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剂学专业论文范文

药剂学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剂学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药剂学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第2篇

年级05级

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梓醇对D-半乳糖拟老化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博士研究生﹑讲师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2.9%。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第3篇

(一)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二)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

(三)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四)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五)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六)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4篇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该课程的地位和性质,同时也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立体化学特征和主要的化学性质;熟悉典型的有机反应和反应历程;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实验课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官能团的性质和典型的有机反应,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的教学都紧扣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我校药剂专业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文科生,底子薄,基础知识缺乏,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弱,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既要保证多数人听得懂,听得轻松有趣,又得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的同学,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狠下工夫,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教师在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之外,还需开发本学科的趣味性、专业相关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内容

2.1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如何把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除了需要教师的激情、热情,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将知识分成记忆、理解记忆、理解、探索性等几个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同一个知识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可能会应人而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有机化学而言,其知识多数属于理解记忆,还有一些内容是偏探索性的,需要一些练习来加强理解、提高能力、检验自己的。对于纯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编段子、打比喻、类比等方法来帮助记忆;对于抽象的、需理解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模型、图表、动画、比喻等直观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立体异构,分子结构时,学生往往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实物模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是因为学生缺乏某些知识而造成的理解困难,教师还应帮助他们复习,包括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等。

2.2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制作PP]。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关键,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再好的手段也没有用,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然后用一种好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我们根据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遇到与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相关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介绍一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专业课中的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内容相当熟悉。考虑到文科学生的特点,对于他们可能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复习内容。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如小实验、小应用、小案例、小幽默等,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总之,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广的东西,我们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而应跟据学生实际、教学大纲等精心设计,不断完善。

2.3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刚入校门的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还停留在拿来主义,即教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教师教会了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会了什么,而缺乏主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有机化学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基础课当然也承担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诸如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然后讨论,检验学习效果,既培养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第5篇

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借鉴母语的学习方法提升听说能力,因为专业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交流学术思想和专业问题。二是以学生需求和兴趣为导向,学到的专业英语能真正用到实习和工作中,体会学以致用带来的乐趣。教学途径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形象记忆教学、实验法、演示法等。情境教学应用在模拟面试和短剧方面,如药店英语短剧,采用表演英语短剧的方式,选择以对话为主线的教材,故事内容涵盖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常见疾病对症药物的药店购药及用药咨询等方面的对话,让学生根据分配到的对话故事自由分组,根据剧情大胆发挥,可以改编,但要求表演和着装能体现行业标准和特色;医药代表向医生销售药物的短剧,销售的药物选择美国辉瑞公司(Pfizer)全球销量TOP10药物之一,模拟角色为该公司的药品推销员和美国洛杉矶某医院神经科医生等,情境话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力求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有词根的单词(如细胞结构、各种酶类)和较难记忆的单词(如药品说明书的十大构成部分)多采用形象记忆法教学,即一个新单词或词根通过动画和图片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大胆联想),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头脑风暴出新的单词或词根。举例来说,细胞结构教学中,cyto-”表示“细胞”,“-some”表示“体,和细胞器相关的”,可以通过看一段英文教学动画视频,主要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要求学生听的过程中,记录下与以上词根相关的单词,并根据词根的意思,猜测单词的意思,通常听2-3遍,有的同学就能写出cytoplasm(细胞质)、cytoskeleton(细胞骨架)、chromosome(染色体)、ribosome(核糖体)等单词。还可以灵活穿插生动有趣的游戏,如通过字母树、表演猜猜看等。考虑到有部分同学将来从事实验室分析检测相关工作,可以灵活运用实验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室英语教学模块,让学生穿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根据英文的实验操作流程做实验。可以选择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如革兰氏染色、培养基配置、75%酒精的配置等。教师扮演实验室管理员,如学生需要氯化钠试剂的时候,就需要用英语来问我“Excuseme?DoyouknowwhereIcanfindsodiumchloride?”,教师可以回答“yeah,ofcourse!Followme,please.”又如,实验中需要同学递给他烧杯,就可以说“Couldyoupassmethebeaker,please?”,可以回答“Hereyouare.Noworries!”等。让学生在实验室边动手边学习容器与耗材、化学试剂及日常交际用语,通过加强感性认知提高记忆能力。

