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项目论文范文

化学项目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项目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项目论文

第1篇

1.明确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在项目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化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各种教学资源与客观条件的满足,包括对实验实训场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充足的教学与学习资源,才能保证师生在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所需要的素材资源,保证学生围绕主题顺利开展探索学习、主动学习。此外,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将涉及到如何合理构建教学与学习资源以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

2.提高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与探索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的生产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是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并行的关系。

3.论证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

适合高职教育,有利于生产实践职场环境的置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意识到未来的就业方向,甚至具体的就业岗位,对自己的技能评价较客观。本课题通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其对高职教育产生的影响,验证在何种形式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以将高职教育、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与生产实践最大化的契合在一起。

二、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

1.比较两种相近的职教模式

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与“能力本位”也是世界上两种比较有名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接近的两种著名的职业教育模式。

(1)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出自学徒制。双元制,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例子,在德国和北欧的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与非全日制学校的一种合作机制。这里的双元,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学校。在学校中学生能够学到基础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在企业中,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现实,真正的学以致用。

(2)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推崇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指导思想,它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掌握性学习”“、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能力本位”有一套自己的国民能力标准,即根据就业的需要,对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进行明确的说明。它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一切教育活动、培养方案和考核条件都基于能力,根据对职业的分析,从而确定学习的科目以及能力的培养方向。

2.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目前,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然科学领域,工、林、医等领域,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体系、企业的支持程度、社会的认可程度等都不慎理想,师资仍然是传统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职教内容仍然没有逃脱学科体系的范畴,很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尝试的阶段。本课题研究以高职教育为主,从CNKI上以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检索,进行定量分析,以文献的发表时间为单位对我国项目化教学和就业为导向的研究数据分析,得出数据,可以看出,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从2008年到2014年(2014年截至9月) 的期刊逐年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研究主题。进一步通过对“项目化教学”、“高职”、“就业”、“实施”四个关键字,分别从主体、篇名、关键词、摘要四个方面进行交叉对比,历年来数据截止2014年9月共有文献1882篇,其中涉及高职院校的有402篇,涉及高职学生就业的有2篇,将“项目化教学”、“高职”、“就业”、“实施”同时作为关键字,检索结果为0篇,由上述数据可见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是比较多的,高职院校对项目化教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尚存空白。

三、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小组经由上述的文献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以我院项目化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同时对比其他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开展情况,通过对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反馈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此,分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变化,验证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形成有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综述;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联系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所需教学与学习资源的构建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经验与困惑;经过上述前期准备,课题组提出适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为例,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分析,结合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合作企业或社会企业的成功案例或具体任务,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实践工作室的实践活动,确定课程分为四个项目、九个任务、多个子任务,由此,构建学习/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化学习。进一步,以“项目二电子商务交易任务二网上交易处理子任务2-1C2C交易处理”为例,根据学生及学习小组的自我学习现状分析,提出子任务开展的具体安排,确立小组成员的各自分工,实施任务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包括企业导学教师)不直接参与项目任务的实施,而是以指导者、辅助者的身份参与辅导、小组讨论交流,任务完成后进行学生作品或成果的展示、交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根据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整项目内容、或结项进入任务成果的应用阶段。

四、结束语

第2篇

以往学科教育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多从理论出发,课时少,没有可参照的实物,也缺乏实践性的场所,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即便是生产实习中,也仅是一些感性认识,难以深入,而毕业设计阶段的毕业实习更是形同虚设,毕业设计受条件限制,局限在教室、机房中,通常是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很少有机会在实验室,企业进行实地设计,现场设计等,这些都加剧了学生工程背景的匮乏,实践能力差。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越来越喜欢接纳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让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是不现实,但重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是可行的,有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的用人单位都会关注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成效,这也是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原因,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更好的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毕业设计与真实的实践项目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设计是毕业设计实践改革的重要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结合天水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对企业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大量调研,总结规律;通过了解往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生的切身感受,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见图1,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具有生产意义)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2.1选题

探讨如何从模具制造类企业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能体现教育认知发展的设计项目选题。从企业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研究理论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完成,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转型,为模具企业的实际项目保证科学的理论支持。

2.2毕业设计形式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毕业设计应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是生产管理的革新等等,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以往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交织,匆匆而过,质量难以保证。项目化毕业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处理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交融。

2.4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按照前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为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现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模式。(5)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在前期选题、综合指导方式模式基础上,改变从前学生讲、老师听,提问的单纯形式,结合学生设计的不同特点,采用企业技改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前面的研究,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关注企业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

3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点

3.1思路创新

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增加就业砝码。

3.2方案创新

从模具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应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养方式为指导,改变以往理论过重,走过场,脱离实际生产的毕业设计方案,建立操作性强、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工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采用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主动积极性高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技改创新,服务社会。

