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专业论文范文

图书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图书专业论文

第1篇

“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对资料的建设工作对资料的建设

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第2篇

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是包含与图书文献的采购、分编、收藏、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典藏、图书保护、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上世纪的90年代前,图书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着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来进行的。这一教育的特点,是围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外部形态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图书馆学专业的范畴。随着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开始逐步吸纳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如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服务、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学、情报学、文献描述学,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与图书文献的管理、数据库、多媒体文献、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图书馆内部设计等有关的建筑学、环境学、美学,与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典藏、保管等有关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不断拓展。时代越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本身越深入,图书馆学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也就越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和人类所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各学科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一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的。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深化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了与之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学科。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出现了由单纯对知识载体的依赖——书的管理对“书”的内容知识本身的研究、梳理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是由图书馆职业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二、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延伸

从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多媒体视听的当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这些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形态,从看纸质文献到看缩微胶片、电子屏幕等,减小了知识贮藏的体积;从书架典藏到光盘、数据存储等,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从普通阅读到多感官的虚拟阅读等,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从检索卡片目录到计算机搜索、网络搜索等。所有这些变化,扩大了图书馆学的内涵,图书馆学专业成为一个涉及各门学科专业的“广博”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比得上图书馆学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也决定了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图书馆的职业需要来看,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的专家,更需要熟悉其他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因为图书馆是“管书”的,“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图书馆人的任务不仅对书的外部载体形态(包括书皮、书名、编者、版式、提要等)的管理,更重要的将是对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纯、加工和完善。给读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目录、索引或是某本特定的图书、某些相关的文献,而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书中的内容——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而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不同知识门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图书馆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与日俱增。因此,培养造就更多的图书馆学专家,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来看,应该发展成包含各学科、各专业、各种人才相互融合的图书馆。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的知识要涵盖一切,尤其是要具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才能满足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知识需求。二是在人才方面,图书馆的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既需要复合型人才,又需要对某一知识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型人才。有了这样既“博”又“专”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各种读者需求奠定牢固的人才保障。三是在服务方式方面,图书馆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要搞好馆内服务,还要主动走出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管理方面,要强化机制建设,调动图书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图书馆中“死”的书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还在于把图书馆馆藏书中的内容——人类创造的“活”的知识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这就需要把管理书的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图书馆人的所长,进一步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因此,图书馆面对社会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广泛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加快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知识需要。

三、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高校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的方案、内容、服务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原有高教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专业单一、低水平重复办学的弊端被逐渐打破。通过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各高校都相应调整了专业结构,加强了重点学科建设,增强了自身竞争和办学优势,突出了办学特色,相互之间形成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局面。而各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和配合学校的这一系列转变,必然相应地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文献资料的收藏和开发力度,这也使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了各有所重、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化程度已相当高,校园网、教科网、因特网已相继开通使用,而且部分省市已经准备在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架设光纤,把各馆相互连通,用于馆际文献传输。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使那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做到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巫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1建库的方案及原则

1.1建库的方案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建设或准备建设各自的全文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大都缺乏组织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分工,数据库的建设停留在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的状况。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以及各馆在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开发,不仅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而且使数据库普遍存在结构单一、标准不统一、涵盖面窄、内容重复、共享度低、通用性差的问题,这对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文献资源共享的实现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建库时,首先要考虑到建库的方案问题,是各馆独立开发还是联合协作开发?本人认为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库方案可以参考目前各地区在建设的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方案,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采取地区网络联合数据库的方案。首先,建立本地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模式。在对各院校学科特色和馆藏特色进行调查研究后,对其数据库开发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具体操作中可把学科门类分为几大块,如理工、财经、医药、农林等等,然后再由几个同类型院校共同承担该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当然,其中还需相互分工,各有所重。其次,各馆应打破原有的封闭现象,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孤军作战、小而散的建设方式,在组织机构的指导下相互联合、有计划、有分工地共同开展建库工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可持续的开发。各馆在建设各自所承担的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则可按照分工要求自行开发,进行建库的设计、源文献的收集整理、文献的数字化处理、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当然,在联合建库的形式上还可参考国外的一些联合建库模式。

1.2建库的原则

1.2.1实用性原则

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需求有多大、投人和产出是否相宜,即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盲目上马。因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从其目的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特色优势,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益,充分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因此,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1.2.2趋势性原则

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要顺应专业学科和数据库本身的发展潮流,包括国内与国际的发展趋势。如:规模、形式、多媒体化、网络化等。把握这一原则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寻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位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1.2.3共建共享原则

即联合开发、资源共享。

2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各高校馆丰富的特色馆藏是专业特色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源。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各校在自己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各馆同时也收录了大量相关文献,并且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人那些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的文献资料,使之尽可能的丰富、系统、完整,形成各馆的特色馆藏。

2.1专业文献资料

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会议录、其他报刊和内部报刊中有学术价值的本专业文献,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网上文献资料。

2.2法规、专利、标准

主要包括国际上各行业及国际组织颁布的最新标准,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索引,国家颁布的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及国内外的专利文献。

2.3专家科研成果

本学科著名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特色。主要应收录其发表在核心报刊中的论文、研究交流报告、学术演讲报告等文献群体。

2.4学位论文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的分布较为分散,读者难以查找,故应予重点收录。

2.5学科综合信息

系统全面地反映学科信息,展示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如: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重大攻关项目、工程应用和设计项目,目前最新的具有影响的各种科技产品、近年来有关学科已完成的成果及获国家和省市的科技奖的科研项目等。

在对数据库文献源的收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时效性与过期可获得性,要对文献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严格的收集、加工和筛选,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多、更准更全的文献数据。

3良好的服务功能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传统纸质和其鸽载体形式的文献数字化,而且有其最本质的特征,即智能化的检索。相对于传统的特色文献来说,特色文献数据库与其最大区别就是强化了其信息服务功能,在其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化是相对传统文献而言的信息形式上的改变,最本质的改变仍在服务质量上,而这也正是读者和用户最为关心和希望得到的。因此,数据库必须实现智能化检索,为读者用户提供快捷、全面、准确的检索工具,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3.1检索界面

检索界面应该简洁、清晰,没有繁杂的检索步骤,可操作性强。帮助功能应具有实际指示作用,并提供留言功能。

3.2检索方式

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关键词、主题词、题名、著者、出版机构等多种检索途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项检索、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并可使用截断符、接近符、省略符、替代符指明词间关系或扩大、缩小检素范围,也可增加一些限制功能,如:限制时间、馆藏地点等。

3.3检索选项

3.3.1跨库检索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实现一个检索命令跨多个数据库自动检索,以获得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信息。

3.3.2多年检索

应可以同时检索最新文献和过期文献,使用户在二者之间方便进行切换。

3.3.3检索历史

让用户可以保存、查看自己的检索历史,在当前检索区可以利用和修改以前的检索。工作人员则可利用它跟踪用户的需求或将其加工成某些动态信息。

3.3.4主题词表

数据库应提供主题词表检索功能,即利用主题词表进行检索词的规范选择,并根据主题词的上下位关系、相关关系和替代关系调整、确定检索词,然后直接启动检索。还可根据需要修改主题词表,或通过对用户检索词的统计扩充主题词表。

3.4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的实现包括排序、显示浏览、聚类、套录、打印、E-mail发送等。超级秘书网

4建库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4.1要注重全文数据库的一些技术特征

包含内容的原始性、信息检索的彻底性、所用检索语言的自然性、数据相对的稳定性、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结构的非结构性。