二、开发(Development)——准备教学材料或训练材料

廖莉芳等在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高达49%的教师反映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缺乏合适的教材。[5]Hutchinson&Waters指出教材编写是专业英语教学区别于一般英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笔者总结近几年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材料开发过程主要遵循内容的多样化、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资料的整合和编写过程中,吸收了以下素材:国外生物和微生物专业权威原版教材、医药专业口语教材、制药时事新闻双语网站(生物谷),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的自编教材《药品说明书读写译》,以及结合笔者在澳大利亚CSIRO微生物研究所为期一年的留学经历,编写的《生物实验室英语—BiolaboratoryEnglish》等。另外英文原版教材光盘中的教学动画,BBCdiscovery系列--史上100个伟大发现中的生物学、医学和化学,都是非常好的听说训练材料,内含大量生物制药领域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另外,教学导入环节常采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和感染力较强的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刺激大脑视听功能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打消学生的学习顾虑,引起兴趣;教学过程力求松弛有度,遵循记忆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回忆,灵活插入包含专业词汇和知识的音乐或者广告MV,使学生陶醉和放松,并体会创意无处不在,设计问题和任务使学生思考和与人合作。鉴于此,还需要开发一些趣味性较大、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英文生物产品推广广告歌、MV等,并设计创意操,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看、听、说、做,反复操练,在加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教学材料或训练材料的开发需要在教学实践和积累过程中不断完善,现将笔者近几年开发的教材绘制框架图展示如表2。

三、执行(Implementation)

执行是指讲授或分配教学材料,评估是指确信达到预定目标。执行过程具体到每节课,针对工作任务,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备课和准备教具,一堂好课必须追求细节,课堂上实施接近真实职业工作领域的专业英语使用情境,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体验的同时,灵活掌握专业英语的运用,如药店对话,医生与医药代表的对话,走入实验室根据英文实验手册操作试验,并用英语与实验合作者进行交流等。在这个阶段不仅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英语对的乐趣而且教师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笔者主要采用模块教学,在模块大方向的指导下,每次课采用话题教学,以话题引入教学,话题可以来源于制药行业时事新闻中英文对照(附英文原文,如盘点:跨国巨头中国研发中心哪家强?在引导学生关注制药世界十强企业的同时,带领学生朗读世界十强的英文名字,如辉瑞Pfizer,拜耳Bayer,罗氏Roche,强生Johnson&Johnson,诺华Novartis等)、焦点话题(如中国仿制药质量低于印度?埃博拉Ebola将入侵中国?等),以上话题主要来源于生物谷网站(/,中国专业的生物医药学网站,提供生物医药领域的资讯信息,以及与生物产业,新药开发,生物医药行业报告,生物医药人才招聘等综合服务),指引学生用英语关注行业发展和动向,站在国际视野提高头脑的敏锐性,在增强就业意识的同时扩宽专业英语学习渠道,体现语言的实用性。并运用思维导图法,在教案中绘制教学框架图,理清教学思路,使教学语言做到简单清晰明了,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正确发音的引导,首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表,掌握单词的发音有利于记忆和运用词汇;然后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张口练习,纠正学生只会拼单词(spell),不会读单词(read)的不良学习习惯,告诉学生见到单词,fisrtreadit,thenspellit。掌握发音后重点解释和分析常用的生物学词汇,对单词进行构词分析,并举一反三。专业英语词汇的构成有一定的特点,通过构词分析讲授能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单词的方法。下面以Unit1:LabEnglish(单元1:生物实验室英语),Module3: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模块3: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为例,谈谈笔者教学中的执行实例,主体内容的实施过程如下:准备:课前5分钟,分发PCR之歌和GTCAsong两首广告歌的歌词。导入:(1)Drama话剧(故事吸引):《policestory警察故事》:故事线索,hair—lab—DNA—amplyfyDNAinvitro—Xtechnique—matchuptheDNAinthehairwithasuspect—Arresthim!提问Xtechnique是什么?留下悬疑!(2)GTCAsong广告歌曲(试听陶冶):①给出三个关键词概括广告歌词中心大意,enzyme,GTCA,Xtechnique;②问题:数3个关键词出现次数?找出“GTCA创意操”动作?③看广告;④快速朗读歌词,边朗读,边回答问题,自然而然找出Xtechnique就是PCR技术,警察侦破案件就是用PCR技术。开始新课:通过视频和图片演示教学,展现PCR实验全过程,结合Bio-Rad公司PCR操作流程学习相关英文表达。穿插GTCA创意操:(A-T,G-C)健身操。学唱PCR之歌:Bio-Rad的另一首广告MV,囊括PCR技术整个过程和主要专业词汇,作为本节课总结和课后作业。整堂课以故事开始,在歌曲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创意无处不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专业英语的无限乐趣。

