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软件技术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工作流程 毕业实践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5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Design Based on Work Flow 

ZHENG Xiang, XIAN Min, WU P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put forward by the enterprise workflow design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roach. Firs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then graduat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ion workflow design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work flow; graduation practice; software technology 

1 当前高职教育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都会将毕业综合实践列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来实施。①高职学院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之后,都会安排到企业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然而企业中实际岗位的锻炼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毕业论文没有系统的毕业设计活动作支撑,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找到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抄袭情况较为普遍。除了学生能力不足、指导渠道不畅通、指导教师对论文要求不严格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及考核方式不当。②只有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毕业综合实践体系“有名无实”的现状,使其真正发挥教学“风向标”和就业“快车道”的作用。③ 

为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院将毕业综合实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参加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在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活动中,只需要提交周记、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毕业综合实践是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实训等环节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是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最终训练。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展有利于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调研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进行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最后制定具体实践环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步骤 

2.1 企业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在毕业实践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岗位配置情况;然后邀请了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在岗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以修整转化为毕业设计项目,然后再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项目细分,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⑤ 

表2 实践环节设计表 

2.2 毕业实践整体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题及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毕业设计所做的项目,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完成需求分析任务,最后撰写需求分析文档,为期半周。第二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系统整体流程设计、系统用例图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开发框架搭建等工作,为期半周。系统设计对设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业务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第三阶段是编码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在开发框架基础上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最终进行代码整合,为期两到三周。第四阶段是系统测试阶段,学生要完成测试脚本和案例的设计工作,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如果发现Bug存在,还需要对Bug进行修正,最后撰写软件测试文档。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从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中提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项目开发为主线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不会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2.3 实践环节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第三个步骤就是实践环节设计,为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制定任务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教师要监控学生整个毕业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系统开发框架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开发。学生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在SSH框架中进行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即可。表2中提供了用户登录验证功能模块开发环节的设计方案。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完成后,经实践效果证明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前加入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创建了一种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注释 

① 毛成波.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现状分析[J].才智,2012.9. 

② 于燕,刘小兵.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9. 

③ 吴建平,顾志刚.导生制在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8.1. 

第2篇

关键词 工作流程 毕业实践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25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Design Based on Work Flow

ZHENG Xiang, XIAN Min, WU P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put forward by the enterprise workflow design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roach. Firs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then graduat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ion workflow design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work flow; graduation practice; software technology

1 当前高职教育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都会将毕业综合实践列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来实施。①高职学院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之后,都会安排到企业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然而企业中实际岗位的锻炼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毕业论文没有系统的毕业设计活动作支撑,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找到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抄袭情况较为普遍。除了学生能力不足、指导渠道不畅通、指导教师对论文要求不严格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及考核方式不当。②只有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毕业综合实践体系“有名无实”的现状,使其真正发挥教学“风向标”和就业“快车道”的作用。③

为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院将毕业综合实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参加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在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活动中,只需要提交周记、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毕业综合实践是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实训等环节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是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最终训练。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展有利于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调研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进行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最后制定具体实践环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步骤

2.1 企业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在毕业实践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岗位配置情况;然后邀请了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在岗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以修整转化为毕业设计项目,然后再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项目细分,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⑤

表2 实践环节设计表

2.2 毕业实践整体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题及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毕业设计所做的项目,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完成需求分析任务,最后撰写需求分析文档,为期半周。第二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系统整体流程设计、系统用例图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开发框架搭建等工作,为期半周。系统设计对设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业务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第三阶段是编码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在开发框架基础上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最终进行代码整合,为期两到三周。第四阶段是系统测试阶段,学生要完成测试脚本和案例的设计工作,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如果发现Bug存在,还需要对Bug进行修正,最后撰写软件测试文档。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从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中提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项目开发为主线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不会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2.3 实践环节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第三个步骤就是实践环节设计,为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制定任务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教师要监控学生整个毕业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系统开发框架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开发。学生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在SSH框架中进行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即可。表2中提供了用户登录验证功能模块开发环节的设计方案。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完成后,经实践效果证明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前加入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创建了一种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注释

① 毛成波.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现状分析[J].才智,2012.9.

② 于燕,刘小兵.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9.

③ 吴建平,顾志刚.导生制在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8.1.

第3篇

关键字: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实践

一、毕业设计概述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环节大概由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

习等组成,其中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技能和水平,通过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使用工具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尤其是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并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作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发现毕业设计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本文就毕业设计及指导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1、不太重视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一般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第五学期)后半部分进行,一般而言学生已经在此时签约了用人单位,部分已经去单位上班,学生在思想上认为毕业设计不太重要,在六七周的设计时间内,可在可不在学校,只要把论文完成了,提交给指导教师即可。所以,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态度不积极,很多时间愿意呆在宿舍打游戏看视频,而不来机房与指导教师商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到马上进行毕业答辩了,有些学生就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论文,然后进行简单的修改,在答辩会上问的问题要么不会,要么答非所问,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2、毕业设计内容不够充实

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大多为开发一个应用系统软件,严格来讲,件系统的开发完全要按照软件工程的七个阶段来执行,从前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到中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再到后期的测试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但是事实上,学生做毕业时并不是按照这个过程来执行,他们大多所选择的内容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无非就是增、删、改、查、存、取等,这样的系统在课程设计周或实训周时已经做过,而且这些系统在网上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由此看来,毕业设计的内容缺乏灵活性、多样性,没有完全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安卓技术”等软件行业比较流行的技术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和软件行业特色。

3、论文格式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强

通过近几年的答辩前准备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临上场答辩前一两个小时,都是忙于修于修改论文的格式,而事实是论文格式规范之前早都下给每一位学生,他们要么没有看论文规范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么未严格按格式规范来做,论文中经常出现资料页不全、目录非自动生成、标题正文字体不合适、字体间距过大或过小、表无编号和名称、图无编号和名称、图片尺寸过大或过小、总结性的文字未完全针对本次设计、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参考文献数目过少等等问题。学生常常在临答辩前忙于修个论文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延迟了正式的答辩时间。另外,论文整体文字表达欠缺,专业术语、专业描述不是特别到位,对于自己所完成的那部分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和特点,有的论文长篇大论粘贴了十几页代码,完全没有把所有代码都放在论文正文中的必要性。

4、设计任务划分不明确、任务不饱满

通常一个毕业设计题目由三到五人完成,设计时间六到七周,但是纵观这几年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一个毕业设计任务往往由一至两人完成,其他学生或因工作因培训因其他而冠以名,收到的毕业论文往往是一个题目四五份相同的内容,有的甚至连总结部分都相差无几。所以整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之间的对任务的划分没有做到责任到人,人人负责一部分内容,而是由一两个人包办完成,其他同学进行复制拷贝,以应付最后的论文提交。此外,有的小组尽管按人数分配了任务,但是设计任务量偏小,三五天内就完成。

三、 毕业设计解决办法

1、 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针对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松懈的状态,在大三第一学期第十周末考结束以后,由各个分院组织召开一次全分院范围内的毕业设计动员会,由分院院长带头发言、各教研室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要求和规范,各指导教师和学生签订毕业设计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和严肃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让教师和学生从思想深处重视,从行动上执行,对于剽窃、抄袭、虚假等不端行为做斗争,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学生和对应的指导教师。

2、增加技术含量高的题目,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外延

毕业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应该围绕软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炼、软件行业岗位需求、软件工程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开发,作为指导教师可以指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每年要有更新,不能一个题目沿用很多年。也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式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跟生活、工作等紧密相关的题目,如汽车租赁系统、校园物流快递系统等,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有的学生参加了安卓、IOS、物联网、嵌入式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根据培训内容,自行确定工作量适中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的同学未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自行创业,那么就可以写跟创业相关的一些内容。

3、加强实践监控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之所以难于把控,原因是在于毕业设计在大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的下一周进行,而随着招聘会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于此同时有的学生办理了离校手续,指导教师见不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紧紧通过网路、电话进行联系。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学院有必要出台一套毕业设计监管制度,比如每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通话联系,汇报本周以来完成的情况、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教师进行一一记录,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解答。同时每一周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毕业设计任务,并且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提交于教师以备存档。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毕业设计奖励力度

