.0~82.4mm,基坑坡顶的累计沉降量为28.7~118.5mm(表2);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均不大,最大值为24.1mm。
根据监测结果,西坡的B5点和东坡的BIO点位移较大,分别为82.4nln和41.9mm。基坑东侧B10点位移过大主要是基坑开挖过程中从东坡过土方清运重车,基坑开挖快结束时,挖掘机也从此处来回通行,对此点沉降及位移影响均较大,所以测量结果也有些失真;基坑西坡B5点(曲线见图3)较真实地反应了施工工况:2006年11月23日,基坑开挖至4.0m左右,与南侧城市污水主管道连通的西侧废弃管道被冲开,大量水灌入基坑,浸泡西侧边坡,B5点位移由7mm增至35mm,沉降量由10mm增至40mm;在西坡开挖第五层土及施工第五排锚杆时,由于出现不明管道漏水,使该侧土层含水量迅速增大,开挖面出现了蠕变、侧鼓现象,B5测点的水平位移由37mm突增至80mm,沉降量由40mm增至110mm,均超过最大预警值。
5动态设计过程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及场地土质情况,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本基坑位移的最大预警值为5em。为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开挖顺利进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并根据监测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设计,实施信息化施工。下面仅以该工程西坡支护设计为例,详细介绍根据监测结果及施工信息进行动态设计的全过程:
(I)施工开始时,西坡原计划拆除的上水管道无法拆除。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将原边坡斜率由1:0.2调整为1:0.15,48注浆花管间距由1m调整为0.8m,第一、二排土钉长度由7m调整为9m。
(2)2006年11月23日出现灌水情况后,及时停止了西侧施工,抽排坑内明水,待基坑基本晾干后再进行开挖。
(3)基坑开挖至第五层设计接收到监测预警后,立即修改原支护设计,要求在开挖面分别直立和45。斜插补打两排长4.5m的48注浆花管做超前支护,并在第三四排、四五排间分别补打一排长12m的土钉,以控制该区域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开挖第六层时,含水量还较大,为避免出现侧鼓,设计要求每次开挖深度减半,增加一排土钉。至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该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仅增加2.4mm,沉降增加6.6mm,设计采用注浆花管超前支护及增设锚杆控制位移是及时的、准确的,这两项措施成功地控制住了开挖引起的边坡水平位移。
(4)基坑开挖到第五层土后,现场反映西侧实际地质条件比地质报告中所描述的要差,需要对该区进行加固,即在开挖面处垂直和45。角向下打两排48注浆花管,长度为4.5m。动态设计在整个施工期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原设计剖面,施工完成的西坡支护剖面详见图4。
6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通过全面参与基坑设计、施工、监测工作,认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1)详细调查了解基坑周边环境,包括基坑周边管线及建筑物。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水平普遍提高,许多新建建筑物都设有地下室,在基坑设计时必须考虑采用支护结构对邻近管线及
建筑物的影响。比如,基坑支护采用锚杆,锚杆可能会打到邻近地下室侧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锚杆角度及长度。另外基坑原场地遗留的混凝土结构也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
(2)主体结构施工场地布置,如出土及运输线路、材料堆场设置及塔吊位置等,这些均造成基坑局部地面荷载较大,支护设计时需要对相应位置进行局部加强,控制该处地面沉降、顶部水平位移。
(3)基坑支护土层中含水量较大时,开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坡壁侧鼓现象,且锚杆不易成孔,设计可以采用注浆花管进行临时开挖支护。注浆花管加固可以是水平、倾斜或竖直的。
(4)采用喷锚支护,当基坑局部水平位移较大时,可以垂直向下补打注浆花管,并在上部已护好的坡壁上补打锚杆,以控制在随后的开挖过程中水平位移的急剧发展。
(5)基坑采用喷锚支护结构时,基坑顶水平位移量一般不易控制,在对位移有严格要求的区域可以采用桩锚相结合的支护形式。
一、活动主题生成的背景
我校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学校,学校的周边有工厂和农村,贵阳三十六中位于中曹司大桥边、矿山机器厂旁边,本校周边环境很差,学校的正面是五六组铁轨组成的铁道线,后面是居住嘈杂的宿舍区,左右两边是繁忙的和不断传出叫卖声和吆喝声的菜市场,这样的环境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环境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搭起了一个可行性的平台。
二、预期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噪音的知识和噪音污染现本文由收集整理状;学会设计一些怎样改善噪音环境的思维方法;参与研究性综合实践,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的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人人参与,一起合作,多角度地展示实践成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要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究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子课题的确定
1.指导同学们讨论提出问题
(1)三十六中周边环境噪音的状况怎样?(2)怎样让噪音远离我们的学习环境?
2.指导学生分析、表达、交流与讨论
组织学生对所搜集的有关噪音的信息、资料进行展示、分析。进行交流和总结。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要选这样的课题?(2)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3)准备用哪些方法进行探究……在广泛征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切入点经过整理归类,确定以下一些子课题:①“三十六中周边环境操音的调查”;②“让噪音远离我们的校园”;③“三十六中噪音环境改善方案”。
四、活动的主体内容及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具体内容
(1)过查阅教科书、图书或上网或向老师咨询了解关于噪声的有关知识、资料和现状。(2)组织学生自己拟定调查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3)让学生了解了困扰学校的噪
转贴于
音现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和总结调查资料并指导学生提出改善的建议。(4)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和指导学生设计出如何改善学校噪音环境的具体方案。(5)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思考的综合能力。
2.活动时间安排
探究活动的时间安排具体要定出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内容,明确活动分工和完成日期。
五、实践活动的过程
1.准备阶段
了解有关探究实践活动案例、方法:同类活动的开展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声音和噪音的知识使学生对活动课题的学科知识联系点有所认识。
2.实施的组成形式
由同学之间自由组合,自己推荐组长,大家在调查过程中,各有各的任务,协作互补。(1)收集资料。(2)分析交流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总结、交流、展示自己的改善方案。(5)老师组织、指导、总结等相结合的互动形式。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制订方案的要求。(1)必须有具体的调查方法。(2)必须有活动进程计划。(3)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4.实践体验
关键词:电磁辐射;移动基站;监测方法
1 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研究
移动通讯体系发展至今,前后经历过了四个体系(如GSM,CDMA,LTE等)的演进。移动通讯的普及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基站,尽管基站大大提高了通讯水平,但是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1]。
天线是移动基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按照架设方式,天线基本上可分为落地塔、楼上塔、街区覆盖等几种情况,楼上塔又可以分为楼顶增高架和楼顶抱杆两种类型。在本论文要监测的基站中,天线架设方式主要有增高架、楼顶抱杆和地面铁塔三种,所占比例情况见表1-1。
基站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的:一个是发射机的电磁辐射泄漏,二是发射天线的信号发射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三是高频电缆以及接头的地方有辐射泄漏。一般发射机和高频线电缆接头产生的电磁辐射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护和屏蔽,基站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辐射是造成移动通讯基站的周围能监测到电磁辐射强度的主要原因[2]。移动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污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基站的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辐射是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
2)基站对周边的电磁辐射随时间有规律变化。
2 济南市移动通讯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2.1 基站空间分布特点
济南市移动通讯基站众多,分布多集中在商业中心,郊区或风景区等分布密度较小。选取济南市基站共39944个,其中移动基站21532个,联通基站14382个,电信4030个,三种主要运营商的基站具体分布图如图2-1(a、b、c)所示。
根据上图容易得出,济南市基站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分布不平衡;
2)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差别大,不同类型基站差距也较大。
2.2 典型基站的选取
按照济南基站整体分布情况,本论文在基站电磁辐射污染最为严重的历下区中选取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有代表性的38个基站作为典型基站进行了布点监测。所选基站主要位于市区绝大多数在文化东路和经十路附近,少数位于历山路和泉城路。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住宅小区、商业店铺区、学校办公地点区、医院地区、农村人口居住聚集地区、工业园区以及风景区。监测的基站涉及到大部分的环境功能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2.3 电磁辐射监测方案
1)监测环境
监测时的环境条件不仅要符合行业标准还要满足仪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单就天气条件而言,必须是在没有雨、雪,天气情况良好的条件下监测。
2)监测设备
在监测中使用的是Narda Safety Test Solutions生产的电磁辐射分析仪,满足测量性能基本要求。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EMR-300电磁辐射分析仪均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合格,符合国家标准和监测规范要求的射频监测设备。
3)监测时间
监测必须要在移动通讯基站正常工作的时间段内进行,即早8:00到晚20:00时间段内进行。
4)监测参数
根据移动通讯基站的发射频率,测量基站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布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对于移动通讯电磁环频段30MHz~3000MHz,测量参数选择电场强度E时,其最大值不能超过12V/m,当测量参数选择功率密度Seq的时候,其最大值不能超过0.4W/m2。
5)监测点选取
