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信息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第1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如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我提出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近几年在社会上人们比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资料(图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合,重组,以“追溯求源”为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资料,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危害,然后我又让他们调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是网络知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内部,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推举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对现代信息资源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媒体的特长,与其他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DVD、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沉闷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课本的知识还原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火烧云》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火烧云无概念,这可是理解内容的一个大困难,于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张火烧云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喝彩和赞叹声中,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理解了火烧云颜色、形状多的特点。至与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课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了内容,同时也感受到本文语言的魅力。、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199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北京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顾及这一宏观背景,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语言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习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电脑实现了学生随机交互式访问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途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满足于人机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这样的人机交互中,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并未全部完成,阅读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因此,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集约化、高智能化的特性,开展语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摆在新世纪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这里,“语言创新活动”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现给学生或让学生简单地读取,而是使学生以探索式、创造式的姿态介入语言活动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指导学生制作课文录音磁带(含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建立“安徽师大附中学生课文录音制品”档案;发动学生为课文制作辅的插图或表格,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为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课件。这一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被动的、因创造性思维受压抑而导致的沉闷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开展语言创新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目标和原则研究策略教育的可用资源教师培训计算机互联网。

1、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2、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3、研究的策略:

3.1建设技术性资源。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知识性资源(教科书、图书馆与影视库、各类知识数据库)、技术性资源(仪器、设备与教学工具、传播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特网、数据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包.....)、环境性资源(政策性、人际性资源、校舍与设施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地域文化和观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

2002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学校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这些课件和教学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但是,就这时学校的技术环境来说,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难以实现的较高教学期望值。我们显然需要一种更新的、更能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于是,建设与l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成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2003年8月,我校的校园网初步建成。校园网

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相通,师生随时可以自由上网浏览查询。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学校使用的“科利华”校园管理软件,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

3.2开发知识性资源

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学校还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例如:对构建学科教学主题知识库(主题网页群)和应用知识库(主题网页群)进行教学做出尝试。

(1)确定学习主题。把学生当前需要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经验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科教学目标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阶段(单元)教学设计。这种主题可大可小。有时是学科教材上的某个单元,有时是某册教材中的同类课文,有时是某学科几册教材中的关联部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不拘一格。

(2)组建主题知识库。以“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为目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在制作主题网页时,既注意知识内在结构的关联性,又注意知识内容的广博和精深;既收集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又重视最新科学发现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方面的信息。同时制作时还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网页设计的高品位,制作技术的高质量,表现手法的艺术性等,尽可能地使主题知识网页的每一个接口都很美,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3)建设班级、个人网页。班级和师生的个人网页是团队智能的集合,是个人的思想、能力、兴趣、品味的充分展现。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

3.3优化智能性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唯有智能性资源---人,是唯一必要资源。

(1)教师培训—-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①教师要率先成为会最学习的人。人,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因为我们在昨日受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社会的主人。之中观念滞后的必然,应该唤起教师更加执着地学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包括学习环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将校长、教师、学生在知识面前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然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起码的是:需要教师带头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在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鼓励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②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第一个层次:全体教师的培训。第一阶段: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第二阶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学籍和成绩,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这个层次培训要求更高:了解IT行业的最新成果,掌握计算机市场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目前最先进的各种制作平台工具,对校园网进行常规的管理、维护,还能设计开发部分操作平台,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台。一句话,计算机学科教师不仅要承担学校常规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维护工作,还要承担师资的校本培训任务,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③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对“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价值,阶段性的教学过程的质量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而不在于教师的表演艺术如何。“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让教师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还应该在意让教师自己评价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领导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因为教师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在其自主行为的过程与后来的体味中逐步实现的,是在自己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的过程中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学生。

④给教师一个既有压力又充满温馨的氛围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多条信息沟通渠道,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学生、家长、教师的网上求助、

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期望、教职工对学校的建议、各类人员的留言,有鼓励赞赏,有批评责问……,网络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还拉近了家长和家校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都多了一份监督,工作多了一份压力,人际间多了一份沟通,同时也多了一份温馨。面对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环境,学生、家长、教师、校长都在学习,都在适应,都在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是没有“栅栏”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管理,开放的信息信道,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

