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力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力技术创新

第1篇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科技创新 困境 措施

当前,电力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命脉,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突飞猛进的速度,尤其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其发展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缓解,是我国国内电力供需逐渐趋向基本平衡。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与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位对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

1.1 技术创新管理分散

当前,我国的电力类型主要包括水电、火电、核电,不同类型电力资源的管理及控制等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造成整体的电力行业缺乏一个核心部门来专门对电力科技创新进行总体的管理、协调和规划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实现先进电力技术攻关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电力技术行业的国产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实现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电力行业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企业,而其中的发电企业、制造企业等与电网经营企业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当前,我国的电网经营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经营企业与发电、制造等企业之间存在的相互独立的特性,导致电网经营企业不愿意支持发电、制造等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以及设备制造工作,以致不惜花钱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最终造成国内引用国外设备来执行国产技术操作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1.2 国家对电力技术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当前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是非常低的,甚至还没有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虽然部分创新科技开发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中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由于缺少甚至没有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资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的投资费用还被分配在设计、科研、制造、等其他专业和部门,这无疑给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电力行业造成雪上加霜的困境。

1.3 电力行业企业体系制约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缺乏有力的竞争机制,电力行业企业所采用的电价制定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开发以及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的顺利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地方办电的积极性,我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采用的都是“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将当地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实行“每厂一价”的制度。通过这种做法为各地新建的电厂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不用为了投资成本而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鼓励新建电厂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之后再将高电价以高成本的方式转嫁到电力用户的身上。

2 解决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的相应措施

2.1 充分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全球的科学技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实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动力。在电力企业中,企业领导肩负着组织、决策与指导科技创新的重任,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利益着眼,从根本上实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实现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战略的规划,积极落实各级别科技进步责任制,真正意义上推动电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2.2 明确目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高新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能够让传统的电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同行的竞争能力。电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为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在对其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平稳性、环保性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引进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要领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引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引进技术与设备的再次更新与二次开发,实现对引进技术与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要对多种引进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自主创新,从而获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2.3 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促进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将电力企业设置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国家还要通过相应的措施鼓励电力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培养、考核人才的最主要衡量的标准。电力企业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有关培训,让员工能够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电力科技创新技术,使其努力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局势。

3 结语

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使用能源资源,而科技创新正是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唯一有力工具。必须要尽力克服困境,寻找出路,让科技创新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平稳发展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博,刘文兴,张鹏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对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影响的权变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1:2965-2973.

第2篇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第3篇

一、引言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表1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

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表3 评分规则

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3)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电力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改革投融资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制,争取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

(4)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建设企业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 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2]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7

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TM7 文献标识码:A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造成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设备逐渐复杂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技术中的某些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将逐渐排斥。电力通信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发展成今天的网状的网络,以保证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的需求服务。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网元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通信设备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网的规模和灵活性越来越大。网元管理系统有监控和对设备性能及安全的管理,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

1.1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厂商,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问题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等多项内容。国际上的许多大公司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国内的许多厂商也利用TMN来建设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1.2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标准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的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的建设是有好处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和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将SNMP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1.3网络化网管系统

异构互联网是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之间的互联,组成一个范围极大的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络管理系统。一种或者是几种标准互联网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

1.4综合性接入

网络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各种要求。由于TMN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有限,所以,通信设备并不多,网管系统通过各种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转换成标准接口,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层次多、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络,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就会变得不经济。因此,要用接入能力强的网管系统,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接入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性的网管系统完成任务,对于中等以下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这是一种经济的方案,既可以综合接入又建立了分层管理,而且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大量的网元系统来说,可以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

1.5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和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如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网管系统应用功能的完善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得到客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开放性,应该要满足第三方应用程序,不断的推出新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管理方式和管理功能不一样,开放性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1.6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要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风格和一致的名词术语,并且要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控制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平台上控制网络的运行。网络系统应该不依赖于某个制造厂商,而应该具备独立性。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发展,确保网管系统的选择不受限制,网管系统要保证公平和有效,这一点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尤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要把对象化的思想贯穿其中,将图形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这种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数据与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因界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因此,网管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对其改造,提高其界面的可观赏性。GIS是一种支持地理信息数据并采用矢量图的方法,是一种可视性较强的信息技术。Web为人们提供了可接受并且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支持图片、视频等,并且支持数据库的浏览和各种数据格式。因此,利用web的优势作为信息的媒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例,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采用网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思想,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网管优化后,人机界面如图1—2所示。

2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

2.1电力通信网络技术步入正轨

电力通信专业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努力改变经营方式,使其管理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社会形象不断提升,进而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要坚持技术方面的研究,使其技术的发展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推进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第5篇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络技术 解决措施 技术创新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通信体系的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的生产。同时,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促进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业务主要是通过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对电力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运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

(一)缺乏稳定性

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故障问题出现,如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系统如果不稳定,就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1]

(二)传输质量问题

在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其构成的网线主要是通过单根网线传输,并且在选用传输网线的材料时,大多是选择硬度不高且容易被氧化的~线,且采用的是不够优质的包裹屏蔽层。因此,容易产生许多故障问题。例如,第一,由于都是单线传输,硬度不够,容易使得铜线断裂;第二,铜线过细,容易造成运输障碍,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输质量;第三,铜线用久了,容易被氧化,从而造成运输障碍;第四,用电量大时,容易导致网络系统传输节点多而复杂。

(三)管理问题

一般网络运行中的陈旧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或者没有依照新标准进行工作,使得网络管理混乱,主要是由管理不严谨造成的。例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国内的变电站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在电力通信网络原有的网络路线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数据传输节点,当传输数据需要经过更多的节点时,如果通信网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对信息传输质量造成影响。

二、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探究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运行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促进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是我们当下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一)优化数据传输网络

SDH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主干数据网络,是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规模大且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因此,SDH网络运输方式作为当下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传输方式,设计者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传统的、大规模的电力通信网络更改成小型的环形传输网络,从而提高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优化网线维护

由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网线传输主要是单线传输,所以在网络系统设计之初就应该选用优质的传导线,并且降低接头的数量,避免其运行过程中线路断裂和节点多而复杂的情况。同时,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应该建立故障检测机制,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系统问题,并在维修过程中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优化电力通信管理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管逐渐变得多元化,并且其传输节点多而复杂。因此,通信工作的多样化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与协作。建立完整的通信运行管理系统是实现界面统一管理和设备统一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质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探索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2]同时,要坚持技术方面的探究,使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加快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五)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要落实各级的安全责任,创新安全工作体系,解决安全问题。加快电网的建设,结束电网发展落后的局面,并且还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实现供电安全。在设备投入集中、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等条件下,要始终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知,电力通信网络运行当前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解决电力通信网络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加快其技术创新显得极为重要。相信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优化和创新,整个电力系统将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第6篇

