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文化理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第1篇

首先,导向作用,发展目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站在科学角度去制定发展目标,具有可行性,基于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员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次,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道德规范约束员工各项行为,督促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不仅如此,还从伦理道德角度影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一旦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必将受到谴责。最后,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综合,在企业文化理念下,员工的付出受到尊重,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激发员工创造力,例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管理者了解员工所思所想,帮助员工解决苦难,员工在产生强烈荣誉感的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除上述积极作用之外,还包括凝聚、辐射、调适等积极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二、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管理中运用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协调员工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理念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立足于员工角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约束性,但是,单纯的依靠科学管理制度,一旦员工出现违背制度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这样不仅会挫伤员工积极性,效果也不明显,而相对应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员工需求基础之上的,能够有效调节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向心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渗透责任理念,合理规划职业道路。

职业发展管理作为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发展管理能够为员工提供机会,促使员工发挥最大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共同愿景,兼顾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未来职业规划两方面,员工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和交流,将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表达出来,希望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相反,企业也要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及员工管理体系,而后,规划出既符合员工发展,又能够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道路。只有当员工和企业拥有共同发展目标,员工才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职责,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从而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和谐理念,建立和谐员工关系。

沟通渠道是企业实现信息传递目标的关键,一般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企业从上至下传达的指令,后者则是员工之间自由交流,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在员工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其中,引导非正式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另外,由于员工之间在语言、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和谐员工关系的建立,基于此,企业要立足于员工差异,分析员工沟通障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进行员工文化素养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家孩子观念,有效减少沟通不畅问题,并加强对个别沟通障碍进行疏导,从而建立和谐员工关系。

(四)实施柔性管理,构建良好氛围。

工作环境和氛围作为影响员工情绪及人员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涉及企业机制、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良好的工作氛围及环境能够提升员工满意度,促使员工积极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实施柔性管理,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人为本、尊重人等管理思想渗透其中,摒弃强制管理,对待员工更加人性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非物质激励方式,促使组织团队发挥创造力,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管理水平。

三、结论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系统,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理念,使这些文化理念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变成行为指南,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洛阳LYC公司物资供应部在实践中以文化理念先行的宗旨,创立独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规范制度、指导言行,使物资采购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以人为本,文化先行

面对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轴承行业,为赶超对手,领跑行业,该公司物资供应部首先想到的是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正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为此,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对所征集的100余条理念经过初选,复选,然后进行浓缩,提炼出24条内容丰富,符合实际,通俗易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逐条进行了释义,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供应精神;“条件反射对待生产,以小保大促进全局”的供应作风;“对内服务生产,对外挖掘利润”的价值理念;“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的理财理念;“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理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2以人为本,文化入心

为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行为指南,该部门将其制作成桌牌或标牌,并安放、悬挂在工作现场和楼道。使员工们随处可见,随时可记,时时都得到提醒。该部门还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设计》指导书,按照“文化导入”、“文化主题”、“配套措施”、“支持系统”等部分系统设计,人手一份,使大家认真学习掌握该部的文化理念;还通过宣传栏和简讯等形式对其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信奉该部的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该部不失时机将其文化理念导入经营实践中,以理念指导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用理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在企业报《洛阳轴承》上举办的“物资供应杯”企业文化征文比赛,广大员工积极投稿,把他们对文化理念的感悟,工作中的体会,服务生产的感触,与客户打交道的感受诉诸笔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本部价值理念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入心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题,物质供应部采取以人为本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来系统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人为本,狠抓落实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是物资供应部最早、最直接得到落实的文化理念。根据此理念,相继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系统考核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物资供应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制度实施总是要求先从领导做起,部领导以身作则,只有率先垂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同样,该部对员工中违犯规定的处罚、好人好事的奖励兑现、交办的工作也要求当天应有结果,职工们把这称做“日不落工作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而克服了企业文化实践的随意性。

根据“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一理财观念,物资供应部创新了采购模式,分设了业务管理小组、合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和综合管理小组4个既相对独立运作、又逐级负责的业务制衡组织。采购订货各小组都有“杀价”的权利,对外销售各小组都有“抬价”的义务。引入招标竞价机制后,铜灰也从过去的4278多元一吨卖到了24000多元一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为公司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共组织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标销售,销售回款2553万元,回款率达100%,竞价招标销售为公司增值800万元,增值幅度达45.7%。

“只有生产顺心、供应才能安心”是物资供应部的服务理念,也是该部存在的价值体现。根据这个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一线所想,急一线所急”。为了保证生产,该部员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曾于10个小时内铁路公司组织调剂鼓风机轴承10套;2小时内解决能源保障部丙烷管道泄漏所需的相关配件;3天内完成重大型重点设备大型立车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修理改造项目每年都召开生产单位座谈会,发放客户意见调查表,征求意见,以改正不足,保证生产需求。

“警钟长鸣、丧钟不响”是其廉政理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成了反腐倡廉的焦点部门。物资供应部担负着LYC公司80%的采购任务。为了给采购人员时刻敲响警钟,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弦”,物资供应部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建设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骨干员工到监狱参观;与供应厂商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让重要岗位人员家属作出“亲情廉政承诺”;2009年5月,他们又设立了镜鉴室。在镜鉴室里,既有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誓词,也有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同时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警示,时刻提醒干部员工清正廉洁、勤勉工作。

在这些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时间内,物资供应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人们按照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又按照企业文化地位、功效、传承、推进、案例、认知、实践等7部分编印了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的《企业文化白皮书》,使广大职工更加信奉和依赖企业文化,围绕着文化理念去工作、去实践。超级秘书网