(2)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①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备课、上课、课余辅导……)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况、了解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了解学生周边有哪些促其发展的资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学习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按照主题作出的教学设计,才能够“通教知学”,具有最实用的价值。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的师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的水平显现就在于科学地确定学习主题和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很显然,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②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信息技术课和其它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尽量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学习。计算机和汉字的录入速度,网上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储存及表达信息的能力,都是教学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学生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就必须首先掌握上述技能。而学生,也只有在轻松自如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技术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进计算机,走进网络文化圈,从而真正感知计算机的神奇和奥妙,感知网络文化新颖和灵动。过去,教师习惯把语文、数学称为工具学科,在研究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计算机学科是“工具的工具”学科。为了适应非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需要改革计算机学科的教学,首先教给学生在网上学习所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没有严格的结构顺序,教学方法应该不拘一格,现行的信

息技术学科教材很难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教学。取多种教材的适用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后用于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现代信息工,应该得到的服务包括: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各部分资源之间畅通无阻的链接等等。

③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善教学过程,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的目的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与养成好的习惯。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

3.4拓宽环境性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环境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领导的重视、争取政策的倾斜、赢得社会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第3篇

(1)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工具以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Internet互联网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最常用平台,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pc、或者是手机,都使移动学习方式随处可见,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创设问题、提出设想、实践操作、交流合作、巩固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无论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的机会,结合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要进行互评,形成良好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积极反思和实践操作,以便于巩固创新。

第4篇

一、“教学”与“互动”

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呢?探索信息技术有机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共同制作课件,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起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形成最合理的学习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有了这个载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信息的反馈也及时了。

如艺术课《拉拉钩》的学习。我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查找有关友情的资料,平日里同学之间吵架和和好的场面,用相机拍下,以课件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知道了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对友情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学会了搜集、提取和整合信息,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呆板单一的,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将学生轻松、自然地吸引到创设的歌曲意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如教学《拉拉钩》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一个环节———“和好如初”:预先录制班里几位同学想对好朋友说的心里话,插入到课件中。在课堂上,学生唱到了“我们都是好朋友呀”这句歌词时,教师提问:“想听听好朋友间的心里话吗?”“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矛盾。

有几位同学委托老师,想将心里话跟他们的好朋友说出来。认真听听是谁呢?”班级立刻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屏幕。课件播放着,我看到同学们眼里泛着的泪光,我知道他们被感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任何的解说都是多余的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因此,在设计《鸟儿的音乐会》这一课的课件时,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依靠学生自主操作,互动学习,结合视听进行欣赏。在课件中的歌曲范唱,用同学们喜欢的卡通鸟儿形象,制造音乐学习氛围。学唱歌曲反复播放,以加强学习者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如果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教室上这一节课,效果更好。两人一台计算机,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电脑的画面中,获得了鸟儿的相关信息,如珍稀鸟类、鸟类生存环境、如何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小鸟等知识。他们边听边看,自由选择课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乐学、爱学,教师也不需要大量的讲解,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引导孩子学好歌曲,寓教于乐。

二、“求同”与“个性”

传统的“求同”教育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现代的“个性”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如我面向全市开放的一节公开课《我和音乐来跳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情绪、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不同音色、不同节拍的乐曲输入到课件内做成动画,点击动画,学生能直接获得音响。