传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很多,但内容上主要集中于电力半导体器件、整流、直流斩波、逆变和变频变压等几个章节。以“单向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纯电阻负载)”课程设计题目为例,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仅完成整流电路理论概述、电路结构和特性介绍以及一次验证型的实验结果,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实验,平时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型实验,主电路结构都是以挂件形式开放着的,控制电路部分也是安置在面板上,学生很简单地就能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而对于一些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弱电部分一般都是学生自行设计的,这就要求处理好强电和弱电的接口部分,而操作不当很容易使电路损坏。课程设计要求理论分析与实验论证相结合,但对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首次接触这门强电类型的实验,很难把实验结果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如做整流电路实验,学生一般不思考示波器上显示的可控半波波形、直流电压表读数与控制相位之间的关系,从实验中获益不多。

2课程设计内容的制定和教学安排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主要包括电气传动、电力系统和开关电源三个领域。小容量开关电源设计与制作作为课程设计内容比较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简单的开关电源包括启动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输出滤波、保护电路和变压器等诸多部分。而且开关电源的设计种类也很多,设计成本不高。因此,我们将开关电源的设计作为综合性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项目。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分解项目任务,分配给他们不同任务要求。如有的学生负责电压反馈型并联Buck电路的设计,有的学生着重于主电路的设计和参数计算,有的学生要求侧重于均流控制电路的设计,有的学生侧重于驱动电路的设计等,这样的分配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教师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可适当选择一些案例进行讲解,籍此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供范例。案例可取自科研文献或当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开关电源的设计项目。例如,考虑节能项目中使用的综合整流、逆变和直流斩波电路等,设计LED或LCD等的控制和驱动电路以及电动汽车逆变电路等。

3电路仿真与实验结合

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抄核收;问题;创新;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度发展的阶段,而我国的电力系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在改革公司体制上加大了力度,并且将电力营销工作作为整个改革工作核心与重点,特别是电力抄核收环节的改革工作最为关键。现阶段,我国的电费收缴方式十分丰富,使得不同电力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得到了有效地满足。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电费收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所以,只有对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才能促使电力系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 电力系统抄核收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电力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国民经济科学的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的质量。而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导致电力行业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与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电力企业对电力抄核收工作不断加以改善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发展。早在20世纪,我国就十分重视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而电力企业运营系统的支柱与核心就是电力营销,而电力营销的核心则主要是电力抄核算。所以,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国各个地区的用电分配情况是否合理,直接由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工作效率所决定。如果一个地区的实际用电情况远远超出了额定用电限度,势必会导致当地各个行业的用电量额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对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最终受到破坏。换言之,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1]。

2 我国电力抄核收技术的现状分析

首先,电力企业要对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了解。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电费收缴方式十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传统型的营业公司大厅坐收缴费、居民网上缴费以及银行代收代扣等等。尽管形式多样的电费收缴方式使得不同的用电人群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由于这些电费收缴方式的实际运用效率比较低,最终导致整个收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无法实现对电力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运用。除此之外,由于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尚未有效地运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导致整个电力系统抄核收效率不尽人意[2]。

3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存在着很多居民偷电的问题。加上漏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导致整个用电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在实际记录电费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数值上的错误,最终导致估抄以及漏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由于一部分电力系统运营公司尚未配备现代化的电子监察记录设备,并且没能及时地更换一些使用年限比较长的设备,最终导致我国的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正是因为以上问题没有得到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影响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4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仍旧存在着很多客观问题,要想促使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创新工作,只有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得到有效地创新与改善,才能促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下就如何有效地加强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4.1 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抄核收工作的工作质量,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电力抄核收工作的主体就是从业人员,因此,从业人员自身的技能水平对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电力行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而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知识能力,并且将自身的知识技能逐步提高,才能促使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不断得以完善与优化。所以,电力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在培训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上不断加大力度,促使内部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以及劳动竞争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与加强。与此同时,电力公司也可以通过组织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集中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并且对电力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电力公司还应该将从业人员与现代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匹配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掌握现代化工具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技能。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技能测试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掌握技能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最终大大地提高电力抄核收工作的工作质量。当然,区别管理抄表以及电费回收工作也十分必要。由于抄表人员与电费回收人员自身的工作任务本身就不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电力公司只有区别地管理抄表工作以及电费回收工作,才能保证电力抄核收工作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和完成。

4.2 不断加强电力抄核收方式的研究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电费收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力公司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目前,随着我国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陈旧的电力记录设备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电子记录的需要。所以,电力公司只有不断研究和增加电子记录设备,才能更好地记录相关信息与数据。除此之外,由于在当今社会上增加了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导致电费收缴工作难度逐渐增加。只有在银行中加入一键式的电费收缴程序,才能将银行收缴电费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移动付费以及电子设备付费等方式,使得电费回收的方式得以丰富,从而为居民的用电提供更多的便捷[3]。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居民用电量也处于只增不减的状态中。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对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技术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一些新型方法与技术,使得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质量不断得以提升。积极开拓新型、先进的电力抄核收技术,对科学设备加以有效地运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才能有序地进行,最终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利.电力系统抄核收的作用及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4,20:187.

第8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竞争、开放、透明、有序的电力市场已经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方面并不完善,还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整个电力市场工作改革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以市场作为导向,依然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来进行工作,习惯于“靠政策、靠上级、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体上缺乏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对当前经济形势缺乏研究,市场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另外,对客户消费需求及消费心理不明确,并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电力的生产以及销售,在电力销售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并且在对电价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1.2 管理方法落后

现今,供电企业整体还停留在产供销一体的运营模式上,管理方法还比较陈旧,在整个生产销售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础,而是以产量来决定销售,生产多少提供多少,没有真正联系到客户的整体需求。另外,一些计划经济的体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电力行业并不是以鼓励发电为基点,更多的依然是拉闸限电和计划用电。最后,在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于销售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有的只是年终总体考核,缺乏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1.3 服务意识较低

现今,供电企业在供电上面还是实施“一手掌握”的模式,并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相应服务体制的改革。依然还存在拉闸限电的情况,对客户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在故障检修上并没有以客户为主体,检修时间过长;在停电通知上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通知,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另外,一些办理手续繁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对客户造成心理压力。最后,电力企业并没有把服务落实到位,在对客户工程的设计、材料的购置以及安装上面实行垄断服务,并没有让客户真正的受益。