物资供应部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企业职工为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主体,从而增强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能迅速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寻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经营实践,使理念与制度、组织、教育、主题活动、职工、经营活动等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使文化理念由简单的标语和口号变成指导工作和行动的准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由于对企业文化本身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把握不准主次、表象与内涵,把文体活动不断、标语宣传栏随处可见、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人人会念等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全部,认为搞好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就搞好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就没有问题了。但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是这些,她还包涵着更多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融合起来的,而不是偏重任何一方。“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时,向自然求索,同社会交往中所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事方式、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表面上看,“企业文化”似乎是不可捉摸的。但实际上,“企业文化”借助一定的载体,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体会的。她可以通过企业的活动、组织、制度、信念、价值取向,及企业职工行为、业务、形象及企业团结拼博等气氛上体现出来。

既然企业文化是可知的,可意识的,可以通过外显的或内隐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借助哪些载体来建设“企业文化”呢?简单的说,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企业的“内层文化”――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是谁”的问题,是企业及其每一名成员必须共同信奉、不懈追求的持久信仰和价值判断标准,集中反映了企业对如何有效经营企业的基本看法。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文化元素,是一个企业解决自身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本质的和永恒的”一整套准则,表明了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和用以判断企业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即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核心价值观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比如:当创新、服务和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同企业的行为选择就明显受到企业价值观的支配,利益导向的价值观会驱使企业放弃服务质量的提升而维持既得的利益或是固步自封,而服务导向的价值观念则会支配企业不惜代价提高服务质量。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它应该包含了多角度的主张,由此来约束与激励全体员工的决策行为,尊重相关者地位或满足相关者利益。如:北大方正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心创造和谐、理性铸就成长、创新改变命运、激情成就梦想”; 但也可以重点突出强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IBM的“最佳服务精神”、惠普公司的“尊重个人价值”等。

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企业员工广泛而深刻的认同,才能使人们超越文化、民族、城乡、地域等方面的背景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内部稳定、增强社会认同。

驰名世界的管理权威吉姆・柯林斯经过长期的企业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公司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高级层次,是选择使命和愿景的决定因素,是履行使命、实现愿景的根本保障。

比如,物业服务企业确立“视业主为亲人”为价值观,为业主提供最优的服务,把业主家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有困难找物业,业主就会愿意聘用。给业主有价值的服务,业主就愿意付钱,物业公司就能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三米之内见微笑”、“与居民零距离”,能进一步融洽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通过“接待居民热心,宣传政策贴心,协调服务尽心,遇到困难关心,化解矛盾知心,美化环境齐心”等六心服务,可以加深与居民的沟通,增进友谊,建立物业公司与居民新的伙伴关系。

2、企业的精神文化――组织与制度

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共同具有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并逐渐形成的,是现代企业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核心理念的概括反映和体现。与核心价值观侧重解决企业经营的思想境界问题不同,企业精神侧重解决的则是企业团队的精神状态和整体风貌。

企业精神是企业内部最积极的、最闪光、也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一种精神状态。企业要想实现远大使命和美好愿景,就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始终坚守一种共同的精神规范。比如:海尔的企业精神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中国移动的企业精神是“沟通从心开始”,松下电器的企业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好一般、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适应同化、感激报恩”,IBM的企业精神是“IBM是最佳服务”。

优秀企业的企业精神体现着自己的个性,简洁生动,与时俱进。同样性质的企业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企业精神,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变动不居、生生不息,是易经中被伏羲描绘的宇宙精神,这种宇宙精神被中华民族视为自己的主体精神,横亘数千年,畅达不息,不论是外族入侵也好、自身引祸也罢,但最终在这种精神的融化和牵引下,外族被同化,走出自身创设的灾难性陷阱,这才有了令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华历史。因此,通过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有利于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纯洁的员工队伍;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精神文化还主要包括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激励制度及不成文的常规、性质、传统等。企业的组织与制度体现了企业文化,尤其是管理“文化”。企业不同,组织与制度也具有独特之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织与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骨架。“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的组织与制度这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企业独特的管理特色呈现在人们面前,显示出企业特有的风格,而且企业特有的组织与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升级的过程。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重视经营而轻视管理,中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企业家还无法娴熟运用文化进行管理。这是导致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原因所在。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绝非一套空洞的说辞,企业文化是和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流程等紧密结合的,如果企业的制度管理、规则建设等方面存在欠缺,企业文化就会因缺乏附着物而无法发挥效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落实到制度、规则和组织中去。如果没有后者的支撑,企业文化只是空中楼阁。

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组织制度时,首先要制定岗位责任制等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并完善一套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如服务行业要制定“服务标准及实施细则”、“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行为准则”、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保证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其次,要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就要求每当企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应及时向员工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充分挖掘员工队伍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定期向干部职工通报公司阶段经营业绩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运行状况,以此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让大家看到企业的希望。第三,要建立激励机制,用利益回报员工。完善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分配激励、竞争激励等,比如,企业出台了多元开发奖励制度,规定只要形成利润,就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这样就能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3、企业文化的伦理文化――理念

企业伦理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指企业以合法手段经营时应遵循的伦理规则。它是企业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非正式规范,其基本准则主要有公平、公正、诚信、负责等。

企业伦理观念最早由美国70年代提出。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每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其企业伦理也通常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例如:丹麦福斯公司的企业伦理是“我们承诺在从事的所有活动中做到透明公开和认真负责”。

4、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作风与行为

表层文化的特点是表露在企业、职工、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如企业面貌与行为,员工的说法与见解,企业团结、拼搏的气氛。

