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人类社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孔令斌199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专业,之后进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企业严苛的管理以及繁杂的工作不仅没有能阻止他继续求学的想法,反而坚定了他继续深造的信念。2001和2004年,他又分别获得兰州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孔令斌在新型能源材料领域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所发表的论文在SCI数据库中被引用11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130次。优异的成果让他荣获第八届“甘肃青年科技奖”。在多孔炭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中,针对嵌段共聚物炭化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碳材料比容量与孔结构参数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科学的解释。在有色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赝电容行为基础研究中,对材料形貌的形成机理、孔结构、电化学电容特性、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过程动力学特征和电化学稳定性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针对双金属氧化物赝电容行为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基于多孔载体的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研究。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的资助。
为了推进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进程,孔令斌开始研究活性炭和金属氧化物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组装技术,并得到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的资助。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基底上直接沉积的多孔碳薄膜材料,避免了传统电极制备方法中的压片过程,且不需加入分散剂和粘结剂等添加剂。该项研究目前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 人文素质 全面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现状
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锐、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受了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刘海洋竟将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身上。
一份《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素质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部分学生精神生活空虚,生活品位很低,热衷于港台流行音乐,崇拜歌星影星,对经典名著漠然,对世界名曲充耳不闻。
这些材料严正的警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极度缺失!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审视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生活色调仍是机械、平板和乏味,他们每天在题海里、实验室和单词堆中生活,无穷的演算和英语单词占去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耗尽了他们的主要精力。他们根本无暇和莎士比亚、普希金展开心的对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展开情的交流,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的唔对;他们失去了许多心灵震撼、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和真的领悟的绝好机会,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被禁锢,天性和爱心被扭曲,对社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困难的竞争力和承受力、对生活的驾驭力和创造力、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力也在日益减退,精神和心灵的家园渐趋荒芜、沉重和干枯。这是人文素质缺失的警示。
二、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指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对一种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包括人性(对人的尊重)、理性(对真理的追求)、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三个元素,其核心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个性品质的尊重,对人的教育、自由、发展的追求,对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思想的关注,对人的是非判断力、道德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而言,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文章内容,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人生、思想的角斗场,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中,让他感受博大、丰富和深邃,领悟真、善、美,惟其如此,人文精神教育才有望养成。目前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是非、识真假、懂美丑、知荣辱的道德判断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培养学生受挫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三、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教育的途径众多,阅读是最重要途径。“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书——自古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湿润生命,因此书是提高人文素养最丰沃的土壤。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发起的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名著阅读”运动,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好书,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阅读虽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却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广度,没有阅读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读书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个人生活阅历丰厚的过程,它能唤起学生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使学生受到一次次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察生活的真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格个性塑造的基石。因此,读书应纳入学校整个教育氛围之中,从而营造一种大知识、大智力的阅读环境,使教育笼罩着高屋建瓴式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从中获得真正的精神的体验、人格的陶冶、创造的启迪和生命的幸福。
书海茫茫,人生有限。因此大学生的阅读应是有选择性的。中国古语说得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歌德也说:“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美国的圣约翰大学将全部课程置于对155位作家作品进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世界名著是这所大学提供训练和开阔视野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发起的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名著阅读”运动,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好书,他认为只有那些千百年传承的世界名著能把人类的最重要的普世价值传递给莘莘学子。所以大学生阅读书应以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为首选。因为经典是古圣先贤伟大心灵的结晶,经典里活着一个民族的精魂,体现着人类的一致性,闪烁着人性的光彩,并把无尽的思索空间留给读者,催人联想和深思,使人振奋、自励、反省和阵痛,因而它对任何一个时代人来说都是文化瑰宝,都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引导学生选择名著,走进名著世界,让学生在自我与书本的相互拥抱中去感悟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生的创造之美和奋斗之美,去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更高远、更有价值的东西,正如有位学者说:“书籍蜿蜓伸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铭记它们,它用强大的能量构筑起巨大的思维空间,使我们永久地徜徉其中,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自我。”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课外通过专家学者推荐等形式,开展人文教育讲座,举办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指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到读书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细二快三参照。即阅读世界经典名著要认真、仔细、不求多,但求精。叶圣陶先生说:“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用探究的目光去欣赏名著,形成一个雄厚、开阔的阅读背景,打开一扇扇通向世界、通向历史、哲学、文学的窗户;阅读现当代名著要及时,重在攫取充足的文学信息量,增添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厚度;把阅读其它经典作品作为一个参照系,在比较中认识文学、认识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健全、高品位的审美素质。课内引领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中大量美的人物、美的思想这一最丰富的资源,进行有关好与坏、对与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真理与谬误、美与丑的讨论、辨识和领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道德和审美熏陶,从而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审美观,造就学生自己的道德判断、是非判断和审美判断的眼睛和心灵,陶冶和净化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全的、高品位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素质;能力;培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73-02