1.4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供电技术手段并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技术方面,一是业扩报装管理落后,在客户的申请报装接电、档案建立和最后合同的签订管理过程中主要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另外,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业扩报装并没有真正做到一口对外;二是整个电力市场检测手段落后,并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电力销售的抄、核、收整个过程中还是人工作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三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对于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以及报表分析都是人工作业,整个环节中人工干预多,时常存在错抄、漏抄、分析失真等情况。

2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2.1 增强销售意识

转变营销观念,增强销售意识,第一,要对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永远把客户放在整个销售工作中的第一位;第二,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力度,熟悉整个销售要求与流程,以市场的发展为主要导向,改变传统“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销售方法,实现整个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对于整个销售技术的管理上,供电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电力主动销售的重要性,做好自己和服务客户之间的关系定位,使销售成为整个生产经营的前提,树立起“重销售、重服务”的工作理念。

2.2 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营销体制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电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脚步,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点的营销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一户一表”的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抄表自动化的建设步伐,完善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自动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建立客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做到可以及时对用电负荷进行分析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安全、有效的用电。提高相应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能的用电装置和技术,并且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的营销体制。改变传统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观念,做到积极主动去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另外,将“服务窗口”逐渐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系统,树立起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营销观念。

2.3 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在销售过程中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服务原则,做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所有需求,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首先,建立满足客户需要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正确引导客户新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做到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服务,对重点项目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争取客户用电更及时、更方便。其次,创建科学严谨的生产调度服务:一方面做好市场方面的调度,电力企业的各级调度要相互配合,做好每日所需电量和负荷的准备工作,做好负荷平衡和负荷分析,最后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做好事故的应急方案,在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出现事故的时候,通过对电网运行模式的整体调节,进行故障排除,减少停电损失。

2.4 创建专业营销团队

成功的销售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存在是一个企业销售的根基。电力企业要结合市场特点,创建一支专业程度高的供电型销售团队,更好地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进行电力销售,提高企业效益。首先,可以对已有的销售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营销素质,消除作为垄断型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以让客户满意为整个销售工作的目的,运用全新的销售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掌握现代化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和高科技操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改进个人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创建出一支道德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熟练掌握电力生产经营技术以及能够驾驭市场更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营销团队。

2.5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销售背景下,供电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系统部门,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销售方案,实施销售工作。对整个销售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施整体营销。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始终贯穿于整个市场研究、市场销售活动,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系统。

3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想要创建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潜力的电力市场,就要及时了解到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断在管理上面作出改革。电力销售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只有不断树立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营销观念,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为其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工作目的,才可以做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丽,韩天锡,贺霞.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第9篇

现有对全球柴油发电机组技术研究大都是是结合实验室技术进行模拟仿真,较少从专利视角进行探索。主要基于专利视角,对国外柴油发电机专利技术的现状、分布领域、全球战略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柴油发电机组;技术创新;专利分析国内赵亚娟

[1]认为,专利对科学研究、经济投资以及法律维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深入挖掘专利信息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实现长期与快速发展的保障。王兴旺[2]认为利用专利进行技术分析与预测的研究十分必要,探讨了专利与技术分析预测之间的联系,具体介绍了利用专利地图来进行技术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利用专利分析产业,余翔和詹爱岚[3]利用专利分析国内外移动通信技术,识别出当前移动通信产业格局。罗爱静和尹瑾[4]探析了近20年内我国中药领域核心专利技术的分布情况,发现中药技术领域诸多变化规律和中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潜在信号。赵学武等[5]对OLED以及AMOLED技术的专利态势进行分析,为国内OLED产业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因此本文基于专利信息对全球柴油机技术创新态势进行探索。

1全球柴油发电机技术专利规模分析

至2013年12月底,国际柴油发电机相关专利数量达到23434个专利族,每一个专利族包括了同一项专利在不同国家申请的所有专利。图1揭示的是全球柴油发电机年度专利分布情况。采集的数据为已公开的专利数据(数据采集至2013年12月),考虑到专利一般从申请到公开需要长达18个月甚至3年的时间,因此专利年度申请数量从2013年开始出现失真。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从1955年开始申请,虽然发展期间几次行业改革导致专利申请总量出现回落的迹象。但从总体看来,全球专利申请总量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全世界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导致了发电设备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短时间内部署和运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传统大型蒸气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需求,作为替代品的柴油发电机组适应时代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以及IT、电信、医疗等部门对备用电源的需求,都带动了柴油发电机产业发展。

2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全球专利申请数目在1981年之前都没有申请量超过400件,申请量一直偏低,1981-1989年的时候申请量一直都在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54.23%,且在1989年达到申请数量的最高记录,可知整体专利的申请由缓慢成长发展到快速成长,市场研发创新活动相当活跃。以LogisticGrowth为基础,令每年专利累计申请量为纵轴,年份作横轴,并使用LogletLab2软件描绘出全球柴油发电机技术发展趋势图。图2中的圆点表示实际专利累积件数,实线表示估计的专利累积件数。以专利分析法运用于LogisticCurve上可取得所有需要的参数,包括技术开始时间、技术转折时间、技术极限时间与极限值等参数信息,用以计算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发生的时间点。图3中三项参数的含义如下。①saturation代表预估专利累积数量的最高值。②growthtime表示成长期与成熟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③midpoint:S曲线的反曲点,即二次微分由正转负的0值。一般而言,技术的发展需要经过4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技术成长期、技术成熟期、技术衰落期。有关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技术于1955年开始有相关的专利申请,由系统估算出成长时间为40年,其反曲点发生在第42年(1996年)(如图4所示),即专利申请持续成长至1989年,这一时期为萌芽期;此后专利技术成长进入成长期,直至1996年,这一时期呈现加速成长的态势;1997直至2030年,专利技术呈现减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总量依旧增加,这一阶段为成熟期,成熟期专利申请累计量最高将达到24075件;此后专利增长将进入衰退期,专利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可知,目前全球柴油发电机技术已经步入成熟时期,但仍然具有较大创新潜力。

3全球柴油发电机技术分类分析

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申请技术分类如图5所示,申请最多的是专利分类的手工代码为U22-H,此手工代码代表柴油发电机全自动的频率控制和相位同步技术,由于大功率的需要,往往需要把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起来发电,但在并联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个柴油发电机组的瞬间电压、相位和频率相同,从而才能保障各个柴油发电机可以顺利的运行工作。申请次之的是U23-D代码,其涵义和U22-H一样。因此,从软件分析的结果来看,全自动的频率控制和相位同步技术是全球柴油发电机组中的核心技术。