第4篇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与各项管理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规范融于一体的企业个性,它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是最直接的竞争力,但是支持技术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创新真正的源泉。当企业进入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时候,企业文化就成为与多种文化进行沟通的媒介,成为融合多种文化和进行文化整合的媒介,成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关键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融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理性抉择。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同时它自身也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压力。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企业中,到了一定程度,就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科技论文。企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和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这使得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更加依赖企业自身的素质,这些素质除了包括企业的技术因素以外,还应包括适应性的文化理念,以及企业整体的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缺少这些素质,技术再强的企业也难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其业绩难以长期持续增长。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又面临着企业自身走出去立足于全球化市场的重重困难,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要使企业具备长期持续增长的能力,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适应各种竞争条件、各种文化差异的能力,而不能只图短时期的业绩。世界上优秀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凡是经营业绩能够长期保持优异,企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的企业,它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持,企业的兴衰与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关,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是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这意味着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形塑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有利于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从道德的角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种是基于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旨在建立一种学习型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种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旨在建立一种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的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者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和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对知识价值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对企业基本假设认识的角度不同、认识的清晰程度不同,由此得出的企业文化理念也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认识程度的差异,但是,最基础的仍然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而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企业公民”理念则认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其基本假设是认为企业与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是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赚取利润、获得成功的,所以,企业应该回报社会,同时,企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的支持。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中,都将“做优秀的企业公民”作为其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理念突出地强调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法人,除了创造利润以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很难相信一个社会责任意识差的企业能够获得持续良好的经营业绩。要将社会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中,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体现出一种道德的自我约束机制。

3.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要把握好三大新趋势

(1)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一是要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使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变革同步,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现出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既要体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性精神,又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二是要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是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不是单一文化的单向度影响,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又一次新的革命。如果企业文化只强调本土文化的个性化特征,而不考虑多元文化的普遍性特征,那么,就势必降低企业文化本身的文化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三是要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树立一种开放的观念,不断推出新思维、新观念,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企业员工的个性得以有益的发展,使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由此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文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以生产过程和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它更加强调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塑造一个形象标志,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方式,如企业领导创业故事的传说,企业领导工作作风的示范,企业的文化氛围来传承一种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让员工直接感受和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意义,最后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同化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去,这就是员工从不了解企业文化到自觉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科技论文。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员工,始终是一个主体的人,主动的人,受尊重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也是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长期绩效和长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根本原因。所以,文化管理模式就可以达到制度化管理所无法覆盖的层面和难以达到的效。

(3)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文化个性方面的创新与发展。科技论文。文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创新和过程的创新,因为,企业文化的形式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式没有多大区别,真正不同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一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历程选择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品牌文化和行为规范,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最大误区就是趋同化和形式化,而缺乏个性化。这是由于很多企业将企业文化的塑造直接等同于CIS设计,缺少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认真梳理,无法找到真正属于企业文化个性的东西,所以,很多企业文化的塑造并没有表现出企业真正的个性。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个性鲜明的,因为它已经根植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过程,根植于企业文化形成的内在逻辑,表现在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并且能够引领潮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推动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的创新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发展阶段,提升出新的内涵,为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培养出具有世界一流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做出贡献。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文化管理;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和管理观念,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竞争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企业每一位员工心中。但是,企业文化是不可能照搬照抄的,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环境特点,而且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发展时期,企业文化都有不同的内涵。

一、企业文化结构

对于企业文化的结构,理论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位于核心层、制度文化处于中层、行为文化在浅层、物质文化则属于表层。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基于上述成熟企业文化的结构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企业文化结构像鸡蛋似的生物生存的可行性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蛋壳保障文化,企业像鸡蛋的外壳一样以物质保障为载体对企业主体员工的生理和安全提供保障,使他们愉快地生活在企业里,让他们感觉到企业是他们的家和精神的港湾,使他们产生爱护自己家园的职责。

第二层为蛋清营养文化,类似于鸡蛋清对生命机体提供养料和水分。企业应借助一套机制合理的管理制度滋养着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员工心灵深处认同的文化,以保障每个环节的精细、合理。

第三层为蛋黄精神文化,这类似与鸡蛋黄,鸡蛋黄是鸡蛋的营养仓库。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经营哲学、管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容,使员工共同信赖,形成团队精神文化或信仰,依次推动企业茁壮成长。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管理

为使企业科学、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理念发掘和初建,使企业像家和精神的港湾

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的身体力行和带头示范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制度保障,突出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来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借鉴中西方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的老板企业领导层要研究和借鉴中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对本企业企业文化理论构建进行探讨。首先要树立自尊、自信的主体意识。虽然西方文化突出的个体意识,忽视群体意识的文化传统,往往诱发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很难形成一种社会的人格的弊病。但是,在这种文化传统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强调启发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尊重人、相信人,努力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是值得企业领导学习和借鉴的。

2.企业文化的其次是发现企业中细节文化

作为企业老板或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并关注企业中的细节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

3.企业文化的初始是老板文化

企业老板学习借鉴和总结形成的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老板文化,企业初期,衡量一个员工认同不认同企业,首先要看他认同不认同企业的老板,如果连老板都不认同,那他也不可能在企业长久干下去。所谓兵随将转,身随头动。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规范,使企业文化滋养着员工心灵深处认同的文化

再好的文化理念,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就没有实现它的价值,因此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文化理念转变成员工可执行的规范、可模仿的标版,积极实践,由无形状态转化为有形状态。我们要利用制度、规范和激励机制进行强化,即应寓无形于有形中 。

1.完善制度,使企业文化强化于制度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没有文化支撑,制度的执行就会打折扣,而没有制度仅靠文化就会使管理缺乏强制性。

2.制度规范职工言行和外化表现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使全体员工在内心深处认同企业文化理念,还要使其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成为企业员工的言行规范和外化表现,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落实在提高工作质量上,使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和有效的执行力。

3.建立激励机制,内化到职工心灵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行为只有受到激励后才能再现,并逐步从行为层面内化到心灵、精神层面。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先进人物、正确行为以及人物榜样等要给与肯定、鼓励甚至物质上激励,以便给他人树立榜样,产生效仿作用。

三文化理念灌输,形成团队文化

1.文化理念灌输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是企业主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和信仰。企业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宣传,用直观的形式表明抽象的理念,通过生动的人物或故事宣传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广大职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接受和认同。

