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西方文化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长春城市性质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至2020年,把长春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功能、具有北方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城市总体布局
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采用’分散组团式’布局,由以建成区为主的中心团和规划建设的组团(兴隆团、富锋团、净月团)组成。中心团与组团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为’多中心分区式’结构,其中:中心团分为中心分区、二道分区、铁北分区、绿园分区、汽车厂分区和南湖分区,三个组团各构成一个分区,每个分区都具有独立的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控制中心团的开发强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中心分区向分区转移,完善各分区功能,使人口和产业达到合理布局。
二、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一)总体思路:
从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从目前存在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出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策略,构筑城市整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应城市机动化的发展趋势,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随着城市扩大和多元化的进程,创造分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共赢的局面;延续城市格局,保持城市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适应地方资源特点的能源约束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二)空间布局:
1、划区城镇空间组织体系:按照“一城、一区、十组团、九城镇四个层次,实施分类指导。“一城”为主城,“一区”为双阳城区,“十组团”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合心组团、劝农山组团、奢新组团、双营组团、英俊组团、机场服务组团、兰家组团,“九城镇别为泉眼镇、永春镇、乐山镇、新湖镇、山河镇、太平镇、鹿乡镇、四家乡、齐家镇。
2、城市结构:形成“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双心”指疏解城市中心区部分职能,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处城市中心。调整中部城市中心职能,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建设南部新中心,引导与支持行政办公、文化体育设施以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南部中心相对集聚;“两翼”指城市西南翼形成以汽车、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东北翼形成以传统产业和玉米加工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多组团”指重点加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建设,与主城共同构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
三、长春市城市规划实施效果与影响:
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已初步进行了论证,并得到了建设部专家的认可。在该规划的影响下,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开展了修编的工作,各区、各开发区的分区规划和28项专项规划的也在进行当中。目前,许多城市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项目,都有序的安型一般总体规划进行。
规划实施期间,长春建设改造主次干道50多条,1787条巷道旧貌换新颜,实施了九大区域亮化工程……新建了交通、市政、公用、环保等重点工程120多项,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500亿元,成为长春市历史上城市建设任务最重、困难最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以下是规划后的部分效果与影响:
(一)建设改造50多条主次干道
五年来,长春市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支持一汽发展、开发区二次创业和铁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先后建设改造了亚泰大街、人民大街、吉林大路、三环路等50多条主次干道;建成了集购物、休闲、娱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长江路步行街;同时规划建设了长春大桥、兴业立交桥、长沈路桥等大中桥梁12座;对人民大街、解放大路、吉林大路、东盛大街、建设街、安达街、开运街等400多条道路进行了大中修;改造了人民大街南出口、102国道长沈公路、吉林大路、长吉北线、长吉南线、北亚泰大街6个城市出入口,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
(二)房地产开发面积2500万平方米
长春市大力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引进了大连万达、深圳万科、上海绿地、天安、融创等外埠较大的开发企业,先后改造了二道区吉林大路两侧等大片棚户区,建成了“长春明珠”、“万科城市花园”、“长春上海城”、“天安第一城”、“融创上城”等规模较大、环境优良、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城区每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左右,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
(三)改造巷道1787条
近几年,长春市以人为本,加大了巷道的改造力度,“十五”期间共改造巷道1787条,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同时,完成了9大区域的亮化工程,目前,长春市已有路灯53113盏,为市民夜间出行提供了方便。
(四)绿化覆盖率达41.5%
规划期间,长春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城市环境日新月异。五年间,长春市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西郊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双阳污水处理厂;对伊通河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实施了串湖区域治理工程,串湖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溪园将于今年6月竣工。长春市还规划建设了占地93万平方米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目前,有来自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大师们精心打造的341件雕塑精品陈列园中,使长春成为国内世界各地雕塑作品最多的城市。同时实施了“一环五带”绿化建设工程,建成了自由大路、新发路等一批绿化精品街路,改造了南湖公园、胜利公园和人民广场、西安广场等主要公园(广场),城区每年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200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1.5%。
(五)16条主要街路安装路灯
长春市还将对16条主要街路和333条巷道安装路灯,到06年底,长春市二环以内全部亮了起来。这16条主要街路包括和顺街、农安南街、农安北街、惠工路、四通路、安乐路、公平路、远达大街、天光路、通安街、柳影路、解放大路、自由大路、亚泰大街、建民路和繁荣路。
(六)45.61平方公里面积要亮化
长春市对亚泰大街、长春大街、伊通河以东、自由大路以北、东环城路以南、东环城路以西区域和开运街、南环城路以东、靖宇街、卫星路、开宇街、南环路以北、临河街以西、宽平大路以南、南湖大路以南、自由大路以南区域,共45.61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亮化。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室外照明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达到7000多万元。四、规划中的特色与创新:
本次规划修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突出重点,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从分析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省域范围、市域范围的角度出发,明确长春市在不同层面的定位、发展策略。规划期内,要面向国内外,积极推进与东北中心城市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塑造与吉林省中部城镇群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吉林省中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城镇空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春市作为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作用。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资源节约保护利用规划,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之间的矛盾,规划明确提出未来长春市资源生态发展战略。第一、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重点加强生态建设;第二、促进水资源战略性转变,提高用水效率,维持水系系统完整性;第三、培育资源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第四、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第五、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三)实行规划区范围内全覆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重点突出中心城区职能、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合理确定和强化各组团产业依托,切实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村屯用地结构性调整。规划期内,逐步实现退宅还耕、退宅还林,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城镇、组团集中;逐步缩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促进小城镇由数量型向质量性转变;逐步发展壮大组团,与中心城区形成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市空间。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共生的城市发展格局。
(四)突出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
规划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发挥公共投资导向性作用,促进规划区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省会服务职能,加强现有城市中心的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促进以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南部新中心的形成;结合市级文化、会展、体育等专项服务中心的设置,带动分区级中心形成与发展;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发挥出长春市作为省域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
(五)创建“流绿都市”,提高城市品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规划以创造“流绿都市”为目标,调整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环城绿带、水系绿化、生态廊道、低密度空间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的比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利用现有景观要素,保护、延续和发扬长春市传统景观特征,保持城市“疏朗、大气、通透、开放”整体空间意象。
(六)明确城区发展方向,促进分区发展。
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区、开发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开展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城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五、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要严格保护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乡镇企业要相对集中发展。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搞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路主枢纽规划,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好铁路线路及场站建设用地和机场的发展用地及净空条件。要重视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节约用水,在产业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以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好以城市防洪为重点,包括抗震、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确保城市安全。
(1)、要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释理解透彻,(即: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将其含义在化学方程式中理解为:化学反应前(即反应物)出现的元素,在反应后(即生成物)中必然出现,反应物中没有出现的元素则生成物中不能出现。如:Zn+ZnSO4+Cu(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必然是CuSO4),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Zn出现,而生成物又中出现了Cu、O、S三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应出现这三种元素,而通常SO4作为一个原子团出现的,因推出反应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一定是CuSO4。
(2)、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准确无误的书写出化学式,即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任意臆造。
(3)、对未见过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中必然会给出条件(某实验现象或具体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名称或化学式及反应条件等)。
(4)、将写好的化学式须进行配平,一定要牢记“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增减”。验证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是否一致,原子数目是否相等,否则就应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或反应物、生成物是否随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2KClO3+MnO22KCl+3O2这个方程式显然是不正确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无Mn元素,从而证明MnO2是不能写在反应物中去而只能写在等号上面。2KClO32KCl+3O2牢记以上四点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不会咸到困难了。
例1、(利用已知条件):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绿色植物,即绿色植物的桔杆[主要成分(C6H5O5)n]和水在适当的催化剂等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生成乙醇(C2H5OH)同时放出CO2,乙醇是很好的燃料,写出化学方程式(2000年四川省化学竞赛试题19题).