4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技术区域分布分析

全球区域中,柴油发电机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占全球申请总量的27%。三菱重工是日本著名柴油发电机品牌之一,自1917年开始,日本三菱重工就致力于各型柴油发动机的制造和研发,先进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在日本和国外都得到了高度评价,三菱系列柴油发电机组设备在国际上同样显示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从4KW-4600KW的三菱系列中速和高速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连续、常用、备用和调峰电源运行在世界各地。美国柴油发电机行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利申请总量仅次于日本,美国康明斯和卡特彼勒两大柴油发电机制造商的产品名誉全球。而中国、韩国、德国等国家的柴油发电机专利总量偏少,占全球的6%~8%左右。

5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申请人分析

图7表示的是全球柴油发电机专利技术申请排名前十的机构,申请排名从高到低的机构是:日本的日新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富士通株式会社,韩国三星电子,东芝,日立建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德国西门子,索尼,海力士。全球申请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是日本的大型电机企业,且柴油发电机企业的专利申请方向偏向电子化、智能化,日本柴油发电机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控制系统方面。

6总结

全球柴油发电机组整体专利的申请由缓慢成长发展到快速成长,市场研发创新活动相当活跃。根据生命周期预测,目前柴油机行业技术发展已经成熟,整个行业的衰退期将从2030年开始。全球柴油发电机组中的核心技术是全自动的频率控制和相位同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申请的技术专利最多,美国紧随其后,而中国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步。中国柴油发电机行业应该多向日本、美国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重视产业知识产权,提早布局产业与技术专利战略,从核心技术研发突围。

参考文献

[1]赵亚娟,董瑜,朱相丽.专利分析及其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9-22.

[2]王兴旺.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分析预测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3(9):104-107.

[3]余翔,詹爱岚.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J].知识产权,2004(3):20-26.

[4]罗爱静,尹瑾.基于信息分析的中药领域核心专利技术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09(S1):37-39.

[5]赵学武,李卫.OLED专利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0(3):84-90.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基于企业科技创新理论相关成果,在充分分析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实践,侧重探讨了提升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管理机制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电力设计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科技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 输变电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输变电设计企业主要开展电源项目和各类电网工程的勘测设计业务,企业优势有:具有一支学历高、专业知识精、综合素质好的人才队伍;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客户群体;行业进入壁垒大,企业技术优势得天独厚等。劣势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重生产轻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勘测设计产品单一,企业经营风险教大;缺乏综合性高端人才等。

近年来,各设计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及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管理、研发、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各设计企业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端业务领域与中电工程所属企业存在差距,缺少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强的专有技术;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等级低,涉及战略性、前沿性与关键性的高端课题少;三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四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科技成果份量不重,获得的科技奖项级别不高。此外,知识产权分散,集中度不够,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和专利群很少。

2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或地方对勘测设计咨询企业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科技创新在企业经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中缺少适用性、应用率、经济性、应用效果等指标,创新效益的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与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六方面构成。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以激发组织创新潜力、改善组织创新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它是一种涉及企业创新要素、过程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等特点。

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发展现状,在充分结合诸多研究基础上,考虑到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等各方面因素,将电力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同时采用半定量的矩阵分析法,初步分析了电力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强弱程度,

3.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强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职能和战略职能、适时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强化科技创新的专职管理。建立技术中心以后,目前常规的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申报、科技报奖等均可纳入其中,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专职部门负责实施,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实施创新课题项目化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包括从立项、计划、审批、执行、控制、检查、验收、考核等流程,同样涉及到目标、质量、进度、成本、风险及合同管理等内容,因此,可将项目管理模式真正融入科技项目管理中,把项目决策权和人、财、物权委派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管理,将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项目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有利于组织技术人员协同攻关、提高创新效率。

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投入机制上,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增加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投入。运行机制上,要把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员投入、培训经费和创新成效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评价程序和方法,科学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使创新指标成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的内涵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优化创新要素,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可采取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相互重叠的人力资源,同步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保证了科技创新与设计业务的相互衔接,促进实用化成果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

在管理体制优化方面,应考虑输变电设计企业个体各自状况,在整个行业内所处位置和不同发展阶段,考虑战略实施的要求,对各电力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4 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科技创新模式

输变电设计企业应抛弃固有的封闭模式和僵化习惯,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虚拟化和实体化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实现“资本、知本、智本”的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机制的纽带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人才,为创新型领衔人才的成长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企业人才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熟悉企业的创新需求、生产运作和盈利模式,有助于研发机构更好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真正形成和掌握核心技术。输变电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的核心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无论采取合作创新为主还是自主创新为主,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目标定位、课题选择、项目策划、技术方案、试验研究、成果编制、评审鉴定、技术推广等创新环节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自,确保创新成果的新型实用。

5 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军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时,输变电设计企业应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衔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地位立竿见影。各电力设计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积极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稳固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企业应形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

6打造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从信息化应用基础来说,某输变电设计企业已经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构筑了稳固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并搭建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综合系统,基本实现了科技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得科技管理由纸质文本管理转化为电子文档管理,所有科技项目的信息均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并生成电子表单。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部门、人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准确性更强,过程控制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随着科技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动态更新,即可实现科技项目从立项-计划-策划-实施-招投标-合同-付款-评审-验收-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使各级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最准的信息。

结语

总之,工程的参与者必须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扎实工作、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输变电工程创优目标,同时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庞红卫. 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6(05)

第11篇

关键词: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现状;技术创新能力

在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核电发展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核电发展政策。核电在全球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就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基于成本优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中,主要包含合作创新、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但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全面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推进产业发展进步。

1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风电设备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众多企业也加入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呈倍增长。在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不断递增的同时,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在传统模式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优化调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存的形态。

二是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维持在高水平,但有所下降。就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具有一定特殊性,近年来整机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趋势呈现出一定的下降态势,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市场主流机型以兆瓦级风电机组为主。在2005年以前我国风电场新装兆瓦级风电机组容量较小,进展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并且我国企业并未掌握750kW以上的风电机组研发技术,市场流通设备均引进自国外。而在2005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部分企业逐渐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技术,并且市场流通设备的装机容量也不断发生改变,逐渐过渡到兆瓦和兆瓦以上。到2009年,兆瓦级机组的市场份额不断升高,占据新增装机容量的80%以上,以1.5MW级机组作为珠粒机组,其占据装机容量的67%左右。