四、评估(Evaluation)

第6篇

1.1丰富实际案例,模拟实训在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限资源,开展好模拟实训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讨论、研究具体问题,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可利用一些常见疾病,如头疼、咳嗽、感冒等设置好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患者及医生,扮演患者的学生要体现疾病的临床症状,扮演医生的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检、分析、小组讨论,并从药架上搭配好处方药物的整个过程,最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总结,使学生掌握所用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等系列知识。

1.2将实践课堂延伸到野外学生在学校中见到的中药绝大部分是成品或半成品,对野生草药的了解并不多。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是医疗设施相对落后的地方时,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便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山林的中草药资源,将实践课堂搬到野外,如此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野外采药的技能。

1.3开展中药兴趣小组活动中药学课程知识点丰富,如单靠教师的力量,学生学习的内容将十分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中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研究中药知识。由学校提供中草药栽培场地,学生自行栽培种植中药,弥补野外实践认识中草药品种不全的缺陷,使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中药知识。

2灵活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2.1改变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中药使用历史悠久,目前记载的能作药用的资源已超过12000种,本科目教材在经过高度概括、浓缩后,所涉及的药物也仅有400种左右。教师上课时若将精力平均分布在400多种中药材的讲授上,授课任务将十分繁重,学生听课也会感到烦闷、无趣乏味,学过便忘,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如此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理清主线,学生理解记忆也会变得有章可循。笔者在教学中,先将第一章中的中药理论及每章节对药物的概述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后将同药效的中药归纳后集体讲授,从中选取一到两种代表药物重点讲授,其他药物略讲。如讲到活血行气药物时,选取川芎、归尾等详细讲解,其余药物先让学生尝试自行归纳,后由教师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

2.2强调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中药学内容记忆点较多,怎样快速高效地记忆知识点是老师、学生都头痛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形态、功效等类似的中药归纳记忆,在“同”的基础上掌握其“不同”,可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1)药源相同药物归纳比较。中药知识博大精深,相同药源的药物因入药部分、采药时间不同,其性能都会有所不同。如桂枝和桂圆,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而桂圆则为肉桂树的果实。两者药性均干、平温,但桂枝多用于风寒表症的治疗,而桂圆多用于脾虚、血亏、病产后体虚的治疗。药源相同,采集时间不同的药物药性也有所不同,如青皮和陈皮,青皮为幼橘果皮,具有消滞积食之功效,陈皮为成熟橘果皮,具有健脾、化痰、理气之功效。(2)药名相近药物归纳比较。许多中药药名相似,容易混淆使用。如泽兰和佩兰,泽兰为唇形科植物,而佩兰为菊科植物,两种药物虽外形相似,但功能却有很大差别,泽兰有行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而佩兰却主要用于醒脾开胃。再如破故纸和故纸、石决明和草决明等。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药剂学;实验教学;应用

药剂学,主要针对药物制剂进行研讨的学科,涉及到药物制剂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等等,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在药学专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现如今,已设置的药学专业包括药学、生物制药以及药物制剂等等,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从研究到管理药物制剂的综合能力。过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传统药剂学实验和综合性药剂学实验的优点与缺点,重点探讨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vs综合性药剂学实验

