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专医学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各位考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赣考院自〔2017〕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指导及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二、报名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三楼学历部311、313室(南昌市青山南路596号,乘8路、BRT 2路、108路、126路、237路、35路、820路长班公交到长巷村站下车即到)。
三、报考条件
1.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报考实践技能考核。首次报考理论课程的新生不得同时报考该专业的实践课程。
2.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修完本专业计划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
四、报考流程
第一步:资格审查
一、考生须提供材料:1.报考实践环节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报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准考证、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论文报名登记表张贴);3.报考专科毕业设计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
二、审核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复印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chsi.com.cn/ 上打印)、(带√×)成绩总表(没有大专毕业证书的在读专科学生由学校出具学籍证明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提供本人常用紧急联系的手机号码。
三、报名编号,发放《论文报名登记表》。
第二步:缴费
实践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200元;毕业实习报告每人50元;实践环节考核根据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1.工科类专业每科150元;2.医学类专业每科80元;3.农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每科60元;4.综合类专业每科50元)。(收费依据:《关于调整我省自学考试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复函》赣计收费字[2003]574号)
第三步:考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及论文选题。收取《论文报名登记表》,发放《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
第四步:论文撰写及答辩
考生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定》、《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的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
五、报考要求
报考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及答辩的考生须本人到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与缴费,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组织不得代办。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本科论文指导及答辩均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定稿、送稿、答辩报名、论文答辩等工作。
六、报考专业
本科:会计、金融、法律、英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专科: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七、考核成绩评定与查询
1、成绩评定
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的考核。
2、成绩查询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统一由 “江西省自学考试数字化管理平台(bysjxzk.jxeea.cn)”管理。主考学校于5月15-25登录平台校验、上传成绩,江西省考试院公布成绩后方可查询。
八、具体考核安排见附表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及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环节安排表》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11月30日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考时间 考核时间 计算机及 应用
(本科)
操作系统(02327)、C++程序设计(04738)、软件工程(0233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8)、数据结构(04734)、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C++程序设(04738)、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软件开发工具(0475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网络 (本科)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龙亚香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1999,10.
大学专科:金融、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义务教育、体育教育、秘书、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公共关系、新闻学、房屋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园艺、护理学。
大学本科:金融、经济学、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学、义务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师类本科: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专业只面向高职高专在校生开考: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商务管理、现代商务、财务管理、公共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造价管理、农学、园林。
二、报考对象及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年龄、民族、种族的限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并按我省开考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学完一门或数门课程的考生(根据开考各专业的报考条件),均可自愿选择专业报考。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专业报考。病残者应选报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专业。
医学类护理学专业将继续开考,但报考人员只能是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人员(报考时需出具相应证明),非在职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大专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科(若专业考试计划中已有该门课程的除外);报考大专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大学语文”。
报考本科段的考生,须是国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专科以上毕业生,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须交验上述学历毕业证书(报名时不须验证),报考时按各专业要求分类报考。
三、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网录入报名信息。
报名确认时间及地点:具体确认时间由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确认点通知。届时考生到确认点确认,办理验证、照像、交费等手续。
四、报名手续
考生根据所报专业的开考课程,报考本次开考课程的一门或数门,并按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计划的有关规定参加考试。允许考生根据开考专业计划跨专业兼报同课程名称、同学分的考试科目,但考生必须注意不同专业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是否相同。
市场营销(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两个专业从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报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毕业者,过渡一年,于2014年1月停考。
(一)报名考试费:根据云发改收费[2006]98号文批复,我省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2元(人民币)。
(二)考生须按《云南省自学考试 网上报名公告》规定程序进行报名,并特别注意报考部分专业和课程必备条件及报名确认点、考点设限情况。
(三)应考者的往返路费及食宿费自理。
五、考试
1.考场设置:由各州、市办考部门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物流管理”(本、专科)、广告专科只在昆明设考点。
2.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反考场纪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及我省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为及格,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招考频道”上,考生自行登录网站ynzk.cn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4.考生考试时间及临考复习假的占用问题,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一九八七年发文《关于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给应考假、复习假和发放自学考试奖学金的规定》执行。
5.考试时,除“高等数学”考生不得使用计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携带使用计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储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6.同一考试时间内,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两科。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8.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英语(二)〉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大专公共英语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公共英语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定。
9.中文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之联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及上机考试请与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联系。
10.已取得本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考办或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六、学历及毕业生的使用待遇
我省自学考试的学历为大学专科和本科二种层次,应考者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可以取得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按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云教自字(86)第10号《关于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文件执行。
关键词:医院科技档案 信息化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过去用纸墨、照相形成和传递的机关公文以及医疗图书、临床诊疗图形、影像、文献资料、科技情报等,都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式管理,由此而产生电子档案。可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了大趋势。其中,作为医院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记载了医院医疗、教学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动态发展,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 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著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 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 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 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对各类科研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学术论文的投稿管理、会议论文的登记、科技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外请专家来院讲座信息管理、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学术著作及发明专利管理,并可利用检索功能进行查询、统计。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医院教学管理对象进行各类常规管理,它主要分三部分:研究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医院科技档案系统通过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大专班……),对各层次各级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应用查询及统计功能对管理的学生各项情况、授课教师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各类常规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控制,从而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4 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外出培训的审批与登记、各种培训授课的管理、住院医师的系列管理、全科医师的管理与考核。通过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统计出医院某时间段内医生、护士、技术员、管理及后勤人员的参加培训情况,各种职称级别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授课人员举办的各种培训及授课情况。同时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进行住院医师轮转考核成绩及评定记录,及全科医师的各种考核统计。
3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和维护
关于以上五个科技档案管理子项的信息查询方面,本院医技人员具有一定权限各种科研、教学情况进行查询;科主任可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统计,但不能做任何修改。信息管理方面,这一系统可由不同管理部门根据划分的权限分别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人事基本信息、职称变动情况、党团关系维护、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出国经历、职业资格认证、护士资格的各种信息、社会荣誉及各种奖励等等。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库的数据的动态更新,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管理者掌握详细的人才基本信息,给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并更好地实现科技档案资源在医院内部互联网上共享,让科技档案服务于民,方便本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郝桂兰. 医院科技档案应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239-240.
[2].徐辉,罗林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368,328.