四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存压力剧增一面是风电设备产能的迅猛扩张;另一面是风电场装机受制于并网瓶颈而速度减慢,风电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发制造商与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渐渐失去定价话语权的情况下,风电整机及零部件价格还在逐年递减,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同时,风电设备价格的降低,并非主要源自于企业自身技术进步等内因所导致的成本降低,更多的是风电设备招标“低价者中标”规则等外部因素强加所致。

2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

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在战略原则以及创新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将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以及自主创新模式,以下开展具体分析。

2.1 模仿创新模式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对率先创新者的方法进行学习模仿,购买或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创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的测绘仿制技术和购买生产许可证属于比较典型的模仿创新技术,测绘仿制技术是指在破译竞争者产品的基础上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生产研发,而购买生产许可证是指购买已有创新成果的生产许可证加以生产研发,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就当前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运行实际来看,购买生产许可证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模仿创新方式,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初期均以此种方式来实现技术创新,比如东方汽轮机、上海电气以及浙江运达等企业。

在模仿创新模式下,能够有效缩短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研制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但长期采用此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对于企业的综合发展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2 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有效联合来对技术或产品进行研发,从而实现创新。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合作创新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联合设置,是指国内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来实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制造。二是合资企业,通过中外双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合作研发来促进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的合资企业数量有限,比较典型的是西安维德、南通航天万源安讯能以及湘电风能等。通过对风电设备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可知,通过与国外风电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设计的方式,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上要明显优于购买生产许可证和建立合资企业等创新形式,促使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优化,从而推进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联合设计方式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3 自主创新模式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于自身能力不断加以探索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研发,并未后续各项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研发是指依靠自身努力和探索突破技术难关,是自主创新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一种有价值的研发活动。当前我国采用自主创新模式的企业数量较少,以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作为典型代表。

以沈阳远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其以1.5MW双馈型风电机组为主要研发产品,其1.5MW直驱式永磁风电机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研究可知,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是自主创新与研发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风电整机新增市场中排名靠前。该企业成立于2006年,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为该企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该企业以1.5MW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和1.5MW直驱风电机组为主要研发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3.0MW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也研制成功。沈阳华创的成功与其深厚的风电研发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1983年开始,沈阳工业大学风能研究所就投入到风电研究中,有着专业的研究队伍,数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风电设备研发经验,为沈阳华创的成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主要的技术创新路径是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部分企业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购买生产许可证进行模仿创新是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常用方式。合资的方式不利于中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联合设计有助于国内设备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购有助于获得被并购方核心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

结束语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风电产业不断发展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张,此种方式下,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传统技术创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进行研发,才能够仅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推进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第12篇

【关键词】低压配电柜 技术创新 智能 质量

【中图分类号】TM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45-02

1 前言

在我国,低压配电柜经历了5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现阶段,低压配电柜也从最初的容量小、性能指标低、功能单一、体积大、种类少,发展为具有高性能、小体积、智能化等特点的产品。低压配电柜的主要功能是分配电能和控制电能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压配电柜各方面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供电质量。因此,必须从技术上进行创新来不断提高低压配电柜各方面的性能,以此来确保供电质量。本文就低压智能配电柜的技术创新及发展进行探讨。

2 低压配电柜的发展历程

我国低压电器历经50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代产品,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二代产品,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代产品,21世纪初又推出了第四代产品,目前低压配电柜已从最早的性能指标低、容量小、体积大、功能单一、规格品种少,发展为具备高性能、小体积、电子化、智能化、模块化、多功能等特性的产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低压开关柜,90年代引进低压成套设备,通过与国外公司的合资不断地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到国内从国外引进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总体来说有着如下的特点:这些设备在柜体的设计、设备的故障电弧防护能力、加工工艺、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方面有着领先的水平,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突破,国外各大企业一直致力于在低压供电系统实现集中监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智能化的低压开关和智能化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各大厂家已经采取了CAD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同时将设计、数据库、计算分析和加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设计速度和可靠性,并且降低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设备的抗故障能力方面,成套开关的设备故障一直是技术上的瓶颈,国外大企业始终在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在设备的发展方面,限制故障电弧的持续时间可以有效减小电弧的损害。一般来说,由于故障电弧电流值小于主开关的瞬间整定值,在此状况下,常规的保护难以迅速地将电弧电流断开,所以,一些研究机构开始向快速断开电流技术方向展开,比如,ABB公司MNS低压配电柜采用的绝缘材料和触头灭弧系统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故障电弧的发生,不但符合Ⅲc标准,而目还通过了权威试验机构的故障电弧试验。配电设备一旦发生了故障电弧,就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切断电流,还不会影响到相邻的抽屉单元。标准的抽屉单元具有互换性,只要将故障抽屉更换,就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加工工艺方面,我国相关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且在母线的异型化、柜体无螺母连接上也有着一定的成果具体有:第一,母线系统。母线系统决定了低压配电柜的电气参数、进出线的方式、连接方式和柜体温升,我国现已广泛对国外研制的异形母线进行应用,这不但提高了异形母线的抗弯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其抗短路的强度,母线可以无孔连接。母线系统包括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和支母线,其都与功能单元的主开关连接,因为二者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实现其连空位置加工很困难,为了使母线的抗弯和抗短路能力都不会受到影响,在采用异型材料时可实现任意位置的随意连接,简化了母线的加工过程,增加了异形母线的表面积,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散热能力和载流能力。第二。所有连接都采用了无螺母连接,不但加工方便,而且提高了装配的速度,还可以在靠墙安装柜体中实现正面安装和检修,国内许多大型的公司还有效利用了三大件加工整体板材成型,在受力部位采用双叠成型,侧壁上可安装横梁,不但减少了许多过渡零件,还提高了柜体强度。

3 低压配电柜的创新技术发展

我国低压电器已经由最早的体积大、容量小和性能低发展为小型化、高性能和大容量。并且已经全面地进入了智能化、机械化和电子通信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大容量

由于大规模工程项目和高层楼字的增多,对于低压配电柜的容量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变压器单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000kVA以上,低压配电柜的容量已经越来越大型化。

3.2 高分断

随着创新技术的进步,目前低压配电柜的分断能力已经高达100kA(kVA)以上。

3.3 开关柜的智能化

随着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开关柜的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并且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低雎配电柜从各个元件到成套设备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可通讯化以及网络化,在新技术的变革下,电器元件都采用了智能化的元件,将传统配电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新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型开关柜通过通讯网络组成了智能低压配电系统。具有遥控、遥测、遥讯和遥词的功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低压配电柜的配电质量提高,能耗减少,实现了局域网的现场连接和配电保护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还开发了功能强大的监控系统。工业现场总线的应用与通信技术和工业以太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快捷、智能的人机界面系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3.4 模块化、标准化的结构设计