4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企业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1.4考核与评价

《化学检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并将“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与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为课程总体成绩。

1.4.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

1.4.2项目考核

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

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

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说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我们呼吁管理学课程改革,就说明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只有正确剖析存在的问题改革才有意义。目前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呼吁教学方式改革,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在课堂上采取的仍旧是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只有教师输出,学生坐等输入,缺少互动,更缺少深层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考。即使有些院校采取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也只是做了形式上的引进,真正的内涵没有学到,最终产生的作用不大。要是一直采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变得更呆板。

2.案例教学法呆板化。案例教学法是具有启发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案例清晰地阐释所要表达的主题,允许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案例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选择的案例不能准确地反映主题,针对性不够;有的教师案例语言缺乏生动性,激不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取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进行案例分析之时,许多教师仅仅对案例做一个归纳性的总结,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师生间的互动性差。我国课堂上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在上面授课,学生在下面听课,每节课都循环着同一个模式。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而且还受到组织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课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给学生提供不了一个良好的实训条件,阻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为解决当前管理学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针对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管理学课程教学可以采取项目化教学法。

1.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项目化教学法在实施中可分为模拟、仿真模拟、全真模拟三个阶段,具体实施如下:其一,模拟阶段。课上实施项目的模拟,让学生熟悉岗位流程、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整个模拟阶段可分为情景描述、情景分析、任务准备、情景展示、情景评价、教师总结。(1)情景描述: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师以人力资源部某角色的身份,布置任务。如以北京某旅行社人力资源部招聘科长的身份,为旅行社招聘地接导游员。(2)情景分析:学生分小组,讨论工作思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准备的理论知识,然后每个小组把自己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需要准备的知识等。如接到为旅行社招聘地接导游员这一任务后,学生一方面研究招聘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招聘材料。(3)任务准备:针对情景任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查找资料,进行工作内容的准备。教师讲解学习的思路、学习方法,如围绕招聘应该做哪些工作,像招聘计划的制订、应聘表格的设计、合同的制定等。(4)情景展示:小组针对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完成一部分,也可以完成整个任务,根据任务情况而定。如招聘可以从选拔、录用、评估等方面进行分工。(5)情景评价:一方面是小组之间的互评。其他小组作为应聘人员,对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整体满意度和评价小组每个同学。另一方面是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小组评价,总结评价的要素,如招聘计划、应聘表格。(6)教师总结: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为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确知识的用途,以及知道以后如何创新地完成工作任务。其二,仿真模拟阶段。对于课上的模拟项目,学生课下可以进行仿真练习,如作为班长应该如何管理班级。其三,全真模拟阶段。对于学习的模拟项目,经过仿真练习,可以进行全真模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如学生会管理、社团管理、班级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结对子”工程与单位合作。具体操作程序:第一步,学校通过理事会,召集需求管理岗位的企业,企业介绍自己公司的情况,以及对实习生的安排、培训内容等打算,然后可以通过面试等形式了解学生,进而选择自己的实习生。第二步,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进入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这样对于学习过的模拟项目,有机会独立操作,进行实战锻炼。

2.项目化教学法的监控。综合成绩包括终结性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其中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满分70分;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满分为30分。其一,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笔试加技能考核。具体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为课程结束后的技能考试周。笔试满分100分,按实际成绩的50%计入综合成绩。技能考核满分100分,按实际成绩的20%计入综合成绩。其二,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堂考核,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30%计入综合成绩。(1)课堂考勤:主要考查学生到课率,计20分。每次上课任课教师都要严格进行考勤并详细记录考勤情况,如总考勤为32次,则到课率分数=学生到课次数*100/32;有班主任或辅导员签字的事假、病假计入到课次数(须注明)。低于10分的,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可随下一年级继续学习。(2)课堂表现:计30分。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发言、听讲是否有小动作、讨论是否对任务有建议、玩手机情况、放学时自己的卫生情况和桌椅摆放情况等,共5项,每项6分,随堂考核。(3)课堂考核:计50分。根据小组完成任务情况酌情给小组分,再根据个人完成任务情况给个人分。形成性考核成绩=课堂考勤考核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课堂考核成绩。任课教师于第一次开课时向学生公布本实施细则,期末时认真汇总各项考核的相关材料,统计出成绩。

3.项目化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管理学课程项目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的模拟训练为载体,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的关系。项目教学通过情景描述、情景分析、任务准备、情景展示、情景评价、教师总结几个环节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既掌握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岗位技能。项目教学需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理论知识。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不佳,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所以项目教学要处理好学生情景展示和教师教授的关系。针对学生情景展示,可以看出他们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结果,同时教师应通过总结对知识进行补充,开拓学生思路,授之以渔。(2)注重点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就感,学生通过情景展示,如果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就会更加努力,所以我们运用项目教学法,要注重点评。点评一定要注重鼓励,不要打击,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委婉。通过点评,学生知道情景展示需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待改进,以及应该如何去改进等。