4.2数据准备

要注重对文献源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类。

4.3文本预处理

要做到统一著录标准,规范格式和标引。

4.4数据维护

要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和清理修正以及对所用词表、存储空间的利用统计和调整。

4.5统计功能

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和用户信息,量化各项指标,使之成为决策依据。

4.6做数据库的宣传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5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其素质包括:对某学科及其分支有充分研究,对某专题领域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了解,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获取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骏.大学图书馆丈故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4)

2谢琴芳,白祈萍.书目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3魏建华.奋共图书馆自建数据序的原则与方向.图书馆论坛,1999(2)

第4篇

1.1中等艺术学校美术专业生源与培养现状现今,我国的教育重心逐渐转移到对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上,社会上的美术高考热和艺术院校培养的迎合市场需求的应用设计类人才使中等文化艺术学校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办学方向。近年来蔚然形成的“高校艺术生招考热”、“普通中学开设艺术特长班热”和“社会培训机构艺术培训热”等现象,使艺术教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普通中学开设规模较大的美术高考班,使本来为数不多的美术苗子进入了普通中学美术班,这对中等艺术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受到巨大的冲击,艺术中专校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和普通中学艺术高考班在决战,抢生源;一方面在模仿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但毕业生市场竞争力与大专院校难以抗衡。学校虽然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看似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作了一些改革,但没有自己的专业办学亮点和特色,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校美术专业的办学走出困境。

1.2中等文化艺术学校办学优势纵观美术专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很多艺术中专校美术专业的办学历史长且是很多学校的首创专业,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条件都有一定的规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的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成功教学模式。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美术专业作为主干专业,曾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美术人才,成了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生态链里的重要一环。在艺术学校美术专业陷入了历史与现实营造困境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前景和空间,更为艺术教育的办学改革和定位指明了方向。

1.3中等艺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当前中等艺术学校绝大多数专业形式上完成由群文美术专业向艺术设计专业转型,但实质上当前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创意时代的发展要求。又由于大多艺术设计专业没有教学实践基地,艺术设计技能与创意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致使设计产业无法拥有真正需要的人才。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未能定位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发现本土的文化创意资源,缺乏融入创意时代的知识和内容。人才培养方案陈旧,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首先是师资参差不齐。新教师有着很强的技能,但缺乏实战经验;老教师大多数都是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主攻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虽然专业设置作了调整,但无法有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也只好将相近专业教师“移植”到设计教育队伍中来,制约着设计教育的顺利发展;其次是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存在诸如:课程的设置有的是从教师的现状,教师的原专业而开设课程,有的是因现有的设施而安排相应的课程,有的课程因没有师资就不开设等问题,这就造成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综上所述,美术专业办学需要积极寻求突破口,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艺术学校办学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因此,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中等艺术学校应该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中等艺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致力于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创意基础且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艺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在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确保专业可持续发展。

2中等艺术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2.1延伸艺术设计的课程内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很好地考虑把传统文化与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才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现在,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文化是软实力,在竞相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座的城市一张名片已成共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本土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风格和技艺进行学习、研究,从中体会其精华,感受艺术魅力和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参观相关的企业,培养他们直观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热情;另一方面,在设计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创作出既有民族性又体现出现代审美价值的作品,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2.2艺术设计教育要与市场接轨,采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学校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安排实训课程,观摩相关企业的生产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锻炼,并在自己的创造性学习中完成,会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教师除了课堂上通过项目教学加强设计的训练,因为任何设计作品总要转化为产品,因此,还要联系生活开展设计,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当前学校实行的工作室制,走的就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让学生参加企业的设计项目的制作,接触到一些在课堂中不能得到的设计资源,让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更加紧密,工作室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一些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既开拓了学生眼界,又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的最佳结合。

2.3注重人文素养在艺术设计教育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历来艺术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存在强调学生对某一专业技能的学习,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一共性问题。人文素养的缺失,看表象对学生的技能掌握似乎没有影响,殊不知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直接影响,学生也只能是简单的模仿,当面对产品的革新时这种艺术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就显露出其局限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显然,这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强调的培养个体的创造力是不相符合的。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创意必须是有文化的创意,文化是文化创意的灵魂,创意人才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文化与创新完美的结合。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形成富有创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本土的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产品赋予特定区域的文化内涵,才能让产品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人文素养要求高,我们的艺术教育就应更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更新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建设,通过邀请本地的文物专家和历史研究人员来校做讲座,让学生领悟到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今后本土文化创意的源泉;再例如通过第二课堂、艺术讲座、社团,形成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第5篇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

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少数民族学生论文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原本是高职教育中属于热门专业的商务英语,新疆地区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却遭遇了招生缩水的冷遇。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从原来90人的班级规模已逐渐缩减到40人。在保证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正逐步探索民汉合班的教学模式。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自然要与其他地域生源学生在同一班级接受同等专业英语水平教育。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在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学习英语时间短、底子薄。加上民族母语的沟通障碍,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带来诸多的影响。从近年教学情况来看,最终的结果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时提交的毕业论文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水平有限导致英汉理解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差。我院的少数民族同学多数来自各地州,基础教育模式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对母语依赖程度很高。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汉语,英语常常使得他们在理解方面需要先把英语转换成汉语再转换成母语才能理解其含义,这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本身就是负担;加上母语的语法规则有异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因此写作成为他们专业英语学习的又一薄弱环节。

2、论文选题基本与专业无关,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商务实务操作、商务信函语言特征、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中西文化差异等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挑战。为缓解部分学生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结构形式等方面不做严格的要求。但就论文选题及内容来看,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从论文质量来看,甚至直接抄袭剽窃网上论文,并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就业压力大,以找工作为理由,敷衍论文写作。就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情况来说,近七成的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学生在毕业之际,少数民族学生既要面对学历上的竞争,又要克服汉语交际带来的影响。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为争取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对撰写论文的态度发生变化,不愿意再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毕业论文(如他们很少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对专业知识不进行系统化的积累和实践等等)。最终往往导致论文是临到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匆忙敷衍, 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同样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现象。

4、论文审核较为简单,指导老师放宽要求。指导老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压力的理解及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其上交的论文,无论从格式规范、内容结构、理论逻辑等方面都适当放宽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放纵了学生的惰性,学生从而投机地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根本指导,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构成和层次因素,对以上少数民族毕业论存在的问题个人提出解决途径如下。

1、从二年级起开设写作课,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通过写作课的强化锻炼和实践,使少数民族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时增强信心和能力,不再束手无策。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写作训练环节,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情景模拟训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综述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恐惧”的现象。此外,在第五学期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系统阐述论文规范,要求毕业论文任务书在本学期完成,并对论文的选题、提纲、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增加论文鉴赏环节,使毕业生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合规范的现象得以有效改善。

2、选派对民族生有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论文。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般老师和民族生在专业论文沟通上存在较大的障碍。指派专业民族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学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专业毕业论文各个环节指导和质量监督,往往事半功倍。

3、加强实习单位的配合。学生出了校门进入实习单位,生活角色从单纯学生的角色突然转变成社会成员的角色,心理承受了从轻松的校园生活到忙碌、紧张的社会生活转变的压力。加上语言沟通问题,更是有了“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此时实习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就尤为重要。单位的领导同事此时完全可以充当了指导教师的角色,结合所学专业、选题范围对学生在案例、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指导,从而有效的帮助其完成论文撰写。

4、以其他方式代替毕业论文。在毕业学习能力考核评审机制中,设置少数民族学生更加适合的方式代替毕业论文。比如撰写指定或自选外文书目读书心得或学习笔记,并最终通过答辩形式予以考核。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商务领域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诗颖,刘雪春.加强大学英语“实用教学”改革的途径[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杨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4] 王银泉. 万玉书.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2)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 下载频次 被引次数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100-004

Considering the Library Service in Another Point of View: Evaluating the Paper's Value and User's Interests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

Yang ChunhuaWang GuizhiMa Hongyue(The Medical Libra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100039)

Abstract:We have analyzed the top papers by download and citation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09 by librarians. It was found that library academic-oriented papers got much more citations and user service- oriented papers got high number of their Internet download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ownload and citations. Analysis of this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download frequency can reveal not only the paper's application value- its contributions to users, but also information of which papers are most interesting to the readers. So it should be an alternative metrics of paper quality and impact. User service- oriented study should be encouraged in the library.