低压配电柜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结构设计是未来设计的一个大方向,由于结构设计向着专业产业化的模式发展,所以使模块化设计得以进一步实现。模块设计就是安装尺寸模数化、安装方式多元化、功能模块化、组装积木化,以利于功能增减和缩短维修时间,这种设计方便快捷,而且结构标准化程度、流程化程度都很高,还可满足各种结构设计的形式。

3.5 高可靠性

新一代低压配电柜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就是高可靠性,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可靠性,就必须进行流程化的可靠性设计。以ABB公司的INSuM系统为例,通过与低压配电柜等现场设备的结合,使成套供、配、用电系统能够实现在本机、上位机、负载等对象中交换各种信息,同时通过工业网络来实现状态检测、信息回馈、综合判断、发出指令操作等方面对整个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

3.6 新材料的采用

现在的设计大多采用低碳环保的新材料,在材料满足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材料的性能,比如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安全性。采用新型的塑胶材料,不但能够实现绝缘和温控,还能保护环境,而且有着更高的性能优势。

3.7 制造技术的发展

低压配电柜的工艺繁多,而且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比如机械安装、模具加工、塑料成型等等,目前各大企业都在加大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例如将传统的焊接工艺改变为镀锌钢板上冲孔成型的特殊工艺。

3.8 各种元器件的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各种元器件如热继电器、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等等,虽然这些元件都实现了尺寸的小型化,但是都考虑到了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绝缘电压。同时电器分断时的飞弧距离也越来越小,大型断路器还在对地的金属件上设置了绝缘障,不但约束了电弧,而且还有效地减小了飞弧的距离。由于低压配电柜要进行发热计算,所以对热耗有所要求,在一般工艺中对交流接触器,特别是大容量交流接触器,应采用直流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铁耗,同时降低热耗。同时,各元件的功能模块要实现安装功能的模块化、标准化和多样化。

4 低压配电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四代智能化低压配电柜是未来技术研发的主要趋势,将智能化、通信化和网络化的新型低压配电器与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会研制出新式的产品。未来低压配电柜将会发展为和双向通讯相结合,体现出完全的自动化、网络化和通信化。未来技术的研发将越来越侧重于系统化和模块化,会重视元件的研发,使元件向高性能和小型化发展,并且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新材料,在机械安装和制造方面,会越来越标准化、模块化,同时配电柜会以自动化系统为趋势。并目通过接口来实现和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配电系统组件通信,整个系统都在智能化控制系统之中。

未来低压配电柜将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项目、各大企业和技术领域之中,在机电自动化领域将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但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控制用电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影响。

第1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延伸;火力发电厂;内部结构;成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039-02

火力发电厂的内部自动化系统结构在保证充分结合先进模拟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热点知识的应用,保证相关的监督控制措施得以落实,结合深度环节的主要设备保护措施以及低压电气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总体分析,保证控制方案的应对实效价值,保证整体结构的内部信息流通,促进任何形式的自我改进技术不断加深,保证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标准模式。根据当下的数字模拟处理结构的延展范围以及需求水平,结合高效的网络信息搜集整理技术,保证开拓范围不断加深的同时,注重国家电力能源开拓的主要方式,实现火力发电厂内部高质量生产以及低成本消耗的先进水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实现。

1 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的主体概念以及作用

1.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主要内容

根据整体形式结构下的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应用实效以及现如今火力发电厂的能源交错状况,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水平以及期望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保证相关改进措施的层层深入,促进细节处理问题能力的不断加深,保证先进智能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这是现代化电厂内部动力支持时效最主要的能动意识表达。根据细节结构的实时监察信息报告以及数据交换信号的指导效应,结合我国主接线图的指导效应以及曲线等形式测量的精度校正,使得设备具体的运行状态和自动化处理标准实现了一定量化的控制,根据实际上报信息的清晰规划以及异常动作、声音的表现程度,结合内部细致结构部件的连接以及运转状态进行具体研究方案的制定,确保不同负荷状态下的准确定位,结合先进的修理技术进行维护,以避免任何错误形式造成的危险事故的发生、蔓延。根据自动化处理模式下的实际电量工作报表内容以及检修系统的高级标准呼应模式,结合特殊的数据反馈模型,利用内部特殊装置进行计量功能和脉冲水准的回馈,确保整体标准定值效应下的修改手段关于在线效能的真实反映,做好必要的实际应对方案制定,保证相关在线设备管理手段的充分进行,促进内部故障排查工作的及时进行,实现一定规模诊断与电动机检修状态的呼应标准,这是目前电气自动化效应的主观决定作用,也是针对火力发电厂的实际应用要求进行的具体细化内容阐述。

1.2 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主要根据中心控制系统的实际侧重定位以及内部信息交换的简单控制,实行相关环节的保护装置以及独立运行效果,实现一定要求的电源切换以及自动励磁调节处理,保证集散控制装置的高效利用。根据不同时期的信息互访以及工作量的交换,结合内部运行参数的标准界定模式进行快捷、简便的系统操作,整体自动化火力接线手段根据电气信号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不同模式的整理与发射,根据内部信道的实际位置以及多样化格局的转换,使得相对广阔的数据挖掘有着一定自动化标准格式的界定方向,面对内部较深层次的系统延展,需要结合整体布局的科学界定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实现整个电力行业的长足有效发展。实际电气自动化内部信息收集与监管系统进行一定总线控制格局下的以太网规划标准,借助自动化的延展模式以及间隔通信层的划分实现功能检测的高效回应,结合相对上层设备的实际依赖效果以及独立实现能力的展现,根据电气自动化内部运行的核心处理端进行不同位置中心站的交流,确保互访和数据转换活动得以进行。根据当前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相关监督系统的时效发展对应程度,需要高度结合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的标准进行实际工程量的层层细分,切实保证先进技术与自动化潮流的适应能力。