毕业设计几乎是所有实践课程中进行时间较长的一个环节,那么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大胆设计,尤其是有某方面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更应该抓住这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努力勤奋出好作品。作为指导教师也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不唯书本是图,要放开思路,拓宽视野,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更新毕业设计内容,力求精品。学院也要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对于最后毕业答辩和毕业论文十分优秀的学生要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让此项制度良性循环,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秉着诚信、诚恳、诚实的态度完成好毕业设计任务。

四、小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战课,是学生由学校走向职位岗位前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要出台相应政策,实现奖励和惩罚并举,作为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全按毕业设计规范来执行,作为学生要认真对待和用心完成毕业设计,三方齐心协力站好毕业前的最后一班岗,提交一份合格的高质量的论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1-03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is to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point,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higher techn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determine its teaching process must highlight practical aspect, must strengthen to the higher level of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mod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以应用为宗旨,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顶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改革和建设,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到教学体系的主体地位。

我们针对软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及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就业岗位分析,形成了“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

依据市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能力为主线,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理论、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并融“教、学、做”为一体,重在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标准化建设,为全省及至全国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1岗位、能力及工作任务分析

充分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任务导向,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递进式课程体系建设。

1.1.1岗位及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及分析,岗位可以分为软件开发员、软件产品检验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信息处理技术员、软件及计算机销售与推广人员、软件技术支持人员等。

1.1.2工作任务、岗位能力与n程体系的关系

本专业的工作任务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按照软件开发流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这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及课程紧密联系。(见表1)

1.2创新“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并创新“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4+1+1”、“4+0.5+0.5+1”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4+1+1” 模式主要内涵:“4”是以专任教师为主的2年4学期在校理论教学、单项技能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习;“1”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岗前软件真实项目开发、硬件实战维修维护职业能力培训;“1”为一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该模式已在2010届毕业中试行,效果良好。

“4+0.5+0.5+1”模式主要内涵:“4”是以专任教师为主的2年4学期在校理论教学、单项技能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习;“0.5”是以专职教师为主的半学期校内“软件实训平台” 综合项目实战;“0.5”为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岗前职业能力培训;“1”为1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平台的完善,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将本专业学生的综合项目实训环节通过引进“软件实训平台”在校内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本专业教师的项目综合实施能力。(见表2)

1.3教学内容实施

1.3.1模块实训

模块实训是小案例,是验证性实验,学完一个模块单位后,要求学生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项目任务)以巩固本单元所有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将演示一个实际的项目,并提出与本单元模块相关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自主得学习并查询相关资料来完成模块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功能。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模块功能的关键代码,并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行模仿完成。通过模块内容的实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学会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项目实训

所有模块单元学习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有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真实项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有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并积累开发经验。这个阶段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所有过程完全按照公司软件开发的规范运作,并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小组人数根据项目的大小而定。

1.4教学方法改革

1.4.1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在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前期将企业开发的案例简化为学生易于接收的实例或者小项目,讲授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并熟悉开发工具使用,课程是以实际工作要求来训练学生。

1.4.2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将放弃“提出概念、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的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将案例作为重要载体来组织教学,通过案例“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方法,归纳并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

案例教学采用滚动拓展模式,先精选出一个典型、简单的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使学生在知识的逐步扩展中,建立起知识体系的结构。

案例的选取与改造,同时要兼顾知识性、针对性与趣味性。

1.4.3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在小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及操作过程。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发挥、自主创造,并在考核中,对学生的创新给出较高的评价及肯定。

在具体的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用于各个阶段:任务调查、任务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任务拓展。

2 明确核心课程,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及核心课程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以“程序设计综合能力”为核心,按“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项目开发训练”等学习方向及过程,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程序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高级编程基础、网站开发基础、项目综合开发等五大模块,重点体现在专业核心岗位技能的要求,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核心课程,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实训及专业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开发。加强教材的建设,建设必须按照项目教学和工学结合教材及相关实践指导教材编写。

3 创建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建设及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资源建设主要以核心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包括教学目标及标准、教学指导文件、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建成的教学资源先进、项目丰富的资源库。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搭建在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教学及研究共享的平台。

4 创建服务地方经济及人才培养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

4.1提升教育培训的服务能力

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大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基础技术的培训、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认证培训的推广力度。

利用我院职业鉴定站的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了软件职业技能鉴定及硬件维修维护等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4.2提高生产和科技服务能力

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开发、产品研发工作,争取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的培训、城市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通过计算机的培训,解决农民工的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提高企业的新增员工职业素质。

鼓励教师积极加入政府及行业专家库,积极参与各种顾问评审咨询活动等,并利用广泛结识各界人士,拓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5 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建立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优势,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方式,搭建合作对接及信息沟通平台。使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得按需组合,相互的支持、集合优势团队、共同发展等的良好运行机制。

采取积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将有较好成效。积极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本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训的安排、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积极探索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力争使学生与企业的需求“零对接”。

1)建立了校内专家及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内容确定等专业建设工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实时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与企业联合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

3)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就业。

参考文献:

[1] 潘安福,熊健民,何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 于海静.美德日澳高职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3] 何向荣.“科技新服务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4).

[4] 金之亮.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5] 王珍妮.计算机软件技术高级工教学实施方案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6(4).

[6] 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

[7] 陈斌,杨桦,凌晓萍,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

[8] 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5).

[9] 聂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8).

[10] 禹树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11] 赵航涛,刘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政产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6).

第5篇

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毕业设计是整个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旨在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任务

(1)巩固和提高学生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4)增强学生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编制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之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际工作能力。

(5)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促使学生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

(7)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工作,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过程

毕业设计过程分:选题和资料收集阶段、分析和计划阶段、设计阶段、调试维护阶段、毕业设计说明书写阶段和毕业答辩阶段,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

1.选题和资料收集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实习单位进行全面了解,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个人的情况,结合计算机具体的应用需要,选择自己所要设计的题目,根据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查询相关技术资料和文献,熟悉所需得开发设计工具的使用。

2.分析计划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确定的设计项目进行分析和规划,确定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主要包括:需求调查、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硬件平台选择、确定设计概要目标,写出下步工作计划。

三、毕业设计的方式及时间分配

1、方式在校分组设计、校外单位现场设计

2、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进程第1周至第4周,毕业设计时间共4周,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第1周:需求分析阶段l分析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用户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所需的功能和任务目标;l安装建立设计所需软硬件环境;l对系统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中间结果数据,以及数据的格式、类型、范围,所要输出的数据表格等。

第2--3周:设计开发阶段l进行方案设计,系统分析,框架设计和模块划分;按模块编写程序代码,进行模块调试和测试

第4周:调试阶段模块的连接,系统调试和完善;设计系统调试数据,进行系统测试,并纠正系统错误;由用户或指导教师对系统进行验收。

四、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一定要严肃认真。本人要独立完成论文的资料查找,内容组织,按时完成论文撰写。

不准抄袭网上的论文,或抄袭同学的论文,一经发现毕业设计成绩为零。

2.论文题目自定,若无题目可选作所给出的参考题目。题目的格式为:

《基于XXX技术的XXX系统的探索与实现》

《基于XXX技术的XXX系统的设计》

《X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不能出现如《XXX的应用与研究》、《XXX的发展》等各式的论文选题,因它不符合大专层次论文要求。另外题目所设计的内容适中。

第6篇

Abstract: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achelor degree articles are in large amount,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each other are complex, it makes the college hard to improve the manage level of it. This article uses th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o analysis thes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by dividing binary matrices, work out the model. With a serial of analyses, it conclude that the wa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achelor articles is making the teacher’s attitude right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and their writing level. But the basic method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tronger the mechanism ,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his research is mean to hav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ge to improve the bachelor degree article.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 信息技术 可达矩阵 系统建模

Key word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ary matrices system modeling

作者简介: 林文庞(1981- ),男,助教,助理馆员,软件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库技术应用:张楚珊(1980- ),女,管理学学士,实习研究员,多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管理。

