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油气生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无线网络的组成主要由蓝牙、WiFi、WiMax、Mesh、RFID等。蓝牙:主要是小范围相互连接的几个装置间形成的无线网络,一般范围较小,相对开放,通信不需要电缆,成本较低。WiFi:是一种高频无线电信号,能够将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相对开放,通信价格低廉,便于人们生活。WiMax:是更大范围的无线信号网络,一般用于城域网的构建技术基础,也是目前3G信号技术应用标准。Mesh网络: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也称多跳网络,其相对于其他网络传输,可靠性更高,而且传输速率更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无线电通信讯号识别目标及其数据信息,在门禁、票务等系统中多有使用。
2.1自动化数据的控制与采集
在油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是整个自动化控制的重点。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结构,运用两级SCADA自动化监控系统来实现对生产系统内各技术参数的实时数据收集与控制。油气自动化生产中,在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相关技术控制区域设置信息收集与控制基站。基站与生产系统中各离散点通过传感器与变送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并利用各自动阀门、压力参数通过自动程序的控制进行实时的调节以实现PID闭环控制,从而构成油气生产自动化控制的一级SCADA监控。基站通过光纤、WLAN等方式将实时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工控室、自控中心,通过自控中心与工控室的调度实现数据的动态显示与数据信息异常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由此构成油气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二级SCADA监控系统。一级单元与二级单元相互之间通过电台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实时交互联系。
2.2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
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客户端、视频监控单元、视频监控中心组成,设置在厂区生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系统的视频监控单元将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编码成数据流通过网络传输到视频监控中心,通过转码解流将视频信息反应到视频客户端上,由此实现实时的视频监控。而在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网络视频器,主要负责各种多媒体影像声音的采集以及该视频影像的压缩编码;同时,将网络用户以及监控中心的实际控制命令有效地往前端设备上进行传输。目前,MPEG-4网络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比例相对较高,运动补偿性方面较为优越,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大部分采油厂的视频监控多置于室外,所以,一般要选用能够进行360°全景扫描的恒温监控设备,实施对整个尤其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全天候监视。后端的监控中心主要是由交换机、多媒体电视强以及视频服务器等等设备有机组成的。其中,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用来管理源于网络视频编码中的相应的网络视频流,并运用组播技术提供相应的视频服务给相关的网络用户,真正实现多媒体数字化实时监控以及网络点播检索行为的有效运行,监控中心可以授权网络用户,这部分被授权的网络用户称作是客户端,客户端为外网用户以及本地网用户均可以。
2.3宽带Ethernet网络系统
2.3.1网络结构
各信息收集基站(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收集的数据信息汇集到工区控制处理器,工区工控室通过报表生成、实时图像存储等数据处理后传送到厂部自动化控制指挥中心,以方便厂部领导及技术人员实时浏览各基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实时信息以及异常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各基站与工控室、工控室与自控中心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光纤、数字微波、WLAN等多种传输方式,通过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的星状连接网络构建出油气生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
2.3.2组网方式
各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组网一般采用可靠性较高、受干扰程度较低的光纤进行连接。从厂部局域网引出光纤连接到油田信息网,如果从厂部到工控室之间的信息连接系统如小容量微波系统不能满足宽带传输的需要,可通过在两端加装E1/RJ45网桥的方式实现微波系统扩容。在基站站点过多、涉及范围过密集、涉及地理环境过于复杂的局部区域,可采用光纤/WLAN混合的方式进行组网,以避免区域光纤连接的复杂性。
3结语
1功能模块设计
油气井生产数据管理软件有三个功能模块: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查询与导出、系统设置。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ActiveX控件获取进口DTU上传的数据,然后根据系统设置中的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解码和校验。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对应表中,并同时将数据写入Dun-dasChart控件,重新绘制对应井的曲线。数据查询与导出:通过井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关键字段,进行组合查询,查询的结果以报表和曲线形式呈现,可以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编辑等操作,也可以导出到EXCEL报表中,方便用户进一步使用或分析数据。系统设置:为其它模块正常运行提供基础参数,包括生产数据管理软件使用的网络IP、侦听端口号、DTU注册ID、DTU通讯密码、DTU对应的井号、实时监控的范围、告警阀值、数据结构(数据解码与校验)、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拥有的权限。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遵循第三范式的规则,数据表中的每一列数据都和主键直接相关,使得数据冗余度较低,数据库结构合理。数据库包括五张数据表:生产数据、DTU参数、生产井信息、用户信息、本系统参数。生产数据表的主要字段为:DTU注册ID、压力、温度、流量、液面高度、时间等。DTU参数表的主要字段为:DTU注册ID、电话号码、网络协议、网络IP、端口号、登录时间、更新时间、工作状态等。生产井信息的主要字段为:井号、DTU注册ID、生产单位、开井时间、备注等。用户信息表的主要字段为:用户名、密码、所属部门、角色、权限等。
3曲线设计(显示没一点的值)
采用DundasChart控件为生产数据管理软件提供先进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利用DundasChart控件创建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两种曲线在元素布局上保持一致,方便使用者快速获取和理解曲线中所蕴含的信息,但在样式设计上采用不同风格,以便使用者快速区分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另外,实时曲线是不断向左滑动的,当有新的数据时,首先删除最早的数据,然后添加新的数据点,始终保持最近五个数据点的曲线。历史曲线根据查询结果绘制曲线,同时显示所有符合查询条件的点。当使用者更换查询条件或修改数据时,历史曲线会重新绘制。生产数据管理软件最多同时显示六口井的实时曲线,同时监控所有井的状态;当生产数据超过告警阀值,软件会弹出警告提示;如果当前显示的实时曲线不包括该异常井,软件会用异常井的实时曲线替换当前显示的最后一口井的实时曲线。另外,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可以放大和缩小,隐藏或显示告警阀值线,隐藏或显示指定井的曲线。
4软件实现
现代无线网络的组成主要由蓝牙、WiFi、WiMax、Mesh、RFID等。蓝牙:主要是小范围相互连接的几个装置间形成的无线网络,一般范围较小,相对开放,通信不需要电缆,成本较低。WiFi:是一种高频无线电信号,能够将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相对开放,通信价格低廉,便于人们生活。WiMax:是更大范围的无线信号网络,一般用于城域网的构建技术基础,也是目前3G信号技术应用标准。Mesh网络: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也称多跳网络,其相对于其他网络传输,可靠性更高,而且传输速率更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无线电通信讯号识别目标及其数据信息,在门禁、票务等系统中多有使用。
2现代信息技术在油气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2.1自动化数据的控制与采集
在油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是整个自动化控制的重点。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结构,运用两级SCADA自动化监控系统来实现对生产系统内各技术参数的实时数据收集与控制。油气自动化生产中,在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相关技术控制区域设置信息收集与控制基站。基站与生产系统中各离散点通过传感器与变送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并利用各自动阀门、压力参数通过自动程序的控制进行实时的调节以实现PID闭环控制,从而构成油气生产自动化控制的一级SCADA监控。基站通过光纤、WLAN等方式将实时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工控室、自控中心,通过自控中心与工控室的调度实现数据的动态显示与数据信息异常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由此构成油气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二级SCADA监控系统。一级单元与二级单元相互之间通过电台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实时交互联系。
2.2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
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客户端、视频监控单元、视频监控中心组成,设置在厂区生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系统的视频监控单元将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编码成数据流通过网络传输到视频监控中心,通过转码解流将视频信息反应到视频客户端上,由此实现实时的视频监控。而在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网络视频器,主要负责各种多媒体影像声音的采集以及该视频影像的压缩编码;同时,将网络用户以及监控中心的实际控制命令有效地往前端设备上进行传输。目前,MPEG-4网络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比例相对较高,运动补偿性方面较为优越,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大部分采油厂的视频监控多置于室外,所以,一般要选用能够进行360°全景扫描的恒温监控设备,实施对整个尤其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全天候监视。后端的监控中心主要是由交换机、多媒体电视强以及视频服务器等等设备有机组成的。其中,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用来管理源于网络视频编码中的相应的网络视频流,并运用组播技术提供相应的视频服务给相关的网络用户,真正实现多媒体数字化实时监控以及网络点播检索行为的有效运行,监控中心可以授权网络用户,这部分被授权的网络用户称作是客户端,客户端为外网用户以及本地网用户均可以。
2.3宽带Ethernet网络系统
2.3.1网络结构
各信息收集基站(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收集的数据信息汇集到工区控制处理器,工区工控室通过报表生成、实时图像存储等数据处理后传送到厂部自动化控制指挥中心,以方便厂部领导及技术人员实时浏览各基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实时信息以及异常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各基站与工控室、工控室与自控中心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光纤、数字微波、WLAN等多种传输方式,通过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的星状连接网络构建出油气生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
2.3.2组网方式
各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组网一般采用可靠性较高、受干扰程度较低的光纤进行连接。从厂部局域网引出光纤连接到油田信息网,如果从厂部到工控室之间的信息连接系统如小容量微波系统不能满足宽带传输的需要,可通过在两端加装E1/RJ45网桥的方式实现微波系统扩容。在基站站点过多、涉及范围过密集、涉及地理环境过于复杂的局部区域,可采用光纤/WLAN混合的方式进行组网,以避免区域光纤连接的复杂性。
3结语
【内容提要】大企业的发展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落实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经济行为上,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仅一国国民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依赖于企业活力的增强,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彼此之间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等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拥有一批大型的、先进的、在国内具有支柱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定份额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而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微观主体——企业的参与,而且需要政府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协调和服务者,致力于解决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和市场机制所不能合理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各产业的合理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主体的行为上,通过企业行为传导其政策措施,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我们应将以上两项经济任务结合起来,推动大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良性互动,增强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一、大企业自身优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表明,在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为主要内涵的经济发展阶段,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大企业具有融资、技术开发和资本经营等综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其他企业和政府所不具有的优势。不仅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者,而且可能并且应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首先,大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够承担起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资金数额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的建设。这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所无法企及。
其次,大企业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高级化,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在于技术进步。大企业又是产业内技术进步的策源地,拥有大量技术人员,科研开发能力强,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活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群,把产业结构日益推向更高层次。
第三,大型企业集团内形成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生关系可以将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中小企业,从而带动大批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因此,大企业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
第四,大企业能有效地执行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前的大型企业一般以企业集团为其组织形式,集团内以大企业为骨干,集合众多的中小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依托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大企业在政府产业政策和众多微观经济主体之间起着政策传导作用,能够协助产业政策的调整,提高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保证政策效果。
最后,大企业在其经济行为中不断进行的兼并收购活动是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频繁的并购活动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校正产业结构的扭曲现象,保证其按正常的轨道发展,而且其兼并收购活动造成的资产转移本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发挥大企业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产业间形成合理的具有动态发展能力的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滞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从满足需要向选择性消费转变,但产品的供给结构却不能与之适应。同时,产业结构也滞后于生产需求的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达到买方市场状态的工业品已占93%以上,绝大部分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的状态。整个经济呈现出过剩经济的特征。但这种生产能力过剩与装备、工艺水平低,达不到规模经济并存,与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受到抑制并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供给能力的相对过剩是在人民的消费和生产需求得不到更高层次的满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结构相对于需求结构来说显得过于滞后和低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