理念文化手册化

组织编写企业文化手册,把企业总结、提炼企业的精神、工作的原则、核心价值管理、员工誓词、企业愿景等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渐成熟企业文化理念标语、手册,悬挂于企业显眼处,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成为每位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理念和个人行动的企业文化理念的蓝本。

2理念庆典、纪念化

举办文化理念导入仪式,隆重召开企业文化庆典大会,企业全体员工面向国旗、国徽、党旗或企业标志旗宣誓,并制作发放员工誓词事迹,要求在厂庆日、重大节日庆祝会、新员工入厂时集体宣誓,激发广大员工的对企业的安全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3理念人物榜样化

发扬典型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企业应注意发现和推崇发生在职工生变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以先进典型弘扬文化,以先进企业文化塑造典型活动,深入挖掘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典型事迹。在报纸、电视台宣传企业文化下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为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的榜样。

2.形成团队文化,使企业文化教化于信仰

企业应该概括企业文化的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和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团队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四不断创新,使企业文化基于长青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甚至信仰,必须有长期“文化构建的准备。企业文化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发展和创新适合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陆培康,乳业危机折射中国企业文化危机,销售市场营销版,2008.

[2] 李莉,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3] 李振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道客巴巴.期刊论文,200.6

[4] 徐新建,从老板文化到团队文化,销售市场战略版,2008.5

第7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第8篇

关键词:知行合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各个层面左右企业的行为与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物质将通过何种途径被企业员工认知接受,继而自觉践行,产生效果,是很多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企业文化落地简而言之就是把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的标语、口号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通过各方面的有效运作,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并协调员工的思维方式,达到知行合一。

一、企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领导者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倡导者、践行者。企业领导者重视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浓厚。同时,企业领导者积极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主动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强化文化执行力,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价值理念就能够在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涟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近年来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公司高层领导一直亲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按照“领导垂范,层层带动,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方法,抓和诚文化落地。

作为公司的员工,结合自身感受,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几点:

各级负责干部要层层带动,发挥示范效应。特别是中管人员、各单位办公室主任、企业文化联络员尤其要带好头,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先易后难,从能够做到的事做起。比如不随地吐痰、不在电梯内抽烟、不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进入会场把手机打到震动等。把很容易做到的简单的事情坚持下来;树立文化落地的典型,如评选“和诚之星”、“和诚班组”、“和诚车间”、“和诚单位”等,同时以互动的方式评比不和谐、不诚信的行为,在媒体进行适度曝光,并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让员工在评比、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和诚文化的内涵,从而由点及面带动全体职工家属都变成和诚文化的忠实执行者。

二、要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教育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基本条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用凝炼出来的企业精神本质来塑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用在于激发职工的潜能和精神,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并受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最终受职工教育状况制约。如果抛开职工受教育的状况,单纯地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决不是企业素质的真实反映。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必须与职工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两者相互融通下,达到文化的内化于心,继而外化于形。

因此,抓员工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冒进和急功近利。免费论文。免费论文。然而,这项投资又是回报最为丰富的投资。只要坚持数年,始终不渝地抓好素质工程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理念,规范队伍的基本行为,提升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效调动各级各层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在文化层面的积累和沉淀,就一定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公司正下大力气狠抓员工素质教育,公司全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党委将对全体党员开展五年全员培训,公司各条员工序列、管理序列、职能序列、都在认真务实开展素质提升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企业文化也借助素质教育的各类主题活动、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课题探讨等形式进一步走进员工思想。多种多样的文化手段和教育手段,大力启发员工的自觉性,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三、把企业文化与各项管理机制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其外化的表现形式,诸如标语、口号、手册等等。要想实现文化落地,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固化于制,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制度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中管人员行为规范》、《员工岗位诚信行为规范》、《岗位诚信准则》、《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推进实施意见》等规范化的岗位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标准,让员工行有准则、学有榜样。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要把制度激励的落实到位,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实践企业文化落地。

实施制度激励离不开制度本身的公正、合理,也离不开制度的执行落实有公正、公平的保障。只有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的使命感才能得到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归属感才能得到保护,在实践中主动把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把良好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为,使企业文化在员工和整个团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涟钢的企业文化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自生自成阶段,发展到80年代至90年代的孕育提炼阶段,再到本世纪初以来的创新发展阶段,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理念已在全体员工心里有了一定的根基。但是,既要保证现有的企业文化的内容相对稳定,又要顺应形势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达到知行合一,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落地,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免费论文。涟钢应在今后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着力抓好践行工作,不断采取实效性的措施,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学习领会、在实践中落实贯彻,在行为中形成自觉,持续提升涟钢的“软实力”。

第9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l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2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3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文化兴企

0 引言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而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自身发展形成的价值观点、经营宗旨、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的统一。

在现代的管理观念中,真正让企业有价值、有魅力、流传下来的不是企业的产品,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新员工了解企业,快速融入到企业的方向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塑造一种团队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相同的文化气氛,树立一致的价值观,建立在相同价值观下的企业精神、企业目标、职业道德等,激发广大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工作、发愤图强的精神,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产生企业归属感、企业使命感、企业凝聚力以及对企业的向心力,最大程度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国内企业文化的形成

早期的企业文化兴起于建国初期,主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经营理念,由于不规范,当时的企业大多并不重视,并未形成体系化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伴随着引进外资以及技术、管理的同时,企业文化也被引进到我国。由于国内的企业文化先天不足,仅靠摸索缓慢发展,到了改革开放后,企业发展差距变大,有些现代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资源开发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还有国有的银行体系,整体发展的非常不错。但是,很难说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否促进了该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与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路径、制度变革等因素存在很大关系,这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特定的经营框架下形成了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这些特征不断的识别、甄选,并且去粗取精和去劣存优,才能锻造出适合国情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五花八门的,例如说比较好的典范像中国移动,他的企业文化是有自身体系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是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愿景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而整体对企业文化的解析也非常清晰,从缘起到内涵,直至承诺,全面解释了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从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核心。这样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契合企业的,是优质的。

