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护理论文范文

医院护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护理论文

第1篇

1.1护理人员的招聘

我们在以军人护士为核心的基础上,从各地方护理院校招聘部分护士并进行相应聘用考核。首先,对应聘护士进行人文素质测试;其次,进行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综合考核;最后,考察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的灵活性。

1.2聘用护士的岗前培训

我院于1991年7月成立了护理培训中心,中心隶属于护理部,由护理经验丰富的优秀军人护士长任队长。此中心主要负责对部队、地方实习护士以及新招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和军事化日常管理。

1.2.1护理人员岗前军事化培训

我们对被招聘的护士先进行1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学习,主要是提高被招聘的护士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建立了早操制度、夜间查房制度、内务卫生评比制度和请销假制度等。

1.2.2护理人员岗前护理技术培训

针对被招聘的护士工作经验少,技术操作不规范、工作作风不严谨等问题,在其上岗前做好岗前培训与考核工作。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护理人员任教员。授课内容包括:①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教育。②基础护理培训。③心理护理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3]。所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予以辞退。

1.2.3护理人员岗前亲情护理服务培训

首先,要端正对患者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为患者服务的位置上,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要公正地看待患者平等、合理的医疗权利,要热情相迎,以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及家属,及时安排好床位,主动介绍病房的设施和环境,维护患者家属合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最后,要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住院环境,让住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及时改进护理计划。

1.3被招聘护理人员的再培养

1.3.1狠抓护理技术比武和新型护理技能培训

主要包括整体护理技术、重症监护协作网络技术、联络会诊技术以及专科特护技术、定点定人监护培训等。护理技术比武和新型护理技术的学习,使被招聘的护士能够紧随医院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式下的护理需求。

1.3.2组织被招聘的护士外出进修和学习

根据招聘护士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3年以后,对工作积极、塌实苦干的护士派出到全国各大医院(总院等)和护理院校(三医大和四医大等)进行深造和学习,先后选派了60余人次,护理人员的进修和学习带回了她们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1.3.3鼓励被招聘的护士重视临床科研和撰写论文

护理临床科研一直是我院重视的问题,因为进行临床科研和撰写论文是一个总结护理经验和提高护理水平的过程,可以把临床护理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提高护理质量[4]。

二、如何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1为年轻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住宿环境

2.2更新护理观念重视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

社会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有重医轻护的偏见,使得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而且相当一部分医院的领导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而忽视了新型医护关系的建立[5]。我们的观念是,医护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换、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医生、护士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同一任务,他们之间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不存在高低贵贱的问题,实行待遇和福利平等对待,以工作成绩评优劣。

2.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式下,聘用护士的工资和奖金是她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工资方面,我们按照国家对聘用人员的工资等级发放;奖金方面聘用护士和军护及医院职工同等待遇,工作成绩突出另外奖励。而且我们还注意不断从聘用护士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典型,并做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对被评为“优秀护士”的聘用护士除给予通报表彰外还要给予500元的物质奖励,对为医院建设做出突出成绩或为医院争得突出荣誉的聘用护士给予提高工资档次的鼓励。

2.4军护和聘用护士平等

对待聘用护士在医院享受与军人一样的政治待遇,聘用护士和军护平等开展“优秀护士”竞争活动,评选比例相同。从而消除了聘用护士的雇佣思想和临时观念,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1培养护士“以人为本”的亲情服务理念

3.2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整体护理管理体系

3.3严格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全体护理人员能自觉地维护护理质量。

四、体会

第2篇

1.1对象

随机抽取企业医院临床护士193名,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文化程度:中专46名,大专79名,本科68名;技术职称:护士58名,护师59名,主管护师76名;护龄<10年49名,11~20年105名,>21年39名。年龄:<30岁99名,31~40岁70名,﹥41岁24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本资料,伤口护理认知及需求情况。

(1)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科室等;

(2)伤口护理认知及需求由4个大项20个小项组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6.5%。

2讨论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2病例,其中2010年1-12月438例为常规护理组,男242例,女19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138例,骨科91例,泌尿外科84例,普外科72例,消化科53例;2011年1-12月,594例回顾总结护理管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并强调护理告知重要性,其中男312例,女282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202例,骨科123例,泌尿外科92例,普外科90例,消化科87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病型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主要开展基础护理,如病情观察、并发症对症护理,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同时从制度及管理章程上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

