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方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娟娟,王勋铭.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2]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吴锦峰.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4]戴德锋.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07年02期
[6]张冰,金戈.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王正儒.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张洪峰.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6年05期
[9]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年12期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周帅,于淼,杨宜勇.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08年09期
[3]沈学桢,黄帅.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港口科技.2008年07期
[4]陈丹丹,任保平.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6期
[5]林剑平.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6期
[6]温浩.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7]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薛迎春.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9]程国平,方苏立.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7年26期
[10]魏杰.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中国金融.2007年17期
[11]熊仁宇.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13)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著.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吴莹等著.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5
[3](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
[4]范从来等著.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5]李杰等编著.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程祖伟,韩玉军编著.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唐海燕编著.国际贸易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8]李晓西著.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乐平.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中国自行车.2008年04期
[2]党明灿.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3]叶莉,郭继鸣.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宋磊.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硅谷.2008年16期
[5]周义,李梦玄.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9年01期
[6]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7]王颖.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焦桂梅.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硅谷.2009年08期
弹性大于0,表示与GDP同向变动,当GDP增加时,能源产出或消耗量也增加;弹性小于0,表示与GDP反向变动,当GDP增加时,能源产出或消耗量反而减少。数据不难发现,2004年之前,河南省的能源产出与需求的弹性系数、电力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而且基本上是能源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电力的供给和需求弹性系数之间时大时小),说明该省的能源、电力供给和消耗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且能源的供给大于需求,说明该省GDP是粗放型的增长,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而2004年之后,该省能源、电力产出与需求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电力2007年除外),能源的需求弹性先大于供给弹性,2008年后又小于供给弹性。电力供给和需求弹性系数之间关系仍无规则。说明该省能源、电力供给和消耗的增长速度小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该省的经济增长质量在增加。综合以上分析,考虑到能源消耗率的变动轨迹,以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量的变动率,笔者认为河南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逐渐增强,目前仍处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的范围。
当前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人口问题1.人口总量多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10年底,河南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由于该省人口基数大,今后仍旧面临着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的局面。随着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孩子现阶段陆续进入婚育期,全省已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过多的人口,不但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沉重压力,还会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等。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男女性别比例为51.7:48.3,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年龄结构问题主要是一个老龄化问题。 2009年底60岁以上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3.42%,而且,老年人仍在以每年50万~60万的速度增长。全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到来,将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2009年该省城乡人口比例为37.7:62.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9个百分点。考虑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该省必须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也必然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3.人口素质偏低河南省是人口数量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本强省。多年来,河南省的残疾人口占比、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生升学率、每万人大学生数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将制约该省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也必将影响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经济结构不合理1.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不均衡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河南省出口一直是“三驾马车”的“超短板”,消费对GDP的贡献也十分有限,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是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河南省出口额一直排在全国的中下游,2010年出口总额只占全国的0.6%,外贸依存度也只有5.2%。而在2000年~2009年,全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3.7%上升到85.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81.9%下降到22.7%。2.产业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该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已经由1978年的39.8:42.6:17.6演变成了2010年的14.2:57.7:28.1,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还是表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 2010年第一产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居各省市区最后一位。另外,产业内部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构成仍然偏重于农业,林牧副渔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不高,资源类、粗加工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产品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多,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少;第三产业内部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五大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而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据统计,当前河南省的金融业服务增加值只占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城乡结构不合理该省城乡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1,到了2009年变为3.0:1,两者相差9564.61元。二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养老保障等民生差距也在扩大。三是城镇化水平低。全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转移任务重。 