著名的电脑帝国-IBM公司的企业文化由小托马斯·沃森提出的三条准则贯穿其中,包括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老托马斯·沃森在创办IBM公司初设立过“行为准则”。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在小托马斯·沃森在任期间将“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达到无人不晓。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集会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贯彻在其中。

据研究指出:成功而杰出的企业是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员工们愿意去遵守和传播,这类型的企业文化一般是自然约定俗成。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影响到一些策略决策的确定、人事任免,以及员工们的行为规范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在两个外在条件相差不多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文化的不同,对企业后续发展就可能完全不同。

2 企业文化建立误区

由于国外企业运作企业文化的优秀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急于求成,外请公司为企业设计企业文化,为了通过优异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样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在企业文化形成和建设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点:

2.1 忽略内涵,注重形式

在国内,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划分的层次,从核心到表面依次有基本假设、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是各种表现方式,包括活动、英雄以及各种符号等。企业文化的普及不能仅靠企业文化活动和一些形象设计。

2.2 等同于企业精神,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人的认识是企业文化的宗旨是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灵魂,而与企业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其实,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而不能将其脱离企业管理。

2.3 忽视个性和创新

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一件标准化的商品,具有标准统一的外观,更不是口号、标语。一些企业存在彼此企业文化雷同,缺乏企业鲜明的个性特色、独特的风格。每个企业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侧重点、价值内涵、基本假设加上类型和强度,这些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创新常被用在商务模式上,在企业文化上创新也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独特之处。此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还是要来源于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基本假设及价值层面,结合员工的整体素质,可从接受度层面提出。

2.4 视为传统文化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就是企图用儒家思想或是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曾经是具有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在古代运用与于指导当时商业的经营管理。时过境迁,依旧想要通过传统文化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这在实践中一再论证是不可取的。

2.5 一厢情愿的企业文化

这类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喜欢纯粹从自身特点,甚至自身利益出发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并未考虑过员工能否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难以贯彻下去的。企业文化不同于规章制度,不是靠设计出来就能执行下去的。所以创建成功的企业文化绝不能一厢情愿,在别的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在自己的企业未必适合,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业的性质。

2.6 重国外引进,轻历史挖掘

改革开放之后,外商在携带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文化”。一些企业盲目的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加以套用,而忽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费用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延长了企业文化建设时间,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企业领导存在着崇洋迷外的心理,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盲目跟从,浪费了资源。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环境文化的背景,例如说国家传统文化背景、行业产业背景以及自身独特背景等,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 企业文化从宏观方面分析的关注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辅助企业是否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如何能提炼恰当的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并加以运用,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相生相伴,茁壮成长,首先我们要分析以下几点:

3.1 从社会原因分析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尝试创新容易理解为企业自身可以决定的事情,然而,来自于大形势的趋势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对下一步的行业发展目标的预期,计划实施的方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这几方面如何协调,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如何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些不仅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

3.2 从经济基础分析

企业文化是高级文化管理模式,它适用于企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国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源于这些国家是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实力强健的大集团企业中,像小型企业是完全没有必要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一则因为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才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二则因为企业文化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有高素质的管理层,强有力的执行层,才能塑造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3.3 在研究方面

与国外1980年到1990年期间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以及对企业文化应用研究相比较,国内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单薄,迄今我们的研究还停留在粗浅阶段,严重滞后于企业文化发展实践。我们没有数据研究理论支持,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应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又不够深入,导致在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推动力。这和国内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建设中,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采用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有直接的关系。

4 运用需把握的关键点

面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用机制,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把握我国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的发展方向,加强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企业文化作用机制建设中的科学理论指导,特别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4.1 构建体系模型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文化,研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文化应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便于制度的实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文化要起飞,更要落地。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应用型文化的基础上,围绕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展开,支持战略的实现和文化建设。

战略导向型的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入驻企业后,对企业进行文化调研、访谈、座谈、综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秉承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将原有企业作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4.2 提炼文化因子

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文化建设具有不同的影响,有对应的文化因子。文化理念体系构建是在对三个阶段的调查、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局及系统分析,前瞻性的提出文化理念体系。

4.3 创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能促使企业永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常见的企业价值观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结合这些基本价值观创建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本的内涵体现在人文精神上,促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人本的内涵表现在人性思考上,尊重员工,满足员工需求,人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人本思想采取的是关心员工生活、交流情感,关注人的各种需要,尊重人的主体意识;采取的是人本管理,就其职能而言就是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人本注重人的价值,注重内协外争效应,注重人的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并举,因而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2)责任。员工的责任来自对企业的忠诚,意味着我们必须恪尽勤勉,献身事业,积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承诺。责任同时需要必要的牺牲和奉献,意味着舍弃个人或局部的利益来成就团队的利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使企业发展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

(3)和谐。和谐是指加强沟通与协作,追求员工、企业、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和谐意味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整体与个体和谐的良好氛围;和谐院所的发展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充分认识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协调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关系,协调产业布局与发展速度,实现整体的持续发展。

(4)进取。进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进取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进取是一种动力,以一种永不服输、不甘人后的赶超精神,是一种敢于破解难题,克服困难的勇气。

5 企业文化的运用的具体实施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理念一定是全员的理念。不只是高层或老板的个人理念。推行时要注意:

5.1 全面推广

(1)寻求具有广泛性的正面理念;

(2)加入企业宣导的价值观;

(3)将汇总提炼的理念观点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征求全员参与,走民主的道路;

(4)征求专家意见,凝练升华。

5.2 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

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都尽可能的理解领会,让理念深入每一名员工的心。具体形式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如果能借助媒体更好。