济南基站基本都属于定向天线,根据天线发射原理可知,天线主瓣发射的辐射量较其余方向是最多的,所以原则上天线主瓣方向上必须布置点位进行监测。为了避免人体本身对基站辐射造成反射或者其他影响,要求探头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依据基站电磁辐射的空间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敏感度等条件,再结合基站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监测线路以及不同的监测点,尤其要测出主瓣辐射方向的辐射最高值[3]。
在水平方向上,以发射天线地面投影点(如图2-1)为中心,按基站天线主瓣方向布设监测线。(全向天线按3个方向,3个主瓣的布设三条监测线,2个主瓣的布设二条监测线、1个主瓣的布设一条监测线,多于3个主瓣的则选择周围有敏感点的3个主瓣方向布设三条监测线[4])每条监测线上选取离天线在地面投影点分别为1m、2m、3m、5m、10m、15m、20m、25m......50m、60m、70m,多个个不同距离定点监测。根据布点原则,共布设1496个监测点监测38个基站。
3 本文小节
以济南市某医院楼顶基站为例,介绍监测结果。济南市位于解放路某医院住院楼,楼层共6层,天线架设在该楼楼顶设备间上。基站正西25m是门诊楼,楼高15层,正东是商业楼6层,其后50m左右是家属楼,其他方向50m内无高层敏感建筑。监测结果如表3-1和表3-2所示。
架设有楼顶抱杆基站的住院楼以及离基站最近的门诊楼和商业楼的电磁敏感点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监测值均未检出超标。可得出结论:该医院基站电磁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监测值均小于国家控制限值,符合国家标准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参考文献
[1] 胡景森.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防护标准[J].安全与电磁兼容,995,3:20-26.
[2] 赵锋.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11,24(5):39-42
[3] 减瑞华,孙全红.北京市移动通信台(基)站磁辐射的监测与思考.环境保护.2001,(8):27-28
[4] 朱丹,戴继伟.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电磁辐射测量与分析.上海环境科学,1997,11:32-34
作者简介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的各类建筑和市政工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多层建筑以及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以及地铁车站等地下工程的施工,都有新的施工技术,即深基坑工程。何为基坑,我们在进行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建设或者是地下建筑物的施工之前,需要开挖的地坑,即为基坑。为了不断提高保证基坑的施工技术,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力争周围环境不受损害。在深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支护结构,如降水和土方开挖,以及土方的回填,在施工过程中在还包括勘察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程的总称,为基坑工程。 本文通过介绍深基坑支护的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分析与研究,来加大工程的应用。
二.深基坑支护的类型及特点
1.支挡型基坑支护形式,又包括放坡开挖及挡土支护开挖。
(一)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是所有的支护类型开挖当中最经济、最简单并速度最快的一种支护类型,在进行放坡开挖时,要测评各方面条件,当各方面的条件满足放坡开挖的条件时,应当首先采用放坡开挖。在土质较硬、并且属于可塑性粘土地段,或者是良好砂性土场地,足够放坡开挖条件,也可以对坡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边坡的高度在 3~6m时进行,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可以进行分段开挖;在工程施工后要采取对边坡稳定进行验算等施工方法。
(二)挡土支护开挖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还要考虑保证基坑周围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也在无水条件下为了满足施工要求, 在基坑开挖时,还需要设置挡土结构以及截水结构。这种起到挡土及截水的结构,统称为支(围)护结构。
基坑工程在施工中还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支护体系的设置,另一个内容是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的施工当中,其结构组织的合理性对围护体系的最终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以及步骤,包括开挖的速度,都对主体结构桩基础变位和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有影响,甚至可能引起支护体系围护体系崩溃。
2.加固型
加固型的基坑开挖施工方式,在实用中比较经济合理,判断的方式可从挖土面的深浅度以及水文的地质条件,和其外荷载状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场地条件限制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确定。
三.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1 基坑周边环境
以某一高层建筑为例,其需要设计并开挖深基坑,在建设施工中设计了采用深基础。在此建筑的位置,在地质勘测时得到数据,广西的土质一般为红粘土,大体上来看水稳性比较好,且具有更好的填筑性能。但与其他浅基坑相比,现在城市建设高层由于设置了地下室,埋深较深,基坑开挖的深度较深,从整体上比较来看,会影响到周边的已建的建筑,故需要做基坑支护来围护周边的土层的稳定及安全。所以就涉及到深基坑支护的设计
深基础是当基础的埋深超过某一值,且需要借助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表以下较深土层的基础。深基础是埋深较大,并且以广西地区红粘土土层或风化岩层作为持力的基础层,可起到把承受的荷载作用集中地传递到地质层的深处,使受力分散。而浅层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而浅基础?原理相似,是通过基础底面反所承受的荷载力分散于地基的浅层中去。所以,如果建筑施工中,场地的浅层土质如果不能荷载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和变开?的要求时,当无法采用适宜的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深基础的开挖方案。
在基坑北侧距离路边约 2. 9m左右; 在基坑的南侧有一栋 6 层高的砖混结构的住宅楼,位置在距离基坑大约5. 8m处;在基坑的西侧还有一栋 6 层高的砖混结构的住宅楼,位置距离基坑约4. 6m;并且在基坑的东侧,有一栋 4 层高的砖混结构沿街楼,距离基坑大约 5m。在此地理位置中,由于周边的建筑物距离基坑都比较近,且建筑物为多层建筑( 住宅 4 到 6 层为多层) ,建筑物年代较长,同时基坑周边环境及降水或放坡开挖都会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具有放坡开挖条件,需要在施工工程中进行支护。
2.支护设计方案
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初步分析得知,该深基坑的支护适合采用桩式围护体系。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结果影响很严重。
如图 1 所示,支护工程以灌注桩维护墙来承受土体的侧向土压力以防止建筑坍塌。桩顶位于地面以下2.10m 处,标高 200. 00m,桩直径为1m,桩长 13. 50m,嵌入基坑底面以下的维护结构的长度是4. 00m,两桩的中心距离为 1. 40m。桩外部的保护层是 50mm; 1m× 0. 5m 的圈梁位于桩顶,配主筋为 8E20,混凝土的强度为 C30。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点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是由两根28槽钢组成,它位于地面以下 5. 50m 处,并且锚索设置在其 197. 50m 的地方,每个灌注桩都设置有一个锚索,其中不受张拉力的地方长度为 6. 50m,锚固段长度为13. 50m,锚索体选用 4s15. 2 锚索,锚固体直径 150mm,与地面夹角是 15°,锚索上施加的压力为 350kN。
3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该基坑的支护计算工具是理正软件,方法是弹性土压力和经典土压力模型。所有土层的调整系数规定为 1. 0,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为 1. 10,均布超载 72. 5kPa。计算结果如下:
( 1) 钻孔桩截面钢筋配置计算: 钻孔桩为一段配筋,钢筋长 13. 5m,配筋级别纵筋 HRB400,实配值 12E25; 螺旋箍筋级别 HPB235,实配值 d8@200; 加强箍筋级别 HRB400,实配值D14@ 2000。
( 2) 锚索计算结果: 本工程中的锚索采用热轧带肋三级钢筋( HRB400) 配置,材料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值取 1220. 000MPa,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为 2. 000 ×105MPa; 灌入的水泥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为 3. 000×104MPa;土与锚固体粘结强度分项系数 1. 300,锚索荷载分项系数1. 250; 锚索采用钢绞线种类 1×7。
( 3) 冠梁配筋结果如图 2 所示。
( 4) 地表沉降计算结果利用三种方法计算。
( 5) 整体稳定验算计算方法: 瑞典条分法,即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 n 个垂直土条,相对于各土条上的作用力,在对这些作用力进行力矩及力的平衡分析中,可以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土体的稳定安全系数。在计算中,得出各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数值,并且,此方法中的疆土体在分割成的土条后的宽度为 0. 40m;求各土条对滑动圆心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并且各取其总和,在计算中,通过对安全系数进行,得出滑动弧面的有关数据,现详细数据如下所示: 整体的稳定性的安全系数Ks = 2. 550,其中的滑动圆的半径是15. 019m,圆心的坐标( - 1. 969,0. 722) 。通过上述的计算,经过验算后得出结果说明,单层锚索排桩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是满足施工要求的。如图2 冠梁配筋图
4 基坑止水
施工的主要方式如:
(一)可采用桩长 11. 00 ~12. 50m,桩且要埋入泥岩层深达 1m 以上,其喷摆角度可以设定为 30°,孔距 1. 40m,孔位置可在支护桩外侧,桩的搭接的长度不应当少于30cm;可用于不低于 32. 5 级的水和灰比1的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进行灌注,水泥用量并且要大于或等于400kg/m;在工作状态下的水泥浆以及水的压力应当大于等于 35MPa。支护结构要求:
( 1) 基坑围护结构的构件( 包括围护墙、隔水帷幕和锚杆)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超出工程用地范围,否则应事先征得政府主管部门或相邻地块业主的同意;
( 2) 基坑围护结构构件不能影响主体工程结构构件的正常施工;
( 3) 有条件时基坑平面形状尽可能采用受力性能较好的圆形、正多边形和矩形。单层锚索排桩结构的安全度除取决于土层地质情况以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单层锚索的施工质量。
(二)单层锚索施工要求如下:
( 1) 钻孔位置与准确位置之差不能超过 50mm,孔斜与精确数据之差最大为 1°,并且其与轴线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比锚杆长 30cm 的钻孔深度的 3%。
( 2) 在锚经过首次的灌浆水泥开始失去塑性以后的锚固段,在完成第一次灌浆后,还需要进行再次的灌浆,其克服浆液流动阻力而且使浆液扩散的压强应为1. 0 ~ 2. 0MPa。
( 3) 在以上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后此项工作开始的半个月以后,还需要对每根锚索进行张拉操作,其第一次的张拉达到40t,第二次的张拉力可固定到30t。
四.工程施工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的实施,要通过监测,了解基坑位移、桩后地基土和周边建筑物的数据,要始终进行记录与进行沉降监测。大多数的地方根本没有沉降或者沉降微乎其微。所以此监测结果说明此基坑支护是安全的。