为了解当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更好地进行专业定位,深入调查广西第三方检测中心、食品加工等企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疾病控制中心、环境检测部门、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等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即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调研和岗位需要的前提下,经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专家论证后,我校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如下内容:具有从事卫生检验、检疫、环境监测以及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在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海关检疫、卫生监督、环境检测、技术监督局、卫生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医学检验、检疫、卫生监督工作或科学研究,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
2明确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2.1确定工作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具体工作如下:理化检验食品(农渔牧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测、有害成分检测以及添加剂检测等;化妆品或消毒产品的有害成分检测、有效成分检测等;环境因子如水、空气和土壤等的污染物检测等;生物样品的铅砷汞检测;农药残留检验等。对于微生物检验,其涉及的领域以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的分析鉴定为主。实验室管理包括检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根据该专业的学科特点,专业核心课程有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和仪器分析构成。理化检验包括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内容。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物理指标、有机污染物;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气象参数测量、标准气配制等。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营养成分检验、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分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以及粉尘的测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微生物检验着重掌握致病微生物的标本采集、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与技能以及卫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实验室管理对理化检验的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认真学习实验室的管理技术及规范,以便为今后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2构建课程体系桂林医学院于2013年设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第一批学生在同年9月招收。在建立该专业前,学校通过考察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对于该校此专业的办学问题,选择参考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时,对于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了培养同时满足两方面需求的人才,希望学生可以同时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程共开设了46门,2711学时,做到尽量兼顾临床检验和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
2.2.1考试课开设的考试课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基础课、素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再进行分支,专业课程又包括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检验、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以及空气、水质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等。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卫生统计学、人体系统解剖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传染病学、诊断学基础、流行病学等。素质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基础化学等课程。
2.2.2考查课和选修课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自身修养是开设考查课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并让学生熟悉有关数学、医学及生物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主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毒理学基础、全科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医学遗传学、食品化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课程内容与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际岗位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2.3基地实习毕业实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卫生检验与检疫实习24周(包括预实习2周,专业实习18周,社区实践2周,机动2周),时间在暑假和第八学期,主要安排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医院等进行;第二部分为毕业论文指导、轮转实习共12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论文答辩在第八学期进行。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检验与检疫专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此外,通过实习单位各实习科室教师指导,学生更能较好的掌握检验与检疫各项技术操作,以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俄罗斯新旧教育
俄罗斯,作为对教育高度重视的国家,对教育采取了与时俱进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俄罗斯人传承旧式教育的优点,辅以新式教育,进行了教育改革。
(一)教育概述
俄罗斯是原苏联的法定继承者。原苏联学制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的研究生教育)。原苏联高等院校的学制结构有其特殊性,其中全日制大部分专业修业年限为5-6年。而在当今世界教育制度中,普遍实行了学位制。凡是受过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人,都持有证明自己通过高等教育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位证书和享有相应的学位称号。在欧美国家,学位的级别划分非常严格,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大致上都设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资格。而原苏联在研究生教育中只设副博士和博士两级学位,不设硕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授予学士学位。
由此可见,原苏联与我国及欧美国家的学制结构存有差别,学位制度也不尽相同。学位这种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各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相当于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他们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修业年限相当于或超过欧美国家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已经达到欧美国家的硕士水平,尽管没有设立这一级学位。而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完全不逊色于欧美的博士,因为都需要3-4年的学位学习,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和答辩。至于俄罗斯的博士学位同欧美的博士后资格规定在原则上也是大同小异。
(二)教育类型
俄罗斯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具有特殊性,这反映出俄罗斯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但这种特殊性也给其在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近年来,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学制结构和学位制度的改革,也就是实现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高教体制一体化,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以便参与国际教育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并适应国内推行私有化和实行市场经济后的对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1.不完全高等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由高等院校按照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纲实施教育,学制2年,完成这一阶段学习任务并考试合格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领取《不完全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后就业。本阶段毕业生大概相当于我国的大专或略低。
2.基础高等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由高校按照专业基础教育大纲实施,学制4年,其中开始2年系不完全高等教育阶段,后2年系系统专业知识教育,是前2年基础上的继续,按我国习惯可成为2+2学制。学生毕业后可获得《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获得学士学位,并可以继续接受下一阶段教育。学士学位仅限于人文、社会、经济、理科等专业。
3.完全高等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完成阶段,由高校按教学大纲在基础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再实施2年的专业培养,学制为6年,即4(2+2)+2年,学生毕业并经过答辩后获《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获得硕士学位。
4.大学后教育(高等教育后教育),几乎完全与老学制相同。
二、俄罗斯高等院校专业
俄罗斯高校种类繁多,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俄罗斯院校大体分为八个类型,各类院校又有其各自的学制特点。
(一)院校类型
1.综合大学:综合大学在俄罗斯教育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俄罗斯强调这类大学应是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科研、教学和教学法研究中心,培养专门人才和师资的基地,普及科学的宣传中心,并要求在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综合大学有较好的物资设备,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经费也比较充足。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一所综合大学,也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几所大学之一,共开设有17个系,300多个教研室及各种教学研究所、科研所、计算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天文台、植物园、各种大型实验室等等。
2.高等技术学院:高等技术院校是俄罗斯数量最多的一类院校。它包括多科性的工学院和单科生的专业学院。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如圣彼得堡加里宁工学院、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等。专业技术院校中,多数专业只面向某一个共有主管部门。技术院校共开设专业约200多种。
3.高等农业院校:高等农业技术院校培养农业高级技师和专家。专业有农学、兽医、农业机械、农业经济等。农业院校开设专业30多种。
4.师范院校:俄罗斯师范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目前,设有20多个专业。多科生的师范学院的主要系科有历史哲学系、数学物理系、自然地理系和外国语系等。在大型的师范学院,除上述系外,还有工艺美术等、音乐教育系和体育师范系。比较著名的师范院校有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学院。莫斯科外国语学院等。还有一类工程师范学校,专门培养中专、中技教师。
5.医学院校:医学院校包括多科性的医学院和专门性的医学院(如儿科医学院、药学院等)。医学院校的学制一般为7年。
6.文科专业院校(经济和法律学院):多科性的经济院校设有很多经济专业,如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院等。专门的经济学院只设有关或几个专业,如财政经济、工程经济、商业经济等。
7.文化和艺术院校。
8.体育院校:通常体育院校中设有两个主要系,即体育师范系和体育运动系。
(二)学制设置
1.四年制高等教育计划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以及一些专门课程和实践与培训,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职业经验。
经过4年的学习,通过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
2.五年制高等教育计划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经济学、自然科学和其他一些专门职业培训。
经过5年的学习,学生需通过考核和评估,提交自己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通过者可获得所学专业的工作资格证书,如工程学工作资格、教师资格,农业(家)资格,经济(工作者)资格等。
3.六年制高等教育计划包括本科4年的专业学习和两年专门的研究学习与实践,学生需要在4年的本科教育结束后接受深入研究教育和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2012。4。21。《新闻晨报》A6版“广告”整版是“数学速成”。现今,这类软广告非常普遍,有:钢琴速成、驾驶速成、书法速成、作文速成、汉语速成、英语速成、计算机速成、英语口语速成、艺考速成、司法考速成、论文技法速成、成人教育速成、学历(大专本科)速成、农村素质教育速成、国家公务员考试速成……凡是有应试教育的地方,都会有速成教育。这大概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速成教育究竟效果如何?争论非常激烈。
人的一生有四个法定年龄:7周岁入学;16周岁领身份证,表示“成年”;结婚最低年龄;退休年龄。后两者有性别差异。
自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5-2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刺激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在4周岁左右最重要,7-8岁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接近成人的脑重,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并出现许多新的神经通路。所以,2-6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的最重要时期,也是良好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从这一点讲,托儿所、幼儿园不能仅仅作为双职工减轻家务负担的场所,而应该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从民族长远和国家整体而言,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意义重大。
禁止使用童工,这是国际通则。但是,16周岁独立进入社会还是过早。结婚最低年龄(男22女20)是因为身体、心理上都趋于成熟,对自己所做的事能负起责任。当然,结婚最低年龄与某人实际结婚年龄不同,提倡晚婚晚育是从国家、民族、社会整体考虑的。国家安排青少年7-20或22周岁的教育制度是循序渐进。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初中以后分化成高中、职校两条线。这些基本上符合大多数青少年就业前的状况。
速成教育中,绝大多数是“教育者”的观摩作秀或者牟利行为,不可信。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认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也就是用“心”“做”的艺术。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花费许许多多“水磨”工夫才能潜滋暗长。教育家刘铁芳强调:教育是对人类发展史的“复演”,不要抄近路走捷径。要让教育对象(不光是青少年)较为充分地经历从懵懂、混沌到逐步开化、聪明起来的过程。
所谓“速成教育”,是造成现今基础教育种种问题的最根本的症结所在,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和弊病,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不但速成教育有虚假作秀与牟利行为,就是基础教育也有此症结。例如:某地方党报的领导干部拟任职务公示中,**47岁,17岁就大学毕业;**52岁,15岁就参加了公安局工作。可信吗?广告上,“快乐超速学习法创始者何德耀”是13岁(1977年)考上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次成立少年班,破格录取的少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那位17岁就大学毕业的**是哪个大学毕业的?那位15岁就参加了公安局工作的**竟然是“童工”。当然,现今“学历”可以速成(国内有,国外也有),更可以造假。现今,什么文凭、证书都可以买到。速成教育是“学历速成”还是“才能速成”,谁能搞得清楚?速成教育的“毕业证书”有法律效果吗?速成教育还是要拿出“才能速成”的成果来才能令人信服。
不可否认,古今中外极少数智力超群的“神童”确实存在,骆宾王7岁作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骆宾王一生文采横溢。古时还有一个“神童”丧仲永,但是后天没努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也出了许多人才,不能因为少年班极少数毕业生的“不幸”命运(“神童”宁铂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而质疑少年班是“揠苗助长”。但是,把特例与一般混同,就是诡辩。对一个没有基础的青少年搞速成教育就是“揠苗助长”。当然,那些基于牟利行为的速成教育,连“苗”都是病苗,就不需多讲了。那些竟然可以代读代考的“成人MBA班”等等,不比速成教育更加“速成”?