Key words:library; download frequency; citations; paper quality and impact

CLC number:G2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100-004

1 论文下载频次的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以引文索引(SSCI,SCI)作为研究论文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评价依据,[1]然而单纯基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并不能完整地评价一项研究的价值。[2]随着学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版期刊成为科学论文传播的越来越重要的途径,下载次数监测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基于利用的考量科学论文传播和影响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和指标。[3][4]

世界最大出版集团之一的ScienceDirect,从2004年7月起,每个季度都免费提供其数据库中下载量最高的25篇科学论文排名(TOP 25 Hottest Articles),作为读者论文使用行为的一种反映;当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认为,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5][6 ]一定时期内下载量大的论文,较长时期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引用,因而可从internet下载量预测研究论文的未来的被引频次。[7][8]

对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2007年25篇下载量最高的论文和25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比较结果发现,用户阅读行为和最新论文引用之间的标准非常不同,对目前用文献被引次数作为决定或影响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9]因为作者引用的文献往往仅占其在研究工作中所阅读过的文献的一部分,而对其中未被引用的文献的实质使用行为没有反映,从而造成被引次数对阅读但未引用文献学术价值反映的缺失。而文献下载次数在直观上能够与该文献的被阅读次数相对应,不失为一种反映文献价值的途径。[10 ][11][12]

我们发现,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工作者的论文具有其特殊性:除与同行的学术探讨外,还有基于服务职能、面向广大服务对象的指导性论文,其论文读者不单单是同行。

那么,图书馆论文的价值如何客观评价?下载量分析能否作为评价图书馆论文的一个指标?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用户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2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下载与引用间的关系

因为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很快,我们的检索截止至2009年11月。CNKI2000~2009年收录的图书馆作者发表的论文,对第一作者单位为图书馆的论文分析他引次数(排除自引,以下同)居前的23篇论文。结果见表1。2.1 对2000~2009年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的分析

这组论文篇均被引用146次,篇均下载221次,下载次数是被引次数的1.5倍。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面向同行的学术探讨,读者对象基本相同,其中91.3%发表于专业核心期刊。

2.2 2000~2009年图书馆学高下载量论文排名

获得高下载量的这组论文,篇均被引11.2次,平均下载1025次,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仅占5/23=21.7%。面向服务对象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15/23=65.2%)。

篇均下载1025次,远高于表1中高被引论文的篇下载量(1025:221),篇均被引11.2次,远低于高被引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11.2:146),这组论文中,下载量最高、达到2017次的文章,是“如何在网上进行课题检索”,而该文被引次数为0。我们认为,在2001年网络信息检索刚刚开始普及时,该文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及庞大的潜在读者群,是其获得高下载次数的主要原因。

从论文内容看,获得高下载量的23篇论文中,综述7篇,数据库检索应用或技术指导类论文12篇,二者占到了全部文献的19/23=82.6%,其他论文4篇,占17.4%。

从长期看,这组论文也不会获得高的被引次数。这些论文多是对服务对象的信息检索与应用指导,体现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宗旨,而不是面向本专业同行的学术探讨,应用价值远高于学术价值。

两组数据间没有重叠,且均显示了与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不同的结论,即下载量与被引频次间并无相关性,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并未获得高的下载量,下载量高的论文没有获得高的被引次数(见图1)。

(三)同年发表的论文被引与下载趋势分析

为证实上述结论,我们还对2001年、2005年图书馆工作者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同年文献的被引与下载量分析(结果见图2、图3)。

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占10/23=43.5%。

对同年发表的高下载量论文的分析,亦未见被引次数与下载次数间具有相关性。

3 结论

(1)我们发现,图书馆学论文的被引次数与下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被引次数高的论文,并没有获得高的下载量;而下载量高的论文,被引频次往往很低。

(2)科研人员下载文献,首先要判断文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然后才会下载。因此,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下载量高的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满足读者需求,揭示了服务方向,发挥了其社会影响力,应该作为评价论文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3)图书馆工作者的论文,因为要面向两类读者:相对少量的同行和广大的用户,面向同行的论文注重学术性,因而容易获得引用,而面向图书馆用户的论文,更注重实用性,容易获得高的下载量。因此,对图书馆论文而言,不能根据下载量预测今后的引文数量。

4 结语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所确认的图书馆社会职能就包括了:①开展社会教育,即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更多的教育职能;②传递科学情报;③开发智力资源,即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13 ]分析表明,那些被下载次数多而引用极少的文献,恰恰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些实际需求,履行了上述职能。图书馆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量的偏离也就不足为怪。

4.1 下载或被引与不同的读者群有关

图书馆工作者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图书馆的业务探讨,优秀的论文获得了较高的被引次数,但图书馆专业读者基数很小,所以那些被引次数相对较高的学术论文,获得的下载量却不高;二是面向用户读者群,围绕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如检索技能、方法的介绍、指南,旨在帮助用户提高技能,获得更为深入的专业文献,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因而获得了较高的用户关注和下载频次,但这类论文与读者的专业基本不相关,所以极少被引用。

4.2 论文下载量揭示用户需求,体现论文的应用价值

研究认为,下载排名反映了读者的选择偏好。[14]一般而言,读者决定下载是在阅读全文之前,只是通过题目、文摘、作者和关键词来判断的,因此阅读决定无关论文全文的质量,但下载排序却是读者兴趣的一个标识。下载次数高的论文内容,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科研与服务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论文下载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对于用户的贡献大小,[15]这些下载量很高的图书馆论文,虽很少会被读者引用,但发挥了它的影响,体现了它的价值,对用户参考价值高,因此应该得到认可。高质量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应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4.3 下载量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本研究统计表明,我国被引次数居前的图书馆学论文,90%以上都发表于核心期刊;而下载量居前的面向服务对象(即用户)的图书馆学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不足50%,甚至更低,可见体现图书馆服务理念、满足用户需求的这些下载量高的论文并未被专业主流期刊认同。

Web 2.0时代,专业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和导向,应该时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新的标准考量论文价值,认可那些为用户所需,具有很高应用价值但不一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顺应读者需求,鼓励这些服务导向的研究,拓展服务范围和水准,提升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5]Dan O'Lea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ations and appearances on “top 25” download l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9):61-75.

[2][6]Johan Bollen , Herbert Van de Sompel, Joan A. Smith et al.Toward alternative metrics of journal impact: A comparison of download and citation data[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05,(6):1419-1440.

[3]Daniel E. O'Lea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ations and number of downloads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8,45(4):972-980

[4][14]Editorial. Which papers are most interesting to the readers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J] .Information from download monitoring.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05,65(1):5.

[7] Jahandideh S, Abdolmaleki P, Asadabadi EB. Prediction of future citations of a research paper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J]. Med Hypotheses, 2007,(69):458-459.