第5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中专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与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意识,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仍然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快乐学习,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只是一味枯燥的讲解,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呆板沉闷,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媒介质的飞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单一的语言输出,而是将那些语言所难以讲清讲透的数学概念、定理与法则等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输出。这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来,这样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欣喜地将数学学习当作一件实物来接受,这样学生的认知活动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运用水平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过于强调数学学科的系统性、严谨性与基础性,内容更新慢,并不能实现与学生实际学情、与现代数学学科发展的相符合;过多地关注于基本概念与原理的介绍,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情与生活需求,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势必会成为机械的灌输,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材上死的知识,并不能活学活用。这也是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所难以突破的一大瓶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中专的数学教学中,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从而改变枯燥的教材灌输,而是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更为宽广的平台中,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与现代数学的前沿科技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一)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学习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为桥梁来将封闭的数学教材与开放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加强与专业的结合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非单一型人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结合与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做到因专业的不同把握好深度与难度,在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搭建桥梁。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平台,可以实现多种资源的整合,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素材,从而加强数学学科与学生本专业的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样更利于学生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几个教具,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肤浅层次的记忆阶段,学生对于这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在死记硬背,在解题时也大多是机械地套用公式与定理,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其创新意识淡薄、创造力低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要让学生主体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思维,构建知识,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实现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

(一)优化教法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为简单明了,教师不再需要反复而繁琐地讲解,而是可以通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将那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的事物、逼真的场景之中,化无形为有形,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获取形象认知,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了学生的真正理解。

(二)优化学法

第6篇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的视野引向更为宽广的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活化的教学。强大的人机互动,可使得教师的教学视野与学生的学习视野更为开阔,这对于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人机互动而忽视了人人互动,也就是说,整节课的中心与重点都放在了现代信息技术上,教师一直在忙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学生也一直忙着接收各种信息,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缺失,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纷纷沦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奴隶”。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特色。这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二、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益

1.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我们要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究竟充当着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媒体,对其运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变我们以往教学枯燥无味的状态,将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将这种注意力与兴趣点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使学生能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效统一。如果片面强调趣味性,就只能造成教学表面的热闹,而无实质性的进展;如果只强调知识性,却又容易陷入灌输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动机不强,同样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架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展开主动探究,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相关的语文素材时,不能只是求新求异,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要能够有效地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顺利地实现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与积极学习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主动探究。

2.实现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但这并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其只是为更好地进行互动教学而提供的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学习平台。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与步伐,适时地停下来,让师生之间有更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有更多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快节奏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得整节课都围绕着现代信息技术而展开。教学中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与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知识互动、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意见交流、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并完整地表达出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当然在学生认真思考与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而且还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互动教学,不仅有人机互动,还有人人互动,从而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第7篇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八年级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第8篇

(一)使大学教育观念得以转变

部分高等院校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认为学校课堂是实施和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信息时代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不同区域内的知识信息,并且利用网络快捷的传播优势,不断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大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使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地点,不用再受学校和课堂教学的约束,而是随时都能够接收到专业知识。并且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的是开发化和大众化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创建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常常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导致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就无法对知识信息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知识性人才而非应用型和创造性的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认识、分析、探究知识的工具,并着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问,讲解重点、难点[2]。并且组织学生积极的对学习内容,自主的进行探究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工具,也使学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大学教育创新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将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

信息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还要具备对所学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想成为创新性人才首先就要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意识、发散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的素质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情境和条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开发性、自主性、协调性等特点,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3]。并且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模拟实验,把传统课堂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推动了大学教育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二、结语

第9篇

“如何创新”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创新的思路,设计来源于创新思维的扩散,来源于对问题思考的另辟蹊径,使思维过程中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演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之思,同时具有开放性、求异性、非显而易见性的特征。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核心。

二、面向创新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

1.创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革新,给创新教育创造了一种情境和激发力量及信息环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个性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等。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能为学生塑造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情境,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创设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开始了全新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和利用,并在不断地探索中开始攀向高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飞速发展。飞速发展的internet技术将广泛的资源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环境出现质的飞跃。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学生感知和认知的时空,层次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扩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从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的结构和教师的功能都将发生相应改变,为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创设了有利条件。

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颠覆,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块化的教材变成“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的动态教材,更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产生由学生作为主体的、非线性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和基于计算机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如“实验模拟”),在模拟的学习环境中必然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假设和探究,并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适合创新教育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学活动是否围绕创新教育的开展进行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时,信息技术能进行精确的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其提供相应平台或软件。