加强提高各科室护理人员在临床中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以及院内培训,老护士帮助新护士等。同时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增强学习氛围,对各科室护理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省略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操作环节,增加工作效率,护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并对护理报告进行细致与规范,工作中发现不合理以及缺失的内容,及时补充修正。由于各科室工作流程大致不同,因此以各科室情况进行独立管理,而成功科室经验可互相推广。

1.2.2强化护理队伍的人才管理

在本院整体护理人员在学历中有2000年之前90%左右为中专相关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到至今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并为相关专业院校毕业,中级以上护师也较之前提高半数以上。可见建立合理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在本院进行对周边县市护理院校收取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同时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各类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在各科室设立奖金及教育资金,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进行继续教育的护理人员以及取得中以及上护师职称人员进行奖励。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服务意识,在各科室保持护患关系和谐。

1.2.3强化护理队伍建设

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有卫生局颁发的护士资格证,无此证的人员严禁投入临床工作。由于各相关院校的护理系均无细致的分科,因此到本院各个科室后应充分学习该科室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各个科室均应进行心理、营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根据各科室情况定期举行集体学习,增强学习氛围。

1.2.4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管理和报告

将护理整体流程进行合理规章制度的规定,同时各个科室相关情况进行附加制度,两种制度不得冲突,如出现冲突情况,以各科室相关情况为准。有了此项制度可以合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及工作流程,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遇到问题逐级上报。改善科室护士长一人独揽的情况。可在每个科室设定白班负责任及晚班负责任,而护士长尽听取这两位负责人问题汇报即可,大大提高了问题处理速度及执行力。在操作技能中需要严格进行规范和执行,如无菌操作以及三查八对等操作原则。规范各级护士及护师的护理报告,由于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对每个流程的护理报告均按照规定模式进行,方便检查及统计,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患者护理过程,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与患者信任关系,并为不同病情患者进行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各个科室进行有必要合理的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对其责任护士进行点评及意见,如有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对门诊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耐心,明确引导就诊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以患者的问题为首位。

1.2.5规范各项奖励机制

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等,合理地安排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使护士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科室采用了弹性的排班机制,护士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提出班次需求,在不影响科室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她们的需要,但在手术多时,又做到随叫随到,从而使有限的护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遇到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主动关心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能量补充,从而使她们精力充沛愉快地投入临床手术之中,确保临床护理安全。临床护理的工作杂而琐碎,面对来自患者各种各样的诉求,护士长多与护士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体谅护士们的辛苦和压力,对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解,从而能更加热情饱满的投入到临床护理中去。及时表扬工作勤奋认真的护士,除了精神鼓励外,并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在奖金分配方面、手术站台补助方面,打破平均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从而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团结战斗团队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学软件包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强化组的本院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加强组患者对护理部工作满意率高达97.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本地区5所医院工作满1年的护理人员533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2所。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基本情况、1年内针刺伤发生情况、针刺伤发生后处理情况等,调查问卷发出后次日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533份,实际回收469份,回收率为87.99%;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9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描述各级医院发生针刺伤的例数和发生率及针刺伤发生的工作环节的构成比。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情况

450名护理人员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的有175人,发生率为38.89%,其中发生针刺伤1~3次的有148人(占84.57%),4~6次的有22人(占12.57%),7次以上的有5人(占2.86%)。

2.2不同等级医院发生的针刺伤情况

各等级医院护理人员中,一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以三级医院最低,为27.31%。

2.3针刺伤的处理

发生针刺伤的175人中,有161人尽可能挤血、清洗、消毒,占92%;有13人处理措施不规范,占7.43%;有1人未作任何处理,占0.57%。

2.4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态度

发生针刺伤的175人中,有46人及时上报,占26.29%,129人没有上报,占73.71%。没有上报的原因是:工作繁忙(占26.17%)、认为没必要(占18.22%)、无传染性(占17.29%)、上报也没用(占15.89%)、已接种疫苗患者(占7.94%)。

3讨论

3.1本地区护理人员过去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为38.89%。

国外研究报道,有8.2%~18.0%的污染针刺伤中患者确定有1种以上的血源性传播疾病,还有近30.0%不能确定其传染性,由此可见,本地区护理人员正面临着因针刺伤造成的潜在感染的危险。但本地区护理人员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王洪娈、陈火美等报道的90.8~92.2%的发生率。

