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特色以及教学方式,整理出了一份“竞标项目一览表”。其中,竞标项目共计10项,分别为课堂导入技能训练、课堂教授技能训练、课堂提问技能训练、课堂结束技能训练、课堂板书技能训练、课堂演示技能训练、课堂调控技能训练、媒体运用技能训练、课堂评价技能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形象设计。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竞标,竞标成功后对全班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我们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配合。因此,我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件制作方面,我的技术还欠佳,对于上讲台发言,我还有一丝胆怯,看到这些不足,我清楚知道,我应该利用平时的这些小组活动,积极去改正弥补。
二、团队合作,模拟上课,实战得经验
中小学科学中存在大量实验内容,但是,大学的实验内容与中小学实验内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适当加强大学学习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联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性科学理解,采用正确授课方式,以确保师范生自己明确每一实验的目标、任务、操作原理及过程。
在“科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我们全班分组,每组4-5人。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利用一周时间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有试验内容,并罗列所有试验所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以及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在整合各类实验项目后,给每小组按顺序安排实验课程内容。每小组负责一个实验,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并提前准备教具,而班级内其余学生充当中学生,利用实验课堂时间进行正式上课。
课堂结束后,全班学生按小组分别从学生、听课教师、课程优点以及缺点这些角度对本小组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讨论评课。这样的团队实战练习,给予师范生更多机会,让我们提早尝试着做一名科学老师,亲身体验想要上好一节课的艰辛,能够尽早调整自己的教师形象,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虽然从开学前的寒假便让学生开始忙碌,但是一环紧接一环,并没有在一个时间段里安排所有事情,而是将这些零碎的事情进行整理整合后,循序分配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言、自己思考、自己改进。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关键词】美术教学策略创新学习兴趣
一、环节设计用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结合学习实际,敢于创造性地设计环节。把学生学习放在教学的中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结合“设计应用”课型特点,敢于创造性的设计课堂环节,注重师生互动,敢于放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居室色彩的搭配一课》中,采用“尝试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实践)——发现问题——自主探索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作业)——评价反馈”的课堂模式。导入部分设计为师生互动活动,让同学为特定人群设计居室色彩,教师采用Photo-shop软件直接操作,根据学生的想法为设计图填色,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居室色彩的搭配不能毫无规律、随意搭配,同学们探索新知的欲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在自主探究环节同学们小组合作,通过图片对比分析,经过教师适时、有效地引导,总结探索成果:居室色彩设计考虑的因素、色彩之间的搭配规律等新知,这样学生探索出来而非教师讲授的知识,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2.丰富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说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理解接受的同时,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学中用到的资源(设计图片、视频资料、现代产品)尽可能是新颖、时代感强且富有创意的图例,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灵感。3.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在设计应用课型中的应用体现在电子白板的交互利用方面,电子白板交互使用带来丰富的共享资源,同时,强大的设计软件的普及使用,更是为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展示现代设计工艺的最好途径,同时,新颖、现代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更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现代产品设计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设计软件,直接为同学们演示现代产品的着色,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按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在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说明中,“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生应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不妨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理论,各取所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创造性的设计实践性教学,使“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成为同学们“做中学”天地,这样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的认识,同时也对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也会更深刻。
三、注重有效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对话式、研讨式的交流互动方式,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紧扣主题;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结果提供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动力,建立学习美术的信心。
(一)加强体育价值宣传,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投入,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最后,作为学生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语数外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体育技能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身健体才是孩子成才的首要条件。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设体育教学设施
首先,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能拨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学校领导也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结合校园建设,添置配备教学所需要的新型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准备齐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一些实用的活动器材,并注意对场地、器材的维护、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办学条件。最后,作为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员,应树立精心管理,时刻服务的意识,以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率,如遇短缺,损坏等问题时,及时上报或修补、更换。