三、结束语

第5篇

项目教学法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而美国大在19世纪研究的合作教学法就是项目教学法的雏形,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的中后期也呈现出了一种继续发展的形式,同时也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发展的思潮,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的产物,它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的关系,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是直接将教师掌握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和提升。

2项目的选择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教学法的模式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最为中心的环节就是项目本身,所以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的去选择和准备项目,当项目已经被确定下来,就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仔细的考量:

2.1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应该根据人的具体情况去选择项目的难易程度,在项目确定之前一定要对职教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仔细的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只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才能决定选择何种项目,项目选择的时候就应该由教师去整体把握,同时还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操作项目,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2选择的项目一定要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范围之内。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作为重要的基础,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应该更加充分的融入到项目当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去了解项目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同时还能够承担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顺利的完成本专业的相关工作。

2.3设计的项目一定要有实用的价值,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要应用在实践当中。为了更好的突出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选择项目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同时还要根据目标的相关要求去选择一个大致的方向。例如在水电解实验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水主要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有一个最为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以后要从事化学行业,这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基础环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按照相应的步骤去操作,同时还要将文字表达式熟练掌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然后用化学守恒原则将化学式表示出来。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解之后还要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收集,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气体的助燃性,氢气点燃的情况下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样也为实验结果作了充分的认证。

3项目教学的准备工作

3.1学生的准备工作。由于项目教学属于开放性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学习成绩,学生务必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本学科的学习,应在学习前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以及书籍,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搜集相关企业的资料,为实验操作做充分准备。

3.2任课教师的准备工作。项目教学属于系统化工程,由于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更加复杂的过程,在难度方面也要比传统教学的难度大很多,因此,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的要求都很严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行项目教学任务之前,应该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查找大量资料以及相关信息,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面,大量搜集有关的实例。了解实验仪器,认真制定完整的项目教学计划,最后要在实施项目之前对学生进行动员,使学生了解到该项目的基本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更高的学习热情来完成这项活动。

4项目的具体应用

4.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学习小组,将每个小组的学生均匀分布。教师应该对每名同学的不同方面特点有所了解,比如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划分到一组,使学习小组在不同方面进行互补,学习好的同学或者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老师的均匀分组来帮助各自组内学习成绩差的或动手能力欠佳的同学,从而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分组过程中人数应该均匀,每组最适合的人数一般为三至五人。每个小组需要推选出一位组长,职责就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对本小组的开发进行设计,并负责本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工作,以及对小组的操作实施进行监督。

第6篇

1项目情景式

以一个高职毕业生来到球会工作为主线设置情景,从应聘、面试到上岗,展开工作内容既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今天在课堂学习的,也是他们将来面对的。下面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分析。

1.1项目情景:杨昊所在的球会已确定9月1日开业,公司领导想通过与红十字协会联手,通过举办一场感恩社会的慈善邀请赛的形式来扩大球场的知名度,同时利用这次赛事达到促进会籍销售的目的,接到任务的杨昊,积极准备赛事策划方案,策划方案不但包括领导邀请、媒体邀请、新闻、赛事的流程、还要考虑广告设计和宣传的各种途径等等问题。情境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情境的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掌握技能。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进行。但是,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1.2项目内容本项目名称为高尔夫促销策划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几个不同任务:任务1高尔夫赛事策划;任务2高尔夫广告策划;任务3撰写高尔夫赛事广告招商方案,通过任务的学习对项目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每个任务都配有实训练习。任务训练:结合杨昊所在的球会开业之际,为扩大球会知名度,杨昊策划一高尔夫赛事活动,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撰写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实训目标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赛事举办各阶段的工作;训练学生能够撰写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实施过程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组织策划高尔夫赛事活动;每个团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整合思路;每个团队归纳总结,形成高尔夫赛事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每个小组将结果制作成WORD文档,用PPT来讲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该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并对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给予合理的解释。团队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时必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的。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是职业教育的要求。

实训考核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其标准应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实践项目活动及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本课程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本课程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和评价学生能力,项目考核成绩分别记录最终成绩取平均分。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其他教学方法