一、 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总的检测。因此,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评价本科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毕业论文总体水平下降。本文试图以解释结构模型法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希望该结论能为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以下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位论文为例,进行分析。

二、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位论文现状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是1999年开始办学的一所独立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实行“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专业上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两翼”是对“体”的支撑能力,指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重视管理软件技术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建立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其学位论文应有别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位论文的收集是从2006年开始。笔者根据增城学院图书馆建设的Apabi Tasi学位论文系统里的5000多篇学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论文水平只限于理论应用,能够从多个方面论证论文主题从而得出结论。某些论文论证全面,观点鲜明,有一定的独创性。某些论文甚至语句不通,结构混乱,难以自圆其说。

三、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3.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化(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 ISM)技术是美国J ・N ・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 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2进行系统化调查,确定关键问题

笔者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毕业生、论文指导老师、教学处主管论文工作的科员、各系教学主任、各系教学管理人员、图书馆学科馆员等人员的调查与深入探讨,确定论文质量与师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学生知识基础与写作能力、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学位论文要求严格程度与论文规范管理、教学质量、信息资源环境与师生信息素养、教学管理水平、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科研管理机制与水平等9个因素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3.3列举各因素相关性

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得到表3.1 所示的9个导致因素,然后经过多次统计、分析、讨论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下面的影响关系式填写图3.1所示因素示意关系图。

通过对各个因素间的影晌关系的分析,得到因素关系图,见图3.1。

3.4建立可达矩阵

根据图3.2的因素关系示意图,可得出以下可达矩阵。

3.5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并建立结构模型

3.5.1 有关概念

可达集:与要素SI有关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可达集,用 R(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

前因集:将要素SI的前因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前因集,用A(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列中的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组成。

最高级要素集:一个多级递阶结构的最高级要素集,是指没有比它再高级别的要素可以到达。其可达集 R(SI)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而前因集中,除包含要素SI本身外,还包括可以到达它下一级的要素。

若 R(SI) = R(SI)∩A(SI)

则 R(SI)即为最高级要素集。

找出最高级要素集后,即可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继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

3.4.2 寻找最高级要素集(见表3.2)

由上表可知:{0}为最高要素,{1,2}满足R(SI) = R(SI)∩A(SI)条件,故要素{1,2}为第1级要素。

由上表3.4可知:{4,5}满足R(SI)=R(SI)∩A(SI)条件,故要素{4,5}为第2级要素。

由上表3.5可知:{3,7,8}满足R(SI)=R(SI)∩A(SI)条件,故要素{3,7,8}为第3级要素。

由上表3.6可知:{6,9}满足R(SI)=R(SI)∩A(SI)条件,故要素{6,9}为第4级要素。

3.4.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级次划分排列,最终做出的有向图,描述了影响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3.3。

四、 结论

由上文分析可以得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最直接的办法是端正师生对论文的态度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写作水平;从这两方面出发,提高学位论文的水平是最直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科研管理机制建设与水平,建设信息资源环境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只要抓住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综上所述,虽然解释结构模型法能直接揭示问题根源,但此方法有纰漏。例如有些专家认为第3个因素(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直接影响论文质量,但在模型中,第3个因素(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却是通过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两度才间接影响到论文质量。我们尊重模型得出的结果,但也须重视专家提出的意见。由此可见,解释结构模型法在客观的定性上是科学的,定量却是有纰漏的。

参考文献:

[1]Warfield,John N.Binary matrices in system modeling[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age&Cybernetics vSMC-3 n5.1973.441―448.

[2]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50.

[3]张宾,龚俊华,贺昌政.基于客观系统分析的解释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5

第7篇

关键词:监控体系 监控主体 质量监控 双轨运行

“15679”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是动漫软件学院在培养面向软件产业、动漫产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发挥动漫软件学院和校企合作企业“两个监控主体”的作用,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校企联合督导、共同育人,加强细节管理和全程管理,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与效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构建了由“一套制度、五级监控、六位一体、七种方式、九项内容”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15679”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套制度”即动漫软件学院教务科根据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的相关教学文件和制度,结合动漫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如《动漫软件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动漫软件学院教师教育质量考核指标》、《动漫软件学院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条例》、《动漫软件学院教学工作条例》、《动漫软件学院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投诉制度》等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文件的制定为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依据。

“五级监控”即建立了五级监控系统: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小组、教务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专业负责人教师和学生”构成五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见图1),并明确了五级监控系统的各自职责。

“六位一体”即建立了由教务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科、教学督导领导小组、教研室、专业负责人)、招生培训外协部、教师、学生、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七种方式”即实施了七种监控方式:采用职业岗位能力达标测评、教学测评、信息反馈、会议会诊、管理纠偏、奖惩处理、质量跟踪七种方式(办法)进行全面地教学质量监控。

“九项内容”即重点监控九项内容:重点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质量、教师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毕业生质量、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情况。

2 “15679”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5679”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动漫软件学院通过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周密论证,与校企合作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行专业研讨,从源头上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2.2 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动漫软件学院根据西安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两个专业为龙头专业的动漫软件学院的专业架构和布局,努力提高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今年的生源得到了长足发展。

2.3 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根据动漫行业、软件行业的特点,与行业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截止目前和企业共编写69门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大纲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2.4 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目前动漫软件学院与校企合作企业已共同开发校本教材7本。

2.5 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大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动漫软件学院上课的比例,加强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2.6 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应做到衣冠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规范;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刻苦学习,克服教与学的“两张皮”现象;课堂讲授应努力做到阐述准确,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论证严密,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2.7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教学质量的好坏、专业人才素质的高低都直接依赖于每门课程的建设水平。动漫软件学院将按照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建设目标,全面推行课程评价工作,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2.8 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动漫软件学院绝大多数课程已开始项目化教学。在教学目的上,以人为本,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自学式、探讨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同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传统教学手段。

2.9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估体系。针对实践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制(修)订实验教学工作规程、毕业论文工作条例、教育(教学)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文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与评价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0 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和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各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质量分析工作;动漫软件学院教学管理部负责系试卷审核、印刷、考试安排、考试质量总体分析工作。

2.11 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严把选题关、指导关、答辩关及成绩评审关,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的组织和质量分析工作。

2.12 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加强对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3 “15679”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发挥动漫软件学院和校企合作企业“两个监控主体”的作用,进行双轨运行。动漫软件学院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进行逐级监控,校企合作企业单独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达标测试,校企双方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3.1 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3.2 动漫软件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过程自我监控为主,在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科负责动漫软件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总体协调;负责对动漫软件学院的整体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小组的决策、咨询功能;校企合作单位在每学期单独对订单培养班级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达标测试”,确保学校培养的是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使动漫软件学院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3 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为主,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教研室的听课、试卷命题、阅卷、试卷质量分析、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工作,并通过教务处、教学管理部、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检查评估(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进度计划、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研活动的开展等),严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

3.4 校企合作企业每学期不定期对订单班进行岗位能力达标测试,随机监控订单班的教学质量,检查动漫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能力。

“15679”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还会不断吸收其它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不断完善“15679”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动漫软件学院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维婷.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07(04).

[2]宁超,陈魁奎.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31).