三、开展创新教育的模式设计

1“.点拨”创新模式

点拨创新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教与学的“五步三阶段”。五步是:教师的导入、鉴赏、反馈、迁移,研究。学生的预习、思考、评述、小结、迁移,这五步又构成“输入•积累———思考•转化———输出•创新”这三个阶段。而“输入•积累”这一阶段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对于音频、视频、动画、文字、图像的支持而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考•转化”这一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浩瀚如海洋的Internet资源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点拨创新模式是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师点拨,学生创新,两个主体都发挥作用,是“教学做”的“知行合一”,同时也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2“.多维互动讨论”创新模式

这是针对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网络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园网中E-mail与BBS的作用,强调教师、学生、媒体的多维互动。该模式分为粗化的三阶段:知识传承、讨论质疑、反馈创新,细节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使其不受种种约束,自由度、灵活度较大,课上课下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询问老师。文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和强调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合。理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实践性和对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途径、假设;重视和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上展开互动讨论,其交互性、开放性、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

“任务驱动”大家耳熟能详,但要真正理解、读懂它的内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但更多时候,任务驱动走进了一个误区。形象地说,走进了“小任务驱动”的误区,即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好一个任务的目的、内容,学生只要亦步亦趋地按步骤做下来,这种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根本不存在任何创新与探索。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个个陷阱,跳进去,爬出来,再跳进去,学生倍感疲惫,根本没有时间与心思去创新。基于这个误区,提出了“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顾名思义,“大任务驱动”教师不再为学生设计一个个过于细化的任务,而是提出总体目标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其余则由学生自主发挥与创新,这样来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1.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与优点

创新的意识常常蕴藏于丰厚的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我们应充分重视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继承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打好扎实基础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注重落实模式,不追求形式

对于创新而言,其模式本身的变通、再创造,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在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注重实效,要有的放矢地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转换,不能被条条框框局限住。在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要因为创新而搞成形式主义。

3.不断改革、探索、发展创新教育

第10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不可或缺,相继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大领域的投入使用,使得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企业中也由原来的控制固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变成了控制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阶段,说明现代化信息管理应用技术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该技术的作用将是无可限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几项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非常简单,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普及,其操作较为简单、便捷的功能实在是功不可没;除了操作较为简单以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人们常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现如今的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个“地球村”。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彭海涛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哪怕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够瞬间掌握信息的变化。最后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企业管理并进行重要的企业数据分析,这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安全性,计算机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加密处理,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非常安全。

2.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现在很多的化工生产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工作变得非常便利,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平稳、高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技术以已经融入到了化工生产之中,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化工企业图纸管理化工企业图纸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如何保证各层工艺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获取的图纸信息的一致性、唯一性,对于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安全至关重要。话剧话说,即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管路过程中的信息平衡。现代化工企业生产时通过运用特定的软件来对工作文件进行全程管理,该种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操作人员只要输入正确的关键词,该软件就会将所有相关文件呈现出来,以及该文件的建立/修改过程版本。使用人员不但可以查看最终版本文件,亦可根据过程文件了解到工作开展得各个阶段情况。此类信息化的代表软件为OpenText,DMC等。

2.2班组报表管理班组报表管理也可以称之为班组管理,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班组操作平稳报表、班组成本报表,产品质量合格率报表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该系统将生产装置中正确的实时参数输入到监控系统中,该系统会为各项报表的工作进展提供最智能的判断和最正确的记录,最后再以班组报表的形式输出。同样,通过此类现代信息技术亦可实现生产报表的实时化报送,以及与企业ERP系统的无缝连接。

2.3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是ERP的实施。通过与MES(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和LIMS(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的系统集成实施,企业生产运行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机的进行组合和及时传输。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各单元的运行参数,原料消耗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调整。相较于为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可以极高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的时间成本。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典型代表软件为:SAP,PIM等同时,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技术时必须进行整体计划和布局考量,避免分步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信息孤岛。

3.结束语

第11篇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教学信息种类与传递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行为,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教材的直接翻版,并不是机械地展现这些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实现二次创作。这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同样至关重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彻底挑战。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这决定了教材的运用也不能只是图文并茂地展现,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材进行开发,从而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收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出发点与落脚点要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实现对教材的开发与整合,以使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真正实现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神奇的地理世界。