第7篇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从学生今后面临的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出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确立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课程整体设计以典型的老年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来构建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按照“资讯(获取信息)、决策(作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及评价(总结反馈)”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步骤是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本位的导向和项目化的思路遴选项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序化。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与知识的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与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依据是以老年人为主体,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衰老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给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消除或减少老年人自我照顾的限制,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实现其最佳的功能状态。鉴于此,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老年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后,提炼了以下9个能力训练项目(见下表),能力训练项目的设置体现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以任务引领学习,并使老年人护理岗位工作程序化。在每个项目下分别设定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模块,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如在完成“老年人饮食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我们把“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等理论知识融入“指导老年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操作技能训练中;在完成“老年人排泄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把“排泄形态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排泄形态障碍的护理”等理论知识内容融入“指导腹肌、膈肌、盆底肌的锻炼”“排尿功能训练”“自我间歇导尿”等技能训练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也解决了工作导向课程重构的最大难点重实践轻理论,整门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了行动导向。

三、课程的目标设计

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应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老年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社区医院护士长,学生分4组(每组5~6人)作为社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每次工作的分配,安排工作进度,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四个不同的工作任务,每组护士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五、课程考核设计

第8篇

1.理论支撑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实现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具备三个层面的理论支撑:(1)大量学风建设活动具备项目的一般属性,有明确的目标、确定的范围、资源的约束和临时性的特点,可以视作项目。(2)在高校的学风建设领域实施局部的项目化管理,形成既有项目又有运作且相对平衡的组织,与项目化管理理论定义的混合型组织高度契合,即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后与学校其他事务的运作可以兼容。(3)项目化管理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组织模型设计理论、管理机制建设理论、管理流程设计理论等,为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现实基础(1)高校拥有一定的项目管理基础。一是具有较为成熟的基建、采购项目管理经验,有一套成熟的招投标流程和监管体系;二是具有大量课题项目的管理经验,在组织申报项目、发起项目、项目过程管理、项目收尾管理、经费下拨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实践。(2)高校学风建设活动的一般项目属性被进一步强化,与学校其他任务的日常运作区别更为明显。一是临时性(一次性)属性被强化。学校各专业的生源素质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学风建设活动时个性化特征被凸显,学风建设活动的临时性属性进一步强化。二是资源约束属性加强。学校实行两级管理后,二级单位的经费实行包干制,不能再向学校申请额外经费,学风建设活动的资源约束性明显增强。(3)随着学风建设活动一般项目属性的不断强化,不同类型和内容的学风建设项目表现出各自的特有属性。学风建设项目特有属性的形成,对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流程设计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综上所述,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作为一种基层创新,将有利于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难点和解决思路

由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学风建设问题,一部分可通过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明确权责等行政手段加以缓解,但还有一些学风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难点问题:一是如何建立评价考核机制,解决学风难以衡量的问题。二是解决横向沟通困难的问题。三是如何规范学风建设活动管理流程的问题。探索研究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过程考核替代目标考核难以定量考核学风建设的问题使得现行目标考核的方式不能发挥作用,而项目化管理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由过程考核替代目标考核”。既然难以用简单的几个指标对学风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评价,那么就从考核学风建设的过程质量入手。基于学风建设项目越多,质量越高那么对学风的促进作用越大这一基本认识,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学风建设进行项目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学风建设的过程考核,从而解决学风好坏难以衡量,评价考核机制缺位的问题。

2.建立局部横向沟通机制横向沟通成本高、效率低是高校职能型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必然问题,而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理论使我们有机会运用矩阵组织结构,在单个项目范围内,建立起相对高效的横向沟通机制,且不必打破原有机构设置,还能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选择强、弱或平衡矩阵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对学校影响较小。因此合理运用矩阵型组织结构,科学选择项目负责人,建立项目层面的局部横向沟通机制是解决高校横向沟通困难问题的项目化管理解决思路。

3.规范学风建设管理流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规划等努力来提高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但无法对学风建设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参考项目化管理的流程设计理论,通过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流程设计(整体和项目两个层面的流程设计),可以对学风建设管理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使不同的学风建设项目具备横向比较的基础,为实现过程考核的提供依据。

三、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流程框

架实施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后,应采用新的流程来完成原先学风建设活动。高校传统的学风建设流程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即为了完成学风建设活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活动的来源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任务,学校运行所固有的任务等。学风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后,各类的管理流程应该进行重新设计。设计后的项目化管理流程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应主要体现目标导向性,即各级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以达成组织的目标任务为目的,相比传统学风建设的管理会更具创造性。二是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流程应体现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特点。项目管理区别于传统经验式管理的特点就是可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将复杂的“工序”变得相对的标准化。但是学风建设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又有所区别,不能要求对具体学风建设项目的各个“工序”进行标准化,因此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流程的研究应主要从规范项目的立项流程、团队选择流程、项目收尾流程、资源配置流程、项目管理流程等入手,以体现流程的标准化。