( 2) 基坑隔水帷幕效果甚佳,在整个工程中绝大部分地方没有漏水,个别地方出现漏水的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修复。由此看来,选择高压喷排桩是较好的方案。
五.结束语
建筑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围绕控制要点、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有序可控,并保证工程主体项目及周边建筑的安全使用寻求安全可靠和经济效益的最佳交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铁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而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开挖难度大、费用高、降水困难及周围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地铁建设中的一大难题。深基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坑工程的造价和安全。深基坑施工对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新时期,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对城市地铁的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对完善城市的交通网络,保证地铁系统的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地铁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1.基坑围护支撑体系
(一)地铁深基坑支护方式包括地下连续墙+支撑、围护桩+支撑、土钉+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形式,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围护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根据土体侧压力、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围护桩类型、桩径及间距。围护桩施工一般采用冲击钻、旋挖钻、全套管回转钻、人工挖孔等工艺。冲击钻、旋挖钻对地质条件比较苛刻,在砂卵石、软土地层中成孔难度较大,且噪音大、污染环境、工艺落后,很难在市区施工中推广,全套管回转钻成孔速度快,精度高、污染轻,适用于所有地层,是目前围护桩施工中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工艺。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冠梁处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直接将土方装车运走,开挖至设计冠梁底标高后进行冠梁及砖挡墙施工,冠梁以上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待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背后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至地面。冠梁施工前需将钻孔桩桩头凿除,清洗、调直桩顶钢筋,冠梁主筋应与桩顶锚固筋焊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三)深基坑钢管内支撑体系是保证深基坑稳定关键因素,根据土体侧压力值确定钢管直径、管壁厚度等参数。角部支撑由于受力复杂是内支撑体系控制的关键环节,为防止角部支撑滑动应安装防滑装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应控制在12h以内。施工中应作到随挖随撑,防止开挖深度与钢支撑架设不匹配造成基坑监测值变化异常,影响基坑稳定。
2.土方开挖及其施工要点控制
基坑开挖按照“分层分段开挖,随挖随撑,开挖与支撑结合”的原则,采取竖向分层、纵向分段的措施开挖,及时支撑,减少围岩土体暴露区域和时间。基坑开挖中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随开挖随加深,将基坑中积水及时抽出,保证土方开挖无水作业。
土方开挖采用竖向分层、纵向分段拉槽、横向扩边的原则,每1层每1段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跨中开中槽,由车站东端开始沿纵向挖掘;由中槽向两侧开挖面进行开挖作业。中槽的大小首先要满足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两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并满足钢支撑施作要求。中槽开挖至4m后架设钢支撑,然后横向扩边拓展,挖至钻孔桩附近时人工配合,以免机械开挖破坏围护桩。当放坡开挖至坡脚线附近运输车辆无法进入时,将采取多台挖机接力倒运开挖;局部位置无条件作业的,可用坑内挖机将土方装至提升料斗内,再用行轨龙门将其吊。
(一)土方开挖过程必须严格接照技术方案设定的顺序分段分层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并且做到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
(二)根据钢支撑位置确定基坑竖向分5层开挖,每层开挖至钢支撑下50cm。开挖完成及时安装钢支撑,按设计要求预加轴力后方可继续开挖;第5层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30cm时进行人工清底,以控制好基底标高和防止土层扰动。
(三)土方开挖前必须先放边坡线 ,土方开挖中必须随开挖进度放出开挖边线,以便及时控制开挖深度及边线,避免超挖或开挖不足。
(四)坑底人工的清土、基坑边角部位和桩边机械开挖不到之处的土方应配备足够的人工及时清运至挖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及时通过挖机将土方挖走,避免误工。
(五)基坑开挖尤其是最底一层开挖中必须特别小心,避免挖斗碰撞基桩,在各层开挖中均应避免挖机直接碾压桩头,若挖机无法避开密集的桩头时,需先截掉部分桩头。
三、地铁深基坑风险管理与控制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等单位组成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根据深基坑风险来源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主观风险包括各参建单位风险管理不到位,如由于前期拆迁影响造成后期工期压力较大,出现盲目抢工;设计环节对区域地质条件认识不足;监理单位技术力量和同类工程管理经验薄弱;施工单位施工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客观风险包括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对深基坑施工造成的影响。
1.严格控制施工设计
设计阶段应保证现场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设计意图应充分结合现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如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提高基坑的稳定性,采取加密钢支撑、底撑换撑设计方案,造成施工阶段实施难度较大,现场可操作性差,反而对深基坑的稳定性造成了潜在安全隐患。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是降低深基坑风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方案编制阶段应充分考虑周边管线对深基坑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科学进行项目决策
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领域或一种专业的专家群,而是需要技术、管理、财务、环境等一大批相关的不同领域的专家群体。利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决策人员的作用,增强决策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决策效果,帮助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将工程总体风险值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建立完善的深基坑风险监控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程序化
建立深基坑风险评估、分级、变形指标、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严格按程序进行风险控制,实现风险控制科学化、程序化。在设计阶段根据深基坑周边环境和基坑深度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确定变形临界值,对风险进行量化。在施工阶段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情况及时通过监测平台预警,根据预警响应程序参建各单位采取措施,对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套风险管理体系应在地铁行业大力推广。
4.施工条件的具备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对技术、环境、人员、设备等相关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检查验收,成为有效规避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有效措施,近来采取对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分类,并按制定的检查要素,组织施工前条件验收成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项目是在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的环境中实施,项目的本身往往又是多个分项组成,而分项目实施的顺序,对地下工程来说,决定了项目设施的成败和功效,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项目实施的步骤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四、结束语
地铁深基坑工程难度大,基坑安全控制极为重要。深基坑工程应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降水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同时密切关注周围地表沉降、围护桩水平位移等监测监测数据。良好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加强其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翔,罗俊国,王玉梅 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8年7期
[2]刘臣俊,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会议论文] 2010 - 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3]-钱健仁,黄捷,吴盛,刘壮志 郑州地铁车站超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围护
Abstract: For many deep excavations engineering is not the only need enough carrying capacity should be controlled deformation,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the pit surrounding buildings, roads, and pipelines. The especially soft land area, and how to control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how deep pit deformation of the design will be controlle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rgent in-depth research in this area.Keywords: soft soil; deep foundation; envelope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基坑变形现象及机理
基坑开挖变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支护结构变形、基坑底部隆起、支护结构后地表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研究表明这三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基坑开挖过程也是基坑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卸荷使坑底土体产生向上为主的弹性位移,同时支护结构在两侧土压力差作用下产生向基坑内的侧向变形。