(二)产业的内在素质差。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技术结构水平低,装备落后。从总量上看我国一次性能源、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等生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近一万亿美元,我们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出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是1/6。产业技术落后,使对产业质量、性能以及生产过程影响较大的技术设备进口不断增加。据调查,在我国15个行业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及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10年,个别行业则落后20—30年。产业技术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产品和服务的档次水平低以及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不断透支着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取很小的份额,而对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又表现出巨大的需求。但是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也将逐渐被侵蚀。
(三)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仅包括三大产业间的关系,而且包括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构成状况。从农业的情况来看,我们一直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各自所占的比例远未达到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不高,大量的农民依然进行着维持基本生活的粮食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从工业来看,如前所述,结构严重失衡,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的短缺并存。进出口结构的不合理源于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反过来又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状况。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平稳。第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居于主要地位,新兴产业和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教育、金融创新和交通运输制约更为突出。
(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3%,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13.8%和6.9%。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汇总统计后发现,各地所选的支柱产业大多集中在汽车、电子、石化、机械等工业上,而且产业内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也极为相似。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地区均衡化的发展战略,各地区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追求本地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由于市场约束机制、风险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权责利不对称,以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一再出现,加剧了地区结构的趋同。同时,各地方政府由于原有财政体制和国有经济的原因,也成为经济利益主体,同时也作为“政治人”追求政绩,这种双重身份导致其行为的非理性,一味追求产值和速度,加剧了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地区产业结构的严重趋同破坏了地区间、企业间合理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无法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使社会资源配置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和经济持续发展。
(五)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缺乏配套。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拉平补齐的适应性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仅具有滞后性、低水平的特征,而且在其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措施不能很好地配套,从而消解了一部分政策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劳动就业、城市化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步伐相对滞后,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原有企业不断积累相对富余的职工,这使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而就业问题的压力又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与其发生冲突,从而阻滞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刚性固化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增加了社会负担,又减少了用于改进产业结构的资源。因此,政策不配套,使产业结构的政策效果偏离了目标。
另外,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都是大企业唱主角,不少经济学家说我们正处在以大企业为轴心的经济时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关键产业的集中度都非常高,例如美国在1979年汽车、平板玻璃、汽轮机与汽轮发动机、家用冰箱与冷柜、电视显像管几个行业最大五家企业的集中率分别为99%、92%、90%、85%和83%。但是,我国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缺少足以在国际上立足的大公司、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数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规模不相适应。而且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是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的,政府不仅制定产业政策,而且亲自参与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大量干预不仅使信息在部门和层级之间的传递发生扭曲,而且存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实际效果明显低于对政策效果的预期。
其次,大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差距明显,难以较好地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R&D投入一项来看,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大都在5%—10%,有的甚至更高。而我国2000年2655家企业集团中,R&D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超过5%的很少。大企业技术竞争力的落后阻碍了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再次,很多大企业所进行的兼并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单纯为“做大”而进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很多资本经营活动脱离其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短期内把企业做成了“胖子”,却不能增强其内在素质,对产业内行业的发展和产业间关系的调整作用甚微。
三、积极发展大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是政府对经济运行所实行的宏观政策,而前者是后者产生效果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以上两项经济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大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一)明确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应承担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家的职业化,使多元投资主体有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的经营者。而市场优胜劣汰的压力会使企业家真正做到行为长期化,狠抓技术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带动技术体系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不仅能够带动产业升级,而且能对产业结构的布局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以往产业结构调整以政府为主体的不规范现象,使产业结构的调整真正依赖于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来进行。
(二)通过大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是产业关联的本源要因,技术体系的变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技术体系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R&D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而R&D投入低、技术人员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低利润—R&D投入水平低、高素质人员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依靠。因此,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大企业、企业集团的关键。而大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实力雄厚,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相对于小企业来说都占有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上也占有相对的优势,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一个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形成竞争协作的关系,大企业的技术进步势必形成技术扩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三)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很多途径,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外部扩张的方式,其中又以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重组为主要方式。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要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企业的资产重组是产权转移的过程,而产权转移又涉及生产诸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优势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生产诸要素的重组,逐步实现生产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组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来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结构,将生产资源进行再优化配置。同时,按市场经济原则组建企业集团,加强企业多种形式的联合、兼并、控股等活动,通过企业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的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能够打破地区、部门分割,修正地方政府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各地区和部门原来分散的矛盾和利益变为集中和统一的利益,促使地区和部门对企业的管理真正向间接管理转化。为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提供途径。
关键词:现代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问题;路径选择;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现代企业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就必须要适应当中激烈的竞争环境,然而笔者认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够立足发展的步伐,其不外乎采取三种有效的发展战略,有力地巩固自身企业全面的发展优势,其中成本领先战略在三种战略当中是最为基本的竞争战略,然而笔者认为想要更好地开展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前提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在企业当中做好成本管理。由此,企业有效地运行成本领先战略最佳的途径就是针对生产成本管理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加强,下文便是笔者的详细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我国企业受到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当中,通常只是单一的驻中国生产成本的管理。然而,在企业的供应和销售环节却没有给予更多的考试,忽视的企业外部价值的体现。这种成本管理的范围相对过窄,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要求。现代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给当前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带来了前所未来的竞争压力,如果企业只是重视制造成本管理方面,那么势必会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生产决策上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过去传统观的成本管理理念当中,成本管理的最终的目的被视为是有效的降低的企业所投入的成本,那么节约在当时的环境中就自然的成为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然而,我们现在从现代成本管理视角上去分析,不难发现如今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于成本的降低都是有着条件和限度的,企业在某种情况中针对成本进行控制,那么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可能都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有力的创新以及进一步的完善成本管理理念,讲过过去传统不适应现代企业在社会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摒除或者进行完善安全。
(三)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成本管理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所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企业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最为原始的动力。但是,针对这一点,我国市场当中还有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仅仅是限制于所颁布的财务法规上相关条例进行相应的执行,在成本管理当中只是侧重于宏观需要,然而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却给予忽略。
(四)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低成本就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而提供更多的产品以及服务,这就意味着高效率,但是却不一定存在高效益。我国有部分企业不管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只是在企业内部片面的通过提高产生的产量,从而将产品的成本进行压制降低,通过产品在仓库当中的挤压,将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的成本直接转移或者隐藏在库存产品当中,将短期的利润进行有力的提高。这种情况在我国社会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市场观念,造成成本管理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了这种产量越大而成本越低,那么所取得的利润也就随之越高的误区。
二、当前一些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在管理领域上,一些企业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一些企业的传统生产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二)原材料采购中间环节多
在供应链环境下,提升采购的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企业采购点过于分散,采购信息不透明,使得物资采购成本较大。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采购经历中间环节较多,每经过一道环节都将给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带来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若不经过过多中间环节,直接从供应商采购则减少相当比例的中间费用。
(三)企业库存管理不完善