①②.
解析:此题是初中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如果死记硬背是难解决此题的,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审题就会迎刃而解,首先找出①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C6H5O5)n和H2O,而生成物是C6H12O6。
从而得出方程式:①、(C6H5O5)n+H2OnC6H12O6②反应物是C6H12O6而生成物是(C2H5OH)和CO2。
所以②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例2、(利用实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一些铝制器皿,在清洗铝制器皿表面污垢时,不能使用热的碱性溶液,因为热的碱性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铝发生作用而被腐蚀,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999年哈尔滨市初中升B卷)。
解析:题中反应物是铝、碱(氢氧化钠)和水生成物是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H,而生成物中还没有出现,则可推出另一种可燃性气体一定是氢气。由此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例3、将氯气溶于水时,有一部分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HClO(次氯酸)+HCl。
写出氯气通入消石灰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995年全国竞赛试题)
解析:首先搞清反应物是氯气和消石灰水(Ca(OH)2溶液),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氯气首先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而生成的HClO再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和水。
Cl2+H2OHClO(次氯酸)+HCl……(1)
HClO+Ca(OH)2Ca(ClO)2+H2O……(2)
关键词:饮食;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现代汉语词典》中,饮食被解释成“吃的和喝的东西”或是“吃东西和喝东西”。在英文字典中,饮食被解释为“foodanddrink”即“吃的和喝的东西”或者“biteandsup”即“吃东西和喝东西”。总的来说,有关“饮食”的解释,无非是“吃的或者喝的东西”,或是吃喝的动作。但真正的饮食并非如此简单,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仅限于填饱肚子,而是为享受美食而“饮食”。因此,饮食本身就上了一个层次,人们已从普通的吃,上升为吃什么?在哪儿吃?如何吃?不同的吃法会体现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对于饮食的观点、态度和饮食的内容、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礼仪
中餐,主要体现一个“让”字。在中国的宴席上,后辈或小辈习惯等长辈、主人家入座后,才开始用餐,从而表现对主人或长辈的敬意。同时,主人一般会先给主要的宾客夹菜,并邀其先享用。西餐中的礼仪体现在“美”上。整个食用的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让食用者对其所食用的食物,有赏心悦目的感受。食用者衣着整齐,最好穿礼服,并且要求食用时的坐姿端正。
(二)饮食观念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体现在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方面。就请客吃饭来说,对于中国人,“共享”是其主要方式,一群人共坐一桌,共享桌上的菜肴,最后的结账也是争相买单。但归根结底,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总结为一个“合”字。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请客吃饭在他们的思想中是每人一份,并且各付各的单,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同时,西方人不像中国人,一盘菜可以同时几个人一起享用,西方人用餐,往往只吃自己盘中的食物。
(三)饮食对象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有部电影就有场景是关于,外国士兵为了保持营养的不流失和自身的强健,而生吃大块刚割下的牛肉,不仅益于人体某些微元素的吸收,也利于锻炼牙齿的咀嚼力。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四)饮食性质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西方饮食习俗的着重点仅仅是原始的饮食实用性的延伸;而中国饮食习俗中对味的偏重,就把饮食推向了艺术的殿堂。
(五)饮食餐具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也体现在饮食餐具上,中国人使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人民崇尚农耕,直到现在为止,中国人用餐喜欢用圆桌,也称八仙桌;吃饭用筷子夹,体现和气;而西方人一般用方桌,并使用刀叉,刀叉却给人一种带有杀气的野蛮气息。
二、产生差异的缘由
(一)传统文化
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
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希腊文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文明。为了获取更多资源,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
(二)生活环境及习俗
在中国,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在了饮食上。在中国,价值观所导致的饮食差异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现如今的吃,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
三、结语
中西,就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表现了两个大派的不同文化,而饮食在其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国家间的交流也变得愈发的深入,中西餐桌礼仪文化也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与补充。中餐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反映,而生活习惯的形成又不是短时间内可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
参考文献:
[1] 张起钧.《烹调原理》[M].台湾: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 隗静秋.《中外饮食文化[M].浙江: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 李娟.《才智》[M].邵阳:邵阳学院学报,2011(12).
一、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因而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一家围在一大桌饭菜前一起就餐;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工也会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人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这样的饮食方式,在中国的很多场合都会用到,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里,全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一块儿过节,家里的老人或者是擅长烹饪的人会做一大桌子的菜,其乐融融的一起吃饭,并祝福、拜年等等,讲究的是一种和睦、团圆的气氛。通常中国人在进行聚会时,不会给每个人定食定量,而是会准备很多的饭菜,至于吃多吃少,并没有量的要求。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用餐方式就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团圆与热闹的吃饭习惯,他们喜欢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就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而每个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并没有中国式的一大桌子人围着一堆菜共同而食。而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没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可以拿着自己的餐盘随意走动。西方人的这种用餐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个体的思维方式,他们强调个人空间,讲究个体的尊重。但是,西方人的用餐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人们在吃饭时不能进行感情的交流,因而缺少了一些中国人共乐的情调。
二、饮食礼仪的差异
很多人说,中国的餐桌,可以谈成合作、可以求婚、还可以联络感情,总之中国人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餐桌上解决。因而,餐桌不再是单纯的吃饭的地方,更是一种交际方式,在用餐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中,礼仪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般来讲,中国人在进餐时十分看重座次的安排,除非是一些家庭内部的吃饭,其余场合里人们进餐时都十分重视尊卑、长幼。在集体进餐时,人们一般都会等客来齐了才会入席,而座位则有固定的安排,比如正对着门口的位置为最高,其次以东为尊,而请客者或主人一般都坐在门口的位置。宣布开始入席时,会先叫一些位高权重、重要的人先开始,随后主人才会开始。但在西方,饮食礼仪则与中国存在着很多不同。西方进餐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绅士风度,男性要对女性表示尊重,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与女性一起参加宴会时,面对门口的最为重要位置是女主人的,而男主人则座在女主人的对面,即门口的位置,显示出对女性的尊敬。而在具体的进餐时,男士要起身先为女士拉开椅子,让女士先入座;在就餐时,男性并不能先进餐,必须要等女主人及其他女士都开始进餐后,男士才开始进餐。在进餐结束时,女主人离席之后,男性才能离席,而男士仍要为女士拉椅子,让其先行,表示男性的绅士风度。
三、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饮食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谷物为主,其次中国的蔬菜种类很多,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食物中所包含的植物最多,是西方国家的七倍,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吃植物就有六百多种。中国人之所以将植物作为主菜,这与佛教对国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唐朝以后,印度的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认为,动物是仅次于人的一种生灵,人们不可以将其杀死,也不能把他们的肉用来烹饪;相比之下植物就不然,它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中国就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内容。因此,有人将中国人的性格称之为植物性格。中国人在进食时喜欢将菜做熟了吃,因而大部分菜都是热的,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菜如果凉了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只有趁热吃,菜的味道才真正发挥出来。西方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食物中动物居多,这与他们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在原始西方社会,很多人以打渔、捕猎与养殖为生,而种植业在西方社会并不发达,因而人们习惯在动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国家,食物中动物类居多,如牛肉、羊肉与猪肉等,在烹饪方法上,也十分注重营养的均衡,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考虑的因素。由于西方人食物中的动物类居多,因而他们也被称为是有动物性格的人。此外,西方人不喜欢热食,他们喜欢冷食,比如色拉、蔬菜拼盘等,一直是西方大从所爱;他们在吃蔬菜时,也喜欢生食,如生菜、黄瓜等,并不将它们做熟,而是直接食用。
