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产实习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教学模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要求,符合教学实际和规律。在实施过程中,作为学习组织者的教师,基本任务在于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设计好相关讨论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特别是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的设计,引入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对理论知识展开思考,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点和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积极调整教学的进程和课堂教学中讲解的重点,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新视野,也是现代思维科学的新成果。
二、《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传统的课程,但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
1.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这门课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为主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强势地位,对学习起着绝对的主导性,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习也只成了一种工具。
2.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单一
这门课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政策知识掌握程度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以考前背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学习,平常课堂学习走过场,考完试以后知识就忘记。这样的学习违背了大学课堂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精神,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比较缓慢
一方面,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已成习惯的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力比较强势;另一方面,该课程教学计划中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量比较大,容易导向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既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限制思维的拓展。作为高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主导课堂”的理念就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鉴于此,笔者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堂教学改革为任务,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工具的模式,转变成为学生学习为主导的课堂,以学习成效的提升为核心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转变教师只作知识的传声筒的角色,完备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以“只有有效的学习、没有有效的教学”为指挥棒,建构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教师教学成就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的“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模式的建立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进行,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成就学习的目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目标上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目标简单地以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讲完了知识点为依据,不管学生听没有听懂,也不管学生听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则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并且能学以致用为目标。具体而言,根据《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的特点,有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二是要求学生学会本学科的一些的学习方法,如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和运用,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2.教学项目上的改革
以往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着力于教师对政策与法规知识的讲解或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知识点,考试前背诵知识点,考试后就忘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这种单向度传送知识的教学内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引导继续推进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课前对学习的引导。课前学习的引导是为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可行性,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做法为教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分为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上课之前,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进入单元学习之前,为学生如何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提供学习线索或学习指导,这个引导主要包括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线索,告诉学生看教材的哪些内容,使学生明白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适当的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即根据单元知识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项目),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先学后教。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课堂中引发学生积极提出新问题,将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和见解展示出来,将获得问题作为学习的重要项目。新单元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具备了多少有关学习新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情况,以便在新的学习中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实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根据单元测验的结果,进一步确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或供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学术问题,对于单元测试结果没有达标的同学,通过小组学习、个别辅导等矫正手段,强化学习。课堂教学中,强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讨论的问题包括课前布置的问题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课后延伸。课后对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形成读书报告或小论文。
3.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教,担任学生学习什么的指导者、学生讨论问题时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的引导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疑问的解答者的角色。以此,在整个教学的方式上,改变单向度的知识传送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两者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的情况强化学习效果,或者让没有及时掌握阶段目标知识的同学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或者让已经掌握的同学进入更深层次的下阶段目标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方面,根据不同单元的知识点,或针对同一问题组织所有小组代表发言及全体同学讨论的方式,或者将一个问题进行多层面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小问题进行材料准备,老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小组的成员在学习上形成互助和推进的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中心,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并根据学生讨论或发言的情况,适时地提出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力的新问题,以及补充新的知识,形成一种学生学习为主体,导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4.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产科门诊;临床教学;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9-02
临床实习(Clinical practice)就是把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医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学习过程,是培养合格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1]。妇产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很多工作都受到伦理学的约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人们维权意识及法律的增强,妇产科临床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下面就本院产科门诊教学中的体会进行简述。
1.1产科临床教学的特殊性
产科作为一个医院殊的临床科室,面对的是育龄妇女,在生理方面:医生的医学检查可能给她们带来不适。很多医学生自临床实习起,才会有接触女性患者及施行妇产科检查的机会,不熟练的操作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从而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既影响医患关系,也影响疾病治疗,孕妇及家人恐惧学生的检查会导致不良后果而不予配合。心理方面:女性往往较敏感脆弱,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身体或隐私作教学内容来展示,因分娩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统,相关围产期疾病和症状可能会涉及到产妇的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隐私问题,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过分谨慎、自尊和敏感。妇产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将接触到病人身体,并在其身体上学习临床检查方法。这势必会产生医生教学权与患者隐私权的碰撞,使妇产科临床教学较难开展。其次,医院产科门诊病患流量大,门诊医生在诊疗病患同时进行临床带教过程中与学生及病患沟通上有一定的限制。
1.2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伦理学问题
医学伦理学进一步延伸并扩展为生命伦理学,它以生命为中心,不仅涉及医疗领域的病人,还面对整个社会的人群,从生殖、生育、卫生保健、与周围环境的相处,直到临终、死亡而引发出种种伦理探讨。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医德医风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其整个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其中临床前期课“医生一病人”的主题就是医患关系,内容包括精通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讨论医患关系中的社会、伦理和心理问题[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法制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接受医疗服务中所应享有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医生教学权与患者隐私权的冲突会使许多病人拒绝医生将其作为临床教学的对象,拒绝实习医生的体格检查。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学生对各种临床检查方法的学习与操作会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部位,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势必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某些负面影响。产科实习中的特殊性,涉及隐私的、敏感的事情随处可见,造成了学生渴望得到实践机会和患者拒绝实习医生之间的矛盾。医学伦理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医生和患者”,我们在临床活动中发现,所谓的伦理学冲突,往往是我们和患者之间沟通不够造成的,临床实习医生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欠缺经验,在医患沟通方面做得更不够。妇产科实习中的特殊性,造成了学生渴望得到实践机会和患者拒绝实习医生之间的矛盾,造成看似不可调和的伦理学问题的冲突。
1.3产科实习医生的特点
实习医生在临床实习过程就是学习怎样当医生的过程,学习内容由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习,伦理学角色定位既是学生又是医生助手。有许多同学,对医生这个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受社会一些负面影响,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缺乏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思维能力差,病史采集不认真,不完善,不原意主动与病患沟通交流,体格检查手法生疏,不到位出现误差。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参与性差.不少学生在未接触妇产科前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抵触情绪。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男生更不愿做妇产科医生。当代医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比较强,社会观念不同。大学期间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很难与他人融洽相处,导致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的缺乏。他们渴望走出 “象牙塔”,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未来有更高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宽,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思考。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验缺乏的矛盾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更愿意通过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追求时尚、新颖和独创的精神。
2 医学伦理学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教学中应用医学伦理学。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应当向患者充分说明所作检查及操作的目的、后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也要充分说明患者所享有的权利,保证患者享受平等医疗服务的权利、保证其隐私权不受侵犯。充分的知情同意不仅可以保障患者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自身有力的保护[3]。现代医生的职业道德是以对现代人权的尊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具有浓重时代特色和社会属性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伦理学是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患关系行为的学科。道德规范。它不但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还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4]。
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医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还要在教学中应用医学伦理学。带教老师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与患者交流,使学生从客观上认识医患关系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的内涵。对患者的症状和忧虑进行适当的解释,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加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率。
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医德医风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加强健康教育及医学伦理学宣传首先,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整个群体的医疗素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也就是说提高全民对于健康和疾病的了解,从而坦然地面对医生,面对临床实习教学。先进的技术引入,科学的管理辅佐医学诊疗模式发展了,医学技术也突飞猛进,新的电子产品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仿真模具等的出现为医学教学提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减少医患之间的伦理学冲突,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职业素质教育,克服在妇产科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要使学生认识到医生言行对患者心理的作用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效果,养成关心爱护患者、工作认真负责的好习惯。语言和蔼可亲,动作轻柔体贴。同时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要求学生主动与患者交流,教会学生与患者沟通,使学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缩短,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实习医生的的具体行为则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实施的,教师学识渊博、勇于探索的才能,以及自觉的医学伦理意识,会影响学生逐步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贯穿”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受医生救死扶伤的传统医德,多方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带教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的基本医疗保条件[5]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医学观、健康观的深刻变革,必然推动生物医学为基础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革,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观念,让学生领会医生的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将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从而保证了产科临床教学的高质量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丘祥兴. 医学伦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6~139
[2] 陈建平.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伦理学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59.