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宏观上看,在化学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随着该门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多种的交叉化学学科;从细节上看,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综合掌握情况,影响着其自身综合技能和宽广知识基础的水平。进入21世纪,在有机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目的和任务中,不断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学习这门科学的必备要求,可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该课程的任务往往还是在表观上围绕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进行开展,并没有深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要求。近年我国教育加强了大学及研究生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是否“作弊”的检查力度,并发现不少学术论文含“金量”低,同时还存在不少的论文抄袭和作假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也间接反应在实验教学中未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围绕这一教学问题,本文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学生在掌握实验知识过程中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并通过这一培养要求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实验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
什么是学生在实验中的综合素质?本文观点认为学生实验道德水平和实验诚信修养构成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框架”,它不约束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却是约束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枷锁”。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道德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诚信修养,要让学生客观的实事求的对待实验中的每个问题和结果。整体来看这两者相互交叉影响着学生未来实验(科研)工作的综合素质。
1.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道德水平的培养[1]。具有较高成就和水平的学者,其本身肯定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道德水准,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道德基本行为。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道德行为需要从实验细节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例如:(1)进入实验室学生首先要观察实验室状态(包括药品和仪器放置位置、卫生状况),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复原实验室至初始状态。(2)实验中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台面整洁,不允许坐在实验台面上,同时规定学生禁止满手拿着药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不合理的走动,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3)实验前后清点玻璃仪器等,这些基本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基本实验道德行为。
学生实验道德水平还需学生具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化学生产活动必然带来环境问题,在这种问题背景下,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可循环和可持续的绿色化学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要求的实现首先要培养具有“绿色环保”意识的化学人才,因此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灌输“绿色”意识给学生,例如:(1)设立可持续的实验教学环节,循环利用化学药品,我们正在探讨拟利用“安息香缩合反应的绿色非氰工艺”实验合成的安息香产品作为原料,开展题为“Cu(Ⅱ)氧化安息香合成二苯基乙二酮”实验,这种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实现了产品―原料的再利用,而且两个基础实验的产物都可以应用于有机合成研究,达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内容。(2)有机实验教学中从源头上减少实验试剂使用“量”,这一简单举措直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3)实验过程中杜绝因称量或量取试剂时麻痹大意所带来的不必要浪费而造成的污染。(4)节约实验过程中冷凝水的使用量,养成学生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以上教学设计不仅从基本的实验道德行为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道德素质,而且从具体实验细节入手在教学中灌输“绿色、保护环境”的意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循序渐进的提高了学生实验道德水平。
2.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诚信修养[2]。诚信亦是道德范畴,简单说就是做事待人真诚老实,一诺千金;诚信的存在价值是督促人自我监督,做事情实事求是,不虚夸。这种高尚的道德已演变为现代社会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由此可见其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现代教育中针对诚信意识培养教育的体现并不明显,因此我国学生的诚信水平亟待通过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有机化学实验是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自然科学,如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事实中寻找发现规律,进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方法中融入诚信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防范作假抄袭,为日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呢?(1)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诚信,理解诚信,提高学生的责任心。这种教学要求迫使改变以往的机械督导实验和检查数据的教学模式,转而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现自我监督,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从心理上真真切切的不愿做假。(2)在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诚信意识过程中,仍需要辅以惩罚措施。具体是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违背了诚信,那么即使实验技能好,综合方面优秀,结果也会被全面否决掉,这样可让学生从心理上“恐惧”弄虚作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实验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践及探索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有效动力,这就要求教学中贯穿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人类社会科学实践的发展。本文认为有机实验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掌握实验技能;(2)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创新能力[3]。在传统的教学任务核心是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两方面的教学培养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但与此同时,却忽略或未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下教学中要求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产生要求学生具有发现“原始问题”的能力,而这一教学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未被引起重视。历史证明,一些重要的发明和技术的革新,无不都是从发现原始问题进而演化发展的并成为伟大的发现,这就要求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同时也要挖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并在培养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养成探索原始问题的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会在以后实践中不断自发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实验教学任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它符合新世纪教育背景下培养综合素质高兼具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同时也在具体实验教学中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的改变,明确了更深远的实验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倪新蕾.设计性实验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科学道德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