(三)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占有核心和主体地位。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艰苦、特殊,大多中小学又“重文轻武”,使得体育教师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在选拔评优、评职称、工资待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未获得与其它语数英学科教师相等的待遇,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为此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需切实改变现有状况。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并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组织其学习培训,建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在注重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生活习惯,终身受益。最后,应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职称比例。
二、结语
初学者总有一个“懒”字,只是喜欢欣赏别人的作品,也爱看别人作画,就是不爱自己动手,总觉得自己太“笨”,画得太“丑”,或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敢提笔。事实上,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在初学阶段都有过踉跄趔趄的经历。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苦练”的问题,技法虽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提起笔来也未必画得了画,这就必须要刻苦地坚持素描写生练习。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总结
比如从心理文化上,分为表达辩证观念的词语、伦理观念的词语、中庸和谐委婉意识的词语、汉民族心态特征的词语和一些象征词语;从制度文化上,分为礼俗文化词语、民俗文化词语、宗教文化词语、典籍文化词语等;从物质文化上,分为饮食、姓名、数词、颜色词、地名文化词语等。常敬宇先生的分类影响较大,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但基本上仍是遵循着相似的模式,如王国安(1996)把文化词语分为表现中国独特的精神、物质文化、自然地理、制度、风俗习惯等词语;杨德峰(1999)将文化词语分为政治制度、宗教、人物、地理、历史、文艺、服饰、饮食、建筑、节令、器具、成语、习俗、礼仪等;张高翔(2003)把文化词汇分为四类:制度文化词语、物态文化词语、心态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王德春(1998)指出部分词汇中存在着国俗语义,将承载国俗语义的词语分为:具有特殊文化色彩、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习惯性的寒暄用语,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具有两种以上国俗语义的词语,国俗熟语以及反映我国特殊事物的且外语中没有现成对应的词语。
二、教材《轻松学中文》中的文化词汇分类
笔者对教材《轻松学中文》的文化词汇的分类参照的是常敬宇先生的《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分类标准,把教材中的文化词汇按照物质文化(地理名词、饮食名词等)、心理文化(熟语、祝福语、反映中国人的心理特征的词语)、制度文化(礼俗、民俗文化、典籍等)进行第一层次的分类,同时又将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进行再分类,比如物质文化中又分为饮食、姓名、地名、数词、颜色词文化词语等。在《轻松学中文》中,第一册没有出现文化词汇,这与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吻合的。第二册中的文化词汇主要集中在饮食类上,有8个之多。第三册文化词汇仍然与饮食类相关,但是数量降低到两个。从第四册开始,文化词汇的子类型开始变得丰富,除了饮食类外,乐器、名胜古迹、习俗、民间娱乐和称谓语大量出现,尤其是称谓语非常丰富,表现了教材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的过渡和衔接。第五册中的文化词语类型更为丰富,饮食、名胜古迹、器皿、艺术、节令、习俗、祝福语都已经出现,这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是相适应的。第六册和第七册沿袭了文化词语类型丰富、数量增加的模式,心理文化方面的文化词汇逐渐增多,比如说祝福语、熟语、象征词语之类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频率增多。到第八册,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数量上,文化词语的分布都是本套教材中最多的。因为,此时学生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可见,《轻松学中文》在文化词汇的分布上,体现出明显的分阶段逐步递增的特点。该套教材在文化词汇的分布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零文化阶段,专注于语言知识本身。以第一册为代表;二是文化浅层接触阶段,提供表层的物质文化知识,以二、三册为代表;三是文化深层接触阶段。文化词汇数量增多,类型丰富,全方位地展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最初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词汇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分阶段进行。
三、分阶段进行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
在中小学生学习文化词汇的初级阶段,可采用直观性教学法,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方法来解释该文化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轻松理解。例如,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条件有限,不能提供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乐器,因此带到课堂上的是友人所赠的“笛子”和“葫芦丝”。古典乐器这一课是这样展开的:(1)图片展示“鼓”,播放电影《十面埋伏》片段,其中以女主角跳《仙人指路》击鼓的水袖舞,引出文化词语“鼓”,并展示“鼓”的图片,播放视频“北京凤乐团”的《五虎声威》,再次展示“鼓”的图片,领读“打鼓”。图片展示“二胡”,播放一段《二泉映月》。再次展示“二胡”的图片,领读“拉二胡”。(3)图片展示“古筝”,播放一段名曲《渔舟唱晚》视频,再次展示图片“古筝”,领读“弹古筝”。(4)图片展示“琵琶”,播放一段名曲《十面埋伏》的视频,再次展示图片“琵琶”,领读“弹琵琶”。(5)图片展示“笛子”,播放一段名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然后拿出从国内带的笛子给学生展示,并示范笛子的指法,进行“吹笛子”的动作示范,让学生传递感受,摆出吹笛子的动作,给学生拍照留念,领读“吹笛子”。(6)图片展示“葫芦丝”,播放一段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给学生展示葫芦丝实物,并示范葫芦丝指法,进行“吹葫芦丝”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感受,摆出吹葫芦丝的动作照相留念,领读“吹葫芦丝”。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对古典乐器词汇已有所了解,然后再次领读这一节课所学的古典乐器文化词汇,并做词汇游戏再次掌握词汇。最后,播放古典乐器乐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恭喜恭喜》(因为学生学过《恭喜恭喜》这首歌,节奏感很好,学生很喜欢唱,他们会跟着节奏哼唱)的视频。文化词汇是民族特有的词汇,学生没有见过的事物他们是很难理解的,通过教学过程中提供文化词汇的图片等媒介的展示和切身体会,学生既可以对所学词汇加深印象,又可以提高文化词汇的学习兴趣,更能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中小学生学习文化词汇的中、高级阶段,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走进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这种教学法主要是采用语境教学法。孔凡成的《语境教学研究》中指出:“语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来进行言语交际的一种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情景语境等;语境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宗旨、以课文语境为依托的语文教学。语境教学强调的是,运用语境理论指导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基本方法有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上下文语境教学法和认知语境教学法以及情景语境教学法等。”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不可以离开语境而独立存在,语境的使用能让抽象的词语变得更具体、更形象。语境不同,词语的使用要求也不同,但是相同的词语要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可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记忆。语境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对外汉语教学手段。