3.2各等级医院中,三级医院的针刺伤发生率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一、二级医院针刺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侵入性操作缺乏标准操作流程,医院对针头回套、针头毁型等未严格杜绝等。被调查的一、二级医院虽已按要求配置了利器盒,但为节省费用,大多未规范使用,存在利器盒过满、回收使用、放置数量不足等现象,临床诊疗活动中产生的损伤性利器未能及时回收,医护人员裸手运输,或丢弃在治疗盘内与其他物品混放的现象较普遍,这些不规范操作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丢弃、运输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3.3调查发现,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加药、注射、处理针头等操作时

其中,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居首位,占49.76%,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加药时发生针刺伤针头未被污染不同,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发生针刺伤危害极大,针尖往往已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尖传播,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处理针头发生的针刺伤主要发生在丢弃针头、针头回套、针头毁型、更换针头、运输针头等环节。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医院,医院管理部门应从针头处理各环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风险和发生率:(1)规范侵入性操作安全防护措施,不裸手带针行走;不将污染锐器与其他废物混放;严格杜绝针头双手回套、针头毁型等不规范现象。(3)取得院级领导支持,在院内推广利器盒的使用,利器盒支出不记入科室成本,合理配置利器盒,规范利器盒的使用。(4)加强临床操作过程监管,发现不规范处理针头现象时督促整改,跟踪评估整改效果,做到持续改进。(5)根据医院实际酌情配置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穿刺器械,同时医院应根据针刺伤发生情况从完善侵入性操作标准操作流程,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临床操作过程监管等来降低各环节的针刺伤风险。加强护理人员实践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强化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操作技术,进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3.4从针刺伤发生以后的处理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态度来看

针刺伤发生后护理人员大多能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但针刺伤后的上报率较低,仅占26.29%。可见护理人员虽然已接受过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对针刺伤的危害的认识仍然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应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4小结

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第6篇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讨论

第7篇

1.1缺乏护理管理组织

护理管理组织缺乏是乡镇医院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乡镇医院中没有专门负责护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员造成。乡镇医院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没有护理工作的亲身经历,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不能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医院管理人员通常比较繁忙,使得其关注重心没有放在护理工作上,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低,从而影响了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1.2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较低

根据以往走访乡镇医院的经验看来,很多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偏低。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其中极少数人员经过短期护理培训,多数护理人员未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医院中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考核,使其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

1.3护理质量不高

由于乡镇医院中没有专业负责护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员,再加上人员配备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培训或再教育,使得护理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导致整个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距省卫生厅对乡镇医院规定的护理标准有很大差距,有的乡镇医院甚至出现了为迎接上级部门的质量检查出现形式主义等情况。如有的乡镇医院在上级部门质量检查时,为迎合上级部门检查而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护理服务,但上级部门质量检查后又恢复到原来护理质量不高的状态。

1.4护理人员受情绪影响较大

乡镇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环境差、设备落后、待遇较低及乡镇医院领导不重视护理工作,使好不容易分配来的护理人员都在想办法去条件好、设备先进、人员多、环境好的县级医院,使得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突出,乡镇医院也变相的成为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培养基地。这种情况影响了乡镇医院整体护理人员的情绪,使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造成乡镇医院护理质量不高。

2乡镇医院护理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完善乡镇医院护理管理组织工作

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体系中重要内容,医院工作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而护理工作又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因此重视乡镇医院的护理工作是必要的。肖桂华调查显示:某城市社区的人均医疗时间仅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为31.5min,城市社区医院的护理情况尚且如此,乡镇医院的护理情况可想而知。护理工作是否能够满足患者需求和医疗需求,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进而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故医院必须培养出有能力、业务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干部,让护理管理干部有计划、有条理地制定出科学护理制度,在护理人员遵章守纪的同时尽量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乡镇医院护理工作全面开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质量。

2.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无论对于那个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就不能带来高质量的成果,尤其在知识结构相对较低的乡镇医院,如注重人才的培养,就永远跟不上社会进步和时展。因此,乡镇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工作,并给予护理工作大力的支持,打破传统弊端,用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思想观念,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医院的护理质量。

2.3构建科学考核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竞争意识

考核制度在各个行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人员和企业都有积极影响。乡镇医院中也应构建一个科学的考核制度,并将制度切实地落实到基层,以增强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护理管理干部根据制定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业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建立护理人员个人技术档案,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奖优罚劣,让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竞争意识,督促护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用良好的服务和专业的护理去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和医院的认可,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