库存也是有成本的,库存管理的重点之一是管理库存成本,消灭库存成本。目前企业库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库存准确率低。按照库存准确率的定义,库存准确率越高越好,这意味着生产物料被有效的管理;②库存周转次数低。提高企业库存周转次数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如果库存周转次数低,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需要不断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这样过对于企业在不管是决策上面的科学性,还是管理当中的精细化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落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供应商的信息,在生产成本的信息记录上出现了不正确以及完整的现象,这样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企业成本进行升高。
三、优化现代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油气储运 火灾危险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 P641.4+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油气的储运中坚决杜绝火灾的发生,安全合理的进行油气的储运。
二.油气储运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 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
设备故障与日常检修及介质特性有直接关系。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易引起泄漏及爆炸。如采用塑料管、橡胶管输送气态物料时,会因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大量气体外泄。密封垫圈老化、损坏,也会发生泄漏。如果是可燃气体泄漏,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是有毒气体泄漏,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
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气体遇机械摩擦火花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防静电措施不到位。
油气储运过程中,防静电措施容易被忽视。油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流动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违章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的储运设备及装置区域内进行设备检修,往往需要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所以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为了抓生产、抢进度,一些领导不顾或忽视安全规定,在不具备动火的条件下贸然审批动火。
第二,盲目动火。有的职工不熟悉动火管理规定,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办理动火手续,有的职工本身不具备动火资格,忽视动火管理规定,贸然动火酿成火灾。
第三,现场监护不力。作为现场监护的监护员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仅仅流于形式。
第四,扑救措施不力。在不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无人现场监护的情况下动火,导致小火未能及时扑灭,终酿成大火。
5. 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第一,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操作人员误操作。误操作表现为错开(闭)阀门,或未关严阀门;该置换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未采取优先措施拆卸设备等,都易造成超压、超温、油气泄漏,最终导致火灾。
第二,职工对于工艺操作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国外引进设备,仅仅局限于使用说明上的介绍,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过系统的操作要求、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将国内外相类似的设备、系统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第三,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工艺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是经验教训的积累,但是由于操作的繁琐,致使操作人员删改规程,减低了安全性。也许类似操作了几次没有发生事故,造成操作人员思想麻痹,久而久之长期违反操作规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第四,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没有对上岗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没有明确操作的规范性,致使在岗职工麻痹大意。
第五,监管机制不力。对于操作岗位的习惯性违章警惕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明明是习惯性违章,却听之任之不予纠正的怪圈。
三.如何预防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
1.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严格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工艺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风险。
2. 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第一,设备泄漏等往往起源于设计阶段,因此抓好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第二,防火安全装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①阻火设备。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②防爆泄压设备。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装于压力容器、管道等生产设备上,具有降压防爆的作用。③火星熄灭器。安装于产生火星的设备和装置,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如机动车辆使用的火星熄灭器。④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当超过一定值(浓度)时自动报警,并与各种联锁装置联动。
3. 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均应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应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时应充分利用跨接,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线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
4. 落实动火作业措施。
(1).拆卸。在可能的条件下,拆卸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完成后再装回原处。
(2). 隔离。将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的运行系统做有效地隔离,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节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进入动火作业点。
(3). 清理现场。动火要清理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动火前应把动火点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至安全地方,现场应打扫干净。
四.关于防火的培训。
1. 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2. 全员安全培训。
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3. 岗位安全培训。
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4. 处置事故培训。
要针对工艺装置危险区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结束语
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储运中要格外引起注意,通过对火灾危险因素分析,提前做好相关对策,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无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守聪 王兴库Dong Shoucong Wang Xingku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8年5期
[2] 刘喜何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3] 黄郑华 李建华 李海林 湛爽 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3年8期
[4] 李天祺 赵振东Li Tian-qiZhao Zhen-dong 油气储运系统钢结构设备地震火灾效应研究 [期刊论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年6期
[5] 周毅 赵晓刚 层次灰色评估法在油库火灾危险评估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12年9期
关键词: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管理;创新;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作为继公路、铁路、空运、海运之外的世界第五大运输体系,油气管道建设迎来了大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管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小规模单一管线向项目群发展;二是管输种类多元化,从之前单一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输送向多品种混输转变;三是管道建设队伍多元化,呈现多行业、多兵种等特点。凡此种种,使得管道建设任务繁重,建设管理难度加大。
二.建设项目管理理念的创新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建设体制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管道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的推进,如何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组织生产,使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成为中国石油最具成长性的效益增长点,成为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新课题。
油气管道工程因为涉及面广所以要树立一条基本理念“尊重环境、尊重政府、尊重群众、尊重建设力量”,工程建设中的所有的活动都要符合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指导领导指挥人员和建设人员的行为。首先在建设工程的规划阶段和线路选择上,要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协商并考虑到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保障管道畅通和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进行线路的合理选择和确定,例如尽量避免通过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经济发达的乡镇;此外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管道建设要慎重考虑所经之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地质灾害状况和其他对管道有较大破坏作用的地段,如煤矿采空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等,在建设工程实施之前一定要制定详细的环境污染评价报告书,对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相关解决措施都详细研究并报有关部门审批。总之,油气管道工程的线路选择和工程规划一定要落实尊重的理念,保障各方的利益,做好协调善后工作;尽量降低风险系数,减小完工后管道所要面临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减少对自然植被和经济发达区的占地等。
三. 管理的创新
立足于发展的新起点,中国石油为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管道建设整体优势,有效配置资源,推进管道建设与生产运营分开运行。2007年,专门成立了对管道建设项目实施集中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机构——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推动管道建设从经验型管理向程序化管理转变。无疑,“建管分离”的提出和实践,书写了管道建设史上不同寻常的一笔。
1. “建管分离”:体制创新带动管理创新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成立一年来,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以架构清晰、职责明确、体系完备、流程顺畅为原则,以体现专业化管理,涵盖管道建设全过程,有利于履行监督、服务、支持、保障职能为基础,进行了扁平化矩阵式的组织架构设置,确立了一级管理的运行模式。
为促进项目群建设实现多维协调、快速反应和高效管理,按照集团公司建管分离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法、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的要求,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坚持前期筹建与项目建设、体系建设与项目群管理、机构组建与队伍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与党风廉政建设“四个同步”推进。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建管分离体制下的项目管理,使人力资源、物资采办、设计、施工等各种资源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有效配置,推进了管道工程建设平稳进行。
2. 加强设计创新的管理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应当由勘察人员与设计部门共同组建设计联合体,运用现代项目管理软件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应当有序完成,从初步设计到施工设计,所以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管理,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设计要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此外,设计联合体还应当对需要选用的设备、材料和相关标准和规格做出详细报表,协助采购单位选购质量合格的工程材料,如有需要设计单位应当派专业人员参与技术、材料采购的谈判,对相关问题做出说明。
3. 加强施工的有效管理
施工管理是要求具体的施工中履行开工报告程序,有成熟的施工方案,相关技术已经落实,设计图纸经过审查可用,工程设备经过检验合格并记录在案,每个工序之间有交接过程,确定了检验标准,最后竣工得到综合评定。这是施工中的总体要求,具体到细节,就是在焊接、管线布置等方面都要有执行监理进行监督,保证每道工序都按照标准实施,并在施工中贯彻好监督管理,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施工管理中可以配套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建设单位以最优的成果来完成施工这一主要环节。
四.对策。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油气管道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是弥补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构建该县油气管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动员,营造工作氛围,切实把油气管道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
2. 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油气管道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量化、细化,做到定人、定职、定责、定效,确保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3. 加强协同,务求实效。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强化工作联动;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工作调研,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力求发掘和攻克油气管道安全生产疑难杂症的管理新机制、新举措和新方法,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油气管道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4. 职责得以明确,管理才能到位,质量方可保障。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严把承包商队伍资质关、HSE业绩关、人员素质关、现场监督关、施工管理关,通过合同约束EPC承包商、施工承包商、供应承包商,在全面负责项目管理的同时,依靠监理和EPC主管业务系统进行统筹监管。
5. 统一工程管理,落实到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各环节。油气管道工程量浩大,所以存在施工中向下发包的情况,而发包单位往往不具有大型工程建设的资质和经验,施工质量也没有有效的保障;监理单位和人员也存在水平有限的问题,个别监理人员执行素质不高会严重影响工程最后的质量。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油气管道的监管机制,但是还不够完善,存在政府部门监管职能交叉、央企与地方政府利益冲突、企业责任主体不落实、应急响应水平低、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于我国在管道安全技术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和设备主要依靠国外。因此,应加强管道安全技术研究,建立管道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创新型道路,重视人才的培养,着重于油气管道的创新,并将创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管道建设的管理模式将更加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平,刘健.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与应用.[期刊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