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张炘炀,13岁在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6岁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攻读博士研究生,再次创造了奇迹。然而,张炘炀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显示出幼稚和不合理的思维。他几次以辍学威胁他的父母为他在北京买房。由此引发了速成教育的一场争议。其实,就一个特例去争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身就不合理。一个16岁的青年学生,幼稚和不合理的思维很正常,更何况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术上,他的社会学思维肯定不如专业学术的逻辑思维。他的社会思维是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又缺乏家庭、社会在这方面的教育,显得不成熟是必然的。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给予他这方面的补充教育,不能苛求;也为了国家与学术的需要,在生活上应该给予他优惠照顾。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高速度,追求立竿见影的成功。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许多人变得浮躁而茫然。但是,教育不能像快餐店那样,用事先准备好的佐料,见来要吃饭的人,每人来上一大碗,填饱肚子就完事。教育本身就有“一般和特殊”的问题:一个班级中,学生参差不齐,教师既要学,又要兼顾个体。对于家长来说,就完全不同,注意力只有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业,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争先恐后,对速成教育趋之若鹜,企图借助种种速成,给孩子买上这些书,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按照古今中外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者唯一能做的事是摸清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之间的联系,然后在适当时候实施适当教育。教育的真正意义是给受教育者提个醒。例如:语文教育,在字、词(包括成语等等)、句(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的基础上,教授作文知识;数学则是在数、运算符号的基础上,教授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企图用“作文速成”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则是妄想。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作家是“速成”的?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分析、解决),题海战术是事倍功半,但是“速成”也无捷径。数学教育中,每次扩大范围:自然数整数(加上负整数)有理数(加上小数)实数(加上无理数)复数,学生都会受思维惯性影响,逾越困难。一旦逾越成功,思维发生飞跃,方法迎刃而解。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完成思维飞跃,不能归入“速成”,而是改变低劣的教学方法。谁违背了这一教育规律,谁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我们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智育,还有德育、体育。孩子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引导、强化、熟练、习惯的积累之下形成的。孩子的德育,还与教师、家长本身的“以身作则”有关,与社会的道德风尚有关。现在许多孩子的理想是当老板,不愿当普通劳动者。那么,一切德育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在智育方面,人的学习有许多无法超越的规律。例如: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必须花大量精力记诵才能牢固掌握;各种能力必须依靠大量扎实的训练才能提高。现代社会需要“T”型人才,上面一横代表广博的相关知识面,下面一竖代表从事的专业有精深的知识;另外,知识与技术又有不同。一个医学生懂得医学知识,不等于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无法“速成”的。以前,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毕业生进入(协和医院)临床实习一年,考试合格成为C级住院医师。之所以称为住院医师,就是24小时在医院。经过3年临床实践,考试合格成为B级住院医师。再经过3年临床实践,考试合格成为A级住院医师,才获得5年后晋升主治医师的资格。这样严格训练出来的医师,加上医院严厉的医德监督,会是庸医吗?一个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要读38门课程(基础和临床),这是能速成的吗?临床经验的积累更不是能够速成的。
同样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人文素养也是无法速成的。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没有文学理论基础,没有对社会深入调查和深刻思索,怎么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一个园艺师懂得:一棵花从种子到开花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急不得。教育常常也是静等花开,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教育“速成”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作祟的结果。功利导致狭隘,导致社会虚假之风。现在有许多所谓的“学校”,用广告开路,借个例说事,只会收取高额学费,等到学生家长发现实质,为时晚也。经济损失以外,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要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制度、师资质量作深刻反省十分必要。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平均素质较低。美国的教师,需要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才可以担当,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教师连初中也没有毕业(黄光裕老家就如此)。一个连《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都不懂的教师,只知道教材、教案,怎么提高教育质量?现在学校中,学生为了老师而学习,学生为了家长而学习,书包沉重,学生思想更沉重,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我孙女作了一首诗《墨趣》:“墨非‘黑土’能著书,趣岂‘走取’引人读。从来知识‘墨’中求,自古人才‘趣’里出。”可是,现在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媒体上介绍美国的小学教育,与我国大相庭径。我不是崇洋媚外,但是确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一个没有教材和死板教育程序的小学,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们竟然交出20多页的论文。
相反,清末大批留日学生质量低下,源自于当时日本留学生教育的特性:1。教授内容非专业知识,而是普通知识;2。速成教育;3。仅是中等教育。当时,中国方面希望速成人才,日本方面鼓吹速成教育。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一年半、一年、甚至八个月、六个月的速成科。有的在数月之内,甚至还有的竟在数日之内,对连日语都听不懂的学生,通过翻译将教学科目的大致内容讲一下,就发给毕业证书。据1907年清政府的奏折记载,当时留日学生的情况:“学习速成的占百分之六十,学习普通的占百分之三十,中途退学辗转无成的占百分之五六,升入高中或专科学校的占百分之三四,而升入大学的仅占百分之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科学上,文凭不是主要依据,真正代表水平的是能力。可是,现今另一条“捷径”是海归。究竟是高内高等教育出了毛病,还是人力资源领导的思维出了毛病?