5.3 印制成册,讨论学习

把理念以及由此理念派生的理念系列,结合企业的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使之标准化后印制成册,成为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可以浏览学习讨论的标准。

5.4 让理念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企业文化需围绕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行为识别、操作流程等建立,并做好融会贯通工作。加强培训,加强监管和技术防范,带领全员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透过员工的行为能看到企业理念的精神支撑。

5.5 坚持不懈,必有成效

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重复企业文化的理念,通过日积月累,必将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并逐步体现出来,形成企业整体统一的行为识别。

5.6 伴随发展历程,识别企业文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在创业初期,企业难于有完整的理念识别系统,企业的理念不是朝夕之功,它是在每一个企业员工身上的烙印,在企业每一角落链环上闪烁的光芒。真正的企业理念会深深融入到每一组织成员的思想深处,物化为每一个经营管理的细节。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亦要注意理念的一致性,理念悬差太大者不容易共事。

6 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没有大的发展前途。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中,深入到员工中,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发展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作用机制。让企业文化之花在企业中越开越盛!

参考文献

[1]陈红玉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2006

[2]张庆国等《企业形象与文化落地》【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叙述塑造企业文化的程序,重点根据我国企业文化塑造的现状,论述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准则、企业形象的集合体。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企业发生凝聚作用、激励、协调、约束和形象塑造作用。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对企业经营发挥这样积极的作用呢?这是理论界和实业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文化塑造的现状分析

实践中,对于为何要进行企业文化塑造存在着众多误区。

1、多数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打造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这些企业一般在进行企业文化工作之前就会让人们知道他要做企业文化了,并且其企业文化工作本身也大都是为了公司宣传所需要。

2、部分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灌输企业领导或上级的指示。这些企业中,企业文化工作主要就是宣传领导本人和领导的指示,甚至把吹捧领导作为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工作。

3、部分企业塑造企业文化是为了跟风。因为大家都在做,且还是美国、日本传过来的理论,多少应有些好处吧,凭什么我们不做,至于目的作用什么的,以后再去考虑。

4、部分企业塑造的企业文化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些企业的立意都比较高,也按照塑造的程序走,可以说中国企业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作了较多的有意义的探索,但在企业文化塑造的成功案例却不多,有的企业在兴旺的时候把企业文化当作口头禅,而一旦遭遇危机,却又发现,企业最缺乏的仍是企业文化。有的企业确立了一整套冠冕堂皇的价值理念体系,但只要一认真起来,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表里不一。

二、塑造企业文化的程序

1、动员宣传,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首先,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有共同的理解。可以通过讲座、媒体、参观的方式统一大家的认识;其次,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目的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就不一样;有的是塑造企业高品位形象;有的是改变企业现存的不良风气;还有的是为了打造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2、梳理文化理念。由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因此,在员工对企业文化大致有所了解以后,就可以着手企业文化理念的梳理。它包括:先聘请专家对高层进行访谈,然后通过问卷或座谈或访谈,讨论或专家引导等形式缩小员工认识上的差异,形成理念初稿,再围绕基本理念,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

3、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和落实。短期宣传可以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宣传专题会议、优秀员工引导其他员工、板报、组织案例讨论、树榜样等形式进行;长期宣传印刷企业文化宣传手册,达到人手一份,要求员工反复学习。企业文化不是企业门面的装饰品,而是指导员工行动的指南。因此还必须要求付诸行动,使企业的行为与理念保持一致。

三、企业文化塑造的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对企业文化塑造应该报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企业文化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成果?根据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理论,可以把它归纳为一句话:即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如果将其细化,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企业文化塑造是为了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首要使命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当环境变化时,还必须能够适应。企业文化塑造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个目的。在企业文化塑造中,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对内部的凝聚力,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

(2)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即主动的适应和被动的适应,主动的适应环境能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且适应能力越强提高的越多,被动的适应则会造成经营的停滞或危机。企业要想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之不断完善与更新,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等到环境逼迫企业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为时已晚。

(3)企业文化是为了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延迟长。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人类无法改变这个规律,但可以将这个周期的时间延长。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一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来长期保证企业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承,使企业避免受到个人及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

2、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评估。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是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文化塑造的成败。在确立和落实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企业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充分的认识。

(1)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观。企业在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那是不是你真正的价值观,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去贯彻落实这个价值观的思路和决心。比如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那么就要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出于内心的对员工的尊重,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来落实这个价值观。

(2)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多数企业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了共识,这里的大环境包括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顾客、员工、国家、社区等可以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企业应该考虑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企业价值观不仅不能和企业环境产生冲突,还应该对企业各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3)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塑造企业文化时,A公司聘请了另外一家企业的专家,参照他们企业文化制定了一整套自己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建立了一套鼓励创新与竞争的管理制度,塑造企业文化大功告成。可是A公司为了什么去确立核心价值观?员工接受这些价值观吗?顾客会怎么看?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何谈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企业必须经过多次的调查探讨,确立了适合其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以“亲和、自然、和谐”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很快就能得到员工和顾客的认同。

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价值观也一样。因为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在确立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企业环境因素,确立有自己的特色并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并对企业经营产生促进作用。

3、由谁来做企业文化塑造工作。企业文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下,企业领导和工会系统肩负者企业文化方面的职能,很多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而对企业文化稍微重视的企业,也只是将其挂靠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会或营销部门,也就造成了企业文化工作不系统、不持续,进而使企业文化工作成了摆设,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价值,甚至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系统的整合企业文化工作,就极容易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文化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往往付出了较多的资源和精力,但企业文化并无显著的改善,比如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做宣传,但其品牌却鲜为人知。

(2)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文化的真正目的就是提高经营绩效,但如果期望企业文化能对经营系统发挥正面作用,就必须做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体系的协调。