四、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1.1中国的个人家庭观念中国社会重家庭生活,其构造以家庭为本位,借以消融个人和团体的对立,因而被称为“伦理本位”的社会。从我国文化传统来看,在个人、家庭、团体三者中,家庭往往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社会的家庭本位注重群体价值和人际和谐,强调个体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庭是个体完成使命的载体,如同光环普照其中的每个成员。当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家庭利益,而事实上个人常常是和家庭合二为一的,两者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国民间流传的许多谚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这一点,如:Ifthefamilylivesinharmony,allaffairswillprosper.家和万事兴。Domesticscandalsshouldnotbepublicized.家丑不可外扬。Fivegenerationsliveunderthesameroof.五世同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家庭作为个体获得自身归属感,社会认同感的来源,仍然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2西方的个人家庭观念西方信奉自我中心,重集团生活而轻家庭生活,靠宗教维系个体,凝聚社会,从而确立自身的独立地位和自由权。因而西方社会被称为“个体本位”社会。个体本位强调个体利益高于一切,家庭仅作为一种独立制度安排,即居住单位。在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时,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往往占居首位,家庭则隐没于个人发展需求之后,居于较低的位置。因此,西方家庭观念十分淡薄,社会行为不需要遵循任何家庭伦理,无需为家庭条条框框所束缚,所有一切均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转移。
1.3中西方个人家庭观念产生差异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得中西方个体家庭观念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而中国家庭是农业自然经济生产、消费、分配的单位。加之重农文化是群体本位的沃土,因此家庭必然深受群体本位思想的影响。同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文化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的形成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西方文化发源于便于海运的地中海沿岸,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对外贸易的发展,并逐步形成重商文化,而重商文化是个体本位的温床。同时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思想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着不可侵犯的权利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家庭、教会和国家都是为个人而存在的。
2家庭成员关系
2.1中国家庭成员关系学科探索
2.1.1夫妻关系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男权社会,为了维持父权制家庭稳定,封建父权家长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因此,在夫妻关系中,丈夫的权威往往要大于妻子。这种上尊下卑、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汉语称谓系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在亲属内部称谓中,父亲的父母称为祖父、祖母,而母亲的父母我们却称为外祖父、外祖母。一个“外”字折射出男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两性地位的不平等。在广为熟知的俗语背后也依稀可见其中的玄机,如:Followthemanyoumarry,beheafooloracrook.嫁鸡随鸡,嫁狗随狗。Thehusbandsings,thewifeaccompanies.夫唱妇随。Aman‘marries’awoman./Awoman‘isbeingmarriedto’aman.“娶”妻,“嫁”夫。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家庭中的伴侣关系正趋于平等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中的地位有了突破性提高。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当前我国某些地区仍然残留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女性仍然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2.1.2父母与子女关系中国家庭里,多数家长都扮演着控制子女命运的角色,很少把孩子看作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在潜意识中往往认为孩子必须依附于大人,受大人保护,显然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一点从亲属称谓中也可以看出,如称呼自己父母时多用“爸爸、妈妈”,而断然不会直呼其名。当前父母子女关系日趋民主化、和谐化。父母不再全权干涉子女的生活,开始适度地给予孩子独立处事和思考的空间,学会放手。但是在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一般仍由家长定夺。2.2西方家庭成员关系西方文化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在基督教义里,夫妻关系先于其他家庭关系。因此,婚姻关系比父母、子女、他人的关系更为重要,同时夫妻双方处于平等地位。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个性自由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长辈与晚辈之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对于家庭事务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发言权,同时子女成年之后无论成家与否一般都要离开父母,单独居住。与中国不同,西方社会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人们习惯直接称呼对方名字。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关系融洽。总体来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家庭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家庭在对待家庭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种文化观念各有特色。以家庭为本位的东方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维系长久的婚姻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但是以家长决定为主导的特点使得年轻人缺乏独立意识,过分依赖家庭,造成时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啃老”现象。而强调个人自由与独立性的西方家庭,有利于培养年轻人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发展家庭以外的社会活动,但是其对个体发展的过分关注容易导致家庭伦理的破坏和亲情关系的淡薄,使年轻人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家庭教育
3.1中国家庭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普遍着眼于孩子未来有个好前程。教育目的看重结果,功利性较强。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是自身价值的延续。基于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家长自孩子出生起,尽力满足他们的一切物质需求,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创造舒适安逸的成长环境。除了在生活上的过度关心外,中国家长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偏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而忽视孩子在自主能力、创造力、社会性、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中国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教育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弊端。
3.2西方家庭教育西方家庭崇尚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看成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把他们摆在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凡事都尊重子女的意见和需要。与中国家庭相比,西方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孩子的自由发展,其家庭教育目的看重过程,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3.3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长期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官本位”的成功观以及重读书的家教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们思想中。同时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激烈的人才竞争,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都无形中在人们身上扣上了沉重的枷锁,逐渐形成“好成绩=好工作=高收入=优生活”的片面思维观念。而西方社会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崇尚个性全面充分发展,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西方家长多倡导培养孩子的冒险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品格健全的社会人。同时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所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西方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4结语
在翻译中,人们不仅需要注意词的准确性,而且要了解词的内涵意思,而词的内涵意思又是其所承载的文化所决定的。因此如果不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就有可能在翻译中造成理解错误或者语用失误。例如在美国的大街上可以偶尔看到一辆红色或者黑色的小汽车上面喷涂着“Iamyellow”的句子。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我是黄色的”。而这样的翻译通常让中国人很困惑,在中国人眼里,说一个人是黄色的代表其低俗与下流。其实美国文化中出租车通常是黄色的,因此yellow通常有出租车的意思。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是出租车”。又如美国文化中涉及到狗的成语很多,狗在美国文化中被视为是人的忠实的朋友,因此涉及到狗的成语一般是褒义的,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Giveadogabadnameandhang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等,而狗在中国人眼里一般含有贬义,如走狗、狗仗人势、狂犬吠日等等。又如中国人常说“惧内”为“气管炎”(谐音“妻管严”),因此中国开玩笑中的“他有气管炎”如果翻译成“Hesuffersfromtracheitis.”在外国人眼里一点也不好笑,外国人会疑惑的问:“Sowhat?Whyareyoulaughingsohardwhenheissufferingfromtracheitis?”这显然是一种翻译的语用失误。如果翻译成“Heisanobedienthusband.”虽然可以基本表达意思,但是丢失了原话的幽默。因此如果翻译成“Heisahenpeckedman.”则会在效果上更加惟妙惟肖。