关键词:秘书学;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以特设专业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学大类。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即由大专、中专毕业生升格为本科生。面对这一变化,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构高效务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与途径。
一、以“出口”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来讲,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走出校门后显在或潜在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展开的,而未来就是学生离校时的“出口”。只有将“出口”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意义上的前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同时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有利于调和不同人才培养观的矛盾
曾经有学者指出过秘书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1]。也就是说,分歧双方前者重视理论教学,后者倾向技能训练。本文所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事实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论”的观念,而是蕴含着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学生的未来为目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他们“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所具有的知识规格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或他们选择的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出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升学、创业、移民、海外留学、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选择理论课程或者实践内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论型”或“技术型”这两种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将“实现自我”放在首位,不难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的。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提出高校应当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2]。这一观念最为重要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学生的个性,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长期葆有。在精准定位秘书学专业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为各个“出口”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转变,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毕业以后学能所用。
二、对于秘书学专业学生“出口”的认识
准确定位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本文所讨论的秘书学专业,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这种形势下,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呈现多元化趋势,求职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考研、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
(一)求职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入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们更愿意省去培训或实习环节,希望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秘书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是通过各类考试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区划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及相关工作。考试是毕业生进入上述单位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或了解过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以长期被社会看好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例,取得职位的前提是通过行政能力与申论两个科目的考试。三是应聘本科以下的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这类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工作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台授课的前提条件。
(二)考试升学
本科生求职压力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形下,“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似乎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秘书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应用文体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二是跨专业报考,秘书学专业隶属于文学大类,本专业的学生在积累一定语言、文学知识后,可以报考h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的学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前者多属于新兴学科或“冷门”学科,设置硕士点的学校不多,而后者则为传统学科,设点招生的院校数不胜数。因此,笔者认为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不失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升学的一条出路。
(三)自主创业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已不是异想天开。相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门类下设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秘书学专业,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自主创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一般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都是理科类出身,足够用资深技能来领导一家公司……文科创业项目一般是靠创意取胜,技术含量相对较少,但创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文科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和理工等专业的毕业生“组团”创业。
三、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讨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准上文总结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升学、创业三个去向来设置课程。由于公共基础课为国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确定,下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满足求职与升学两个群体学生的需求,但鉴于创业的学生也需要知识积累与素质培养,所以此类课限定为必修。设置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公文写作、文书与档案学、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8门课程,以满足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含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概论等4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后4门课程除满足升学学生的需求外,也能对其他学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应同时满足求职与创业两个方向学生的需求,因此此类课可与专业方向课同时设定为选修。计划到企业应聘职位的学生可以修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图文设计等课程。为准备报考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学生设置行政管理学、申论、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实务等课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希望去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建议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在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为其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等课程。此外,开设逻辑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实务、驾驶技术、摄影摄像等5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各种相应技能。
(三)专业方向课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企业方向、机关方向、升学方向与创业训练方向。
1.企业方向开设经营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2.机关方向开设机关行政法、中华政治经典文献导读、舆情控制与危机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等课程。3.升学方向开设文体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唐诗鉴赏、电影艺术概论等课程。4.创业训练方向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商务谈判技巧理论与实务、企业文化概论、消费者行为学、茶道等。
(四)实践教学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社会实践与调研、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基于学生“出口”多样性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在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业就业的学生为例加以简要探讨。社会实践与调研应当与企业密切相关,以便于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应围绕专业技能课加以展开,如进行计算机图文设计、演讲、摄影摄像训练等。专业见习与实习均在企业进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则应围绕企业在选聘人才时较为重视的各类证书――如普通话、驾照、秘书资格证等――进行努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面向企业,选择企业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李玉栓,蔡君威.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
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纪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个性化问题浅议[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刘柯.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思考
[J].办公室业务,2014,(5).
[4]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
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0,(9).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课程将多种学科(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和多种技术(生物、仪器操作等)进行了融合,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时对检验科出具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因而对大专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传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常授课时间为2学时,需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任务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与实际联系较少,缺乏对全书知识框架和层次的梳理、重难点的强调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教学,作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的教学法。
1让学生学习前有法可依
以往的绪论教学,按照教材的编排开篇便直接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2]。由于这段概念文字繁多,令学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加之易与大学二年级学习的“生物化学”概念相混淆,学生反映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若能在绪论教学中借鉴已学相关课程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正式课程之前有法可依,学生对于绪论乃至后续章节中概念、原理、方法等诸多内容的学习则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为引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作者在绪论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生物化学》课程脉络,对本课程的整体框架进行梳理(见表1)。《生物化学》主要讲授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的基本元素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与之对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讲授人体内具有特殊意义的蛋白质、糖、脂和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行使的功能、水平变化、检测方法及其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相比较,便于学生记忆。此外,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难免在学习检测技术方法时觉得相关内容过于抽象。作者则指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将其中某些仪器操作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心得进行学习,两相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在绪论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
2让学生在思想上有积极性
以往的绪论教学,教师在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后,即开始依次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实验室的任务等内容。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都为理科生,对课程的发展历史不感兴趣,也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由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室任务理解并不到位,认为其过于抽象。还有某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化学学习就非常吃力,因而在课程学习伊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影响了绪论的学习效果,更会严重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若要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积极性,就要在绪论中阐明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首先,强调本门课程是同一学期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ASCPI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文内容没能消化理解,那么英文题型的解答就会更加吃力。其次,强调本门课程所学内容也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项考试是考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考试,也是其取得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最后,强调学好本门课程即可对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常见疾病(如感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及体检报告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令其产生学习动力。
3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
以往绪论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2学时),只包含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先进技术等内容。教师若能在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之初的绪论部分就明确课程考核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入门时就有了切入点,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作者在绪论的讲解中,会对后续各章节“掌握”“熟悉”和“了解”这三方面内容在期末考试中的所占比例加以说明,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同时,也要向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总成绩是由出勤、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方面量化考核而来,而不仅仅是靠一张期末考卷结果,避免学生单纯背书应付考试。另一方面,还要跟学生交代一下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安排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到将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一来,虽然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但在课程之初自然而然地提出课程的总体要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效率更高。