2.4上级部门重视和支持

要全面提高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离不开卫生系统上下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乡镇医院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调度,避免出现人员外流和来源不足的情况,然后适当的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以安抚人心,稳定乡镇医院的护理队伍。乡镇医院还应切实解决硬件设备落后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稳定地发展乡镇医院的护理事业。

3小结

第8篇

1.1一般资料

急诊科为综合性急救专科,由院前急救、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清创缝合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输液室组成,在编护士33人,年龄20~41岁,平均26.4岁。学历:本科10人,专科21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18人,5~10年9人,>10年6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14人,护士16人。

1.2方法

1.2.1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

由于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因此建设团队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建设的基石。目标的确立为团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一个杰出的团队精神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目标在未实现时,作为一种期望,它激励着每一位护士为达到目的而不断付出努力。本科的团队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同时兼顾医护自身的身心需求,建立和谐团结的急诊科。在临床工作中,贯彻医院护理核心价值观,让每位护士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鼓励护士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团体事务,鼓励护士的进取心、注意发现优点,因人而异,帮助其设定自我实现的进步目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安全,达到科室、患者双赢的效果。

1.2.2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管理

根据急诊管理区域特点,科内人员梯队结构、每位护士个人特点,通过新老搭配、团队互动、以老带新等方式,将整体工作目标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实行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在管理方面科室根据急诊工作范畴及管理区域情况,分为急诊抢救组、留观护理组、重症护理组、门急诊输液组,每组设立一名护理组长由N5级护士承担,科内护士每人隶属于一个责任小组。组长负责本专科业务培训和操作培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组织学习,护士在完成个人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积极参加与所属小组的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室“人人都是质量控制员,个个都当护理管理者”的群体意识氛围,在各项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培养团队成员对组织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性和责任感。

1.2.3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团队进取精神

因为人才结构应呈正三角形金字塔式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才最稳定。所以,先进的护理文化和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科根据医院护理部培训计划与科室实际结合,制订了专科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考核计划,利用每周2~3次的晨间提问,培养护士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每月1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课,培养护士不断更新、强化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每月1次(质量讲评会、护理教学查房、护理质量反馈分析、护理病历讨论)等内涵学习,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作出好的分析,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行为习惯。每季度1次的科研论文讨论会,培养护士积极思考、主动钻研的创新能力。每年安排1~2位优秀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回科后,要把学到的经验、知识与大家分享,取长补短,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1.2.4开展团队技能训练

急诊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突发事件多、应急问题多、因此团队协作精神在急救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可以考察到护士对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会使低年资护士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科室开展“批量病员抢救预案”演练比赛,通过甲、乙、丙、丁护士的分工配合模拟,使护士领悟到行动一致、配合密切的重要性。在平时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名护理人员都有不甘掉队的紧迫感。同时,在能力培养上各有侧重,积极促进个人发展。动手能力强的护士鼓励其参加科内及院内外的操作演示和比赛活动;富于表演力的护士支持其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活动;善于表达沟通的护士推荐其参加科普知识讲座、院外义诊、社区培训等公益活动。急诊工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团队技能训练活动,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集体力量的魅力,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以利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个平台的成功搭建,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科室形成了“人人尊重知识、人人争做人才”的学习氛围。

1.2.5落实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得以落实,做到有理可查。科室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科室工作开展情况,制订科室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如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抢救患者病种流程、责任制护理工作流程、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等采取发动大家全员参与,建立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对原有的已不适用的各班工作程序进行改造。由于工作流程是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制订出来的,是人性化的特点,因此,护士在实施中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1.2.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位专家说过,团队精神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间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熟悉又是以共同生活为基础,这就形成了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也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流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中积极采纳各项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使护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作用,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2结果

通过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满足了护士爱及归属的需要,强化了护士的团队责任感、进取精神、协作精神,促进护士的个人发展,同时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3讨论

3.1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队协同工作的精神。如果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团队精神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诊这个高风险的护理专科,急诊护士必须昼夜不断地为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常常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快速作出反应,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环节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团队精神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建设过硬的护理团队精神作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才能更好地统一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护士的思想和行为,使护理单元这个团队充满活力,自觉肩负起工作和责任,为一个共同的护理目标而努力。