二、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即人们思考和认识外界事物的方式,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由于欧美和中国所处地区环境不同,因此而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条件各不相同,由此而形成了该语言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西方人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英语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谨,由主到次。如英语句子通常先给出主要信息,然后再介绍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等等。而汉语言则是散点思维,表达按照多种关系排列,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等。同样,英语重视形式逻辑,即形和,在表达时使用各种形式连接词以表示其连接关系;而汉语恰好相反,“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的贯通、语境的映衬,而少用连接词语”。②例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翻译过来为“IfIhadknownitwouldcometothis,Iwouldhaveacteddifferently.”。上面的汉语句子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而没有连接词,但是从逻辑上是从属关系,因此表达意思简洁明了。而翻译成英语时则使用连接词来表达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这符合英语的形和的特点。
三、宗教与历史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西方人的普遍信仰是上帝;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关于佛教的典故很多。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从字面意思上去翻译成英语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西方人对于佛教和和尚比较陌生,弄不懂为啥三个和尚就没水吃了。因此可以翻译成“Oneboy’sboy;twoboysarehalfaboy;threeboysarenoboy”,这样就形神兼备了。又如汉语中的成语“一败涂地”翻译成英语就比较困难,而巧妙借用英语中的典故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译过来为“meetone’sWaterloo”,知道西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法国的拿破仑曾经在滑铁卢战役中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因此用这个短语可以形神兼备的表达汉语的意思,也容易被欧美人接受。又如浙江兰溪的一个济公纪念馆的介绍中,中文为:“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翻译过来为“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翻译中将济公比作欧美人熟知的劫富济贫的盗侠罗宾汉,这样不需要费力地解释也可以让欧美人对济公有了很深刻的印象,留给西方人以亲切感和熟悉感。
四、结束语
指导老师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如检查是否填写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监督学生把仪器及试剂等放回原处并且收拾好自己的实验台,以备下一组同学使用。最后是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上签字,以备分数的评定。
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有一个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工作得以高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必须保障。首先,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保持安静,各自找到老师已安排的位置准备进行实验;其次,仔细阅读实验室墙壁宣传栏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遵守;再次,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最后,做好实验记录并且写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化学实验室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内容。
1)消防知识。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指导老师进行消防知识培训;经过培训的老师对即将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培训,只有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火灾现场,并且进行灭火处理。
2)用电安全。离开实验室要确保所用电器都已关闭,切断总电源。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螺丝、绝缘线、接头等的状况,做好记录并及时报修。
3)用水安全。实验结束后确保水龙头已关闭。
4)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要求每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老师和学生都要熟记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如强酸、强碱溅到皮肤或者不慎进入眼中的处理方法;吸入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法;对重金属的处理方法等。
实验室药品的管理
大学化学实验内容多,所用的药品种类繁多,对药品应分类管理。其原则是在储存过程中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要单独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低温阴凉处,且剧毒药品、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人管理;氧化性物质不能和还原性物质一起放置,酸和碱不能一起放置。在实验过程中,药品在实验台上的排放一般按照一边是酸,另一边是碱,中间是盐的总体原则;而盐一般是按金属离子的活动性顺序摆放。
实验室仪器的管理
1精密仪器的管理
安放仪器的房间应符合该仪器的要求,以确保仪器的精度及其使用寿命。同时做好仪器的防震、防尘、防腐蚀、稳压工作。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才能上岗操作。仪器的所有信息(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厂家、购买日期等)都要记录在案。每台精密仪器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包括:仪器说明书、配件清单等;安装、调试、鉴定、验收验证、维修记录等;使用规程、保养规程等;使用记录。
2非精密仪器的管理
安放仪器的房间应能基本符合该仪器的要求,以确保该仪器的使用能达到要求。仪器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可参考精密仪器的相关管理规定);仪器应该有专人进行保养维护;管理仪器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实验室损坏仪器赔偿制度
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仪器设备的教育,加强设备管理,避免损坏和丢失。因个人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均要负责赔偿。
1赔偿原则
凡在教学实验、科研中,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工具等物品损坏,一律按规定赔偿。情节严重者,还应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经批准个人借用的工具、表类等丢失者,均应按原价赔偿。
2赔偿依据
被损坏的仪器设备经修复仍能使用的,以修理费作为赔偿依据。被损坏的仪器设备如无法修复的,则以该仪器设备的原价作赔偿依据。学生损坏仪器设备和丢失仪器设备要及时填写仪器损坏清单,由指导实验的教师或实验员签署意见,作为赔偿的依据。赔偿额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验室主任审核。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大学化学实验室每天消耗的化学试剂都会产生废液,其特点是:数量多、种类多、组成变化大,难于集中有效处理。排放这些废物,如不加处理将直接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由于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组成经常变化,在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分别处理。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文化对比教学理论的使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教学内容、学生反馈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而适当调整。总的来说常用的有教师直接对比法、按教学反馈对比法和激发学生主动对比法三种。
1教师直接对比法
比如在讲到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一介绍柏拉图的生平、思想体系和对后世的影响就会显得枯燥乏味。笔者在谈论到这部分内容前会布置学生查询和阅读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介绍柏拉图,当遇到其经历或者观点上与孔子有契合处时会邀请学生讲解有关孔子的相关内容。譬如笔者提到柏拉图在早年时期曾旅行至埃及、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最后苦于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开办学校向青年们传授他关于道德和政府的理论,他所创办的“学园”成为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这时学生已通过前期准备了解到孔子的经历,他们能够指出孔子在一生中花极大的一部分时间来周游列国,在从政失败,没能找到赏识他建议的君主后从事教育兴办私学,开创中国私学之首。学生们此时会惊异于东西方两位先哲在经历上惊人的相似,因此对了解柏拉图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愿望,教师这时由浅入深,在学生建立了对柏拉图初步了解后引入较为难理解的这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笔者从两位先哲对人之本性的观点开始,学生通过提前阅读了解到孔子认为所有人本质上是善的,或者说经过教化后可以成为善的。笔者在此解释柏拉图与孔子思想的迥异,柏拉图认为大多数人容易被暴君或贪欲欺骗,因此他们需要被控制,而掌握控制权的人,即“护卫者”能懂得普遍的真理[3]。孔子强调的是广泛的人类行为,他的中心思想是“仁”,即各种美德,以及由此引出的一套修身达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4]。而柏拉图则强调受过精心教育的统治阶层的行为。通过解释在人性看法上的差异,教师进一步扩展到他们各自对理想政府和社会规范等方面观点的不同,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课堂讲解中扮演一定角色能够加强他们对目标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课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改变了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孤立学习的方式,将死板的教师“一言堂”变为轻松活泼的“中西文化历史小型研讨会”。