1.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方面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即在学生开展基本理论课程之后,及时开展相应的实验课程,按照教材的方法,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实验,从而获得实验结果,最后把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在这种实验方式下,学生往往不会主动设计和分析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具体的步骤,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与提高。而综合性实验则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实验过程,每个实验环节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因此,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独自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实验的难题,直到最终完成实验操作的所有操作环节。

1.2教学课时与教学效果方面 验证性实验教学课时和周期比较短,同时每次实验课程并不相连,而是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利于学生连贯性与系统性思维的拓展。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则是在验证性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环节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的习题。

2 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文献资料的查阅 首先给学生布置题目,以下面题目为例子:制备吲哚美辛-B-环糊精包合物。指导学生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查阅文献的渠道包括教材、学校图书馆、各种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等。在查阅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文献查阅的效率与针对性,应当以关键词作为依据进行查找。如此一来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同时拓展实验设计的思维,给予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灵感,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充足的科学依据。

2.2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学生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试验计划,务必要求实验每一个步骤都具体化、细致化。在选择实验方式的时候,应当对所查阅的文献所提到的实验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的了解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因为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把所有实验的步骤都设计完毕之后,应当让学生亲身接触实验器材和试剂,基于现有的实验条件调整实验方案。

2.3对实验计划进行优化 试验计划设计完毕后,除了调整实验计划以外,还需要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原本实验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并且对缺点进行改进。本实验课题的操作环节包括四方面,首先需要制备包合物,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改进,再对包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4指导实验操作 首先,在制备包合物的环节中,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合适的饱和水溶液进行制备,试验的目标主要在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所投入的材料比例、制备的温度、溶液和水的比例三方面因素,平均每个因素具有三个相应的水平,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各自负责一个条件的试验,并且在第一次实验课堂中,安排3个学时,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制备包合物、建立测定药物定量分析法。在实验前介绍主要的实验仪器,在课后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通过正交设计软件,明确工艺条件。在第二次实验课堂上,安排学时为3个,主要的实验任务在于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第三次实验课堂上,主要针对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第四次实验课堂上,安排4个学时,主要任务在于观察所制备的包合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5指导讨论与论文书写 在实验操作完毕之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然后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函数编辑,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包括浓度、包含率,最后通过图表进行绘图表示。数据处理结束后,指导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进行论文书写,并且强调论文或者实验报告的重点部分在于讨论分析,把数据上升为理论总结,实现最基础理论的升华。

综上,在本文实验中,涉及到药物制剂制备、定量定性分析、药理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各个药学专业和数据统计学科等进行综合应用,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通过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不仅提高学生参加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世纪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菲,郝利勇,郝吉福,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03).

[2]应晓英,高建青,袁弘,等.适应药剂学发展探索新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8,(04).

[3]梁健钦.浅谈《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02).

[4]崔晗,宦梦蕾,刘道洲,等.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2)

第8篇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着、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三、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第9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现代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课程内容系统、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平善、教学资源多元、课堂组织生动的“五位一体”体系,于2005年被认定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不断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培养研究生数十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43%具有博士学历,42%具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5名硕士毕业,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 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064)、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编号:MY090102)

三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 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0(6):18~19

[3]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3):20~22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类院校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黔教高发【2010】242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4-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包括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1]。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本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总结与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课程任务

基于我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本教研组确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物质量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或新药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我校于2008年才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由开设之处的54学时变成36学时,而且受总学时数的制约,尚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因此,本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初步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药荆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实验讲义。