[3] 李海玲.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6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绷发的根本原因:一是无法可依,二是公众教育法治观念的淡薄,从法治的视角探讨了知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因此,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故发生后,如何恰当处理的问题上。这些研究固然有助于事故的合理解决。但是,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无论责任由谁承担,对于给学生、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都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一定要把立足点放在事故的防范上,在研究如何处理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如何预防,以期尽可能地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2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实质分析
2.1国内理论界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现状
要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就离不开寻求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关于发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国内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第二,由于体育教师的过失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如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第三,因学生自身原因而导致的伤害事故。如学生不遵守纪律、不按动作规范要求练习等。第四,因学校的有关制度、措施不健全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第五,意外事故。
现在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对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现象的罗列上,没有从更深层次上寻找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要从源头上、根本上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2.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
首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频发,从根本上是因为无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单独立法,从目前体育教学中可以作为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看,可引以为据的仅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是,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办法》律层级低、效力不够。其他相关法律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现有的许多教育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具体的罚则。相当多的条文只注重行为模式而忽视法律后果,即法律只是规定了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说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由于没有具体的罚则,缺乏强制性规定,难免会使有些行为模式的规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执行与落实,造成实践中的有法不依,从而有损于法律的权威性。第二,在学校职责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法律规定泛化的现象,使学校在组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难以明确自.身的职责,不能明确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范围,从而缺乏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第三,教育领域存在大量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法律就没有明确制定。无法可依,使得学校体育的教育和管理应有的法律依据。
其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频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制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我国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范围不广。根据对某一中型城市的某区中小学500多名教师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接受调查的教师知道有《体育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但却仅有20%的教师读过。而对于教育部门的《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则仅有不到40%的教师知道有这个部门规章,至于其内容知之甚少。可见教师普遍缺乏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思想淡薄。因此,出现了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学生等对各自职责认识模糊的现象。事实上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上的空档,为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第二,由于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但在实践中却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比如,我国相关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设施和器材,然而由于体育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而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仍频繁发生。由于法律的不执行或执行的“弹性”多于“刚性”,导致人们认为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是“软法”,不解决实际问题。
3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的法治化思考
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是要依靠法治。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来规范学校体育的管理,即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法治化。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
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企业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技术人才。
二、教学策略
1.课程内容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一些传统、单一的专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交叉的专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结构调整愈加频繁的今天,职业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职业岗位的转换也日渐增多,对劳动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常转换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课程内容综合化、一体化,可以有机、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能拓宽学科或专业的知识面,增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要加强一体化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是融教室、实训、考工于一体,这需购置和自制大量的教学设备,在各个专业教室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构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了大量综合性人才,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调研内容。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人才结构及人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岗位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调研对象与方法。为保证调研的客观真实性,本次从行业、企业及毕业生三个方面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进行。企业调研:以两广地区及江浙部分城市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是近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毕业生调研:我校自2007届至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力支持,我国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1824.9亿元,同比增长24.88%。
我国当前零售业态基本细分为百货店、专业店、超级市场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22.7%上升至2006年的54.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柳州市作为“桂中商埠”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在1000亿元以上。背靠内地、面向东南沿海和东盟各国,广西基本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根据广西人才网联2012年一季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提供的职位需求前十位条形图,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5800人,占比达18.5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5人。求职人才数前十位的条形图则显示,一季度的销售类人才求职数为18638人,比销售岗位少7000多个。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调研方面,调研了21家企业,重点集中在柳州、广东、深圳及江苏,发放了150份调研问卷,组织了20多次个人面谈及集体座谈,主要调研数据分析及结果如下:
1.本次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招聘人员的途径以劳动市场和学校毕业生招聘为主,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人品素质,最不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门店销售经验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3.调查的企业中,中专学生一般集中在销售岗位。就业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6.4%。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的优势在于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劣势在于创新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交流,个人修养方面有欠缺。
4.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业务员14%,营业员(含导购员、销售顾问等)28%,文员15%,企业管理15%,服务人员16%,店长1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需要一些既有商务知识又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终端销售工作的要求。
5.在调查问卷中,95%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再次是办公软件的使用、会计知识的掌握等,最不重要的是外语能力。
6.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近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对终端销售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岗位如营业员、导购员、销售顾问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可加强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训练。
7.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希望校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被调查企业约90%有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接受学生前往参观实践等。
(三)学生调研情况
学生调研方面,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辅以一定的学生座谈形式,此次调查问卷共发140份,回收128份。
1.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销售和生产一线,约占95%,管理岗位约5%。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
2.我校毕业生一般1~3个月左右能独立胜任工作。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主管,毕业生需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
3.调查中,学生感觉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他们比较缺乏的,较多学生觉得协调沟通能力、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比较大,其他知识能力帮助比例不高。
4.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增加实习课时,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实操性实习,聘请行家里手,针对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增加人际沟通、心态调整方面的课程。
5.部分毕业生感觉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的锻炼。希望学校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工作能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6.个别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不大,希望学校能够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授课。
三、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三个方面的详细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主要面向批发零售行业、首饰制造批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商品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市场营销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品牌专卖店导购员、店长以及汽车4S店销售顾问等。