1.1围护结构变形
基坑开挖时,支护结构内侧卸去部分土压力,导致基坑外侧受主动区土压力,同时坑底支护结构内侧又受被动区土压力,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加大,坑内外土面高差不断加大,当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基坑内外土面高差所形成的加载和地面各种超载的作用,就会使支护结构产生向基坑内的侧向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墙体竖向位移的危害性较小,所以常被忽视。由于开挖时释放了土体自重应力,墙体一般在土体的带动下有所浮起,这给基坑稳定、地表沉降和墙体自身的稳定带来一定危害,在软土基坑中尤其如此。当采用灌注桩或地连墙支护时,如果支护结构施工时清孔不净,桩墙底有沉渣,则基坑开挖阶段支护结构也有可能下沉。
1.2周边地表沉降
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使主动土压力区的土体向坑内移动,使主动土压力区的土体水平应力减小,剪力增大,出现塑性区,支护结构外侧发生地层损失而引起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引起周围地层移动的重要原因。
对于悬臂式桩墙,墙顶处有较大的水平位移,墙体旁边出现较大的地表沉降,沉降曲线呈三角形;对于有支撑桩墙且当墙体有较大的入土深度或墙底位于刚性较大的地层内,墙体的变位类似于梁的变位,此时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不是在墙旁,而是位于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沉降曲线形状可以视为二次曲线。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存在时,沉降曲线形状亦是二次曲线形式,在建筑物位置处,受建筑物自重作用,沉降较大。
2、坑底加固体龄期对围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地下建筑飞速发展,基坑的开挖深度愈来愈深。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基坑坑底被动区土体的加固可以有效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和基坑周边土移。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近年来更多地通过基坑坑内加固土体以提高和改善基坑内侧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从而达到控制围护结构侧向变形以及周边土移的目的。但对加固区的作用效果,一般很难作出定量的评价,实际工程中基坑设计人员也通常仅凭工程经验确定坑底加固的范围。
随着加固体龄期的增长,一方面主动区土压力变化不大,另一方面,被动区土压力局部增加很多,这样就导致了墙内外土压力差就逐渐减小,随之墙体变形就逐渐减小,这样就解释了随着加固体龄期的增长墙体侧向变形逐渐减小的现象了。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当龄期为7d时,加固体对于各变形的控制已有一定的作用了,各相应位移最大值相对完成量均已在50%以上,但是由于要确保基坑附近既有国铁路堤的安全使用,还是选择龄期为28d时加固体各参数用于设计为宜,因为当龄期为28d时,各相应位移最大值相对完成量均在80%左右,而剩下的20%则需要再养护两个月才可以完成,如果选择三个月龄期,加固体各参数虽会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工期的延误,是不经济的。
3、坑底加固体宽度对围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影响
从围护结构的变形分析来看,首先进行坑内土体加固对于控制墙体水平位移具有较显著的效果,满堂加固可以使其位移减小约20%,其次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墙体水平位移在逐渐减小,并且加固宽度的变化只对加固体加固深度范围内对应的墙体变形有较大影响,而对墙体其余部分影响相对较弱。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在加固体宽度为0~24m范围内基本上呈线性减小,当加固宽度达24m(即1倍开挖深度)时,可以使墙体水平位移减小约15%,占了满堂加固所能减小位移的75%,之后减小幅度变得很缓。
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长,一方面主动区土压力变化不大,另一方面,被动区土压力局部增加很多,这样就导致了墙内外土压力差就逐渐减小,随之墙体变形就逐渐减小,这样就解释了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墙体侧向变形逐渐减小的现象了。
4、结论
基坑开挖卸载,连续墙变形,周边土体移动,进而导致周边地表沉降和邻近既有路堤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各变形均在增加。由于坑底进行地基加固和空间效应的影响,基坑长边对称轴处的连续墙变形和地表沉降均较基坑短边处的大;同时也使得连续墙的最大位移出现在基坑长短边的中点位置,深度在加固体附近;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基坑长短边的对称轴上且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处;邻近路堤各变形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距离基坑短边中点最近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昆.深基坑施工引起周围土移监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周波.基坑工程变形及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论文关键词 学生 乡镇中学 犯罪问题
当前,在校中学生犯罪现象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相当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心理教育,加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在校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在校生犯罪多发。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以来,花都区检察院共办理在校学生犯罪案件30件41人,其中在校中学生犯罪案件17件23人,分别占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56.6%和56%,其中,除1名为高中生外,其余均为初中生。涉案的17所中学,有13所为乡镇或民办中学(其中6所乡镇中学,7所民办学校),占76.47%。涉及罪名包括:故意杀人、贩卖各1件,2件,其余13件为抢劫、故意伤害、盗窃犯罪,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案件特点
(一)暴力性
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是当前中学生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17件案件中,有15件是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案件,占88%。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叛逆、好奇,喜欢冒险,但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学生是不懂法,受不良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点,习惯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个别学生是不畏法,试图以自身行为挑衅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体现其叛逆的反社会性心理。因此大部分犯罪行为表现为故意犯罪,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并且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二)冲动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因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喜欢争强好胜,容易意气用事,自控能力较差,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充分,缺乏对事态发展的整体评估和预测,往往是受某一事件影响、刺激,临时起意,不计后果,突发犯罪。如在杨某聚众斗殴一案中,年仅15岁的杨某只因女友交了新的男朋友而与对方发生口角继而相约斗殴,造成对方一人死亡。中学生犯罪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大部分表现为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基本不用什么侦查技巧,就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经过。
(三)盲从性
17件案件中,有12人为一般共同犯罪的从犯,盲目跟随特点明显。与成年人相比,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不稳定,模仿心理强,是非分辨能力弱,受到暴力音像制品、网络内容和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便容易盲目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如,别人都那么说就跟着说,大家都那么做就跟着做,为了合群,不吸烟的也跟着学起抽烟,并喜欢拉帮结派,以至在实施犯罪时多结成团伙;还有一些学生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经常一起玩乐,一旦有人提议实施犯罪,其他人不管对错,便跟随响应,或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从。
二、原因分析
造成乡镇中学、民办中学在校生犯罪多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他们有的忙于外出打工、经商赚钱,使孩子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有的因家庭离异另觅伴侣,从而将子女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家中祖辈,而隔代教育无法替代父母的直接管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引发家庭暴力。以王某故意杀人案为典型例子,王某是名初三学生,父母早年离异,其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形成自卑、偏执的性格,因不满奶奶唠叨其不做家务一事与奶奶发生矛盾,冲动之下将奶奶杀死。归案后,王某一直不肯开口说话,案件调查过程中,王某都是用书写方式回答警方讯问。
(二)学校教育管理失衡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乡镇、民办中学无论在硬件、软件上都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比,发展受资金、师资、生源等制约。花都区检察院在协助高检影视中心对王某故意杀人案的采访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案发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紧张,取消了几种法制、心理报刊杂志订阅。此外,升学率对乡镇、民办中学有特殊意义,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流于形式,这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是非辨别能力的中学生违法犯罪埋下问题隐患。该院批捕的王某案中,15岁的王某先后辗转贵州、花都两地上学,在花都区某小学毕业后又返回原藉上初中,2010年暑假期间,王某来到在花都打工的母亲处,出于好奇,一时冲动而犯下罪。
(三)校园周边复杂环境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乡镇、民办学校多数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有的学生在校园附近曾遭遇过抢劫、威胁、打骂等现实的侵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会使他们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产生自暴自弃或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甚至走上歧途。一些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中小旅店等场所鱼龙混杂,学生网恋、打电子游戏、“包夜”玩通宵,甚至有的学生到歌舞娱乐场所吸食、贩卖、等。该院2010年办理的湛江少林文武学校在校生陈某贩卖案中,陈某从学校逃学后独自在外租房居住,经常出入网吧及歌厅等场所,在他人怂恿下,走上了贩卖的犯罪道路,因父母及学校均没有出具可以对其进行看管、帮教的证明而被依法批准逮捕。