4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前沿性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3]的实施和完成,以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4]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都对生物医学类课程的绪论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同样面临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需要及时更新的问题。以往绪论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内容,在介绍“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部分会从DNA、RNA和蛋白3个层面将基因芯片[5]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出生疾病干预工程、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基于二代测序[6]比对全基因组范围的突变情况从而预测和诊断疾病的技术出现,以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正逐渐替代基因芯片技术。全新的产前诊断技术,如产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诊断[7]、耳聋基因检测[8]、羊水检查[9]等都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10]的飞速发展及日趋成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11-12]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当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若能在绪论课中多举上述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前沿技术,学生学习起来将更有兴趣。此外,为了适应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绪论中嵌入教学微课、视频、音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布置课后相关论文阅读等,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及时与学生沟通进行反思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主干课。其属于小班型授课,教师与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且通过上课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即能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了解学生以往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对课程所学知识未来的应用,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检验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等给学生进行铺垫讲解。这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也方便教师进行绪论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6小结
关键词:档案学 课程建设 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24-03
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课程现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前身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档案学专业大专班,开启了内蒙古地区的档案学专业教育。8年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院)探索出了适合民族地区档案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民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档案学专业本科班。这是档案学专业在民院逐步受到重视的表现。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档案学专业的特征如下:
(一)创建较晚,相对年轻
根据2011年的统计,全国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共有34所。相比中国人民大学与武汉大学这些顶尖的高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档案学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在规模、经验、学科层次、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它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
(二)全国唯一采用蒙古语授课的档案专业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创建了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蒙古语授课的档案学专业。其师资队伍和学生都是蒙古族。教科书大多是引用其他院校编著的汉文教材,极个别课程由本院专业教师编写蒙文教材。
民院的档案专业教育是适合内蒙古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展现民族院校特点的专业教学。但是,民院的档案专业教育起步晚,加上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和文化差异,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档案专业相比差距很大,需要更新与完善。
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专业教育开始重视和突出信息化管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民院档案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
(一)师资力量欠缺
南京大学的《全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显示,截至 2011年,我国设有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34 所,教师 311 名。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各院校的档案学专业教师平均11人。这个数字比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的教师平均数少得多。加之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当地政府不重视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对档案学专业的认识不够,民院档案学专业教师出现巨大缺口。
首先,缺乏学习档案专业的教师。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学人员几乎都不是出自档案学专业,只是通过自学教授档案学课程,这样“边学边教”达不到科研高度。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教师只能是“专门教师”,而不是有需求的“专业教师”。
其次,专门教师人数仍然不够。民院的档案专业教师共4名,相比前文提到的全国此专业平均的11人少很多。4个人的师资队伍,却要承担本科教育中多达40门的专业课,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都非常沉重。
总之,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师不仅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人数、专业层次上也达不到标准,这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民院的档案学专业建设一直在摸索、更新、完善。由于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因人设课”的现象愈加明显,导致课程设置混乱。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考虑档案学的专业特点、无视民族地区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完全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的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不符合民族院校的特点。因师资队伍较弱和信息化管理意识缺失,民院至今仍没有设置适应时代的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等课程。另外,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忙不过来,从档案机构聘请的教师时间又有限,只能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找出合适的人选开设课程,这就导致课程安排的连贯性和科学性较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因档案学专业特点和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比较重视实践环节。但是因为资金不足、思想保守,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学还停留在注重理论及原理的讲授上,基本没有辅的教学手段。实践性较强的档案整理和档案保护技术类课程,既没有校内的实验室,也没有校外的实习基地。在这种相对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下,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加以克服,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课程改进的建议
有学者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完成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趋势是多向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目的是提高就业率,为社会需要服务。”借鉴该学者的观点,对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数量充足的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
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是实现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民院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是相对年轻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加强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迫切。要建设高水平的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让现任档案学专业教师学习、深造、进修的机会。三是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档案工作者担任专业教师。这样能够提高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为自治区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为高层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课程体系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建构。时代在变化,不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有不同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有了较大的拓展,可以由原来单纯的档案馆辐射到社会各个行业。就业市场延展,对档案人才的要求提高。
现代化的档案馆不仅要做好传统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因此,需要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多元的知识结构,包括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社会“无纸化”办公成为潮流,因此,在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档案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需要精通专业业务、“一专多能”。在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建设成为主流。因此,档案学专业毕业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宏观管控、管理信息系统等能力。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课程体系
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建立的,通过课程的设计与配置,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全面的发展。档案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针对目前民院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可以尝试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大概由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毕业论文五大板块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例,包括了公共基础课(必修,占总学分的30%)、专业基础课(必修,占总学分的20%)、专业选修课(选修,占总学分的30%)、任意选修课(在全校跨学科选修,占总学分的10%)、实践课(必修,占总学分的8%)、毕业论文写作(必修,占总学分的2%)。这样的体系建设层次分明、重点明确,值得借鉴。民院可以选择性、批判性地应用以上课程内容,还可以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增减。需要注意的是重复的内容尽量省略,比如关于立卷归档的内容在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教材中都已详细介绍,可以先讲细致,后讲简略。
(四)加强实践教学
从档案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文档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现代化通信设备、文印设备、光学设备等已进入办公场所和档案工作领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实践教学。
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先接受理论知识,然后进入实际工作,通过操作深入理解领会专业知识。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潘玉民教授、玄月教授在《短学期制背景下的档案实践教学》中,以上海大学为例提出了校局馆联合办学模式、与社会联合办学等较具创新性的办学思路。
借鉴上海大学的思路,针对民院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善实践教学。一是与档案管理机构合作建设档案学专业。民院可以同内蒙古档案局(馆)或呼和浩特市档案局等机构签署共建档案学专业的协议,设立奖学金与学科建设基金,共同经营档案学专业。这可以减轻民院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教学培养更有针对性的人才。二是与档案管理机构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聘请内蒙古档案局(馆)或呼和浩特市档案局的专家为兼职教授,档案学专业的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档案局(馆)的教育培训、科研立项、学术研究等活动。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档案机构提供实践平台,符合民院的实际情况,能够加强实践教学。三是在档案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档案实践教学是长期性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和专业实践的动手能力,可以在档案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只有学生有了实际认知,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与发展当地档案事业都有益处。
四、注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的民族特色
民院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档案学专业强化优化的根本途径。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内蒙古本地就业,所以学科的建设必须彰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建立民族档案系统的必要性
是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区域,蒙古族档案文献资料极其丰富,其内容涉及蒙古族文学、历史、地理、经济、语言、文字、艺术、医学、方志、谱牒、民俗等。对这些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价值评估,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信息资源的发掘利用同时并进,充分发挥蒙古族档案在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旅游文化开发、传统工艺发展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展现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这就需要建立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民族档案学专业。所以民院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应增加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外语、蒙古族文化历史等课程,也可以开设口述史课。这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就业率,拓宽档案学专业课程内容
档案专业教育的职能是培养各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档案专业教育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需求,增加文秘学、管理学、信息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内容。如今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效已成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追求的共同目标。加上内蒙古地区普遍存在着文档合一,甚至文秘档合一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综合管理的问题,从档案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文档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也是大势所趋。为了提高就业率和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应该考虑培养多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使毕业生可以多方向就业。
(三)拓展培养目标
根据自身的优势,民院可以将蒙古族历史档案的特点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所以,民院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分层次。首先应满足本地区需要,重点培养适合内蒙古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档案专业人才。这是民院档案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够满足蒙古语档案管理需求的少数特殊人才。因为元朝、清朝历史档案中有蒙文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需要蒙汉兼通的档案专业人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很多满文历史档案,满文的起源与蒙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院可以利用民族优势针对特殊需要培养专门人才。特殊培养的对象需要认真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各种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强,对民族档案有兴趣又能刻苦钻研的学生才能成为培养对象。这是民院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个层次。第三是民院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世界。蒙古族无论对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从多方面研究蒙古族历史,他们需要蒙古族历史档案资料。所以民院可以对英语基础好、历史学了解深入、档案专业扎实的具有特殊潜能的学生进行深化培养,从写作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信息加工、数据化处理、档案保护技术、外语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作为全国唯一以蒙古语教授档案学专业课程的院校,民院探索的民族档案教学特色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地区的民族类院校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 孟世恩.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 档案学通讯, 2006,(4).
[2] 王向明,顾倩倩.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J] . 档案学通讯, 2008,(4).