2.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调研中得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因此,结合行业、 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该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一线从事销售、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改革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作用,重新设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校已经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我们应以行业为依托,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功能,理事分会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和研讨等活动,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我校制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的监控和评估中给出建议,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召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岗位群(营业员、专卖店导购员、汽车销售顾问、门店店长),因此,需要邀请用人单位专业人员、教育、行业专家一道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要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应变创新能力,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在“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坚持从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教材开发方面,我校应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要求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编写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教材。在开发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也可以将原本的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整合,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4.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本专业的各课程应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注意结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5.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战型专业教师队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走专兼职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相结合的道路。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可以一方面派送教师参与各种企业内训,增加实战体验,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力推广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应建立以课堂实训为基础,结合阶段实训、见习,强调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让毕业生能尽快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业课程;大四;课程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32-03
大学四年级课程一般都是专业最下游课程,并与上游课程内容连贯相通,也有专业延伸作用,很多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范围比较广泛,具有融合、交叉和统领性,又往往是最接近生产实际或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是收官课程。但大四学生的特点和状况与以往相比不断地出现转变,固守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势必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和转变,以适应新的教学特点和变化。
一、大四学生的特点
学生一进入大四就面临着保送研究生、备考研究生、备考公务员、找工作等诸多与毕业去向相关事情,也有部分学生应急大学英语过级和修补学分等与毕业相关的事项,致使部分学生心态不稳定,多数学生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把握自己,容易受环境和周围学生的影响,导致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出现课堂出勤少、不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习气氛不好等现象,最终常常导致“只有教、没有学”的局面。此种现象常常会持续到社会招聘、考研、考公务员笔试面试结束,乃至毕业,对取得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极其不利。
二、大四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四年制工科专业第七学期一般都设有专业课程,但针对学生上述的状况和特点,以及通过调研、兄弟院校的交流得知,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全身心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一些纯理论的课程、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的课程,其效果一般都不太好。针对上述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很多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因素所造成的,有社会现象,有些事情也是客观的、现实的或必要的,一时难以更改。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大四的专业课程呢?笔者认为,学生、教学单位及社会招考、用人单位都应该从自身特性、需求出发,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适应和满足这些客观事实和变化。那么,作为教学单位和教师,首先要不断了解和适应形式与教育状况的改变,不能固守教育思想,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变。若能够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授课方法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科学设置,不断进行教材、教法、教师改革和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或决定性作用。
三、改进大四专业课程设置与授课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不能孤立地设置课程,课程之间既不能重复又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和铺垫,必须考虑和呼应后面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后面的课程是前面的课程深入、递进、应用,呈现课程的有机统一,涵盖专业知识节点和主要内容。
以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加工纸工艺”课程为例,该课是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必修课,教育部轻化工程专业教指委规定的核心、骨干课程。课程与上游专业课程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并且课程交叉学科多,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加工纸具有产品种类多,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比较复杂、尖端等特点。课程内容具有发散性,因而看似结构不是紧凑,同时课程学时较少(32学时),课程本身又没有设置实习、实验等教学内容,如果孤立进行理论授课的话,那效果就不会很好。结合整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课程通过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及自身授课安排,既很好地完成了课程实验、实习(或参观)、课程讨论及课程设计,又通过对理论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凝练出其“重在加工,特在功能”的课程精髓,很明了地点出课程知识网络,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课程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统筹安排实践教学
本课程32学时全部安排理论讲授,在第四学期设置的专业认识实习、第六学期设置的专题实践和本学期本课程前安排的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中,专业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不同实习课程,实习内容和实习深浅程度和实习范围不同,做到既有主要内容又有辅助内容,既达到主要实习目标,又兼顾下游没有实习的课程,通盘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全局性。那么,本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完专业导论后还没有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主要目的和内容就是使学生了解制浆、造纸主要生产过程,了解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了解生产过程中污水、废液的处理和再利用过程等内容,使学生有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概念,做到 “知其然”;生产实习就是学完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程后的实习,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充分掌握制浆、造纸等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基本原理、主要装备、产品性能指标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做到“知其所以然”。认识和生产实习的辅助内容就是使学生在实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习企业的情况,扩充有关加工纸和特种纸方面的实习内容。一般较大型的制浆造纸企业常有纸张加工和特种纸生产等辅助或下游产品车间,如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就有胶带纸复合车间,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就有涂布印刷车间、特种纸生产车间(滤纸及一些特种涂布纸),齐齐哈尔造纸有限公司有玻璃纸生产车间等,组织学生对实习单位这些加工纸或特种纸生产过程进行实习或参观,为本课程奠定实践基础。
本专业培养计划中第六学期设置有专题实践课程,该课程大量地设置了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所谓专题实践,就是围绕本专业进行的纸品加工、利用等企业实习,进行产品市场情况调研,特种纸张历史、现状及发展论述等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此实践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加工纸与特种纸的加工与利用等企业的实习,实习单位主要包括浸渍纸生产企业、印刷厂、滤清器厂、复合包装材料等相关生产企业。
通过对这些单位的实习、参观及对产品调研,学生非常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了纸张的加工和加工纸的应用,以及了解一些加工纸、特种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授课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纸上谈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实验方面,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内容,但在本专业设置的“造纸综合实验”(此课与“制浆综合实验”一同作为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此课内容包含造纸原料分析、纸张抄造与检测、加工纸工艺、造纸助剂与合成等)课程中,专门设置了16学时的加工纸实验课程,主要进行了涂布纸、浸渍纸等加工纸的制备、检测分析和辅助材料调制等内容,实验内容和学时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实验室条件、学科科研方向等情况适当调整。
虽然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实践教学,但通过以上的统筹安排,做到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既广泛又深入,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统筹安排专业教学和考核方式
针对上述大四学生情况和分析,如果课程只是课堂讲授,势必教学效果不好,部分学生也不会全过程主动学习。那么本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以课堂讲授主要理论和要点为主,同时采用课程讨论和课程设计为辅的教学方式,即“精讲多练”。课程讨论内容是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主体内容分成九部分,即颜料涂布组(包括涂料小组、涂布工艺小组、干燥和整饬小组)、特种涂布组、变性加工组、浸渍加工组、复合加工组、机械加工组、特种纸组等,涵盖整个加工纸生产内容。每名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分工不同,讨论过程中人人需要阐述、表达和论证,这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主动投入、避免抄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特色。同样,课程设计也是针对加工纸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装备,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原料及产品特性、用途等提出不同的设计题目,每人一题。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产品进行一次从原材料选择、产品性能指标说明至加工方法、加工机理、加工工艺及条件、加工设备及流程等全过程选择、设计,是一次完整性训练。课程讨论、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要求等,在开课伊始就进行安排和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全过程参与,很多工作可以是课堂外准备,便于学生灵活掌握时间,统筹安排。
课程考核的目的一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二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全过程主动、愿意地学习课程。本课程考核以阶段课程考试、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讨论效果和表现、结课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即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首先,进行一次课程阶段考试(或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其次,进行课程设计,以加工纸质品生产工艺、生产方案设计为主,涵盖产品性能、特点、用途,以及原料、辅料的结构、特性、功能(作用)等辅助内容,依据设计质量和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再次,进行课程讨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部分,提出讨论题目和内容,然后根据学生阐述、表达和论证效果评定讨论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最后,进行结课考试,考核课程全面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40%。
此种教学和考核方式体现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发展模式[1],保证学生全过程主动、互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实施“精讲多练、行程性学习和行程性考核,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2]。防止了期末(或结课)集中考试的弊端,单纯结课考试学生难以拿出大量时间集中复习而导致冲击性、爆发性、应付式复习和备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课程专业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课程,总结与运用课程研究成果,提升了课程层次,本课程已由原来的选修课提升成必修课、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经过多年不断建设、凝练和补充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时由原来的56学时逐步精简到40学时乃至现在的32学时,现已保证课程知识新颖、内容精练,凝练出课程精髓――“重在加工、特在功能”;同时,必须跟住网络和信息时代步伐,加强课程数字化建设,通过不断的数字化建设,集成课程网络平台。由于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课程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全部精细传授,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并且可以对课程进行深入扩充与放大。课程平台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讲义、课程宗旨与知识网络节点、习题库(包括思考题、课程讨论、设计题目等)、资料库(包括加工纸图片、产品标准、主要科研成果、加工纸与特种纸知名生产单位、研发单位链接等),添加课程视频,必要时可以增加网络互动内容。
(三)推进课程教学相关工作
1.注意积累教学素材与资源。平时注意收集和积累课程教学材料、资源是丰富课程内容,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收集加工纸产品实物、样品、图片(包括加工原材料、设备),收集加工纸参考图书、相关资料、信息网站,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信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参加相关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如中国造纸学会涂布纸委员会、特种纸委员会的动态和举办的会议等)。日积月累,课程的方方面面都会得以丰富、提高和升华。
2.建设稳定的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