2009年,该省城镇化率达到了37.7%,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三)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河南既是资源的存量大省、消耗大省,又是人均占有资源量小、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省份。据统计,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四种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储量折合标准煤计算,河南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5,人均耕地仅为0.0827公顷(约合1.24亩)。在能源利用效率上,2009年河南省万元GDP能耗为1.156吨标准煤,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077吨标准煤。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土地、煤电油运瓶颈进一步趋紧,极大地制约了河南省的经济持续发展。另外,环境污染也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省内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仍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总体仍十分脆弱,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的生态破坏和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09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2185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5.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59.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4.9万吨。近些年,该省自然灾害频发,给全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也例证了环境污染问题。
论文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是政府发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监督管理职能的手段。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的大小。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制度浓厚的计划色彩,使得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导向作用被人为割裂。忽视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发挥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因此研究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能为政府制定财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议,防止政策制定的盲目性。
二、国内外研究方面
关于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方面,国外对此研究大都得出的结论是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或弱相关的关系。如Sculley(2001)和Grossman(2002)分析美国的经济情况,得出政府的税收水平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Karras(2003)通过对11个国家税率和GDP增长率的分析得出,税收短期内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在长期内的趋势会减弱。国内学者大都研究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一般认为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呈高度正向线性相关性。如徐菁(2007)通过绘制杭州市20年财政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并建立回归模型,得出财政收入与GDP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关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方面,国外学者多认为财政收入应占GDP有个合理的比重,超过这一临界值就会对经济有负影响作用。如Sculley(1991)分析了103个国家七、八十年代税收占GDP比重的数据得出,当税收占GDP比重低于19.3%时,能促进经济最大化增长,而当这个比重扩大到45%以上,经济增长率接近于零。国内学者研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方面多从该比重过低的原因以及确定该比重的合理规模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如董承章、蒋东宇、娄正良(2000)利用我国6年数据,得出工业企业中非国有经济比重、预算外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利税率的下降是导致近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研究财政收入绝大多数针对的是全国的财政收入经济论文,地方性财政研究较少。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大都侧重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忽视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因此研究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以及如何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来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增长具有很高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以下以江苏扬州为例来研究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扬州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公认的衡量国民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也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通用指标,它能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民经济速度、规模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较为复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统计方法不同,一般来说,一国政府的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本文中所指的财政收入仅指纳入政府预算内的那部分财政收入,即财政总收入。按目前扬州市财政体制的划分,财政总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收入三个部分。
2.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均来自于扬州市统计年鉴以及扬州市财政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部分数据是经搜集整理后计算所得。
(二)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为清楚揭示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现通过扬州市1989-2008年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
1.财政收入与GDP总量的关系分析
(1)模型分析
由散点图我们已经能够很直观的观测到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二者关系,笔者建立一元回归模型。以GDP(X)为自变量,财政收入(Y)为因变量,
得方程:Y=a+bX+ε
其中a、b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变量。
图1 财政收入总量与GDP总量观测值与线性模型拟合状况
以扬州市1989-2008年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值,利用SPSS11.0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出的回归方程:Y=0.173X-29.369()
其中弹性系数b为0.173,表示GDP值每增加1亿元,相应的财政收入将增加0.173亿元,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总量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979,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9, r2为0.959,经方差分析,F=423.944
2.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关系分析
(1)散点图分析
由上面的总量模型可以得出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理论上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也应存在着相关性。但笔者通过对扬州市1989-2008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数据进行绘制散点图,却发现观测点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两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2)关系对比描述
以上分析出财政收入与GDP都呈高速增长,但二者的增长率并不同步,为进一步把握二者增长规律,现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以前,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基本上是低于GDP的增长率的,财政收入弹性小于1;第二阶段是1993-1994年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猛增,大大超过GDP的增长率。第三阶段是1994-1997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又低于GDP的增长率,财政收入弹性再次小于1;第四阶段是1997年以后,财政收入加快增加,其增长率又超过了GDP的增长率经济论文,财政收入弹性大于1,尤其是2002、2003、2006、2007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都超过了30%,远远大于GDP得增长率。从1989-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来看,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22.02%,GDP的平均增长率16.93%,财政收入平均弹性为1.30,这表明近20年来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还是不同步的、非均衡的。
图2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对比关系图
(3)模型分析
下面对1989年-2008年期间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财政收入增长率为因变量Y,以GDP增长率为自变量X,利用非线性多项式回归模型,作了初步测算:
系数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Sig.
B
标准误
Beta
gdp
0.865
1.233
0.592
0.702
0.492
-0.298
2.972
-0.085
-0.100
0.921
(常数)
0.085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