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力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力技术创新

第1篇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科技创新 困境 措施

当前,电力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命脉,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突飞猛进的速度,尤其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其发展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缓解,是我国国内电力供需逐渐趋向基本平衡。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与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位对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

1.1 技术创新管理分散

当前,我国的电力类型主要包括水电、火电、核电,不同类型电力资源的管理及控制等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造成整体的电力行业缺乏一个核心部门来专门对电力科技创新进行总体的管理、协调和规划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实现先进电力技术攻关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电力技术行业的国产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实现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电力行业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企业,而其中的发电企业、制造企业等与电网经营企业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当前,我国的电网经营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经营企业与发电、制造等企业之间存在的相互独立的特性,导致电网经营企业不愿意支持发电、制造等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以及设备制造工作,以致不惜花钱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最终造成国内引用国外设备来执行国产技术操作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1.2 国家对电力技术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当前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是非常低的,甚至还没有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虽然部分创新科技开发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中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由于缺少甚至没有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资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的投资费用还被分配在设计、科研、制造、等其他专业和部门,这无疑给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电力行业造成雪上加霜的困境。

1.3 电力行业企业体系制约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缺乏有力的竞争机制,电力行业企业所采用的电价制定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开发以及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的顺利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地方办电的积极性,我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采用的都是“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将当地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实行“每厂一价”的制度。通过这种做法为各地新建的电厂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不用为了投资成本而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鼓励新建电厂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之后再将高电价以高成本的方式转嫁到电力用户的身上。

2 解决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的相应措施

2.1 充分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全球的科学技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实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动力。在电力企业中,企业领导肩负着组织、决策与指导科技创新的重任,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利益着眼,从根本上实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实现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战略的规划,积极落实各级别科技进步责任制,真正意义上推动电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2.2 明确目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高新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能够让传统的电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同行的竞争能力。电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为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在对其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平稳性、环保性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引进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要领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引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引进技术与设备的再次更新与二次开发,实现对引进技术与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要对多种引进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自主创新,从而获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2.3 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促进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将电力企业设置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国家还要通过相应的措施鼓励电力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培养、考核人才的最主要衡量的标准。电力企业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有关培训,让员工能够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电力科技创新技术,使其努力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局势。

3 结语

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使用能源资源,而科技创新正是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唯一有力工具。必须要尽力克服困境,寻找出路,让科技创新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平稳发展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博,刘文兴,张鹏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对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影响的权变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1:2965-2973.

第2篇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第3篇

一、引言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表1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

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表3 评分规则

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3)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电力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改革投融资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制,争取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

(4)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建设企业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 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2]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