[3]蒋晓荣,唐树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66-03

1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毕业设计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报告的训练。因此,软件学院在严格执行学校的毕业设计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了强有力教师队伍,制定了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具体如下:

成立了毕业设计领导小组;

建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

组成了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

并抽调一名教师专职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管理和协调。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学院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加强指导教师选派工作;

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

采取毕业设计论文的交叉评阅,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提供和保证毕业设计硬件和场地条件。

此外,学院在认真执行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管理条例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关措施。同时,学院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还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毕业设计工作。

2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我们把握如下六个原则:

(1) 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特点,能达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

(2) 紧密结合软件工程实际、开发实际,体现学科发展水平和时代特点,尽可能地选择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既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实际情况,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题的份量和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大力提倡“真题真做”;

(5) 题目每年更新,且题目数量原则上做到一人一题,对于确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大课题,指导教师要明确给出子课题;

(6) 实行导师、学生双向选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具体步骤如下:

由教师提出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

经学院组织的专家审查通过,提交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预选;

将预选结果提交到学院批准;

公布选题结果

在整个选题工作中,学院要求参加的教师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生产与科研相结合。

对申请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同学,要求与上述要求相同。毕业设计(论文)单位及题目确定后,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应尽快办理相应手续,按时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任务完成后,由学院组织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及时进行调整更换。经过严格选题和审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学院最终的数据统计,本次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的选题占90%以上。

3指导教师选派及其工作

毕业设计作为全院的工作重点,学院在指导教师的选派中全面考虑,调动全院骨干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名教师指导人数不到6人。

对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采用由学生所在校外单位的指导教师和本院指定教师共同承担的方式,由所在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院指导教师参加指导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工作进度情况及质量,并协调有关问题。

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经常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进度。学院要求指导老师每周对所指导的学生指导时间不少于8学时/人。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学院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工具的掌握,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和随机抽查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部分成员,随时到毕业设计工作地点对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和指导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在学期中,把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列为期中教学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对全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中期检查,对学生出勤、指导教师到位、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5交叉评阅,答辩成绩评定

学院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等组成了4-5人的答辩小组。形成完善的答辩工作组织和管理机构,健全制度,答辩程序严格,评分有标准统一。

在答辩前,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并在指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后,由评阅教师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中要求教师严格把关,评语准确、详实。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定情况组织答辩。另外,毕业设计成绩拟评为“优秀”的学生还必须参加学院进行的复答辩。

6毕业设计的保证条件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把各个毕业设计学生分配到各专业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院还专门为毕业设计投入打印、资料查询经费。

7成绩评定规范与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20%、30%。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文献查阅及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进行评定。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指定的评阅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正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创新性等各方面的情况给出成绩。

软件学院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都经过指导教师的认真审查,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制作规范,格式统一。

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客观地评价,学院专门组织学院内的教授和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自评工作,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8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都组织全体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自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学院在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2) 个别教师缺少指导软件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

3) 个别教师在选题、指导过程中有失误;

4) 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量偏小,难度不够;

5) 一些学生受到找工作的影响,对待毕业设计工作不够认真;

6) 有关毕业设计工作方法、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偏少。很多教师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应及时地加以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发表相关的论文。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 学院应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力度;

2) 学院将严格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制度,对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是否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进行把关;

3)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树立良好学风;

4)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明确毕业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5) 学院鼓励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法、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多发表相关的论文,并给予奖励。

9结束语

回顾过去几届毕业设计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只要牢固把好毕业设计质量关,抓好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环节,毕业设计水平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下,软件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为提高软件学院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斌,张大良,邵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 王俊一.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3] 邱鸿江.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4] 唐桂英,徐宏,孙咏梅.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5] 白忠喜,朱小芳,温军.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 中国大学教学,2005,(8).

[6] 回春光.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6,(5).

作者简介

张毅(1962-),男,副教授(博士),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新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企业信息化。

地址: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应用软件系400044

E-mail:

Tel:023-65111750(办)023-65112429(宅)

13320210223(手机)

第9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硕士;工程报告型论文;研究型论文;论文撰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对学位教育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数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以某个问题的解决为依托,表现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知识、技术和写作表达水平)。一般按所在专业职场选题,以本专业术语、概念、方法陈述问题的解,并论证本解决方案可行和结论的正确。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文的创新。因为论文是给人看的,是对本论题的新做法、新理解,或新结论。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参考价值,也是论文的价值所在,属作者的知识产权。通篇无创新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自然撰写工程报告型论文居多。本文拟为软件学院作工程型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工程报告型论文

众所周知,毕业论文有理论型、研究型和工程型三种类型。软件学院的工程硕士按现有的培养方案,至少要有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结合工作选作工程型课题是很自然的,但不等于说只限于工程型。比如该企业研究所作一探索型的原型开发,那么就要作研究型的课题。甚至为了原理和方法的完备要作理论型课题。之所以分为三种类型是论文的内容结构形式不一样。

理论型课题在于创新性和严谨性,在设定的前提与假设下证明所提出的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即前提加规则可导出结论,并给出数学或形式证明,或给出实例验证的数据和图表。因数学和形式证明不强调实例的完备性和实用性,故比验证更具普适性。

研究型课题是新原理、新方法的首次应用,以及对实践结果(工程原型)作出评价。只求研究点的完整正确,不求实用,是理论到实践的实施过程,不像理论型只注重结果,而是过程和结果均重要。

工程型论文一般以工程制作(最常见为工程项目)为背景,是已有原理、方法、技术在目标系统上的综合实现。如果是前所未有的综合实现,也属创新。创新可以在实现过程上,也可以在过程某些环节的技术层面上,如同样采用新的调试方法,同样功能设计新算法等。总之,不能和相同类型的论文雷同(因为采用的技术步骤相差无几),要有自己特色。工程型论文要求论文系统完整(在概念上的,而非完整文档,如三个相似模块均要提到,但只详述其中一个),所述的背景项目是可实用的,是本人在工程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论述的重点可以是工程过程改进、工厂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社会效益等,非常重视验证数据和量化指标,如测试用例15组等。

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强调实用型人才,所以论文选题以工程型为主,但不等于只作工程型选题,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也因此才有原型研究,才有理论探索,所以在工程型论文中嵌入小型算法推导、部分原型研制也是极其自然的。

2常见的困惑

尽管大家对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比较了解,但在实际撰写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困惑,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论文层次、内容、与工作的关系、读者层次把握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2.1论文是对工作的总结和提高

一年工作下来有许多体会,实际工作有的写了不少代码,有的写了不少文档,有的代码文档都很少,讨论方案、协调需求居多,要写出相对完整的论文不知从何下手。

论文不是工作汇报

论文要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年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是协调别人工作,也编写了不少程序代码――写什么?把你最得意有收获的地方编到一个“故事”中,所以不是干什么,写什么。为了故事的系统性,有些工作就写不进去了,要舍得丢弃。要系统完整则会把别人的工作写进来,那么就得尊重知识产权,交待了原理功能特色之后要声明××地方是别人做的,也不要着力发挥。

论文要反映学术价值,不反映劳动价值

毕业论文属学术论文范畴,你开发数万行代码,加了不少班,在极不理想环境下完成了任务,但原理方法都很一般,说不出什么,怎么写?只谈“功劳”,不谈“苦劳”,最多只能在行文中说明本项目工作量不小,影响或学术成果更高。把重点放在你对问题的分析上,解决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你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2.2论文要有中心论点

反问一下,这篇论文到底要突出什么问题?工程报告类论文仍然是论文,因此要有中心论点。在撰写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与工程文档的区别,文档更注重结论的陈述,要求全面翔实。论文强调结论的导出过程,要充分突出“论”字。二是不同于一般的报告,论述、评价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夸大的商业用语。切忌为了表现水平抄一些与本主题无关的功能、性能和用途。

在说明自己论点正确时,所用术语不能错,要掌握本课题当前发展方向,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谈过时的技术,因为每种软件技术都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起作用。因此,大量抄录,没有观点、论点的论文不是好论文。

论文中应明确表述:在什么背景下,讨论什么问题,范围如何限定。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当前非研究解决不可的理由,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途经,本文将采取什么途经?对于首次应用于我国某行业的成熟技术论述的重点在具体实现上,对于非首次实现的技术应该明确给出被采用的理由,如出于成本考虑,或某项性能考虑等。

2.3论文面向的读者是本专业研究生层次

论文强调逻辑性,工程课题强调概念动作要以业务动作导出各项需求,要求什么技术,相互为何关联,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支持,象讲故事一样谈原理和机制。尽量不要指定关键、重点,而是在行文中突出重点,所以每章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怕重复。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一定知道。论文的读者水平应设定为与你具有同样研究生水平,但不做你这个课题的人,所以有些概念术语要介绍。高水平的几句话就可说明,难度大的要讲详细,切忌忽高忽低。还要避免大段代码、图或表的堆砌问题。

3论文的形式结构

学习过软件工程,软件学院的工程型论文最好写,基本上按背景项目的工程过程写。下面谈谈如何撰写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题的工程报告类论文。这类论文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建议论文结构包括绪论、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解决方案、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与部署、总结与展望几个部分。