3.2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

培养护士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个人修养、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到语言统一规范、服装统一规范、礼仪统一规范、规章制度统一规范,要将这些逐一组织落实。作为护理团队核心力量的护士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在语言的统一方面,本科要求每位护士均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在服装统一方面,不仅要求统一着装,而且统一佩戴发结;在礼仪统一方面护理部多次请专业教师和礼仪大师为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规范文明礼貌用语;在规章制度统一方面,本院职工人手一册院制度汇编。护士不仅是卫生领域的卫士,而且最贴近患者,要求更应严格、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和技术规范是起码的要求。因此,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团队精神建立的基础。

3.3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团队精神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团队精神的核心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谐相处;二是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每个团队成员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份子,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系在一起;三是团队精神的精髓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急诊科护理队伍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医生的好评与肯定。急诊是当今社会医疗纠纷一触即发的敏感部位,但在近两年优质的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患者满意度稳步上升,纠纷投诉率明显降低,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3.4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团队配合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沟通带来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信任促进合作,护士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心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如本科每月组织护理病历讨论、教学查房,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鼓励护士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3.5提高团队协调能力有利于护理组织效能实施

第9篇

1.1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提升医护人员护理的水平:医院领导要积极培养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的理念,务必将优质护理理念传达至每位医护人员,统一医护人员的护理观念;院方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从而深化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的意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优质护理责任轮班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上,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2)提供优质的病房环境:对于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相关主治医生,进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护理人员还在病房和走廊上设置便民座椅、纸笔和电话等;并在楼梯和地滑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语。对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应为其介绍病房内其他病友,并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更换床单,做好病房内的消毒工作。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基层医院患者多因无法耐受疾病而就诊,其心理的恐惧和害怕等情绪更甚,因此,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与患者多交流和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还可询问患者的生活,翻阅患者的病历,告知患者医院治疗该病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给予疏导,同时,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能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待或接受治疗。

(4)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来自于农村,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理解的能力较差,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翻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和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温和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嘱患者及家属需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私自增减用药的剂量。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认真、详细的向患者说明,给予患者相应的尊重,进而增强护患关系。

1.2评定指标

护理后,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具体评定的内容有:入院的介绍、服务的态度、操作的技能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实行百分制:分数高于84分为满意;分数在60~84分之间为一般,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X2,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8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第10篇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女性护理人员,共4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7.5±5.3)岁;学历:中专学历0名、专科学历4名、大学及以上0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

统一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一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让护理人员领悟基础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二是实践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后,要求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队伍主管统一考核护理人员践行优质护理理念及理论知识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得分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与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80例患者的护理服务,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分别为26.25%和3.7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8.75%、98.75%,护理前后出现的护理差错几率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11篇

1.护理操作没有与临床操作结合。

在大多数的基层医院中,很多护士都没有意识到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有多么重要,认为作为一个护士仅仅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而护理操作的难度较高,步骤繁多,用时较多,因此仅仅在考试时才进行规范性操作,而临床工作只是使用简化的操作,导致了护理操作没有与临床操作结合。

2.护理操作的检查作用得不到理想效果。

医院虽然经常进行定期检查,而且检查过程中对护理操作也进行抽查,但是护理人员却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规定,在每次检查前都突击来应付医院检查,因此每次检查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3.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水平差距较大。

大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有着年龄偏大,后备人员不足,非护理类人员参与护理职业工作这些问题,导致了护理人员团队的构成杂乱,数量特别少,进而造成了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

4.各个操作项目熟练程度有较大差别。

基层医院中,一般护士都对应用比较多,需要操作技术较高的技能熟练程度高,比如给病人注射,更换病床床单等工作。而应用比较少的技能熟练程度较低,比如生活护理中的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工作。这些差别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

二、对基层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的建议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护理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教师,对基础护理操作人员的训练应该不间断坚持下去,检查应该经常进行突击。教学管理教师对护理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随时进行检查。时刻了解临床护理操作情况,并将信息传达至科室,指出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对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护士进行再培训,将仅仅为应付检查这类事情剔除。医院应该使正确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应用与临床,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

2.规范操作是重中之重。

应该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培训动员大会,经常对护理人员强调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从潜意识上重视护理基础操作,开培训大会时,应该讲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违规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要开始就直接讲如何规范操作,要让护理人员知道规范的护理操作不允许随意更改和简化。