力。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作为必修专业课的教师队伍应该保证3名或3名以上,形成课程教学团队,做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梯队性、稳定性,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互补性,继承课程精神,传承课程精华。任课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更要进行课程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不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编著课程教材、参考书或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3.运用并发展课程教学成果,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加工纸工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与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的相关度非常大。教师授课时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对课程科学领域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对专业领域课题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相关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论证、研究(设计),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及对所研究内容(设计产品)的深入把握,也就能够更好地回馈教学,做到递进式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教学成果的运用和发展;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训练既完成了对这一课程的训练,更能加深对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提高,以及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4.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科技活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设置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都是自主选题,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那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参加教师相关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发展现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信息收集、选题、立题,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科研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方式,珍惜和重视此类工作对学生培养和保证教学效果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课程的通盘考量、精心设置、统筹计划,通过课程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使课程形成了内容精练、结构科学、融合专业、授课和考核方式灵活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教与学”运作和训练,体现出教学行程性、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四课程所面临的困境。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教与学”的结合和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创造(设计)能力,掌握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大学阶段专业课程收口任务。
参考文献:
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是所有职业院校的共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1]。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效。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2]。本文所阐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样,包括了实验、实习、实训、生产劳动、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但在内容的选择、实施的过程、组织的形式和采用的方法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带有明显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其教学是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3]。因此,我们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时,应根据职业性这一主要特性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学的场所也应与职业环境相同或相似,教学的过程应与职业工作的过程相吻合。只有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一般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应用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模块组成。一般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组成。职业应用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课程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五部分组成。
从学分分配上来看,以秘书学专业为例,一般实践教学环节仅占4学分,职业应用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占43.5学分,两项合计47.5学分。占总学分的30%。
三、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1.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过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以秘书学专业为例,实践教学的学分为47.5学分,理论教学的学分为112.5学分。两者的比率为1∶2。可见,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学体系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实践时间少,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2.实训内容及课程设置仍以学科为中心,没有体现职业性。课程设置的顺序仍然以学科为中心,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编排课程,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以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该专业主要依据办文、办会、办事、商务活动四个职业活动来设置课程,但在课程安排上并不是依据文秘专业的职业活动来安排学习顺序的。以商务活动这一职业活动的学习为例,该职业活动包含的主要课程有:电子商务(第3学期)、市场营销学(第4学期)、秘书专业英语(第5学期)、商务沟通(第5学期)、名牌战略(第5学期)、市场调查与预测(第6学期),这些课程分散于各学期中,并没有围绕商务活动这一职业能力集中设置。由于专业课程没有围绕某项职业能力为主线集中设置,无法完整体现职业活动的整个工作过程,职业性不明显。
3.集中实践缺少系统的综合实训项目,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实践设有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多项内容,与普通高校集中实践的学分设置基本一致,缺少系统的针对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没有体现职业院校实践性的特点。
4.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脱节。由于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各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与本专业的课程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每年学院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学生参加考证前的培训。而培训通常是在周末或晚上进行。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感到质疑。
四、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的设想
1.增加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少,导致学生实践时间有限,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因此,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将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至50%以上较为适宜。
2.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五环节,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五环节,即:课程见习与实训、专业小综合见习与实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五个环节。首先,每个学期设计一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以某一个岗位或岗位群的某项工作任务来设置相关课程,再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及难易程度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每门课程又围绕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就可以学到某个岗位的单项技能。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整个工作过程。其次,每个学期末开展专业小综合见习或实习。教师根据每个学期的学习领域设计一个专业小综合实训项目,使本学期学习的各单项任务都能包含在此综合项目中,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该项目。专业小综合见习或实习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三,在完成各项专业小综合见习或实习后,进行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将学生到中职学校的教育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增加至一个学期,即18周,同时将学生到企业进行的专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增至18周,这样,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和中职学校进行实习,增加了学生的实习时间,使学生在就业前得到充分的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就业。最后,毕业设计安排在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期间完成,实行双导师制,由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选题,完成毕业设计或教学论文。
实践能力培养五环节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体系,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并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编写一套科学的专业实训教材,建立合理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能力模块和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可以规范实训内容,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时有针对性,且目的明确。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实训内容。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实训教学的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任务实施成果的评价,其标准为产品的技术标准;二是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评价,包括熟练程度的评价,其标准为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三是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任何一个方面的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评价的结果应以恰当的途径与方式向学生反馈[4]。只有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控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将职业资格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统一,实行“三证融通”。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应试者或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技能或能力的凭证。它与学历文凭不同,而是与某种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多、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和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5]。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内容也是基于某个职业领域的职业活动来确定的。因此,两者的内容应具有一致性。将职业资格证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相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与毕业证“三证融通”非常必要。学生只需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就可顺利通过相关职业资格和教师资格的考试。这样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物流服务与管理。
二、入学要求与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现代物流的运作流程,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流通加工、营销、信息处理等实务能力于一体的,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面向、职业能力分析与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资格证书
(二)继续学习专业
根据专、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际,本专业毕业学生继续学习专业可为:
专科:物流管理、商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
本科:物流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素质目标
1.有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和气质,爱岗敬业;
2.有较强的安全作业意识;
3.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具备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设备的潜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2.初步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3.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入库和出库的基本作业程序;
5.掌握盘点作业的基本工作程序、内容、方法;
6.了解物流营销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物流营销的各种方法;
7.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8.了解条形码技术知识、POS系统知识、RF技术知识。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分类、处理、的能力;
2.具有填制、识读、制作和修改运输单证和规范填写仓储作业各类单据的能力;
3.具有安排和监管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的能力;
4.具有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配载作业、送货作业的能力;
5.具备商品验收、分拣货物、出货检查、货品包装等作业规范操作的能力;
6.熟练操作仓储作业的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并具有上述设备的养护知识与能力;
7.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