四、高校学风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1.建立资源库高校应尽快建立人才资源库,对进入资源库的人才,管理者必须掌握其技术特长、专业职称等信息,以便随时高效地遴选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同时,逐步完善其他资源库建设,如技术、校友等资源也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建立资源库是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基础性工作。

2.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在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案设计中,既要包括规范学风建设活动项目化的工作程序,也要规范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规范项目化和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1)项目选择程序。即根据高校战略目标,选择、发起的学风建设项目。(2)项目资源配置程序。就是为完成各项目,学校统筹配置资源的工作程序。(3)项目工作程序。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对项目管理团体管理活动和项目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标准化项目工作的程序,是实现学风建设过程考核的基础。

3.团队型的管理文化在高校内部某一工作领域实行项目化管理无疑是对高校行政管理文化的一个冲击,突然从等级森严的职能组织形式变成在某一领域等级界限较模糊的矩阵式组织,原先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有不满情绪或抱怨,这种负面情绪很有可能成为整个项目化管理推进的阻力。因此学校在推进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时必须努力营造团队型的管理文化。团队型文化的形成任重道远,不但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要适应权力的转移,作为项目负责人也需要有勇气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

4.合理的授权体系科学合理的授权就是要把握授权的“度”,使授权既能让项目负责人有足够的权限调动资源以完成项目,又能防止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影响其他组织机构的利益,同时还能避免该项目不受自己监管。对项目负责人的授权要做到这三者的平衡,不能长期依靠经验判断,最终的解决方式还是建设一个有效的授权体系,以制度规范授权。建设高校项目化管理的授权原则是“宁缺毋滥”,项目负责人的最佳授权应是拥有恰好能顺利完成项目的权力。

5.有效的沟通平台学风建设领域实施项目化管理以后,在高校的内部须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即在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能部门、项目团队之间有效的沟通系统。这一系统是否有效取决于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授权程度,也取决于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认识程度,但是沟通系统是否高效的根本,在于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传递速度,只有需要沟通的各方同时掌握全方位的项目信息,才能在使沟通及时和高效。

第9篇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以项目化为导向进行的,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目前,课程改革尽管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也有比较成功的范例,但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十分艰巨的,因此,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建设一个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项目化的课程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则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着做,做着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项目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就是把项目化作为一个整体,使课堂讲授与工作场所的实际操作指导相结合,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结构,以达到培养学生工作思维,增强学生任务意识的目的,使他们从原来知道什么转为要做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由传统教学向创造性教学的转变[2]。在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创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活动要按项目化编排,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工作过程,并把各个工作过程和相关职业技能整合在一起,并以此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制造的相关技能。

2“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的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构建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3]。根据机电类专业对学生机械制造基础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为载体,笔者划分了8个项目,这8个项目分别是金属结构及力学性能测量、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及胶接、正确使用机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其中前7个是分散的,最后一个是前面基础知识的总结和提高。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来设计。每项任务结束后要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以保证每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通过走访企业和用人单位,与企业专家座谈,并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我系确定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相关的主要工作岗位(各类机床操作员、车间机械加工工艺员、机械零件检验员),并根据工作岗位所需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制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相应的学习情景主要有金属结构及力学性能测量、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及胶接、正确使用机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等。以项目金属切削加工为例,介绍学习情景的设计。本项目中的工作任务之一是端盖零件的加工,材料是ZL102。这项工作任务要求确定零件加工方法,编制工艺规程,完成加工,按时交出合格产品。这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包括分析零件图、选用金属切削机床,正确选择刀具、安装工件,合理选择零件表面常用切削加工方法,制订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现场实做和分组讨论。在工作开展前,学生要先从工作任务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初步掌握轴套类零件加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工作小组,然后确定工作方案,并把工作任务分配到每一个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工作任务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完成实际轴套类零件的加工操作及实际操作质量的检测。在工作结束后,学习小组开展互评,内容包括能否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能否确定最合适的加工工艺路线,学习目的是否达到,并按照成绩评定标准给出评价结果[4]。

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相关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师资的配备。为了实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我校完成了实习工厂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扩建,并改善了实验实训室的条件。近年来,已投入巨资,建成了2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工厂,基本上满足了课程教学的需要。关于师资的配备,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让以前只能上理论课或实践课的教师,同时能上理论和实践课,以保证既能教给学生必须掌握的书本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必需的操作技能,打破以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僵局。

4两点思考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于机电类各个专业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

4.1师资引进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师资培养很重要。师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师的实践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在专业教师的招聘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毕业生学历层次,更要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只有讲课和实际操作水平都合格的人员,才能成为职业院校的老师,这样才能形成“教师即师傅”的良好局面[5]。