三、对培训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

1.分级培训,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因为人与人的护理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护理水平有高有低,要整体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就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过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考核,先培训各科室的护市长和护理人员中的精英,培训之后考试合格就让这些护理人员培训本科室的其他护理人员,然后全员的护理人员统一考试,各科室之间排名,排名靠前有奖励,排名靠后的科室轻微减少平时应得的奖励,这样就会使得各个科室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培训的效果,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2.把培训的内容放在重点上。

因为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精英,所以个人的工作能力比较强,技术也比较高,而且培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工作中经常遇见的,所以护理人员对这些内容都很熟悉,但是很多人却不能做到很完美,对经常遇到的内容经常培训,护理人员往往会很反感,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培训应该针对重点进行。在护理操作中,无菌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这个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示范人员应该针对操作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示范,然后请一名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上台重复操作,然后让其他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点评,提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细节问题,然后示范人员作最后的点评,剩下的培训时间让护理人员进行自由练习,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护理人员积极思考,吸引护理人员的注意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操作质量。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病人的生活护理、口腔护理、床上擦浴是很多护士感觉最无聊的工作,也是很多护理人员都掌握的比较差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要教育护理人员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作为病人,体验病人的感觉,通过这种方法使护理人员能够重视这些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3.护理知识和思维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第1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19至74岁,平均年龄为(42.3±2.8)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1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行专科护理,观察组行全科护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专科护理,观察组则行全科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临床上治疗哮喘的时间较长,患者出于担忧心理,会时常出现焦虑或者不安情绪,若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则会对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日常心理疏导,以排解他们生理上或者情感上的烦闷,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保持积极向上心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会自主排解不良情绪;②病房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有尘埃,花草也不宜摆放,同时还要避免使用羽毛枕头;③病情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状况,观测呼吸是否顺畅,神志是否清醒;④预防护理:这是避免哮喘再次发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发作,应当立即就诊,而后再与患者及其家属分析此次发病原因,例如是否接触花粉、尘螨或者皮毛动物等;⑤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哮喘病的发病机制、控制方法、预防手段以及使用药物等,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哮喘病,并且形成与培养自主控制病情的意识与方法,尽量保证其生活质量;⑥保健护理:引导患者形成保健意识,这样能够增强抵抗力,从而优化气道状况,使防御病毒感染的能力提升。在病情好转期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例如太极拳、慢跑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缓解不安情绪;同时,还要叮嘱患者保持作息规律,禁食能够引发过敏及辛辣、油腻食物,多补充维生素。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主要使用评分法,总分为100分:①非常满意:≥90分;②满意:70-89分;③一般:60-69分;④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临床上哮喘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气道疾病,引发因素有很多。据调查,当前哮喘患病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传统的专科护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基于此,全科护理应运而生。全科护理对于护理人员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沉着的心态,能够给予患者健康指导、保健咨询以及制定康复计划从而促使病人尽快恢复的能力。本文选取120例入住我院的哮喘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行全科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病房护理、病情护理、预防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7%,而对照组仅为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朱洁丽、樊冬梅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3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建立和发展而存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10多年来,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护理管理措施汇总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1.1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是所有在岗护士、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把它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规范履行护理行为。加强工作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程和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夜班操作时是否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程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1.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尤为注意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对重点部门制定的具体措施,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时。根据各科特点,重点科室都有自查自检项目,每月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使用、医护人员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室监控小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落实措施。这样一来提高了全体护士的感染管理意识,也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保证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1.3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规范病区的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的布局,室内坚持每日清扫2次,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专人管理,使用的盘、罐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消毒后干燥保存,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都要严格消毒。病房环境以及病房卫生,按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扫床刷套每床1套,保持床铺清洁,床单污染及时更换。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规定不准在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识清楚。并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1.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

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1]。

2医院感染部位与护理管理措施

2.1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以我院2000~2005年中医院感染总病例统计,下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为26%~47%,居医院感染之首。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因素有(1)大量抗生素应用,导致口腔、咽部定植菌通过吸氧管误吸和胃管反流进入下呼吸道;(2)室内患者多、陪护多,加重空气污染导致室内浮悬致病菌增加;(3)细菌或病毒通过患者咳嗽、喷嚏,以飞沫的形式引起患者之间交叉感染;(4)吸痰、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给病原菌进入机体提供了条件。护理措施:严格加强病室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风,在进行护理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有关器具的消毒。

2.2泌尿道感染

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经尿管逆行感染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控制导尿管的逆行感染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护理措施:用庆大霉素冲洗导尿管及引流袋可使菌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还应定期消毒导尿管接头处,对尿道口和创口每日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严格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操作等,这样可将泌尿道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围,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2.3输血相关因素的感染