2 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结构的主要安全能动水平发挥

2.1 关于内部结构安全效能的修整

根据系统实际配置标准格式及不同远端智能控制的表达技巧进行集中手段研究,结合分布馈线的现场接口步骤设置以及电缆的集中控制效应,保证不同组态结构下的设备细节监控标准,根据一定覆盖速度的能力以及相关运行维护措施的轻便,保证具体防护措施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部件造价水平的衡量,实现一定格局的成本缓解,保证整体控制规模效应下的企业质量素质提高效应;根据远程智能操控系统的信息数据分类以及信息采集柜的标准现场实施,结合实际硬接线的电缆模型进行必要的主机柜的标准设计与检验,实现双绞以及光纤电缆结构关于材料的节约,保证整体设备可靠性的优化,实现一定智能处理手段下的高标准配备,满足一定方便性的结构安装效应,实现自动化模式下的设备自行检查以及校正工序处理,实现整体相关模拟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行。结合现场总线3C技术指标的控制效应保证计算机宏观调控配备的结合,并保证内部控制站的输出单元调整,实现分散结构状态下的集散标准框架处理,保证内部高度设备的统一安排,避免任何负荷形式的事故发生。

2.2 电气自动化在内部火力发电厂结构的技术创新

应用

根据实际电厂结构的应用能力调查,结合机、电控制一体化的模式转换,实行高标准的电机组运行参数配备,同时根据部件内部潜力的状态发挥以及成本造价估计,进行智能优化选择,保证丰富信息储量任务的高度进行,同时根据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信息采集,促进最佳工作水准和成本高度节约的双重效益。根据宏观调控下的电网分布以及机组的监控水平进行自动化能力的改善,需要结合一定的控制保护措施进行相关连锁报警的信号反应,结合波形控制装置以及自动化检验模式进行整体运营标准检测与故障诊断,确保具体改变的策略和保护措施得以积极落实,实现防患于未然的高标准设备维护效应,另外结合实际通信的标准渠道进行技术的回应,保证内部通信网络的流畅,促进自动化模拟配备的高标准运行。

案例:某发电厂实际机组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烧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油泵未能实现一定联动效应,经查实是热控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进行系统的监察,致使结束后忘记合上,使得联动效应规模比较严重。这类技术改造就必须针对信号的保护进行定值以及逻辑概念的渗透,确保不同细节工作的实时监督和排查,保证在整体负责的保护水平下,系统内部技术功能的高效拓展。

3 结语

关于我国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下的安全保护工作,具体结合细致问题的监察结构进行实时调查,切实保障整体发电功能的全力进行,促进输电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电力资源需求状态,促进现代化生产建设事业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卫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

[J].广西轻工业,2011,12(7).

[2] 王进云.探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J].电源技术应用,2012,15(11).

[3] 徐庆军.优化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及对策分

第14篇

【关键词】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科学化管理;技术创新;研究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崛起,产业的扩张,需要使用大量高功率的机械设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该社会形势下,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电力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电设备的负荷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各种故障或者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了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得供电质量不佳。因此对供电设备的管理及检修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检修供电设备时需要停电,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而现代检修技术的提升,状态检修已经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检修手段,其不仅可以分为离线检修及在线检修两个类型,且检修的效率及准确性均较高。但是由于许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优势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检修效果,保障供电质量。

1.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设备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该变化趋势为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基础及设备保障,而现代供电形势的变化,还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进行研究出科学合理,效益良好且适应广泛的状态检修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1科学选择检修时间

科学选择检修的时间,将需要检修的各类项目明确的列出来,明确工作目标,使检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再根据供电设备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以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原则,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综合把握,在该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按照原定计划及状态检修的概念开展工作,也不能过分随意,没有计划步骤,而需要在根据计划的大致原则及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出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调整计划,开展各项检修工作。认真分析总结其他单位的经验,吸取不良事故的教训,广泛吸收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等,投入于实践,实时进行状态检修,并将供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型号选择等工作,均作为未来状态检修安全运行的构成部分,使主设备监造及运输等整体上实现智能化管理,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初始状态,且运行效率达到理想值[1]。

我公司负责中国海油在广东湛江南油基地的二十多个单位的办公、生产场所和六个生活区家属楼的供电任务,年供电负荷4400KW。主要供电设备设施有110KV-16000KVA主变1台,10KV输电干线14条,315KVA、500KVA、630KVA、800KVA、1000KVA、1250KVA、1600KVA等变压器共84台,配电间60间,高低压配电柜360面。

我公司通过实施状态检修摸索出一整套科学检修的时间安排,因我公司处于雷雨多发的雷州半岛,避免变压器等供电设备遭受雷击,结合房屋、厂房等避雷设施检测,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前安排变压器、配电间检测,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同时,安排变压器等状态检修,确保供电设备完好、性能稳定,确保供电质量,使用户满意。对于主变压器及站内设施,由于只配备了一套高压系统,又不能影响生产、生活用电,我公司安排在供电负荷相对较小的冬季12月进行,并启用公司备用发电机用10KV输电线路供电,确保了公司生产、生活的用电。

1.2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及监测点

供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保障其运行正常,首先需要杜绝各类材质出现故障的安全隐患,出现故障后,一般会对设备造成稳定性的破坏。对其实施状态检修时,就需要对设备的状态全面的分析,并准确的诊断,包括故障的位置、性质、类型、原因等,且每个类型设备的性质均有所区别,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及长时间监测的数据,因此需要结合供电设备的性质、特点、运行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并经过多方论证后找到合适的监测点,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2]。

我公司110KV变电站从2003年通过技术改造后,采用较为先进的DF3000后台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既可以实现对110KV变压器监测及变压器负荷变化进行有载调节电压,确保供电质量,同时也实现实时监测110KV配套设备,如110KV坡南线路、110KV调南线路、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中控系统、直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当110KV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实时反映其故障所在,通过保护装置设定的参数与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数据对比,能及时启动保护装置,切断故障源,有效达到设备本质安全的目的。如2013年7月23日110KV1#主变压器的压力释放阀故障动作,致使该变压器主体保护装置动作,及时切断变压器电源,避免故障扩大,达到通过监控设备的有效监控保护主要设备的目的。监测设备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1.3供电设备的严密监测

进行状态检修时,需要参考供电设备的各项信息及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设备的故障点、表现,并根据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及原因,或者评价设备的运行水平及安全性。该类信息需要利用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获得,如果没有该项前提条件,状态检修工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大量浪费检修资源。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红外线测温,其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出现故障的部位其温度会出现变化,利用该技术能够获得设备运行的各项信息,检测的信息具有准确性高、实时性强、较为全面且属于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故障,并对后期的设备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及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参考[3]。

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控制供电设备故障发生在萌芽状态,公司制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参照行业规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供电设备电检班专职负责定期对运行中的供电设备进行在线动态监测和日常巡回检查,监测和检查的项目有:变压器油位检查、变压器外观检查、负荷开关检查、接地及接点检查、断路器检查、防雷装置与接线接线检查等,根据运行负荷情况测量变压器本体温度,按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规定: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接头、套管进行热成像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检修,多年来,坚持对供电设备的严密检测,供电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1.4科学化管理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性质较为特殊,其管理模式、方法、所需条件等均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有着较大的差异。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与检修人员的水平、责任心、工作状态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状态检修的科学化管理,积极培养检修人才,进行技术学习,组织培训等,提高其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保障检修效果及管理水平。