4.2配套教材建设

开展“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配套教材建设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开展项目化教学后,原有的教材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按岗位操作规程和工作项目进行配套教材的编写,并做到图文并茂,以加深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识。而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应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院校专职教学人员和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这样的配套教材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才能推动和促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5结束语

第10篇

(一)现代田径运动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能使人类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上的变化。

如果不断增强人体的各项功能,并且全面的提升田径运动效果,因此就必须在遵循人体机能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化的系统田径训练,这样才能让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够适应激烈的田径训练,以此来提升田径训练的成绩。

(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体育运动也是一样的需要由低级运动向高级运动过渡,从一个基点开始通过一系列质的变化来达到新的水平。

田径运动的训练也是如此的,首先还是需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让身体的各项器官的机能保持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当人体进入到运动状态时,原来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个时候人体的各个机能就需要立刻做出调整,以此来适应新的身体机能的平衡,田径训练过程中正是依照这一规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势必会提升其训练水平。

(三)田径运动从运动技能形式的规律上来看,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能运动项目。

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需要人体内的高级神经和肌肉进行有机的配合。其实运动技术复杂并且要求很精确,要想精准、合理的应用这些运动技术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运用,多次的重复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成长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的训练过程。

二、少儿田径项目实施科学化训练措施

(一)强化专业教练员的技能培训

体育运动教练员做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社会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体育运动的教练员是是整个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其担负着训练运动员的重要职责,尤其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促进运动员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运动教练员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监督者,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训练的效果,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极具潜力的田径运动员。随着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于教练员的综合知识水平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高素质的田径教练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全面落实田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巩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历,其更能证明对教练员进行必要培训的重要性。

(二)注重田径的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

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主要包含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等几个方面,田径少儿运动员主要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进行某种运动的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提高。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都发育的比较快,不同阶段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也不同。所以在整个的训练中就需要针对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这样才能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获得明显的发展和提高,适合田径运动的需要。就力量素质而言,少儿的肌肉中水分成分较成年人高,肌纤维较细,不可盲目进行绝对力量,不宜过早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训练,而灵敏和柔软性、协调性活动可优先发展。速度素质的发展是较力量素质为早的,主要是因为少儿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较早,因此,尽管儿少的下肢爆发力尚差,但速度素质仍然应该较早进行发展。少儿的耐力素质中无氧耐力发展较迟,有氧耐力虽然发展也较迟,但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少年对有氧耐力训练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力,因此,国内外一致认为,健康儿童完全可以早期恰当的参加有氧耐力的训练,只要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经过训练就会出现肌肉、心脏、血管、血液、呼吸以及免疫系统的适应现象。

2、心理训练

在竞技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智能,都会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实战比赛中,时常在运动水平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其具备顽强的意志以及心理的稳定,就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心理能力训练在现代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是运动员超长发挥运动水平的基本保障。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升其专业运动心理素质,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将心理训练手段贯穿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采用较为有效的几种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有:1、模拟训练法:是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训练法;2、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化仪器把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3、呼吸调节法:是利用放慢呼吸频率,加大呼吸量来调节有关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心理状态,达到身心稳定的目的;4、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法: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渐进主动放松,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

3、技术训练

田径运动中许多项目对于技术动作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少儿田径运动训练中打好技术基础对于运动员今后的专项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的训练中要求注重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和建立巩固动力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阶段等联系的过程,各阶段尤其特殊的生理过程,也应相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分解、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可通过技术动作的分解训练和不同的技术辅助练习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让少儿运动员多学习各种练习技能,利用技能良性转移的特性规律帮助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注意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共同提升来达到技术水平的稳固提高。

(三)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

少儿时期的田径训练是一个基础训练阶段的时期,是为以后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少儿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业化训练使得基础训练不全面,技术素质发展不均衡,对其以后的专项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田径项目大多数是个人项目,如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易于造成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容易造成机体的劳损以及训练兴趣的减弱。在训练中内容中注意训练方法多样化,注意新颖、创新、趣味性,运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全面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激发人体生理机能的潜力,为提升未来运动成绩创造必然条件。这样既符合少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为该年龄段训练特征打好的训练基础。

三、结束语

第11篇

(一)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不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迷失。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理论研究与传授为主,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即便是理论课的设置也并不合理,同系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区别不大,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多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专业理论而不懂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是营销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未成体系我国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很重视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开设,而市场营销专业也是理论课程多实践实训类课程较少。课程设计缺乏专业特点和前瞻性,授课中信息内容和引用案例陈旧,实验教学往往又把营销环境和决策简单化,实践实训容易流于形式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更为看重的营销专业,其实践教学缺乏统筹安排和整体布局,实训尚未形成有效体系,这样的课程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需求。