因为是将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考察点,因此在论文的绪论部分,应以最简捷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与本论文主体相关的待建系统所依托公司或组织的背景,说明论文的价值。如果要构建这样一个系统,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在国内外现状分析中,应针对目前国内、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要说明尽管市面上有很多(也可能没有)同类产品,但以实用、价廉或知识产权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无法通过商购实现目标,因此做出自己开发的决定的理由。接下来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背景,明确待建系统目标。第二部分则要描述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即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最好首先对待建系统所承载的业务进行概述,使读者尽快进入业务语境。业务概述中应重点描述当前阻碍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它们也是待建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做铺垫。这部分要把系统的关键需求谈透,以便后续章节可以集中精力论述设计与实现方案的探讨。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系统解决方案。这部分最好从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入手,逐一探讨对系统影响面大,或技术实现风险大,或涉及用户商业决策等的问题,给出针对本系统的最佳解决策略,然后汇总成系统总体架构,最后给出系统的模块划分。

如果本项目采用的是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或部分新原理,则在需求分析前后,开辟一章介绍这个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新原理,如软件Apach刚出,第一次采用Vista操作系统等,并作为本论文的重要技术内容。

论文第四部分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论文只谈工程实现中有特点的子系统/模块,如果一点儿特色没有,谁来都会这么干,就笼统论述有多少模块/对象,用什么工具开发,要什么支持,怎样集成的。如果有必要写,则重点讨论某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思路。如具体算法复杂,或技术实现难度大、工作量大等,对于实现情况类似的模块则一带而过(这也是文档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第五部分是系统测试与部署。该部分应针对待建系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测试部分需要重点验证与确认的主要需求指标,并选择具体的测试策略和测试过程。讨论系统部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系统的总体评价。在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该部分是对需求分析部分提出的要求回应做得如何的直接体现。因为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做的结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部分,论文的实际意义就不存在了。

论文的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在总结成绩的情况下,谈谈以后如何克服不足。最好首先总结自己的论文工作及后续的改进,然后抒发较理想的结果(从工程技术角度)。

上述论文结构对大家并不陌生,但能写好的关键是在全篇中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源动力,所有技术、方案的优劣都以是否在组织现有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提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这实质就是在贯彻软件工程的思想。

4结束语

对于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作为基本要求“能干活”,都能达到,但能干活的同时又能写出好论文的学生却相对匮乏,这也是我国软件高层次人才断档的主要原因。能写出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好论文的人,一定工作完成也很好。因为好的实践总结的出炉,不但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同时还必须具备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抽象提炼的良好习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撰写能力的训练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总结与提高的能力,以期在后续工作中能更好地举一反三,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第10篇

1单独招生学生特点

笔者几年来参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单独招生班教学计划制定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单独招生班相对统招学生比较而言,存在如下特点。单独招生班学生的特点分析:⑴学生来源多样化。根据访谈统计,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中原来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或机电专业人数占25%。其他为公共关系管理、文秘、会计、酒店管理等其他专业。⑵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缺乏高中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英语、数学等科目基础知识较薄弱。许多学生连基本的英文单词都不认识。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往往在这3年主要学习高职高专单独考试的3门课程,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缺乏信心。有少部分学生志趣本不在软件技术专业,只是自己爱好的专业没有单独招生考试,被迫选择软件技术专业。上课精神不集中,课堂纪律行为散漫的大有人在。⑷思维独立、活跃、实践能力较强。他们相对普高生而言,明显呈现成熟和理性,有自己主见。他们思维活跃,课堂上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专业学习上可能相比落后一点,但是人际交往、沟通、组织能力比较强,也乐于在这些方面展现自己。分组讨论教学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发言踊跃。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表现得毫无兴趣,更愿意动手操作。

2课程设置

基于以上单独招生班学生的特点,学院针对单独招生班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课程体系上有别于统招班。课程设置特点:

(1)选择了市场需求和占有率较大而初学者比较容易上手的C#语言,和其他语言Java、C、C++语言相比较而言,C#的开发环境为VisualStudio,程序开发时可以让学生所见即所得,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软件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设置的主线:C#初级程序设计、C#高级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开发、基于.NET的Windows程序开发、MVC应用程序开发(.NET)、WEB应用系统开发(.NET)。

(2)单独招生班课程体系与统招班主要课程相同,但是鉴于单招班学生对于软件开发类专业课程的接受能力不强,课程的学时、理论实践比例、教学内容上都做了适当调整。

(3)单招班学生在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方面比较突出,在设计单招班课程体系时在不影响专业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理论要求低、重实践与偏设计的软件应用类课程,比如《视频剪辑及制作》等课程。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对单独招生班任课教师的深入访谈,学院了解到,单独招生班的学生和统招班学生在学习习惯、课堂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单独招生班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有别于统招班。下面就课程设置中几种类型的专业课程进行说明。

3.1计算机应用基础

该课程由于主要内容就是他们入校考试的一部分,单独招生班的学生一般对该课程都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高于统招班学生的内容,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教学,比如电子表格模块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数据采集表的模式,在单元格中设置选择项、计算等。Word模块,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排版。PPT模块,这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班会或一次活动的演示。

3.2程序设计课程

(1)C#初级程序设计:C#初级程序设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学生能否爱上自己的专业、爱上软件设计,与该课程的关系很大。教学中,一开始教学就应该给学生展示我们这些课程结束后,学生具备的能力,并演示往届学生成果。C#初级程序设计课程应该尽早融入窗体程序,而非控制台程序,在窗体程序中完成程序设计基本理论、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流程的讲解,为后期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2)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选题要具有趣味性、实用型。坚持“淡化理论,强化能力,体现创新,灵活多用”的教学方针,以强化能力为出发点,对每门课程进行认真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简单任务、细化步骤;注重教学互动,采用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层层推进项目。对于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可以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后学习。将课后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堂项目中知识点的应用相结合。

3.3理论比重较大的课程

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建模与软件文档写作》这3门课程中理论占了很重的比重。对于单独招生班的学生,他们最讨厌枯燥的理论,而动手实践则是他们的强项。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理论够用的原则,将理论融入具体实践项目。如数据结构中各种模型,在各语言的API中都已经提供了相应的类。教学中应该讲解模型接口、弱化模型的实现、注重类的引用。

4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教育兼属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范畴,软件工程的科学教育属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人类意识与智慧进行科学理解、增强运用软件本质特性(构造性与易演化性)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软件工程的工程教育属性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等科学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提炼和固化知识,通过创建软件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05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我国2005年毕业的6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Project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这对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挑战,也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1900多所普通高校中虽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但与当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差距较大。为了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的工程型实用软件人才,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对此,本文结合CC2005、SE2004、SWEBOK、国内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有的研究成果,探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计算学科本科教学常用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主要划分为:课程启动策略、课程组织策略、特色课程设置策略。课程启动策略主要包括:1)围绕算法设计展开的算法优先策略;2)自底向上展开的硬件优先策略;3)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4)强调编程能力的程序设计优先策略;5)强调系统使用命令优先策略;6)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

课程组织策略主要有:1)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它把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域组织成一门或几门课程;2)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它把每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置成一门或几门课程;3)混合模式,在课程设计时不考虑区分前两种方法,兼而有之。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主要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和研究专长来确定。

由于软件工程教育兼属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范畴,其科学属性和工程属性决定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规划,一方面要强调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另一方面要强化基础软硬件知识在解决复杂软件构造和应用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对于课程启动策略而言,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启动方式并不适合于本专业,但工程优先策略似乎也不适合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本科生;同样,在课程组织策略上,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更多地具有科学研究属性,而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又不利于基础知识强化;此外,特色课程设置时,有时会缺乏全面综合考虑,因人设课会造成特色课程系统性差问题。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策略方面,应根据软件工程学科自身属性,综合考虑以上各种策略特点,全局思考,统一规划,避免课程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并存等现象。