四、结语
1.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精神。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所谓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还要能够具有创造性劳动的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2.加强教学细节的管理
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喜欢上教课的老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应该给予耐心和鼓励,使学生增加信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具有创新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为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而不只是听众,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后可根据互动情况,将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反响效果明显的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存在问题的可以进行改进。
3.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教学管理者应该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写教案、备课、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课上的互动、对课堂突发状态的处理、教学态度、课后作业的批改等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从而提出问题、改进问题,将教学作为重点,对于表现优异的可以给予表彰,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对于教师的评估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因为学生有个体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才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教师在科学的考核中才能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改进,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指管理者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发被管理者的潜在能力和自主性,而不是依靠权力影响教师或学生。中小学校教师是中小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体现,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对于中小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尊重教师、关爱教师,让教师有信任感,注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教师间交流的平台、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勇于创新,适当地给予奖励。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实践、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经常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得到学生的信任,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挖掘学生的潜能。
5.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管理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校本教研、教职工考评教学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中小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这三种计划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实施了调控,做到了各层次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6.校园文化的建设
文化是一定的群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的整合。校园文化是学校良好风气的代表,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关系,营造积极的校园学习氛围。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受到学校种规章制度的影响,和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发展,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结语
1从观学校教育的管理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过程管理往往被忽视
许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时间节点的把控,忽视教育各个方面的监管。一般情况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申报成功,拿到项目研究工作就会停止不前,会将申报的研究工作放在一边,学校的领导层在这种问题上没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阶段,申报者会到处的寻找资料拼凑信息,完成一组材料,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或证书将告一段落。因此,中学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不能单单的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上。
2教师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存在于教育过程数据支持
中学教师的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的教学经验。恰恰是这样,往往中学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论相对的浅显,这是很难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论和教育方法,大多数中学教师不能使用它们来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论基础相对的不完善。
二、加强中学教育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要求的新形势。所谓科研型老师是教日常以实践和中学教师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并创新,促进专业化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中学教师“研究型的改变”离不开教育。在一方面,中学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专家的教育研究指的不是同一个方面。中学教育应该是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创新。因此这样的研究不会过于的形式化,刻板化。教育研究不会和和原有基础教育相互分离。而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发展自己,弥补学校教育的发展的基础,放弃研究是晋升的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处理态度的问题。广大中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本身教学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要从评估,项目开始,鉴定和奖励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需要继续提高和不断完善。一些教师在动课题研究时,,学校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但无所谓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本身就很松弛,使得整个研究过程中极度消极,研究变空想。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处理整个研究跟踪检查,并及时完成研究任务,无法积极完成研究课题的取消其研究教师资格,撤销科研的课题。
3.加强教育和科学理论的培训