[8]Christos Zavos, Jannis Kountouras, Nikolaos Zavos, et al.Predicting future citations of a research paper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 The Medical Hypotheses case[J].Medical Hypotheses, 2008,70(2):460-461.

[9][10]Andrew J.S. Coats. The top papers by download and cit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in 2007[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1-3.

[11] CoatsAJ. Top of the charts: download versus cit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J]. Int J Cardiol,2005,105(2):123-125.

[12]郭强等.科技论文下载次数的统计性质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5):690-694.

[13][EB/OL].[2009-12-27]./zhinan/tsgzy.php.

第8篇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当年提出的“构建面向图书馆职业的理论体系”这一命题,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即使是在该专业委员会内部,意见也并非统一。这些意见归纳起来,无非是两方面:一是质疑,即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究竞是否应该为图书馆职业而构建,如果是,那图书馆学研究是否又要回到上个世纪人们批评的“馆内科学”的道路上去?二是不解,即什么样的研究才算是面向职业的研究,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还要不要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和任务?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

借2009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之机,我们约请了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围绕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发袁看法,以期就这一命题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

读者可以从我们最终选出的三篇论文中看到,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一致的观点,恰恰相反,这三篇论文都极富个性,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的一些观点,肯定还会引起争鸣。

蒋永福先生的论文《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基本理念》,将平等服务、知识自由、信息公平、民主政治、社会包容等,归纳为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理念,并引经据典对这些理念进行了分析,为公共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做了科学的诠释,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这些基本理念也是图书馆从业者应该秉持的职业“意识形态”。

白君礼先生的论文《准确把握图书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针对一直以来人们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是否脱离图书馆实际的争论,从理论与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内涵上进行了辨析,认为理论应当是结论、思维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而实际的内涵却非常丰富,形式上包括中国社会、图书馆存在与发展、图书馆工作等,内容上则包括批判精神、超越精神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图书馆文化传统。因此,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实际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复杂的,但却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

王宗又先生的论文《专业思维与专业方法――关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散思》,言辞犀利,对我国当前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批评,认为当代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中存在着专业思维缺失现象,导致专业活动定位的迷失、社会职能认识的虚幻和事业发展研究的空洞化等。他认为,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不能把目光放在专业活动对象上去进行无谓的抽象,而应回归专业实践的基础,集中精力于创新探索的归纳、提炼,科学把握专业活动的自身发展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些论文的观点,我们无意去判断对错,只是希望读到这些论文的读者――广大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者,能够就此产生一些思考,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究竟要研究些什么?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究竟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第9篇

0 引言

中文MARC是中国机读目录(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的简称,中文MARC的主要作用是将各类书目信息编目成统一的标准计算机可读形式,便于读者检索以及各图书情报部门之间交流书目。学位论文是高校大学生为获取相应级别学位而撰写的关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应用或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大部分都是用中文撰写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用外文撰写的。高校图书馆将学位论文收藏至自建特色数据库,就需要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对学位论文编目时要保证编目产生的关于学位论文的数据的质量,以方便读者检索并利用学位论文。

1 中文MARC编目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并用相应的著录、编目格式使文献资源的主要检索项及特点形成书目的形式就是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1]。学位论文编目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回溯编目―审校―典藏―贴书标―入库上架。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其编目具有自己的特点:1)编目难度高。高校大学生研究的学术领域及学术方向繁多,其具体研究方向小而专,对非专业编目人员来说,分类编目比较困难;2)编目工作量巨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进而各高校每年产出的学位论文数量激增,而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有限,而且图书馆每年还要有其他书目入馆需要编目,因此编目人员总的工作量非常大。3)学位论文撰写语种不统一。部分高校设有外国语学院,这些学院的部分学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语种一般为外文。

中文MARC是以UNIMARC为基本依据,根据我国出版物的具体情况制定的[2]。中文MARC机读记录字段区有如下10个功能块:0―标识块;1―编码信息块;2―著录信息块;3―附注块;4―款目连接块;5―相关题名块;6―主题分析块;7―责任者块;8―国际使用块;9―国内使用块[3]。中文MARC通过对每个功能块增设功能不同的多种字段及子字段、对每个字段又增设不同要求的标识符的方式更为详细的记录文献信息。

高校图书馆编目学位论文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1)精准、全面、直观的反映出学位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成果的领域,关键词等信息。2)准确标引学位论文,形成规范数据,方便读者进行检索。编目学位论文是读者可以使用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学位论文编目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使用情

况[1]。因此,学位论文编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各高校对学位论文编目工作都很重视。但是由于学位论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中文MARC编目具有的高技术性,导致中文MARC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位论文编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位论文在高校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正常流通。中文MARC在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编目中存在如下问题。

1)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中文MARC编目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图书馆编写制定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系统标准;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写制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即CALIS系统标准[3]。虽然采用这两种中文MARC编目标准编目的数据覆盖面都很广,共享性也比较强,但还是应该将这两种标准结合,制定一套唯一的编目标准。有了唯一的标准,各高校图书馆在选择编目系统时也不需要进行比较,既方便了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也能使图书信息流通更顺畅。

2)标引不规范。《中国图书分类法》是高校图书馆编目分类的主要依据。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有自己编写的《图书馆编目分类细则》,并结合这两个规范来进行编目,因此在很多编目细则上出现了不一致现象。

3)著录字段不完整。中文MARC编目虽然具有详细的编目规则,但是不同的编目员对规则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在中文MARC著录中,字段和指示符都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出现指示符的漏著、错著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的检索。

4)外文语种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不统一。当前我国图书馆使用USMARC对外文图书进行著录,而有些图书馆认为只有原版外文书籍才应该用USMARC进行编目,其余外文图书应该按中文MARC格式来著录。因此,使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就出现了两种,即USMARC格式和中文MARC格式。这种不一致的编目格式会严重影响到学位论文的网上共享,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有不利影响。

高校图书馆每年进书量都很大,新进图书只有经过编目才能入库上架,读者才能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中检索到图书,而高校图书馆专业的编目人员非常有限,因此就会出现非专业人员对图书进行编目,比如燕山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就是由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完成的。编目工作对人员专业要求比较高,编目细则又非常繁杂,虽然专业的编目人员已经设定号学位论文编目格式,但是非专业人员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漏著、错著的现象,而在对学位论文编目中出现的错误只有非常专业的编目人员才能及时发现,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编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最后都没有被发现,从而影响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检索。

2 改进与展望

第10篇

关键词:情报科学;载文分析;引文分析; 文献计量学

《情报科学》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情报学研究领域较具影响的专业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吉林省科技类一级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著名数据库收录。他所刊载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动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取《情报科学》2012年(1-12)期所刊载的387(书评除外)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及引文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分析,并从中总结一些规律和特点,为促进图书情报学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提供参考数据。

1 载文统计分析

1.1 载文量

载文量就是某种期刊在一定时期所刊载论文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1]。一般来说,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主要指标是期刊的载文篇数、平均每期的载文量、平均每篇文章所占篇幅页数及篇密度等。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总页数1907页,载文量为387篇,期均发文量为32.25篇,篇均页数为4.93,篇密度为0.20。以上数据表明该刊文献数量较多,文章篇幅适中,读者获取信息量相对较高,是图书情报学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性期刊平台。