2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模型设计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其课程体系采用“夯实基础教育、提高系统认知、强化软件开发、推进工程实训”为主线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分层次、互动式、工程化”的课程体系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共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知识教育层、系统认知教育层、工程设计开发层和工程实践训练层。各层次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逐层递进的演进关系。该模型简化了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数量,突出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路径,力图实现“基础与编程一体化、编程与系统一体化、系统与工程一体化、工程与职业一体化”四位一体的工程型实用软件人才教学目标。

2.1 基础知识教育层

基础知识教育的设计思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意识,实现“基础扎实和编程意识强”两个目标。基础知识教育层结构具体划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模块、外语类课程模块、软件基础类课程模块、其他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根据各模块自身特点,全面考虑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在课程启动策略方面,主要采取基于基础的编程优先策略。在数学基础类课程模块中确定一门衔接较好的基础课作为软件基础类课程模块的启动,软件基础类课程模块率先启用软件设计基础课程,力图达到“基础与编程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课程组织策略方面,采取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2 系统认知教育层

系统认知教育的设计思路: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对软件系统的认识能力,实现“编程能力强和系统级认知”两个目标。根据软件工程专业对硬件系统和系统软件的知识要求,系统认知教育层结构划分为:数据库系统类课程模块、网络系统类课程模块、操作系统类课程模块和编译系统类课程模块。在课程启动策略方面,主要采取基于编程的系统优先策略。通过软件基础类课程模块的数据结构等课程和系统认知类课程模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并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引导学生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实现“编程与系统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课程组织策略方面,采取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简化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数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3 工程设计开发层

工程设计开发的设计思路:以工程化方法为手段,依托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学生对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系统级认识,实现“更完整的系统级认识和软件系统工程化设计开发技术”两个目标。根据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流程,工程设计开发层结构划分为:软件过程类课程模块、软件设计类课程模块、软件架构类课程模块、软件测试类课程模块、人机交互类课程模块、特色项目类课程模块、可扩充类课程模块。该层综合考虑核心专业课程和特色项目课程设置,基于专业方向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课程,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学生在这个层次必修一些工程设计开发系列课程,选修可扩充类课程,达到“系统与工程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课程启动策略采取基于系统的工程优先策略。课程组织策略采取项目的组织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2.4 工程实践训练层

工程实践训练总体设计思路:通过实验训练、专业实习、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依托校内 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校外实习实训、自主实习实训、校内实习实训和外聘软件工程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场素质,实现工程与职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工程实践训练层结构具体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验与实习类课程模块,另一类是工程实训与毕业论文类课程模块。其中,实验与实习类课程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通过基础实验、系统体验、编程能力训练三个环节,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完善学生的系统级认识,强化学生的开发技能;而工程实训与毕业论文类课程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通过“软件工程项目实训”这个载体,采取“企业+实训+论文+就业”捆绑的运作模式,与多家国内知名IT公司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综合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技巧与职业素质结合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上述四个教育层是彼此联系和互动发展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衔接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交流、沟通、讲演、写作的培养更多体现在第二课堂科技学术活动中。

3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3.1 课程设置原则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和模块化。1)先进性: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需反映国际上先进的软件技术发展成果和软件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2)灵活性:课程设置需具有灵活性,应根据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3)复合性:课程设置需包括技能、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必要的综合技能和基本素质。4)工程性:课程设置面向软件工程实践,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技术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5)创新性:课程设置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能力。6)模块化:课程应按照模块化准则设计,课程模块设计可以交叉。根据软件技术最新发展、当前市场需求及专业培养方向、学生目前具备的领域知识等,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3.2 核心课程模块设置

1)软件基础类课程模块设有:计算机硬件基础、软件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2)操作系统类课程模块设有:操作系统原理、LINUX系统基础、嵌入式系统基础等课程。3)网络系统类课程模块设有: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集成、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技术、网络协议与网络软件等课程。4)数据库系统类课程模块设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课程。5)编译系统类课程模块设有:编译系统原理、编译技术等课程。6)软件过程类课程模块设有:软件工程、需求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建模技术UML等课程。7)软件设计类课程模块设有:C++高级程序设计、J2EE与中间件、.NET架构技术、设计模式等课程。8)软件架构类课程模块设有:大型软件系统构造、软件体系结构等课程。9)软件测试类课程模块设有: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与评估等课程。10)人机交互类课程模块设有: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11)特色项目类课程模块设有:软件工程项目案例解析、大型软件工程项目实训等课程。12)可扩充类课程模块设有: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开发、计算机图形学、嵌入式Linux网络及GUI应用开发、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手持设备软件开发等课程。

4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是基于软件与工程的复合,将软件工程与领域应用相结合,强调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基础的同时,将专业课程重点放在软件新技术和软件工程新技术方面,通过对实践类课程工程化改造,增设软件工程项目实训环节,开设部分技能课程,试图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4.1 建立英语为主日语为辅的外语教学体系

根据IT市场的实际需求,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除正常开设四个学期大学英语外,增开两个学期标准目语和一个学期专业英语,坚持外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旨在为学生选择日企或对日外包企业就业提供方便。

4.2 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四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两大措施为保障”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四年不断线”是指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每个学期至少有一个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全过程”实践;“三个层次相呼应”主要是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考虑的,包括第一层次教学实验,第二层次课程设计及专业实习,第三层次工程项目实训与毕业设计;“两大措施为保障”主要指教学计划保障和考核制度保障。

4.3 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

针对工程化软件人才应具备的个人开发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以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开设四类特色化、阶梯状工程实践学分课程,即程序设计类实践课程、软件工程类实践课程、项目管理类实践课程和网络平台类实践课程,构成了系统全面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4.4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验课时量

除个别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外,80%以上的专业课程包含实验或实习环节,实验或实习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以上,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以上机考试和答辩作为最终考试方式。

4.5 开设部分技能课程

在技能课程中,与该领域内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在课件共享、教师培训和资源投入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设计、讲授和评估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提供的专业认证考试,或参加国家相应的专业资格考试,对此,学院将计算机网络、Oracle数据库、J2EE与中间件等认证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中,全面体现学生的“多证多能”。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教学思考

一、前言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深化会计信息化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培养更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而财务软件操作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财务软件使会计工作简单化、信息化,是今后从事财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进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特点

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软件平台,我校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两种,用友财务软件以“精细核算,卓越理财”为核心应用理念,面向中小企业及组织的财务应用,提供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从而帮助企业全面实现电算化管理。用友财务软件在全面实现财务核算的同时,着重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关键点进行管理,如银行现金管理、项目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等,同时从资金流的角度对企业存货进行核算和管理,在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实现存货成本最小化。目前常采用的是用友ERP-U8财务会计软件,其作为中国企业最佳经营管理平台的一个基础应用,包括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网上银行、票据通、现金流量、网上报销、报账中心、公司对账、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所得税申报等。这些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从核算到报表分析的全过程管理。

而金蝶财务软件功能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初始信息及远程设置。对订货、入库、退货以及估价入库等关键业务的全面管理,也满足预付定金、代垫运费、货到付款等资金业务,实现商品采购和资金的紧密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信用、等级价格、限价等控制以及历史价格查询,做到有效价格管控,快速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通过采购在订量、销售在订量,预计总量,即时库存提示等,帮助用户做出合理采购决策,即时了解哪些商品需要订货及订货的数量。预置大量丰富的采购报表,如购货单汇总表、采购付款一览表、采购价格分析表等,有效管控采购业务合理进行。

三、 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

1.推行会计专业“财务软件技术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推动校企合作,利用金蝶软件、用友软件建立实验基地,邀请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专家到学院开专题讲座;改革毕业论文和计方式,以财务软件为平台,要求学生进行财务软件应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报告等替代毕业论文(总结实践),同时对毕业生采用毕业综合测试方式(总结理论)。

2.实行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财务软件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的组织形式。在讲授财务软件操作基本技能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进行将财务软件操作展示和各种技能训练有很好的效果。问题在于,在目前情况下,财务软件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不管学生来自何处,不管学生先天智力因素如何,不管学生的语言基础怎样,反正几十个人一个班。在这样的班级中,依然是―位教师,一本教材,一个进度,一个要求,一个考核方式。而实际上,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计算机基础素质好,有的操作能力差。有的学生重复过去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则感到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速度,于是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种情况,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非常难以开展,常常顾此失被。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耽误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又客观上剥夺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的授课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的财务软件操作水平状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实行多层次教学,使其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提高与进步。