2按教学反馈对比法
除了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和教师一起通过中西方对比探讨西方文化发展的特点外,教师还应该时刻密切关注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反馈。当学生表露出对某些历史现象的发生表示不解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样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中西历史发展上造成的文化差异构成了学生理解的障碍。笔者在开始讲授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首先介绍古罗马在进入帝国时期后从公元一世纪后期到西罗马灭亡的三个多世纪内绝大多数皇是非正常死亡,这些贵为皇帝者的结局均十分悲惨,他们或被敌军杀死,或被自己人杀死,抑或因绝望于别无选择而自杀。学生对此表示非常惊讶和不解。这时教师应适时指出学生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这一阶段的罗马皇帝与我国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命运千差万别,因此文化教学中初步的自身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对比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比说明古罗马帝王和中国皇帝主要的差别。首先,皇帝的出身和人选不同。罗马帝国的元老院、禁卫军和军团互相倾轧、不择手段的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推上皇位,内战由此频仍爆发,国无宁日。政局混乱导致皇位的风雨飘摇,帝王如同走马灯似得更换。因此,对每一位罗马帝王来说时刻都是危机四伏、性命攸关[5]。而中国从夏朝的禹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到秦朝时确立了延续整个封建时代的帝王世袭制,这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虽然无法保障候选人有做明君的资质,但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皇位的平稳过渡和朝代的稳定[6]。因此与古罗马历史相比,因为争权夺位导致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在中国历史上是较少的。在解释完皇帝来源不同后,教师可扩展到皇帝权力方面,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古罗马皇帝和中国皇帝,比如把开创罗马帝国时代的屋大维和确立封建帝制的秦始皇进行对比说明。通过教师及时的讲解和阐释引发学生对目标文化的反思,能够提升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客观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对比法
关键词:《二马》 老舍 东西文化
一.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小说中的“老马”是一个脑子里充满旧思想、旧文化的老头。他来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伦敦,自然与西欧的新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脑中充斥着“官本位”思想,和有作为的新思想作对,他既无法创业,又不肯安于现状,以名士自居,却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国人的厌恶。他是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
马威是中国新青年的代表。小马是务实的,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也不认同,但是,他却过于激烈,不明世事,爱上素来鄙视他的英国姑娘玛力,他也曾接受李子荣和凯萨琳的劝诫,发奋读书,但最终还是为盲目的单恋所驱使,将所有的一切都被这场无聊的单恋牺牲掉了。
与马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子荣,他与马威的理想化不同,他注重实利,明白时务。他对别人真诚热情,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他是老舍在这部作品中极力要塑造的一个理想人物。
温都太太,一个普通的英国妇女,和所有英国人一样,厌恶中国人,但是随着相处的加深,她能够理解并接受老马对她的感情,只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关系,她最终还是不敢和中国人结婚。而她的女儿玛力是所有外国人鄙视厌恶中国人的代表,她对中国人的厌恶,并不是因为她与中国人有特别的宿怨,只是受了先见的影响。她爱慕虚荣,即使马威爱她,她也不可能像她母亲一样去理解和原谅。
而伊牧师的女儿凯萨琳就不同于普通的英国人,她有正确的眼光,通世故,有智慧。她主张以国家主义救中国,她力劝马威发奋读书,因为她知道只有念书才能救国,老舍把她写成了一个很有远见又表同情于中国人的不多见的外国人。
二.在中西比较中知荣辱、探不足
老舍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几年的异国生活使他对中西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经典作家都注重社会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这使老舍注意并发现了许多旅居国外的知识分子的屈辱与苦难,《二马》的创作正是得益于这段丰富的域外生活经历以及他非凡的想象力,这是老舍把中国人拉到外国加以分析考察的作品,这个特点便成为一个中外文化对比的天然平台。
老舍先生曾说:“他是我所最熟识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我最熟识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这是老马这个形象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老派中国市民老马的眼中,英国文化是典型的异域文化。老马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负,没有竞争意识,追求安逸闲适的生活,在他的眼中,英国人就一点没有生活的乐趣。而在李子荣和小马身上,全然不见老马身上的毛病,他们务实、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西方文化的一些特性。特别是李子荣求实进取的品格,正是老舍对英国人是“很好的公民式办事人”的认识,老舍也极力推崇英国人的这种“公民式办事人”精神,这与老舍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所描述的中国式办事方法完全不同,这使老舍不能不佩服他们。在《二马》这部作品中,老舍从各个方面透露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如在时间观念、生活方式、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对市场改革的态度上等等。
三.老舍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的批判
《二马》的用意原在于对比中英两国民族性的不同,但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写尽了海外侨胞受人歧视的艰难处境,从而明确地提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批判国民性格,批判造成这种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
老舍最初写《二马》是为了驳斥当时西方人把中国人写成“一种奇怪可笑的动物”。西方文学中不切实际的“中国想象”激发了老舍的创作冲动。但老舍在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时候,看到展览的东方民族的文物的时候就感叹过,帝国主义其实真的不简单,灭了别人的国家,还把别人的东西搬到自己国家来研究。这在《二马》这部作品中着重体现在了西门爵士的身上。老舍在他的自述中介绍过他在英国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任教的经历及所见。在那里,老舍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老舍看到,整班上课的大多是军人,他们会一种语言,每年能加金一百英镑,或继续在国内任职,或派往外国占领地。老舍看到了大英帝国野心勃勃,如此处心积虑地训练人才,所以老舍深刻地明白帝国主义之所以强大其实也是有东方学知识谱系的支撑。老舍的眼光是独到而富有远见的,他并没有因为中国人在西方处处遭遇冷眼及各种不公正待遇便在作品中大肆宣泄,相反,他看到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老舍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老舍深受“五四”文化的影响,又留学在欧洲文化中心的伦敦,因此他的这种倾向完全是不自觉的。老舍在英国留学,身受不平等待遇,又见着自己的同胞给中国丢脸,受了极大的感触和刺激而写成这部作品,借马家父子来代表中国新旧人物,在幽默诙谐中把外国人对待中国人的心理,国人的陈腐落后的思想表露无遗。对中西比较中的国民性审视,以及如何保持本土文化和对待外来文化等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参考文献:
[1]老舍:《二马》,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曾广灿、吴怀斌:《老舍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
[3]崔明芬:《老舍·文化之桥》,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1月版。
论文关键词:饭店英语;西方文化;文化因素;文化意识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至少有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然而,为了能考上大学,他们大多注重英语语法和语言结构,习惯于机械性地记忆生词及短语,而在英语表达上有所欠缺。跨文化学习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习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与理解,提高交际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仅仅学习语言的语法形式还远远不够,还应了解与该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如语用规则、社交语用规范等等。
一、饭店英语特点分析
饭店英语属于旅游专业英语,具有直接性、双向性、随时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其标准定位为:清晰、流畅、达意、得体。此外,它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针对性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与工科英语相比,前者的口语涵盖就要比后者广,但后者则更强调专业特色,强调口语中专业词汇的“技术含量”。从基础上看,各专业区别不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专业词汇在后期不断溶入口语中,各专业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区别会愈加明显。因此,现代英语口语已经开始摆脱过去口语粗放模式,积极提倡实用精神。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师根据各大宾馆饭店的具体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与饭店服务相关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得学生在实习前就能对所要去的实习饭店有所了解,对饭店英语能够熟记掌握,了解各大饭店对饭店英语的要求,也就是说,饭店英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得体性
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场合),对适当的人说了适当的话,这便是言语得体。言语得体不是语法或者修辞上的事,而是语言符号之外的事,即对人、对事、对社会规范、对道德规范、对价值观念而言的事。吕叔湘先生对言语得体也有这样的描述:“此时此地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应用另一种说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较注重语言形式知识传授,如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结构等。这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语言形式的熟练掌握并不等于交际能力的获得,请看下面这组饭店客人和服务员之间的对话:
G:YouspeakbeautifulEnglish.