三、对策建议
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希望的大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协作。
(一)加强对乡镇、民办中学的扶持、管理
当前,教育系统、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乡镇、民办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要在教育管理、行政审批、办学行为、招生宣传等方面加强把关,在资源配置上适当给乡镇学校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切实维护乡镇、民办学校教师及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在校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办学效能,赢得公众认可。
(二)建立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机制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社会、学校、家长应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校与学生家长要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健康门户网站或热线,邀请心理专家开设讲座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主导、专家指导、家长参与的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机制,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同时教会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教育学生不能用违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学会法律求助,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推进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依法打击校园周边违法犯罪及侵害师生的多发财犯罪,铲除为非作歹的流氓黑恶势力。对学校周边治安、交通、文化场所进行专项排查和清理整治,整顿学校周边歌舞厅、电子游戏厅、中小旅店等场所,严厉查处网吧接待未成年人以及超时经营等违规行为,对无照经营娱乐场所、网吧及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网吧要坚决取缔,及时查封、收缴违禁出版物、音像制品,加强学校周边技防措施,净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创造安全、健康、和谐教学环境。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流冲刷水土流失环境保护
1山区公路发展概况
公路是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对交通要求的客观反映,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高原山岭的省份,山岭区约占云南土地面积的90%,地形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也是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所在之区,地形显得十分的复杂。截止2005年底,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8.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800多公里,对于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云南经济合作,以及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景观协调是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前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主要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以“经济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利于公路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且会导致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公路逐步进入山区后随着道路设计标准逐步提高和地形地质条件的更加复杂,由于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建设指导思想仍保持“经济思维”的惯性,未能随着建设条件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水土冲刷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八十年代平均全国每年新增的水土冲刷流失面积达1.5万km2,九十年代虽然加强了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每年新增的水土冲刷流失面积仍达1万km2。目前我国相当的地区水土冲刷流失在加剧,边治理、边破坏,先治理、后破坏,一方面治理,多方面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局部治理,整体加剧的状况,水土冲刷流失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另外山区公路建设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至少造成了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自然特征的丧失,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栖息地、地质暴露带或一个地貌特征的丧失。二是水文条件的变化,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路边基甚至较近区域的动、植物,并产生水污染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三是对野生动物的其它影响,公路对哺乳、爬行、不会飞的动物来说,始终形成了一个障碍带,阻断了它们之间的大量往来。总之,山区水文等自然条件及自身技术指标的限制,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一有现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公路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3公路防护冲刷的处治措施
由于公路是线性工程,它在施工中对地面扰动类型多,山体高处要开挖、削坡、修隧道,低处要填高、沟河道处要架桥,有的河流要改道等,故它对原来的自然环境干扰是相当大的。公路施工战线长,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巨大,在雨季时水土冲刷流失严重,会给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故公路建设要防治水土冲刷流失,保持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因此,对于山区公路的冲刷防护处治措施应该从公路排水工程,绿化防护工程,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桥涵工程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着手,把我们所修建的公路建设成一条真正的人文环保生态路。
3.1排水工程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公路冲刷、沉隐、坍塌都不同程度地与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侵蚀有关。稳固的路基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应对排水工程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包括了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部分。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布局,各排水工程设施相互衔接配合,使水迅速排出公路范围外,地表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及冻结等现象,主要排出公路范围内的地表径流、地表积水、边坡雨水及邻近地带影响路基稳定的地表水。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其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排出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3.2绿化防护工程
公路周边的绿化一般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三种基本形式。为了改善公路两侧景观生态环境及防止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全线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分车带、中央分隔带范围、土路肩、碎落台、反压车道、隔离区、互通立交区、隧道进出口处、收费站、生活服务区以及取、弃土场等都应进行绿美化工程。在公路及公路周边范围内,无论采用哪一种绿化防护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美化公路周边环境与减小水土冲刷流失的目的。
3.3路基支挡防护工程
公路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冲刷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对于沿河山区公路,路基一般采用植物防护、浆砌或砼防护、抛石、石笼、土工膜袋、丁坝、顺坝、拦砂坝、浸水挡土墙等形式,在公路支挡防护工程中,挡土墙也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护处治措施之一,它包括了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杆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加筋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几中,其主要作用都是起到支挡土体、,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稳定的作用,还能给公路周边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4桥涵工程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岭区省份,河流众多,山高谷深,河水涨落,河床淤积冲刷,周而复始,这些都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山区修建公路,必须要跨越河流和沟渠,那就需要架设桥梁和涵洞,在这就必须考虑河流的冲刷及环保问题。对于桥梁来说,特别是大桥和特大桥,桥梁的建设更离不开环境。桥梁的建设与所处的地形、地物、地貌、地质及水文等因素紧密相关,桥梁建设时考虑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因桥梁修建而引起对山体的大填大控,从而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失衡,特别处于雨季时,大量的泥沙就会冲刷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水源的严重污染。桥梁按其桥型一般分为梁式桥、拱桥、斜拉桥及悬索桥,山区桥型方案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运输的便利性,使所选桥型充分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和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修建的桥梁为一座座充满人文色彩的生态桥。
【关键词】 静压桩;基础施工;周边房屋建筑;影响;控制对策
一、前言
在当今的工程施工建设中,静压桩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具备着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无污染、工程造价低、检测效率高的特点,因而在目前的各类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同时它在施工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周围安全问题已成为静压桩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建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二、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工程案例分析