[2] 李平. 项目管理技术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论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
[3] 陈志龙,张明东.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与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3期
论文关键词: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成本管理,竞争优势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石油石化行业战略性的重组改制,油田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乃至转折性变化,同时,国际能源需求逐年增加,石油产品价格不断攀升,油田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成本管理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的要求,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
战略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分析工具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融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和价值管理于一体,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运用战略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1]。
基于以上对战略价值链分析理论的认识,本文将油田企业界定为油气开采企业,运用战略价值链分析油田企业价值生成的过程及每一作业环节成本的投入,通过对价值增值关键环节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来取得成本优势,以实现油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
(1) 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分析
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是指从油气地质勘探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行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企业在所处的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以确定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劣势。
油田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处在一个价值系统中[2],这个价值系统具体包括勘探、钻井、集输销售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等价值链作业环节;油田企业虽然处于油气开采环节,但参与竞争要依靠其油气生产的综合成本,包括生产前的勘探、开发成本和生产后的炼化、销售成本。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如下图1所示:
图1 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
油田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技术工程性,勘探、钻井等价值环节由相应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完成,但是,技术上的联系、经济上的交易,使得这些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成本管理,发生的成本,创造的中间价值,又都沿价值链转移到最终油气产品中。因此,油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某个价值环节上,更重要的是在其各个价值环节整合上产生的系统优势论文下载。
(2) 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油田企业为创造产品价值而发生的一系列的作业活动,包括企业价值链与各业务单元价值链。
油田企业的油气开采过程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作、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成本消耗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3]。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特点,按照油气开采的工艺流程,将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4]。
基本作业包括注水、提液、油气处理和井下作业;辅助作业包括油田物资采购、采油技术开发、相关配套运输以及其他辅助生产等价值活动。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如下图2所示:
图2 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
三、战略成本动因对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影响
与传统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不同,战略成本动因是指从战略上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驱动因素,与企业战略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相联系的成本动因。战略成本动因突破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范围,站在整体、长远、宏观、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企业成本的发生[5]。
本文将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特点,分别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对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的影响。
(1) 结构性成本动因对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的影响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形成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深远的,而且这些因素往往发生在生产之前,其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构成了以后生产产品的约束成本。
油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一般包括石油行业发展形势、油气开采地理环境、油藏自然条件、国际化经营与纵向一体化、科技进步、油气开发阶段及国家财政政策。所有这些结构性成本动因都会对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产生影响。譬如:油气开采的地理环境、油藏自然条件会影响到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成本管理,加大油气勘探、钻井等过程中的作业量以及这些作业所消耗的资源。
(2) 执行性成本动因对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的影响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有关的成本动因,即影响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性态的驱动因素。
油田企业执行性成本动因一般包括资产管理、价值环节整合、投资方式抉择、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投资成本一体化、HSE管理体系以及全员参与管理。一旦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为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指明方向,成本管理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执行性成本动因上。譬如:加强对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降低单位油气当量产品所负担的折旧和其他固定费用,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总之,战略成本动因与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是紧密相关的。战略价值链各价值活动的划分以战略成本动因为基础,战略成本动因以战略价值链上各价值活动为载体。战略价值链各价值活动受制于多个成本动因的影响,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价值量与成本动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实现对成本动因的有效控制。
四、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模型的构建
单纯的定性分析只能揭示战略价值链各价值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但不能揭示各价值环节之间的优化空间[6]。本文拟建立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模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油气成本核算,而是要利用各价值活动的作业成本数据来分析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寻找各价值活动之间的优化空间论文下载。
1)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分析模型的构建
依据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示意图,考虑成本信息的可获得性,针对勘探、钻井、采油和集输销售四大价值作业环节,并通过下述矩阵形式表示:
注:表示生产吨油油气产品所消耗的第i种价值作业的数量。表示所消耗的勘探作业量(吨可采储量/吨油);表示所消耗的钻井作业量(米/吨油);表示所消耗的采油作业量(吨油/吨油);表示所消耗的集输销售作业量(吨油/吨油)。
根据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基本原理,结合油田企业的成本核算,将油气产品单位作业成本所消耗的资源具体定位在直接材料、电费、水费、人工、折旧和其他直接支出6类资源成本管理,用j=1,2,3,…,6表示,建立矩阵如下:
注: 表示第j种资源的价格,表示第1-6种资源的价格。
注:表示第i种作业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勘探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钻井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采油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集输销售单位作业成本费用。
注:表示生产吨油油气产品总成本;、、、分别表示吨油油气产品生产消耗的勘探、钻井、采油、集输销售作业成本。
2)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模型的构建
同理,依据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示意图,根据成本信息的可获取性,针对注水、提液、油气处理、井下作业四大价值作业环节,并通过矩阵形式表示:
将采油活动单位作业成本所消耗的资源具体定位在直接材料、电费、水费、人工和其他直接支出5种资源,用j=1,2,…,5表示,建立矩阵如下:
注:表示第j种资源的价格。表示第1-5种资源的价格。
注:表示第i种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注水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提液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油气处理单位作业成本费用;表示井下作业单位作业成本费用。
注:表示单位油气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分别表示单位油气产品生产所消耗的注水、提液、油气处理、井下作业的作业成本。
五、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模型的管理应用
本文以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管理应用为主,为了探寻其行业价值链各价值活动之间的优化空间,以中石化××油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资料为基础。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根据上述对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将该油田企业各类消耗进行了重新分类与汇总,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数据统一性的要求,经整理后将其代入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分析模型成本管理,具体如下:
据此:
(1)
=15.03+180.85+218.63+12.35
=426.86(元/吨油)
在油田企业行业价值链勘探、钻井、采油及集输销售四大价值作业活动中,油气集输销售作业基本处于地面,与其他价值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本文主要研究勘探、钻井和采油价值作业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其优化空间,进而分析其对油田企业综合成本的影响。
① 勘探与钻井价值活动之间的优化分析
地质勘探是钻井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地质勘探对钻井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钻井的速度、质量以及进度都对勘探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对中石化××油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整理分析,运用曲线拟合勘探与钻井作业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得:
(2)
代入公式(1)得:
(3)
对公式(3)求偏导得:
当时,=15.44元/吨油,=178.84元/吨油。
由此可知:当勘探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为15.44元/吨油时,钻井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为178.84元/吨油;勘探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较原勘探作业成本费用高0.41元/吨油,但钻井作业成本费用则低于原钻井作业成本费用2.01元/吨油。假设采油和集输销售作业成本费用不变,仍为218.63元/吨油和12.35元/吨油,可使得生产吨油油气产品的总成本下降1.6元/吨油,下降比例为0.4%。总之,价值链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勘探与钻井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优化空间,通过控制勘探价值活动作业量或单位作业消耗资源数量可以影响钻井价值活动作业量和作业消耗资源数量,有助于油气生产总成本的降低。
② 钻井与采油价值活动之间的优化分析
钻井活动是采油活动的基础成本管理,钻井活动完成质量高低对采油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譬如:井壁平滑及垂直度对采油过程中的注水、提液等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中石化××油田企业财务报表中数据整理分析,运用曲线拟合钻井与采油作业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得:
(4)
代入公式(1)得:
(5)
对公式(5)求偏导得:
当时,=182.93元/吨油,196.32元/吨油论文下载。
由此可知:当钻井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为182.93元/吨油时,采油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为196.32元/吨油;钻井作业成本费用最优解较原钻井作业成本费用高2.08元/吨油,但采油作业成本费用则低于原采油作业成本费用22.31元/吨油。假设勘探和集输销售作业成本费用不变,仍为15.03元/吨油和12.35元/吨油,可使得生产吨油油气产品总成本下降20.23元/吨油,下降比例为4.7%。总之,价值链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钻井和采油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优化空间,通过控制钻井价值活动作业量或单位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可以影响采油价值活动作业量和作业消耗资源数量,有助于油气生产总成本的降低。
同理,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注水、提液、油气处理、井下作业是油田企业内部价值链上四大价值活动。在这四大价值活动中,油气处理与其他三大价值环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油气处理基本处于地面成本管理,因此本文主要寻找注水与提液、提液与井下作业之间的优化空间。因此,可以通过曲线拟合建立注水与提液、提液与井下作业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寻找出各价值活动之间的优化空间,通过改变若干价值活动的量或单位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最终实现油田企业总成本的降低。
六、 结论
通过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模型的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价值活动之间确实存在着优化空间。因此,针对油田企业开展战略价值链分析,不仅可以明确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在产业中的位置或范围,而且还可以结合战略价值链各价值活动进行清晰的成本定位。同时,运用战略价值链分析模型,寻找各价值链活动作业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成本抉择分析,以达到企业总成本降低和竞争力提升的目的。并从树立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实现投资成本一体化与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等方面提出了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的保障措施。当然,开展油田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的管理应用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性等因素的影响,还要结合详细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及相应的控制和改善措施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Shank John K, Govindarejin Vijay.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thenew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M].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
[2]Krumwiede Kip R.ABC: why is tried and how it succeeds managementaccounting [M]. [S.L]: [S.N], 1998:32-38.