3.在财务软件教学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现代化的核算与管理工具并不断积累实务操作经验,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核算速度与质量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习财务软件实务操作技能,应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模拟企业会计实务的核算过程,注重解释性资料的指导作用和结论性资料的启发作用,领会过程式知识的学习要领,逐步提高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4.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加强财务软件教学的师资力量。成立由教学人员、教管人员、企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把握财务软件教学改革的方向。

5.财务软件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财务软件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造方法的。

参考文献:

[1]王海洪: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 2007,(03):147-149

[2]夏 鑫: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分析及思考[J]. 中国会计电算化 , 2000,(02):110-112

第13篇

关键词:创课;软件技术专业;高校;教学

引言

在当今科技创新引领时展的背景下,创新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2016年6月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2017年1月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强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前进入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鼓励高校通过无偿许可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创新创业[2]。创新能力是社会考量人才的基本指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由于IT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推陈出新,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创客教育”模式,使用创课对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进行改造,是实施计算机创新型教育的有效途径。

1教学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学习和使用软件开发语言,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进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软件产业服务的专业型人才。由于IT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很旺盛的,但企业还是很难招聘到合格人才。这和IT行业知识更新快,而且竞争激烈、高校软件人才培养规格滞后于市场两方面都有关系。因此,高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原有课程教学内容固化

IT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而且趋势是越来越快。回看软件专业开设的许多课程,多年下来,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且严重固化。往往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的知识与技术,在专业课程中却没有涉及。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更新和补充,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会大打折扣。例如,“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讲授内容是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或MySQL),按照数据库教材,把教学大纲的内容讲授完,课程就学完了。这在以前关系型数据库一统天下的时代,算是合格的课程。但在当今大型互联网应用林立的商业环境下,NoSQL数据库基于超大规模数据存储的优势明显而广泛应用。所以,要把NoSQL数据库的内容加入本门课程,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全面,更适应行业的需求。再比如“静态网页技术”这门课讲授内容是:使用“HTML+CSS+JAVASCRIPT”技术实现PC端网页。但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移动端网页已占很大比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把移动端网页的教学内容加入该课程势在必行。所以,课程要适应外部行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打破内容固化,才能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1.2课程孤立教学,课程间没有形成联系

在一些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没有把课程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进行考虑,往往只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本课程内的知识讲授,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知识联系没有建立起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例如,“Photoshop图像处理”是“静态网页技术”的前置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要把静态网页制作中要用到的网页素材制作、网页效果图制作、切图等知识讲解到位,在之后学习“静态网页技术”这门课时,对图像应用的相关操作就能顺利上手,否则就得补上这部分内容,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再如“Linux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Linux系统本身的相关操作,那么知识的联系度就不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软件的数据库系统就是安装的Linux系统中的。可以把“数据库技术”课程内容与本课程结合,在Linux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训练。这样即做到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很好的实战演练。所以,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即该课程承接了前置课程哪些知识,哪部分内容又为后续课程哪些知识做铺垫,把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联系建立起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专业学习,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1.3实践教学薄弱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但实际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中,便于教师指导与管理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但受到上课时间限制,一周就4节课,课堂上不能解决实践项目中碰到的所有问题;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时间项目,碰到问题再请教老师。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加上学生自主性不足,学生实际动手锻炼不够。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训练的项目长期使用很少更新,与实际生产项目差距比较大。总体来说,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

1.4新课程难于走进课堂

IT行业需要新技能人才,但相关的课程却难于走进课堂。例如区块链技术,截至到2018年4月,全球共27所大学开设区块链课程,其中我国有8所学校,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供需比仅为0.15,整个行业急需专业人才[3]。尽管新课程的开设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难,但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行业的步伐,让行业紧缺的技术成为一门门新课走进课堂。

1.5师资跟不上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更强的教学能力、更好的综合素质,但师资培养缓慢,制约整体教学水平。由于课堂上教的有限,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又太多,缺少针对性引导,学生只能摸索着学习,学生的自学负担加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毕业设计项目实施效果差,部分作品专业水平不高而且完成度低;学生学了那么多门课,专业能力还是培养不到位,只能推到毕业实习甚至是应聘后的岗前培训来继续培养。所以,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环境,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迫切的需要。

2创客教育与创课

在众多创新型教育模式中,“创客教育”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热门代表。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4]。“创客教育”最初诞生于美国,并逐渐流行于其他国家与地区,后传入我国,并开始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生根发芽。由于“创客教育”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适应,中国创客教育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创客教育”成为教育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创课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切入点。其中,杨现民[5]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深入探究创课的内涵、特征、设计框架与设计流程等方面问题,为国内之后的创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张瑞敏[6]等进一步分析创课的内涵与特性,分析了创客的教育与创客式教育的关系,传统课程和创课的对比,并指出传统课程向创课转型的有效路径。郭琳虹[7]提出了基于创课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在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开展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创课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的结论。韩静薇[8]等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视频编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创课的相关理论基础对该课程进行创课课程开发与实施,得出创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结论。创课的理论基础已经比较完备,创课的实践也有了比较好的效果,使用创课对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进行改造,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改道路。

3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创课教学

作为工科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开展创课教学,可以牢牢捉住“做产品”这个根本。产品要依托于软件技术,产品类型比如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产品的定位要高于传统教学项目,是能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的创意型产品。明确了根本,也提出了高要求,接下来就遵循“学—研—创”的创课教学模式,学习做产品的相关的专业知识,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创造出产品。以产品需求作为课程学习的开始,以产品实现作为课程考核的结束,在此原则下规划和设计课程学习、研究、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为了让创课教学顺利开展,实现做产品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保障。

3.1加强学科内课程融合

开发软件产品主要涉及前端、后端、数据库和服务器这四方面技术。对应的每个技术开设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学习。传统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课程间联系不强。在创课教学中,撬开课程间的界限,把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侧重呈现知识的应用场景和知识间的联系。先把握知识的脉络,再开展知识的学习。学习产品服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根据产品的开发进度来安排学习内容。而学习知识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做产品”。

3.2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

数字化资源(视频、PPT、文档、题库、源文件等)建设使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和补充。而往往埋下头来拼命苦干,从头到尾进行资源建设,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而且成效也不理想。在全国在线IT教育火热的大背景下,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已经被生产出来并放在互联网上了。例如,慕课网、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就提供了许多IT类视频教程并持续更新。要善于整合这些优质资源,不必重复建设,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搭积木的方式把资源组合起来。这种“拿来主义”让我们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借力用力、与时俱进,如此教学才更有全面性、前瞻性,教学质量才更有保证。在创课教学中,互联网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而又前沿的专业知识,也是跨学科学习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必是创新型教育实施的有力手段。

3.3实施第二课堂教学

在创课教学中,课堂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习和答疑解惑。要完成“做产品”这个具有挑战性任务,单单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要在课堂教学外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遵循教师的指引,针对教师给的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看视频教程、读专业书籍、写代码、调试程序。因为,课程结课时就要看到成果,时间是有期限的,产品必须做出来,但需要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太多。所以,要把时间充分地用在学习上,耐心的学,踏踏实实的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学习、交流讨论、请教老师,勇于钻研,全身心投入到做产品的整个过程中。而只有经过知识的“浸泡”与“洗礼”,才能收获能力的“成长”。

3.4建立教学反馈体系

在创课教学中,第二课堂的时间占课程总时间的大部分,即学生主要在课外学习。教师怎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有效的给学生指导呢?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反馈体系,就很有必要了。在教学反馈体系中进行如下规定:学生反馈时间,比如规定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反馈内容,比如项目进展,本周学习了哪些内容,解决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下周要开展方面工作等;教师的响应时间,比如规定教师在当天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反馈手段方面,可以多种多样,推荐微信进行反馈。因为微信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通过微信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和视频通话等,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的沟通交流。教学反馈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作团队,大家各司其职、紧密合作。教学反馈体系一旦建立了就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去实现“做产品”这个目标。