8.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合作协调和应急能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及进程安排
七、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职业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2.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注重更新知识结构;
3.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4.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二)职业技能要求
1.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非教师系列)任职资格或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工种)技术三级以上等级证书;
2.具备通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操作与应用能力;
3.具备组织物流及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能力;
4.公开发表过物流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或参编专业教材。
(三)继续教育要求
1.定期参加所授课程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进修培训;
2.每学年参加带队指导顶岗实习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在80学时以上;
3.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
4.定期参加市级、国家级或出国专业师资培训学习;
5.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或取得双学历、学位)。
八、实训(实验)条件
(一)实训室建设标准(见P103)
(二)实训室建设设备清单(参考)
1.全国物流技能比赛设备清单
2.仓储与配送实训室设备清单
3.货物运输实训室设备清单
4.国际货代实训室设备清单
5.快递业务实训室设备清单
九、编制说明
(一)编写依据
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二)公共课的开设说明
1.语文课程包括基础语文、应用文写作两大模块,前三个学期为“基础语文”,后两个学期为“应用文写作”。
2.数学由基础数学和经济数学基础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前三个学期为“基础数学”,后两个学期应结合专业需求增加为“经济数学基础”。
3.英语课程由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三个课程模块构成,前三个学期为“基础英语”,第四学期为“英语口语”,第五学期为“商务英语”。
4.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由“文字录入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两个课程模块构成,第一学期以“文字录入技术”为主,第二学期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为主。
(三)选修课开设的说明
1.限定选修课,由各学校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货物运输、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快递作业四个方向中选择开设。
2.任意选修课,可结合各学校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学生发展综合考虑加以确定。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供选择的任选课程列举如下:
(1)人文素养类: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基础知识、演讲与口才、文学作品赏析、音乐欣赏、书法、毕业生就业指导、文学名著欣赏、大学音乐鉴赏、数码摄影及欣赏、创业教育与实践、大众健美操等。
(2)专业技能类:公共关系、消费心理学、超级成功学、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条码技术与应用、供应链管理、特种货物运输、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统计、国际物流、回收物流及其他方向专业课程。
(3)社会实践类:市场调查、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参与短期企业生产实践、实训室综合训练。
(四)对于实训(习)项目的说明
1.课程阶段实训
即集中实训(见教学进程表“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室和实习场地,模拟现实企业的员工角色和环境,就某一单项或综合课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物流组织基础上,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流管理活动的分析。
2.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等,熟悉从业环境,参加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同时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
对于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学校要制订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目标、要求、实习内容和岗位,联系相关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商定实习指导老师,学生既要按指导老师和计划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也要遵守实习现场的规章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诚实谦恭、虚心学习。学校教务部门或相关系部应深入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
考核内容与要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分散实习单位鉴定。
(五)证书培训考核的说明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医学生;临床带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动脉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与患者年龄、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外[2],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也密切相关。骨科作为临床VTE高发的临床专科,对于VTE的治疗及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平时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发现,许多临床实习生感到VTE疾病相对隐匿,很难掌握,不少实习生对VTE疾病相当陌生。由于该类症候群相关授课学时少,难以全面深化,加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集中的实习专科主要为骨科等手术科室及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因此临床实习机会相对偏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骨科学带教实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对VTE疾病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
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的临床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停留在理论背诵阶段,对于典型病例的临床实习并不能很快地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例而言,尽管学生在静脉血栓理论大课的教学中学习到了静脉血栓相关三种因素:①血管壁的改变;②血液成分质量的改变;③血流的改变等[3]。在理论大课的授课中反复强调这些病理生理学及解剖学相关知识,但是,进入临床后,这些知识便成为书本上的“豆腐块”,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三维的理论构架,从而进行临床应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实习课中必须以病例为中心,在病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学论文中被反复提及[4-5]。CBS是根据PBL教学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基础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们在2009级临床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应用CBS教学方法进行了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通过实习生对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全面评估,参照书本理论,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然后提出自己的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方法的设计。最终,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VTE疾病的临床发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个体化等特征,要求临床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这两种临床疾病又是逐步发展的临床过程。临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现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及疼痛。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前与超声医学科带教老师沟通,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观摩,组织实习生利用部分学时进行超声影像诊断实践,实际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学位置、形态,更好地理解超声影像学诊断对于DVT诊断的必要性,提高实习生疾病诊断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对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滤网植入、静脉血栓取出等手术,这些临床实践课则由放射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但是,毕竟这类患者临床少见,治疗期与实习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们则通过手术录像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能够让实习生更为真实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除了发生DVT外,会出现致死性的PE。各临床相关科室都会将这类患者转入呼吸科或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因此,学生在这两个科室实习期间,我们安排了相应带教老师对PE的相关临床知识及治疗原则进行带教实习,补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诊治方案学习,综合性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将这种由临床多学科协同参与的带教模式称为“临床三维教学”法,即治疗中心(临床科室)、诊断中心(影像科室)及培养对象(实习生)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统一的带教方案下各带教单元制定各自的带教模式、流程、时间与考核方法,以实习对象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诊疗临床思维培养,让学生不局限于单一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全面的提升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2009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我们就应用三维教学防范对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骨科承担主要的临床实习平台,超声医学科及影响医学科提供诊疗技术平台,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提供再次的临床知识讲授,实习生对临床出现的VTE患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处置,全面地接受了相关基础知识及诊治原则培训,最终,我们发现实习生对VTE疾病诊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警惕、考虑VTE患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检查、如何提供治疗方案原则等知识,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8]对临床实习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矛盾比较突出[9],而医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及人文情操的培养不足。因此,我们在VTE疾病的带教中有意地利用临床失败案例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临床不光是对疾病的诊疗,更是对人文的关怀,一定要以医德为重心,倡导道德素质与技术素质并重,这样才能让实习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医学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典型临床失败案例的病例讨论,将临床失误及治疗差错的相关背景介绍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从内心中体会到临床治疗的缜密性,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医疗无小事,再小的医疗忽视都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从日常查房到风险谈话告知,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完善诊疗细节、规避诊疗风险,提高临床工作中规避医疗差错及风险的能力。
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
医学生必须注重临床与科研两方面的培养才能符合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杨炼红等[10]在八年制的神经病学见习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还提升了学生对见习的满意度。我们借用了“研究式教学法”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产实习中将VTE疾病近年来所提出的诊疗指南进行讲解,将目前临床遇见的新问题进行提问,以发散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小课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将问题凝炼后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材料。在此过程中,实习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些甚至写出了具有临床研究意义的临床论著。我们在以往的带教实习中,在VTE疾病B超诊断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有同学结合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提出是否能够通过利用血栓的软硬程度进行血栓的诊断。受这个思路启发,我们进行了临床资料收集,最后与超声医学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临床研究论文[11]。由此我们认为,研究式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五、结语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医学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临床医学生VTE疾病的带教过程中,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克服临床实习期短、教学难度大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VTE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602-604.
[2]关振鹏,陈彦章,宋弈宁,等.体重指数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11-615.
[3]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77-1680.
[4]孙丽丽,吴凤霞,李玉宏,等.PBL与CBS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荣军,等.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医学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1-5.
[9]颜婕,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J].西部医学,2011,23(8):1619-1620.
[10]杨炼红,刘淑琼,吕瑞妍,等.研究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111-113.