1.2 基金论文统计

基金论文的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学科科研实力的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2]。基金论文率,即某一刊物所载的基金论文在刊载论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基金论文率数值的大小,可直接反映刊物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同时也可从侧面间接反映刊物报道本专业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能力。期刊刊载的基金论文率高,说明期刊学术水平较高,这是评价期刊和论文质量与学术水平的重要而客观的指标之一[3]。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所载基金论文192篇,占论文总数的49.61%,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国家基金论文77篇,占论文总数的19.90%,有效地保证了《情报科学》明显的创造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1.3 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章检索点的入口,同时也是论文论述的核心及重点,它为研究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检索此文献的最便捷的路径。统计结果表明该刊2012年全年标引关键词为1468个,篇均关键词3.79个。说明该刊比较注重提示论文的主题和标引深度,为用户检索利用和文献的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表3列出的是使用频次前十名的关键词,从表3可以看出关键词词频最高的是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这充分表明《情报科学》发表的学术论文,是以图书情报学为主的刊物。

2 引文统计分析

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又能显示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另外,引文也能表明作者对前人成果的尊重以及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提高、发展与创新[4]。由此可见,引文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相互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引文期刊和引文专著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1 引文量统计分析

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作者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文献情报的了解和吸收能力。一般情况下,引文量越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越强。从表4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篇均引文量13.46条,远高于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8.86篇[5]。这说明《情报科学》作者掌握的相关资料全面,注重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扬。

2.2 引文类型统计分析

引文类型把引文分为期刊、图书、网络、论文集、学位论文及其他(包括报纸、报告等),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情报科学》的引文主要来自期刊,占总数的68.46%,略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学者利用信息的40%一60%来源于期刊,期刊之所以成为引文中的主要情报来源,是与其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内容新颖、传递速度快、出版连续和检索方便等特点分不开的,今后期刊仍将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获取信息的首选情报源。随着各种文献资源开放存取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网络资源的认可,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占总数的12.00%,略高于图书。这也是图书情报学科研工作者利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步增强的具体体现。

2.3 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引文语种的分布是测试期刊发文作者利用国内外文献和情报吸收能力的指标。从表6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全年引文外文文献达35.73%,说明该刊作者注重和善于吸收国外的最新研究信息,载文具有较高的信息容量。但引文语种较单一,获取英文以外的外文专业信息不足。

2.4 引文年代统计分析

对引文年代分析可反映出文献的传播利用及老化规律,从表7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引文高峰区在09-11年,这与国际公认的科技期刊的有效利用率的高峰期是三年的观点吻合。同时普莱斯指数在50%以上,比科技期刊各学科普赖斯指数的平均值50%高[6]。说明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善于吸收和消化新知识,保证了本刊知识更新的速度,同时也说明本刊是图书情报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刊物。

2.5 引文期刊统计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2012年《情报科学》引用21次以上的期刊有19种,引用次数合计达1255次,占总的期刊被引次数的35.19%(1255/3566),被引最多的期刊是《情报科学》,为174次,其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被引次数分别为165、119、105、102和94次,这六种期刊的被引次数远高于其他图书情报学刊物,说明这六种期刊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利用的主要情报源。他们代表着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情报科学》,被引次数最多,这肯定了其核心期刊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说明了该刊办刊比较有连续性,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专业特点。

参考文献

[1]董小燕.2003年《情报科学》载文、作者与引文的统计分析[J].情报科学,2004,22,(5):551-553.

[2]高 凡,王慧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3]夏 旭.《图书馆论坛》基金论文产出力的定量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4):40-44

[4]董文鸳,袁顺波.2002-2004年《情报科学》载文、作者与引文统计分析[J]. 情报科学,2005,(9):1348-1352

[5]赵阳.《图书情报工作》1989-1996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J]. 图书情报工作,1998,(9):29-36

[6]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1.

第11篇

关键词: 学位论文; 提交与管理

高校图书馆中的硕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高校中是重要的科研文献参考资源,通过它可以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成果,而且通过它也可以系统全面并且具体地反映出学校中各个学科专业前沿的科研成果,以及该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由于它区别于图书馆的其他文献资料,在图书馆中一般只提供阅读或复印使用,属于一次文献流通中最受限制的特种文献,所以很多大学图书馆都会单独管理,因而就显得很珍贵。

高校图书馆必须随着自身功能的发展变化,认真探索新的办馆理念,扩大其服务范围,把学位论文的收集、管理、以及学位论文的开发和使用作为本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建立起高校图书馆独特资源的优势和服务特色。

一、学位论文的提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使用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本馆也在2005年起实现了利用IDL-ETD3.0学位论文管理系统,论文提交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制度,每年都会有在某个时间段内,即将毕业离校的硕博生们来到图书馆办理论文提交审核及离校盖章;并且另有相当一部分在职的工程硕士,MBA硕士及在职师资的硕士学位毕业生,他们会不定时地来馆办理论文提交和离校手续。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在提交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现就提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归纳如下:

(1)为了保证学位论文收集的完整性,图书馆会要求所有硕博毕业生首先通过网络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一般情况下,在校学习的硕博生们都能够完成,但是一些在职研究生对论文提交工作不太理解、加之人住外地,就不太方便进行网上提交电子论文。就此问题,我们坚持对所有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严格要求他们做到必须在图书馆网站指定部位,首先提交自己的学位论文电子版,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网上审核通过后,才能在每个人本人的学校离校单上加盖图书馆印章,否则不予盖章。这样就确保了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能够收藏在本馆之内。

(2)由于校园网仅限校内使用,提交论文又必须是本校内校园网IP才行,这样一部分居住在校外的研究生们就无法在校外环境下进入图书馆网站提交论文,因此负责收集学位论文的人员就与技术部计算机检索实习室联手,在图书馆内向这样的读者提供多台电脑,允许免费上网服务,并对提交时遇到的问题现场指导。在论文提交的高峰阶段,图书馆马上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向解答读者在论文提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障学位论文的正常提交。

(3)系统和设备问题。一般高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都集中在每年的7月前后,图书馆接收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的数量则剧增,形成一窝蜂局面,前来提交论文的研究生排起长队,加之原有的服务器老化,网速也相对较慢,系统又经常出问题,登录不上,读者和图书馆人员都非常着急。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本馆网站的论文提交页面及公告栏告知读者,论文提交系统的服务器全天24小时开放,疏散研究生们尽量错开高峰期,利用图书馆以外的电脑上网提交论文;

2、请技术人员对系统问题进行及时维护,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转,保障论文提交系统不断得到完善,维持正常工作;

3、由于有些读者来馆提交论文时使用自己的U盘,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必须安装防火墙,尽量保证计算机不受病毒侵袭;

4、图书馆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图书馆局域网全面升级改造,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实力,为数字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今后的论文提交、管理和检索提供有力地技术支持,保障了论文提交的安全性,学生提交论文以及检索的速度也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常见到的问题有:注册时项目选择错误;漏填论文提交或答辩日期;word文档比例不对,不是超大就是过小;还有的论文使用了超链接;有的论文中保留着修改痕迹;中英文不一致等问题。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使用的是学校提供的统一模板,完成自己的论文后却不修改原模板上的日期。图书馆就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论文提交须知,特别是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提交提出了很具体的规定,为学位论文库的资源制作打好基础。提交论文工作是一项比较繁忙而细致的工程,它很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完成。

二、 深入细致地做好学位论文的管理、深层次开发学位论文,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近年来,所有硕士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之后,都需要通过图书馆主页上的“学位论文提交”栏目向本校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摘要和电子版全文。 为广大师生读者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就必须优化学位论文资源管理, 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服务氛围, 不断改进和创建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在文献资源管理工作中,建立准确、严格、快捷、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做好论文管理和服务工作。

其一、学位论文的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将所收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字段,包括题名、论文作者、导师、作者专业、作者单位、摘要、分类号、主题和全字段等信息逐一导入到数据库中去,使读者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对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对于每本纸本型论文,则在管理数据编目时,给予一个序列排架号码,便于该论文上架管理和用户索取。