教育模式是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它规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评价等[1]。因历史或体制等原因,世界各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拟从毕业后第一学位(或证书)授予情况角度对国外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其可资借鉴之处,并结合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强调标准的严格性、统一性,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扩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7]。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据调查统计,英国的医学毕业生中,除10%改行或不能毕业外,大约有30%的人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师,30%选择成为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其余30%不详[8]。全科医师的培训是从注册前住院医师(JHO)训练开始,由皇家全科医学学院来管理,为期3年。而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由诸如皇家内科学院、皇家外科学院等各专科性皇家学院承担,从高中毕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直到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期共计需要12-14年时间,周期非常长[8]。瑞典医学院5年半的学习只是成为注册医师之前的训练过程,要想成为注册医师,要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还要做18个月的助理医师。之后,如果要选择从事专科工作,要继续接受4-6年的专科训练,方能成为专科医师[5]。在新加坡,其第一医学学位为内科学或外科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行医的必需资格。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硕士学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之一。也就是说它将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适当地衔接,区分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养途径[6]。实际上,上述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如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system)、瑞典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加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成效并有效降低国家财政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浪费,通过设置全科医师作为初级保健服务系统的“守门员”,使绝大多数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入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9]。
1.3医师证书授予型
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资格、资历或实际能力的训练,而不将学位问题放在第一位,医学生毕业后,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或毕业后通过国家医学考试成为注册医师。这种类型的高等医学教育形式在全球约占18.59%[2],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TMS)。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乎是否获得学位,而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结业证书;之后必须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合格医生[10]。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1]。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6年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流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1995年通过率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需要4-5年。“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10,12]。可见,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虽然也设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设置的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采用定额形式,其竞争十分激烈,这样能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继续保持精英性的品质地位。多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在德国,医学生在校6年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学习阶段都要通过国家统考,毕业后还要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进入临床训练[10]。法国医学院的学生在6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也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13]。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性质。法国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按比例分流成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两个渠道[13],有趣的是,博士学位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恰恰相反,特别注重技能训练的专科医学文凭,才是医学教育的最高身份证明。另外,其按比例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分流方式,是国家确保有足够卫生人力资源在基层服务的重要手段。#p#分页标题#e#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分析
2.1基本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过程比较复杂,但结果十分简单。学位类型。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科研学术型和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技能型两种。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毕业时不授予学位)、5年制(部分学校是6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前5年为医学本科教育,完成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两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4年。获得学位的途径。在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三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医学研究生,有些在职人员也可通过申请在职学习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最后三个学年均在临床实习,此外,大部分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也至少有1年时间在临床工作。这些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因为他们一般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毕业后的身份。在我国,不论医学学位的有无,无论学习年限长短,也无论学习方式如何,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这就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唯一最简单的地方。
2.2存在的问题
入学门槛太低造成医师培养质量的鱼龙混杂。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等精英性质的专业,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如此一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达到相应层次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可能成为医学生。此外,入学门槛低还体现在专升本考试中,专业戒的跳转并无限制;医学研究生的报考也不受其原先专业的限制,甚至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跨越学位。培养层次过杂形成医学教育的唯学位错误倾向。我国目前医学专业的学习年限长短差异过大。毫无疑问,短学制由于时间有限,理科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类课程偏少,即使是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短平快”,因此其发展后劲有限,即使通过专升本或考研,也无法根本性地改变起点学历的水平。另一方面,从专科到专升本再到本科、研究生,为了追求学历和学位,许多医学生不断地应付入学考试、不停地重复学习相同的医学课程,也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临床实习合法性缺乏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增加。我国医学生在校期间,未安排任何涉及医疗合法性的国家统一考试,亦即在临床实习前并未获得作为实习医师的基本资格。实习生因为缺乏合法身份,连了解患者的病情都属于侵犯患者隐私权,更不用提实际的医疗操作了。毕业后从业岗位相同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加剧。应该说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别,掌握知识的偏重不同,而我国医师培养的出口单一,没有明确的岗位分流。这将带来多个方面的不公平性问题:①无论学习年限、受教育层次的差别,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教育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②所有专科医师都只愿意留在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也留不住专科医师,实际上也不需要专科医师,导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③决策者主观上希望大专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去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但卫生保健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农村居民没有理由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能力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我们生物化工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要求与最终目标: 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现代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与“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物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突出实验教学,合理分配课时比例
微生物学虽作为生物化工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对于我们三年制大专生来说,它的学时数是有限的。毕竟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注重的还是实践环节。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安排实验时数较少的状况(以前只占总学时的25% - 30%左右) ,而将实验课时数增加到占总学时的50%左右。以安排较多时间进行实验,并力求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训练。而且有些理论课内容也可以在实验室讲,借助于现场的实物,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当然哪些内容在教室的理论课中讲解,哪些内容在实验课中完成,哪些内容在室外进行,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效果最好,要进行充分论证,以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课程安排体系,如革兰氏染色部分放在实验课中讲授的效果就比在理论课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2、革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大多是验证型实验,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很少。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调整,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在总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微生物学的独特的实验技术,如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中的各种染色技术,各种培养基的制备及各种灭菌技术,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及保藏技术,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技术以及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技术等。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设几周的综合实验,教师可事先选好几个课题。实验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与生活实践相关,设计型实验要尽可能有工程背景。真正做到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学生兴趣高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这种综合实验训练主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学有所用,让一部分有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独立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3.1精要讲解,亲身示范,多做指导
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不能丢,我们提倡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在每次实验结束时教师在总结完本次实验后,用几分钟时间布置下一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该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与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课时只需讲明该实验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力求少而精,多设疑、启发、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主动思考、探讨和发挥;对于有些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之前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围在周围观看。由于有些内容不容易理解,又加上学生多,可能造成少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演示或记不住等的情况。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错误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实验习惯。所以指导教师经常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3.2对外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据调查,当前多数院校的实验室大多是实验课时间开放,非实验课时间不开放。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保证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验的正常开设,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验研究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就必须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自主地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项目进行实验探索,与教师分析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实验方案,还可以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氛围,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增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自信心,同时可大大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3.3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张扬学生个性,强化专业技能
在开设微生物实验的专业班级,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成立一个学习兴趣小组。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加入,由相关的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共同学习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共同讨论一些实验课题项目的设计、方法的改进等。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主动查阅相关的文献,而又不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同时还会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进入撰写毕业论文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生参与,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为了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实验,实验教师应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认真仔细反复地做好每次预备实验,无论是新开设的实验还是以前做过的实验,都要认真做好、认真总结并改进方法,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同样的问题,防止出现严重造成差错或教学事故。所以准备好实验是上好微生物实验的前提。微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其特点就是工作量大,有时为了准备一次实验,往往要花费几倍于实验课的时间。实验教师把操作技术、操作过程中难点、注意事项提前传授给他们。在正式上实验课时,这些学生就能够帮助和指导本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操作,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当助教角色,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既锻炼了学生,又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效果。