在集中培训的二十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黄建国、喻金水、谭少虞、邱伟华、王金瑞、胡银泉、黄宗仑等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听取了李保伟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9月起,我上了四年级的科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集中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万安县城实验小学实习一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一周的实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课余时间,我能坚持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小小的进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写出了我的教育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意味着我们将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意味着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和影响周围的其他教师。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充满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新经验、新发现以及新的飞跃。
智慧不是靠灌输获得的,成功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本次培训通过专家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受益匪浅,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骨干教师的作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关键词] 实习;制药工程;CDIO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83-03
0 引言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具有药物特色的宽口径工科类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基础,具备从事药品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创业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制药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制药工程办学理念上还存在很大差异,教学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还存在许多缺陷;同时,制药企业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药品,药品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质量等等必须满足GMP的要求,学生进入工厂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实习,实习内容涉及面广且复杂。因此,为满足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实习环节的研究与改革成为当前专业改革的重点。
CDIO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4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它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1],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主要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模式。目前已经有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大学加入CDIO国际组织,并在各自的工程院系实施CDIO模式。在国内,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后,已经在多所高校进行试点。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制药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2]。
江苏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成立时间较早,2001年开始招生。从专业办学开始就始终紧抓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3],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特别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实践工作[4-8],为培养制药工程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才而努力。制药工程专业自2004年正式启动实习环节的研究与改革,通过分析国内外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时间、层次、教育计划以及专业培养的差异等情况,根据国内高校各自设置背景差异大、专业侧重点各不相同等特点,基于CDIO教育理念,以江苏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经验为依据,系统探讨和总结了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内容和思路的突破、实习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实习方向选择、实习动员、实习安全教育、实习指导、实结和考核等实习环节的重要研究成果,期望对其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习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以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实习的质量,提高实习效果。
1 实习内容和实习思路的突破
实习内容和实习思路的突破构思是CDIO的基础,也是实习环节作用和效果的根本保障,因此实习环节要首先在实习内容和实习思路上寻求突破,将药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工程中,围绕重要的生产工艺和典型药品的合成、分离纯化和制剂生产进行实习,不断在实习中实践和总结制药工程设计的内容,同时,强调实习的社会意义。
2 实习指导队伍的建设
实习指导队伍是制药工程专业实习CDIO设计的保证之一,建立老、中、青年教师结合的教师队伍指导实习,充分利用老教师丰富的生产和教学经验优势,充分发挥中年教师指导实习的方法和经验,大力培养年轻教师指导实习的业务能力,使实习指导工作具有连续性,从而给实习提供了长效的质量保证。与此同时,江苏大学药学院还不断派遣教师参加教学和科研交流,为武装实习指导队伍提供了保障。
3 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是制药工程专业实习CDIO理念中实施和运行的基本条件,实习基地建设困难是目前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要积极与药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产学研研究机构等与企业形成资源互补,不同形式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与此同时,学院也积极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弥补学生在企业无法动手操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另外,积极探索高校间联合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多样化的实习方式,集中式和分散式实习并存,促进实习基地的拓展。
长期维护实习基地可以避免和减少实习基地数量的减少,使实习单位接纳学生更加稳定,通过控制实习的质量有效避免实习过程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隐患,并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以及校企联合等活动,维护了实习单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指导教师因实习单位不断更改无法掌握生产工艺,从而不能给予学生全面详细的实习指导的弱点,保障了实习的质量。
4 实习模式的建立
基于CDIO理念,根据实习实施和运行的经验,建立了“实习动员-实习方向选择-安全教育-实习指导-实结和考核”的完整实习模式,为高校实习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1 实习动员会议的召开
实习动员会议首先阐述实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实习,努力在认识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成为一名出色的制药工程师而努力;其次,强调实习的安全性,进行实习安全教育。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实习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实习动员会议中最重要的事项就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全体同学应当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听从领导、服从安排、顺从要求,并对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并做出要求;再次,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实习;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实习方向的选择,并对具体实习事宜做好安排。
4.2 实习方向的选择
制药工程专业主要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实习是根据学生对制药方向的兴趣进行,因此,专业教研室将组织全体参加实习的同学进行实习方向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个方向进行实习。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又避免了实习单位因学生人数过多、实习压力过重而无法保证实习质量的弱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实习安全教育
生产实习安全教育一般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基地都是生产规模较大、管理模式先进的企业,对实习生,企业教育科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厂实习安全教育、生产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首先,针对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从整体上对实习学生进行一次进厂实习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制药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其次,根据生产实习工艺流程的具体特点进行生产车间安全教育,对实习车间做出具体安全要求;另外,根据实习生产模块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班组安全教育。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使学生明确制药生产中所有的安全问题,为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4.4 实习的指导
各个方向的实习指导教师都是由学生的任课教师担任,这样指导教师首先具备了理论基础,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要求指导老师首先理解学生实习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经验指导。其次,充分发挥企业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操作熟练的工人、环境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等的作用,不仅可以让他们把企业的安全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协助指导学生的实习,真正的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4.5 实习的总结
实习前要求学生查询实习生产流程资料,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增强实习效果;指导教师要合理指导工艺流程运行过程,为实习的快速入门奠定基础。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需在生产现场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考查;实习结束后,按照规定安排实结会议,总结会议按小组进行答辩。答辩中不仅由教师提问实习问题,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实习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实结积极性和创造性。
4.6 实习的考核
实习的考核是保证实习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专业教研室采用对实习的准备、实习过程的表现、实习内容考核以及实结和报告水平有机结合的考核办法全面考核实习内容[5,6]。考核时,实习班组长首先考核并给出成绩,然后由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实行现场考核,并由考核小组指导教师共同评分,保证了实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5 结束语
制药工程专业自2004年正式启动基于CDIO理念的实习研究和改革以来,通过研究改革,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方向――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指导――实结和考核”的完整实习模式组织和指导实习,多年来运行效果较好,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已发表有关实习方面的具有影响力的教学论文5篇,并被多次引用,在兄弟院校中产生良好的反响,表明实习研究和改革在高校实践环节中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实际指导意义。基于CDIO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实习研究与改革成果对高校专业实习有较大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6-119.
[2]邹祥,胡昌华,李逐波. 基于CDIO理念的制药工程类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立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235-238.
[3]刘瑞江,张业旺,李红霞,柳春华.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学研究,2012,35(2):88-91.
[4]张业旺,刘瑞江,李红霞,等.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155-157.
[5]张业旺,刘瑞江,李红霞,等. 严肃性和趣味性并举提高生产实习动员效果[J].新课程研究,2011,190(12):147-148.
[6]刘瑞江,张业旺,汤建,等.制药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0,33(4):66-68+81.