(3)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但这往往又是企业对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追根究底这是由于僵化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导致的。卷面考试仍然是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唯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逻辑分析、问题发现和解决等方面的考察。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照着教材和笔记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果,也不能激励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培养创造力和执行力。因而毕业生在面试甚至其后的工作中的表现也就差强人意。

(4)实践经费投入不足比起课堂教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的调查、实习经费和实验设备都需要更大的投入,而各高校在这一方面的经费明显不足。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实训环节操作复杂、牵涉面广又难以量化,校方给予的工作量往往也不多。老师们不愿意指导实践实训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有过程而无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从高校教学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要求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领域与新途径,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

2.契合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应用掌握的知识。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逐步地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该模式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3.易于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取;而项目化教学方法中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资源。这样不仅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从宏观理论世界到微观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更容易调动学生对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4.利于营销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小组共同执行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充分发觉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特长。团队协作式的项目化教学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基础,在项目的成功或失败中锻炼了良好的意志控制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综上几点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中锻炼形成的综合能力将在今后的职场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于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向、激励、标准作用的预期结果。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老师教授时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时重点突出地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逐渐呈现出一种边际化的变化趋势,即一种主要岗位与多岗位转换结合的职业构架。这一态势要求高校毕业生能掌握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与技能。这种跨岗位的“综合型职业能力”即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营销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营销类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析入手,围绕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综合建立起既具备系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又拥有营销岗位基本操作训练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项目的选择

营销类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操作的同时能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而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里的教学效果,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实施教学时,作为组织者的老师要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项目”。而在确定项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施项目的课程在营销专业中所处的定位首先应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方向的作用与定位来确定课程级项目。课程级项目的选择应该既符合企业真实的岗位操作要求又适合课程的专业定位。根据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内容将课程级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可进一步分为小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和模块项目要能有效地体现对市场营销学科体系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规划。

2.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任何教学项目在设计与选择时都需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与真实性。营销型的项目必须与企业策划类、推广类或现实商业经营相关,并将某一教学课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紧密结合。

3.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和兴趣方向。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力求做到学生能独立处理和克服在项目操作中出现的困难,或者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其课程体系构成应是以项目涉及的具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导向进行组合归纳,以完成具体的项目工作为目标设置知识内容模块。要把过去市场营销专业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构建,改造成按任务完成能力构建的若干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如下:

1.明确专业岗位要求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营销岗位职责和要求是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一步,调研需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以作为后续各阶段的基础。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明确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素质,由此确定教学培养目标。

2.设计课程级项目每一个专业岗位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范围,在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找出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典型项目或者企业实际操作项目。以此为基础组成课程项目集合,作为贯穿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核心环节。

3.分解子项目根据不同的职能模块把典型课程项目分成若干独立的子项目,再按工作流程顺序将子项目排成序列。子项目的分解和线性有利于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

4.形成专业课程模块分析子项目操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以每一个子项目的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课程模块的支撑。按子项目操作排序序列安排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模块链条。

5.形成项目课程体系上述四个步骤各有标准,并项目联系和制约。通过这些流程的实施执行,以项目操作过程为导向,紧密围绕项目实施各环节所需知识点而进行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四)项目化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前述,项目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因此,项目执行及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可分为教师执行端和学生操作端两个不同的角度。在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者项目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他们所要做的工作有:确定教学项目后使之形成可视化的呈现;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任务;围绕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课堂讲授;在项目实施前给学生提供和展示相关的教学资源;对项目的开展实施进行有效建议;引导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项目执行并促进小组的讨论交流;最后对学生形成的项目成果或作品进行考核评价并依此对典型项目进行修正调整。而学生在项目化实训中要完成的内容依次有:首先感知教学项目并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听取项目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获取项目操作资源;独立进行项目操作程序设计或者小组讨论项目操作流程;接下来即是项目执行操作并小组讨论交流;在项目完成之后形成项目作品或成果;接受老师的成果考核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点是顺利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思路清晰、组织得力。只有对需要完成的项目教学程序相当清楚,才能尽可能预估项目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疑问,也就才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综合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12篇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第13篇

定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先了解酒店招聘职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职位。经过调查,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酒店客房部、前台、餐饮部、市场部等。而近几年的实习生分配在客房、餐饮和前台三个部门,少量分配在销售部。综上可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酒店餐饮、前台、销售、客房的相关岗位。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前台、餐饮、客房三个小组分别由三名专业教师和两名技术人员组成,由一位教师任组长,负责实训项目设计。先进行实地调查,掌握主要岗位,了解各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然后讨论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类设计:首先分析岗位任务、内容和流程,然后分析职业能力,再归类设计,形成综合性的项目。例如宴会服务有中餐和西餐服务,其服务规程和接待流程有相似之处,设计时归为宴会服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实训是以学生为载体,培养学生实用的技能、团队精神、协作与沟通能力、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踏实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项目化实训教学的实施