W:Thank you.Ihadverygood teachersin theU一niversity.
W如果不按照英语的习俗大方地接受,而按照中国人的规范去否认,以表示谦虚而说”No,no,MyEnglishisverypoor”则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因此,语言的得体性也是饭店英语不可忽略的。
总之,饭店英语教学与一般英语教学或其他专业英语教学相比,更注重口语化和实用性,教师“教”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学”与“练”的时间相对增加。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好的倾听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二、改进饭店英语教学。诠释西方文化
1.注重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由于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文化差异。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因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注重文化差异首先就要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文化的相同,我们称作文化的偶合,如汉语的“同舟共济”,英语译作“inthesameboat”,如汉语的“力大如牛”,英语译作“asstrongasahorse”.
培养文化意识,需要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使学生清楚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用原则,注重讲解词汇文化差异、句法文化差异及13常习俗文化方面的知识,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语用能力奠定基础。不能视饭店英语教学为简单的口语交流,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要树立英汉语言差异意识,让学生懂得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即掌握一些文化语用知识。例如饭店员工因事向客人道歉,“I’m,awfullysor-ry”是一般的说法,而针对具体情况,又可以有以下几种表达方法:”I’m sorrytotroubleyou.(这是在打扫房间或其他打扰客人的场合使用);“I’msorrytohavekeptyouwaiting.”(这是在餐厅安排客人等候座位或其他须让客人等候的场合使用);“1wantto apologize.Is there anyhting Icould do?”(这在做错事情,设法弥补的场合使用)。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即使是表达同一层意思,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细微的差别,做到活学活用。为使学生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多了解一些客源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结合英语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各国文化差异,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以适应酒店开放性、国际化的需要。
2.创设语言情境,融文化因素于教学之中
语言是在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其所属文化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外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更要重视语言形式的文化意义。譬如在词汇方面,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从词汇的文化内涵着手,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词语差异以及在语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像“绿色”这个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就是如此。在汉族的文化生活中,绿色既可以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如“绿色食品”、“绿色防护林工程”等;也可以包含贬义,如“脸都绿了”表示非常生气等。而green在英语中也有很多的比喻意义,例如:Smithisregar-ded asagreen hand in dealingwiht htecomplicatedsituation.(史密斯被看作是处理复杂局面的新手)在这个例句中,greenhand意为“新手,缺乏经验的人”。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
关 键 词:语言 文化差异 翻译
列宁曾经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文化交流构成了障碍,给翻译造成了困难。重视文化差异,了解民族习俗是翻译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在当今外语翻译过程中,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在翻译过程中绝对不仅仅是要求语言形式正确,还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语言同文化相辅相成,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上。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人可能懂得说语言,却往往不懂
得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真正的外语人才却可以看到这背后深藏的秘密,这是因为他对所学外语的文化底蕴有深厚的认识,他不会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去简单的学习,而是去多了解西方文化习俗,从中挖掘出语言暗藏的文化背
景。
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英语学习不能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扩大人们的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 运用,而且每每用错”。既然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所以语言得体性――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例如,英语She is a Cat。无法对译为“她是一只猫。”因为中国文化里“猫”同“包藏祸心的女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在西方却是关系密切。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1.理解和思维方式不同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在观察,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理解的差异,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如:
black tea红茶
blue film黄色影片
green with envy红眼病(嫉妒)
a white day吉日
blue- sky market露天市场
grey income灰色收入
hot travel route黄金线路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love pea红豆
blue tooth蓝牙
beauty红颜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如:He loves his wife and so do I.如果直译为“他爱他的妻子,我也爱。”那就会存在误解,你也喜欢别人的妻子。因为西方人生活节奏较快,讲话喜欢用短句子,因此应避免使用长句子或者罗嗦的句子,对方会听得不耐烦,就尽量用简短易懂的白话英语,用字越少越妙。正确的译文应是“他爱他的妻子,我爱我的妻子。”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其思维方式是整体优先式。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要注意词语的增减和句子顺序、结构的调整。如:
(1)原文: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
译文:Chinese thinkers of the pre-Qin days (over
2,000 years ago) advanced the doctrine “lov-
ing people and treating neighbors kindly are most valu-
able to a country.”
(2)原文:Beauty is in the eye of beholder.
译文:情人眼里出西施。
(3)原文:lt is no good eating too much.
译文:吃的太多没好处。
2.历史背景不同
一个民族及其国家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所形成的文化也不相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显然是不同的。语言的发展和民族历史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联的。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多数信仰上帝,所以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n you,危险过后常说Thanks God或God bless you。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相当一部分语言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或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如果对整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事情不是很了解的话,就难以翻译得体。如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安乐哲(Roger T.Ames)在翻译《论语》时,“仁”字就颇费脑筋。虽然是“仁”一个核心概念,但孔子却给出了六种不同的解答。可见,如果将“仁”视为一个普适性概念的话,就会破坏它的个别性。因此不能使用humanity这一译法。而benevolence也不能准确地表达“仁”的涵义,只是表达一种狭窄心理态度的简单词汇,而“仁”的意义却很广大。所以在翻译《论语》时,将“仁”译作authoritativeness,authoritative具有“礼貌”、“创作”、“权威”等含义。而在《中国哲学资料书》里,则将“仁”译作consummate person/conduct。
综上所述,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简单地说,翻译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翻译的实践中,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对比,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酒店管理系统
本酒店管理系统是基于B/S架构的、面向酒店行业的集VIP客户服务、员工管理、重要资产管理和会议自动签到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1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
酒店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对酒店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它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通信、RFID以及自动控制等技术之上的,是现代化技术的象征。因此在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确保宾客在进入酒店后给予贴心的引导服务,让宾客满意。酒店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了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功能、区域的读卡控制功能、楼层灯箱指示功能、区域灯箱报警功能、联网功能等。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功能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由计算机、打印机、通信线路和信息管理软件等组成,主要完成计算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的通信;RFID卡的信息采集以及对如灯箱、宴会会议及相关人员、资产、报警等信息的查询。
1.2区域的读卡控制功能
在酒店的电梯、区域交界处都会安放RFID读写器,负责RFID卡上的数据采集。
1.3楼层灯箱指示功能
在酒店的电梯内都会安放控制器,主要实现控制器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通信,验证所读取RFID卡的信息。如果是客人入住,灯箱便在客人所需入住的楼层亮起,以达到楼层导航的目的。
1.4区域灯箱报警功能
在酒店的区域交界处都会安放控制器,当控制器与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验证到RFID卡的信息是员工离开其工作范围或重要物品离开其原本放置范围,区域灯箱将会亮起,以提示工作人员立即处理。
1.5联网功能
由于酒店的范围很大,安放的读写器也很多,因此所有读写器读到的信息只要被读取到都会被保存到中央数据库中,这样有助于以后的查询。
酒店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
系统服务端操作系统是Windows2008server,硬件要求为主频4G;内存4G;硬盘500G。客户端操作系统是WindowsXP版本以上(需安装OLEDB运行时间库),硬件要求为主频3G;内存2G;硬盘500G。本系统的开发工具主要有Eclipse;MySQLServer5.0等工具。