关键词: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模式
教学实习是指围绕教学活动目的而进行的、学生亲自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品质与其教育教学体系与教学实习密不可分。园艺专业的教学实习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重要环节,教学实习有效运行,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在巩固和发展理论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是一项历时长、内容繁杂、涉及课程多、实习时间随课程而设等问题。本课题组结合理论教学及实践实习相关教学工作,按照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对以实习场所为平台,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构建教学实习新模式,调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兴趣和能力
通过对园艺专业用人单位和园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了解,都对园艺专业教学实习的设置持赞成态度,认为教学实习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有重大作用。但很多学生也反映,因教学实习设置的课时太少,时间紧,无法系统长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另有同学反映,在找工作时所学习到的东西大部分不适应现在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造成了就业和工作上的压力。而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专业知识泛而不深,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在总结过去实践教学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专家的论著,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提出了将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实习贯穿整个大学4年的构想,建立了“随践感知——理论认知——实践强知”的模式。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出发,做实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习习惯。
在“随践感知——理论认知——实践强知”的模式中,课题组构想在园艺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其进行随从实践的训练,主要方式是将学生分组,参加专业课教师专业方面的课题研究,与专业教师在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相关实践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初步的实践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因在这一过程中因为遇到的问题通过亲自查阅资料、咨询教师和实践验证而得到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蔬菜学专业课的教师,在带大一的新生进行科研的时候,可以在蔬菜栽培学的整个操作过程,系统地针对某种蔬菜从整地——育苗——栽植——管理——收获进行一系列的训练,为以后进行蔬菜栽培学的理论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这过程中,又可以让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渴望和兴趣。从大二开始,学生陆续接触到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理论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在大一的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并再把理论上学到的内容通过教学实习应用于实践。这一时期的实践,因为学生在大一已经有基础,已经不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训练,而是要以锻炼学生的规模管理能力和调查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的能力上,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实习地块,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并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观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
园艺专业的教学实习内容广泛,涉及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营销及景观植物配置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应尽可能地抓住每个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营造创新的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2005年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设计在6.67hm2的土地上如何在一年之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学生们有了自主权,都认真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所栽蔬菜可能遇到的病害类型,制定防治措施;当同组同学有不同意见时,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希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也能从错误的方法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正确的措施,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建立完善的实习评价机制,强化实习效果
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整个过程按此模式进行操作,历时时间长,若整体进行考核,显然不太现实,如果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不能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势必会影响实习的效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题组提出的考核思路是分阶段考核、分课程考核,即大一的实习考核和毕业实习考核挂钩,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考核分数算入毕业实习分数,大二、大三的教学实习考核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实习考核中。
v加入收藏
v免费注册
v用户登陆
v入会指南
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课件站教案站资料站试卷1站试卷2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站内文章搜索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入者关键字所有栏目领导讲话├党建党委├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思想宣传├统战民政├政法武装├安全稳定├群众团体├经济工作├城建环保├经贸商务├财税统计├发展改革├办公厅室├农林牧渔├工商计生├国土质监├旅游广电├科技卫生├劳动保障├民营招商├乡镇街道├交通运输├粮食档案├物价审计├政府综合├老龄残联├教育文体├水利气象├扶贫开发├目标├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学校讲话├企业讲话├高层讲话会议发言总结报告├个人总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活动总结├党政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述职述廉├考察报告├情况报告├自查报告├计划规划实习报告演讲致辞├竞聘演讲├就职演讲├爱国演讲├征文演讲├其他演讲├会议致辞├节庆致辞├欢迎欢送├婚丧致辞├晚会宴会├生日聚会├慰问贺电├会议主持├开业闭幕├其他致辞├祝福诗诵├倡议致信├节目串词主题征文各类材料├事迹材料├汇报材料├经验交流├申报材料├求职自荐├简讯报道├贯彻落实├学习体会├工作体会├企划方案├企业文化公务考试党团辅导├民主生活├入党申请├入团申请├转正申请├鉴定材料├党课讲座├思想汇报├党会发言├入党相关党团知识常用公文├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决议意见├请示报告├文书合同├实施方案├会议纪要├公文范例├法律范本├模板简历├岗位职责├辞职书├检讨书广播稿学术论文├经济管理├文教卫生├政治法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企业管理综合论文学校用文├计划总结├教学体会├试题资料├教学评语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数学论文├德育论文├英语论文├政治论文├物理论文├化学论文├生物论文├历史论文├地理论文├自然论文├音乐论文├体育论文├美术论文其他论文文秘知识├文秘写作├文秘常识├文秘礼仪├名言谚语├精品文章恋爱情书站内帮助├站点动态├推荐导航主题搜索
输入公文的标题,字数尽量少,不能带标点
您现在的位置:莲山课件>>文秘公文>>学术论文>>综合论文>>正文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427更新时间:2006-9-33:28:09
-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烤烟种植面积、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等4项指标雄居世界第一。与这些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烟草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品牌营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就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万宝路”品牌的拥有者)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以及营业利润等方面都超过了我国所有烟草企业这些指标的总和。中国的产销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为什么在一些“核心”指标上要远远落后呢?思潮公司认为:除生产技术外,我国烟草企业在品牌营销上的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商品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品牌营销在烟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的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不足呢?我们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烟草企业为参照,探讨我国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香烟的品牌建设收到区域的限制
烟草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主要因为地方政府为了通过高额的烟草税收来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限制中国烟草企业品牌营销发展的最大问题。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经三令五申地指示不允许地方保护,但是这个趋势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这样使外地卷烟进入当地市场非常困难。上海思潮市场咨询公司在进行一项调查时发现,一些消费者非常熟悉香烟在登上外地市场货架的难度相当大,甚至在有些店铺里,只能把这些香烟存在仓库里。短期来看,地方的烟草公司的利益确实得到保障,但这无疑损害了那些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大型烟草企业的利益,更加抑制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
然而,短期之内消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思潮公司建议烟草企业在推广品牌时首先要考虑本地市场及周边地区,然后进入壁垒较低的市场。
2中国烟草品牌过多,且以低档烟为主
我国烟草市场卷烟品种过多,每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知名度也不高。据统计,我国烟草市场上生产卷烟的企业有几百家,现有品牌2000多个。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PhilipMorris)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超过40%,“万宝路”品牌人人皆知;而日本日本烟草公司(唯一一家政府授权的烟叶买主和卷烟生产者)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主力品牌MILDSEVEN在全球内几乎家喻户晓。
在我国的2000多个品牌中,低档产品占绝大多数的比例,且供过于求,而中高档产品的供应量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可以说现在正是塑造中高档品牌的良好时机。同时,这对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也有相当的帮助。我们发现,国外烟草企业的主力产品都是以中高档产品为主。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路任重而道远!
3让烟民多一点“上帝”的待遇
品牌是由消费者建立的。“消费者就是上帝”这一真理在烟草行业同样适用,这也是日本和欧美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企业要树立起品牌形象,必须清楚消费者的需求与感受。感受消费者的感受,担心消费者的担心。一些国外烟草企业率先在开发产品时降低了香烟中焦油的含量,加入其他替代成分,以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国内企业和西方企业在这一方面上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不要老是把精力放在改变香烟的口味或是包装上,更要提倡“服务兴烟”,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想想,让他们真正作一回“上帝”!