2.1调整理论课内容

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四年制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生物药剂学中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因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重点讲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隔室模型、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单室模型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或简单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生物药剂学部分与药剂学、新药研制与进展课程紧密衔接,简化重复部分,重点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的原则,并引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某些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辅料选用、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开放性实验增设实验教学,并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课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受总学时数的制约,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对是否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已在2007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很有必要。因此,本教研组将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校教师的一些比较适合的科研成果,列入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开放性实验中去,在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初步建立并探索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开设了芍药甘草汤灌胃后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三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实验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开放性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填鸭式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等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同时在某些章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这些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1加强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集合体,知识面较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荆学以及数学等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的内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软膏剂与栓剂的知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皮肤给药”与“直肠给药”的教学内容。

3.2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观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难以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时,适当引入药理学中所学具体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体外溶出度研究时,引入研究实例三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溶出度研究等。同时下载一些相关的具有中药特色的硕博论文,把所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老师口授以及黑板、粉笔和挂图、幻灯等,难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真实、立体、直观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使生物药剂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摒弃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历次作业、分章小测试、课题表现等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认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后比较适合中医类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未开设实验课程,仅靠开放性实验难以满足本门课程更深入的学习,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实验教学,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同时推动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第11篇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7-02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为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回顾近年《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过程,调阅教研室多年上课后的师生评语及追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信息,结合本学科当前的教学工作状况,广泛阅读他人已发表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经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拟采百家之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 大学课程的时间设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程在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学习,但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高等数学》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的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其后几年的课程均很少涉及[2],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遗忘,尤其对那些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药代动力学部分中大量的公式推导,感到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另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安排的学时就很少,教师课堂上没时间为学生补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学习上感觉困难。因此,建议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召开基础课代课教师与相应专业课代课教师的座谈,明确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进而在时间上两者相衔接,尽早让大学生学习过基础课后,即开始相应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基础课知识的巩固,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必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教育,从而节约教育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本院自从2004年在本科药学专业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以来,全部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制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动画,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节课的“写写擦擦”中解放出来;但从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个别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如非关键字过多;内容摆放位置不协调;字体大小、颜色对比不合适,动画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减弱,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Powerpoint课件,个别教师甘于居于幕后充当“配音演员”的角色,缺少了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使得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的降低;③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关于不同制剂在体内、体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多为文字性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以动画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药代动力学部分,由于存在大量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采用Powerpoint进行授课,同时利用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致使公式推导的过程前后无法连贯,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在Excel辅助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3]提供的方法“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制作Powerpoint课件,尤其其中的动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上教学中其他教学方式的较少应用,致使部分教师对板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书写与更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之各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3 实验部分的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操作技能、论文写作和课题汇报的能力。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采用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以往的实验结果。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围绕实验内容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当然,学生也可自由说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验中,学生不一定非要按课本或老师要求去做,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不得擅自提前离开,要逐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实验中的观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要对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有条有理,同样给予鼓励。

对一些实验前的教师演示性实验,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借鉴文献[3]的方法,实施全程录像,录像中用一些特写镜头将实验操作的难点表现出来,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不理解,可以对这部分重复观看,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复杂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I期实验室为依托,把接到的横向课题按实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科研的一般程序,在学校图书馆或系部电子教室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格式和目录,以其所学尽力撰写研究者手册、实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选择较优者在全班公开讨论,对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受试者筛选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和见证健康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身体检查等各环节,从参与实验中更清楚地认识受试者的入选、剔除的条件;样本采集过程中,分批组织学生参与受试者的管理、监督服药、样本采集、样本的分离及受试者的监护工作;样本检测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摸索、样本的预处理、进样分析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统计报告;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制作幻灯,要求学生随机个别汇报,师生共同评定;最后,要求主要参与者撰写科研论文,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版面上发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汇报,目前已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上发表了“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等效性评价”等科研论文2篇;并且学生从幻灯片制作、课题汇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授课的艰辛,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的出现小瑕疵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去年开始,本院对药学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就是每个教师都要从班级里随机抽取数名学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先把自己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逐渐熟悉研究内容并跟随教师或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实验技术,聆听硕士生的课题汇报,再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相关文献,反复研读,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方法,然后自己选题或根据教师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的交叉,同时学生的热情、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不断激发教师的灵感,为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4 讲授例题与作业设计