[3]国立华.我国石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7:82-89.
[4]郭春林.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91-92.
[5]迈克尔?E?波特[美]著.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78-180.
1.1企业参与研究生的招生过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包括油气田开发、油气井工程及油气储运工程3个研究方向。尽管各个研究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有些差别,但对每个学生工程实践标准要求一致。在招生过程中,坚持校企共同招生,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发展潜力,并需要用现场的实践问题面试学生。该方法建立了一种符合本领域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了招生办法,加重了学生在复试中的实践环节考核,加强了对考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1.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要求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在人才方案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作用及校外导师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中的作用,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与技术进步相协调,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机衔接,逐步实施专业学位授权与相应职业资格有机衔接。
1.3改进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加强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外的授课教师的案例库建设,逐步实现专业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全部实施案例教学。其中,案例库建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及企业专家参与,将目前的工程问题带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和鼓励校内教师、行业企业教师和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共同编写特色系列教材,鼓励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到现场进行教学。继续坚持校企共同授课制度,确保由企业行业专家授课的比例不低于专业课程的30%。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全面实施“双及格制度”,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4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教育基地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该校已与河南油田、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中石化西南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研究生的实训平台。同时,根据研究生发展的需要,适度地扩展了工作站数量,确保了每个研究生在学制期内累积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不少于2项的完整工程实践项目的研究经历。为了使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建站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好研究生管理委员会及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在站期间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研究生在站的学习实效。
1.5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企双导师作为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需长期坚持。进一步完善导师遴选与考核办法,明确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责任权利,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1.6加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科学研究题目来自于现场生产实践。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到企业去寻找工程实践问题、回到学校或在现场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与研究,再到现场进行实验确定是否已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同样,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尽管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来自于选场生产实际,完成的研究也必须解决现场问题,确实可以企业的生产带来好处。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在学校时,校内导师作为主要的导师进行指导。在企业工作时,校外导师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在论文的审查与答辩过程中,必须有三分之一的校外导师参与论文的答辩过程,确保论文的工程实践性。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2.1着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发掘校企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大学校实验教学研究院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巩固新进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的学员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首先在进校选拔教师时就要充分考虑是否有现场工作经历、是否有从事过现场生产项目的研究或者是否到现场进行了不少于1年的工作锻炼。同时,校内导师每年必须到现场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并以专兼职的方式从企业引进和聘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教学工作,使专兼职教师的人员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总数的30%以上,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比例在60%以上,构建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
2.2转变教师绩效考核方式通过对普通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的考核实现由主要考核教学业绩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变。不仅要有工程实践项目的支撑,还必须要有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建立基于教学效果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比重。明确规定没有企业工作或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与企业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机制,联合审理挂职或顶岗工作岗位,教师挂职或顶岗期间待遇不变,在考核和各类评优和晋级中,对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对工科教师由副教授晋升教授的条件中增加需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形成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措施、控制、考核闭环,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3构建产学研的合作新机制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元一体化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及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协作办学、共同研究、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重点解决好行业企业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问题。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等,找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奋点,让企业有“利”可图。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实践环节,降低企业接纳学生专业实践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乐意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4结语
[关键词]潜山 储集特征 辽河断陷滩海区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48-1
辽河断陷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属辽河断陷陆上向海域的自然延伸。其地质特点与辽河断陷陆上相似,具有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特征。区内油气资源丰富,构造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样,并在新生界已找到非常可观的油气储量规模。在具备油源及盖层条件下,潜山油气藏主要受控于潜山孔缝的发育程度,所以探讨潜山孔缝发育规律、寻找孔缝发育带是潜山油气藏研究的关键问题。
1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由于其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圈闭容积大、单井产量高,正受到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而潜山油气藏的研究是随着其勘探开发进展而进行的。
1.1潜山油气藏的概念和分类
潜山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基岩油气藏,是位于年轻沉积层底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之下、地貌呈高断块或隆起的较老地层中的油气藏。
1.2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由于其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圈闭容积大、单井产量高,正受到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而潜山油气藏的研究是随着其勘探开发进展而进行的。
1.2.1国内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
我国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田是1959年酒西盆地的鸭儿峡古潜山油田,储层为志留系千枚岩、板岩及变质砂岩,潜山高度500 m,潜山项部风化壳较发育。渤海湾盆地不仅是我国东部盛产油气的地区之一,而且以其富集高产的潜山油气藏著称于世。目前潜山油气藏的勘探由寻找大型的、明显的、简单的高中潜山转到寻找中小型的、隐蔽的、复杂的中低潜山,潜山油气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
1.2.2潜山油气藏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的早期研究多为已发现油藏的坳陷或盆地的区域地质研究,其后则侧重于潜山成藏条件及同类型坳陷或盆地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潜山油气藏。国外古潜山油藏注重于某一个盆地的潜山成藏条件、特点及分布规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理论。1960年,近年来,随着潜山油气勘探形势越来越紧迫,国内外涌现了许多成型的潜山储层研究技术和手段,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地应力预测技术、5700测井成像技术、多地震属性预测技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使潜山储层预测研究日益深化、完善。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论成藏动力学、含油气系统的提出和应用,使潜山油气藏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2变质岩储层
2.1储集空间类型
变质岩储层几乎都是裂缝型的,本区太古宇岩性是混合花岗岩,根据成因、形态,其储集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
(1)构造裂缝:太古宙岩石经受频繁构造活动,形成构造裂缝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中、新生代剧烈的断裂活动,为刚性较强的混合花岗岩形成构造裂缝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辽河断陷变质岩潜山研究表明1mm,构造裂缝多受张性正断层控制。其中高角度裂缝(与岩芯横切面夹角大于75o)分布多与断层走向平行,缝壁规则,开度多在l mm以上,延伸长;斜交裂缝(夹角在15o~75o之间)数量多,在构造裂缝中占70%以上,开度一般在0.01--1mm之间。这两种裂缝是变质岩主要储集空间。而低角度裂缝(夹角小于15o)多是在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开度多小于0.01mm,不发育,储集性差。
(2)风化孔缝:太古宙岩石在漫长地史中多次处于抬升状态,潜山顶部风化孔缝发育。多表现为裂缝错综,密度较大,网状形态分布,多为溶缝式风化淋溶裂缝。
(3)溶孔:溶孔在变质岩储层分布不普遍,发育程度差,大小不等,主要有粒间溶孔、晶内溶孔、蚀变溶孔等。
2.2储层裂缝物性分析
2.2.1物性分析
有关资料显示,变质岩储层孔隙度一般都很低,约为1.7%--8%。辽河断陷孔隙度平均值为2%--4%。通过物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裂缝开度与孔隙度关系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裂缝的随机性及裂缝间距造成。从变质岩潜山油藏的试井资料到生产井的试采资料也都反映储层产能与孔度关系不大,推测是因裂缝的高度连通性和巨大的总体容积空间而造成高产和较大的地质储骚。显示渗透率与孔喉半径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即渗透率随着孔喉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就证明裂缝开度的大小是决定变质岩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3碳酸盐岩储层
3.1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
本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复杂,根据成因、形态,其储集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
3.1.1构造裂缝:
A张裂缝:裂缝延伸较远,镜下宽度约0.03-0.08mm,多为方解石或泥质半充填。岩芯中可见长约8 cm、宽2~5mm的垂直层面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这种高角度裂缝串通上、下层面,把各种类型的孔缝连通起来,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
B “X”型剪切裂缝:裂缝呈X型与层面斜交,缝面较平直,镜下宽0.02-0.1mm。可见后裂开的一组切割先裂开的另一组,为方解石半充填。岩芯中也可见有两组X相交的,共轭剪切裂缝,其中一组倾斜裂缝.与层面约40o~45o相交,与其共轭的另一组不发育。裂缝宽约2~8mm,比较平直,延伸长约10~15 cm。
3.1.2风化孔缝及洞穴:
风化裂缝网状分布、缝擘不规则。裂缝宽窄不一,宽度0.01-0.1mm,延伸较远,密度也较大,多为方解石全充填或半充填。
3.1.3溶蚀孔缝及洞穴:
一般较宽,缝壁不规则,呈弯曲状延伸,镜下宽度为0.05~0.1mm,呈半充填,充填物为方解石和石英。该类裂缝多在原有缝隙(如X型剪切裂缝、张裂缝或缝合线)基础上局部溶蚀扩大而成。
参考文献
[1]李文权.刘立.焦丽娟.王丽 辽河坳陷曙北地区新生代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期刊论文]-地质力学学报2004,10(2).