高级中等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主旨是,高中教师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方向的,没有计划,理论实践创新盲目的实践。具体而言,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教育理论到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步骤用理论本身武装。在教育理论和研究工作在教育系统的指导,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师教育的质量。
4.教育成果的重要性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量表,主要调查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的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其中,省属学校4所,市属学校3所,县职教中心3所。共发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91%。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设定1至5分,得分越高,代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测定效果越佳。经过对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运用SPSS17.0剔除缺失值、变异值等非正常数据外,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取较为显著的影响因子,通过类平均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归纳出教学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影响因子。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能够对多种类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具有数字化和交互式的特点,还能实行对数据的压缩和更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临床的医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各种抽象化的内科概念有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内科临床医学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类院校进行内科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再加上学校本身教育资源的限制,使得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教学的内容,进而让内科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很少有进行临床内科实习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和具体的临床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内科临床医学教学效果,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技术。
2.1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在内科临床医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是将课本和黑板上的内容简单地转移到计算机上,而是要将计算机技术中的文字、数据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两种技术的结合,教师在进行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弥补传统黑板式教学的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内科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阶段的处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内科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消化系统的疾病时,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提示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就具体显示消化系统疾病的具体内容;在第三层中,教师就可以将实际的临床案例插入其中。这样学生就既能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构架,又能对临床实践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样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留下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2.2进行医学动画模拟和动态的内科教学
在中职学校的内科教学中,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在内科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会涉及患者生理活动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是很难将这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来的,所以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临床医学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将生理活动的变化模拟出来,让学生便于理解。除了运用动画模拟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好利用各种视频资料,实现对内科临床医学的动态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立体化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内科临床,让学生对内科临床有一个具体认识,而不再是单纯的凭空设想。
2.3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医学实验的演示
在实际的内科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内科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会涉及很多内科的实验。但是,中职学校的医学教育资源有效,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进行医学实验,所以使得学生成为了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进行各种内科实验的演示。还可以到医院专用进行实际的拍摄,收集各种医学图片、视频,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实际的内科工作,了解内科实验的具体过程。
3结语
一、课程研究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一种认为是,新出现的教育技术,与之对应的是传统教育技术,这种理解强调是对传统的革新;另一种指正在使用的教育技术,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匮乏。众所周知,一般的中职学校由于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学校专业的设置基本都是除了学生基础教学必须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外,就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课。该类课程的设置,一般国家投入资本都比较少,再加之,近年来中职类专业学生的生源数量不断减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中职学校专业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屡次出现。其次,就是中职学校教师资源匮乏,由于学校的教育资本投入不大,国家对中职学院的教育资本投入也不多,导致很多中职学校普遍出现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面的教师教学资源匮乏等情况。(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匮乏。中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设备的匮乏。近年来,国家对中职学校的现代教学技术日渐关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对中职学校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方面投入教育经费,很多中职学校还是存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匮乏等情况。具体的如,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学生专业课方面的硬件教学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等。