5、科学的技能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学的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并促进学生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以往实验课成绩考核大都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的好坏给予评定,这种“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为这样的考核存在偶然性和投机性。为此,我们借鉴并总结出一套科学适用的考核方法。即实验考试内容分六个方面:实验课考勤(纪律)占10%、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占20%、每次实验报告占20%、实验理论笔试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30%及创新能力考核(采用加分制) 。
6、实验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微生物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超强的动手能力,还应加强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这是做好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徐晶,胡宾.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
步入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技术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这一教育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经济类管理专业。目前,教育界在理论上对理工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多,对经济类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对一线操作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才的需要,并为企业提供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因其专业特色,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多流于形式,容易使得该专业培养毕业生偏离高职教育的目标。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应是以管理实施技术知识为主导框架,其他知识作为基础和辅助的教育,培养为管理实施过程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最终完成项目的人才;这类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使用存量知识中的理论与方法,完成管理项目的开发及实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
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如电子商务、会计、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其行业特征不明显。但学生毕业后都会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就业,学校与企业联系松散,不能使学生熟悉就业的行业背景,如国家的产业政策,竞争格局、需求特性、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等,从而影响学生上岗的能力。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
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例如: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学生协助培训部工作人员对企业员工正进行技能培训,并参与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销售部的学生协助企业对本市各大型商场进行调查,写出详细、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可在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带领下进行实际的推销工作;生产部的学生担任实习值班经理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进行成本调查,根据考查结果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公关部的学生对社会公众进行统计整理,收集有关信息,设计调查问卷,参与公关事件的策划准备工作。总之,通过实训切实体会了企业间竞争的形势、职工就业的艰辛、企业管理的难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方式组建的知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内容。教师、学生与企业频繁而紧密地接触,可以提高这些教学方式的真实性、具体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极大地缩短学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北京联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到大型商贸企业——蓝岛大厦,顶岗实训: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南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约定:由酒店与旅行社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生可以领到实习工资;酒店可以到学校挑选最满意的人才等。这是一种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定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比如中国水电八局、湘火炬、湖南的国人啤酒公司、华天集团等委托湖南经济职业学院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大专与本科学历的人才。这些培养模式均由企业选送生源,培养对象全部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教学计划由双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共同制订。理论教学由学院承担,依据教学计划将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问题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实习被安排在企业中,由双方共同指导。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针对性强。适应企业要求快,为企业所欢迎和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和企业也可开展浅层次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学校把企业经理、行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成立高职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设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还聘请一些企业家、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进行讲学、讲座。学院教师也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职称论文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01年与顺德一家精密仪器公司达成协议,为该公司培养机电类的人才,并于2003年5月向该公司输送了首批“订单式”教育的毕业生,开创了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推行“订单式”教学的先河。湖北经济学院分别于2O02年12月和2003年4月与武汉市中百集团、中商集团进行联合,组建“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中商营运经验预备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开辟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天地。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商集团、中百仓储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人才引进计划,每年从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中遴选30名晶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中商营运经理预备班”和“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然后。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管理类、营运管理人员。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中高层储备人才。订单式教学班开设的课程分两部分,一是校内理论及实践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四类共32门;二是企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课、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三类,实践教学项目也作了具体安排,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模拟实习、卖场实习等。校企双方分阶段对该班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滚动淘孤”,非“预备班”的学生中品学兼优者,经过学校推荐,企业考核,经双方认可再补进来,原则上保持该班30人不变。订单式教育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该方式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成立了咨询业务部,专门对企业开展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等业务,目前已为湖南的很多企业如:三湘汽配城、常德米业公司、娄底农业高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包括市场定位,战略规划,环境分析,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划等。该部门“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业务,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管理层的紧密结合,促使学校随时关注着科技和管理发展的前沿动态,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老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为案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有些项目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性更高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潇湘晨报.订单式教学现身高校[N].2003.5.12
[2]何琪得.校企联合:宁波的现实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3.12
[3]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姚自平《职教论坛》2003.14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职教论坛.2003.14
[5]北京联大产学合作教育试点实践.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www、tech.net.cn
[6]曾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关键词】 教学培训团队;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14-02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开放床位1560张。护理临床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护生实习、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理进修生培训等[1]。护生和护士是护理临床教学的主要对象。年均接收省内外医学院校护生150余名;随着医院体制改革和发展壮大,年轻护士日渐增加,目前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49%,其中1-3年年资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35%;临床教学任务繁重。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2009年护理部组建了护理教学培训团队,在护理临床教学方面加大了培训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培训团队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培训团队的选拔与培养
1.1 师资准入标准 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热爱护理专业,热心教学,为人师表,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熟练,表达、沟通、组织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胜任专业授课任务及教学安排。
1.2 选拔方式 自愿报名,科室推荐,护理部审核,择优选拔,集中培训,综合考核,动态管理,并吸纳省、市、局级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加入。
1.3 规范教学管理流程 护理部成立教学培训管理小组,将教学培训团队成员根据专业能力及个人特长,分设基础教学培训组(理论教学组、技术教学组、礼仪教学组)、专科教学培训组(危重症护理小组、气管管理小组、皮肤伤口小组、静脉输液小组、护理科研小组)等。各小组根据护理部总体培训计划及各院校实纲的要求,分别制定切实可行教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以大课堂、专题培训、教学查房、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公共基础、专科课程与操作项目进行讲座、培训、演练及考核。
1.4 教学能力培训 每年有计划选送团队带教老师,参加全国临床护理教育、专科护理培训班及学术会,邀请专家来院进行教学科研、护理礼仪、教育心理学、专业前沿知识等讲座,护理部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护理查房技巧、急救技能、新理论、新技术等,丰富教学理论;通过参加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讲课测评、情景模拟教学、考试考核等,提高临床能力及教学水平。
2 教学培训的实施
2.1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 加强护理教学设施建设,配备先进教学设备,精选并统一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训练项目,统一操作评分标准,作为全院护士规范训练、考核的项目。技术教学小组分期分批示教、培训考核,人人达标过关。
2.2 理论与制度培训 制定落实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适应临床需求的分层次培训考核计划,采取“分类施教、讲求实效、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训练原则,以病人为中心,以护士核心能力为重点,采取贴近临床的情景模拟、角色转换、引导式、体验式、预见性培训与应急演练,将护士的沟通能力、病情评估、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溶于示教程序中,着力提高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对应急梯队、机动库护士、病房带教老师的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业务与带教能力。
2.3 护理骨干培训 参加专科教学培训组的学习,根据工作需求及个人兴趣,加入危重症护理小组、气管管理小组、皮肤伤口小组、静脉输液小组、护理科研小组等,开展专科前沿知识交流、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科研选题、新技术推广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带动并指导全院临床护理工作。
2.4 新护士岗前培训 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团队各小组根据计划安排,各负其责,对培训项目,如医院规章制度、医德医风、法律法规、礼仪规范、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等[2]分别进行讲座、示教、考核。
2.5 技能竞赛选手的训练 每年选派优秀选手参加省、市(局)组织的护理技能竞赛,赛前由教学培训团队对选手进行理论、技术、礼仪等强化训练考核,根据老师专业技术特长,实行竞赛项目责任制,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
2.6 护生教学培训
2.6.1 入院教育 将护生进入临床前的入院教育作为常规纳入教学计划,由培训团队负责实施,包括医院的环境介绍、医院发展历史、规模、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实习守则》、护士行为礼仪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基础护理技术强化训练等。
2.6.2 实习期间技能培训 在各科室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基础上,培训团队遴选常用基础护理与急救技术项目、危重症疾病护理常规、核心制度等,制定教学计划,以大课的方式,每月组织理论讲座、操作示教,并现场考核。每季度组织教学大查房或情景模拟教学等。定期深入病区了解实习情况,督导各科实习计划的落实,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查缺补漏。
2.6.3 毕业论文指导与综合考核 对本科护生,根据教学计划及论文意向,指定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论文题目、内容确定与文献检索,指导完成资料收集、数据统计与论文撰写,护理部组织审核、修改。根据各院校实习时间,有计划进行实习末期的综合考核。
3 结 果
3.1 护士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学培训团队组建5年来,护士技术操作考试85分通过率由82.5%提高到98.2%,理论考试75分合格率由68.2%提高到93.8%,聘用护士年度考核优秀率逐年提高,已有104人通过考核转为正式护士。住院患者对护士的态度和技术满意度均>97%。53人参加省、市、局护理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31人次、二等奖29人次、三等奖23人次,18人荣获省、市、局护理岗位标兵或岗位能手称号,6人立功受奖;18项护理技术被评为市级特色护理技术,9人荣获市级临床型特色专家称号;72名护理骨干先后走上护士长、科护士长及职能部门中层管理岗位。
3.2 护生临床带教质量提高 护生实习平均综合成绩由68.45±11.23提高到76.89±12.43(p
4 讨 论
4.1 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及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教学培训团队的组建,注重了带教老师的选拔,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通过自愿报名、科室推荐、护理部考核等程序进行综合评价,选拔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知识全面,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精湛以及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护理骨干加入培训团队,并实行动态管理,以老带新,逐渐充实、壮大护理师资队伍。目前,我院教学培训团队50人,集全院护理队伍精英,分设基础教学培训组与专科教学培训组,承担着全院护士、护生的教学培训工作。
4.2 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保证[3]。教学培训团队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实施不同的教学培训计划,有明确的教学培训目标,做到了因材施教,培训方式贴近临床,培训效果显著。提升了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了护理人才的成长;带动了科室整体带教水平,使护生综合考试成绩、对整体教学效果及带教老师满意度提高,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培训团队的建立和实践,是对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加强护理队伍能力建设,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61.