其二、学位论文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一部分, 好长时间并不为广大用户所了解, 需要图书馆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建设,稳定检索系统,满足已知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应该设置宣传版块, 介绍其学科内容范围、阅览规则、检索方式等,以此促进读者有效利用这部分资源。

其三、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的收藏模式应随着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这些转变做出相应的改进。不断调整论文提交和收审形式,建议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等形式来呈交和审查电子版的学位论文, 利用特定信箱在网上与论文尚有问题的读者建立沟通联系,这样可以减轻他们在时间上的压力。

其四、应通过编辑学位论文的索引、文摘、专题汇编、目录、综述、述评等各种形式, 对用户开展更有深度的二、三次文献服务工作, 将其静态知识激活,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位论文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做好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和开发利用, 就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优势, 努力创建适合每一所高校师生的特色精品, 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真正服务于科研、知识创新,成为它们发展的催化剂。

做好深层次开发学位论文工作, 是非常符合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的, 也是在当前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根本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 沈嵘.论高校图书馆对毕业生学位论文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18):49-51.

〔2〕 郭金丽. 学位论文的特点及管理[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4(17):40-42.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术论文

写图书馆学术论文就是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图书馆学术论文有自己的理论系统。

1. 选题的创新

图书馆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选题的要点在于: 论题大小适当,开口小、挖掘深、有拓展空间。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或称为“小题大做”。图书馆学术论文的选题要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要追求不落俗套的创新型选题,有心得,有创见,可读性强。题材要有亮点,重要性可行性并行,要有普遍意义,令人回味无穷的选题。

1.1选题的创新意识

在学术上,要追求的是独到的见解。在选题的创新意识方面, 要求在进行论文选题时, 要时刻将论文选题和社会需要、图书情报工作需要、图书情报工作发展趋势相结合, 立足于新成果、新发现、新见解。有理论价值, 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以时代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如以莫言,乔布斯为例,引用的观点等。根据专业优势, 结合本职工作,结合现实选题,理论上求新,落实到现实有应用价值。

1.2研究方法的创新

要求打破传统研究方法的束缚, 学习其他研究领域的先进研究方法, 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实际, 去创造性地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微书评为例,书评属于文学领域,加个微字,用于图书馆学,就是创新。创新性要求新观点,新视角,新举措,新理论;要以自己切身实践为例,理论上要与时俱进, 如引用18大对文化发展战略的最新提法。

1.3从热点问题中选取新颖性选题

关注每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的选题和各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选题 ,时代最前沿的课题,图书馆界研究热点等都包含其中,服务创新是永恒的热点,从热点问题中选取新颖性选题,主观上自己感兴趣, 有见解的论题。热门选题写文章的人多, 可供参考的材料多, 但创新的空间较小。

2.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撰写强调符合相应的学术规范,论文的形式和内容首先要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其次是尊重学界“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大体可以分为8 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其规范的格式,俗称“八股式”,这8 个部分依次是: 标题、作者名及简介、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或结语、注释与参考文献,如下将一一说明。

2.1标题

标题要新颖;醒目,神韵;创新,包含所有关键词;吸引眼球,不超过20字,可以加副标题;润色题名应准确、简洁、明了地反映文章的主要论点。

好的论文标题需要做到主旨明确、表达简练、语言精当,集中表达论文的要旨,让读者见其题而知文意,做到“文要切题,题要独创”;还要尽量简练;论文标题讲究语言的准确规范、简洁精练。当然,标题切忌随意拔高,如 “……理论研究”等; 但也不必过于谦虚,例如“浅谈……”“……初探”等,不是好的论文标题。

2.2 作者名及其简介

论文的署名一方面涉及科研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涉及知识产权等事项,写真实姓名。很多期刊还标明了作者的简要信息,包括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学历、专业职称、研究方向、电子信箱等内容。

2.3 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窗口,缩写的论文,独立性和简短性;论文的精华点,150-250字符,包括研究的目,关键的创新点和意义;研究的成果。独立成文。摘要开头不要重复论文。字数按照期刊要求控制。摘要写得好坏就显得尤其重要, 它会直接影响全文被人阅读、引用机会的多少。

摘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尽量不用“我们”“笔者”“本文”等词语,也不宜出现“本文”“作者”“本课题”等表述,不用问句、感叹句等。避免出现“对……具有重大意义”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等不切实际的拔高类的套语。

2.4 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最能代表论文内容的词汇或词组。标注关键词的目的在于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选取原则是要能反映文献主题内容。不要用怪词,可以从标题中的选用合适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为3 ~ 8 个,置于摘要的下方,词之间以空格或分号隔开。

2.5 引言

引言是论文的开头语、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等,一般独立成段。引言主要有以下内容: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现存的研究空白点和价值;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等等。单篇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引言不宜过长,一般在500 字左右。引言要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研究背景、前人成果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同时要引出话题———以此反映出作者前期资料收集的详备和研究思路的清晰。

2.6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词要准确, 不能出现模拟两可的词汇和语句。

正文及整篇文章要按结构内容划分层次,每个层次还有小标题。同一级标题应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 一般宜用类别相近的词组作小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码, 不同层次的两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结构上,论证要逐层推进,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气质性格决定论文,文如其人,对文字敬畏,字斟句酌,写作带着一个人的性灵之气,字词生成精神心性气质。语言、修辞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的人文素养,从语言的角度看,撰写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切忌生搬硬套外文术语和网络新词。句式的欧化,生吞活剥国外的学术理论,不符合汉语的规范,强行引用网络热词、流行短语,生搬硬套这种做法尤不足取,缺乏学术的严肃性、理论性和深邃性。

第二,注意表达的肯定性。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核心是作出论断,因此强调语言的肯定。无论是肯定、否定,都要有依据,应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过于含糊的词语。

2.7结论或结语

结论是全文研究成果的总述,是全文分析论证的必然结果。主要包括: 阐述全文所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的问题以及具有哪些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如果所论问题不宜作结论或者很难作出明确的结论,也可写成结语的形式,结语通常阐述本文研究的成果及遗留问题,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等,一般只用一个自然段即可。

2.8 注释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程度,体现研究者的学术功底。所选用的参考文献尽可能来自于高水准的期刊论文和高质量的出版物,这一点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视野;尽可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学术研究的最新动向;广泛调查、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准确无误,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不能“伪引”,与论文主题牵强附会。

第13篇

一本著作可以有多个作者署名,挂名著作就是在别人写好的书的作者栏里写上自己的名字,而自己不用参与著作撰写和出版工作。最终等着书出版出来拿样书就可以参与职称评审。

评职称出书选择挂名著作有三种情况:

1、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书和出版书都是一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很多老师忙于教学教研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亿百出版网提供的著作挂名就可以帮您解决这个问题,您只用选择挂名的书籍和位置,付费,等待收书即可。

2、缺乏资金出书。完整的出一本书至少要2万以上,不加上交通费、电话费、请假扣钱等等。但著作挂名的费用远低于此,只需要付出一个作者的费用即可获得同样的加分。

3、马上要评职称。出一本书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马上就要评职称了,短时间就需要一本著作,来不及等了,怎么办?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为您找到合适的著作挂名机会,最短一周即可挂名出书。

以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为例,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具有CN刊号的刊物上独立发表图书资料专业论文8篇以上,其中须有4篇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

2、独立或合作出版有ISBN书号的图书资料专业著作(如专著、译著、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资料汇编、古籍整理等)1部以上。专著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其他著作本人完成20万字以上。