教学设备的匮乏,一方面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会使我国技术型方面人才的培养滞后,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教学内容资源匮乏和学校的教师资源匮乏,通过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中职教师充分应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捕捉,将信息资源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在有限的多媒体教室资源中,播放自己在网络上整理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学生的现代教育。其次通过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现代技术教育专业素养,进而缓和学校面临的现代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资源匮乏的状况。(二)提高国家对中职院校的关注力度。提升教育部对中职院校现代教育的关注度,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和表面的关注中,更多的应该是对中职院校现代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并设置专项教育经费。具体如,国家应该对全国的中职院校现代教育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制定具体的改善措施,再由教育部提议,由财政部拨款,对我国中职院校的现代教育设立专项的教育资金投入,最终结合具体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文主要就浅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展开了深入探究,进而提出了提高中职老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国家对中职院校的关注力度等一系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教学的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作者:宋万女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积累材料;模仿;创新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写作能力偏低,并且缺乏学习信心和创作毅力。每逢作文,愁容满面,抓耳挠腮,没啥写,不会写。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但还是收效不大。因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大大降低了要求,只满足于专业和职业要求的应用文写作,将作文教学禁锢于职业教学的樊笼里,使作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他们已基本过了识字关,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老师应该坚定信心,开启学生的创作之门,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何开启学生创作之门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非常巨大。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写作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其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如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画或参观游览,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来。学生对这写作会很有兴趣,而且写得很轻松愉快,写出来的作文既有具体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首先,我们采取鼓励的原则,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长处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或用准的一个词也要给予鼓励,以此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为学生下评语时,以商量的语气对文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修改。最后,写批语时,还对文章中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都有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些竞赛活动,能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的热情。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或寻找差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可以调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寻找源头活水,注重材料积累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还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并累积写作素材,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
如何积累材料呢
(一)开发材料源头,寻找写作的活水
写作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一是书本传说。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对于学生来说,间接获取材料这一源头最为广泛,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渠道,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且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言妙句,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积累材料的习惯,积累的材料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三)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之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几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报纸宣传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三、从模仿走向创新
“模仿写作”指的是,在阅读了某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作品之后,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文章的思路、写作技巧来写相同题材、相似结构的文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仿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并在仿写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大量的好文章,尤其是优秀的范文
人们都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内外资料,让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熟悉、理解那些好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结构。
(二)鼓励学生多做仿写练习
吕淑湘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在学习写作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并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教师应指导学生经过语言句式的模仿,文章结构的模仿,文章写作方法的模仿和文章选材的模仿,让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创新写作看成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会学生仿写的同时,要及时点燃学生习作上创新的火花,与学生一起把创新作文教学搞活、搞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信心,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写照,是语言的熔炉,是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
(作者单位: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鲁吟月.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苏州大学,2010.