3.5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IT技术应用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软件技术专业教师要坚持学习,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要对现代软件敏捷开发的流程有全面了解。这样,在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开发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创课教学中,包括“想法”与“做法”两个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品想法,鼓励学生创新;教师根据该产品想法提品做法,指导学生学习对应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开展技术研究,并带领学生去做产品。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第14篇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各位同学准备的自动化论文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GB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

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

(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

范文赏析:

工业自动化论文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计算机应用产业产业在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以低成本工业pc基础为主流,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产业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其发展趋势难以捉摸。本文就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其趋势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应用;发展趋势

一、引言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是工业自动化产业基础的核心。传统意义上计算机应用产业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管理,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而今天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内涵已经远不止这些,其应用范围也已经远远超出工业过程控制与管理。

目前,在通讯、网络、软件及光电的整合应用之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也不再单纯局限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而是结合了通讯、电子、光电、半导体及软件等应用,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且呈现多元及定制化的设计特点。计算机应用产业在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产业链中处于要素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加速升级改造传统行业,而且也为新一代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特点

1.界限模糊。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系统、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cims等技术和学科之间逐渐渗透,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在实际中也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得很清楚,这是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2.技术融合。工业自动化一些fcs、ipc、nc/cnc与dcs、plc等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体系虽然设计初衷不一,各有特色,各有适宜的应用领域,也各有不适应的地方,但技术上都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彼此共存的要素。仅仅靠独立的学习已失去传统意义上,各种控制系统之间融合不可阻挡。

3.应用领域扩大。过去,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如控制电、煤、化、油等连续化、流程化的生产过程;离散加工制造机械、电子、汽车等自动化生产过程;单机自动化,如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机电一体化等。目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还逐渐应用于新的增长点,如公用工程、环保、楼宇与社区、道路与交通、农业与农村等。

三、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层面来说,主要表现为:(1)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规模急剧增长。即使受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计算机应用产业行业协会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分会预计:未来5年,预计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仍将保持15%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未来的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格局会基本稳定,不论是传统ipc市场,还是新兴领域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产业,在构成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的数据采集板和功能方面,国内企业将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外资品牌占有较大优势。(2)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产品和技术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可靠的嵌入式和智能化基础平台。随着信息化深入,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以共性技术的低成本工业自动化升级改造传统行业做主流技术路线使中国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行业信息化需求增加,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需求就大,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长尾市场趋势。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在不同应用上,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需要设计符合其功能需求的产品。因产品复杂度高,价格较低,毛利率较高,相较于商用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仍处于蓝海市场。因单品数量少而小型供应商多,呈现长尾市场特点。

 

 

 

 

2.在企业、行业发展角度来看:(1)国内企业将对市场细分敏锐把握。国产品牌规模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企业,将会建立广泛的直销和服务网络,取得长足进步。传统ipc市场是我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将会一直是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主战场。(2)我国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企业将由模仿向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新一代epi,解决ipc工业计算机在多尘、潮湿、振动的环境下连接处易堵塞或氧化而接触不良使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失效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散热性、抗振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点,而且加工工艺容易,成本低,将会得到广泛推广于国产数控装置。未来几年,本土企业会对新兴行业应用敏感,对需求把握准确,率先发掘市场,推出自主创新的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

3.在技术层面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集中自动化趋向分布式自动化。传统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按照传统的软件技术,采用具有强大集中运算能力的中央控制器,以面向过程的程序为软件程序,需要做大量程序编制开发工作,还要编写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管理层的通信程序。com/dcom技术,提供了一种软件架构,采用可复用的二进制软件组件,相互通信并共享数据,为实现分布式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基础。dcom可以使com组件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相互交换数据,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控制程序。这就意味着分布式设备、工具和应用所具备的性能起着与集中式应用一样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一致性和适用性,统一的工程和数据模型大大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成本。(2)现场总线趋向以太网。近几年,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已被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广泛接受。现场总线到工业以太网可以进行平滑过渡,保护制造商与用户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问题,以最全面的profinet,automationworx为工业以太网协议。这种协议可以实现制造过程最佳化,直接访问控制和生产级自动化数据,提供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满足不同的应用技术需求。通过设备描述和控制器逻辑分配,使用指定的pc工程工具实现集成,支持将自动化功能分散于各个智能子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这种能够不受限制的转移现场总线为工业以太网通信,能发挥高动态性能、本地化诊断、无需设置设备系统自动组态等功能。(3)工业有线自动化趋向无线通信技术。工业无线技术通过供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工厂内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提。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性价比优良、、区域广泛、抗干扰性强、系统维护成本较低等优点,是有线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补充,将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又一热潮技术,据推测,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工业生产效率提高10%左右,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四、结语

如今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和推陈出新的时代。伴随着新一代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兴起,工业行业也将重新洗牌,各个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随着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的趋势深不可测,只有抓住机遇,勇于和善于迎接挑战,才会与新一代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一起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美丽.现代工业条件下工业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03).

第15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1-03

一、我国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整体水平偏低

实践能力是相对于认知能力而言的,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因不同专业所学的理论不同,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不同,实践动手能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通过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约有42%的本科生认为母校专业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实习和实践[1]。与这一调查结果相呼应的是,当下市场(即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市场需求已经成为评判大学生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市场需求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制约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因素

1.实践资源匮乏。①高校实践教学专职教师缺口较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付出远远大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因此不少教师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愿意担任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效果欠佳。②实践设施和实践经费不足。实践教学仅有教师、讲台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比如实习基地、试验室、社会环境等,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物质资金作支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设施与经费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硬件不足”导致大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2.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①学分少,学时短。查阅各高校大学生培养计划不难发现,大多数高校实践环节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0%,甚至更少,而国外一般保持在30%~50%。②形式单一。高校实践环节教学停留在企业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等,未能与理论教学穿行。③进程安排不合理。比如,学分最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环节被安排在毕业前夕的第八学期进行,这与毕业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实践教学形式化。

3.大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有:①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或者实习报告为主,过于笼统和单一。②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或者偏向于某一固定方式,忽视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评价以及评价的指导意义。③考核目标不明确,尤其是欠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评价体系搞“一刀切”,背离了“因人施教”的宗旨,将千差万别的学生统一化和程序化,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他们所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

三、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措施

1.充分利用假期,延长实践教学学时。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学时无形中被压缩,实践教学在“量”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企业实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最好能将实践教学学时最长的毕业实习提前至大三寒暑假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实习与就业相冲突,能有效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2.积极开拓大学生实习基地。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最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受利益驱使,他们不愿意或者不能主动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而自建实习基地则耗资巨大,高校无法独自承担。缺乏实习基地已经成为大学生实习难的瓶颈,为此,高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地方,双方互惠互利。高校应该积极努力与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借助高校科研、专业技术资源为企业解决某些技术难题,或者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开展企事业单位员工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实习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就某些重点专业自建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总之,高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育实习基地,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形式,以实习基地为平台,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多渠道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完善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还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经常参加形式多样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学生中开展多种联谊活动,促进交流;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社团组织争取多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4.健全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及考核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与进程安排游离于理论教学之外,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就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微不足道。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松散,对考核形式或是考核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以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或者出勤率作为考核标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来约束和管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内容设置和进程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实用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穿行,既能让大学生体会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真理,同时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理论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应该与理论教学有所区别,更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避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导致实践环节考核走形式,要拓宽考核渠道,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将项目、论文、实际操作、技能鉴定等结合起来,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5.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虽不像实践环节那样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却是对生产环境的无限模拟。与生产实践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具有操作性强、组织方便、节省开支等特点。实验教学最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在机房里实现的。比如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均设有学时不等的实验课程,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模拟生产运输(运作)环境,学生们不用去生产现场就能了解集装箱运输、港口管理、船贷、货代业务,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在计算机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领域,高校应该借鉴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验,引进或者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鼓励学生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峻.交通运输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孙召路,王儒年.高师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3] 张庆奎,周春燕.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4,(9).

[4]何万国,漆新贵.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