关键词:工作流程;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7年开始,结合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了连续6年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实施该模式的构建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做一探讨和思考。
1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基于平等自愿,互惠互利条件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思想,是战略联盟理念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是教育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定、实施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一起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一起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达到校企共赢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在深入实施“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从关注局限于传统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而实现“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2)从关注课程整合的个体研究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使得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单独研究个体,而是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系统研究,是基于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
销五大专业技能训练为重心的“五环相扣”的系统研究,使人才的培养阶梯推进,逐步提高,更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从关注课程整合的形式转向关注策略和方法,使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整合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关注典型学校、典型教师的典型做法,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2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在组织教学内容上,以行业、企业的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模块,通过“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的分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及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职业环境”或“岗位情境”, 让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教师所开发、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学与做的全过程。教与学、学与做通常围绕行业、企业的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第三,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 并适当地给以点评, 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最后,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主体考核动态评价。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并充分关注学习态度。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工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位、课证捆绑融合,学习或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教师―学生―基地”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对整个学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比。
3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确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而作为中国的高职教育中的运用型学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与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的脱节。比如:教学内容的完全教材化、教学模块顺序与企业工作流程完全脱轨、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校外实习的形式化或干脆放羊、学习的考核机制仍然是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这种现状无疑影响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形成。招聘市场陷入二难境地,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才,而学生又面临就业困难,要摆脱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只有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二个主体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形成学习评价。
我院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以来,除了继续打造“三五一”工程,培养“四能四会”营销人才以外,更是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做了如下的工作: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了推销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创意、品牌经营学和终端营销共五门工学结合的核心技能课程;增加了方舟市场调查公司、易博士等校外实习基地;投资近100万建立校内营销实训室;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努力改革课程内容,包括教师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编写教材,课程内容除了教材以外还有教师在企业工作的实践案例和工作经验形成的课件,以及指定的课外参考书等;在教学计划中加大课堂实践性教学比例;打破原有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要求,强调毕业论文必须是毕业实习岗位的工作总结;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校企共育的基础,我们将企业请进学校,在校园建立邓老凉茶连锁店,学校和企业二个培养主体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一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施营销所有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使师生在学院和企业二个主体中实现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双向互为转化,从而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3.1 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3.1.1组织管理体系框架
“校企共育”是一种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我校与新南方集团合作建立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为例,校企共同开发《创业拓展课》,共建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实体,资产所有权按出资额归校企双方按比例持有。“基地”董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在董事会授权下,学生经营团队(每个团队由8-12人组成)通过竞争上岗产生执行总经理及运营总监、财务总监、物流总监、市场总监和行政总监等,每个经营团队以1-5天为周期轮流全面负责基地经营活动,并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可以说,“基地”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实战”平台。实践管理体系框架具体如下图1所示:
3.1.2 双方职责和任务
(1)企业方的职责和任务:企业方负责基地的装修建设以及物品设备的前期投入工作;企业方负责办理基地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卫生许可等相应证照,并出任法定代表人;资产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企业方拥有基地的经营权和冠名权,并按连锁管理的统一规定进行管理;企业方委派一名创业导师全程跟进学生经营团队的运营,并给予指导和管理;企业方定期派出培训团队或导师,对学生经营团队进行系列的创业理念、创业思维、技能、市场营销、营运、物流、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团队等各方面经营管理的实战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经营团队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企业方有权利和义务组织基地内和校园内,以及校际之间的经营、推广、创业比赛,为学生经营团队提供更多的实战锻炼机会;企业方有义务为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由公司或公司与相关部门联合颁发的相关荣誉证书,为学生创造毕业后更容易就业、创业的通行证;企业方今后的招聘中,有责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或直接录用在基地经营实践中表现优异(尤其是获得荣誉证书)的学生;通过公开培训、选拔考试的基础上,按程序和相关规定决定入选学生经营团队的人员及负责人,当某个学生经营团队经营不善时有权利向董事会提出撤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之要求;企业方在基地合约期满后,有权利按相关优惠条件优先续约;实践基地经营过程中,在基地运作盈利的情况下,在涉及学校已有其他公司经营产品,尤其是某些专营或限制同类经营产品合同到期的,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及其关联企业有优先谈判、优先进驻权,目的在于扩大基地的经营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企业方有义务遵守乙方校园有关管理规定,如有违反,按校方相关规定处理。
(2)校方的职责和任务:校方尽可能出具相关证明协助公司办理相关证照;校方有可能的情况下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基地董事会工作,并出任监事,除担负正常的监督职责外并负责协调公司与学生经营团队之间的关系;校方协助甲方进行每期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前期招募工作;校方对参加基地董事会的学生经营团队代表有提名权;有权利在基地盈利的基础上,在扣除经营成本和优先支付给学生经营团队奖金后,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体数额由董事会讨论决定;有责任和义务为基地的学生经营团队免费提供在培训、经营、竞赛、市场推广过程中所需的帮助,如培训场地、竞赛场地、仓储场地、会议场地、推广场地、市场准入、学校内部沟通等。
3.2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
校企共育实体的指导教师队伍,由我校教师和企业的营销人员共同组成,我们会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专职教师向兼职教师学习工作领域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学习教学规律,专兼教师持续不断地交流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呈螺旋上升的发展,形成了专兼制度的长效机制。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学校和企业成为共同的培养主体。
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1 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即分项职业能力)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4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绩效
成果推广及受益面:
市场营销示范性专业通过建设,特别是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更切合企业的需要,完善了我们的内涵建设,对外会产生积极的品牌效应。这一切将会给学院其他专业、广东省及全国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同时会吸引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从而满足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对市场营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所以应用前景广阔并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效应。
(1)提升效应。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与企业共同依据工作流程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在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
(2)促进效应。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势必会完善各种机制包括:营销专业与行业企业信息互动机制、工学结合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能鉴定的协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教学做融合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双师教师培养机制及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3)是带动效应。我们将总结出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会给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带动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使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让广东省的高职营销专业步入良性的发展循环。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学院着眼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努力创新办学体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为手段”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互惠双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连续5年进行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采取“学工交替”、 “订单式”、“推荐式”、“代培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毕业生就业率在100%、签约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的较好效果,甚至出现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13名学生在大二时就与浙江省首家五星级饭店宁波南苑饭店签订了协议,成为“南苑管理班”的学员,毕业后直接在南苑饭店就业的好现象。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内涵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之路。
5 实施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在借鉴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学校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校企共育的新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5.1 具体建设思路
(1)依托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搭建校企共育平台;创新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在企业内按行业建设若干子基地,如中医药营销实践基地、房地产营销实践基地、酒店服务业实践基地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基地逐步建成“新南方中医药营销班”、“新南方房地产营销班”、“新南方酒店服务业班”等订单班,实行人才的定向培养。
(2)由参与共建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的培养质量。
(3)由我院市场营销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5.2具体实施内容
(1)进一步完善“以岗位核心技能为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我院市场营销以五大专业技能为重心、三个方向细分培养的“岗位核心技能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在团队管理、市场营销、门店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强化其在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五大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3)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与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实施方法:
依托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采用调查分析法,深入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课题组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工作流程及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的界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形成学习评价标准。
6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之思考
校企共育的实体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说来,可以通过我院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为切入口,目前双方正在实施的“邓老凉茶工贸店”已经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为了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由企业经理人和校内专任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专兼教师一起根据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 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 编写具有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形成创业拓展课,它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完备。
我们将工作领域的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并形成创业拓展课。课程教学及考核过程与经营及考核过程高度一致,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专兼职教师共同在现场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依据共同制定的学习评价标准进行学习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创业拓展课为样板,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
特色: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理论教学穿插于工作过程中,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
(2)课程设计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4)教室与工作实践岗位一体化。相关教学活动在工作实践岗位中完成。
(5)课程考核与实践绩效考核一体化。课程考核与实践业绩考核高度一致。以《创业拓展课》为例,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姬海莲,郑磊.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