例1:某住宅小区第三期续建工程开工,建筑面积48102m2,框剪结构M地下1层,地上23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地貌属河流阶地地貌,原为多年鱼塘,后经人工回填整平,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岩溶裂隙水,赋水层透水性能较强。场地局部地面起伏较大,土层种类较多,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较差,存在高压缩性软弱土;周边环境复杂,东北侧10m有排新建十三层住宅楼、西南侧10m是一层80年代的砖瓦厂房,东南侧15m为在建八层住宅,西北侧和东南外侧是校道。该基础工程基坑最深处高6m,基坑开挖前采用了预应力锚杆、高压旋喷桩与挡土桩联合支护。桩基础施工期间恰逢夏季强台风季节,基坑积水严重。静压桩施工时必须对基坑进行井点降水。本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压桩按从东北往西南的顺序进行。桩基础施工2周后发现西南侧砖瓦厂房的地面和墙体出现了细微裂缝。随着静压桩施工进入后期,厂房地面和墙体出现了严重开裂,房屋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例2:某住宅小区开工,建筑面积64650m2,框剪结构/地下2层,地上28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地势高差大,西南侧高,西侧为上坡公路,北侧20m为一栋2009年建成的框架/8层独立柱基础住宅楼,南侧是围墙,与围墙隔条台阶路为民宅群,距离基坑边界10m,东侧15m靠南端围墙边有两栋80年代、片石基础、砖混二层房屋,东侧15m靠北端是一栋新建成的独立柱基础框架/8层住宅楼。本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打桩按从西侧往东侧的顺序进行。静压桩施工前期周边房屋地面、墙体未出现有新裂缝。随着静压桩施工,小区工地东侧围墙边两栋砖混房屋均出现厨房及地面起拱、开裂、墙体多处斜裂缝等严重房屋质量问题;南侧围墙墙体开裂、错开,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围墙外台阶严重起拱、开裂。为确保安全及时对人员进行了疏散和安置,并拆除围墙、重新设置排水沟。
在整个预应力静压管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东侧北端新建住宅楼的地面和墙体均未发现裂缝现象,居民反映强烈的是压桩时基础土体振动太大,担心对房屋结构有影响。鉴于工程后期静压桩施工的影响过大,经建设单位与设计等单位协商,变更桩基础类型为CFG桩,并严格控制桩施工进度。工程采用CFG桩后,周边房屋未发现有明显新裂缝。
案例3,某商住小区11栋开工,建筑面积90080m2,框剪结构M地下1层,地上19层,地基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该场地为剥蚀丘陵地貌,复杂性一般,地势平坦,除存在粉质粘土中的中风化砂岩孤石、下卧软塑状粉质粘土及灰岩中的溶洞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基坑槽开挖深度4.50m,西侧5米距离是片石基础围墙、围墙外有排90年代初的砖混/2~3层民宅群,其余周边空旷。该工程采用静压桩施工,打桩按从中间向两边、从东侧到西侧的顺序进行。随着桩基础施工,周边出现房屋倾斜、间距增大,围墙、墙体、地面多处开裂等质量问题。当年8月持续强降雨,湿陷性粘土边坡失稳造成西侧南端的3户房屋下方30m长度的挡土墙倒塌,房屋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1)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影响的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基础采用静压法施工时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是引起周边房屋结构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静压桩属于挤土桩,在压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主要反映在软弱土层中的侧向挤压作用,后续施工的桩会对周围已设置好的桩产生较大的水平侧向压力。当土体中存在有硬壳层土时,后续施工的桩的水平侧向压力使硬壳层和软弱土层产生侧向位移,与桩体积等量的土体向桩周边发生位移,引起地基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地表隆起;另一方面,静压桩施工时会对桩基础土体产生振动效应,特别是在压桩后期土体受到瞬间振动荷载超过其本身的极限值,从而使地基基础和上部建筑的构件失稳。因此,在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中有效估计压桩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挤土和振动带来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实例1中虽然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已采取支护措施但是场地地质复杂、压桩挤土效应在软弱土层中的侧向挤压作用明显,同时施工期雨水和地下水丰富,基础施工期过度抽水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厂房基础沉降不均匀造成厂房裂缝加剧,出现严重安全隐患。在实例2中基础施工后期静压桩产生强大的挤土、振动效应影响和压桩速率过快导致桩基础周边土体急速剧烈的挤压、位移引起地表隆起、墙体开裂等严重影响。在实例3中引起房屋出现结构安全等严重影响的原因是:一方面基坑边坡土体受到静压桩施工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扰动后,结构发生变化、自稳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季节性持续强降雨时大量雨水渗入片石基础围墙下方的湿陷性粘土中,引起边坡失稳,挡土墙倒塌,房屋结构出现安全问题。
(2)控制和避免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对策
首先要控制和避免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建立基坑和周边建筑的变形观测,设置预警机制。高层建筑基坑施工特别是深基坑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基坑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部隆起、围护结构变形以及围护结构后地表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其中围护结构后地表的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基坑工程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主体地下结构、雨季施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其次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压桩产生的挤土和振动效应,努力把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土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常用的措施有:开挖地面防挤沟;设深部应力释放孔;引孔压桩,先钻孔取土,再压桩;合理安排施工及压桩的顺序和间歇时间;严格落实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等。
三、结语
实践证明,要控制和避免高层建筑静压桩基础施工对周边房屋产生的不良影响,关键是要抓好源头,要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要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桩基工程检测及验收力度,确保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廖伟,张彬.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影响的分析概述[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
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一般南北两边建筑大多底层为商业、上面为住宅,由于年代较久,街道与建筑都较为破旧。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附近路网密度较大,街道尺度不能满足商住混合区周边的商业需求,中间无绿化分割,街道过于拥挤,其防卫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街道空间领域感问题
在曾丹的硕士论文“城市生活性街道安全设计策略研究”中写到“空间需要边界来围合形成,边界越少或越薄弱,空间的限定感就越弱,人们对空间的认同感和控制力也就越差”。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布局大多数属于行列式布局空间,空间的边界围合仅仅靠街道两侧的住宅和底层商铺进行限定,具有较弱的围合感和较低的归属感。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空间尺度过小使该地区居民无法在空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和交流,居民处于一种局促、紧张的氛围之下,弱化了居民的交往深度,使居民在空间中觉得无所适从,毫无领域感可言,丧失了空间的活力,使其逐渐变成一种负面的交往空间。
1.2街道自然监视问题
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中的街道环境欠缺监视管理,会使得空间缺少自然监视。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中所形成的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视觉空间狭小,视线单一、刻板且没有灵活性,容易产生视线的死角,犯罪分子在此时容易去实施犯罪行为,使空间成为易于犯罪的场所。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的建筑形体由于功能布置和基地环境等因素,本身也会形成遮挡,使得视线不足,形成空间盲区。空间无法受到足够的视线监视,犯罪主体会利用这样的空间使得该区域成为危险区域。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上没有行人和机动车的隔离设施,人车混杂是常态,街道尺度拥挤而混乱的状况使得行人、司机没有足够的视域空间,极易形成视觉空间的盲区。街道的通达性过高,交叉口过少,路线中道路畅通,犯罪分子利用机动车作为逃跑工具,毫无阻碍,案发几乎没有自然监视。
1.3环境意象感知程度问题
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两侧的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侵占了街道空间,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挤,也往往是人们发生矛盾冲突的导火索。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周边环境意象较差,如:街道巷口垃圾成堆,缺少管理和维护;建筑形象较为平庸,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街道上存在着摆摊的现象导致产生环境意象较差。街道两旁的绿化带、临街建筑与其他设施等影响了空间的通透性,阻碍了公众的监管视线,也为犯罪人隐藏行迹、接近目标乃至案后逃匿提供了条件。夜晚时商住混合区中的居民对街道的熟悉仍会导致人们防控意识的淡薄,光环境的恶化叠加了空间盲区的负面效应。街道上防范路灯设备过少区域防范能力及监视能力弱,存在防卫安全隐患。
2长春市商住混合区街道周边防卫安全环境设计对策
2.1增强空间领域性的设计对策
街道与建筑物或者其他空间的交界处容易出现防卫安全隐患,街道的防卫设计应通过设置树木、花池或通过地面不同的铺装来作为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的空间过渡手段改变街道无归属状态,强化沿街居民对街道的空间领域感,街道空间领域感的形成可以在住宅楼前面空间依靠非完全隔断的边界方式设置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实现从住宅到街道的空间过渡。街道空间边界的限定围合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实体的限定和心理的暗示。实体的限定,可以通过围栏、树木、花池、座椅等形式限定围合,形成的是一种物理的空间边界;心理的暗示,可以采用景观绿化的变化、地面材质的区别、地势起伏的变化等形成围合感,通过视觉感受的不同形成心理边界。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与建筑为行列式布局,可以在住宅楼的入口处种植低矮的绿篱,强化空间实体边界的围合,再通过不同材质的铺地和道路区分开,形成心理边界的围合。
2.2提升自然监视的设计对策