2012年初,公司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在公司范围内推广设备点检可视化工作,制定供电设备点检巡视线路图、变压器电检牌、高、低压设备点检牌等和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点检记录本、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设备部位和监控部位进行明显标识,使操作检修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操作方法,清楚知道监控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位置和危险位置,通过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可视化管理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更体现了人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可视化管理这些作业标准,不仅是用来提醒作业员工所作的正确做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得以判定工作是否依据标准在进行,保障供电运行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2.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各个供电设备均有加大的负荷,而停电检修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状态检修则是新型的检修技术,其能够有效减少供电系统的事故,因此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也促进了其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各项创新,如引进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使用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良好的监测设备对于供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效率及供电质量;积极开展状态检修,不断减少设备维护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出创新的服务,值得用户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社会效益[4]。

3.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电设备的检修技术的不断更新,但是现代供电形势较为严峻,供电设备的负荷较大,状态检修技术也还需要先进行一定的实践检验,再根据实际的效果不断的更新其理论及技术。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行,将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并对比分析,在该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的提高技术,达到检修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与时俱进的对新型变压器、断路器等供电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并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状态检修的各项措施,实践中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尽心分析,选择合理的措施保障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升供电质量,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利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对策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05):98-99.

[2]卜美琛.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科学化管理与技术创新[J].科技创业家,2013(14):168-169.

第15篇

综合性开放式实验平台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一方面与现有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实验装置进行对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和改进,挖掘现有实验平台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电能变换与控制系统,将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电力电子新技术中,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比如从全控型器件的应用扩展到复合型器件、智能型器件的应用,从器件特性和工作原理的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电动机驱动、电阻网络控制以及电能回馈设计等探究性实验。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如图1所示。其设计思想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综合性,可以融合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机学等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验平台中不仅要体现单一学科的实践和应用,而是要树立学生系统的观念,将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二是开放式,留有兼容与升级的接口。如其中的实验平台中电能变换模块的控制器单元,在设计时考虑平台的扩容与升级,为今后功能扩展以及更换预留接口;三是模块化,分级模块化,不仅能够在器件的驱动使用上更加方便,而且有利于维修。

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选用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开发一种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模块、保护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以及电能输入和输出接口模块等组成,通过对输出电能参数的控制,可以改变电动机等运动负荷或电阻网络等静止负荷的工作特性,如图1所示。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在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如图1)中,起着衔接原始的供电电源与最终负载之间的桥梁作用,把电源提供的粗电(coarsepower)转换成符合负载要求的精电(refinedpower)。其中,精电的电能质量指标主要取决于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特性。研究成果的具体指标为:选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覆盖范围,包括全控型、复合型与智能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如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功能。由于电力电子器件是以弱电信号控制强电能量的形式,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平台需对每一电力电子器件设计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能够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本实验平台的重要应用领域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作为基本功能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是检测该实验平台可否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方法是通过PWM脉冲序列控制。作为普遍适用的一种重要控制方法,PWM脉冲序列发生电路为各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与现有实验平台的兼容性。拟开发的实验平台具备与有源负荷及无源负荷的接口,能够驱动无源负荷及有源负荷,体现出在负荷匹配方面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仅可以适应现有的实验装置,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改进,而且有利于在今后的进一步技术升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所选用的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包括电力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分别设计每种器件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由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控制芯片SG3525为核心设计PWM波形发生单元,为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波形。设计电能的输入、测试与输出接口电路。不仅实现与外部电源和负载接口的匹配,而且可以对变换及控制过程中电能的形式进行检测。电能输出接口的兼容性设计。经过变换与控制的电能,所连接负荷包括有源负载,如电网,及无源负载,如电动机等电动设备或阻抗元件等。实验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安全保护设计。一方面满足实验室环境下电磁兼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安全保护。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以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为基础所进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商业开发实验教学平台可实现的教学内容包括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实验、GTO和GTR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等,这些实验内容多属验证性实验。而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不仅能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特性、主要电路拓扑结构的工作过程以及新型控制技术的原理性验证,还能够实现从器件、到结构直至整个系统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从下到上,包含各个层次的电力电子系统。此外,该实验平台还可以综合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内容,实现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探究实验,体现学科交叉及课程体系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力图对实验平台上的每一个元件或者按钮都讲得很细,力求在实验课上的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大地妨碍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课时压缩客观上迫使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突出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革新实验室管理方法,保持实验平台的开放与正常运行,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大的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大胆引入学生自学方法,即精心选择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外去自学。例如,在讲解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时,课堂上可以重点介绍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这一典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设计,而将其他类型的有源滤波器(包括串联型和混合型)等装置技术留给学生去自学[5]。为了督促学生重视实验,除了在实验时教师严格管理、多方教育外,我们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引入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平时对每位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分,并将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电子实习和课程设计均为独立考核、计算学分,并计入总学分。为使成绩评定公平合理,把学生实习和设计时的表现、成果、测试按照一定比例算得成绩。经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法确实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的意义

#p#分页标题#e# 把握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方向,并适时将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前沿的自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专业成长历程中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在知识吸纳与传授过程中的前瞻意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出现时间较短,尚存在许多从原理、特性到应用、创新的空间。因此,可以提高探究性实验作为现有实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验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改进现有实验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通过本实验平台的研究开发,可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中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升级,保留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源输出接口以及有源负载和无源负载的输入接口。只需在实验平台中分别对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进行兼容性设计,即可替换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通过对现有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升级,可以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充分发掘现有装置在实验教学中的潜力。

自制实验平台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具有先进性,可以更好融合最新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避免商业开发过程中复杂环节导致的技术相对滞后问题,体现实验平台的先进性,并能更及时跟踪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自行研制的实验平台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成本,而且由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把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对应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与接口电路、变换电路分别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设计和制作,还有利于降低应用过程中的维修成本,并可以避免在今后由于大规模更换带来的升级成本。进行实验平台开发的成员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和应用项目的开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长期担任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第一线总结了许多学生实验的教学规律。通过实验平台研制与开发,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融入实验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能够给这一支实验教学队伍提供又一次重要的演练与合作的机会,为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分支[6],在保持现有实验设备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跟上学科演进的步伐,对于促进新、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