(3)企业文化工作甚至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企业每个部门对企业文化的立足点不一样,比如有些以营销部门为主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重点放在对外的传播上,但内部建设没有跟上,这样的企业极容易因为外强中干而导致危机。

鉴于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应该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主持企业文化工作,其主要履行如下职责。

(1)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文化工作也是这样,应该由企业文化部门根据企业整个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企业文化战略及计划。

(2)企业文化运作管理。企业文化塑造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并且企业文化还应落实到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企业文化部门应对整个企业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根据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战略作出修正与调整。

(3)企业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企业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企业的事业理念应随之不断完善和更新,否则就会出现经营的被动及危机。由于企业文化系统与环境的水融,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要比企业战略及管理系统高。因此,企业文化系统要先于战略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判断,进而通过自身的变革来促进战略和管理变革,使企业长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

企业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作,必须把企业文化当成企业每时每刻的工作,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否则就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从而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同时企业还要确立正确的思路,采取专业的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塑造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真正的长期贡献。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企业文化;软实力;价值体系.

油田企业需要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用企业文化建设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油田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对油田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凝聚力.

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它是一个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方针。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目标,设计和改进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成为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1)提炼核心价值观。油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油田企业健康发展,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油田企业在提炼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两个方面:第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油田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三高一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突出和谐主题。油田企业坚持以“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理念作为指导方针,突出和谐企业建设。通过开展生态和谐、家庭和谐、工农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企企和谐为内容的“六个和谐”创建活动,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油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企业方向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定位,关键在于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和企业其他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若想让油田员工从思想上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员工从感情上的认可,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引导、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就必须将核心价值观延伸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理念中,演化出适合企业的质量观、人才观、安全观等观念,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总之,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到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渗透到管理的每个环节,使无形的理念转化为有形的力量,做到软硬结合,物质力量和精神食量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开创了“敬业,竞争,境界”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思想,形成以“岗位观、分配观、贡献观、成才观”为内容的主体意识思想,可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3)形成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核心价值观要以广大员工为主体,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和认可了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理念,才能算真正地树立了企业价值观。因此,在促进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必须积极克服口号化、标语化、文字化的宣传倾向,提高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生产作业标准、岗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度,真正的让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指导生产实践。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取得广大员工的理解认同,让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还要对形式、方法和载体进行不断的创新,提升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其进入车间、到员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2 丰富文化内涵以增强感召力.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激发企业文化的创新活力,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凸显企业文化的真正价值。

(1)紧扣油田发展,创新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可以带动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又能促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水平才能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油田建设初期,靠着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提出了先进的管理观念。例如在“大会战”年代,油田员工靠着“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精神信条,支撑起了国家的油田事业。在能源形势严峻的时期,油田员工又以“奉献能源、创建和谐”的精神理念承担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责任。综上所述,只有紧跟时展,把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油企的整个发展过程,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联系油田实际,创新文化内容。随着油企各方面环境的日益改善,企业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员工素质有待提高。此时企业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结合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各部分的发展潜力,启发员工思想,愉悦员工身心,给员工创造出舒心的工作环境。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理念,总结实际生产中的安全经验,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宣传节约理念,推广节约技术,树立节约榜样,鼓励员工的节约行为;创新企业文化,结合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增强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引导员工把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融入到伟大的石油事业中。

(3)适应油田需求,创新文化形式。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传播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形式。企业文化的改革创新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改变,同样也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满足不同个体、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如今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员工价值诉求趋于多样化,企业定位不断调整,需要加快企业文化多样性的开发,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规范,凝聚企业各部门的力量。企业在继承并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过程中,不断的为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注入新的给养和活力,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概念和种类,为企业文化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3 拓宽文化传播途径以增强影响力.

近年来,声像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和文化市场蓬勃发展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1) 借助信息网络,实现油企文化的智能传播。计算机网络具有便利、快捷、交互和高效的优点,可以实现企业文化传播的智能化。首先,企业文化如果想要达到引领员工思维理念和价值趋向的目的,必须使企业文化宣传手段更具体形象,更具有针对性,并且通过智能手段提高宣传效率。其次,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企业文化往往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可采取在公司网络上开设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栏、优秀企业文化作品展示板块的方法宣传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理念。

(2)利用影像技术,实现油企文化宣传教育。

一直以来,油田企业文化都仅仅依靠文字去宣传、传播,宣传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很多文字的东西都可以制作成音像制品来进行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宣传更生动、更具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可以利用内部的油田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开展一些宣传企业文化的节目,不定时制作一些音像制品分发给企业员工,引导员工认识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带领员工学习其他知名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使员工了解当前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音像制品使员工更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现状的了解,认清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蓝图设计的积极性。

第1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对策

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特点

(1)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高速公路文化本身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它既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管理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将对整个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企业必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要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强竞争力,而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凝聚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现状

2.1.1核心层面

公司确立了 “以路为家,勤勉敬业,追求卓越,共铸和谐”的企业精神,以“红色”领航,“绿色”,“金色”服务为文化理念,以“司乘提供全程服务、为员工搭建广阔舞台、为社会创造最佳效益”为公司宗旨,“ 安全畅通,增益增效”的企业使命,“奋斗创造未来 ”的企业价值观,“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科学管理样板路,全面建设文明服务品牌路,精心打造绿色生态示范路”的企业愿望。

2.1.2中间层面

企业文化的中间层面就是公司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制度层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策划相关机构,以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逐步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公司以“规范管理年、服务基层年、成效显现年”活动为主线,不断完善管理章程。

在行为层面,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公司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如江西高速摄协和泰和管理中心在井冈山站联合开展“映山红杯”江西高速风采摄影采风活动等。

2.1.3表层

第一,抓好道路保畅,服务保障有了新提升。全面展以桥梁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整改率达到99%,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规范服务区管理工作,提升职工服务水平。如为全面提升所站收费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收费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吉安西管理所开展了映山红杯”收费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技能竞赛。