3、完成科研项目,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总项目限前5名。

(2)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

4、获得科技成果奖、社科成果奖,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

(2)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

可见3、4条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合作出版图书专业著作也成为了必然选择。

上面只是简单举了两个例子,还有很多行业评职称和这样的要求很类似,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挂名是最容易做到的,而通过郑州图润-百科书苑网挂名专著比发几篇论文的价格还会更低,所以挂名专著已经成为如果各行业评职称人员的首选,通过挂名专著不仅速度快而且价格低。

专著或教材挂名有哪些优势?首选,相比其他科技进步奖、成果奖或者科研项目等一些高难度要求,专著挂名最容易做到,而且成功率高。其次,相比发表学术论文,挂名专著比较省心,论文写好了万一没通过编辑部审核还得重新写,而挂名专著只需和出版社协商好就可以保证挂名成功,最后,挂名专著对评职称加分也多。

图书馆情报专业高级职称方向学术专著;主编、副主编挂名书目推荐如下:

1、《图书馆情报学***》

2、《应用图书馆***教程》

3、《图书馆学***研究》

4、《高校图书馆管理****实务》

5、《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

6、《医院图书馆***工作实务》

7、《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8、《图书馆服务***探讨》

9、《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

10、《学校图书馆检索***探微》

11、《图书馆期刊管理****实务》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利用 图书资料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05-01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和科研的场所。同时图书馆还能够向老师和同学提供大量文献资料。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面的主体,能够很好利用图书馆里面的图书资料。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还能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个人阅历。

1 根据需求进行学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所以需要学习不断补充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的不一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不是一致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补充,具有较强个体差异性。当今大学校园中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比较高,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馆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今社会计算机、英语和管理类等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比较大,是社会上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学生们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他们在图书馆中一般都是找这些书籍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所以在图书馆中这些书籍的利用率比较高。学生正确使用图书的资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变的更加的全面。专业化的程度更高。这种现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比较普遍,因为他们马上要进入到社会中参加工作。相对而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马上就业的压力而他们在阅读图书资料的时候一般所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通过不断的阅读图书,学生们的知识系统更加完善,对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的专业化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利用图书资料撰写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的走后一门课程,大学生在各专业课考试合格以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这样才能毕业。因此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毕业的重要标志。但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在写论文时感觉费力、没有整体的思路,难以下笔。而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正确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对于论文的撰写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从论文选题来说,学生可以参考先进的研究资料,参考完研究资料,进行论文的选题。以往对学生的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所阅读的相关文献,了解近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这个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制定论文的研究方向。题目选好以后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选题的知识。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寻求大量的资料。通过这一步,知识了解的比较全面以后,可以为后面文献综述的撰写打下基础。在选题结束以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阅读有研究方向一致的新书。查阅相关的论文,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会议的短小的论文也会有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现今专家最新的观点。

3 利用图书资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学校里面他们不仅要增长知识,还要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求学生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顾全大局,不会为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要不断的学习。首先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当前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而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要,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需要一定的图书资料的帮助。所以图书馆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学校图书馆里相关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的阅读,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只有用科学世界观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识别能力,才能正确认识人生。这样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学习。另外还要学生检查长期的自我反省,阅读书籍的过程中看到相对偏激的现象是否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要认真地做自我批评,及时改正,在人生道路上才不掉队,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将来在社会中能够更好的立足。同时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整体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 正确利用图书资料,提高科研能力

当今高校的图书馆是资源的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而图书馆已经除了有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源,还有更为先进的文献资源系统。国家对于高校图书馆给予大量的支持,提供大量的书籍、开放免费的资源查询系统。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想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从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加工资源的能力。拥有这些技能,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按照自我的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查阅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源,为进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的书籍涉及方方面面。利用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这样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的申报。课题申报结束后,还要进行文献的检索,制定实验方案,最终进行可以结题报告的撰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结题报告的撰写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将来自己进行科研创新工作,提供较为的锻炼机会,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5 开展各种知识活动

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的作用,要学生利用图书资料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校可以举办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专业特长。知识活动的举办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开展辩论大赛、教师进行定期讲座、进行网页制作的比赛等。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学生清晰的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要利用图书资料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更能使用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6 结语

图书资料是一笔重要的知识财富,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能够很多程度上完成自我完善。正确的利用图书资料,能够加强学习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图书资料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于维娟.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6(7).

第15篇

[关键词]2008年 IFLA大会 Web 2.0问题解读

[分类号]G250.7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服务领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时、随地、随心”获取信息的理念正成为数字图书馆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最高境界。从目前发展趋势看,IFLA正日益注重“作为图书馆,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更清晰可见地展示许多良好的价值观作为图书馆的代表,并付诸行动”的理念,开始愈来愈多地关注在Web 2.0条件下数字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问题。

笔者借赴2008年IFLA大会宣读专业论文之际,考察了本次大会对于Web 2.0问题研究的情况,收集了本次大会对于Web 2.0问题研究的资料,以下对其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1 强调web 2.0环境中的最佳知识管理

在2008年IFLA大会“图书馆与Web 2.0分会场”卫星会议上,与会代表重点围绕“知识管理――Web2.0环境中的最佳实践与学习”主题,讨论在Web 2.0环境下如何注重知识管理的创建、储存、共享和再使用等理论问题,希望在开放获取的环境下,重新组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使Web 2.0技术畅通无阻地延伸到图书馆系统内,对网络“微内容”进行导航资源整合及共享,最终在资源统一描述的基础上,通过Web 2.0开放平台对现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学科特性、出版物类型、首字母等进行统一导航、控制,为用户提供一个可自定义的知识管理服务系统。

自由招贴论文方面,中国作者顾立平的招贴论文《利用社会软件管理用户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空间――web 2.0环境下图书馆的新服务》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员应用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对重点用户群体进行战略调研的情况,强调数字图书馆员与用户共享社会软件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尤其关注使用2.0工具的嵌入式数字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服务的嵌入式2.0用户两个实际问题。而加拿大Emily Gusba的招贴论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生视角下的信息查找:传统环境下和web 2.0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利用与感知有用性的比较研究》,同样也描述了数字图书馆利用Web2.0传播信息的新动向,指出在改善工作流程、在联合目录中反映本馆馆藏、拓展合作单位、加强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可以应用Web 2.0理念进行图书馆最佳知识的管理。

IFLA会议强调Web 2.0环境中的最佳知识管理,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有现象,这也符合互联网“长尾”文化传播创新的理念,数字图书馆完全能够在更加宽泛的知识管理氛围内拓展服务,摆脱信息服务的“门户”役使,进而推动人类更精确地参与信息管理活动。

2 倡导Web 2.0环境中的书目控制共享

本次大会,世界代表在专设的2008―2009年“图书馆与Web 2.0讨论群组”上,围绕“共享书目数据的再利用与图书馆产品自由权限”问题进行了研讨,具体内容涉及到提倡数字图书馆应当得到所有的免费书目数据,所有的用户应当支持数字图书馆Web 2.0服务,数字图书馆界在Web 2.0的应用与研究基础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理念和实践成果等问题。讨论会上,Stephen Abram、Karen Calhoun、Sally McCallum和Patrick Peiffer 4位专家讲解了Web 2.0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渗透、融合、共享等理念,其中,Sally McCallum提出的建议极具学术内涵:①信息用户期望无缝连接元数据和内容,不论其来源于互联网何处;②在交换数据的过程中,信息产业必须引领数据共享模式的价值取向;③互联网所有的数据共享可以进一步探讨“微内容”的数据格式。