关键词: 异构数据库; 油藏信息集成; .NET; 动态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件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5-10-03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multi-information database
Li Yang1, Feng Qianghan2, Chen Long2, Xu Xiaohong1, Shao Yanlin1
(1. College of Geosciences, Yangzt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2. The Third Gas Production Plant, PetroChina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ormation of multi-source and multi-sc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s integrated and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 coding platform, a multi-information database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ulti-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real-time dynamic update are realiz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the in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heterogeneous database structur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and using of multi-information of heavy oil reservoir. The multi-information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are integrated and managed in the dynamic database, which provides departments with a support platform for the analysis and sharing of heavy oi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terogeneous database;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net; dynamic integration
0 引言
油藏开发中,油气藏信息为重要研究对象 [1]。提高油气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各大石油企业的重要任务。油气藏开发管理正朝着油藏工程信息集成化、动态统计分析化等方向发展。当前国内石油企业在油藏开发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以下的难题[2-9]:①动态分析管理需查询各种资料;②多井区块开发分析所需资料急剧增加;③跟踪分析管理困难,影响动态调整效果;④油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⑤异构系统逐渐增多、集成难度大成本高[3]。石油勘探开发涉及多工作环节、多类软件系统,以油藏描述为例,常见的相关软件平台有Discovery、petrel、GeoMap、Gxplorer等,这类软件的基础数据,都是单独建制,软件之间难以共享数据。异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信息交换,使得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难度较增大。各种系统、产品间的互操作性较差,相互间都难以配合[10],使得油田内的不同应用系统难以实现数据的沟通。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开展以及数字油藏建设目标的实现,阻碍着油田信息化的建设。本文针对数字油藏建设中的难点,油藏多维、多尺度、多源数据的集成,基于数据库技术与.net编码平台,开展热采稠油油气藏信息集成与开发分析运用方法的研究。建立油气藏多信息数据库,实现油气藏多信息的集成与动态开发分析,搭建稠油热采开发动态分析与评价平台,提高热采稠油油藏管理与开发动态分析的工作效率。
1 研究思路
在此基A上集成稠油热采多信息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多个采油厂现行各数据库实时连接与访问的数据库服务软件,从其中导入数据到稠油所的热采稠油多源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中,实现多采油厂数据集成。运用Oracle数据库触发器技术.net编码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针对稠油所各部门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信息的研究领域的各种需求,根据Oracle编程开发技术,.net编码平台、Access数据库技术,以XML和OleDb技术为数据传输媒介,建立双重异构数据库,实现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信息的分类统计,高效查询与动态开发分析。设计思路及核心技术如图1所示。
2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设计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是在国家油数据库数据表标准之上,基于稠油油藏多信息集成与热采开发动态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中的数据需求,同时参考各采油厂的数据库特征,对稠油油藏多信息数据库的属性特征逻辑库进行了数据库的设计。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在服务器上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建立热采开发动态数据管理关系。针对稠油热采开发多信息开发数据库,创建了各类主外键及约束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还利用触发器实现用户定义的业务规则。同时,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完善数据库管理机制,运用数据库控制语言(DCL)管理用户关系表,包括用户ID、实例名以及访问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口令等关键信息。采用三级管理模式:DBA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进行修改),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信息、添加删除用户,设置用户的访问、读取权限),用户(只有对数据库的读取权限)。
3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动态集成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方法采用了数据的迁移与转换的方法,通过网络对各个采油厂数据库的访问,将各个分离的稠油热采“信息孤岛”连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集成稠油热采数据库,并使之能够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数据的整体效益,达到稠油热采数据整体优化的目的。在.net平台基础上,面对稠油开发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开发自定义数据库服务软件,利用XML具有简单、开放、易于扩展、交互性好、语义性强等特点,建立主数据库与各个采油厂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消息捕获机制和部分视图机制,进行对各个采油厂数据库的稠油热采数据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动态w移与转换。该软件通过数据操作语言(DML)针对各采油厂的开发库特征,提供了对各采油厂开发库绑定和查询功能、数据的绑定列功能、数据信息统计功能。
4 双重异构数据库的建立
由于服务器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只能给稠油开发人员提供访问功能,因此为了实现开发人员根据部门的不同与研究方式的各异,动态集成的数据库并不能实现对区块、井组、劈分系数等研究信息的编辑。因此在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开发时,提供了Access用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利用存储区块,井组,单井,劈分系数基本信息作为元数据,根据技术人员对井的多种分类统计研究需求调用相应的元数据,向Oracle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发送相应的指令进行查询。用户数据库如图2所示。
对于稠油热采数据的集成与调用,采用了三层架构的模式,通过本地用户数据库、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DataSet数据缓存区、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三者之间交互的方式。利用OleDb技术中的OleDbConnection、OleDbDataAdapter、OleDbCommand等类对Access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实现对access用户数据库中的元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同时利用所检索的Access数据库中的元数据(如井号,区块等信息),查询Oracle数据库中相应的生产数据。由此建立了基于局域网内的双重异构关系数据库,以此来保证数据的流动性,实时性,安全性,查询分析方式的多样性。双重异构关系数据库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4.1 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与本地用户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通过结构中提供程序和表示数据的一种内存驻留表示形式的DataSet作为驻于内存的数据缓冲区,运用存储过程在前台应用程序中调用,访问用户数据库,提供用户所需井号的区块,劈分系数,所属井组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研究区块和部门的差异,运用OleDbDataAdapter、OleDbCommand实现部分井组,劈分系数,区块信息元数据的自定义查询。
4.2 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与开发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软件通过用户数据库获取井相关元数据信息,存放在DataSet数据缓冲区,向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进行区块、井组采油曲线、注采曲线、周期曲线等多信息开发查询统计,实现对稠油热采动态统计分析。同时,利用DataSet数据缓存区,通过软件对用户数据库获取的井号信息,与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的井号信息进行匹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5 系统集成运行
稠油热采数据动态集成已经运用到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中,运行实例如图4所示。技术人员通过自定义井组,存储到本地用户数据库中,然后通过DataSet缓存在软件中的区块,井号信息进行选择,查询到井组中的所有号ID,劈分系数。由于查询特定时间内井组注采曲线需要用到油井日数据表中的产液、产油和注蒸汽井数据表中的注汽信息,因此在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开发时提前建立包含产油、产油、产液、日期、井号的多表视图信息。然后再通过对视图的查询并加入劈分系数计算得出改井组的注采曲线。
6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利用数据库技术与.NET平台实现数据库的动态集成。以DataSet数据缓存区为媒介,采用三层数据交互的架构模式,构建了双重异构数据库,使查询更为方便和灵活,满足了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数据的分类统计需求。此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便了稠油研究所对各个采油厂数据的动态集成和油气开发。但是集成后的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信息量非常庞大,在进行海量数据综合查询分析时效率有待提高,因此还需要对数据库的优化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吴东胜.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信息集成化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宏琳.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及其应用[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 牛其恒.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杨美芹.勘探开发图形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姜彬.油气藏综合信息集成与展示系统的研制和开发[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蔡丽萍.Web Service环境下油田应用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09.
[8] 李奇石.基于WebGIS的油田开发数据查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刚采访了张景廉先生,张先生向我们推荐您,说您很早就在做有关无机成气的研究,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想请您深入谈一下有关“石油无机成因论”的一些观点。
王先彬研究员(以下简称王):关于石油的非生物成因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么说,人类所发掘的油气多跟有机成因论有关。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原始的能源资源是木柴,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能源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有更大的能量供给,于是人类就开始使用煤,这是人类的第二个能源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需要液体燃料,人类又开始使用石油,从而进入了第三个能源时代。当然,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能源结构始终不是单一的。边远贫穷的农村、山区里边照样烧木柴。
按照现在的说法,以目前的石油勘探技术、理论、观念,在本世纪后期,常规石油就走到顶了,没了。但这个“没了”,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地方按照原来的勘探技术还没有去找,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又有可能会发掘新的石油资源。但不管怎样,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常规石油已经快走到尽头了。那么下面怎么办?石油完了以后,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既然常规有机成因说快走到头了,那么无机成因说的观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要我来看,人对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出路的。随着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必然会找到未来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但是这个转变,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贫油的。为什么贫油?因为国外大量的石油出在中、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中国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地层,时代老、有机质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难以形成巨型油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玉门开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指出,不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大庆油田的发现,更表明陆相地层不仅能形成油田,还能形成大油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提出和发展的“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指引了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前进方向。陆相石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支撑了中国石油工业五十多年的飞跃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问题。如果说,中国海相地层难以形成大油田,哪么能否形成大气田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资源前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勘探投入。迄今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埋藏较浅的陆相地层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世界范围内,诸多大油气田均产于中、新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但问题在于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格局,对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多种成因类型和来源,使得它与石油既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运、聚、保又与石油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的角度,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成气机制(而不是成油机制)和运移、聚集特征,或许会使我们对我国碳酸盐岩有新的认识。中国高演化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普光和塔河大气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观念、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天然气产量提高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啊!