正是由于以上两种原因的合力导致部分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还怎样要求他学好呢?当然,不能否认历史教科书的枯燥与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沧桑感,对学生学习造成的难度,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下降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二、相应的对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学校要增强重视程度
只有学校从根本上重视历史教学,才能有一个推动历史教学发展的基石。首先学校要从课程安排上重视历史课的地位,给予历史足够的尊重与时间。其次就是要加强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比,加强对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以此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多举行一些国学讲堂之类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
2.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如今的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加强对史料的研究,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会带给学生更丰富、更饱满的历史,才会使学生愿意学历史,喜欢学历史。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想、更独到的见解。教师理应这样,为学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与示范。
3.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体操教学具有强身健体、塑形美体等作用,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但是,体操对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要求、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提升中职体操教学的主要途径。
1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
体操教学中运动项目包含多种,其中单双杠中的支撑动作主要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要求学生上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的上肢力量较弱,在练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拉伤而影响技能练习,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性。而像倒立、前滚翻、侧手翻、列队技巧、广播体操等,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对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具有一定要求,学生的身体条件将决定这动作的完成水平,要求学生动作优美、力度适当、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广播体操、列队等练习表现较为松懈、动作无力。尤其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主要以文化课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体育练习,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测试不达标等。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使得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不得不降低动作要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
2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2.1学生因素
2.1.1身体素质较差
想要达到一定的动作要求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而由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达标,进而影响体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动作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身体条件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不同年龄段身体条件发生不同的变化,也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2.1.2心理因素
中职学校体操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引导,需要教师在开导学生心理情绪的同时,学生也要主动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一点,当遇到动作难度较大、复杂动作时,多数学生就会选择逃避训练或是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
2.1.3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导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在体操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动作较为单调、训练难度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甚至出现逃避教学的现象。在体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体操项目培养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习体操技能的催化剂,将决定着体操教学效率的高低。
2.2教师因素
2.2.1师资队伍
想要高效率地开展体操教学,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换句话说,师资队伍在教学效率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动作、技巧掌握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足,则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不能顾全整体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这也是中职体操教学效果平平的主要原因。
2.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
现阶段,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尽管体育院校毕业教师众多,但是仍然缺少复合型人才,并且教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新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慢,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创新思想,对教学起到消极影响;而一些年轻教师,尽管他们有着新的思想意识、身体灵活度较高、教学积极性较大,但是他们相对老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教学效率的影响,不能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
2.2.3教师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提升思想素质,完善人格,树立爱国意识、全新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明确政治方向,在教学中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平等;此外,教师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能够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主动投入到体操课题研究中,在教学中找到适合的方法与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场地、教学器材因素
完善的教学器材能够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简化学生练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愉悦心情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提供充足的场地支持,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施展空间。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学校场地、教学器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4其他运动因素如今,街舞、健美操等成为社会主流,风靡全球,而中职阶段,学生对健美操、街舞的追求更是疯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同中职学校开始设置健美操、街舞的社团组织,这对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
3.1增强学生体质
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具有一定的力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调整神经系统、肌纤维类型和收缩力等,提升学生身体力量;教师利用间歇教学方法、缺氧训练法等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利用拉长肌肉与结缔组织,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敏度、柔然度,如踢腿、压腿等。
3.2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可塑性较强,教师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练习就能够将其提升。但是怎样教学才能够做到兼顾,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笔者建议,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体质提升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展开教学,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特点等进行划分,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上肢力量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机械类体操训练;身体柔软度较高、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艺术类的体操练习。总之,取长补短是教学的根本。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质练习时,也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一些动作练习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兴趣投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趣味性练习,如通过游戏形式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身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不仅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需要扩大教师队伍,注重教师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第一,在原有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参照本校学生人数和年级配备同等程度的教师;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体操技能,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且引导教师能够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3.4体操教学拓展现阶段,学生对现代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那么,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根据体操教学情况,将舞蹈教学融入体操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发挥,拓展体操教学范围,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多样化发展。
3.5给予体操教学高度的重视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制订新型教学目标,以跟上现代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体育竞技体操的快速发展。同时,挖掘体操人才,着重培养;第二,确保教学安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安全为第一准则,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而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体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因为体操教学多为室外教学,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因此,容易发生教学事故。学校方面,在设置体操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与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课程,在确保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教学安全;第三,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学时,体操教学中需要确保充足的课时,才能得到技能的提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并且确保师资队伍充足,让学生在连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实现技能的提升;第四,定期开展体操竞赛活动,以班级单位进行评比,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影响教学的因素,提升中职体操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变;学校方面也要提高体操教学重视程度,为教师教学提供前提保障。本文分别从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和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董明辉 单位: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3).
[2]郑小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1).