2.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精神层面

一是企业文化宗旨认知不足。公司员工对公司宗旨的内容认识模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无关,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二是一些单位将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体,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协助单位搞好党政思想工作,或是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搞文化活动,唱赞歌;三是公司个别单位没有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很少规划公司长远目标。

2.2.2制度层面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贯彻力度不够。在调研中,很多员工表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注重表面化,只重视在领导讲话或在大会上不断提及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对于制度的建设,员工的培训,职业规划没有较高重视,没有把员工学习作为一个考核的目标,不太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交流。

第二,沟通渠道不畅。在调研中,不少员工表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向上级及时反映,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不同意见不能很好的同上级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2.2.3物质层面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趋同。企业文化没有反映公司自身的特点,虽然同属交通行业,但是与不少同类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大同小异,缺乏自身个性,本地区的特色。同时公司各部门没有在公司精神的引领下,协同行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掘属于“江西高速”的企业文化。

3、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对策

3.1优化企业制度的设计

在进行现有制度与文化理念的整合时,首先把握现存制度和企业理念的主题思想,然后比照两者是否一致,若完全契合,则此制度就应巩固和发扬光大,否则进入制度的修订程序。深入一步找出问题的所在,是表述不准确,还是考虑不周到,亦或是根本上就背离了企业文化。针对不同的缘由,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接下来将修订后的制度公布于众,调查员工的反应,不断修正,直至员工表示接纳,此制度便正式出台。

3.2提升物质文化的水平

企业文化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推进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物质文化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活动场所、路容路貌、站容站貌等建设。江西省高速高速集团可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聘请专业策划机构对企业形象和外显文化进行设计,以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专用字体、专用色为基础,向企业内部的办公用品、品牌、旗帜、员工制服等方面全方位辐射,形成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不仅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而且可对物质文化的理念传播功能重新强化和整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实施保障

一是要建立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常设组织。该机构的职能应该包括:编制、实施、检查、完善文化发展规划;全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负责 CIS 的宣传贯彻、培训和指导;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员工行为规范的训练及检查工作,负责员工意见箱的设置并收集、整理和传达意见;组织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工作;策划、制定、完善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负责企业内部报刊、BBS 等的编办工作。

二是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建设专项经费,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的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员工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并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员工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形成共识。

4、结束语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它既能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确定的文化态势和目标上来,又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既能起到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作用,又能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刘霞.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第14篇

论文摘要:企业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企业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目标。文章针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从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环保效益角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1.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和则兴,乱则败”,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则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因而研究人力资源和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使员工具有较多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企业文化业是员工之间联系的扭到,使企业员工促进沟通,增强交流的向心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1]。因而在进行和谐发展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公司文化的教育,是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继承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文化。

2.1树立企业和员工均能接受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地发展。例如定义企业的价值是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公司和全体员工的富裕,将是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2.2营造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中,政治的影响是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员参入。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团队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多渠道、多部门沟通渠道,促进爱企业、爱集体、爱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

3.企业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3.1经济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中,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1)绩效考核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在人力资源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则体现在奖惩制度上。

(2)测评与评估管理

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管理者通过测评与评估,可以对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智力投资,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社会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做“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1)强化人员的培训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以适应和谐发展的需要。人员的培训教育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形式。

(2)完善社会保险体制

员工有较高的人身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制是合理运用社会保险中各个方面的保障手段,从而维护并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转贴于

(3)动态管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规范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机制,最大化开发员工的人才潜能,需要实行竞争机制,给其一种使命感和危机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3]。

3.3环境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既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主导的发展。因而,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使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管理

打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健康管理,这是员工爱岗敬业,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指标。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有效地调动了个人及组织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改善效果。

(3)对员工的精神健康管理

①提供较好的福利与待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不仅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力资源,还需要精神健康的人力资源。因而,提供给员工较好的福利与待遇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促进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人文关怀

注重对员工关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到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人人平等友爱的公司文化和氛围。

(4)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热爱、理解员工,做到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才可能产生共鸣,从而成功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力资源的个人利益,才能做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15篇

论文摘要:企业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企业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目标。文章针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从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环保效益角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1.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和则兴,乱则败”,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则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因而研究人力资源和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使员工具有较多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企业文化业是员工之间联系的扭到,使企业员工促进沟通,增强交流的向心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1]。因而在进行和谐发展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公司文化的教育,是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继承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文化。 

 2.1树立企业和员工均能接受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地发展。例如定义企业的价值是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公司和全体员工的富裕,将是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2.2营造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中,政治的影响是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员参入。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团队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多渠道、多部门沟通渠道,促进爱企业、爱集体、爱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 

 3.企业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3.1经济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中,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1)绩效考核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在人力资源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则体现在奖惩制度上。 

 (2)测评与评估管理 

 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管理者通过测评与评估,可以对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智力投资,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社会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做“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1)强化人员的培训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以适应和谐发展的需要。人员的培训教育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形式。 

 (2)完善社会保险体制 

 员工有较高的人身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制是合理运用社会保险中各个方面的保障手段,从而维护并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动态管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规范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机制,最大化开发员工的人才潜能,需要实行竞争机制,给其一种使命感和危机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3]。 

 3.3环境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既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主导的发展。因而,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使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管理 

 打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健康管理,这是员工爱岗敬业,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指标。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有效地调动了个人及组织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改善效果。 

 (3)对员工的精神健康管理 

 ①提供较好的福利与待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不仅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力资源,还需要精神健康的人力资源。因而,提供给员工较好的福利与待遇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促进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人文关怀 

 注重对员工关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到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人人平等友爱的公司文化和氛围。 

 (4)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热爱、理解员工,做到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才可能产生共鸣,从而成功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力资源的个人利益,才能做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