关键字: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手段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都运用GIS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城市规划办公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也甩掉了图板,全面实现了规划设计成果制图电子化。但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与决策常常出现滞后现象,使得将城市规划形容为“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质疑,同时说明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没有起到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作用。
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开发量剧增,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绿色生态保护问题、城市历史文脉怎样传承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如何解决等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1999年编制的北京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手段一直未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缺乏及时更新机制和整体分析的工具,使我们的“控规”法律效力低下,无法科学地指导城市建设。本文试图从建立北京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整体思路出发,通过对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梳理、对“控规”信息资源整合方法的描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种类
从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专业角度看,可以将城市规划信息划分为两大类——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1)空间信息
就是信息内容本身就包含有形状、分布、空间定位、空间相互关系等内容的信息,如一条道路、一座桥梁或一幢建筑物、一个行政区等的几何形状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等。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空间信息:
1、空间基准信息
2、自然特征信息
3、基础设施空间位置信息
4、各类界限信息
5、各类控制线信息
6、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汇总信息
7、城市规划汇总成果信息(用地规划及专业规划)
8、城市建筑规划成果信息
9、……
(2)属性信息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对象与位置、分布、形状等空间信息无关的特性用属性数据表示,如“道路”属性的描述,可以有名称、起点、终点、长度、路宽、路面等级、最大容许车速、最大容许承压、绿化带的有无等等属性信息。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属性信息:
1.与空间信息相对应的各种属性信息
2.社会经济信息
3.资源环境信息
4.历史沿革资料
5.规划成果档案信息
6.系统监控管理信息
7.各类法规文档信息
8.数据标准信息
9.规划指标信息
10.……
数据除了上述分类外,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同的使用需要,还可将所涉及的数据信息按不同的数据格式、来源、变化频率、获取时间、空间分布、实体形态、数据归属等进行分类、存储、提取和查询。
三、目前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所需信息存在状况信息的获取与更新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未来运行的生命力,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不仅需要城市规划专业的信息,还需要大量的会信息
在北京由于信息共享及流通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建立一个能够真正起到辅助设计、分析和管理作用的北京城市规划信息系统,难的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更新的机制、途径、方法和成本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建立城市信息系统的瓶颈问题。下图反映了与城市规划有关信息资源的流通途径: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通常,经济统计信息由国家统计部门定期,流通渠道通畅且具有权威性,但由于统计信息是按行业或行政管理范围汇总统计的,将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建立关系,整合工作量非常大,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宏观分析用得比较多;而各个专业部门所掌握的专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经济手段或结合专题研究逐步积累;对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我们总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合、加工、更新,以期能满足当前规划工作的需要,并为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做好信息储备。超级秘书网
总结
这几年规划信息的积累、整合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通过北京“控规”数据编制整合技术方法的实践,深刻地感悟到: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必须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将广大的规划人员从烦琐而复杂的规划设计制图中解放出来,让每个人充分感受自己在为信息资源整合尽力的同时,也在尽情地享受着整合后的信息为大家的工作带来的更多便利,使得资源整合工作能够持续发展下去,信息中心的员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整合后信息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分析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中。
四、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研究与实践
我们从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出发,将信息按类别进行了梳理,对城市规划信息的结构进行了通盘考虑。基于局域网环境以CAD、GIS和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为技术基础,将GIS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信息整合工作结合起来。本次“控规”编制整合以AutoCAD为信息资源整合的操作平台,在上完成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工作;应用rcSDE空间数据管理引擎完成城市规划的空间数据以及影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应用ArcInfo/Arcview进行城市规划信息的GIS查询和分析;应用ArcIMS建立城市规划信息及成果的网络系统。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路线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北京市“控规”编制整合的方法,在规划人员应用极为普及的AutoCAD制图工具环境下,采用VC的开发模式,以嵌入菜单的方式实现数据制作、编辑、校验、更新汇总、查询统计、图纸制作、成果数据上传和空间数据浏览下载等功能。在遵循标准规范的前提下,信息整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编码方式、数据自动差错、动态查询、图像自动叠加、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导出、指标自动生成、专题图和“控规”图则自动生成、用户的操作权限监控和历史版本数据的创建、查询与统计以及系统参数的导入和扩展等功能。使在AutoCAD环境下建立空间数据库成为现实。下面通过软件的部分应用界面样式,说明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
1、在建立严格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随意空间,使大多数用户都可很快适应新的各种工作环境。如在客户端用户可以自己制作各类编码图,还可以多种方式为实体编制代码。
2、客户端用户进行信息整合过程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实体与属性的添加、修改、联接、拆离、导入导出等手段,使数据具有强大的编辑能力;在实体编号唯一的前提下,可进行多文件数据汇总;能进行数据校验及动态查询,在数据修改时可将变化的信息存入历史版本,可根据指标体系表自动生成属性或将指定的属性记录进行复制;系统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性化。
3、汇总入库时,系统会验证用户权限,对入库信息进行严格的把关,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拒之门外,放入相应的地方退还给数据整理的相关人员;将合格的信息进行项目登记,按编码标准对实体重新编号,并对修改的实体自动识别,将历史记录按版本保存。当系统参数、标准规范发生变化时,系统管理人员可随时进行调整,而不用对软件本身进行修改,增强了系统的灵活应变能力。
4、系统充分考虑了城市规划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对每一位用户设置了系统权限,系统对仅有浏览权限的用户实施无法存储数据库显示的数据信息,对系统从数据库自动调用的图像在输出时库中信息都将被自动卸载。用户可通过配置参数下载功能获得最新的系统标准和规范。
五、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实施的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产生及内涵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不同, 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而出现了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多种困扰因素。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二)表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 以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相反, 中国文化却提倡谦虚谨慎。然而, 中国式的自我谦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种谦虚, 在西方人看来, 不仅否定了自己, 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2)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self) 相关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如“self-absorption (自我专注 )、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 、self-cultivation (自我修养 ) ”等等 。西方社会盛行的是个体主义 (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自由 、不受约束。而中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已” 的话语随处可见。
2、社会关系的差别
(1)称谓及称呼:英语中的称谓比汉语中要少得多。例如,cousin 一词,对应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中的称谓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 等几个常用称谓,其它的几乎不用。在英美国家,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
(2)在美国,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子女一旦结婚, 就独立生活,父母不再资助子女。这种做法能培养年青人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家庭成员互相依赖帮助, 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 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3、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来打招呼,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认为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A nice day, isn’t it?”
在中国,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只讲究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中国人殷勤好客,敬酒让菜,西方人常觉得太过热情。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 please! ”中国人送客人时常说: “再见, 走好啊! ”“慢走”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See you later!”