[3]姜大潞.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
[4]杨惠亮.中职学校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4).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是张家港市一所民办学校,一共有三个级部,分别是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上学期学校领导和体育中心的老师针对以往初中部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偏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国际部学生体育课纪律较散漫的现状。决定对初中部和国际部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1、国际部实行模块教学;2、初中部实行“2+1”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要负责初中部教学,下面本人就“2+1”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在初三体育中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无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学手段、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与《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等理念相违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体育中考中确实取得较好成绩,体育中考的均分、满分率年年能在市里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学生在其他的体育竞赛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组织活动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相当匮乏。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学生中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2+1”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什么是“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中“2”是指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上两节基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传统教学较相似,“1”指的是模块教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设课程(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模块,分别是篮球精英班、篮球提高班、足球、羽毛球、搏击形体、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学初自由选择课程(其中人数有一定限制),而且这样的选课,每学期开学初重新进行选择。“2+1”教学模式的开发,对学生来讲,既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其个性成长;对老师来讲,有助于自身特长的更大发挥。
3推进“2+1”教学模式中“1”即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的解决
3.1师资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初中部(36个教学班)只有6名专任体育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到师资的缺乏,学校进过研究,招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使初中部的专任体育教师达到了9名,解决了学生在模块选择上的狭隘性。3.2“1”即模块的确定:师资问题解决了,为了确定几个模块,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反复商量,然后采取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申报、学生问卷的调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了上述的8个模块。3.3场地、器材问题: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对篮球架、排球架进行了加固整修,重新购置了100只真皮篮球、50只真皮排球和50只真皮足球。为了羽毛球选项的正常开展,在体育馆重新画出了四片场地并购置了新的羽毛球架,同样乒乓房全更换了新的球网。新装修的健美操房、健身房等等为“2+1”的教学模式做好了准备。3.4课时、场地的安排:每周每班安排1次课,6个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上课,不同模块的同学有专项老师集中专门场地进行教学。3.5学生的选项问题: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生选项的问题上,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反复进行研讨和商量,决定采用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的第一节课,组内安排教师到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再通过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跟同学进行协商,基本上每个选项安排6个人(每个教学班48人左右)。对一些要代表学校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同学,体育教师直接指派其参加该选项的学习。
4“2+1”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1”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直接影响模块教学的深入程度。在没有实施新模式教学之前,教学内容也能涉及到我们所涉的八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教学内容一学期可能只有几节课,少的只有一两节课,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很难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仅课堂的效率差,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体育教师首先熟悉教材,上课之前或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的讲解就能到位。合理精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示范就能到位,优美专业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我担任了初一的乒乓球、初二的羽毛球、初三的篮球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对于田径专项毕业的我,这样的安排,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但我重拾教材,认真研究,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当我利用空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看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看到课堂上良好的氛围、学生练习的激情,很有一种满足感。
5“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比较受学生喜爱,取得一些成效
5.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选课时采用兴趣加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同学,较以往相比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5.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比较专门的进行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从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就我所带的三个模块,在没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同学对自己所选的模块技能掌握的水平比较低,通过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理论、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5.3逐步形成了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个人技能的学习,又有集体的配合,再加上以同体育项目重新组合学习团体,在新的团体中同学们不断适应,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去享受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5.4这样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我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增进了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6“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6.1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老师担心每个模块之间选择的人数有较大偏差,报名时采用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很喜欢的体育项目,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达到当初采用这样教学模式的初衷。为了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一学期来,我们组内反复进行讨论,决定下学期:1)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再细化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模块,最终确定可操作性的模块。2)在遵循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一些热门项目,教师要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3)选项时,给学生两个选项,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在不影响学生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和学生商量,部分学生安排第二选项。6.2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有很多老师担任2-3项模块教学,部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发展。6.3针对课上学生兴趣不是很足的情况,组内提出,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2+1”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为学校的运动队也不断输入了有用人才。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会摸索出适合初中模块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继忠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瑞平;体育教学模式新探;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