我们再来谈谈非常规油气资源。应该说“常规”和“非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现行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可大规模生产的就是常规。非常规油气则是指,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或缺乏成熟的勘探技术和工艺途径,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但又显示了巨大资源前景的油气资源。比如,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等。当前,被世人称之为“页岩气革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页岩气开采的确使美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变。但是,能否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尚存在很大疑问。中国页岩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美国大相径庭。现行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精准度改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效率的提高,以及减少大量水资源消耗、相应的环境安全和开采成本等,均是需冷静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人们常谈到氢气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仅产生水)。就此而言,氢气可作为能源。但在自然界能否形成独立的能源资源,却又是另一回事。自然界氢气含量极低,不可能聚集成为资源。如果认为自然界存在巨量的水就是氢气资源,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水制氢必须消耗大量的其它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天然气等能源。因此,确切地说氢气不是能源资源,而仅仅是能量载体。现今,氢气用做能源必然以消耗其它能源为代价,人类进入氢能源时代尚为时过早。“氢燃料电池”出现固然可减小城市大气污染,但不能减少制氢所消耗的能源和可能污物排放问题。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
记:那您觉得氢动力汽车有可能成为一代产品吗?
王:氢动力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制氢。城市里面开出几辆氢动力汽车很时髦,看起来也挺好的。但这种情况下,你就得消耗别的地方的能源资源,消耗别的地方的环境质量,来得到你所谓的城市发展、清洁。
记:我觉得您有很强的怀疑精神,您的学问做得有点老子说的“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确定性非常大。
王:人类认知自然过程本来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由不确定趋向于较确定。
记: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上讲,您对石油无机成油论是持赞成态度呢还是否定态度?
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关注、思考“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相继开展了有关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至今已40多年了。
记:对非生物成因油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您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呢?
王:根据对“原始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拓展的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太阳系形成演化和地球原始(前生命)有机质的特征、丰度和演化;地球深部甲烷等烃类的热力学稳定性;地幔流体(气体)的化学组成和氧化-还原特征;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C-H-O流体体系的组成与演化;地幔脱气作用与地壳烷烃的赋存状态、运移和聚集特征等诸多科学问题。
记:您这项研究至少可以证明有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王:是的。世界众多地区的观察结果(包括我们的结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广泛存在于众多地质环境中,但能否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是广泛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我们同大庆油田的郭占谦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合作研究成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能够聚集形成商业天然气藏。可以说,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记:天然气的无机成因说我看学术界好像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王:非生物成因石油和天然气能否成为油气资源,这是世界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争论逾百年的科学难题。要达成“共识”,尚为时过早,也许会永远如此。不过虽争论不休,但也不断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此理论的关注已波及诸多学科领域。
记: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在勘探开发这个实践中,对非生物成因油气学说重视不够?
王:事实上对有机成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亦重视不够。如,我们前面所谈及的非常规天然气(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记:您在中科院兰州地质所工作,这个所原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早年主要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记:那你们跟油田联系应该非常紧密了?
王:是的。通过与油田合作,承担他们的科研和勘探任务,我们与诸多油田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我看过您的简历,您当过这个所的所长,在您当所长期间,在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改变科学研究方向、目的和风气能起多大作用?
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为涉及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强有力约束,也涉及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甚至科研人员升职、工资、就业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就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而言,探索性太强、争论太大,让学生介入的风险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基本不让他们参与其中。仅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或参与野外考察采样,做些实验分析等。
我的学生进来后,我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帮助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通常是给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选题写出综合评述报告和研究方案。要求他们不要罗列文献,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凝练出学位论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如何完成学位论文已心中有数,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已远胜于我。在完成学位论文中,他们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我也乐得轻松、省事。
记:那您的学生当中有人接受您的无机成因气的理论吗?
王:当然有,而且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太阳星云条件和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费-托反应研究、地幔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和火山地热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等。这些成果为研究非生物气提供了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也为拓展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贡献。多数是他们不反对,但不一定赞成,毕竟我是老师嘛。因为风险太大,可能干了一辈子白干了,没有人认可你。
论文关键词: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a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1 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1.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1.2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第一,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定:压缩机系统内的压力都已释放,与其它压力源已隔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且已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
第二,压缩机冷却油的更换时间取决于使用环境、湿度、尘埃和空气中是否有酸碱性气体。新购置的压缩机首次运行500h须更换新油,以后按正常换油周期每4 000h更换一次,年运行不足4 000h的机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三,油过滤器在第一次开机运行300h~500h必须更换,第二次在使用2 000h更换,以后则按正常时间每2 000h更换;
第四,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或进气阀时切记防止任何杂物落入压缩机主机腔内。操作时将主机入口封闭,操作完毕后,要用手按主机转动方向旋转数圈,确定无任何阻碍,才能开机;
第五,在机器每运行2 000h左右须检查皮带的松紧度,如果皮带偏松,须调整,直至皮带张紧为止。为了保护皮带,在整个过程中需防止皮带因受油污染而报废。
1.3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以防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设备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备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1.4 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一种理想的油气循环泵或作载热体输送油气泵。油泵日常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第二,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第三,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第四,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第五,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第六,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1.5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2 结论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克祥.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设备的前期管理[J].科技资讯,2009(31):117-119 .
[2]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J].消费导刊,2009(5):105-109.
[3]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4):123-126.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a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1 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1.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1.2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第一,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定:压缩机系统内的压力都已释放,与其它压力源已隔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且已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
第二,压缩机冷却油的更换时间取决于使用环境、湿度、尘埃和空气中是否有酸碱性气体。新购置的压缩机首次运行500h须更换新油,以后按正常换油周期每4 000h更换一次,年运行不足4 000h的机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三,油过滤器在第一次开机运行300h~500h必须更换,第二次在使用2 000h更换,以后则按正常时间每2 000h更换;
第四,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或进气阀时切记防止任何杂物落入压缩机主机腔内。操作时将主机入口封闭,操作完毕后,要用手按主机转动方向旋转数圈,确定无任何阻碍,才能开机;
第五,在机器每运行2 000h左右须检查皮带的松紧度,如果皮带偏松,须调整,直至皮带张紧为止。为了保护皮带,在整个过程中需防止皮带因受油污染而报废。
1.3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以防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设备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备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1.4 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一种理想的油气循环泵或作载热体输送油气泵。油泵日常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第二,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第三,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第四,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第五,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第六,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1.5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2 结论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克祥.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设备的前期管理[j].科技资讯,2009(31):117-119 .
[2]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j].消费导刊,2009(5):105-109.
[3]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4):123-126.