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等血源性疾病时,可通过口腔科治疗、外科手术、内镜检查等造成患者感染;库存血的污染,血液在进入人体之前,有关环节如采血器材、输血器材、注射器、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浓度以及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感染[2]。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对血液和血制品的无菌处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密封输血器材,用后灭菌处理;(2)实施标准预防,以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按照洗手指征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接触血液时应戴手套、口罩,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放入有标识的耐刺容器中,不要用手拔针头、套针帽,拾捡破碎的玻璃器材,以免扎伤;(3)对高危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第14篇

1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2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3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纠纷的防范措施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二对家属心理护理体会

患儿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有:1.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2.焦虑和紧张: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第15篇

摘要:医院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是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第一站,门诊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可信度、口碑和影响力。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临床不断更新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患者希望在医院获得及时的救助及关怀[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在门诊的35起对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具体分析,通过对投诉双方的询问及其他辅助途径的证实,完全属实8例,部分属实24例,不属实3例,投诉内容分类为服务态度14起,43.75%(14/32)、业务素质9起,28.12%(9/32)、沟通障碍6起,18.75%(6/32)、法律意识2起,6.25%(2/32)、其他1起,3.12%(1/32)。32例患者投诉主要分布科室为:急诊科:17例,门诊输液组:12例,导医台:3例。

1.2调查方法分别听取患者一方及被投诉护理人员一方对纠纷的看法,分析是属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或患者的责任,纠纷是由于工作态度、沟通不足、还是医院具体的就医现状造成,同时听取在场人员的阐述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我院门诊护理投诉主要分布为

2.1对就诊患者态度生硬、语气强硬

部分门诊医护人员因服务观念较为陈旧,服务意识不强,还存有进医院就得听医务人员的观念,人为设定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2]。同时,容易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容易带不良情绪向患者交流,不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碰到心情急切、态度急燥患者容易发生争执。“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口号往往只是表面工作。

2.2门诊输液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

门诊输液的患者由于与护理人员往往只是初次见面,彼此不了解,缺乏沟通和相互理解,都希望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希望一针见血、药到病除。往往由于缺乏具体检查、时间急促,治疗效果显示需要时间,且门诊输液病人流动量大,容易缺乏对患者的观察,患者易产生被忽视感,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可能性[3]。

2.3诊断治疗时间长,易产生不良情绪

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知名度的提高、国家医疗改革覆盖绝大多数人群、加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断增加的健康体检,门诊病人不断增加。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增加配套的医护人员、检查设备、提高收费、检查、取药、住院、结帐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并且患者就诊往往都集中在早上,很难迅速消化这不断增加的就诊人群,没完成诊治的患者被迫后延,增加日后的就诊人群,造成患者抱怨、医院工作效率低下等后遗症。滋生插队、医院工作人员走后门等矛盾。

2.4患者就医条件、结果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工作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目前生活水平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权力、自我保护意识的意识不断增强。都希望到医院看病,就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对医院就医环境、诊治水平、工作效率要求过高。而医护人员由于病人不断增多,劳动强度加大,具体重视不够。忽略了人性化服务,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导致投诉。

2.5目前医患关系还较紧张、对医院不信任,担心乱收费、过度检查等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级制度,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标准不同,且存有一定范围的浮动,导致许多医院的相同检查,收费标准不一。使患者在主观上对医院某些收费持有怀疑,导致投诉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疗逐渐取消以药养医,增加对诊察、治疗等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收费,患者对收费项目不理解,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庭不能承受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认为医院“宰病人”。但有顾虑怕不交钱不给用好药、不好好治疗,会将疑虑或对医院收费的不理解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导致投诉。

3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护患纠纷和投诉,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自我保护意识。医护人员必须要随时进步,牢记时刻为患者服务。具体工作中,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区域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环境。就能减少患者在就医构成中的投诉和纠纷,为医院赢的良好的口碑和竞争力[4]。但也要认识到,任何时候,投诉都是不可能消灭的,一旦投诉发生,应该能立即化解矛盾,尽短时间消除不良影响。同时,随时总结和分析投诉的原因,积极化被动为医院进步的动力。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门诊病人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忠强,王玲,等.病人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9(17):60.

[2]吴小芳.门诊分诊导诊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医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