4广告宣传需要另辟途径,出奇制胜
由于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性,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禁止烟草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广告。同时也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广告。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样的方式既对品牌进行了宣传,又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英国著名的英美烟草BAT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1912年,英美烟草就出巨资在英国圣安德鲁斯设立了一年一度的“登喜路”杯国际高尔夫公开赛,经过几十年的孕育,“登喜路”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的高尔夫赛事,同时,“登喜路”香烟也借此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品牌。
同样,为了让长大之后可能成为烟民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记住包括万宝路在内的香烟品牌,莫里斯公司曾经别出心裁地印制数千万个精美的书皮免费赠给全美的许多中小学。并在书皮上加上附注的“请三思”、“不要吸烟”等暗示性字样,既让反烟人士抓不到把柄,又着着实实地给莫里斯公司的万宝路等香烟品牌做了间接营销传播。这一举措在当时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展示了莫里斯公司在公众面前的健康形象。我国企业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不难得到一些启示。
5品牌宣传要考虑“品牌内涵”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烟草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应当注意宣传媒介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选择符合品牌特点的宣传手段。“万宝路”品牌长期以来一直给人以粗犷豪放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莫里斯公司所选择的宣传手段之一是赞助F1的法拉利车队,他们所看中的就是法拉利车队的奔放、狂野的品牌个性与“万宝路”的特点非常吻合。“万宝路”让消费者联想到一个潇洒、豪迈的成功男士形象。
品牌营销的“本土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70年代香港市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宣传充分证明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万宝路的牛仔形象在香港播出时,香港人虽然欣赏它的画面和音乐,却对终日骑马游牧的牛仔却没有好感。因为在香港人的心目中,牛仔是低下劳工,这在感情上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种状况,万宝路迅速对宣传策略作了调整。于是,在香港电视上出现的不再是美国西部牛仔,而是年轻洒脱、事业有成的牧场主。经过这一改变之后,万宝路香烟在香港迅速打开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
6企业品牌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一方面,莫里斯公司依然做得相当出色。该公司除了拥有著名的万宝路牌香烟外,还拥有MaxwellHouse牌咖啡和MillerLite啤酒等产品,这些品牌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加利福尼亚等地进行了房地产投资。正是由于多元化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才使得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一直稳坐烟草界龙头老大的位置。
一、数控加工工艺教学背景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迅速发展,企业对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无疑也对中职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水准。中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的实践及其研究就是联系实际生产,通过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保证为专业服务的有效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课是针对传统教学法造成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实际问题提出来的。传统教学中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只是与一般专业课程一样进行教学,没有把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结合到相应的工程项目中,同时由于教学设备有限,课时少,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都反映在学校学得太少、太浅、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所以研究当前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数控加工工艺课研究的起点是我校本学科的教学状况。由于是具体的零件,有具体的参考工艺,学生产生极大的完成任务的热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随后又是数控实习,结合生产任务,在老师指导下接触具体工作,通过实习能够熟练操作机床,掌握加工之前的调整方法,能够把工艺知识与机床加工联系起来,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形成清晰的认识,产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接着是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模块,以案例、综合案例为手段,详细讲解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原则与思路,形成专业技能,具备编制一般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完成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综合工艺分析模块的学习,达到相应各种的中级工水平,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题库为教学任务目标,并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本教育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构建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学生有成长的本能,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命自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论。本课题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研究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课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论构建中职数控加工工艺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实践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的、目标
数控加工工艺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工程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是以机电设备加工工艺知识为基础,融金属切削加工刀具知识、机床知识、工装夹具等知识为一体,与现代制造生产技术联系密切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对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的研究,加强数控加工工艺的教学,对于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整合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以满足企业 和社会的要求。
数控加工工艺生本教学研究的目标是:第一,针对企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要求,构建我校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体系。第二,针对中职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评价体系第三,构建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文本成果
按本课题设计要求开展研究,启动阶段(2010.9——2011.3)学习理论,申报课题;研究阶段(2011.3——2011.12)进行教材整合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总结阶段(2011.12——2012.3)归纳,总结教学研究材料,包括在校刊、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获奖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题、试题分析等,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和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论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浅谈数控加工刀具补偿功能》在《增职教研》上发表,《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实践与反思》在《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上发表。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第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作过程。《数控加工工艺》包括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工艺、刀具、夹具等基础知识;第二模块是不同复杂程度的数控车削工艺;第三模块是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第四模块是特种加工部分。《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内容整合就是改变原来的的知识体系,关注各部分的共同要素,重新安排学习内容的具有开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的过程本质上是实践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数控加工工艺》教学中,要抓住主干知识,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圆弧槽的编程与加工,以前是按照“读图、分析、制定方案、文件编制、实施评估、修改完善”等环节学习结束后,才让学生实际加工。整合《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内容后是通过直接布置给学生圆弧槽的编程与加工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
第二、突出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可见,有效教学是一个必须依靠学生的理论,它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学习主体的自身寻找提高有效性的能源。
首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地学习。其次,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教师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原理的验证,教师要学生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给出学生相关的指令及精度的要求,其它在应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零件加工时,如何结合机床特性和零件特点充分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并巧妙应用编程方法、技巧,优化数控加工的工艺和编程,让学生探索学习。
再次,教学和实训过程要突出学生的感受与实践,运用实际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到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并实践,然后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问题的关键,提出各自的想法和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出相应的决策,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合理的实施方案,最后由教师给出的答案或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真实方案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分析能力。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是通过语言表达、事物描述等手段,创设一种以学习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事件的真实性情境。在《数控加工工艺》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带领学生到实操场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操作加工工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体会、理解加工工艺知识。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探究加工工艺的规律。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精品专业职教攻坚期间,各县都投入不少资金,但绝大多数经费都用于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建设,用于教学设备方面相对较少,柳州市六县职校只有鹿寨、柳江两县职校有自治区的示范专业,另外四县职校没有一个示范专业,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县级职业学校应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应加大资金投入,选好一两个特色专业,把它们打造成自治区品牌示范专业,带动学校的发展。加大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质量的学校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支撑。然而目前柳城县职校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远远满足不了职教中心的发展要求。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采取降低“门槛”、适当增加编外执教人员等灵活的方式,聘用一批工作在一线的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施教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应继续实施教师学历达标工程,进一步落实好校企结合的送培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对在职的现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促教师成长。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要有严格的管理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探索并确立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以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证化办学模式。把“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2.加大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县级职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依托“市职业教育科研所”积极开展改革和科研,加强与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使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丰富内涵。比如,在教研管理方面实行“四个一”,即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实施计划,积极申报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3.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县级职校要争取与各企业联手建立实训、实习车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的零距离上岗。4.高度重视师生安全工作。县级职校应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实抓好。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此外,应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周”和“安全活动月”活动,切实加强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技能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加快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县级职校办学质量与效益职业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在于办出特色。一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是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校校结合的办学模式。县政府应盘活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无偿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县职校,使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生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可将企业税收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县职级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内及区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三是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树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融就业与创业教育于一体的观念。四是城乡联动,发挥城市职业学校优势。针对县职校的实际需要,与国家级重点学校开展连锁办学,从计划制定、招生录取、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经费扶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一所优质的城市职校带动一所农村职校,给县级职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建立机制,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1.建立以县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张贴标语以及报纸、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以及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事例,使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农村,形成共识。2.建立招生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招生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县直有关部门和学校,把完成送生任务情况作为考评乡镇、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在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3.宣传国家对就读中职校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和对涉农村专业进行免学费及政府奖学金,以后将进一步实现全免就读中职校。此外,还可多宣传已毕业的就业之星,用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就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县职校要专门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强化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自主创业,谋职生存。要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模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学校鼓励毕业生参加“双选”会,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就业。另外,学校还多开设一些茶艺、美容美发、舞蹈、普通话、礼仪等第二课堂,对在校生进行第二技能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毕业生就业的办法,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兰电香 单位: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