视线的通透性对街道上人们的自然监视是有重要的影响,干线道路率越高犯罪密度就越大,对于犯罪分子来讲,可以接近犯罪客体的道路和逃走的道路越多越好;犯罪密度与小道路率的关系刚好相反,小道路率越高犯罪率就越低,通行性较高的栅格型道路路网结构的犯罪率较高。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路网密度较大的步行街可以作为全路段步行街,人车分流,增加街上行人对其他人的自然监视,在路上设置休息设施,增加人们在街道上驻足的时间,以提升街道的可防卫性。街道绿化要注意不宜用遮挡视线的做行道树,避免形成的绿化环境阻碍四周住宅内居民视线,有碍自然监视。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街道不应有随意穿行,减少不必要街道的穿插冗余,这样可使犯罪主体在行动的过程中无所遁形。商住混合区中街道环境的破败形象会给潜在犯罪分子传达此地治安状况不佳的信号,从而鼓励犯罪活动的实施,这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破窗理论所支持的观点。对于建筑形象有设计要保证创造一种场合感,能够使人们对环境形象有认同感,由于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沿街建筑已建成,建筑外观的改造手段有限,所以对建筑外墙装饰画做一种软装手段,这样对建筑本身的影响较小,并且具有经济性、文化性、高效性等特点。长春市某些商住混合区内植物杂乱,缺乏管理,应对形象不佳的、长势不好的并且对住户窗户造成遮挡的植物进行修剪或移除,形成有人关注及维护的环境意象,同时保证视线的通透。垃圾桶的位置也比较明显,容易给人造成脏乱差的环境意象。建议将垃圾桶设置于比较隐蔽的位置,并通过景观手段予以遮挡,而产生的各类垃圾应该及时清理,同时保证垃圾桶附近的环境卫生。街道环境还有其他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例如良好的光照环境,照明度低的地方给潜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与此同时降低了被害人对即将发生的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抵抗的能力。光亮也会诱使人监视街道,良好的照明的价值在于能提升街道上的人的心理安全感,当然“有人监视”是街道防卫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
3结语
【关键字】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 景观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交通问题
交通是火车站最本质的功能,而站前广场更应该强化体现这一功能,故而广场的设计首先要解决交通的问题。问题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车行与步行的问题,在出租车等候区显得尤为突出;二是快速通行与缓冲人流的问题,在站前广场区域比较突出。景观方案设计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人们的步行问题,如何处理好空间、视觉、触觉等步行体验的问题将是场所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2、周边环境问题
在进行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牢记:广场是整个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周边环境独立存在。因此,广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要力求广场的景观要给周边环境以正面的影响,给城市环境锦上添花。
3、安全问题
作为人流复杂的公共空间,对火车站站前区域所有通道、界面、空间的安全问题应该着重考虑。站前广场作为城市交通的过渡界面和景观界面,站前广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保证景观的可赏、可游性,这也是该设计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场地内的夜景灯光处理将不仅体现美观问题,要更多考虑照明的安全问题。
二、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目标
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之后,有关专家一致认为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目标应包含以下内容:
(1)满足火车站人流集散的交通功能要求;(2)满足乘客及工作人员候车和休闲需求;(3)作为“城市客厅”,必须能体现城市形象;(4)作为现代城市广场,景观元素与人之间必须是和谐的,景观元素之间也必须是和谐共处的。(5)注重人的审美心理,将美学原则渗透在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人们欣赏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整体的美,因此在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改建中,首先考虑到整体美,注重形体、空间、比例、色彩等整体效果,考虑美学原则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中的应用。(6)注重空间环境要素,将生态元素融于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人与环境空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关系:人在空间环境中起主导作用,同时环境又限定人。(7)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将文化物化在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城市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对其要素的艺术与功能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渗透作用,提高城市环境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深厚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追求。(8)将生态元素融于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站前广场的建设应从“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出发,展现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爱,并将水体、铺地、绿化、灯光等多种构成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机组合。以上设计目标可以概括为“功能优先、展示形象、体现特色,创建和谐发展的人性场所”。
三、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火车站站前广场最主要的功能是集散功能,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宜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充分发挥疏散人流、物流、车流的同时,满足旅客、市民休闲、游憩、交际等各方面活动的需求。
2、坚持公众性和开放性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站前广场不同于一般的广场,由于其特殊性质和特色服务要求,在设计上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公众性和开放性,整体上要更好的发挥站前广场的服务功能,为旅客和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空间。
3、坚持以植物造景与精品园林并重的设计原则
车站站前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景观设计上要注重特色创造,建筑和园林小品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要力求风格新颖,赋予地方特色,同时,主要依靠植物造景与园林小品有机结合,相互映衬,要达到“景中生物物在景中、物衬景美、景映物真”的自然景观效果。
4、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
站前广场生态公园的景观要注重广场本身、环境、地方文化的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使整体景观反映时代特色,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同时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择地方树种,保证植物成活率和健壮生长,绿化配置无论从选材到造型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5、坚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设计原则
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空间,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利用比例和布局上,坚持注重整体协调性,按照上、中、下3层设计,形成空间层次感,提高规划区绿地面积,达到较高的绿地率。
四、总体布局与功能划分
1、设计以“塞上江南、美丽凤城”为主题,该主题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中,基于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特殊性质及现状,整个设计布局体现“水绿交融、民族特色、地方风情与现代城市”相呼应的格局。
2、根据设计的主题与各个区域的功能,总体布局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为:站前广场区、生态公园区、道路景观绿化区。
3、站前广场为设计的重点部位,布局在规划区正中央,以主体大楼的正中为中轴线,采用南北对称的设计手法,利用现代化广场的布设、场地绿化与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雕像相结合,将整个站前广场设计成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都市广场和城市标志。
4、生态公园布局在规划区东北部,生态公园是站前广场的重要映衬与辅助。使其充分发挥站前广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点配置园林植物群落,使之与园林小品、湖岸构成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态意境。
5、道路景观绿化主要功能是保护广场,隔绝外部嘈杂,主要沿规划区道路布设。道路绿化造景使整个广场受到保护,形成相对隐蔽的空间,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又与整个站前广场形成统一和谐、流畅大气的绿色景观。
在整个布局中有两点元素需要我们着重注意:
1、水体
水体在广场空间中是人们观赏的重点,它的静止、流动、喷发、跌落都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因此水体常常在闲静的广场上创造出跳动、欢乐的景象,成为生命的欢乐之源。在城市广场空间的水体可以帮助调节空气湿度,抑制粉尘的无度飞扬,缓解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广场建设过程中,有意在设计中引入了我国还较少用的旱地喷泉,一来可以用它调节空气湿度,二来它可以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广场两侧对称设置旱地喷泉,从而形成一种动态景观,既改变了广场空气湿度,又增强了环境的热烈气氛。
2、地面铺装
任何空间的围合都由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不同材料的质感和纹理都对空间的塑造有影响,并且只有较近距离才能看到它,所以空间的地面也要按相应的材料及其可见度进行设计。地面也能表达某种意义,或引起人们的联想。地面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活动的场所,而且有助于限定空间、标定空间,增强识别性,可以通过地面的处理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地面的处理使室内外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在广场地面的铺设上主要是以方便人们使用为主;其次铺装设计与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在选材、造型、位置、尺度、色彩上纳入广场环境的总体加以权衡。
五、站前广场的工程意义
1、社会效益
站前广场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改善了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美化了环境,提高了服务设施的档次,同时成为附近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场所。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城市门户区域的形象,促进了城市的进步,方便了市民生活,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生态效益