1.深入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有效开发建立在深入钻研、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完全抛弃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因此我们要对高中地理教材认真研读,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能够真正地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2.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如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如果不了解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这样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故而,在平时与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认真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这正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融入于具体的教学之中,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全方位改革,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对教材、学生与新课改全面了解,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真正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本土化,才能使地理教学顺应教学形势的发展,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

二、绘制板图板画的能力

第12篇

1.1促进学生德育,美育的协调发展

教育的功能是相通的,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所独有的形式来表现艺术美,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教唱歌曲,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好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就能生动形象直观的看到作品所描摹的景象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场景,这样使音乐课堂提高了感染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只凭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情境。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音乐共悲共喜,真正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1.2丰富教学信息内容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知识,歌曲和欣赏等都有所涉及,这实际上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这个要求还不是很协调,很多教师对此还不是很了解,造成了课堂讲解的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资源的共享很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音乐教师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从而获得自己不理解和教学参考书中所没有的信息内容,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避免了失误的发生。

2.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构建一个新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那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教学氛围,课堂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习的过程枯燥,更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把网络和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境界,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并且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显得形象生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声像具备的音乐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1.1创设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奇有趣的事物,并且对动态的事物更感兴趣。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短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小鸭子》这首歌曲时,一上课就给孩子们播放有关小鸭子的的flas创设情境:碧绿的田野,逶迤清凉的小河,灿烂的阳光。同时再配上《小鸭子》的伴奏背景音乐,通过眼睛和耳朵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这时候再让学生为动画编歌词,最后再把原歌词加入到flas中让学生鉴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小鸭子当时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所要表现的信息,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上的兴趣,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这样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利用情境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乐谱要自己制作,黑板上还要写很多板书,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现代的信息技术应有尽有,实物都可以在大屏幕上直接显示。用电脑制作课件,可以把乐谱直接放大显示出来,并且能通过变换不同的颜色和形式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冲击,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和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一些不太熟悉和外来的乐器时,把这些乐器的图片直接放大投影出来,可以使教师对乐器的介绍更形象,准确。

2.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合理的想象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很多方面,想象力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绪,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红帽》是小学二年级音乐的一首童话歌曲。这首歌曲也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里面主要叙述了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上大灰狼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把《小红帽》的音乐配上故事画面,并编制成动画,创设了演示的情境。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随着不同的风格乐曲做不同的律动,然后在大屏幕显示出做好的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让学生模仿它们。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性格特点,并且让他们说出故事的结局。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模仿,增强它们对音乐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律动中学习和在快乐中,在想象中学习。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在小学音乐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的重视度不高,也形成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实教学实践应用中的误区,教师们一味的追求现代化,自动化的教学模式,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将多媒体当做录音机,投影仪来使用,忽视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思维,没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本和教学课件相脱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死板;还有些教师过分的追求声像效果的变换,却忽略了多媒体技术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辅助教学本质,他们仅停留在表面的视听效果和动画效果的欣赏设计上,却淡化了音乐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

4结语

第13篇

进行有声乐谱教学,在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将传统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以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当乐谱在播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有音符播放错误的时候,就会想音符修改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鼠标修改操作展示给学生。用鼠标选种错误的音符,对音符的时值修改之后,再点击播放,以确认音乐是否能够播放正确,修改完成的乐谱要及时保存。在音乐软件的菜单中有多种保存格式,通常会使用默认格式,很多学生喜欢将文件保存为MP3格式,以便于随时播放。在文件菜单中,还有MID格式和MUS格式以及各种图片格式。为了能够让学生熟悉修改和保存操作,音乐教师需要对于每一种保存操作都演示一遍。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探讨式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式讨论。将有声乐谱教学以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幻想曲2000》为例,这部音乐是迪斯尼动画大师们所制作的动画片中的插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不朽的乐章。学生聆听计算机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特别是发出学生所熟悉的电子琴声音,就会在计算机与电子琴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播放过音乐之后,让学生明白通过MIDI协议,就可以在电子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处理。此外,计算机会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电子琴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音乐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保存。教师对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演示,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编辑和保存的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智能演奏一遍,无法对正误进行比较。而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监听任意的音轨,并能够将音乐播放出来。启动Cakewalk音乐程序,就会出现主界面,各种重要窗口都呈现出来,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针对乐曲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所获得资料整理思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延展。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并逐渐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深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学生音乐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独立学习。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授课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的个体选题确定下来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学结出学习成果,针对信息反馈作出教学评价。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四、结语