1.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项目化实训中是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是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并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使其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求知欲和团队合作意识。实训教学方法和模式要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性质和内容,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启发引导方法、模拟仿真法、循序渐进法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2.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项目化实训教学摒弃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每个分支项目都设有对应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表现评价,可以采取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和企业评价的方法,按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3.实训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既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懂得组织项目化实训教学。所以,开展专业实训项目教学必须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实践能力较高、专业素养良好、项目指导和设计以及教学能力较强。

4.校企合作基础要良好

项目化实训教学需要提供设备支持、教学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营造企业文化的职业氛围,这些都需要酒店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例如河北石家庄某高职院校试行了项目化教学,在某酒店宴会厅进行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全程与员工一起布置宴会、接待、服务直到结束,让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第14篇

1.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仍然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便运用到多媒体设施,教师也只是运用WORD或是PPT文档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课堂缺乏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这样就是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国家贸易的流程、业务方式以及法律社会环境等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的进程,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等都应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事实上,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少将新的变化以及形式发展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跟不上时展的变化。

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高等教育当中,为培养符合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技术。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这类“双师”型的教师较为缺乏,大多数教师都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因此不能在授课当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需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1.确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是以合同为核心,企业进出口流程作为主线,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就要确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所以,根据实际进出口流程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整合为四个一级项目,具体如下:

(1)交易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进出口前,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国际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编制规划进出口方案和具体操作思路。

(2)交易磋商,即指交易磋商的具体程序内容以及洽谈的方法和技巧等。

(3)合同签订,主要包括了解合同的种类,相关法律效应,以及合同编写的内容和方法,合同条款等

(4)合同履行,其中包括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以及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两个方面。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制单、交单结汇以及出口核销和出口退税等过程;而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装运、办理保险、审核付汇、接货报关、检验及核销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根据上面的四个一级项目的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不同的二级项目,并与实际操作模拟实验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双向评价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目的不相符合,即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施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课程项目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双向评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另一重点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在提高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培养深造的同时,还要引进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双具备的优秀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第15篇

1.1对象

将学院中2013级外科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此说明,两个班级的学生都为统招生,其年龄、高考成绩以及已学过的课程基本相同。在此将一个班作为理论班,一个班作为实践班。

1.2方法

(1)教学方法:本实验是以外科护理专业中的创伤外科护理课程作为授课的内容。两个班的上课课时均为五十四课时。在理论班中,仍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授课。在实践班中,则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其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如下。

1)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过程接轨—实践班的创伤外科护理授课要将其授课的过程与实际的创伤外科护理实践相联系。要根据创伤外科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的整个过程、内容以及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分析,进而按照其具体的过程进行教学。

2)将护理工作融入课程目标—①能力目标:较好的完成创伤外科护理的所有任务,达到合格的创伤外科护理护士的水平。②知识目标:掌握创伤外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职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③素质目标:具备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善于不断的学习;以及强烈的团队精神。

3)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主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进行教学的安排。在实践班中划分小组,并且分配好角色,再应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将学生置于几乎真实的创伤外科护理任务当中去。如在具体的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介绍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目标,接下来引入病者的视频,观看完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护理的方法和措施,写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再由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并且全面归纳相关知识。

(2)评价方法——①理论考核:实践班与理论班在同一时间,答一套完全相同的创伤外科护理的理论试卷。②实践班学生评价:在实践班两个班级授课完毕后,由教师编写一套调查问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回答问卷问题。

1.3结果

通过对两个班级理论考试结果的对比,很明显的发现实践班的理论考试成绩要高于理论班的实践考试成绩。同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98%的学生认为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方式要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更能激起对外科护理专业的热情。

2对项目实践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验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外科护理项目化实践教学更适应当代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需求。因此,外科护理领域的教育人士应该加强对项目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思考。

2.1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优势及意义

(1)弥补传统教材的缺陷:项目实践化教学是以外科护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的主线,包括了一个专业的外科护理人士走向工作岗位后应该了解以及熟悉的所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中的一些细节,甚至是一些主要的知识,是传统教材中所没有的。

(2)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项目化实践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往以理论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实践班学生评价结果中显示,96%的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自身对外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学习,因而,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2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项目实践化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以上多方面的优势,更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是项目实践化教学方式应用的还不广泛,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所以在项目化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项目实践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改变了以往按照课本顺序上课的模式,再如,该教学方式需要的医疗物品很多,而实际提供的不能很好的满足量的需求。因而,在外科护理项目实践化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这些不足的研究,从而使得项目实践化教学方式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