药代动力学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不断的计算演练,才能熟练掌握各药代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解题思路,因此,例题与作业是课程设计中的必要部分[4]。对于典型例题讲授时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点拨;其次,可选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配套的习题集,选择其中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题目进行讲解,也可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下次上课时,先行提问,再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工作

5.1 理论课的考核

目前对学生的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来进行,但闭卷考试因限于考试篇幅和难度的需要,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能力,而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相对较少。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反映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文献[5]所介绍的半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值得借鉴。

5.2 实验课的考核

为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课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内容的回报等,尤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表现突出、有独到观点的学生,要求教师应记录在案,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本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生为本”,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景荣荣,张文祥.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应用案例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80-381.

[3]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91,158.

[4]邹豪, 陈琰,鲁莹,等. 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3):226-227.

第12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学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GYJGYB201216)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者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项目培训。国家教育部已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融合高等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为达到中医药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广东药学院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概念,掌握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并要求熟练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实验作风。笔者结合多年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1.加强课堂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听讲,实施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秩序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以教定学、以教材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纯的问题[2]。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工具,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详细介绍翻转肠囊法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微透析技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等。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科研视野。

学生们普遍反映药物动力学难学难懂,我们采取回顾《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利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讲解单室模型时,结合积分知识,让学生自己推导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运用极值理论,推导血管外给药达峰时(tmax)、达峰浓度(Cmax),结合excel软件,进行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演示。

2.强化实验教学,侧重创新性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通过既定的实验方法和内容验证相关理论。这种模式目前仍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5]。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共开设3个实验(共18学时),其中2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2.1 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本

我院针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片剂溶出度测定及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片剂溶出度测定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溶出仪,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的数据处理,熟练运用威布尔分布等模型拟合,分析药物的溶出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尿药法测定药动学参数,熟悉数据的处理。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正确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求算等。

2.2 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抓手

我院在第七学期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已有高等数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我们开设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家兔给药、血样采集、血液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残数法计算双指数方程参数等实验操作项目整合,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究中药动学研究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强调不能单纯跟从实验辅导教材或实验指导,要多思考、多总结。

3.鼓励参与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9月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本课程组老师主动联系,指导品学兼优且对中医药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并通过申报使学生们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组织实验研讨,讨论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共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时数少(共54学时)、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我们主动联系对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或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利用暑假或寒假的学习闲暇时间,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8篇科研论文,并在广东省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屡获佳绩。

4.加强毕业带教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素质

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院规范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进行单独辅导。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七学期期中,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首先,本课程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检阅文献和实验条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开始预实验。在第七学期期末前进行立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学期首月,进行实习中期检查,跟踪实验进展。最后,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专题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6]。

通过“课堂-实验室-实习地点”的科研训练地点转换,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了解。2012年11月,我们在2009级中药学专业2个班级、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2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份,实际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2份。同学们普遍对教学中侧重科研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占92.4%),希望教学过程结合授课教师科研心得(占64.6%),通过学习课程后,有78.8%感到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掌握新药研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流程。总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广东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 2010年7月30日.

[2]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00-702

[3]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等.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4]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

第13篇

不同工作岗位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调查统计见表3。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而言,在医院岗位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企业实习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在药品经营企业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品市场营销。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主要的三大就业领域中,认为课程较为重要的前5门中都出现的是药理学和药剂学,该统计提示,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不同领域就业都需要课程,可以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课程。

2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转变为医疗单位、生产企业同等重要,并向经营企业扩展。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教学计划逐步调整到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兼顾的方向,这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类专业培养要求的“宽口径”的特点。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课程中重点知识及时调整、并对教材中未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显得尤其重要。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宽口径”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应研究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设置的对应性,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专业大类组建多种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确保人才质量与规格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1]。药学专业建设应着力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以药品生产能力、药品营销能力及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2]。在云南省内,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外多数学校药学专业就业领域基本一致[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认知中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三门课程,在传统药学专业的课程中并不重要,但本调查显示,面对今天的药学人才就业市场,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药学专业中原有的部分核心课程。