旧的站前广场,往往受到建设年代和当时生活水平的影响,几乎没有绿地,甚至与湖泊近在咫尺却没有沟通。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的建成,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状况,充分考虑到了前广场同时也是城市绿地的一个组成部分,把“生态化”的理念贯彻始终,增加了足够的绿地空间,并充分利用了湖泊这一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将站前广场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3、经济效益
站前广场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客流的吞吐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好更快捷的通道,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的旅游热的越演越烈和春运压力的不断加大,高铁火车站前广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探讨
高校是培育高等人才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设“平安校园”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把高校办成和谐平安、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建成平安和谐校园,才能为为广大师生创造和谐平安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怎样建设平安校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领导重视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学校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将平安校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成立“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校内各部门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涉及部门和事务众多,为了避免相互推诿、工作拖拉的现象,坚持“用物管物,守土有责”的原则,学校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为此,必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抓落实, 使得每个部位, 每个角落的安全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学校要与各部门签订《部门综合治理责任书》、《部门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重点岗位责任书》,通过责任书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并严格执行责任与部门、个人评优评先、晋级挂钩,以此激发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三、完善制度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是确保安全工作得到充分落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必要方法。高等学校必须依照自身实际,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校园秩序管理规定》《校园交通秩序管理暂行办法》《校门出入管理办法》《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及室内设备的管理办法》《学生食堂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得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法化。
四、认真检查
检查督促是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责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制度,要形成学院领导重点抽查、保卫部门定期检查、保安整体巡查、校卫队轮流巡查的检查体系,一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二是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三是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协调工作。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建立安全稳定工作档案。
四、加强教育
学校应该有针对地加强对教职工,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法制安全教育。保卫部门、学生部门、宣传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知识展板、标语等途径,采取讲座、海报、专题班会、竞赛、报纸专刊等方式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并结合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等课程,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特别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日、“12.4”法制宣传日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在当地法制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用鲜活的案例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常设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加强周边整治
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也是消费集中的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桌、小旅馆、小餐馆、小商铺等秩序混乱,无序经营,小摊小贩经营的食品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学校周边一些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以及学校某些安全防范漏洞,在学校周边甚至校园内伺机对学生实施盗窃、抢劫、伤害等犯罪活动。这些给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因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就必须加强校警互动,设立警务室。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借助社会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等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配合他们的各种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特别是地处成效的学校,更是要经常与周边的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派出所加强沟通与协商,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协调附近村民、民工等与学校的关系,这样才能搞好周边关系。
六、完善应急预案
安全工作有不确定性因素,对一些常规性的活动、特殊性的事项应该充分考虑到突发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因此,学校要健全各种防范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多变的形势,建立起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专项预案》《消防工作
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等系列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七、加强技防建设
由于违法分子的犯罪形式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日益向智能化、团伙化和多样化趋势发展,原有的人防、物防办法已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安全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安全事件的防范性和盗窃等治安案件的侦破率,高校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学生宿舍、实验(训)室、财务室、图书馆等重要场所适时进行监控,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八、加强网络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信息面,为他们搭建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他们学习,极大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的沉迷以及阅历、社会经验的局限使他们的学业受到影响,被骗事件时有发生,还出现了非社会现象和现象。而且大学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西方、宗教势力等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受到极大冲击。同时,在有影响的事件出现,并在BBS、论坛等地方传播时,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抗干扰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出现“从众心理”,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出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事情。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对学校“平安校园”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支包括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兼职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内,拥有丰富的政治理论、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及时收集和分析网络信息、解决网络出现的问题,开展有效工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聊天室、网络心理咨询等方式,防范和解决各类问题,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促进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
九、加强保卫队伍建设
要有序、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政治过硬,思想过关,作风优良,能吃苦耐劳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安全保卫工作队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部门安全管理职责,要负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综合治理、国家安全教育、流动人口管理、师生户籍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要不断地对他们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和各种法律、法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增强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不怕风险,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的良好工作作风。同时关心并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是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新形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实施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稳定、和谐、文明、发展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