与世界主要大型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相比,我国的石油石化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发展定位上存在很大区别,大部分企业定位于发展国内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局限于国内,不过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公司也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通过研究发现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公司广泛采取全球战略,这些公司几乎在全球任何一个具有能有开采价值的土地进行勘探开发,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规划自身的销售渠道和炼油公司分布,从而达到全球范围内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因此,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水平还很低,表 1列出了2008年表现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一系列指标。可以看出,伴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兼并联合活动,近年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拓展力度越来越大。2008年,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和雪佛龙五大跨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储产量比例、海外炼油能力比例和海外油品销售比例等几项指标均在50%以上。其中BP公司的几项海外比例指标最高,如海外炼油能力高达97%,其他几项比例也都在80%以上。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海外油气储产量比例也都在80%以上,海外炼油能力和海外油品销售比例均高于60%。而且从90年代起,埃克森美孚公司国外地区的利润普遍为国内的2倍左右。相比之下,截至2008年底,中石油股份境外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到公司的5.5%和1.5%,境外油气产量也仅为6%和3%,中石化的海外业务比例比中石油还要低。
下面选取海外收入及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产及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几项指标,对跨国石油公司和我国石油公司进行了对比,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从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看,几大跨国石油公司中,BP的国际化程度最高。2005-2007年,BP公司三年平均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左右,即BP的海外收入是英国国内收入的4倍左右。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另外几家跨国石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最近三年平均比例也基本分布在60%-75%左右。而中石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仅为3%-4%。可以看出,在海外收入获取能力方面,中石油与跨国石油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海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方面,BP、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跨国公司近三年来都在60%以上,其中以BP最高,为80%左右。相比之下,中石油2005-2007年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7%-8%,与跨国石油公司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从图3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中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之间更为明显的差距。2005-2007年,BP、埃克森美孚、壳牌公司和道达尔等公司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基本在80%以上,仍以BP公司为最高,三年平均比例为92%。相比之下,中石油2005、2006年的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均为4%。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几大跨国石油公司的经营是全球性的和国际性的,它们几乎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拥有资产和资本。当局部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时,跨国石油公司的受影响程度要比单纯在该国家或地区经营的公司要小。相比而言,我国石油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经过许多年在海外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而中国石油公司仍然处于国际化的成长阶段,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为我国石油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下面将进一步研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跨国发展战略。
二、 国际石油公司跨国发展战略研究
近年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跨国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游领域实行重点地区集中投资 随着近几年来勘探地区的转移趋势,加之服务和原材料价格的猛涨,勘探所需费用日益增大,而传统石油上游部门是资本集约型,因此相应存在较高风险。从目前的发展趋势,跨国石油公司开始集中向有利于其核心利润的地区集中投资。当前,大型石油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核算价格在每桶20美元左右波动,因此开只要开发油价高于每桶20美元便有利润[2],跨国石油公司的投资也主要集中于以下这些重点地区。
集中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等非洲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以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收率,但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罢工、生产纠纷等,使得投资存在较高风险。美孚公司最近五年来在非洲的投资增长率达到28%(目前在非洲的油气产量换算成石油计60万桶/日,2010年将提高到100万桶/日),排在其后的是壳牌和法国道达尔公司,BP公司则在安哥拉深海领域投入研究发现了新的油田。
在非洲以外的区域,另一个跨国石油公司重点投资的方向是中东地区。壳牌公司和美孚公司启动了在卡塔尔的天然气项目,预计在近2到3年内将有急速增长。BP公司通过建立的TNK-BP公司加快了在阿塞拜疆的ACG油田开发。雪佛龙和壳牌公司将里海做为未来投资的重点。雪佛龙开始了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活动,壳牌启动了萨哈林-2项目,未来将在这些区域大幅度增加油气储产量。虽然欧洲的现有油田已相对成熟,但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仍然继续将其作为投资重点之一,例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道达尔公司,其中以道达尔公司的投资最为显著,其20%的储量集中在欧洲,并已天然气投资为其继续增加产品。
大部分跨国石油公司开始降低在北美地区的投资,相应的油气产量和储量都在下降,可见跨国石油公司对北美地区的依赖程度降低。但是,除道达尔公司的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对北美右气的储量、投资和产量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埃克森美孚的油气储量北美占31%、壳牌为16%、BP为31%、雪佛龙为21%(道达尔l%),北美仍是这些公司上游运营的主要地区。但从中长期看,跨国石油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具备丰富储两的中东和俄罗斯等地区。
表2为2007年以后跨国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量的主要来源地区。可以看出,前面所述的西非、中东、俄罗斯和墨西哥湾等地区是各大跨国石油今后重点关注的地区。
(二)重视研究开发,确保技术优势 先进的技术水平一直是各跨国石油公司常年保持优秀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当前各项技术竞争中,上游热点之一无疑是西非深海的运作船,这种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跨国石油公司手中。在油气资源日益短缺的显示情况下,需要更高精度的钻井技术,在这方面跨国石油公司凭借长期在该项技术上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安哥拉深海油田的52处油储,BP、雪佛龙、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占据51处。另一方面,跨国石油公司注重开发新型石油开发技术,例如美孚石油公司在积极研究降低油砂等非普通型石油的生产成本的方法。在委内瑞拉道达尔公司着手开展超重质油开发项目,可见跨国石油公司已开始重视非普通型石油的开发。国际大石油公司不仅掌握了一整套的上游勘探技术,在炼油环节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它们逐渐转向清洁产品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资产重组,剥离非核心资产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企业能在全球工业发展和新开放市场的成长机遇中获利,合理化重组已有资产,并扩展到全世界新的低成本资产是十分重要的。跨国石油公司中市场地位不够坚挺的资产会被出售掉。如从1980年代末开始,BP出售了一系列非核心业务资产,包括鸡肉生产和销售、计算机制造、煤炭和矿石生产以及一家旅行社。此外,BP除了在1998年到2000年进行了快速大规模并购交易之外,还迅速剥离了大量的资产。它的目标是建设具有“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成长能力”的全球业务资产组合。
近年来,各跨国石油公司更加合理的利用北美和北海的成熟化油田,在资产合理化组合的同时,获取丰厚的现金流。2004年,雪佛龙转让了30亿美元的上游资产。2005年,埃克森美孚处理了国内部分成熟资产,获取14亿美元现金。同时,跨国石油公司也剥离了一些效益低下的炼厂。如2005年,BP以90亿美元现金出售了旗下主要经营石蜡生产、石化衍生品和炼油等业务的Innovene公司。并利用技术优势,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如油和清洁燃料的投入。从负债/自有资本的比值来看,只有BP公司持续保持在30%左右,其他大部分跨国石油公司在这三年里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向,这表明大部分公司的财务素质得到了改善。雄厚的资金实力对跨国公司今后即将开展的一些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上游增长向天然气转移,注重非常规能源发展 对于外国投资本国油气产业的态度,产油国在天然气和石油两个领域差别很大,具体表现为大部分产油国对跨国石油公司投资本国天然气的生产、开发、勘探和销售持欢迎态度。这种“态度”上的区别使得跨国石油公司更加倾向于天然气的开发,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各大公司油气储量的增长中天然气所做贡献日益增长。在2001年,5大跨国公司基本保持在40%左右,然而到了2004年壳牌和美孚石油的增长超过100%,达到120%左右,相对增长份额较低的BP公司是由于其与俄罗斯石油巨头建立了TNK-BP石油公司,大幅增加了石油储量。即便如此,截至2005年底,BP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油气产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33.7%提高到41.1%,天然气销量年均增长超过20%。
这种战略转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各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产油国对于这种投资的态度,相对而言设定的门槛较低。具体分析其原因,天然气与原油相比要达到商业化更加困难,对于原油,一旦生产出来便可用游轮输送到世界各地,立刻可以销售转化为现金。但是对于天然气而言,在开发和勘探阶段便需要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只有LNG的形式才适合出口,因此还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液化装置,这些原因导致了产油国若想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由于在开发天然气前期的巨额投资,需要准确掌握消费的动向,获得消费群体的买入承诺,在这方面跨国石油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其建立在世界各地广泛的销售网络,可以立刻将LNG运往所需地方,这些资源与经验也是产油国所需要的。以上这些原因,必然导致在未来各跨国石油公司将大幅增加天然气领域的投入以增加储量。
(五)构建战略联盟 在资金短缺、技术储备不足、环境和政治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国际大石油公司越来越认识到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因此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应运而生。这些联盟包括油公司与油服公司、供应商之间的联盟、石油公司与石油公司的联盟以及油公司与非油源部门的联盟。许多联盟的成功经验表明,联盟不仅能使石油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是企业迈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战略联盟的形式己突破了国家、地区和行业限制,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化战略
为了追赶跨国石油公司的步伐,实现我国石油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我国石油公司已将“国际化”作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石油的愿景是在2020年左右将自身建设成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中石化的战略也曾提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化工公司”。在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前,中石油集团积极调整自己的海外发展战略,通过争取海外重量级的油气项目以增加自身的国际影响,同时力争未几年内收购具有潜力的海外资产,从而逐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为自身的海外扩展战略打下基础,通过资本的投资使其跨国经营业务的规模得到高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向上下游海外业务一体话的目标发展,可采取的方式有:与海外本土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与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制定联合发展协议、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发油气资源,签定一揽子协议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途提高油田采收从而逐渐实现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
其次,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提高国际经营管理能力。中国石油集团利用先进的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优势,加强海外的油气勘探活动。在苏丹,油气勘探、生产和炼油加工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在公司拥有的区块内,油气勘探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58亿桶,可采储量1.27亿桶。在阿尔及利亚,2007年2月26日,部署在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的首口勘探评价井HEB-A-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经测试日产轻质原油700立方米、天然气22万立方米。HEB-A-1井于2006年2月15日开钻,井深4200米,钻遇了主要目的层三叠系T1组地层,获得的高产油气流主要来自三叠系T1油藏下的新油藏。
再次,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共同出击海外市场,提高国际油气市场占有率。为了避免海外收购时的碰撞,2003年集团公司明确在非洲的苏丹、南美的委内瑞拉、中东的伊朗地区发展海外油气项目,股份公司则寻求政治风险相对低的中亚地区。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中国石油集团在国际市场的份额。2007年10月2日,集团公司与委内瑞拉能矿部签署了合作开发年产2000万吨重油的协议,参稀后混合油为3000万吨。11月6日,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深化奥里诺科重油带上下游一体化合作项目的备忘录;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签署了总统转移令,将集团公司在苏玛诺油田从事勘探开发活动的权利转移到集团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的苏玛诺石油公司,集团公司享有合资公司40%的股份,成功解决了Sinovensa重油合作项目的转产、转制等问题。
最后,建立稳定的组织机构,强化海外勘探开发业务的管理,全面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必须以深化改革的精神抓管理。中国石油集团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明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股份公司为加强海外油气业务的开拓,2001年成立了海外油气勘探公司,2003年成立了国际贸易部,专门管理海外油气业务。
参考文献:
[1]罗承先:《世界经济还能承受高油价冲击吗?》,《中国石化》2006年第12期。
[2]修哲:《参谋油气——访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中心综合技术部主任刘炳义》,《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第11期。
[3]张一培、李昊鹏:《中国石油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比较》,《管理现代化》2008年第2期。
[4]刘宝琴:《新疆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思路与对策》,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5]薛冰:《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6]杨嵘:《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7]杨一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改制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变革及思考》,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8]毛龙军:《中国石油企业的重组:分析与选择》,西北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9]何启忠:《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