3结果应用

第14篇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41-02

21世纪高等教育逐步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解决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1]。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改革,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创新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将他们逐步成为知识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科,在制药工程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2]。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等理论教学和制剂工艺、技术及设备等实践教学两部分[3],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科学生而言,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工业药剂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精神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科研与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学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教育方针,工业药剂学实验室不断改进、添加新的实验设备。基本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建设,在基本实验如“片剂、散剂的制备”基础上,结合学科科研活动改进实验内容,如补充“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醇质体稳定性的测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等体现制剂发展最新热点等内容。

通过巩固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学习到的实验技能,结合药剂学剂型特点,进行如粉碎、粒径测定、崩解度、溶出时限及称量差异等基本技术的实验教学;将一些剂型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系统性的综合实验,如将阿司匹林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组合成大型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片剂相关理论及技术。将软膏剂的制备与现代的透皮吸收研究、外用醇质体等新剂型结合在一起形成研究型的实验。

2 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

2.1 开设学术研讨会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本专业的热点,精选某些专题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自己撰写综述,分组在课堂上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每年暑假,安排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小组,开展科研训练,进行学术研讨。同时,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药剂学专家,如校外药剂学专家、业类知名教授、优秀制药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对药物新制剂、新型辅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型制药设备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组织专业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工业药剂学知识的能力。鼓励有浓厚科学研究兴趣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或参与项目组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兴趣。如许多学生积极申报2010年大学生创新课题“壳聚糖衍生物提高载药醇质体稳定性的研究”,2009年大学生创新课题“微波辅助水提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工艺研究”等多项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创新科研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历年来的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都居学院领先水平。

3 加强产、学、研结合

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与当地各制药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由本专业的教师带队,组织学生深入当地优秀制药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制剂生产环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认证等与工业药剂学密切相关的环节。通过与本地或附近的制药企业合作开展生产实习活动,深入了解、参与到药品生产的整个过程,熟悉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大输液、注射剂等剂型。通过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熟悉它们的制备工艺、生产工序、制药设备、制备原理和操作方法,各工序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要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也了解GMP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体现。

3.2 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

通过与大型制药集团公司、药物研究所、医院药剂科制剂室产学研联合基地的建立,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究或设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在校学生今后走上实践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先后与清华紫光古汉集团、湖南康普制药有限公司、湘潭一笑堂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实习、见习联系,其中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它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曾荣获“湖南省十佳医药企业”,拥有先进的药品生产条件和雄厚的技术研发力量,该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在工业药剂学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4.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工业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剂型种类繁多,涉及片剂、胶囊剂、液体制剂、气雾剂、栓剂、注射剂、缓控释制剂等。每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处方工艺及制药设备差异很大,如片剂的制备工艺包括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栓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冷压法、热熔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个授课过程将单调而乏味,也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网络、多媒体等能辅助教学[4-5],利用包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资源及网络资源,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实物的展示,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工业药剂学的浓厚兴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讲述片剂章节时,准备一些形状、颜色各异的药片,圆形片、异型片、包衣片等;讲述注射剂时,展示小针剂、大输液、混悬剂、粉针剂等实物,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重要的理论如胶囊定向理论通过动画的演示,能更生动形象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药剂学各章节还涉及到很多药械设备,如球磨机、混合机、一步造粒机、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包衣锅、多冲压片机、滴丸机等,而通常学校缺乏这类设备,所以讲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示,给学生带来感观上的刺激,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为他们今后到药厂参观、实习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4.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及制药设备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由于其中涉及大量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沉默的教学氛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师生交流互动,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思考,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如在完成某章节知识教学后,可以提出相关章节的知识点或研究热点,进行分组的综合讨论课,对课堂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和主动思考。

5 小结

按照制药工程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与实验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娜.医药业全球化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药品,2011,3(13):144-146.

[2] 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3] 杜永忠,应晓.《药物制剂工程学》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0,8(22):259-260.

[4] 王文喜,熊素彬,徐敏,等.工业药剂学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6-67.