4、社会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有明显区别。中国人听后会说一些谦虚之词,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 Thank you”。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接受对方的赞扬。 又如发表学术文献或论文,汉语文章的标题往往有表示谦虚的字眼。如“浅谈…”、“试论…”等,而英语文章的标题常常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与技术》) 。
5、生存环境方面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航海业发达,所以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有:“扛、挑、担、抬、驮”等。在英语中却只有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 ,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6、方面
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如“天公”、“阴阳”、“菩萨”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两个民族宗教观念迥异的写照。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 、“道”等;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这样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隋唐时期,大量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这样儒、 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英国,则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该教于597 年传入英国。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这里既有古英语时期由拉丁语渗入英语的词 、如angel (天使 )、monk (僧侣 ) 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 ,如 religion (宗教) 、dean(教长) 等,还有现代英语时期从其他外来语中借来的大量的词,结果英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远比其他语种来得多。
7、历史典故方面
典故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自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中国人会说,"真是马后炮"、 "原来是个空城计啊 ! " 西方人则会讲 That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 、He’s a Shylock (他是个守财奴) 。一谈用典,对对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大多感到相当费解,显然这是因为各民族以化遗产不同的缘故。中国人的典故多源于《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前两个例子一个来自中国象棋,一个来自《三国演义》。而西方人的典故则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橄揽球等。后两个英文例子便来自莎士比亚戏剧。
二、英语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随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西方的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应把这种识别和介绍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学生真正具备交际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在学习、使用外语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教师应适当拓展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以解释这种差异的现象的由来。
(一)从英语词汇中探究文化涵义
英语词汇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评价。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二)教师鼓励学生自发寻找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素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和渠道,如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开展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可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电视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情况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强化学习西方文化的意识,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教师应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方文惠. 英汉对比语言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农业;工业;生态
米兰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的巴州若羌县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南靠阿尔金山,北临罗布泊洼地,是典型的干旱区流域,流域总面积5791km2,其中山区集水面积为4108km2,占71%,平原面积为1683km2,占29%。米兰河流域内现有灌溉面积1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林地面积6.7万亩,流域内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
近几年,随着罗布泊地区钾盐矿的开发及其对米兰河流域水资源的用水需求,将改变流域现状用水中98%以上为农业灌溉的现状,促使流域水资源重新进行分配,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流域生态环境。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
米兰河为独立水系,河流全长167km,出山口以上河长137km,出山口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1亿m3,可利用量1.18亿m3。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平稳,最大年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74;年内分配不匀,5~8月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45.9%左右,水量最大的7月份占到年径流量的21.8%左右,而最小3个月(11、12、1月)径流量只占全年径流量的18.6%。米兰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年总补给量约0.64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流域内的骨干水利工程主要有一座引水渠首、一条引水总干渠,两座结合灌溉的引水式小电站。另有机井39眼,基本用水农业灌溉。流域内无调蓄工程。
米兰河流域现状年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约8100万m3,占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62%,占可利用量的69%,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约6900万m3,下游天然生态林补水约1200万m3;地下水开发利用量1100万m3,约占现状可开采量的1/4,除生活、牲畜等用水约100万m3外,其余全部用于农业灌溉。据分析,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比例占到总用水的98%以上。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利用结构单一,水资源利用效益低
米兰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生活、牲畜及工业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不到2%。农业灌溉是流域地表水的唯一用户,地下水也基本用于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结构较为单一,而农业供水效益的低下使得流域内整体供水效益十分低,水资源利用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2、水资源调控能力差
米兰河地表水是流域内灌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但由于目前无任何径流调蓄工程,洪水期洪水以及冬季闲水不能加以调控,灌溉用水高峰期还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3、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低
米兰河灌区作为独立封闭的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讲求效益的用水观念,灌溉方式仍以常规地面灌为主,地表水供水采用开闸放水、不计水量、按亩收费的粗放状态,常规地面灌农业毛灌溉定额达到846m3/亩,而灌溉用水高峰期还出现缺水,现状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节约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3.4下游河道断流,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米兰河流域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气候干燥,绿洲外部的环境十分恶劣,是新疆干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沙漠化始终威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近几年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快速增加,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大,以及灌溉期按能引多少引多少,使得引水渠首断面以下的河道在灌溉期基本处于断流状态,下游河道无生长植被,并使得下游灌区荒漠林草植被衰败,沙漠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二、水资源配置
米兰河流域现状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而随着罗布泊湖区钾盐资源的开发,米兰河流域用水结构将发生变化,工业供水将成为流域的重要用水户,因此流域水资源需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流域生态环境。通过对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评价,综合分析流域内农业经济、罗布泊钾盐工业发展,以及维护流域内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米兰河流域水资源的配置主要按以下3个方面考虑:
(一)农业灌溉充分节水
米兰河灌区现状农业灌溉以常规灌(地表水)为主,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4.2%,高新节水灌溉面积仅占15.8%,灌区综合毛需水定额为855m3/亩,常规灌毛需水定额达到1023m3/亩,在灌溉用水高峰期缺水的情况下,现状实际综合毛灌溉定额为718m3/亩,常规灌实际毛灌溉定额达到845m3/亩,可见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尚有很大的节水潜力。
(二)支持罗布泊钾盐工业发展,满足其合理用水要求
我国的钾资源严重匮乏,耕地普遍缺钾,钾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国产钾肥满足率仅占10%左右,每年进口钾肥均在400万吨以上,而且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我国钾肥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钾肥的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罗布泊干盐湖位于米兰河流域东北约240km处的罗布泊湖区,该盐湖为含K+、Na+、Mg2+、Cl-、SO42-等多种盐类并存的大型盐湖,不仅储量丰富,且易于开采,其钾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钾肥的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查明的周边供水水源中,从水量、水质的满足程度上分析,最近的供水水源只有米兰河流域水资源,因此在水源的选择上最终明确由米兰河流域向罗布泊钾盐开发提供水源。
(三)保证维持流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用水
目前米兰河引水渠首及总干渠引水口以下河道全年除1、2、12月及洪水期有水下泄外,灌溉期3~11月河道基本断流,河道两岸未见生长的植被。另流域下游约有20万亩的天然生态红柳林,原为自然生长状态,近几年米兰镇通过延伸灌溉渠系进入林区,将灌溉期引入的多余水量供给生态林补水,现状年补水量约1200万m3,此外米兰镇在生态林区还设置了围栏和观测站加以保护,因此生长状况相对较好。
由于米兰河流域生态环境完全依赖于流域内的水资源,因此流域水资源配置中考虑了维持流域现有生态环境的用水,使其不致继续恶化,其中河道生态环境用水按河道不断流,水量不小于其最小需水量;天然生态林按继续补水,多年平均补水量不少于现状补水量。通过水资源供需分析,流域水资源在满足各业用水后,多年平均留给生态环境的水量为河道断面平均来水的31.2%,其中下泄给河道生态环境的水量占断面来水的15.7%,大于最小需水量45.4%;留给天然生态林的补水量占断面来水的15.5%,补水量较现状年增加约57%。
(四)实现水资源配置的措施及对策
米兰河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在配套相应调蓄水库、地下水水源地、供水工程及灌区节水工程等工程措施后,水资源配置的落实关键还在管理措施及对策:
1、统一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即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行协调管理和调度,实行以供定需的方针,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厉行节约用水,减少人为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管理要采取强制措施,厉行节约用水,逐步推进用水管理,在节水中求发展。米兰河灌区农业用水的节水潜力很大,应对灌区全面实施节水改造,加强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和田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杜绝大水漫灌的浪费现象,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