同样,在IFLA编目组的讨论中,主持人向大家展示了一份开放知识基金会(ONF)工作组的请愿书,强调所有书目数据应该是免费共享控制,用户的Web2.0互动服务参与将推动书目元数据的全面免费使用。论文方面,法国Philippe Canti6and和Anne―e61ine lam―botte的合作论文《建立一个国家书目的2.0系统,以方便与用户进行合作》,则谈到法国国家书目和Web2.0的同盟关系。另外,代表们还讨论了书目数据共享的成本、所有权、格式和互操作性等一系列概念性标准、框架和方法,其中“编目著录记录的规范要求”、“国际标准著录描述”、数字对象元数据报道等分类和标引领域的新发展值得关注。

倡导书目控制的共享,实质就是以Web 2.0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优化定位,充分发挥用户积极参与信息互动的“扩张力量”,通过用户“自组织”的结合来进行信息资源有序化控制共享。在这方面,IFLA书目控制组向与会者介绍了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基于WordPress的OPAC格式,该格式能把每条书目记录自动转为一个博客页面,具有动态的博客转换功能,进而随时对书目记录发表评论。当然,也有部分专家推荐使用亚马逊式的元数据格式,认为这种格式的元数据表达,除了图书馆常用的题名元素之外,还包括获取途径、版权信息、销量信息、流通量、获奖评论、标识符号、作者信息、博客关注、用户标签等信息元素,具有更广泛的“链接”属性,也值得推荐。

3 探讨Web 2.0环境中的馆员职业取向

IFLA探讨全体用户参与信息自由传播、快速流通的同时,意识到Web 2.0的应用会迅速提高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智商”,也深知数字图书馆个性化链接服务就是满足用户作为一种“主体”直接参与到“自组织”的定位,而参与这种定位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利用者,必将是属于“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本次大会有一些论文对相关问题有所关注。

来自加拿大Corinne Laverty的论文《图书馆员创造维基应用来掌管现实》,重点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为促进深层次信息服务应当运用各类Web 2.0工作方式来完成的理念,尤其希望同行们应用Wiki学习工具来促进知识和理念的表达。同样,来自新加坡Wun Han Chow的论文《运用博客、维基和电子邮件为一线图书馆员建立实时交互式学习的平台》,重点叙述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专家在线”在线交互式平台的电子邮件服务、博客和Wiki功能,这些功能服务根据不同的课题和学科设定讨论群,并随时跟踪其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论文提及到要在馆际互借工作中辅以一个完整的Web 2.0指导思想,以帮助数字图书馆员强化现

有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习新的工作技巧,提升他们对Web 2.0新兴服务和技术的了解程度。

显而易见,IFLA会议重视数字图书馆员Web 2.0职业取向的研究,开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审视数字图书馆员参与互联网“微内容”生成和传播的角色定位,以保证数字图书馆产生新的服务融合内容的同时,产生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员。代表们相信,数字图书馆员未来的服务价值和职业价值,一定会在IFLA倡导打破知识垄断、实现平等自由和知识共享的环境中产生并发展起来。

4 寻找Web 2.0环境中的服务融合模式

2008年IFLA各专业组上宣读的Web 2.0问题研究论文,有许多是服务应用的实例,这些个案经验的总结,注重Web 2.0技术的实施,意识到Web 2.0理念的引领,在探索如何在现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引进Web2.0技术,开发出适合用户特点的信息互动平台,从而形成数字图书馆员与用户相互认同、相互依存的服务模式,给数字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来自加拿大Corinne Laverty的论文《信息素质设计模式:图书馆员对于维基形式服务的学习》,重点评估了e-Learning的Wiki教学系统。来自英国BobGlass的论文《使用Web 2.0技术为新兴LIS专业开发社区意识》,则通过近五年来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图书馆以Web 2.0为基础的战略实施,总结了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发展作为这类“社区”的经验。

这次大会上笔者也向IFLA政府信息与官方出版物组提交了《政府信息资源RSS获取:中国自由职业者的数字化个人档案》论文,具体通过研究中国自由职业者利用RSS服务的个案情况,寻找通过简单的标题定制、链接定制接受政府信息与官方出版物(包括数字图书馆)在内的最新资料“Beta”推送、自定义网站推送、文献集合推送等服务形成个人档案,以完成个人信息空间集合扩展至更宽泛的空间共享,最终促进数字化个人档案空间的形成。

大量Web 2.0服务论文表明,数字图书馆正超越信息本体的“文献”属性,通过Web 2.0的“链接用户”行为不断地补充“赛博空间”服务功能。下一阶段,IF-LA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寻找一个在专业定制或者自动分析基础上的简单且动态的图书馆“Beta”服务体系,从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自组织”服务,使人们更加丰富和快捷的获取信息。

5 整合Web 2.0环境中的技术封装趋势

时至今日,由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广泛性和分散性,技术整合较之其他互联网服务仍有“惯性”的专业滞后现象存在,总体而言,数字图书馆的Web 2.0应用落后于其他互联网信息创新行业。由于技术封装的技术性较强,本次IFLA会议只有两篇论文有所涉及。塞尔维亚VesnaVuksan的论文《处于十字路口的图书馆与技术》专门介绍了贝尔格莱德市图书馆利用Web2.0程序和技术的情况。数字图书馆为了达到信息共享用户互动的目的,大量地开展博客形式的技术应用。而来自澳大利亚Roxanne missingham的论文《澳大利亚议会利用网络2.0的梦想与现实》重点探讨在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和议会图书馆服务中实施Wiki推广的情况,目标在于形成多方位的澳大利亚图书馆虚拟空间实施以及个性化体验。

从本次会议的论文来看,未来IFLA技术封装整合还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Web 2.0服务功能来完成封装则是基本思路,让“用户在特定的桌面工具条的个性定制服务中,通过其按纽和检索框链接到各种资源的服务接口,如电子书籍、学术期刊、会议论坛、专家学者等的URLS进行组织集成,定制个性资源门户,提供某一或某批专业化服务网页”。

6 实施Web 2.0环境中的战略发展计划

近年来,IFLA在宣传与推广Web 2.0方面做了大量的推动工作。2007年IFLA大会收录Web2.0相关研究论文已达8篇,而2008年IFIA大会主题是“图书馆无国界――实现全球航行”,本身就具有强烈的Web 2.0内涵实质。在战略发展计划方面,IFLA参考咨询服务组在2008-2009年战略计划中提出,要继续促进以获得和发展可持续用户为中心的参考信息服务,强调提供基于Web的全球专业论坛,以通过Web 2.0信息服务达到全方面信息共享。2008年,IFLA图书馆管理组也在战略计划中强调,全球图书馆协会计划工作重点是建立一个Wiki作为一种收集更多信息,协调协会间的信息共享,Wiki将允许每个协会创造和保持自己的条目。

战略计划表明,IFLA正集中力量对Web 2.0研究进行宏观上的推进:IFLA会议关注Web 2.0理论,强调以开放获取为本质,突出数字图书馆“自组织”的信息配置功能,寻找数字图书馆自身Web 2.0话语体系,尽力做到与传统图书馆结合起来,树立更广泛的用户“信息权利”和“用户权利”观念;②IFLA会议参与Web 2.0实践,意在汇集一个各种数字资源的整合和“统一跨库”搜索利用路径,提供数字图书馆员、用户写入文本的平台,强调要适应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开发、需求决定图书馆未来走向,在提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形成可行的“自组织”组装流程,以揭示更多微内容信息,发挥强大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力量。

7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