第14篇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的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但这是以学生对认知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情绪低落,学习不积极,参与度不高,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枯燥无味,这如何能激起喜爱新鲜事物的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学生所熟悉且喜爱的教学设备,改变了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将以往枯燥的语言讲解知识转换成图文声像的综合传递与呈现,所带给学生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的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使得整个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展开积极的认知活动。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丰富而多样的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直观而丰富的表现形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资料,通过教师的巧妙构思与精心设计来为学生呈现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情境,让学生眼前所见为生动的图片、逼真的画面,所听是悠扬而动听的音乐。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营造活跃而愉悦的教学氛围,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学生会保持长久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教学参与度更高,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人类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学科,植根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学科特征决定了其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时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学生更容易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中来感受感性信息,并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基础。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如果只是就理论讲解,学生并不容易理解,而要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教学情境,将抽象而枯燥的理论寓于直观形象的实际事物与现象之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突出学科特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只是机械而枯燥地记忆理论条款,而是能够从直观事物中获取形象感知,经过独立地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学习《财产留给谁》时,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又是举例又是讲解,看似讲得清晰透彻,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需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道德精神,以及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此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强烈的图文声像效果来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独立思考与激烈讨论,从而总结出遇到遗产问题要本着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来处理,这样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行为内化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智育、德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的成败并非单单只是看学生能记住多少行为规范,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将这些行为准则用于指导行为实践,能否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让学生做心中充满阳光,乐观生活,快乐学习的身心健康的青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现象与生活实际搬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道德准则与实际行动之间建立直观联系,尤其是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与场景,更能激起学生的主观认可与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道德准则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实践。如在学习关于网络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播放平时学生上网的相关的资料,并截取电视新闻报导,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世界。这样的教学更具真实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讨论的热情,此时教师让学生就此话题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真实的实例面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不仅可以在认识上正确对待网络,同时还可以将所学与自身的网络行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这样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交往服务。

四、结语

第15篇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激发学生兴趣更为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单纯的语言描述、整个教学枯燥无味。趣味性不强、动态感不强、并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大多学生只是在机械应付、并不能集中思维与注意展开有效学习。这是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与声音动画等三维一体化的特点、可以将那些枯燥静止的英语单词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听觉刺激。而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新鲜的。刺激是多方位的。所向学生展现的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美情境。这更加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情境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想学好语言。就不能只是单纯而机械的背诵词汇,语法与句子。而是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但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运用实物、道具等。但限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自然而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对于基本的语法规则、语言规则学生只是机械记忆。学用脱节。这是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难以突破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真实而自然的交际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语法与语言规则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功能。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从互联网上收集与选取相关的图片、音频与视频片断等。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将学生带入虚拟的语言环境之中。展开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提高对词汇、语法、句子的掌握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来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学习素材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机械照搬教材、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课上成了词汇,语法的机械灌输课、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只是局限在教材上。这并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尤其对于语言学科来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变化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能够灵活运用。就必须要将语言的学习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封闭教学观。现代信息技术以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我们正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利用计算机超强的综合处理功能。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真正将英语学习与时展、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以教材为中心的开放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让学生掌握语言真谛。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综合素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是教师单方的行为。是知识的单向传递。现代教学倡导互动教学。提出要引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来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究。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师生的共同参与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既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赋予学和辅助力。让学生使用、了解与学习语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为此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成功转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与驾驭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由主演变成配角。少了一些灌输、多了一些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多了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互动教学。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愈发重要。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个互动平台、来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实现以学定教。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