第15篇

关键词: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药学;教学改革

执业药师,英文译为:Licensed Pharinacis,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盼药学技术人员 [1]。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和择优聘用人才,也有利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对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

执业药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执业药师考试设《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中药学)》4个科目。对大纲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出: 执业药师要求的是对医药行业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从职业资格到法律法规,从技术设计到质量控制,要求对医药行业有一个全局的掌握和控制。

1执业药师考试与药剂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在本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实践对药物制剂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这门课程也面临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3]。

药剂学为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4]。"药剂学"在执业药师考试中,主要体现在两部分内容之中。首先在《药学专业知识(二)》部分包含如下9个方面内容: ①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②常用剂型的特点、处方设计与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③常用辅料的分类及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④新剂型的特点和应用;⑤制剂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⑥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⑧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⑨生物技术药物制剂[5]。此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科目中,药剂学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2执业药师考试对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药学专业教学中,"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的药剂学部分基本一致。作为一个国家对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大纲所列出的药剂学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应当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

2.1突出对药物制剂全局的掌握 "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是针对不同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综合学科。通过对大纲的分析,能够看出执业药师应当着重具备的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生产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这种能力。不仅让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常用辅料等,还要让学生对药剂学的处方设计、制剂技术等更多的实践。

2.2增加了现代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技术方面,如微孔虑膜在注射液滤过操作中的使用,终端滤器在输液中的应用以及远红外钱灭菌干燥机对注射剂玻璃容器的处理等等。对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仪方面有光电自动灯检机、库尔特计数器、激光灯检机、微粒分析仪及国产QX-3-1 型细胞计数器等,均已开始使用[6]。

其次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着重研控制释放的种种剂型以达到缓释、恒释的目的,或探索靶向输送的各种剂型以及使药物引向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前者如缓释性眼用膜剂、经皮给药系统(TTS)、子宫内给药器及渗透泵控释片等;后者主要用于抗癌的各种新剂型如静脉乳、脂质体、磁性微球等[7~9]。这一技术目前也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增加此类新技术和新应用。

2.3 重视规范在药物制剂中的地位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行业赖以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的行业标准,从大纲的要求和样题来看,无不体现了按照规范的要求实施制剂过程这一根本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2004 年7 月1 日前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符合药品GMP 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药品GMP 强制实施后,我国的制药行业进入"后GMP时代"。我国制药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在"药剂学"的教学中,规范的内容和教材的内容组织框架其实是一致的。规范的掌握实际是理论知识掌握后的一个体现。规范集中体现了理论和实际工作的联系。

2.4对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贯穿其中 "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个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这五个方面.在传统剂型中主要是以个剂型的工艺流程为主线介绍该制剂的全部内容[11]。例如注射剂可通过如下模式把相关内容贯穿起来(见图1)。对相关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和深入的掌握是对药学专业的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同时,这一基础的形成是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综合培养而成的。

2.5 处方分析的考试模式值得借鉴 处方分析是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之一。该题型通过提供一个处方实例,要求进行找错改错、分析以及补充内容等工作。这类题型的特点非常灵活,实践性很强,又可以联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更可以同时考察考生对总体和细节的把握。教师结合具体的处方实例,以处方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掌握,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理论与实践如何联系,这种互动必定非常生动、非常深刻,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以处方分析作为考试的模式,能够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3结论

作为医药行业的职业认证考试,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药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这对我们从事药学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可以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时,为达到掌握现代制药技术,适应现代制药工程项目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博生.关于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降低药品安全风险的冷思考 [J].中国执业药师,2012,9(8):28-30.

[2] 宋佳玉 ,张清伟,任亮.浅析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对药理学课程标准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9-70.

[3] 罗垄, 彭买姣,严建业等. 新形势下的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药学教育, 2012,28(4):44-47.

[4] 崔福德.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6] 杜景伟.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及我国药剂学的发展状况[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3(4):47-48.

[7] 于春玲. 当代药剂学的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5334-5335.

[8] 周厚贤. 药剂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6):63-64.

[9] 黄晓奇, 李国庆.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35):23-24.